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63434A - Fc电磁屏蔽芯片、封装结构、方法、电路结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Fc电磁屏蔽芯片、封装结构、方法、电路结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63434A
CN115763434A CN202211394150.6A CN202211394150A CN115763434A CN 115763434 A CN115763434 A CN 115763434A CN 202211394150 A CN202211394150 A CN 202211394150A CN 115763434 A CN115763434 A CN 1157634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p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grounding
electromagnetic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9415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斌
洪胜平
葛恒东
余财祥
张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Weijie Chuangxin Precision Measure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Weijie Chuangxin Precision Measure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Weijie Chuangxin Precision Measure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Weijie Chuangxin Precision Measure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9415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6343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634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634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FC电磁屏蔽芯片、封装结构、方法、电路结构及电子设备。该FC电磁屏蔽芯片包括芯片本体,芯片本体的表面具有多个接地柱,芯片本体的表面开设有多个通孔,通孔的内表面设有金属镀层;布线层,布设于芯片本体的表面,并连接于接地柱与金属镀层之间;电磁屏蔽层,覆盖于芯片本体上与接地柱相对的一面,并与各通孔内的金属镀层导电接触。由此,通过对FC电磁屏蔽芯片进行独特设计,使得该FC电磁屏蔽芯片与基板贴装后即可实现自屏蔽效果,从而极大地节省模组内部空间,设计自由度更高。

Description

FC电磁屏蔽芯片、封装结构、方法、电路结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FC(Flip Chip,倒装)电磁屏蔽芯片,同时也涉及包括该FC电磁屏蔽芯片的封装结构及相应的封装方法,还涉及包括该封装结构的电路结构及电子设备,属于电磁屏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薄型化的发展,新的电磁干扰(简称为EMI)屏蔽技术应运而生,其中分区屏蔽(compartment shielding)技术除了可用于封装外部屏蔽,还可对封装内部各元件实现隔离,主要是通过在各电子系统四周形成屏蔽墙并与封装表面的共形屏蔽(conformalshielding)层相连从而达到分区屏蔽效果。
此外,此种分区屏蔽技术还可以减小屏蔽腔的尺寸,避免了电磁共振使得系统更稳定。目前,业内主流方案是通过内部金属罩、引线键合(Wire Bond)垂直打线或镭射开槽填导电银浆及溅射金属层等方式与外部的屏蔽(shielding)层相连形成分区屏蔽,但是存在空间利用率低,封装后续工序复杂等问题。
在申请号为202110887421.0的中国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芯片结构及其加工方法。该芯片结构包括封装基板,及设于封装基板上表面的若干个SMT(表面贴装)元器件和若干个晶圆件;封装基板的上表面还设有共形屏蔽接地垫和若干个分区屏蔽接地垫;封装基板的上表面还设有封胶层,封胶层对应于共形屏蔽接地垫的位置设有切割道孔,封胶层对应于分区屏蔽接地垫的位置设有分区屏蔽孔,切割道孔、分区屏蔽孔及封胶层的上表面均设有金属胶片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首要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FC电磁屏蔽芯片。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FC电磁屏蔽封装结构。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又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FC电磁屏蔽封装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再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FC电磁屏蔽封装结构的电路结构及电子设备。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FC电磁屏蔽芯片,包括:
芯片本体,所述芯片本体的表面具有多个接地柱,并且所述芯片本体的表面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的内表面设有金属镀层;
布线层,布设于所述芯片本体的表面,并连接于所述接地柱与所述金属镀层之间;
电磁屏蔽层,覆盖于所述芯片本体上与所述接地柱相对的一面,并与各所述通孔内的金属镀层导电接触。
其中较优地,所述多个通孔均位于所述芯片本体表面的边缘,以共同围合呈预设区域,所述多个接地柱位于所述预设区域内。
其中较优地,所述电磁屏蔽层的尺寸大于所述预设区域的尺寸,以使所述电磁屏蔽层完全封堵所述多个通孔。
其中较优地,所述布线层包括多根引线,所述多根引线与所述多个接地柱一一对应,所述引线的第一端与所述接地柱连接,所述引线的第二端与所述金属镀层连接;其中,所述引线由多根子引线层叠而成,以使所述引线具有预设厚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FC电磁屏蔽封装结构,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的表面设有多个接地垫;
上述的FC电磁屏蔽芯片,贴装于所述基板的表面,以使所述接地柱与所述接地垫连接;
塑封层,塑封于所述基板的表面,以覆盖所述FC电磁屏蔽芯片。
其中较优地,所述多个接地垫分为多组,每一组接地垫均围设成预设形状,以形成一个安装区域;
所述FC电磁屏蔽芯片为多个,多个所述FC电磁屏蔽芯片分别贴装在不同的安装区域内,以进行分区屏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上述FC电磁屏蔽封装结构的封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预制FC电磁屏蔽芯片;
将所述FC电磁屏蔽芯片贴装在基板的表面,并使得所述FC电磁屏蔽芯片的接地柱与所述基板上的接地垫连接;
将塑封材料塑封于所述基板的表面,以形成覆盖所述FC电磁屏蔽芯片的塑封层。
其中较优地,所述预制FC电磁屏蔽芯片包括:
在单片晶圆的表面开设多个通孔,并在所述通孔内溅射金属材料,以形成金属镀层;
在单片晶圆上设置布线层,使得所述布线层的第一端与各所述通孔内的金属镀层连接,第二端引出至所述单片晶圆的表面,形成多个接地基点;
在每一个所述接地基点处生长凸点,形成接地柱;
对所述单片晶圆进行减薄处理,以减至预设厚度;
将所述单片晶圆翻转180°,使得具有接地柱的表面朝下;
通过溅射工艺对翻转后的单片晶圆进行金属溅射,以在翻转后的单片晶圆的上表面形成电磁屏蔽层,并使所述电磁屏蔽层与各所述通孔的金属镀层导电接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电路结构,其中包括上述FC电磁屏蔽封装结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中包括上述FC电磁屏蔽封装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技术效果:
1.通过对FC电磁屏蔽芯片进行独特设计,使得该FC电磁屏蔽芯片与基板贴装后即可实现自屏蔽效果,从而极大地节省模组内部空间,设计自由度更高。
2.由于FC电磁屏蔽芯片本身具有自屏蔽功能。因此,当多个FC电磁屏蔽芯片贴装在同一块基板上后,各个FC电磁屏蔽芯片之间能够自然形成分区屏蔽效果。
3.FC电磁屏蔽芯片具有自屏蔽效果。因此,该封装结构能够省去了在塑封层外侧进行电磁屏蔽的工序,从而简化了生产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FC电磁屏蔽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芯片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FC电磁屏蔽封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封装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预制FC电磁屏蔽芯片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开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重新布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生长接地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对晶圆进行减薄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将晶圆翻转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溅射电磁屏蔽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贴装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塑封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内容进行详细具体的说明。
<第一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FC电磁屏蔽芯片,包括芯片本体1、布线层2和电磁屏蔽层3。其中,布线层2用于将芯片本体1的电性引出至外侧,从而与电磁屏蔽层3连接,以实现芯片本体1的自屏蔽效果。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芯片本体1由晶圆材料制成。如图2所示,芯片本体1具有下表面110、上表面120和外侧面130,其中,外侧面130位于芯片本体的上表面120与下表面110之间,并同时与芯片本体的上表面120与下表面110相邻。在芯片本体1的下表面110上设有多个接地柱11,并且,芯片本体1的下表面110上开设有多个通孔12,该通过12的内表面溅射有金属材料,从而形成金属镀层13。其中,接地柱11通过金属镀层13与电磁屏蔽层3相连,从而通过将接地柱11接地,以实现电磁屏蔽(下文进行详细说明)。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多个通孔12均位于芯片本体1表面的边缘,以共同围合呈预设区域(例如:本实施例中的矩形,也可以为圆形),多个接地柱11位于预设区域内,共同围设成预设形状(例如:本实施例中的矩形,也可以为圆形),该预设形状根据需求而定,在多个接地柱11所围设的区域内可设置功能元件(例如:叉指换能器),以实现所需功能。由此,通过将通孔12开设在芯片本体1表面的边缘,从而能够扩大该预设区域的面积,以提高功能元件安装的便利性。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各通孔12的开孔位置可根据封装需求进行适应性调整。
如图3所示,布线层2具有多根引线21。多根引线21与多个接地柱11一一对应,其中,引线21的第一端与金属镀层13连接,引线21的第二端引出至芯片本体1的下表面110处,形成接地基点,通过在该接地基点处生长凸点,从而形成该接地柱11。由此,通过该引线21能够将接地柱11与金属镀层13进行导电连接,从而实现金属镀层13的接地。本实施例中,引线21由多根多根子引线层叠而成,从而使得引线21具有一定的厚度,优选为3~10um,由此,使得引线21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保证了连接的稳定性。
电磁屏蔽层3通过在芯片本体1的上表面120溅射金属材料形成,并使得电磁屏蔽层3具有一定的厚度,优选为0.1~5um。并且,该电磁屏蔽层3需要同时与多个通孔11内的金属镀层13导电接触,从而通过各引线21以及各金属镀层13,实现与接地柱11的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当接地柱12完成接地后,则电磁屏蔽层3也能够接地,从而实现FC电磁屏蔽芯片的自屏蔽。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电磁屏蔽层3的尺寸大于多个通孔12所围合的预设区域的尺寸,以使电磁屏蔽层3能够完全封堵多个通孔12。由此,能够避免后续封装过程中,塑封材料进入到通孔12内,进而避免对金属镀层13造成污染,从而影响电磁屏蔽效果。并且,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由于多个通孔12的金属镀层13相当于围设在芯片本体1的侧面,因此,在溅射电磁屏蔽层3时,仅需在芯片本体1的上表面120溅射金属材料即可,无需在芯片本体1的外侧面130上溅射金属材料,从而简化了电磁屏蔽层3的生产流程,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FC电磁屏蔽芯片进行独特设计,使得该FC电磁屏蔽芯片与基板贴装后即可实现自屏蔽效果,从而极大地节省模组内部空间,设计自由度更高。
<第二实施例>
如图4所示,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FC电磁屏蔽封装结构,包括基板10、上述FC电磁屏蔽芯片20以及塑封层30。
具体的,基板10的表面设有多个接地垫101。FC电磁屏蔽芯片20贴装于基板10的表面,以使接地柱11与接地垫101连接,从而实现接地柱11的接地。塑封层30由EMC材料塑封于基板10的表面形成,从而覆盖FC电磁屏蔽芯片20,以保护该FC电磁屏蔽芯片20。由此,当FC电磁屏蔽芯片20贴装于基板10的表面后,则电磁屏蔽层3依次通过多个金属镀层13、布线层2的多根引线21、多根接地柱12以及接地垫101完成接地,从而实现对FC电磁屏蔽芯片的自屏蔽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基板10上的多个接地垫101分为多组,每一组接地垫101均围设成预设形状,以形成一个安装区域。相应地,FC电磁屏蔽芯片20为多个,多个FC电磁屏蔽芯片20分别贴装在不同的安装区域内,以进行分区屏蔽。可以理解的是,由于FC电磁屏蔽芯片20本身具有自屏蔽功能,因此,当多个FC电磁屏蔽芯片20贴装在同一块基板10上后,各个FC电磁屏蔽芯片20之间能够自然形成分区屏蔽效果。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本实施例中,FC电磁屏蔽芯片具有自屏蔽效果,因此,该封装结构能够省去了在塑封层30外侧进行电磁屏蔽的工序,从而简化了生产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第三实施例>
如图5所示,在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封装方法,以用于生产上述FC电磁屏蔽封装结构。具体包括步骤S1~S3:
S1:预制FC电磁屏蔽芯片20。
如图6所示,具体包括步骤S11~S16:
S11:开孔。
具体的,如图7所示,在晶圆厂内,在单片晶圆的表面开设多个盲孔14,并在盲孔14内溅射金属材料,以形成金属镀层13。其中,本实施例中,单片晶圆需要进行减薄处理(即步骤S14),当经过减薄处理后,则盲孔14会变为通孔12。
S12:重新布线。
如图8所示,在每一个通孔12处布设子引线,使得子引线的一端与金属镀层13连接,第二端已处置单片晶圆的表面,形成多个接地基点。通过多次作业,形成层叠式结构的引线21,同一个单片晶圆的多根引线21共同形成该单片晶圆的布线层2。
S13:生长接地柱11。
如图9所示,在每一个接地基点处生长凸点,以形成接地柱11。本实施例中,该接地柱11呈球形,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接地柱11也可以呈圆柱形,具体可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而定。
S14:减薄处理。
如图10所示,当接地柱12形成后,需要对单片晶圆进行减薄处理,以减至预设厚度,直至金属镀层13裸露在外,从而满足后续的封装需求。其中,该预设厚度可根据封装需求而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S15:晶圆翻转。
如图11所示,将单片晶圆翻转180°,使得具有接地柱11的表面朝下。
S16:溅射电磁屏蔽层3。
如图12所示,通过溅射工艺对翻转后的单片晶圆进行金属溅射,以在翻转后的单片晶圆的上表面120上形成电磁屏蔽层3,并使电磁屏蔽层3与各通孔的金属镀层13导电接触。至此,完成一个FC电磁屏蔽芯片的预制。
S17:重复上述步骤S15~S16,直至完成所有FC电磁屏蔽芯片的预制。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在步骤S11中,可以直接采用大片晶圆(,并在大片晶圆的表面开设多组盲孔14,从而通过后续的步骤,完成多个FC电磁屏蔽芯片的预制,并通过切单形成单个FC电磁屏蔽芯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S2:芯片贴装。
具体的,如图13所示,当FC电磁屏蔽芯片20预制完成后,将该FC电磁屏蔽芯片20贴装在基板10的表面,并使得FC电磁屏蔽芯片20的接地柱11与基板10上的接地垫101连接,以将接地柱11接地,进而使得电磁屏蔽层3也能够接地,从而实现FC电磁屏蔽芯片20的自屏蔽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该步骤中,FC电磁屏蔽芯片20的贴装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具体可根据需要而定。并且,当FC电磁屏蔽芯片20的贴装数量为多个时,由于FC电磁屏蔽芯片20本身具有自屏蔽效果,因此,多个FC电磁屏蔽芯片20能够自然形成分区屏蔽效果。
S3:塑封。
如图14所示,将塑封材料(例如:EMC材料)塑封于基板10的表面,以形成覆盖FC电磁屏蔽芯片20的塑封层30,从而对FC电磁屏蔽芯片20进行安全保护。
<第四实施例>
如图15所示,在上述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第四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路结构。该电路结构包括电路板100,以及安装在电路板100上的多个上述FC电磁屏蔽封装结构103,和/或其他分立元器件104、105。
<第五实施例>
在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第五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FC电磁屏蔽封装结构,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电子设备、智能网联汽车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技术效果:
1.通过对FC电磁屏蔽芯片进行独特设计,使得该FC电磁屏蔽芯片与基板贴装后即可实现自屏蔽效果,从而极大地节省模组内部空间,设计自由度更高。
2.由于FC电磁屏蔽芯片本身具有自屏蔽功能。因此,当多个FC电磁屏蔽芯片贴装在同一块基板上后,各个FC电磁屏蔽芯片之间能够自然形成分区屏蔽效果。
3.FC电磁屏蔽芯片具有自屏蔽效果。因此,该封装结构能够省去了在塑封层外侧进行电磁屏蔽的工序,从而简化了生产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上面对本发明所提供的FC电磁屏蔽芯片、封装结构、封装方法、电路结构及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发明实质内容的前提下对它所做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动,都将构成对本发明专利权的侵犯,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Claims (10)

1.一种FC电磁屏蔽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芯片本体,所述芯片本体的表面具有多个接地柱,并且所述芯片本体的表面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的内表面设有金属镀层;
布线层,布设于所述芯片本体的表面,并连接于所述接地柱与所述金属镀层之间;
电磁屏蔽层,覆盖于所述芯片本体上与所述接地柱相对的一面,并与各所述通孔内的金属镀层导电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FC电磁屏蔽芯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通孔均位于所述芯片本体表面的边缘,以共同围合呈预设区域,所述多个接地柱位于所述预设区域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FC电磁屏蔽芯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磁屏蔽层的尺寸大于所述预设区域的尺寸,以使所述电磁屏蔽层完全封堵所述多个通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FC电磁屏蔽芯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布线层包括多根引线,所述多根引线与所述多个接地柱一一对应,所述引线的第一端与所述接地柱连接,所述引线的第二端与所述金属镀层连接;其中,所述引线由多根子引线层叠而成,以使所述引线具有预设厚度。
5.一种FC电磁屏蔽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的表面设有多个接地垫;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FC电磁屏蔽芯片,贴装于所述基板的表面,以使所述接地柱与所述接地垫连接;
塑封层,塑封于所述基板的表面,以覆盖所述FC电磁屏蔽芯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FC电磁屏蔽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接地垫分为多组,每一组接地垫均围设成预设形状,以形成一个安装区域;
所述FC电磁屏蔽芯片为多个,多个所述FC电磁屏蔽芯片分别贴装在不同的安装区域内,以进行分区屏蔽。
7.一种权利要求5或6所述FC电磁屏蔽封装结构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预制FC电磁屏蔽芯片;
将所述FC电磁屏蔽芯片贴装在基板的表面,并使得所述FC电磁屏蔽芯片的接地柱与所述基板上的接地垫连接;
将塑封材料塑封于所述基板的表面,以形成覆盖所述FC电磁屏蔽芯片的塑封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FC电磁屏蔽芯片包括:
在单片晶圆的表面开设多个通孔,并在所述通孔内溅射金属材料,以形成金属镀层;
在单片晶圆上设置布线层,使得所述布线层的第一端与各所述通孔内的金属镀层连接,第二端引出至所述单片晶圆的表面,形成多个接地基点;
在每一个所述接地基点处生长凸点,形成接地柱;
对所述单片晶圆进行减薄处理,以减至预设厚度;
将所述单片晶圆翻转180°,使得具有接地柱的表面朝下;
通过溅射工艺对翻转后的单片晶圆进行金属溅射,以在翻转后的单片晶圆的上表面形成电磁屏蔽层,并使所述电磁屏蔽层与各所述通孔的金属镀层导电接触。
9.一种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包括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FC电磁屏蔽封装结构。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包括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FC电磁屏蔽封装结构。
CN202211394150.6A 2022-11-08 2022-11-08 Fc电磁屏蔽芯片、封装结构、方法、电路结构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57634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94150.6A CN115763434A (zh) 2022-11-08 2022-11-08 Fc电磁屏蔽芯片、封装结构、方法、电路结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94150.6A CN115763434A (zh) 2022-11-08 2022-11-08 Fc电磁屏蔽芯片、封装结构、方法、电路结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63434A true CN115763434A (zh) 2023-03-07

Family

ID=85368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94150.6A Pending CN115763434A (zh) 2022-11-08 2022-11-08 Fc电磁屏蔽芯片、封装结构、方法、电路结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6343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74614B2 (en) EMI/RFI shielding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 packages
US7261596B2 (en) Shielded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00485921C (zh) 具有集成emi和rfi屏蔽的包覆成型半导体封装
JP4159636B2 (ja) 電子部品パッケージ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614120B2 (en) Semiconductor chip package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KR20110039448A (ko) 통합된 간섭 차폐물을 갖는 반도체 패키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8822844B1 (en) Shielding and potting for electrical circuits
WO2008027888A2 (en) Radio frequency and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
US6933597B1 (en) Spacer with passive components for use in multi-chip modules
EP3660897A1 (en) Semiconductor package with in-package compartmental shielding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3229293A (zh) 半导体芯片封装、半导体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102157394A (zh) 高密度系统级封装方法
WO2024099381A1 (zh) Csp电磁屏蔽芯片、封装结构、方法、电路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00472780C (zh) 电子零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5763434A (zh) Fc电磁屏蔽芯片、封装结构、方法、电路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15763435A (zh) 电磁屏蔽的封装单元及方法、基板、电路和电子设备
CN115763274A (zh) 一种集成式芯片封装方法、封装单元、基板及电子产品
US20220139846A1 (en) Region shielding within a package of a microelectronic device
KR102637567B1 (ko) 사전 형성된 마스크를 이용한 선택적 emi 차폐
CN115000050A (zh) 一种电磁屏蔽封装结构及制作方法
CN115763275A (zh) 基板共形屏蔽封装方法及结构
CN105720021B (zh) 集成电路封装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1211794A (zh) 封装半导体元件方法、制作引线框架方法及半导体封装产品
CN114497008A (zh) 一种封装模块、封装模块的制造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509932A (zh) 一种系统级封装方法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