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23496A - 一种叶片延时渐开式的主动进气格栅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叶片延时渐开式的主动进气格栅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23496A
CN115923496A CN202211396809.1A CN202211396809A CN115923496A CN 115923496 A CN115923496 A CN 115923496A CN 202211396809 A CN202211396809 A CN 202211396809A CN 115923496 A CN115923496 A CN 1159234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driving
blades
driven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9680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银松
王民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ngdachi Automotive Systems Anhu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ngdachi Automotive Systems Anhu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ngdachi Automotive Systems Anhui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ngdachi Automotive Systems Anhu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9680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2349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234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234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8Optimized components or subsystems, e.g. lighting, actively controlled glass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叶片延时渐开式的主动进气格栅及车辆,在格栅框架的进气腔内分别安装可转动的主动叶片和从动叶片,主动叶片包括若干对成对设置的主动上翻叶片和主动下翻叶片,从动叶片包括若干对成对设置的从动上翻叶片和从动下翻叶片,主动上翻叶片和主动下翻叶片能够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以相反的方向同步转动,并能够在转动一定角度后通过延时传动结构带动从动上翻叶片和从动下翻叶片随之转动,从而使得从动叶片能够相对于主动叶片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角度开合,实现了叶片渐变式对开的运动效果,既能够渐变式地调整气流的流量和流向,满足气流调节的需求,又能够提供多样化的造型设计,提升车辆的外形竞争力。

Description

一种叶片延时渐开式的主动进气格栅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叶片延时渐开式的主动进气格栅及车辆。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越来越多的汽车开始采用主动进气格栅装置。主动进气格栅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综合分析发动机水温、机油温度、空调系统状态、进气温度、行驶速度等信息,然后通过控制器发出指令来控制电机实现进气格栅叶片开启一定角度或者关闭,从而调节进入发动机舱内的空气流量,使发动机舱内达到最佳散热运行工况。同时,还能有效降低车辆的风阻系数,从而使燃油车型降低整车排放和燃油消耗,而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降低风阻系数则可以起到增加续航里程的作用。
目前市面上的主动进气格栅的叶片大多只能沿同一方向同步开合,并且每组叶片的开合角度一致,叶片的运动模式较为单一,一方面对进气量和气流方向的调节能力有限,另一方面也无法满足车辆造型多样化的设计需求。
因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叶片延时渐开式的主动进气格栅及车辆,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叶片延时渐开式的主动进气格栅及车辆,以解决现有的格栅叶片运动模式较为单一,对进气量和气流方向的调节能力有限,且无法满足车辆造型多样化设计需求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叶片延时渐开式的主动进气格栅,包括:
格栅框架,所述格栅框架限定有多个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的进气腔;
格栅叶片,所述格栅叶片包括主动叶片和从动叶片,所述主动叶片和所述从动叶片分别可转动地安装至不同的所述进气腔内;以及
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主动叶片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主动叶片转动;
其中,所述主动叶片包括若干对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成对设置的主动上翻叶片和主动下翻叶片,每对所述主动上翻叶片和所述主动下翻叶片分别通过连接组件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并且能够在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下以相反的方向同步转动;
所述从动叶片包括若干对沿所述第二方向成对设置的从动上翻叶片和从动下翻叶片;所述从动上翻叶片与所述主动上翻叶片对应设置,并通过延时传动结构与所述主动上翻叶片传动连接;所述从动下翻叶片与所述主动下翻叶片对应设置,并通过延时传动结构与所述主动下翻叶片传动连接;
所述延时传动结构被构造为当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主动上翻叶片和所述主动下翻叶片转动时,所述主动上翻叶片和所述主动下翻叶片能够分别在转动一定角度后通过所述延时传动结构带动对应的所述从动上翻叶片和所述从动下翻叶片转动。
可选地,所述从动叶片沿着远离所述主动叶片的方向依次并排地设置有多组,并且,每组所述从动叶片的从动上翻叶片和从动下翻叶片分别通过所述延时传动结构与相邻的所述从动叶片的对应从动上翻叶片和从动下翻叶片传动连接,使得当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主动叶片转动时,所述从动叶片能够朝远离所述主动叶片的方向依次在转动一定角度后带动下一组所述从动叶片转动。
可选地,所述延时传动结构包括传动轴套以及可转动地插设至传动轴套内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套上形成有具有一定扇形角度的传动键槽,所述传动轴的外周上设置有凸出的传动键,所述传动键活动安装至所述传动键槽,以使所述传动轴能够在一定角度内与所述传动轴套进行相对转动;
所述从动上翻叶片和所述从动下翻叶片靠近所述主动叶片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传动轴,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传动轴套;所述主动上翻叶片和所述主动下翻叶片靠近所述从动叶片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传动轴套;
或者,所述从动上翻叶片和所述从动下翻叶片靠近所述主动叶片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传动轴套,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传动轴;所述主动上翻叶片和所述主动下翻叶片靠近所述从动叶片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传动轴。
可选地,所述进气腔之间的所述格栅框架上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开放式的安装槽,所述传动轴套可转动地安装至所述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开放侧可拆卸地安装有压板,以将所述传动轴套可拆卸地限制在所述安装槽内。
可选地,所述主动上翻叶片和所述主动下翻叶片远离所述从动叶片的一端分别通过一限位结构与所述格栅框架转动连接,所述限位结构被构造为用于限制所述主动上翻叶片和所述主动下翻叶片的转动角度。
可选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轴套和限位轴,所述限位轴套固定安装至所述格栅框架,所述限位轴固定连接至所述主动上翻叶片和所述主动下翻叶片,所述限位轴可转动地插设至对应的所述限位轴套内;所述限位轴套上形成有具有一定扇形角度的限位键槽,所述限位轴的外周上设置有凸出的限位键,所述限位键活动安装至所述限位键槽,以使所述限位轴能够在一定角度内转动。
可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上翻连杆、第二上翻连杆、第一下翻连杆以及第二下翻连杆;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两根长度方向相反的转动杆,所述第一上翻连杆和所述第一下翻连杆的一端分别传动连接至两个所述转动杆,所述第一上翻连杆和所述第一下翻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传动连接至所述第二上翻连杆和所述第二下翻连杆,所述第二上翻连杆和所述主动上翻叶片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下翻连杆和所述主动下翻叶片传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格栅框架上设置有电机固定支架,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至所述电机固定支架。
可选地,所述格栅叶片对称设置有两组,所述驱动电机为双输出电机,驱动电机两端的输出轴分别传动连接至两组所述格栅叶片的所述主动叶片。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叶片延时渐开式的主动进气格栅。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格栅框架的进气腔内分别安装可转动的主动叶片和从动叶片,主动叶片包括若干对成对设置的主动上翻叶片和主动下翻叶片,从动叶片包括若干对成对设置的从动上翻叶片和从动下翻叶片,主动上翻叶片和主动下翻叶片能够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以相反的方向同步转动,并能够在转动一定角度后通过延时传动结构带动从动上翻叶片和从动下翻叶片随之转动,从而使得从动叶片能够相对于主动叶片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角度开合,实现了叶片渐变式对开的运动效果,既能够渐变式地调整气流的流量和流向,满足气流调节的需求,又能够提供多样化的造型设计,提升车辆的外形竞争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开启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主动叶片和从动叶片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延时传动结构的部分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限位结构的部分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格栅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的正视图;
图中数字表示:
1、格栅框架;2、驱动电机;3、进气腔;4、主动上翻叶片;5、主动下翻叶片;6、第一上翻连杆;7、第二上翻连杆;8、第一下翻连杆;9、第二下翻连杆;10、电机固定支架;11、转动杆;12、从动上翻叶片;13、从动下翻叶片;14、辅助连杆;15、传动轴套;16、传动轴;17、传动键槽;18、传动键;19、安装槽;20、压板;21、限位轴套;22、限位轴;23、限位键槽;24、限位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叶片延时渐开式的主动进气格栅,包括格栅框架1、格栅叶片以及驱动电机2。其中,格栅框架1限定有多个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的进气腔3;格栅叶片包括主动叶片和从动叶片,主动叶片和从动叶片分别可转动地安装至不同的进气腔3内,用于实现每个进气腔3的开启和闭合;驱动电机2则与主动叶片传动连接,用于驱动主动叶片转动。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驱动电机2采用双输出电机,驱动电机2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格栅叶片,驱动电机2两端的输出轴分别传动连接至两组格栅叶片的主动叶片,以同时驱动两组主动叶片转动。由于两组格栅叶片对称设计,下文主要针对其中一组格栅叶片的结构进行示例性说明,另一组则不做过多赘述。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每组主动叶片均包括若干对沿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成对设置的主动上翻叶片4和主动下翻叶片5。每对主动上翻叶片4和主动下翻叶片5上下相对设置,并且分别通过连接组件与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传动连接,使得驱动电机2能够通过连接组件驱动每对主动上翻叶片4和主动下翻叶片5以相反的方向同步转动,也就是说,能够实现每对主动上翻叶片4和主动下翻叶片5的对向开合。作为参考,本实施例中的每组主动叶片均包括三对主动上翻叶片4和主动下翻叶片5,其中,每对主动上翻叶片4和主动下翻叶片5均被设计为方向相反且能够相互嵌合的两个呈直角梯形状的叶片。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组件包括第一上翻连杆6、第二上翻连杆7、第一下翻连杆8以及第二下翻连杆9。格栅框架1上设置有电机固定支架10,驱动电机2固定安装至电机固定支架10。驱动电机2的每个输出轴上均固定有两根长度方向相反的转动杆11,第一上翻连杆6和第一下翻连杆8的一端分别传动连接至两个转动杆11;第一上翻连杆6的另一端传动连接至第二上翻连杆7,第二上翻连杆7则与三个主动上翻叶片4传动连接;第一下翻连杆8的另一端传动连接至第二下翻连杆9,第二下翻连杆9则与三个主动下翻叶片5传动连接。
当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顺时针方向转动时,两根转动杆11随之转动,并分别通过第一上翻连杆6带动第二上翻连杆7向上移动、通过第一下翻连杆8带动第二下翻连杆9向下移动,从而利用第二上翻连杆7带动三个主动上翻叶片4向上转动,利用第二下翻连杆9带动三个主动下翻叶片5向下转动,实现主动上翻叶片4和主动下翻叶片5的对向开启。反之,当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逆时针方向转动时,第二上翻连杆7带动三个主动上翻叶片4向下转动,第二下翻连杆9带动三个主动下翻叶片5向上转动,使主动上翻叶片4和主动下翻叶片5重新闭合。为了提高左右两组格栅叶片运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将左右两组主动上翻叶片4的第二上翻连杆7连接为一体,将两组主动下翻叶片5的第二下翻连杆9连接为一体。
请继续参阅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从动叶片包括若干对沿第二方向成对设置的从动上翻叶片12和从动下翻叶片13。从动上翻叶片12与主动上翻叶片4的数量一致且对应设置,从动上翻叶片12与主动上翻叶片4之间通过延时传动结构传动连接;同样的,从动下翻叶片13与主动下翻叶片5的数量一致且对应设置,从动下翻叶片13与主动下翻叶片5之间通过延时传动结构传动连接。当驱动电机2驱动主动上翻叶片4和主动下翻叶片5转动时,主动上翻叶片4和主动下翻叶片5能够分别在转动一定角度后通过延时传动结构带动对应的从动上翻叶片12和从动下翻叶片13转动,换句话说,从动上翻叶片12和从动下翻叶片13能够在延时传动结构的传动作用下,相较于主动上翻叶片4和主动下翻叶片5滞后一段时间后转动,从而使得主动叶片和从动叶片能够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角度先后开合。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沿着远离主动叶片的方向依次并排地设置有多组从动叶片,并且,每组从动叶片的从动上翻叶片12和从动下翻叶片13分别通过延时传动结构与相邻从动叶片的对应从动上翻叶片12和从动下翻叶片13传动连接,使得当驱动电机2驱动主动叶片转动时,从动叶片能够朝远离主动叶片的方向依次在转动一定角度后带动下一组从动叶片转动,即多组从动叶片能够朝远离主动叶片的方向依次相对于上一组叶片在滞后一段时间后转动,进一步实现了格栅叶片渐变式对开的运动效果,既能够渐变式地调整气流的流量和流向,满足气流的调节需求,又能够提供多样化的造型设计,提升车辆的外形竞争力。同组的从动上翻叶片12之间、同组的从动下翻叶片13之间还可以通过辅助连杆14传动连接,以提高从动上翻叶片12之间和从动下翻叶片13之间运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具体的,如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延时传动结构包括传动轴套15以及可转动地插设至传动轴套15内的传动轴16。其中,传动轴套15上形成有具有一定扇形角度的传动键槽17,传动轴16的外周上设置有凸出的传动键18,传动键18活动安装至传动键槽17,当传动轴16或者传动轴套15中的任意一个发生转动时,传动键18能够沿着传动键槽17转动,转动一定角度(传动键槽17的扇形角度)后,传动键18与传动键槽17的侧壁抵接,从而带动配套的传动轴套15或传动轴16进行转动。也就是说,传动轴16能够在一定角度内与传动轴套15进行相对转动,并在相对转动一定角度后进行传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每个从动上翻叶片12和从动下翻叶片13的左端(即靠近主动叶片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传动轴16,右端则均固定连接有传动轴套15。对应的,主动上翻叶片4和主动下翻叶片5的右端(即靠近从动叶片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动轴套15,只需将传动轴16插入对应的传动轴套15即可实现主动叶片和从动叶片之间的传动连接。当驱动电机2驱动主动上翻叶片4和主动下翻叶片5转动时,主动上翻叶片4和主动下翻叶片5右端的传动轴套15随之转动,转动一定的角度后,传动键槽17的侧壁与传动键18抵接,从而带动配套的传动轴16转动,进而带动从动上翻叶片12和从动下翻叶片13转动,实现主动叶片和从动叶片之间的延时传动。同理,其它相邻的从动叶片之间也能够依次通过配套的传动轴16和传动轴套15实现延时传动,进而实现格栅叶片的渐变式对开。
或者,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在从动上翻叶片12和从动下翻叶片13的左端固定连接传动轴套15,右端固定连接传动轴16;对应的,在主动上翻叶片4和主动下翻叶片5的右端固定连接配套的传动轴16,并将传动轴16插接至对应的传动轴套15即可。同理,当驱动电机2驱动主动上翻叶片4和主动下翻叶片5转动时,主动上翻叶片4和主动下翻叶片5右端的传动轴16随之转动,转动一定的角度后,传动键18与传动键槽17的侧壁抵接,从而带动配套的传动轴套15转动,进而带动从动上翻叶片12和从动下翻叶片13转动,实现主动叶片和从动叶片之间的延时传动。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使多组从动叶片能够朝远离主动叶片的方向依次进行延时传动,每个从动叶片的两端应当分别连接传动轴16和传动轴套15,使得相邻的从动叶片之间能够分别通过传动轴16和传动轴套15进行延时传动连接。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将传动轴16和传动轴套15插接装配时,应当使得当主动叶片和从动叶片处于闭合状态时,传动键18位于传动键槽17的自由端(能够相对于传动键槽17移动的一端),以保证当前一组叶片开始转动时,后一组叶片能够在滞后一段时间后才开始转动。
可以理解的是,作为其中一种特殊的实施方式,当传动键槽17的扇形角度为0°时,传动键18无法在传动键槽17内移动,即传动键18直接与传动键槽17卡合连接,此时传动轴16和传动轴套15无法进行相对转动,主动叶片和多组从动叶片可以依次通过传动轴16和传动轴套15进行同步传动连接。也就是说,当传动键槽17的扇形角度为0°时,主动叶片和多组从动叶片可以通过传动轴16和传动轴套15实现同步开合的运动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在进气腔3之间的格栅框架1上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开放式的安装槽19,将传动轴套15可转动地安装至安装槽19之后,再通过螺栓等连接件在安装槽19的开放侧安装可拆卸的压板20,即可将传动轴套15可拆卸地限制在安装槽19内。从动叶片的一端可以直接通过传动轴套15可转动地连接至格栅框架1,另一端则是通过将传动轴16插接至对应的传动轴套15来实现与格栅框架1的可转动连接。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主动上翻叶片4和主动下翻叶片5的左端分别通过一限位结构与格栅框架1转动连接,限位结构被构造为用于限制主动上翻叶片4和主动下翻叶片5的转动角度。具体的,如图4、图6所示,限位结构包括限位轴套21和限位轴22,限位轴套21被固定安装至格栅框架1,限位轴22则固定连接至主动上翻叶片4和主动下翻叶片5。限位轴22能够可转动地插设至对应的限位轴套21内,限位轴套21上形成有具有一定扇形角度的限位键槽23,限位轴22的外周上设置有凸出的限位键24,限位键24同样活动安装至限位键槽23,从而使得限位轴22仅能在限位键槽23限定的一定角度内转动。当驱动电机2驱动主动上翻叶片4和主动下翻叶片5转动时,主动上翻叶片4和主动下翻叶片5左端的限位轴22随之转动,转动一定的角度(限位键槽23的扇形角度)后,限位键24与限位键槽23的侧壁抵接,使得限位轴22无法继续转动,从而使主动上翻叶片4和主动下翻叶片5停止转动。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使格栅叶片中的每组从动叶片均能够顺利转动,当从动叶片的数量为N组时,主动叶片的转动角度(即限位键槽23的扇形角度)应当大于传动键槽17扇形角度的N倍。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每组格栅叶片均包括一组主动叶片和四组从动叶片,若传动键槽17的扇形角度为15°,那么限位键槽23的扇形角度至少需要大于60°才能使得距离主动叶片最远的第四组从动叶片也能够顺利转动。作为参考,本实施例将传动键槽17的扇形角度设计为15°,将限位键槽23的扇形角度设计为80°,因此如图8所示,当主动叶片转动至80°时,四组从动叶片能够依次(沿着远离主动叶片的方向)转动65°、50°、35°和20°,实现了格栅叶片渐变式对开的运动效果。
应当理解是,上述实施方式仅为示例性说明,并不旨在限制本公开。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对驱动电机2的数量、格栅叶片的组数、每一组格栅叶片包括的主动叶片和从动叶片的组数,每一组主动叶片和从动叶片包括的上翻叶片和下翻叶片的数量以及它们的排列方式等任意组合,均在本公开的变化范围之内。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安装有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叶片延时渐开式的主动进气格栅,因此该车辆也具有如上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重复赘述。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叶片延时渐开式的主动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包括:
格栅框架,所述格栅框架限定有多个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的进气腔;
格栅叶片,所述格栅叶片包括主动叶片和从动叶片,所述主动叶片和所述从动叶片分别可转动地安装至不同的所述进气腔内;以及
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主动叶片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主动叶片转动;
其中,所述主动叶片包括若干对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成对设置的主动上翻叶片和主动下翻叶片,每对所述主动上翻叶片和所述主动下翻叶片分别通过连接组件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并且能够在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下以相反的方向同步转动;
所述从动叶片包括若干对沿所述第二方向成对设置的从动上翻叶片和从动下翻叶片;所述从动上翻叶片与所述主动上翻叶片对应设置,并通过延时传动结构与所述主动上翻叶片传动连接;所述从动下翻叶片与所述主动下翻叶片对应设置,并通过延时传动结构与所述主动下翻叶片传动连接;
所述延时传动结构被构造为当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主动上翻叶片和所述主动下翻叶片转动时,所述主动上翻叶片和所述主动下翻叶片能够分别在转动一定角度后通过所述延时传动结构带动对应的所述从动上翻叶片和所述从动下翻叶片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叶片延时渐开式的主动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叶片沿着远离所述主动叶片的方向依次并排地设置有多组,并且,每组所述从动叶片的从动上翻叶片和从动下翻叶片分别通过所述延时传动结构与相邻的所述从动叶片的对应从动上翻叶片和从动下翻叶片传动连接,使得当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主动叶片转动时,所述从动叶片能够朝远离所述主动叶片的方向依次在转动一定角度后带动下一组所述从动叶片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叶片延时渐开式的主动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传动结构包括传动轴套以及可转动地插设至传动轴套内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套上形成有具有一定扇形角度的传动键槽,所述传动轴的外周上设置有凸出的传动键,所述传动键活动安装至所述传动键槽,以使所述传动轴能够在一定角度内与所述传动轴套进行相对转动;
所述从动上翻叶片和所述从动下翻叶片靠近所述主动叶片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传动轴,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传动轴套;所述主动上翻叶片和所述主动下翻叶片靠近所述从动叶片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传动轴套;
或者,所述从动上翻叶片和所述从动下翻叶片靠近所述主动叶片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传动轴套,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传动轴;所述主动上翻叶片和所述主动下翻叶片靠近所述从动叶片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传动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叶片延时渐开式的主动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腔之间的所述格栅框架上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开放式的安装槽,所述传动轴套可转动地安装至所述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开放侧可拆卸地安装有压板,以将所述传动轴套可拆卸地限制在所述安装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叶片延时渐开式的主动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上翻叶片和所述主动下翻叶片远离所述从动叶片的一端分别通过一限位结构与所述格栅框架转动连接,所述限位结构被构造为用于限制所述主动上翻叶片和所述主动下翻叶片的转动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叶片延时渐开式的主动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轴套和限位轴,所述限位轴套固定安装至所述格栅框架,所述限位轴固定连接至所述主动上翻叶片和所述主动下翻叶片,所述限位轴可转动地插设至对应的所述限位轴套内;所述限位轴套上形成有具有一定扇形角度的限位键槽,所述限位轴的外周上设置有凸出的限位键,所述限位键活动安装至所述限位键槽,以使所述限位轴能够在一定角度内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叶片延时渐开式的主动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上翻连杆、第二上翻连杆、第一下翻连杆以及第二下翻连杆;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两根长度方向相反的转动杆,所述第一上翻连杆和所述第一下翻连杆的一端分别传动连接至两个所述转动杆,所述第一上翻连杆和所述第一下翻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传动连接至所述第二上翻连杆和所述第二下翻连杆,所述第二上翻连杆和所述主动上翻叶片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下翻连杆和所述主动下翻叶片传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叶片延时渐开式的主动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框架上设置有电机固定支架,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至所述电机固定支架。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叶片延时渐开式的主动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叶片对称设置有两组,所述驱动电机为双输出电机,驱动电机两端的输出轴分别传动连接至两组所述格栅叶片的所述主动叶片。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叶片延时渐开式的主动进气格栅。
CN202211396809.1A 2022-11-09 2022-11-09 一种叶片延时渐开式的主动进气格栅及车辆 Pending CN1159234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96809.1A CN115923496A (zh) 2022-11-09 2022-11-09 一种叶片延时渐开式的主动进气格栅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96809.1A CN115923496A (zh) 2022-11-09 2022-11-09 一种叶片延时渐开式的主动进气格栅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23496A true CN115923496A (zh) 2023-04-07

Family

ID=86655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96809.1A Pending CN115923496A (zh) 2022-11-09 2022-11-09 一种叶片延时渐开式的主动进气格栅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2349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60765B (zh) 一种出风口出风调节装置
WO2014075464A1 (zh) 发动机冷却风扇、冷却风扇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8805213U (zh) 一种叶片延时渐开式的主动进气格栅及车辆
CN115923496A (zh) 一种叶片延时渐开式的主动进气格栅及车辆
CN107328072B (zh) 室内机出风组件、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9987716U (zh) 一种电动出风口及汽车
CN110887208B (zh) 风口结构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器
CN216924548U (zh) 风管机
CN214581450U (zh) 出风框组件及空调器
CN220535399U (zh) 渐变开合外置式可变进气格栅
CN210337567U (zh) 格栅装置及车辆
CN211119926U (zh) 风口结构、空调器
CN114801708A (zh) 一种主动进气格栅及车辆
CN209581129U (zh) 一种汽车主动进气格栅
CN220682136U (zh) 一种主动进气格栅及汽车
CN217357090U (zh) 用于空调器的导风组件、空调器
CN220682137U (zh) 汽车及其主动进气格栅
CN112594911B (zh) 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和导风组件
CN217374142U (zh) 主动进气格栅和车辆
CN216976917U (zh) 空调滑板、空调内机和空调
CN218661338U (zh) 一种叶片渐变对开式主动进气格栅及车辆
CN216977161U (zh) 一种空调罩壳、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20669588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CN220852325U (zh) 室内机
CN117621775A (zh) 一种无风感空调出风口总成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