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94938B - 一种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94938B
CN115894938B CN202111165273.8A CN202111165273A CN115894938B CN 115894938 B CN115894938 B CN 115894938B CN 202111165273 A CN202111165273 A CN 202111165273A CN 115894938 B CN115894938 B CN 1158949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urethane resin
component
resin according
parts
glyc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6527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894938A (zh
Inventor
章芬成
赵叶宝
蔡万东
厉向杰
吴建挺
岑小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uafeng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uafeng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uafeng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uafeng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6527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949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58949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949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8949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949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具有如式I所示结构。本发明提供的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带有端基活性基团‑CH2OH,即碳羟基,其可以与‑NCO反应;当将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用于增强聚氨酯树脂时,可以避免引入的有机硅共聚物迁移严重、相容性差、匀泡能力差等问题,同时可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低温柔顺性等,此外,一定分量的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的引入,使混合后未反应的组合料表面张力低,当混合液铺展在形体复杂、花纹明显的底部时,气孔极少,使得制得的聚氨酯树脂成品底部气孔极少。

Description

一种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化工领域,涉及一种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氨酯是一类含有氨基甲酸酯重复结构单元的高分子材料,具有强度高、物性调节范围宽、工艺操作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医学等领域。在聚氨酯中添加有机硅可进一步提升聚氨酯的手感及柔顺性,稳定泡孔升起,使得泡孔细腻、均匀。目前,常用的有机硅引入的方法有:(1) 在双组份聚氨酯A组分中直接共混或共聚添加有机硅;(2)在双组份聚氨酯B 组分中以共混或共聚方式添加有机硅。所用的有机硅包含有机硅线形体、聚醚改性有机硅等,以上方法添加有机硅存在易迁移、相容性差、匀泡能力差等现象。CN105018015A公开了一种制备聚氨酯改性有机硅双组份室温固化弹性体胶粘剂的方法,将A组分中芳香族聚异氰酸酯与羟丙基硅油和丙三醇反应得到的预聚体,与B组分的其他硅氧烷继续反应,得到聚氨酯PU胶粘剂。该方法制备的弹性体胶粘剂具有良好的撕裂性能,优良的耐高低温性能和粘结性,但该类型的有机硅的活性较低,无法参与或完全参与反应,仍然存在有机硅易迁移、相容性差的问题。
因此,在本领域中期待开发一种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当将其引入聚氨酯树脂时,其直接参与分子链反应,不仅可以克服有机硅易迁移、相容性差、匀泡能力差的问题,同时可以提高聚氨酯树脂材料的力学性能和低温柔顺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所述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具有如式I所示结构:
其中,R1、R8各自独立地选自-C3H6O-或-O-;R2、R3、R4、R5、R6、R7各自独立地选自烷基、含杂原子烷基、芳基、卤素、烯基、杂芳基或环烷基中的任意一种;X中仅包括-C2H4O-和-C3H6O-,并且-C2H4O-的聚合度a和-C3H6O- 的聚合度b的关系为a/(a+b)为0.2~0.8,例如0.2、0.3、0.4、0.5、0.6、0.7或0.8 等;Y中仅包括-C2H4O-和-C3H6O-,并且-C2H4O-的聚合度c和-C3H6O-的聚合度 d的关系为c/(c+d)为0.2~0.8,例如0.2、0.3、0.4、0.5、0.6、0.7或0.8等;n的取值为4-100,优选为4-50,进一步优选为10-30。
在本发明中,所述X中仅包括-C2H4O-和-C3H6O-,并且-C2H4O-的聚合度a 和-C3H6O-的聚合度b的关系为a/(a+b)为0.2~0.8,指的是X中并不限制-C2H4O- 和-C3H6O-的连接顺序,只要-C2H4O-的总聚合度a和-C3H6O-的总聚合度b满足 a/(a+b)为0.2~0.8即可。
在本发明中,所述Y中仅包括-C2H4O-和-C3H6O-,并且-C2H4O-的聚合度c 和-C3H6O-的聚合度d的关系为c/(c+d)为0.2~0.8,指的是Y中并不限制-C2H4O- 和-C3H6O-的连接顺序,只要-C2H4O-的总聚合度c和-C3H6O-的总聚合度d满足c/(c+d)为0.2~0.8即可。
在本发明中,式I中的-C2H4O-及-C3H6O-分别为环氧乙烷及环氧丙烷开环得到。
常规聚醚改性有机硅共聚物的结构式下式所示:
其中,M1-M3、M7-M9均为甲基,M4-M6各自独立地选自氢、烷基、含杂原子烷基、芳基、卤素、烯基、杂芳基或环烷基中的任意一种,M10中含有醚键,且端基为羟基。
常规聚醚改性有机硅共聚物的聚醚基本是连接在有机硅的侧链上,由于空间位阻,该类羟基活性低,与-NCO反应困难,而本发明的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中带有端基活性基团-CH2OH,即碳羟基,其可以与-NCO反应,羟基官能度为2。
优选地,所述a/(a+b)为0.4~0.6。
优选地,所述c/(c+d)为0.4~0.6。
优选地,所述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具有如式Ⅱ-1或式Ⅱ-2所示结构:
其中,R1、R8各自独立地选自-C3H6O-或-O-;R2、R3、R4、R5、R6、R7各自独立地选自烷基、含杂原子烷基、芳基、卤素、烯基、杂芳基或环烷基中的任意一种;a/(a+b)为0.2~0.8,优选为0.4~0.6;c/(c+d)为0.2~0.8,优选为0.4~0.6; n的取值为4-100,优选为4-50,进一步优选为10-30。
优选地,所述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4000,例如 1000、1500、2000、2500、3000、3500或4000等,优选2000~3000。
若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太小,其匀泡能力差,易导致泡孔不均匀,烂泡等,若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过大,其活性低,无法参与反应,同时存在组合料相容性等问题。
优选地,所述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的羟值官能度为2。
本发明对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的制备方法不作特殊限制,可采用如下方法制备:
步骤1、将分子末端含有Si-H基的双端氢基二硅氧烷(即四甲基二氢二硅氧烷)与含有Si-H键的甲基环硅氧烷反应得到双端氢基聚硅氧烷;
步骤2、将分子末端含有Si-H基的双端氢基聚硅氧烷与分子末端含有不饱和基团的聚醚在铂催化剂下加成反应制得;
或者,将分子末端含有Si-H基的双端氢基聚硅氧烷与分子末端含有羟基的聚醚在醋酸锌盐或铅盐催化剂下脱氢反应制得。
步骤1的制备方法可参考CN201320463626.7或者参考文献(“有机硅产品合成工艺及应用(第二版)”来国桥,幸松民等,[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368)。步骤2的制备方法可参考文献(《硅油及其应用》-黄文润,有机硅材料丛书)。
示例性地:
双端氢基聚硅氧烷合成路径:
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合成路径1:
(其中,催化剂为铂,R1、R8为-C3H6O-,H2C=CHCH2O-X-H中的X可以替换为Y);
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合成路径2:
(其中,催化剂为醋酸锌盐或铅盐,R1、R8为-O-,HO-X-H中的X可以替换为Y)。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聚氨酯树脂,所述聚氨酯树脂包括A、B两种组分,按重量份数计,所述A组分的制备原料包括如下组分:
按重量份数计,所述B组分的制备原料包括如下组分:
异氰酸酯 100份;
聚酯多元醇 10~100份;
聚醚多元醇 10~100份。
在本发明中,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作为匀泡剂,添加于A组分中,由于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活性低,选用的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受限较大,为了完全参与反应,所选用的分子量均较小,可通过共聚连接主链上,该发明不仅工艺简单,同时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如引入的有机硅共聚物迁移严重,导致贴合、喷漆效果差,如与主料相容性差,导致泡孔不均匀,自由杯泡孔存在严重的顶部发麻、发青、泡孔不均匀现象,同时一定分量的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的引入,使得A组分表面张力明显变低,继而使混合后未反应的组合料表面张力低,当混合液铺展在形体复杂、花纹明显的底部时,气孔极少,使得制得的聚氨酯树脂成品底部气孔极少。
在本发明中,所述A组分的制备原料中,聚醚多元醇的用量可以为0份、1 份、2份、3份、4份、5份、6份、7份、8份、9份或10份等。
在本发明中,所述A组分的制备原料中,扩链剂的用量可以为2份、3份、 4份、5份、6份、7份、8份、9份或10份等。
在本发明中,所述A组分的制备原料中,发泡剂的用量可以为0.3份、0.5 份、1份、2份、3份或4份等。
在本发明中,所述A组分的制备原料中,第一方面所述的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的用量可以为0.3份、0.5份、1份、2份、3份或4份等。
在本发明中,所述A组分的制备原料中,催化剂的用量可以为0.5份、0.8 份、1份、1.3份、1.5份、1.8份或2份等。
在本发明中,所述B组分的制备原料中,聚酯多元醇的用量可以为10份、 20份、30份、40份、50份、60份、70份、80份、90份或100份等。
在本发明中,所述B组分的制备原料中,聚醚多元醇的用量可以为10份、 20份、30份、40份、50份、60份、70份、80份、90份或100份等。
优选地,所述A组分中羟基和所述B组分中异氰酸酯基的摩尔比为 (0.95~1.05):1,例如0.95:1、0.96:1、0.97:1、0.98:1、0.99:1、1:1、1.01:1、1.02:1、 1.03:1、1.04:1或1.05:1等,优选为(0.98~1.02):1。
优选地,所述B组分中的NCO含量为17wt%~22wt%,例如17wt%、18wt%、19wt%、20wt%、21wt%或22wt%等,优选为18wt%~20wt%。
优选地,所述A组分和所述B组分中的聚酯多元醇各自独立地包括聚己二酸二乙二醇乙二醇二醇酯、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醇、聚己二酸二乙二醇酯二元醇、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二醇、聚己二酸乙二醇丁二醇酯二醇、聚己二酸丁二醇二乙二醇酯二醇或聚己二酸丁二醇乙二醇二乙二醇酯二醇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聚己二酸二乙二醇乙二醇二醇酯。
优选地,所述A组分和所述B组分中的聚酯多元醇的数均分子量各自独立地为1000~3000,例如1000、1500、2000、2500或3000等。
优选地,所述A组分和所述B组分中的聚醚多元醇各自独立地包括聚氧化丙烯多元醇、聚氧化乙烯多元醇、聚氧化乙烯-氧化丙烯共聚多元醇、聚四氢呋喃二醇、聚四氢呋喃共聚物二醇或聚三亚甲基醚二醇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A组分和所述B组分中的聚醚多元醇的数均分子量各自独立地为500~8000,例如5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或8000 等。
优选地,所述扩链剂包括乙二醇、1,4-丁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或一缩二乙二醇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发泡剂包括水、一氟二氯乙烷或环戊烷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催化剂包括三乙烯二胺和乙二醇、1,4-丁二醇、1,2-丙二醇、 1,3-丙二醇或一缩二乙二醇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液,优选三乙烯二胺和乙二醇的混合液。
优选地,所述A组分的制备原料中还包括0.5~5份(例如0.5份、1份、2 份、3份、4份或5份等)助剂。
优选地,所述助剂为本领域常规的助剂,包括市售色膏、抗氧剂、光稳定剂、增塑剂或防霉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异氰酸酯包括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碳化二亚胺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脲酮亚胺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或亚甲基二 (环己基二异氰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B组分的制备原料中还包括0.001~0.005份(例如0.001份、 0.002份、0.003份、0.004份或0.005份等)副反应阻止剂。
优选地,所述副反应阻止剂为磷酸。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第二方面所述的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A组分制备:将配方量的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扩链剂、发泡剂、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和催化剂混合,得到A组分;
(2)B组分制备:将配方量的异氰酸酯、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和任选的副反应阻止剂混合,反应,得到B组分;
(3)将A组分和B组分混合,反应,熟化,得到所述聚氨酯树脂。
常规聚醚引入到A组分中,是以共混形式,只起到整泡能力,无法链接到主链上,容易迁移,出现喷漆贴合等问题。而本发明的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引入到A组分中,是以共聚形式,不仅起到整泡能力,还反应接到主链上,避免后期使用迁移,导致喷漆贴合出问题,同时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柔顺性及,成型鞋型底部气孔极少。
优选地,步骤(1)所述混合的温度为40~45℃,例如40℃、41℃、42℃、43℃、44℃或45℃等,混合的时间为2.5~3.5h,例如2.5h、3h或3.5h等。
优选地,步骤(2)所述反应的温度为70~80℃,例70℃、72℃、73℃、75℃、 78℃或80℃等,反应的时间为1~3h,例如1h、1.5h、2h、2.5h或3h等。
优选地,步骤(3)将A组分和B组分混合前,维持A组分的温度为30~55℃,例如30℃、35℃、40℃、45℃、50℃或55℃等,维持B组分的温度为40~55℃,例如40℃、45℃、50℃或55℃等。
优选地,步骤(3)所述反应的温度为40~70℃,例如40℃、50℃、60℃或 70℃等,反应的时间为3~8min,例如3min、4min、5min、6min、7min或8min 等。
优选地,步骤(3)所述熟化的温度为60~70℃,例如60℃、63℃、67℃或 70℃等,熟化的时间为24h。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聚氨酯树脂,所述聚氨酯树脂包括A、B两种组分,按重量份数计,所述A组分的制备原料包括如下组分:
按重量份数计,所述B组分的制备原料包括如下组分:
有机硅改性异氰酸酯聚合物 100~110份;
聚酯多元醇 10~100份;
聚醚多元醇 10~100份。
在本发明中,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优先添加与异氰酸酯反应,成为异氰酸酯封端的有机硅改性异氰酸酯聚合物,再与聚酯(醚)多元醇反应,形成B 组分,相比于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与异氰酸酯直接混合,有机硅改性异氰酸酯聚合物能充分反应共聚连接在主链上,选用的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可选择性大,可选用的分子量范围大,同时也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如引入的有机硅共聚物不会导致B组分浑浊,或分层,呈现无色或淡黄色透明状,保存周期长等优点,同时克服了自由杯泡孔存在严重的顶部发麻、发青、泡孔不均匀现象,此外,一定分量的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的引入,使B组分表面张力明显变低,继而使混合后未反应的组合料表面张力低,当混合液铺展在形体复杂、花纹明显的底部时,气孔极少,使得制得的聚氨酯树脂成品底部气孔极少。
在本发明中,所述A组分的制备原料中,聚醚多元醇的用量可以为0份、1 份、2份、3份、4份、5份、6份、7份、8份、9份或10份等。
在本发明中,所述A组分的制备原料中,扩链剂的用量可以为2份、3份、 4份、5份、6份、7份、8份、9份或10份等。
在本发明中,所述A组分的制备原料中,发泡剂的用量可以为0.3份、0.5 份、1份、2份、3份或4份等。
在本发明中,所述A组分的制备原料中,催化剂的用量可以为0.5份、0.8 份、1份、1.3份、1.5份、1.8份或2份等。
在本发明中,所述B组分的制备原料中,有机硅改性异氰酸酯聚合物的用量可以为100份、102份、104份、106份、108份或110份等。
在本发明中,所述B组分的制备原料中,聚酯多元醇的用量可以为10份、 20份、30份、40份、50份、60份、70份、80份、90份或100份等。
在本发明中,所述B组分的制备原料中,聚醚多元醇的用量可以为10份、20份、30份、40份、50份、60份、70份、80份、90份或100份等。
优选地,所述有机硅改性异氰酸酯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一方面所述的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和异氰酸酯反应,得到所述有机硅改性异氰酸酯聚合物。
优选地,所述异氰酸酯包括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碳化二亚胺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脲酮亚胺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或亚甲基二 (环己基二异氰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和异氰酸酯的质量比为(1~10):100,例如1:100、1:50、1:20、2:25或1:10等。
优选地,所述反应的温度为60~80℃,例60℃、62℃、65℃、70℃、75℃或80℃等,反应的时间为1~3h,例如1h、1.5h、2h、2.5h或3h等。
优选地,所述A组分中羟基和所述B组分中异氰酸酯基的摩尔比为 (0.95~1.05):1,例如0.95:1、0.96:1、0.97:1、0.98:1、0.99:1、1:1、1.01:1、1.02:1、 1.03:1、1.04:1或1.05:1等,优选为(0.98~1.02):1。
优选地,所述B组分中的NCO含量为17wt%~22wt%,例如17wt%、18wt%、19wt%、20wt%、21wt%或22wt%等,优选为18wt%~20wt%。
优选地,所述A组分和所述B组分中的聚酯多元醇各自独立地包括聚己二酸二乙二醇乙二醇二醇酯、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醇、聚己二酸二乙二醇酯二元醇、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二醇、聚己二酸乙二醇丁二醇酯二醇、聚己二酸丁二醇二乙二醇酯二醇或聚己二酸丁二醇乙二醇二乙二醇酯二醇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聚己二酸二乙二醇乙二醇二醇酯。
优选地,所述A组分和所述B组分中的聚酯多元醇的数均分子量各自独立地为1000-3000,例如1000、1500、2000、2500或3000等。
优选地,所述A组分和所述B组分中的聚醚多元醇各自独立地包括聚氧化丙烯多元醇、聚氧化乙烯多元醇、聚氧化乙烯-氧化丙烯共聚多元醇、聚四氢呋喃二醇、聚四氢呋喃共聚物二醇或聚三亚甲基醚二醇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A组分和所述B组分中的聚醚多元醇的数均分子量各自独立地为500~8000,例如5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或8000 等。
优选地,所述扩链剂包括乙二醇、1,4-丁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或一缩二乙二醇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发泡剂包括水、一氟二氯乙烷或环戊烷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催化剂包括三乙烯二胺和乙二醇、1,4-丁二醇、1,2-丙二醇、 1,3-丙二醇或一缩二乙二醇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液,优选三乙烯二胺和乙二醇的混合液。
优选地,所述A组分的制备原料中还包括0.5~5份(例如0.5份、1份、2 份、3份、4份或5份等)助剂。
优选地,所述助剂为本领域常规的助剂,包括市售色膏、抗氧剂、光稳定剂、增塑剂或防霉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B组分的制备原料中还包括0.001~0.005份(例如0.001份、 0.002份、0.003份、0.004份或0.005份等)副反应阻止剂。
优选地,所述副反应阻止剂为磷酸。
第五方面,本发明提供第四方面所述的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A组分制备:将配方量的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扩链剂、发泡剂和催化剂混合,得到A组分;
(2)B组分制备:将配方量的有机硅改性异氰酸酯聚合物、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和任选的副反应阻止剂混合,反应,得到B组分;
(3)将A组分和B组分混合,反应,熟化,得到所述聚氨酯树脂。
优选地,步骤(1)所述混合的温度为40~45℃,例如40℃、41℃、42℃、 43℃、44℃或45℃等,混合的时间为2.5~3.5h,例如2.5h、3h或3.5h等。
优选地,步骤(2)所述反应的温度为70~80℃,例70℃、72℃、73℃、75℃、 78℃或80℃等,反应的时间为1~3h,例如1h、1.5h、2h、2.5h或3h等。
优选地,步骤(3)将A组分和B组分混合前,维持A组分的温度为30~55℃,例如30℃、35℃、40℃、45℃、50℃或55℃等,维持B组分的温度为40~55℃,例如40℃、45℃、50℃或55℃等。
优选地,步骤(3)所述反应的温度为40~70℃,例如40℃、50℃、60℃或 70℃等,反应的时间为3~8min,例如3min、4min、5min、6min、7min或8min 等。
优选地,步骤(3)所述熟化的温度为60~70℃,例如60℃、63℃、67℃或 70℃等,熟化的时间为24h。
本发明第二方面和第四方面提供的聚氨酯树脂可以用于鞋底、单车鞍座、运动器材、儿童游乐场、室内装饰品、汽车内外饰或运动跑道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带有端基活性基团-CH2OH,即碳羟基,其可以与-NCO反应;不论在聚氨酯树脂的A组分还是B组分中引入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均能充分反应共聚连接在主链上,不仅可以增强聚氨酯树脂的力学性能和低温柔顺性,同时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如引入的有机硅共聚物迁移严重,导致贴合、喷漆效果差,如与主料相容性差,自由杯泡孔存在严重的顶部发麻、发青、泡孔不均匀现象。此外,一定分量的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的引入,使混合后未反应的组合液表面张力低,当混合液铺展在形体复杂、花纹明显的底部时,气孔极少,使得制得的聚氨酯树脂成品底部气孔极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制备例1
在本制备例中提供一种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所述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具有如式Ⅲ所示结构:
制备例2
在本制备例中提供一种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所述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具有如式Ⅳ所示结构:
制备例3
在本制备例中提供一种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所述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具有如式Ⅴ所示结构:
制备例4
在本制备例中提供一种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所述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具有如式Ⅵ所示结构:
制备例5
在本制备例中提供一种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所述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具有如式Ⅶ所示结构:
制备例6
在本制备例中提供一种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所述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具有如式Ⅷ所示结构:
制备例7
在本制备例中提供一种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所述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具有如式Ⅸ所示结构: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聚氨酯树脂,所述聚氨酯树脂包括A、B两种组分,按重量份数计,所述A组分的制备原料包括如下组分:
按重量份数计,所述B组分的制备原料包括如下组分:
异氰酸酯 100份;
聚酯多元醇 50份;
聚醚多元醇 50份。
其中,A组分和B组分中的聚酯多元醇均为聚己二酸二乙二醇乙二醇二醇酯(Mn=2000);A组分和B组分中的聚醚多元醇均为聚氧化丙烯多元醇 (Mn=5000);扩链剂为乙二醇;发泡剂为水;催化剂为三乙烯二胺与乙二醇的混合液;异氰酸酯为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碳化二亚胺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A组分制备:将配方量的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扩链剂、发泡剂、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和催化剂在40℃下混合3.5h,出料密封保存,得到A 组分;
(2)B组分制备:将配方量的异氰酸酯、聚酯多元醇和聚醚多元醇混合均匀,在75℃下反应1.5h,得到B组分;
(3)将A组分和B组分混合均匀,控制A组分中羟基和B组分中异氰酸酯基的摩尔比为1:1,注入模具,在60℃下反应4min,成型,脱模,在65℃环境下熟化24h,得到所述聚氨酯树脂。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聚氨酯树脂,所述聚氨酯树脂包括A、B两种组分,按重量份数计,所述A组分的制备原料包括如下组分:
按重量份数计,所述B组分的制备原料包括如下组分:
异氰酸酯 100份;
聚酯多元醇 10份;
聚醚多元醇 10份。
其中,A组分和B组分中的聚酯多元醇均为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醇 (Mn=1000);B组分中的聚醚多元醇为聚氧化丙烯多元醇(Mn=500);扩链剂为乙二醇;发泡剂为环戊烷和水;催化剂为三乙烯二胺与乙二醇的混合液;异氰酸酯为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A组分制备:将配方量的聚酯多元醇、扩链剂、发泡剂、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和催化剂在45℃下混合2.5h,出料密封保存,得到A组分;
(2)B组分制备:将配方量的异氰酸酯、聚酯多元醇和聚醚多元醇混合均匀,在70℃下反应3h,得到B组分;
(3)将A组分和B组分混合均匀,控制A组分中羟基和B组分中异氰酸酯基的摩尔比为1:1,注入模具,在40℃下反应8min,成型,脱模,在65℃环境下熟化24h,得到所述聚氨酯树脂。
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聚氨酯树脂,所述聚氨酯树脂包括A、B两种组分,按重量份数计,所述A组分的制备原料包括如下组分:
按重量份数计,所述B组分的制备原料包括如下组分:
其中,A组分和B组分中的聚酯多元醇均为聚己二酸二乙二醇酯二元醇 (Mn=3000);A组分和B组分中的聚醚多元醇均为聚氧化乙烯多元醇 (Mn=8000);扩链剂为乙二醇;发泡剂为环戊烷和水;催化剂为三乙烯二胺与乙二醇的混合液;助剂为宝升6830白色膏;异氰酸酯为碳化二亚胺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副反应阻止剂为磷酸。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A组分制备:将配方量的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扩链剂、发泡剂、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催化剂和助剂在40℃下混合3h,出料密封保存,得到A组分;
(2)B组分制备:将配方量的异氰酸酯、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和副反应阻止剂混合均匀,在80℃下反应1h,得到B组分;
(3)将A组分和B组分混合均匀,控制A组分中羟基和B组分中异氰酸酯基的摩尔比为1:1,注入模具,在70℃下反应3min,成型,脱模,在65℃环境下熟化24h,得到所述聚氨酯树脂。
实施例4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聚氨酯树脂,所述聚氨酯树脂包括A、B两种组分,按重量份数计,所述A组分的制备原料包括如下组分:
按重量份数计,所述B组分的制备原料包括如下组分:
有机硅改性异氰酸酯聚合物 105份;
聚酯多元醇 50份;
聚醚多元醇 50份。
其中,所述有机硅改性异氰酸酯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5份,制备例1的式Ⅲ)和甲苯二异氰酸酯(100份)在 70℃下反应2h,得到所述有机硅改性异氰酸酯聚合物。
A组分和B组分中的聚酯多元醇均为聚己二酸二乙二醇乙二醇二醇酯 (Mn=2000);A组分和B组分中的聚醚多元醇均为聚氧化丙烯多元醇 (Mn=5000);扩链剂为乙二醇;发泡剂为水;催化剂为三乙烯二胺与乙二醇的混合液。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A组分制备:将配方量的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扩链剂、发泡剂和催化剂在40℃下混合3.5h,出料密封保存,得到A组分;
(2)B组分制备:将配方量的有机硅改性异氰酸酯聚合物、聚酯多元醇和聚醚多元醇混合均匀,在75℃下反应1.5h,得到B组分;
(3)将A组分和B组分混合均匀,控制A组分中羟基和B组分中异氰酸酯基的摩尔比为1:1,注入模具,在60℃下反应4min,成型,脱模,在65℃环境下熟化24h,得到所述聚氨酯树脂。
实施例5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聚氨酯树脂,所述聚氨酯树脂包括A、B两种组分,按重量份数计,所述A组分的制备原料包括如下组分:
按重量份数计,所述B组分的制备原料包括如下组分:
有机硅改性异氰酸酯聚合物 101份;
聚酯多元醇 90份;
聚醚多元醇 10份。
其中,所述有机硅改性异氰酸酯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1份,制备例2的式Ⅳ)和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00 份)在60℃下反应3h,得到所述有机硅改性异氰酸酯聚合物。
A组分和B组分中的聚酯多元醇均为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醇(Mn=1000); A组分和B组分中的聚醚多元醇均为聚氧化丙烯多元醇(Mn=500);扩链剂为乙二醇;发泡剂为水;催化剂为三乙烯二胺与乙二醇的混合液。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A组分制备:将配方量的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扩链剂、发泡剂和催化剂在45℃下混合2.5h,出料密封保存,得到A组分;
(2)B组分制备:将配方量的有机硅改性异氰酸酯聚合物、聚酯多元醇和聚醚多元醇混合均匀,在70℃下反应3h,得到B组分;
(3)将A组分和B组分混合均匀,控制A组分中羟基和B组分中异氰酸酯基的摩尔比为1:1,注入模具,在40℃下反应8min,成型,脱模,在65℃环境下熟化24h,得到所述聚氨酯树脂。
实施例6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聚氨酯树脂,所述聚氨酯树脂包括A、B两种组分,按重量份数计,所述A组分的制备原料包括如下组分:
按重量份数计,所述B组分的制备原料包括如下组分:
其中,所述有机硅改性异氰酸酯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10份,制备例3的式Ⅴ)和碳化二亚胺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00份)在80℃下反应1h,得到所述有机硅改性异氰酸酯聚合物。
A组分和B组分中的聚酯多元醇均为聚己二酸二乙二醇酯二元醇(Mn=3000);A组分和B组分中的聚醚多元醇均为聚氧化丙烯多元醇(Mn=8000);扩链剂为乙二醇;发泡剂为环戊烷和水;催化剂为三乙烯二胺与乙二醇的混合液;副反应阻止剂为磷酸。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A组分制备:将配方量的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扩链剂、发泡剂和催化剂在40℃下混合3h,出料密封保存,得到A组分;
(2)B组分制备:将配方量的有机硅改性异氰酸酯聚合物、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和副反应阻止剂混合均匀,在80℃下反应1h,得到B组分;
(3)将A组分和B组分混合均匀,控制A组分中羟基和B组分中异氰酸酯基的摩尔比为1:1,注入模具,在70℃下反应3min,成型,脱模,在65℃环境下熟化24h,得到所述聚氨酯树脂。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将A组分中的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替换为等量的制备例6制备的式Ⅷ化合物。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的区别仅在于,将B组分的制备原料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替换为等量的制备例6制备的式Ⅷ化合物。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将A组分中的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替换为等量的制备例7制备的式Ⅸ化合物。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的区别仅在于,将B组分的制备原料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替换为等量的制备例7制备的式Ⅸ化合物。
对比例1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将A组分中的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替换为等量的常规聚醚改性有机硅共聚物(牌号:DC-193,道康宁)。
对比例2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4不同之处仅在于,将B组分中的有机硅改性异氰酸酯聚合物替换为甲苯二异氰酸酯(100份)和常规聚醚改性有机硅共聚物(5份, DC-193,道康宁)。
对比例3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将A组分中的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替换为等量的制备例4制备的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式Ⅵ)。
对比例4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4不同之处仅在于,将B组分的制备原料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替换为等量的制备例5制备的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式Ⅶ)。
对比例5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A组分中的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的添加量为0.1份。
对比例6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A组分中的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的添加量为5份。
对比例7
在本对比例中提供一种聚氨酯树脂,所述聚氨酯树脂包括A、B两种组分,按重量份数计,所述A组分的制备原料包括如下组分:
按重量份数计,所述B组分的制备原料包括如下组分:
A组分和B组分中的聚酯多元醇均为聚己二酸二乙二醇乙二醇二醇酯 (Mn=2000);A组分和B组分中的聚醚多元醇均为聚氧化丙烯多元醇 (Mn=5000);扩链剂为乙二醇;发泡剂为水;催化剂为三乙烯二胺与乙二醇的混合液。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A组分制备:将配方量的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扩链剂、发泡剂和催化剂在40℃下混合3.5h,出料密封保存,得到A组分;
(2)B组分制备:将配方量的甲苯二异氰酸酯、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聚酯多元醇和聚醚多元醇混合均匀,在75℃下反应1.5h,得到B组分;
(3)将A组分和B组分混合均匀,控制A组分中羟基和B组分中异氰酸酯基的摩尔比为1:1,注入模具,在60℃下反应4min,成型,脱模,在65℃环境下熟化24h,得到所述聚氨酯树脂。
对实施例以及对比例的聚氨酯树脂进行性能测试,测试方法如下:
(1)成型密度:采用排水方法进行测试;
(2)硬度:按照GB/T 531.1的规定测试;
(3)拉伸强度:按照GB/T 528的规定测试;
(4)撕裂强度:按照GB/T 529的规定测试;
(5)成型气孔改善程度、泡孔均匀度及成型顶部光滑程度:目视观察,A 级为最佳,E级为最差。
其中,为更准确的说明各个实施例与对比例的性能差异,制备样品时控制模具保持一致,且每次注入模具的A、B组分总质量也一致,从而得到密度一致的样品。
性能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1-10制备的聚氨酯树脂的成型底部气孔改善程度均在B级以上,泡孔均匀度和成型顶部光滑程度均在C级以上。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实施例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47)

1.一种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树脂包括A、B两种组分,按重量份数计,所述A组分的制备原料包括如下组分:
按重量份数计,所述B组分的制备原料包括如下组分:
异氰酸酯 100份;
聚酯多元醇 10~100份;
聚醚多元醇 10~100份;
所述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具有如式Ⅱ-1或式Ⅱ-2所示结构:
其中,R1、R8各自独立地选自-C3H6O-或-O-;R2、R3、R4、R5、R6、R7各自独立地选自烷基、含杂原子烷基、芳基、卤素、烯基、杂芳基或环烷基中的任意一种;a/(a+b)为0.4~0.6;c/(c+d)为0.4~0.6;n的取值为10-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40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为2000~30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的羟值官能度为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分中羟基和所述B组分中异氰酸酯基的摩尔比为(0.95~1.05):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分中羟基和所述B组分中异氰酸酯基的摩尔比为(0.98~1.0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分和所述B组分中的聚酯多元醇各自独立地包括聚己二酸二乙二醇乙二醇二醇酯、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醇、聚己二酸二乙二醇酯二元醇、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二醇、聚己二酸乙二醇丁二醇酯二醇、聚己二酸丁二醇二乙二醇酯二醇或聚己二酸丁二醇乙二醇二乙二醇酯二醇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分和所述B组分中的聚酯多元醇为聚己二酸二乙二醇乙二醇二醇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分和所述B组分中的聚酯多元醇的数均分子量各自独立地为1000~300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分和所述B组分中的聚醚多元醇各自独立地包括聚氧化丙烯多元醇、聚氧化乙烯多元醇、聚氧化乙烯-氧化丙烯共聚多元醇、聚四氢呋喃二醇、聚四氢呋喃共聚物二醇或聚三亚甲基醚二醇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分和所述B组分中的聚醚多元醇的数均分子量各自独立地为500~8000。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扩链剂包括乙二醇、1,4-丁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或一缩二乙二醇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剂包括水、一氟二氯乙烷或环戊烷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包括三乙烯二胺和乙二醇、1,4-丁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或一缩二乙二醇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液。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三乙烯二胺和乙二醇的混合液。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氰酸酯包括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碳化二亚胺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脲酮亚胺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或亚甲基二(环己基二异氰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B组分的制备原料中还包括0.001~0.005份副反应阻止剂。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反应阻止剂为磷酸。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氨酯树脂通过如下方法制备:
(1)A组分制备:将配方量的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扩链剂、发泡剂、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和催化剂混合,得到A组分;
(2)B组分制备:将配方量的异氰酸酯、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和任选的副反应阻止剂混合,反应,得到B组分;
(3)将A组分和B组分混合,反应,熟化,得到所述聚氨酯树脂。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混合的温度为40~45℃,混合的时间为2.5~3.5h。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反应的温度为70~80℃,反应的时间为1~3h。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反应的温度为40~70℃,反应的时间为3~8min。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熟化的温度为60~70℃,熟化的时间为24h。
24.一种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树脂包括A、B两种组分,按重量份数计,所述A组分的制备原料包括如下组分:
按重量份数计,所述B组分的制备原料包括如下组分:
有机硅改性异氰酸酯聚合物 100~110份;
聚酯多元醇 10~100份;
聚醚多元醇 10~100份;
所述有机硅改性异氰酸酯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和异氰酸酯反应,得到所述有机硅改性异氰酸酯聚合物;
所述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和异氰酸酯的质量比为(1~8):100;
所述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具有如式Ⅱ-1或式Ⅱ-2所示结构:
其中,R1、R8各自独立地选自-C3H6O-或-O-;R2、R3、R4、R5、R6、R7各自独立地选自烷基、含杂原子烷基、芳基、卤素、烯基、杂芳基或环烷基中的任意一种;a/(a+b)为0.4~0.6;c/(c+d)为0.4~0.6;n的取值为10-30。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4000。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为2000~3000。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的羟值官能度为2。
28.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氰酸酯包括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碳化二亚胺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脲酮亚胺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或亚甲基二(环己基二异氰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29.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的温度为60~80℃,反应的时间为1~3h。
30.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分中羟基和所述B组分中异氰酸酯基的摩尔比为(0.95~1.05):1。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分中羟基和所述B组分中异氰酸酯基的摩尔比为(0.98~1.02):1。
32.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分和所述B组分中的聚酯多元醇各自独立地包括聚己二酸二乙二醇乙二醇二醇酯、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醇、聚己二酸二乙二醇酯二元醇、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二醇、聚己二酸乙二醇丁二醇酯二醇、聚己二酸丁二醇二乙二醇酯二醇或聚己二酸丁二醇乙二醇二乙二醇酯二醇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分和所述B组分中的聚酯多元醇为聚己二酸二乙二醇乙二醇二醇酯。
34.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分和所述B组分中的聚酯多元醇的数均分子量各自独立地为1000-3000。
3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分和所述B组分中的聚醚多元醇各自独立地包括聚氧化丙烯多元醇、聚氧化乙烯多元醇、聚氧化乙烯-氧化丙烯共聚多元醇、聚四氢呋喃二醇、聚四氢呋喃共聚物二醇或聚三亚甲基醚二醇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3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分和所述B组分中的聚醚多元醇的数均分子量各自独立地为500~8000。
3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扩链剂包括乙二醇、1,4-丁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或一缩二乙二醇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38.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剂包括水、一氟二氯乙烷或环戊烷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39.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包括三乙烯二胺和乙二醇、1,4-丁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或一缩二乙二醇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液。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三乙烯二胺和乙二醇的混合液。
41.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B组分的制备原料中还包括0.001~0.005份副反应阻止剂。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反应阻止剂为磷酸。
43.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树脂通过如下方法制备:
(1)A组分制备:将配方量的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扩链剂、发泡剂和催化剂混合,得到A组分;
(2)B组分制备:将配方量的有机硅改性异氰酸酯聚合物、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和任选的副反应阻止剂混合,反应,得到B组分;
(3)将A组分和B组分混合,反应,熟化,得到所述聚氨酯树脂。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混合的温度为40~45℃,混合的时间为2.5~3.5h。
45.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反应的温度为70~80℃,反应的时间为1~3h。
46.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反应的温度为40~70℃,反应的时间为3~8min。
47.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熟化的温度为60~70℃,熟化的时间为24h。
CN202111165273.8A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58949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65273.8A CN115894938B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65273.8A CN115894938B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94938A CN115894938A (zh) 2023-04-04
CN115894938B true CN115894938B (zh) 2024-02-02

Family

ID=86495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65273.8A Active CN115894938B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94938B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8254A (zh) * 2008-07-29 2008-12-24 浙江华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添加低成本聚碳酸酯多元醇的聚酯型聚氨酯微孔弹性体及制备方法
CN101486801A (zh) * 2008-12-30 2009-07-22 浙江华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添加热发泡性微球的低密度聚氨酯微孔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21319A (zh) * 2007-08-10 2010-09-01 莫门蒂夫性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聚氨酯泡沫的有机硅共聚物表面活性剂
CN102604026A (zh) * 2011-02-17 2012-07-25 浙江深蓝轻纺科技有限公司 合成革用有机硅改性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58494A (zh) * 2015-01-22 2015-04-29 泉州市德诚高新树脂有限公司 一种高透湿改性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04259A (zh) * 2015-12-29 2016-04-20 浙江华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微孔弹性体中的应用
CN106519169A (zh) * 2016-11-17 2017-03-22 上海佰奥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水性有机硅聚氨酯分散体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6700029A (zh) * 2016-12-30 2017-05-24 浙江华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聚氨酯鞋底用树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265641A (zh) * 2018-07-05 2019-01-25 山东诺威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 耐低温低密度聚氨酯鞋底制品组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75293A (zh) * 2018-11-28 2019-04-05 河北科技大学 一种高聚合度主链型聚醚改性有机硅匀泡剂的制备方法
CN110042667A (zh) * 2019-05-09 2019-07-23 吉林乾仁新材料有限公司 异氰酸酯改性聚醚硅油非离子乳液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
WO2020023223A1 (en) * 2018-07-23 2020-01-30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 foam composition and a foam composite made therefrom
CN111019080A (zh) * 2019-12-26 2020-04-17 江苏宝泽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溶剂型服装革用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74390A (zh) * 2021-03-01 2021-03-30 太仓中化环保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抗指纹功能的高耐磨uv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34315A (zh) * 2021-05-12 2021-08-10 东莞市通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阻燃耐黄变tpu电缆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1319A (zh) * 2007-08-10 2010-09-01 莫门蒂夫性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聚氨酯泡沫的有机硅共聚物表面活性剂
CN101328254A (zh) * 2008-07-29 2008-12-24 浙江华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添加低成本聚碳酸酯多元醇的聚酯型聚氨酯微孔弹性体及制备方法
CN101486801A (zh) * 2008-12-30 2009-07-22 浙江华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添加热发泡性微球的低密度聚氨酯微孔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04026A (zh) * 2011-02-17 2012-07-25 浙江深蓝轻纺科技有限公司 合成革用有机硅改性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58494A (zh) * 2015-01-22 2015-04-29 泉州市德诚高新树脂有限公司 一种高透湿改性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04259A (zh) * 2015-12-29 2016-04-20 浙江华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微孔弹性体中的应用
CN106519169A (zh) * 2016-11-17 2017-03-22 上海佰奥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水性有机硅聚氨酯分散体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6700029A (zh) * 2016-12-30 2017-05-24 浙江华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聚氨酯鞋底用树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265641A (zh) * 2018-07-05 2019-01-25 山东诺威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 耐低温低密度聚氨酯鞋底制品组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20023223A1 (en) * 2018-07-23 2020-01-30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 foam composition and a foam composite made therefrom
CN109575293A (zh) * 2018-11-28 2019-04-05 河北科技大学 一种高聚合度主链型聚醚改性有机硅匀泡剂的制备方法
CN110042667A (zh) * 2019-05-09 2019-07-23 吉林乾仁新材料有限公司 异氰酸酯改性聚醚硅油非离子乳液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
CN111019080A (zh) * 2019-12-26 2020-04-17 江苏宝泽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溶剂型服装革用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74390A (zh) * 2021-03-01 2021-03-30 太仓中化环保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抗指纹功能的高耐磨uv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34315A (zh) * 2021-05-12 2021-08-10 东莞市通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阻燃耐黄变tpu电缆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ydroxy-terminated polyether-polydimethylsiloxane-polyether (PE-PDMS-PE) triblock oligomers and their use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Zeliang Dai 等;《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第132卷(第38期);第1-13页 *
强涛涛 编著.《合成革化学品》.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第1版),第81-83页. *
聚氨酯泡沫用有机硅匀泡剂的合成及应用探讨;满伟;化工设计通讯;第46卷(第4期);155-156 *
郭群 等编著.《砂浆实验及检测培训教材》.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4,(第1版),第125-126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94938A (zh) 2023-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61016B (zh) 低密度聚氨酯泡沫材料及其在鞋底中的用途
FI95141C (fi) Nestemäisiä polyisosyanaattiseoksia, menetelmä niiden valmistamiseksi ja niiden käyttö pehmeiden polyuretaanivaahtojen valmistamiseksi
EP2821423B1 (en) Polyurethane
KR20070115509A (ko) 탄성과 내구성이 우수한 난황변 연질 폴리우레탄 폼의제조방법
CN110054744B (zh) 改性环氧树脂增强聚氨酯组合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EP2591033B1 (en) Polyurethanes made using zinc catalysts
US4607062A (en) Catalyst compositions for polyaliphatic isocyanate-based polyurethanes and process for their use
JP2021533208A (ja) ポリウレタン製造用触媒
JPH05506688A (ja) イソシアネート末端ポリ(オキシテトラメチレン)グリコールプレポリマーより製造された微孔質ポリウレタンポリマー
US20060058493A1 (en) Novel chain extender useful in the manufacture of polyurethan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polyurethanes
CA1230324A (en) Polyurethane catalyst compositions
CN115894938B (zh) 一种碳羟基有机硅聚醚共聚物、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92483A (zh) 耐水解的聚氨酯模制品
US4604445A (en) Polyurethane prepolymer comprising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t least two active hydrogen containing substances with polyisocyanate
CN104394983B (zh) 使用硫代磷酸二酯铋盐作为催化剂制备的聚氨酯
KR100971521B1 (ko) 아미노수지를 포함하는 발포체용 폴리우레탄 수지 조성물
CN110003423A (zh) 改性异氰酸酯预聚体、聚氨酯组合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178826A (zh) 一种耐低温聚氨酯鞋材用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54793A (zh) 一种高回弹鞋垫中底用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89722A (zh) 混杂组合物
CN117106154B (zh) 一种耐低温耐脏污的聚氨酯鞋底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H09286835A (ja) 2液注型用ポリウレタン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及び該組成物を用いたポリウレタンエラストマーの製造方法
EP3495404A1 (de) Polyurethanschaum
KR102054641B1 (ko) 촉매의 제조 방법
CN104262562B (zh) 一种基于聚己二酸十二碳烷二醇酯多元醇的聚氨酯材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