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88979A - 内窥镜用插入辅助管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用插入辅助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88979A
CN115988979A CN202180053233.6A CN202180053233A CN115988979A CN 115988979 A CN115988979 A CN 115988979A CN 202180053233 A CN202180053233 A CN 202180053233A CN 115988979 A CN115988979 A CN 1159889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fluid
subject
endoscope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5323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出岛工
大木友博
永宫研二
井山胜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9889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889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47Holding o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s
    • A61B1/00154Holding o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s using guiding arrangements for inser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71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8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characterised by distal tip fea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31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for the rectum, e.g. proctoscopes, sigmoidoscopes, colonoscop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12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internal passage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B1/015Control of fluid supply or evacua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doscopes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窥镜用插入辅助管,其无论在从受检体的肛门插入内窥镜的插入部的情况下,还是在拔出插入部的情况下,都能够防止从受检体排出的体液及飞沫的漏出。内窥镜用插入辅助管(10)具备插入辅助管主体(21)、流体抑制部件(22)。插入辅助管主体(21)具有供插入部(3)插通的管路(26)和开口部(25B)。流体抑制部件(22)设置在开口部(25B),且抑制流体通过。流体抑制部件(22)具有形成有第1狭缝的第1多孔部件(31)、及形成有与第1狭缝交叉的第2狭缝的第2多孔部件(32)。

Description

内窥镜用插入辅助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辅助内窥镜的插入的内窥镜用插入辅助管。
背景技术
以往,在医疗领域中,进行将内窥镜的插入部插入大肠等下消化道内来实施管内壁面的观察或诊断、治疗的手法。下消化道复杂地弯曲,仅通过推入内窥镜的插入部难以将力传递到插入部,有时难以插入到下消化道。
因此,在将插入部插入下消化道时,有时使用被称为外套管或滑动管的内窥镜用插入辅助管。该内窥镜用插入辅助管具有用于插通插入部的管路。通过将内窥镜用插入辅助管从肛门插入到受检体内,能够通过管路容易地将内窥镜的插入部插入下消化道(例如,专利文献1)。
在通过内窥镜用插入辅助管的管路插入内窥镜的插入部时,由于与患者的下消化道连通,因此管路内有时流入肠内的排泄物或血液等体液。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内窥镜用插入辅助管中,具有与管路连通的储液部,在储液部的内部收纳有形成为环状的海绵等流体漏出防止机构。由此,流体漏出防止机构与插入部紧贴,防止体液的漏出。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86434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在医疗领域中,希望对传染病采取进一步的预防措施。尤其,防止因传染病患者的体液接触医师或辅助人员等的眼或口等粘膜而引起的感染、及因吸入从传染病患者排出的飞沫而引起的感染的措施变得重要。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内窥镜用插入辅助管中,在插入部插入到管路内时,通过流体漏出防止机构与插入部的紧贴能够防止体液的漏出,但在从内窥镜用插入辅助管拔出插入部的情况下,液体漏出防止机构的开口部会露出。因此,从患者的体内排出的体液及飞沫有可能通过露出的流体漏出防止机构的开口部与医师或辅助人员等位于患者周围的人的粘膜接触。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用插入辅助管,其无论在从受检体的肛门插入内窥镜的插入部的情况下,还是在拔出插入部的情况下,都能够防止从受检体排出的体液及飞沫的漏出。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内窥镜用插入辅助管具备插入辅助管主体、及设置在开口部,且抑制流体通过管路的流体抑制部件,流体抑制部件具有第1多孔部件和第2多孔部件。插入辅助管主体在经肛门对受检体插入内窥镜的插入部时被插入到受检体,该插入辅助管主体具有供插入部插通的管路,且具有开口部,在插入到受检体内的情况下,该开口部设置在管路中的位于受检体的体外的一侧的端部。流体抑制部件设置在开口部,且抑制流体通过管路。第1多孔部件形成有与插入部的插入方向平行的第1狭缝。第2多孔部件形成有与插入方向平行且与第1狭缝交叉的第2狭缝。
优选形成在第1多孔部件的第1狭缝为3条,形成在第2多孔部件的第2狭缝为3条。
优选第1多孔部件及第2多孔部件以在相对于第1狭缝绕与插入方向平行的中心轴旋转180°的位置配置有第2狭缝的状态固定于开口部。优选第1多孔部件和第2多孔部件以层叠的状态一体地设置。
优选具备连接管,该连接管配置在插入辅助管主体的比流体抑制部件更靠近受检体的位置且位于受检体的体外的部位,与插入辅助管的管路连通,用于与外部设备的连接。
优选连接管中的至少1个是与作为外部设备的抽吸装置连接并抽吸管路内的液体的抽吸管。
本发明的内窥镜用插入辅助管具备插入辅助管主体、流体抑制部件及连接管,流体抑制部件具有鸭嘴阀和薄板部件,以鸭嘴阀和薄板部件层叠的状态固定于开口部,连接管中的至少1个是与作为外部设备的抽吸装置连接并抽吸管路内的液体的抽吸管。鸭嘴阀在未插通插入部的状态下维持管路的气密性。薄板部件具有内径与插入部的外径相匹配的贯穿孔,在插通插入部的状态下,维持管路的气密性。
优选具备多个连接管,优选连接管中的至少1个是与作为外部设备的送液装置连接并向管路内供给液体的送液管。
优选流体抑制部件的尺寸比插入辅助管主体的外径大。优选插入辅助管主体具有插入到受检体的肛门的筒部和与筒部连接设置的凸缘部,凸缘部从筒部的外周面突出。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无论在从受检体的肛门插入内窥镜的插入部的情况下,还是在拔出插入部的情况下,在从受检体的肛门插入内窥镜的插入部时,都能够防止体液及飞沫的漏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使用下消化道观察用内窥镜及内窥镜用插入辅助管的内窥镜检查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内窥镜用插入辅助管的立体图。
图3是内窥镜用插入辅助管的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流体抑制部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说明插入部插入流体抑制部件中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是将内窥镜用插入辅助管沿着中心线剖切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7是沿着图6的VII-VII线剖切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8是说明对插入内窥镜用插入辅助管的受检者进行内窥镜检查时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第1变形例的内窥镜用插入辅助管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第1变形例中的流体抑制部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插入辅助管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插入辅助管的结构的拆解立体图。
图13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流体抑制部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插入辅助管的结构的拆解立体图。
图15是将第3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插入辅助管沿着中心线剖切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6是将第2变形例的内窥镜用插入辅助管沿着中心线剖切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7是将第3变形例的内窥镜用插入辅助管沿着中心线剖切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8是将第4变形例的内窥镜用插入辅助管沿着中心线剖切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9是将第5变形例的内窥镜用插入辅助管沿与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剖切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内窥镜用插入辅助管10(以下,称为插入辅助管10。)在观察大肠等下消化道的内窥镜检查时使用。内窥镜2具备插入部3、操作部4及通用塞绳5。插入部3经肛门插入到作为受检体的受检者P的下消化道内。操作部4与插入部3的基端部连接设置。通用塞绳5与操作部4连接。
另外,在图1中,表示作为使用者的医师D用一只手把持操作部4,用另一只手把持插入部3,将插入部3穿过插入辅助管10插入到受检者P的体内的状态。受检者P穿上例如在背面形成有开口部或切口的检查服。并且,在检查台T上以侧卧位(横卧状态)接受检查。
通用塞绳5经由连接器5A与处理器装置11或光源装置12等外部装置连接。处理器装置11与显示器13及UI(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14电连接。UI14具有键盘、鼠标、触摸板、传声器等,并且接受作为使用者的医师D的输入操作。
虽然省略图示,但在插入部3的末端面设置有观察窗和照明窗。在观察窗的里侧配置有图像传感器(未图示)等,在照明窗的里侧配置有光缆(未图示)。图像传感器的信号线和光缆通过插入部3、操作部4及通用塞绳5内,分别与处理器装置11、光源装置12连接。处理器装置11对由图像传感器拍摄的内窥镜图像实施图像处理等并显示在显示器13上。
如图2所示,插入辅助管10具备插入辅助管主体21、流体抑制部件22、防脱落部件23、抽吸管15及送液管16。
另外,抽吸管15及送液管16相当于技术方案中的连接管。
抽吸管15经由连接连接器15A与抽吸装置17连接。抽吸装置17通过医师D或辅助人员的操作而工作,产生负压。通过使抽吸装置17工作,通过抽吸管15抽吸插入辅助管10内部的液体。另外,抽吸装置17可以是通过医师D或辅助人员的手动操作进行抽吸的排水管,也可以是自动产生负压的抽吸泵。
送液管16经由连接连接器16A与送液装置18连接。通过使送液装置18工作,通过送液管16向插入辅助管10内部输送清洗液。送液装置18例如使用送液泵等与向内窥镜2输送液体的装置相同的送液装置。
如图3所示,插入辅助管主体21一体地设置有筒部24和凸缘部25。插入辅助管主体21例如由透明或半透明的软质树脂等软质材料形成。筒部24是在经肛门将内窥镜2的插入部3插入受检者P时插入到受检者P的肛门的部分。筒部24形成为截面为圆形状,以使其容易插入肛门。另外,并不限于这些,筒部24的截面也可以是椭圆形状。
凸缘部25与筒部24的基端连接设置,形成为箱状。以后,在筒部24插入到肛门的情况下,将位于受检者P的体外的一侧的端部称为插入方向Z的基端,将位于受检者P的体内的一侧的端部称为插入方向Z的末端。在筒部24及凸缘部25的内部具有供插入部3插通的管路26(参考图6)。管路26是沿着插入方向Z配置且截面为圆或椭圆形状的贯穿孔。
凸缘部25具有基端25A开放的箱状。基端25A形成为四边形状,且形成有开口部25B。开口部25B是对应于后述的第1及第2多孔部件31、32的外形而形成的四边形状的开口部。以后,将与构成开口部25B的四边形的一边平行的方向作为左右方向X,将与构成开口部25B的另一边平行且与左右方向X正交的方向作为前后方向Y来进行说明。并且,插入方向Z是与左右方向X及前后方向Y正交的方向,与筒部24的中心线CL0(参考图6)平行。在开口部25B的周围形成有供后述的嵌合销23B嵌合的嵌合孔25C。
在开口部25B设置有流体抑制部件22。流体抑制部件22在筒部24插入到肛门的情况下,抑制流体通过与受检者P的体内连通的管路26。具体而言,流体抑制部件22使空气等气体能够通过,且阻断体液等液体及飞沫。流体抑制部件22由第1多孔部件31和第2多孔部件32构成,将3条狭缝配置成Y字状。
如图4所示,第1多孔部件31具有3条第1狭缝31A~31C。第1多孔部件31是将具有柔软性的多孔材料形成为四边形的板状的部件。第1狭缝31A~31C配置成Y字状。更具体而言,第1狭缝31A~31C以120°的等角度间隔配置,并在第1多孔部件31的中心连接。第1狭缝31A~31C中的1个第1狭缝31A与第1多孔部件31的1个边正交,即与左右方向X正交且与前后方向Y平行地配置。
第2多孔部件32是将具有柔软性的多孔材料形成为四边形的板状的部件。第2多孔部件32具有3条第2狭缝32A~32C。第2狭缝32A~32C形成在与插入方向Z平行且与第1狭缝31A~31C交叉的方向上。具体而言,第2多孔部件32是将与第1多孔部件31相同的部件绕与插入方向Z平行的中心轴旋转180°而配置的部件。第2狭缝32A~32C与第1狭缝31A~31C同样地以120°的等角度间隔配置,并在第2多孔部件32的中心连接。由此,第2狭缝32A~32C配置在相对于第1狭缝31A~31C绕与插入方向Z平行的中心轴旋转180°的位置。第2狭缝32A~32C中的1个第2狭缝32A与第2多孔部件32的1个边正交,即与左右方向X正交且与前后方向Y平行地配置。
形成第1及第2多孔部件31、32的多孔材料是空气等气体能够通过且具有阻断体液等液体及飞沫的孔径及结构的多孔材料,例如使用将树脂发泡成型的合成海绵、或海绵体等天然海绵。也可以分开形成第1多孔部件31和第2多孔部件32,以绕与插入方向Z平行的中心轴旋转180°的状态使其粘接而成为一体。如此,通过使用2个相同的多孔部件,能够实现成本降低。
如图5所示,在插入部3插入到流体抑制部件22的情况下,插入部3的外周面与第1狭缝31A~31C及第2狭缝32A~32C紧贴,同时插入部3沿着插入方向Z移动。此时,在第1狭缝31A~31C及第2狭缝32A~32C的一部分形成间隙31δ、32δ,但如上所述,相对于第1狭缝31A~31C将第2狭缝32A~32C绕与插入方向Z平行的中心轴旋转180°而配置,因此间隙31δ、32δ的位置不重叠。因此,能够防止体液及飞沫从间隙31δ、32δ漏出。
而且,对于第1多孔部件31和第2多孔部件32,分别设置3条第1狭缝31A~31C及第2狭缝32A~32C而不是各一条狭缝,由此能够以比设置各1条狭缝时小的阻力插入插入部3,而且能够从直径3mm左右的小径的插入部3到直径16mm左右的大径的插入部3无间隙地以小的阻力插入。由此,能够由密度高的(空隙少)多孔材料形成第1多孔部件31和第2多孔部件32,能够进一步抑制体液及飞沫的漏出。
并且,流体抑制部件22的外形,即第1及第2多孔部件31、32的各边的长度LXO、LY0(参考图4)的尺寸比筒部24的外径R10大。由此,流体抑制部件22能够充分抑制流体通过。
如图6所示,在左右方向X及前后方向Y上,在筒部24的中心线CL0与凸缘部25的中心线CL1一致的位置配置有凸缘部25。凸缘部25的左右方向X及前后方向Y的长度LX1、LY1(参考图3)比筒部24的外径R10大,且从筒部24的外周面突出。由此,在筒部24插入到肛门的情况下,凸缘部25与受检者P的体表面抵接。因此,插入辅助管10在凸缘部25与受检者P的体表面抵接的位置停止。在筒部24插入到肛门的情况下,凸缘部25位于受检者P的体外。
另外,管路26的内径R11对应于插入部3的外径而形成,例如优选为15mm。并且,凸缘部25的尺寸优选左右方向X及前后方向Y的长度LX1、LY1为30mm~50mm,优选插入方向的长度LZ1为20~50mm。
在凸缘部25的内部,除了开口部25B以外,还形成有隔板25D及储存部25E。储存部25E位于比流体抑制部件22更靠插入方向Z上的末端侧,即在筒部24插入到肛门的情况下,比开口部25B更靠近受检者P的体内的位置。储存部25E构成供插入部3插通的管路26的一部分,且左右方向X及前后方向Y的尺寸比管路26的内径R11大。因此,在筒部24插入到肛门的情况下,从受检者P的体内排出的肠内的排泄物或血液等体液流入。并且,通过使送液装置18工作,经由送液管16向储存部25E供给例如水等清洗液。
隔板25D将开口部25B与储存部25E之间分隔。在开口部25B与第1及第2多孔部件31、32的外周面嵌合的情况下,第2多孔部件32的端面与隔板25D抵接。在隔板25D上形成有供插入部3插通的贯穿孔25F。贯穿孔25F与开口部25B的内部及储存部25E连通。
防脱落部件23形成为四边形的框状。防脱落部件23对应于凸缘部25的外形而形成,并固着在凸缘部25的基端25A。防脱落部件23具有贯穿孔23A和4个嵌合销23B(参考图3)。贯穿孔23A使第1多孔部件31的第1狭缝31A~31C露出。
在将流体抑制部件22安装于插入辅助管主体21的情况下,使凸缘部25的开口部25B与第1及第2多孔部件31、32的外周面嵌合,且由防脱落部件23及插入辅助管主体21夹持第1及第2多孔部件31、32。由此,在第1多孔部件31和第2多孔部件32层叠的状态下,与插入辅助管主体21及防脱落部件23一体地设置,流体抑制部件22固定于插入辅助管主体21。在该情况下,通过将形成于防脱落部件23的嵌合销23B嵌合到形成于凸缘部25的嵌合孔25C,将插入辅助管主体21与防脱落部件23相互固着。
另外,作为将插入辅助管主体21和防脱落部件23相互固着的方法,并不限于上述方法,例如也可以通过粘接或压接将插入辅助管主体21和防脱落部件23相互固着。并且,也可以在防脱落部件23上形成嵌合孔,在凸缘部25上形成嵌合销而使两者嵌合。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构成流体抑制部件22的第1多孔部件31和第2多孔部件32层叠的状态下,将流体抑制部件22安装于设置在插入辅助管主体21上的凸缘部25,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不在插入辅助管主体21上设置凸缘部25,而将一体地设置的流体抑制部件22直接固着在筒部24的基端。
抽吸管15与凸缘部25的1个侧面25G连接,送液管16与和侧面25G不同的侧面25H连接。抽吸管15及送液管16设置在与储存部25E连通的部位。即,在筒部24插入到肛门的情况下,抽吸管15及送液管16位于比流体抑制部件22更靠近受检者P的体内的位置。抽吸管15和送液管16相对于凸缘部25沿与左右方向X平行的方向延伸。抽吸管15的内径R12需要肠内的排泄物等不会堵塞的程度的大小,例如优选为4mm。送液管16的内径R13只要是能够供给清洗液的大小即可,例如优选为3mm。
抽吸管15和送液管16在插入方向Z上相对于凸缘部25的连接位置互不相同。具体而言,在插入方向Z上,送液管16的中心线CL3比抽吸管15的中心线CL2(参考图6)更靠末端侧,在筒部24插入到肛门的情况下,位于靠近受检者P的体内的位置。而且,抽吸管15配置在尽可能靠近流体抑制部件22的位置,即与储存部25E连通,且与隔板25D相接的位置。
如图7所示,抽吸管15和送液管16相对于凸缘部25的连接位置在左右方向X上不同,且在前后方向Y上相同。即,送液管16的中心线CL3配置在相对于抽吸管15的中心线CL2绕筒部24的中心线CL0旋转180°的位置。
对作为使用者的医师D使用插入辅助管10进行内窥镜检查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首先,作为将插入部3插入受检者P之前的准备,医师D将插入辅助管10的筒部24插入受检者P的肛门AH。在该情况下,受检者P在检查台T上处于使自身的左侧朝下的侧卧位(图1所示的状态)。如上所述,由于在插入辅助管10上设置有凸缘部25,因此在凸缘部25与受检者P的体表面抵接的位置停止。即,能够防止插入辅助管10整体进入受检者P的体内。并且,医师D将抽吸管15与抽吸装置17连接,将送液管16与送液装置18连接。
接着,医师D通过插入辅助管10将内窥镜2的插入部3从肛门AH插入受检者P的体内,例如大肠等下消化道。插入部3从第1及第2多孔部件31、32的第1狭缝31A~31C及第2狭缝32A~32C通过贯穿孔25F及储存部25E被引导至管路26。医师D能够通过管路26,即沿着插入方向Z容易地将插入部3插入下消化道。
在利用内窥镜2对大肠等下消化道进行检查的情况下,有时会与通过送液管16及内窥镜2送入的空气或清洗液一起排出肠内的排泄物或血液等体液及飞沫,但如上所述,在插入辅助管10中,通过流体抑制部件22将插入部3插入到受检者P的体内。由此,流体抑制部件22抑制流体通过。因此,能够防止体液及飞沫从插入辅助管10漏出。
另一方面,即使在从插入辅助管10拔出插入部3的情况下,在流体抑制部件22中,由于第2狭缝32A~32C形成在与第1狭缝31A~31C交叉的方向上,因此也能够防止体液及飞沫从第2狭缝32A~32C及第1狭缝31A~31C漏出。并且,在流体抑制部件22的情况下,由于3条第1狭缝31A~31C及第2狭缝32A~32C向第1多孔部件31和第2多孔部件32的中心引导,因此在插入插入部3时,不需要对准中心,能够容易地进行插入。
并且,在内窥镜检查中,在视觉辨认出体液等引起的污渍的情况下,医师D通过使送液装置18工作,开始向储存部25E输送清洗液。通过向储存部25E内送入清洗液,能够一边清洗管路26的内部,一边进行插入部3的插入。另外,此时,也可以使抽吸装置17工作,抽吸储存在储存部25E的内部的体液等。利用送液装置18的送液及利用抽吸装置17的抽吸优选不持续地进行,而是在医师D或辅助人员识别到体液等引起的污渍的时刻进行。
并且,在结束利用内窥镜2的下消化道的观察后,从插入辅助管10拔出插入部3时,或在从插入辅助管10拔出插入部3之前,医师D使抽吸装置17工作,抽吸储存在储存部25E的内部的体液等。如上所述,由于抽吸管15配置在尽可能靠近流体抑制部件22的位置,因此体液及飞沫在到达流体抑制部件22之前被抽吸管15抽吸。由此,能够进一步防止体液及飞沫从流体抑制部件22漏出。
[第1变形例]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作为流体抑制部件,举出了由形成有配置成Y字状的3个狭缝的第1及第2多孔部件31、32构成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在图9所示的变形例中,作为流体抑制部件40,由形成有各1个狭缝的第1及第2多孔部件41、42构成。
第1多孔部件41是将具有柔软性的多孔材料形成为四边形的板状的部件。第1多孔部件41具有第1狭缝41A。第1多孔部件41与凸缘部25的开口部25B嵌合。第1狭缝41A形成为与左右方向X平行且与插入部3的插入方向Z平行。
如图10所示,第2多孔部件42是将具有柔软性的多孔材料形成为四边形的板状的部件。第2多孔部件42具有第2狭缝42A。第2多孔部件42与凸缘部25的开口部25B嵌合。第2狭缝42A形成在与插入方向Z平行且与第1狭缝41A交叉的方向上。更详细而言,第2狭缝42A形成为与插入方向Z平行且与前后方向Y平行。如此,第1狭缝41A与第2狭缝42A交叉,因此间隙相对于插入部3的位置不重叠。并且,优选第1及第2多孔部件41、42的各边的长度的尺寸比筒部24的外径R10大。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第2多孔部件42也可以将与第1多孔部件41相同的部件绕与插入方向Z平行的中心轴旋转90°而配置。在该情况下,优选第1及第2多孔部件41、42的外形均为正方形。
形成第1及第2多孔部件41、42的多孔材料与形成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及第2多孔部件31、32的多孔材料相同。优选分开形成第1多孔部件41和第2多孔部件42,在将第2狭缝42A配置在相对于第1狭缝41A交叉的方向上的状态下,通过粘接等成为一体。
在将流体抑制部件40安装于插入辅助管主体21的情况下,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使凸缘部25的开口部25B与第1及第2多孔部件41、42的外周面嵌合,且由防脱落部件23及插入辅助管主体21夹持第1及第2多孔部件41、42。由此,在第1多孔部件41和第2多孔部件42层叠的状态下,流体抑制部件40固定于插入辅助管主体21。
通过将设置有流体抑制部件40的插入辅助管10用于内窥镜检查中,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在通过管路26插入插入部3的情况下,流体抑制部件40能够抑制流体通过,能够防止体液及飞沫漏出。并且,即使在从插入辅助管10拔出插入部3的情况下,由于流体抑制部件40形成在第2狭缝42A与第1狭缝41A交叉的方向上,因此也能够防止体液及飞沫漏出。
[第2实施方式]
并且,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构成插入辅助管主体21的凸缘部25形成为箱状,但并不限于此,构成插入辅助管主体21的凸缘部也可以形成为圆筒形状。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凸缘部45上的流体抑制部件46为圆盘状,防脱落部件47为圆环状。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凸缘部25同样地,凸缘部45与筒部24连接设置,且与筒部24配置在同轴上。
如图12所示,凸缘部45具有基端45A开放的圆筒形状。基端45A形成为圆形状,且形成有开口部45B。开口部45B是对应于后述的第1及第2多孔部件48、49的外形而形成的圆形状的开口部。在开口部45B的周围形成有供后述的嵌合销47B嵌合的嵌合孔45C。
在开口部45B设置有流体抑制部件46。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流体抑制部件22同样地,在筒部24插入到肛门的情况下,流体抑制部件46抑制流体通过与受检者P的体内连通的管路26。流体抑制部件46由第1多孔部件48和第2多孔部件49构成。
第1多孔部件48具有3条第1狭缝48A~48C,第2多孔部件49具有3条第2狭缝49A~49C。第1及第2多孔部件48、49是将具有柔软性的多孔材料形成为圆盘状的部件。第1狭缝48A~48C、第2狭缝49A~49C分别配置成Y字状。优选第1及第2多孔部件48、49的外径的尺寸比筒部24的外径R10大。另外,第1及第2多孔部件48、49的外形形成为圆盘状,除此以外,材质及功能上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第1及第2多孔部件31、32相同,从而省略说明。
并且,第2多孔部件49是将与第1多孔部件48相同的部件绕与插入方向Z平行的中心轴旋转180°而配置的部件,第2狭缝49A~49C配置在相对于第1狭缝48A~48C绕与插入方向Z平行的中心轴旋转180°的位置。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通过使用2个相同的多孔部件,能够实现成本降低。
凸缘部45的外径R20比筒部24的外径R10大,且从筒部24的外周面突出。由此,在筒部24插入到肛门的情况下,插入辅助管10在凸缘部25与受检者P的体表面抵接的位置停止。
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在凸缘部45的内部形成有隔板、储存部(未图示),但对应于凸缘部45的外形而具有圆形状的截面。抽吸管15及送液管16与凸缘部45的外周面45δ连接。抽吸管15及送液管16与储存部连通。另外,凸缘部45的外形及截面形状形成为圆形,除此以外,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凸缘部25相同,从而省略说明。并且,抽吸管15和送液管16相对于凸缘部25的配置是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配置。
防脱落部件47形成为圆环状。防脱落部件47对应于凸缘部45的外形而形成,并固着在凸缘部45的基端45A。防脱落部件47具有贯穿孔47A和4个嵌合销47B。贯穿孔47A使第1多孔部件48的第1狭缝48A~48C露出。
在将流体抑制部件46安装于插入辅助管主体21的情况下,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使凸缘部45的开口部45B与第1及第2多孔部件48、49的外周面嵌合,且由防脱落部件47及插入辅助管主体21夹持第1及第2多孔部件48、49。由此,在第1及第2多孔部件48、49层叠的状态下,流体抑制部件46固定于插入辅助管主体21。
如上所述,通过使用将凸缘部45形成为圆筒形状的插入辅助管10,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无论在通过管路26插入插入部3的情况下,还是在从插入辅助管10拔出插入部3的情况下,流体抑制部件46都能够抑制流体通过,能够防止体液及飞沫漏出。
在上述第1及第2实施方式中的流体抑制部件22、46中,在第1多孔部件31、48及第2多孔部件32、49中分别设置了3条狭缝,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4条以上的狭缝。另外,在设置了4条以上的狭缝的情况下,也优选这些狭缝以等角度间隔配置,配置成在第1及第2多孔部件的中心连接。另外,也可以将第1变形例的由设置了各1条狭缝的多孔部件构成的流体抑制部件与第2实施方式的凸缘部组合。
[第3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1及第2实施方式中,作为流体抑制部件22、40、46,示出了由形成有狭缝的第1及第2多孔部件等构成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作为流体抑制部件,只要是在插入插入部3的状态、拔出插入部3的状态下都能够抑制流体通过的部件即可。在图13中,示出了具有鸭嘴阀61和薄板部件62的流体抑制部件60的结构。
如图14及图15所示,流体抑制部件60以鸭嘴阀61和薄板部件62层叠的状态安装于插入辅助管主体21的开口部45B。另外,在该情况下,由于构成流体抑制部件60的鸭嘴阀61及薄板部件62具有圆形状的外形,因此优选使用如上述第2实施方式那样设置有圆筒形状的凸缘部45的插入辅助管主体21。另外,除了设置有流体抑制部件60以外,与第1及第2实施方式中的插入辅助管10相同,从而省略说明。并且,抽吸管15和送液管16相对于凸缘部45的配置与上述第1及第2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13(A)所示,鸭嘴阀61是公知的结构,并且具有沿插入方向Z突出的多个唇部61A。鸭嘴阀61由橡胶等弹性部件形成。由此,鸭嘴阀61在未插通插入部3的状态下,通过弹性力使唇部61A彼此紧贴而成为关闭状态。即,抑制流体通过流体抑制部件60。另外,在插入部3插通鸭嘴阀61的情况下,唇部61A克服弹性力成为打开状态,允许插入部3插入。
另一方面,如图13(B)所示,薄板部件62具有内径与插入部3的外径相匹配的贯穿孔62A。薄板部件62由橡胶等弹性部件形成。由此,薄板部件62在插通插入部3的状态下,贯穿孔62A的内周面紧贴于插入部3的外周面。即,抑制流体通过流体抑制部件60。优质鸭嘴阀61及薄板部件62的外径的尺寸比筒部24的外径R10大。
在将流体抑制部件60安装于插入辅助管主体21的情况下,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使凸缘部45的开口部45B与鸭嘴阀61及薄板部件62的外周面嵌合,且由防脱落部件47及插入辅助管主体21夹持鸭嘴阀61及薄板部件62。由此,在鸭嘴阀61和薄板部件62层叠的状态下,流体抑制部件60固定于插入辅助管主体21。
根据以上结构,无论在通过流体抑制部件60插入插入部3的情况下,还是在拔出插入部3的情况下,都能够抑制流体通过,能够防止体液及飞沫通过流体抑制部件60从插入辅助管向外部漏出。
[第2变形例]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关于与凸缘部25、45连接的抽吸管15及送液管16,在插入方向Z上,送液管16的中心线CL3位于比抽吸管15的中心线CL2更靠近受检者P的体内的位置,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如图16所示,抽吸管15和送液管16在插入方向Z上相对于凸缘部25的连接位置也可以相同。或者,如图17所示,在插入方向Z上,抽吸管15的中心线CL2比送液管16的中心线CL3更靠末端侧,在筒部24插入到肛门的情况下,也可以位于靠近受检者P的体内的位置。
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抽吸管15及送液管16相对于凸缘部25、45沿与左右方向X平行的方向延伸,但并不限于此,如图18所示,抽吸管15及送液管16也可以相对于凸缘部25、45从与插入方向Z正交的方向向插入方向Z的基端侧以倾斜角α倾斜。由此,在筒部24插入到肛门的情况下,抽吸管15和送液管16不会与受检者P接触。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送液管16的中心线CL3配置在相对于抽吸管15的中心线CL2绕筒部24的中心线CL0旋转180°的位置,但并不限于此,只要是绕筒部24的中心线CL0不同的位置即可,例如,如图19所示,送液管16的中心线CL3也可以配置在相对于抽吸管15的中心线CL2绕筒部24的中心线CL0旋转90°的位置。
符号说明
2-内窥镜,3-插入部,4-操作部,5-通用塞绳,5A-连接器,10-内窥镜用插入辅助管,11-处理器装置,12-光源装置,13-显示器,14-UI(User InterFace),15-抽吸管,15A-连接连接器,16-送液管,16A-连接连接器,17-抽吸装置,18-送液装置,21-插入辅助管主体,22-流体抑制部件,23-防脱落部件,23A-贯穿孔,23B-嵌合销,24-筒部,25-凸缘部,25A-基端,25B-开口部,25C-嵌合孔,25D-隔板,25E-储存部,25F-贯穿孔,25δ、25H-侧面,26-管路,31-第1多孔部件,31A~31C-第1狭缝,31G-间隙,32-第2多孔部件,32A~32C-第2狭缝,32δ-间隙,40-流体抑制部件,41-第1多孔部件,41A-第1狭缝,42-第2多孔部件,42A-第2狭缝,45-凸缘部,45A-基端,45B-开口部,45C-嵌合孔,45δ-外周面,46-流体抑制部件,47-防脱落部件,47A-贯穿孔,47B-嵌合销,48-第1多孔部件,48A~48C-第1狭缝,49-第2多孔部件,49A~49C-第2狭缝,60-流体抑制部件,61-鸭嘴阀,61A-唇部,62-薄板部件,62A-贯穿孔,AH-肛门,CL0、CL1、CL2、CL3-中心线,D-医师,LX0、LX1、LY0、LY1、LZ1-长度,P-受检者,R10、R20-外径,R11、R12、R13-内径,T-检查台,X-左右方向,Y-前后方向,Z-插入方向,α-倾斜角。

Claims (11)

1.一种内窥镜用插入辅助管,其具备:
插入辅助管主体,在经肛门对受检体插入内窥镜的插入部时被插入到所述受检体,所述插入辅助管主体具有供所述插入部插通的管路,且具有开口部,在插入到所述受检体内的情况下,所述开口部设置在所述管路中的位于所述受检体的体外的一侧的端部;及
流体抑制部件,设置在所述开口部,且抑制流体通过所述管路,
所述流体抑制部件具有:第1多孔部件,形成有与所述插入部的插入方向平行的第1狭缝;及第2多孔部件,形成有与所述插入方向平行且与所述第1狭缝交叉的第2狭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插入辅助管,其中,
形成在所述第1多孔部件的所述第1狭缝为3条,形成在所述第2多孔部件的所述第2狭缝为3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用插入辅助管,其中,
所述第1多孔部件及所述第2多孔部件以在相对于所述第1狭缝绕与所述插入方向平行的中心轴旋转180°的位置配置有所述第2狭缝的状态固定于所述开口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插入辅助管,其中,
所述第1多孔部件和所述第2多孔部件以层叠的状态一体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插入辅助管,其中,
所述内窥镜用插入辅助管具备连接管,所述连接管配置在所述插入辅助管主体的比所述流体抑制部件更靠近所述受检体的位置且位于所述受检体的体外的部位,与所述管路连通,用于与外部设备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窥镜用插入辅助管,其中,
所述连接管中的至少1个是与作为所述外部设备的抽吸装置连接并抽吸所述管路内的液体的抽吸管。
7.一种内窥镜用插入辅助管,其具备:
插入辅助管主体,在经肛门对受检体插入内窥镜的插入部时被插入到所述受检体,所述插入辅助管主体具有供所述插入部插通的管路,且具有开口部,在插入到所述受检体内的情况下,所述开口部设置在所述管路中的位于所述受检体的体外的一侧的端部;
流体抑制部件,设置在所述开口部,且抑制流体通过所述管路;及
连接管,配置在所述插入辅助管主体的比所述流体抑制部件更靠近所述受检体的位置且位于所述受检体的体外的部位,与所述管路连通,用于与外部设备的连接,
所述流体抑制部件具有:鸭嘴阀,在未插通所述插入部的状态下,维持所述管路的气密性;及薄板部件,具有内径与所述插入部的外径相匹配的贯穿孔,在插通所述插入部的状态下,维持所述管路的气密性,且以所述鸭嘴阀和所述薄板部件层叠的状态固定于所述开口部,
所述连接管中的至少1个是与作为所述外部设备的抽吸装置连接并抽吸所述管路内的液体的抽吸管。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插入辅助管,其中,
所述内窥镜用插入辅助管具备多个所述连接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窥镜用插入辅助管,其中,
所述连接管中的至少1个是与作为所述外部设备的送液装置连接并向所述管路内供给液体的送液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插入辅助管,其中,
所述插入辅助管主体具有插入到所述受检体的肛门的筒部,
所述流体抑制部件的尺寸比所述筒部的外径大。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插入辅助管,其中,
所述插入辅助管主体具有所述筒部和与所述筒部连接设置的凸缘部,
所述凸缘部从所述筒部的外周面突出。
CN202180053233.6A 2020-08-31 2021-08-25 内窥镜用插入辅助管 Pending CN11598897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45855 2020-08-31
JP2020145855 2020-08-31
PCT/JP2021/031161 WO2022045195A1 (ja) 2020-08-31 2021-08-25 内視鏡用挿入補助チュー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88979A true CN115988979A (zh) 2023-04-18

Family

ID=80355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53233.6A Pending CN115988979A (zh) 2020-08-31 2021-08-25 内窥镜用插入辅助管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00631A1 (zh)
JP (1) JP7440646B2 (zh)
CN (1) CN115988979A (zh)
DE (1) DE112021003537T5 (zh)
WO (1) WO202204519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5609Y2 (ja) * 1979-07-10 1984-05-09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内視鏡の插入案内補助具
JP2599419Y2 (ja) * 1992-12-21 1999-09-06 テルモ株式会社 血管導入具
JP3665437B2 (ja) * 1997-02-14 2005-06-29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挿入補助具
JP3864344B2 (ja) 2003-12-05 2006-12-27 フジノン株式会社 内視鏡の挿入補助具
JP5383312B2 (ja) 2009-05-20 2014-01-08 株式会社八光 ダックビル弁
JP5995806B2 (ja) 2013-08-13 2016-09-21 株式会社カテラ 側孔付き導入補助器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45195A1 (ja) 2022-03-03
DE112021003537T5 (de) 2023-05-04
JPWO2022045195A1 (zh) 2022-03-03
US20230200631A1 (en) 2023-06-29
JP7440646B2 (ja) 2024-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38189B2 (ja) 内視鏡システム
TWI437972B (zh) 用於胃造口導管佈置之內視鏡系統
JP2006025888A (ja) 内視鏡用送水チューブ
JP3473374B2 (ja) 内視鏡の吸引装置
CN115988979A (zh) 内窥镜用插入辅助管
JP7154317B2 (ja) オーバーチューブ
US8974377B2 (en) Endoscope forceps plug
US20230061631A1 (en) Endoscope forceps valve cover
JP7433669B2 (ja) 開閉ユニットを含む内視鏡システム
JP4307957B2 (ja) 超音波内視鏡装置
CN111107777B (zh) 外套管
EP2449956A2 (en) Distal end hood for endoscope and endoscope system
JP2001061773A (ja) 内視鏡用弁装置及び弁付送水チューブ並びに内視鏡システム
JP5686711B2 (ja) 内視鏡用栓体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内視鏡
JP2003284675A (ja) カバー式内視鏡
US20230263247A1 (en) Examination garment for endoscopy
TWI764578B (zh) 內視鏡隔離套
JP2602873Y2 (ja) 内視鏡カバー方式の内視鏡装置
US20200360049A1 (en) Pipe for fluid supply and air feeding system including pipe for fluid supply
CN214128498U (zh) 一种免消毒胃肠镜及内镜鞘
JP2024085540A (ja) 吸引器具
WO2021246983A1 (en) Operational insulation helmet
JP2018143658A (ja) 内視鏡の洗浄用アダプタ、及び、内視鏡と内視鏡の洗浄用アダプタのセット
JP3729971B2 (ja) 管路分離型内視鏡装置
CN112741585A (zh) 一种内窥镜辅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