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44894B - 一种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制备技术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制备技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44894B
CN115744894B CN202211520327.2A CN202211520327A CN115744894B CN 115744894 B CN115744894 B CN 115744894B CN 202211520327 A CN202211520327 A CN 202211520327A CN 115744894 B CN115744894 B CN 1157448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ss
equal
lithium ion
finished product
ion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2032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744894A (zh
Inventor
唐杰
孙强
张留峰
岳鹏
田鹏
段丽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Qinxin Ener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Qinxin Ener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Qinxin Ener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xi Qinxin Ener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2032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4489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7448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448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7448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448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制备方法,涉及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技术领域,采用的方案步骤为:精焦粉破碎处理;离心、漂洗和干燥处理;辊压磨整形;第一次石墨化处理;半成品a的制备;油系针状焦破碎处理;混合操作;炭化处理;第二次石墨化处理;半成品b的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本发明通过将精焦粉的破碎与石墨化技术,使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石墨化度、容量和压实密度得到大幅度提高,既保持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牢固的结构稳定性,优良的嵌锂特性以及长循环寿命,优异极片加工性等优点,本发明适用于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制备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制备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 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电池一般采用含有锂元素的材料作为电极,是现代高性能电池的代表。
石油焦炭和石墨作负极材料无毒,且资源充足,锂离子嵌入碳中,克服了锂的高活性,解决了传统锂电池存在的安全问题,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材料目前主要是石墨微粉,其中,人造石墨粉形状不规则,比表面积大,导致材料加工性能差,电化学性能较弱,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制备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精焦粉破碎处理:将灰分在5%-15%的精焦粉进行破碎处理,先将灰分在5%-15%的原料进行干燥后再用雷蒙磨进行破碎;
S2、离心、漂洗和干燥处理:将步骤S1处理的物料经化学提纯,再经离心、漂洗和干燥处理;
S3、辊压磨整形:将步骤S2得到的物料进行辊压磨整形;
S4、第一次石墨化处理:将步骤S3处理得到的物料进行石墨化处理;
S5、半成品a的制备:将步骤S4得到的物料进行除磁、筛分、混合,得到半成品a;
S6、油系针状焦破碎处理:将灰分<0.01%的油系针状焦进行破碎;
S7、混合操作:将步骤S6处理得到的破碎合格物料与石油沥青混合;
S8、炭化处理:将步骤S7处理的物料进行炭化处理;
S9、第二次石墨化处理:将步骤S8处理得到的物料进行石墨化处理;
S10、半成品b的制备:将步骤S9处理得到的物料进行除磁筛分,得到半成品b;
S11、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将步骤S5处理得到的物质a与步骤S10处理得到的物质b按照1:1的比例混合得到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中灰分在5%-10%的原料为铸造焦中粒度小于等于0.5mm精焦粉;优选所述灰分在5%-10%的精焦粉的全水≤25%,干基灰分在5%到10%之间,干基无灰基挥发分≤2%,固定碳≥86%,全硫≤0.7%的精焦粉;所述步骤S1中精焦粉通过耙式真空干燥机进行烘干处理,干燥后的焦粉全水应≤1%。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烘干的精焦粉通过管链输送至雷蒙磨仓,后经雷蒙磨进行破碎,合格粒径要求:D50为18-22μm。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2中的提纯需用气动隔膜泵按比例提取氢氟酸和纯水至反应釜中,氢氟酸浓度为3-19wt%;优选将步骤S1处理过的物料经罗茨风机和真空上料机配合加入反应釜,保持固液比为1:3-5;经一段时间的充分反应,用离心机进行固液分离,酸性滤饼通过双螺旋下料机送漂洗罐用65℃纯水洗涤后,再用压滤机机进行固液分离,离心洗涤数次直至产生中性滤饼为止;提纯后的物料全水分≤21%,干基灰分≤3%。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2所述离心得到的中性滤饼,经转送至双锥烘干平台,后卸入双锥真空干燥机进行烘干,烘干后的物料全水分≤1%。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2烘干后物料需经整形处理,整形后物料的D10为5μm-7μm,D50为14μm-16μm,D90为25μm-30μm,D100为≤45μm。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4的石墨化是将步骤S3得到的整形物料输送装入石墨坩埚,然后放入艾奇逊石墨化炉;待步骤S4的坩埚冷却至室温后,将物料经除磁机进行除磁;将除磁后的物料进行二级筛分,再经无重力混合机混料;得到半成品a,理化指标如下:
粒度D10为5um-7um,D50为14um-16 um,D90为25um -30um,D100≤50um,固定碳含量≥99.95%,比表面≤2.5m2/g,振实密度≥1.1g/cm3,真密度:2.1-2.2g/cm3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5混料后的物料入成品仓,再经除磁机进行二次除磁后,装吨包或箱包;所述除磁后的物料的磁性物质含量≤0.1ppm;所述步骤S6所述油系针状焦,灰分<0.01%,直接用机械磨破碎;破碎后物料的D10为3μm-4μm,D50为8μm-12μm,D90为16μm-19μm,D100为≤40μm;所述步骤S7是将步骤S6得到的破碎合格物料与高温沥青,按照100:5的比例,使用混料机混合2小时。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8将混好的物料,进行炭化处理,氮气气氛下,炭化温度1400℃,炭化时间不小于2小时;步骤S9的石墨化是将步骤S8得到的炭化成品装入石墨坩埚,然后放入艾奇逊石墨化炉进行石墨化;步骤S10将坩埚中的物料经除磁机处理后再进行二级筛分,筛分后的得到半成品b,理化指标如下:
粒度D10为5um-7um,D50为14um-16 um,D90为25um -30um,D100≤50um,固定碳含量≥99.95%,比表面≤2.0m2/g,振实密度≥1.2g/cm3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1是将半成品a与半成品b,按照1:1的比例使用无重力混料机进行混合,制得成品c,其理化指标如下:粒度D10为5um-7um,D50为14um-16um,D90为25um -30um,D100≤50um,固定碳含量≥99.95%,比表面≤2.25m2/g,振实密度≥1.25g/cm3,电化学性能如下:首次放电比容量340mAh·g-1,首效90%,循环100圈后,其容量保持率约为99%。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将精焦粉的破碎与石墨化技术,使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石墨化度、容量和压实密度得到大幅度提高,既保持现有技术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牢固的结构稳定性,优良的嵌锂特性,以及长循环寿命,高倍率性,优异极片加工性等优点,同时解决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石墨化度低、容量低、压实密度低等问题。
2、该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除磁、筛分以及油系针状焦破碎处理,得到所需的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综合质量更佳,且易于实现产业化。本发明制备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固定碳含量≥99.95%,比表面≤2.25m2/g,振实密度≥1.25g/cm3,电化学性能如下:首次放电比容量340mAh·g-1,首效90%,循环100圈后,其容量保持率约为99%,适合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制备方法的流程
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请参考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精焦粉破碎处理:将灰分在5%-15%的精焦粉进行破碎处理,先将灰分在5%-15%的原料进行干燥后再用雷蒙磨进行破碎,灰分在5%-10%的原料为铸造焦中粒度小于等于0.5mm精焦粉;优选所述灰分在5%-10%的精焦粉的全水≤25%,干基灰分在5%到10%之间,干基无灰基挥发分≤2%,固定碳≥86%,全硫≤0.7%的精焦粉;所述步骤S1中精焦粉通过耙式真空干燥机进行烘干处理,干燥后的焦粉全水应≤1%,步骤S1烘干的精焦粉通过管链输送至雷蒙磨仓,后经雷蒙磨进行破碎,合格粒径要求:D50为20μm;
S2、离心、漂洗和干燥处理:将步骤S1处理的物料经化学提纯,再经离心、漂洗和干燥处理,步骤S2中的提纯需用气动隔膜泵按比例提取氢氟酸和纯水至反应釜中,氢氟酸浓度为3-19wt%;优选将步骤S1处理过的物料经罗茨风机和真空上料机配合加入反应釜,保持固液比为1:3-5;经一段时间的充分反应,用离心机进行固液分离,酸性滤饼通过双螺旋下料机送漂洗罐用65℃纯水洗涤后,再用压滤机机进行固液分离,离心洗涤数次直至产生中性滤饼为止;提纯后的物料全水分≤21%,干基灰分≤3%,所述离心得到的中性滤饼,经转送至双锥烘干平台,后卸入双锥真空干燥机进行烘干,烘干后的物料全水分≤1%,烘干后物料需经整形处理,整形后物料的D10为7μm,D50为6μm,D90为25μm,D100为≤45μm;
S3、辊压磨整形:将步骤S2得到的物料进行辊压磨整形;
S4、第一次石墨化处理:将步骤S3处理得到的物料进行石墨化处理,石墨化是将步骤S3得到的整形物料输送装入石墨坩埚,然后放入艾奇逊石墨化炉;待步骤S4的坩埚冷却至室温后,将物料经除磁机进行除磁;将除磁后的物料进行二级筛分,再经无重力混合机混料;得到半成品a,理化指标如下:
粒度D10为5um,D50为14um,D90为25um,D100≤50um,固定碳含量≥99.95%,比表面≤2.5m2/g,振实密度≥1.1g/cm3,真密度:2.1-2.2g/cm3
S5、半成品a的制备:将步骤S4得到的物料进行除磁、筛分、混合,得到半成品a,混料后的物料入成品仓,再经除磁机进行二次除磁后,装吨包或箱包;所述除磁后的物料的磁性物质含量≤0.1ppm;所述步骤S6所述油系针状焦,灰分<0.01%,直接用机械磨破碎;破碎后物料的D10为3μm,D50为10μm,D90为16μm,D100为≤40μm;所述步骤S7是将步骤S6得到的破碎合格物料与高温沥青,按照100:5的比例,使用混料机混合2小时;
S6、油系针状焦破碎处理:将灰分<0.01%的油系针状焦进行破碎;
S7、混合操作:将步骤S6处理得到的破碎合格物料与石油沥青混合;
S8、炭化处理:将步骤S7处理的物料进行炭化处理,步骤S8将混好的物料,进行炭化处理,氮气气氛下,炭化温度1400℃,炭化时间不小于2小时;步骤S9的石墨化是将步骤S8得到的炭化成品装入石墨坩埚,然后放入艾奇逊石墨化炉进行石墨化;步骤S10将坩埚中的物料经除磁机处理后再进行二级筛分,筛分后的得到半成品b,理化指标如下:
粒度D10为6um,D50为15um,D90为28um,D100≤50um,固定碳含量≥99.95%,比表面≤2.0m2/g,振实密度≥1.2g/cm3
S9、第二次石墨化处理:将步骤S8处理得到的物料进行石墨化处理;
S10、半成品b的制备:将步骤S9处理得到的物料进行除磁筛分,得到半成品b;
S11、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将步骤S5处理得到的物质a与步骤S10处理得到的物质b按照1:1的比例混合得到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步骤S11是将半成品a与半成品b,按照1:1的比例使用无重力混料机进行混合,制得成品c,其理化指标如下:粒度D10为6um,D50为14um,D90为25um,D100≤50um,固定碳含量≥99.95%,比表面≤2.25m2/g,振实密度≥1.25g/cm3,电化学性能如下:首次放电比容量340mAh·g-1,首效90%,循环100圈后,其容量保持率约为99%。
实施例二:请参考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精焦粉破碎处理:将灰分在5%-15%的精焦粉进行破碎处理,先将灰分在5%-15%的原料进行干燥后再用雷蒙磨进行破碎,所述步骤S1中灰分在5%-10%的原料为铸造焦中粒度小于等于0.5mm精焦粉;优选所述灰分在5%-10%的精焦粉的全水≤25%,干基灰分在5%到10%之间,干基无灰基挥发分≤2%,固定碳≥86%,全硫≤0.7%的精焦粉;所述步骤S1中精焦粉通过耙式真空干燥机进行烘干处理,干燥后的焦粉全水应≤1%,步骤S1烘干的精焦粉通过管链输送至雷蒙磨仓,后经雷蒙磨进行破碎,合格粒径要求:D50为22μm;
S2、离心、漂洗和干燥处理:将步骤S1处理的物料经化学提纯,再经离心、漂洗和干燥处理,步骤S2中的提纯需用气动隔膜泵按比例提取氢氟酸和纯水至反应釜中,氢氟酸浓度为3-19wt%;优选将步骤S1处理过的物料经罗茨风机和真空上料机配合加入反应釜,保持固液比为1:3-5;经一段时间的充分反应,用离心机进行固液分离,酸性滤饼通过双螺旋下料机送漂洗罐用65℃纯水洗涤后,再用压滤机机进行固液分离,离心洗涤数次直至产生中性滤饼为止;提纯后的物料全水分≤21%,干基灰分≤3%,所述离心得到的中性滤饼,经转送至双锥烘干平台,后卸入双锥真空干燥机进行烘干,烘干后的物料全水分≤1%,烘干后物料需经整形处理,整形后物料的D10为5μm,D50为14μm,D90为27μm,D100为≤45μm;
S3、辊压磨整形:将步骤S2得到的物料进行辊压磨整形;
S4、第一次石墨化处理:将步骤S3处理得到的物料进行石墨化处理,石墨化是将步骤S3得到的整形物料输送装入石墨坩埚,然后放入艾奇逊石墨化炉;待步骤S4的坩埚冷却至室温后,将物料经除磁机进行除磁;将除磁后的物料进行二级筛分,再经无重力混合机混料;得到半成品a,理化指标如下:
粒度D10为6um,D50为15um,D90为27um,D100≤50um,固定碳含量≥99.95%,比表面≤2.5m2/g,振实密度≥1.1g/cm3,真密度:2.1-2.2g/cm3
S5、半成品a的制备:将步骤S4得到的物料进行除磁、筛分、混合,得到半成品a,混料后的物料入成品仓,再经除磁机进行二次除磁后,装吨包或箱包;所述除磁后的物料的磁性物质含量≤0.1ppm;所述步骤S6所述油系针状焦,灰分<0.01%,直接用机械磨破碎;破碎后物料的D10为3μm,D50为8μm,D90为18μm,D100为≤40μm;所述步骤S7是将步骤S6得到的破碎合格物料与高温沥青,按照100:5的比例,使用混料机混合2小时;
S6、油系针状焦破碎处理:将灰分<0.01%的油系针状焦进行破碎;
S7、混合操作:将步骤S6处理得到的破碎合格物料与石油沥青混合;
S8、炭化处理:将步骤S7处理的物料进行炭化处理,步骤S8将混好的物料,进行炭化处理,氮气气氛下,炭化温度1400℃,炭化时间不小于2小时;步骤S9的石墨化是将步骤S8得到的炭化成品装入石墨坩埚,然后放入艾奇逊石墨化炉进行石墨化;步骤S10将坩埚中的物料经除磁机处理后再进行二级筛分,筛分后的得到半成品b,理化指标如下:
粒度D10为7um,D50为14um,D90为28um,D100≤50um,固定碳含量≥99.95%,比表面≤2.0m2/g,振实密度≥1.2g/cm3
S9、第二次石墨化处理:将步骤S8处理得到的物料进行石墨化处理;
S10、半成品b的制备:将步骤S9处理得到的物料进行除磁筛分,得到半成品b;
S11、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将步骤S5处理得到的物质a与步骤S10处理得到的物质b按照1:1的比例混合得到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步骤S11是将半成品a与半成品b,按照1:1的比例使用无重力混料机进行混合,制得成品c,其理化指标如下:粒度D10为6um,D50为16um,D90为28um,D100≤50um,固定碳含量≥99.95%,比表面≤2.25m2/g,振实密度≥1.25g/cm3,电化学性能如下:首次放电比容量340mAh·g-1,首效90%,循环100圈后,其容量保持率约为99%。
实施例三:请参考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精焦粉破碎处理:将灰分在5%-15%的精焦粉进行破碎处理,先将灰分在5%-15%的原料进行干燥后再用雷蒙磨进行破碎,所述步骤S1中灰分在5%-10%的原料为铸造焦中粒度小于等于0.5mm精焦粉;优选所述灰分在5%-10%的精焦粉的全水≤25%,干基灰分在5%到10%之间,干基无灰基挥发分≤2%,固定碳≥86%,全硫≤0.7%的精焦粉;所述步骤S1中精焦粉通过耙式真空干燥机进行烘干处理,干燥后的焦粉全水应≤1%,步骤S1烘干的精焦粉通过管链输送至雷蒙磨仓,后经雷蒙磨进行破碎,合格粒径要求:D50为21μm;
S2、离心、漂洗和干燥处理:将步骤S1处理的物料经化学提纯,再经离心、漂洗和干燥处理,步骤S2中的提纯需用气动隔膜泵按比例提取氢氟酸和纯水至反应釜中,氢氟酸浓度为3-19wt%;优选将步骤S1处理过的物料经罗茨风机和真空上料机配合加入反应釜,保持固液比为1:3-5;经一段时间的充分反应,用离心机进行固液分离,酸性滤饼通过双螺旋下料机送漂洗罐用65℃纯水洗涤后,再用压滤机机进行固液分离,离心洗涤数次直至产生中性滤饼为止;提纯后的物料全水分≤21%,干基灰分≤3%,所述离心得到的中性滤饼,经转送至双锥烘干平台,后卸入双锥真空干燥机进行烘干,烘干后的物料全水分≤1%,烘干后物料需经整形处理,整形后物料的D10为5μm,D50为16μm,D90为30μm,D100为≤45μm;
S3、辊压磨整形:将步骤S2得到的物料进行辊压磨整形;
S4、第一次石墨化处理:将步骤S3处理得到的物料进行石墨化处理,石墨化是将步骤S3得到的整形物料输送装入石墨坩埚,然后放入艾奇逊石墨化炉;待步骤S4的坩埚冷却至室温后,将物料经除磁机进行除磁;将除磁后的物料进行二级筛分,再经无重力混合机混料;得到半成品a,理化指标如下:
粒度D10为6um,D50为15um,D90为27um,D100≤50um,固定碳含量≥99.95%,比表面≤2.5m2/g,振实密度≥1.1g/cm3,真密度:2.1-2.2g/cm3
S5、半成品a的制备:将步骤S4得到的物料进行除磁、筛分、混合,得到半成品a,混料后的物料入成品仓,再经除磁机进行二次除磁后,装吨包或箱包;所述除磁后的物料的磁性物质含量≤0.1ppm;所述步骤S6所述油系针状焦,灰分<0.01%,直接用机械磨破碎;破碎后物料的D10为4μm,D50为10μm,D90为18μm,D100为≤40μm;所述步骤S7是将步骤S6得到的破碎合格物料与高温沥青,按照100:5的比例,使用混料机混合2小时;
S6、油系针状焦破碎处理:将灰分<0.01%的油系针状焦进行破碎;
S7、混合操作:将步骤S6处理得到的破碎合格物料与石油沥青混合;
S8、炭化处理:将步骤S7处理的物料进行炭化处理,步骤S8将混好的物料,进行炭化处理,氮气气氛下,炭化温度1400℃,炭化时间不小于2小时;步骤S9的石墨化是将步骤S8得到的炭化成品装入石墨坩埚,然后放入艾奇逊石墨化炉进行石墨化;步骤S10将坩埚中的物料经除磁机处理后再进行二级筛分,筛分后的得到半成品b,理化指标如下:
粒度D10为7um,D50为14um,D90为25um -30um,D100≤50um,固定碳含量≥99.95%,比表面≤2.0m2/g,振实密度≥1.2g/cm3
S9、第二次石墨化处理:将步骤S8处理得到的物料进行石墨化处理;
S10、半成品b的制备:将步骤S9处理得到的物料进行除磁筛分,得到半成品b;
S11、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将步骤S5处理得到的物质a与步骤S10处理得到的物质b按照1:1的比例混合得到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步骤S11是将半成品a与半成品b,按照1:1的比例使用无重力混料机进行混合,制得成品c,其理化指标如下:粒度D10为7um,D50为14um,D90为30um,D100≤50um,固定碳含量≥99.95%,比表面≤2.25m2/g,振实密度≥1.25g/cm3,电化学性能如下:首次放电比容量340mAh·g-1,首效90%,循环100圈后,其容量保持率约为99%。
判断标准:将实施例1-实施例3的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对制备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综合性能进行评定,结果见表1:实施例1-3如下:
由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备的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通过三个实施例对比,石墨化度、容量和压实密度得到大幅度提高,既保持现有技术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牢固的结构稳定性,优良的嵌锂特性,效果最佳者为实施例二,因此,选择实施例二为最佳实施例,具体对量的改变,也属于本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该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将精焦粉的破碎与石墨化技术,使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石墨化度、容量和压实密度得到大幅度提高,既保持现有技术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牢固的结构稳定性,优良的嵌锂特性,以及长循环寿命,高倍率性,优异极片加工性等优点,同时解决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石墨化度低、容量低、压实密度低等问题;本发明通过除磁、筛分以及油系针状焦破碎处理,得到所需的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综合质量更佳,且易于实现产业化。本发明制备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固定碳含量≥99.95%,比表面≤2.25m2/g,振实密度≥1.25g/cm3,电化学性能如下:首次放电比容量340mAh·g-1,首效90%,循环100圈后,其容量保持率约为99%,适合工业化生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精焦粉破碎处理:将灰分在5%-15%的精焦粉进行破碎处理,先将灰分在5%-15%的精焦粉进行干燥后再用雷蒙磨进行破碎,所述步骤S1烘干的精焦粉通过管链输送至雷蒙磨仓,后经雷蒙磨进行破碎,合格粒径要求:D50为18-22μm;
S2、离心、漂洗和干燥处理:将步骤S1处理的物料经化学提纯,再经离心、漂洗和干燥处理,所述步骤S2所述离心得到的中性滤饼,经转送至双锥烘干平台,后卸入双锥真空干燥机进行烘干,烘干后的物料全水分≤1%;
S3、辊压磨整形:将步骤S2得到的物料进行辊压磨整形;
S4、第一次石墨化处理:将步骤S3处理得到的物料进行石墨化处理;
S5、半成品a的制备:将步骤S4得到的物料进行除磁、筛分、混合,得到半成品a;
S6、油系针状焦破碎处理:将灰分<0.01%的油系针状焦进行破碎;
S7、混合操作:将步骤S6处理得到的破碎合格物料与石油沥青混合;
S8、炭化处理:将步骤S7处理的物料进行炭化处理;
S9、第二次石墨化处理:将步骤S8处理得到的物料进行石墨化处理;
S10、半成品b的制备:将步骤S9处理得到的物料进行除磁筛分,得到半成品b;
S11、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将步骤S5处理得到的物质a与步骤S10处理得到的物质b按照1:1的比例混合得到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灰分在5%-10%的精焦粉为铸造焦中粒度小于等于0.5mm精焦粉;所述灰分在5%-10%的精焦粉的全水≤25%,干基灰分在5%到10%之间,干基无灰基挥发分≤2%,固定碳≥86%,全硫≤0.7%的精焦粉;所述步骤S1中精焦粉通过耙式真空干燥机进行烘干处理,干燥后的焦粉全水应≤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提纯需用气动隔膜泵按比例提取氢氟酸和纯水至反应釜中,氢氟酸浓度为3-19wt%;将步骤S1处理过的物料经罗茨风机和真空上料机配合加入反应釜,保持固液比为1:3-5;经一段时间的充分反应,用离心机进行固液分离,酸性滤饼通过双螺旋下料机送漂洗罐用65℃纯水洗涤后,再用压滤机机进行固液分离,离心洗涤数次直至产生中性滤饼为止;提纯后的物料全水分≤21%,干基灰分≤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烘干后物料需经整形处理,整形后物料的D10为5μm-7μm,D50为14μm-16μm,D90为25μm-30μm,D100为≤45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的石墨化是将步骤S3得到的整形物料输送装入石墨坩埚,然后放入艾奇逊石墨化炉;待步骤S4的坩埚冷却至室温后,将物料经除磁机进行除磁;将除磁后的物料进行二级筛分,再经无重力混合机混料;得到半成品a,理化指标如下:
粒度D10为5um-7um,D50为14um-16 um,D90为25um -30um,D100≤50um,固定碳含量≥99.95%,比表面≤2.5m2/g,振实密度≥1.1g/cm3,真密度:2.1-2.2g/cm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混料后的物料入成品仓,再经除磁机进行二次除磁后,装吨包或箱包;所述除磁后的物料的磁性物质含量≤0.1ppm;所述步骤S6所述油系针状焦,灰分<0.01%,直接用机械磨破碎;破碎后物料的D10为3μm-4μm,D50为8μm-12μm,D90为16μm-19μm,D100为≤40μm;所述步骤S7是将步骤S6得到的破碎合格物料与高温沥青,按照100:5的比例,使用混料机混合2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8将混好的物料,进行炭化处理,氮气气氛下,炭化温度1400℃,炭化时间不小于2小时;步骤S9的石墨化是将步骤S8得到的炭化成品装入石墨坩埚,然后放入艾奇逊石墨化炉进行石墨化;步骤S10将坩埚中的物料经除磁机处理后再进行二级筛分,筛分后的得到半成品b,理化指标如下:
粒度D10为5um-7um,D50为14um-16 um,D90为25um -30um,D100≤50um,固定碳含量≥99.95%,比表面≤2.0m2/g,振实密度≥1.2g/cm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1是将半成品a与半成品b,按照1:1的比例使用无重力混料机进行混合,制得成品c,其理化指标如下:粒度D10为5um-7um,D50为14um-16 um,D90为25um -30um,D100≤50um,固定碳含量≥99.95%,比表面≤2.25m2/g,振实密度≥1.25g/cm3,电化学性能如下:首次放电比容量340mAh·g-1,首效90%,循环100圈后,其容量保持率约为99%。
CN202211520327.2A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制备技术 Active CN1157448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20327.2A CN115744894B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制备技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20327.2A CN115744894B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制备技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44894A CN115744894A (zh) 2023-03-07
CN115744894B true CN115744894B (zh) 2024-03-15

Family

ID=85341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20327.2A Active CN115744894B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制备技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44894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28615A (zh) * 2015-11-09 2016-03-23 大连宏光锂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方法
WO2017206544A1 (zh) * 2016-06-03 2017-12-07 田东 一种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004210A (zh) * 2018-08-07 2018-12-14 安徽科达洁能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48662A (zh) * 2021-07-12 2021-10-26 孙仲振 一种煤基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3594450A (zh) * 2021-07-15 2021-11-02 山西沁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煤基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JPWO2021256558A1 (zh) * 2020-06-18 2021-12-23
WO2022121136A1 (zh) * 2020-12-10 2022-06-16 广东凯金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倍率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20243A (zh) * 2022-06-28 2022-08-19 山西沁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煤基石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28518A1 (en) * 2004-02-12 2007-06-07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negative electrode for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using same, an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28615A (zh) * 2015-11-09 2016-03-23 大连宏光锂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方法
WO2017206544A1 (zh) * 2016-06-03 2017-12-07 田东 一种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004210A (zh) * 2018-08-07 2018-12-14 安徽科达洁能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WO2021256558A1 (zh) * 2020-06-18 2021-12-23
WO2022121136A1 (zh) * 2020-12-10 2022-06-16 广东凯金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倍率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48662A (zh) * 2021-07-12 2021-10-26 孙仲振 一种煤基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3594450A (zh) * 2021-07-15 2021-11-02 山西沁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煤基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4920243A (zh) * 2022-06-28 2022-08-19 山西沁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煤基石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44894A (zh) 2023-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93853B (zh) 一种软硬碳复合的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以及包含该负极材料的电容器
CN113666356B (zh) 基于果壳类生物质的钠离子电池硬炭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9755540B (zh) 一种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36393A (zh) 一种球形多孔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207320A (zh) 一种锂/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167028B (zh) 一种磷酸铁锂/碳复合材料的再生制备方法
CN112645300A (zh) 一种硬碳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2022517160A (ja) 廃棄リン酸鉄リチウムの選択的酸化還元再生方法、再生リン酸鉄リチウムおよび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
CN110649256A (zh) 单颗粒、二次颗粒混合的高能量密度石墨负极材料及制法
CN111620331A (zh) 一种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和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CN106169582A (zh) 一种天然针焦复合石墨负极材料生产方法
CN111799098A (zh) 一种多孔碳/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018366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94450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煤基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6443852A (zh) 一种香榧壳基硬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3353911B (zh) 一种添加到硅基负极中的多孔碳材料及硅基负极和锂离子电池
CN115744894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制备技术
CN111740082A (zh) 改性石墨材料、石墨负极材料及各自的制备方法和锂电池
CN115403028A (zh) 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负极材料以及钠离子电池
CN111900386B (zh) 中间相炭微球、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3753882A (zh) 一种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204731B (zh) 一种钠离子电池硬炭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218261986U (zh) 一种利用兰炭制备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装置
CN110212172B (zh) 一种碳材料原位沉积纳米铅晶粒/氧化铅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676817B (zh) 一种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