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73287A - 内饰薄膜 - Google Patents

内饰薄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73287A
CN115873287A CN202210767726.2A CN202210767726A CN115873287A CN 115873287 A CN115873287 A CN 115873287A CN 202210767726 A CN202210767726 A CN 202210767726A CN 115873287 A CN115873287 A CN 1158732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resin
interior film
metal
average molec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6772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朴勇奎
金长旭
李东律
朴晋佑
苏在银
慎贞勋
郑东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gang Gaoli Chemical Glass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gang Gaoli Chemical Glass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gang Gaoli Chemical Glass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gang Gaoli Chemical Glass Product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8732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732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2Coating with two or more layers, where at least one layer of a composition contains a polymer binder
    • C08J7/0423Coating with two or more layers, where at least one layer of a composition contains a polymer binder with at least one layer of inorganic material and at least one layer of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polymer bind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3Improving the adhesiveness of the coatings per se, e.g. forming pri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51/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51/08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grafted on to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计自由度高且具有优良的成型性的内饰薄膜。

Description

内饰薄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计自由度高且具有优良的成型性的内饰薄膜(interiorfilm)。
背景技术
为了在车辆内外装部件、建材、家电外壳等示出金属质感,使用了在基材的表面上实施金属镀金、金属涂装等的方法。但是就金属镀金或涂装而言,不仅工序复杂且收率低,而且在工序中产生废水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因而存在环保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最近在使用一种在基材的表面上层叠使用具有金属质感的内饰薄膜的方法。为了制作能够具体实现设计图案的内饰薄膜而提出有多种涂布方法,且适用了印刷型、星系型、金属型等。但是,这些方法存在难以具体实现多种设计之类的缺点,因此最近在积极开发通过利用UV固化组合物形成图案的UV固化工艺方法(压印)来制造的内饰薄膜产品。
作为一个例子,韩国公开专利10-2011-0136437号公开了一种具有金属质感的内饰用薄膜,其由形成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的一个面的UV压纹层、形成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的另一个面的金属沉积层、形成于金属沉积层上的粘合剂层以及着色薄膜层构成。但是,在通过现有的UV固化工艺方法制造的薄膜的情况下,虽然外观的金属质感和形成图案的自由度优良,但在适用于如深冲那样要求高成型性的产品(洗衣机、干燥机、膜等)时,存在发生裂纹或薄膜剥离现象等成型性差的问题。因此,需要开发一种设计自由度高且具有优良的成型性的内饰薄膜。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设计自由度高且具有优良的成型性的内饰薄膜。
(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措施)
本发明提供一种包括基材层、一个以上的压印层、一个以上的金属层以及基底(primer)层的内饰薄膜。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设计自由度高且具有优良的成型性的内饰薄膜。本发明的内饰薄膜能够适用于如深冲那样要求高成型性的产品(洗衣机、干燥机、膜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下述内容,根据需要,各构成要素能够多样地变形或选择性地混合而使用。因此,应当理解为涵盖包括在本发明的思想和技术范围内的所有变更、等同物或替代物。
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伸长率”是通过本领域已知的常规方法测定的,例如,可以使用成型为狗骨(Dog bone)型、棒型或哑铃型的试件并通过万能材料试验机(UniversalTesting Machine,UTM)来测定伸长率。“玻璃化转变温度”是通过本领域已知的常规方法测定的,例如,可以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测定。“重均分子量”和“数均分子量”是通过本领域已知的常规方法测定的,例如,可以通过GPC(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凝胶渗透色谱仪)方法测定。如“羟值(羟基值)”那样的官能团值是通过本领域已知的常规方法测定的,例如,其可以通过滴定(titration)方法测定。
本发明的内饰薄膜包括基材层、一个以上的压印(imprint)层、一个以上的金属层以及基底(primer)层。
基材层
根据本发明的内饰薄膜包括基材层。上述基材层发挥作为内饰薄膜的支撑体的作用。
上述基材由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的树脂制成,在该情况下能够提高内饰薄膜的加工性。构成上述基材的树脂除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之外还可以进一步包含本领域中使用的热塑性树脂。作为上述热塑性树脂,可以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乙二醇树脂(PETG树脂)、尼龙、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PBT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ABS树脂)、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烯烃类树脂、聚碳酸酯树脂、氯乙烯类树脂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混合2种以上而使用。
作为一个例子,构成上述基材的树脂的纵向和横向抗拉强度为10至35kgf/mm2,例如可以是18至25kgf/mm2,纵向伸长率为180至300%,例如可以是180至250%,横向伸长率为160至300%,例如可以是160至210%,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至110℃,例如可以是60至90℃。
在构成上述基材的树脂的纵向和横向抗拉强度小于前面所述的范围的情况下薄膜强度变弱,因此由于成型压力而发生薄膜断裂等而成型加工物性会降低,在超过前面所述的范围的情况下薄膜强度变强,从而发生薄膜剥离等而成型加工物性会降低。在成型用于家电产品等的内饰薄膜时,由于施加在薄膜上的压力(Stress)而在附着力相对差的部分发生剥离,而在构成上述基材的树脂的伸长率在前面所述的范围内时,使施加在其它层上的压力减小,从而能够降低薄膜剥离可能性。
在构成上述基材的树脂的纵向和横向伸长率小于前面所述的范围的情况下薄膜的伸长的性质变差,从而在进行成型加工时发生薄膜断裂、薄膜剥离等而加工物性会降低,在超过前面所述的范围的情况下,薄膜平滑度、热收缩等作业性以及铅笔硬度等薄膜物性会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与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具有相关性,在脱出前面所述的范围的情况下,在进行加工时发生薄膜剥离、断裂等而会发生问题。
上述基材的表面(一个面或两个面)可以用丙烯酸类树脂、氨基甲酸酯(urethane)树脂中的1种以上物质进行处理。丙烯酸类树脂或氨基甲酸酯树脂的表面处理方式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本领域中使用的常规方法。作为一个例子,可以将丙烯酸类树脂或氨基甲酸酯树脂组合物在上述基材表面上涂布成几十至几百nm的厚度。作为上述涂布方法,可以使用凹版、微型凹版、逆转、狭缝模具涂布等方法。
作为一个例子,用氨基甲酸酯树脂进行了表面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可以用作上述基材。在用氨基甲酸酯树脂处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表面的情况下,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表面予以凹凸以增加接触面积,从而提高表面张力,由此提高基材层的附着性。因此,提高对于紫外线固化型组合物的附着力,从而能够确保优良的图案成型性,其结果,能够提供成型性和设计优良的内饰薄膜。
上述基材层的厚度可以根据内饰薄膜的用途适当地设定,例如为20至500μm,作为另一个例子,可以是25至150μm,作为又一个例子,可以是25至100μm。在基材层的厚度满足前面所述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内饰薄膜赋予优良的成型性和设计性。
压印层
根据本发明的内饰薄膜包括压印层。上述压印层在内饰薄膜具体实现3D立体效果和图案设计,提高附着性、耐擦伤性、耐候性、抗裂性等,并发挥控制光泽的作用。
上述压印层由紫外线固化型组合物形成。作为一个例子,上述紫外线固化型组合物为紫外线固化型聚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组合物,其包含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以及光引发剂。
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是形成涂膜的主要成分,其发挥控制涂膜整体的交联密度而在涂膜表现出强度、耐久性以及附着性的作用。
上述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oligomer)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0至50℃,例如可以是20至40℃,重均分子量为5,000至20,000g/mol,例如可以是10,000至15,000g/mol。在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落入前面所述的范围的情况下涂膜保持充分的硬度,从而防止因外部冲击而损坏或剥离,并且能够预防涂膜变得过硬而在后加工时出现裂纹。另外,在重均分子量落入前面所述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示出优良的反应性和耐热性。
以紫外线固化性组合物的总重量为基准时,上述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的含量为15至50重量%的,例如可以是20至30重量%。在上述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的含量小于前面所述的范围的情况下会导致附着性、耐化学性、硬度、柔韧性等综合物性降低,在超过前面所述的范围的情况下粘度变高,从而作业性会变差。
(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发挥调节高分子间交联密度的交联剂的作用,并发挥对涂膜赋予硬度、附着性、外观特性、作业性等的辅助作用。
作为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可以使用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三羟甲基丙烷乙氧基三丙烯酸酯(TMPEOTA)、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甘油基丙氧基化三丙烯酸酯(GPTA)、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TTA)、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DPPA)、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DPHA)、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HDDMA)、丁二醇二丙烯酸酯(BDDA)、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TPGDA)、二缩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TEGDA)、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NPGDA)、聚乙二醇400二丙烯酸酯(PEG400DA)、聚乙二醇200二丙烯酸酯(PEG200DA)、一缩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DPGDA)、三缩四乙二醇二丙烯酸酯(TTEGDA)、三缩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TTEGDMA)、9-乙二醇二丙烯酸酯(9-EGDA)、二缩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TEGDMA)、(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IBOA)、丙烯酰吗啉(ACMO)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混合2种以上而使用。
以紫外线固化性组合物的总重量为基准时,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含量为30至75重量%,例如可以是40至70重量%。在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含量小于前面所述的范围的情况下粘度上升,因此作业性会降低,在超过前面所述的范围的情况下低聚物含量相对降低,因此耐化学性会降低。
光引发剂是发挥由紫外线(UV)等激发而引发光聚合的作用的成分,其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本领域通常使用的光引发剂。例如,可以使用Irgacure 184、Irgacure 369、Irgacure 651、Irgacure 819、Irgacure 907、安息香烷基醚(Benzionalkylether)、二苯甲酮(Benzophenone)、安息香双甲醚(Benzyl dimethyl katal)、羟基环己基苯基丙酮(Hydroxycyclohexyl phenylacetone)、氯苯乙酮(Chloroacetophenone)、1,1-二氯苯乙酮(1,1-Dichloro acetophenone)、二乙氧基苯乙酮(Diethoxy acetophenone)、羟基苯乙酮(Hydroxy Acetophenone)、2-氯硫杂蒽酮(2-Choro thioxanthone)、2-ETAQ(2-EthylAnthraquinone,2-乙基蒽醌)、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1-Hydroxy-cyclohexyl-phenyl-ketone)、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2-Hydroxy-2-methyl-1-phenyl-1-propanone)、2-羟基-1-[4-(2-羟基乙氧基)苯基]-2-甲基-1-丙酮(2-Hydroxy-1-[4-(2-hydroxyethoxy)phenyl]-2-methyl-1-propanone)、苯甲酰甲酸甲酯(methylbenzoylformate)等,可以将它们单独使用或混合2种以上而使用。
在以紫外线固化性组合物的总重量为基准时,上述光引发剂的含量可以是1至5重量%。在光引发剂的含量落入前面所述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充分进行光聚合反应而不会降低涂膜的物性。
上述压印层的厚度为1至100μm,例如可以是3至30μm。在压印层的厚度满足前面所述的范围的情况下具体实现内饰薄膜的图案且图案可见性、表面硬度、加工性等优良并能够均匀地照射紫外线,从而能够实现均匀固化。
本发明的内饰薄膜可以包括一个以上的上述压印层。作为一个例子,上述压印层可以层叠在上述基材层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或上表面和下表面上。位于上述基材的上表面的压印层在内饰薄膜具体实现3D立体效果和图案设计,并提高表面硬度、加工性等,且发挥控制光泽的作用。位于上述基材的下表面的压印层除了上述功能之外还发挥提高与金属层的附着性的作用。
金属层
根据本发明的内饰薄膜包括金属层。上述金属层对内饰薄膜赋予多种色感或赋予金属色感或质感等金属效果,且发挥提高表面亮度、遮盖性的作用。
上述金属层可以是金属沉积层或金属印刷层。
上述金属沉积层通过沉积选自由铝、铬、镍、不锈钢(SUS)、铜、银、金、铂等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的金属来形成。作为沉积方法,可以使用真空热沉积、溅射沉积等方法。
上述金属印刷层由包含粘合剂树脂和金属颜料的组合物形成。
上述粘合剂树脂发挥增强内饰片(interior sheet)的耐候性的作用。作为上述粘合剂树脂,可以使用乙烯基共聚物、氯化聚丙烯(CPP)、丙烯酸类树脂、氨基甲酸酯(urethane)树脂、聚酰胺、硝化纤维素、醋酸丁酸纤维素等,可以将它们单独使用或混合2种以上使用。
作为一个例子,上述粘合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0至100℃,例如可以是50至80℃,重均分子量为150,000至500,000g/mol,例如可以是250,000至300,000g/mol。在使用前面所述的粘合剂树脂的情况下,能够对内饰薄膜赋予优良的加工性和耐热性。
在以形成金属印刷层的组合物总重量为基准时,上述粘合剂树脂的含量是75至98重量%,例如可以是85至95重量%。若粘合剂树脂的含量小于前面所述的范围则粘合力会降低,若超过前面所述的范围则金属性会降低。
上述金属颜料可以是选自由铝、铬、镍、不锈钢(SUS)、铜、银、金、铂等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金属。
形成上述金属印刷层的组合物除了金属颜料之外还可以进一步包含有色颜料。作为上述有色颜料,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本领域通常使用的有机颜料、无机颜料等,可以将它们单独使用或混合2种以上而使用。作为能够使用的有色颜料的非限制性例子,有偶氮类、酞菁类、氧化铁类、钴类、碳酸盐类、硫酸盐类、硅酸盐类、铬酸盐类颜料等,例如,有二氧化钛、氧化锌、钒酸铋、花青绿、炭黑、氧化铁红、氧化铁黄、海军蓝、花青蓝以及它们的2种以上的混合物等。
形成上述金属印刷层的组合物可以进一步包含溶剂。上述溶剂使涂装作业容易进行,并通过调节溶剂的挥发速度来发挥确保涂膜的光滑性和外观物性的作用。
作为上述溶剂,可以使用如甲苯、二甲苯那样的芳香族烃类溶剂;如甲基乙基酮、甲基丙基酮、甲基丁基酮、乙基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甲基芳基酮、二异丁基酮那样的酮类溶剂;如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正丙酯、醋酸异丙酯、醋酸异丙酯、醋酸丁酯、醋酸甲基溶纤剂、醋酸溶纤剂、醋酸丁基溶纤剂、卡必醇醋酸酯那样的酯类溶剂;或如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叔丁醇那样的醇类溶剂。
在以形成上述金属印刷层的组合物总重量为基准时,上述溶剂的含量可以是1至40重量%。在溶剂的含量小于前面所述的范围的情况下,涂装的作业性提高效果会微小,在超过前面所述的范围的情况下,由于保持不了适当的粘度,因而涂装的作业性会出现问题。
本发明的内饰薄膜可以包含一个以上的上述金属层。作为一个例子,上述金属层可以层叠在上述基材层的下表面、上述压印层的下表面或上述基材层的下表面和上述压印层的下表面。上述金属层可以由两个以上的层构成。与由单一层构成相比,即使形成厚度相同的金属层,在层叠为多个层的情况下也能够以少量的金属来具体实现更优良的金属性。
上述金属层的厚度可以分别为0.1至10μm。在上述金属层的厚度小于0.1μm的情况下,有可能无法充分具体实现色感或金属性,在超过10μm的情况下,审美性、表面外观特性、作业性等会降低。
基底层
根据本发明的内饰薄膜包括基底层。上述基底层对内饰薄膜赋予耐热性和层间附着性,且与上述基材一起发挥提高内饰薄膜的伸长率和成型性的作用。
上述基底层由包含树脂和固化剂的组合物形成。
上述树脂包含聚酯类树脂、环氧类树脂、聚氨酯(polyurethane)类树脂、聚丙烯酸类树脂、聚烯烃类树脂或它们的混合物。
上述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2,000至13,000g/mol,例如可以是4,000至10,000g/mol,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0至80℃,例如可以是40至60℃,羟值为10至50mgKOH/g,例如可以是20至30mgKOH/g。在使用具有前面所述的重均分子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范围的树脂的情况下,能够示出优良的层间附着力、耐热性以及加工性。在重均分子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小于前面所述的范围的情况下耐热性会降低,在超过的情况下变得过硬,从而加工性会降低。
上述固化剂包含异氰酸酯化合物。例如,可以使用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二甲苯-1,4-二异氰酸酯、二甲苯-1,3-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2'-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醚二异氰酸酯、多亚甲基多亚苯基多异氰酸酯、2-硝基二苯基-4,4'-二异氰酸酯、2,2'-二苯基丙烷-4,4'-二异氰酸酯、3,3'-二甲基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丙烷二异氰酸酯、间苯二异氰酸酯、对苯二异氰酸酯、萘-1,4-二异氰酸酯、萘-1,5-二异氰酸酯、3,3'-二甲氧基二苯基-4,4'-二异氰酸酯等芳香族异氰酸酯;1,4-二异氰酸基丁烷、1,5-二异氰酸基戊烷、1,6-二异氰酸基己烷(1,6-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MDI)、1,6-二异氰酸基-2,2,4-三甲基己烷、2,6-二异氰酸基已酸甲酯(赖氨酸二异氰酸酯)等脂肪族异氰酸酯;以及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氢化苯二甲基异氰酸酯、氢化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等脂环族二异氰酸酯等。
作为一个例子,就上述异氰酸酯化合物而言,NCO含量为10至30重量%,例如可以是20.5至21.9重量%,数均分子量为300至2,500g/mol,例如可以是500至1,500g/mol,重均分子量为500至4,000g/mol,例如可以是1,000至3,000g/mol。在上述异氰酸酯化合物的NCO含量小于前面所述的范围的情况下固化率降低,因此附着性和耐热性会降低,在超过前面所述的范围的情况下未固化的NCO残留,从而会导致耐水性降低或随时间变化。另外,在数均分子量和重均分子量落入前面所述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示出优良的固化性和耐热性。
形成上述基底层的组合物可以进一步包含溶剂。作为上述溶剂,可以使用如甲苯、二甲苯那样的芳香族烃类溶剂;如甲基乙基酮、甲基丙基酮、甲基丁基酮、乙基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甲基芳基酮、二异丁基酮那样的酮类溶剂;如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正丙酯、醋酸异丙酯、醋酸异丙酯、醋酸丁酯、醋酸甲基溶纤剂、醋酸溶纤剂、醋酸丁基溶纤剂、卡必醇醋酸酯那样的酯类溶剂;或如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叔丁醇那样的醇类溶剂。
形成上述基底层的组合物可以进一步包含油墨。在该情况下,能够在内饰薄膜具体实现颜色。
上述油墨包含颜料和粘合剂树脂。作为上述颜料,可以使用氧化铁、氧化钛、炭黑、硫酸钡、碳酸钙、高岭土、云母、铝、氧化铬、铝酸钴、偶氮颜料、酞菁颜料、蒽醌颜料等,可以将它们单独使用或混合2种以上而使用。作为上述粘合剂树脂,可以使用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丙烯酸类树脂、氨基甲酸酯(urethane)树脂等,可以将它们单独使用或混合2种以上而使用。
作为一个例子,在以组合物总重量为基准时,形成上述基底层的组合物可以包含10至40重量%的上述树脂和3至10重量%的上述固化剂。另外,在以组合物总重量为基准时,形成上述基底层组合物可以进一步包含50至80重量%的上述溶剂和0至40重量%的上述油墨。
上述基底层可以层叠在上述金属层的下表面。在上述金属层由两个以上的层构成的情况下,上述基底层可以层叠在多个金属层之间。
上述基底层的厚度可以是0.1至20μm。在上述基底层的厚度小于前面所述的范围的情况下基底的主要功能即附着性和耐热性的物性会降低,在超过的情况下存在干燥不良等作业性不良风险。
本发明的内饰薄膜包括基材层、一个以上的压印层、一个以上的金属层以及基底层。作为一个例子,本发明的内饰薄膜包括从上面依次层叠的压印层、基材层、压印层、金属层(单个或多个层)以及基底层。作为另一个例子,本发明的内饰薄膜包括从上面依次层叠的压印层、基材层、金属层(单个或多个层)以及基底层。作为又一个例子,本发明的内饰薄膜包括从上面依次层叠的基材层、压印层、金属层(单个或多个层)以及基底层。
形成上述内饰薄膜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本领域已知的常规方法。
作为一个例子,将固化性组合物涂布在基材上之后进行压印而形成压印层,并使用凹版印刷机涂布用于形成金属印刷层的组合物而形成单个或多个金属层,依照设计使用凹版印刷机形成透明或配合有油墨的基底层,之后在烘箱中进行干燥,以这种方式就能够制备上述内饰薄膜。作为另一个例子,将固化性组合物涂布在基材上之后进行压印而形成压印层,并通过溅射沉积方式沉积金属而形成单个或多个金属层,且依照设计使用凹版印刷机形成透明或配合有油墨的基底层,之后在烘箱中进行干燥,以这种方式就能够制备上述内饰薄膜。
在制备压印层层叠在上述基材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构造的内饰薄膜的情况下,能够以双压印方式在基材上下表面同时形成2个层的压印层。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然而,下述实施例只是用来帮助理解本发明而已,本发明的范围无论在何种意义上都不限定于实施例。
[实验例1-16]
使用紫外线固化型聚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系涂料通过压印工艺方法在基材片(sheet)的上部表面和下部表面分别形成了第一压印层(厚度为6μm)和第二压印层(厚度为6μm)。之后,通过凹版印刷工序或沉积工序在第二压印层上形成了金属层。接着,通过凹版印刷工序形成了基底层(湿涂膜厚度为9μm)。通过上述方法,制备了依次层叠有具有表1的构成的第一压印层/基材层/第二压印层/金属层/基底层的各实验例的内饰薄膜。
【表1】
Figure BDA0003722811010000091
Figure BDA0003722811010000101
A-1: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厚度为30μm,纵向抗拉强度为20kgf/mm2,横向抗拉强度为20kgf/mm2,纵向伸长率为190%,横向伸长率为180%,Tg为50℃,氨基甲酸酯树脂表面处理)
A-2: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厚度为80μm,纵向抗拉强度为22kgf/mm2,横向抗拉强度为19kgf/mm2,纵向伸长率为220%,横向伸长率为167%,Tg为70℃,氨基甲酸酯树脂表面处理)
A-3: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厚度为50μm,纵向抗拉强度为25kgf/mm2,横向抗拉强度为25kgf/mm2,纵向伸长率为200%,横向伸长率为200%,Tg为65℃,氨基甲酸酯树脂表面处理)
A-4: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厚度为50μm,纵向抗拉强度为28kgf/mm2,横向抗拉强度为27kgf/mm2,纵向伸长率为160%,横向伸长率为134%,Tg为65℃,氨基甲酸酯树脂表面处理)
B-1: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5℃,重均分子量为11,000g/mol)
B-2: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重均分子量为14,000g/mol)
B-3: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0℃,重均分子量为12,500g/mol)
B-4: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5℃,重均分子量为20,000g/mol)
C-1: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0℃,重均分子量为12,000g/mol)
C-2: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5℃,重均分子量为15,000g/mol)
C-3: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为0℃,重均分子量为4,000g/mol)
D-1:金属印刷层(硝化纤维素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为70℃,重均分子量为270,000g/mol)+铝)
D-2:金属沉积层(铝真空热沉积)
D-3:金属沉积层(镍/铬溅射沉积)
E-1:聚酯树脂(重均分子量为8,000g/mol,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5℃,羟值为30mgKOH/g)+异氰酸酯化合物(NCO含量为21%,数均分子量为700g/mol,重均分子量为1,300g/mol)
E-2:聚酯树脂(重均分子量为3,000g/mol,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5℃,羟值为25mgKOH/g)+异氰酸酯化合物(NCO含量为23%,数均分子量为1,000g/mol,重均分子量为1,900g/mol)
E-3:聚酯树脂(重均分子量为10,000g/mol,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2℃,羟值为22mgKOH/g)+异氰酸酯化合物(NCO含量为22%,数均分子量为1,300g/mol,重均分子量为2,300g/mol)
E-4:聚酯树脂(重均分子量为15,000g/mol,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5℃,羟值为55mgKOH/g)+异氰酸酯化合物(NCO含量为21%,数均分子量为2,600g/mol,重均分子量为4,700g/mol)
[物性评价]
通过下述方法测定了在各实验例中制备的内饰薄膜的物性,将其结果示于下表2中。
试件制作
在将钢板层叠用粘合剂(FU2272,KCC)在厚度为800μm的热浸镀锌钢板(GI钢板)上涂布了45μm厚,并在原材料温度(材料峰值温度(Peak Material Temperature),PMT)232℃条件下烘烤之后,利用层压(laminating)辊将在各实验例中制备的内饰薄膜粘合在钢板上而制作了试件。
加工性(埃里克森试验)
在各试件的内饰薄膜表面上用刀具沿左右上下拉开口子(间隔为5mm,呈井字形)之后,在埃里克森(Ericshen)试验机分别适用6mm、8mm、10mm进行了试验,并观察了薄膜有无发生剥离。
耐热水
在各试件的内饰薄膜表面上用刀具沿左右上下拉开了口子(间隔为5mm,呈井字形),并实施6mm、8mm、10mm的埃里克森加工之后,将其在80℃和98℃下放置了0.5个小时,之后观察了薄膜有无发生剥离。
UV裂纹
对各试件的内饰薄膜表面在未拉口子的状态下实施了6mm、8mm、10mm的埃里克森加工,之后观察了第一压印层有无发生裂纹。
【表2】
Figure BDA0003722811010000121
从上述表2的结果确认出,根据本发明的包括基材层、压印层、金属层以及基底层的内饰薄膜(实验例1-10)在整个测定项目中示出了优良的物性。相反,作为基材层使用了脱出本发明的范围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内饰薄膜(实验例11)在整个测定项目中示出了差的物性,尤其示出耐热性非常差。

Claims (7)

1.一种内饰薄膜,其包括基材层、一个以上的压印层、一个以上的金属层以及基底层,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材层由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树脂构成,上述树脂的纵向伸长率为180至300%,横向伸长率为160至300%,用在氨基甲酸酯树脂、丙烯酸类树脂中的1种以上物质处理了上述基材层的表面,
上述压印层由紫外线固化型聚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组合物形成,
上述基底层由包括树脂和固化剂的组合物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饰薄膜,其中,
构成上述基材层的树脂的抗拉强度为10至35kgf/mm2,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至1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饰薄膜,其中,
形成上述压印层的紫外线固化型聚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组合物包括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以及光引发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饰薄膜,其中,
上述金属层为金属印刷层,
上述金属印刷层由包括粘合剂树脂和金属颜料的组合物形成,
上述粘合剂树脂包括选自由乙烯基共聚物、氯化聚丙烯、丙烯酸类树脂、氨基甲酸酯树脂、聚酰胺、硝化纤维素以及醋酸丁酸纤维素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物质,
上述粘合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0至100℃,重均分子量为150,000至500,000g/mo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饰薄膜,其中,
上述金属层为金属沉积层,
上述金属包括选自由铝、铬、镍、不锈钢、铜、银、金以及铂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物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饰薄膜,其中,
构成上述基底层的树脂包括选自由聚酯类树脂、环氧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聚丙烯酸类树脂以及聚烯烃类树脂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树脂,其重均分子量为2,000至13,000g/mol,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0至80℃,羟值为10至50mgKOH/g。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饰薄膜,其中,
构成上述基底层的固化剂包括异氰酸酯化合物,上述异氰酸酯化合物的NCO含量为10至30重量%,数均分子量为300至2,500g/mol,重均分子量为500至4,000g/mol。
CN202210767726.2A 2021-09-27 2022-06-30 内饰薄膜 Pending CN11587328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10127190A KR20230044715A (ko) 2021-09-27 2021-09-27 인테리어 필름
KR10-2021-0127190 2021-09-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73287A true CN115873287A (zh) 2023-03-31

Family

ID=85769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67726.2A Pending CN115873287A (zh) 2021-09-27 2022-06-30 内饰薄膜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20230044715A (zh)
CN (1) CN115873287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99220A (ja) * 2003-03-31 2004-10-28 Nippon Bee Chemical Co Ltd メタリック調積層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加飾成形体
US20150174949A1 (en) * 2012-07-12 2015-06-25 Lg Hausys, Ltd. Interior film having transverse hairlines formed therein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interior film
KR20150073412A (ko) * 2013-12-23 2015-07-01 (주)엘지하우시스 장식 시트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50124663A (ko) * 2014-04-29 2015-11-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적층 판재
KR20180102944A (ko) * 2017-03-08 2018-09-18 주식회사 케이씨씨 경화성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임프린트 필름
CN108883614A (zh) * 2016-03-30 2018-11-23 日涂汽车涂料有限公司 成型装饰用层叠膜
CN109321033A (zh) * 2017-08-01 2019-02-12 株式会社Kcc 油墨组合物及利用其的室内装饰薄膜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99220A (ja) * 2003-03-31 2004-10-28 Nippon Bee Chemical Co Ltd メタリック調積層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加飾成形体
US20150174949A1 (en) * 2012-07-12 2015-06-25 Lg Hausys, Ltd. Interior film having transverse hairlines formed therein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interior film
KR20150073412A (ko) * 2013-12-23 2015-07-01 (주)엘지하우시스 장식 시트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50124663A (ko) * 2014-04-29 2015-11-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적층 판재
CN108883614A (zh) * 2016-03-30 2018-11-23 日涂汽车涂料有限公司 成型装饰用层叠膜
KR20180102944A (ko) * 2017-03-08 2018-09-18 주식회사 케이씨씨 경화성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임프린트 필름
CN109321033A (zh) * 2017-08-01 2019-02-12 株式会社Kcc 油墨组合物及利用其的室内装饰薄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30044715A (ko) 2023-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37858B1 (en) Laminate film for molded decoration
US5993588A (en) Thermo and active energy ray curable resin composition used for protecting layer of transfer material transfer material surface protecting material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molded article excellent in abrasion resistance and chemical resistance
CN106661376B (zh) 光热固化涂料组合物、涂膜形成方法和水压转印方法
JP5747626B2 (ja) 加飾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加飾樹脂成形品
CN108136632A (zh) 装饰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装饰成型品
US7553548B2 (en) Laminated sheet for molding
JP6034780B2 (ja) 高耐久機能性成型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て得られる加飾成型品
JP6017899B2 (ja) 模様形成皮革
JP5823374B2 (ja) 高耐久機能性成型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て得られる加飾成型品
JP2006289818A (ja) 加飾用積層シ―ト及び被覆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5889179B2 (ja) 加飾成型品の製造方法
JP5962814B2 (ja) 加飾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加飾樹脂成形品
WO2012141051A1 (ja) 図柄層に対する接着性がよいハードコート樹脂組成物
KR101382432B1 (ko) 고선영성 칼라강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5873287A (zh) 内饰薄膜
JP6034779B2 (ja) 高耐久機能性成型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て得られる加飾成型品
JP7213840B2 (ja) 加飾シート、及び加飾成形品
JP5913089B2 (ja) 高耐久機能性成型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て得られる加飾成型品
JP7291655B2 (ja) 加飾シート及び加飾成形品
KR20220119028A (ko) 3차원 성형품 가식용 적층 필름, 그 제조 방법 및 3차원 가식 방법
JP2004217808A (ja)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印刷インキ用バインダー及び積層シート
JP4175554B2 (ja) 化粧シート
JP2000334898A (ja)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積層シート
JPH01252623A (ja) 放射線硬化型樹脂及びその塗料組成物
JP2005169648A (ja) ウレタン塗装金属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