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71851A - 一种自动装配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装配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71851A
CN115971851A CN202310127406.5A CN202310127406A CN115971851A CN 115971851 A CN115971851 A CN 115971851A CN 202310127406 A CN202310127406 A CN 202310127406A CN 115971851 A CN115971851 A CN 1159718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ch head
head seat
batch
press
f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2740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波
查茂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us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u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us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u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2740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7185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718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718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装配机,包括批头压装装置、批头座上料装置和批头座检测装置,所述批头压装装置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引导批头座移动的拨叉轨道组,所述拨叉轨道组的侧边设置有用于推动批头座移动的拨叉组件,所述批头座上料装置包括批头座上料机构、批头座搬运机构和批头座翻转机构,所述批头座上料机构、批头座搬运机构、批头座翻转机构和拨叉轨道组围绕批头座检测装置设置,所述拨叉轨道组的末端设置有压装件下料装置。本申请自动装配机结构简单,便于维护,实现了批头与批头座的自动化装配,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因人工参与较多存在装配效果不佳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装配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装配机。
背景技术
批头,通常指安装到手电钻或者电锤上面拧螺丝的螺丝刀头。批头在生产出来后,需要将多个不同型号的批头压装在批头座上,使得用户在实用时可以选择所需的批头。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人工配合流水线的方式将批头压装至批头座上,采用人工插装的方式,一方面需要先从储料仓内拿出批头和批头座,再将批头压装至批头座上,人工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另一方面长时间的人工插装后,会出现批头座上漏插批头以及单个批头座上插装有多个同一型号的批头等情况,人工插装时缺少插装成品检测工序,影响插装成品的正常销售,增加成本。
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装配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批头与批头座装配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装配机,包括批头压装装置、批头座上料装置和批头座检测装置,所述批头压装装置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引导批头座移动的拨叉轨道组,所述拨叉轨道组的侧边设置有用于推动批头座移动的拨叉组件,所述批头座上料装置包括批头座上料机构、批头座搬运机构和批头座翻转机构,所述批头座上料机构、批头座搬运机构、批头座翻转机构和拨叉轨道组围绕批头座检测装置设置,所述拨叉轨道组的末端设置有压装件下料装置;
所述批头座上料机构输送批头座至上料工位,所述批头座搬运机构将上料的批头座搬运至批头座检测装置上进行上料状态检测,所述批头座翻转机构将上料状态正常的批头座转运至拨叉轨道组上,所述拨叉组件推动批头座移动至批头压装装置的下方,所述批头压装装置压装批头至批头座上,所述拨叉组件推动压装有批头的批头座移动至拨叉轨道组的末端,所述压装件下料装置进行下料动作。
所述批头压装装置包括批头上料机构、错料机构、推料机构、滑料轨道和送料压装机构;所述批头上料机构设置于所述推料机构的一侧,且所述批头上料机构的上料口与所述滑料轨道的进料口错位设置,所述错料机构设置于所述推料机构和所述滑料轨道的之间,用于将所述批头上料机构上料的批头输送至所述滑料轨道的进料口的一侧,所述送料压装机构设置于所述滑料轨道的一侧,用于将批头运送至批头座的上方并将批头压装在批头座上。
所述送料压装机构包括靠所述滑料轨道的出料口设置的导向组件和垂直于所述导向组件设置的压装组件,所述压装组件设置于所述批头座的上方,所述导向组件用于承接所述滑料轨道出料的批头,并运送批头至压装组件的下方以使压装组件将批头压装至批头座上。
所述错料机构包括错料驱动件和错料件,所述错料件上设置有错料槽,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错料件联接,用于带动所述错料槽与所述批头上料机构的上料口或所述滑料轨道的进料口相适配。
所述滑料轨道包括引导件和用于固定所述引导件的固定块,所述引导件上设置有用于引导批头进入所述滑料轨道的曲面,所述引导件与所述固定块插接。
所述推料机构包括推料驱动件和推板,所述推板的上端与所述推料驱动件连接,所述推板的下端用于推动所述错料组件上的批头进入所述滑料轨道。
所述批头座检测装置包括用于放置批头座的基板,所述基板的侧边设置有用于推动所述批头座居中定位的推动机构,所述基板的下方设置有批头座检测机构,所述批头座检测机构包括浮动设置所述批头座检测机构上且用于检测所述批头座放置状态的探杆和用于检测所述探杆的位置的探杆检测件,所述探杆检测件位于所述探杆的一侧。
所述批头座检测机构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探杆靠近或远离所述批头座的检测驱动件和与所述检测驱动件连接的探杆连接组件,所述探杆通过弹性件浮动设置于所述探杆连接组件上,所述探杆检测件设置于所述探杆连接组件上。
所述拨叉组件包括拨叉件、第一拨叉单元和第二拨叉单元,所述拨叉件上设置有与所述批头座适配的拨叉缺口,所述第二拨叉单元与所述拨叉件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拨叉件靠近或远离所述拨叉轨道组上的所述批头座,所述第一拨叉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拨叉单元的下方,所述第一拨叉单元连接有第一拨叉驱动件。
所述压装件下料装置包括用检测批头座上有无压装批头的压装件检测机构、用于夹持压装完成的批头座的下料搬运机构和用于引导压装完成的批头座下料的下料滑槽。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动装配机,包括批头压装装置、批头座上料装置和批头座检测装置,所述批头压装装置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引导批头座移动的拨叉轨道组,所述拨叉轨道组的侧边设置有用于推动批头座移动的拨叉组件,所述批头座上料装置包括批头座上料机构、批头座搬运机构和批头座翻转机构,所述批头座上料机构、批头座搬运机构、批头座翻转机构和拨叉轨道组围绕批头座检测装置设置,所述拨叉轨道组的末端设置有压装件下料装置。本申请自动装配机结构简单,便于维护,实现了批头与批头座的自动化装配,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因人工参与较多存在装配效果不佳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自动装配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批头压装装置的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批头压装装置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推料机构、错料机构、滑料轨道、送料压装机构和顶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送料压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导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推料机构、错料机构和滑料轨道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滑料轨道的爆炸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批头座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批头座输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批头座搬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批头座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提供的批头座检测装置的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提供的批头座检测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提供的批头座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提供的探杆、弹性件、导向管、限位帽的剖视图。
图17为本发明提供批头座的剖视图。
图18为本发明提供的批头座推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20为本发明提供的拨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提供的拨叉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提供的鱼眼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提供的压装件下料装置和拨叉轨道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装设于”、“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实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装配机,请参阅图1-图23,包括批头压装装置1、批头座上料装置2和批头座检测装置3,所述批头压装装置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引导批头座10移动的拨叉轨道组100,所述拨叉轨道组100的侧边设置有用于推动批头座10移动的拨叉组件41,所述批头座上料装置2包括批头座上料机构21、批头座搬运机构23和批头座翻转机构24,所述批头座上料机构21、批头座搬运机构23、批头座翻转机构24和拨叉轨道组100围绕批头座检测装置3设置,所述拨叉轨道组41的末端设置有压装件下料装置5;所述批头座上料机构21输送批头座10至上料工位,所述批头座搬运机构23将上料的批头座10搬运至批头座检测装置3上进行上料状态检测,所述批头座翻转机构24将上料状态正常的批头座10转运至拨叉轨道组100上,所述拨叉组件41推动批头座10移动至批头压装装置1的下方,所述批头压装装置1压装批头至批头座10上,所述拨叉组件41推动压装有批头的批头座10移动至拨叉轨道组100的末端,所述压装件下料装置5进行下料动作。本申请自动装配机结构简单,便于维护,实现了批头与批头座的自动化装配,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因人工参与较多存在装配效果不佳的风险。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8,所述批头压装装置1包括批头上料机构11、错料机构12、推料机构13、滑料轨道14和送料压装机构15;所述批头上料机构11设置于所述推料机构13的一侧,且所述批头上料机构11的上料口与所述滑料轨道14的进料口错位设置,所述错料机构12设置于所述推料机构13和所述滑料轨道14的之间,用于将所述批头上料机构11上料的批头输送至所述滑料轨道14的进料口的一侧,所述送料压装机构15设置于所述滑料轨道14的一侧,用于将批头运送至批头座10的上方并将批头压装在批头座10上。本申请通过所述错料机构12在对前一批头上料的同时对后一批头进行阻挡,实现了错料功能,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批头上料不稳定的情况。此外,在前一批头进入滑料轨道14后,批头上料机构11可将下一批头输送至错料机构12上,待前一批头压装至批头座10,推料机构13即可推动下一批头进入滑料轨道14,减少了上料的间隔时间,提高了批头压装的效率。具体的,所述错料机构12靠近所述批头上料机构11的上料口,所述批头上料机构11输送批头至所述错料机构12上,所述错料机构12动作以使所述错料机构12上的批头与所述滑料轨道14的进料口相适配(即使得错料机构12的上批头与滑料轨道14的进料口正对),所述推料机构13推动所述错料机构12上的批头进入所述滑料轨道14,批头经所述滑料轨道14的出料口出料至所述送料压装机构15上,所述送料压装机构15运送批头至所述批头座10的上方并将批头压装在所述批头座10上,至此完成了单次批头压装至批头座10上的流程。
进一步地,所述批头上料机构11包括批头振动料盘111和批头送料轨道112,所述批头送料轨道112的一端与批头振动料盘11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批头送料轨道112的另一端(即批头上料机构11的上料口)与滑料轨道14的进料口错位设置,所述错料机构12将经批头送料轨道112输送的批头移动至与滑料轨道14的进料口相对应的位置,供后续推料机构13将批头推入滑料轨道14中。所述错料机构12的设置一方面实现了批头暂存的功能,另一方面因批头上料机构11的上料口与滑料轨道14的进料口错位,使得当错料机构12上装有批头时,可对批头上料机构11上后续输送的批头起到了阻挡的作用,确保了上料的稳定性。
进一步得,所述送料压装机构15包括靠所述滑料轨道14的出料口设置的导向组件151和垂直于所述导向组件151设置的压装组件152,所述压装组件152设置于所述批头座10的上方,所述导向组件151用于承接所述滑料轨道14出料的批头,并运送批头至压装组件152的下方以使压装组件152将批头压装至批头座10上。所述批头压装装置1包括固定架17,所述导向组件151水平设置于固定架17的两侧板之间,将经过滑料轨道14的出料口出料的批头沿着水平方向运送至批头座10的上方,所述滑料轨道14的位于固定架17的两侧板之间,且所述滑料轨道14的出料口设置于导向组件151的上方,所述压装组件152位于滑料轨道14的侧边,上述设置方式使得批头压装装置1的结构更加紧凑,同时减少了批头输送的距离,提高了批头压装的效率。具体地,所述导向组件151包括导向驱动件1511和导向件1512,所述导向件1512上设置有导向孔1513,所述导向驱动件1511用于带动所述导向件1512往复移动,以使所述导向孔1513与所述滑料轨道14的出料口或所述批头座10上的压装孔10a相配合。所述导向驱动件1511为气缸,所述导向件1512与导向驱动件1511的输出端连接,初始状态下,即导向驱动件1511未驱动导向件1512运动时,所述导向件1512上的导向孔1513与上方滑料轨道14的出料口同轴心设置,确保经出料口出料的批头可以准确的滑落至导向孔1513中同时近似或者完全处于竖直状态,从而方便后续压装组件152将导向件1512上的批头顺畅的压装至批头座10上。当导向驱动件1511沿着水平方向将导向件1512上的批头输送至批头座10的上方,此时,批头座10上的压装孔10a与导向件1512上的导向孔1513同轴心,使得压装组件152压装在将导向件1512上的批头压装至批头座10后,批头座10上的批头处于竖直状态,确保压装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组件151还包括限位件1514,两所述限位件1514相对设置,以构成用于引导所述导向件1512移动的限位空间,所述限位件1514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滑料轨道14的出料口是否有批头出料的出料检测件1515。所述导向件1512设置于两限位件1514构成的限位空间内,在导向驱动件1511驱动导向件1512往复移动的过程中起到了引导的作用,避免因导向件1512向着两侧偏移,造成导向孔1513与滑料轨道14的出料口或批头座10上的压装孔10a无法对齐,影响上料效果和压装效果。所述出料检测件1515为光纤对射传感器,通过出料检测件1515对滑料轨道14的出料口是否有批头进行检测,可以及时对批头上料的过程中进行监测,同时避免压装组件152空压的情况。
每个所述限位件1514上设置有两个用于定位所述导向件1512移动距离的定位件1516。所述定位件1516为紧定螺钉,所述紧定螺钉的定位端上设置有用于保护限位件1514的挡块1517,所述挡块1517的硬度小于导向件1512的硬度,所述紧定螺钉的定位端穿过限位件1514的端面凸出于限位件1514上的定位槽(图中未标注)内,导向件1512的两端的延伸部在定位槽内往复移动,并与紧定螺钉上的挡块1517抵接,从而实现对导向件1512移动距离的限位。其中,一根紧定螺钉对导向件1512进行定位,使得导向件1512上的导向孔1513与滑料轨道14的出料口同轴心,确保批头顺利滑落至导向件1512上,另一根紧定螺钉对导向件1512进行定位,使得导向件1512上的导向孔1513与批头座10上的压装孔10a同轴心,确保压装组件152可以准确的将批头压装至批头座10上。
进一步地,所述错料机构12包括错料驱动件121和错料件122,所述错料件122上设置有错料槽1221,所述错料驱动件121的输出端与所述错料件122联接,用于带动所述错料槽1221与所述批头上料机构11的上料口或所述滑料轨道14的进料口相适配。具体地,所述错料机构12通过安装块123设置于固定架17上,所述安装块123上设置有用于安装错料件122的安装槽(图中未标注),所述安装槽在错料驱动件121驱动错料件122往复运动过程中起导向作用,确保错料槽1221可以正对批头上料机构11的上料口或滑料轨道14的进料口。所述安装块123上还设置有安装缺口,所述滑料轨道14的上端设置于安装缺口内,且靠近错料件122的侧边,方便推料机构13将错料件122上的批头推入滑料轨道14内,所述滑料轨道14的下端通过螺接的方式与固定架17连接,滑料轨道14的安装方式简单,拆装方便。
本申请中所述批头上料机构11的数量至少有一个,所述滑料轨道14的数量至少有一个,所述错料槽1221的数量与滑料轨道14的数量相同,同时所述错料槽1221的数量不小于批头上料机构11的数量,上述方式的设置,可以实现多个批头的上料,提高了批头的上料效率。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批头上料机构11设置有两个,所述滑料轨道14设置有两个,所述错料件122上的错料槽1221也设置有两个,用于对两个批头上料机构11输送的批头同时进行错料,所述推料机构13可同时将两个错料槽1221内的批头推动至滑料轨道14内,以供后续两个批头和批头座10的插装。
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批头上料机构11设置有一个,所述滑料轨道14可设置有多个,如两个、三个等,所述滑料轨道14的数量与错料槽1221的数量相对应,所述错料驱动件121可带动错料件122运动,以使得所述多个错料槽1221分别与批头上料机构11的上料口对齐,多个错料槽1221内完成上料后,错料驱动件121带动错料件122移动,以使得所述多个错料槽1221分别与多个错料轨道的进料口同时对齐,再通过推料机构13将多个错料槽1221内的批头同时推入滑料轨道14内,以供后续多个批头与批头座10的插装。本申请中不对批头上料机构11、滑料轨道14以及错料槽1221的数量进行具体的限定。
进一步地,所述滑料轨道14包括引导件141和用于固定所述引导件141的固定块142,所述引导件141上设置有用于引导批头进入所述滑料轨道14的曲面1411,所述引导件141与所述固定块142插接。所述引导件141的上端设置于安装块123上,所述引导件141的下端与固定块142插接配合,所述固定块142的两侧面与固定架17螺接固定,用于支撑滑料轨道14。曲面1411的设置,对批头的运动路径起到的引导的作用,确保批头在滑料轨道14上滑动顺畅以及进一步提高了批头滑落至导向孔1513的准确性。所述引导件141呈90°弯曲,在推料机构13的配合下,避免了批头在错料槽1221和滑料轨道14的进料口出现卡料的情况。所述引导件141的下端设置有安装部1412,所述安装部1412为空心圆柱,所述固定块142上设置有供安装部1412插入的台阶装配部1421,所述安装部1412与台阶装配部1421同轴心设置且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装配,确保批头可以顺畅的从滑料轨道14内滑落至导向件1512上。
进一步地,所述推料机构13设置于固定架17上,所述推料机构13包括推料驱动件131和推料板132,所述推料板132的上端与所述推料驱动件131连接,所述推料板132的下端用于推动所述错料机构12上的批头进入所述滑料轨道14。所述推料驱动件131为气缸,所述推料板132呈T字型结构,所述推料板132的水平部与推料驱动件131连接,所述推料板132的竖直部用于推动错料组件上的批头进入滑料轨道14。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批头上料机构11有两个,两个批头上料机构11同时通过两个批头送料轨道112将批头上料至错料机构12上,所述推料板132上设置有供批头通过的避让口1321,一批头上料机构11的批头送料轨道112经避让口1321将批头上料至错料机构12上,另一批头上料机构11的批头送料轨道112从推料板132的侧边将批头至错料机构12上,避让口1321的设置,使得批头上料机构11的上料口与滑料轨道14的进料口错位设置的同时减少了错料驱动件121驱动错料件122移动的距离,提高了批头压装的效率。此外,避让口1321的设置,使得推料板132的下端形成有两个推料部1322,通过同一块推料板132上的两个推料部1322分别推动两个错料槽1221内的批头,可确保批头同时进入滑料轨道14内,并经滑料轨道14滑落至导向件1512上,提高上料效率,为后续压装组件152同时压装两个批头做准备。
进一步地,所述压装组件152通过支撑架1520设置于所述批头座10的上方,所述压装组件152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架1520上的压装驱动件1521和用于压装批头的压装件1522,所述压装驱动件1521的输出端与压装件1522连接。所述压装组件152还包括压装块1523,所述压装驱动件1521通过浮动接头与压装块1523的上端连接,所述压装件1522固定于压装块1523的下端。本申请实施例中,因同时上料两个批头,故所述压装件1522的数量也为两个,可同时将导向件1512上的两个批头同时压装至批头座10上。所述压装件1522呈圆柱状,所述压装件1522与导向孔1513同轴心,确保压装件1522可精准的将导向孔1513内的批头压装至批头座10内;此外,将两个压装件1522设置于压装块1523的下端,可实现对两个批头实现同步压装,提高压装效率。所述支撑架1520上还设置有两个导向杆1524,所述导向杆1524位于压装驱动件1521的两侧,且导向杆1524的下端与压装块1523的上端连接,导向杆1524的设置,确保压装驱动件1521驱动压装块1523移动时始终处于水平状态,保证压装件1522的压装准确度。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组件151的下端设置有顶升机构18,所述顶升机构18包括顶升驱动件181、顶升件182和支撑底板183,所述导向组件151设置于支撑底板183上且所述支撑架1520与支撑底板183的两侧连接,所述顶升件182的上端与支撑底板183连接,所述顶升件182的下端与顶升驱动件181连接。所述批头座10设置于拨叉轨道组100上,拨轨轨道162用于放置批头座10,所述批头座10通过拨叉组件41推动批头座10在拨叉轨道组100上移动,导向组件151通过支撑底板183设置于顶升机构18的上端,支撑架1520与支撑底板183的侧边固定连接,压装组件152设置于支撑机构18上,即顶升机构18可带动导向组件151和压装组件152上下移动,顶升机构18的设置目的是为了在完成批头的压装后,避免压装组件152和导向组件151影响拨叉组件41推动插装有批头的批头座10在拨叉轨道组100上移动。所述顶升件182呈L型,所述顶升件182的侧边还设置有滑块184,所述固定架17上设置有与滑块184适配的滑轨185,通过滑块184和滑轨185配合,对顶升件182起引导作用,提升顶升机构18工作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1、图9-图12,所述批头座上料机构21用于输送批头座10至上料工位,所述批头座搬运机构23用于将上料工位的批头座10搬运至批头座检测装置上,所述批头座翻转机构24用于将批头座检测装置上的批头座10转运至拨叉轨道组上,并在转运过程中对需要调整上料状态的批头座翻转。采用本申请的批头座上料装置,避免了批头座10上料过程中多个批头座10之间相互干扰的问题,确保了批头座10上料位置的准确性,提高了批头座10上料的效率。
所述批头座上料机构21包括批头座上料架211、批头座振动料盘212、批头座上料轨道213和批头座输送组件214,所述批头座上料架211设置于批头座振动料盘212的一侧,所述批头座上料轨道213的一端与批头座振动料盘21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批头座上料轨道213的另一端靠近批头座输送组件214。所述批头座上料架211的输出口位于批头座振动料盘212的上方,通过批头座上料架211对批头座振动料盘212供料,一方面可以在批头座上料架211的料仓内放置多个批头座10,使得批头座振动料盘212可以长时间不间断的工作,提高批头座10的上料效率,同时避免人工频繁往批头座振动料盘212加料,增加人工成本,且操作不便的问题,另一方面批头座上料架211可通过循环上料的方式每次往批头座振动料盘212内输送批头座10,从而避免批头座振动料盘212内因批头座10数量较多产生的堆积影响批头座振动料盘212的出料。所述批头座上料轨道213的左端口与批头座振动料盘21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批头座上料轨道213的右端口靠近批头座输送组件214。
所述批头座输送组件214上设置有引导批头座10移动的输送限位件215,所述输送限位件215的末端设置有对批头座10进行定位的定位挡块216。通过所述定位挡块216对批头座输送组件214上的批头座10进行定位,方便批头座搬运机构23可以准确的将批头座10搬运至批头座检测装置3上。所述输送限位件215的首端设置有八字型开口,所述八字型开口于批头座上料轨道213的右端口相适配,确保批头座10经批头座上料轨道213后可以准确的进入输送限位件215。所述输送限位件215的侧边设置有用于将检测是否有批头座10通过的光电传感器217,通过所述光电传感器217可以对批头座上料架211和批头座振动料盘212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检测,做到有故障及时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批头座搬运机构23包括第一运动模组231和与第一运动模组231连接的第二运动模组232,所述第二运动模组232上设置有用于搬运批头座10的搬运模组233。所述第一运动模组231的运动方向与批头座输送组件214上输送批头座10的方向平行,所述第一运动模组231用于带动搬运模组233在批头座输送组件214和批头座检测装置3之间水平往复运动,所述第二运动模组232的运动方向为纵向,所述第二运动模组232在竖直方向带动搬运模组233靠近或远离批头座输送组件214以及靠近或远离批头座检测装置3;通过第一运动模组231和第二运动模组232的结合从而实现将批头座输送组件214上的批头座10搬运至批头座检测装置3上进行上料状态检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与此同时,避免了披头座上料状态检测过程中多个批头座之间相互干扰的情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运动模组231包括第一驱动件2311、滑动单元2312和水平滑动件2313,所述水平滑动件2313设置于滑动单元2312上,所述第一驱动件2311的输出端于水平滑动件2313连接,所述第二运动模组232设置于水平滑动件2313的一侧,所述第二运动模组232包括第二驱动件2321和水平连接板2322,所述第二驱动件2321的输出端与水平连接板2322连接,所述搬运模组233设置于水平连接板2322上。
具体地,所述第一驱动件2311为水平气缸,所述滑动单元2312包括水平滑台2312a和水平滑轨2312b,所述水平滑轨2312b设置于水平板2314上,所述水平滑台2312a设置于水平滑轨2312b上,所述水平滑动件2313螺接固定于水平滑台2312a上,所述第一驱动件2311可带动水平滑动件2313沿着水平滑轨2312b的设置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二驱动件2321为竖直气缸,所述第二驱动件2321设置于水平滑动件2313的侧边,所述水平连接板2322设置于第二驱动件2321的下端,且通过螺接的方式固定,所述搬运模组233包括设置于水平连接板2322上的第一旋转气缸2331和设置于第一旋转气缸2331上的搬运夹手气缸2332,所述搬运夹手气缸2332位于第一旋转气缸2331的下端,所述搬运夹手气缸2332的端部设置有用夹持批头座10的搬运夹爪2333。
所述水平板2314上设置有水平定位单元2315,所述水平定位单元2315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水平滑轨2312b的两端的侧边,所述水平定位单元2315用于与水平滑动件2313抵接,从而对第一运动模组231的移动位置进行定位,当靠近第一驱动件2311的一侧的水平定位单元2315与水平滑动件2313抵接时,搬运模组233位于批头座输送组件214的上方,此时,第二运动模组232可带动搬运模组233对批头座10夹持搬运,当远离第一驱动件2311的一侧的水平定位单元2315与水平滑动件2313抵接时,搬运模组233位于批头座检测装置3的上方,此时第二运动模组232可带动搬运模组233将批头座10释放至批头座检测装置3上进行上料状态检测;通过设置水平定位单元2315,采用机械定位的方式对批头座10的夹持和释放位置进行了限制,提高了批头座搬运的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批头座翻转机构24包括X轴运动模组241、设置于X轴运动模组241上的Y轴运动模组242、设置于Y轴运动模组242上的Z轴运动模组243,所述Z轴运动模组243设置有用于带动批头座10翻转的翻转模组244。所述批头座翻转机构24还包括X轴底板245,所述X轴运动模组241设置于X轴底板245上,所述X轴底板245上还设置有用于对X轴运动模组241定位的X轴定位单元246,通过设置所述X轴定位单元246,使得所述X轴运动模组241与X轴定位单元246接触时,翻转模组244的位置与批头座检测装置上的批头座的位置相适应,从而便于翻转模组244更准确的夹持批头座。
所述X轴运动模组241包括X轴驱动件2411、X轴模组2412和X轴连接板2413,所述X轴驱动件2411的输出端于X轴连接板2413连接,所述X轴连接板2413设置于X轴模组2412上,所述Y轴运动模组242设置于X轴连接板2413上,所述Y轴运动模组242包括Y轴驱动件2421、Y轴模组2422和Y轴连接板2423,所述Y轴驱动件2421的输出端与Y轴连接板2423连接,所述Y轴连接板2423设置于Y轴模组2422上,所述Z轴运动模组243设置于Y轴连接板2423上,所述Z轴运动模组243包括Z轴驱动件2431和Z轴连接板2432,所述Z轴连接板2432与Z轴驱动件243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翻转模组244设置于Z轴连接板2432上。所述X轴驱动件2411为水平气缸,所述X轴模组2412包括X轴滑台2412A和X轴滑轨2412B,所述X轴滑轨2412B设置于X轴底板245上,所述X轴滑台2412A设置于X轴滑轨2412B上,所述X轴连接板2413螺接固定于X轴滑台2412A上,所述X轴驱动件2411可带动X轴连接板2413沿着X轴滑轨2412B的设置方向往复移动;所述Y轴驱动件2421为水平气缸,所述Y轴模组2422包括Y轴滑台2422A和Y轴滑轨2422B,所述Y轴滑轨2422B设置于X轴连接板2413上,所述Y轴滑台2422A设置于Y轴滑轨2422B上,所述Y轴连接板2423螺接固定于Y轴滑台2422A上,所述Y轴驱动件2421位于Y轴滑轨2422B的侧边,所述Y轴驱动件2421可带动Y轴连接板2423沿着Y轴滑轨2422B的设置方向往复移动,所述X轴连接板2413的侧边上设置有Y轴定位单元247,所述Y轴定位单元247用于与Y轴连接板2423上的定位部抵接,一方面通过Y轴定位单元247对Y轴运动模组242的移动距离进行限制,避免Y轴运动模组242从X轴运动模组241上掉落,也避免与其他零部件产生碰撞,保护机构正常工作,另一方面当Y轴定位单元247与靠近翻转模组244一侧的Y轴连接板2423上的定位部抵接时,确保翻转模组244可以准确的夹持到批头座检测装置3上的批头座10,也起到了定位的作用;所述X轴运动模组241和Y轴运动模组242水平设置,且Y轴运动模组242位于X轴运动模组241的上方,所述Z轴运动模组243垂直于Y轴运动模组242设置;所述Z轴驱动件2431为竖直气缸,所述Z轴连接板2432位于Z轴驱动件2431的侧边且与Z轴驱动件243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翻转模组244包括设置于Z轴连接板2432上的第二旋转气缸2441和设置于第二旋转气缸2441上的翻转夹手气缸2442,所述翻转夹手气缸2442垂直于第二旋转气缸2441设置,所述翻转夹手气缸2442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夹持批头座的翻转夹爪2443。
所述批头座检测装置3对批头座的上料状态进行检测,批头座的上料状态分为正置状态和倒置状态,正置状态即批头座的压装孔的开口朝上,此时可将批头直接压装至批头座10上,倒置状态即批头座10的压装孔的开口朝下,此时需要通过批头座翻转机构24将倒置状态的批头座10翻转180°。所述批头座上料机构21输送批头座10并使得批头座10与定位挡块216抵接,所述批头座搬运机构23将于定位挡块216抵接的批头座10搬运至批头座检测装置3上,批头座检测装置3对批头座0的上料状态进行检测判断,若批头座10为倒置状态,批头座翻转机构24从批头座检测装置3上夹持起批头座10并翻转180°后再放置于拨叉轨道组100上,若批头座10为正置状态,批头座翻转机构24直接从批头座检测装置3上夹持其批头座10并放置于拨叉轨道组100上。
进一步地,所述批头座搬运机构23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检测批头座10上料是否到位的视觉检测模块25,所述视觉检测模块25位于输送限位件215的末端的一侧,进一步确认批头座10输送到位,方便后续批头座搬运机构23及时对批头座输送组件214上的批头座10搬运,提高批头座上料效率。
具体地,所述输送限位件215设置有两个,两所述输送限位件215之间形成供批头座10移动的空间,所述输送限位件215的截面呈L型,且通过螺接的方式设置于批头座输送组件214上方。两个所述输送限位件215的竖直部之间形成供批头座10移动的空间,进而引导批头座10沿着预设的方向移动,结构简单,使得批头座可以顺利的移动并通过定位挡块216对批头座定位,方便后续批头座搬运机构23将批头座搬运至批头座检测装置3上。
进一步地,所述批头座输送组件214包括驱动电机2141、第一同步轮2142、第二同步轮2143和传送带2144,所述驱动电机2141的输出端与第一同步轮2142连接,所述第一同步轮2142和第二同步轮2143通过同步带2145连接,所述第二同步轮2143轮通过同步轴2146与传送带2144连接。所述驱动电机2141通过第一同步轮2142、同步带2145、第二同步轮2143和同步轴2146带动传送带2144动作,进而实现了将批头座上料轨道213输出的批头座10运输至批头座搬运机构23的搬运工位;所述传送带2144的侧边设置有L型固定板218,所述输送限位件215的水平部与L型固定板218螺接固定,且所述输送限位件215位于传送带2144的上方对输送的批头座引导,确保批头座顺利的到达搬运工位。
请参阅图1、图13-图17,所述批头座检测装置3包括用于放置批头座10的基板31,所述基板31的侧边设置有用于推动所述批头座10居中定位的推动机构32,所述基板31的下方设置有批头座检测机构33,所述批头座检测机构33包括浮动设置所述批头座检测机构33上且用于检测所述批头座10放置状态的探杆331和用于检测所述探杆331的位置的探杆检测件332,所述探杆检测件332位于所述探杆331的一侧。本申请先通过推动机构32推动批头座10在基板31上居中定位,再通过探杆331与探杆检测件332的配合,判断批头座10的放置状态,结构简单,效果稳定且成本低廉。需要说明的是,批头座10上的压装孔10a通常是盲孔或者设置有台阶部的通孔,从而在批头压装在批头座10上后实现对批头的支撑。
进一步地,所述批头座检测机构33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探杆331靠近或远离所述批头座10的检测驱动件333和与所述检测驱动件333连接的探杆连接组件334,所述探杆331通过弹性件335浮动设置于所述探杆连接组件334上,所述探杆检测件332设置于所述探杆连接组件334上。
本申请检测驱动件333带动探杆连接组件334上的探杆331和探杆检测件332朝着基板31上的批头座10持续靠近直到移动预设距离,在此过程中通过与探杆331同步移动的探杆检测件332对探杆331的尾端进行检测,若检测到探杆331的尾端,则批头座10在基板31上处于正置状态,此时探杆331的上端与基板31上的批头座10抵接;若未检测到探杆331的尾端,则批头座10在基板31上处于倒置状态,此时探杆331的上端进入基板31上的批头座10的压装孔10a内。需要说明的是,检测驱动件333带动探杆和探杆检测件332移动的距离跟探杆331的长度以及初始状态(批头座检测机构33未动作的状态)下探杆331与基板31上的批头座10之间的距离有关,具体的移动距离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定,本申请仅对批头座10放置状态的原理和结构进行说明。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驱动件333带动探杆连接组件334上的探杆331和探杆检测件332朝着基板31上的批头座移动过程中,当所述批头座10正置于基板31上,探杆331的上端在探杆331向上移动过程中会与批头座10产生抵接情况,因抵接后检测驱动件333仍通过探杆连接组件334带动探杆检测件332持续向上移动,此时弹性件335处于压缩状态,则探杆检测件332会检测到探杆331的尾端;当所述批头座10倒置于基板31上,则探杆331的上端在探杆331移动过程中逐步进入批头座10的压装孔10a内,弹性件335处于正常状态,则探杆检测件332无法检测到探杆331的尾端。所述检测驱动件333为三轴气缸,当批头座10倒置于基板31上,探杆331可以准确的进入批头座10的压装孔10a内,避免因探杆331移动过程中出现摆动等不稳定因素导致错检的情况,提升批头座10放置状态检测的准确度。所述弹性件335的设置,目的是当探杆331与批头座10接触时,起到缓冲作用,从而避免探杆331和批头座10的刚性碰撞,保证探杆331不受损伤。
进一步地,所述探杆331的下端设置有对所述探杆331限位的限位帽3311,所述限位帽3311位于所述探杆连接组件334的下方。所述限位帽3311与探杆331的下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弹性件335套设于探杆331上,且弹性件335的下端与探杆连接组件334接触,通过限位帽3311从探杆连接组件334的下方对探杆331限位,从而避免在弹性件335的弹力作用下,探杆331无法浮动设置于探杆连接组件334上,结构简单,设计精巧,拆装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探杆连接组件334包括与所述检测驱动件333连接的探杆连接板3341、设置于所述探杆连接板3341上的导向管3342,所述探杆连接组件334通过安装侧板336设置于所述探杆连接板3341上,所述导向管3342套设于所述探杆331的外侧,以引导所述探杆连接组件334轴向移动。具体地,所述探杆连接板3341呈L型,所述探杆连接板3341的水平部与检测驱动件333的驱动端连接,提升检测驱动件333驱动探杆连接板3341运动的稳定性,所述探杆331通过弹性件335浮动设置于探杆连接板3341的竖直部,且位于导向管3342的上端,所述检测驱动件333通过探杆连接板3341带动探杆331靠近或批头座10。所述探杆331通过弹性件335浮动设置于探杆连接板3341上,既通过探杆连接板3341可带动探杆331轴向移动,又可在探杆331与批头座10抵接时进行缓冲,保护探杆331不受损伤,结构简单。所述导向管3342的设置,确保探杆连接组件334与探杆331相对轴向移动的顺畅,使得批头座10正置时探杆331与批头座10产生抵接,探杆连接组件334仍可通过安装侧板336同步带动探杆检测件332轴向运动,进而检测到探杆331的尾端。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335套设于所述探杆331上,所述弹性件335的上端与所述探杆331上的限位部3312抵接,所述弹性件335的下端与所述导向管3342的上端面抵接。所述限位部3312为腰形环或圆环,限位部3312的目的在于限定弹簧的位置,确保探杆331处于浮动状态;所述限位部3312与导向管3342的上端之间的距离不大于弹性件335正常状态(即弹性件未受压力或拉力)下的高度,高度的限定确保探杆331与弹性件335装配后,探杆331浮动设置于探杆连接组件334上。
具体地,所述导向管3342为直线轴承,所述直线轴承上设置有轴用卡簧3343,所述轴用卡簧3343与所述探杆连接板3341接触。所述导向管3342采用直线轴承,摩擦力小,且稳定性好,使得探杆331与批头座10抵接时,探杆连接组件334沿着探杆331轴向移动过程中更加的顺畅,提高了探杆连接组件334和探杆331的使用寿命。所述直线轴承采用金属直线轴承,可以适应检测驱动件333快速驱动探杆连接组件334移动,提高批头座10放置状态的检测效率。所述导向管3342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轴用卡簧3343的卡簧安装槽,所述轴用卡簧3343呈C字形,通过所述轴用卡簧3343对导向管3342进行固定,从而避免导向管3342产生轴向移动,影响探杆检测件332检测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所述推动机构32包括沿着所述批头座10的长边推动所述批头座10居中定位的第一推动机构321,所述第一推动机构321设置于所述基板31的下方,所述第二推动机构322位于第一驱动单元3321的侧边,整体结构紧凑,减少了批头座检测装置的占用空间。所述第一推动机构321包括第一推动件3212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推动件3212靠近或远离所述批头座10的第一驱动单元3211,所述第一推动件3212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3321上。所述第一驱动单元3211为滑台气缸,所述第一推动件3212有两个,滑动设置于第一驱动单元3211上。所述推动机构32还包括沿着所述批头座10的短边推动所述批头座10居中定位的第二推动机构322,所述第二推动机构322的运动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推动机构321的运动方向,且所述第二推动机构322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机构321的侧边。所述第二推动件3222包括第二驱动单元3221和第二推动件3222,所述第二驱动单元3221为夹爪气缸,所述第二推动件3222有两个,设置于第二驱动单元3221的两端,所述第二驱动单元3221驱动第二推动件3222相对靠近或者远离,实现对批头座10的夹持和释放。此外,第一推动机构321和第二推动机构322的设置,一方面用于推动批头座10在基板31上居中定位,另一方面起到了夹持作用,避免批头座10正置时探杆331将批头座10顶起,影响批头座检测装置的正常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推动件3212上设置有用于监测所述基板31上是否放置所述批头座10的批头座检测件3213,所述批头座检测件3213为对射光纤,通过所述批头座检测件3213实时监测,可以在基板31上放置有批头座10时及时对批头座10的放置状态进行检测,提高检测效率。
请参阅图1、图18-图22,所述拨叉组件41包括拨叉件411、第一拨叉单元412和第二拨叉单元415,所述拨叉件411上设置有与所述批头座10适配的拨叉缺口4111,所述第二拨叉单元415与所述拨叉件411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拨叉件411靠近或远离所述拨叉轨道组100上的所述批头座10,所述第一拨叉单元412设置于所述第二拨叉单元415的下方,所述第一拨叉单元412连接有第一拨叉驱动件42。本申请通过所述第二拨叉单元415带动拨叉件411靠近拨叉轨道组100上的批头座10,并使得拨叉缺口4111与批头座10相适配,通过所述第一拨叉驱动件42驱动所述第一拨叉单元412带动与所述第二拨叉单元415连接的所述拨叉件411沿着所述拨叉轨道组100推动所述批头座10移动,从而实现批头座10的输送,结构简单,可以准确的对批头座10的输送位置进行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拨叉单元412包括第一拨叉传动件413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拨叉传动件413上的支撑板414,所述第一拨叉驱动件42的输出端与所述支撑板414连接,所述第二拨叉单元415设置于所述支撑板414上。所述第一拨叉单元412平行于拨叉轨道组100设置,所述第一拨叉传动件413包括第一拨叉滑轨4131和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拨叉滑轨4131上的第一拨叉滑台4132,所述支撑板414设置于第一拨叉滑台4132上且螺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拨叉单元412设置于所述拨叉组件支撑架43上,所述拨叉组件支撑架43上设置有用于限定所述拨叉件411移动距离的拨叉定位件44,所述拨叉件411推动所述批头座10至预设位置时,所述支撑板414与所述拨叉定位件44相接触。本申请中批头座10推动机构,一个功能是为了推动批头座10直线运动,从而实现批头座10的输送,另一功能是为了在批头座10运输过程中对批头座10进行定位,使得定位完成后的批头座10可以顺利的实现批头的压装;预设位置指的是拨叉组件41将批头座10推动至可进行批头压装的位置。每个所述拨叉定位件44分为靠近第一拨叉驱动件42的第一拨叉定位件441和远离第一拨叉驱动件42的第二拨叉定位件442,第一拨叉定位件441用于在完成前一批头座10输送后返回至初始位置进行定位,使得第二拨叉单元415推动拨叉件411靠近下一批头座10运动时,后一批头座10可准确的置于拨叉缺口411内。所述第二拨叉定位件442用于在拨叉件411推动批头座10后进行定位,使得批头座10位于可进行批头压装的位置。所述第一拨叉定位件441和第二拨叉定位件442均设置有两个,确保定位的准确和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拨叉定位件44包括与所述支撑板414相接触的油压缓冲器443和设置于所述油压缓冲器443上的定位螺帽444。所述拨叉定位件44对支撑板414定位的同时,间接对拨叉件411进行了定位,通过所述油压缓冲器443和定位螺帽444配合,使得拨叉定位件44与支撑板414接触时进行了缓冲,避免了拨叉定位件44与支撑板414刚性碰撞,保护支撑板414不受损伤。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拨叉单元415包括第二拨叉传动件416和第二拨叉驱动件417,所述第二拨叉传动件416上设置有拨叉连接板418,所述拨叉连接板418的一端与所述拨叉件411连接,所述拨叉连接板41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拨叉驱动件417的输出端联接。所述第二拨叉传动件416包括第二拨叉滑轨4161和设置于第二拨叉滑轨4161上的第二拨叉滑台4162,所述拨叉连接板418设置于第二拨叉滑台4162上且螺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拨叉驱动件417为气缸,所述第二拨叉驱动件417的输出端通过浮动接头419与拨叉连接板418的另一端连接。浮动接头419的设置,有利于第二拨叉驱动件417平稳的驱动拨叉连接板418带动拨叉件411靠近批头座10,使得拨叉件411上的拨叉缺口4111更好的与批头座10适配,确保拨叉件411顺利的推动批头座10在拨叉轨道组100上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拨叉组件41至少有两个,两个所述拨叉组件41通过鱼眼连接组件45相连接,所述鱼眼连接组件45包括与所述支撑板414连接的关节轴承451和用于连接两个所述关节轴承451的中间连接件452。两个所述拨叉件411之间连接有固定连接板(图中未标注),通过所述固定连接板确保拨叉件411同步移动,进而使得拨叉件411同步推动批头座10移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拨叉组件41设置有三个,两两拨叉组件41通过设置于支撑板414上的关节轴承451以及中间连接件452实现连接;通过鱼眼连接组件45将两两所述拨叉组件41连接,一方面减少鱼眼连接组件45与拨叉组件41之间的磨损,提高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通过一个第一拨叉驱动件42即可实现多个拨叉组件41同步移动,降低了成本,也使得拨叉轨道组100上批头座10之间的距离保持恒定,方便对批头座10进行定位,有利于批头顺利压装至批头座10上。本申请不对拨叉组件41的数量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拨叉组件41的数量,可以通过增加鱼眼连接组件45从而串联多个拨叉组件41。
进一步地,所述拨叉组件41上设置有调节驱动件461和与所述调节驱动件461连接的调节板462,所述调节板462的一端位于所述拨叉缺口4111内,用于调节所述拨叉缺口4111的大小。所述拨叉缺口4111的长度大于所述批头座10的长度,在第二拨叉单元415通过拨叉连接板418带动拨叉件411靠近批头座10并对批头座10限位时,更顺利的将批头座10置于拨叉缺口4111内;所述批头座10位于所述拨叉缺口4111时,通过调节驱动件461驱动调节件在拨叉缺口4111内移动,对拨叉缺口4111的大小进行调节,实现从两侧对批头座10进行定位,避免批头压装至批头座10的过程中产生偏移,影响批头的正常压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拨叉单元412的侧边设置有用于保护线缆的拖链471,所述拖链471通过拖链连接板472与所述支撑板414连接,通过所述拖链471对批头座推动机构的部分线缆进行束缚,避免线缆布置杂乱影响批头座推动机构的正常工作,同时拖链471也可对支撑板414的运动起到辅助引导作用。
请参阅图1和图23,所述压装件下料装置5包括用检测批头座上有无压装批头的压装件检测机构51、用于夹持压装完成的批头座的下料搬运机构52和用于引导压装完成的批头座下料的下料滑槽53。所述压装件检测机构51包括压装件检测气缸511、与压装件检测气缸511连接的检测固定块512和浮动设置于检测固定块512上的检测杆513,所述检测杆513的上端设置有接近开关514,压装有批头的批头座移动至检测杆513下方时,所述压装件检测气缸511带动检测固定块512上的检测杆513向下移动,若批头座上压装有批头,则检测固定块512带动检测杆513向下的过程中会与批头接触,进而将检测杆513向上顶起,此时接近开关514可以检测到检测杆513的上端。所述检测杆513上设置有压缩弹簧515,所述压缩弹簧515位于检测固定块512的下端,所述压缩弹簧515的上端与检测固定块512接触,所述压缩弹簧515的下端与检测杆513上的抵接部接触,检测杆513未与批头接触时,接近开关514检测不到检测杆513的上端。所述下料搬运机构52包括水平移动组件521、设置于水平移动组件521上的竖直移动组件522和设置于竖直移动组件522上的下料搬运夹爪组件523,所述下料搬运夹爪组件523设置有两个,一个下料搬运夹爪组件523用于夹持合格压装件,另一个下料搬运夹爪组件523用于夹持不合格压装件,所述下料滑槽53也设置有两个,一个下料滑槽53用于引导合格压装件下料,另一个下料滑槽53用于引导不合格压装件下料,通过所述水平移动组件521和竖直移动组件522带动下料搬运夹爪组件523移动,从而分别将不同的压装件(合格或不合格)搬运至不同的下料滑槽53内。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动装配机,包括批头压装装置、批头座上料装置和批头座检测装置,所述批头压装装置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引导批头座移动的拨叉轨道组,所述拨叉轨道组的侧边设置有用于推动批头座移动的拨叉组件,所述批头座上料装置包括批头座上料机构、批头座搬运机构和批头座翻转机构,所述批头座上料机构、批头座搬运机构、批头座翻转机构和拨叉轨道组围绕批头座检测装置设置,所述拨叉轨道组的末端设置有压装件下料装置。本申请自动装配机结构简单,便于维护,实现了批头与批头座的自动化装配,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因人工参与较多存在装配效果不佳的风险。此外,本申请中批头座上料机构和批头压装装置均位于拨叉轨道组的侧边,整体布局合理,方便用户从拨叉组件所在一侧对设备进行维护和调整,以及使得用户可以更好的观察到设备的运行情况,在设备遇到问题时可以快速找到问题原因并进行维修。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自动装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批头压装装置、批头座上料装置和批头座检测装置,所述批头压装装置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引导批头座移动的拨叉轨道组,所述拨叉轨道组的侧边设置有用于推动批头座移动的拨叉组件,所述批头座上料装置包括批头座上料机构、批头座搬运机构和批头座翻转机构,所述批头座上料机构、批头座搬运机构、批头座翻转机构和拨叉轨道组围绕批头座检测装置设置,所述拨叉轨道组的末端设置有压装件下料装置;
所述批头座上料机构输送批头座至上料工位,所述批头座搬运机构将上料的批头座搬运至批头座检测装置上进行上料状态检测,所述批头座翻转机构将上料状态正常的批头座转运至拨叉轨道组上,所述拨叉组件推动批头座移动至批头压装装置的下方,所述批头压装装置压装批头至批头座上,所述拨叉组件推动压装有批头的批头座移动至拨叉轨道组的末端,所述压装件下料装置进行下料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批头压装装置包括批头上料机构、错料机构、推料机构、滑料轨道和送料压装机构;所述批头上料机构设置于所述推料机构的一侧,且所述批头上料机构的上料口与所述滑料轨道的进料口错位设置,所述错料机构设置于所述推料机构和所述滑料轨道的之间,用于将所述批头上料机构上料的批头输送至所述滑料轨道的进料口的一侧,所述送料压装机构设置于所述滑料轨道的一侧,用于将批头运送至批头座的上方并将批头压装在批头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压装机构包括靠所述滑料轨道的出料口设置的导向组件和垂直于所述导向组件设置的压装组件,所述压装组件设置于所述批头座的上方,所述导向组件用于承接所述滑料轨道出料的批头,并运送批头至压装组件的下方以使压装组件将批头压装至批头座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错料机构包括错料驱动件和错料件,所述错料件上设置有错料槽,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错料件联接,用于带动所述错料槽与所述批头上料机构的上料口或所述滑料轨道的进料口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料轨道包括引导件和用于固定所述引导件的固定块,所述引导件上设置有用于引导批头进入所述滑料轨道的曲面,所述引导件与所述固定块插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料机构包括推料驱动件和推板,所述推板的上端与所述推料驱动件连接,所述推板的下端用于推动所述错料组件上的批头进入所述滑料轨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批头座检测装置包括用于放置批头座的基板,所述基板的侧边设置有用于推动所述批头座居中定位的推动机构,所述基板的下方设置有批头座检测机构,所述批头座检测机构包括浮动设置所述批头座检测机构上且用于检测所述批头座放置状态的探杆和用于检测所述探杆的位置的探杆检测件,所述探杆检测件位于所述探杆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批头座检测机构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探杆靠近或远离所述批头座的检测驱动件和与所述检测驱动件连接的探杆连接组件,所述探杆通过弹性件浮动设置于所述探杆连接组件上,所述探杆检测件设置于所述探杆连接组件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组件包括拨叉件、第一拨叉单元和第二拨叉单元,所述拨叉件上设置有与所述批头座适配的拨叉缺口,所述第二拨叉单元与所述拨叉件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拨叉件靠近或远离所述拨叉轨道组上的所述批头座,所述第一拨叉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拨叉单元的下方,所述第一拨叉单元连接有第一拨叉驱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装件下料装置包括用检测批头座上有无压装批头的压装件检测机构、用于夹持压装完成的批头座的下料搬运机构和用于引导压装完成的批头座下料的下料滑槽。
CN202310127406.5A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自动装配机 Pending CN1159718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27406.5A CN115971851A (zh)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自动装配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27406.5A CN115971851A (zh)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自动装配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71851A true CN115971851A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681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27406.5A Pending CN115971851A (zh)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自动装配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7185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28456A (zh) * 2023-12-22 2024-01-23 成都宝利根创科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圆柱工件压入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28456A (zh) * 2023-12-22 2024-01-23 成都宝利根创科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圆柱工件压入装置
CN117428456B (zh) * 2023-12-22 2024-03-26 成都宝利根创科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圆柱工件压入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25175B2 (en) Part-deliver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 same
CN109676013B (zh) 一种带管材视觉检测的新型全自动冲孔装置
CN110596138A (zh) 一种ic料条视觉检测及墨点标记设备
CN115971851A (zh) 一种自动装配机
CN110560378A (zh) 测试线
CN110260792B (zh) 一种手机零配件的自动检测机
CN114012424A (zh) 一种相机自动化生产系统
CN111384650A (zh) 双振超声一体机
JPH0957543A (ja) 部品整列供給装置
CN219444100U (zh) 一种自动装配机
CN116573197A (zh) 一种棒料自动化装盒装置及其方法
CN114101079B (zh) 圆柱壳检测设备
CN215997636U (zh) 分光机
CN115508361A (zh) 外观检测装置
CN211330305U (zh) 测试线
CN110732858B (zh) 一种带轮压装设备
CN114571224A (zh) 一种座椅托盘调节机构的自动装配设备
CN111525365A (zh) 电连接器插针机
CN112192203A (zh) 一种电源插头组装方法和组装设备
CN118060792A (zh) 焊接设备
CN110508695A (zh) 卡式螺母自动化组装装置
CN219444077U (zh) 一种批头座上料装置
CN212114274U (zh) 双振超声一体机
CN217050551U (zh) 输送装置及测试设备
CN114044395B (zh) 兼容式料盘输送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收料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