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43793B - 一种含吡蚜酮的水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吡蚜酮的水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43793B
CN115843793B CN202211604814.7A CN202211604814A CN115843793B CN 115843793 B CN115843793 B CN 115843793B CN 202211604814 A CN202211604814 A CN 202211604814A CN 115843793 B CN115843793 B CN 1158437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ymetrozine
parts
suspension
agent
film for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0481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843793A (zh
Inventor
刘杨
周晓峰
刘建华
沈建
王曌倩
曹裕
周海军
万新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Shi Zhuang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Shi Zhuan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Shi Zhuang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Shi Zhuan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0481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437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8437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437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8437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437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农药杀虫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含吡蚜酮的水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含吡蚜酮的水悬浮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吡蚜酮20‑30份,水30‑40份,分散剂5‑20份,增稠剂3‑10份,成膜剂1‑5份,所述成膜剂包括大豆分离蛋白5‑10份,阿拉伯胶10‑20份,麦芽糊精10‑20份。本申请的一种含吡蚜酮的水悬浮剂,通过成膜剂在吡蚜酮表面的成膜保护,减少吡蚜酮粒子过度凝集。通过分散剂与吡蚜酮的结合,促使吡蚜酮粒子均匀分散在悬浮液体系中,减少悬浮液的分层、熟化现象。通过增稠剂增大悬浮液体系中的粘度,进一步减少吡蚜酮粒子沉降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含吡蚜酮的水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农药杀虫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含吡蚜酮的水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吡蚜酮属于吡啶类或三嗪酮类杀虫剂,是非杀生性杀虫剂,对害虫具有触杀作用,同时还有内吸活性。害虫在吸食吡蚜酮后会停止进食,产生口针阻塞效应,最终饥饿致死,同时对害虫防治不易产生抗性,属于高效低毒的杀虫剂。
目前,吡蚜酮的开发药剂主要是可湿性粉剂和水分散粒剂,而可湿性粉剂存在粉尘较多的问题,容易引起粉尘污染,并且导致操作者吸入危害健康。水分散粒剂虽然环保,但是生产成本高,生产周期较长。而吡蚜酮悬浮剂加工简单,没有粉尘污染的问题,因此被广泛使用。但是吡蚜酮悬浮剂在实际使用中,发明人发现,吡蚜酮悬浮剂常出现沉降、分层、絮凝和熟化等问题,从而影响吡蚜酮的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吡蚜酮悬浮剂在使用中出现沉降、分层、絮凝和熟化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含吡蚜酮的水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含吡蚜酮的水悬浮剂,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含吡蚜酮的水悬浮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吡蚜酮20-30份,水30-40份,分散剂5-20份,增稠剂3-10份,成膜剂1-5份,所述成膜剂包括大豆分离蛋白5-10份,阿拉伯胶10-20份,麦芽糊精10-20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悬浮液中添加分散剂,可以促使吡蚜酮均匀分散在悬浮剂体系中,减少出现分层,聚集的现象。成膜剂中的大豆分离蛋白可以与麦芽糊精进行复配加强,麦芽糊精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溶解性,可以减少悬浮液中粒子的凝聚。同时,大豆分离蛋白中肽链骨架上的极性基团,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大豆分离蛋白和麦芽糊精在吡蚜酮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将吡蚜酮包埋在里面,控制吡蚜酮粒子结晶结构,减少吡蚜酮悬浮液发生絮凝、沉降的现象。而阿拉伯胶一方面可以提高悬浮液的黏度,减少悬浮液中吡蚜酮颗粒的沉降,另一方面,阿拉伯胶还可以在吡蚜酮的表面进行成膜保护,形成柔韧并且牢固的表面膜,减少粒子过度结晶长大,从而减少吡蚜酮粒子过度凝集和熟化现象。
优选的,所述分散剂包括木质素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所述木质素与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质量比为2:1-1.5的混合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木质素具有三维网络结构,可以提高悬浮液的稳定性,并且木质素可以吸附到吡蚜酮的表面,降低吡蚜酮的表面能,促使吡蚜酮颗粒均匀的分散在悬浮液中,减少悬浮剂出现分层、絮凝、沉降现象。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具有较好的分散能力,可以降低粒子的表面能,通过静电排斥和空间位阻等作用力减少粒子相互靠近,促使粒子均匀分散在悬浮液体系中,从而减少粒子凝聚和过度结晶,从而减少熟化现象。
优选的,所述增稠剂包括瓜尔胶、魔芋精粉,所述瓜尔胶和魔芋精粉的质量比为1:1-0.5的混合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瓜尔胶和魔芋精粉复配加强,提高悬浮液体系的粘度,从而减少悬浮液中吡蚜酮颗粒的沉降。
优选的,所述悬浮剂原料还包括有机硅微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机硅微球在悬浮液中易呈胶体状态,同时有机硅微球具有三维网络结构,提高吡蚜酮悬浮液的悬浮稳定性,减少吡蚜酮粒子的沉降。
优选的,所述分散剂还包括歧化松香,歧化松香与木质素的质量比为0.25-0.5: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歧化松香加入到分散剂中,提高木质素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的表面张力,还可以提高悬浮液的粘度,减少吡蚜酮粒子产生沉降,提高分散剂的悬浮率。
优选的,预先将歧化松香与木质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进行接枝,包括以下具体步骤:将木质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与溶剂混合,再加入歧化松香,在50-60℃下反应2.5-3.5h,除去溶剂,加入碱调节剂溶解,抽滤,再加入酸调节剂,抽滤、洗涤、干燥后,制得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歧化松香-木质素接枝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木质素的羟基与歧化松香发生反应,将歧化松香胺甲基接枝到木质素中,提高了木质素的表面活性,促进木质素更好的吸附在吡蚜酮的表面。并且松香的疏水基团引入到木质素分子链中,促使木质素分子排列致密,对吡蚜酮粒子形成保护屏膜。可以降低木质素的表面张力,促使木质素更好的分散在悬浮液中,进一步促使木质素与吡蚜酮粒子均匀分散在悬浮液体系中,减少悬浮液的分层、絮凝现象。
同时,松香基团接枝到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上,促使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同时具有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成为两性表面活性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在悬浮液水中的溶解度增高,随着醚键的减少,在气泡介质中的溶解度减小,分子基团容易浸入泡沫液膜并在液膜表面展开,促使液膜表面变薄,最终导致气泡破裂,因此实现了消泡、抑泡的作用,从而促使分散剂具有一定的消泡、抑泡的能力,减少悬浮液中泡沫的产生。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含吡蚜酮的水悬浮剂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含吡蚜酮的水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将水、分散剂混合均匀,再加入吡蚜酮和成膜剂搅拌,形成料浆,将料浆砂磨10-20min后,加入增稠剂搅拌,形成含有吡蚜酮的水悬浮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先将分散剂、吡蚜酮和成膜剂混合,提高吡蚜酮料浆的流动性,再进行砂磨,制成的吡蚜酮悬浮剂具有优异的分散性和均一性。
优选的,预先将大豆分离蛋白、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混合,50-60℃水浴加热20-30min,制成成膜剂,再将成膜剂与吡蚜酮混合,均质2-4min,再进行喷雾干燥,然后与水、分散剂混合,形成料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先将成膜剂加入复配,在一定温度下,成膜剂将吡蚜酮进行包埋保护,从而实现成膜剂对吡蚜酮的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本申请使用大豆分离蛋白、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复配加强形成成膜剂,对吡蚜酮进行成膜保护,减少吡蚜酮过度凝聚,控制吡蚜酮结晶结构,减少晶体过度结晶长大,从而减少吡蚜酮悬浮剂分层、凝聚、沉降的现象。
2、本申请中优选瓜尔胶和魔芋精粉作为增稠剂,提高悬浮液体系的黏度,从而减少吡蚜酮粒子的沉降。
3、本申请使用木质素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复配作为分散剂,与吡蚜酮粒子吸附,通过静电排斥和空间位阻等作用力,减少吡蚜酮粒子相互靠近,使得吡蚜酮粒子均匀分散在悬浮液体系中,减少吡蚜酮粒子凝聚、过度结晶、熟化的现象。同时采用歧化松香对木质素进行接枝,提高木质素的表面活性,在吡蚜酮表面形成致密保护膜,进一步减少吡蚜酮粒子凝聚的现象。同时,歧化松香的松香基团接枝到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分子链上,随着烷基酚聚氧乙烯醚醚键的减少,提高了悬浮液的消泡能力,减少了悬浮液气泡的产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选择为辛基酚聚氧乙烯醚,CAS号9002-93-1。
分散剂的制备例
制备例1
分散剂包括木质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歧化松香,木质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歧化松香的质量比为:2:1.2:0.8。
分散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将木质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溶解在甲醇中,再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11,在60℃下反应3h,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制得混合物,将混合物溶解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中,抽滤,取滤液用盐酸调节pH至7,再抽滤,洗涤,在50℃下干燥,制得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松香-木质素接枝物。
制备例2
制备例2与制备例1的区别在于,分散剂原料中木质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歧化松香的质量比为:2:1.5:0.5。
制备例3
制备例3与制备例1的区别在于,分散剂原料中木质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歧化松香的质量比为:2:1:1。
制备例4
制备例4与制备例1的区别在于,分散剂原料中不使用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制备例5
制备例5与制备例1的区别在于,分散剂原料中不使用木质素。
成膜剂的制备例
制备例6
成膜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大豆分离蛋白8g,阿拉伯胶15g,麦芽糊精15g。
成膜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将大豆分离蛋白、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混合溶解在水中,60℃水浴加热30min,制成成膜剂。
制备例7
制备例7与制备例6的区别在于,成膜剂原料中大豆分离蛋白的使用量为10g,阿拉伯胶的使用量为10g,麦芽糊精的使用量为10g。
制备例8
制备例8与制备例6的区别在于,成膜剂原料中大豆分离蛋白的使用量为5g,阿拉伯胶的使用量为20g,麦芽糊精的使用量为20g。
制备例9
制备例9与制备例6的区别在于,成膜剂原料中不使用阿拉伯胶。
制备例10
制备例10与制备例6的区别在于,成膜剂原料中不使用麦芽糊精。
实施例
实施例1
含吡蚜酮的水悬浮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吡蚜酮25g,水35g,分散剂12g,增稠剂5g,成膜剂3g,其中分散剂为木质素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质量比为2:1.2的混合物,成膜剂来源于制备例6,增稠剂为瓜尔胶和魔芋精粉质量比为1:0.8的混合物。
含吡蚜酮的水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1:将成膜剂与吡蚜酮混合,用数字均质机以12000r/min的速度均质2min,再将混合液放入喷雾干燥机进行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条件:空气流量为1.5m3/h,进料速度5ml/min,在60℃下保温30min,形成成膜剂-吡蚜酮复合物。
S2:将水和分散剂混合,以300r/min的速度搅拌5min,再加入步骤S1中的成膜剂-吡蚜酮复合物混合,以300r/min的速度搅拌10min,形成料浆。
S3:将料浆放入砂磨机研磨3h,加入增稠剂混合,以300r/min的速度搅拌10min后出料,制成含吡蚜酮的水悬浮剂。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含吡蚜酮的水悬浮剂原料中吡蚜酮的使用量为25g,水的使用量为30g,分散剂的使用量为20g,增稠剂的使用量为10g,成膜剂的使用量为1g,其中分散剂为木质素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质量比为2:1.2的混合物,成膜剂来源于制备例7,增稠剂为瓜尔胶和魔芋精粉质量比为1:1的混合物。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含吡蚜酮的水悬浮剂原料中吡蚜酮的使用量为30g,水的使用量为40g,分散剂的使用量为5g,增稠剂的使用量为3g,成膜剂的使用量为5g,其中分散剂为木质素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质量比为2:1.2的混合物,成膜剂来源于制备例8,增稠剂为瓜尔胶和魔芋精粉质量比为1:0.5的混合物。
实施例4-8
实施例4-8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含吡蚜酮的水悬浮剂原料中分散剂的来源不同,具体见表1。
表1:实施例4-8中分散剂的来源表
实施例9
实施例9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含吡蚜酮的水悬浮剂原料中分散剂用等量的市售分散剂代替,其中市售分散剂为GY-SC107。
实施例10
实施例10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含吡蚜酮的水悬浮剂原料中的成膜剂来源于制备例9。
实施例11
实施例1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含吡蚜酮的水悬浮剂原料中的成膜剂来源于制备例10。
实施例12
实施例1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含吡蚜酮的水悬浮剂原料中还包含有机硅微球2g。
含吡蚜酮的水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1:将成膜剂与吡蚜酮混合,用数字均质机以12000r/min的速度均质2min,再将混合液放入喷雾干燥机进行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条件:空气流量为1.5m3/h,进料速度5ml/min,在60℃下保温30min,形成成膜剂-吡蚜酮复合物。
S2:将水和分散剂混合,以300r/min的速度搅拌5min,再加入步骤S1中的成膜剂-吡蚜酮复合物、有机硅微球混合,以300r/min的速度搅拌10min,形成料浆。
S3:将料浆放入砂磨机研磨3h,加入增稠剂混合,以300r/min的速度搅拌10min后出料,制成含吡蚜酮的水悬浮剂。
实施例13
实施例13与实施例12的区别在于,含吡蚜酮的水悬浮剂原料中有机硅微球的使用量为3g。
实施例14
实施例14与实施例12的区别在于,含吡蚜酮的水悬浮剂原料中有机硅微球的使用量为1g。
实施例15
实施例15与实施例12的区别在于,含吡蚜酮的水悬浮剂原料中分散剂来源于制备例1。
对比例
对比例1
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含吡蚜酮的水悬浮剂原料中不使用成膜剂。
含吡蚜酮的水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1:将水和分散剂混合,以300r/min的速度搅拌5min,再加入吡蚜酮混合,以300r/min的速度搅拌10min,形成料浆。
S2:将料浆放入砂磨机研磨3h,加入增稠剂混合,以300r/min的速度搅拌10min后出料,制成含吡蚜酮的水悬浮剂。
对比例2
对比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含吡蚜酮的水悬浮剂原料中不使用分散剂。
含吡蚜酮的水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1:将成膜剂与吡蚜酮混合,用数字均质机以12000r/min的速度均质2min,再将混合液放入喷雾干燥机进行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条件:空气流量为1.5m3/h,进料速度5ml/min,在60℃下保温30min,形成成膜剂-吡蚜酮复合物。
S2:将水与步骤S1中的成膜剂-吡蚜酮复合物混合,以300r/min的速度搅拌10min,形成料浆。
S3:将料浆放入砂磨机研磨3h,加入增稠剂混合,以300r/min的速度搅拌10min后出料,制成含吡蚜酮的水悬浮剂。
对比例3
对比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含吡蚜酮的水悬浮剂原料中不使用增稠剂。
吡蚜酮的水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1:将成膜剂与吡蚜酮混合,用数字均质机以12000r/min的速度均质2min,再将混合液放入喷雾干燥机进行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条件:空气流量为1.5m3/h,进料速度5ml/min,在60℃下保温30min,形成成膜剂-吡蚜酮复合物。
S2:将水和分散剂混合,以300r/min的速度搅拌5min,再加入步骤S1中的成膜剂-吡蚜酮复合物混合,以300r/min的速度搅拌10min,形成料浆。
S3:将料浆放入砂磨机研磨3h出料,制成含吡蚜酮的水悬浮剂。
性能检测试验
针对本申请实施例1-15和对比例1-3提供的含吡蚜酮的水悬浮剂进行如下性能检测,性能检测结果见表2。
检测方法
一、悬浮率
参照GB/T14825—2006《农药悬浮率测定方法》的标准,检测含吡蚜酮水悬浮剂的悬浮率。
二、倾倒性
参照GB/T31737—2015《农药倾倒性测定方法》的标准,检测含吡蚜酮水悬浮剂的倾倒残留物。
三、持久起泡性
参照GB/T28137—2011《农药持久起泡性测定方法》的标准,检测含吡蚜酮的水悬浮剂静置时间为1min±10s时的泡沫体积。
表2:性能检测数据表
实施例 悬浮率(%) 倾倒性(%) 起泡性(ml)
实施例1 99.1 0.8 15
实施例2 99.0 0.9 15.5
实施例3 99.1 0.85 15.5
实施例4 99.6 0.6 11
实施例5 99.5 0.7 12
实施例6 99.4 0.65 11.5
实施例7 96.9 1.5 17
实施例8 96.1 1.7 16.5
实施例9 97.2 1.5 18
实施例10 96.0 1.9 15.5
实施例11 96.5 1.7 15.5
实施例12 99.4 0.6 14
实施例13 99.3 0.60 15
实施例14 99.4 0.65 15.5
实施例15 99.8 0.4 9
对比例1 90.1 2.8 16
对比例2 91.1 2.4 19
对比例3 93 2 16
由实施例1-3可知,本申请实施例制备的含吡蚜酮的水悬浮剂通过使用成膜剂对吡蚜酮先进行成膜保护,对吡蚜酮粒子起到一定的包埋效果,从而减少吡蚜酮粒子发生凝聚、熟化现象。使用木质素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作为分散剂,促使吡蚜酮均匀分散在悬浮液中,减少出现分层,沉降的现象。同时木质素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还可以降低吡蚜酮粒子的表面能,减少吡蚜酮粒子相互靠近引起凝聚的现象。通过使用瓜尔胶和魔芋精粉复配加强形成增稠剂,提高悬浮液体系的粘度,从而减少吡蚜酮粒子产生沉降的现象。
在实施例4-6中添加了歧化松香,由检测结果可知,悬浮剂具有了一定的消泡能力,同时悬浮率也有了一定的提升,进一步减少了悬浮液产生絮凝、分层、沉降的现象。在分散剂中添加歧化松香,并预先将歧化松香与木质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进行接枝,木质素具有三维网络结构,可以提高悬浮剂的悬浮率。木质素的羟基和歧化松香发生反应,将松香基团接枝到木质素分子链上,促使木质素更好的吸附在吡蚜酮粒子的表面,从而促使吡蚜酮粒子与木质素结合后,均匀分散在悬浮液体系中。同时松香基团与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中的醚键相结合,促使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具有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提高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在水中的溶解度,从而促使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进一步减少吡蚜酮粒子靠近凝聚的现象。同时,随着烷基酚聚氧乙烯醚醚键的减少,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分子链在泡沫液膜表面展开,促使液膜表面变薄,从而达到一定的消泡、抑泡的能力。
由实施例7、8可知,在实施例7中不使用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由检测结果可知,实施例7和实施例4相比较,悬浮液的消泡性能明显下降,进一步说明,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松香基团的接枝,可以促使悬浮液具有一定的消泡能力。在实施例8中,分散剂中不使用木质素,由实施例8和实施例4的检测结果相比较可知,实施例8的,悬浮液的悬浮率和分散性能明显就下降,进一步说明,木质素的三维网络结构,促使吡蚜酮粒子均匀分散在悬浮液中,从而减少悬浮液分层,絮凝的现象。
而实施例9中分散剂采用普通的市售分散剂,在市售分散剂和本申请的增稠剂、成膜剂相互协同作用下,悬浮液虽然具有一定的分散效果,但是由检测结果可知,悬浮液的消泡能力明显下降,进一步说明了,本申请中的分散剂提高了吡蚜酮在悬浮液中的分散性,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消泡能力。
在实施例10和11中,实施例10中不使用阿拉伯胶,实施例11中不使用麦芽糊精,由检测结果可知,悬浮液的悬浮率均有下降,进一步说明了大豆分离蛋白和阿拉伯胶、麦芽糊精复配结合,在吡蚜酮粒子的表面形成保护膜,对吡蚜酮起到包埋保护的效果,从而减少吡蚜酮晶体过度结晶、絮凝、沉降的现象。同时阿拉伯胶还可以提高悬浮液的黏度,从而进一步减少吡蚜酮粒子沉降的现象。
在实施例12-14中,在悬浮液中添加不同使用量的有机硅微球,由检测结果可知,悬浮液的悬浮率和分散性能进一步提升,进一步说明了,有机硅微球的三维胶体结构在悬浮液中,提高了悬浮液的稳定性,减少粒子的相互靠近,进一步减少悬浮液发生分层、絮凝、熟化的现象。
由实施例15和实施例1、实施例4和实施例12性能检测结果相比较可知,实施例15中在各组分的相互协同配合作用下,悬浮液的性能明显优于其他三组,说明了本申请成膜剂、增稠剂和分散剂相互协同,大幅提高了悬浮液的综合性能。
由对比例1-3的性能检测结果可知,在悬浮液中,成膜剂、增稠剂、分散剂其中缺少任一组分均会影响悬浮液的性能,进一步说明了本申请各组分对悬浮液综合性能的促进作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6)

1.一种含吡蚜酮的水悬浮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吡蚜酮20-30份,水30-40份,分散剂5-20份,增稠剂3-10份,成膜剂1-5份,所述成膜剂包括大豆分离蛋白5-10份,阿拉伯胶10-20份,麦芽糊精10-20份;
所述分散剂包括木质素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所述木质素与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质量比为2:1-1.5的混合物;
所述增稠剂包括瓜尔胶、魔芋精粉,所述瓜尔胶和魔芋精粉的质量比为1:1-0.5的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吡蚜酮的水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剂原料还包括有机硅微球1-3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吡蚜酮的水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还包括歧化松香,所述歧化松香与木质素的质量比为0.25-0.5: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含吡蚜酮的水悬浮剂,其特征在于:预先将歧化松香与木质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进行接枝,包括以下具体步骤:将木质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与溶剂混合,再加入歧化松香,在50-60℃下反应2.5-3.5h,除去溶剂,加入碱调节剂溶解,抽滤,再加入酸调节剂,抽滤、洗涤、干燥后,制得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歧化松香-木质素接枝物。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含吡蚜酮的水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将水、分散剂混合均匀,再加入吡蚜酮和成膜剂搅拌,形成料浆,将料浆砂磨10-20min后,加入增稠剂搅拌,形成含有吡蚜酮的水悬浮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吡蚜酮的水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先将大豆分离蛋白、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混合,50-60℃水浴加热20-30min,制成成膜剂,再将成膜剂与吡蚜酮混合,均质2-4min,再进行喷雾干燥,然后与水、分散剂混合,形成料浆。
CN202211604814.7A 2022-12-14 2022-12-14 一种含吡蚜酮的水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58437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04814.7A CN115843793B (zh) 2022-12-14 2022-12-14 一种含吡蚜酮的水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04814.7A CN115843793B (zh) 2022-12-14 2022-12-14 一种含吡蚜酮的水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43793A CN115843793A (zh) 2023-03-28
CN115843793B true CN115843793B (zh) 2024-04-12

Family

ID=85672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04814.7A Active CN115843793B (zh) 2022-12-14 2022-12-14 一种含吡蚜酮的水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43793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9710A (zh) * 2009-07-03 2009-12-02 深圳市朗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农用水分散粒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283193A (zh) * 2011-06-30 2011-12-21 上海师范大学 一种吡蚜酮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24267A (zh) * 2010-12-17 2012-07-04 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植物油及其衍生物的吡蚜酮悬浮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054701A (zh) * 2014-07-11 2014-09-24 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 吡蚜酮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77686A (zh) * 2015-10-14 2017-04-26 上海师范大学 吡蚜酮水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89354A (zh) * 2016-12-07 2017-05-24 浙江工业大学 磷酸化大豆分离蛋白复合涂膜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545342A (zh) * 2021-08-09 2021-10-26 南京科翼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含农药25%吡蚜酮悬浮剂的高效助剂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9710A (zh) * 2009-07-03 2009-12-02 深圳市朗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农用水分散粒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524267A (zh) * 2010-12-17 2012-07-04 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植物油及其衍生物的吡蚜酮悬浮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283193A (zh) * 2011-06-30 2011-12-21 上海师范大学 一种吡蚜酮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54701A (zh) * 2014-07-11 2014-09-24 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 吡蚜酮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77686A (zh) * 2015-10-14 2017-04-26 上海师范大学 吡蚜酮水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89354A (zh) * 2016-12-07 2017-05-24 浙江工业大学 磷酸化大豆分离蛋白复合涂膜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545342A (zh) * 2021-08-09 2021-10-26 南京科翼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含农药25%吡蚜酮悬浮剂的高效助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43793A (zh) 2023-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842232B1 (en) Cellulosic materials and methods for their application
CN115843793B (zh) 一种含吡蚜酮的水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JPH06211647A (ja) ナノ粒子を含む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1696749B1 (en) Beverages and their preparation
CN107805410B (zh) 一种提高在树脂体系分散性的钛白粉生产方法
JP2009502200A (ja) 低沈降性酸性タンパク質飲料
CA1117150A (en) Cementitiou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asbestos fibres
SE521949C2 (sv) Förfarande för skumflotation av silikatinnehållande järnmalm
CN113881177B (zh) 一种抗菌吸水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和装置
JP2014523958A (ja) 溶解促進水溶性添加剤を伴う易溶解性の固体非イオン性合成会合型増粘剤
JP2022530759A (ja) 架橋セルロースエーテルを製造するためのプロセス
JP3097759B2 (ja) 有機珪素化合物を含有する水に再分散性の粉末組成物を調製する方法
CN105860152A (zh) 一种水溶性负载金属纳米颗粒的杂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A1163035A (en) Water soluble polymer suspensions
DK158793B (da) Pumpelig vandig opslaemning af et fast braendsel og en fremgangsmaade til dens fremstilling
CN108299678B (zh) 一种聚合物用消光剂二氧化钛悬浮液的制备方法
JPWO2018038055A1 (ja) 分散性バクテリアセルロース乾燥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バクテリアセルロース分散液の製造方法
JPS6017201B2 (ja) タマリンド・ガムの精製方法
CN110256872A (zh) 超微细碳酸钙及其加工方法
CA1116833A (en) Preparation of asbestos fibers
CN115159811A (zh) 零排放地下工程泥浆处理施工工法
CN114557356A (zh) 一种含2,4-d和毒莠定的混合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JPH01313587A (ja) 銀賦活硫化亜鉛蛍光体に非凝集能を付与する方法
EP1690830B1 (en) Method of preparing an easily-dispersed rheology-grade product from a pseudolaminar silicate, product thus obtained and methods of using same
JPH0978001A (ja) 流動性粉体スラリー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の製造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