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57822B - 一种负载钌团簇的金属有机框架人造酶及其制备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负载钌团簇的金属有机框架人造酶及其制备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57822B
CN115957822B CN202310255419.0A CN202310255419A CN115957822B CN 115957822 B CN115957822 B CN 115957822B CN 202310255419 A CN202310255419 A CN 202310255419A CN 115957822 B CN115957822 B CN 1159578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f
ruthenium
artificial enzyme
hydrogen peroxide
organic frame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5541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957822A (zh
Inventor
熊超
李田田
程冲
马朗
白明茹
汪茂
颜睿
高阳
任显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025541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578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9578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578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9578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578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催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载钌团簇的金属有机框架人造酶及其制备和应用。本发明提供一种负载钌团簇的金属有机框架人造酶,所述人造酶是将钌团簇均匀稳定地锚定在Ni‑MOF上制得。所得人造酶具有优异仿CAT性能,可以实现过氧化氢清除和产氧(Km:483.6 mM,Vmax:54.9μM s‑1及TON:2.21 s‑1),并且所得人造酶材料具有出色的催化活性与催化稳定性。此外,本发明所得人造酶材料能够快速稳定地产生氧气且具有高稳定性以利于其重复使用,表明所得材料具有应用于便携式产氧设备的潜力。

Description

一种负载钌团簇的金属有机框架人造酶及其制备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催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载钌团簇的金属有机框架人造酶及其制备和应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天然酶具有一些固有缺陷如对温度敏感,苛刻pH条件下易变性失活、成本高昂、制备不易等,极大程度限制其应用,因此寻找天然酶的替代品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对类酶催化生物合成和生物治疗的需求不断增长,推动了人工酶令人振奋的创新。与天然酶不同,人工酶的高稳定性保证其在苛刻条件下仍能提供生物催化活性,并且人工酶表面丰富的催化活性位点能有效提高其催化活性。目前,人工酶已经成为天然酶理想而新颖的代替品,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器,生物成像,抗菌和抗肿瘤等领域。
天然抗氧化物酶具有高特异性与高催化活性,能够高效清除ROS。其中,CAT(过氧化氢酶)作为一种典型的天然抗氧化酶,可以催化过氧化氢转化产生氧气,在人类生命系统以及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作用。现有CAT酶纳米仿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属基类酶、金属氧化物基类酶、MOF材料基类酶及碳基类酶。在这些研究中,基于碳和金属氧化物等传统载体的纳米团簇表面环境调节效果远不能令人满意且难以实现,具有有限的催化性能。而MOF材料及其衍生物由于其精确的配位网络、介孔结构和可调孔隙率,有望直接替代常规酶进行酶促反应。同时,基于MOF材料的纳米材料也因其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和化学/热稳定性而被用于研发CAT模拟物。但该类材料的开发具有挑战性,由于MOF材料的稳定性不同,报道的在MOF材料纳米片上制备纳米颗粒的方法并不普遍适用于其他MOF材料。因此,在不影响MOF材料结构的情况下合成贵金属纳米团簇/MOF材料复合物作为高效生物催化剂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贵金属由于其小尺寸和独特的生理化学特性,通常对物质表现出突出的亲和力和催化能力。迄今为止,基于贵金属的纳米材料已经被证明具有CAT性能,已有研究在MOF材料上引入金属单原子或金属团簇得到类CAT活性类的纳米酶,如在PCN222-Mn上负载Pt纳米粒子、Au 纳米团簇负载金属MOF等。然而这些仿CAT人造酶多用于生物治疗领域如癌症放疗、抗炎治疗、光动力疗法,而未见有实际产氧应用,如用于制备便携式产氧设备或制氧机。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首次将钌团簇均匀锚定在金属Ni-MOF上得到一种具有优异CAT仿酶性能的负载钌团簇的金属有机框架人造酶材料,Ni-MOF材料不仅可以作为Ru纳米团簇(Ru NCs)的支撑,最大限度的暴露活性位点,还可以通过界面相互作用调节Ru纳米团簇的电子构型;最终所合成的人造酶具有优异仿CAT性能,可以实现过氧化氢清除和产氧(K m:483.6 mM, V max:54.9 μM s-1 及TON:2.21 s-1),并且所得人造酶材料具有出色的催化活性与催化稳定性。进一步,本发明所得人造酶材料能够快速稳定地产生氧气且具有高稳定性以利于其重复使用,表明所得材料具有应用于便携式产氧设备的潜力。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负载钌团簇的金属有机框架人造酶,所述人造酶是将钌(Ru)纳米团簇均匀稳定地锚定在Ni-MOF(Ni金属有机框架)上制得。
进一步,所述负载钌团簇的金属有机框架人造酶具有过氧化氢酶活性。
进一步,所述负载钌团簇的金属有机框架人造酶的过氧化氢酶样H2O2清除实验测试结果表明:pH=7~11,所述人造酶30分钟过氧化氢清除率为82~89%。
进一步,所述负载钌团簇的金属有机框架人造酶的过氧化氢酶样H2O2浓度梯度实验测试结果表明:V max=54.9 μM s-1K m=483.6 mM。
进一步,所述负载钌团簇的金属有机框架人造酶的过氧化氢酶样H2O2浓度梯度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所述负载钌团簇的金属有机框架人造酶的TON值为2.21s-1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负载钌团簇的金属有机框架人造酶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为:将钌盐和Ni-MOF通过离子交换法合成了所述负载钌团簇的金属有机框架人造酶。
进一步,所述制备方法为:将钌盐溶液和Ni-MOF分散液混匀,于25~40℃(优选为30 ℃)反应10~14(优选为12)小时;然后收集沉淀并经洗涤干燥制得所述人造酶。
进一步,所述钌盐和Ni-MOF中Ni的摩尔比为:1:5~40。
进一步,所述钌盐选自:RuCl3•3H2O、乙酰丙酮钌(C15H21O6Ru)或醋酸钌(C6H9O6Ru)等。
本发明中,所述Ni-MOF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制备方法制得即可。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指出上述负载钌团簇的金属有机框架人造酶在制备能够实现过氧化氢清除和/或产氧材料、过氧化氢清除和/或产氧设备中的用途。如用于制备便携式产氧设备或制氧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将Ru团簇均匀稳定地锚定在Ni-MOF上制得了一种新型的负载钌团簇的金属有机框架人造酶(Ru@Ni-MOF),所得人造酶具有优异的仿CAT性能,能够高效清除过氧化氢并将其转化氧气,其V max值与TON值超越了市面上大多数常见ROS清除剂。本发明在简易装置中模拟实际应用中材料的产氧能力,结果表明该人造酶能快速生成氧气,且在测试时间保持着稳定高水平流量。此外,所得人造酶材料的稳定性优异,催化前后几乎完全保持着原有结构及催化活性。可见,本发明的Ru@Ni-MOF一方面为制备具有CAT性能的人造酶提供了新思路,将Ru NCs引入贵金属-MOF仿酶体系;另一方面,对人造酶的应用进行了进一步拓宽,所得人造酶材料在未来具有用于便携式制氧设备的潜力。
附图说明
图1(a)Ru@Ni-MOF材料的TEM图;(b)Ni-MOF材料及Ru@Ni-MOF材料的XRD图;(c)Ru@Ni-MOF材料的高分辨率TEM图;(d)Ru@Ni-MOF材料的EDS元素分布图。
图2(a)Ru@Ni-MOF的TEM 图;(b)Ru@Ni-MOF的HRTEM图;(c) 在Ni-MOF上生长的Ru团簇尺寸分布图。
图3为Ru@Ni-MOF和Ni-MOF的红外光谱谱图(a)以及拉曼光谱谱图(b)。
图4为对比例1所得Ni-MOF(图4a)和不同Ru掺杂比的Ru@Ni-MOF的SEM图:图4b为1:5、图4c为1:10、图4d为1:20、图4e为1:40、图4f为1:80。
图5为Ni-MOF和Ru@Ni-MOF的XPS光谱图。
图6 Ru@Ni-MOF材料的XPS光谱图:(a)Ru 3p,(b) Ni 2p以及(c)O1s
图7为不同Ru掺杂比的Ru@Ni-MOF和对比例1所得Ni-MOF的XRD图。
图8a为空白对照组、不同Ru掺杂比的Ru@Ni-MOF和对比例1所得Ni-MOF的30分钟过氧化氢清除曲线结果图;图8b为不同Ru掺杂比的Ru@Ni-MOF和对比例1所得Ni-MOF 30分钟时过氧化氢清除率统计结果图。
图9 为空白对照组、Ni-MOF及Ru@Ni-MOF催化下的(a)过氧化氢含量变化图;(b)氧气含量变化图。
图10为Ni-MOF、Ru@Ni-MOF的过氧化氢转化速率(左)及氧气生成速率图(右)。
图11(a)为空白对照组和不同浓度Ru@Ni-MOF清除过氧化氢测试得到的405 nm波长附近的吸光度曲线图;(b)不同Ru@Ni-MOF浓度下过氧化氢清除率结果图;(c)不同温度下,Ru@Ni-MOF材料的过氧化氢清除率结果图。
图12为过氧化氢作为底物时,Ni-MOF和Ru@Ni-MOF的米氏常数K m值(右边的图形柱)与最大反应速率V max值(左边的图形柱)结果图。
图13为不同ROS清除催化剂的TON值与V max值对比图。
图14a为本发明空白对照组、对比例1、实施例3和对比例3所得催化剂的过氧化氢清除性能结果图;图14b为空白对照组、对比例1和实施例3所得催化剂的产氧性能测试结果图;图14c为对比例3所得催化剂的产氧性能测试结果图。
图15 (a)不同pH条件过氧化氢清除性能图;(b)不同pH条件残余过氧化氢量与清除率图;(c)不同pH条件产氧性能测试图;(d)不同pH条件过氧化氢转化率及产氧速率比较图;(e)pH=7时催化稳定性测试图;(f)pH=9时催化稳定性测试图。
图16 产氧性能测试:(a)产氧性能测试示意图;(b)不同催化剂浓度下氧气生成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图;(c)不同催化剂浓度下产氧速率图;(d)不同H2O2浓度下氧气生成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图;(e)不同H2O2浓度下产氧速率图;(f)催化剂稳定性测试图;催化剂催化前后的拉曼光谱图(i)、Ru 3p XPS光谱图(j)和Ni 2p XPS光谱图(k)。
图17 催化前(a)和催化后(b)Ru@Ni-MOF的SEM图。
图18简单装置中的催化剂产氧性能:(a)简单装置中粉末样品产氧性能测试示意图;(b)O2生成曲线图;(c)气体取样袋照片;(d)氧气流量测试示意图;(e)氧气流量曲线图;(f)简单装置中Ru@Ni-MOF/CC产氧性能测试示意图;(g)Ru@Ni-MOF/CC的照片;(h)Ru@Ni-MOF/CC的O2生成曲线图;(i)Ru@Ni-MOF/CC气体取样袋照片;(j)Ru@Ni-MOF/CC稳定性试验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优化贵金属纳米团簇的固有电子和几何结构,改善中间体的吸附/解吸,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具有特异仿CAT性能的负载钌团簇的金属有机框架人造酶。本发明首次将钌团簇均匀锚定在金属Ni-MOF上得到一种人造酶材料,Ni-MOF材料不仅可以作为Ru纳米团簇(Ru NCs)的支撑,最大限度的暴露活性位点,还可以通过界面相互作用调节Ru纳米团簇的电子构型;最终所合成的人造酶具有优异仿CAT性能,可以实现过氧化氢清除和产氧(K m:483.6 mM, V max:54.9 μM s-1 及TON:2.21 s-1),并且所得人造酶材料具有出色的催化活性与催化稳定性。进一步,本发明所得人造酶材料能够快速稳定地产生氧气且具有高稳定性以利于其重复使用,表明所得材料具有应用于便携式产氧设备的潜力。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例范围之中。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到的材料与试剂:
乙酸镍(II)四水合物(Ni(OAc)2·4H2O)、N,N-二甲基乙酰胺(DMAC)、对苯二甲酸(1,4-H2BDC)从阿拉丁(中国上海)处购买。氯化钌(III)水合物(RuCl3·3H2O)从EnergyChemical(安耐吉化学)获得。实验中使用的纯水(18.2 MΩ cm)由成都优普生物科技公司所产的超纯水机自制。
实施例1~4 Ru@Ni-MOF的制备
步骤1:Ni-MOF纳米片的合成
基于溶剂热法,首先,将Ni(OAc)2·4H2O(0.4 mmol,99.2 mg)溶于24 mL去离子水中,然后将1,4-H2BDC(0.2 mmol,33.2 mg)溶于24 mL DMAC中;通过搅拌将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形成均匀溶液;然后将溶液转移至100 mL内衬聚四氟乙烯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并在150℃下反应3小时;再冷却至室温后,离心收集产物,分别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然后在60℃下真空干燥12小时,得到Ni-MOF纳米片。
步骤2:不同钌掺杂比的Ru@Ni-MOF的制备
将44 mg Ni-MOF在含有40 mL去离子水的玻璃瓶中连续超声处理1小时,并转为油浴,然后将不同摩尔量的RuCl3•3H2O水溶液添加到Ni-MOF溶液中,并在30°C下连续搅拌12小时;分别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产物,并在60 ℃的真空烘箱中干燥过夜制得Ru@Ni-MOF;其中,RuCl3•3H2O中Ru与Ni-MOF中Ni的摩尔比(Ru:Ni)分别为:1:5(实施例1)、1:10(实施例2)、1:20(实施例3)、1:40(实施例4)。
对比例1 Ni-MOF纳米片的制备
Ni-MOF纳米片的合成
基于溶剂热法,首先,将Ni(OAc)2·4H2O(0.4 mmol,99.2 mg)溶于24 mL去离子水中,然后将1,4-H2BDC(0.2 mmol,33.2 mg)溶于24 mL DMAC中;通过搅拌将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形成均匀溶液;然后将溶液转移至100 mL内衬聚四氟乙烯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并在150℃下反应3小时;再冷却至室温后,离心收集产物,分别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然后在60℃下真空干燥12小时,得到Ni-MOF纳米片。
对比例2 Ru@Ni-MOF的制备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区别仅在于RuCl3•3H2O与Ni-MOF中Ni的摩尔比为1:80。
对比例3 钛酸钡负载钌团簇RuNC/BTO的制备
步骤1:BTO纳米颗粒的合成:
基于溶剂热法,使用Ba(OH)2·H2O和Ti-丁醇作为起始材料,将25 mmol的Ti-丁醇与10 mL乙醇混合,然后加入3.5 mL氢氧化铵溶液得共混液。将37.5 mmol的Ba(OH)2·H2O溶于12.5 mL去离子水中,制备透明的氢氧化钡溶液。
然后将氢氧化钡水溶液加入到共混液中混匀,将最终悬浮液转移到100 mL聚四氟乙烯内衬不锈钢高压釜中,并在200℃下热处理48小时得相应得产物。反应后,用乙酸和高纯度乙醇反复洗涤(洗涤至少3次)所得产物,然后在烘箱中60℃下干燥24小时得BTO纳米颗粒。
步骤2:Rux/BTO纳米颗粒的合成(采用水热离子交换法):
将摩尔比为1:15的RuCl3·xH2O和BTO纳米颗粒分散在40 mL去离子水中,超声处理使其均匀,然后转移到100 mL聚四氟乙烯内衬不锈钢高压釜中,并在180°C下热处理24 h;通过过滤分离得Rux/BTO,之后用去离子水洗涤,然后在60°C下在烘箱中干燥得Rux/BTO纳米颗粒。
步骤3:基于钛酸钡负载钌团簇的人造酶材料(RuNC/BTO)的制备:
将上述所得RuxBTO纳米颗粒通过在Ar气流下以5 ℃ min-1的斜率在管式炉中加热至300 ℃,然后在300 ℃下保持2 h,最后在Ar流下自然冷却至室温制得金属团簇酶RuNC/BTO。
试验例1 微观结构测试
1)检测方法: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型号为ThermoFisherScientific Apreo S HiVoc。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由在200 kV下运行的Talos F200i TEM显微镜(美国FEI有限公司)获得。热重分析(TGA)使用德国耐驰TG209 F3热重分析仪在30至700°C的温度范围内,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加热速率为10°C min-1。采用X射线衍射(XRD,DX-2700BH,中国昊源仪器公司)分析材料的晶体结构。拉曼光谱由LabRAM HR Evolution Raman显微镜(HORIBA)获得,激发激光束波长为633 n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在Nicolet-ls50分光光度计(Nicol,US)上进行,范围为4000-400 cm-1。X射线光电子光谱(XPS)光谱在K-Alpha上进行™ + X射线光电子光谱仪系统(Thermo Scientific),带有半球形180°双焦点分析仪,128通道检测器和单色AlKα辐射。Ru K边的X射线吸收(XAS)光谱是在中国上海同步辐射设施的BL14W1束线上以荧光模式进行的,该束线在3.5 GeV下运行,最大注入电流为230 mA。使用配备有Si(111)晶体的双晶单色仪对同步辐射束进行单色化,以减少单色束的谐波分量。
2)检测结果:
图1a和图2a中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图像显示,实施例3(1:20)所得Ru@Ni-MOF中Ru以团簇(图2c)的形式均匀地锚定在Ni-MOF纳米片的表面上。X射线衍射图中Ru@Ni-MOF显示出与原始Ni-MOF相似的峰(图1b),表明添加Ru对Ni-MOF材料的结构几乎没有影响,这与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的结果一致(图3a和b)。此外,应该注意的是,由于负载量低,Ru簇没有峰值。高分辨率TEM(HRTEM)图像进一步显示了0.214 nm的晶格间距,这可归因于Ru簇的(002)晶面(图1c、图2b)。同时,EDS显示了清晰的聚集体,进一步证实了Ru团簇的形成(图1d)。
图4为不同Ru掺杂比的Ru@Ni-MOF(图4b为1:5、图4c为1:10、图4d为1:20、图4e为1:40、图4f为1:80)和对比例1所得Ni-MOF(图4a)的SEM图像;由图4a~f可知:低掺杂量时催化剂呈小碎片状,而当Ru掺杂比高于1:20时,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形貌,呈较为完整的片状结构。
在确认Ru团簇的存在后,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Ru@Ni-MOF人造酶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和价态进行了研究。XPS光谱显示,Ni、O、C和Ru元素在Ru@Ni-MOF材料中存在(图5)。此外,在引入Ru团簇后,可清晰地检测出Ru 3p 光谱(图6a),进一步证明了Ru的成功掺杂。再者,Ru@Ni-MOF在461.3和483.7 eV处的峰(图6a)可归因于金属Ru,而464.4和485.3eV处的峰则归因于Ru-O键。Ni-MOF材料的Ni 2p光谱在854.9和872.5 eV处显示的两个特征峰(图6b)分别归因于Ni 2p3/2和Ni 2p1/2,它们是Ni2+的特征峰。值得注意的是,Ru@Ni-MOF材料的Ni 2p结合能低于Ni-MOF,表明Ni和Ru原子之间存在电子相互作用以及从Ru NCs到Ni-MOF材料的电子转移。图6c中的O 1s光谱可解卷积为三个峰,结合能分别为530.1、531.1和532.6 eV,分别归属于Ni(Ru)-O、O-C=O和被吸收的水。图7为不同Ru掺杂比的Ru@Ni-MOF和对比例1所得Ni-MOF的XRD图像结果对比,表明Ru的掺杂并未影响Ni-MOF的结构。
综合考虑SEM,XRD,原料成本以及性能数据,所以本发明选定掺杂比为1:20 的Ru@Ni-MOF作为最佳合成比例;本发明中,没有特别说明所得催化剂的性能结果均为该比例下所得人造酶的性能结果。
试验例2 过氧化氢酶样催化活性测试
1)检测方法:
通过评估H2O2清除和O2生成来测试过氧化氢酶样活性。H2O2清除能力测定如下:首先,将1.97 mL PBS(pH=7.4),10 μL Ru@Ni-MOF(10 mg mL-1)以及20 uL H2O2(1M)依次加入2 mL离心管中。30分钟后,向96孔板中加入Ti(SO42溶液(100 μL,13.9 mM)和50μL上述混合溶液,并用酶标仪测量405 nm处的吸收强度。按上述测试方法测试了不同Ru@Ni-MOF浓度下H2O2清除能力。
类似地,按上述测试方法测试材料在不同温度和不同pH条件下的H2O2清除能力。O2产生能力的测试方法如下: 依次将20 mL PBS(pH=7.4),20 μl Ru@Ni-MOF(10 mg mL-1)加入到20mL离心管中,然后快速加入200 μL H2O2(10 M)。用溶解氧计以5秒的时间间隔测量5分钟内O2浓度。
类似地,按上述测定方法测定不同pH条件下材料的O2生成能力。使用H2O2浓度梯度实验评估过氧化氢酶样活性的稳态动力学。简言之,所有测定均在含有20 mL PBS(pH=7.4)和20 μL Ru@Ni-MOF(10 mg mL-1)条件下进行,[S]为H2O2底物的浓度,将不同浓度的H2O2(50-500 mM)添加到上述混合溶液中,并用溶解氧计测量5分钟内的氧浓度。然后,通过“吸光度-时间”曲线获得对应于每个H2O2浓度的初始反应速度(V 0)。绘制所得的数据并将其拟合到Michaelis-Menten曲线(方程(1)),最大反应速率(V max)和Michaelis-Menten常数(K m)分别由线性双倒数图的斜率和截距确定(Lineweaver-Burk图,方程(2))。此外,根据等式(3)计算表示催化效率的转化数(TON),其中[E0]表示Ru@Ni-MOF催化中心的含量。
Figure SMS_1
2)检测结果:
图8a为空白对照组(本发明中的空白对照组指:除不加催化剂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对比组)、不同Ru掺杂比的Ru@Ni-MOF和对比例1所得Ni-MOF的30分钟过氧化氢清除曲线结果,由图可知:随Ru掺杂量提高,当Ru-Ni掺杂比达到1:40时,材料表现出较为优异的过氧化氢清除活性,掺杂比达1:20时,过氧化氢清除性能已非常优异,此后再提高Ru掺杂量对催化剂过氧化氢清除性能的影响不大。图8b为不同Ru掺杂比的Ru@Ni-MOF和对比例1所得Ni-MOF 30分钟时过氧化氢清除率统计结果;图8b也表明当Ru掺杂比达1:20时,催化剂具有极佳的性能。
实施例3所得Ru@Ni-MOF显示出对H2O2的高效清除活性,清除率为82.3%,而原始Ni-MOF材料显示出非常差的H2O2清除率(图9a)。同时,产氧测试也验证了Ru@Ni-MOF催化剂可有效分解H2O2底物并产生大量O2(图9b)。此外,H2O2转化率和O2生成率也表明Ru@Ni-MOF材料催化剂可消耗H2O2生成O2(图10)。在不同催化剂浓度和温度下进行性能测试,以说明H2O2消除活性对于浓度和温度的依赖性。简言之,H2O2消除活性随着Ru@Ni-MOF材料催化剂浓度和温度增大而增大(图11a-b),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图11c)。为了揭示稳态催化动力学,进一步测试了初始催化反应速率(V 0)、最大催化速率(V max)、对H2O2的亲和力(K m)和转化数(TON,每个催化原子转化的最大底物数)。Ru@Ni-MOF催化剂的催化行为符合典型的MichaelisMenten动力学。与纯Ni-MOF相比,Ru@Ni-MOF显示出较高的V max(54.9 μM s-1)和K m(483.6mM)(图12)。虽然Ru@Ni-MOF材料与Ni-MOF相比,其对H2O2的亲和力更低,由于其更快的反应动力学,它拥有更好的性能,此外,其TON值为2.21 s-1不次于当前最先进的H2O2清除材料,如Co3O4纳米片、Mn3O4和Cu5.4O等(图13)。
图14a为本发明空白对照组、对比例1、实施例3和对比例3所得催化剂的过氧化氢清除性能结果图,由图可知实施例3所得Ru@Ni-MOF的过氧化氢酶活性远超对比例1中的Ni-MOF和对比例3所得RuNC/BTO,具有更优异的过氧化氢清除效率与产氧效率,由此可见即使均采用Ru作为催化活性中心,但是其负载不同的载体,最终的催化性能并不相同。图14b为对照组、对比例1和实施例3所得催化剂的产氧性能测试结果图,图14c为对比例3所得催化剂的产氧性能测试结果图,由图可知实施例3较对比例1和对比例3明显具有更快速更大量的产氧能力。
对实施例3所得Ru@Ni-MOF催化剂施加了不同pH条件并监测产氧性能以说明催化剂的适用条件。测试表明,催化剂的性能随着pH值的增加而提高,但当pH值过高时会降低,这表明催化剂可能在强碱性溶液中被破坏,这与产氧实验一致(图15a~c)。此外,H2O2转化率和O2生成率也表明Ru@N-MOF催化剂可以在不同的pH条件下消耗H2O2生成O2(图15d)。此外,本发明通过过氧化物-钛络合物法反复进行H2O2清除测试,以验证催化剂循环催化能力。结果表明,在试验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催化活性损失(图15e,f),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稳定性。
试验例3 产氧性能测试
1)检测方法:
采用排水法测定了不同材料浓度和不同H2O2浓度下的产氧率:向反应瓶中加入2、4、6、8、10 mg样品和10 mL H2O2(10 M),并记录每5 s产生的氧气量。类似地,向反应烧瓶中加入2、4、6、8、10 M H2O2和10 mg样品,并记录每5 s产生的氧气体积。
氧气生产能力:建立氧气收集装置,向瓶中加入40 mg样品和20 mL H2O2(10 M),用1 L空气收集袋收集产生的氧气,并记录收集完成所需的时间。此外,为了实现材料回收,将70 mg样品滴在碳布上,并使用该装置测量收集1 L氧气所需的时间。反应过程中氧气的流速由流量计反映。向反应瓶中加入70 mg样品和10 mL H2O2(10 M),并记录流量计指示器。
稳定性测试:对于粉末材料,向反应瓶中加入50 mg样品和2 mL H2O2(10 M),并记录产生224 mL氧气所需的时间;每次反应后离心收集材料并重复该步骤;对于落在碳布上的材料,每次添加一定量的H2O2,并记录产生50 mL氧气所需的时间。
2)检测结果:
受过氧化氢优异清除性能的激励,利用典型的排水法研究实际应用中在H2O2中的产氧性能(图16a)。结果表明,无论改变材料的浓度还是改变过氧化氢的浓度,Ru@Ni-MOF可以在反应过程中持续保持性能,导致产生的氧气量稳定增加。此外,氧气生成速率随Ru@Ni-MOF浓度和H2O2浓度增大而增大(图16b-e)。值得注意的是,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Ru@Ni-MOF在八个循环后仍保持高水平的催化活性,在33 s内产生224 mL氧气(图16f)。本发明认为,性能的下降实际上来自于循环实验期间材料的损失,而不是材料本身反应性的下降。为了进一步了解Ru@Ni-MOF,样品在循环反应后收集并通过SEM、拉曼光谱和XPS光谱分析;SEM图像显示Ru@Ni-MOF形态在进行稳定性测试后保持良好,没有显著变化或损坏(图17a和b)。相应的拉曼光谱和XPS光谱分析也表明Ru@Ni-MOF在稳定性测试前后,良好地保持了Ru NCs的化学组成和价态(图16i、j和k)。
为了评估Ru@Ni-MOF实际应用潜力,利用1 L气体取样袋,研究了60 mg样品的实际产氧能力。首先通过反应筒产生氧气,氧气由清洗筒净化并由气体取样袋收集(图18a)。在本发明简单反应系统中,Ru@Ni-MOF可以在103 s内收集1 L氧气(图18b,c)。此外,使用气体流量计研究了Ru@Ni-MOF的气体流量,将反应烧瓶连接到气体流量计,并用气体取样袋收集生成的氧气(图18d),发现Ru@Ni-MOF可保持高水平恒定流速(图18e)。此外,为实现催化剂回收,本发明将Ru@Ni-MOF负载在碳布上(记作Ru@Ni-MOF/CC)(将70 mg样品滴在碳布上)(图18f,g)。如图18h和i所示,Ru@Ni-MOF/CC可以在120 s内产生1 L氧气,这与粉末样品的产氧性能相对应。在此基础上,本发明研究了Ru@Ni-MOF/CC的稳定性,图18j显示Ru@Ni-MOF/CC在11个循环后保持其初始催化活性。
综上可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稳定性好、制备简便、高催化活性的Ru金属掺杂金属共价有机框架——Ru@Ni-MOF人造酶催化材料的合成方法;所得人造酶具有优异CAT酶仿酶性能,能够高效清除过氧化氢并将其转化氧气,其V max值与TON值超越了市面上大多数常见ROS清除剂。进行不同pH条件催化性能测试发现材料在pH=9时具有最优异表现,并且有着优异循环催化能力。在简易装置中模拟实际应用中材料的产氧能力,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在适宜催化剂浓度和H2O2浓度下能快速生成氧气,且在测试时间保持着稳定高水平流量,此外,材料的稳定性优异,催化前后几乎完全保持着原有结构及催化活性能。基于以上实验结果,本发明认为Ru@Ni-MOF一方面为制备具有CAT仿酶性能人造酶提供了新思路,将Ru NCs引入贵金属-金属有机配位框架CAT仿酶体系;另一方面,对人造酶的应用进行了进一步拓宽,该材料在未来具有用于便携式制氧设备的潜力。

Claims (5)

1.负载钌团簇的金属有机框架人造酶在制备能够实现过氧化氢清除和/或产氧材料、过氧化氢清除和/或产氧设备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造酶是将钌团簇均匀稳定地锚定在Ni-MOF上制得;并且,所述人造酶采用下述制备方法制得:将钌盐溶液和Ni-MOF分散液混匀,于25~40℃反应10~14小时;然后收集沉淀并经洗涤干燥制得所述人造酶;其中,所述钌盐和Ni-MOF中Ni的摩尔比为:1:5~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钌团簇的金属有机框架人造酶在制备能够实现过氧化氢清除和/或产氧材料、过氧化氢清除和/或产氧设备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钌团簇的金属有机框架人造酶具有过氧化氢酶活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载钌团簇的金属有机框架人造酶在制备能够实现过氧化氢清除和/或产氧材料、过氧化氢清除和/或产氧设备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钌团簇的金属有机框架人造酶的过氧化氢酶样H2O2清除实验测试结果表明:pH=7~11,所述人造酶30分钟过氧化氢清除率为82~89%。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载钌团簇的金属有机框架人造酶在制备能够实现过氧化氢清除和/或产氧材料、过氧化氢清除和/或产氧设备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钌团簇的金属有机框架人造酶的过氧化氢酶样H2O2浓度梯度实验测试结果表明:V max=54.9 μMs-1K m=483.6 mM;和/或:
所述负载钌团簇的金属有机框架人造酶的TON值为2.21s-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负载钌团簇的金属有机框架人造酶在制备能够实现过氧化氢清除和/或产氧材料、过氧化氢清除和/或产氧设备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钌盐选自:RuCl3•3H2O、乙酰丙酮钌或醋酸钌。
CN202310255419.0A 2023-03-16 2023-03-16 一种负载钌团簇的金属有机框架人造酶及其制备和应用 Active CN1159578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55419.0A CN115957822B (zh) 2023-03-16 2023-03-16 一种负载钌团簇的金属有机框架人造酶及其制备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55419.0A CN115957822B (zh) 2023-03-16 2023-03-16 一种负载钌团簇的金属有机框架人造酶及其制备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57822A CN115957822A (zh) 2023-04-14
CN115957822B true CN115957822B (zh) 2023-05-30

Family

ID=85894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55419.0A Active CN115957822B (zh) 2023-03-16 2023-03-16 一种负载钌团簇的金属有机框架人造酶及其制备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578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51624B (zh) * 2023-05-15 2023-07-07 四川大学 SOD人造酶的制备、提高Mn基仿酶SOD活性的方法
CN117443410B (zh) * 2023-12-22 2024-03-12 四川大学 一种ros清除生物催化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7659A (zh) * 2021-06-24 2021-10-01 四川大学 过渡金属单原子纳米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4591509A (zh) * 2022-03-16 2022-06-07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一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2080B (zh) * 2008-10-06 2013-07-24 福州开发区科盛催化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活性炭负载钌基氨合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WO2017158165A1 (en) * 2016-03-18 2017-09-21 Fundació Institut Català De Nanociència I Nanotecnologia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metal organic frameworks
CN111871466B (zh) * 2020-08-24 2023-04-18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一种金属有机框架结构中节点负载金属团簇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892199A (zh) * 2022-04-22 2022-08-12 北京大学 RuO2负载的Ni-MOF电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5770621A (zh) * 2022-11-23 2023-03-10 云南大学 双金属MOF锚定Pt纳米团簇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15607569B (zh) * 2022-12-02 2023-03-28 四川大学 一种钛酸钡负载钌团簇的人造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7659A (zh) * 2021-06-24 2021-10-01 四川大学 过渡金属单原子纳米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4591509A (zh) * 2022-03-16 2022-06-07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一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57822A (zh) 2023-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957822B (zh) 一种负载钌团簇的金属有机框架人造酶及其制备和应用
Wu et al. Interface electron collaborative migration of Co–Co3O4/carbon dots: Boosting the hydrolytic dehydrogenation of ammonia borane
Meng et al. Construction of g-C3N4/ZIF-67 photocatalyst with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CO2 reduction activity
CN113457711B (zh) 一种石墨相氮化碳负载镁单原子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光催化制备过氧化氢的方法
Gai et al. An alternative scheme of biological removal of ammonia nitrogen from wastewater–highly dispersed Ru cluster@ mesoporous TiO2 for the catalytic wet air oxidation of low-concentration ammonia
CN111167440B (zh) 一种氨硼烷水解析氢用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Ostad et al.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synthetic solvents on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ZIF-8 for methanol production from CO2
CN112007632B (zh) 一种花状SnO2/g-C3N4异质结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Liu et al. Synergy of dual single Ni and Co atoms on borate modified g-C3N4 for photocatalytic CO2 reduction
CN112774682B (zh) 一种铝钴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1490257A (zh) 一种双功能Co-N-C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9225222A (zh) 一种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应用
CN114471658A (zh) 一种温度调控双功能原子级分散金属的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Jiang et al. Ru nanoclusters confined in N, O-codoped porous carbon as robust catalysts for hydrolytic dehydrogenation of NH3BH3
CN111389412B (zh) 基于载体形貌改性的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及制备与应用
WO2017068350A1 (en) Methods of making metal oxide catalysts
CN112028062B (zh) 一种水热法制备洋葱状纳米石墨球的方法
Gu et al. Rod-like and mushroom-like Co 3 O 4–CeO 2 catalysts derived from Ce-1, 3, 5-benzene tricarboxylic acid for CO preferential oxidation: Effects of compositions and morphology
TW201836976A (zh) 產氫材料製備方法及其產物用於有機廢水產氫的方法
CN113244965A (zh) 一种由牛血清白蛋白介导合成的二氧化钌纳米粒子及其过氧化物模拟酶活性
CN114887640B (zh) 一种非晶Ru-RuOx复合纳米颗粒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4990567B (zh) 碳基载体负载的硫配位钴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3896851B (zh) 一种富有缺陷的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在光催化析氢中的应用
CN111569879B (zh) 一种利用凹凸棒石制备硅酸盐/碳复合材料的方法及其应用
Fan et al. TiO2-based Pd/Fe bimetallic modification for the efficient photothermal 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toluene: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O2–and∙ OH spec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