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50665B - 一种用于干燥器的综合试验台及综合测试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干燥器的综合试验台及综合测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50665B
CN115950665B CN202310224142.5A CN202310224142A CN115950665B CN 115950665 B CN115950665 B CN 115950665B CN 202310224142 A CN202310224142 A CN 202310224142A CN 115950665 B CN115950665 B CN 1159506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dryer
test
tested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2414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950665A (zh
Inventor
孙瑞亮
何明
李豪
刘志龙
朱全琛
陶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GENERAL ENVIRONM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Hefei General Machin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GENERAL ENVIRONM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Hefei General Machin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GENERAL ENVIRONM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Hefei General Machin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GENERAL ENVIRONM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2414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506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9506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506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9506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506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Testing Resistance To Weather,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Mechanical Methods (AREA)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干燥器的综合试验台及综合测试方法,涉及干燥器测试技术领域,包括依次连接的增压装置,温度调节装置,油雾调节装置,湿度调节装置,气路调节装置,待测干燥器,排放装置;待测干燥器还放置于环境调节仓中提供不同的工作环境温度;待测干燥器的干燥塔入口管路和干燥塔出口管路上均设有容积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露点传感器。本发明能够模拟干燥器的不同工作条件,如温度、湿度、含油量、压力,还能够模拟干燥器的不同工作环境,从而能够在不同工作条件和不同工作环境下对干燥器进行各项试验,全面测试干燥器的工作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干燥器的综合试验台及综合测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干燥器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干燥器的综合试验台及综合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轨道交通的蓬勃发展,高速铁路列车与城市轨道列车将在各种不同温度、湿度等外界条件下工作,其中,风源装置为制动系统提供清洁干净的高压气体作为制动系统的动力气体,且风源装置所提供的高压气体需经过干燥器的干燥,干燥后将极大降低动力气体冷凝出水的几率,从而进一步提升制动系统的安全性。
因此,需要对干燥器进行试验测试,测试干燥器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干燥器的综合试验台,能够模拟干燥器的不同工作条件,如温度、湿度、含油量、压力,从而能够在不同工作条件对干燥器进行各项试验,全面测试干燥器的工作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用于干燥器的综合试验台,综合试验台包括:沿气体传输方向依次连接的增压装置,温度调节装置,油雾调节装置,湿度调节装置,气路调节装置,待测干燥器,排放装置;
所述增压装置的输入端与外部环境相连接,用于输入气体并对输入的气体进行增压;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用于对气体进行温度调节;所述油雾调节装置用于对流经的气体喷入油雾;所述湿度调节装置用于对流经的气体喷入水雾;所述气路调节装置用于对气体的传输流量进行调节;
所述待测干燥器用于对气体进行干燥,所述气路调节装置的输出端通过干燥塔入口管路与待测干燥器中的干燥塔入口相连接,所述干燥塔入口管路上设有前置容积流量传感器、前置压力传感器、前置温度传感器、前置露点传感器,用于分别采集待测干燥器中干燥塔的入口气体流量、压力、温度、湿度;
所述排放装置包括第一排放支路和第二排放支路,所述第一排放支路的输入端与待测干燥器中的再生塔出口相连接,所述第二排放支路的输入端通过干燥塔出口管路与待测干燥器中的干燥塔出口相连接,所述干燥塔出口管路上设有后置压力传感器、后置温度传感器、后置露点传感器、后置容积流量传感器,用于分别采集待测干燥器中干燥塔的出口气体压力、温度、湿度、流量;
所述第一排放支路和第二排放支路的输出端均与外部环境相连通,用于对待测干燥器输出的气体进行排放;
所述综合试验台还包括数控中心,所述数控中心与各个传感器相连接,用于接收各个传感器的采集数据;所述数控中心还与各个装置相连接,用于对各个装置进行控制。
优选的,所述综合试验台还包括环境调节仓;所述待测干燥器放置于环境调节仓中,环境调节仓用于向待测干燥器提供不同的工作环境温度。
优选的,所述增压装置包括相并联的高压气路和常压气路,高压气路上设有第一截止阀和增压泵,常压气路上设有第二截止阀;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包括冷却器和加热器。
优选的,所述第一排放支路上沿气体传输方向依次设有第二调节阀和消声器;所述第二排放支路上沿气体传输方向依次设有尘埃过滤器和第三调节阀。
优选的,所述综合试验台还包括气体净化装置,用于对输入待测干燥器中的气体进行净化处理;所述净化处理包括除尘、除油、除水;所述气体净化装置包括沿气体传输方向依次连接的除尘器、除油器、除水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干燥器的综合试验台的综合测试方法,对待测干燥器进行基础性能试验,包括气密性试验、压力损失试验、止回特性试验;所述基础性能试验的具体过程如下所示:
S21,气密性试验:将增压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气源,数控中心控制增压装置输出高压气体;数控中心打开气路调节装置和第二排放支路,且第一排放支路为关闭状态,根据前置压力传感器的压力示数调节第二排放支路的开度,待前置压力传感器的压力示数达到设定压力且保持在设定压力后,关闭气路调节装置和第二排放支路;等待一段设定时间后,数控中心根据前置压力传感器的前后压力示数,计算前置压力传感器的压降并判断压降是否满足预期指标,若满足则表示气密性试验合格并进行下一试验;若不满足则表示气密性试验不合格并终止基础性能试验,同时上报试验终止原因;
S22,压力损失试验:将增压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气源,数控中心控制增压装置输出高压气体;数控中心打开气路调节装置和第二排放支路,且第一排放支路为关闭状态,根据前置压力传感器的压力示数调节第二排放支路的开度,待前置压力传感器的压力示数达到设定压力且保持在设定压力后,根据前置容积流量传感器、前置压力传感器、前置温度传感器、前置露点传感器所采集的气体流量、压力、温度、湿度,调节气路调节装置、温度调节装置、湿度调节装置,使得待测干燥器中干燥塔入口的气体流量、压力、温度、湿度均达到设定参数;等待待测干燥器工作一段设定时间后,根据前置压力传感器和后置压力传感器的压力示数,计算待测干燥器中干燥塔的入口气体压力与出口气体压力的压力差值并判断压力差值是否满足预期指标,若满足则表示压力损失试验合格并进行下一试验;若不满足则表示压力损失试验不合格并终止基础性能试验,同时上报试验终止原因;
S23,止回特性试验:将增压装置的输入端连接大气,将第二排放支路的输出端与高压气源相连接,数控中心打开气路调节装置和第二排放支路,且第一排放支路为关闭状态,从待测干燥器中的干燥塔出口反向提供高压气体,待后置压力传感器的压力示数达到设定压力且保持在设定压力后,数控中心关闭第二排放支路;等待一段设定的时间后,根据后置压力传感器的前后压力示数,计算后置压力传感器的压降并判断压降是否满足预期指标,若满足则表示止回特性试验合格即基础性能试验合格;若不满足则表示止回特性试验不合格并终止基础性能试验,同时上报试验终止原因。
优选的,对待测干燥器进行过性能试验即干燥性能试验,具体方式如下所示:
将增压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气源,数控中心控制增压装置输出高压气体;数控中心打开气路调节装置和第二排放支路,且第一排放支路为关闭状态,根据前置压力传感器的压力示数调节第二排放支路的开度,待前置压力传感器的压力示数达到设定压力且保持在设定压力后,数控中心开启湿度调节装置并控制湿度调节装置的水雾喷入量,使得待测干燥器中干燥塔入口的气体湿度分别达到不同的设定湿度;
待测干燥器在不同的气体湿度下工作,根据前置露点传感器和后置露点传感器的湿度示数,计算待测干燥器中干燥塔的入口气体湿度与出口气体湿度的湿度差值,并根据湿度差值得到待测干燥器在不同的气体湿度下的干燥性能。
优选的,对待测干燥器进行饱和再生试验,具体方式如下所示:
将增压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气源,数控中心控制增压装置输出高压气体;数控中心打开气路调节装置和第二排放支路,且第一排放支路为关闭状态,根据前置压力传感器的压力示数调节第二排放支路的开度,待前置压力传感器的压力示数达到设定压力且保持在设定压力后,数控中心开启湿度调节装置并控制湿度调节装置的水雾喷入量,使得待测干燥器中干燥塔入口的气体湿度达到设定湿度后,待测干燥器开始工作,直至待测干燥器中的干燥塔工作饱和,此时开启第一排放支路,待测干燥器对干燥塔和再生塔进行切换;再生塔启动后,待测干燥器将干燥塔输出的气体反吹到再生塔中进行再生,此时被反吹的气体通过第一排放支路排出,数控中心根据前置容积流量传感器和后置容积流量传感器的流量示数,分别记录待测干燥器中干燥塔的入口气体流量与出口气体流量,并计算气体流量的差值,得到待测干燥器的耗气量指标。
优选的,对待测干燥器分别进行耐压试验、脉冲试验、耐久试验、耐油试验,具体方式如下所示:
耐压试验:将增压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气源,数控中心控制增压装置输出高压气体;数控中心打开气路调节装置和第二排放支路,且第一排放支路为关闭状态,根据前置压力传感器的压力示数调节第二排放支路的开度,待前置压力传感器的压力示数达到干燥器极限压力后,关闭气路调节装置和第二排放支路,对待测干燥器进行保压,根据后置压力传感器的压力示数统计保压时间并判断保压时间是否满足预期指标,若满足则表示耐压试验合格,若不满足则表示耐压试验不合格;
脉冲试验:将增压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气源,数控中心控制增压装置输出高压气体;数控中心打开气路调节装置、第一排放支路、第二排放支路,待前置压力传感器的压力示数达到干燥器极限压力后,关闭增压装置,记录压力回落过程中的后置压力传感器的压力示数;若干次重复的开启和关闭气路增压装置后,判断后置压力传感器的压力示数是否偏离干燥器极限压力,若未偏离则脉冲试验合格,若偏离则脉冲试验不合格;
耐久试验:将增压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气源,数控中心打开气路调节装置和第二排放支路,且第一排放支路为关闭状态,控制增压装置持续或间歇的输出高压气体,待测干燥器工作一段设定时间后,根据前置露点传感器和后置露点传感器的湿度示数,计算待测干燥器中干燥塔的入口气体湿度与出口气体湿度的湿度差值,并根据湿度差值得到待测干燥器工作一段设定时间后的干燥性能;
耐油试验:将增压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气源,数控中心控制增压装置输出高压气体;数控中心打开气路调节装置和第二排放支路,且第一排放支路为关闭状态,根据前置压力传感器的压力示数调节第二排放支路的开度,待前置压力传感器的压力示数达到设定压力且保持在设定压力后,数控中心开启油雾调节装置并控制油雾调节装置的油雾喷入量,使得待测干燥器在不同油雾喷入量下工作,根据前置露点传感器15和后置露点传感器的湿度示数,计算待测干燥器中干燥塔在不同油雾喷入量下的入口气体湿度与出口气体湿度的湿度差值,并根据湿度差值得到待测干燥器在不同油雾喷入量下的干燥性能,即得到待测干燥器耐油性能。
优选的,对待测干燥器进行工作环境试验,具体过程如下所示:
调节环境调节仓,向待测干燥器提供不同的工作环境温度,在各个工作环境温度下分别对待测干燥器进行各项试验,测试待测干燥器在不同工作环境温度下的工作性能。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干燥器的综合试验台,能够模拟干燥器的不同工作条件,如温度、湿度、含油量、压力,从而能够在不同工作条件对干燥器进行各项试验,全面测试干燥器的工作性能。
(2)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干燥器的综合试验台,还包括环境调节仓,能够模拟干燥器的不同工作环境,从而能够在不同工作环境下对干燥器进行各项试验,进一步加强测试干燥器的工作性能。
(3)本发明利用温度调节装置中的冷却器和加热器,使得综合试验台能够模拟不同的工作温度,以便于在不同的工作温度下完成干燥器的工作性能测试。
(4)本发明利用气体净化装置对气体进行净化处理,减少气体中的粉尘影响,提升综合试验台的寿命,减少工作性能参数的测量误差。
(5)本发明在综合实验台的基础上提供了综合测试方法,包括气密性试验、压力损失试验、止回特性试验、过性能试验、饱和再生试验、耐压试验、脉冲试验、耐久试验、耐油试验、工作环境试验,本发明的综合测试方法中试验项目全面,保证干燥器工作性能的测试全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干燥器的综合试验台的整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截止阀、2-增压泵、3第二截止阀、4-冷却器、5-加热器、6-除尘器、7-除油器、8-除水器、9-油雾喷淋装置、10-水雾喷淋装置、11-第一调节阀、12-前置容积流量传感器、13-前置压力传感器、14-前置温度传感器、15-前置露点传感器、16-环境调节仓、17-待测干燥器、18-第二调节阀、19-消声器、20-后置压力传感器、21-后置温度传感器、22-后置露点传感器、23-后置容积流量传感器、24-尘埃过滤器、25-第三调节阀、26-数控中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由图1所示,一种用于干燥器的综合试验台,包括:沿气体传输方向依次连接的增压装置、温度调节装置、气体净化装置、油雾调节装置、湿度调节装置、气路调节装置、待测干燥器17、排放装置,以及包括:用于放置待测干燥器17的环境调节仓16,数据处理与控制中心即数控中心26,数据采集线路,装置控制线路。
所述增压装置包括相并联的高压气路和常压气路,高压气路上设有第一截止阀1和增压泵2,常压气路上设有第二截止阀3,高压气路和常压气路的并联输入端即增压装置的输入端与外部环境连接,用于输入气体,高压气路和常压气路的并联输出端即增压装置的输出端与温度调节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高压气路用于对气体进行增压。
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包括沿气体传输方向依次连接的冷却器4和加热器5;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气体温度,支持综合试验台模拟不同的工作温度,测试待测干燥器17在不同工作温度下的工作性能;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输出端即加热器5的输出端与气体净化装置的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气体净化装置包括沿气体传输方向依次连接的除尘器6、除油器7、除水器8;所述气体净化装置用于对气体进行净化处理,包括除尘、除油、除水;所述气体净化装置的输出端即除水器8的输出端与油雾调节装置的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油雾调节装置具体为油雾喷淋装置9,用于向流经的气体喷淋油雾,调节气体中的含油量;油雾喷淋装置9由数控中心26精确控制油雾喷入量,模拟风源装置所提供的不同含油量的气体,测试待测干燥器17在不同含油量的气体下是否可以正常工作,测定待测干燥器17的失效边界;所述油雾调节装置的输出端与湿度调节装置的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湿度调节装置具体为水雾喷淋装置10,用于向流经的气体喷淋水雾,调节气体中的含水量;水雾喷淋装置10由数控中心26精确控制水雾喷入量,模拟风源装置所提供的不同含水量的气体,测试待测干燥器17在不同含水量的气体下是否可以正常工作,测定待测干燥器17的失效边界;所述湿度调节装置的输出端与气路调节装置的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气路调节装置具体为第一调节阀11;所述气路调节装置的输出端即第一调节阀11的输出端通过干燥塔入口管路与待测干燥器17中的干燥塔入口相连接。所述干燥塔入口管路上设有前置容积流量传感器12、前置压力传感器13、前置温度传感器14、前置露点传感器15,用于分别采集待测干燥器17中干燥塔的入口气体流量、压力、温度、湿度。
其中,容积流量传感器又称定排量流量传感器,简称PD流量传感器,其机械测量元件把流体连续不断的分割成单个已知的体积部分,根据测量室逐次重复的充满和排放该体积部分流体的次数来测量流体体积总量。露点传感器用于测量气体内的微量湿度。
所述排放装置包括第一排放支路和第二排放支路,所述第一排放支路的输入端与待测干燥器17中的再生塔出口相连接,所述第二排放支路的输入端通过干燥塔出口管路与待测干燥器17中的干燥塔出口相连接,所述干燥塔出口管路上设有后置压力传感器20、后置温度传感器21、后置露点传感器22、后置容积流量传感器23,用于分别采集待测干燥器17中干燥塔的出口气体压力、温度、湿度、流量。
所述第一排放支路和第二排放支路的输出端均与外部环境相连通,用于对待测干燥器17输出的气体进行排放。所述第一排放支路上沿气体传输方向依次设有第二调节阀18和消声器19。所述第二排放支路上沿气体传输方向依次设有尘埃过滤器24和第三调节阀25。
所述待测干燥器17放置于环境调节仓16中,环境调节仓16用于向待测干燥器17提供-45℃~+60℃的工作环境温度,能够模拟极端工作环境,测试待测干燥器17在烈日与严寒的极端工作环境下的工作性能。
所述数据采集线路用于将前置容积流量传感器12、前置压力传感器13、前置温度传感器14、前置露点传感器15、后置压力传感器20、后置温度传感器21、后置露点传感器22、后置容积流量传感器23分别与数控中心26相连接,各个传感器的采集数据发送给数控中心26。
所述装置控制线路用于将第一截止阀1、增压泵2、第二截止阀3、冷却器4、加热器5、除尘器6、除油器7、除水器8、油雾喷淋装置9、水雾喷淋装置10、第一调节阀11、第二调节阀18、尘埃过滤器24、第三调节阀25分别与数控中心26相连接,数控中心26对各个被控对象进行控制。
所述数控中心26接收数据采集线路发送的模电信号并转换为数电信号后进行分析,分析待测干燥器17的工作条件是否按照设定的试验项目进行调节,并可以将试验结果进行制表并显示,试验数据与试验结果可以通过工业互联网进行实时传输。
实施例2
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综合试验台对待测干燥器17进行综合测试,具体方法如下所示:
S1,在完成待测干燥器17的工装后,将待测干燥器17的工作参数录入数控中心26作为标定参数,数控中心26根据标定参数对各项试验参数进行调整,即可进行后续一系列的自动测试。
S2,综合试验台先按照气密性试验、压力损失试验、止回特性试验的顺序对待测干燥器17进行基础性能试验,具体如下所示:
S21,气密性试验:将增压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气源,数控中心26调节第一截止阀1、增压泵2、第二截止阀3,为综合试验台充入高压气体;数控中心26打开第一调节阀11并根据前置压力传感器13的压力示数调节第三调节阀25的开度,且第二调节阀18为关闭状态,待前置压力传感器13的压力示数达到设定压力且保持在设定压力后,逐步控制第一调节阀11和第三调节阀25闭合,为待测干燥器17提供高压封闭测试环境。等待一段时间后,数控中心26根据前置压力传感器13的前后压力示数,计算前置压力传感器13的压降并判断压降是否满足预期指标,例如,以前置压力传感器13在5min内的压降低于2%为指标,若满足则表示气密性试验合格并进行下一试验,若不满足则表示气密性试验不合格并终止试验,同时上报试验终止原因。
S22,压力损失试验:将增压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气源,数控中心26调节第一截止阀1、增压泵2、第二截止阀3,为综合试验台充入高压气体;数控中心26打开第一调节阀11并根据前置压力传感器13的压力示数调节第三调节阀25的开度,且第二调节阀18为关闭状态,待前置压力传感器13的压力示数达到设定压力且保持在设定压力后,即稳定供气后,根据前置容积流量传感器12、前置压力传感器13、前置温度传感器14、前置露点传感器15所采集的气体流量、压力、温度、湿度,调节第一调节阀11、冷却器4、加热器5、水雾喷淋装置10,使得待测干燥器17中干燥塔入口的气体流量、压力、温度、湿度均达到设定参数。等待待测干燥器17工作一段时间后,数控中心26根据前置压力传感器13和后置压力传感器20的压力示数,计算待测干燥器17中干燥塔的入口气体压力与出口气体压力的压力差值,即获取压力损失数据,并判断压力差值是否满足预期指标,例如,在2/3额定干燥工况下,以压力差值不高于3%为指标,若满足则表示压力损失试验合格并进行下一试验,若不满足则表示压力损失试验不合格并终止试验,同时上报试验终止原因。
S23,止回特性试验:将增压装置的输入端连接大气,将第三调节阀25的出口即第二排放支路的输出端与高压气源相连,数控中心26控制第一调节阀11和第三调节阀25开启,且第二调节阀18为关闭状态,从待测干燥器17中的干燥塔出口反向提供高压气体,待后置压力传感器20的压力示数达到设定压力且保持在设定压力后,即后置压力传感器20的压力示数稳定后,数控中心26控制第三调节阀25关闭。等待一段时间后,本实施例中采用定时器计时,待定时器时间归零后,数控中心26根据后置压力传感器20的前后压力示数,计算后置压力传感器20的压降并判断该压降是否满足预期指标,例如,第二调节阀18为关闭状态,从待测干燥器17中的干燥塔出口处反向提供压力,直至后置压力传感器20的压力示数达到1000kPa,并在后置压力传感器20的压力示数稳压30s后关闭第三调节阀25,然后以后置压力传感器20在2min内的压降低于1%为指标,若满足则表示止回特性试验合格,即完成待测干燥器17的基础性能试验,若不满足则表示止回特性试验不合格并终止试验,同时上报试验终止原因。
S3,完成待测干燥器17的基础性能试验后,对待测干燥器17进行过性能试验即干燥性能试验,具体如下所示:
S31,设定环境调节仓16的温度为标准温度即常温,且环境调节仓16中为常压状态。
S32,将增压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气源,数控中心26调节第一截止阀1、增压泵2、第二截止阀3,为综合试验台充入高压气体;数控中心26打开并调节第一调节阀11和第三调节阀25,使得待测干燥器17在设定的目标压力和目标流量下进行稳定工作。
S33,数控中心26逐步调节水雾喷淋装置10的水雾喷入量,逐步控制待测干燥器17中干燥塔入口的气体湿度,使得待测干燥器17在不同的气体湿度下工作,根据前置露点传感器15和后置露点传感器22的湿度示数,计算待测干燥器17中干燥塔的入口气体湿度与出口气体湿度的湿度差值,对待测干燥器17在不同气体湿度下工作的湿度示数和湿度差值进行记录并制表,得到待测干燥器17在不同气体湿度下的干燥性能参数,完成过性能试验。
S4,对待测干燥器17进行饱和再生试验:
将增压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气源,数控中心26调节第一截止阀1、增压泵2、第二截止阀3,为综合试验台充入高压气体;数控中心26打开并调节第一调节阀11和第三调节阀25,使得待测干燥器17在设定的目标压力和目标流量下进行稳定工作。数控中心26控制水雾喷淋装置10的水雾喷入量,控制待测干燥器17中干燥塔入口的气体湿度达到设定湿度后,持续进行步骤S3的过性能试验。直至待测干燥器17中的干燥塔工作饱和,此时开启第二调节阀18,待测干燥器17将对干燥塔和再生塔进行切换,再生塔启动后,待测干燥器17将干燥塔输出的气体反吹到再生塔中进行再生,此时被反吹的气体通过第一排放支路的第二调节阀18与消声器19排出,数控中心26根据前置容积流量传感器12和后置容积流量传感器23的流量示数,分别记录待测干燥器17中干燥塔的入口气体流量和出口气体流量,计算气体流量的差值即损失,得到待测干燥器17的耗气量指标。
S5,对待测干燥器17进行工作环境试验:
调节环境调节仓23,向待测干燥器17提供不同的工作环境温度,按照5℃进行温度区间的划分,将-40℃~+65℃划分为21个温度区间,得到21个不同的工作环境温度。在各个工作环境温度下分别对待测干燥器17进行步骤S2-S4的基础性能试验、过性能试验、饱和再生试验,测试不同工作环境温度下的待测干燥器17的工作性能。
S6,对待测干燥器17进行耐压试验:
按照步骤S2中的气密性试验的方式,将待测干燥器17至于干燥器极限压力下后并保压,即数控中心26打开第一调节阀11并根据前置压力传感器13的压力示数调节第三调节阀25的开度,且第二调节阀18为关闭状态,待前置压力传感器13的压力示数达到干燥器极限压力后,关闭第一调节阀11和第三调节阀25,对待测干燥器17进行保压,根据后置压力传感器的压力示数,测量稳定的压力值并统计保压时间,判断保压时间是否满足预期指标,例如,在2000kPa的压力条件下,关闭第一调节阀11、第二调节阀18、第三调节阀25,以后置压力传感器20在5min内的压降不超过2%为指标,若满足则表示耐压试验合格并继续后续试验,若不满足则表示耐压试验不合格并终止试验,同时上报试验终止原因。
S7,对待测干燥器17进行脉冲试验:
脉冲试验用于研究待测干燥器17的耐压疲劳性;
将增压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气源,数控中心26控制增压装置输出高压气体;将待测干燥器17中的干燥塔至于波动的气体压力下进行工作,数控中心26开启第一调节阀11、第二调节阀18、第三调节阀25,待前置压力传感器13的压力示数达到干燥器极限压力后,关闭增压装置,记录压力回落过程中的后置压力传感器20的压力示数;若干次重复的开启和关闭增压装置后,测量待测干燥器17中干燥塔出口的气体压力,分析压力值变化尖峰统计脉冲次数,判断是否满足预期指标,例如,开启第一调节阀11、第二调节阀18、第三调节阀25,启动增压泵2,待前置压力传感器13的压力示数达到干燥器极限压力后,停止增压泵2的工作,并持续检测压力回落过程中的后置压力传感器20的压力示数,多次重复的启动和停止增压泵2,保证后置压力传感器20的压力示数不偏离干燥器极限压力的1%范围,若满足则表示脉冲试验合格并继续后续试验,若不满足则表示脉冲试验不合格并终止试验,同时上报试验终止原因。
S8,综合试验台对待测干燥器17进行耐久试验:
按照步骤S3的过性能试验的方式,数控中心26打开第一调节阀11和第三调节阀25,且第二调节阀18为关闭状态,将增压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气源,控制增压装置,对待测干燥器17进行长时间的持续或间歇供气,同时按照过性能试验的方式持续测试待测干燥器17的干燥性能参数,获取待测干燥器17在长时间工作下的耐久试验结果。
S9,对待测干燥器17进行耐油试验:
耐油试验用于模拟实际压缩机工作故障或者特定条件下含油量激增的恶劣工作环境下;在步骤S3的过性能试验的基础上,数控中心26逐步调节油雾喷淋装置9的油雾喷入量,并实时监测待测干燥器17在不同油雾喷入量下工作的干燥性能,即计算待测干燥器17中干燥塔在不同油雾喷入量下的入口气体湿度与出口气体湿度的湿度差值,记录油雾喷入量与气体湿度数据,得到待测干燥器17在不同油雾喷入量下的干燥性能,即获取待测干燥器17的耐油性能,直至待测干燥器17的干燥性能失效。
以上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创造,凡在本发明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用于干燥器的综合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综合试验台对待测干燥器(17)进行综合测试,综合试验台包括:沿气体传输方向依次连接的增压装置,温度调节装置,油雾调节装置,湿度调节装置,气路调节装置,待测干燥器(17),排放装置;
所述增压装置的输入端与外部环境相连接,用于输入气体并对输入的气体进行增压;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用于对气体进行温度调节;所述油雾调节装置用于对流经的气体喷入油雾;所述湿度调节装置用于对流经的气体喷入水雾;所述气路调节装置用于对气体的传输流量进行调节;
所述待测干燥器(17)用于对气体进行干燥,所述气路调节装置的输出端通过干燥塔入口管路与待测干燥器(17)中的干燥塔入口相连接,所述干燥塔入口管路上设有前置容积流量传感器(12)、前置压力传感器(13)、前置温度传感器(14)、前置露点传感器(15),用于分别采集待测干燥器(17)中干燥塔的入口气体流量、压力、温度、湿度;
所述排放装置包括第一排放支路和第二排放支路,所述第一排放支路的输入端与待测干燥器(17)中的再生塔出口相连接,所述第二排放支路的输入端通过干燥塔出口管路与待测干燥器(17)中的干燥塔出口相连接,所述干燥塔出口管路上设有后置压力传感器(20)、后置温度传感器(21)、后置露点传感器(22)、后置容积流量传感器(23),用于分别采集待测干燥器(17)中干燥塔的出口气体压力、温度、湿度、流量;
所述第一排放支路和第二排放支路的输出端均与外部环境相连通,用于对待测干燥器(17)输出的气体进行排放;
所述综合试验台还包括数控中心(26),所述数控中心(26)与各个传感器相连接,用于接收各个传感器的采集数据;所述数控中心(26)还与各个装置相连接,用于对各个装置进行控制;
所述综合试验台还包括环境调节仓(16);所述待测干燥器(17)放置于环境调节仓(16)中,环境调节仓(16)用于向待测干燥器(17)提供不同的工作环境温度;
利用综合试验台对待测干燥器(17)分别进行气密性试验、压力损失试验、止回特性试验、干燥性能试验、饱和再生试验、耐压试验、脉冲试验、耐久试验、耐油实验、工作环境试验;
其中,
止回特性试验:将增压装置的输入端连接大气,将第二排放支路的输出端与高压气源相连接,数控中心(26)打开气路调节装置和第二排放支路,且第一排放支路为关闭状态,从待测干燥器(17)中的干燥塔出口反向提供高压气体,待后置压力传感器(20)的压力示数达到设定压力且保持在设定压力后,数控中心(26)关闭第二排放支路;等待一段设定的时间后,根据后置压力传感器(20)的前后压力示数,计算后置压力传感器(20)的压降并判断压降是否满足预期指标,若满足则表示止回特性试验合格即基础性能试验合格,若不满足则表示止回特性试验不合格并终止基础性能试验,同时上报试验终止原因;
饱和再生试验:将增压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气源,数控中心(26)控制增压装置输出高压气体;数控中心(26)打开气路调节装置和第二排放支路,且第一排放支路为关闭状态,根据前置压力传感器(13)的压力示数调节第二排放支路的开度,待前置压力传感器(13)的压力示数达到设定压力且保持在设定压力后,数控中心(26)开启湿度调节装置并控制湿度调节装置的水雾喷入量,使得待测干燥器(17)中干燥塔入口的气体湿度达到设定湿度后,待测干燥器(17)开始工作,直至待测干燥器(17)中的干燥塔工作饱和,此时开启第一排放支路,待测干燥器(17)对干燥塔和再生塔进行切换;再生塔启动后,待测干燥器(17)将干燥塔输出的气体反吹到再生塔中进行再生,此时被反吹的气体通过第一排放支路排出,数控中心(26)根据前置容积流量传感器(12)和后置容积流量传感器(23)的流量示数,分别记录待测干燥器(17)中干燥塔的入口气体流量与出口气体流量,并计算气体流量的差值,得到待测干燥器(17)的耗气量指标;
耐压试验:将增压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气源,数控中心(26)控制增压装置输出高压气体;数控中心(26)打开气路调节装置和第二排放支路,且第一排放支路为关闭状态,根据前置压力传感器(13)的压力示数调节第二排放支路的开度,待前置压力传感器(13)的压力示数达到干燥器极限压力后,关闭气路调节装置和第二排放支路,对待测干燥器(17)进行保压,根据后置压力传感器(20)的压力示数统计保压时间并判断保压时间是否满足预期指标,若满足则表示耐压试验合格,若不满足则表示耐压试验不合格;
脉冲试验:将增压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气源,数控中心(26)控制增压装置输出高压气体;数控中心(26)打开气路调节装置、第一排放支路、第二排放支路,待前置压力传感器(13)的压力示数达到干燥器极限压力后,关闭增压装置,记录压力回落过程中的后置压力传感器(20)的压力示数;若干次重复的开启和关闭气路增压装置后,判断后置压力传感器(20)的压力示数是否偏离干燥器极限压力,若未偏离则脉冲试验合格,若偏离则脉冲试验不合格;
耐油试验:将增压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气源,数控中心(26)控制增压装置输出高压气体;数控中心(26)打开气路调节装置和第二排放支路,且第一排放支路为关闭状态,根据前置压力传感器(13)的压力示数调节第二排放支路的开度,待前置压力传感器(13)的压力示数达到设定压力且保持在设定压力后,数控中心(26)开启油雾调节装置并控制油雾调节装置的油雾喷入量,使得待测干燥器(17)在不同油雾喷入量下工作,根据前置露点传感器(15)和后置露点传感器(22)的湿度示数,计算待测干燥器(17)中干燥塔在不同油雾喷入量下的入口气体湿度与出口气体湿度的湿度差值,并根据湿度差值得到待测干燥器(17)在不同油雾喷入量下的干燥性能,即得到待测干燥器(17)耐油性能;
工作环境试验:调节环境调节仓(16),向待测干燥器(17)提供不同的工作环境温度,在各个工作环境温度下分别对待测干燥器(17)进行各项试验,测试待测干燥器(17)在不同工作环境温度下的工作性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干燥器的综合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装置包括相并联的高压气路和常压气路,高压气路上设有第一截止阀(1)和增压泵(2),常压气路上设有第二截止阀(3);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包括冷却器(4)和加热器(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干燥器的综合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放支路上沿气体传输方向依次设有第二调节阀(18)和消声器(19);所述第二排放支路上沿气体传输方向依次设有尘埃过滤器(24)和第三调节阀(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干燥器的综合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试验台还包括气体净化装置,用于对输入待测干燥器(17)中的气体进行净化处理;所述净化处理包括除尘、除油、除水;所述气体净化装置包括沿气体传输方向依次连接的除尘器(6)、除油器(7)、除水器(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干燥器的综合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待测干燥器(17)进行基础性能试验,包括气密性试验、压力损失试验、止回特性试验;所述基础性能试验的具体过程如下所示:
S21,气密性试验:将增压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气源,数控中心(26)控制增压装置输出高压气体;数控中心(26)打开气路调节装置和第二排放支路,且第一排放支路为关闭状态,根据前置压力传感器(13)的压力示数调节第二排放支路的开度,待前置压力传感器(13)的压力示数达到设定压力且保持在设定压力后,关闭气路调节装置和第二排放支路;等待一段设定时间后,数控中心(26)根据前置压力传感器(13)的前后压力示数,计算前置压力传感器(13)的压降并判断压降是否满足预期指标,若满足则表示气密性试验合格并进行下一试验,若不满足则表示气密性试验不合格并终止基础性能试验,同时上报试验终止原因;
S22,压力损失试验:将增压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气源,数控中心(26)控制增压装置输出高压气体;数控中心(26)打开气路调节装置和第二排放支路,且第一排放支路为关闭状态,根据前置压力传感器(13)的压力示数调节第二排放支路的开度,待前置压力传感器(13)的压力示数达到设定压力且保持在设定压力后,根据前置容积流量传感器(12)、前置压力传感器(13)、前置温度传感器(14)、前置露点传感器(15)所采集的气体流量、压力、温度、湿度,调节气路调节装置、温度调节装置、湿度调节装置,使得待测干燥器(17)中干燥塔入口的气体流量、压力、温度、湿度均达到设定参数;等待待测干燥器(17)工作一段设定时间后,根据前置压力传感器(13)和后置压力传感器(20)的压力示数,计算待测干燥器(17)中干燥塔的入口气体压力与出口气体压力的压力差值并判断压力差值是否满足预期指标,若满足则表示压力损失试验合格并进行下一试验,若不满足则表示压力损失试验不合格并终止基础性能试验,同时上报试验终止原因;
S23,止回特性试验:若止回特性试验合格,则基础性能试验合格;若止回特性试验不合格,则终止基础性能试验,同时上报试验终止原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干燥器的综合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待测干燥器(17)进行过性能试验即干燥性能试验,具体方式如下所示:
将增压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气源,数控中心(26)控制增压装置输出高压气体;数控中心(26)打开气路调节装置和第二排放支路,且第一排放支路为关闭状态,根据前置压力传感器(13)的压力示数调节第二排放支路的开度,待前置压力传感器(13)的压力示数达到设定压力且保持在设定压力后,数控中心(26)开启湿度调节装置并控制湿度调节装置的水雾喷入量,使得待测干燥器(17)中干燥塔入口的气体湿度分别达到不同的设定湿度;
待测干燥器(17)在不同的气体湿度下工作,根据前置露点传感器(15)和后置露点传感器(22)的湿度示数,计算待测干燥器(17)中干燥塔的入口气体湿度与出口气体湿度的湿度差值,并根据湿度差值得到待测干燥器(17)在不同的气体湿度下的干燥性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干燥器的综合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待测干燥器(17)进行耐久试验,具体方式如下所示:
耐久试验:将增压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气源,数控中心(26)打开气路调节装置和第二排放支路,且第一排放支路为关闭状态,控制增压装置持续或间歇的输出高压气体,待测干燥器(17)工作一段设定时间后,根据前置露点传感器(15)和后置露点传感器(22)的湿度示数,计算待测干燥器(17)中干燥塔的入口气体湿度与出口气体湿度的湿度差值,并根据湿度差值得到待测干燥器(17)工作一段设定时间后的干燥性能。
CN202310224142.5A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用于干燥器的综合试验台及综合测试方法 Active CN1159506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24142.5A CN115950665B (zh)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用于干燥器的综合试验台及综合测试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24142.5A CN115950665B (zh)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用于干燥器的综合试验台及综合测试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50665A CN115950665A (zh) 2023-04-11
CN115950665B true CN115950665B (zh) 2023-05-30

Family

ID=85891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24142.5A Active CN115950665B (zh)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用于干燥器的综合试验台及综合测试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506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20620B (zh) * 2021-09-26 2024-05-03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商用车干燥器耐久性试验装置及检测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203612A (ja) * 2014-04-14 2015-11-16 エスペック株式会社 環境試験装置及び温湿度制御方法
CN107290164A (zh) * 2016-03-31 2017-10-24 克诺尔南口供风设备(北京)有限公司 干燥器再生耗气率测试综合试验台及再生耗气率测试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00493A (en) * 1986-01-28 1987-10-20 Beloit Corp. Dryer differential pressure controller
US20090308153A1 (en) * 2008-06-16 2009-12-17 Hokwang Industrie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testing a dryer
DE102009003396A1 (de) * 2009-01-28 2010-07-29 Continental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Steuern der Regenerationszyklen für einen Lufttrockner in einer geschlossenen Niveauregelanlage für Fahrzeuge
CN101587021B (zh) * 2009-06-15 2010-12-29 浙江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用干燥器性能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DE102009044993A1 (de) * 2009-09-24 2011-04-07 Beko Technologies Gmbh Prüfverfahren für Trocknungsmittel
KR20160010656A (ko) * 2014-07-16 2016-01-28 코웨이 주식회사 컴프레셔 검사 장치 및 방법
CN110057612A (zh) * 2019-05-08 2019-07-26 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有限公司 节能型压缩空气干燥器测试系统
CN210180689U (zh) * 2019-06-30 2020-03-24 湖南联诚轨道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机车、动车用空气干燥器的试验装置
CN110553805A (zh) * 2019-10-07 2019-12-10 杭州沃镭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式干燥器回流时间和再生容积测试系统和方法
CN111397935B (zh) * 2020-04-03 2021-09-10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模拟高原进气的空气滤清器性能测试试验台
CN111766060B (zh) * 2020-06-24 2022-04-15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电控气压制动系统自动调压阀的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
CN113465969A (zh) * 2021-07-16 2021-10-01 苏州博年流体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冷冻干燥机性能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CN113720620B (zh) * 2021-09-26 2024-05-03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商用车干燥器耐久性试验装置及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203612A (ja) * 2014-04-14 2015-11-16 エスペック株式会社 環境試験装置及び温湿度制御方法
CN107290164A (zh) * 2016-03-31 2017-10-24 克诺尔南口供风设备(北京)有限公司 干燥器再生耗气率测试综合试验台及再生耗气率测试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 Computer Aided Design for an Air Washer and a Dehumidifier Tested against Two Graphical Solutions for Their Applications;Armin Saraei et al;2017 2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s Engineering (ICSEng);第392-39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50665A (zh) 2023-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51852B (zh) 多核传感器系统及其隔离和恢复的方法
CN115950665B (zh) 一种用于干燥器的综合试验台及综合测试方法
CN201335967Y (zh) 一种工业烟尘、烟气排放在线监测系统
CN209654212U (zh) 一种电动客车空气压缩机测试系统
US8256307B2 (en) Particulate sampl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reducing oversampling during transients
JP2009543059A (ja) ターボチャージャの性能の認定方法及び装置
US9435260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esting filter element performance
CN109323821B (zh) 一种多工位气体检测仪检定仪器及检定方法
CN201159691Y (zh) 一种空气滤清器性能检测设备
US10620174B2 (en) Method for improving accuracy of sensor outputs for measuring NOx, an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CN111076961A (zh) 一种车用空气处理单元的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CN206772656U (zh) 一种火电厂烟气采样分析系统
CN104833456A (zh) 一种阀冷系统压力传感器现场检测装置和方法
CN114563492A (zh) 一种管道用气体传感器检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113419036A (zh) 基于5g通讯便携式烟气监测数据采集系统、装置和方法
CN201404773Y (zh) 膜组测试装置
JP2014517267A (ja) 燃料流量測定デバイス及びその較正デバイス
CN111735635A (zh) 冷流背压测试台架及后处理器冷流背压试验方法
CN210180689U (zh) 一种机车、动车用空气干燥器的试验装置
CN116007858B (zh) 气路测试装置、氢燃料电池测漏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5112366B (zh) 一种呼吸阀全工况模拟与高精度智能检测系统及方法
JP2022512111A (ja) 加圧下または真空下でガスネットワーク中の漏れおよび障害を同時検出するためのガスネットワークおよび方法
CN205067455U (zh) 氮元素形态分析监测装置
CN103728143A (zh) 高速列车载荷疲劳试验和舒适度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CN100561168C (zh) 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机油携带量实验系统及实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