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88749B - 折弯设备及折弯方法 - Google Patents

折弯设备及折弯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88749B
CN115988749B CN202310036422.3A CN202310036422A CN115988749B CN 115988749 B CN115988749 B CN 115988749B CN 202310036422 A CN202310036422 A CN 202310036422A CN 115988749 B CN115988749 B CN 1159887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flexible circuit
bending
assembly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3642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988749A (zh
Inventor
杨小龙
沈柱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anmad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anmad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anmad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anmad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3642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887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9887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887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9887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887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弯设备及折弯方法,包括输送装置、插壳装置以及折弯装置;所述输送装置用于将柔性电路板在所述插壳装置和所述折弯装置之间进行转移;所述插壳装置用于将柔性电路板的针脚插入端子外壳;所述折弯装置用于对柔性电路板进行折弯。在本发明中,折弯设备在对柔性电路板进行处理时,可以将柔性电路板的针脚插入端子外壳,这样可以使柔性电路板的针脚得到保护,有效避免柔性电路板的针脚因受到外物碰撞而形变损坏。

Description

折弯设备及折弯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FPC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弯设备及折弯方法。
背景技术
FPC(FPC为FlexiblePrinted Circuit Board的缩写,中文名称为柔性电路板)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为了减小柔性电路板所占据的空间,通常会利用相应的折弯设备对柔性电路板进行折弯处理。其中,折弯设备包括折弯装置和检测装置,折弯装置用于对FPC进行折弯,检测装置用于对折弯后的FPC进行检测,以判断FPC是否因折弯而损坏。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柔性电路板上会设置相应的针脚,在折弯设备对柔性电路板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柔性电路板的针脚容易受到外物碰撞而变形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折弯设备对柔性电路板进行处理过程中,柔性电路板的针脚容易变形损坏的问题,提供一种折弯设备及折弯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折弯设备,包括输送装置、插壳装置以及折弯装置;所述输送装置用于将柔性电路板在所述插壳装置和所述折弯装置之间进行转移;所述插壳装置用于将柔性电路板的针脚插入端子外壳。
可选的,所述插壳装置包括预插模组和插紧模组;所述预插模组用于使柔性电路板的针脚预插入端子外壳,所述插紧模组用于使柔性电路板的针脚插紧在端子外壳内;其中,所述预插模组包括第一支撑件、定位组件、端子驱动组件;所述定位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用对柔性电路板的针脚进行定位;所述端子驱动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用于端子外壳靠近所述定位组件,使端子外壳套在被所述定位组件所定位的柔性电路板的针脚上。
可选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板以及多个定位块;所述定位板具有支撑面,所述支撑面用于支撑放置柔性电路板;所述支撑面上设有真空吸孔,以吸附放置在所述支撑面上的柔性电路板;各所述定位块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撑面上,相邻两个所述定位块用于对柔性电路板的一个针脚进行限位;放置在所述支撑面上的柔性电路板的各针脚能够分别从相邻两个所述定位块之间穿过。
可选的,所述定位板设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所述第二定位板与所述第一定位板转动连接;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定位板驱动模块,所述定位板驱动模块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定位板转动,使所述第二定位板的支撑面能够与所述第一定位板的支撑面相对。
可选的,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压板和压板驱动组件;所述压板驱动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用于驱动所述压板在第一方向往复运动以及在第二方向往复运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定位板的支撑面,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定位板的支撑面;所述压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运动时能够将柔性电路板压在所述第一定位板的支撑面上,所述压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运动时能够移动至所述第一定位板的外侧;所述第二定位板的支撑面转动至与所述第一定位板的支撑面相对时,能够将柔性电路板压在所述压板上。
可选的,所述插紧模组包括第二支撑件、第一插紧驱动组件、压块、第二插紧驱动组件、抵挡件;所述第二支撑件用于支撑放置柔性电路板,所述输送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支撑件上的柔性电路板转移至所述第二支撑件上;所述第一插紧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压块靠近或远离所述抵挡件,使所述压块能够抵触在套设于柔性电路板的针脚上的端子外壳上;所述第二插紧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抵挡件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压块,使所述抵挡件能够抵触在柔性电路板的针脚背离所述压块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折弯设备还包括贴胶装置,所述贴胶装置用于向柔性电路板上粘贴双面胶;其中,所述贴胶装置包括第三支撑件、第一辊子、第二辊子、取料模组以及撕膜模组;所述第一辊子和所述第二辊子均连接在所述第三支撑件上,并均能够绕自身轴线相对所述第三支撑件转动;所述第一辊子用于安装双面胶料卷;所述第二辊子用于缠绕安装在所述第一辊子上的双面胶料卷的第一离型膜;所述取料模组用于将双面胶从第一离型膜上取走,并移动粘贴至柔性电路板上;所述撕膜模组用于将双面胶上的第二离型膜撕除。
可选的,所述折弯装置包括第一支撑座、第一折弯平台、第一支撑平台以及第一折弯驱动组件;所述第一折弯平台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撑座上,以实现相对所述第一支撑平台转动;所述第一折弯平台用于支撑放置柔性电路板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支撑平台用于支撑柔性电路板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折弯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折弯平台相对所述第一支撑平台转动,进而使柔性电路板的第一部分相对柔性电路板的第二部分弯折。
可选的,所述第一折弯平台上设有真空吸附孔,以吸附固定柔性电路板的第一部分。
可选的,所述折弯装置还包括第二折弯平台、第二支撑平台以及第二折弯驱动组件,所述第一折弯驱动组件转动至所述第二折弯平台的上方,以将柔性电路板的第一部分压在所述第二折弯平台和所述第二支撑平台上;其中,柔性电路板的第一部分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当第一折弯平台将柔性电路板压在所述第二折弯平台和所述第二支撑平台上时,第一区域位于第二折弯平台上,第一部分位于第二支撑平台上;所述第二折弯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折弯平台相对所述第二支撑平台转动,进而使柔性电路板的第一区域相对柔性电路板的第二区域弯折。
可选的,所述折弯装置还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用于对柔性电路板进行检测;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检测驱动组件、第二检测驱动组件、检测压紧组件以及探针组件;其中,所述第二检测驱动组件和所述检测压紧组件均连接在所述第一检测驱动组件上,所述探针组件连接在第二检测驱动组件上;所述第一检测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检测驱动组件、所述检测压紧组件以及所述探针组件在水平方向同步运动;所述检测压紧组件用于压紧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二检测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探针组件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检测压紧组件,使得所述探针组件能够与被所述检测压紧组件压紧的柔性电路板抵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折弯方法,包括:接收启动信号;控制插壳装置工作,使所述插壳装置能够将柔性电路板的针脚插入端子外壳;控制输送装置工作,以将柔性电路板移送至折弯装置处,;控制所述折弯装置工作,以对柔性电路板进行折弯处理。
可选的,所述控制插壳装置工作的步骤包括:控制所述插壳装置的预插模组工作,以将柔性电路板的针脚预插入端子外壳的第一深度处;控制所述输送装置工作,以将预插有端子外壳的柔性电路板移送至所述插壳装置的插紧模组处;控制所述插紧模组工作,以使柔性电路板的针脚插入端子外壳的第二深度处,其中,所述第二深度大于所述第一深度。
可选的,在所述控制所述折弯装置工作,以对柔性电路板进行折弯处理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控制所述输送装置工作,以将折弯后的柔性电路板移送至检测装置处;控制所述检测装置工作,以对折弯后的柔性电路板进行检测。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折弯设备及折弯方法中,折弯设备在对柔性电路板进行处理时,可以将柔性电路板的针脚插入端子外壳,这样可以使柔性电路板的针脚得到保护,有效避免柔性电路板的针脚因受到外物碰撞而形变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折弯设备的模块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针脚与端子外壳配合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折弯设备的预插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预插模组的局部放大视图一;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预插模组的局部放大视图二;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预插模组的局部放大视图三;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预插模组的局部放大视图四;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插紧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贴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双面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折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折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的局部放大视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00、折弯设备;
1、输送装置;
2、插壳装置;2a、预插模组;2b、插紧模组;21、第一支撑件;211、第一支架;212、第二支架;213、第一支撑板;214、第二支撑板;22、定位组件;221、定位板;222、定位块;223、第一定位板;224、第二定位板;225、压板;226、压板驱动组件;23、端子驱动组件;231、端子驱动模块;232、推块;24、预插检测器;25、第一插紧驱动组件;26、压块;27、第二插紧驱动组件;28、抵挡件;29、插紧检测器;
3、折弯装置;31、第一支撑座;32、第一折弯平台;33、第一支撑平台;34、第一折弯驱动组件;35、第一转轴;36、第一折弯定位组件;37、第一冷压组件;38、第二折弯平台;39、第二支撑平台;3a、第二折弯驱动组件;3b、第二支撑座;3c、第二折弯定位组件;3d、第二冷压组件;
4、检测装置;41、第一检测驱动组件;42、第二检测驱动组件;43、检测压紧组件;44、探针组件;431、承载板;432、抵触块;
5、控制装置;
6、贴胶装置;61、第三支撑件;62、第一辊子;63、第二辊子;64、取料模组;641、取料驱动组件;642、吸盘组组件;65、撕膜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折弯设备100包括输送装置1、插壳装置2、折弯装置3以及检测装置4;输送装置1用于将柔性电路板200在插壳装置2、折弯装置3以及检测装置4之间进行转移;其中,插壳装置2用于将柔性电路板200的针脚插入端子外壳300;折弯装置3用于对柔性电路板200进行折弯;检测装置4用于对柔性电路板200进行检测。在本实施例中,折弯设备100在对柔性电路板进行处理时,可以将柔性电路板200的针脚201插入端子外壳300,这样可以使柔性电路板200的针脚201得到保护,有效避免柔性电路板200的针脚因受到外物碰撞而形变损坏。
如图2所示,端子外壳300上设有多个针孔301,针孔301为贯穿端子外壳300的通孔,插壳装置2主要是将柔性电路板200的各针脚201分别插在端子外壳300的各针孔301内,其中,通常情况下,一个针脚201插入一个针孔301内。端子外壳300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插拔端子,比如当柔性电路板200的针脚201插入端子外壳300以后,端子外壳300可以对柔性电路板200的针脚201进行保护,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柔性电路板200的针脚201因受到外物碰撞而形变损坏。
在实际场景中,柔性电路板200的针脚201容易在输送装置1的转移过程中、折弯装置3的折弯过程中以及检测装置的检测过程中受到外物碰撞而变形损坏。故工作时,可以先将柔性电路板200的针脚201插入端子外壳300的针孔301内,然后再对柔性电路板200进行折弯,最后再对折弯后的柔性电路板200进行检测,这样可以使柔性电路板200的针脚201得到及早保护,有效避免柔性电路板200的针脚在转移、折弯或者检测过程中因受到外物碰撞而形变损坏。
另外,工作时,可以通过人工上料,以进一步降低柔性电路板200的针脚受到碰撞变形损坏的概率。具体的,通过人工操作将柔性电路板200和端子外壳300放置到插壳装置2的相应位置。
此外,折弯设备100还具有相应的控制装置5,控制装置5分别连接输送装置1、插壳装置2、折弯装置3以及检测装置4,以便通过控制装置5控制输送装置1、插壳装置2、折弯装置3以及检测装置4的工作。其中,控制装置5可以是PLC、单片机等。
在一实施例中,输送装置1可以将柔性电路板200从插壳装置2处移动至折弯装置3处,还能够将柔性电路板200从折弯装置3处移送至检测装置4处。此时,输送装置1可以包括多个输送组件,每一个输送组件可以将柔性电路板200从一个工位移动至另一个工位。其中,输送组件包括机械臂和吸盘模组,其中,机械臂与吸盘模组连接,用于驱动吸盘模组运动,吸盘模组可以吸附柔性电路板200,当机械臂驱动吸盘模组运动时,便可以带动柔性电路板200运动。另外,机械臂能够驱动吸盘模组上下运动、左右运动以及前后运动,其中,机械臂可以现有设计,本实施例在此不做过多说明。
如图3至图8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插壳装置2包括预插模组2a和插紧模组2b;其中,预插模组2a用于使柔性电路板200的针脚预插入端子外壳300;插紧模组2b用于使柔性电路板200的针脚插紧在端子外壳300内。
如图3至图7所示,在一实施例中,预插模组2a包括第一支撑件21、定位组件22、端子驱动组件23;定位组件22连接在第一支撑件21上,用对柔性电路板200的针脚进行定位;端子驱动组件23连接在第一支撑件21上,用于驱动端子外壳300靠近定位组件22,使端子外壳300套在被定位组件22所定位的柔性电路板200的针脚上。
其中,定位组件22主要是对柔性电路板200设有针脚的那一端的端部进行定位,此时,第一支撑件21还用于对柔性电路板200的其他部位进行支撑。人工上料时,需要将端子外壳300放置到端子驱动组件23的相应位置,并将柔性电路板200放置到第一支撑件21上,且将柔性电路板200的针脚放置到定位组件22的相应位置。
通过定位组件22对柔性电路板200的针脚进行定位,可以避免柔性电路板200的各针脚歪斜,更利于将端子外壳300套设在各针脚上。另外,由于定位组件22对柔性电路板200的针脚进行定位,所以端子外壳300套在针脚上以后,会因为定位组件22的阻挡而无法套设到针脚的合适位置,也即针脚插入端子外壳300的深度无法达到最终要求,因此此操作只是使针脚与插入端子外壳300内。后续再通过插紧模组2b的操作使针脚插入端子外壳300的深度满足要求,从而完成在柔性电路板200的针脚上套设端子外壳300的操作。也即,预插模组2a通常使柔性电路板200的针脚插入端子外壳300的第一深度处,插紧组件用于使柔性电路板200的针脚插入端子外壳300的第二深度处。
其中,端子外壳300的第一深度处即为针孔的第一深度处,端子外壳300的第二深度处,即为针孔的第二深度处;另外,第二深度大于第一深度,假设针脚插入第一深度处时,针脚伸入针孔的长度为L1,针脚插入第二深度处时,针脚伸入针孔的长度为L2,第二深度大于第一深度即为L2>L1。此外,如图2所示,该图中A状态是预插完成后,针脚插入针孔第一深度处的示意图;该图中B状态是插紧完成后,针脚插入针孔的第二深度处的示意图。
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21包括第一支架211、第二支架212、第一支撑板213以及第二支撑板214,第一支撑板213设置在第一支架211上,第二支撑板214设置在第二支架212上,其中,端子驱动组件23和定位组件22均连接在第一支撑板213上,第二支撑板214的上表面用于支撑放置柔性电路板200。第一支撑板213的高度小于第二支撑板214的高度,使得定位组件22的上表面与第二支撑板214的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内。另外,第二支撑板214上也可以设有相应的真空吸孔,这些真空吸孔也与相应的负压装置连接,使得第二支撑板214也可以吸附固定放置在其上方的柔性电路板200。
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定位组件22包括定位板221以及多个定位块222;定位板221具有支撑面,支撑面用于支撑放置柔性电路板200;支撑面上设有真空吸孔,以吸附放置在支撑面上的柔性电路板200;各定位块222依次间隔设置在支撑面上,相邻两个定位块222用于对柔性电路板200的一个针脚进行限位,放置在支撑面上的柔性电路板200的各针脚能够分别从相邻两个定位块222之间穿过。其中,支撑面为定位板221背离第一支撑件21的表面,且支撑面通常为定位板221的上表面,而且,支撑面即为定位组件22的上表面。
假定相邻两个定位块222之间的空间为定位空间,其中,定位空间的数量可以是等于柔性电路板200的该端的针脚的数量,使用时,一个定位空间内放置一个针脚,通过针脚两侧的定位块222的限位,可以避免针脚歪斜、交叉,从而可以方便将各针脚插入端子外壳300。
另外,定位板221上的真空吸孔与相应的负压装置连接,当柔性电路板200(主要是柔性电路板200的端部)放置在支撑面上以后,负压装置工作,使真空吸孔处产生负压,进而将柔性电路板200吸附在定位板221上,这样在端子驱动组件23驱动端子外壳300套在针脚上的过程中可以避免柔性电路板200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定位块222与定位板221靠近驱动组件的端面(定义该端面为第一端面)平齐,使用时,柔性电路板200的各针脚会从第一端面处伸出定位板221。当端子驱动组件23驱动端子外壳300靠近定位板221以套设在针脚上时,端子外壳300会最终抵触在第一端面上,使得各针脚最终插入端子外壳300的深度不能达到最终要求。另外,各定位块222均可以是矩形块,且各定位块222的尺寸大小相同。此外,定位板221与其上的定位块222可以是一体结构。
如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端子驱动组件23包括端子驱动模块231和推块232,其中,端子驱动模块231连接在第一支撑件21上,并与推块232连接,端子驱动模块231可以驱动推块232靠近或者远离定位板221,进而可以推动端子外壳300套设在定位板221上的柔性电路板200的针脚上。
在一实施例中,推块232上设有容纳槽,容纳槽位于推块232的上表面(推块232的上表面即为推块232背离第一支撑件21的表面),并延伸至推块232靠近定位板221的表面,且容纳槽通常不延伸至推块232的下表面。人工上料时,通常是把端子外壳300放置容纳槽内,通过容纳槽可以对端子外壳300进行定位。另外,推块232连接在端子驱动模块231上以后,与第一支撑件21间隔一定距离,以免推块232与第一支撑件21之间产生摩擦。此外,端子驱动模块231通常是连接在第一支撑板213的上表面,推块232位于第一支撑板213的上方,并与第一支撑板213间隔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端子驱动模块231为直线驱动模块,其用于驱动推块232做直线运动,以靠近或者远离定位板221。另外,端子驱动模块231可以是气缸等。
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一实施例中,预插模组2a还包括预插检测器24,预插检测器24可以是连接在第一支撑件21上,用于检测容纳槽内是否放置有端子外壳300,当容纳槽内是否放置有端子外壳300时,端子外壳300会被预插检测器24检测到,此时,控制装置5便可以控制端子驱动模块231等复位,然后控制输送装置1工作,以将第一支撑件21上的柔性电路板200移送至插紧模组2b处。
如图4至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定位板221设有两个,这两个定位板221分别为第一定位板223和第二定位板224;第一定位板223连接在第一支撑件21上,第二定位板224与第一定位板223转动连接;定位组件22还包括定位板驱动模块,定位板驱动模块用于驱动第二定位板224转动,使第二定位板224的支撑面能够与第一定位板223的支撑面相对。其中,第一定位板223和第二定位板224上均设有多个定位块222,第二定位板224相对第一定位板223转动的轴线垂直于第一定位板223上的各定位块222的排布方向,第二定位板224相对第一定位板223转动的轴线平行于端子驱动模块231驱动推块232直线移动的方向。
第二定位板224相对第一定位板223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且第二定位板224从第一位置旋转至第二位置。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二定位板223旋转180度后可以从第一位置旋转至第二位置。
如图6所示,当第二定位板224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定位板224的下表面与第一支撑件21接触,且第二定位板224的支撑面和第一定位板223的支撑面可以是平行的。另外,在一些设置方式中,此时二者的支撑面也可以是在同一平面内。此外,第二定位板224上的各定位块222和第一定位板223上的各定位块222沿着同一方向依次间隔排布。如图7所示,第二定位板224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定位板224的支撑面于第一定位板223的支撑面相对。
初始时,第二定位板224处于第一位置,此时第一定位板223和第二定位板224均用于吸附固定柔性电路板200的端部,当定位板驱动模块驱动第二板转动至第二位置以后,柔性电路板200的端部被折叠成上下两层,此时,柔性电路板200的针脚也呈上下两层排布。当端子驱动组件23驱动端子外壳300靠近第一定位板时,上下两层针脚都可以插入端子外壳300内。具体的,端子外壳300的针孔也设置为上下两侧,上层的各针脚可以分别插入上层的相应针孔内,下层的各针脚可以分别插入下层的相应针孔内。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之间可以是通过合页转动连接在一起。当第二定位板224转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定位板的支撑面与第二定位板的支撑面间隔一定距离。另外,定位板驱动模块可以是旋转气缸或者电机等。
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定位组件22还包括压板225和压板驱动组件226;压板驱动组件226连接在第一支撑件21上,用于驱动压板225在第一方向往复运动以及在第二方向往复运动;其中,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一定位板223的支撑面,第二方向平行于第一定位板223的支撑面;也即压板驱动组件226能够驱动压板225上下运动,还能够驱动压板225水平运动。
其中,压板225在第一方向上运动时能够将柔性电路板200压在第一定位板223的支撑面上,也即压板驱动组件226驱动压板225向下运动时,能够使压板225将柔性电路板200压紧在第一定位板223的支撑面上。另外,压板225在第二方向上运动时能够移动至第一定位板223的外侧,其中,压板225移动至第一支撑板213的外侧时压板225在竖直方向上与第一定位板223的支撑面没用重叠。此外,第二定位板224的支撑面转动至与第一定位板223的支撑面相对(即第二定位板224位于第二位置时)时,能够将柔性电路板200压在压板225上。
当定位板驱动模块驱动第二定位板224转动至第二位置时,可以通过压板225对第二定位板224上的柔性电路板200进行支撑,避免第二定位板224上的柔性电路板200在重力作用下掉落,使第二定位板224上的柔性电路板200的针脚始终保持在第二定位板224上的各定位空间内,进而使上下两层柔性电路板200的针脚隔开。当端子外壳300套设在针脚上以后,第二定位板224复位转动至第一位置,然后压板驱动组件226驱动压板225沿第二方向移动,以从上下两层柔性电路板200之间抽出。
应当理解的,第一定位板223是真空吸孔和第二定位板224的真空吸孔处负压的产生可以是分别独立控制。也即第一定位板223是真空吸孔产生负压时,第二定位板224的真空吸孔处可以不产生负压;第二定位板224是真空吸孔产生负压时,第一定位板223的真空吸孔处可以不产生负压。
在一实施例中,压板驱动组件226可以是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其中第一气缸连接在第一支撑件21上,第二气缸连接在第一气缸上,压板225连接在第二气缸上,第一气缸可以驱动第二气缸和压板225在第一方向上同步运动,第二气缸可以驱动压板225在第二方向上运动。
如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板223上设有第一磁铁227,第二定位板224上设有第二磁铁228,当第二定位板224翻转到第二位置时,第一磁铁227和第二磁铁228相互吸引,以对第二定位板224施加向下的力,使第二定位板224可以压紧在压板225上。
如图8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插紧模组2b包括第二支撑件、第一插紧驱动组件25、压块26、第二插紧驱动组件27以及抵挡件28。其中,第二支撑件用于支撑放置柔性电路板200,输送装置1用于将第一支撑件21上的柔性电路板200转移至第二支撑件上;也即当端子外壳300预插完成后,输送装置1的一个输送组件可以将预插有端子外壳300的柔性电路板200转移至第二支撑件上。第一插紧驱动组件25与压块26连接,能够驱动压块26靠近或远离抵挡件28;第二插紧驱动组件27与抵挡件28连接,能够驱动抵挡件28靠近或者远离压块26。
工作时,第二插紧驱动组件27先驱动抵挡件28靠近压块26,使抵挡件28抵触在柔性电路板200(该柔性电路板200是放置在第二支撑件上)的针脚背离压块26的一侧;然后,第一插紧驱动组件25驱动压块26靠近抵挡件28,此时,压块26便可以推动端子外壳300朝向抵挡件28运动,进而使端子外壳300相对针脚运动,使得针脚插入端子外壳300的深度可以达到预定要求。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插紧驱动组件25包括电动滑台,压块26连接在电动滑台上,通过电动滑台可以驱动压块26直线运动,使得压块26能够靠近或者远离抵挡件28。另外,第一插紧驱动组件25可以是连接在第二支撑件上,或者第一插紧驱动组件25也可以是连接在其他支撑物体上。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插紧驱动组件27可以驱动抵挡件28三维运动,即第二插紧驱动组件27可以驱动抵挡件28上下运动、前后运动以及左右运动。其中,第二支撑件具有放置区,当输送装置1将柔性电路板200移送至第二支撑件上时,柔性电路板200实际上是放置在放置区。初始时,抵挡件28位于放置区外侧,比如,初始时,抵挡件28位于放置区的后方,工作时,第二插紧驱动组件27先驱动抵挡件28向前运动,使抵挡件28运动至放置区的上方,此时,抵挡件28便位于柔性电路板200的上方;然后,第二插紧驱动组件27再驱动抵挡件28向下运动,使抵挡件28靠近放置区上的柔性电路板200;然后,第二插紧驱动组件27在驱动抵挡件28向左运动以靠近压块26,使抵挡件28抵触在柔性电路板200的针脚背离压块26的一侧。
具体的,第二插紧驱动组件27包括第一插紧驱动模块271、第二插紧驱动模块272以及第三插紧驱动模块273,其中,第一插紧驱动模块271连接在第二支撑件上(或者第一插紧驱动模块271也可以是连接在其他支撑物体上),第二插紧驱动模块272连接在第一插紧驱动模块271上,第三插紧驱动模块273连接在第二插紧驱动模块272上,并与压块26连接;第一插紧驱动模块271可以驱动第二插紧驱动模块272、第三插紧驱动模块273以及压块26在前后方向上同步运动,第二插紧驱动模块272可以驱动第三插紧驱动模块273和压块26在左右方向上同步运动,第三插紧驱动模块273可以驱动压块26上下运动。另外,第一插紧驱动模块271、第二插紧驱动模块272以及第三插紧驱动模块273均可以是气缸。
如图2所示,各针脚上通常设有挡块202,抵挡件可以是抵触在挡块202背离压块26的表面上。另外,在一些场景中,当针脚插入针孔的第二深度处时,挡块202也可以完全进入针孔内。对此,如图8所示,抵挡件28包括抵挡块281和多个抵挡针282,各抵挡针282均连接在抵挡块281上,并间隔设置,使用时,一个抵挡针282可以抵挡在一个针脚的挡块202上,且压块26将端子外壳压到预定位置,使针脚插入针孔的第二深度处时,抵挡针282也可以是伸入到针孔内。
另外,抵挡块281设有两个,两个抵挡块281上下间隔设置,两个抵挡块281上均设有相应的抵挡针282,此时第三插紧驱动模块272可以驱动两个抵挡块281相背运动使两个抵挡块281相互远离,同时,或者第三插紧驱动模块272可以驱动两个抵挡块281相向运动使两个抵挡块281相互靠近。初始时,两个抵挡块281上下间隔设置,当第一插紧驱动模块271和第二插紧驱动模块驱动第三插紧驱动模块273和抵挡件28运动到位时,两个抵挡块281分别位于柔性电路板的上下两侧,然后第三插紧驱动模块272驱动两个抵挡块相向运动,以使两个抵挡块281上的抵挡针282分别与柔性电路板的上下两排针脚上的挡块202抵触。其中,第三插紧驱动模块273可以手指气缸等。
如图8所示,压块26的上表面设有相应的存放槽261,且存放槽261可以是延伸贯穿至压块靠近抵挡件的表面(该表面为压块26的右侧的表面),当预插完成后的柔性电路板被放置在第二支撑件上时,端子外壳300放置在存放槽261内,当压块26靠近抵挡件28时,存放槽261的槽壁便可以对端子外壳300施力,使端子外壳300随之靠近抵挡件28,进而实现使端子外壳300相对针脚运动,使得针脚能够伸入针孔的第二深度处。
如图8所述,插紧模组2b还包括插紧检测器29,插紧检测器29可以是连接在第二支撑件上,用于检测端子外壳300是否被推动到位。当压块26推动端子外壳300移动到位时,插紧检测器29可以检测到端子外壳300,此时,控制控制便可以控制第一插紧驱动组件25和第二插紧驱动组件27复位。另外,插紧检测器29可以是光电传感器等。
如图2所示,在实际场景中,一些端子外壳300上还设有相应的卡扣302和卡槽303,初始时,卡扣302位于卡槽303的外侧,当针脚插入到端子外壳内以后,还需要对卡扣302施力,以使卡扣302进入卡槽303,使卡扣302和卡槽303卡接配合在一起。另外,卡槽303与各针孔均连通,当卡扣与卡槽卡接配合后,卡扣可以将针脚压紧在针孔内,进而使针脚与端子外壳配合的更紧密。此外,卡扣302和卡槽303均设有两个,其中一个卡槽位于端子外壳的上表面一侧,该卡槽与上层的各针孔连通,与该卡槽配合的卡扣302便可以将上层的各针脚压紧的端子外壳内;另一个卡槽位于端子外壳的下表面一侧,该卡槽与下层的各针孔连通,与该卡槽配合的卡扣302便可以将下层的各针脚压紧的端子外壳内。
对此,如图8所示,插紧模组2b还包括按压组件2c,按压组件2c用于对端子外壳的卡扣302施力,使卡扣302能够卡入卡槽303内。另外,当端子外壳300放入压块的存放槽内以后,两个卡扣上下间隔设置,此时,只要按压组件2c对上方阀卡扣施加向下的压力,便可以使两个卡扣均卡入相应的卡槽内。
如图8所示,按压组件2c包括按压驱动模块2c1以及按压件2c2,其中按压驱动模块2c1连接在第一插紧驱动组件25上,按压件2c2与按压驱动模块2c1连接,且按压件2c2位于压块26的上方,按压驱动模块2c1可以驱动按压件2c2向下运动进而对位于端子外壳300的上方的卡扣施力,进而使端子外壳上下两侧的卡扣均能够卡入相应的卡槽内。
在一实施例中,按压驱动模块2c1可以驱动按压件2c2转动,进而使按压件2c2能够上下运动。具体的,按压组件2c还包括支撑架,支撑架连接在第二支撑件上,或者支撑架也可以是连接在其他支撑物体上,按压件2c2的中间部位与支撑架转动连接,按压件2c2的一端(定义该端为第一端)与按压驱动模块2c1连接,其中,按压组件2c相对支撑架转动所环绕的轴线平行于按压件2c2相对按压驱动模块2c1转动所环绕的轴线,按压驱动模块2c1可以是直线气缸等,以对按压件2c2施加直线方向的力,进而使按压件2c2相对支撑架转动,使得按压件2c2的第二端能够上下运动,以实现驱动按压件2c2的第二端靠近或者远离压块。当按压件2c2的第二端靠近压块26时,可以对压块26上的端子外壳的上方的卡扣施加向下的压力。在其他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按压驱动模块2c1也可以是旋转气缸或者旋转电机等,此时按压件2c2的第一端可以是与按压驱动模块2c1固定连接,此时按压驱动模块2c1可以直接对按压件2c2提供扭矩,进而使按压件2c2的第二端可以上下运动。
如图1和图9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折弯设备100还包括贴胶装置6,贴胶装置6用于向柔性电路板200上粘贴双面胶400。其中,贴胶装置6包括第三支撑件61、第一辊子62、第二辊子63、取料模组64以及撕膜模组65;第一辊子62和第二辊子63均连接在第三支撑件61上,并均能够绕自身轴线相对第三支撑件61转动;第一辊子62用于安装双面胶料卷;第二辊子63用于缠绕安装在第一辊子62上的双面胶料卷的第一离型膜401;取料模组64用于将双面胶400从第一离型膜401上取走,并移动粘贴至柔性电路板200上;撕膜模组65用于将双面胶400上的第二离型膜402撕除。
应当理解的,贴胶装置6还包括放卷驱动组件,放卷驱动组件与第一辊子62连接,用于驱动第一辊子62转动,进而实现双面胶料卷的放料。其中,放卷驱动组件可以是包括旋转电机,通过旋转电机驱动第一辊子62转动。另外,贴胶装置6还包括收卷驱动组件,收卷驱动组件与第二辊子63连接,用于驱动第二辊子63转动,进而实现对第一离型膜401的收卷。其中,收卷驱动组件可以是包括旋转电机,通过旋转电机驱动第二辊子63转动。
双面胶料卷安装在第一辊子62上以后,若第一辊子62转动,则可以实现双面胶料卷的放料。其中,如图10所示,放料后,双面胶400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离型膜401和第二离型膜402,通过这两个离型膜可以放置双面胶400与其他物体粘接。另外,双面胶400为多段结构,各段双面胶400可以是依次间隔开,第一离型膜401为长条连续结构,各段双面胶400均粘贴在第一离型膜401上,第二离型膜402为小段结构,具有多个,一个第二离型膜402粘贴在一段双面胶400上,且位于该段双面胶400背离第一离型膜401的一侧。利用第二辊子63收卷第一离型膜401,可以对第一离型膜401进行回收,并可以实现对第一辊子62的转动提供动力。另外,第二离型膜402的尺寸大于其所覆盖的那一段双面胶400的尺寸,且第二离型膜402的至少一端伸出至该段双面胶400的外侧。
如图9所示,取料模组64可以是包括取料驱动组件641和吸盘组件642,取料驱动组件641可以驱动吸盘靠近放卷后的双面胶400;然后吸盘组件642可以吸附一段双面胶400,其中,吸盘组件642主要是吸附在第二离型膜402背离第一离型膜401的表面上;然后取料驱动组件641驱动吸盘组件642远离第一离型膜401,便可以将被吸盘组件642所吸附的那一端双面胶400从第一离型膜401上撕下来;然后,取料驱动组件641再驱动吸盘组件642运动,以带动被吸附的那一段双面胶400移动至柔性电路板200的预定位置;然后驱动吸盘组件642靠近柔性电路板200,使其所吸附的那一段双面胶400粘贴在柔性电路板200上。
应当理解的,第二离型膜402和双面胶400之间的粘接力可以是大于第一离型膜401与双面胶400之间的粘接力,从而可以使双面胶400能够顺利地从第一离型膜401上撕下来。
在一实施例中,取料驱动组件641包括取料支架、第一取料驱动模块、第二取料驱动模块以及第三取料驱动模块,其中,取料支架可以是一龙门架,第一取料驱动模块连接在取料支架上,第二取料驱动模块连接在第一取料驱动模块上,第三取料驱动模块连接在第二取料驱动模块,且第三取料驱动模块与吸盘组件642连接。工作时,第一取料驱动模块可以驱动第二取料驱动模块、第三取料驱动模块以及吸盘组件642左右运动,第二取料驱动模块可以驱动第三取料驱动模块以及吸盘组件642前后运动,第三取料驱动模块可以驱动吸盘组件642上下运动。另外,第一取料驱动模块、第二取料驱动模块以及第三取料驱动模块均可以是旋转电机与丝杆传动模块等组成的直线驱动模块,其中,通过旋转电机和丝杆机构的配合实现驱动物体直线运动的原理及连接方式均可以是现有技术,本实施例在此不做过多说明。
在一实施例中,撕膜模组65包括撕膜驱动组件和夹爪,其中,夹爪可以夹住第二离型膜402伸出双面胶400的那一端,然后撕膜驱动组件可以驱动夹爪远离双面胶400,进而可以将第二离型膜402从双面胶400上撕下来。另外,撕膜驱动组件与上述的取料驱动组件641可以是同一组件,也即夹爪也设置在取料驱动组件641上,这样可以降低成本。此外,夹爪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夹爪气缸等,本实施例在此不做过多说明。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支撑件具有支撑面板,支撑面板用于支撑放置柔性电路板200,支撑面板上设有相应的真空吸孔,
在一实施例中,贴胶装置6向柔性电路板200上粘贴双面胶400时,柔性电路板200通常是放置在第二支撑件上。
在一些场景中,贴胶装置6需要对柔性电路板200的正反两面都进行双面胶400的粘贴,此时,贴胶装置6设有两个,其中一个贴胶装置6用于向柔性电路板200的正面贴双面胶400,另一个贴胶装置6用于向柔性电路板200的背面贴双面胶400。另外,柔性电路板200放置在第二支撑件上时,柔性电路板200的反面与第二支撑件接触,此时,第二支撑件上设有相应的避让空间,该避让空间能够使柔性电路板200的反面从第二支撑件处露出,这样贴胶装置6便可以从该避让空间处向柔性电路板200的背面粘贴双面胶400。
当对柔性电路板的下表面贴胶时,贴胶装置6容易顶起柔性电路板,对此,如图8所示,贴胶装置6还包括贴胶压紧模组66,假定柔性电路板的第一待贴胶区域与第二支撑件的避让空间相对,工作时,贴胶压紧模组66可以压在柔性电路板的第一待贴胶区域的上表面,这样贴膜时,便可以避免取料模组64在避让空间处顶起柔性电路板。其中,贴胶压紧模组66包括贴胶压紧驱动模块661和贴胶压紧件662,贴胶压紧驱动模块661可以是连接在第二支撑件上,或者贴胶压紧驱动模块661也可以是连接的其他支撑物体上,贴胶压紧驱动模块661与贴胶压紧件662连接,用于驱动贴胶压紧件662上下运动和前后运动。当贴胶压紧驱动模块661驱动贴胶压紧件662向后运动时,可以使贴胶压紧件662移动至避让空间的上方;当贴胶压紧驱动模块661驱动贴胶压紧件662向前运动时,可以使贴胶压紧件662移动至与避让空间错开,以免对向第二支撑件上放置柔性电路板的操作产生干涉;当贴胶压紧驱动模块661驱动贴胶压紧件662向下运动时,可以使贴胶压紧件662靠近避让空间,使贴胶压紧件662能够压在第二支撑件上的柔性电路板上。
在一实施例中,贴胶压紧驱动模块661包括第一贴胶压紧驱动组件和第二贴胶压紧驱动组件,第一贴胶压紧驱动组件连接在第二支撑件或者其他支撑物体上,第二贴胶压紧驱动组件连接在第一贴胶压紧驱动组件上,贴胶压紧件662连接在第二贴胶压紧驱动组件。其中,第一贴胶压紧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二贴胶压紧驱动组件和贴胶压紧件662在前后方向上同步运动,第二贴胶压紧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贴胶压紧件662上下运动。另外,第一贴胶压紧驱动组件和第二贴胶压紧驱动组件均可以是直线气缸或电缸等能够驱动物体做直线运动的组件。
如图1、图11以及图1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折弯装置3包括第一支撑座31、第一折弯平台32、第一支撑平台33以及第一折弯驱动组件34;第一折弯平台32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撑座31上,以实现相对支撑平台转动;第一折弯平台32用于支撑放置柔性电路板200的第一部分,第一支撑平台33用于支撑柔性电路板200的第二部分;第一折弯驱动组件34用于驱动第一折弯平台32相对第一支撑平台33转动,进而使柔性电路板200的第一部分相对柔性电路板200的第二部分弯折。
其中,第一支撑座31可以是连接在第一支撑平台33上,或者,第一支撑座31和第一支撑平台33均可以是连接在相应的支撑物体上,二者之间可以保持固定。另外,柔性电路板200的待折弯部分粘贴有双面胶400,比如可以通过贴胶装置6将双面胶400粘贴在柔性电路板200的第一部分上,当柔性电路板200折弯后,该双面胶400可以粘贴在柔性电路板200的第二部分上,进而使柔性电路板200保持在折弯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折弯平台32上设有真空吸附孔,以吸附固定柔性电路板200的第一部分,避免第一折弯平台32转动时,柔性电路板200脱落。另外,第一支撑平台33上也设有真空吸附孔,以吸附固定柔性电路板200的第二部分。
如图1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折弯平台32通过第一转轴35连接在第一支撑座31上,其中,第一转轴35与第一支撑座31转动连接,进而实现第一折弯平台32相对第一支撑座31转动。另外,第一转轴35通过深沟球轴承安装在第一支撑座31上,这样可以使第一转轴35转动的更顺滑。
此外,第一转轴35设有两个,两个第一转轴35分别设置在第一折弯平台32的两端,且两个第一转轴35同轴,此时第一支撑座31也设有两个,一个第一转轴35与一个第一支撑座31配合。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折弯驱动组件34包括第一折弯驱动模块341和第一齿轮齿条传动机构342,其中,第一齿轮齿条传动机构342具有啮合在一起的第一齿轮和第一齿条,第一齿轮安装在第一转轴35上,第一齿条与第一折弯驱动模块341连接,第一折弯驱动模块341驱动第一齿轮直线运动,进而带动第一齿轮转动,这样便驱动第一转轴35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折弯平台32转动。
如图1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折弯装置3还包括第一折弯定位组件36,第一折弯定位组件36连接的第一折弯平台32上,用于将柔性电路板200压紧在第一折弯平台32上,这样可以对柔性电路板200的第一部分进行双重固定,从而使柔性电路板200在第一折弯平台32上贴敷的更牢固。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折弯定位组件36包括第一定位驱动模块、第二定位驱动模块以及压紧块,其中,第一定位驱动模块连接在第一折弯平台32上,第二定位驱动模块连接在第一定位驱动模块上,压紧块连接在第二定位驱动模块上,第一定位驱动模块用于驱动第二定位驱动模块和压紧块上下同步运动,以使压紧块靠近或者远离第一折弯平台32;第二定位驱动模块用于驱动压紧块前后运动,以使压紧块移动到柔性电路板200的上方,或者从柔性电路板200的上方移动至柔性电路板200外侧。
当柔性电路板200放置在第一折弯平台32上以后,可以驱动压紧块移动至柔性电路板200的上方;然后,第一定位驱动模块驱动压紧块向下运动,使得压紧块压紧在柔性电路板200上;当需要从第一折弯平台32上取走柔性电路板200时,第一定位驱动模块反向运动,使压紧块向上运动,然后,第二定位驱动模块反向驱动压紧块,使压紧块移动至柔性电路板200的外侧。
另外,第一定位驱动模块和第二定位驱动模块均可以是直线气缸,且第一折弯定位取件可以是设置多个,各第一折弯定位组件36可以依次间隔设置,以便压紧在柔性电路板200的不同位置。
如图1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折弯装置3还包括第一冷压组件37,当第一折弯平台32将柔性电路板200折弯后,第一冷压组件37用于压紧在柔性电路板200的折弯区域,即压紧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交叠区域,这样可以实现压紧定型,避免柔性电路板200的第一部分复位翘起。
第一冷压组件37包括第一冷压驱动模块、第二冷压驱动模块以及第一冷压板;第一冷压驱动模块连接在第一支撑平台33上(或者其他支撑物体上),第二冷压驱动模块连接在第一冷压驱动模块上,第一冷压板连接在第二冷压驱动模块上;第一冷压驱动模块用于驱动第二冷压驱动模块和第一冷压板前后同步运动,使第一冷压板能够移动至柔性电路板200的上方,或者移动至柔性电路板200的外侧;第二冷压驱动模块用于驱动第一冷压板上下运动,以便压紧在柔性电路板200上。另外,第一冷压驱动模块可以驱动第一冷压板从第一支撑平台33的外侧移动至第一支撑平台33的上方,并可以驱动第一冷压板从第一支撑平台33的上方移动至第一支撑平台33的外侧。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冷压驱动模块和第二冷压驱动模块均可以是直线气缸。
如图1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折弯装置3还包括第二折弯平台38、第二支撑平台39以及第二折弯驱动组件3a,第一折弯驱动组件34转动至第二折弯平台38的上方,以将柔性电路板200的第一部分压在所述第二折弯平台38和第二支撑平台39上;其中,柔性电路板200的第一部分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当第一折弯平台32将柔性电路板200压在第二折弯平台38和第二支撑平台39上时第一区域位于第二折弯平台38上,第二区域位于第二支撑平台39上;第二折弯驱动组件3a用于驱动第二折弯平台38相对第二支撑平台39转动,进而使柔性电路板200的第一区域相对柔性电路板200的第二区域弯折。
另外,折弯装置3还包括第二支撑座3b,第二折弯平台38转动连接在第二支撑座上,第二支撑座3b与第二支撑平台连接,第二折弯驱动组件3a用于驱动第二折弯平台38相对第二支撑座3b转动,进而使第二折弯平台38相对第二支撑平台39转动。
应当理解的,第二折弯平台38、第二支撑平台39以及第二折弯驱动组件3a用于实现对柔性电路板200进行二次折弯。其中,第一折弯平台32转动以实现柔性电路板200的第一次折弯后,柔性电路板200的第二部分随着第一折弯平台32翻转至第二折弯平台38和第二支撑平台39上。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折弯平台32转动时所环绕的轴线可以是平行于第二折弯平台38转动时所环绕的轴线。其中,第一折弯平台32转动后通常是将柔性电路板200折弯成L型,即第一次折弯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呈L型。第二折弯平台38转动后可以将柔性电路板200的第一部分折弯成L型,也即第二次折弯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呈L型,通过两次折弯后柔性电路板200被折成Z型结构。假设折弯前,柔性电路板的正面朝上,柔性电路板的背面朝下;第一次折弯后,第一部分的正面朝下,第二部分的正面朝上;第二次折弯后,第一区域的正面朝上,第二区域的正面朝下。其中,第一区域的正面、第二区域的正面、第一部分的正面以及第二部分的正面均为柔性电路板的正面的一部分区域。
另外,第一折弯平台32转动时所环绕的轴线与柔性电路板200的长度方向呈锐角夹角,第一次折弯后,第一部分背离第二部分一端与第二部分错开,该角度可以是45度。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折弯平台38和第二支撑座3b实现转动连接的方式与第一折弯平台32和第一支撑座31实现转动连接的方式相同,且第二折弯驱动组件3a和第一折弯驱动组件34的结构可以是相同的。
另外,第二折弯平台38和第二支撑平台39上也均设有相应的真空吸孔,以便分别对柔性电路板200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进行吸附固定。
如图1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折弯装置3还包括第二折弯定位组件3c,第二折弯定位组件3c连接的第二折弯平台38上,用于将柔性电路板200压紧在第二折弯平台38上,这样可以对柔性电路板200的第一区域进行双重固定,使柔性电路板200在第二折弯平台38上贴敷的更牢固。另外,第二折弯定位组件3c的结构设置可以是与第一折弯定位组件36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折弯装置3还包括第二冷压组件3d,第二冷压组件3d用于在第二折弯平台38折弯柔性电路板200后,将柔性电路板200压在第二支撑平台39上,其中,第二冷压组件3d主要是压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交叠区。另外,第二冷压组件3d的结构设置可以是与第一冷压组件37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折弯装置还包括第一折弯检测器和第二折弯检测器,第一折弯检测器可以是连接的第一支撑平台上,第二折弯检测器可以是连接的第二支撑平台上。当第一折弯平台32翻转到位时,会被第一折弯检测器检测到,此时说明柔性电路板的第一次折弯完成,控制装置5可以控制第一折弯平台反向转动复位。当第二折弯平台38翻转到位时,会被第二折弯检测器检测到,此时说明柔性电路板的第二次折弯完成,控制装置5可以控制第二折弯平台反向转动复位。
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检测装置4包括第一检测驱动组件41、第二检测驱动组件42、检测压紧组件43以及探针组件44;其中,第二检测驱动组件42和检测压紧组件43均连接在第一检测驱动组件41上,探针组件44连接在第二检测驱动组件42上;第一检测驱动组件41用于驱动第二检测驱动组件42、检测压紧组件43以及探针组件44在水平方向同步运动。检测压紧组件43用于压紧柔性电路板200,第二检测驱动组件42用于驱动探针组件44靠近或者远离检测压紧组件43,使探针组件44能够与被检测压紧组件43压紧的柔性电路板200抵触。
具体的,第一检测驱动组件41用于驱动第二检测驱动组件42、检测压紧组件43以及探针组件44在水平方向同步运动,使检测装置4能够适用于不同的柔性电路板200。检测压紧组件43主要是对柔性电路板200的端部进行压紧,比如,对端子外壳300进行压紧。当折弯装置3对柔性电极板的折弯操作完成以后,输送装置1可以将折弯后的柔性电路板200移动至检测装置4处,使得检测压紧组件43能够对端子外壳300进行压紧。后续探针组件44靠近检测压紧组件43时,探针组件44的探针可以与插入端子外壳300的针脚接触,以实现对折弯后的柔性电路板200进行检测。其中,检测装置4对柔性电路板200进行检测,以判断柔性电路板200折弯后是否损坏的原理及方式都可以是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在对柔性电路板200进行检测之前,先进行插端子外壳300,后续对折弯后的柔性电路板200进行检测时,可以有效避免探针组件44压弯损坏柔性电路板200的针脚。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检测驱动组件41用于驱动第二检测驱动组件42、检测压紧组件43以及探针组件44前后同步运动以及左右同步运动。具体的,第一检测驱动组件41包括第一检测驱动模块411、第二检测驱动模块412,其中,第二检测驱动模块412连接在第一检测驱动模块411上,检测压紧组件43和第二检测驱动组件42连接在第二检测驱动模块412上,第一检测驱动模块411可以驱动第二检测驱动模块412、检测压紧组件43以及第二检测驱动组件42左右同步运动,第二检测驱动模块412可以驱动检测压紧组件43以及第二检测驱动组件42前后同步运动。另外,第一检测驱动模块411可以是由旋转电机和丝杆传动机构等组成,旋转电机通过丝杆传动机构驱动第二检测驱动模块直线运动。同样的,第二检测驱动模块412也可以是由旋转电机和丝杆传动机构等组成。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检测驱动组件42也是由旋转电机和丝杆传动机构等组成。另外,第二检测驱动组件42可以是驱动探针组件44水平运动,以使探针组件44的探针与柔性电路板200的针脚电性接触。
在一实施例中,检测压紧组件43包括承载板431、抵触块432以及压紧驱动模块;其中,承载板431和压紧驱动模块均连接在第一检测驱动组件41上,承载板431用于支撑方向柔性电路板200的端子外壳300;抵触块432连接在压紧驱动模块上,并位于承载板431的上方;压紧驱动模块用于驱动抵触块432上下运动,以靠近或者远离承载板431,当抵触块432靠近承载板431时,可以将柔性电路板200的端子外壳300压紧在承载板431上。另外,压紧驱动模块可以是直线气缸等,以便驱动抵触块432直线运动。
在一实施例中,检测压紧组件43还包括夹紧模块433,夹紧模块433用于夹紧放置在承载板431上的端子外壳300,其中,夹紧模块433实际上在水平方向上夹紧端子外壳。具体的,夹紧模块433包括夹紧驱动件和两个夹块,夹紧驱动件可以驱动两个夹块相向运动运动,以使两个夹块相互靠近,进而夹紧位于二者之间的端子外壳300。同时,夹紧驱动件可以驱动两个夹块相背运动,以使两个夹块相互远离,以松开端子外壳。此时夹紧驱动件可以是手指气缸等其他现有技术中能够驱动两个物体向背运动和相向运动的装置。另外,夹紧驱动件主要是驱动两个夹块在左前后方向上运动,第二检测驱动组件42用于驱动探针组件44在左右方向上运动。
在其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夹紧模块433也可以是只包括一个夹块,此时承载板上设有限位块,此时,夹紧驱动件可以驱动夹块靠近限位块,以使夹块和限位块夹紧端子外壳。同时夹块驱动件也可以驱动夹块远离限位块,以松开端子外壳300。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夹紧驱动件可以是直线气缸等能够驱动夹块直线运动的装置。
在一实施例中,压紧检测组件还包括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承载块上,当探针组件44靠近承载板431时,探针组件44会与压力传感器抵触,这样可以检测探针组件44对柔性电路板200的施力是否过大,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探针组件44压块26柔性电路板200的针脚。
在一实施例中,当插壳装置2将柔性电路板200的针脚插入端子外壳300完成以后,输送装置1的一个输送组件可以先将插有端子外壳300的柔性电路板200移送至位置调整装置处,通过位置调整装置可以对柔性电路板200的位置进行校正,然后再通过输送装置1的一个输送组件将位置校正后的柔性电路板200移送至折弯装置3处。
在一实施例中,位置调整装置主要是沿着柔性电路板的长度方向调整柔性电路板的位置,以便使对柔性电路板的折弯更加精准。另外,位置调整装置主要包括位置调整驱动模块和位置调整板,位置调整驱动模块与位置调整板连接,用于驱动位置调整板直线运动,以调整放置在位置调整板上的柔性电路板的位置。其中,柔性电路板放置在位置调整板上以后,柔性电路板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左右方向。也即位置调整驱动模块实际上是驱动位置调整板左右运动,以调整柔性电路板相对输送装置1的位置。此外,位置调整驱动模块可以是旋转电机与丝杆传动机构以及导向机构等组成的直线驱动模块,位置调整板的上表面设有多个真空吸孔,这些真空吸孔与相应的负压装置连接,以便通过负压装置使这些真空吸孔处产生负压,进而吸附放置在位置调整板上的柔性电路板。当然,当位置调整完成以后需要取走柔性电路板时,可以控制这些真空吸孔处停止产生负压。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折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接收启动信号;步骤S2、控制插壳装置2工作,使插壳装置2能够将柔性电路板200的针脚插入端子外壳300;步骤S3、控制输送装置1工作,以将柔性电路板200移送至折弯装置3处,并控制折弯装置3对柔性电路板200进行折弯处理;步骤S4、控制输送装置1工作,以将折弯后的柔性电路板200移送至检测装置4处,并控制检测装置4对折弯后的柔性电路板200进行检测。
在步骤S1中,工作时,操作者可以按压折弯设备100上的启动按钮,此时启动按钮可以向控制装置5传输相应的电信号,该电信号便为启动信号。另外,为了避免误操作,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启动按钮可以是两个,当操作者双手同时按压这两个启动按钮时,两个启动按钮都向控制装置传输电信号,此时只有两个启动按钮同时向控制装置传输电信号,控制装置5才相当于是接收到启动信号。
在步骤S2中,当插紧检测器29检测到端子外壳在柔性电路板的针脚套设的位置达到要求时,插紧检测器29可以向控制装置发送相应电信号,此时相当于是步骤S2操作完成,此时,控制装置5可以控制输送装置将折弯后的电路板移送至折弯装置。
在步骤S3中,当折弯装置3的第二折弯检测器检测到第二折弯平台时,第二折弯检测器会向控制装置发送电信号,说明柔性电路板的折弯操作完成,此时,控制装置5可以控制输送装置1将折弯后的电路板移送至检测装置4。另外,控制装置5可以在接收到第二折弯检测器的电信号后,先控制第二折弯平台复位,一段时间后,再控制输送装置1将折弯后的电路板移送至检测装置4。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2包括:步骤S2a、控制预插模组2a工作,以将柔性电路板200的针脚预插入端子外壳300的第一深度处;步骤S2b、控制输送装置1工作,以将预插有端子外壳300的柔性电路板200移送至插紧模组2b处;步骤S2c、控制插紧模组2b工作,以使柔性电路板200的针脚插入端子外壳300的第二深度处,其中,第二深度大于第一深度。在步骤S2a中,当预插检测器24检测到端子外壳预插到位后,会向控制装置5发送电信号,此时控制装置5可以控制输送装置1将柔性电路板移送至第二支撑件上。
在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2和步骤S3之间还包括,步骤S30、控制输送装置1工作,以将柔性电路板200移送至位置调整装置处,并控制位置调整装置对柔性电路板200的位置进行校正。也即在端子外壳插接完成以后,先对柔性电路板的位置进行矫正,当柔性电路板的位置矫正完成以后,再执行步骤S3的操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折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装置、插壳装置以及折弯装置;
所述输送装置用于将柔性电路板在所述插壳装置和所述折弯装置之间进行转移;
所述插壳装置用于将柔性电路板的针脚插入端子外壳;
所述折弯装置用于对柔性电路板进行折弯;
所述插壳装置包括预插模组和插紧模组;
所述预插模组用于使柔性电路板的针脚预插入端子外壳,所述插紧模组用于使柔性电路板的针脚插紧在端子外壳内;
其中,所述预插模组包括第一支撑件、定位组件、端子驱动组件;
所述定位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用对柔性电路板的针脚进行定位;
所述端子驱动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用于端子外壳靠近所述定位组件,使端子外壳套在被所述定位组件所定位的柔性电路板的针脚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板以及多个定位块;
所述定位板具有支撑面,所述支撑面用于支撑放置柔性电路板;
所述支撑面上设有真空吸孔,以吸附放置在所述支撑面上的柔性电路板;
各所述定位块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撑面上,相邻两个所述定位块用于对柔性电路板的一个针脚进行限位;放置在所述支撑面上的柔性电路板的各针脚能够分别从相邻两个所述定位块之间穿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设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
所述第一定位板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所述第二定位板与所述第一定位板转动连接;
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定位板驱动模块,所述定位板驱动模块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定位板转动,使所述第二定位板的支撑面能够与所述第一定位板的支撑面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压板和压板驱动组件;
所述压板驱动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用于驱动所述压板在第一方向往复运动以及在第二方向往复运动;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定位板的支撑面,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定位板的支撑面;所述压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运动时能够将柔性电路板压在所述第一定位板的支撑面上,所述压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运动时能够移动至所述第一定位板的外侧;
所述第二定位板的支撑面转动至与所述第一定位板的支撑面相对时,能够将柔性电路板压在所述压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紧模组包括第二支撑件、第一插紧驱动组件、压块、第二插紧驱动组件以及抵挡件;
所述第二支撑件用于支撑放置柔性电路板,所述输送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支撑件上的柔性电路板转移至所述第二支撑件上;
所述第一插紧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压块靠近或远离所述抵挡件,使所述压块能够抵触在套设于柔性电路板的针脚上的端子外壳上;
所述第二插紧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抵挡件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压块,使所述抵挡件能够抵触在柔性电路板的针脚背离所述压块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设备还包括贴胶装置,所述贴胶装置用于向柔性电路板上粘贴双面胶;
其中,所述贴胶装置包括第三支撑件、第一辊子、第二辊子、取料模组以及撕膜模组;
所述第一辊子和所述第二辊子均连接在所述第三支撑件上,并均能够绕自身轴线相对所述第三支撑件转动;
所述第一辊子用于安装双面胶料卷;
所述第二辊子用于缠绕安装在所述第一辊子上的双面胶料卷的第一离型膜;
所述取料模组用于将双面胶从第一离型膜上取走,并移动粘贴至柔性电路板上;
所述撕膜模组用于将双面胶上的第二离型膜撕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装置包括第一支撑座、第一折弯平台、第一支撑平台以及第一折弯驱动组件;
所述第一折弯平台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撑座上,以实现相对所述第一支撑平台转动;
所述第一折弯平台用于支撑放置柔性电路板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支撑平台用于支撑柔性电路板的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折弯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折弯平台相对所述第一支撑平台转动,进而使柔性电路板的第一部分相对柔性电路板的第二部分弯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平台上设有真空吸附孔,以吸附固定柔性电路板的第一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装置还包括第二折弯平台、第二支撑平台以及第二折弯驱动组件,所述第一折弯驱动组件转动至所述第二折弯平台的上方,以将柔性电路板的第一部分压在所述第二折弯平台和所述第二支撑平台上;
其中,柔性电路板的第一部分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当第一折弯平台将柔性电路板压在所述第二折弯平台和所述第二支撑平台上时,第一区域位于第二折弯平台上,第一部分位于第二支撑平台上;
所述第二折弯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折弯平台相对所述第二支撑平台转动,进而使柔性电路板的第一区域相对柔性电路板的第二区域弯折。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装置还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用于对柔性电路板进行检测;
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检测驱动组件、第二检测驱动组件、检测压紧组件以及探针组件;其中,所述第二检测驱动组件和所述检测压紧组件均连接在所述第一检测驱动组件上,所述探针组件连接在第二检测驱动组件上;
所述第一检测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检测驱动组件、所述检测压紧组件以及所述探针组件在水平方向同步运动;
所述检测压紧组件用于压紧柔性电路板;
所述第二检测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探针组件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检测压紧组件,使得所述探针组件能够与被所述检测压紧组件压紧的柔性电路板抵触。
11.一种折弯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折弯设备,所述折弯方法包括:
接收启动信号;
控制插壳装置工作,使所述插壳装置能够将柔性电路板的针脚插入端子外壳;
控制输送装置工作,以将柔性电路板移送至折弯装置处;
控制所述折弯装置工作,以对柔性电路板进行折弯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折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插壳装置工作的步骤包括:
控制所述插壳装置的预插模组工作,以将柔性电路板的针脚预插入端子外壳的第一深度处;
控制所述输送装置工作,以将预插有端子外壳的柔性电路板移送至所述插壳装置的插紧模组处;
控制所述插紧模组工作,以使柔性电路板的针脚插入端子外壳的第二深度处,其中,所述第二深度大于所述第一深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折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所述折弯装置工作,以对柔性电路板进行折弯处理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控制所述输送装置工作,以将折弯后的柔性电路板移送至检测装置处;
控制所述检测装置工作,以对折弯后的柔性电路板进行检测。
CN202310036422.3A 2023-01-09 2023-01-09 折弯设备及折弯方法 Active CN1159887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36422.3A CN115988749B (zh) 2023-01-09 2023-01-09 折弯设备及折弯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36422.3A CN115988749B (zh) 2023-01-09 2023-01-09 折弯设备及折弯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88749A CN115988749A (zh) 2023-04-18
CN115988749B true CN115988749B (zh) 2023-09-22

Family

ID=85974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36422.3A Active CN115988749B (zh) 2023-01-09 2023-01-09 折弯设备及折弯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887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96703A (zh) * 2023-08-09 2023-11-21 深圳市燕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子插接装置、端子外壳的插接方法及折弯设备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98793A (en) * 1991-07-30 1993-03-30 Eaton Corporation Electric control apparatus comprising integral electrical conductors plated on a two-shot molded plastic insulating housing
JPH07130159A (ja) * 1993-11-09 1995-05-19 Sony Corp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基板
JP4695229B1 (ja) * 2010-10-28 2011-06-08 義知 徳重 瓦棒ドブ折曲工具
CN105241484A (zh) * 2014-07-10 2016-01-13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车用传感器中电路板和芯片的定位结构
CN107516781A (zh) * 2016-06-17 2017-12-26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插座电连接器
CN108633183A (zh) * 2018-06-11 2018-10-09 苏州福莱盈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主附连接板整板折弯的方法
CN110913584A (zh) * 2019-10-29 2020-03-24 厦门微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柔性线路板折弯机
CN210876866U (zh) * 2019-07-17 2020-06-30 山东嘉意机械有限公司 用于折弯机的后挡托料装置、折弯装置
CN213181066U (zh) * 2020-07-31 2021-05-11 高德(苏州)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半柔性线路板的自动弯折测试设备
CN215770882U (zh) * 2021-09-01 2022-02-08 南通江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潮结构的电容器
CN216162628U (zh) * 2021-09-01 2022-04-01 佛山市顺德区瑞淞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化直插整流桥
CN216450838U (zh) * 2021-12-21 2022-05-06 东莞市业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pin针拖裂type-c结构
CN217444660U (zh) * 2022-06-17 2022-09-16 深圳市润成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精密半导体pcb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46938B1 (ko) * 2006-10-27 2008-07-1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다수의 터미널이 고정된 인쇄회로기판 조립체
CN103326185B (zh) * 2012-03-23 2015-07-0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电连接器组件及其装配方法
US10064276B2 (en) * 2015-10-21 2018-08-28 Adventive Ipbank 3D benda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with redundant interconnections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98793A (en) * 1991-07-30 1993-03-30 Eaton Corporation Electric control apparatus comprising integral electrical conductors plated on a two-shot molded plastic insulating housing
JPH07130159A (ja) * 1993-11-09 1995-05-19 Sony Corp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基板
JP4695229B1 (ja) * 2010-10-28 2011-06-08 義知 徳重 瓦棒ドブ折曲工具
CN105241484A (zh) * 2014-07-10 2016-01-13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车用传感器中电路板和芯片的定位结构
CN107516781A (zh) * 2016-06-17 2017-12-26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插座电连接器
CN108633183A (zh) * 2018-06-11 2018-10-09 苏州福莱盈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主附连接板整板折弯的方法
CN210876866U (zh) * 2019-07-17 2020-06-30 山东嘉意机械有限公司 用于折弯机的后挡托料装置、折弯装置
CN110913584A (zh) * 2019-10-29 2020-03-24 厦门微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柔性线路板折弯机
CN213181066U (zh) * 2020-07-31 2021-05-11 高德(苏州)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半柔性线路板的自动弯折测试设备
CN215770882U (zh) * 2021-09-01 2022-02-08 南通江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潮结构的电容器
CN216162628U (zh) * 2021-09-01 2022-04-01 佛山市顺德区瑞淞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化直插整流桥
CN216450838U (zh) * 2021-12-21 2022-05-06 东莞市业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pin针拖裂type-c结构
CN217444660U (zh) * 2022-06-17 2022-09-16 深圳市润成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精密半导体pcb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88749A (zh) 2023-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988749B (zh) 折弯设备及折弯方法
CN109838434B (zh) 自动化点胶贴屏系统
TWI419787B (zh) 補強件沖壓裝置及使用該裝置之補強件黏著系統
JP2004022449A (ja) 電池、電池製造方法および電池製造機
KR20090028542A (ko) Acf 부착 장치 및 acf 부착 방법
WO2018121071A1 (zh) 贴膜设备
CN115556461B (zh) 一种显示器模组贴附设备
JP5060402B2 (ja) 保護フィルムの剥離装置
CN112040647A (zh) 一种贴膜机
CN113928856B (zh) 自动贴装机
JP3275744B2 (ja) ワークの熱圧着装置
CN113772383B (zh) 双面贴膜设备及方法
CN101988996A (zh) Pcb安装处理装置及pcb安装处理方法
CN209851770U (zh) 背光源预处理装置
CN110594255B (zh) 用于组装背光模组的治具和背光模组的组装方法
CN211110271U (zh) 一种用于灯条贴合的加工系统
CN211505635U (zh) 一种定位机构及其老化测试设备
CN218998727U (zh) 一种组装头机构以及电子产品组装设备
CN107181377B (zh) 一种马达定子插件机
CN111497110A (zh) 电芯注塑上料机及电芯注塑系统
CN218366490U (zh) 一种微小膜料贴合设备
CN113504492B (zh) 线体固定组件及测试工装
CN113677185B (zh) 贴装设备
CN217019283U (zh) 组装装置
CN214428657U (zh) 电池头部裹胶装置及贴胶裹胶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