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96505U - 一种轻卡用可调节方向盘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轻卡用可调节方向盘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96505U
CN220996505U CN202322969656.1U CN202322969656U CN220996505U CN 220996505 U CN220996505 U CN 220996505U CN 202322969656 U CN202322969656 U CN 202322969656U CN 220996505 U CN220996505 U CN 2209965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steering wheel
adjusting
driving device
light tru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96965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鹏
周豪敏
时晨城
钟学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96965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965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965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965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轻卡用可调节方向盘及汽车,涉及方向盘技术领域;包括支架机构、调节机构和方向盘;所述支架机构用于将所述方向盘连接于所述车体,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方向盘相对所述支架机构平行以供收起的第一状态和相对所述支架机构垂直以供使用的第二状态;通过调节机构将方向盘向支架机构一侧转动以收起方向盘,方向盘由原本的垂直于支架机构的状态变为与支架机构平行的状态,方向盘不再突出于支架机构设置,即不再占用驾驶室内通道的空间,使得驾驶室内通道尤其是中间部分不再受到方向盘的阻挡,驾驶员可以从驾驶室内一侧向向另一侧顺利进出。

Description

一种轻卡用可调节方向盘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方向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轻卡用可调节方向盘及汽车。
背景技术
轻卡是指载货车中最大设计总质量不大于4.5吨的车型。轻卡在城市建设、物流、环卫和运输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而伴随轻卡更加智能化、轻量化的发展需求,车厢的结构变得更加紧凑,将内部的空间被充分的利用,而驾驶室内的空间由于容纳底部发动机、车架和轮胎的设计原因造成驾驶室内的空间更加狭小;最主要的,位于驾驶室的中间位置处突出设置有方向盘,方向盘向车座的方向突出,使得原本驾驶室内的通道更加狭窄,导致驾驶人员进出驾驶室十分不便;而且受到方向盘的阻挡,驾驶员无法再驾驶室内从一侧直接侧身移动到另一侧,只能先将腿部伸入驾驶室,然后坐在驾驶室的座椅上再进行挪移身体,如果驾驶室内有两个驾驶员需要互换位置时,需要两位驾驶员先下车然后交换到另一侧进行上车,无法在驾驶室通道内进行换座。
现有的针对增大驾驶室内空间的方法是采用低入口驾驶室,但是只能增大驾驶室门位置处的空间,无法扩展驾驶室内部的空间,也无法解决如何实现驾驶员能在驾驶室内通道中起身移动,提高驾驶员的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轻卡用可调节方向盘,以解决增大驾驶室内部空间使得驾驶员能够起身移动、进出驾驶室没有方向盘进行阻挡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轻卡用可调节方向盘,包括支架机构、调节机构和方向盘;所述支架机构用于将所述方向盘连接于所述车体,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方向盘相对所述支架机构平行以供收起的第一状态和相对所述支架机构垂直以供使用的第二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轻卡用可调节方向盘还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支架机构包括分别连接于所述车体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架的远离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连接有所述方向盘;所述调节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用于调节所述第二支架相对所述第一支架移动。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机构;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驱动装置和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连接的第一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实现伸缩运动以使所述第二支架升降。
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升降组件和滑轨;所述滑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升降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所述升降组件沿所述滑轨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二支架升降。
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二调节机构;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二驱动装置和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连接的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带动所述第二支架进行摆动。
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所述第一连接件移动以使所述第二支架进行摆动。
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三调节机构;所述第三调节机构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三驱动装置和与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相连接的第三调节组件;所述第三调节组件在所述第三驱动装置驱动下调节所述方向盘相对所述第二支架的转动角度。
所述第三调节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三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四连接件与所述方向盘连接;所述第四连接件相对所述第三连接件移动以使所述方向盘转动。
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四连接件均具有圆弧齿面。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汽车,采用上述一种轻卡用可调节方向盘。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一种轻卡用可调节方向盘,其支架机构用于将所述方向盘连接于所述车体,其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方向盘相对所述支架机构平行以供收起的第一状态和相对所述支架机构垂直以供使用的第二状态。当驾驶员进入驾驶室坐稳后,可以通过调节机构将方向盘相对支架机构展开成与支架机构垂直分布,方向盘供驾驶员进行使用;当驾驶员需要进出驾驶室内时,方向盘不需要使用需要将其收纳,通过调节机构将方向盘向支架机构一侧转动以收起方向盘,方向盘由原本的垂直于支架机构的状态变为与支架机构平行的状态,方向盘不再突出于支架机构设置,即不再占用驾驶室内通道的空间,使得驾驶室内通道尤其是中间部分不再受到方向盘的阻挡,驾驶员可以从驾驶室内一侧向向另一侧顺利进出;无需坐在驾驶室的座椅上之后再在座椅上挪移身体来调整入座的位置。
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架机构包括分别连接于所述车体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架的远离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连接有所述方向盘;所述调节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用于调节所述第二支架相对所述第一支架移动。第一支架实现的是与车体的连接,第二支架通过调节机构实现相对第一支架的移动。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机构;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驱动装置和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连接的第一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实现伸缩运动以使所述第二支架升降。第一调节机构可以在竖向面内实现伸缩运动目的是带动第二支架相对第一支架进行升降运动,实现对第二支架的高度的调节。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二调节机构;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二驱动装置和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连接的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带动所述第二支架进行摆动。第二调节机构分别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连接,第二调节机构中的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二调节组件产生相对位移,第二调节组件可以带动第二支架相对第一支架在水平面内左右摆动,实现连接有方向盘的第二支架在驾驶员和车头之间进行摆动,如此设置,当方向盘需要收起时,将方向盘向远离驾驶员的一侧进行摆动以实现收纳。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三调节机构;所述第三调节机构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三驱动装置和与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相连接的第三调节组件;所述第三调节组件在所述第三驱动装置驱动下调节所述方向盘相对所述第二支架的转动角度。如此设置,当需要将方向盘进行收纳时,方向盘首先在第二调节机构的作用下向远离驾驶员的一侧摆动,然后将方向盘向远离驾驶员的一侧进行转动,最终完成收纳状态的方向盘是垂直于支架机构的,但是是与处于工作状态的方向盘的位置相对的另一侧,此时的方向盘位于车头的一侧,不再突出于驾驶室的通道,驾驶室内的通道可以实现畅通无阻,驾驶员可以起身的方式自由进出驾驶室通道。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下的一种轻卡用可调节方向盘的第一角度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下的一种轻卡用可调节方向盘的第二角度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第一调节机构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第二调节机构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第三调节机构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其中,
1支架机构、11第一支架、12第二支架;
2调节机构、21第一调节机构、211第一驱动装置、212第一调节组件、2121丝杠、2122轴承座、22第二调节机构、221第二驱动装置、222第二调节组件、2221第一连接件、2222第二连接件、23第三调节机构、231第三驱动装置、232第三调节组件、2321第三连接件、2322第四连接件;
3方向盘。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种实施例”、“示例”或“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轻卡用可调节方向盘3,如图1-5所示,包括支架机构1、调节机构2和方向盘3;所述支架机构1用于将所述方向盘3连接于所述车体,所述调节机构2用于调节所述方向盘3相对所述支架机构1平行以供收起的第一状态和相对所述支架机构1垂直以供使用的第二状态。
支架机构1作为支撑方向盘3的主体,支架机构1是与车体直接连接的。在通常情况下,方向盘3位于支架机构1的顶部只能相对支架机构1进行转动,用于车辆行车过程中操作行车方向。而本申请中为了实现方向盘3不再作为阻挡驾驶室通道内的结构,采用在支架机构1与方向盘3之间设置调节机构2用以调节方向盘3相对支架机构1以及支架机构1相对车体的运动位置,使得方向盘3能够旋转至车头一侧,能够将驾驶室通道完全空出,使得支架机构1也能相对驾驶室通道向车头一侧移动一定距离,使得驾驶室通道留出更多的空间。驾驶员在进出驾驶室时,不会因为方向盘3的阻挡而无法起身的方式在驾驶室通道内自由活动,能够对驾驶员腾出更多活动空间,是驾驶体验感更好,增加驾驶舒适度。
当驾驶员在驾驶结束离开驾驶室时,通过调节机构2将方向盘3相对支架机构1翻转至朝向车头的一侧,为了便于下次驾驶员进入驾驶室时能够有充足的空间;当驾驶员进入驾驶室时,通过按动方向盘3上的按键,启动相应的调节机构2使得方向盘3相对支架机构1翻转180度,使得方向盘3翻转至朝向驾驶员正面的一侧,然后通过启动轻卡的发动机,开始操作方向盘3进行行车。在通过调节机构2调节方向盘3位置时,调节机构2还可以对支架机构1的位置进行调节,当需要将方向盘3进行收纳时,调节机构2会对支架机构1进行移动调节,使得支架机构1向车头方向移动,目的是可以为驾驶通道预留更多的进出空间,支架机构1和方向盘3都朝向车头的一侧进行移动,使得驾驶通道相比原有的驾驶通道宽度增加,驾驶员可以在驾驶通道内起身行走,在座椅上进行挪移,如果同时承载两名驾驶员,两名驾驶员需要互换位置时,由于驾驶通道的增宽,两名驾驶员可以不用再下车后上车,直接在驾驶通道内进行交换位置即可,为驾驶员提供了更充足的交换空间,增加了更舒适的驾驶感。
如图1所示,所述支架机构1包括分别连接于所述车体的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所述第二支架12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11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架12的远离所述第一支架11的一端连接有所述方向盘3;所述调节机构2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11与所述第二支架12,用于调节所述第二支架12相对所述第一支架11移动。
沿第一支架11的延伸方向背离第二支架12的一侧通过前围和地板连接于车体上;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2之间倾斜设置,第一支架11延伸方向的一端端部与第二支架12的中部位置处进行连接,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的连接方式不受本实施方式的具体限制,可以采用下述实施方式: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下述所述第一支架11上连接有下述所述的升降组件和滑轨;所述滑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11;所述升降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架12连接;所述升降组件沿所述滑轨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二支架12升降;升降组件包括丝杠2121和轴承座2122,轴承座沿丝杠升降运动;第二支架12通过固定板连接于下述所述的轴承座,第二支架12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于轴承座上;当丝杠带动滑块进行向上运动时,滑块带动轴承座向上运动,从而实现带动第二支架12进行顶升的运动;而由于第二支架12与轴承座连接的固定板之间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的,在第二调节机构22的调节作用下可以实现第二支架12相对第一支架11进行摆动一定角度,从而实现第二支架12相对水平方向上进行位移,即第二支架12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的位置发生了移动。
由于第二支架12连接有方向盘3,当需要将方向盘3进行收纳时,则将第二支架12向车头的一侧进行移动,使得第二支架12远离驾驶室通道,以增大驾驶室通道的宽度。同样地,当需要将方向盘3回正进行操作时,驾驶员已经坐在驾驶室座椅上后,通过相应的调节调节机构2将第二支架12向驾驶员一侧移动,使得方向盘3向驾驶员一侧靠近,便于操作方向盘3。
如图1和2所示,调节机构2包括第一调节机构21和第二调节机构22以及第三调节机构23;第一调节机构21最终目的是用于调节方向盘3的高度,第二调节机构22最终目的是用于调节方向盘3的水平方向的位移,第三调节机构23最终的目的是用于调节方向盘3的转动角度,使得方向盘3翻转至朝向车头的一侧,为驾驶室通道留出足够的空间,不再凸出于驾驶室通道中,占据驾驶室通道上部的空间,阻碍驾驶员在驾驶室通道的两侧车门之间自由行走。
如图3所示,第一调节机构21包括第一驱动装置211和第一调节组件212;第一驱动装置211与第一调节组件212连接,第一驱动装置211连接于第一支架11上,第一调节组件212与第二支架12连接,第一调节组件212能够在第一驱动装置211的驱动作用下实现伸缩运动以带动第二支架12进行升降运动,从而使得方向盘3进行高度方向的调整。
对于第一驱动装置211的结构不受本实施方式的限制,可以采用驱动电机、伺服电机、气缸和液压缸等可以实现驱动力的结构。本实施方式中,为便于描述和简化结构,采用伺服电机作为第一驱动装置211。
所述第一调节组件212包括升降组件和滑轨;所述滑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11;所述升降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架12连接;所述升降组件沿所述滑轨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二支架12升降。
如图3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升降组件包括丝杠2121和轴承座2122;轴承座2122螺纹连接于丝杠2121,丝杠2121的一端与伺服电机连接,轴承座2122与第二支架12连接;通过伺服电机带动丝杠2121转动以实现轴承座2122与滑轨滑动连接,通过丝杠2121转动以实现轴承座2122沿丝杠2121的轴线方向移动,使得第二支架12相对第一支架11做升降运动,实现对第二支架12上的方向盘3的高度的调节。
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调节机构22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11的第二驱动装置221和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21连接的第二调节组件222;所述第二调节组件222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21的驱动下带动所述第二支架12进行摆动以使得第二支架12相对水平方向上发生位移。
对于第二驱动装置221的结构不受本实施方式的限制,可以采用驱动电机、伺服电机、气缸和液压缸等可以实现驱动力的结构。下面以第二驱动装置221采用伺服电机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第二驱动装置221包括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通过连接座连接于第一支架11上;伺服电机还连接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蜗轮和蜗杆以及外壳;蜗轮与蜗杆转动连接于外壳的内部,外壳连接于第一支架11上;蜗轮与蜗杆螺纹连接,蜗杆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轴套固定连接,通过伺服电机的转动驱动蜗杆转动以带动蜗轮移动,蜗轮通过转轴连接有第二调节组件222,所述第二调节组件222在蜗轮的移动作用下相对第一支架11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二支架12相对第一支架11移动。
如图4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调节组件222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连接件2221和第二连接件2222;所述第一连接件2221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2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2222与所述第二支架1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2222相对所述第一连接件2221移动以使所述第二支架12进行摆动。由于第二支架12与轴承座连接的固定板之间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的,在第二调节机构22的调节作用下可以实现第二支架12相对第一支架11进行摆动一定角度。
以第二驱动装置221采用上述伺服电机的方案下,第二调节组件222可以采用多种实施例,具体的第二调节组件222的结构不受本实施例的限制,可以采用如下任意一种实施例:
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例,第一连接件2221为小齿轮,第二连接件2222为大齿牙;则第二调节组件222包括相互啮合连接的小齿轮和大齿牙,小齿轮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蜗轮,蜗轮与蜗杆连接并位于外壳内,外壳连接于第一支架11上,所以小齿轮是相对第一支架11固定连接的;而大齿牙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架12上;其中,大齿牙呈向上凸起的圆弧状结构,大齿牙具有圆弧齿面,位于圆弧齿面上设置有多个与小齿轮相啮合的齿,大齿牙具有圆弧齿面的一侧朝上设置,小齿轮则啮合连接于大齿牙的上方。如此设置的目的是,第二支架12是朝向驾驶员一侧倾斜的,所以第二支架12的顶部的方向盘3是朝向驾驶员的,如果将第二支架12向背离驾驶员的一侧即朝向车头的方向移动时,由于第二支架12的底部连接于车体上,所以第二支架12是以底部为转动支点顶部绕底部沿弧线移动的,此弧线作为第二支架12的移动路线,弧线的形状是向上凸起的圆弧形状,因此为了贴合第二支架12相对第一支架11的移动路线,将大齿牙的形状设计为与移动路线的形状相同。
所以当小齿轮转动时,带动大齿牙转动,大齿牙转动带动第二支架12相对第一支架11发生一定角度的转动,实现第二支架12的摆动运动,使得第二支架12沿水平方向发生位移,从而调节方向盘的水平方向的位置,通过调节小齿轮的转动方向调整第二支架12相对第一支架11的转动方向,以使得方向盘相对驾驶员靠近或远离。
作为另一种实施例,第一连接件2221为齿轮,第二连接件2222为齿条,齿轮和齿条相互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将伺服电机连接于第一支架11的上方,蜗轮转动连接的齿轮位于第一支架11内部,齿轮水平设置;位于第二支架12的内壁设置有齿条,齿条的形状采用上凸起的圆弧状结构,齿条的延伸方向沿第二支架12的宽度方向;由于齿条与齿轮相啮合连接,当伺服电机驱动齿轮转动时,齿条在齿轮的转动作用下沿弧面进行移动,使得第二支架12相对第一支架11产生前后的位移,即在驾驶员一侧与车头之间进行移动。
如图5所示,所述第三调节机构23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12的第三驱动装置231和与所述第三驱动装置231相连接的第三调节组件232;所述第三调节组件232在所述第三驱动装置231驱动下调节所述方向盘3相对所述第二支架12的转动角度。
对于第三驱动装置231的结构不受本实施方式的限制,可以采用驱动电机、伺服电机、气缸和液压缸等可以实现驱动力的结构。下面以第三驱动装置231采用伺服电机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第三驱动装置231包括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通过连接座连接于第二支架12上;伺服电机还连接有转接组件;转接组件包括蜗轮和蜗杆以及壳体;蜗轮与蜗杆转动连接于壳体的内部,壳体连接于第二支架12上;蜗轮与蜗杆螺纹连接,蜗杆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轴套固定连接,通过伺服电机的转动驱动蜗杆转动以带动蜗轮移动,蜗轮通过转轴连接有第三调节组件232,第二支架12与方向盘3之间可以通过销轴连接,实现方向盘3可以相对第二支架12发生转动,所述第三调节组件232在蜗轮的移动作用下相对第二支架12移动,以使得所述方向盘3相对第二支架12翻转运动。
如图5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三调节组件232包括相连接的第三连接件2321和第四连接件2322;所述第三连接件2321与所述第三驱动装置231连接,所述第四连接件2322与所述方向盘3连接;所述第四连接件2322相对所述第三连接件2321移动以使所述方向盘3转动。
以第三驱动装置231采用上述伺服电机的方案下,第三调节组件232可以采用多种实施例,具体的第三调节组件232的结构不受本实施例的限制,具体可以采用的结构如下:
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例,第一连接件2221为小齿轮,第二连接件2222为大齿牙;则第三调节组件232包括相互啮合连接的小齿轮和大齿牙,小齿轮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蜗轮,蜗轮与蜗杆连接并位于外壳内,外壳连接于第一支架11上,所以小齿轮是相对第二支架12固定连接的;而大齿牙固定连接于方向盘3上;其中,大齿牙呈向上凸起的圆弧状结构,大齿牙具有圆弧齿面,位于圆弧齿面上设置有多个与小齿轮相啮合的齿,方向盘3呈水平方向即在使用状态下,大齿牙具有圆弧齿面的一侧朝下设置,小齿轮则啮合连接于大齿牙的下方。如此设置的目的是,方向盘3在使用的状态下是呈水平方向设置的,当需要将方向盘3收起的时候,需要将方向盘3由水平方向调节为竖直方向上,则需要将方向盘3的一侧向另一侧进行翻转,方向盘3与第二支架12的连接处为支点,当方向盘3沿此支点进行翻转运动时,方向盘3的运动路线为外凸的曲面,因此为了贴合方向盘3相对第二支架12的移动路线,将大齿牙的形状设计为与移动路线的形状相同。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轻卡用可调节方向盘还与控制机构连接,通过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方向盘的运行;所述方向盘具有控制按钮,控制按钮与所述控制机构连接,通过按动所述控制按钮启动方向盘和停止方向盘的运行。当需要启动方向盘时,按动方向盘的控制按钮,在控制机构的控制作用下带动方向盘实现举升、前后位置的移动以及放线盘的转动,使得方向盘进行收纳,再次按动控制按钮,通过控制机构控制方向盘实现利于驾驶员进行行车操作的初始状态。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汽车,采用上述一种轻卡用可调节方向盘3。
本实用新型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轻卡用可调节方向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机构、调节机构和方向盘;所述支架机构用于将所述方向盘连接于车体,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方向盘相对所述支架机构平行以供收起的第一状态和相对所述支架机构垂直以供使用的第二状态;所述支架机构包括连接于所述车体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调节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用于调节所述第二支架相对所述第一支架移动,所述调节机构将所述方向盘相对所述支架机构翻转至朝向车头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卡用可调节方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架的远离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连接有所述方向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轻卡用可调节方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机构;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驱动装置和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连接的第一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实现伸缩运动以使所述第二支架升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轻卡用可调节方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升降组件和滑轨;所述滑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升降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所述升降组件沿所述滑轨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二支架升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轻卡用可调节方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二调节机构;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二驱动装置和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连接的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带动所述第二支架进行摆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轻卡用可调节方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所述第一连接件移动以使所述第二支架进行摆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轻卡用可调节方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三调节机构;所述第三调节机构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三驱动装置和与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相连接的第三调节组件;所述第三调节组件在所述第三驱动装置驱动下调节所述方向盘相对所述第二支架的转动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轻卡用可调节方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调节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三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四连接件与所述方向盘连接;所述第四连接件相对所述第三连接件移动以使所述方向盘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轻卡用可调节方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四连接件均具有圆弧齿面。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轻卡用可调节方向盘。
CN202322969656.1U 2023-11-02 2023-11-02 一种轻卡用可调节方向盘及汽车 Active CN2209965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969656.1U CN220996505U (zh) 2023-11-02 2023-11-02 一种轻卡用可调节方向盘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969656.1U CN220996505U (zh) 2023-11-02 2023-11-02 一种轻卡用可调节方向盘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96505U true CN220996505U (zh) 2024-05-24

Family

ID=91125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969656.1U Active CN220996505U (zh) 2023-11-02 2023-11-02 一种轻卡用可调节方向盘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965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48674B (zh) 用于车辆部件调节器的传动装置及车辆座椅组件
KR100515785B1 (ko) 차량 시트
KR102335479B1 (ko) 승합차용 리어 시트 폴딩 장치
JP2010519131A (ja) 車両座席
CN220996505U (zh) 一种轻卡用可调节方向盘及汽车
CN217048391U (zh) 一种中控箱前后排共用小桌板机构及汽车
CN217672266U (zh) 座椅旋转装置、座椅和车辆
JP2022543473A (ja) シートフレーム
KR20120136556A (ko) 차량 시트용 레그 레스트 장치
CN215663055U (zh) 一种一体式电动调节头枕
JP2010095178A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15972993A (zh) 座椅的升降机构、座椅和车辆
CN109677307A (zh) 可调脚踏装置及交通工具
CN210881746U (zh) 一种房车座椅旋转机构
JP3368830B2 (ja) 車両用回転座席
CN219544549U (zh) 一种可调座椅
CN219687133U (zh) 用于车辆的座椅腿托机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20053612U (zh) 腿托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0881752U (zh) 一种齿板加滑槽驱动的可收纳电动座椅
CN222682279U (zh) 一种多功能汽车座椅腿托
KR20120136558A (ko) 차량 시트용 레그 레스트 장치
CN219133926U (zh) 一种汽车座椅靠背收折机构
CN212756166U (zh) 福祉机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7170523U (zh) 用于车辆的座椅靠背和车辆
CN215663054U (zh) 一种座垫调节装置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