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47178B - 一种静压主轴润滑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静压主轴润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47178B
CN115847178B CN202310165383.7A CN202310165383A CN115847178B CN 115847178 B CN115847178 B CN 115847178B CN 202310165383 A CN202310165383 A CN 202310165383A CN 115847178 B CN115847178 B CN 1158471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oil
tank
oil outlet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6538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847178A (zh
Inventor
陈铮
周志科
王志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Lingche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Lingche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Lingche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Lingche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6538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471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58471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471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8471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471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Auxiliary Device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静压主轴润滑系统,属于静压主轴技术领域。主要包括固定于主轴套上侧的支撑板,支撑板内设置有过滤槽;过滤槽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入油滤口和第一出油滤口;过滤槽顶部设置有第二入油滤口和第二出油滤口,第二入油滤口和第二出油滤口分别与第一入油滤口和第一出油滤口位置对应;过滤槽内转动设置有转盘,转盘上设置有与第一入油滤口和第一出油滤口的过滤腔室,过滤腔室内固定有润滑滤网,在清理杂质时,由转盘带动两个润滑滤网位置互换,两侧的杂质也会互换,堆积的杂质会被润滑油反冲。本申请的一种静压主轴润滑系统,达到了方便清理杂质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静压主轴润滑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静压主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静压主轴润滑系统,适用于车床、数控机床等上使用。
背景技术
具有静态润滑的滑动主轴称为流体静压主轴。静压主轴由外部润滑油泵提供压力油,形成压力油膜承受载荷。
如公开号为CN103182533A的中国发明专利中,提供了一种动静压主轴装置,其主要包括主轴和轴承,在使用过程中,有外部设备将润滑油通过油路,泵入轴承与主轴之间的油膜通道,使轴承和主轴之间形成一层油膜,一方面,让轴承与主轴之间通过油膜接触,减小摩擦力,另一方面,利用油压稳定主轴的旋转。
但是,在上述引用的专利中,为了保证静压主轴时的稳定性,需要保持润滑油的纯净度,因此现有技术中通常会使用滤网来阻隔润滑油的杂质;而在轴套内,主轴工作时产生的杂质,会流入润滑油循环的过程中。所以,现有的静压主轴会在轴套的入油口和出油口安装滤网,以阻隔润滑油内的杂质。而随着杂质的堆积,静压主轴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要进行拆除清洗,很不方便。
所以有必要提供一种静压主轴润滑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背景技术部分中公开的以上信息仅用于理解本发明构思的背景技术,并且因此,它可以包含不构成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静压主轴润滑系统,达到方便清理杂质的效果。
本申请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静压主轴润滑系统,包括主轴套,所述主轴套上设置有入油口和出油口;所述主轴套的上侧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内设置有过滤槽;所述过滤槽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入油滤口和第一出油滤口,所述第一入油滤口与入油口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出油滤口与出油口管道连接;所述过滤槽顶部设置有第二入油滤口和第二出油滤口,所述第二入油滤口与第一入油滤口位置对应,所述第二出油滤口与第一出油滤口位置对应;所述过滤槽内转动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上设置有与第一入油滤口和第一出油滤口位置对应的过滤腔室,所述转盘的旋转中心位于第一入油滤口和第一出油滤口中间,两个所述过滤槽分别用于将第一入油滤口与第二入油滤口连通,以及将第一出油滤口与第二出油滤口连通所述转盘适于被驱动旋转,以互换两个过滤腔室的位置;所述过滤腔室内固定有所述润滑滤网,用于滤出润滑油内的杂质;
还包括储污装置,所述储污装置用于收集润滑滤网上被冲下的杂质。
通常情况下,两侧的润滑滤网分别会将流入主轴套和流出主轴套的润滑油内的杂质滤出,其中,流入主轴套的杂质会被阻隔在一侧润滑滤网的上方,流出主轴套的杂质则会被阻隔在另一侧润滑滤网的下方;在清理杂质时,由转盘带动两个润滑滤网位置互换,两侧的杂质也会互换,此时相对于润滑滤网,润滑油的流向改变,堆积的杂质会被反冲,由储污装置将杂质收集,达到方便清理润滑滤网的效果。
主轴套内的润滑油在回流时,会先从出油口流至第一出油滤口,穿过另一个过滤腔室后,再通过第二出油滤口回流,润滑油在穿过该过滤腔室时,该过滤腔室内的润滑滤网会将润滑油在主轴套内凝结出的杂质滤出,避免杂质跟随润滑油回流,该处的杂质位于润滑滤网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储污装置设置有两个,所述储污装置中的一个设置于第一入油滤口和入油口连接的管道内,所述储污装置中的另一个与第二出油滤口连通;
所述储污装置包括第一存储罐和第二存储罐,所述第一存储罐和第二存储罐均包括固定罐,所述固定罐内壁周向固定有挡环,所述挡环的下侧设置有浮球,所述挡环内圈的直径小于浮球的直径,所述固定罐顶端设置有两个罐口,所述第一存储罐的两个罐口分别与第一入油滤口和入油口连接;
所述第二存储罐的两个罐口中,一个罐口与第二出油滤口连通,另一个罐口为润滑油的排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挡环下侧固定有支撑网,所述浮球位于挡环和支撑网之间,所述支撑网用于避免浮球落到固定罐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罐底部设置有回收口,所述储污罐内壁固定有与回收口位置对应的回收滤网,所述回收口为固定罐内润滑油的回收口。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罐包括上下两部分,所述固定罐的上下两部分之间固定安装,所述支撑网位于固定罐的上部。
进一步的,所述润滑滤网为向下凹陷的形状,所述润滑滤网的两侧到过滤槽底部的距离大于所述润滑滤网中间到过滤槽底部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腔室一侧的内壁固定有弧形的凸块,所述凸块具有中间向第一过滤腔室内部凸起的弧面,所述凸块用于在转盘旋转时,将杂质往过滤腔室的两侧移动,从而让杂质避开第一出油滤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油滤口与出油口之间的管道在竖直面上呈N形,使落回的杂质会落在第一出油滤口与出油口之间管道的拐角处,避免杂质回到主轴套内。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静压主轴润滑系统,通过两个润滑滤网位置互换,反冲清洗润滑滤网的同时,让储污装置收集杂质,一方面,确保润滑油供给的流畅,避免润滑滤网堵塞而导致油压不稳定;另一方面,避免了拆解清洗的麻烦。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中一种静压主轴润滑系统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主轴箱的内部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润滑装置的管道示意图;
图4为图3中过滤腔室的内壁示意图;
图5为图3中储污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润滑装置;11、主轴套;111、入油口;112、出油口;12、支撑板;121、过滤槽;122、第一入油滤口;123、第一出油滤口;13、转盘;131、过滤腔室;132、润滑滤网;133、旋转轴;134、过滤驱动器;135、凸块;14、盖板;141、第二入油滤口;142、第二出油滤口;
2、机床;21、主轴箱;22、主轴;23、夹具;24、从动带轮;25、加工驱动器;26、主动带轮;27、传动带;
3、储污装置;3-1、第一存储罐;3-2、第二存储罐;31、固定罐;311、第一罐口;312、第二罐口;313、挡环;314、浮球;315、支撑网;32、储污罐;321、回收口;322、阀门;323、回收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本实施例阐述了静压主轴润滑系统对主轴进行润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具体地: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静压主轴润滑系统,包括润滑装置1。
如图1-3所示,一种静压主轴润滑系统适用于机床2上,机床2的一侧固定有主轴箱21。在本实施例中,机床2具体可以为车床。
如图2和图3所示,润滑装置1包括固定于主轴箱21内的主轴套11,主轴套11内通过轴承转动设置有主轴22。主轴22两端均贯穿伸出主轴箱21,其中主轴22的一端固定有夹具23,夹具23用于夹持零件。主轴22的另一端固定有从动带轮24。机床2的一侧固定有加工驱动器25,在本实施例中,加工驱动器25可以为电机,加工驱动器25的输出轴固定有主动带轮26,从动带轮24和主动带轮26外套设有传动带27。在夹具23夹持零件后,启动加工驱动器25,加工驱动器25带动主动带轮26旋转,主动带轮26再通过传动带27带动从动带轮24,使主轴22带动夹具23旋转,从而让零件旋转进行加工。
如图2-3所示,主轴套11外壁上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入油口111和出油口112,入油口111为润滑油泵入主轴套11内的管口,出油口112则为润滑油离开主轴套11内的管口。
可以理解的是,主轴套11内部的两端均连接有油压表(图未示),用于检测主轴套11内部两端的油压;机床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为主轴套11内泵入润滑油的供油设备(图未示)。
本实施例中,在开始加工前,工作人员通过供油设备从入油口111向主轴套11内不断泵入润滑油,泵入的润滑油通过油路进入轴承与主轴22之间的油膜通道,然后油膜通道回流的润滑油会通过油路从出油口112再流回到供油设备,形成润滑油的循环。期间需观察油压表,使主轴套11内的油压达到并稳定在所需值。
通过油压,将压力润滑油压入主轴套11内的轴承与主轴22之间的油膜通道内。从而使轴承和主轴22之间形成一层油膜,一方面,让轴承与主轴22之间不会直接接触,通过油膜进行接触,减小了摩擦力,对主轴22起到了润滑作用,另一方面,利用油压稳定主轴22的旋转,提高了主轴22在旋转时的稳定性,提高了加工精度。
实施例二,实施例二阐述了对泵入主轴套11的润滑油和从主轴套11流出的润滑油进行过滤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具体地:
该实施例包括实施例一中的全部结构,并在实施例一基础上添加以下结构:
如图2和图3所示,润滑装置1还包括固定于主轴箱21内部的支撑板12,支撑板12位于主轴套11的上方。支撑板12上侧凹陷形成有圆形的过滤槽121,过滤槽121内设置有第一入油滤口122和第一出油滤口123。过滤槽121的轴线位于第一入油滤口122和第一出油滤口123中间。第一入油滤口122与入油口111管道连接,第一出油滤口123与出油口112管道连接,使润滑油需要从第一入油滤口122流入主轴套11,而主轴套11内的润滑油会流出至第一出油滤口123。
如图3和图4所示,过滤槽121内设置有转盘13,转盘13上设置有分别与第一入油滤口122和第一出油滤口123位置对应并分隔开的两处过滤腔室131,两处过滤腔室131均将转盘13上下两侧连通,并且两处过滤腔室131内均固定有润滑滤网132,通过转盘13和过滤腔室131将第一入油滤口122和第一出油滤口123之间隔离,以避免润滑油在第一入油滤口122和第一出油滤口123之间直接流通。
如图2和图3所示,支撑板12上侧固定有盖板14,盖板14用于将过滤槽121密封,盖板14上设置有与第一入油滤口122对应的第二入油滤口141和与第一出油滤口123位置对应的第二出油滤口142,使润滑油需通过第二入油滤口141,穿过一个过滤腔室131后,流入主轴套11内,而主轴套11内的润滑油会流出穿过另一个过滤腔室131后,流至第二出油滤口142。
外部的润滑油需通过第二入油滤口141,穿过一个过滤腔室131后,再通过第一入油滤口122和入油口111,流入主轴套11,润滑油在穿过该过滤腔室131,该过滤腔室131内的润滑滤网132会将润滑油内的杂质滤出,避免杂质进入主轴套11,该处的杂质大都位于该过滤腔室131内的润滑滤网132的上方;
主轴套11内的润滑油在回流时,会先从出油口112流至第一出油滤口123,穿过另一个过滤腔室131后,再通过第二出油滤口142回流,润滑油在穿过该过滤腔室131时,该过滤腔室131内的润滑滤网132会将润滑油在主轴套11内凝结出的杂质滤出,避免杂质跟随润滑油回流,该处的杂质大都位于该过滤腔室131内的润滑滤网132的下方。
如图3和图4所示,润滑滤网132可以设置为向下凹陷的形状,润滑滤网132的两侧到过滤槽121底部的距离大于润滑滤网132中间到过滤槽121底部的距离。进而使润滑油在流动时,位于第一出油滤口123位置的过滤腔室131内,由于润滑油对润滑滤网132底部的冲刷,会将该过滤腔室131内的杂质冲刷至润滑滤网132与过滤槽121底部之间,而由于润滑滤网132为向下凹陷的形状,从而使得杂质大部分位于润滑滤网132的两侧。用于在机床2在停止工作后,润滑油不再流动时,该过滤腔室131内的杂质由于位于润滑滤网132的两侧,从而大部分的杂质不会从第一出油滤口123落下,并留在过滤腔室131的底部。
如图3所示,第一出油滤口123与出油口112之间的管道在竖直面上可以呈N形,使机床2在停止工作后,润滑油不再流动时,位于第一出油滤口123位置的过滤腔室131内,通过重力落回到第一出油滤口123的杂质,会落在第一出油滤口123与出油口112之间管道的拐角处,避免杂质回到主轴套11内。
如图1-3所示,转盘13的中间固定有旋转轴133,旋转轴133上端贯穿伸出主轴箱21,主轴箱21的上侧固定有过滤驱动器134,本实施方式中,过滤驱动器134为电机,过滤驱动器134用于在机床2停止工作时,通过旋转轴133带动转盘13旋转半圈,从而两个过滤腔室131位置互换,因为转盘13的底部与过滤槽121底部的间隙较小,从而在两个过滤腔室131位置互换时,不管是位于润滑滤网132上端还是下端的杂质,均跟随过滤腔室131一起互换位置,并且转盘13切换和复位的方向均为固定,设定从过滤驱动器134的方向俯视中,转盘13切换的方向为逆时针旋转,而转盘13复位的方向为顺时针旋转。
以下为了说明方便,将转盘13分为初始状态和旋转半圈后状态,同时将在初始状态下,与第一出油滤口123位置对应的滤网和过滤腔室定义为第一滤网和第一过滤腔室,而与第一入油滤口122位置对应的滤网和过滤腔室定义为第二滤网和第二过滤腔室;
如图3和图4所示,在转盘13旋转的方向上,过滤腔室131后侧内壁的下端固定有凸块135,该凸块135具有中间向过滤腔室131内部凸起的弧面。润滑油停止流动后,在第一过滤腔室内,未粘附在润滑滤网132上的杂质便会因为重力下落。由于在润滑油流动时,润滑滤网132为向下凹陷的形状,杂质大部分位于润滑滤网132的两侧,润滑油停止流动后,杂质也大部分掉落在第一出油滤口123的边缘。在转盘13开始旋转时,转盘13便会凸块135推动第一过滤腔室内掉落在底部的杂质。而通过弧面,可以在推动第一过滤腔室底部杂质的同时,让杂质往第一过滤腔室在转盘13径向上的两侧移动,从而让杂质在被凸块135推动的同时,避开位于第一过滤腔室中间的第一出油滤口123,避免杂质落到第一出油滤口123内。
如图2、图3和图5所示,支撑板12下侧还设置有储污装置3,储污装置3包括第一存储罐3-1和第二存储罐3-2,第一存储罐3-1和第二存储罐3-2均包括下端开口的固定罐31,固定罐31与支撑板12之间固定,固定罐31下端安装有上端开口的储污罐32,固定罐31和储污罐32之间形成一整个罐体。固定罐31顶端设置有第一罐口311和第二罐口312,固定罐31内壁周向固定有挡环313,挡环313的下侧设置有浮球314。挡环313内圈的直径小于浮球314的直径。当第一罐口311和第二罐口312中的一个被灌入润滑油时,润滑油由于重力会堆积在固定罐31和储污罐32的底部,而浮球314由于自身的浮力,会漂浮在固定罐31和储污罐32内堆积的润滑油液面上,当润滑油堆积至挡环313处时,挡环313便会将浮球314挡住。此时浮球314会通过自身浮力,堵住挡环313的内圈,让后续灌入的润滑油与挡环313下方的润滑油隔离。在润滑油将固定罐31和储污罐32全部灌满后,润滑油才会从当第一罐口311和第二罐口312中的另一个流出,达到隔离初段润滑油的效果。
如图5所示,固定罐31的下端开口内固定有支撑网315,浮球314位于挡环313和支撑网315之间。支撑网315用于在第一存储罐3-1和第二存储罐3-2内润滑油较少时,支撑浮球314,防止浮球314落入储污罐32内。
储污罐32的一侧设置有回收口321,回收口321与外部供油设备连接,用于让外部供油设备通过回收口321抽回第一存储罐3-1和第二存储罐3-2内的润滑油。回收口321与外部供油设备连接的管路内串连有阀门322,用于将回收口321关闭。储污罐32内壁固定有与回收口321位置对应的回收滤网323,用于在外部供油设备抽回第一存储罐3-1和第二存储罐3-2内的润滑油时,避免杂质被一起抽走。
可以理解的是,在转盘13旋转后,由外部供油设备将第一存储罐3-1和第二存储罐3-2抽空。
第一存储罐3-1串联于第一入油滤口122与入油口111之间的管路内,其中第一存储罐3-1的第一罐口311与第一入油滤口122连通,第一存储罐3-1的第二罐口312与入油口111连通,第二入油滤口141与外部供油设备的出油端连接。在转盘13旋转后,与第一入油滤口122对应的是第一过滤腔室,同时杂质位于第一滤网的下方。当供油设备开始供油时,润滑油通过第二入油滤口141进入第一过滤腔室,之后便会将杂质一起冲入第一入油滤口122,使初段的液压油携带杂质,一起通过第一罐口311落入第一存储罐3-1内,并流至挡环313下方。当润滑油灌满第一存储罐3-1时,浮球314便会将初段的润滑油和杂质隔离在挡环313下方,此后供入的润滑油便会通过第二罐口312到达入油口111,进入主轴套11内,对主轴22进行润滑。达到收集杂质的同时,避免杂质进入主轴套11的效果。
第二存储罐3-2的第一罐口311与第二出油滤口142连通,第一存储罐3-1的第二罐口312与外部供油设备的回油端连接。在转盘13旋转后,第一出油滤口123与第二过滤腔室对应,同时杂质位于第二滤网的上方。当供油设备开始供油时,润滑油经过主轴套11开始回流时,会先从出油口112流到第一出油滤口123,润滑油经过第一出油滤口123处的第二过滤腔室时,便将杂质一起冲入第二出油滤口142,使初段的液压油携带杂质,一起通过第一罐口311落入第二存储罐3-2内,并流至挡环313下方。当润滑油灌满第二存储罐3-2时,浮球314便会将初段的润滑油和杂质隔离在挡环313下方,此后主轴套11内流出的的润滑油便会通过第二罐口312到达外部供油设备的回油端,形成润滑油路的循环,达到收集杂质的同时,避免杂质进入外部供油设备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加工驱动器25、过滤驱动器134、外部供油设备和阀门322,均由外部的PLC控制系统进行控制。
本实施方式中:
正常使用状态下:
阀门322维持关闭状态,第一存储罐3-1和第二存储罐3-2内均充满润滑油。工作人员用夹具23固定零件后,启动外部供油设备,润滑油先通过第二入油滤口141进入第一入油滤口122处的第二过滤腔室,润滑油在经过第二过滤腔室时,润滑油内的杂质会被该处第二滤网滤出,且杂质堆积在第二滤网的上侧。干净的润滑油通过第一入油滤口122,经过第一存储罐3-1后,从入油口111流入主轴套11内。
润滑油经过主轴套11内部时,会将润滑油在主轴套11内凝结出的杂质冲走,一起从出油口112流到第一出油滤口123,并经过第一出油滤口123处的第一过滤腔室。润滑油在经过第一过滤腔室时,润滑油内的杂质会被第一滤网滤出,且杂质堆积在第一滤网的下侧。干净的润滑油则通过第二出油滤口142,经过第二存储罐3-2后,回到外部供油设备,形成润滑油的循环。
综上,在加工过程中,由于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不断滤出润滑油凝结出的杂质,保持外部供油设备和主轴套11内部的干净。
当需要清洁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时:
工作人员通过PLC控制系统,通过过滤驱动器134带动转盘13旋转半圈,从而两个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位置互换,同时第一过滤腔室和第二过滤腔室内部的杂质也跟着一起互换位置。
在转盘13旋转过程中,PLC控制系统控制阀门322开启,并让外部供油设备通过回收口321抽回第一存储罐3-1和第二存储罐3-2内的润滑油。此过程中,回收滤网323会挡住第一存储罐3-1和第二存储罐3-2内的杂质,避免被一起抽入阀门322;同时,由于第一存储罐3-1和第二存储罐3-2内润滑油的减少,浮球314下降,打开挡环313的内圈。第一存储罐3-1和第二存储罐3-2内润滑油被抽完后,浮球314会被支撑在支撑网315上,防止浮球314落入储污罐32内粘附上杂质。
转盘13旋转半圈,且第一存储罐3-1和第二存储罐3-2内润滑油被抽完后,阀门322恢复关闭状态。此时第一入油滤口122与第一过滤腔室对应,且杂质位于第一滤网下方,第一出油滤口123处与第二过滤腔室对应,且杂质位于第二滤网上方,第一存储罐3-1和第二存储罐3-2内均未被润滑油灌满。
在下次启动外部供油设备,为主轴22润滑时。供油设备内供出的润滑油经过第一入油滤口122处的第一过滤腔室时,会将杂质一起冲入第一入油滤口122,使润滑油携带杂质,一起落入第一存储罐3-1内,并流至挡环313下方。当润滑油灌满第一存储罐3-1时,浮起的浮球314便会堵住挡环313的内圈将初段的润滑油和杂质隔离在挡环313下方。此后供入的润滑油便会经过挡环313上方,进入主轴套11内,对主轴22进行润滑。
润滑油经过主轴套11进行回流经过第一出油滤口123处的第二过滤腔室时,便将该第二过滤腔室内的杂质一起冲入第二存储罐3-2内,并流至挡环313下方。当润滑油灌满第二存储罐3-2时,浮起的浮球314便会堵住挡环313的内圈将初段的润滑油和杂质隔离在挡环313下方。此后供入的润滑油便会经过挡环313上方,回到外部供油设备,完成润滑油的循环。
此后外部供油设备在供油时,便恢复为正常使用状态。
综上,达到了将杂质清理并收集的效果,修复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堵塞状态的同时,将杂质隔离,维持外部供油设备和主轴套11内部的清洁。
在机床2进行整体清洁时:
工作人员先通过PLC控制系统,控制外部供油设备抽出第一存储罐3-1和第二存储罐3-2内润滑油。然后将主轴箱21拆开,露出第一存储罐3-1和第二存储罐3-2。工作人员便能将储污罐32拆下,以便清理内部保存的杂质。达到方便清理的效果。
通过支撑网315防止浮球314落入储污罐32内,可以避免在储污罐32被拆下后,浮球314掉落难以寻找的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静压主轴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轴套(11),所述主轴套(11)上设置有入油口(111)和出油口(112);
支撑板(12),所述支撑板(12)固定于主轴套(11)上侧,所述支撑板(12)内设置有过滤槽(121);
第一入油滤口(122)和第一出油滤口(123),所述第一入油滤口(122)和第一出油滤口(123)设置于过滤槽(121)的底部,所述第一入油滤口(122)与入油口(111)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出油滤口(123)与出油口(112)管道连接;
第二入油滤口(141)和第二出油滤口(142),所述第二入油滤口(141)和第二出油滤口(142)设置于过滤槽(121)顶部,所述第二入油滤口(141)与第一入油滤口(122)位置对应,所述第二出油滤口(142)与第一出油滤口(123)位置对应;
转盘(13),所述转盘(13)转动设置于过滤槽(121)内,所述转盘(13)上设置有分别与第一入油滤口(122)和第一出油滤口(123)位置对应的两个过滤腔室(131),所述转盘(13)的旋转中心位于第一入油滤口(122)和第一出油滤口(123)中间,其中一个所述过滤腔室(131)将第一入油滤口(122)与第二入油滤口(141)连通,另一个所述过滤腔室(131)将第一出油滤口(123)与第二出油滤口(142)连通,所述转盘(13)适于被驱动旋转,以互换两个过滤腔室(131)的位置;
润滑滤网(132),所述润滑滤网(132)固定于过滤腔室(131)内,用于滤出润滑油内的杂质;
储污装置(3),所述储污装置(3)用于收集润滑滤网(132)上被冲下的杂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压主轴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污装置(3)设置有两个,所述储污装置(3)中的一个设置于第一入油滤口(122)和入油口(111)连接的管道内,所述储污装置(3)中的另一个与第二出油滤口(142)连通;
所述储污装置(3)包括第一存储罐(3-1)和第二存储罐(3-2),所述第一存储罐(3-1)和第二存储罐(3-2)均包括固定罐(31),所述固定罐(31)内壁周向固定有挡环(313),所述挡环(313)的下侧设置有浮球(314),所述挡环(313)内圈的直径小于浮球(314)的直径,所述固定罐(31)顶端设置有两个罐口,所述第一存储罐(3-1)的两个罐口分别与第一入油滤口(122)和入油口(111)连接;
所述第二存储罐(3-2)的两个罐口中,一个罐口与第二出油滤口(142)连通,另一个罐口为润滑油的排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静压主轴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环(313)下侧固定有支撑网(315),所述浮球(314)位于挡环(313)和支撑网(315)之间,所述支撑网(315)用于避免浮球(314)落到固定罐(31)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压主轴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滤网(132)为向下凹陷的形状,所述润滑滤网(132)的两侧到过滤槽(121)底部的距离大于所述润滑滤网(132)中间到过滤槽(121)底部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压主轴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腔室(131)一侧的内壁固定有弧形的凸块(135),所述凸块(135)具有中间向过滤腔室(131)内部凸起的弧面,所述凸块(135)用于在转盘(13)旋转时,将杂质往过滤腔室(131)的两侧移动,从而让杂质避开第一出油滤口(12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压主轴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油滤口(123)与出油口(112)之间的管道在竖直面上呈N形,使落回的杂质会落在第一出油滤口(123)与出油口(112)之间管道的拐角处,避免杂质回到主轴套(11)内。
CN202310165383.7A 2023-02-27 2023-02-27 一种静压主轴润滑系统 Active CN1158471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65383.7A CN115847178B (zh) 2023-02-27 2023-02-27 一种静压主轴润滑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65383.7A CN115847178B (zh) 2023-02-27 2023-02-27 一种静压主轴润滑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47178A CN115847178A (zh) 2023-03-28
CN115847178B true CN115847178B (zh) 2023-06-20

Family

ID=85658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65383.7A Active CN115847178B (zh) 2023-02-27 2023-02-27 一种静压主轴润滑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4717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6637C (zh) * 2002-12-06 2007-07-18 周建茗 大规格轴承及轴承箱体大流量高压卧式清洗机
CN104923817A (zh) * 2015-06-25 2015-09-23 盐城思隆机电有限公司 手动钻床自动润滑结构
CN107639466A (zh) * 2017-10-19 2018-01-30 高炯炜 一种数控机床主轴的润滑装置
US20200047299A1 (en) * 2018-08-07 2020-02-13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Coolant recapture and recirculation in material removal systems
CN108746675A (zh) * 2018-08-22 2018-11-06 河南理工大学 基于水冷方式的双路循环冷却超声电主轴传动装置
CN109396846A (zh) * 2018-10-29 2019-03-01 广州博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动润滑结构的移动式高速钻孔攻牙机
CN209960189U (zh) * 2018-12-13 2020-01-17 无锡市岱洋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定时定量的自动循环式润滑系统
CN211193149U (zh) * 2019-11-06 2020-08-07 安徽省临泉县智创精机有限公司 一种数控机床润滑装置
CN112372369A (zh) * 2020-10-29 2021-02-19 惠州市特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铣床铣切降温方法
CN214557461U (zh) * 2021-04-19 2021-11-02 亚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润滑结构的机床主轴
CN214840036U (zh) * 2021-05-28 2021-11-23 佛山市南海霖峰数控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火花机的主轴润滑装置
CN114110396B (zh) * 2022-01-14 2023-01-24 南通北顺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润滑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47178A (zh) 2023-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353434Y (zh) 压力式自动清刷反冲洗旋转锥体过滤装置
CN115847178B (zh) 一种静压主轴润滑系统
CN115300993A (zh) 一种切削液过滤分离设备
CN206881934U (zh) 全自动排水型离心式净油装置
CN211706066U (zh) 一种废水处理过滤系统
CN107051754A (zh) 全自动排水型离心式净油装置
CN202061721U (zh) 离心油液净化机
CN208878053U (zh) 一种润滑油过滤装置
CN200939404Y (zh) 离心式油液净化机
CN213319146U (zh) 一种数控机床用切削液过滤装置
CN212941850U (zh) 一种油液中磨损颗粒分离的装置
KR20220114245A (ko) 진공을 이용한 절삭 슬러지 여과 장치
CN211189371U (zh) 一种润滑油高效滤渣设备
CN203620387U (zh) 快速旋套分流除污装置
GB2302818A (en) Rotating drum suction filter
CN221638445U (zh) 一种离心净油装置
CN113262588B (zh) 一种粉尘安全处理设备
CN219023514U (zh) 一种航空滑油过滤机
CN218645248U (zh) 一种润滑泵专用过滤器
CN2291188Y (zh) 抽吸式链网纸带过滤除油装置
CN221032491U (zh) 一种钻井液分离装置
CN216295424U (zh) 一种油水井洗井过滤装置
CN215962503U (zh) 一种具有自动过滤切削液功能的磨床
CN221513666U (zh) 全自动刷式过滤器
CN220633314U (zh) 一种润滑油加工过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