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72993A - 座椅的升降机构、座椅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座椅的升降机构、座椅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72993A
CN115972993A CN202310152437.6A CN202310152437A CN115972993A CN 115972993 A CN115972993 A CN 115972993A CN 202310152437 A CN202310152437 A CN 202310152437A CN 115972993 A CN115972993 A CN 1159729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frame
driving
seat frame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5243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浩
杨大成
蒋孝渊
邱德平
吴港
高箭
李之凡
张田程
冯江平
俞士庆
夏玄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5243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7299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729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729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座椅的升降机构、座椅和车辆。座椅的升降机构包括固定架、座椅架和驱动组件。座椅架包括前端。前端与固定架转动连接。驱动组件安装于固定架,且用于驱动座椅架绕其前端转动。在驾驶座椅前后距离调制合适位置的情况下,再去调整座椅高度时,由于座椅高度的调节方式为座椅架的前端高度不变,座椅架的后端绕座椅架的前端旋转以达到高度的升降的目的,这就使得即使座椅的高度升高或降低,但座椅架前端与车身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即无需再将座椅向前或向后调整。通过这种方式,座椅能够同时满足驾驶员对于驾驶视野、与方向盘之间的距离和与车身之间的距离的共同需求。

Description

座椅的升降机构、座椅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座椅的升降机构、座椅和车辆。
背景技术
对于驾驶员来说,一个良好的驾驶体位能够有效缓解驾驶疲劳,提高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现有车辆中的驾驶座位往往具有前后调节功能和高度调节功能;前后调节功能主要作用是调节手臂与方向盘之间的距离,从而方便人们操纵方向盘,以及腿部与离合器之间的距离,进而方便人们操纵离合器;高度调节功能主要作用是调节座椅高度,方便人们具有合适的驾驶视野。
但对于体型较小的人来说,为了保证驾驶的安全性,往往会将座椅高度调高,以获得合适的驾驶视野,但这却增加了腿部与离合器之间的距离,因此,需要将座椅向前调节,以方便人们操纵离合器,但这样就会导至人们与方向盘之间的距离较短,一方面使得驾驶员的驾驶体位差,容易形成驾驶疲劳;另一方面,人们与方向盘之间的距离短,在发生车祸时,安全隐患大。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座椅的升降机构、座椅和车辆,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至少部分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座椅的升降机构,座椅的升降机构包括固定架、座椅架和驱动组件。座椅架包括前端。前端与固定架转动连接。驱动组件安装于固定架,且用于驱动座椅架绕其前端转动。
可选的,座椅架包括座位架和靠背架。前端位于座位架远离靠背架的一端。座位架还包括与前端相对设置的后端,后端用于与靠背架连接。
驱动组件与后端或靠背架连接。
可选的,座椅架还包括位于前端的旋转轴。旋转轴沿座椅的升降机构的宽度方向延伸。旋转轴与座椅架和固定架中的一个固定连接,且与另一个转动连接。
可选的,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第一传动件和用于与座椅架连接的第二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套设于第一传动件且与第一传动件传动连接。驱动电机安装于固定架,且用于驱动第一传动件转动,以使得第二传动件沿第一传动件移动并带动座椅架绕其前端转动。
可选的,座椅的升降机构还包括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均与座椅架固定连接。第二传动件与连接杆固定连接。
可选的,座椅的升降机构包括两组驱动组件。沿座椅的升降机构的宽度方向,两组驱动组件依次分布,且两组驱动组件中的第一传动件平行分布,两组驱动组件中的第二传动件分别与连接杆的两端固定连接。
可选的,第一传动件包括外螺纹,第二传动件包括与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外螺纹与内螺纹间隙配合,以使得第二传动件具有偏转的空间。
可选的,连接杆包括相交的安装腔和安装孔。安装孔用于供第一传动件穿过连接杆。第二传动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
可选的,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安装腔内的辅助件;所述辅助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包括定位孔;所述辅助件包括与所述定位孔配合的定位凸起。
可选的,所述辅助件还包括与所述连接杆贴合的侧壁和与所述侧壁连接的底壁;所述第二传动件位于所述侧壁之间并与所述底壁抵接;所述定位凸起位于所述侧壁。
可选的,所述侧壁包括上侧壁、下侧壁和位于所述上侧壁和下侧壁之间的间隙;所述间隙用于使得所述上侧壁和所述下侧壁能够彼此靠近。
可选的,所述定位凸起和所述侧壁之间圆滑过渡。
可选的,座椅架包括靠背架。靠背架的延伸方向与第一传动件的延伸方向之间形成夹角B。夹角B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3°。
可选的,驱动组件还包括限位件。限位件位于第一传动件的一端,以用于限制第二传动件在第一传动件上的移动距离。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座椅,包括座位件和靠背件。座椅还包括如上的座椅的升降机构。座位件和靠背件配合以包裹座椅的升降机构。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出一种车辆,包括车辆主体。车辆还包括如上的座椅的升降机构。座椅安装于车辆主体。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在驾驶座椅前后距离调制合适位置的情况下,再去调整座椅高度时,由于座椅高度的调节方式为座椅架的前端高度不变,座椅架的后端绕座椅架的前端旋转以达到高度的升降的目的,这就使得即使座椅的高度升高或降低,但座椅架前端与离合器或车身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即无需再将座椅向前调整,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同时满足驾驶员对于驾驶视野、与方向盘之间的距离和与离合器或车身之间的距离的共同需求。
其次,由于座椅是通过旋转的方式实现高度调节,座椅架的靠背件也会随之旋转,从而一个驱动件既能实现座椅高度方向上的调节,还能达到调节座椅靠背的作用,结构简单,重量减少,符合现代车辆,尤其是新能源车辆的轻量化目标。
最后,由于座椅是通过旋转的方式实现高度调节,而不是之间驱动座椅升降,从而减少了驱动电机的输出扭矩的大小,换言之,减少了驱动电机的体积,从而有利于车内的空间分布。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座椅的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座椅的升降机构的运动示意图,其中,实线部分表示座椅的升降机构的初始位置,虚线部分表示座椅的升降机构的变化位置;
图3是本公开图2中的A-A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固定架;2、座椅架;3、驱动组件;20、座位架;21、靠背架;22、旋转轴;10、左立柱;11、右立柱;12、固定框;30、驱动电机;31、第一传动件;32、第二传动件;4、连接杆;40、安装腔;41、安装孔;42、定位孔;33、限位件;5、辅助件;50、上侧壁;51、下侧壁;52、底壁;53、定位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除非另作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设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个。“多个”或者“若干”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可以是新能源车辆,也可以是传统燃油车辆。可以是载客车辆,也可以是载货车辆,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车辆包括车辆主体和设置于车辆主体上的驾驶舱以及设置于驾驶舱的驾驶座椅。其中,驾驶座椅可以单独使用、制造、销售、进口或允诺销售,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驾驶座椅一般具有调节高度和前后的功能,以满足人们对于驾驶视野、操纵离合器和方向盘的综合需求,但对于体型较小的人来说,为了满足驾驶视野和操纵离合器的需求,往往会牺牲掉人们与方向盘之间的合适距离,容易导至安全隐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驾驶座椅包括用于承载人体臀部的座位件、用于承载人体背部的靠背件、填充件和如图1-2所示的座椅的升降机构。座椅的升降机构包括安装于车辆主体上的固定架1、座椅架2和驱动组件3。座位件和靠背件一般为柔性材质,比如皮料和布料等等,并用于包裹座椅架2。填充件例如海绵体位于靠背件和座椅的升降机构之间,以及位于座位件和座椅的升降机构之间,以保证驾驶座椅的柔软性和舒适性。座椅架2包括前端。前端与固定架1转动连接。驱动组件3安装于固定架1,且用于驱动座椅架2绕其前端转动。继续参考图1,座椅的升降机构从初始位置(实线部分)向上转动至变化位置(虚线状态),其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座椅架的前端高度保持不变,座椅架的后半段高度上升,这样,在驾驶座椅前后距离调制合适位置的情况下,再去调整座椅高度时,由于座椅高度的调节方式为座椅架2的前端高度不变,座椅架2的后端绕座椅架2的前端旋转以达到高度的升降的目的,这就使得即使座椅的高度升高,但座椅架2前端与离合器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即无需再将座椅向前调整,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同时满足驾驶员对于驾驶视野、与方向盘之间的距离和与离合器之间的距离的共同需求。
其次,由于座椅是通过旋转的方式实现高度调节,座椅架2的靠背件也会随之旋转,从而一个驱动件既能实现座椅高度方向上的调节,还能达到调节座椅靠背的作用,结构简单,重量也降低了约6kg,符合现代车辆,尤其是新能源车辆的轻量化目标。
最后,由于座椅是通过旋转的方式实现高度调节,而不是之间驱动座椅升降,从而减少了驱动电机30的输出扭矩的大小,换言之,减少了驱动电机30的体积,从而有利于车内的空间分布。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的座椅的升降机构可以单独使用、制造、销售、进口或允诺销售,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继续参考图1,座椅架2包括座位架20和靠背架21。座椅架2和靠背件之间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转动连接,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前端位于座位架20远离靠背架21的一端。座位架20还包括与前端相对设置的后端。后端用于与靠背架21连接。其中,当后端与靠背件固定连接时,驱动组件3可以与后端或靠背架21连接。当后端与靠背件转动连接时,驱动组件3与后端连接。如此设置,在座椅承受同等载荷的情况下,由于驱动组件3与座椅架2的连接点远离座椅架2的旋转点,使得驱动组件3可以用更小的驱动扭矩实现座椅架2的旋转,即驱动组件3可以选取小型号,从而节约车内空间以及节约成本。
继续结合图1和图2,作为可选的一种实施方式,座椅架2还包括位于前端的旋转轴22。旋转轴22沿座椅的升降机构的宽度方向延伸。旋转轴22与座椅架2固定连接,且与固定架1转动连接。如此设置,结构简单且方便实现。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旋转轴22还可以与座椅架2固定连接,并与座椅架2转动连接,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架1包括安装于车辆主体上的左立柱10、右立柱11和安装在左立柱10和右立柱11上的固定框12。左立柱10和右立柱11的顶端通过旋转座与座位架20铰接。驱动组件3安装于固定框12上。这样保证了驱动组件3安装的稳定性。
如图1-3所示,作为可选的一种实施方式,驱动组件3包括驱动电机30、第一传动件31和用于与座椅架2连接的第二传动件32。其中,第一传动件31为丝杆,第二传动件32为丝杆螺母,第二传动件32套设于第一传动件31且与第一传动件31传动连接。驱动电机30安装于固定架1,且用于驱动第一传动件31转动,以使得第二传动件32沿第一传动件31移动并带动座椅架2绕其前端转动。如此设置,一方面通过驱动电机30的方式,可以非常方便的实现对座椅架2的旋转升降。另一方面,当后端与靠背件固定连接时,通过按动驱动组件3的开关件,能够一键实现座位件和靠背架21的电动调节。
具体于本公开中,座椅的升降机构包括两组驱动组件3。沿座椅的升降机构的宽度方向,两组驱动组件3依次分布,其中,两个驱动电机30分别位于固定框12的左右两端,两组驱动组件3中的第一传动件31平行分布,两组驱动组件3中的第二传动件32分别与座椅架2连接。通过设置两个连接点,保证座椅的升降机构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的立柱、固定框12、座椅架2和丝杆配合形成了四连杆机构,为了保证四连杆机构的顺利运行,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传动件31包括外螺纹,第二传动件32包括与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外螺纹与内螺纹间隙配合,以使得第二传动件32具有偏转的空间。如此设置是因为,第二传动件32一方面与座椅架2连接,一方面又与第一传动件31连接,当驱动电机30作业时,第二传动件32便会沿第一传动件31轴向移动,同时,第二传动件32还会跟随座椅架2转动,这样,第二传动件32自身的运动便会出现冲突,因此,本公开中的第一传动件31和第二传动件32间隙配合,以使得第二传动件32具有偏转的空间从而弥补上述冲突,当然,座椅的升降机构的转动范围也需控制在小范围内,一般来说,座椅的升降机构的转动范围不超过10°。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传动件32还能够与座椅架2铰接,从而同样能够弥补上述冲突,并使四连杆机构顺利运行。
考虑到座椅在升降过程中,人们往往是坐在座椅上的,因此,还需保证第二传动件32与座椅架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座椅的升降机构还包括连接杆4。连接杆4的两端均与座椅架2固定连接。第二传动件32与连接杆4固定连接。这样,通过连接杆4将传动件升降的动力平分至座椅的升降机构的左右两侧,从而提高座椅的升降机构旋转过程中的平稳性。
如图3所示,作为可选的一种实施方式,连接杆4包括相交的安装腔40和安装孔41。安装孔41用于供第一传动件31穿过连接杆4。第二传动件32固定安装于安装腔40内。通过将第二传动件32置于连接杆4内部的安装腔40,节约了安装空间。同时,在第二传动件32的升降过程中,第二传动件32和连接杆4之间的作用力方向垂直于彼此,两者间所形成的力矩小,同时,第二传动件32的顶端和底端均与连接杆4焊接固定,从而提高了第二传动件32和连接杆4之间的连接的稳定。
由于第二传动件32即螺母件位于安装腔40内,是很难实现在连接杆4内部的定位和固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座椅的升降机构还包括左右两个位于安装腔40内的辅助件5。辅助件5包括与连接杆4贴合的侧壁、与侧壁连接的底壁52和设置于侧壁上的定位凸起53。第二传动件32固定于辅助件5内并与底壁52抵接,以实现第二传动件32与辅助件5之间的轴向定位。连接杆4包括与定位凸起53配合的定位孔42,以实现辅助件5与连接杆4之间的轴向定位。这样,在安装第二传动件32时,先将第二传动件32与辅助件5连接,再将辅助件5置于安装腔40内,从而实现第二传动件32的安装以及固定。
作为可选的一种实施方式,侧壁包括上侧壁50、下侧壁51和位于上侧壁50和下侧壁51之间的间隙。间隙用于使得上侧壁50和下侧壁51能够彼此靠近,进而使得辅助件5在置入安装腔40内时,不会因为定位凸起53被卡在安装腔40外。
作为可选的一种实施方式,定位凸起53和侧壁之间圆滑过渡,以使得辅助件5能够置入安装腔40。
考虑到当靠背架2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传动件31的延伸方向之间形成夹角B越大时,第二传动件32传递至座椅架2上的力也就越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靠背架2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传动件31的延伸方向之间形成夹角B。夹角B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3°。如此设置,保证了第二传动件32和座椅架2之间具有良好的力的传递路径,进而使得驱动电机30所需求的输出力矩减少,并最终能够用更小的驱动电机30来驱动座椅的旋转,从而节约车内空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3还包括限位件33。限位件33位于第一传动件31的一端,以用于限制第二传动件32在第一传动件31上的移动距离。通过如此设置,将座椅架2的旋转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避免座椅的座位架20出现较大的倾斜,影响驾驶员的舒适性。其中,限位件33可以是阻挡块,通过物理的方式阻挡第二传动件32升降。限位件33还可以是限位开关,当第二传动件32接近或抵接限位件33时,限位件33发出信号,使得驱动电机30关闭。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6)

1.一种座椅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架、座椅架和驱动组件;所述座椅架包括前端;所述前端与所述固定架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固定架,且用于驱动所述座椅架绕其前端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架包括座位架和靠背架;所述前端位于所述座位架远离所述靠背架的一端;所述座位架还包括与所述前端相对设置的后端,所述后端用于与所述靠背架连接;
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后端或所述靠背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架还包括位于所述前端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沿所述座椅的升降机构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座椅架和固定架中的一个固定连接,且与另一个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第一传动件和用于与所述座椅架连接的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套设于所述第一传动件且与所述第一传动件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固定架,且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传动件转动,以使得所述第二传动件沿所述第一传动件移动并带动所述座椅架绕其前端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与所述座椅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两组驱动组件;沿所述座椅的升降机构的宽度方向,所述两组驱动组件依次分布,且所述两组驱动组件中的第一传动件平行分布,所述两组驱动组件中的第二传动件分别与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件包括外螺纹,所述第二传动件包括与所述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间隙配合,以使得所述第二传动件具有偏转的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包括相交的安装腔和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供所述第一传动件穿过所述连接杆;所述第二传动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安装腔内的辅助件;所述辅助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包括定位孔;所述辅助件包括与所述定位孔配合的定位凸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座椅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件还包括与所述连接杆贴合的侧壁和与所述侧壁连接的底壁;所述第二传动件位于所述侧壁之间并与所述底壁抵接;所述定位凸起位于所述侧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座椅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包括上侧壁、下侧壁和位于所述上侧壁和下侧壁之间的间隙;所述间隙用于使得所述上侧壁和所述下侧壁能够彼此靠近。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座椅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起和所述侧壁之间圆滑过渡。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架包括靠背架;所述靠背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传动件的延伸方向之间形成夹角B;所述夹角B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3°。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一端,以用于限制所述第二传动件在所述第一传动件上的移动距离。
15.一种座椅,包括座位件和靠背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的升降机构;所述座位件和所述靠背件配合以包裹所述座椅架。
16.一种车辆,包括车辆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座椅;所述座椅安装于所述车辆主体。
CN202310152437.6A 2023-02-09 2023-02-09 座椅的升降机构、座椅和车辆 Pending CN1159729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52437.6A CN115972993A (zh) 2023-02-09 2023-02-09 座椅的升降机构、座椅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52437.6A CN115972993A (zh) 2023-02-09 2023-02-09 座椅的升降机构、座椅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72993A true CN115972993A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65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52437.6A Pending CN115972993A (zh) 2023-02-09 2023-02-09 座椅的升降机构、座椅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7299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86344B2 (ja) シートアジャスタ用の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デバイス
US4846529A (en) Swivel seat
JPH04231228A (ja) フットレスト装置
JP2019172189A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12776682B (zh) 具有电动易进入功能的中排座椅骨架及其控制方法
CN114655085B (zh) 迎宾座椅驱动机构、迎宾座椅和车辆
JP2683486B2 (ja) 座席支持装置
CN115972993A (zh) 座椅的升降机构、座椅和车辆
KR101499998B1 (ko) 시트쿠션 익스텐션 장치
JPH09183325A (ja) 自動車の座席回転移動装置
KR20120136556A (ko) 차량 시트용 레그 레스트 장치
EP0863820A1 (en) Anti-rotational link for vehicle power seat adjuster
CN213973714U (zh) 柔性支撑的座椅腰托及带该腰托的汽车座椅
CN111038350B (zh) 折叠头枕及带有折叠头枕的汽车前排座椅
JPS5942263Y2 (ja) 自動車座席の後部高さ調節装置
KR20110136996A (ko) 차량용 헤드레스트 장치
CN215663055U (zh) 一种一体式电动调节头枕
KR101232076B1 (ko) 차량 시트용 레그 레스트 장치
CN219790155U (zh) 一种座椅前后移动机构
CN212195186U (zh) 一种靠背、头枕联动快速折叠的座椅骨架
CN220785541U (zh) 一种具有随动扶手的汽车座椅装置
CN220996505U (zh) 一种轻卡用可调节方向盘及汽车
CN220163865U (zh) 一种手自一体司机座椅
CN219989056U (zh) 一种车载座椅装置
CN216761526U (zh) 一种汽车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