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27755A - 一种微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检测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检测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27755A
CN115927755A CN202211467415.0A CN202211467415A CN115927755A CN 115927755 A CN115927755 A CN 115927755A CN 202211467415 A CN202211467415 A CN 202211467415A CN 115927755 A CN115927755 A CN 1159277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ricella
zoster virus
sample
virus
so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6741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莹
周荔葆
廖辉
吴琼
张议匀
杜磊
王一平
周隽逸
李璇
赵倩
孙宇彤
黄睿
李未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oning Chengda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oning Chengda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oning Chengda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oning Chengda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6741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2775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277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277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微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检测方法和应用。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待检样品以混种的方式接入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易感细胞的混悬液中进行培养,获得第一代培养物;S2,采用含有胰酶的溶液对所述第一代培养物进行消化后,传代1~2次获得传代产物;S3,采用结晶紫染色液对所述传代产物进行染色,进而判定待检样品中是否存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该方法通过采用盲传的方式对待检样品中的微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进行有效扩增,提高了样品中病毒的检出率,防止假阴性的产生,能够有效应用于含有微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样品中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检出。同时,所述方法操作简单易行,易于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微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检测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药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微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检测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水痘减毒活疫苗系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接种人二倍体细胞,经培养,收获病毒,加入适宜稳定剂冻干制成。由于该疫苗为减毒苗,疫苗中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仍存在活性,因此水痘减毒活疫苗生产区域经消毒后仍然存在残留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风险。因此需要建立一种用于微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检测方法,对消毒后的效果进行验证。
目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滴度的检测方法主要有蚀斑法和荧光法等,应用于医药检测领域。上述方法是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滴度进行检测,需要将病毒稀释至合适的浓度范围,通过蚀斑数计算病毒滴度,因此上述方法不适用于微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病毒的检测。目前关于微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检测方法未见报道。而采用目前已知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病毒滴度的检测方法容易出现假阴性,对微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检出率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一种微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检测方法,所述方法通过对待检样品(如环境样品)中的微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进行培养扩增,进而提高了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检出率,防止假阴性的产生。
为此,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微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待检样品以混种的方式接入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易感细胞的混悬液中进行培养,获得第一代培养物;
S2,采用含有胰酶的溶液对所述第一代培养物进行消化后,传代1~2次获得传代产物;
S3,采用结晶紫染色液对所述传代产物进行染色,进而判定待检样品中是否存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本申请中,所述方法通过对待检样品中的微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进行扩增,提高了样品中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含量,进而提高了样品中病毒的检出率,防止假阴性的产生。
本申请中,待检样品通过混种接种的方式直接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易感细胞的混悬液进行混合。本申请的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相较于采用先铺板再感染病毒的接种方式,采用混种接种方式能使所述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更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所述待检样品与所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易感细胞的混悬液的体积比为1:(5~15)。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待检样品与所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易感细胞的混悬液的体积比可以为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或1:15等。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待检样品与所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易感细胞的混悬液的体积比为1:(8~12)。在一些最优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待检样品与所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易感细胞的混悬液的体积比为1:10。
本申请中,若待检样品与所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易感细胞的混悬液的体积比大于1:5,会影响易感细胞的生长,进而导致待检样品中的微量病毒不能很好地被培养扩增,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假阴性;若待检样品与所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易感细胞的混悬液的体积比小于1:15,不仅会造成易感细胞的浪费,同时也会对检测结果带来不利影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培养的条件为:温度为36~38℃,时间为4~7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所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易感细胞的混悬液的细胞密度为(0.8~1.5)×105个/mL。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混悬液中易感细胞的密度可以为0.8×105个/mL、0.9×105个/mL、1.0×105个/mL、1.1×105个/mL、1.2×105个/mL、1.3×105个/mL、1.4×105个/mL或1.5×105个/mL等。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易感细胞的混悬液的细胞密度为(1.0~1.2)×105个/mL。
本申请通过将混悬液中易感细胞的密度控制在上述范围内,能够更利于待检样品中病毒的扩增,进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所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易感细胞的混悬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T1,将体外培养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易感细胞与细胞处理液混合后进行处理,获得处理后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易感细胞;
T2,将所述处理后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易感细胞清洗后,采用含有胰酶的溶液进行消化,然后与病毒维持液混合,获得所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易感细胞的混悬液。
本申请中,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易感细胞的体外培养方式为本领域的常规方式,所述体外培养的培养液可以为含体积分数为6%牛血清的L-15培养液。所述L-15培养液为常规市售的L-15培养液。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L-15培养液例如可以为Sigma公司生产的L-15培养液。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T1中,所述细胞处理液为含有体积分数为6~8%的牛血清和0.001~0.005wt%的Triton X-100的L-15培养液。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细胞处理液为含有体积分数为6%的牛血清和0.002~0.004wt%的Triton X-100的L-15培养液。
本申请中,Triton X-100是一种非离子型去垢剂,可以提高真核细胞细胞膜的通透性,以促进大分子进入细胞。本申请通过在细胞处理液中添加Triton X-100,能够提高易感细胞膜的通透性,以提高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能力。进一步地,通过将Triton X-100的含量控制在0.001~0.005wt%范围内,能使Triton X-100的作用发挥到最佳,即能够有效的提高细胞膜的通透性,又能很好地保持细胞的完整性。若浓度太低,起不到提高易感胞膜的通透性的作用;若浓度太高,高浓度的Triton X-100可以作为裂解液杀死易感细胞。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的温度为36~38℃,时间为1~2h。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的温度为37℃,时间为1h。
本申请中,通过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易感细胞的能力,利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易感细胞中增殖扩增。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T2中,所述病毒维持液为含有体积分数为6~8%的牛血清和1~3mg/mL的海藻糖的L-15培养液。
本申请中,所述病毒维持液中添加了特定含量的海藻糖,所述海藻糖更有利于病毒在易感细胞中增殖。本申请的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相较于添加右旋糖苷,在病毒维持液中添加海藻糖能够更有利于病毒的扩增,进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易感细胞为2BS细胞和MRC-5细胞中的任意一种。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易感细胞为MRC-5细胞。
本申请中,通过选用MRC-5细胞作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宿主细胞,能够更有利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扩增,进而提高待检样品的检出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含有胰酶的溶液中胰酶的浓度为0.2~0.3wt%。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含有胰酶的溶液中胰酶的浓度为0.25wt%。
本申请中,所述含有胰酶的溶液包括步骤S2中用到的含有胰酶的溶液,以及步骤T2中进行传代培养过程中用到的含有胰酶的溶液。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传代的传代比例为1:(2~4)。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传代的传代比例为1:2。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传代的次数例如可以为2次,所述传代的方式为采用胰酶消化的方式进行盲传,具体的传代过程如下:采用胰酶浓度为0.2~0.3wt%(如0.25wt%)的胰酶溶液对所述第一代培养物进行消化,然后将消化产物按传代比例为1:(2~4)接入新的培养瓶,补加病毒维持液至原体积,置于36~38℃培养箱内培养4~7天,获得第二代培养物;第二代培养物继续采用胰酶浓度为0.2~0.3wt%(如0.25wt%)的胰酶溶液进行消化,然后将消化产物继续按照传代比例为1:(2~4)接入新的培养瓶,补加病毒维持液至原体积,置于36~38℃培养箱内培养4~7天,获得第三代培养物,即为最终的传代产物。传代培养过程中,如果镜下观察有病变,则培养至7天进行结晶紫染色,如果无蚀斑,则培养至4天开始传代。
与冻融法相比,本申请采用胰酶消化的方式进行盲传能使病毒扩增更明显。原因在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是通过胞间进行传播,胰酶消化传代的方式更适合病毒的传播扩增,而且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冻融法会导致宿主细胞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不能完全释放,损失一部分,同时冻融过程对病毒活性影响较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3中,所述结晶紫染色液中结晶紫的浓度为0.5~0.8wt%。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结晶紫染色液中结晶紫的浓度为0.5wt%。
本申请中,用于进行结晶紫染色进而检测待测样品中是否存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容器为用于进行传代培养的细胞培养瓶,细胞培养瓶规格根据样品的接种量进行常规选择。采用结晶紫染色液对传代产物进行结晶紫染色的方式为本领域的常规方式,具体染色过程可以为:将结晶紫染色液添加到培养瓶中,室温固定30min,倒掉染色液,纯化水冲洗,晾干,在医用胶片观察灯下进行蚀斑计数。若待检样品中存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则病毒会在易感细胞中(如MRC-5细胞)中大量复制进而导致细胞死亡,进行结晶紫染色时,活细胞被染料染色,而死细胞处不能染色从而形成蚀斑。因此,经结晶紫染色后,若所述传代产物中出现蚀斑则表明所述待检样品中存在所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在环境样品中微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本申请通过采用特定的方法对待检样品中的微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进行扩增,提高了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检出率,防止假阴性的产生,因此能够很好地应用于环境样品中微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检测。值得注意的是,本申请所述方法不仅仅只能用于环境样品中微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检测,也可用于其他含有微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样品检测。
本申请所述检测方法的灵敏度高,理论病毒接种量(样品中病毒浓度×接样体积)达到0.24PFU时,就能被有效检出,避免了假阴性的出现。
本申请的有益技术效果:本申请所述方法通过采用盲传的方式对待检样品中的微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进行有效扩增,提高了样品中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含量,进而提高了样品中病毒的检出率,防止假阴性的产生,能够有效应用于含有微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样品(如环境样品)中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检出。同时,所述方法操作简单易行,易于推广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更加容易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这些实施例仅起说明性作用,并不局限于本申请的应用范围。本申请中所使用的原料或组分若无特殊说明均可以通过商业途径或常规方法制得。
实施例1
选择体外培养的生长良好的MRC-5细胞,弃去培养液(含体积分数为6%的牛血清的L-15培养液),加入细胞处理液(含体积分数为6%的牛血清和0.003wt%的Triton X-100的L-15培养液),37℃处理1h,用PBS(pH7.4)洗两次,然后加入0.25wt%的胰酶溶液进行消化后,用病毒维持液(含体积分数为6%的牛血清和2mg/mL的海藻糖的L-15培养液)配制成细胞混悬液,细胞密度为1.0×105个/mL。将滴度为1.0×104.19PFU/mL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样品液分别稀释4000倍、8000倍、16000倍、32000倍、64000倍和128000倍,获得的病毒液分别作为检测样品,稀释液为病毒维持液。
以混种的方式向T25培养瓶中接入1mL待检样品和10mL细胞混悬液(待检样品与混悬液的体积比为1:10),置于37℃培养箱内培养4天,培养结束后,获得第一代培养物(P1)。将第一代培养物经0.25wt%的胰酶溶液进行消化后,按传代比例为1:2接入新的培养瓶中,补加病毒维持液至原体积,置于37℃培养箱内培养4天,获得第二代培养物(P2);第二代培养物继续经0.25wt%的胰酶溶液进行消化后,按传代比例为1:2接入新的培养瓶,补加病毒维持液至原体积,置于37℃培养箱内培养7天,获得第三代培养物(P3),即为传代产物。传代过程中,镜下观察,记录每一代培养物每个稀释度的蚀斑数。第二代培养物培养4天后,镜下观察,如果第二代较第一代蚀斑数显著增加,则无需传至第三代,继续培养至7天,结晶紫染色判定;否则需继续传至第三代。
传代结束后,采用0.5wt%的结晶紫染色液对传代产物进行结晶紫染色,观察染色后的传代产物中是否存在蚀斑,结果如表1所示。
对比例1
选择体外培养的生长良好的MRC-5细胞,弃去培养液(含体积分数为6%的牛血清的L-15培养液),加入细胞处理液(含体积分数为6%的牛血清和0.003wt%的Triton X-100的L-15培养液),37℃处理1h,用PBS(pH7.4)洗两次,然后加入0.25wt%的胰酶溶液进行消化后,用病毒维持液(含体积分数为6%的牛血清和2mg/mL的海藻糖的L-15培养液)配制成细胞混悬液,细胞密度为1.0×105个/mL。将滴度为1.0×104.19PFU/mL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样品液分别稀释4000倍、8000倍、16000倍、32000倍、64000倍和128000倍,获得的病毒液分别作为检测样品,稀释液为病毒维持液。
以混种的方式向T25培养瓶中接入1mL待检样品和10mL细胞混悬液(待检样品与混悬液的体积比为1:10),置于37℃培养箱内培养4天,培养结束后,获得第一代培养物,将第一代培养物留2mL培养液,其余弃去,置-70℃冻融2次,2500rpm离心5min,取上清,得到第一代收获物。将第一代收获物全部接种于10mL新制备的MRC-5细胞混悬液,置37℃培养箱内培养4天,获得第二代培养物;将第二代培养物留2mL培养液,其余弃去,置-70℃冻融2次,2500rpm离心5min,取上清,得到第二代收获物。将第二代收获物全部接种于10mL新制备的MRC-5细胞混悬液,置37℃培养箱内培养7天,获得第三代培养物,即为传代产物。传代过程中,观察计数,记录每一代培养物每个稀释度的蚀斑数。
传代结束后,采用0.5wt%的结晶紫染色液对传代产物进行染色,观察染色后的传代产物中是否存在蚀斑,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3957927650000061
Figure BDA0003957927650000071
注:“-”为无可见蚀斑,即0PFU;“+”为有可见蚀斑,其后数值为蚀斑数。
从表1可知,对比例1和实施例1经盲传后,蚀斑数均有增加,证明盲传方法可明显提高病毒检出率,但对比例1和实施例1的检测结果表现出显著差异,采用实施例1中的胰酶消化传代方式,盲传后病毒数量可增加两个数量级,病毒扩增显著;采用对比例1中的冻融传代方式,盲传后病毒数量只增加1个数量级,且细胞状态不好。采用本申请中的胰酶消化传代方式适合微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检出,理论病毒接种量为0.24PFU时,仍能被有效检出,故该方法的灵敏度(病毒度最小检出量)定为0.24PFU,比冻融传代方式提高了8倍。
实施例2
基本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细胞处理液为含体积分数为6%的牛血清和0.001wt%的Triton X-100的L-15培养液,最终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3
基本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细胞处理液为含体积分数为6%的牛血清的L-15培养液,最终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4
基本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病毒维持液为含体积分数为6%的牛血清和1mg/mL的海藻糖的L-15培养液,最终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5
基本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病毒维持液为含体积分数为6%的牛血清和2mg/mL的右旋糖苷的L-15培养液,最终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6
基本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病毒维持液为含体积分数为6%的牛血清的L-15培养液,最终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7
基本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细胞混悬液中的细胞密度为0.8×105个/mL,最终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8
基本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细胞混悬液中的细胞密度为0.5×105个/mL,最终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9
基本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待检样品与混悬液的体积比为1:5,最终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对比例2
选择体外培养的生长良好的MRC-5细胞,弃去培养液(含体积分数为6%的牛血清的L-15培养液),加入细胞处理液(含体积分数为6%的牛血清和0.003wt%的Triton X-100的L-15培养液),37℃处理1h,用PBS(pH7.4)洗两次,然后加入0.25wt%的胰酶溶液进行消化后,用病毒维持液(含体积分数为6%的牛血清和2mg/mL的海藻糖的L-15培养液)配制成细胞混悬液,细胞密度为1.0×105个/mL。将滴度为1.0×104.19PFU/mL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样品液分别稀释4000倍、8000倍、16000倍、32000倍、64000倍和128000倍,获得的病毒液分别作为检测样品,稀释液为病毒维持液。
以混种的方式向T25培养瓶中接入1mL待检样品和10mL细胞混悬液(待检样品与混悬液的体积比为1:10),置于37℃培养箱内培养7天,培养结束后,获得培养物。
采用0.5wt%的结晶紫染色液对培养物进行染色,观察染色后的培养物中是否存在蚀斑,最终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Figure BDA0003957927650000081
Figure BDA0003957927650000091
注:“-”为无可见蚀斑,“+”为有可见蚀斑;理论病毒接种量=病毒滴度/稀释倍数×接样体积由表2可知,采用对比例2中的方法,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最小检出量为1.94PFU;采用实施例1的方法,水痘病毒在理论接种量为0.24PFU时,仍可被检出,说明实施例1方法对于水痘病毒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比例2,灵敏度(病毒的最小检出量)可定为0.24PFU。从实施例1-3的结果可知,当细胞处理液中添加Triton X-100时,有利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检出,且相较于Triton X-100的含量为0.001wt%,当Triton X-100的含量为0.003wt%时,更有利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检出。从实施例1、4-6的检测结果可知,相较于在病毒维持液中不添加海藻糖或者添加右旋糖苷,当病毒维持液中添加海藻糖时,有利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检出,且当海藻糖的添加量为2mg/mL时,更有利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检出。从实施例1、7-8的检测结果可知,当细胞混悬液中的细胞密度为(0.8~1.5)×105个/mL时,更利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检出。从实施例1和9的检测结果可知,当待检样品与混悬液的体积比为1:10时,更有利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检出。
实施例10:干扰试验
组A:采用病毒维持液作为稀释液
选择体外培养的生长良好的MRC-5细胞,弃去培养液(含体积分数为6%的牛血清的L-15培养液),加入细胞处理液(含体积分数为6%的牛血清和0.003wt%的Triton X-100的L-15培养液),37℃处理1h,用PBS(pH7.4)洗两次,然后加入0.25wt%的胰酶溶液进行消化后,用病毒维持液(含体积分数为6%的牛血清和2mg/mL的海藻糖的L-15培养液)配制成细胞混悬液,细胞密度为1.0×105个/mL。将滴度为1.0×104.78PFU/mL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样品液分别稀释16000倍、32000倍、64000倍、128000倍、256000倍和512000倍,获得的病毒液分别作为检测样品,稀释液为病毒维持液。
以混种的方式向T25培养瓶中接入1mL待检样品和10mL细胞混悬液(待检样品与混悬液的体积比为1:10),置于37℃培养箱内培养4天,培养结束后,获得第一代培养物(P1)。将第一代培养物经0.25wt%的胰酶溶液进行消化后,按传代比例为1:2接入新的培养瓶中,补加病毒维持液至原体积,置于37℃培养箱内培养4天,获得第二代培养物(P2);第二代培养物继续经0.25wt%的胰酶溶液进行消化后,按传代比例为1:2接入新的培养瓶,补加病毒维持液至原体积,置于37℃培养箱内培养7天,获得第三代培养物(P3),即为传代产物。传代过程中,镜下观察,记录每一代培养物每个稀释度的蚀斑数。第二代培养物培养4天后,镜下观察,如果第二代较第一代蚀斑数显著增加,则无需传至第三代,继续培养至7天,结晶紫染色判定;否则需继续传至第三代。
传代结束后,采用0.5wt%的结晶紫染色液对传代产物进行染色,观察染色后的传代产物中是否存在蚀斑,结果如表3所示。
组B:采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空白基质原液作为稀释液
与组A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样本稀释液采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空白基质原液替代病毒维持液。
组C:采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空白基质成品作为稀释液
与组A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样本稀释液采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空白基质成品替代病毒维持液。
表3:干扰实验结果
Figure BDA0003957927650000101
Figure BDA0003957927650000111
注:“-”为无可见蚀斑,“+”为有可见蚀斑,其后数值为蚀斑数
从表3可知,潜在干扰物质(空白基质原液、空白基质成品)与病毒维持液相比不会影响水痘病毒检出的灵敏度,在理论病毒接种量为0.24PFU时,盲传后均呈两个数量级的增长。说明空白基质原液、空白基质成品不会对本申请所述检测方法产生干扰。进一步确认了方法的灵敏度(最小病毒检出量)为0.24PFU。
应当注意的是,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任何限制。通过参照典型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应当理解为其中所用的词语为描述性和解释性词汇,而不是限定性词汇。可以按规定在本申请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对本申请作出修改,以及在不背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内对本发明进行修订。尽管其中描述的本申请涉及特定的方法、材料和实施例,但是并不意味着本申请限于其中公开的特定例,相反,本申请可扩展至其他所有具有相同功能的方法和应用。

Claims (10)

1.一种微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待检样品以混种的方式接入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易感细胞的混悬液中进行培养,获得第一代培养物;
S2,采用含有胰酶的溶液对所述第一代培养物进行消化后,传代1~2次获得传代产物;
S3,采用结晶紫染色液对所述传代产物进行染色,进而判定待检样品中是否存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待检样品与所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易感细胞的混悬液的体积比为1:(5~15);和/或
所述培养的条件为:温度为36~38℃,时间为4~7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易感细胞的混悬液的细胞密度为(0.8~1.5)×105个/mL。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易感细胞的混悬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T1,将体外培养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易感细胞与细胞处理液混合后进行处理,获得处理后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易感细胞;
T2,将所述处理后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易感细胞清洗后,采用含有胰酶的溶液进行消化,然后与病毒维持液混合,获得所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易感细胞的混悬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T1中,所述细胞处理液为含有体积分数为6~8%的牛血清和0.001~0.005wt%的Triton X-100的L-15培养液;和/或
所述处理的温度为36~38℃,时间为1~2h。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T2中,所述病毒维持液为含有体积分数为6~8%的牛血清和1~3mg/mL的海藻糖的L-15培养液。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易感细胞为2BS细胞和MRC-5细胞中的任意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胰酶的溶液中胰酶的浓度为0.2~0.3wt%;和/或所述传代的传代比例为1:(2~4)。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结晶紫染色液中结晶紫的浓度为0.5~0.8wt%;和/或
经结晶紫染色后,若所述传代产物中出现蚀斑则表明所述待检样品中存在所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在环境样品中微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CN202211467415.0A 2022-11-22 2022-11-22 一种微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检测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159277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67415.0A CN115927755A (zh) 2022-11-22 2022-11-22 一种微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检测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67415.0A CN115927755A (zh) 2022-11-22 2022-11-22 一种微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检测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27755A true CN115927755A (zh) 2023-04-07

Family

ID=86699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67415.0A Pending CN115927755A (zh) 2022-11-22 2022-11-22 一种微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检测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2775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74673A (zh) * 2023-10-18 2023-11-17 北京华诺泰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定量检测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或/和原液比活性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74673A (zh) * 2023-10-18 2023-11-17 北京华诺泰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定量检测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或/和原液比活性的方法
CN117074673B (zh) * 2023-10-18 2024-05-28 北京华诺泰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定量检测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或/和原液比活性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927755A (zh) 一种微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检测方法和应用
CN106754481A (zh) 从冰菜中筛选耐高盐固氮菌株的方法及相关培养基
CN112458067A (zh) 一种降解岩藻多糖噬菌体源多糖解聚酶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5125216B (zh) 一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噬菌体及其应用
CN116240179A (zh) 抗猫杯状病毒病病毒强毒株免疫疫苗的制备方法
CN114128723B (zh) 一种抗病毒纳米材料及其应用
CN103160475B (zh) 一种肠道病毒71型病毒株及其用途、疫苗和制备方法
CN115287269A (zh) 一种微载体高密度培养Vero细胞生产狂犬病病毒的方法
CN110551694A (zh) 塞尼卡谷病毒svv/ch/zz/2016
CN108707688A (zh) 检测植物病原性轮枝菌的特异引物对、探针和试剂盒及其应用
Greenberger et al. Transformation-defective virus mutants in a class of morphologic revertants of sarcoma virus transformed nonproducer cells
Stachura et al. Incomplete bacteriophage-like particles in ultraviolet-irradiated haemophilus
CN102268373A (zh) 一种在活性污泥中快速筛选聚磷菌的方法
CN105950571A (zh) 一种基于鲤鱼上皮瘤细胞epc的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的增殖方法
Wu et al. Comparisons of microcarrier cell culture processes in one hundred mini-liter spinner flask and fifteen-liter bioreactor cultures
CN106167771B (zh) 一种巨大芽孢杆菌d122及其菌剂和菌剂制备方法
Polak-Vogelzang et al. Survival of Mycoplasma hyorhinis in trypsin solutions
CN114306584B (zh) 蛋白酶k及其复合酶在制备病毒抑制剂中的应用
CN117025553B (zh) 一种在非超低温下保持病毒活力的病毒保存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55321A (zh) 一种轮状病毒的培养方法
CN113564057B (zh) 一株解毒抑菌生防菌及其应用
CN115948616B (zh) 一种柯萨奇病毒b1型的核酸定量检测方法
CN118374613A (zh) 一种检测眼内细菌感染的引物组、试剂盒及其应用
CN114272366B (zh) 一种制备人用乙型脑炎灭活疫苗的方法及疫苗
CN1239696C (zh) 牙鲆淋巴囊肿病毒毒株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