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97050B - 一种高速编织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速编织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97050B
CN115897050B CN202211610526.2A CN202211610526A CN115897050B CN 115897050 B CN115897050 B CN 115897050B CN 202211610526 A CN202211610526 A CN 202211610526A CN 115897050 B CN115897050 B CN 1158970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arranged
motor
rotating
sliding
bottom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1052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897050A (zh
Inventor
韩宗振
韩佰玉
龙迪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Guanbo Precision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Guanbo Precision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Guanbo Precision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Guanbo Precision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1052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970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8970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970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8970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970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02P70/62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related technologies for production or treatment of textile or flexible materials or products thereof, including footwear

Landscapes

  • Braiding, Manufacturing Of Bobbin-Net Or Lace, And Manufacturing Of Nets By Knot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编织机,包括机壳、底箱、编织机构、牵引机构、纱管和视觉检测机构,机壳内横向固设有加工平台,底箱竖向固设于加工平台上,底箱一侧固设有编织机构,底箱中心处开设有通孔,后导向套固设于通孔内,牵引机构固设于底箱另一侧,牵引机构上固设有纱管,机壳内还固设有视觉检测及张力检测机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速编织机,采用全新的结构设计将8字跑道缩小,相对于同行业相同设备,整机体积反而相对缩小,比传统机型体积缩小56%,重量减少50%,大锭数设备可防置于高楼层净化车间,且设置的视觉检测机构及张力检测模块可及时观测反馈产品的编织状况,方便工作人员及时进行调整。

Description

一种高速编织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编织机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高速编织机。
背景技术
目前,工厂生产的医疗器械编织机有两种,包括立式编织机或者卧式编织机,其基本结构都是由走马锭和‘8’字跑道构成,走马锭沿‘8’字跑道循环交叉运行,在周而复始的运行过程中,编织成产品。但现有的编织机8字跑道最小直径为80mm,导致设备体积巨大、编织精度差,搬运过程较为麻烦,不适用于高楼层净化车间,且不具备实时监控编织线编织情况的功能,不能保证加工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的编织机大多体积巨大、编织精度差,搬运过程较为麻烦,不适用于高楼层净化车间,且不具备实时监控编织线编织情况的功能,不能保证加工质量。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速编织机,采用全新的结构设计将8字跑道缩小,相对于同行业相同设备,整机体积反而相对缩小,比传统机型体积缩小56%,重量减少50%,大锭数设备可放置于高楼层净化车间,且设置的视觉检测机构及张力检测模块可及时观测反馈产品的编织状况,方便工作人员及时进行调整,同时设置的分卷模块,能够安装不同尺寸型号的纱管,使得一机可同时完成分卷和编织的功能,极大节约了设备安装成本。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速编织机,包括机壳、底箱、编织机构、牵引机构、纱管和视觉检测机构,机壳内横向固设有加工平台,底箱竖向固设于加工平台上,底箱上固设有编织机构,底箱中心处开设有通孔,后导向套固设于通孔内,牵引机构固设于机壳上,牵引机构上固设有纱管,机壳内还固设有视觉检测机构。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编织机构包括主电机、主传动齿轮、第一转轴、副传动齿轮、拨盘、走马锭、位置调节组件、限位盘、前导向套和编码器,所述底箱内开设有传动腔,传动腔内侧壁上以所述通孔为中心周向均匀转动连接有两个以上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固设有副传动齿轮,且相邻的副传动齿轮之间相互啮合,其中一个副传动齿轮内侧相互啮合的设置有主传动齿轮,主电机固设于底箱左侧,且主传动齿轮固设于主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底箱右侧开设有环形槽,拨盘设置于环形槽内,且拨盘固设于第一转轴自由端,拨盘侧面开设有缺口,走马锭一端卡接于缺口内,底箱上还固设有位置调节组件,限位盘设置于底箱右侧,且限位盘与位置调节组件固定连接,限位盘上固设有前导向套,编码器固设于底箱上,且主电机与编码器电性连接。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位置调节组件包括支撑柱、第一电机安装座、调节电机、第一转动齿轮、第一丝杆、第二转动齿轮、滑板、滑动套和第一导向轴,支撑柱垂直固设在所述底箱左侧,第一电机安装座固设于支撑柱的自由端,第一电机安装座上固设有调节电机,第一转动齿轮固设于调节电机的动力输出端,支撑柱后侧平行设置有第一丝杆,且第一丝杆一端转动连接至底箱上,第一丝杆另一端转动连接至第一电机安装座上,第二转动齿轮固设于第一丝杆一端,且第一转动齿轮与第二转动齿轮相互啮合,底箱上还固设有滑动套,滑动套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导向轴,第一导向轴一端与滑板固定连接,且滑板与第一丝杆螺纹连接,第一导向轴另一端与所述限位盘固定连接。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编织机构还包括手动调节组件,手动调节组件包括第三转动齿轮、第二转轴和手轮,第三转动齿轮转动连接于所述传动腔侧壁,且第三转动齿轮与所述副传动齿轮相互啮合,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底箱右侧,第二转轴一端与第三转动齿轮固定连接,第二转轴另一端与手轮固定连接。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底箱上还固设有断线座,用于编织加工结束后,将纱线剪断。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牵引机构包括分卷模块,分卷模块包括加固杆、防护板、放卷电机、第三转轴、锥套、容纳盒、第一滑动导轨、第一控制电机、第一螺纹轴、第二电机安装座、导线轮、第二控制电机、排线轮、支撑杆、转块、转动板、张紧轮和压缩弹簧,所述加工平台上垂直固设有两个以上的加固杆,防护板固设于加固杆上,放卷电机设置于防护板内侧,且放卷电机固设于所述加工平台上,且第三转轴固设于放卷电机的动力输出端,第三转轴上固设有两个锥套,防护板内侧还设置有容纳盒,容纳盒内固设有第一滑动导轨,第一滑动导轨底端固设有第一控制电机,第一螺纹轴固设于第一控制电机的动力输出端,第二电机安装座滑动连接于第一滑动导轨上,且第二电机安装座与第一螺纹轴螺纹连接,第二电机安装座上转动连接有两个以上的导线轮,第二电机安装座上还固设有第二控制电机,排线轮固设于第二控制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加工平台上还固设有支撑杆,转块固设于支撑杆自由端,转动板一端转动连接于转块上,转动板另一端处转动连接有张紧轮,且张紧轮通过压缩弹簧与加固杆固定连接。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牵引机构还包括张力检测模块,张力检测模块包括第一支撑板、连接杆、第二支撑板、横梁、第一滑动支座、液压推杆、第三支撑板、夹头和拉力传感器,所述加固杆上还固设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板,且两个第一支撑板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连接杆两端还固设有第二支撑板,两个第二支撑板之间通过横梁固定连接,横梁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支座,且第一滑动支座通过液压推杆连接至其中一个第二支撑板上,第一滑动支座上固设有第三支撑板,第三支撑板左侧固设有拉力传感器,夹头与拉力传感器的传感头连接,且所述纱管其中一端与夹头固定连接。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牵引机构还包括牵引模块,牵引模块包括支撑座、安装框体、升降电机、第二丝杆、第二滑动支座、牵引电机、主动轮、从动轮和皮带,支撑座固设于所述底箱左侧,安装框体固设于支撑座上,安装框体底部固设有升降电机,第二丝杆竖向设置于安装框体内侧,且第二丝杆一端固设于升降电机的动力输出端,第二丝杆上螺纹连接有两个第二滑动支座,牵引电机固设于第二滑动支座上,主动轮固设于牵引电机的动力输送端,从动轮转动连接于第二滑动支座上,且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视觉检测机构包括摄像机、控制面板、液晶显示屏、屏幕护罩和报警灯,摄像机竖向固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控制面板固设于所述机壳上,控制面板上固设有液晶显示屏,屏幕护罩设置于液晶显示屏正上方,且屏幕护罩一端铰接于所述控制面板上,机壳顶部还固设有报警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速编织机,采用全新的结构设计将8字跑道缩小,相对于同行业相同设备,整机体积反而相对缩小,比传统机型体积缩小56%,重量减少50%,大锭数设备可防置于高楼层净化车间,且设置的视觉检测机构及张力检测模块可及时观测反馈产品的编织状况,方便工作人员及时调整,同时设置的分卷模块,能够安装不同尺寸型号的纱管,使得一机可同时完成分卷和编织的功能,极大节约了设备安装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高速编织机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分卷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5的左视图;
图7是图6中C-C方向剖视图。
图中:
1、机壳;11、加工平台;2、底箱;21、通孔;22、后导向套;23、传动腔;24、环形槽;3、编织机构;301、主电机;302、主传动齿轮;303、第一转轴;304、副传动齿轮;305、拨盘;306、缺口;307、走马锭;308、位置调节组件;3081、支撑柱;3082、第一电机安装座;3083、调节电机;3084、第一转动齿轮;3085、第一丝杆;3086、第二转动齿轮;3087、滑板;3088、滑动套;3089、第一导向轴; 309、限位盘;310、前导向套;311、编码器;312、手动调节组件;3121、第三转动齿轮;3122、第二转轴;3123、手轮;313、断线座;4、牵引机构;41、分卷模块;4101、加固杆;4102、防护板;4103、放卷电机;4104、第三转轴;4105、锥套;4106、容纳盒;4107、第一滑动导轨; 4108、第一控制电机;4109、第一螺纹轴;4110、第二电机安装座;4111、导线轮;4112、第二控制电机;4113、排线轮;4114、支撑杆;4115、转块;4116、转动板;4117、张紧轮;4118、压缩弹簧;42、张力检测模块;4201、第一支撑板;4202、连接杆;4203、第二支撑板;4204、横梁;4205、第一滑动支座;4206、液压推杆;4207、第三支撑板;4208、夹头;4209、拉力传感器;43、牵引模块;4301、支撑座;4302、安装框体;4303、升降电机;4304、第二丝杆;4305、第二滑动支座;4306、牵引电机;4307、主动轮;4308、从动轮;4309、皮带;5、纱管;6、视觉检测机构;61、摄像机;62、控制面板;63、液晶显示屏;64、屏幕护罩;65、报警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7所示,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高速编织机,包括机壳1、底箱2、编织机构3、牵引机构4、纱管5和视觉检测机构6,机壳1内横向固设有加工平台11,底箱2竖向固设于加工平台11上,底箱2上固设有编织机构3,底箱2中心处开设有通孔21,后导向套22固设于通孔21内,牵引机构4固设于机壳1上,牵引机构4上固设有纱管5,机壳1内还固设有视觉检测机构6。
本实施例中,机壳1的侧面还固设有门框滑轨,且门框滑轨两端均固设有缓冲块,门板滑动连接于门框滑轨上。加工平台11横向设置在机壳1内侧,将机壳1分隔为上下两个空腔,从而使得操作人员可以在下方的空腔中放置加工原料。牵引机构4用于在编织机构3工作过程中拉动纱管5,编织机构3用于将纺织线缠绕在纱管5的外表面上,从而得到编织线。通孔21位于底箱2侧面的中心处,且通孔21贯穿底箱2的左右两侧,后导向套22的内径应略大于纱管5的直径,从而使得纱管5顺利能够穿过后导向套22,且后导向套22还能够对纱管5起到定位的作用。视觉检测机构6能够自动观测编织机构3的编织状况,进而能够在编织出错时及时关停机器,保证了编织线的产品加工质量。
具体的,编织机构3包括主电机301、主传动齿轮302、第一转轴303、副传动齿轮304、拨盘305、走马锭307、位置调节组件308、限位盘309、前导向套310和编码器311,底箱2内开设有传动腔23,传动腔23内侧壁上以通孔21为中心周向均匀转动连接有两个以上的第一转轴303,第一转轴303上固设有副传动齿轮304,且相邻的副传动齿轮304之间相互啮合,其中一个副传动齿轮304内侧相互啮合的设置有主传动齿轮302,主电机301固设于底箱2左侧,且主传动齿轮302固设于主电机301的动力输出端,底箱2右侧开设有环形槽24,拨盘305设置于环形槽24内,且拨盘305固设于第一转轴303自由端,拨盘305侧面开设有缺口306,走马锭307一端卡接于缺口306内,底箱2上还固设有位置调节组件308,限位盘309设置于底箱2右侧,且限位盘309与位置调节组件308固定连接,限位盘309上固设有前导向套310,编码器311固设于底箱2上,且主电机301与编码器311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一转轴303上均固设有一个副传动齿轮304,且两个以上的副传动齿轮304依次啮合并围成一个封闭的圆环,主传动齿轮302位于圆环的内侧。主电机301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主电机301沿着底箱2的中心轴对称布置,每个主电机301的动力输出轴均与其中一个主传动齿轮302固定连接。拨盘305位于环形槽24内,且两个以上的拨盘305与环形槽24内壁能够围成“8”字型跑道,走马锭307可以在“8”字型跑道内滑动,其中,走马锭307采用如参考文件CN21525156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一种高精度及高张力走马锭,走马锭307上可以安装分卷好的纱线。拨盘305的边缘处均匀开设有4个缺口306,走马锭307的底端卡节在缺口306内,使得拨盘305在转动过程中能够带动走马锭307同步转动,完成编织目的,且走马锭307可在缺口306处自由转动。限位盘309为圆盘结构,且位置调节组件308可以驱动限位盘309移动,进而与纱线接触,以改变纱线的编织夹角,使得编织密度改变。前导向套310与后导向套22同心设置,能够对纱管5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以避免纱管5歪斜影响产品质量。编码器311与视觉检测机构6电性连接,使得编码器311能够接收来自于视觉检测机构6的信号,从而在编织出错时控制主电机301停止工作。
具体的,位置调节组件308包括支撑柱3081、第一电机安装座3082、调节电机3083、第一转动齿轮3084、第一丝杆3085、第二转动齿轮3086、滑板3087、滑动套3088和第一导向轴3089,支撑柱3081垂直固设在底箱2左侧,第一电机安装座3082固设于支撑柱3081的自由端,第一电机安装座3082上固设有调节电机3083,第一转动齿轮3084固设于调节电机3083的动力输出端,支撑柱3081后侧平行设置有第一丝杆3085,且第一丝杆3085一端转动连接至底箱2上,第一丝杆3085另一端转动连接至第一电机安装座3082上,第二转动齿轮3086固设于第一丝杆3085一端,且第一转动齿轮3084与第二转动齿轮3086相互啮合,底箱2上还固设有滑动套3088,滑动套3088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导向轴3089,第一导向轴3089一端与滑板3087固定连接,且滑板3087与第一丝杆3085螺纹连接,第一导向轴3089另一端与限位盘309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支撑柱3081设置于底箱2远离限位盘309的一侧,且支撑柱3081与底箱2垂直设置。调节电机3083和第一丝杆3085分别设置于支撑柱3081的两侧,其中,调节电机3083用于驱动第一转动齿轮3084转动,进而通过齿轮传动结构带动第一丝杆3085转动。滑动套3088固设于底箱2上并贯穿底箱2,第一导向轴3089与滑动套3088滑动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导向轴3089可以沿着长度方向滑动。滑板3087在第一丝杆3085和第一导向轴3089的共同限制作用下,使得第一丝杆3085转动能够带动滑板3087左右移动,进而使得第一导向轴3089同步发生滑动,达到调节限位盘309位置的目的。
具体的,编织机构3还包括手动调节组件312,手动调节组件312包括第三转动齿轮3121、第二转轴3122和手轮3123,第三转动齿轮3121转动连接于传动腔23侧壁,且第三转动齿轮3121与副传动齿轮304相互啮合,第二转轴3122转动连接于底箱2右侧,第二转轴3122一端与第三转动齿轮3121固定连接,第二转轴3122另一端与手轮3123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手动调节组件312能够在纱线编织不均匀时,手动控制拨盘305反向转动,从而能够将编织好的纱线重新分开,以保证产品的加工质量。其中,第三转动齿轮3121设置于由副传动齿轮304所围成的圆环的内侧,且第三转动齿轮3121与其中一个副传动齿轮304啮合。手轮3123与限位盘309设置于底箱2的同一侧,且手轮3123与走马锭307之间不发生干涉。
具体的,底箱2上还固设有断线座313。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断线座,方便在编织加工结束后,将纱线剪断。
具体的,牵引机构4包括分卷模块41,分卷模块41包括加固杆4101、防护板4102、放卷电机4103、第三转轴4104、锥套4105、容纳盒4106、第一滑动导轨4107、第一控制电机4108、第一螺纹轴4109、第二电机安装座4110、导线轮4111、第二控制电机4112、排线轮4113、支撑杆4114、转块4115、转动板4116、张紧轮4117和压缩弹簧4118,加工平台11上垂直固设有两个以上的加固杆4101,防护板4102固设于加固杆4101上,放卷电机4103设置于防护板4102内侧,且放卷电机4103固设于加工平台11上,且第三转轴4104固设于放卷电机4103的动力输出端,第三转轴4104上固设有两个锥套4105,防护板4102内侧还设置有容纳盒4106,容纳盒4106内固设有第一滑动导轨4107,第一滑动导轨4107底端固设有第一控制电机4108,第一螺纹轴4109固设于第一控制电机4108的动力输出端,第二电机安装座4110滑动连接于第一滑动导轨4107上,且第二电机安装座4110与第一螺纹轴4109螺纹连接,第二电机安装座4110上转动连接有两个以上的导线轮4111,第二电机安装座4110上还固设有第二控制电机4112,排线轮4113固设于第二控制电机4112的动力输出端,加工平台11上还固设有支撑杆4114,转块4115固设于支撑杆4114自由端,转动板4116一端转动连接于转块4115上,转动板4116另一端处转动连接有张紧轮4117,且张紧轮4117通过压缩弹簧4118与加固杆4101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分卷模块41用于自动放卷纱管5,使得加工过程连续,有助于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其中,加固杆4101共设置有四个,防护板4102与其中两个加固杆4101固定连接,防护板4102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且防护板4102呈L型结构。放卷电机4103固设于加工平台11的底部,第三转轴4104转动连接于加工平台11顶部,纱管卷料可以安装在第三转轴4104上,锥套4105用于固定纱管卷料,放卷电机4103与第三转轴4104固定连接,用于驱动纱管卷料转动方向,由于纱管5通常较细,从而能够避免纱管5被拉断。容纳盒4106固设于加工平台11上,且容纳盒4106顶部开设有供导线轮4111和排线轮4113通过的圆孔。第一控制电机4108能够驱动第二电机安装座4110上下移动,从而使得导线轮4111和排线轮4113的高度能够调节,以避免在放卷过程中纱管5发生斜拉的情况。支撑杆4114设置于容纳盒4106一侧,且支撑杆4114垂直固设于加工平台11上,转块4115固设于支撑杆4114顶端,转动板4116可在水平面内转动,继而当纱管5受到较大的拉力时,会带动转动板4116转动并压缩压缩弹簧4118,使得张紧轮4117的位置变化,使得纱管5放松,以防止其被拉断。
具体的,牵引机构4还包括张力检测模块42,张力检测模块42包括第一支撑板4201、连接杆4202、第二支撑板4203、横梁4204、第一滑动支座4205、液压推杆4206、第三支撑板4207和夹头4208,加固杆4101上还固设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板4201,且两个第一支撑板4201之间通过连接杆4202固定连接,连接杆4202两端还固设有第二支撑板4203,两个第二支撑板4203之间通过横梁4204固定连接,横梁4204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支座4205,且第一滑动支座4205通过液压推杆4206连接至其中一个第二支撑板4203上,第一滑动支座4205上固设有第三支撑板4207,第三支撑板4207左侧固设有拉力传感器4209,夹头4208与拉力传感器4209的传感头连接,且纱管5其中一端与夹头4208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张力检测模块42设置于防护板4102的上方,用于在加工过程中拉动纱管5向右侧移动并使其张紧,从而使得纱线能够均匀编织在纱管5的外表面上,同时还能够实时监测走马锭307上纱线的张力,进而方便对纱管5的拉力进行调节,进而使得各走马锭307张力均衡,有助于使编织出的网格更加均匀,密度更加紧密,以提高成品率,节约加工成本。其中,两个第一支撑板4201分别固设于其中一个加固杆4101上,且两个第一支撑板4201中心线重合。连接杆4202横向设置在机壳1内,用于将两个第一支撑板4201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4203与第一支撑板4201平行,且两个第一支撑板4201均位于两个第二支撑板4203之间,从而能够对第一滑动支座4205的横向位移起到限制作用。液压推杆4206用于推动第一滑动支座4205滑动,夹头4208固设于第三支撑板4207靠近限位盘309一侧,夹头4208用于固定纱管5,进而在第一滑动支座4205滑动过程中拉动纱管5移动。拉力传感器4209与控制面板62电性连接,且拉力传感器4209能够实时检测夹头4208上受到的拉力,并将拉力数据传输至控制面板62处进行分析,以判断拉力是否超标。
具体的,牵引机构4还包括牵引模块43,牵引模块43包括支撑座4301、安装框体4302、升降电机4303、第二丝杆4304、第二滑动支座4305、牵引电机4306、主动轮4307、从动轮4308和皮带4309,支撑座4301固设于底箱2左侧,安装框体4302固设于支撑座4301上,安装框体4302底部固设有升降电机4303,第二丝杆4304竖向设置于安装框体4302内侧,且第二丝杆4304一端固设于升降电机4303的动力输出端,第二丝杆4304上螺纹连接有两个第二滑动支座4305,牵引电机4306固设于第二滑动支座4305上,主动轮4307固设于牵引电机4306的动力输送端,从动轮4308转动连接于第二滑动支座4305上,且主动轮4307和从动轮4308之间通过皮带4309传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牵引模块43用于辅助牵引纱管5。其中,支撑座4301固设于底箱2远离限位盘309一侧,安装框体4302采用紧固螺栓固定安装在支撑座4301上。升降电机4303用于驱动第二丝杆4304转动,由于第二丝杆4304侧面由两段螺旋方向相反的螺纹组成,从而使得第二丝杆4304转动过程中能够使得两个第二滑动支座4305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进而达到调节两个皮带4309之间的间隙的效果,使得其能够夹持不同尺寸的纱管5,适用性更强。牵引电机4306能够带动主动轮4307转动,从而使得皮带4309同步转动,以辅助拉动纱管5。
具体的,视觉检测机构6包括摄像机61、控制面板62、液晶显示屏63、屏幕护罩64和报警灯65,摄像机61竖向固设于第一支撑板4201上,控制面板62固设于机壳1上,控制面板62上固设有液晶显示屏63,屏幕护罩64设置于液晶显示屏63正上方,且屏幕护罩64一端铰接于控制面板62上,机壳1顶部还固设有报警灯65。
本实施例中,摄像机61固设于靠近限位盘309一侧的第一支撑板4201上,摄像机61能够实时拍摄编织线的图像信息,并将信号传输至控制面板62进行信息处理。控制面板62采用型号为PH101CL-E5的处理器,能够识别图像信息,以判断编织线的质量是否满足要求。液晶显示屏63能够实时显示图像,方便工作人员查看,屏幕护罩64能够盖在液晶显示屏63上,防止表面落灰。报警灯65能够在编织出错时发出警报声,以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处理。
工作原理:当设备使用前,将纱线卷料安装在走马锭307上,同时将纱管卷料安装在第三转轴4104上,并将纱管5的一端依次穿过皮带4309之间的间隙、后导向套22和前导向套310,进而固定在夹头4208上,然后驱动升降电机4303启动,升降电机4303带动第二丝杆4304转动,第二丝杆4304转动带动两个第二滑动支座4305相互靠近,从而将纱管5夹持固定,并使其与后导向套22的中轴线重合;
使用时,控制面板62控制主电机301启动,主电机301带动主传动齿轮302转动,主传动齿轮302转动带动副传动齿轮304转动,副传动齿轮304转动带动拨盘305转动,拨盘305转动带动走马锭307在“8”字型跑道内滑动,从而将纱线缠绕在纱管5表面,同时液压推杆4206和牵引电机4306启动,液压推杆4206会拉动第一滑动支座4205远离限位盘309,进而使得夹头4208拉动纱管5同步移动并将纱管5张紧,而牵引电机4306会驱动主动轮4307转动,主动轮4307会驱动皮带4309转动,从而辅助牵引纱管5向右侧移动,与此同时,放卷电机4103会带动第三转轴4104进行同步放线,以防止纱管5被拉断,此外,在编织过程中,摄像机61会实时检测编织线的加工情况,并将图像信息传输至控制面板62处,由控制面板62将图像信息与预设的合格图像进行对比,以判断编织线的质量是否满足加工要求,当质量较差时,会启动报警灯65报警,并发送信号至编码器311,以控制主电机301停止工作;
当需要调节编织密度时,控制调节电机3083启动,调节电机3083带动第一转动齿轮3084转动,第一转动齿轮3084带动第二转动齿轮3086转动,第二转动齿轮3086带动第一丝杆3085转动,进而使得滑板3087向右侧滑动,滑板3087滑动会通过第一导向轴3089带动限位盘309同步向右一侧,进而抵住纱线并使纱线与纱管5的夹角变大 ,使得编织密度变大;反之,则驱动调节电机3083反转,使得限位盘309左移,进而使得纱线与纱管5的夹角变小,使得编织密度变小。
本发明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发明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高速编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1)、底箱(2)、编织机构(3)、牵引机构(4)、纱管(5)和视觉检测机构(6),机壳(1)内横向固设有加工平台(11),底箱(2)竖向固设于加工平台(11)上,底箱(2)上固设有编织机构(3),底箱(2)中心处开设有通孔(21),后导向套(22)固设于通孔(21)内,牵引机构(4)固设于机壳(1)上,牵引机构(4)上固设有纱管(5),机壳(1)内还固设有视觉检测机构(6),
所述牵引机构(4)包括分卷模块(41),分卷模块(41)包括加固杆(4101)、防护板(4102)、放卷电机(4103)、第三转轴(4104)、锥套(4105)、容纳盒(4106)、第一滑动导轨(4107)、第一控制电机(4108)、第一螺纹轴(4109)、第二电机安装座(4110)、导线轮(4111)、第二控制电机(4112)、排线轮(4113)、支撑杆(4114)、转块(4115)、转动板(4116)、张紧轮(4117)和压缩弹簧(4118),所述加工平台(11)上垂直固设有两个以上的加固杆(4101),防护板(4102)固设于加固杆(4101)上,放卷电机(4103)设置于防护板(4102)内侧,且放卷电机(4103)固设于所述加工平台(11)上,且第三转轴(4104)固设于放卷电机(4103)的动力输出端,第三转轴(4104)上固设有两个锥套(4105),纱管卷料安装在第三转轴(4104)上,锥套(4105)用于固定纱管卷料,防护板(4102)内侧还设置有容纳盒(4106),容纳盒(4106)内固设有第一滑动导轨(4107),第一滑动导轨(4107)底端固设有第一控制电机(4108),第一螺纹轴(4109)固设于第一控制电机(4108)的动力输出端,第二电机安装座(4110)滑动连接于第一滑动导轨(4107)上,且第二电机安装座(4110)与第一螺纹轴(4109)螺纹连接,第二电机安装座(4110)上转动连接有两个以上的导线轮(4111),第二电机安装座(4110)上还固设有第二控制电机(4112),排线轮(4113)固设于第二控制电机(4112)的动力输出端,加工平台(11)上还固设有支撑杆(4114),转块(4115)固设于支撑杆(4114)自由端,转动板(4116)一端转动连接于转块(4115)上,转动板(4116)另一端处转动连接有张紧轮(4117),且张紧轮(4117)通过压缩弹簧(4118)与加固杆(4101)固定连接,
所述牵引机构(4)还包括张力检测模块(42),张力检测模块(42)包括第一支撑板(4201)、连接杆(4202)、第二支撑板(4203)、横梁(4204)、第一滑动支座(4205)、液压推杆(4206)、第三支撑板(4207)、夹头(4208)和拉力传感器(4209),所述加固杆(4101)上还固设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板(4201),且两个第一支撑板(4201)之间通过连接杆(4202)固定连接,连接杆(4202)两端还固设有第二支撑板(4203),两个第二支撑板(4203)之间通过横梁(4204)固定连接,横梁(4204)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支座(4205),且第一滑动支座(4205)通过液压推杆(4206)连接至其中一个第二支撑板(4203)上,第一滑动支座(4205)上固设有第三支撑板(4207),第三支撑板(4207)左侧固设有拉力传感器(4209),夹头(4208)与拉力传感器(4209)的传感头连接,且所述纱管(5)其中一端与夹头(4208)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机构(3)包括主电机(301)、主传动齿轮(302)、第一转轴(303)、副传动齿轮(304)、拨盘(305)、走马锭(307)、位置调节组件(308)、限位盘(309)、前导向套(310)和编码器(311),所述底箱(2)内开设有传动腔(23),传动腔(23)内侧壁上以所述通孔(21)为中心周向均匀转动连接有两个以上的第一转轴(303),第一转轴(303)上固设有副传动齿轮(304),且相邻的副传动齿轮(304)之间相互啮合,其中一个副传动齿轮(304)内侧相互啮合的设置有主传动齿轮(302),主电机(301)固设于底箱(2)左侧,且主传动齿轮(302)固设于主电机(301)的动力输出端,底箱(2)右侧开设有环形槽(24),拨盘(305)设置于环形槽(24)内,且拨盘(305)固设于第一转轴(303)自由端,拨盘(305)侧面开设有缺口(306),走马锭(307)一端卡接于缺口(306)内,底箱(2)上还固设有位置调节组件(308),限位盘(309)设置于底箱(2)右侧,且限位盘(309)与位置调节组件(308)固定连接,限位盘(309)上固设有前导向套(310),编码器(311)固设于底箱(2)上,且主电机(301)与编码器(311)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速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节组件(308)包括支撑柱(3081)、第一电机安装座(3082)、调节电机(3083)、第一转动齿轮(3084)、第一丝杆(3085)、第二转动齿轮(3086)、滑板(3087)、滑动套(3088)和第一导向轴(3089),支撑柱(3081)垂直固设在所述底箱(2)左侧,第一电机安装座(3082)固设于支撑柱(3081)的自由端,第一电机安装座(3082)上固设有调节电机(3083),第一转动齿轮(3084)固设于调节电机(3083)的动力输出端,支撑柱(3081)后侧平行设置有第一丝杆(3085),且第一丝杆(3085)一端转动连接至底箱(2)上,第一丝杆(3085)另一端转动连接至第一电机安装座(3082)上,第二转动齿轮(3086)固设于第一丝杆(3085)一端,且第一转动齿轮(3084)与第二转动齿轮(3086)相互啮合,底箱(2)上还固设有滑动套(3088),滑动套(3088)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导向轴(3089),第一导向轴(3089)一端与滑板(3087)固定连接,且滑板(3087)与第一丝杆(3085)螺纹连接,第一导向轴(3089)另一端与所述限位盘(309)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速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机构(3)还包括手动调节组件(312),手动调节组件(312)包括第三转动齿轮(3121)、第二转轴(3122)和手轮(3123),第三转动齿轮(3121)转动连接于所述传动腔(23)侧壁,且第三转动齿轮(3121)与所述副传动齿轮(304)相互啮合,第二转轴(3122)转动连接于所述底箱(2)右侧,第二转轴(3122)一端与第三转动齿轮(3121)固定连接,第二转轴(3122)另一端与手轮(3123)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速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箱(2)上还固设有断线座(313),用于在编织加工结束后,将纱线剪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机构(4)还包括牵引模块(43),牵引模块(43)包括支撑座(4301)、安装框体(4302)、升降电机(4303)、第二丝杆(4304)、第二滑动支座(4305)、牵引电机(4306)、主动轮(4307)、从动轮(4308)和皮带(4309),支撑座(4301)固设于所述底箱(2)左侧,安装框体(4302)固设于支撑座(4301)上,安装框体(4302)底部固设有升降电机(4303),第二丝杆(4304)竖向设置于安装框体(4302)内侧,且第二丝杆(4304)一端固设于升降电机(4303)的动力输出端,第二丝杆(4304)上螺纹连接有两个第二滑动支座(4305),第二丝杆(4304)侧面由两段螺旋方向相反的螺纹组成,从而使得第二丝杆(4304)转动过程中能够使得两个第二滑动支座(4305)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牵引电机(4306)固设于第二滑动支座(4305)上,主动轮(4307)固设于牵引电机(4306)的动力输送端,从动轮(4308)转动连接于第二滑动支座(4305)上,且主动轮(4307)和从动轮(4308)之间通过皮带(4309)传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检测机构(6)包括摄像机(61)、控制面板(62)、液晶显示屏(63)、屏幕护罩(64)和报警灯(65),摄像机(61)竖向固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4201)上,控制面板(62)固设于所述机壳(1)上,控制面板(62)上固设有液晶显示屏(63),屏幕护罩(64)设置于液晶显示屏(63)正上方,且屏幕护罩(64)一端铰接于所述控制面板(62)上,机壳(1)顶部还固设有报警灯(65)。
CN202211610526.2A 2022-12-14 2022-12-14 一种高速编织机 Active CN1158970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10526.2A CN115897050B (zh) 2022-12-14 2022-12-14 一种高速编织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10526.2A CN115897050B (zh) 2022-12-14 2022-12-14 一种高速编织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97050A CN115897050A (zh) 2023-04-04
CN115897050B true CN115897050B (zh) 2023-08-04

Family

ID=86474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10526.2A Active CN115897050B (zh) 2022-12-14 2022-12-14 一种高速编织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9705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51618Y (zh) * 2000-11-29 2001-10-03 于克斌 一种编织机
DE202008001829U1 (de) * 2008-02-08 2008-07-03 Bossert & Kast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s Geflechts
JP4624453B2 (ja) * 2008-09-03 2011-02-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糸層形成装置、糸層形成方法と繊維強化部材の製造方法
DE102016102439A1 (de) * 2016-02-12 2017-08-17 Universität Stuttgart Flechtmaschine mit verlagerbarem Flechtkern
CN106098258A (zh) * 2016-07-05 2016-11-09 杭州三普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中型双层高速编织机
CN206376085U (zh) * 2017-01-13 2017-08-04 东莞市冠博精密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高速编织机
CN109853127A (zh) * 2017-11-30 2019-06-07 多彩隆纺织制品(深圳)有限公司 无接缝绕纱绳的编织机以及编织方法
CN209481946U (zh) * 2018-12-18 2019-10-11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梯度结构编织物的织造装置
CN111719237B (zh) * 2020-06-28 2024-05-10 徐州恒辉编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编织机的快速自动改变编织密度编织平台及编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97050A (zh) 2023-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170847U (zh) 一种线缆绕线机
CN115897050B (zh) 一种高速编织机
CN115557320A (zh) 一种制导光纤线团的全自动缠绕装置及方法
CN206014067U (zh) 一种光缆自动排线装置
CN212434345U (zh) 一种电缆束丝机
JP2003518564A (ja) 自律独立型の単位製造モジュールを有するリング撚りおよび巻き取りスピン機器
CN209957101U (zh) 一种用于电缆收线装置的排线设备
CN117328182A (zh) 一种布料整经机
CN116497484A (zh) 一种具有断线装置的捻线机
CN208944857U (zh) 梅花落线机
CN214779868U (zh) 电缆防拉断装置
JPS61178373A (ja) 糸解じよ補助装置
JP2549776B2 (ja) サプライスタンドの自動トラバース装置
CN113321071A (zh) 一种纺织线轴接线装置
CN219136016U (zh) 一种带有卷收结构的电线电缆生产用成缆机
CN109626127B (zh) 一种微型裸光纤自动卷轴系统
CN106586695A (zh) 一种密度数码卷绕络筒机及其使用方法
CN219284175U (zh) 一种电梯起重机检测用钢丝绳检测装置
CN212831994U (zh) 一种丝线的回收装置
KR100301347B1 (ko) 보빈자동교환방법및그장치
CN210925606U (zh) 一种卧式包带机
CN219567130U (zh) 一种纺织纱线导向装置
CN110902471A (zh) 一种粗纱机纱线用卷绕设备
CN218403102U (zh) 张力自动调整式退火并丝收线机
CN220351351U (zh) 纺织生产加工用纺织线定位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