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91153A - 系带夹组件 - Google Patents

系带夹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91153A
CN115991153A CN202111218442.XA CN202111218442A CN115991153A CN 115991153 A CN115991153 A CN 115991153A CN 202111218442 A CN202111218442 A CN 202111218442A CN 115991153 A CN115991153 A CN 1159911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rsion bar
pair
clip assembly
retainer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1844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佳辉
孙孟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Original Assignee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filed Critical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Priority to CN20211121844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91153A/zh
Priority to FR2209785A priority patent/FR3128257A1/fr
Priority to US17/962,890 priority patent/US11932192B2/en
Publication of CN1159911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911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15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vers for the inflatable member
    • B60R21/216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vers for the inflatable member comprising tether means for limitation of cover motion during deploy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15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vers for the inflatable member
    • B60R21/216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vers for the inflatable member comprising tether means for limitation of cover motion during deployment
    • B60R2021/2163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vers for the inflatable member comprising tether means for limitation of cover motion during deployment with energy absorbing or elastic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Insertion Pins And Rivets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系带夹组件,配置为在车辆的安全气囊展开之前和展开的过程中将车辆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系接在一起。系带夹组件包括系带壳体和固定销。系带壳体包括固定座、保持器和将所述紧固座与保持器相连接的系带。固定座配置为固定至第一部件。固定销在锁定位置将保持器锁定在第二部件的孔中。固定销包括沿着延伸轴线延伸的扭杆,扭杆能够通过绕延伸轴线扭转而弹性变形,扭杆在其远端与保持器接合。固定销还包括致动件,致动件包括凸轮面和与凸轮面连接的释放面。凸轮面与第二部件的孔的边缘相配合而驱动扭杆扭转,以通过固定销将保持器锁定在第二部件的孔中。

Description

系带夹组件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大体上涉及配置为与汽车一起使用的气囊的安装件,并且更具体地,涉及配置为在气囊展开期间将车辆部件连接在一起的气囊系带夹组件。
背景技术
汽车安全气囊在使用在汽车上之前,先被卷起,然后被车辆的饰板(例如A柱饰板)覆盖住,而车辆的饰板是通过紧固件安装在车辆的另一部件(例如钣金)上的。当安全气囊展开时,会将车辆的饰板弹开,以便展开的气囊能够起作用。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系带夹组件,配置为在车辆的安全气囊展开之前和展开的过程中将车辆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系接在一起。系带夹组件包括系带壳体和固定销。系带壳体包括固定座、保持器和将所述紧固座与保持器相连接的系带。固定座配置为固定至第一部件,保持器配置为至少部分地插入第二部件的孔中。固定销具有锁定位置,固定销配置为在锁定位置将保持器锁定在第二部件的孔中。固定销包括沿着延伸轴线延伸的扭杆,扭杆能够通过绕延伸轴线扭转而弹性变形,扭杆在其远端与保持器接合。固定销还包括致动件,致动件连接至扭杆的近端,致动件包括至少一个凸轮面和与至少一个凸轮面连接的至少一个释放面,其中,至少一个凸轮面围绕延伸轴线螺旋延伸,并配置为与第二部件的孔的边缘相配合而驱动扭杆扭转,以使固定销能够插入第二部件的孔中。其中,至少一个释放面配置为与第二部件的孔的边缘相配合,以使得在固定销在第二部件的孔中的插入过程结束时,扭杆返回至大体上未变形的状态,以将保持器锁定在第二部件的孔中。并且其中,固定销配置为能够通过扭转扭杆而从锁定位置被释放,以使得保持器能够从第二部件移除。
根据上述的系带夹组件,固定销还包括头部,扭杆和致动件连接至头部的同一侧。头部配置为通过操作头部能够使得固定销从锁定位置被释放。
根据上述的系带夹组件,保持器包括支承部和保持部,支承部连接至系带,保持部围绕固定销的至少一部分延伸,并能够插入第二部件的孔中。其中,保持部在其近端连接至支承部,保持部在其远端与扭杆的远端接合并保持扭杆的远端,以使得扭杆的近端能够相对于扭杆的远端扭转。
根据上述的系带夹组件,保持部包括一对相互平行延伸的腿和连接在一对腿的远端之间的脚部,固定销的扭杆和致动件位于所述一对腿之间,扭杆的远端与脚部通过凸凹配合方式接合。
根据上述的系带夹组件,脚部上设有槽以及从槽的相对的两个槽壁伸出、并相对于彼此延伸的一对凸部。扭杆的远端的相对两侧设有一对凹部。其中,扭杆的远端能够插入脚部的槽中,并且槽的一对凸部能够分别与一对凹部接合。
根据上述的系带夹组件,支承部包括用于容纳头部的容腔和用于支承头部的凸缘,凸缘从容腔的内表面凸出形成,并围成使得固定销能够经过的通道。
根据上述的系带夹组件,固定销的头部包括阻挡装置,阻挡装置与容腔相配合,以限制扭杆的扭转角度。
根据上述的系带夹组件,至少一个凸轮面在朝向头部的方向上逐渐远离延伸轴线延伸。至少一个释放面形成在致动件的靠近头部的顶部上,并在朝向相应的凸轮面的方向上逐渐向下远离头部倾斜延伸。
根据上述的系带夹组件,致动件包括一对致动臂,扭杆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一对致动臂之间。至少一个凸轮面包括一对凸轮面,一对凸轮面分别形成在一对致动臂上,至少一个释放面包括一对释放面,一对释放面分别与一对凸轮面相接。
根据上述的系带夹组件,保持器的支承部和固定座两者能够通过钩配合方式接合。
附图说明
图1A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系带夹组件的立体图;
图1B是图1A所示的系带夹组件的分解图;
图2A是图1B所示的系带夹组件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2B是图2A所示的系带壳体的保持器的放大的立体图;
图3A是图1B所示的系带夹组件的固定销的从上向下看的立体图;
图3B是图1B所示的系带夹组件的固定销的从上向下看的另一个立体图;
图4A是图1A所示的系带夹组件处于预装配状态的立体图;
图4B是图4A所示的系带夹组件沿箭头E的俯视图;
图4C是图4B所示的系带夹组件沿I-I线的剖视图;
图4D是图4B所示的系带夹组件沿II-II线的剖视图;
图5A是图1A所示的系带夹组件固定至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时的第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5B是图1A所示的系带夹组件固定至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时的第二角度的立体图;
图5C是图5A中的第二部件的俯视图;
图6A是图5A所示的系带夹组件在固定销处于锁定位置时的局部俯视图;
图6B是图5A所示的系带夹组件在固定销处于锁定位置时从下往上看的局部立体图;
图7A是图5A所示的系带夹组件在固定销处于释放状态时的局部俯视图;
图7B是图5A所示的系带夹组件在固定销处于释放状态时从下往上看的局部立体图;
图8是图5A所示的系带夹组件在气囊展开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构成本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对本公开的各种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在本公开中使用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顶”、“底”等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公开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系带夹组件,能够用于将第一部件(例如车辆的A柱饰板)和第二部件(例如车辆的钣金)相连接,从而在被车辆的A柱饰板所覆盖的安全气囊展开之前和展开的过程中将车辆的第一部件(例如车辆的A柱饰板)和第二部件(例如车辆的钣金)牢固地系接在一起,以防止A柱饰板脱离车辆的钣金。
图1A和1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系带夹组件100,其中,图1A是系带夹组件100的立体图,图1B是图1A所示的系带夹组件100的分解图。如图1A和1B所示,系带夹组件100包括系带壳体110和固定销130,它们组装在一起形成系带夹组件100。
系带壳体100可以是一体模制形成的塑料单件体。系带壳体100包括固定座112、保持器114和将所述紧固座112与保持器114相连接的系带116。固定座112配置为固定至第一部件(例如图5所示的第一部件510),而保持器114配置为固定至第二部件(例如图5所示的第二部件520)。例如,固定座112以闩扣、挂钩或其他方式固定在第一部件的相配安装部分上。保持器114至少部分地插入第二部件的孔中,并通过固定销130被锁定在第二部件的孔中。系带116为长条形,因此系带116能够在连接固定座112和保持器114的同时,允许固定座112和保持器114相对于彼此分离一定距离。系带116的数量不限于图中所示的一条,而是可以有多条。
图2A和2B示出了系带壳体100的各个部分的具体结构,其中,图2A是系带壳体100的立体图,图2B是系带壳体100的保持器114的放大的立体图。如图2A所示,固定座112包括第一板221、第二板223和将第一板221与第二板223相连接的连接梁225。连接梁225可以是垂直于第一板221和第二板223延伸的板状结构。连接梁225位于第一板221和第二板223之间,并将两者大体相互平行地连接。可选地,第一板221和第二板223也可以不相互平行地被连接,而是相对于彼此形成角度。由于连接梁225将第一板221和第二板223相互间隔开,第一板221和第二板223之间具有间隙227。
第一板221连接至系带116,其为大体上平坦的条状。第二板223包括大体为平坦的条状的延伸部224和设置在延伸部224的靠近系带116的一端的钩部222。延伸部224大体平行于第一板221延伸。钩部222由朝向第一板221弯折的弯折结构形成。钩部222配置为钩住固定在固定座112上的第一部件,以增进固定座112对第一部件的固定作用。第一板221在背离第二板223的一侧上设有一对接合结构229,接合结构229例如为图2A所示的钩状,用于与保持器114上的相配结合结构接合。
如图2A和2B所示,保持器114具有中心轴线A,其包括连接至系带116的支承部241,以及从支承部241沿着中心轴线A的方向延伸的保持部243。保持部243能够插入第二部件的孔中。
支承部241大体上为围绕中心轴线A延伸的环状,其包括相对的顶面282和底面284,以及贯穿顶面282和底面284延伸的容腔286。保持部243从底面284延伸而出。底面284面向将要安装的第二部件,在底面284上设有一对用于抵接第二部件的指状物285,指状物285分别位于容腔286的相对两侧。顶面282上设有相配接合结构287,用于与固定座112上的接合结构229接合。保持器114的相配接合结构287例如具有能够接收钩部的凹口。
支承部241还包括从容腔286的内表面延伸出的凸缘283,凸缘283围成一个通道288,通道288的在垂直于中心轴线A方向上的横截面的形状与固定销130的径向最大尺寸的横截面形状相配,以使得固定销130能够插入经过通道288,并且在固定销130的插入过程中,通道288能够对固定销130起到导向作用。
支承部241还包括通向容腔286的开口289,开口289使支承部241具有一个缺口。开口289并不沿中心轴线A的方向贯穿支承部241,在开口289的下方仍然设有凸缘283。开口289具有一对相对的侧壁289a,289b,用于对固定销130的旋转进行限位。
保持器114的保持部243包括沿中心轴线A相互平行延伸的一对腿244a,244b。一对腿244a,244b分别位于中心轴线A的相对两侧,从而其相互之间相隔一定距离,使得固定销130的插入部分容纳在其间。一对腿244a,244b在其近端连接至支承部241。保持部243还连接在所述一对腿244a,244b的远端之间的脚部245,脚部245上设有槽251,用于与固定销130配合。此外,保持部243还包括限位结构247,限位结构247设置在一对腿244a,244b之间,并位于脚部245的上方,限位结构247上形成有通道253,通道253与脚部245上的槽251沿中心轴线A的方向对齐。脚部245和限位结构247的具体结构在图4C和4D中更清楚地示出。
一对腿244a,244b分别包括沿着中心轴线A的方向延伸的前侧边缘264a,264b,以及沿着中心轴线A的方向延伸的后侧边缘265a,265b。两个前侧边缘264a,264b位于平面P1上,两个后侧边缘265a,265b位于平面P2上。两个平面P1和P2大体上相互平行,并在其间限定腿间空间268。
图3A-3B示出了固定销130的具体结构,其中,图3A是固定销130的从上向下看的立体图,图3B是固定销130的从上向下看的另一个立体图,图3B所示的固定销130在图3A所示的固定销130的基础上围绕固定销130的延伸轴线C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了一定角度。固定销130配置为将保持器114锁定在第二部件520的孔525中。
如图3A和3B所示,固定销130包括沿着延伸轴线C延伸的扭杆310、致动件320、头部330,以及将致动件320和扭杆310连接至头部的颈部340。扭杆310和致动件320连接至头部330的同一侧。致动件320大体呈倒“U”型结构,其包括一对致动臂322a,322b和连接一对致动臂322a,322b的连接部326,连接部326连接在一对致动臂322a,322b的顶端,一对致动臂322a,322b的底端为自由端。连接部326将一对致动臂322a,322b通过颈部340连接至头部330。一对致动臂322a,322b相对于延伸轴线C对称设置。
扭杆310从致动件320的连接部326的在一对致动臂322a,322b之间的位置处向下延伸而出。扭杆310大体呈细长形状,其包括位于一对致动臂322a,322b之间的扭转部311和位于一对致动臂322a,322b下方的接合部313。扭转部311的一端连接至致动件320的连接部326,另一端连接至接合部313,接合部313位于扭杆310的远端。扭杆310的扭转部311为宽度和厚度都均匀的细长杆,而扭杆310的接合部313的宽度远大于扭转部311的宽度,从而接合部313沿宽度方向延伸至一对致动臂322a,322b的正下方。在接合部313的厚度方向上,接合部313的相对两侧上设有用于与保持器114的脚部245接合的一对凹槽315,这将结合图4A-4D详细介绍。
仍然参见图3A和3B,致动件320还包括分别设置在一对致动臂322a,322b上的一对凸轮面323a,323b,以及设置在致动件320的顶部上的一对释放面324a,324b,一对释放面324a,324b分别与一对凸轮面323a,323b相接。一对凸轮面323a,323b围绕延伸轴线C螺旋延伸,并且在朝向头部330的方向上逐渐远离延伸轴线C。也就是说,随着一对凸轮面323a,323b朝向头部330延伸,一对凸轮面323a,323b是逐渐远离彼此延伸的,在与释放面324a,324b相接的顶端处,一对凸轮面323a,323b彼此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大。一对释放面324a,324b在朝向相应的凸轮面323a,323b的方向上逐渐向下远离头部330倾斜延伸。也就是说,释放面324a,324b不是在垂直于延伸轴线C的方向上延伸的,而是与该方向形成夹角延伸。凸轮面323a,323b和释放面324a,324b的设置,是为了使得系带夹组件100能够紧固在第二部件的孔中,以及从第二部件移除,这将在下面详细介绍。
头部330的顶部设有操作腔332,操作腔332构造为能够与操作工具接合,使操作者可以通过操作工具带动头部旋转,从而带动致动件320和扭杆330扭转,以达到将系带夹组件100从第二部件上释放的目的。头部330还设有阻挡装置335,阻挡装置335与保持器114的支承部241上的容腔286配合,以限制扭杆310的扭转角度。在图3A和3B所示的实施例中,阻挡装置335为从头部330延伸出的凸片,其在保持器114的支承部241上的开口289中运动,并与开口289的侧壁289a,289b相配合。此外,阻挡装置335的尺寸设置为,当固定销130在保持器114中安装就位时,阻挡装置335从支承部241的开口289中伸到支承部241的容腔286的外部。因此,操作者也可以通过用手(而不使用工具)操作阻挡装置335来带动头部330旋转。
图4A-4D示出了处于预装配状态的系带夹组件100,用于示出系带夹组件100的部件之间的配合关系,其中,图4A是处于预装配状态的系带夹组件100的立体图,图4B是图4A所示的系带夹组件100沿箭头E的俯视图,图4C是图4B所示的系带夹组件沿I-I线的剖视图,图4D是图4B所示的系带夹组件沿II-II线的剖视图。如图4A-4D所示,当系带夹组件100处于预装配状态时,固定销130在保持器114中插入就位,固定座112上的一对接合结构229与保持器114上的相配接合结构287接合,使得系带116处于折弯状态,固定座112紧邻保持器114,整个系带夹组件100处于聚拢的状态。处于预装配状态的系带夹组件能够便于系带夹组件100的运输和仓储。
如图4A-4D所示,当固定销130在保持器114中插入就位时,固定销130的延伸轴线C与保持器114的中心轴线A重合。固定销130的头部330由保持器114的支承部241上的凸缘283支撑。头部330上的阻挡装置335位于支承部241的开口289中,开口289的两个侧壁289a,289b之间的距离大于阻挡装置335的尺寸,使得阻挡装置335能够在开口289中围绕延伸轴线C旋转。固定销130的扭杆310的接合部313插入保持器114的脚部245上的槽251和限位结构247上的通道253中。固定销130的一对凸轮面323a,323b分别延伸穿过一对腿244a,244b的前侧边缘264a,264b所在的平面P1和后侧边缘265a,265b所在的平面P2而到达腿间空间268之外,一对释放面324a,324b位于腿间空间268之外。
如图4D所示,保持器114的脚部245上的槽251中设有从槽251的两个相对的槽壁451上朝向彼此延伸而出的一对凸部452,凸部452分别伸入扭杆310的接合部313上的凹部315中。由此,扭杆310的接合部313通过凸凹配合的方式被固定在保持器114的脚部245中。保持器114的限位结构247上的通道253的形状和尺寸设计为与扭杆310的接合部313的上部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使得限位结构247能进一步限制扭杆310的接合部313相对于保持器114产生运动。
由于系带壳体110是塑料件,保持器114的脚部245上的槽251和限位结构247上的通道253的设置使得脚部245和限位结构247具有一定弹性,在受力时能产生一定的弹性变形,因此,尽管扭杆310的接合部313的底端的厚度尺寸大于保持器114的脚部245中的一对凸部452之间的距离,扭杆310的接合部313也能穿过脚部245中的一对凸部452之间。在将固定销130插入保持器114的过程中,扭杆310的接合部313的底端会将一对凸部452之间的距离撑大,使得接合部313的底端能穿过脚部245中的一对凸部452之间,直至接合部313上的一对凸部452分别伸入扭杆310的接合部313上的凹部315中,一对凸部452之间的距离恢复至脚部245未受力的状态。通过凸部452与凹部315的配合,扭杆310的接合部313被固定在保持器114的脚部245中而不能随着扭杆310的扭转部311扭转。
在图4A-4D所示的预装配位置时,扭杆310的扭转部311没有被扭转,处于未受力的状态。
图5A-5C示出了处于使用状态的系带夹组件100与其所固定的部件之间的配合关系,其中图5A是系带夹组件100固定至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时的第一角度的立体图,图5B是系带夹组件100固定至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时的第二角度的立体图,图5C是图5A中的第二部件的俯视图。如图5A和5B所示,系带夹组件100用于将第一部件510固定至第二部件520,其中,系带夹组件100的固定座112固定至第一部件510,保持器114固定至第二部件520。第一部件510包括形成有插槽515的连接板517,插槽515沿着连接板517的长度方向延伸,但是并不沿长度方向贯穿连接板517,因此插槽515具有相对的开口端512和封闭端(图中未示出)。固定座112的连接梁225(图5A-5C中被遮挡而看不见)从开口端512插入插槽515中,并且连接板517被夹持在固定座112的第一板221和第二板223之间的间隙227中。固定座112的钩部222钩住连接板517的靠近插槽515的封闭端的端部。第二部件520上设有通孔525(如图5C所示),保持器114通过固定销130固定在第二部件520的孔中。更具体而言,第二部件520被夹持在支承部241的底面284上指状物285与固定销130的致动部320之间,从而被锁定在位。
如图5C所示,第二部件520上的通孔525大体为方形孔,其包括四个边缘523和由相邻的边缘523形成的角部526。孔525的尺寸设置为,两个相对的角部526之间的距离D1大于一对凸轮面323a,323b的顶点之间的距离,使得当一对凸轮面323a,323分别对着一对角部526时,固定销130的致动部320能够穿过孔525。并且,孔525的尺寸也与保持器114的一对腿224a,224b相关。具体而言,两个相对的角部526之间的距离D1略大于保持器114的一对腿224a,224b的外轮廓的最远距离d1,使得只有当一对腿224a,224b分别对着两个相对的角部526时,保持器114才能插入孔525中。这样设置,一方面能便于保持器114安装在孔525中时相对于第二部件520的定位,另一方面能在保持器114在孔525中安装就位后,通过保持器114的一对腿224a,224b与孔525的相互作用来防止保持器114相对于第二部件520转动。
图6A和6B示出了系带夹组件100在固定销130处于锁定位置时,固定销130与保持器140和第二部件520的孔525的位置关系,其中,图6A是系带夹组件100在固定销130处于锁定位置时的局部俯视图,图6B是系带夹组件100在固定销130处于锁定位置时从下往上看的局部立体图,为方便示意,图6A和6B中去掉了第一部件510和固定座112。如图6A和6B所示,当固定销130处于锁定位置时,固定销130的头部330的阻挡装置335靠近保持器140的开口侧壁289a,凸轮面323a,323b位于第二部件520的边缘523的正下方,从而被第二部件520遮挡住。
图7A和7B示出了系带夹组件100在固定销130处于释放位置时,固定销130与保持器140和第二部件520的孔525的位置关系,其中,图7A是系带夹组件100在固定销130处于释放位置时的局部俯视图,图7B是系带夹组件100在固定销130处于释放位置时从下往上看的局部立体图,为方便示意,图7A和7B中去掉了第一部件510和固定座112。如图7A和7B所示,当固定销130处于释放位置时,固定销130的头部330的阻挡装置335靠近保持器140的开口侧壁289b,凸轮面323a,323b虽然位于第二部件520的下方,但位于孔525的角部526处,因而没有被第二部件520遮挡住。图7A和7B中的固定销130的头部330相对于图6A和6B中的固定销130的头部330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了一定角度。
下面介绍系带夹组件100与第一部件510和第二部件520的连接并达到图5A和5B所示的使用状态的过程的一种示例性方式。
系带夹组件100与第一部件510和第二部件520连接时,先将处于预装配状态(如图4A所示)的系带夹组件100的固定座112与第一部件510固定连接,将系带夹组件100预安装在第一部件510上。然后再将系带夹组件100的保持器114通过固定销130锁定在第二部件520中。
固定座112与第一部件510的固定连接比较容易,只需将第一部件510的连接板517对准固定座112的第一板221和第二板223之间的间隙227,并使得固定座112的连接梁225从第一部件510的连接板517上的插槽515的开口端512插入插槽515中,直至固定座112的钩部222钩住连接板517的靠近插槽515的封闭端的端部。
保持器114通过固定销130锁定在第二部件520中的过程将在下面结合图4A,图5A-5C,6A和6B以及7A和7B介绍。
当系带夹组件100处于如图4A所示的预装配状态时,固定销130在保持器114中的位置与图6A和6B所示的锁定位置相同。在此位置状态下,将保持器114连同其中的固定销130一同插入第二部件520的孔525中。由于系带夹组件此时已经与第一部件510固定在一起,操作者先将保持器114的一对腿224a,224b分别对着孔525的一对角部526放置,然后对第一部件510的顶部施加向下的插入力(该插入力随后施加在系带夹组件100上),使得保持器114的一对腿224a,224b的端部插入孔525中。随着保持器114和固定销130逐渐向下插入,固定销130的一对凸轮面323a,323b抵接孔525的一对边缘523。由于凸轮面323a,323b从下向上逐渐远离延伸轴线C延伸,对系带夹组件100施加的插入力会使得固定销130的凸轮面323a,323b在孔525的边缘523上滑动,从而使得固定销130的致动部320围绕中心轴线A旋转。由于扭杆310的接合部313被保持器114的脚部245固定住,致动部320围绕中心轴线A的旋转会致动扭杆310的扭转部311围绕中心轴线A沿着图6A中的箭头J所示的方向扭转,直至一对凸轮面323a,323b相对于孔的边缘523滑动至其顶端(即,插入过程结束)。由于凸轮面323a,323b的顶端连接至释放面324a,324b,释放面324a,324b与孔525的边缘523使得致动部320能够穿过孔525到达第二部件520的下方,并且扭杆310会沿图7A中的箭头K所示的方向向回扭转至初始大体上不受力(即未变形)的状态,即到达图6A所示的状态。由此,第二部件520被夹持在固定销130的致动部320与保持器114的支承部241之间,从而使得保持器114被锁定在第二部件520中。
由此系带夹组件100达到如图5A和5B所示的使用状态,第一部件510相对于第二部件520被固定到位。
当需要将保持器114从第二部件520中取出时,可以使用工具与固定销130的头部330上的操作腔332配合(或者用手直接操作头部330的阻挡装置335),使得固定销130的头部330沿图6A中的箭头J所示的方向扭转,直至固定销130到达图7B所示的释放位置,使得固定销130和保持器114能从第二部件520中取出。
图8是图5A所示的系带夹组件在气囊展开时的侧视图。在第一部件510是车辆的柱饰板、第二部件520是车辆的钣金的使用环境下,未展开的安全气囊设置在图5A和5B所述状态下的第一部件510和第二部件520之间。当安全气囊800瞬间展开时,安全气囊800会对第一部件510施加力,使固定座112的接合结构229与保持器114上的相配接合结构287相分离,第一部件510被弹开而远离第二部件520。在这种使用环境下,使用本公开的系带夹组件100尤其便利和牢靠。这是因为本公开的系带夹组件100的固定销130使用凸轮面与孔边缘滑动接合产生致动力来致动扭杆扭转,仅需向系带夹组件100施加向下的插入力而无需使用工具,即可实现系带夹组件100的保持器114与第二部件520的自动紧固连接,这尤其适用于车辆的批量生产过程中流水化的安装过程,并且工作人员不需要学习特殊的安装技能即可保证安装到位。并且,上述结构也使得固定销130能够将保持器114牢固地锁定在第二部件520中,这样在气囊瞬间展开时,不会因为弹开力较大而使保持器114被第一部件510拉动脱离第二部件520。也就是说,气囊瞬间展开时,第一部件510会被第二部件520通过系带116拉住,避免第一部件510被弹入车辆内的乘坐空间中。此外,本公开的系带夹组件100通过使用简单的工具(或用手直接进行简单的操作)即可将固定销130从锁定位置移动到释放位置,以将保持器114从第二部件520中取出,这样可以方便更换或重新安置安全气囊。此外,本公开的系带夹组件100的固定销130的扭杆310通过装配的方式固定在保持器114上,固定销130与保持器114分开制造,对模具要求不高。
根据本公开的系带夹组件不限于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而是可以有其他一些实施例。例如,扭杆在其远端可以不通过凸凹配合方式与保持器接合,而是通过其他方式接合。凸轮面的数量可以不是两个,而是一个。释放面的数量也可以不是两个,而是一个,等等。
尽管已经结合以上概述的实施例的实例描述了本公开,但是对于本领域中至少具有普通技术的人员而言,各种替代方案、修改、变化、改进和/或基本等同方案,无论是已知的或是现在或可以不久预见的,都可能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如上陈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实例旨在是说明性而不是限制性的。在不背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因此,本公开旨在包括所有已知或较早开发的替代方案、修改、变化、改进和/或基本等同方案。本说明书中的技术效果和技术问题是示例性而不是限制性的。应当注意,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具有其他技术效果并且可以解决其他技术问题。

Claims (10)

1.一种系带夹组件(100),配置为在车辆的安全气囊展开之前和展开的过程中将车辆的第一部件(510)和第二部件(520)系接在一起,所述系带夹组件包括:
系带壳体(110),所述系带壳体包括固定座(112)、保持器(114)和将所述紧固座(112)与保持器(114)相连接的系带(116),其中,所述固定座(112)配置为固定至所述第一部件(510),所述保持器(114)配置为至少部分地插入所述第二部件(520)的孔(525)中;和
固定销(130),所述固定销(130)具有锁定位置,所述固定销(130)配置为在所述锁定位置将所述保持器(114)锁定在所述第二部件(520)的孔(525)中,所述固定销(130)包括:
沿着延伸轴线(C)延伸的扭杆(310),所述扭杆(310)能够通过绕所述延伸轴线(C)扭转而弹性变形,所述扭杆(310)在其远端与所述保持器(114)接合;
致动件(320),所述致动件(320)连接至所述扭杆(310)的近端,所述致动件(320)包括至少一个凸轮面(323a,323b)和与所述至少一个凸轮面(323a,323b)连接的至少一个释放面(324a,324b),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凸轮面(323a,323b)围绕所述延伸轴线(C)螺旋延伸,并配置为与所述第二部件(520)的孔(525)的边缘(523)相配合而驱动所述扭杆(310)扭转,以使所述固定销(130)能够插入所述第二部件(520)的孔(525)中,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释放面(324a,324b)配置为与所述第二部件(520)的孔(525)的边缘(523)相配合,以使得在所述固定销(130)在所述第二部件(520)的孔(525)中的插入过程结束时,所述扭杆(310)返回至大体上未变形的状态,以将所述保持器(114)锁定在所述第二部件(520)的孔(525)中,并且其中,所述固定销(130)配置为能够通过扭转所述扭杆(310)而从所述锁定位置被释放,以使得所述保持器(114)能够从所述第二部件(520)移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带夹组件(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销(130)还包括头部(330),所述扭杆(310)和所述致动件(320)连接至所述头部(330)的同一侧,所述头部(330)配置为通过操作所述头部(330)能够使得所述固定销(130)从所述锁定位置被释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带夹组件(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器(114)包括支承部(241)和保持部(243),所述支承部(241)连接至所述系带(116),所述保持部(243)围绕所述固定销(130)的至少一部分延伸,并能够插入所述第二部件(520)的孔(525)中;
其中,所述保持部(243)在其近端连接至所述支承部(241),所述保持部(243)在其远端与所述扭杆(310)的远端接合并保持所述扭杆(310)的远端,以使得所述扭杆(310)的近端能够相对于所述扭杆(310)的远端扭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带夹组件(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243)包括一对相互平行延伸的腿(244a,244b)和连接在所述一对腿(244a,244b)的远端之间的脚部(245),所述固定销(130)的扭杆(310)和致动件(320)位于所述一对腿(242,244)之间,所述扭杆(310)的远端与所述脚部(245)通过凸凹配合方式接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带夹组件(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脚部(245)上设有槽(251)以及从所述槽(251)的相对的两个槽壁(451)伸出、并相对于彼此延伸的一对凸部(452);
所述扭杆(310)的远端的相对两侧设有一对凹部(315),其中,所述扭杆(310)的远端能够插入所述脚部(245)的槽(251)中,并且所述槽(251)的一对凸部(452)能够分别与所述一对凹部(315)接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带夹组件(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241)包括用于容纳所述头部(330)的容腔(286)和用于支承所述头部(330)的凸缘(283),所述凸缘(283)从所述容腔(286)的内表面凸出形成,并围成使得所述固定销(130)能够经过的通道(28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带夹组件(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销(130)的头部(330)包括阻挡装置(335),所述阻挡装置(335)与所述容腔(286)相配合,以限制所述扭杆(310)的扭转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带夹组件(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凸轮面(323a,323b)在朝向所述头部(330)的方向上逐渐远离所述延伸轴线(C)延伸;
所述至少一个释放面(324a,324b)形成在所述致动件(320)的靠近所述头部(330)的顶部上,并在朝向相应的凸轮面(323a,323b)的方向上逐渐向下远离所述头部(330)倾斜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带夹组件(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致动件(320)包括一对致动臂(322a,322b),所述扭杆(31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一对致动臂(322a,322b)之间;
所述至少一个凸轮面包括一对凸轮面(323a,323b),所述一对凸轮面(323a,323b)分别形成在所述一对致动臂(322a,322b)上,所述至少一个释放面(324)包括一对释放面(324a,324b),所述一对释放面(324a,324b)分别与所述一对凸轮面(323a,323b)相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带夹组件(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器(114)的支承部(241)和所述固定座(112)两者能够通过钩配合方式接合。
CN202111218442.XA 2021-10-19 2021-10-19 系带夹组件 Pending CN1159911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18442.XA CN115991153A (zh) 2021-10-19 2021-10-19 系带夹组件
FR2209785A FR3128257A1 (fr) 2021-10-19 2022-09-27 Ensemble de serrage de sangle de fixation
US17/962,890 US11932192B2 (en) 2021-10-19 2022-10-10 Fastening strap clamp assembl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18442.XA CN115991153A (zh) 2021-10-19 2021-10-19 系带夹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91153A true CN115991153A (zh) 2023-04-21

Family

ID=85980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18442.XA Pending CN115991153A (zh) 2021-10-19 2021-10-19 系带夹组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932192B2 (zh)
CN (1) CN115991153A (zh)
FR (1) FR312825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30015719A (ko) * 2021-07-23 2023-01-3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테더 클립, 이를 포함하는 필러 구조 및 그 조립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04388A (en) * 1974-02-21 1977-01-25 Ppg Industries, Inc. Window panel edge construction
US10994672B2 (en) * 2005-02-09 2021-05-04 Termax Llc Tethered fastener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080235919A1 (en) * 2007-03-26 2008-10-02 Giddings Joshua J Energy absorbing tether clip
EP3004662B1 (en) * 2013-06-06 2019-03-27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Clip, curtain airbag mounting structure and pillar garnish mounting structure
JP5895948B2 (ja) * 2014-01-09 2016-03-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クリップおよびピラーガーニッシュ取付構造
JP5888346B2 (ja) * 2014-01-20 2016-03-2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クリップおよびピラーガーニッシュ取付構造
US9611878B2 (en) * 2014-09-05 2017-04-04 Newfrey Llc Tethered fastener
US9821747B2 (en) * 2014-10-09 2017-11-21 Newfrey Llc Tethered fastener and related methods
EP3206914B1 (en) * 2014-10-16 2019-03-13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Airbag tethering clip assembly
KR101856526B1 (ko) * 2016-10-12 2018-05-11 주식회사 서연이화 차량용 테더클립
JP6650906B2 (ja) * 2017-05-17 2020-02-19 株式会社ニフコ クリップ
JP6629789B2 (ja) * 2017-05-17 2020-01-15 株式会社ニフコ クリップ
KR20230015719A (ko) * 2021-07-23 2023-01-3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테더 클립, 이를 포함하는 필러 구조 및 그 조립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FR3128257A1 (fr) 2023-04-21
US11932192B2 (en) 2024-03-19
US20230118668A1 (en) 2023-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49567B2 (en) Spring fastener with highly improved removal to insertion ratio
US7267361B2 (en) Airbag assembly mounting system
US6928705B2 (en) Low insertion effort U-base retainer
KR101065602B1 (ko) 안테나 홀더
ES2377264T3 (es) Elemento de fijación para la colocación y retención de un airbag en una carrocer�?a de automóvil.
US7216891B2 (en) Fastening device for curtain airbag tether
US20060288543A1 (en) Resilient clip fastener
CA2430709A1 (en) Accessory attachment system for vehicle interiors
CN107850100B (zh) 固定件
EP1696141B1 (en) Tethered retainer assembly
WO2008045195A1 (en) Airbag assembly mounting system
JP4768254B2 (ja) 留め具及びエアバッグ取付構造
JP2010521635A (ja) アタッチメント装置、及びアタッチメント装置ロック用工具
WO2010051400A1 (en) Locked base trim clip
US20070057538A1 (en) Visor attachment member
CN117052761A (zh) 紧固夹
US20170254350A1 (en) Self-Reinforcing Clip
CN115991153A (zh) 系带夹组件
EP1081395A1 (en) Attachment device
US20010032377A1 (en) Resilient clip fastener
KR100421112B1 (ko) 클린치형 패스너
JP2005289349A (ja) 調整自在カバーを備えるエアバッグモジュール
KR102261764B1 (ko) 다단 결합형 차량용 고정구
JP4244132B2 (ja) クリップ
CN107084177B (zh) 紧固件及部件安装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