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23154A - 一种点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点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23154A
CN115923154A CN202211372300.3A CN202211372300A CN115923154A CN 115923154 A CN115923154 A CN 115923154A CN 202211372300 A CN202211372300 A CN 202211372300A CN 115923154 A CN115923154 A CN 1159231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k
bonding surface
glue
dispensing
glu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7230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贵阳
吴广忠
张凯
陈大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cheng Gaoc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Qingdao Gao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cheng Gaoc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Qingdao Gao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cheng Gaoc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Qingdao Gao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cheng Gaoc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7230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2315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231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231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点胶方法,包括:控制喷胶头相对粘接面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并连续涂胶,以在粘接面上依次喷涂周侧部涂胶轨迹和内部涂胶轨迹,所述周侧部涂胶轨迹位于内部涂胶轨迹外围,所述周侧部涂胶轨迹和所述内部涂胶轨迹均沿粘接面的长度方向延伸。本申请点胶方法能够在粘接面上绘制分布于粘接面中部和周侧的点胶结构,可利于胶液均匀分布于粘接面。在硅棒和树脂板挤压粘接面时,胶液能够迅速均匀扩散至整个粘接面。

Description

一种点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硅棒和树脂板粘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点胶方法
背景技术
通过胶液把树脂板和硅棒粘合在一起是硅棒切片的前工序。在树脂板和硅棒的粘合过程中,若点胶路线不统一,涂胶路线不合理会严重影响后续切片机切割硅片的质量。
现在自动粘棒设备已在市场上逐步推广,点胶轨迹设计是自动粘棒工序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若点胶轨迹不合理,胶液在粘合面上分布不均匀,在树脂板和硅棒粘接过程中,胶液无法铺满整个粘接面,粘合面容易带有气泡和空腔,无法控制溢胶量,存在浪费胶液的问题,且会导致硅棒在切片的过程中出现崩边、掉片等现象,不利于提高硅片的质量,且不利于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点胶方法,能够在粘接面上绘制均匀的点胶结构,利于在硅棒和树脂板挤压粘接面时,胶液能够迅速均匀扩散至整个粘接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点胶方法,包括:控制喷胶头相对粘接面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并连续涂胶,以在粘接面上依次喷涂周侧部涂胶轨迹和内部涂胶轨迹,所述周侧部涂胶轨迹位于内部涂胶轨迹外围,所述周侧部涂胶轨迹和所述内部涂胶轨迹均沿粘接面的长度方向延伸。
本申请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点胶方法能够在粘接面上绘制分布于粘接面中部和周侧的点胶结构,可利于胶液均匀分布于粘接面。在硅棒和树脂板挤压粘接面时,胶液能够迅速均匀扩散至整个粘接面。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涂胶设备将胶液涂抹到树脂板的状态示意图;
图2为采用压紧机构压紧硅棒和树脂板的示意图;
图3为硅棒和树脂板相互挤压的状态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点胶方法喷涂的点胶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点胶结构上各点胶控制区域的划分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点胶方法的喷涂步骤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点胶方法中通过各变量控制整个点胶轨迹的示意图;
图8为点胶结束后胶液在树脂板上自流动把各轨迹之间缝隙填满的状态图;
图9为挤压硅棒和树脂板时胶液扩散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周侧部涂胶轨迹;11、侧部轨迹;111、第一引流轨迹段;112、第二引流轨迹段;113、端部折线;2、内部涂胶轨迹;6、涂胶设备;61、底座;62、六轴机器人;63、点胶阀;64、喷胶头;7、输送线;71、粘棒工装;72、树脂板;73、晶托;8、压紧机构;9、硅棒;a、粘接面;b、第一区域;c、第二区域;d、第三区域;e、胶液。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目前硅棒9和树脂板72的粘合采用的是双组份的环氧树脂胶,通过专用的涂胶设备6将胶液e涂抹到树脂板72上表面(粘接面),涂胶设备一般采用六轴机器人62或者伺服桁架结构,胶液e涂抹方式一般分两种,分别为点胶轨迹式和平面整体涂胶式。本申请采用了点胶轨迹式涂胶方案,在树脂板72上胶液e涂好后,采用涂胶设备6的底座61上的六轴机器人62将硅棒9放置其上,并通过其它机械结构压紧,使硅棒9与胶液e充分贴合,胶液e均匀分布于硅棒9和树脂板72的粘接面,从而完成粘合。
参见图1至图3所示,图1为涂胶设备6的一种可能的结构,涂胶设备6包括六轴机器人62,六轴机器人62的前端安装点胶阀63及喷胶头64,点胶过程中胶液e从喷胶头64流出。点胶动作开始前,晶托73及树脂板72已通过粘棒工装71及输送线7体上的定位装置定位固定。通过六轴机器人62的轨迹运动在树脂板72上表面形成点胶轨迹,之后再通过六轴机器人62把硅棒9放置在上方,通过压紧机构8使胶液e均匀分布于整个粘接面。
参见图4和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点胶方法,包括:控制喷胶头64相对粘接面a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并连续涂胶,以在粘接面a上依次喷涂周侧部涂胶轨迹1和内部涂胶轨迹2,所述周侧部涂胶轨迹1位于内部涂胶轨迹2外围,所述周侧部涂胶轨迹1和所述内部涂胶轨迹2均沿粘接面a的长度方向延伸。
周侧部涂胶轨迹1和所述内部涂胶轨迹2可以相连接,周侧部涂胶轨迹1和所述内部涂胶轨迹2形成封闭的轨迹。周侧部涂胶轨迹1和所述内部涂胶轨迹2也可以不连接,两者之间具有间隙,且周侧部涂胶轨迹1和所述内部涂胶轨迹2各自在延伸路径上可以存在胶液轨迹间断的部位。
本申请的点胶方法,用于将树脂板72和硅棒9粘合在一起,树脂板72和硅棒9相粘接的面为粘接面。在点胶过程中,涂胶设备6的喷胶头64可以保持喷胶状态,不中断喷胶,喷涂出封闭的点胶结构(或称点胶轨迹),从而可简化了喷胶动作,显著的提高了涂胶效率。
该实施方案中,喷胶头64在单次喷涂作业中,喷胶头64相对粘接面a的运行轨迹接近于“凹”字型。喷胶头64沿粘接面a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四次即可完成对粘接面a的喷胶作业,显著的提供了喷胶效率。涂胶形成的点胶轨迹分布于整个粘接面a上,在硅棒9和树脂板72挤压粘接面时,胶液e能够迅速均匀扩散至整个粘接面a。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参见图6所示,点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控制喷胶头64相对粘接面a向第一方向移动,以在粘接面a上喷涂周侧部涂胶轨迹1的一侧部轨迹11;
步骤S2、控制喷胶头64相对粘接面a向第二方向移动,以在粘接面a上喷涂周侧部涂胶轨迹1的另一侧部轨迹11;
步骤S3、控制喷胶头64相对粘接面a依次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以在两个侧部轨迹11之间喷涂出内部涂胶轨迹2;
其中,第一方向相对于第二方向相反,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为粘接面a的长度方向。
如此,喷胶头64沿粘接面a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四次即可完成对粘接面a的喷胶作业,显著的提供了喷胶效率。喷胶头64相对粘接面a的运行轨迹接近于“凹”字型。所述周侧部涂胶轨迹1和所述内部涂胶轨迹2均沿粘接面a的长度方向延伸,喷涂形成的点胶轨迹总体沿粘接面a的长度方向延伸,同时在宽度方向上也形成了四条条形的轨迹。在点胶完毕,挤压粘接面a之前,四条条形轨迹内的胶液e会进行自流动,把各轨迹之间缝隙填满,方便后续挤压粘接面a的过程中,胶液e能够向四周快速均匀扩散,最终铺满整个粘接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参见图4和图6所示,在步骤S1和步骤S2中,在喷胶头64相对粘接面a沿粘接面a的长度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喷胶头64间歇地相对粘接面a的宽度方向往复运动,以在侧部轨迹11上形成多个第一引流轨迹段111。
该点胶方法所涂出的点胶结构中,周侧部涂胶轨迹1整体沿粘接面a长度方向延伸,周侧部涂胶轨迹1在延伸方向上间隔地形成有多个第一引流轨迹段111,第一引流轨迹段111向粘接面a的长度方向延伸,从而利于向粘接面a宽度方向引流胶液e。在粘接面a的压紧过程中,第一引流轨迹段111既能向粘接面a的宽度方向引流,同时还能向粘接面a长度方向两侧扩散胶液e,能够更好的使胶液e,均匀布满整个粘接面a并且无气泡,可以获得稳定,强度更好的粘合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参见图4和图6所示各所述第一引流轨迹段111向粘接面a的长度边延伸。相邻的第一引流轨迹段111通过第二引流轨迹段112相连接,所述第二引流轨迹段112平行于所述内部涂胶轨迹2。
周侧部涂胶轨迹1包括交替分布的第一引流轨迹段111和第二引流轨迹段112,第二引流轨迹段112能在粘接面a长度方向引流分布胶液e,而第一引流轨迹段111则向粘接面a宽度方向引流胶液e。参见图9所示,在粘接面a的压紧过程中,第一引流轨迹段111既能向粘接面a的宽度方向引流,同时还能向粘接面a长度方向两侧扩散胶液e,能够更好的使胶液e均匀布满整个粘接面a并且无气泡,可以获得稳定,强度更好的粘合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参见图6所示,所述第一引流轨迹段111的延伸长度大于第二引流轨迹段112的延伸长度。第二引流轨迹段112位于粘接面a的中部位置,第二引流轨迹段112和粘接面a的长度边之间具有较大的区域,胶液e不容易充分均匀分布于该较大区域内。为了解决该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引流轨迹段111既由第二引流轨迹段112延伸至粘接面a的长度边,同时又延伸较长轨迹,分布了较多的胶液e,利于在压紧粘接面a的过程中,胶液e能够均匀分布于第二引流轨迹段112和粘接面a长度边之间的区域内。所述第一引流轨迹段111为折线、直线和弧形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二引流轨迹段112为直线。当第一引流轨迹段111为折线时,第一引流轨迹段111具有两个斜线,两个斜线的一端连接形成所述外端部,两个斜线的另一端则相分离,且分别连接两个第二引流轨迹段112,该第一引流轨迹段111呈现三角形。参见图8所示,在向树脂板72的粘接面a上放置硅棒9之前,胶液e在粘接面a上会进行自流动,把两个斜线之间缝隙填满,利于后续压紧粘接面a的过程中,胶液e均匀分散。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引流轨迹段111具有背离所述第二引流轨迹段112的外端部,所述外端部和所述第二引流轨迹段112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外端部和粘接面a的长度边之间的距离。
该实施方案中,各第一引流轨迹段111在粘接面a的宽度方向的延伸长度较长,大于第一引流轨迹段111端部至粘接面a长度边的距离,从而利于在粘接面a压紧过程中,将胶液e引流至粘接面a的长度边边沿,能够更好的使胶液e均匀布满整个粘接面a并且无气泡,可以获得稳定,强度更好的粘合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在步骤S1中,喷胶头64喷涂第一引流轨迹段111的过程中,喷胶头64先向第三方向运动后向第四方向运动,在步骤S2中,喷胶头64喷涂第一引流轨迹段111的过程中,喷胶头64先向第四方向运动后向第三方向运动,其中,第三方向相对于第四方向相反,第三方向和第四方向均为粘接面a的宽度方向。喷涂的点胶结构中周侧部涂胶轨迹1包括两个侧部轨迹11,两个所述侧部轨迹11分设于所述内部涂胶轨迹沿宽度方向的两侧,两个所述侧部轨迹11均具有多个第一引流轨迹段111,各第一引流轨迹段111沿侧部轨迹11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相邻的第一引流轨迹段111通过第二引流轨迹段112连接,两个所述侧部轨迹11上的第一引流轨迹段111的整体凸出方向相反。从而在粘接面a压紧过程中,两个侧部轨迹11上的第一引流轨迹段111分别将向粘接面a的两个长度边引流胶液e,利于将胶液e均匀分布于粘接面a。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在步骤S1和步骤S2中,在粘接面a沿长度方向的端部位置,喷胶头64相对粘接面a向粘接面a的角部移动,以在侧部轨迹11的端部形成向粘接面a的角部倾斜延伸的端部折线113。
参见图6所示,两个侧部轨迹11的两端均具有端部折线113,而侧部轨迹11上的各第一引流轨迹段111和第二引流轨迹段112均位于两个端部折线113之间。在压紧粘接面a的过程中,端部折线113上的胶液e可均匀分布于粘接面a端部位置,侧部轨迹11上的各第一引流轨迹段111和第二引流轨迹段112则均匀分布于粘接面a的中部位置。
所述端部折线113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一引流轨迹段111的延伸方向具有夹角。第一引流轨迹段111总体上是沿粘接面a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而端部折线的延伸方向和第一引流轨迹段111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可以为锐角,该端部折线向粘接面a的角尖部位延伸,从而在粘接面a压紧过程中,该端部折线沿垂直延伸方向的两侧扩散,使得胶液e能均匀分布于粘接面a的角尖部位。
端部折线113的尖角朝向粘接面a的角尖延伸,端部折线113可以包括两条斜线,两个斜线在靠近粘接面a的角尖的一端连接,两个斜线在远离粘接面a的尖角的一端相分离。端部折线113的末端和内部涂胶轨迹2连接,从而围合形成封闭轨迹,在点胶完毕后,胶液e在封闭轨迹内充分散开,利于在粘接面a压紧过程中,胶液e向周侧快速均匀扩散。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参见图4至图6所示,在步骤S1和步骤S2中,在喷涂端部折线113后,喷胶头64直接喷涂第一引流轨迹段111,在喷涂末端的第一引流轨迹段111后,喷胶头64直接喷涂端部折线113。结合图4和图6所示,所述侧部轨迹11上位于端部位置的第一引流轨迹段111直接和所述端部折线113相连接,该端部的第一引流轨迹段111和端部折线113之间不再布置第二引流轨迹段112。
该实施方案中,参见图4和图5所示,端部折线113用于控制第一区域b的胶量,侧部轨迹11靠近粘接面a长度方向端部位置的至少一个第一引流轨迹段111可用于控制第二区域c的胶量。侧部轨迹11的其他部位则可控制第三区域d的胶量。
通过改变各点胶轨迹的长度和位置尺寸可以达到控制相应区域内胶量调节的目地。因端部折线113、侧部轨迹11靠近粘接面a长度方向端部位置的若干第一引流轨迹段111和侧部轨迹11的其他部分分别与第一区域b、第二区域c和第三区域d是对应关系,所以在胶量调节方面就比较迅速和简单,最终达到既能保证胶液e铺满整个粘接面,无空胶现象,也能控制溢胶量的多少,达到控制胶量的目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参见图4和图6所示,在步骤S3中,内部涂胶轨迹2包括两个平行的平直线,两个所述平直线分别连接相应侧部轨迹11两端的端部折线113,两个所述平直线沿第一方向的末端相连接。两个平直线沿第二方向的末端相分离。
内部涂胶轨迹2的布置增加了粘接面a中部位置的胶液量,内部涂胶轨迹2位于两端的端部折线113之间,且位于粘接面a沿宽度方向的中部位置。在粘接面a压紧过程中,该内部涂胶轨迹2补充了粘接面a中部的胶液量,利于胶液e填满粘接面a的中部位置,防止粘接面a中部位置出现空胶现象。
该实施方案中,内部涂胶轨迹2包括两个间隔的平直线,两个平直线和两个侧部轨迹11上的各第二引流轨迹段112相平行,各第二引流轨迹段112是间断的,胶液量有限,通过在两个侧部轨迹11之间布置两个平直线,增加了粘接面a中部位置的胶液量,在粘接面a压紧过程中,两个平直线向粘接面a的宽度方向扩算,可将胶液e均匀分布于粘接面a的中部位置,利于将胶液e整体均匀分布于粘接面a。
在喷胶作业中,涂胶设备6会根据设定的封闭轨迹控制喷胶头64进行移动,同时移动的过程中胶液e按照一定的流量流出,形成完整的点胶轨迹。其移动轨迹的动作顺序如图6所示,点胶轨迹的起点和终点在同一位置,起始位置点可根据轨迹参数确定,先进行宽度方向一侧的点胶绘制一个侧部轨迹11,随后再移动到粘接面a的宽度方向另一侧进行另一侧部轨迹11的绘制。中间位置的内部涂胶轨迹2最后点胶,通过往复点胶最终回到起始点位,结束点胶过程。点胶结束之后,参见图8所示,在放置硅棒9之前,胶液e在树脂板72上会进行自流动,把各轨迹之间缝隙填满。硅棒9放置到已点胶完毕的树脂板72上,并对其进行加压,胶液e主要流动将从中间位置向四周流动,最终铺满整个粘接面,达到设计的目的。
现市面上的单晶硅棒9长度尺寸一般为650mm-850mm,宽度尺寸为156mm-210mm。本申请点胶方法所喷涂的点胶结构可根据硅棒9长度及宽度尺寸进行相应的调整,满足所有规格硅棒9的粘合需求,此轨迹能更好的使胶液e均匀布满整个粘接面并且无气泡,可以获得稳定、强度更好的粘合质量,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
如图7所示,为通过多个变量控制整个点胶轨迹,各个变量的具体数值会根据胶液e参数、硅棒9规格等进行相应的设置,以便达到最优的粘合效果。其中,变量W表示硅棒9宽度尺寸,L表示硅棒9长度尺寸,X4尺寸一旦确定为固定尺寸,侧部轨迹11会根据硅棒9长度尺寸自动计算数量,用以满足不同长度的硅棒9。其余变量对于宽度尺寸不变的硅棒9,一旦确定就为固定数值。
各参数尺寸范围如表1所示
序号 名称 尺寸范围(mm)
1 W 150-230
2 L 400-850
3 X1 3-10
4 X2 10-50
5 X3 0.5-2
6 X4 30-100
7 Y1 3-10
8 Y2 10-30
9 Y3 1-4
10 Y4 2-8
点胶轨迹数各参数值确定之后,六轴机器人62会根据其数值参数进行轨迹移动,同时移动的过程中胶液e按照一定的流量流出,形成完整的点胶轨迹。其移动轨迹的动作顺序如图6所示,点胶轨迹的起点和终点在同一位置,起始位置点根据轨迹参数确定,先进行宽度方向一侧的点胶,完成后再移动到宽度方向另一侧,中间位置最后点胶,通过往复点胶最终回到起始点位,结束点胶过程。
在本申请及其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高度”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及其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及其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上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上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点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喷胶头相对粘接面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并连续涂胶,以在粘接面上依次喷涂周侧部涂胶轨迹和内部涂胶轨迹,所述周侧部涂胶轨迹位于内部涂胶轨迹外围,所述周侧部涂胶轨迹和所述内部涂胶轨迹均沿粘接面的长度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控制喷胶头相对粘接面向第一方向移动,以在粘接面上喷涂周侧部涂胶轨迹的一侧部轨迹;
步骤S2、控制喷胶头相对粘接面向第二方向移动,以在粘接面上喷涂周侧部涂胶轨迹的另一侧部轨迹;
步骤S3、控制喷胶头相对粘接面依次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以在两个侧部轨迹之间喷涂出内部涂胶轨迹;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相对于第二方向相反,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为粘接面的长度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点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和步骤S2中,在喷胶头相对粘接面沿粘接面的长度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喷胶头间歇地相对粘接面的宽度方向往复运动,以在侧部轨迹上形成多个第一引流轨迹段,各所述第一引流轨迹段向粘接面的长度边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点胶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的第一引流轨迹段通过第二引流轨迹段相连接;
所述第二引流轨迹段平行于所述内部涂胶轨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点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轨迹段具有背离所述第二引流轨迹段的外端部,所述外端部和所述第二引流轨迹段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外端部和粘接面的长度边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点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喷胶头喷涂第一引流轨迹段的过程中,喷胶头先向第三方向运动后向第四方向运动;
在步骤S2中,喷胶头喷涂第一引流轨迹段的过程中,喷胶头先向第四方向运动后向第三方向运动;
其中,所述第三方向相对于第四方向相反,第三方向和第四方向均为粘接面的宽度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点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和步骤S2中,在粘接面沿长度方向的端部位置,喷胶头相对粘接面向粘接面的角部移动,以在侧部轨迹的端部形成向粘接面的角部倾斜延伸的端部折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点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和步骤S2中,在喷涂端部折线后,喷胶头直接喷涂第一引流轨迹段,在喷涂末端的第一引流轨迹段后,喷胶头直接喷涂端部折线。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点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内部涂胶轨迹包括两个平行的平直线,两个所述平直线分别连接相应侧部轨迹两端的端部折线,两个所述平直线沿第一方向的末端相连接。
CN202211372300.3A 2022-11-03 2022-11-03 一种点胶方法 Pending CN1159231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72300.3A CN115923154A (zh) 2022-11-03 2022-11-03 一种点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72300.3A CN115923154A (zh) 2022-11-03 2022-11-03 一种点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23154A true CN115923154A (zh) 2023-04-07

Family

ID=86696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72300.3A Pending CN115923154A (zh) 2022-11-03 2022-11-03 一种点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2315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34306A (zh) * 2023-07-28 2023-10-03 苏州苏瑞膜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工业滤水膜的卷膜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34306A (zh) * 2023-07-28 2023-10-03 苏州苏瑞膜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工业滤水膜的卷膜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923154A (zh) 一种点胶方法
US6764636B1 (en) Fast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0358697C (zh) 线锯装置
KR100529687B1 (ko) 페이스트 형성방법
CN102205303B (zh) 接合部件的制造方法以及接合部件制造装置
CN102950089B (zh) 一种用于在筷子端部沾附砂漆的设备
KR100695664B1 (ko) 재료 액적 분배 방법
CN218985310U (zh) 一种点胶结构
CN215964473U (zh) 一种异步双阀点胶装置
CN106311529B (zh) 一种液体均匀喷洒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JP5009353B2 (ja) 塗布装置および塗布方法
KR20100045678A (ko) 레진 도포 장치 및 방법
KR102593613B1 (ko) 페이스트 디스펜서의 노즐
CN211641151U (zh) 一种自动压泡机
CN107921461A (zh) 向曲面基材涂敷涂敷液的涂敷装置和涂敷方法
CN208742940U (zh) 一种充电器pcb线路板自动点胶机
CN107921469A (zh) 曲面基材的保持托盘
CN206584950U (zh) 一种led光源治具
CN220559674U (zh) 一种硅胶点胶机
CN117960495A (zh) 一种石英晶体谐振器的加工装置及方法
CN219564299U (zh) 一种喷胶装置
CN109821705B (zh) 用于喷胶的二次定位载台
CN217595023U (zh) 半导体焊片点胶结构
CN115283203B (zh) 一种平面阵列贴片式集成电路封装设备
JP2002110709A (ja) ダイボン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