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63551A - 一种高电压正极材料及包括该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电压正极材料及包括该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63551A
CN115863551A CN202111114732.XA CN202111114732A CN115863551A CN 115863551 A CN115863551 A CN 115863551A CN 202111114732 A CN202111114732 A CN 202111114732A CN 115863551 A CN115863551 A CN 1158635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electrode active
lithium
lithium cobal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1473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丽秋
曾家江
李素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1473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6355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635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635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高电压体系的正极活性物质及锂离子电池,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包括正极活性基体材料,所述正极活性基体材料表面局部分布有固溶体区域,该固溶体区域中包括固溶体相。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点状包覆是在前驱体阶段通过工艺控制形成的,后期在钴酸锂烧结过程中在表面形成层状固溶体区域,所形成的固溶体相可以通过XRD表征识别出来,并且该相的存在可以充分提升钴酸锂表面的结构稳定性。同时通过在锂离子电池中引入正极活性物质可以有效的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提高电芯的使用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高电压正极材料及包括该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电压正极材料及包括该 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平板等消费电子产品日益轻薄化发展,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 不断提升,钴酸锂作为高能量密度的主要正极活性物质,提高其上限工作电压 和克容量被认为是有效提升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的途径,未来对于高电压钴 酸锂材料的需求将是不断追求电压的提升,即≥4.53V电压将成为发展方向。但 是,在高电压下,钴酸锂的脱锂量增加,导致表层结构相变等问题的出现,因 此提升钴酸锂在高电压条件下的结构稳定性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通过研究发现,制约钴酸锂在高电压条件下应用的主要相变发生在4.55V(vs Li+/Li)处,即在此电压下,钴酸锂的O3相向H1-3相发生不可逆的相变,而H1-3 相的钴酸锂的离子电导性和电子电导性较差,这会导致钴酸锂的容量加速衰减。 目前常规的包覆改性手段主要以金属氧化物如Al2O3、MgO、TiO2、ZrO2等进行 包覆,但是此类材料具有电子导电性差的缺陷,包覆效果往往不达预期。
为了改善现有钴酸锂表层结构相变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电压正极 材料及包括该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本发明在保证正极活性基体材料(如钴 酸锂)的基体结构稳定性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包覆设计,改善正极活性基体 材料(如钴酸锂)表层结构相变的问题。
本发明中,术语“高电压体系”是指全电芯的使用电压≥4.48V,如4.48V、4.5V、4.53V或4.55V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正极活性物质,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包括正极活性基体材料,所述正极 活性基体材料表面局部分布有固溶体区域,该固溶体区域中包括固溶体相。
本发明通过在正极活性基体材料(如钴酸锂)的表面形成局部的固溶体区 域,该固溶体区域可以形成固溶体新相(通过XRD测试显示在2θ=37.3°±0.2°和 2θ=45.1°±0.2°处形成有区别于钴酸锂的特征峰存在,即代表有固溶体新相的生 成),该固溶体新相的存在一方面可以改善正极活性基体材料(如钴酸锂)在 充放电过程中表层结构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以作为包覆物质,起到隔绝电解 液的作用,进一步提升正极活性基体材料(如钴酸锂)在高电压条件下的结构 稳定性。
其中,所述固溶体相中包括点状分布的包括Ni元素和Mn元素的化合物。
其中,所述固溶体相在点状包覆物(点状分布的包括Ni元素和Mn元素的化 合物)与正极活性基体材料接触的区域形成。
其中,所述包括Ni元素和Mn元素的化合物例如具有下述结构式: LiNipMn1-pO2,其中,1>p>0。
其中,所述正极活性物质还包括第二包覆层,所述第二包覆层包覆在点状 包覆物和正极活性基体材料的表面。
其中,所述正极活性基体材料包括钴酸锂基体材料。
其中,形成所述第二包覆层的物质包括金属氧化物。
根据本发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XRD性能测试显示在2θ=37.3°±0.2°和 2θ=45.1°±0.2°处有特征峰存在。
根据本发明,LiNipMn1-pO2(其中,1>p>0)与钴酸锂基体材料接触的区域 形成固溶体相,该固溶体相的XRD性能测试显示在2θ=37.3°±0.2°和2θ=45.1°±0.2° 处有特征峰存在。
根据本发明,p为0.1、0.2、0.3、0.4、0.5、0.6、0.7、0.8或0.9。
根据本发明,所述包括Ni元素和Mn元素的化合物例如为LiNi0.5Mn0.5O2
根据本发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粒径D50为6~20μm,如6μm、8μm、10μm、 15μm或16μm。
根据本发明,所述LiNipMn1-pO2(其中,1>p>0)的质量占正极活性物质总 质量的0.03~5wt%,例如0.03wt%、0.04wt%、0.05wt%、0.06wt%、0.07wt%、 0.08wt%、0.09wt%、0.1wt%、0.2wt%、0.3wt%、0.4wt%、0.5wt%、0.6wt%、0.7wt%、 0.8wt%、0.9wt%、1wt%、2wt%、3wt%、3.5wt%、4wt%、4.5wt%或5wt%。
根据本发明,所述钴酸锂基体材料选自LixMe1-yMyO2,其中,Me=Co1-a-bAlaZb, M为Al、Mg、Ti、Zr、Co、Ni、Mn、Y、La、Sr、W、Sc中的一种或多种,Z 为Y、La、Mg、Ti、Zr、Ni、Mn、Ce中的一种或多种;0.95≤x≤1.05,0≤y≤0.1, 0<a≤0.2,0<b≤0.1。
根据本发明,所述钴酸锂基体材料的制备原料中至少包括Me3O4,其为Al 以及Z掺杂的钴的前驱体,其中,Me=Co1-a-bAlaZb,Z为Y、La、Mg、Ti、Zr、 Ni、Mn、Nb中的一种或多种;0<a≤0.2,0<b≤0.1。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正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准备含有Al掺杂的钴前驱体MeCO3和含Z氧化物作为钴酸锂基体材料的 制备原料;准备NipMn1-p(OH)2作为点状包覆物的制备原料;
b)将步骤a)的NipMn1-p(OH)2、含有Al掺杂的钴前驱体MeCO3和含Z氧化物 混合,进行第一次煅烧,形成NipMn1-pO2包覆的含有Al以及Z掺杂的Me3O4前驱体 A,将前驱体A与锂盐、任选地含M氧化物混合,进行第二次煅烧,制备得到包 覆点状包覆物的钴酸锂基体材料。
根据本发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c)准备至少一种金属化合物作为第二包覆层的制备原料;
d)将步骤b)的包覆点状包覆物的钴酸锂基体材料与步骤c)的至少一种金 属化合物混合,进行第三次煅烧,制备得到所述正极活性物质。
根据本发明,步骤a)中,所述含有Al的钴前驱体MeCO3是通过如下方法制 备得到的:
1)将钴源、含Al元素的化合物和含Z元素的化合物配置成水溶液;
2)将上述水溶液、络合物和沉淀剂混合,反应,得到含有Al以及Z掺杂的 钴的碳酸盐MeCO3
步骤1)中,
具体的,所述的钴源选自乙酸钴、草酸钴、硝酸钴、硫酸钴、氯化钴、氢 氧化钴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的,所述含Al元素的化合物选自含有Al元素的氧化物、氯化物、氢氧 化物、碳酸盐、硫酸盐、硝酸盐、草酸盐、醋酸盐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的,所述含Z元素的化合物选自含有Z元素的氧化物、氯化物、氢氧化 物、碳酸盐、硫酸盐、硝酸盐、草酸盐、醋酸盐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的,所述钴源、含Al元素的化合物和含Z元素的化合物的摩尔比为使得 所述Co、Al、Z的摩尔比为1-a-b:a:b,其中0<a≤0.2,0<b≤0.1。
具体的,所述水溶液中,钴源的浓度为0.8-3.8mol/L。
步骤2)中,
具体的,所述络合剂选自氨水,所述氨水的浓度为20%~25%。
具体的,所述沉淀剂选自可溶性碱,所述可溶性碱选自Na2CO3、NH4HCO3、 (NH4)2CO3等中的一种。
具体的,所述络合物和沉淀剂的质量比为2:1~1:1。
具体的,混合体系中,所述沉淀剂的浓度为0.8~3.8mol/L。
具体的,所述反应的温度为30~80℃,所述反应的时间为10~20小时。
具体的,所述水溶液、络合物溶液和沉淀剂溶液混合后会发生络合沉淀反 应。
根据本发明,步骤b)中,将步骤a)的NipMn1-p(OH)2前驱体与步骤a)的含 有Al以及Z掺杂的钴前驱体MeCO3通过物理混合的方式,形成点状包覆,所述物 理混合时间为1~4h。
根据本发明,步骤b)中,所述第一次煅烧的温度为820~1000℃,所述第一 次煅烧的时间为8~12小时。所述第一次煅烧是在空气气氛下进行的。
根据本发明,步骤b)中,所述含M元素的化合物选自M的氧化物、氯化物、 氢氧化物、碳酸盐、硫酸盐、硝酸盐、草酸盐、醋酸盐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步骤b)中,所述锂源选自氢氧化锂、硝酸锂、碳酸锂、草酸 锂、醋酸锂、氧化锂、柠檬酸锂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步骤b)中,所述锂源、含M元素的化合物、NipMn1-pO2包覆 的Me3O4前驱体A的摩尔比为使得Li、Me、M的摩尔比为x:1-y:y,其中 0.95≤x≤1.05,0≤y≤0.1。
根据本发明,步骤b)中,所述第二次煅烧的温度为900~1070℃,所述第二 次煅烧的时间为8~12小时。所述第二次煅烧是在空气气氛下进行的。
根据本发明,步骤c)中,所述金属化合物选自金属氧化物、金属氟化物、 金属硼酸盐化合物、金属磷酸盐化合物。
具体的,所述金属氟化物选自AlF3、Li3F、MgF中的一种或多种。
具体的,所述金属氧化物选自Al2O3、TiO2、ZrO2、MgO2中的一种或多种。
具体的,所述金属硼酸盐化合物选自AlBO3
具体的,所述金属磷酸盐化合物选自AlPO4、Li3PO4等中的一种或两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步骤d)包括如下步骤:
将步骤b)的包覆点状包覆物的钴酸锂基体材料与步骤c)的至少一种金属 化合物经过物理混合后,进行第三次煅烧,制备得到所述正极活性物质。
具体的,所述物理混合的时间为2~4h;所述物理混合例如是搅拌、球磨、 研磨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三次煅烧的温度为800~1000℃,所述第三次煅烧的 时间为6~9h,所述第三次煅烧是在空气气氛下进行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正极片,所述正极片包括上述的正极活性物质。
根据本发明,所述正极片还包括导电剂和粘结剂。
具体的,所述正极片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70~99wt%的正极活性物 质、0.5~15wt%的导电剂、0.5~15wt%的粘结剂。
具体的,所述正极片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80~98wt%的正极活性物 质、1~10wt%的导电剂、1~10wt%的粘结剂。
具体的,所述导电剂选自导电炭黑、乙炔黑、科琴黑、导电石墨、导电碳 纤维、碳纳米管、金属粉、碳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的,所述粘结剂选自聚偏氟乙烯(PVDF)、聚四氟乙烯(PTFE)、聚 丙烯酸锂(PAALi)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中,所述正极片首次充放电前,粉料状态的正极活性物质中的选自LixMe1-yMyO2的钴酸锂基体材料中x的范围为0.95~1.05,Li/(Me+M)的摩尔比 为1~1.03;所述正极片首次充放电后,x的范围为0.65~0.95,Li/(Me+M)的摩 尔比为0.65~0.98。这主要是由于在电池首次充放电的过程中,一部分的锂离子 用于形成正负极表面的保护层,即CEI膜与SEI膜,造成不可逆的一部分Li+的损 失,因此经过首次充放电后的正极片中正极活性物质中Li含量明显比首次充放电 前的粉料状态的正极活性物质中Li含量低。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上述的正极活性物质, 或者包括上述的正极片。
根据本发明,所述锂离子电池还包括负极片、隔膜和电解液。
具体的,所述电解液包括非水溶剂、导电锂盐、添加剂,所述添加剂包括 腈类化合物、碳酸亚乙烯酯、1,3-丙烯磺酸内酯。
具体的,所述非水有机溶剂选自环状碳酸酯中的至少一种与线性碳酸酯和 线性羧酸酯两者中的至少一种按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
具体的,所述的环状碳酸酯选自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丙烯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线性碳酸酯选自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和碳酸甲乙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线性羧酸酯选自丙酸乙酯、丙酸丙酯和乙酸丙酯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的,所述的非水有机溶剂以总体积为100vol%为计,其中,所述环状碳 酸酯的体积分数为20~40vol%,所述线性碳酸酯和/或线性羧酸酯的体积分数为60~80vol%。
具体的,所述导电锂盐选自六氟磷酸锂、双氟磺酰亚胺锂盐、双三氟甲烷 磺酰亚胺锂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的,所述腈类化合物选自己二腈、丁二腈、1,2-二(氰乙氧基)乙烷中的 至少一种。
具体的,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
具体的,所述负极片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70~99wt%的负极活性物 质、0.5~15wt%的导电剂、0.5~15wt%的粘结剂。
具体的,所述负极片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80~98wt%的负极活性物 质、1~10wt%的导电剂、1~10wt%的粘结剂。
具体的,所述负极活性物质选自人造石墨、天然石墨、硬炭、中间相碳微 球、钛酸锂、硅碳、氧化亚硅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具体的,所使用的隔膜为聚丙烯为基材的材料,或在此基础上单面或双面 涂覆陶瓷的涂胶隔膜。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正极活性物质的用途,其用于高电压体系的锂离子电池。
具体的,测试了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组装的锂离子电池在≥4.53V(相对石墨 负极)电压下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克容量发挥 可以达到193mAh/g以上,同时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
有益效果:
钴酸锂是一种具有层状结构的正极活性物质,其中的氧离子形成一层密堆 积层,钴层和锂层交替分布在氧离子形成的密堆积层两侧;由于锂离子电池对 高能量密度的追求,钴酸锂工作的充电截止电压不断提高,从4.2V,4.35V,发 展到今天的4.45V以上。随着工作电压的提高,钴酸锂放电克容量也会随之提升, 同时由于层状钴酸锂结构的不稳定(锂浓度的变化产生结构上的变化,从而引 起应力导致微裂纹产生)和表面的不稳定(与电解液反应,引起钴的溶解), 会引起局部晶格结构坍塌和不可逆的相变,这其中的不可逆相变包含了层状结 构向尖晶石结构的转变,会导致钴酸锂容量的急剧衰减,进而导致电芯性能的 恶化。因此,开发高电压快充钴酸锂关键是解决在高电压与深度脱锂态时,层 状结构的钴酸锂经历的频繁相变过程以及在相变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对材料的破 坏;并且在深度脱锂态下,提升钴酸锂的结构稳定性,降低钴酸锂在高电压使 用过程中产生的界面副反应、相变以及极化问题,提升其在高电压下使用的电 化学性能。
本发明通过在正极活性基体材料(如钴酸锂)的表面形成局部的固溶体区 域,该固溶体区域可以形成固溶体新相(通过XRD测试显示在2θ=37.3°±0.2°和 2θ=45.1°±0.2°处形成有区别于钴酸锂的特征峰存在,即代表有固溶体新相的生 成),该固溶体新相的存在一方面可以改善正极活性基体材料(如钴酸锂)在 充放电过程中表层结构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以作为包覆物质,起到隔绝电解 液的作用,进一步提升正极活性基体材料(如钴酸锂)在高电压条件下的结构 稳定性。
另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电压正极活性物质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 高电压正极活性物质具有点状包覆的特殊结构。本发明具有点状包覆的高电压 正极活性物质本身即能在高电压体系下保持稳定的结构,同时通过使用常规的 包覆物质,将正极活性基体材料与电解液隔离开来,可形成稳定的正极活性物 质/电解液界面,推迟正极活性基体材料中主要元素(如Co)的氧化和溶出,从 而稳定正极活性基体材料(如钴酸锂)的结构,抑制结构恶化坍塌,在高电压 (如4.53V)体系下具有较高的克容量发挥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能。
再有,本发明提供了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高电压正 极活性物质是在前驱体合成阶段,通过特殊工艺处理,在表面形成点状包覆物 (如LiNipMn1-pO2的点状包覆物),同时以含有Al以及Z掺杂的钴的前驱体Me3O4为原料,其中Al元素和Z元素均替代钴离子,保证层状结构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稳 定性,避免钴酸锂在充放电过程中层状六方晶系和尖晶石单斜晶系之间频繁的 转变。进一步通过表面形成的常规包覆手段避免电解液与正极表面高浓度的四 价钴离子的直接接触而引发分解反应并且造成钴离子在电解液中的溶出及释放 气体,随着表层钴离子溶出量加大,颗粒表层局部结构会坍塌对安全性能带来 隐患;还可以避免电解液与钴酸锂核结构内部少量水分反应产生的HF对正极活 性物质的腐蚀。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由于使用了本发明的高电压正极活 性物质,能够4.53V等更高电压使用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较高的克容 量发挥,可满足高端数码产品轻薄化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与对比例1的正极活性物质的粉末XRD对比测试数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更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下列 实施例仅为示例性地说明和解释本发明,而不应被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 限制。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涵盖在本发明旨在保护的范围内。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 例中所用的试剂、材料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1
正极活性物质具有核壳结构,所述核壳结构包括核芯和壳层,所述壳层包 括第一包覆层和第二包覆层,所述第一包覆层呈点状包覆在核芯的表面,所述 第二包覆层包覆在第一包覆层和核芯的表面;其中,形成所述核芯的材料的化 学式为Li1.03Co0.988Al0.01Mg0.002O2,形成所述第一包覆层的物质为LiNi0.5Mn0.5O2, 形成所述第二包覆层的物质为TiO2,钴酸锂基体材料表面的点状包覆物质 LiNi0.5Mn0.5O2占正极活性物质总质量的1%;
该正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用去离子水溶解CoSO4、Al2(SO4)3,配置成摩尔比Co:Al=98.6:1的混 合盐溶液,且混合盐溶液中的Co2+的浓度为1.25mol/L;选用浓氨水和蒸馏水按 体积比1:10配置成络合剂溶液;选用1.2mol/L的碳酸钠溶液作为沉淀剂溶液;在 反应釜中注入其溶剂1/3的沉淀剂溶液,在强力搅拌作用和惰性气体保护下,采 用并流控制流量方式继续向反应釜中同时注入上述的混合盐溶液、络合剂溶液 和沉淀剂溶液使其反应,并流控制流量的速度不超过200L/h,同时进行搅拌,搅 拌速度不超过300rpm,并控制反应体系的pH值为8-12,反应过程中控制反应釜 的温度在70-80℃;反应过程中实时监控反应体系中掺杂元素Al和Co的液相离子 浓度;连续反应重复结晶4次后进行离心过滤,得到掺杂Al的CoCO3前驱体钴盐;
(2)按LiNi0.5Mn0.5O2与LiCoO2重量比1:100换算为Ni0.5Mn0.5(OH)2与步骤(1) 得到的掺杂Al的CoCO3前驱体钴盐重量比称取对应的Ni0.5Mn0.5(OH)2,按摩尔比 例Co:Mg=98.8:0.2称取氧化镁,与Ni0.5Mn0.5(OH)2和掺杂Al的CoCO3前驱体钴盐 搅拌混合均匀,置于马弗炉中在900℃,烧结时间为8h,然后对烧结产物进行粉 碎处理,得到Ni0.5Mn0.5O2包覆的Al-Mg掺杂Co3O4前驱体;
(3)按摩尔比例Li:Co=103:99.5称取碳酸锂,与步骤(2)的Ni0.5Mn0.5O2包覆的Al-Mg掺杂Co3O4前驱体搅拌混合均匀,置于马弗炉中在1030℃,烧结时 间为12h,然后对烧结产物进行粉碎处理,得到LiNi0.5Mn0.5O2点状包覆的Al-Mg 共掺杂的钴酸锂Li1.03Co0.988Al0.01Mg0.002O2,其D50为15.5μm;
(4)按摩尔比例Co:Ti=98.6:0.2称取二氧化钛与步骤(3)的LiNi0.5Mn0.5O2点状包覆的Al-Mg共掺杂的钴酸锂搅拌混合均匀,置于马弗炉中在950℃,烧结 时间为12h,然后对烧结产物进行粉碎处理,得到LiNi0.5Mn0.5O2点状包覆的高电 压钴酸锂正极活性物质。
实施例2
正极活性物质具有核壳结构,所述核壳结构包括核芯和壳层,所述壳层包 括第一包覆层和第二包覆层,所述第一包覆层呈点状包覆在核芯的表面,所述 第二包覆层包覆在第一包覆层和核芯的表面;其中,形成所述核芯的材料的化 学式为Li1.03Co0.988Al0.01Mg0.002O2,形成所述第一包覆层的物质为LiNi0.5Mn0.5O2, 形成所述第二包覆层的物质为TiO2,钴酸锂基体材料表面的点状包覆物质 LiNi0.5Mn0.5O2占正极活性物质总质量的1.5%;
该正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不再复述,不同之处仅在 于按LiNi0.5Mn0.5O2与LiCoO2重量比1.5:100换算为Ni0.5Mn0.5(OH)2与步骤(1)得 到的掺杂Al的CoCO3前驱体钴盐重量比称取对应的Ni0.5Mn0.5(OH)2
实施例3
正极活性物质具有核壳结构,所述核壳结构包括核芯和壳层,所述壳层包 括第一包覆层和第二包覆层,所述第一包覆层呈点状包覆在核芯的表面,所述 第二包覆层包覆在第一包覆层和核芯的表面;其中,形成所述核芯的材料的化 学式为Li1.03Co0.988Al0.01Mg0.002O2,形成所述第一包覆层的物质为LiNi0.5Mn0.5O2, 形成所述第二包覆层的物质为TiO2,钴酸锂基体材料表面的点状包覆物质 LiNi0.5Mn0.5O2占正极活性物质总质量的2.0%;
该正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不再复述,不同之处仅在 于按LiNi0.5Mn0.5O2与LiCoO2重量比2.0:100换算为Ni0.5Mn0.5(OH)2与步骤(1)得 到的掺杂Al的CoCO3前驱体钴盐重量比称取对应的Ni0.5Mn0.5(OH)2
实施例4
正极活性物质具有核壳结构,所述核壳结构包括核芯和壳层,所述壳层包 括第一包覆层和第二包覆层,所述第一包覆层呈点状包覆在核芯的表面,所述 第二包覆层包覆在第一包覆层和核芯的表面;其中,形成所述核芯的材料的化 学式为Li1.03Co0.988Al0.01Mg0.002O2,形成所述第一包覆层的物质为LiNi0.5Mn0.5O2, 形成所述第二包覆层的物质为TiO2,钴酸锂基体材料表面的点状包覆物质 LiNi0.5Mn0.5O2占正极活性物质总质量的2.5%;
该正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不再复述,不同之处仅在 于按LiNi0.5Mn0.5O2与LiCoO2重量比2.5:100换算为Ni0.5Mn0.5(OH)2与步骤(1)得 到的掺杂Al的CoCO3前驱体钴盐重量比称取对应的Ni0.5Mn0.5(OH)2
实施例5-12
实施例5-12中,正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不再复述, 不同之处仅在于按LiNi0.5Mn0.5O2与LiCoO2重量比按照表1中列出的分别换算为 Ni0.5Mn0.5(OH)2与步骤(1)得到的掺杂Al的CoCO3前驱体钴盐重量比称取对应的 Ni0.5Mn0.5(OH)2
表1:实施例5-12中的LiNi0.5Mn0.5O2与LiCoO2重量比
实施例 LiNi<sub>0.5</sub>Mn<sub>0.5</sub>O<sub>2</sub>与LiCoO<sub>2</sub>重量比
5 0.03:100
6 0.1:100
7 0.5:100
8 3.0:100
9 3.5:100
10 4.0:100
11 4.5:100
12 5:100
对比例1
正极活性物质具有核壳结构,所述核壳结构包括核芯和壳层,所述壳层包 括包覆层,所述包覆层包覆在核芯的表面;其中,形成所述核芯的材料的化学 式为Li1.03Co0.988Al0.01Mg0.002O2,形成所述包覆层的物质为TiO2
该正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用去离子水溶解CoSO4、Al2(SO4)3,配置成摩尔比Co:Al=98.6:1的混 合盐溶液,且混合盐溶液中的Co2+的浓度为1.25mol/L;选用浓氨水和蒸馏水按 体积比1:10配置成络合剂溶液;选用1.2mol/L的碳酸钠溶液作为沉淀剂溶液;在 反应釜中注入其溶剂1/3的沉淀剂溶液,在强力搅拌作用和惰性气体保护下,采 用并流控制流量方式继续向反应釜中同时注入上述的混合盐溶液、络合剂溶液 和沉淀剂溶液使其反应,并流控制流量的速度不超过200L/h,同时进行搅拌,搅 拌速度不超过300rpm,并控制反应体系的pH值为8-12,反应过程中控制反应釜 的温度在70-80℃;反应过程中实时监控反应体系中掺杂元素Al和Co的液相离子 浓度;连续反应重复结晶4次后进行离心过滤,得到掺杂Al的前驱体钴盐;
(2)按摩尔比例Co:Mg=98.6:0.2称取氧化镁,与步骤(1)的掺杂Al的前 驱体钴盐搅拌混合均匀,置于马弗炉中在900℃,烧结时间为8h,然后对烧结产 物进行粉碎处理,得到颗粒分布均匀的Al、Mg共掺杂的Co3O4前驱体;
(3)按摩尔比例Li:Co=103:99.5称取碳酸锂,与步骤(2)的Al、Mg共掺 杂的Co3O4前驱体搅拌混合均匀,置于马弗炉中在1030℃,烧结时间为12h,然 后对烧结产物进行粉碎处理,得到Al-Mg共掺杂的钴酸锂 Li1.03Co0.986Al0.01Mg0.002O2,其D50为15.5μm;
(4)按摩尔比例Co:Ti=98.4:0.2称取二氧化钛与步骤(3)得到的Al-Mg共掺 杂的钴酸锂搅拌混合均匀,置于马弗炉中在950℃,烧结时间为12h,然后对烧 结产物进行粉碎处理,得到D50为15.5μm的具有常规包覆钴酸锂正极活性物质 Li1.03Co0.986Al0.01Mg0.002Ti0.002O2
对比例2
正极活性物质具有核壳结构,所述核壳结构包括核芯和壳层,所述壳层包 括第一包覆层和第二包覆层,所述第一包覆层呈点状包覆在核芯的表面,所述 第二包覆层包覆在第一包覆层和核芯的表面;其中,形成所述核芯的材料的化 学式为Li1.03CoO2,形成所述第一包覆层的物质为LiNi0.5Mn0.5O2,形成所述第二 包覆层的物质为TiO2,钴酸锂基体材料表面的点状包覆物质LiNi0.5Mn0.5O2占正极 活性物质总质量的1%;
该正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用去离子水溶解CoSO4,配置钴盐溶液,溶液中的Co2+的浓度为 1.25mol/L;选用浓氨水和蒸馏水按体积比1:10配置成络合剂溶液;选用1.2mol/L 的碳酸钠溶液作为沉淀剂溶液;在反应釜中注入其溶剂1/3的沉淀剂溶液,在强 力搅拌作用和惰性气体保护下,采用并流控制流量方式继续向反应釜中同时注 入上述的混合盐溶液、络合剂溶液和沉淀剂溶液使其反应,并流控制流量的速 度不超过200L/h,同时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不超过300rpm,并控制反应体系的 pH值为8-12,反应过程中控制反应釜的温度在70-80℃;反应过程中实时监控反 应体系中Co的液相离子浓度;连续反应重复结晶4次后进行离心过滤,得到 CoCO3前驱体钴盐;
(2)按LiNi0.5Mn0.5O2与LiCoO2重量比1:100换算为Ni0.5Mn0.5(OH)2与步骤(1) 得到的CoCO3前驱体钴盐重量比称取对应的Ni0.5Mn0.5(OH)2,将Ni0.5Mn0.5(OH)2和CoCO3前驱体钴盐搅拌混合均匀,置于马弗炉中在900℃,烧结时间为8h,然 后对烧结产物进行粉碎处理,得到Ni0.5Mn0.5O2包覆的Co3O4前驱体;
(3)按摩尔比例Li:Co=103:99.5称取碳酸锂,与步骤(2)的Ni0.5Mn0.5O2包覆的Co3O4前驱体搅拌混合均匀,置于马弗炉中在1030℃,烧结时间为12h, 然后对烧结产物进行粉碎处理,得到LiNi0.5Mn0.5O2点状包覆的钴酸锂Li1.03CoO2, 其D50为15.5μm;
(4)按摩尔比例Co:Ti=99.8:0.2称取二氧化钛与步骤(3)的LiNi0.5Mn0.5O2点状包覆的钴酸锂搅拌混合均匀,置于马弗炉中在950℃,烧结时间为12h,然 后对烧结产物进行粉碎处理,得到LiNi0.5Mn0.5O2点状包覆的高电压钴酸锂正极 活性物质。
实施例1-12以及对比例1-2提供的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间隔 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隔膜,以及电解液,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分布在 正极集流体上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活性物质层包括正极活性物质、粘结剂 和导电剂,本发明的电池采用石墨负极的充电截止电压为4.53~4.55V。
实施例1-12和对比例1-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制备方法如下:
将人造石墨、苯乙烯二烯橡胶(SBR)、及羧甲基纤维素钠、导电碳黑以 94%:3%:2%:1%的重量比混合,将混合物分散于水中通过双行星混合后得到负极 浆液。将该浆液涂覆于铜集流体上,接着进行辊压及干燥,得到负极片。
将实施例1-12和对比例1-2制备的钴酸锂正极活性物质与导电碳黑、PVDF 按照96%:2%:2%的重量比混合,通过分散得到正极浆料。将该浆料涂布在铝箔 集流体上,辊压制备得到正极片,然后将正极片、负极极片和隔膜组装成锂离 子电池,并注入非水电解液。
其中,使用的非水电解液为本领域已知的常规电解液,溶剂含有碳酸乙烯 酯(简写为EC)、碳酸二乙酯(简写为DEC)、碳酸丙烯酯(简写为PC)、氟代碳酸乙 烯酯(简写为FEC)等。所使用的隔膜为本领域已知可购买到的商业化隔膜。
对实施例1-12和对比例1-2的锂离子电池进行如下测试,所得结果示于表2和 表3中。
所使用的首次效率测试过程为:
在25℃下,以0.2C的充放电倍率恒流充电至4.53V,再以0.05C的充电倍率恒 压充电至4.53V,然后以0.2C的放电倍率放电至3.0V,统计首次充电和放电容量, 首次效率=(首次放电容量)/(首次充电容量)*100%。
所使用的克容量测试过程为:
在25℃下,以0.2C的充放电倍率恒流充电至4.53V,再以0.05C的充电倍率恒 压充电至4.53V,然后以0.2C的放电倍率放电至3.0V,统计放电容量,克容量= (放电容量)/(正极活性物质重量)。
所使用的循环性能测试过程为:
对实施例1-12和对比例1-2的锂离子电池,在25℃下,以1C的充电倍率恒流 充电至4.53V,再以0.05C的充电倍率恒压充电至4.53V,然后以1C的放电倍率放 电至3.0V,反复500次这种充放电循环,测定第一次循环时的放电容量和第500 次循环时的放电容量,求出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第500 次循环时的放电容量)/(第一次循环时的放电容量)*100%。
表2:实施例1-12和对比例1-2的锂离子电池在4.53V体系下的性能数据
组别 首次效率 克容量mAh/g 50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
实施例1 92.5% 191.2 88%
实施例2 92.0% 191.5 87%
实施例3 92.3% 192 89%
实施例4 92.5% 191.8 88%
实施例5 92.7% 191.3 80.5%
实施例6 92.5% 192 80%
实施例7 92.8% 191.1 81.5%
实施例8 92.6% 191.7 84%
实施例9 92.5% 192.1 88%
实施例10 92.2% 192 87%
实施例11 92.4% 191.9 88%
实施例12 92.8% 191.6 87.5%
对比例1 92.7% 191 65%
对比例2 92.8% 191.9 48%
表3:实施例1-12和对比例1-2的锂离子电池在4.55V体系下的性能数据
Figure BDA0003275143380000161
Figure BDA0003275143380000171
Li含量测试
首次充放电前,所述正极极片中的选自LixMe1-yMyO2的钴酸锂基体材料中x 为1,Li/(Me+M)为1;经过首次充放电后,x为0.65~0.95,Li/(Me+M)的摩 尔比为0.65~0.98。具体的,对于实施例1,经过首次充放电后钴酸锂中的锂的摩 尔质量为0.935mol,同时测试此状态下的Co含量,经过计算,得出此时的Li/Co 的摩尔比为0.942。这主要是由于在电池首次充放电的过程中,一部分的锂离子 用于形成正负极表面的保护层,即CEI膜与SEI膜,造成不可逆的一部分Li+的损 失,因此经过首次充放电后的正极极片中选自LixMe1-yMyO2的钴酸锂材料中Li含 量明显比首次充放电前的粉料状态的选自LixMe1-yMyO2的钴酸锂基体材料中Li 含量低。
XRD性能测试:
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利用X射线透过样品时的衍射现 象收集得到XRD谱图,通过谱图分析可以获知待测样品晶体形态相关信息。 本发明采用XRD技术测试实施例1和对比例1,测试结果见图1。通过对比钴酸 锂粉末的XRD以分析有特殊点状包覆对钴酸锂材料晶体结构的影响。使用的 仪器为日本岛津公司的6100型X射线衍射仪,其X射线源为利用加速电子束 轰击铜靶产生的特征X射线,波长为0.154056nm。XRD数据的采集角度为 10-90°,扫描速度约为4°/min。通过对比实施例1和对比例1可以发现,经过 LiNipMn1-pO2点状包覆的钴酸锂在2θ=37.3°±0.2°和2θ=45.1°±0.2°处形成有区别于 钴酸锂的特征峰存在,表明经过点状包覆后的钴酸锂表面有形成固溶体新相生 成。
通过对比表2和表3可以发现,从实施例1-12与对比例1-2的测试结果可以看 出:采用本发明的LiNipMn1-pO2点状包覆高电压钴酸锂正极活性物质作为锂离子 电池正极活性物质时,在4.53V及以上电压体系下有较高的克容量发挥,并且随 着包覆量的增加,克容量无明显损失,电芯在高电压体系下的循环性能十分优 异,经过循环5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均至少为80%以上;未经过本发明的 LiNipMn1-pO2点状包覆高电压钴酸锂正极活性物质,虽然同样有较高的克容量发 挥,但是很难兼顾循环性能。
这主要是采用本发明的LiNipMn1-pO2点状包覆在颗粒的表面形成局部的固 溶体区域,一方面为改善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表层结构的相变化,减少表层结 构恶化开裂的风险,加上钴酸锂采用体相Al掺杂的Co3O4作为前驱体,Al元素在 其中起到稳定钴酸锂本体结构的作用,抑制钴酸锂在循环过程中因为过度相变 而造成的局部结构坍塌,与表层的点状固溶体包覆层起到协同作用,充分提升 钴酸锂在高电压条件下的循环性能;另一方面在颗粒表层形成的固溶体化合物 可以作为包覆物质,起到隔绝电解液的作用,在阻断材料与电解液直接接触的 同时不会大幅度降低导电率,起到降低钴酸锂正极活性物质在高电压体系下与 电解液界面副反应,同时进一步降低电化学极化,使材料的循环性能得到保证 同时不会牺牲克容量,使其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可以兼顾较高的能量 密度和循环性能。
总之,本发明制备的高电压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物质为正极活性物质的锂 离子电池,高电压下可以使锂离子电池实现较高的能量密度同时兼顾优异的循 环性能,能够满足人们对锂离离子电池薄型化的需求。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 方式。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正极活性物质,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包括正极活性基体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基体材料表面局部分布有固溶体区域,该固溶体区域中包括固溶体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溶体相中包括点状分布的包括Ni元素和Mn元素的化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Ni元素和Mn元素的化合物具有下述结构式:LiNipMn1-pO2,其中,1>p>0。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正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还包括第二包覆层,所述第二包覆层包覆在点状包覆物和正极活性基体材料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正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基体材料包括钴酸锂基体材料;
和/或,形成所述第二包覆层的物质包括金属氧化物;
和/或,所述钴酸锂基体材料选自LixMe1-yMyO2,其中,Me=Co1-a-bAlaZb,M为Al、Mg、Ti、Zr、Co、Ni、Mn、Y、La、Sr、W、Sc中的一种或多种,Z为Y、La、Mg、Ti、Zr、Ni、Mn、Ce中的一种或多种;0.95≤x≤1.07,0≤y≤0.1,0<a≤0.2,0<b≤0.1;
和/或,所述钴酸锂基体材料的制备原料中至少包括Me3O4,其为Al以及Z掺杂的钴的前驱体,其中,Me=Co1-a-bAlaZb,Z为Y、La、Mg、Ti、Zr、Ni、Mn、Nb中的一种或多种;0<a≤0.2,0<b≤0.1。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正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XRD性能测试显示在2θ=37.3°±0.2°和2θ=45.1°±0.2°处有特征峰存在;
和/或,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粒径D50为6~20μm。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正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LiNipMn1-pO2(其中,1>p>0)的质量占正极活性物质总质量的0.03~5wt%。
8.一种正极片,所述正极片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正极活性物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正极片,其中,所述正极片首次充放电前,粉料状态的正极活性物质中的选自LixMe1-yMyO2的钴酸锂基体材料中x的范围为0.95~1.05,Li/(Me+M)的摩尔比为1~1.03;或者,所述正极片首次充放电后,x的范围为0.65~0.95,Li/(Me+M)的摩尔比为0.65~0.98。
10.一种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正极活性物质;或者,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正极片。
CN202111114732.XA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高电压正极材料及包括该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 Pending CN1158635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14732.XA CN115863551A (zh)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高电压正极材料及包括该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14732.XA CN115863551A (zh)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高电压正极材料及包括该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63551A true CN115863551A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52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14732.XA Pending CN115863551A (zh)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高电压正极材料及包括该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6355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80608B2 (ja) リチウム複合化合物粒子粉末の製造方法、リチウム複合化合物粒子粉末を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に用いる方法
JP6665060B2 (ja) Li−Ni複合酸化物粒子粉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5879761B2 (ja) リチウム複合化合物粒子粉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5712544B2 (ja) 正極活物質粒子粉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CN101855755B (zh) 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Li-Ni类复合氧化物颗粒粉末及其制造方法,和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TW201414060A (zh) 鋰離子電池正極複合材料的製備方法
CN110931738A (zh) 一种复相高压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00359A (zh) 一种高电压钴酸锂正极活性物质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4091943A (zh) 一种高功率锂离子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00361A (zh) 一种正极活性物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的用途
CN115939370A (zh) 钠离子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二次电池
Luo et al. Enhancing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Co-less Ni-rich LiNi0. 925Co0. 03Mn0. 045O2 cathode material via Co-modification with Li2B4O7 coating and B3+ doping
CN105449196A (zh) 复合正极活性物质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10380037B (zh) 一种反应熔渗改性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KR101449421B1 (ko) 고체초강산으로 표면 처리된 비수계 리튬이차전지용 양극활물질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4284470A (zh) 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包括其的正极和锂离子电池
JP2015115244A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正極、リチウム二次電池、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及び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を搭載した自動車
CN115863638A (zh) 一种高电压正极材料及包括该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
CN115036451A (zh) 一种正极活性物质及包括该正极活性物质的锂离子电池
CN113764638A (zh) 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包括其的正极和锂离子电池
CN115036460A (zh) 一种正极活性物质及包括该正极活性物质的锂离子电池
CN115863551A (zh) 一种高电压正极材料及包括该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
CN111354942A (zh) 一种微米级棒状锰酸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Xu et al. Oxalate co-precipitation synthesis of LiNi0. 45Cr0. 05Mn1. 5O4/Ag composite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CN117525386B (zh) 高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