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85202A - 插芯、光连接器以及制造光连接器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插芯、光连接器以及制造光连接器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85202A
CN115885202A CN202180051800.4A CN202180051800A CN115885202A CN 115885202 A CN115885202 A CN 115885202A CN 202180051800 A CN202180051800 A CN 202180051800A CN 115885202 A CN115885202 A CN 1158852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rrule
pressing
window
pressing portion
g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5180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原悠人
矢加部祥
佐佐木大
木村元佳
井崎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Japan Communication Accesori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Japan Communication Accesori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Japan Communication Accesori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8852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852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33Details of mounting fibres in ferrules; Assembly methods; Manufacture
    • G02B6/3855Details of mounting fibres in ferrules; Assembly methods; Manufac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anchoring or fixing the fibre within the ferrule
    • G02B6/3861Adhesive bond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1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 G02B6/3825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with an intermediate part, e.g. adapter, receptacle, linking two plu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33Details of mounting fibres in ferrules; Assembly methods; Manufacture
    • G02B6/3834Means for centering or aligning the light guide within the ferrule
    • G02B6/3838Means for centering or aligning the light guide within the ferrule using grooves for light guides
    • G02B6/3839Means for centering or aligning the light guide within the ferrule using grooves for light guides for a plurality of light gui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33Details of mounting fibres in ferrules; Assembly methods; Manufacture
    • G02B6/3847Details of mounting fibres in ferrules; Assembly methods; Manufacture with means preventing fibre end damage, e.g. recessed fibre surfaces
    • G02B6/3849Details of mounting fibres in ferrules; Assembly methods; Manufacture with means preventing fibre end damage, e.g. recessed fibre surfaces using mechanical protective elements, e.g. caps, hoods, sealing membran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33Details of mounting fibres in ferrules; Assembly methods; Manufacture
    • G02B6/3855Details of mounting fibres in ferrules; Assembly methods; Manufac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anchoring or fixing the fibre within the ferrule
    • G02B6/3858Clamping, i.e. with only elastic deform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73Connectors using guide surfaces for aligning ferrule ends, e.g. tubes, sleeves, V-grooves, rods, pins, balls
    • G02B6/3885Multicore or multichannel optical connectors, i.e. one single ferrule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fibre, e.g. ribbon type

Abstract

插芯(20)具备第一端面(21)和第二端面(22)、外表面(23)、容纳部(30)、多个引导槽(31)、窗部(26)以及按压部(50)。外表面(23)设于第一端面(21)与第二端面(22)之间。容纳部(30)能在内部容纳多个光纤(10)。多个引导槽(31)被配置为确定多个光纤(10)各自的位置和方向。窗部(26)在外表面(23)开口,与容纳部(30)相连。按压部(50)配置于窗部(26),朝向多个引导槽(31)按压多个光纤(10),设于与多个引导槽(31)的至少一部分对置的位置。按压部(50)能以在窗部(26)的内壁与按压部(50)之间设有间隙(60、61)的方式嵌入至窗部(26)。

Description

插芯、光连接器以及制造光连接器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插芯、光连接器以及制造光连接器的方法。
本申请主张基于2020年9月25日申请的日本申请第2020-161252号的优先权,并援引上述日本申请中所记载的所有记载内容。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并保持多个光纤的插芯的一个例子。该插芯在一个端面具有开口,多个光纤从开口容纳于插芯的内部。有时在这样的插芯的内壁形成有沿着光纤的容纳方向延伸的多个引导槽。在该情况下,光纤沿着引导槽容纳于插芯的内部。此外,在插芯的内部注入有粘接剂,光纤固定于插芯的内壁。专利文献2公开了插芯的其他例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8/116855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8-101024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15/152282号
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17/086388号
发明内容
作为一个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插芯。该插芯具备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外表面、容纳部、多个引导槽、窗部以及按压部。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在第一方向上对置地设置。外表面设于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之间。容纳部在第二端面开口,能在内部容纳多个光纤。多个引导槽被配置为在容纳部确定多个光纤各自的位置和方向。多个引导槽被设为各引导槽在容纳部的内壁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并排。窗部在外表面开口,与容纳部相连。按压部配置于窗部,朝向多个引导槽按压多个光纤。窗部设于与多个引导槽的至少一部分对置的位置。按压部能以在窗部的内壁与按压部之间设有间隙的方式嵌入至窗部。
作为另外一个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光连接器。该光连接器具备上述插芯、多个光纤以及粘接剂。多个光纤沿着多个引导槽容纳于插芯的容纳部内。粘接剂从窗部注入至容纳部内,将多个光纤固定于容纳部的内壁。
作为另外一个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制造光连接器的方法。该制造光连接器的方法具备以下工序:沿着多个引导槽将多个光纤容纳于插芯的容纳部内;将使多个光纤固定于容纳部的内壁的粘接剂从窗部注入至容纳部内;将按压部嵌入至窗部,朝向多个引导槽按压多个光纤。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光连接器的窗部嵌入有按压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沿着III-III线对图2所示的光连接器进行剖切时的剖面的剖视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沿着IV-IV线对图2所示的光连接器进行剖切时的剖面的剖视图。
图5是从上表面侧视觉辨认在窗部嵌入有按压部的光连接器而得到的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容纳部注入有粘接剂的状态的光连接器的剖面的图。
图7是表示制造光连接器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第一变形例的光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第二变形例的光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第三变形例的光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第四变形例的光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第五变形例的光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第六变形例的光连接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以往的插芯中,有时在引导槽与光纤之间会夹入灰尘、光纤的被覆的一部分,从而产生光纤的翘起。光纤由注入至插芯的粘接剂固定于插芯的内壁,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翘起,但期望进一步的改善。此外,在插芯的内部注入有粘接剂的情况下,有时粘接剂中会混入气泡。当这样的气泡位于光纤的光路上时,可能会产生菲涅尔损耗和光路偏移。因此,期望一种能防止光纤翘起并且能抑制气泡向粘接剂混入的技术。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防止光纤翘起并且能抑制气泡向注入至插芯内部的粘接剂混入的插芯、光连接器以及制造光连接器的方法。
[本公开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作为一个方面,能防止光纤翘起并且能抑制气泡向注入至插芯内部的粘接剂混入。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内容来进行说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插芯具备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外表面、容纳部、多个引导槽、窗部以及按压部。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在第一方向上对置地设置。外表面设于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之间。容纳部在第二端面开口,能在内部容纳多个光纤。多个引导槽被配置为在容纳部确定多个光纤各自的位置和方向。多个引导槽被设为各引导槽在容纳部的内壁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并排。窗部在外表面开口,与容纳部相连。按压部配置于窗部,朝向多个引导槽按压多个光纤。窗部设于与多个引导槽的至少一部分对置的位置。按压部能以在窗部的内壁与按压部之间设有间隙的方式嵌入至窗部。
在该插芯中,按压部嵌入至设于与引导槽对置的位置的窗部,多个光纤被按压部朝向引导槽按压。由此,能防止光纤从引导槽翘起。此外,按压部能以在窗部的内壁与按压部之间设有间隙的方式嵌入。由此,即使在注入至插芯的容纳部的粘接剂产生了气泡的情况下,也能从间隙去除气泡,能抑制气泡向粘接剂混入。而且,通过设置间隙,防止光纤的被覆树脂、粘接剂夹入按压部与窗部的内壁之间,因此能防止光纤等的损伤。
作为插芯的一个实施方式,也可以是,按压部以在窗部的内壁与按压部之间设有位于比按压部靠第一端面侧的第一间隙的方式嵌入至窗部。根据本方案,第一间隙设于插芯的外表面中的供光纤的顶端容纳的第一端面侧。由此,即使在位于光纤的顶端附近的粘接剂产生了气泡的情况下,也能通过第一间隙来去除气泡。因此,例如能更可靠地防止由产生于光纤的光轴上的气泡引起的菲涅尔损耗和光轴偏移。
作为插芯的一个实施方式,也可以是,按压部以在窗部的内壁与按压部之间设有位于比按压部靠第二端面侧的第二间隙的方式嵌入至窗部。根据本方案,能不仅通过第一间隙还通过第二间隙来更高效地去除产生于粘接剂的气泡。
作为插芯的一个实施方式,也可以是,按压部以间隙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的方式嵌入至窗部。根据本方案,按压部以间隙沿着多个光纤的排列方向(第二方向)设置的方式被嵌入。由此,能通过间隙来更可靠地去除产生于各光纤周围的气泡。
作为插芯的一个实施方式,也可以是,按压部是具有朝向多个引导槽按压多个光纤的平坦的按压面的板状构件。此时,也可以是,按压面的表面粗糙度为1μm以下。根据本方案,多个光纤被平坦的按压面按压,因此能抑制负荷集中于特定的光纤。由此,能防止光纤的损伤。
作为插芯的一个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在窗部的内壁形成有具有能载置按压部的端部的载置面的台阶。根据本方案,按压部朝向引导槽的移动被台阶的载置面限制,因此按压部不会朝向引导槽被过度压入。由此,能防止位于按压部与引导槽之间的光纤的损伤。
作为插芯的一个实施方式,也可以是,从外表面至载置面的深度大于按压部的厚度。根据本方案,按压部的整体构成容纳于窗部内,该按压部不会从窗部的开口朝向插芯的外部突出。由此,能谋求光连接器的小型化。此外,在将插芯插入至适配器、外壳时,能防止按压部卡在该适配器、外壳的内表面,按压部脱落之类的问题。
作为插芯的一个实施方式,也可以是,窗部具有: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在外表面处的第二方向上的开口宽度大于按压部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以及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该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在外表面处的第二方向上的开口宽度小于按压部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也可以是,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在第一方向上隔着第一部分配置。也可以是,按压部嵌入至第一部分。由此,将按压部嵌入至窗部的适当的位置变得容易。此外,防止按压部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偏移。
作为插芯的一个实施方式,也可以是,以间隙在外表面侧的开口面积大于该间隙在容纳部侧的开口面积的方式,在划定间隙的窗部的内壁和按压部的表面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斜面。根据本方案,在注入至容纳部内的粘接剂的量过多的情况下,能尽早发觉,能防止粘接剂从间隙向插芯的外部溢出。
一个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具备上述任一个插芯、多个光纤以及粘接剂。多个光纤沿着多个引导槽容纳于插芯的容纳部内。粘接剂从窗部注入至容纳部内,将多个光纤固定于容纳部的内壁。
在该光连接器中,光纤由粘接剂固定于容纳部的内壁,并且光纤被按压部朝向引导槽按压。由此,防止光纤翘起。而且,即使在粘接剂的内部产生了气泡的情况下,也能从窗部的内壁与按压部之间的间隙去除气泡,能抑制气泡向粘接剂混入。
一个实施方式的制造光连接器的方法是制造具备上述任一个插芯的光连接器的方法,其中,具备以下工序:沿着多个引导槽将多个光纤容纳于插芯的容纳部内;将使多个光纤固定于容纳部的内壁的粘接剂从窗部注入至容纳部内;将按压部嵌入至窗部,朝向多个引导槽按压多个光纤。
在该制造光连接器的方法中,通过将粘接剂注入至容纳部,光纤固定于容纳部的内壁。此外,通过将按压部嵌入至窗部,光纤朝向引导槽被按压。由此,防止光纤翘起。此外,即使在注入至容纳部的粘接剂产生了气泡的情况下,也能从窗部的内壁与按压部之间的间隙去除气泡,能抑制气泡向粘接剂混入。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细内容]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插芯、光连接器以及制造光连接器的方法的具体例进行说明。本公开不限于这些示例,而由权利要求书表示,意图包括与权利要求书均等的意思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在附图的说明中,对同一元件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使用图1至图3,对一个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的构成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的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说明,在图1中省略了光纤10中的插入至插芯20内的部分(位于引导槽31内的部分)的图示。图2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光连接器1的窗部26嵌入有按压部50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沿着III-III线对图2所示的光连接器1进行剖切时的剖面的剖视图。以下,为了说明,将插芯20的长尺寸方向设为方向D1(第一方向),将插芯20的短尺寸方向设为方向D2(第二方向),将插芯20的厚度方向设为方向D3。
光连接器1具备多个光纤10和插芯20。各光纤10是用于传递光信号的构件。各光纤10被设为沿着方向D1延伸,并在与方向D1交叉(本实施方式中为正交)的方向D2上并排。在本实施方式中,光纤10的数量例如共计12根,但光纤10的根数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4根、8根或24根等。如图3所示,各光纤10具有被覆部11和位于比被覆部11靠光纤10的顶端侧的被覆去除部12。被覆部11是在包层周围被覆有被覆树脂的部分。被覆部11的外径例如也可以为5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被覆去除部12是将包层周围的被覆树脂去除后的部分。被覆去除部12的外径例如也可以为30μm以上且300μm以下。多个光纤10从设于插芯20的第二端面22的开口22a容纳于插芯20的内部空间(容纳部30)。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被覆去除部12的全部和被覆部11的端部容纳于容纳部30。
插芯20是保持多个光纤10的端部的部件,例如也可以为MT(机械转换)插芯。插芯20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外观。插芯20例如也可以由PPS(Polyphenylene Sulfide:聚苯硫醚)等树脂形成。插芯20具备第一端面21、第二端面22、上表面(外表面)23、下表面24、一对侧面25、容纳部30、多个引导槽31以及按压部50。
如图1所示,第一端面21是设于插芯20的顶端的端面,沿着方向D2和方向D3延伸。第一端面21在方向D1上与第二端面22对置。第一端面21具有多个贯通孔21a和一对引导孔21b。各贯通孔21a是从第一端面21朝向第二端面22沿着方向D1形成的孔。各贯通孔21a在方向D2上并排设置。贯通孔21a的数量为与容纳于插芯20的多个光纤10的数量相同的数量或者该多个光纤10的数量以上的数量。如图3所示,各贯通孔21a在方向D1上位于第一端面21与容纳部30的顶端侧内表面30a之间。各贯通孔21a的一端在第一端面21向插芯20的外部露出。另一方面,各贯通孔21a的另一端在顶端侧内表面30a与容纳部30相连。各贯通孔21a被配置为其内径大于各光纤10的被覆去除部12的外径。由此,多个贯通孔21a的内部能供多个被覆去除部12的顶端部分分别插入。
需要说明的是,插芯20也可以不必具有贯通孔21a。在该情况下,容纳于容纳部30的光纤10的顶端面与容纳部30的顶端侧内表面30a抵接。此外,插芯20由透光性的树脂形成,从各光纤10射出的光能在顶端侧内表面30a与第一端面21之间透射。此外,第一端面21也可以在与多个光纤10的光轴重叠的位置具有多个透镜。在该情况下,从各光纤10射出的光在被各透镜准直之后射入至对方光纤。
一对引导孔21b是从第一端面21朝向第二端面22形成的孔。如图2所示,一对引导孔21b设于第一端面21在方向D2上的两端部。引导孔21b既可以是从第一端面21贯通至第二端面22的贯通孔,也可以是具有底面的非贯通孔。各引导孔21b例如供具有圆柱状外形的引导销(未图示)的一端插入。引导销的另一端插入至同样形成于对方插芯的引导孔。通过引导孔,能进行使用引导销的插芯彼此的定位。
第二端面22是在方向D1上与第一端面21对置的面,沿着方向D2和方向D3延伸。如图3所示,第二端面22具有开口22a。开口22a与容纳部30相连,光纤10的端部从开口22a容纳于容纳部30。
上表面(外表面)23是设于第一端面21与第二端面22之间的面,沿着方向D1和方向D2延伸。上表面23在方向D3上与下表面24对置。以下,将方向D3的上表面23所在一侧设为插芯20的上侧,将方向D3的下表面24所在一侧设为插芯20的下侧。
在上表面23设有窗部26。如图2所示,在窗部26嵌入有后述的按压部50。此外,如图3所示,窗部26在上表面23和容纳部30的上侧内表面30b开口。即,窗部26朝向方向D3上的上下方向开口。窗部26设于与多个引导槽31对置的位置,其中,该多个引导槽31设于容纳部30的光纤支承面30d。由此,容纳于容纳部30的光纤10被嵌入至窗部26的按压部50朝向引导槽31按压。此外,由于窗部26设于与多个引导槽31对置的位置,因此如图1所示,能通过窗部26来视觉辨认多个引导槽31。
如图1所示,窗部26具有方向D2上的开口宽度不同的第一部分26a、第二部分26b以及第三部分26c。第一部分26a在方向D1上位于被第二部分26b和第三部分26c夹着的位置。第一部分26a的第一端面21侧的端部与第二部分26b的第二端面22侧的端部相连。此外,第一部分26a的第二端面22侧的端部与第三部分26c的第一端面21侧的端部相连。即,第一部分26a、第二部分26b以及第三部分26c彼此在空间上相连,构成一个窗部26。
第一部分26a在上表面23具有沿着方向D2的开口宽度W1。同样地,第二部分26b和第三部分26c在上表面23分别具有沿着方向D2的开口宽度W2和开口宽度W3。第一部分26a的开口宽度W1大于第二部分26b的开口宽度W2和第三部分26c的开口宽度W3。即,第一部分26a的开口形成为比第二部分26b和第三部分26c的开口沿着方向D2向插芯20的外侧伸出。此外,第一部分26a具有台阶27。台阶27分别设于在方向D2上对置的第一部分26a的内壁。通过设置台阶27,第一部分26a在方向D2上的宽度(对置的内壁彼此的距离)在台阶27的上侧部分时比在台阶27的下侧部分时大。台阶27具有载置面S1。载置面S1是沿着方向D1和方向D2延伸的平坦的面,供要嵌入至窗部26的按压部50的端部载置。载置面S1在方向D2上的宽度例如也可以为0.1mm以上且1mm以下。
第二部分26b设为:位于比第一部分26a靠第一端面21侧的位置,沿着方向D2延伸。如上所述,第二部分26b在上表面23具有沿着方向D2的开口宽度W2。第二部分26b的开口宽度W2小于第一部分26a的开口宽度W1。此外,第二部分26b的开口宽度W2为与第三部分26c的开口宽度W3相等的大小。第三部分26c设为:位于比第一部分26a靠第二端面22侧的位置,沿着方向D2延伸。如上所述,第三部分26c在上表面23具有沿着方向D2的开口宽度W3。第一部分26a的开口宽度W1、第二部分26b的开口宽度W2以及第三部分26c的开口宽度W3的大小例如也可以为1mm以上且10mm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部分26a的开口宽度W1也可以不必大于第二部分26b的开口宽度W2和第三部分26c的开口宽度W3。例如,开口宽度W1既可以为与开口宽度W2和开口宽度W3相等的大小,或者也可以小于开口宽度W2和开口宽度W3。此外,开口宽度W2也可以为与开口宽度W3不同的大小。
下表面24是设于第一端面21与第二端面22之间的面,沿着方向D1和方向D2延伸。下表面24在方向D3上与上表面23对置。一对侧面25是设于第一端面21与第二端面22之间的面,沿着方向D1和方向D3延伸。一对侧面25在方向D2上彼此对置。
容纳部30是插芯20的内部空间,能容纳多个光纤10的端部。如图3所示,划定容纳部30的内壁具有顶端侧内表面30a、上侧内表面30b、下侧内表面30c以及光纤支承面30d。
顶端侧内表面30a是位于第一端面21的背侧的面,沿着方向D2和方向D3延伸。顶端侧内表面30a具有多个贯通孔21a的开口。上侧内表面30b是位于上表面23的背侧的面,沿着方向D1和方向D2延伸。上侧内表面30b具有窗部26的开口。下侧内表面30c和光纤支承面30d是位于下表面24的背侧的面,沿着方向D1和方向D2延伸。此外,下侧内表面30c和光纤支承面30d在方向D3上与上侧内表面30b对置。下侧内表面30c位于比光纤支承面30d靠第二端面22侧的位置。下侧内表面30c的第一端面21侧的端部通过台阶30e而与光纤支承面30d的第二端面22侧的端部连接。由此,下侧内表面30c位于比光纤支承面30d靠下侧的位置。从上侧内表面30b至下侧内表面30c的分离距离大于从上侧内表面30b至光纤支承面30d的分离距离。因此,能将开口22a形成得大,因此能容易地从开口22a向容纳部30容纳光纤10。此外,在第一端面21侧,上侧内表面30b与光纤支承面30d的分离距离小,因此能限制光纤10在方向D3上的运动来容易地进行光纤10的定位。
光纤支承面30d具有供多个光纤10分别配置的多个引导槽31。多个引导槽31被配置为在容纳部30确定多个光纤10各自的位置和方向。多个引导槽31设于与窗部26对置的位置。由此,如图1所示,能通过窗部26来视觉辨认多个引导槽31的至少一部分。各引导槽31是沿着方向D1延伸的槽,在方向D2上并排设置。引导槽31按与贯通孔21a的数量相同的根数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12根引导槽31。如图3所示,引导槽31的第一端面21侧的端部与贯通孔21a相连。此外,引导槽31的第二端面22侧的端部在台阶30e的表面开口。光纤10的顶端从设于台阶30e的开口容纳于引导槽31,沿着引导槽31向第一端面21侧移动,从而插入至贯通孔21a。引导槽31也可以形成为第一端面21侧的部分(靠近贯通孔21a的部分)的方向D2上的宽度小于第二端面22侧的部分(靠近台阶30e的部分)的方向D2上的宽度。在该情况下,台阶30e处的引导槽31的宽度大,因此能容易地将光纤10容纳于引导槽31,并且第一端面21侧的引导槽31的宽度小,因此能高精度地进行光纤10的顶端部分的定位。
在此,使用图4对引导槽31的剖面形状进行说明。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沿着IV-IV线对图2所示的光连接器1进行剖切时的剖面的图。即,图4是在设有第一部分26a的位置用沿着方向D2和方向D3的面(与第一端面21平行的面)对光连接器1进行剖切时的剖视图。如图4所示,引导槽31是从光纤支承面30d朝向下表面24凹陷的、底部尖锐的V形槽。即,划定引导槽31的内壁分别相对于光纤支承面30d倾斜设置,该内壁在引导槽31的底部连接。引导槽31的方向D2上的宽度越趋向底部则越小。由此,容纳于引导槽31的光纤10的被覆去除部12以被引导槽31的内壁夹着的方式被保持。由此,防止光纤10的方向D2上的位置偏移。需要说明的是,引导槽31的形状不限于V形槽,例如既可以是底部带圆角的U形槽,也可以是具有沿着方向D1和方向D2延伸的底面的矩形槽。
按压部50是将多个光纤10按压于多个引导槽31的构件。如图1所示,按压部50形成为板状,具有彼此对置的上表面50a和下表面50b。上表面50a和下表面50b呈长方形状。上表面50a和下表面50b形成为长边的宽度(沿着方向D2的宽度)W4略小于窗部26的第一部分26a的开口宽度W1。由此,按压部50能嵌入至窗部26的第一部分26a的内部。此外,按压部50的宽度W4大于第二部分26b的开口宽度W2和第三部分26c的开口宽度W3。由此,限制嵌入至第一部分26a的按压部50在方向D1上的移动,防止按压部50的位置偏移。
按压部50例如也可以由玻璃等透射紫外线的透光性材料形成。为了将多个光纤10固定于容纳部30的内壁,有时会将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注入至容纳部30。在该情况下,从插芯20的外部对粘接剂照射紫外线。由于按压部50由透射紫外线的材料形成,因此能容易地对注入至容纳部30的粘接剂照射紫外线。此外,在将多个光纤10固定于容纳部30的内壁的粘接剂为热固型粘接剂的情况下,按压部50也可以由与插芯20相同的材料(例如,PPS树脂)形成。由此,能减小插芯20的热收缩率与按压部50的热收缩率之差,能防止由温度变化引起的光连接器1的破损。
上表面50a和下表面50b被平坦地形成。例如,上表面50a和下表面50b的表面粗糙度也可以为1μm以下。在此,表面粗糙度是表示表面的凹凸程度的指标,是在JISB0601中定义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算术平均粗糙度Ra越小,则表面越接近平滑面。如图4所示,嵌入至第一部分26a的按压部50的下表面50b与多个光纤10的被覆去除部12的侧面接触。多个光纤10被按压部50按压于多个引导槽31。即,按压部50的下表面50b作为按压多个光纤10的按压面发挥功能。
如图4所示,按压部50具有沿着方向D3的厚度T1(从上表面50a至下表面50b的宽度)。此外,插芯20的第一部分26a具有从上表面23至载置面S1的沿着方向D3的深度A1。按压部50形成为其厚度T1与从插芯20的上表面23至载置面S1的深度A1相同。因此,嵌入至第一部分26a的按压部50的上表面50a与插芯20的上表面23位于同一平面上。需要说明的是,按压部50的厚度T1的大小既可以小于从插芯20的上表面23至载置面S1的深度A1,或者也可以大于该深度A1。
图5是从上表面23侧视觉辨认在窗部26嵌入有按压部50的光连接器1而得到的图。如图5所示,按压部50以在其与窗部26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一间隙60和第二间隙61的方式被嵌入。第一间隙60是设于窗部26的第二部分26b的内壁与按压部50之间的间隙。第一间隙60位于比按压部50靠第一端面21侧的位置。第一间隙60设为沿着方向D2延伸。第一间隙60在方向D1上的宽度例如也可以为0.1mm以上且1mm以下的大小。
第二间隙61是设于窗部26的第三部分26c的内壁与按压部50之间的间隙。第二间隙61位于比按压部50靠第二端面22侧的位置。即,第一间隙60和第二间隙61在方向D1上隔着按压部50配置。第二间隙61设为沿着方向D2延伸。第二间隙61在方向D1上的宽度例如也可以为0.1mm以上且1mm以下的大小。此外,将未嵌入按压部50的状态下的窗部26的开口面积设为面积Sa,将第一间隙60的开口面积与第二间隙61的开口面积的总和设为面积St。此时,面积St相对于面积Sa所占的比例例如也可以为10%以上且50%以下,也可以为20%以上且40%以下。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容纳部30注入有粘接剂40的状态的光连接器1的剖面的图。如图6所示,光连接器1具备将光纤10固定于容纳部30的内壁的粘接剂40。粘接剂40在按压部50未嵌入至窗部26的状态下从窗部26注入至容纳部30。在注入粘接剂40之后,按压部50嵌入至窗部26。在本实施方式中,注入粘接剂40直至该粘接剂40到达覆盖光纤10的被覆部11的一部分的位置。此外,注入粘接剂40直至该粘接剂40到达窗部26的内部。粘接剂40例如也可以进入引导槽31与光纤10的被覆去除部12之间的间隙。只要按能将光纤10固定于容纳部30的量注入粘接剂40即可,该粘接剂40不一定要填充于容纳部30的整个区域。例如,粘接剂40也可以仅设于光纤支承面30d上。粘接剂40的表面的一部分经由第一间隙60和第二间隙61与插芯20的外部空气接触。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使用的粘接剂40例如也可以为光学粘接剂。在粘接剂40为光学粘接剂的情况下,能进行以下两个操作:进行向光纤10的顶端使用的粘接剂40的折射率的匹配;以及将光纤10固定于引导槽31等。
图7是表示制造光连接器1的方法的流程图。使用图7对制造上述光连接器1的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将多个光纤10的端部容纳于插芯20的容纳部30(步骤S10)。具体而言,将多个光纤10的顶端从图3所示的设于插芯20的第二端面22的开口22a容纳于容纳部30。之后,使各光纤10的顶端分别沿着多个引导槽31向第一端面21侧移动。此时,也可以一边从插芯20的窗部26确认引导槽31的位置和形状等,一边进行光纤10的容纳作业和移动作业。之后,将各光纤10的顶端分别插入至多个贯通孔21a。
接着,向容纳部30注入粘接剂40(步骤S11)。此时,也可以从插芯20的窗部26向容纳部30注入粘接剂40(参照图6)。此外,注入的粘接剂40也可以向第二端面22侧移动而到达至覆盖光纤10的被覆部11的端部的位置。
之后,将按压部50嵌入至窗部26(步骤S12)。此时,如图5所示,以在窗部26的第二部分26b的内壁与按压部50之间设有第一间隙60且在第三部分26c的内壁与按压部50之间设有第二间隙61的方式,将按压部50嵌入至第一部分26a。如图4所示,按压部50的端部载置于第一部分26a的台阶27所具有的载置面S1。按压部50的下表面50b与被覆去除部12的侧面接触,朝向多个引导槽31按压多个光纤10。通过以上过程,光连接器1的制造工序结束。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的插芯20、光连接器1以及制造光连接器1的方法中,按压部50嵌入至设于与引导槽31对置的位置的窗部26,多个光纤10被按压部50朝向引导槽31按压。由此,能防止光纤10从引导槽31翘起。此外,按压部50能以在窗部26的内壁与按压部50之间设有间隙(第一间隙60、第二间隙61)的方式嵌入至窗部26。由此,即使在注入至插芯20的容纳部30的粘接剂40产生了气泡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减压处理等从间隙去除气泡,能抑制气泡向粘接剂40混入。而且,通过设置间隙,防止光纤10的被覆树脂、粘接剂40夹持于按压部50与窗部26的内壁之间,因此能防止光纤10等的损伤。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按压部50以在窗部26的内壁与按压部50之间设有位于比按压部50靠第一端面21侧的第一间隙60的方式嵌入至窗部26。即,第一间隙60设于插芯20的上表面23(外表面)中的供光纤10的顶端容纳的第一端面21侧。由此,即使在位于光纤10的顶端附近的粘接剂40产生了气泡的情况下,也能通过第一间隙60来去除气泡。因此,例如能更可靠地防止由产生于光纤10的光轴上的气泡引起的菲涅尔损耗和光轴偏移。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按压部50以在窗部26的内壁与按压部50之间设有位于比按压部50靠第二端面22侧的第二间隙61的方式嵌入至窗部26。由此,能不仅通过第一间隙60还通过第二间隙61来更高效地去除产生于粘接剂40的气泡。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按压部50以第一间隙60和第二间隙61沿着方向D2(第二方向)延伸的方式嵌入至窗部26。即,第一间隙60和第二间隙61沿着多个光纤10的排列方向D2(第二方向)设置。由此,能通过两个间隙来更可靠地去除产生于各光纤10周围的气泡。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按压部50是具有朝向多个引导槽31按压多个光纤10的平坦的下表面50b(按压面)的板状构件。此外,下表面50b的表面粗糙度也可以为1μm以下。由此,多个光纤10被平坦的下表面50b按压,因此能抑制负荷集中于特定的光纤10。由此,能防止光纤10的损伤。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窗部26的内壁形成有具有能载置按压部50的端部的载置面S1的台阶27。由此,按压部50朝向引导槽31的移动被台阶27的载置面S1限制,因此按压部50不会朝向引导槽31被过度压入。因此,能防止位于按压部50与引导槽31之间的光纤10的损伤。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窗部26具有:第一部分26a,该第一部分26a在上表面23处的方向D2上的开口宽度大于按压部50在方向D2上的宽度W4;以及第二部分26b和第三部分26c,该第二部分26b和第三部分26c在上表面50a处的方向D2上的开口宽度小于按压部50在方向D2上的宽度W4。此外,第二部分26b和第三部分26c在方向D1上隔着第一部分26a配置,按压部50嵌入至第一部分26a。由此,将按压部50嵌入至窗部26的适当的位置变得容易。此外,防止按压部50在方向D1上的位置偏移。
<第一变形例>
使用图8对光连接器1的第一变形例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第一变形例的光连接器1A的立体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主要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关于共同点有时会省略说明。
第一变形例的光连接器1A具备多个光纤10和保持多个光纤10的插芯20A。插芯20A具有嵌入至窗部26的按压部51。第一变形例的按压部51形成得比上述实施方式的按压部50薄。具体而言,第一变形例的按压部51形成为其厚度(从上表面51a至下表面51b的宽度)小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按压部50的厚度T1(参照图4)。即,第一变形例的按压部51的厚度小于从插芯20的上表面23至载置面S1的深度(相当于图4中的深度A1)。因此,嵌入至窗部26的按压部51的上表面51a存在于比插芯20的上表面23低的位置(方向D3上的下侧)。按压部51的厚度例如也可以为从插芯20的上表面23至载置面S1的深度A1的二分之一以下的大小。根据本变形例的光连接器1A,按压部51的整体构成容纳于窗部26内,该按压部51不会从窗部26的开口朝向插芯20A的外部突出。由此,能谋求光连接器1A的小型化。
<第二变形例>
使用图9对光连接器1的第二变形例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第二变形例的光连接器1B的立体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主要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关于共同点有时会省略说明。
第二变形例的光连接器1B具备多个光纤10和保持多个光纤10的插芯20B。插芯20B在其上表面23具有窗部70。窗部70包括第一部分70a、第二部分70b以及第三部分70c。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第二部分70b和第三部分70c在方向D1上隔着第一部分70a配置。第二部分70b位于比第一部分70a和第三部分70c靠第一端面21侧的位置。第二部分70b的内壁具有一对倾斜面S2。一对倾斜面S2以随着趋向第一端面21侧则彼此靠近的方式分别相对于方向D1倾斜设置。此外,第三部分70c的内壁具有一对倾斜面S3。一对倾斜面S3以随着趋向第二端面22侧则彼此靠近的方式分别相对于方向D1倾斜设置。由此,上表面23处的窗部70的开口具有四角被倒角后的长方形状(八边形状)。
插芯20B具有按压部52。按压部52为板状构件,具有对置的上表面52a和下表面52b。上表面52a和下表面52b呈四角被倒角后的长方形状(八边形状)。按压部52以倒角后的四角分别抵接于第二部分70b的一对倾斜面S2和第三部分70c的一对倾斜面S3的方式嵌入至窗部70。根据本变形例的光连接器1B,嵌入至窗部70的按压部52的四角分别抵接于窗部70的内壁,因此防止按压部52的位置偏移。
<第三变形例>
使用图10对光连接器1的第三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0是表示第三变形例的光连接器1C的立体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主要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关于共同点有时会省略说明。
第三变形例的光连接器1C具备多个光纤10和保持多个光纤10的插芯20C。插芯20C在其上表面23具有窗部71。窗部71在上表面23处的方向D2上的开口宽度恒定这一点上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窗部26不同。此外,插芯20C具有按压部53。按压部53为板状构件,具有对置的上表面53a和下表面53b。上表面53a和下表面53b呈四角被倒角后的长方形状(八边形状)。按压部53以倒角后的四角分别与窗部71的在方向D1上对置的内壁和在方向D2上对置的内壁抵接的方式嵌入至窗部71。根据本变形例的光连接器1C,嵌入至窗部71的按压部53的四角分别抵接于窗部71的内壁,因此防止按压部53的位置偏移。
<第四变形例>
使用图11对光连接器1的第四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1是表示第四变形例的光连接器1D的立体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主要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关于共同点有时会省略说明。
第四变形例的光连接器1D具备多个光纤10和保持多个光纤10的插芯20D。插芯20D具有嵌入至窗部26的按压部54。第四变形例的按压部54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按压部50不同,能分割为两个构件。具体而言,按压部54被分割为第一按压部55和第二按压部56。第一按压部55和第二按压部56分别具有沿着与方向D2呈锐角相交的方向延伸的分割面55a和分割面56a。通过使分割面55a和分割面56a分离,按压部54被分割为第一按压部55和第二按压部56。在按压部54嵌入至第一部分26a的状态下,分割面55a与分割面56a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分割面55a和分割面56a既可以沿着方向D2延伸,也可以沿着方向D1延伸。此外,也可以是,按压部54能分割为三个以上的构件。
<第五变形例>
使用图12对光连接器1的第五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2是表示第五变形例的光连接器1E的立体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主要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关于共同点有时会省略说明。
第五变形例的光连接器1E具备多个光纤10和保持多个光纤10的插芯20E。插芯20E在其上表面23具有窗部72。窗部72包括第一部分72a、第二部分72b以及第三部分72c。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第二部分72b和第三部分72c在方向D1上隔着第一部分72a配置。第二部分72b位于比第一部分72a靠第一端面21侧的位置。第三部分72c位于比第一部分72a靠第二端面22侧的位置。第三部分72c具有斜面S4。斜面S4设于第三部分72c的内壁中的第二端面22侧。斜面S4以随着从插芯20的上表面23趋向下表面24则靠近第一端面21侧的方式延伸。由于第三部分72c具有斜面S4,因此窗部72在上表面23处的开口面积大于该窗部72在容纳部30的内壁(上侧内表面30b)处的开口面积。此外,第二部分72b与第三部分72c同样地在第一端面21侧的内壁具有斜面(未图示)。第二部分72b所具有的斜面以随着从插芯20的上表面23趋向下表面24则靠近第二端面22侧的方式延伸。
在向插芯20的容纳部30注入粘接剂40的情况下,当粘接剂40的量过多时,粘接剂40可能会从窗部72的内壁与按压部50之间的间隙漏出。然而,在本变形例的光连接器1E中,间隙形成于窗部72的第二部分72b和第三部分72c的内壁所具有的斜面与按压部50之间。并且,间隙在上表面23处的开口面积大于该间隙在容纳部30的上侧内表面30b处的开口面积。在该情况下,越趋向上表面23侧,则间隙能保持的粘接剂40的量越增加。由此,能防止粘接剂40从窗部72的内壁与按压部50之间的间隙漏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变形例中,在窗部72的第二部分72b和第三部分72c的内壁分别设有斜面,但也可以仅在第二部分72b和第三部分72c中的任一方的内壁设置斜面。
<第六变形例>
使用图13对光连接器1的第六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3是表示第六变形例的光连接器1F的立体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主要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关于共同点有时会省略说明。
第六变形例的光连接器1F具备多个光纤10和保持多个光纤10的插芯20F。插芯20F具有嵌入至窗部26的按压部57。按压部57在其侧面具有斜面S5和斜面S6。斜面S5是形成于比斜面S6靠第一端面21侧的面。斜面S5以随着从方向D3上的上侧趋向下侧则靠近插芯20的第一端面21侧的方式延伸。在按压部57嵌入至窗部26的状态下,在斜面S5与窗部26的第二部分26b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
斜面S6是形成于比斜面S5靠第二端面22侧的侧面。斜面S6以随着从方向D3上的上侧趋向下侧则靠近插芯20的第二端面22侧的方式延伸。在按压部57嵌入至窗部26的状态下,在斜面S6与窗部26的第三部分26c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
在向插芯20的容纳部30注入粘接剂40的情况下,当粘接剂40的量过多时,粘接剂40可能会从窗部26的内壁与按压部57之间的间隙漏出。然而,在本变形例的光连接器1F中,间隙形成于窗部26与按压部57所具有的斜面S5和斜面S6之间。并且,间隙在上表面23处的开口面积大于该间隙在容纳部30的上侧内表面30b处的开口面积。在该情况下,越趋向上表面23侧,则间隙能保持的粘接剂40的量越增加。由此,能防止粘接剂40从窗部26的内壁与按压部57之间的间隙漏出。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应用于各种实施方式。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窗部26的内壁与按压部50之间设有两个间隙(第一间隙60和第二间隙61),但间隙的个数不被限定。例如,也可以不设置第一间隙60或第二间隙61中的一方。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间隙60和第二间隙61沿着方向D2设置,但也可以沿着方向D1设置。此时,例如窗部26和按压部50也可以设于从图5所示的状态起旋转90度后的朝向。即,第一部分26a、第二部分26b以及第三部分26c也可以沿着方向D2并排设置。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1C、1D、1E、1F:光连接器;
10:光纤;
11:被覆部;
12:被覆去除部;
20、20A、20B、20C、20D、20E、20F:插芯;
21:第一端面;
21a:贯通孔;
21b:引导孔;
22:第二端面;
22a:开口;
23:上表面(外表面);
24:下表面;
25:侧面;
26、70、71、72:窗部;
26a、70a、72a:第一部分;
26b、70b、72b:第二部分;
26c、70c、72c:第三部分;
27:台阶;
30:容纳部;
30a:顶端侧内表面;
30b:上侧内表面;
30c:下侧内表面;
30d:光纤支承面;
30e:台阶;
31:引导槽;
40:粘接剂;
50、51、52、53、54、57:按压部;
50a、51a、52a、53a:上表面;
50b、51b、52b、53b:下表面(按压面);
55:第一按压部;
55a:分割面;
56:第二按压部;
56a:分割面;
60:第一间隙;
61:第二间隙;
S1:载置面;
S2、S3:倾斜面;
S4、S5、S6:斜面。

Claims (10)

1.一种插芯,具备:
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在第一方向上对置地设置;
外表面,设于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之间;
容纳部,在所述第二端面开口,能在内部容纳多个光纤;
多个引导槽,被配置为在所述容纳部确定所述多个光纤各自的位置和方向,所述多个引导槽被设为各引导槽在所述容纳部的内壁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并排;
窗部,在所述外表面开口,与所述容纳部相连;以及
按压部,配置于所述窗部,朝向所述多个引导槽按压所述多个光纤,
所述窗部设于与所述多个引导槽的至少一部分对置的位置,
所述按压部能以在所述窗部的内壁与所述按压部之间设有间隙的方式嵌入至所述窗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芯,其中,
所述按压部以在所述窗部的内壁与所述按压部之间设有位于比所述按压部靠所述第一端面侧的第一间隙的方式嵌入至所述窗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芯,其中,
所述按压部以在所述窗部的内壁与所述按压部之间设有位于比所述按压部靠所述第二端面侧的第二间隙的方式嵌入至所述窗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插芯,其中,
所述按压部是具有朝向所述多个引导槽按压所述多个光纤的平坦的按压面的板状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芯,其中,
所述按压面的表面粗糙度为1μm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插芯,其中,
在所述窗部的内壁形成有具有能载置所述按压部的端部的载置面的台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插芯,其中,
所述窗部具有: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外表面处的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开口宽度大于所述按压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以及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在所述外表面处的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开口宽度小于所述按压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
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隔着所述第一部分配置,
所述按压部嵌入至所述第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插芯,其中,
以所述间隙在所述外表面侧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间隙在所述容纳部侧的开口面积的方式,在划定所述间隙的所述窗部的内壁和所述按压部的表面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斜面。
9.一种光连接器,具备: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插芯;
多个光纤,沿着所述多个引导槽容纳于所述插芯的所述容纳部内;以及
粘接剂,从所述窗部注入至所述容纳部内,将所述多个光纤固定于所述容纳部的内壁。
10.一种制造光连接器的方法,其中,所述光连接器具备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插芯,所述方法具备以下工序:
沿着所述多个引导槽将多个光纤容纳于所述插芯的所述容纳部内;
将使所述多个光纤固定于所述容纳部的内壁的粘接剂从所述窗部注入至所述容纳部内;以及
将所述按压部嵌入至所述窗部,朝向所述多个引导槽按压所述多个光纤。
CN202180051800.4A 2020-09-25 2021-09-03 插芯、光连接器以及制造光连接器的方法 Pending CN11588520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61252 2020-09-25
JP2020-161252 2020-09-25
PCT/JP2021/032492 WO2022065001A1 (ja) 2020-09-25 2021-09-03 フェルール、光コネクタ、及び光コネクタを製造す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85202A true CN115885202A (zh) 2023-03-31

Family

ID=80845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51800.4A Pending CN115885202A (zh) 2020-09-25 2021-09-03 插芯、光连接器以及制造光连接器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41634A1 (zh)
JP (1) JPWO2022065001A1 (zh)
CN (1) CN115885202A (zh)
WO (1) WO202206500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511106C3 (sv) * 1997-12-01 1999-08-30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Foerfarande och anordning foer att fixera optofibrer
JP2004004333A (ja) * 2002-05-31 2004-01-08 Nisshin Kasei:Kk 光ファイバコネクタ
JP3929968B2 (ja) * 2003-12-09 2007-06-13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コネクタ
JP2009300577A (ja) * 2008-06-11 2009-12-24 Fujikura Ltd 光コネクタ
JP5564344B2 (ja) * 2010-06-29 2014-07-30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ファイバ付きフェルール
US8529138B2 (en) * 2010-07-15 2013-09-10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Ferrule for optical transports
JP2018005052A (ja) * 2016-07-05 2018-01-11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フェルー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341634A1 (en) 2023-10-26
WO2022065001A1 (ja) 2022-03-31
JPWO2022065001A1 (zh) 2022-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60081B1 (ko) 광 커넥터
US10705299B2 (en) Ferrule structure, ferrule structure with fib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errule structure with fiber
JP6952041B2 (ja) 導波路アクセス不可能スペースを有する光フェルール
US20060263034A1 (en) Method of making optical connector ferrule, die for making optical connector ferrule, optical connector ferrule made by this method, and optical connector and optical wiring system using the same
US20190346629A1 (en) Optical connection component and optical coupling structure
JP2012068535A (ja) 多芯光コネクタ
KR100209346B1 (ko) 레일형 광섬유 접속장치
US10768380B2 (en) Ferrule, ferrule with optical fib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ferrule with optical fiber
JP4749317B2 (ja) 光路変換型光コネク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回路基板
US10101541B2 (en) Optical ferrule and optical connector
US11467352B2 (en) Ferrule, fiber-attached ferr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fiber-attached ferrule
JP7198155B2 (ja) フェルール、ファイバ付きフェルール及びファイバ付きフェルールの製造方法
CN115885202A (zh) 插芯、光连接器以及制造光连接器的方法
US20230324632A1 (en) Ferrule, optical connector, and optical connection structure
US20230324627A1 (en) Ferrule, opt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ptical connector
JP7120306B2 (ja) 光接続部品、光コネクタ及び光接続構造
WO2022065023A1 (ja) フェルール及び光コネクタ
JP4884110B2 (ja) 中継光コネクタ
WO2023100899A1 (ja) 光コネクタおよび光コネクタモジュール
JP2024056503A (ja) フェルール、光コネクタ、及び、光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WO2021205754A1 (ja) 光コネクタ、フェルール、及び光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CN218350545U (zh) 光连接器及光模块
US11150418B2 (en) Optical connector ferrule and optical connector
US20230141449A1 (en) Optical connection structure, ferrule, and optical connector
US20230296850A1 (en) Optical connection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