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48214A - 固态法白酒的生产工艺 - Google Patents

固态法白酒的生产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48214A
CN115948214A CN202310083290.XA CN202310083290A CN115948214A CN 115948214 A CN115948214 A CN 115948214A CN 202310083290 A CN202310083290 A CN 202310083290A CN 115948214 A CN115948214 A CN 1159482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or
cellar
fermentation
grain
fermented grai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8329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948214B (zh
Inventor
秦辉
蔡小波
廖川
雷蕾
曾智娟
杜宣慧
黄孟阳
杨峰
张宿义
杨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zhou Laojiao Co Ltd
Luzhou Laojiao Brew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zhou Laojiao Co Ltd
Luzhou Laojiao Brew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zhou Laojiao Co Ltd, Luzhou Laojiao Brew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zhou Laojia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8329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482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9482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482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9482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482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50/00Technologi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el of non-fossil origin
    • Y02E50/10Biofuels, e.g. bio-diesel

Landscapes

  • Alcoholic Beverages (AREA)
  • Distillation Of Fermentation Liquor, Processing Of Alcohols, Vinegar And Be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态法白酒的生产工艺,属于白酒酿造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缩短发酵周期,提高出酒率,实现白酒的高质量生产,提供了一种固态法白酒的生产工艺,其以高粱粉为原料,以润粮工序替代整粒高粱泡粮工序,节约酿造用水,减少污水排放量,提升酿酒生产绿色低碳效能;采用清蒸二次清工艺,第一排发酵通过堆积培菌工艺缩短其发酵周期,实现了快速产酒,第二排不堆积直接入窖发酵,在主发酵期结束后加入产香大曲、黄水进行复式发酵,通过二次生香发酵,提高对发酵副产物的利用率,增加了香味物质成分及含量,在提升出酒率的同时,缩短了发酵周期,增加风味,提高酒质,生产出了绵甜净爽、有愉悦花果香味的醇甜型白酒。

Description

固态法白酒的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白酒酿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态法白酒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中国白酒作为“世界六大蒸馏酒”之一,是我国独有的传统酒精饮品,因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源远流长,其种类繁多,以浓香、清香、酱香、米香为基本香型,通过各香型白酒之间相互借鉴、融合,逐渐衍生发展成为12大香型,各自有着独特的工艺特征和不同的风格特征,各有千秋。当前随着消费的升级,对高品质白酒的需求将呈快速增加的趋势,消费者对白酒的口感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不同香型白酒工艺的相互融合、集成创新成为白酒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之一。
传统小曲清香型白酒以整粒高粱为原料,泡粮时间长、蒸汽用量大、用水量大、废水排放多,采用堆积培菌工艺出酒率高但香味成份少;传统大曲清香型白酒采用清蒸二次清工艺,发酵期长,淀粉利用率低,出酒率不理想;传统浓香型白酒香味成分丰富但出酒率低,发酵周期长,对发酵设备要求高。因此,有机融合不同香型白酒酿造工艺,提高出酒率,缩短发酵周期,对提高绿色低碳能效、实现白酒高质量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缩短发酵周期,提高出酒率,实现高质量白酒的绿色低碳生产,提供了一种固态法白酒的生产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
A、润粮:以高粱粉为原材料,加入85~95℃热水进行润粮,润粮结束后再加入稻壳并搅拌均匀,要求润好后的粮粉无干粉,手指捻无硬心、生心;
B、粮食蒸煮:润好的粮粉收堆冷却后,进行上甑蒸粮,上甑过程要求疏松均匀,蒸煮后的粮粉要求熟而不粘,内无生心;
C、打冷散水:粮粉蒸煮结束后打入冷散水,冷散水温度为常温,要求少量多次打入,保证冷散水添加均匀;
D、摊晾下曲:均匀吸水后的粮粉出甑进行摊晾打散,加入产酒大曲,将粮粉和产酒大曲拌和均匀,摊晾后粮粉要求松散无疙瘩,粮粉温度控制在26~30℃;
E、堆积培菌:将均匀加入产酒大曲后的粮粉进行堆积培菌,堆积高度控制在35-50cm,堆积高度均匀一致,在收堆后的粮粉表面再次均匀铺撒产酒大曲并在粮粉表面均匀覆盖一层薄稻壳;
F、摊晾入窖:堆积培菌结束后进行摊晾冷却并对堆积过程中形成的糟团进行打散,将冷却打散后的糟醅转入窖池进行第一排密封发酵;
G、滴窖起糟:糟醅第一排入窖发酵7~9d后进行滴窖,充分滴窖后取出糟醅加入稻壳拌和均匀,控制第一排出窖糟水分含量为62~68%、酸度为0.5~1.0mmol/10g、淀粉含量为18~22%;
H、蒸馏摘酒:将拌和均匀的糟醅进行蒸馏取酒,采取量质分段摘酒的方式进行摘酒,截头去尾,酒尾摘尽;
I、摊晾下曲:蒸馏取酒后的糟醅出甑后进行摊晾冷却,加入产酒大曲,将糟醅和产酒大曲拌和均匀,摊晾后糟醅要求松散无疙瘩,将拌和均匀的糟醅转入窖池进行第二排密封发酵;
J、复式发酵:入窖发酵7~9d后,将主发酵期结束的产酒糟取出并均匀混入产香大曲和黄水,入窖发酵25d以上;
K、滴窖起糟:对发酵产香结束后的糟醅进行滴窖,充分滴窖后取出糟醅加入稻壳拌和均匀,要求第二排出窖糟水分含量为66~72%、酸度≥1.0mmol/10g、淀粉含量为6~10%;
L、蒸馏摘酒:将拌和均匀的糟醅进行蒸馏取酒,采取量质分段摘酒的方式进行摘酒,截头去尾,酒尾摘尽,二次取酒后的糟醅即为丢糟。
其中,上述固态法白酒的生产工艺,步骤A中,所述高粱粉的粉碎度为通过20目筛介于10-30%之间。
其中,上述固态法白酒的生产工艺,步骤A中,所述热水的用量为高粱粉重量的50~56%。
其中,上述固态法白酒的生产工艺,步骤A中,所述稻壳的用量为高粱粉重量的1~2%。
其中,上述固态法白酒的生产工艺,步骤B中,控制蒸粮时间为40~50min。
其中,上述固态法白酒的生产工艺,步骤C中,所述冷散水的用量为步骤A高粱粉重量的40~50%。
其中,上述固态法白酒的生产工艺,步骤D中,所述产酒大曲的用量为步骤A高粱粉重量的0.3~0.8%。
其中,上述固态法白酒的生产工艺,步骤E中,所述产酒大曲的用量为步骤A高粱粉重量的0.05~0.1%。
其中,上述固态法白酒的生产工艺,步骤E中,所述稻壳的用量为步骤A高粱粉重量的0.5~1%。
其中,上述固态法白酒的生产工艺,步骤E中,控制堆积时间为18~24h,培菌终点温度为35~40℃,粮粉表面有少许菌丝,有醪糟香味。
其中,上述固态法白酒的生产工艺,步骤F中,控制入窖温度为16~22℃,入窖糟的水分含量为51~57%、酸度为0.1~0.3mmol/10g、淀粉含量为28~32%。
其中,上述固态法白酒的生产工艺,步骤G中,所述稻壳的用量为步骤A高粱粉重量的8~15%。
其中,上述固态法白酒的生产工艺,步骤H中,每甑酒头摘取2~5kg,控制流酒速度为3~5kg/min,控制流酒温度为25~35℃,中段酒酒度控制在55%vol以上。
其中,上述固态法白酒的生产工艺,步骤I中,所述产酒大曲的用量为步骤A高粱粉重量的0.5~1%。
其中,上述固态法白酒的生产工艺,步骤I中,控制入窖温度为18~24℃,入窖糟的水分含量为56~62%、酸度为0.4~1mmol/10g、淀粉含量为17~21%。
其中,上述固态法白酒的生产工艺,步骤J中,所述产香大曲的用量为步骤A高粱粉重量的2~3%。
其中,上述固态法白酒的生产工艺,步骤J中,所述黄水的用量为步骤A高粱粉重量的10~15%。
其中,上述固态法白酒的生产工艺,步骤K中,所述稻壳的用量为步骤A高粱粉重量的8~15%。
其中,上述固态法白酒的生产工艺,步骤L中,每甑酒头摘取2~5kg,控制流酒速度为3~5kg/min,控制流酒温度为25~35℃,中段酒酒度控制在55%vol以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采用粉碎高粱代替整粒高粱,免去粮食浸泡环节,并通过调整润粮、蒸粮环节工艺参数,达到糊化完全,内无生心的效果,使得淀粉利用率最大化,有效节约酿造用水,减少废水的排放,提升酿酒生产绿色低碳效能。
(2)粮粉蒸煮完成后进行打冷散水操作,通过加入常温水并及时摊晾打散,解决了粉碎粮食蒸煮后易发粘成团,难以被微生物利用的问题。该操作与堆积培菌发酵工艺协同作用使得糟醅更加疏松均匀,同时补充了入窖糟醅含水量,操作简单,保障了糟醅的正常发酵。
(3)第一排发酵采用堆积培菌发酵工艺,培菌后的粮粉摊晾冷却后不配糟直接入窖发酵,实现入窖后快速产酒,有效缩短发酵周期,提高出酒率及发酵容器的利用率。
(4)第二排发酵增加复式发酵产香工艺,在主发酵期结束后添加产香大曲和黄水,有效促进了糟醅产酯生香,增加了基础酒中香味物质成分及含量,明显提高了醇甜型白酒的酒质和口感,并充分利用了酿造副产物,提高了综合经济效益。
(5)本发明通过调整工艺、参数优化等技术综合运用,生产出了绵甜净爽、有愉悦花果香味的醇甜型白酒。与小曲清香型白酒相比,减少了废水排放,增加了酒体中香味成分,提高了酒的质量;与大曲清香型白酒以及浓香型白酒相比,缩短了发酵周期,提高了出酒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固态法白酒生产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的固态法白酒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润粮:以高粱粉为原材料,加入85~95℃热水进行润粮,润粮结束后再加入稻壳并搅拌均匀,要求润好后的粮粉无干粉,手指捻无硬心、生心;
B、粮食蒸煮:润好的粮粉收堆冷却后,进行上甑蒸粮,上甑过程要求疏松均匀,蒸煮后的粮粉要求熟而不粘,内无生心;
C、打冷散水:粮粉蒸煮结束后打入冷散水,冷散水温度为常温,要求少量多次打入,保证冷散水添加均匀;
D、摊晾下曲:均匀吸水后的粮粉出甑进行摊晾打散,加入产酒大曲,将粮粉和产酒大曲拌和均匀,摊晾后粮粉要求松散无疙瘩,粮粉温度控制在26~30℃;
E、堆积培菌:将均匀加入产酒大曲后的粮粉进行堆积培菌,堆积高度控制在35-50cm,堆积高度均匀一致,在收堆后的粮粉表面再次均匀铺撒产酒大曲并在粮粉表面均匀覆盖一层薄稻壳;
F、摊晾入窖:堆积培菌结束后进行摊晾冷却并对堆积过程中形成的糟团进行打散,将冷却打散后的糟醅转入窖池进行第一排密封发酵;
G、滴窖起糟:糟醅第一排入窖发酵7~9d后进行滴窖,充分滴窖后取出糟醅加入稻壳拌和均匀,控制第一排出窖糟水分含量为62~68%、酸度为0.5~1.0mmol/10g、淀粉含量为18~22%;
H、蒸馏摘酒:将拌和均匀的糟醅进行蒸馏取酒,采取量质分段摘酒的方式进行摘酒,截头去尾,酒尾摘尽;
I、摊晾下曲:蒸馏取酒后的糟醅出甑后进行摊晾冷却,加入产酒大曲,将糟醅和产酒大曲拌和均匀,摊晾后糟醅要求松散无疙瘩,将拌和均匀的糟醅转入窖池进行第二排密封发酵;
J、复式发酵:入窖发酵7~9d后,将主发酵期结束的产酒糟取出并均匀混入产香大曲和黄水,入窖发酵25d以上;
K、滴窖起糟:对发酵产香结束后的糟醅进行滴窖,充分滴窖后取出糟醅加入稻壳拌和均匀,要求第二排出窖糟水分含量为66~72%、酸度≥1.0mmol/10g、淀粉含量为6~10%;
L、蒸馏摘酒:将拌和均匀的糟醅进行蒸馏取酒,采取量质分段摘酒的方式进行摘酒,截头去尾,酒尾摘尽,二次取酒后的糟醅即为丢糟。
本发明采用高粱粉为原料,以润粮工序替代整粒高粱泡粮工序,高粱粉的粉碎度为通过20目筛介于10-30%之间,因此需要对润粮工序进行优化;经试验,润粮水过多,容易造成粮食糊化过度,粮食蒸煮后容易造成粮食发粘、现腻,不利于粮食摊晾打散,润粮水过低,粮食糊化效果不好,容易造成粮食蒸煮后存在生心,不利于进一步发酵,因此本发明控制润粮水的用量为高粱粉重量的50~56%;润粮结束后加入高粱粉重量1~2%的稻壳,提高粮食的疏松度,同时增强粮食蒸煮后摊晾打散效果,更利于堆积培菌。
本发明步骤B中,由于高粱粉的影响,需要控制蒸粮时间为40~50min;若蒸粮时间过长,粮粉糊化效果过度、发粘,不利于培菌和发酵,蒸粮时间过短,粮粉糊化效果不好、存在生心,也不利于培菌和发酵。
本发明步骤C中,冷散水的用量为步骤A高粱粉重量的40~50%;冷散水过多,导致粮粉含水量大,容易造成粮食发粘、现腻,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活动;冷散水过少,粮粉含水量小,粮食现干,堆积后出现粮食变硬块的现象,不利于发酵产酒。具体冷散水用量可根据入窖水分进行准确调整。为使冷散水添加均匀,打冷散水为蒸粮结束后再向粮粉内进行少量多次打入。
本发明步骤D中,所述产酒大曲的用量为步骤A高粱粉重量的0.3~0.8%,并且依据热季加少,冬季加多原则。
本发明步骤E中,所述产酒大曲的用量为步骤A高粱粉重量的0.05~0.1%,稻壳的用量为步骤A高粱粉重量的0.5~1%;控制堆积时间为18~24h,培菌终点温度为35~40℃,粮粉表面有少许菌丝,有醪糟香味。步骤E中,堆积高度根据环境温度进行调整,环境温度高,堆积高度低,环境温度低,堆积高度高,从而控制培菌升温;堆积时,粮粉表面受环境温度影响比较大,在粮粉表面撒上产酒大曲主要是保证培菌效果的均匀性,撒上稻壳增强堆积培菌时保温效果,减小外部环境带来的影响;堆积时,粮粉表面不撒产酒大曲和稻壳,粮粉表面培菌效果不好,入窖发酵后短发酵期内产酒效果不佳。
本发明步骤F中,控制入窖温度为16~22℃,入窖糟的水分含量为51~57%、酸度为0.1~0.3mmol/10g、淀粉含量为28~32%。具体情况根据环境温度进行调整,环境温度低,入窖温度提高,环境温度高,入窖温度降低,保证发酵温度适宜;环境温度低,入窖水分降低,环境温度高,入窖水分提高,入窖温度、水分过高过低都会影响微生物的正常繁殖,从而影响发酵产酒。
本发明步骤G中第一排发酵期仅为7~9d,可以达到第一排快速产酒的需求,也可以提高设备效率,若延长发酵期,出酒率未见明显提升。步骤G中,所述稻壳的用量为步骤A高粱粉重量的8~15%。糟醅加入稻壳应根据出窖水分进行调整,出窖水分高,稻壳则多,出窖水分低,稻壳则低;稻壳添加较少,糟醅疏松度不够,蒸馏摘酒后尾酒多,中段比例少,稻壳添加较多,容易导致基础酒中出现异杂味,并影响下一排发酵。
本发明步骤I中,所述产酒大曲的用量为步骤A高粱粉重量的0.5~1%(热季加少,冬季加多原则);控制入窖温度为18~24℃,入窖糟的水分含量为56~62%、酸度为0.4~1mmol/10g、淀粉含量为17~21%。步骤I中,第二排入窖未经过培菌,入窖温度范围有所提高,从而提高发酵启动速度,但也根据环境温度及时进行调整。
本发明步骤G中,所述产香大曲的用量为步骤A高粱粉重量的2~3%;所述黄水的用量为步骤A高粱粉重量的10~15%。黄水回窖较少,糟醅香味物质成分、含量提升较少,黄水回窖较多,容易导致糟醅发粘、现腻,影响后续发酵。
本发明步骤K中,所述稻壳的用量为步骤A高粱粉重量的8~15%,具体用量视出窖糟水分进行调整。
本发明步骤H中,每甑酒头摘取2~5kg,控制流酒速度为3~5kg/min,控制流酒温度为25~35℃,中段酒酒度控制在55%vol以上;步骤L中,每甑酒头摘取2~5kg,控制流酒速度为3~5kg/min,控制流酒温度为25~35℃,中段酒酒度控制在55%vol以上。步骤H和步骤L中,上甑过程要求探汽上甑、轻撒匀铺。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保护范围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1
A、润粮:以粉碎高粱为原材料,加入90℃热水进行润粮,润粮水用量为粮粉重量的53%,再加入稻壳并搅拌均匀,稻壳的重量为粮粉重量的1%。
B、粮食蒸煮:润好的粮粉收堆冷却2h后,进行上甑,上甑要求疏松均匀,以穿烟开始计时,蒸粮时间控制在40min。
C、打冷散水:粮粉蒸煮糊化完全后打入冷散水,冷散水温度为20℃,用量为粮粉重量的42%,分为3次等量均匀打入,保证冷散水浸透均匀,控制入窖水分在53%。
D、摊晾下曲:打完冷散水后出甑进行摊晾冷却,加入0.5%的产酒大曲,将粮粉和产酒大曲拌和均匀,摊晾后粮粉要求松散无疙瘩,粮粉温度控制在28℃。
E、堆积培菌:曲粉添加完后将粮粉进行收堆,堆积高度控制在40cm,堆积高度均匀一致,在收堆后的粮粉表面再次均匀铺撒0.1%的产酒大曲并在粮粉表面均匀覆盖一层薄稻壳,稻壳总用量为投粮量的1%,堆积时间为22h,培菌终点温度为37℃,粮粉表面有少许菌丝,有醪糟香味。
F、摊晾入窖:堆积培菌结束后进行摊晾冷却并对堆积过程中形成的糟团进行打散,控制入窖温度为18℃,将拌和均匀的糟醅转入窖池进行第一排密封发酵。
G、滴窖起糟:糟醅第一排入窖发酵7d后进行滴窖,滴窖时间为≥1h,充分滴窖后取出糟醅加入稻壳拌和均匀,稻壳用量为粮粉重量的10%。
H、蒸馏摘酒:出窖糟醅、稻壳拌和均匀后,采用轻撒匀铺、探汽上甑的方式将糟醅装入甑桶中,糟醅疏松均匀。采取量质分段摘酒的方式进行摘酒,截头去尾,流酒开始,酒头摘取3kg,控制流酒速度为4kg/min,流酒温度为25℃左右,然后摘取中段酒,中段酒综合酒度为67%vol,当酒度降至55%vol后,开始接尾酒,酒尾接至0%vol后出甑。摘取的原酒进行单独储存,摘取的酒尾进行回底锅。
I、摊晾下曲:蒸馏取酒后的糟醅出甑进行摊晾下曲,加入0.8%的产酒大曲,将糟醅和产酒大曲拌和均匀,摊晾后糟醅要求松散无疙瘩,控制入窖温度在21℃,将拌和均匀的糟醅转入窖池进行第二排密封发酵。
J、复式发酵:入窖发酵7d后,将主发酵期结束的产酒糟取出并均匀混入产香大曲、黄水,产香大曲为粮粉重量的2%,黄水为粮粉重量的12%,将糟醅、产香大曲以及黄水拌和均匀后入窖发酵30d。
K、滴窖起糟:糟醅生香发酵结束后进行滴窖,滴窖时间为≥1h,充分滴窖后取出糟醅加入稻壳拌和均匀,稻壳用量为粮粉重量的10%。
L、蒸馏摘酒:出窖糟醅、稻壳拌和均匀后,采用轻撒匀铺、探汽上甑的方式将糟醅装入甑桶中,糟醅疏松均匀。采取量质分段摘酒的方式进行摘酒,截头去尾,流酒开始,酒头摘取3kg,控制流酒速度为4kg/min,流酒温度为25℃左右,然后摘取中段酒,中段酒综合酒度为65%vol,当酒度降至55%vol后,开始接尾酒,酒尾接至0%vol后出甑。摘取的原酒进行单独储存,摘取的酒尾进行回底锅。
对比例1
采用步骤C‵,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C‵、打量水:粮粉蒸煮糊化完全后打入量水,量水温度为85℃,用量为粮粉重量的42%,分为3次等量均匀打入,保证量水浸透均匀,控制入窖水分在53%。结果发现:量水温度过高,容易造成粮粉现腻成团,摊晾打散效果不好,从而影响到粮粉的堆积培菌效果,导致出酒率降低。
对比例2
采用步骤E‵,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E‵、堆积培菌:曲粉添加完后将粮粉进行收堆,堆积高度控制在40cm,堆积高度均匀一致,堆积时间为22h,培菌终点温度为37℃,粮粉内部有少许菌丝,有醪糟香味,粮食表面无菌丝。结果发现:堆积培菌时粮食表面没添加产酒大曲和稻壳,培菌效果不理想,存在表面粮食升温幅度低,粮食发干发硬的现象。
表1两排出酒率
实施例1 对比例1 对比例2
第一排出酒率(%) 29.04 26.64 25.75
第二排出酒率(%) 20.35 20.12 20.58
合计出酒率(%) 49.39 46.76 46.33
表2实施例1第二排基础酒理化分析数据
总酸(g/L) 2.06 乙酸乙酯(g/L) 3.803 己酸(g/L) 0.319
总酯(g/L) 5.59 乳酸乙酯(g/L) 0.706 乙酸(g/L) 1.806
己酸乙酯(g/L) 0.669 丁酸乙酯(g/L) 0.184 丁酸(g/L) 0.102
注:第一排发酵出酒率较高,第二排发酵酒质较好,因此本发明检测第二排基础酒的理化数据。

Claims (10)

1.固态法白酒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润粮:以高粱粉为原材料,加入85~95℃热水进行润粮,润粮结束后再加入稻壳并搅拌均匀,润好后的粮粉要求无干粉,手指捻无硬心、生心;
B、粮食蒸煮:润好的粮粉收堆冷却后,进行上甑蒸粮,上甑过程要求疏松均匀,蒸煮后的粮粉要求熟而不粘,内无生心;
C、打冷散水:粮粉蒸煮结束后打入冷散水,冷散水温度为常温,要求少量多次打入,保证冷散水添加均匀;
D、摊晾下曲:均匀吸水后的粮粉出甑进行摊晾打散,加入产酒大曲,将粮粉和产酒大曲拌和均匀,摊晾后粮粉要求松散无疙瘩,粮粉温度控制在26~30℃;
E、堆积培菌:将均匀加入产酒大曲后的粮粉进行堆积培菌,堆积高度控制在35-50cm,堆积高度均匀一致,在收堆后的粮粉表面再次均匀铺撒产酒大曲并在粮粉表面均匀覆盖一层薄稻壳;
F、摊晾入窖:堆积培菌结束后进行摊晾冷却并对堆积过程中形成的糟团进行打散,将冷却打散后的糟醅转入窖池进行第一排密封发酵;
G、滴窖起糟:糟醅第一排入窖发酵7~9d后进行滴窖,充分滴窖后取出糟醅加入稻壳拌和均匀,控制第一排出窖糟水分含量为62~68%、酸度为0.5~1.0mmol/10g、淀粉含量为18~22%;
H、蒸馏摘酒:将拌和均匀的糟醅进行蒸馏取酒,采取量质分段摘酒的方式进行摘酒,截头去尾,酒尾摘尽;
I、摊晾下曲:蒸馏取酒后的糟醅出甑后进行摊晾冷却,加入产酒大曲,将糟醅和产酒大曲拌和均匀,摊晾后糟醅要求松散无疙瘩,将拌和均匀的糟醅转入窖池进行第二排密封发酵;
J、复式发酵:入窖发酵7~9d后,将主发酵期结束的产酒糟取出并均匀混入产香大曲和黄水,入窖发酵25d以上;
K、滴窖起糟:对发酵产香结束后的糟醅进行滴窖,充分滴窖后取出糟醅加入稻壳拌和均匀,要求第二排出窖糟水分含量为66~72%、酸度≥1.0mmol/10g、淀粉含量为6~10%;
L、蒸馏摘酒:将拌和均匀的糟醅进行蒸馏取酒,采取量质分段摘酒的方式进行摘酒,截头去尾,酒尾摘尽,二次取酒后的糟醅即为丢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法白酒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至少满足下列的一项:
所述高粱粉的粉碎度为通过20目筛介于10-30%之间;
所述热水的用量为高粱粉重量的50~56%;
所述稻壳的用量为高粱粉重量的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法白酒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至少满足下列的一项:
步骤B中,控制蒸粮时间为40~50min;
步骤C中,所述冷散水的用量为步骤A高粱粉重量的40~50%;
步骤D中,所述产酒大曲的用量为步骤A高粱粉重量的0.3~0.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法白酒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至少满足下列的一项:
所述产酒大曲的用量为步骤A高粱粉重量的0.05~0.1%;
所述稻壳的用量为步骤A高粱粉重量的0.5~1%;
控制堆积时间为18~24h,培菌终点温度为35~40℃,粮粉表面有少许菌丝,有醪糟香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法白酒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F中,控制入窖温度为16~22℃,入窖糟的水分含量为51~57%、酸度为0.1~0.3mmol/10g、淀粉含量为28~3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法白酒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G中,所述稻壳的用量为步骤A高粱粉重量的8~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法白酒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至少满足下列的一项:
所述产酒大曲的用量为步骤A高粱粉重量的0.5~1%;
控制入窖温度为18~24℃,入窖糟的水分含量为56~62%、酸度为0.4~1mmol/10g、淀粉含量为17~2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法白酒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J中,至少满足下列的一项:
所述产香大曲的用量为步骤A高粱粉重量的2~3%;
所述黄水的用量为步骤A高粱粉重量的10~1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法白酒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K中,所述稻壳的用量为步骤A高粱粉重量的8~15%。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固态法白酒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至少满足下列的一项:
步骤H中,每甑酒头摘取2~5kg,控制流酒速度为3~5kg/min,控制流酒温度为25~35℃,中段酒酒度控制在55%vol以上;
步骤L中,每甑酒头摘取2~5kg,控制流酒速度为3~5kg/min,控制流酒温度为25~35℃,中段酒酒度控制在55%vol以上。
CN202310083290.XA 2023-01-18 2023-01-18 固态法白酒的生产工艺 Active CN1159482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83290.XA CN115948214B (zh) 2023-01-18 2023-01-18 固态法白酒的生产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83290.XA CN115948214B (zh) 2023-01-18 2023-01-18 固态法白酒的生产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48214A true CN115948214A (zh) 2023-04-11
CN115948214B CN115948214B (zh) 2024-01-30

Family

ID=87297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83290.XA Active CN115948214B (zh) 2023-01-18 2023-01-18 固态法白酒的生产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48214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2706A (zh) * 2010-04-21 2010-08-04 安徽省金裕皖酒业有限公司 一种白酒的生产方法
CN104152339A (zh) * 2014-08-26 2014-11-19 福建省建瓯黄华山酿酒有限公司 一种追糟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
CN110317692A (zh) * 2019-07-02 2019-10-11 山东扳倒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白酒的制备方法
CN110423661A (zh) * 2019-09-12 2019-11-08 泸州老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复合型醇甜白酒及其生产方法
CN115340915A (zh) * 2021-05-13 2022-11-15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香型调味酒及其酿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2706A (zh) * 2010-04-21 2010-08-04 安徽省金裕皖酒业有限公司 一种白酒的生产方法
CN104152339A (zh) * 2014-08-26 2014-11-19 福建省建瓯黄华山酿酒有限公司 一种追糟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
CN110317692A (zh) * 2019-07-02 2019-10-11 山东扳倒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白酒的制备方法
CN110423661A (zh) * 2019-09-12 2019-11-08 泸州老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复合型醇甜白酒及其生产方法
CN115340915A (zh) * 2021-05-13 2022-11-15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香型调味酒及其酿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48214B (zh) 2024-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32423B (zh) 一种改进的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
CN102618411B (zh) 利用酱香丢糟生产典型酱香型白酒的方法
CN104651199A (zh) 竹类作为蓬松物进行固态发酵酿酒的方法
CN105754794A (zh) 一种黄酒的酿造方法
CN101434895A (zh) 一种酿酒工艺
CN102168003B (zh) 一种荔枝白兰地及其生产方法
CN111117901B (zh) 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Yoshizawa Sake: production and flavor
CN111518648B (zh) 一种复合型小曲酒的酿造方法及其培菌糖化系统
CN106906106B (zh) 一种酿造酒的酯化红曲制备方法
CN104673584A (zh) 一种酿酒组合物以及酿酒方法
CN106987496B (zh) 一种以全大米为原料的浓香型白酒生产方法
CN101831374B (zh) 和谐香型白酒的制备方法
CN105132243B (zh) 一种固稀工艺生产传统白酒的方法
CN102134535A (zh) 提高浓香型白酒呈香味物质含量的方法
CN103966068A (zh) 一种低醉型白酒的生产工艺
CN111560304A (zh) 一种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酒
CN109182155B (zh) 产酯酵母、提取方法及其在红枣蒸馏酒中的应用
CN115340915A (zh) 复合香型调味酒及其酿造方法
JP4503002B2 (ja) 梅スピリッツの製造方法
KR20140057866A (ko) 전통주 제조방법
CN115948214A (zh) 固态法白酒的生产工艺
CN114410407A (zh) 一种九甑移位酿酒工艺
CN112760180A (zh) 一种利用芝麻香型面糟生产酱香碎沙酒的方法
CN113234554A (zh) 一种浓香型大曲酒的生产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