CN115991332A - 一种用于汽车轴类零部件的自定位托盘及其定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汽车轴类零部件的自定位托盘及其定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91332A
CN115991332A CN202211679118.2A CN202211679118A CN115991332A CN 115991332 A CN115991332 A CN 115991332A CN 202211679118 A CN202211679118 A CN 202211679118A CN 115991332 A CN115991332 A CN 1159913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part body
wall
limiting
shaft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7911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991332B (zh
Inventor
米贤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Saijiayi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Saijiayi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Saijiayi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Saijiayi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7911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9133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9913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913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9913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913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6Optimisation of rolling resistance, e.g. 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Rollers For Roller Conveyors For Transfer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定位托盘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增强托盘在使用时的适配性和同步式的完成对轴类零部件表面的除尘的问题,具体是一种用于汽车轴类零部件的自定位托盘及其定位方法,包括底座,底座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本发明是通过自定位机构将轴类零部件本体自定位的放置在限位孔的中心处,由于限位孔的孔径为固定式,故在限位孔的内部可以固定直径小于限位孔孔径的轴类零部件本体,避免现有技术中的托盘仅能固定同一尺寸的轴类零部件本体,增强设备使用的适配性,并通过下料机构对限位孔内部的轴类零部件本体进行自动下料,且在轴类零部件本体下料的过程中同步式的完成对其外表面的除尘。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汽车轴类零部件的自定位托盘及其定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位托盘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汽车轴类零部件的自定位托盘及其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大多采用流水线生产方式生产,汽车上的各个零部件分别在不同的生产车间生产出来,汽车零件在生产完成后需要运输到总装车间进行装配,运输过程中需要用于盛放汽车零件的托盘;
汽车零部件的形状各异,常见的有轴类零部件,目前汽车轴类零部件托盘由于结构的原因,托盘在使用时具有单一性,仅能定位相适配的轴类零部件,同时汽车轴类零部件的托盘在存放时,为节约空间和便于搬运,常将托盘进行叠加存放,导致托盘在下料时,需分步式的先搬运托盘至便于操作的位置,再将托盘中的轴类零部件取出,且由于轴类零部件长期的存放,易导致轴类零部件的外表面集落灰尘;
现有的汽车轴类零部件的自定位托盘,由于托盘的结构为固定式,仅能固定相同尺寸的轴类零部件,难以增强托盘在使用时的适配性,同时在对轴类零部件进行下料时,难以同步式的完成对轴类零部件表面的除尘;
针对上述的技术缺陷,现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轴类零部件的自定位托盘及其定位方法,是通过自定位机构将轴类零部件本体自定位的放置在限位孔的中心处,由于限位孔的孔径为固定式,故在限位孔的内部可以固定直径小于限位孔孔径的轴类零部件本体,避免现有技术中托盘仅能固定同一尺寸的轴类零部件本体,增强设备使用的适配性,并通过下料机构对限位孔内部的轴类零部件本体进行自动下料,且在轴类零部件本体下料的过程中同步式的完成对其外表面的除尘,解决了现有汽车轴类零部件的自定位托盘,难以增强托盘在使用时的适配性和同步式的完成对轴类零部件表面的除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汽车轴类零部件的自定位托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外侧设置有圆形支撑架,所述圆形支撑架的底端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圆形支撑架的顶部和中部均固定连接有圆形托盘,所述圆形托盘圆周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内部通过自定位机构连接有轴类零部件本体,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下料机构;
所述自定位机构包括第一滑槽、第一推力弹簧、第一限位滑块、第一滚轮、第二推力弹簧、活动杆、压合杆、第一限位轴、配重滚轮、弧形固定板、受压杆、限位柱和连接板,所述限位孔圆周的内壁上开设有两组第一滑槽,每组所述第一滑槽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滑块,所述第一限位滑块与第一滑槽之间设置有第一推力弹簧,所述第一限位滑块远离第一推力弹簧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与轴类零部件本体的外壁之间相互配合,所述限位孔靠近支撑柱的一侧圆周外壁上通过插销转动连接有四组活动杆,所述活动杆靠近支撑柱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限位轴,所述第一限位轴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两组配重滚轮,所述配重滚轮与轴类零部件本体的外壁之间相互配合,两组所述配重滚轮之间设置有压合杆,所述活动杆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外侧滑动设置有受压杆,所述受压杆的顶部设置为弧形,所述受压杆的顶部与压合杆之间相互配合,所述受压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弧形固定板,四组所述弧形固定板的内壁与轴类零部件本体的外壁相互配合,所述受压杆的中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外壁与连接板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柱位于连接板顶部的外壁上套设有第二推力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固定板靠近轴类零部件本体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橡胶层,所述第一滚轮和配重滚轮的外壁上均设置有摩擦凸块。
进一步的,所述压合杆的中心处与第一限位轴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圆形托盘的外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下料机构包括传动轮、第二限位轴、第一齿轮、齿环、传动盘、第三限位轴、除尘组件、凸轮、下料板、第三推力弹簧和传动柱,所述底座和支撑柱的内部均为空心结构,所述底座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限位轴,所述第二限位轴的顶部延伸至底座的外侧且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外侧啮合连接有齿环,所述齿环与圆形支撑架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轴位于底座内部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传动轮,所述传动轮与传动盘之间相互配合,所述传动盘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三限位轴,所述第三限位轴的底端与动力设备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限位轴的顶端延伸至支撑柱的内部且与支撑柱顶部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三限位轴位于支撑柱内部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两组凸轮,所述凸轮的一侧设置有下料板,所述下料板与支撑柱之间滑动连接,所述下料板位于支撑柱内部的外壁上套设有第三推力弹簧,且凸轮与下料板之间相互配合,所述下料板位于支撑柱外侧的一端与轴类零部件本体之间相互配合,所述凸轮的下方设置有除尘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限位轴和第三限位轴的外壁与底座的连接处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除尘组件包括第一单向阀、限位框板、推动板、第二单向阀、传送管、圆形除尘孔和往复螺纹,所述往复螺纹设置在第三限位轴的外壁上,所述往复螺纹的外壁上螺纹连接有推动板,所述推动板与支撑柱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往复螺纹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框板,所述限位框板与第三限位轴的外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两组所述限位框板之间形成除尘腔,所述除尘腔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输出端连通有传送管,所述下料板的内部为空心结构,且传送管的输出端与下料板的内部连通,所述下料板位于支撑柱外部的侧壁上开设有圆形除尘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单向阀设置在支撑柱的外壁上,所述第二单向阀设置在位于顶部的一组所述限位框板的外壁上。
该用于汽车轴类零部件的自定位托盘的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轴类零部件本体穿过圆形托盘上的限位孔,轴类零部件本体先与若干组第一限位滑块接触,再挤压第一滚轮,滚动逐渐插入至限位孔靠近支撑柱的一侧,直到其与配重滚轮的外壁相接触;
步骤二:配重滚轮与轴类零部件本体的外壁相接触并发生转动,配重滚轮带动第一限位轴转动,第一限位轴带动其外侧的压合杆转动,压合杆转动至受压杆的上方,并按压受压杆,受压杆受到按压推动弧形固定板,四组弧形固定板同时对轴类零部件本体的一端进行固定,同时两组第一滚轮也对其固定,两者共同完成对轴类零部件本体的定位和自动将轴类零部件本体定位在限位孔的中心处,依次完成所有轴类零部件本体的自定位;
步骤三:当需要对轴类零部件本体进行下料时,启动动力设备并带动第三限位轴转动,第三限位轴通过其外侧的传动盘带动传动轮转动,传动轮带动其中心处的第二限位轴转动,第二限位轴带动其顶部的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与齿环之间相互啮合,带动圆形支撑架间歇性转动,将轴类零部件本体的一端转动至下料板的一侧,此时第三限位轴带动其外壁上的凸轮转动,凸轮与下料板之间相互配合,推动下料板向支撑柱的外侧移动,下料板推动其一侧的轴类零部件本体,并将轴类零部件本体向圆形托盘的外侧推动,轴类零部件本体与配重滚轮再次配合,并带动配重滚轮反向转动,配重滚轮反向转动,解除压合杆对受压杆的限位,向外拉动轴类零部件本体即可完成其的下料,重复上述步骤依次完成所有轴类零部件本体的下料;
步骤四:在轴类零部件本体下料的过程中,第三限位轴通过往复螺纹带动其外侧的推动板移动,推动板与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之间相互配合,不断地对传送管输气,传送管将气体输送至下料板的内部,并通过圆形除尘孔排出,对限位孔内部的轴类零部件本体进行除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将轴类零部件本体穿过圆形托盘上的限位孔,轴类零部件本体先与若干组第一限位滑块接触,再挤压第一滚轮,滚动逐渐插入至限位孔靠近支撑柱的一侧,直到其与配重滚轮的外壁相接触;配重滚轮与轴类零部件本体的外壁相接触并发生转动,配重滚轮带动第一限位轴转动,第一限位轴带动其外侧的压合杆转动,压合杆转动至受压杆的上方,并按压受压杆,受压杆受到按压推动弧形固定板,四组弧形固定板同时对轴类零部件本体的一端进行固定,同时两组第一滚轮也对其固定,两者共同完成对轴类零部件本体的定位和自动将轴类零部件本体定位在限位孔的中心处,依次完成所有轴类零部件本体的自定位,通过自定位机构轴类零部件本体自定位的放置在限位孔的中心处,由于限位孔的孔径为固定式,故在限位孔的内部可以固定直径小于限位孔孔径的轴类零部件本体,避免现有技术中托盘仅能固定同一尺寸的轴类零部件本体,增强设备使用的适配性;
2、本发明中,圆形支撑架间歇性转动,将轴类零部件本体的一端转动至下料板的一侧,此时第三限位轴带动其外壁上的凸轮转动,凸轮与下料板之间相互配合,推动下料板向支撑柱的外侧移动,下料板推动其一侧的轴类零部件本体,并将轴类零部件本体向圆形托盘的外侧推动,轴类零部件本体与配重滚轮再次配合,并带动配重滚轮反向转动,配重滚轮反向转动,解除压合杆对受压杆的限位,向外拉动轴类零部件本体即可完成其的下料,重复上述步骤依次完成所有轴类零部件本体的下料;在轴类零部件本体下料的过程中,第三限位轴通过除尘组件不断地对传送管输气,传送管将气体输送至下料板的内部,并通过圆形除尘孔排出,对限位孔内部的轴类零部件本体进行除尘,通过下料机构对限位孔内部的轴类零部件本体进行自动下料,且在轴类零部件本体下料的过程中同步式的完成对其外表面的除尘;
3、本发明中,通过自定位机构轴类零部件本体自定位的放置在限位孔的中心处,由于限位孔的孔径为固定式,故在限位孔的内部可以固定直径小于限位孔孔径的轴类零部件本体,避免现有技术中托盘仅能固定同一尺寸的轴类零部件本体,增强设备使用的适配性,通过下料机构对限位孔内部的轴类零部件本体进行自动下料,且在轴类零部件本体下料的过程中同步式的完成对其外表面的除尘。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下料机构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下料机构中的除尘组件的正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传动轮与传动盘的连接关系正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圆形托盘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限位孔内部结构正视图;
图7为图1中A区域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自定位机构的立体图;
图9为图8中B区域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座;2、圆形支撑架;3、轴类零部件本体;4、支撑柱;5、圆形托盘;6、自定位机构;7、下料机构;8、限位孔;61、第一滑槽;62、第一推力弹簧;63、第一限位滑块;64、第一滚轮;65、第二推力弹簧;66、活动杆;67、压合杆;68、第一限位轴;69、配重滚轮;610、弧形固定板;611、受压杆;612、限位柱;613、连接板;71、传动轮;72、第二限位轴;73、第一齿轮;74、齿环;75、传动盘;76、第三限位轴;77、除尘组件;78、凸轮;79、下料板;710、第三推力弹簧;711、传动柱;771、第一单向阀;772、限位框板;773、推动板;774、第二单向阀;775、传送管;776、圆形除尘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汽车零部件的形状各异,常见的有轴类零部件,目前汽车轴类零部件托盘由于结构的原因,托盘在使用时具有单一性,仅能定位相适配的轴类零部件,难以增强托盘在使用时的适配性,现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如图1-9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汽车轴类零部件的自定位托盘,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柱4,支撑柱4的外侧设置有圆形支撑架2,圆形支撑架2的底端与底座1转动连接,圆形支撑架2的顶部和中部均固定连接有圆形托盘5,双层圆形托盘5的设置,增强了设备的储存能力,圆形托盘5圆周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组限位孔8,限位孔8的内部通过自定位机构6连接有轴类零部件本体3,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下料机构7;
自定位机构6包括第一滑槽61、第一推力弹簧62、第一限位滑块63、第一滚轮64、第二推力弹簧65、活动杆66、压合杆67、第一限位轴68、配重滚轮69、弧形固定板610、受压杆611、限位柱612和连接板613,限位孔8圆周的内壁上开设有两组第一滑槽61,每组第一滑槽61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滑槽6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滑块63,第一限位滑块63的侧面为弧面,减少轴类零部件本体3进入限位孔8内部的阻力,第一限位滑块63与第一滑槽61之间设置有第一推力弹簧62,第一限位滑块63远离第一推力弹簧6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滚轮64,第一滚轮64与轴类零部件本体3的外壁之间相互配合,减少轴类零部件本体3进入限位孔8内部的摩擦力,限位孔8靠近支撑柱4的一侧圆周外壁上通过插销转动连接有四组活动杆66,活动杆66靠近支撑柱4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限位轴68,第一限位轴68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两组配重滚轮69,配重滚轮69与轴类零部件本体3的外壁之间相互配合,两组配重滚轮69之间设置有压合杆67,活动杆66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板613,连接板613的外侧滑动设置有受压杆611,受压杆611的顶部设置为弧形,受压杆611的顶部与压合杆67之间相互配合,受压杆61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弧形固定板610,四组弧形固定板610的内壁与轴类零部件本体3的外壁相互配合,受压杆611的中部开设有空腔,空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柱612,限位柱612的外壁与连接板613滑动连接,限位柱612位于连接板613顶部的外壁上套设有第二推力弹簧65。
弧形固定板610靠近轴类零部件本体3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橡胶层,第一滚轮64和配重滚轮69的外壁上均设置有摩擦凸块,橡胶层和摩擦凸块均增强摩擦力。
压合杆67的中心处与第一限位轴68的外壁固定连接,连接板613的一端与圆形托盘5的外壁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将轴类零部件本体3穿过圆形托盘5上的限位孔8,轴类零部件本体3先与若干组第一限位滑块63接触,再挤压第一滚轮64,滚动逐渐插入至限位孔8靠近支撑柱4的一侧,直到其与配重滚轮69的外壁相接触;配重滚轮69与轴类零部件本体3的外壁相接触并发生转动,配重滚轮69带动第一限位轴68转动,第一限位轴68带动其外侧的压合杆67转动,压合杆67转动至受压杆611的上方,并按压受压杆611,受压杆611受到按压推动弧形固定板610,四组弧形固定板610同时对轴类零部件本体3的一端进行固定,同时两组第一滚轮64也对其固定,两者共同完成对轴类零部件本体3的定位和自动将轴类零部件本体3定位在限位孔8的中心处,依次完成所有轴类零部件本体3的自定位,通过自定位机构6轴类零部件本体3自定位的放置在限位孔8的中心处,由于限位孔8的孔径为固定式,故在限位孔8的内部可以固定直径小于限位孔8孔径的轴类零部件本体3,避免现有技术中托盘仅能固定同一尺寸的轴类零部件本体3,增强设备使用的适配性。
实施例二:
下料机构7包括传动轮71、第二限位轴72、第一齿轮73、齿环74、传动盘75、第三限位轴76、除尘组件77、凸轮78、下料板79、第三推力弹簧710和传动柱711,底座1和支撑柱4的内部均为空心结构,底座1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限位轴72,第二限位轴72的顶部延伸至底座1的外侧且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73,第一齿轮73的外侧啮合连接有齿环74,齿环74与圆形支撑架2的外壁固定连接,第二限位轴72位于底座1内部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传动轮71,传动轮71与传动盘75之间相互配合,传动盘75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三限位轴76,第三限位轴76的底端与动力设备的输出端连接,动力设备为电机,第三限位轴76的顶端延伸至支撑柱4的内部且与支撑柱4顶部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第三限位轴76位于支撑柱4内部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两组凸轮78,凸轮78的一侧设置有下料板79,下料板79与支撑柱4之间滑动连接,下料板79位于支撑柱4内部的外壁上套设有第三推力弹簧710,且凸轮78与下料板79之间相互配合,下料板79位于支撑柱4外侧的一端与轴类零部件本体3之间相互配合,凸轮78的下方设置有除尘组件77。
第二限位轴72和第三限位轴76的外壁与底座1的连接处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除尘组件77包括第一单向阀771、限位框板772、推动板773、第二单向阀774、传送管775、圆形除尘孔776和往复螺纹,往复螺纹设置在第三限位轴76的外壁上,往复螺纹的外壁上螺纹连接有推动板773,推动板773与支撑柱4的内壁滑动连接,往复螺纹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框板772,限位框板772与第三限位轴76的外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两组限位框板772之间形成除尘腔,除尘腔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771和第二单向阀774,第二单向阀774的输出端连通有传送管775,下料板79的内部为空心结构,且传送管775的输出端与下料板79的内部连通,下料板79位于支撑柱4外部的侧壁上开设有圆形除尘孔776。
第一单向阀771设置在支撑柱4的外壁上,第二单向阀774设置在位于顶部的一组限位框板772的外壁上。
本实施例中,圆形支撑架2间歇性转动,将轴类零部件本体3的一端转动至下料板79的一侧,此时第三限位轴76带动其外壁上的凸轮78转动,凸轮78与下料板79之间相互配合,推动下料板79向支撑柱4的外侧移动,下料板79推动其一侧的轴类零部件本体3,并将轴类零部件本体3向圆形托盘5的外侧推动,轴类零部件本体3与配重滚轮69再次配合,并带动配重滚轮69反向转动,配重滚轮69反向转动,解除压合杆67对受压杆611的限位,向外拉动轴类零部件本体3即可完成其的下料,重复上述步骤依次完成所有轴类零部件本体3的下料;在轴类零部件本体3下料的过程中,第三限位轴76通过除尘组件77不断地对传送管775输气,传送管775将气体输送至下料板79的内部,并通过圆形除尘孔776排出,对限位孔8内部的轴类零部件本体3进行除尘,通过下料机构7对限位孔8内部的轴类零部件本体3进行自动下料,且在轴类零部件本体3下料的过程中同步式的完成对其外表面的除尘。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及原理如下:
将轴类零部件本体3穿过圆形托盘5上的限位孔8,轴类零部件本体3先与若干组第一限位滑块63接触,再挤压第一滚轮64,滚动逐渐插入至限位孔8靠近支撑柱4的一侧,直到其与配重滚轮69的外壁相接触;配重滚轮69与轴类零部件本体3的外壁相接触并发生转动,配重滚轮69带动第一限位轴68转动,第一限位轴68带动其外侧的压合杆67转动,压合杆67转动至受压杆611的上方,并按压受压杆611,受压杆611受到按压推动弧形固定板610,四组弧形固定板610同时对轴类零部件本体3的一端进行固定,同时两组第一滚轮64也对其固定,两者共同完成对轴类零部件本体3的定位和自动将轴类零部件本体3定位在限位孔8的中心处,依次完成所有轴类零部件本体3的自定位;
当需要对轴类零部件本体3进行下料时,带动圆形支撑架2间歇性转动,将轴类零部件本体3的一端转动至下料板79的一侧,此时第三限位轴76带动其外壁上的凸轮78转动,凸轮78与下料板79之间相互配合,推动下料板79向支撑柱4的外侧移动,下料板79推动其一侧的轴类零部件本体3,并将轴类零部件本体3向圆形托盘5的外侧推动,轴类零部件本体3与配重滚轮69再次配合,并带动配重滚轮69反向转动,配重滚轮69反向转动,解除压合杆67对受压杆611的限位,向外拉动轴类零部件本体3即可完成其的下料,重复上述步骤依次完成所有轴类零部件本体3的下料;在轴类零部件本体3下料的过程中,通过除尘组件77不断地对传送管775输气,传送管775将气体输送至下料板79的内部,并通过圆形除尘孔776排出,对限位孔8内部的轴类零部件本体3进行除尘。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用于汽车轴类零部件的自定位托盘,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柱(4),所述支撑柱(4)的外侧设置有圆形支撑架(2),所述圆形支撑架(2)的底端与底座(1)转动连接,所述圆形支撑架(2)的顶部和中部均固定连接有圆形托盘(5),所述圆形托盘(5)圆周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组限位孔(8),所述限位孔(8)的内部通过自定位机构(6)连接有轴类零部件本体(3),所述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下料机构(7);
所述自定位机构(6)包括第一滑槽(61)、第一推力弹簧(62)、第一限位滑块(63)、第一滚轮(64)、第二推力弹簧(65)、活动杆(66)、压合杆(67)、第一限位轴(68)、配重滚轮(69)、弧形固定板(610)、受压杆(611)、限位柱(612)和连接板(613),所述限位孔(8)圆周的内壁上开设有两组第一滑槽(61),每组所述第一滑槽(61)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第一滑槽(6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滑块(63),所述第一限位滑块(63)与第一滑槽(61)之间设置有第一推力弹簧(62),所述第一限位滑块(63)远离第一推力弹簧(6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滚轮(64),所述第一滚轮(64)与轴类零部件本体(3)的外壁之间相互配合,所述限位孔(8)靠近支撑柱(4)的一侧圆周外壁上通过插销转动连接有四组活动杆(66),所述活动杆(66)靠近支撑柱(4)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限位轴(68),所述第一限位轴(68)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两组配重滚轮(69),所述配重滚轮(69)与轴类零部件本体(3)的外壁之间相互配合,两组所述配重滚轮(69)之间设置有压合杆(67),所述活动杆(66)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板(613),所述连接板(613)的外侧滑动设置有受压杆(611),所述受压杆(611)的顶部设置为弧形,所述受压杆(611)的顶部与压合杆(67)之间相互配合,所述受压杆(61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弧形固定板(610),四组所述弧形固定板(610)的内壁与轴类零部件本体(3)的外壁相互配合,所述受压杆(611)的中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柱(612),所述限位柱(612)的外壁与连接板(613)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柱(612)位于连接板(613)顶部的外壁上套设有第二推力弹簧(6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轴类零部件的自定位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固定板(610)靠近轴类零部件本体(3)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橡胶层,所述第一滚轮(64)和配重滚轮(69)的外壁上均设置有摩擦凸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轴类零部件的自定位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杆(67)的中心处与第一限位轴(68)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613)的一端与圆形托盘(5)的外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轴类零部件的自定位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机构(7)包括传动轮(71)、第二限位轴(72)、第一齿轮(73)、齿环(74)、传动盘(75)、第三限位轴(76)、除尘组件(77)、凸轮(78)、下料板(79)、第三推力弹簧(710)和传动柱(711),所述底座(1)和支撑柱(4)的内部均为空心结构,所述底座(1)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限位轴(72),所述第二限位轴(72)的顶部延伸至底座(1)的外侧且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73),所述第一齿轮(73)的外侧啮合连接有齿环(74),所述齿环(74)与圆形支撑架(2)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轴(72)位于底座(1)内部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传动轮(71),所述传动轮(71)与传动盘(75)之间相互配合,所述传动盘(75)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三限位轴(76),所述第三限位轴(76)的底端与动力设备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限位轴(76)的顶端延伸至支撑柱(4)的内部且与支撑柱(4)顶部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三限位轴(76)位于支撑柱(4)内部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两组凸轮(78),所述凸轮(78)的一侧设置有下料板(79),所述下料板(79)与支撑柱(4)之间滑动连接,所述下料板(79)位于支撑柱(4)内部的外壁上套设有第三推力弹簧(710),且凸轮(78)与下料板(79)之间相互配合,所述下料板(79)位于支撑柱(4)外侧的一端与轴类零部件本体(3)之间相互配合,所述凸轮(78)的下方设置有除尘组件(7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轴类零部件的自定位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轴(72)和第三限位轴(76)的外壁与底座(1)的连接处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轴类零部件的自定位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组件(77)包括第一单向阀(771)、限位框板(772)、推动板(773)、第二单向阀(774)、传送管(775)、圆形除尘孔(776)和往复螺纹,所述往复螺纹设置在第三限位轴(76)的外壁上,所述往复螺纹的外壁上螺纹连接有推动板(773),所述推动板(773)与支撑柱(4)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往复螺纹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框板(772),所述限位框板(772)与第三限位轴(76)的外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两组所述限位框板(772)之间形成除尘腔,所述除尘腔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771)和第二单向阀(774),所述第二单向阀(774)的输出端连通有传送管(775),所述下料板(79)的内部为空心结构,且传送管(775)的输出端与下料板(79)的内部连通,所述下料板(79)位于支撑柱(4)外部的侧壁上开设有圆形除尘孔(77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轴类零部件的自定位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阀(771)设置在支撑柱(4)的外壁上,所述第二单向阀(774)设置在位于顶部的一组所述限位框板(772)的外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轴类零部件的自定位托盘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轴类零部件本体(3)穿过圆形托盘(5)上的限位孔(8),轴类零部件本体(3)先与若干组第一限位滑块(63)接触,再挤压第一滚轮(64),滚动逐渐插入至限位孔(8)靠近支撑柱(4)的一侧,直到其与配重滚轮(69)的外壁相接触;
步骤二:配重滚轮(69)与轴类零部件本体(3)的外壁相接触并发生转动,配重滚轮(69)带动第一限位轴(68)转动,第一限位轴(68)带动其外侧的压合杆(67)转动,压合杆(67)转动至受压杆(611)的上方,并按压受压杆(611),受压杆(611)受到按压推动弧形固定板(610),四组弧形固定板(610)同时对轴类零部件本体(3)的一端进行固定,同时两组第一滚轮(64)也对其固定,两者共同完成对轴类零部件本体(3)的定位和自动将轴类零部件本体(3)定位在限位孔(8)的中心处,依次完成所有轴类零部件本体(3)的自定位;
步骤三:当需要对轴类零部件本体(3)进行下料时,启动动力设备并带动第三限位轴(76)转动,第三限位轴(76)通过其外侧的传动盘(75)带动传动轮(71)转动,传动轮(71)带动其中心处的第二限位轴(72)转动,第二限位轴(72)带动其顶部的第一齿轮(73)转动,第一齿轮(73)与齿环(74)之间相互啮合,带动圆形支撑架(2)间歇性转动,将轴类零部件本体(3)的一端转动至下料板(79)的一侧,此时第三限位轴(76)带动其外壁上的凸轮(78)转动,凸轮(78)与下料板(79)之间相互配合,推动下料板(79)向支撑柱(4)的外侧移动,下料板(79)推动其一侧的轴类零部件本体(3),并将轴类零部件本体(3)向圆形托盘(5)的外侧推动,轴类零部件本体(3)与配重滚轮(69)再次配合,并带动配重滚轮(69)反向转动,配重滚轮(69)反向转动,解除压合杆(67)对受压杆(611)的限位,向外拉动轴类零部件本体(3)即可完成其的下料,重复上述步骤依次完成所有轴类零部件本体(3)的下料;
步骤四:在轴类零部件本体(3)下料的过程中,第三限位轴(76)通过往复螺纹带动其外侧的推动板(773)移动,推动板(773)与第一单向阀(771)和第二单向阀(774)之间相互配合,不断地对传送管(775)输气,传送管(775)将气体输送至下料板(79)的内部,并通过圆形除尘孔(776)排出,对限位孔(8)内部的轴类零部件本体(3)进行除尘。
CN202211679118.2A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用于汽车轴类零部件的自定位托盘及其定位方法 Active CN1159913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79118.2A CN115991332B (zh)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用于汽车轴类零部件的自定位托盘及其定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79118.2A CN115991332B (zh)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用于汽车轴类零部件的自定位托盘及其定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91332A true CN115991332A (zh) 2023-04-21
CN115991332B CN115991332B (zh) 2023-09-26

Family

ID=85994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79118.2A Active CN115991332B (zh)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用于汽车轴类零部件的自定位托盘及其定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91332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11941A (ja) * 2002-01-25 2003-07-30 Gac Corp 容器保持装置
JP2004316703A (ja) * 2003-04-11 2004-11-11 Nsk Ltd ブレーキロータ付ハブ軸受用搬送箱
KR102065738B1 (ko) * 2018-11-16 2020-01-13 아진산업(주) 자동차 부품 운반용기
CN212126135U (zh) * 2020-03-15 2020-12-11 丽水市莲都区贝亿乐信息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轴承放置架
CN213499150U (zh) * 2020-11-02 2021-06-22 湖北羿航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柴油机零部件生产加工用存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11941A (ja) * 2002-01-25 2003-07-30 Gac Corp 容器保持装置
JP2004316703A (ja) * 2003-04-11 2004-11-11 Nsk Ltd ブレーキロータ付ハブ軸受用搬送箱
KR102065738B1 (ko) * 2018-11-16 2020-01-13 아진산업(주) 자동차 부품 운반용기
CN212126135U (zh) * 2020-03-15 2020-12-11 丽水市莲都区贝亿乐信息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轴承放置架
CN213499150U (zh) * 2020-11-02 2021-06-22 湖北羿航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柴油机零部件生产加工用存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91332B (zh) 2023-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64697A (zh) 一种轴承内外圈制造智能抛光机
CN115991332B (zh) 一种用于汽车轴类零部件的自定位托盘及其定位方法
CN115258621B (zh) 装配履带用履带板输送系统
CN108674525A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客车轻量化客车加工用固定平台
CN109261805B (zh) 一种便于定位的冲压模具
CN216324422U (zh) 一种汽车前舱前围零部件加工用双曲柄精密冲床
CN111844616B (zh) 多组份注塑机转盘压紧装置
CN112222816A (zh) 一种圆柱滚子轴承组装设备
CN214687601U (zh) 一种pu胶固化设备
CN109821590B (zh) 一种环保实验台
CN220008866U (zh) 一种管材转运载具设备及水芯材料制备装置
CN112405394A (zh) 一种汽车配件加工用定位装置及定位方法
CN211425843U (zh) 一种碾环锻造用碾环件检测装置
CN2232162Y (zh) 电池装配机
CN218751564U (zh) 一种杯茶自动封膜装置
CN207698622U (zh) 轮胎模具预加载检测上下料及定中装置
CN219664786U (zh) 一种薄壁类铝合金壳体高精度校形装置
CN220407725U (zh) 一种用于汽车焊装的平移框架
CN214606666U (zh) 一种用于精品杯子印花设备
CN213598348U (zh) 一种汽车刹车片装配装置
CN216042953U (zh) 车辆载运装置及立体停车库
CN214985550U (zh) 一种带有方便移动的模具零件转运装置
CN219074825U (zh) 拉板卸饼机构带轴承链轮装配用液压式链轮嵌轴承工装
CN118305556A (zh) 一种粉末冶金汽车零部件产品压轴设备
CN114683232A (zh) 一种稳定性能高的汽车油管加工用可视化悬臂式储料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