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19974A - 一种肠生胶囊发酵液的发酵工艺以及其冻干粉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肠生胶囊发酵液的发酵工艺以及其冻干粉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19974A
CN115919974A CN202211548763.0A CN202211548763A CN115919974A CN 115919974 A CN115919974 A CN 115919974A CN 202211548763 A CN202211548763 A CN 202211548763A CN 115919974 A CN115919974 A CN 1159199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fermentation
water
capsule
medic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4876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彦雯
方志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ye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ye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ye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ye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9199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199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80Food processing, e.g. use of renewable energies or variable speed drives in handling, conveying or stacking
    • Y02P60/87Re-use of by-products of food processing for fodder production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肠生胶囊发酵液的发酵工艺。肠生胶囊发酵液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莱菔子5‑15份,焦山楂40‑60份,茯苓28‑38份,陈皮5‑15份,淡豆豉5‑15份,焦山栀5‑15份,炒麦芽10‑20份,荸荠粉10‑20份;其发酵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打粉过筛;步骤2,煎煮:加入水中搅拌形成预混待煎液,然后将荸荠粉用冷水调匀加入预混待煎液形成混合待煎液,混合待煎液中的料液比为1:15‑25,浸泡,武火煮沸,转小火保持微沸煎煮40‑80分钟,提取1‑4次;步骤3,过滤,合并滤液;步骤4,浓缩,灭菌;步骤5,接种发酵:发酵时间60‑80h,发酵温度25‑40℃,接种量为1‑3g/L。本发明选择以上原料,经合理组方、科学配伍,能够明显提高发酵液的活性成分发挥功效。

Description

一种肠生胶囊发酵液的发酵工艺以及其冻干粉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肠生胶囊发酵液的发酵工艺以及其冻干粉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药发酵技术历史悠久,是中药炮制的一种重要方法。肠道是人与环境之间最大的界面,不仅负责吸收必需的营养物质,还负责保护宿主免受各种毒素和病原体的侵害。益生菌的种类繁多,目前为止,已发现的益生菌大致上分成三类: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和革兰氏阳性球菌属。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认为安全的益生菌有40种,现今我国常用于人体的益生菌有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枯草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地衣芽胞杆菌和酵母等。目前应用于中药发酵的益生菌主要有酵母菌、芽孢杆菌、乳酸菌、丁酸梭菌、黑曲霉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技术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安全健康的肠生胶囊发酵液的发酵工艺。
本发明的第二技术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安全健康的肠生胶囊发酵液制备的冻干粉。
本发明的上述第一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肠生胶囊发酵液的发酵工艺,该肠生胶囊发酵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莱菔子5-15份,焦山楂40-60份,茯苓28-38份,陈皮5-15份,淡豆豉5-15份,焦山栀5-15份,炒麦芽10-20份,荸荠粉10-20份;
其发酵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打粉:按重量份将上述莱菔、焦山楂、茯苓、陈皮、淡豆豉、焦山栀、炒麦芽和荸荠粉均打粉过筛;
步骤2,煎煮:将打粉过筛后的莱菔、焦山楂、茯苓、陈皮、淡豆豉、焦山栀、炒麦芽加入水中搅拌形成预混待煎液,然后将打粉过筛后的荸荠粉用冷水调匀加入预混待煎液形成混合待煎液,混合待煎液中的料液比为1:15-25,浸泡, 武火煮沸,转小火保持微沸煎煮40-80分钟,提取2-4次;
步骤3,过滤,合并滤液;
步骤4,浓缩,灭菌;
步骤5,接种发酵:取浓缩灭菌后的水煎液作为发酵液,冷却至不烫手,采用益生菌作为发酵菌种,发酵桶发酵,发酵时间60-80h,发酵温度25-40℃,接种量为1-3g/L。
莱菔子,中药名。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的干燥成熟种子。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性味辛、甘,平。归经归肺、脾、胃经。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
焦山楂治腹泻和消积开胃,以及活血散瘀、防暑、降压等功效。生于向阳山坡或山地灌木丛中。性味酸、甘、微温。归经归脾、胃、肝经。功能主治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焦山楂消食导滞作用增强。用于肉食积滞,泻痢不爽。
茯苓,中药名。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性味味甘、淡,性平。归经归心、肺、脾、肾经。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主治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陈皮,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性味味苦、辛,性温。归经归肺、脾经。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主治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淡豆豉,中药名。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其性味苦寒,具有解表,除烦,宣郁,解毒之功效。用于伤寒热病,寒热,头痛,烦躁,胸闷。味苦,性寒。归肺、胃经。
焦山栀是用栀子炮炙而成,其功效有:
焦山栀是种寒性中药,具有凉血活血功效,可用于治疗热性疾病。
炒麦芽是药品,炒麦芽也叫大麦芽、大麦糵、麦糵、大麦毛,主治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乳汗郁积,乳房胀痛,妇女断乳。
荸荠粉又叫马蹄粉,纯正的是用生马蹄直接加工而成的,含丰富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C、植物蛋白、磷质,有清热去湿解毒的功效。 是莎草根植物荸荠的球茎。主要生长在中国南方。荠粉中含大量的淀粉,加上低聚糖和单糖,占干重的86%以上。淀粉18.8%,蛋白质2.3%,脂肪0.2%,灰分1.6%。多种维生素A、B1、B2、C,和矿物质钙、磷、铁等。除此,还含有一种不耐热的抗菌成分荸荠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据《本草纲目》记载,该品具有清心消暑,润肺生津,滋补安神之功效,老少咸宜,四季适用,实乃天然保健佳品。
益生菌发酵中药的优势:提高药效,更易人体吸收,降低毒副作用和节约中药资源等。基于以上特性,益生菌发酵中草药,进而在肠道发挥作用。本发明提供的肠生胶囊的中药组合物,由莱菔子,焦山楂,茯苓,陈皮,淡豆豉,焦山栀,炒麦芽,荸荠粉组成。本发明选择以上原料,经合理组方、科学配伍,使得各组分在抗菌、抗病毒方面表现出协同作用,能够明显提高肠生胶囊的活性成分发挥功效,提高用于细菌或真菌引起的急慢性肠炎、腹泻等病症的功效发挥,且安全无毒副作用。本发明以肠生胶囊发酵液中的短链脂肪酸含量为衡量指标,肠生胶囊发酵液制备前的原料配方、煎煮工艺和装置、发酵工艺都对肠生胶囊发酵液中的短链脂肪酸含量有影响。
作为优选,所述肠生胶囊复方中药制剂成分制备方法包括:加水煎煮,每次加水量为代煎煮物的10倍,每次提取时间为20min,提取3次,过滤,浓缩至浸膏,然后干燥、粉碎,获得所述肠生胶囊复方中药制剂成分。
作为优选,所述肠生胶囊发酵液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
莱菔子10份,焦山楂50份,茯苓30份,陈皮10份,淡豆豉10份,焦山栀10份,炒麦芽15份,荸荠粉15份。
作为优选,将打粉过筛后的荸荠粉用占荸荠粉重量8-12倍的冷水调匀后加入到预混待煎液中。
作为优选,步骤5的发酵工艺为:发酵时间72h,发酵温度32℃,接种量为2g/L。
作为优选,所述煎煮提取为:
S1, 一次提取:加入原料10倍重量的水第一次煎煮提取20min,获得第一次提取液和第一药渣;
S2, 二次提取:收集一次提取后的第一药渣加10倍量的水第二次煎煮提取20min,获得第二次提取液和第二药渣;
S3, 二次提取:收集二次提取后的第二药渣加10倍量水第三次煎煮提取20min,获得第三次提取液和第三药渣;
S4, 合并第一次提取液、第二次提取液和第三次提取液获得复合提取液。
发明人对水提取过程中的加水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和药材粉碎程度因素进行考察,以肠生胶囊发酵液中的短链脂肪酸为衡量指标,获得最佳提取工艺。
作为优选,所述粉碎为过40-80目筛。
更优选地,所述粉碎为过50目筛。
作为优选,所述干燥为微波干燥。
作为优选,所述煎煮提取采用的中药煎煮装置包括煮药桶、转动配合在所述煮药桶内的水层混流机构、固定套设在所述水层混流机构周侧的支撑板、周向阵列在所述支撑板上的放药滤筒;
所述放药滤筒内转动配合有与所述煮药桶内壁啮合的搅拌机构,煮药桶上侧装设有与所述水层混流机构滑动连接的驱动机构;
所述水层混流机构包括转动配合在所述煮药桶内且与所述支撑板和所述驱动机构连接的滤桶、固定装设在所述滤桶内且固定在所述煮药桶内壁上的螺旋搅拌轴;
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转动配合在所述放药滤筒内的搅拌组件、装设在所述放药滤筒上的连接板、转动配合在所述连接板上且与所述搅拌组件和所述煮药桶内壁啮合的第一齿轮、周向阵列在所述煮药桶内壁的多个齿槽;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装设在所述煮药桶上的盖环、装设在所述盖环中心处的驱动电机,所述滤桶上侧开设有多边形孔,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滑动配合在所述多边形孔内;
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转动配合在所述放药滤筒内的转轴、阵列在所述转轴上的多个搅拌杆、装设在所述转轴贯穿所述连接板一端且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
通过支撑板转动时带动放药滤筒绕滤桶轴线转动使煮药桶内药水穿过放药滤筒的同时,带动第一齿轮和放药滤筒内的搅拌组件转动搅拌放药滤筒内的中药,提高了煮药桶内的中药煎煮的效果,驱动电机带动滤桶、螺旋搅拌轴和支撑板转动,螺旋搅拌轴转动时将煮药桶下部的吸入滤桶内然后经侧部滤孔排出与煮药桶不同水层高度混合,提高了煮药桶内的药水浓度的均匀度,便于进一步提高中药煎煮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滤桶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煮药桶底部内壁之间均有间距,所述煮药桶底部内壁设有垫环,所述支撑板转动配合在所述垫环上方。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为十字形滤板结构,所述滤桶开口端朝向所述煮药桶底部内壁。
作为优选,将所述复合提取液采用醇沉的工艺富集有效成分,所述复合提取液活性成分在醇溶液中溶解度降低析出沉淀,固液分离后使所述复合提取液得以精制,从而浓缩至浸膏。
作为优选,所述肠生胶囊复方中药制剂成分按重量份还包括复合益生菌粉4-8份、纳米包裹的白藜芦醇3-7份和黄精粉0.5-2份;
所述复合益生菌粉包括植物乳杆菌 N13、乳酸片球菌 CCFM7902、嗜酸乳杆菌、长双歧杆菌 BL21和/或两歧双歧杆菌;
纳米包裹的白藜芦醇的制备包括:
S11,将葡萄粉碎,加入复合酶溶液,得到酶解产物,然后加入10-15wt%的碱水提取,得碱水提取液;往碱水提取液中加入乙酸甲酯,搅拌萃取0.4-0.8小时后,静置待分出有机层;
然后用碳酸调节pH至1-2,使白藜芦醇析出,过滤,干燥至恒重,得到白藜芦醇粗品;
S12, 将白藜芦醇粗品用乙醇溶解,过滤,往滤液中加入去离子水,0-1℃冷冻析晶1-2小时,过滤,干燥,得到白藜芦醇纯品;
S13, 将白藜芦醇纯品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按质量比1:6-8混合溶于丁酮中,超声5-8min,室温条件下旋转蒸发制成贴壁薄膜,在40-50℃条件下缓慢旋转水化,微孔滤膜过滤除去未包载的白藜芦醇,制成纳米粒溶液;将所得纳米粒溶液冻干即得纳米包裹的白藜芦醇粉末。
本发明的纳米包裹白藜芦醇不含有其他助剂,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两亲性聚合物,聚乙二醇段不易脱落,水环境中可以覆盖在纳米粒表面,增强纳米粒的亲水性,减少网状内皮系统摄取的速度和程度,延长体内的循环时间,提高生物利用度,进而提高活血抗炎和抗菌性能,尤其是提高了组合物的抗炎抗菌性能。
本发明通过抗炎和调理胃肠道菌群与上述复合提取液获得的有效成分来进行组方。本发明肠生胶囊复方中药制剂吸收快、无毒副作用,具有较高的食用安全性、可长期服用。
更优选地,所述复合酶溶液的具体组成为:纤维素酶、外切葡聚糖酶、乳酸脱氢酶的质量比为3:2:1的质量浓度为7%的水溶液;其中纤维素酶为300U/mg、外切葡聚糖酶为20U/mg、乳酸脱氢酶为6U/mg。
本发明通过配制特定的复合酶溶液,可提高白藜芦醇粗品的提取率和纯度,从而提高纳米包裹的白藜芦醇纯度,从而提高肠生胶囊复方中药制剂的安全性和药效。
作为优选,所述过滤为无机陶瓷膜滤过,所述无机陶瓷膜孔径为300-500nm,操作压差为0.2-0.3Mpa,膜面流速为0.5-1.5m/s。
本发明的第二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肠生胶囊发酵液制备的冻干粉,制备方法包括将制备好的肠生胶囊发酵液放入冻干机中,真空冷冻干燥2天,冻干形成冻干粉,将冻干粉取出,分装,制成胶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肠生胶囊发酵液各因素水平值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中药煎煮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中药煎煮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中药煎煮装置的滤桶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煮药桶、3-支撑板、4-放药滤筒、5-滤桶、6-螺旋搅拌轴、7-连接板、8-第一齿轮、9-转轴、10-搅拌杆、11-第二齿轮、12-垫环、13-盖环、14-驱动电机、15-多边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下面结合附图以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1. 材料与仪器
1.1材料
本研究所用药材均购于安国药材市场;
1.2仪器
打粉机,电磁炉,冻干机,电子天秤,发酵桶,PH计,冻干机等。
2. 方法与结果
2.1水煎液的制备
肠生胶囊配方:莱菔子10g 焦山楂50g 茯苓30g 陈皮10g 淡豆豉10g 焦山栀10g炒麦芽15g 荸荠粉15g;
称取莱菔10g、焦山楂50g、茯苓30g、陈皮10g、淡豆豉10g、焦山栀10g、炒麦芽15g,(15g荸荠粉,用150ml冷水调匀,再加入到煎煮液中),均粉碎(过10目筛),料液比为1:20,浸泡30min, 武火煮沸后,转小火保持微沸煎煮60分钟,提取2次,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1000ml。
2.2发酵工艺的优选
原料在发酵前应进行杀菌、杀虫处理,一般高温煮沸灭菌处理,以免杂菌感染,影响发酵质量。将得到的水煎液的滤液进行常温高压灭活(再次煮沸浓缩液,保鲜膜封口,静置冷却至常温),冷却至不烫手,然后向灭活后的滤液中接种菌种;
发酵工艺流程:打粉(过10目筛)→煎煮→过滤→浓缩(煎煮液)→灭菌→接种→发酵→发酵液。
2.2.1单因素实验
选取最佳菌种,对肠生胶囊水煎液进行发酵。取100ml水煎液作为发酵液,冷却至不烫手,分别接种双歧杆菌酸奶发酵粉(30菌 ),家用酸奶发酵粉(5菌),益生菌果蔬酵素(以植物乳杆菌为主,5菌),益生菌粉(鼠李糖乳杆菌+植物乳杆菌L-137)和Bio-Tura(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发酵桶发酵。
根据实验结果,选用益生菌果蔬酵素作为后续实验的发酵菌种。
2.2.2正交实验设计
以单因素实验为基础,选择发酵时间(A)、发酵温度(B)、接种量(C)3个因素,以发酵前后PH差值为评价指标设计L9(34)正交表,展开3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法优选肠生胶囊发酵工艺研究。正交优化实验共设计9组,实验因素与水平设计见表1。
表1 正交实验因素与实验水平表
2.2.3正交实验设计表及极差分析
表2 正交设计结果及极差分析
(水煎液pH值为4.51)
2.2.4均值总效应图
肠生胶囊发酵液各因素水平值图见图1。
2.2.5 pH值显著性分析
表3 方差分析表
由肠生胶囊水煎液发酵前后pH值差异方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发酵时间(A)有显著性,为显著因素,直观分析3个影响因素大小顺序为A>B>C;其中A3>A2>A1;B2>B3>B1;C2>C3>C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肠生胶囊发酵液发酵方案应为A3B2C2。综上,得出肠生胶囊发酵液最佳产酸方案为A3B2C2,即:发酵时间72h,发酵温度32℃,接种量为2g/L。
2.2.6最佳工艺条件验证结果
表4 验证实验结果
如表4所示,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出的最佳发酵方法,发酵三次样品,测发酵前后pH值,发酵72h 后,通过pH计测定pH值。
三次验证试验结果为:0.77、0.86、0.78,均高于正交实验9次结果,证明优选出的肠生胶囊发酵液产酸最佳发酵工艺效率高、稳定、可靠。基于多次预实验,肠生胶囊水煎液发酵之后,颜色基本没变化,味道轻微发酸,变得稳定。经气相测定,有短链脂肪酸生成,有利于人体健康。
在发酵过程中,发明人筛选了进口的30余株益生菌包括瑞士乳杆菌、两歧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鼠李糖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费氏丙酸杆菌等,经过对比实验和发酵口感及pH值检测,最终确定了川秀牌植物酵素发酵菌粉(多种植物乳杆菌)发酵后的口感及pH值响应最佳。
2.3冻干粉的制备
将制备好的肠生胶囊发酵液放入冻干机中,真空冷冻干燥,为期2天,冻干后,将冻干粉取出,分装,制成胶囊。
实施例2
肠生胶囊发酵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莱菔子5-15份,焦山楂40份,茯苓28份,陈皮5份,淡豆豉5份,焦山栀5份,炒麦芽10份,荸荠粉20份;
其发酵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打粉:按重量份将上述莱菔、焦山楂、茯苓、陈皮、淡豆豉、焦山栀、炒麦芽和荸荠粉均打粉过筛;
步骤2,煎煮:将打粉过筛后的莱菔、焦山楂、茯苓、陈皮、淡豆豉、焦山栀、炒麦芽加入水中搅拌形成预混待煎液,然后将打粉过筛后的荸荠粉用冷水调匀加入预混待煎液形成混合待煎液,混合待煎液中的料液比为1:15,浸泡, 武火煮沸,转小火保持微沸煎煮40分钟,提取2次;
步骤3,过滤,合并滤液;
步骤4,浓缩,灭菌;
步骤5,接种发酵:取浓缩灭菌后的水煎液作为发酵液,冷却至不烫手,采用益生菌作为发酵菌种,发酵桶发酵,发酵时间60h,发酵温度25℃,接种量为1g/L。
实施例3
肠生胶囊发酵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莱菔子15份,焦山楂60份,茯苓38份,陈皮15份,淡豆豉15份,焦山栀15份,炒麦芽20份,荸荠粉10份;
其发酵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打粉:按重量份将上述莱菔、焦山楂、茯苓、陈皮、淡豆豉、焦山栀、炒麦芽和荸荠粉均打粉过筛;
步骤2,煎煮:将打粉过筛后的莱菔、焦山楂、茯苓、陈皮、淡豆豉、焦山栀、炒麦芽加入水中搅拌形成预混待煎液,然后将打粉过筛后的荸荠粉用冷水调匀加入预混待煎液形成混合待煎液,混合待煎液中的料液比为1:25,浸泡, 武火煮沸,转小火保持微沸煎煮80分钟,提取4次;
步骤3,过滤,合并滤液;
步骤4,浓缩,灭菌;
步骤5,接种发酵:取浓缩灭菌后的水煎液作为发酵液,冷却至不烫手,采用益生菌作为发酵菌种,发酵桶发酵,发酵时间80h,发酵温度40℃,接种量为3g/L。
实施例4
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肠生胶囊复方中药制剂成分按重量份还包括复合益生菌粉4份、纳米包裹的白藜芦醇3份和黄精粉2份;
复合益生菌粉包括植物乳杆菌 N13、乳酸片球菌 CCFM7902、嗜酸乳杆菌、长双歧杆菌 BL21;
纳米包裹的白藜芦醇的制备包括:
S11,将葡萄粉碎,加入复合酶溶液,得到酶解产物,然后加入10wt%的碱水提取,得碱水提取液;往碱水提取液中加入乙酸甲酯,搅拌萃取0.4小时后,静置待分出有机层;
然后用碳酸调节pH至1,使白藜芦醇析出,过滤,干燥至恒重,得到白藜芦醇粗品;
S12, 将白藜芦醇粗品用乙醇溶解,过滤,往滤液中加入去离子水,0℃冷冻析晶1小时,过滤,干燥,得到白藜芦醇纯品;
S13, 将白藜芦醇纯品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按质量比1:6混合溶于丁酮中,超声5min,室温条件下旋转蒸发制成贴壁薄膜,在40℃条件下缓慢旋转水化,微孔滤膜过滤除去未包载的白藜芦醇,制成纳米粒溶液;将所得纳米粒溶液冻干即得纳米包裹的白藜芦醇粉末。
实施例5
同实施例2,不同的是肠生胶囊复方中药制剂成分按重量份还包括复合益生菌粉8份、纳米包裹的白藜芦醇7份和黄精粉0.5份;
复合益生菌粉包括植物乳杆菌 N13、乳酸片球菌 CCFM7902、嗜酸乳杆菌、两歧双歧杆菌;
纳米包裹的白藜芦醇的制备包括:
S11,将葡萄粉碎,加入复合酶溶液,得到酶解产物,然后加入15wt%的碱水提取,得碱水提取液;往碱水提取液中加入乙酸甲酯,搅拌萃取0.8小时后,静置待分出有机层;
然后用碳酸调节pH至2,使白藜芦醇析出,过滤,干燥至恒重,得到白藜芦醇粗品;
S12, 将白藜芦醇粗品用乙醇溶解,过滤,往滤液中加入去离子水,1℃冷冻析晶2小时,过滤,干燥,得到白藜芦醇纯品;
S13, 将白藜芦醇纯品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按质量比1:8混合溶于丁酮中,超声5-8min,室温条件下旋转蒸发制成贴壁薄膜,在50℃条件下缓慢旋转水化,微孔滤膜过滤除去未包载的白藜芦醇,制成纳米粒溶液;将所得纳米粒溶液冻干即得纳米包裹的白藜芦醇粉末。
实施例6
同实施例3,不同的是肠生胶囊复方中药制剂成分按重量份还包括复合益生菌粉5份、纳米包裹的白藜芦醇5份和黄精粉1份;
复合益生菌粉包括植物乳杆菌 N13、乳酸片球菌 CCFM7902、嗜酸乳杆菌、长双歧杆菌 BL21和两歧双歧杆菌;
纳米包裹的白藜芦醇的制备包括:
S11,将葡萄粉碎,加入复合酶溶液,得到酶解产物,然后加入12wt%的碱水提取,得碱水提取液;往碱水提取液中加入乙酸甲酯,搅拌萃取0.6小时后,静置待分出有机层;
复合酶溶液的具体组成为:纤维素酶、外切葡聚糖酶、乳酸脱氢酶的质量比为3:2:1的质量浓度为7%的水溶液;其中纤维素酶为300U/mg、外切葡聚糖酶为20U/mg、乳酸脱氢酶为6U/mg;
然后用碳酸调节pH至1.5,使白藜芦醇析出,过滤,干燥至恒重,得到白藜芦醇粗品;
S12, 将白藜芦醇粗品用乙醇溶解,过滤,往滤液中加入去离子水,0.5℃冷冻析晶1.5小时,过滤,干燥,得到白藜芦醇纯品;
S13, 将白藜芦醇纯品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按质量比1:7混合溶于丁酮中,超声7min,室温条件下旋转蒸发制成贴壁薄膜,在45℃条件下缓慢旋转水化,微孔滤膜过滤除去未包载的白藜芦醇,制成纳米粒溶液;将所得纳米粒溶液冻干即得纳米包裹的白藜芦醇粉末。
实施例7
同实施例4,不同的是煎煮提取为:
S1, 一次提取:加入原料5倍重量的水第一次煎煮提取20min,获得第一次提取液和第一药渣;
S2, 二次提取:收集一次提取后的第一药渣加5倍量的水第二次煎煮提取20min,获得第二次提取液和第二药渣;
S3, 二次提取:收集二次提取后的第二药渣加5倍量水第三次煎煮提取20min,获得第三次提取液和第三药渣;
S4, 合并第一次提取液、第二次提取液和第三次提取液获得复合提取液。
粉碎为过40目筛。干燥为微波干燥。
将复合提取液采用醇沉的工艺富集有效成分,复合提取液活性成分在醇溶液中溶解度降低析出沉淀,固液分离后使复合提取液得以精制,从而浓缩至浸膏。
过滤为无机陶瓷膜滤过,无机陶瓷膜孔径为300-350nm,操作压差为0.2Mpa,膜面流速为0.5m/s。
实施例8
 同实施例5,不同的是煎煮提取为:
S1, 一次提取:加入原料20倍重量的水第一次煎煮提取20min,获得第一次提取液和第一药渣;
S2, 二次提取:收集一次提取后的第一药渣加20倍量的水第二次煎煮提取20min,获得第二次提取液和第二药渣;
S3, 二次提取:收集二次提取后的第二药渣加20倍量水第三次煎煮提取20min,获得第三次提取液和第三药渣;
S4, 合并第一次提取液、第二次提取液和第三次提取液获得复合提取液。
粉碎为过80目筛。干燥为微波干燥。
将复合提取液采用醇沉的工艺富集有效成分,复合提取液活性成分在醇溶液中溶解度降低析出沉淀,固液分离后使复合提取液得以精制,从而浓缩至浸膏。
过滤为无机陶瓷膜滤过,无机陶瓷膜孔径为350-400nm,操作压差为0.3Mpa,膜面流速为1.5m/s。
实施例9
同实施例6,不同的是煎煮提取为:
S1, 一次提取:加入原料10倍重量的水第一次煎煮提取20min,获得第一次提取液和第一药渣;
S2, 二次提取:收集一次提取后的第一药渣加10倍量的水第二次煎煮提取20min,获得第二次提取液和第二药渣;
S3, 二次提取:收集二次提取后的第二药渣加10倍量水第三次煎煮提取20min,获得第三次提取液和第三药渣;
S4, 合并第一次提取液、第二次提取液和第三次提取液获得复合提取液。
粉碎为过50目筛。干燥为微波干燥。
将复合提取液采用醇沉的工艺富集有效成分,复合提取液活性成分在醇溶液中溶解度降低析出沉淀,固液分离后使复合提取液得以精制,从而浓缩至浸膏。
过滤为无机陶瓷膜滤过,无机陶瓷膜孔径为400-500nm,操作压差为0.25Mpa,膜面流速为1m/s。
实施例10
同实施例7,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中药水提煎煮装置,请参阅图2-4所示,包括:煮药桶1、转动配合在煮药桶1内的水层混流机构、固定套设在水层混流机构周侧的支撑板3、周向阵列在支撑板3上的放药滤筒4,便于放药滤筒4与水层混流机构同步转动;
放药滤筒4内转动配合有与煮药桶1内壁啮合的搅拌机构,煮药桶1上侧装设有与水层混流机构滑动连接的驱动机构,便于驱动机构驱动水层混流机构和与水层混流机构连接连接的零件转动。
具体的,水层混流机构包括转动配合在煮药桶1内且与支撑板3和驱动机构连接的滤桶5、固定装设在滤桶5内且固定在煮药桶1内壁上的螺旋搅拌轴6,便于螺旋搅拌轴6与滤桶5同步转动将煮药桶1下部的吸入滤桶5内然后经侧部滤孔排出与煮药桶1不同水层高度混合。
具体的,搅拌机构包括转动配合在放药滤筒4内的搅拌组件、装设在放药滤筒4上的连接板7、转动配合在连接板7上且与搅拌组件和煮药桶1内壁啮合的第一齿轮8、周向阵列在煮药桶1内壁的多个齿槽,便于放药滤筒4绕滤桶5轴线转动使煮药桶1内药水穿过放药滤筒4的同时,带动第一齿轮8和放药滤筒4内的搅拌组件转动搅拌放药滤筒4内的中药。
具体的,搅拌组件包括转动配合在放药滤筒4内的转轴9、阵列在转轴9上的多个搅拌杆10、装设在转轴9贯穿连接板7一端且与第一齿轮8啮合的第二齿轮11,便于转轴9转动带动多个搅拌杆10搅拌放药滤筒4内的中药。
具体的,滤桶5与支撑板3与煮药桶1底部内壁之间均有间距,煮药桶1底部内壁设有垫环12,支撑板3转动配合在垫环12上方,便于通过滤桶5与煮药桶1底部内壁之间均有间距使煮药桶1内的药水流入滤桶5内。
具体的,支撑板3为十字形滤板结构,滤桶5开口端朝向煮药桶1底部内壁,便于滤桶5将煮药桶1底部的药水吸入滤桶5内。
具体的,驱动机构包括装设在煮药桶1上的盖环13、装设在盖环13中心处的驱动电机14,盖环13上设有单向出气阀,滤桶5上侧开设有多边形孔15,且驱动电机14的输出轴滑动配合在多边形孔15内,便于盖环13装设在煮药桶1上时,使驱动电机14多边形输出轴插入多边形孔15内与滤桶5连接。
工作原理:
将中药放入放药滤筒4内后,加热煮药桶1,然后开启驱动电机14带动滤桶5、螺旋搅拌轴6和支撑板3转动,螺旋搅拌轴6转动时将煮药桶1下部的吸入滤桶5内然后经侧部滤孔排出与煮药桶1不同水层高度混合,支撑板3转动时带动放药滤筒4绕滤桶5轴线转动使煮药桶1内药水穿过放药滤筒4的同时,带动第一齿轮8和放药滤筒4内的搅拌组件转动搅拌放药滤筒4内的中药,提高了煮药桶1内的药水浓度的均匀度和中药煎煮的效果。
对比例1
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肠生胶囊发酵液原料中不含莱菔子和茯苓,其余同实施例1。
对比例2
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肠生胶囊发酵液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莱菔子20份,焦山楂30份,茯苓45份,陈皮3份,荸荠粉5份,其余同实施例1。
对比例3
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肠生胶囊发酵工艺中的煎煮步骤中的混合待煎液中的料液比为1:10,浸泡, 武火煮沸,转小火保持微沸煎煮30分钟,提取1次,其余同实施例1。
对比例4
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肠生胶囊发酵工艺中的步骤5接种发酵中的发酵时间50h,发酵温度50℃,接种量为0.5g/L,其余同实施例1。
经气相测定,实施例1-10的肠生胶囊发酵液中的短链脂肪酸含量优于对比例1-4,实施例4-6的肠生胶囊发酵液中的短链脂肪酸含量优于实施例1-3,实施例7-9的肠生胶囊发酵液中的短链脂肪酸含量优于实施例4-6,实施例10的肠生胶囊发酵液中的短链脂肪酸含量最优。
说明:肠生胶囊发酵液制备前的原料配方、煎煮工艺和装置、发酵工艺都对肠生胶囊发酵液中的短链脂肪酸含量有影响。

Claims (10)

1.一种肠生胶囊发酵液的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该肠生胶囊发酵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莱菔子5-15份,焦山楂40-60份,茯苓28-38份,陈皮5-15份,淡豆豉5-15份,焦山栀5-15份,炒麦芽10-20份,荸荠粉10-20份;
其发酵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打粉:按重量份将上述莱菔、焦山楂、茯苓、陈皮、淡豆豉、焦山栀、炒麦芽和荸荠粉均打粉过筛;
步骤2,煎煮:将打粉过筛后的莱菔、焦山楂、茯苓、陈皮、淡豆豉、焦山栀、炒麦芽加入水中搅拌形成预混待煎液,然后将打粉过筛后的荸荠粉用冷水调匀加入预混待煎液形成混合待煎液,混合待煎液中的料液比为1:15-25,浸泡, 武火煮沸,转小火保持微沸煎煮40-80分钟,提取2-4次;
步骤3,过滤,合并滤液;
步骤4,浓缩,灭菌;
步骤5,接种发酵:取浓缩灭菌后的水煎液作为发酵液,冷却至不烫手,采用益生菌作为发酵菌种,发酵桶发酵,发酵时间60-80h,发酵温度25-40℃,接种量为1-3g/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生胶囊发酵液的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肠生胶囊发酵液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
莱菔子10份,焦山楂50份,茯苓30份,陈皮10份,淡豆豉10份,焦山栀10份,炒麦芽15份,荸荠粉1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生胶囊发酵液的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包括将打粉过筛后的荸荠粉用占荸荠粉重量8-12倍的冷水调匀后加入到预混待煎液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生胶囊发酵液的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煎煮提取为:
S1, 一次提取:加入原料10倍重量的水第一次煎煮提取20min,获得第一次提取液和第一药渣;
S2, 二次提取:收集一次提取后的第一药渣加10倍量的水第二次煎煮提取20min,获得第二次提取液和第二药渣;
S3, 二次提取:收集二次提取后的第二药渣加10倍量水第三次煎煮提取20min,获得第三次提取液和第三药渣;
S4, 合并第一次提取液、第二次提取液和第三次提取液获得复合提取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肠生胶囊发酵液的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肠生胶囊发酵液的原料按重量份还包括复合益生菌粉4-8份、纳米包裹的白藜芦醇3-7份和黄精粉0.5-2份;
所述复合益生菌粉包括植物乳杆菌 N13、乳酸片球菌 CCFM7902、嗜酸乳杆菌、长双歧杆菌 BL21和/或两歧双歧杆菌;
纳米包裹的白藜芦醇的制备包括:
S11,将葡萄粉碎,加入复合酶溶液,得到酶解产物,然后加入10-15wt%的碱水提取,得碱水提取液;往碱水提取液中加入乙酸甲酯,搅拌萃取0.4-0.8小时后,静置待分出有机层;
然后用碳酸调节pH至1-2,使白藜芦醇析出,第二次过滤,干燥至恒重,得到白藜芦醇粗品;
S12, 将白藜芦醇粗品用乙醇溶解,过滤,往滤液中加入去离子水,0-1℃冷冻析晶1-2小时,过滤,干燥,得到白藜芦醇纯品;
S13, 将白藜芦醇纯品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按质量比1:6-8混合溶于丁酮中,超声5-8min,室温条件下旋转蒸发制成贴壁薄膜,在40-50℃条件下缓慢旋转水化,微孔滤膜过滤除去未包载的白藜芦醇,制成纳米粒溶液;将所得纳米粒溶液冻干即得纳米包裹的白藜芦醇粉末。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肠生胶囊发酵液的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过滤和第二次过滤均为无机陶瓷膜滤过,所述无机陶瓷膜孔径为300-500nm,操作压差为0.2-0.3Mpa,膜面流速为0.5-1.5m/s。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肠生胶囊发酵液的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酶溶液的具体组成为:纤维素酶、外切葡聚糖酶、乳酸脱氢酶的质量比为3:2:1的质量浓度为7%的水溶液;其中纤维素酶为300U/mg、外切葡聚糖酶为20U/mg、乳酸脱氢酶为6U/mg。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肠生胶囊发酵液的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煎煮提取采用的中药煎煮装置包括煮药桶(1)、转动配合在所述煮药桶(1)内的水层混流机构、固定套设在所述水层混流机构周侧的支撑板(3)、周向阵列在所述支撑板(3)上的放药滤筒(4);
所述放药滤筒(4)内转动配合有与所述煮药桶(1)内壁啮合的搅拌机构,煮药桶(1)上侧装设有与所述水层混流机构滑动连接的驱动机构;
所述水层混流机构包括转动配合在所述煮药桶(1)内且与所述支撑板(3)和所述驱动机构连接的滤桶(5)、固定装设在所述滤桶(5)内且固定在所述煮药桶(1)内壁上的螺旋搅拌轴(6);
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转动配合在所述放药滤筒(4)内的搅拌组件、装设在所述放药滤筒(4)上的连接板(7)、转动配合在所述连接板(7)上且与所述搅拌组件和所述煮药桶(1)内壁啮合的第一齿轮(8)、周向阵列在所述煮药桶(1)内壁的多个齿槽;
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转动配合在所述放药滤筒(4)内的转轴(9)、阵列在所述转轴(9)上的多个搅拌杆(10)、装设在所述转轴(9)贯穿所述连接板(7)一端且与所述第一齿轮(8)啮合的第二齿轮(11);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装设在所述煮药桶(1)上的盖环(13)、装设在所述盖环(13)中心处的驱动电机(14),所述滤桶(5)上侧开设有多边形孔(15),且所述驱动电机(14)的输出轴滑动配合在所述多边形孔(15)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生胶囊发酵液的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5的发酵工艺为:发酵时间72h,发酵温度32℃,接种量为2g/L。
10.一种肠生胶囊发酵液冻干粉,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包括将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肠生胶囊发酵液的发酵工艺制备好的肠生胶囊发酵液放入冻干机中,真空冷冻干燥2天,冻干形成冻干粉,将冻干粉取出,分装,制成胶囊。
CN202211548763.0A 2022-01-24 2022-12-05 一种肠生胶囊发酵液的发酵工艺以及其冻干粉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591997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76464.5A CN114272338A (zh) 2022-01-24 2022-01-24 一种肠生胶囊发酵液的发酵工艺以及其冻干粉的制备方法
CN2022100764645 2022-01-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19974A true CN115919974A (zh) 2023-04-07

Family

ID=8088161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76464.5A Withdrawn CN114272338A (zh) 2022-01-24 2022-01-24 一种肠生胶囊发酵液的发酵工艺以及其冻干粉的制备方法
CN202211548763.0A Pending CN115919974A (zh) 2022-01-24 2022-12-05 一种肠生胶囊发酵液的发酵工艺以及其冻干粉的制备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76464.5A Withdrawn CN114272338A (zh) 2022-01-24 2022-01-24 一种肠生胶囊发酵液的发酵工艺以及其冻干粉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4272338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48069B1 (ko) * 2005-09-02 2006-11-23 백경흠 포도의 레스베라트롤 함량증대 생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건강식품의 제조방법
CN104286839A (zh) * 2014-08-01 2015-01-21 贵阳医学院 一种培土养金咀嚼片及其制备方法
KR20190010212A (ko) * 2017-07-21 2019-01-30 주식회사 송이산업 레스베라트롤의 나노캡슐 제조방법 및 제조된 레스베라트롤 나노캡슐
WO2019088408A1 (ko) * 2017-10-31 2019-05-09 경북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열 및 효소 처리를 통하여 포도 껍질로부터 레스베라트롤을 추출하는 방법
CN110354207A (zh) * 2019-08-24 2019-10-22 河南中微生物科技研究院(有限合伙) 一种改善动物胃肠道健康的发酵中药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48069B1 (ko) * 2005-09-02 2006-11-23 백경흠 포도의 레스베라트롤 함량증대 생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건강식품의 제조방법
CN104286839A (zh) * 2014-08-01 2015-01-21 贵阳医学院 一种培土养金咀嚼片及其制备方法
KR20190010212A (ko) * 2017-07-21 2019-01-30 주식회사 송이산업 레스베라트롤의 나노캡슐 제조방법 및 제조된 레스베라트롤 나노캡슐
WO2019088408A1 (ko) * 2017-10-31 2019-05-09 경북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열 및 효소 처리를 통하여 포도 껍질로부터 레스베라트롤을 추출하는 방법
CN110354207A (zh) * 2019-08-24 2019-10-22 河南中微生物科技研究院(有限合伙) 一种改善动物胃肠道健康的发酵中药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药用辅料和药品包装材料检验技术》", 30 November 2019, pages: 205 *
沈慧君, 张立苹: "小儿腹泻的辨证施护体会", 吉林中医药, no. 02, pages 43 *
陈丽艳等: "栀子豉汤及拆方对六种人肠道菌的影响",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pages 195 - 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72338A (zh) 2022-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54843A (zh) 一种复合植物酵素原液、功能性复合植物酵素原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功能性食品
CN104957305B (zh) 一种对叶榕果复配降血糖茶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74474A (zh) 一种适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食用的特膳食品
CN104904927A (zh) 一种杞菊葛根代用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73642A (zh) 一种清火养颜瓜蒌汁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66631A (zh) 一种含有葛根的组合物及其提取装置和方法
CN105768070A (zh) 一种调理肠胃的功能性营养食品
KR101855421B1 (ko) 약리작용을 가진 농산물과 곡물균사체가 혼합되어 발효된 발효 선식 조성물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06107345A (zh) 一种酸枣仁发酵制备酵素饮料的方法
CN103083374A (zh) 一种茶制锁阳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02725A (zh) 一种玛咖人参多宝茶
CN103404640B (zh) 一种扶肝养胃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55897A (zh) 一种防治糖尿病的保健茶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95139A (zh) 有机燕麦营养粉的制作方法
CN106579109A (zh) 一种解酒护肝柑橘粉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87942A (zh) 十六种纯天然中草药速溶粉茶及其制备、使用方法
CN111194807A (zh) 八种纯天然中草药速溶粉茶及其制备、使用方法
CN106036443A (zh) 一种罗汉果味香芋馒头的制备方法
KR100780552B1 (ko) 한약재를 포함한 영·유아용 기능성 분유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5831318A (zh) 一种多肽降糖茶及其制作方法
CN109620903A (zh) 一种具有改善肠道吸收功能的保健冲剂
CN106418132A (zh) 一种山药降血脂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83432A (zh) 具有抗癌作用的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15919974A (zh) 一种肠生胶囊发酵液的发酵工艺以及其冻干粉的制备方法
CN106579108A (zh) 含柑橘粉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