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29079A - 图像加热装置和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加热装置和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29079A
CN115729079A CN202211039271.9A CN202211039271A CN115729079A CN 115729079 A CN115729079 A CN 115729079A CN 202211039271 A CN202211039271 A CN 202211039271A CN 115729079 A CN115729079 A CN 1157290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member
heater
region
flat surface
recording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3927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今泉彻
赤松孝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57290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290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35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stationary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图像加热装置和成像设备。该图像加热装置包括:第一旋转构件、加热器、加热器保持器和第二旋转构件,其中,所述加热器保持器具有沿记录材料的传送方向设置在所述加热器的下游的平坦表面部分,所述平坦表面部分与所述第一旋转构件的内周表面接触,其中,所述平坦表面部分在纵向方向上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包括与所述夹持部的供所述记录材料的中央部分通过的区域相对应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是在纵向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一区域位于端部侧的区域,并且其中,在所述传送方向上,所述第二区域的下游端部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下游端部的上游。

Description

图像加热装置和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加热装置,例如,安装在使用电子照相方法或静电记录方法的成像设备(例如复印机、打印机等)中的定影装置,或者通过再加热记录材料上的已定影调色剂图像来提高调色剂图像的光泽度的光泽赋予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设置有该图像加热装置的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已知膜加热型图像加热装置作为用于电子照相系统的定影装置。膜加热型图像加热装置具有加热器、定影膜和加压辊,加热器在陶瓷基板上具有电阻加热元件,定影膜在与加热器接触被加热的同时进行旋转,加压辊与加热器一起形成夹持部,定影膜置于加压辊与加热器之间。通过在由夹持部夹持和传送承载有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的同时对记录材料进行加热而将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至记录材料。
在膜加热型图像加热装置中,在夹持部的大部分中,记录材料以与旋转的定影膜的表面速度大致相等的速度被传送。然而,在定影夹持部出口附近,记录材料从定影夹持部的压力中释放,定影膜的轨迹改变,使得在记录材料和定影膜之间存在速度差。由于该速度差,在定影膜的表面层和记录材料的表面层之间可能会发生微小的滑动。在定影膜的表面层由于滑动而受到摩擦和磨损的情况下,会引起诸如图像缺陷的瑕疵。尤其是在记录材料的宽度方向上的左右端部通过的位置处,定影夹持压力倾向于局部较强,因此容易加速磨损。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4-232215公开了一种通过沿纵向方向(记录材料宽度方向)移动定影带的位置来分散磨损的构造。
发明内容
然而,尽管可以分散受磨损影响的位置,但是难以抑制磨损的发生。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抑制磨损的发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在夹持部中夹持并传送记录材料的图像加热装置包括:
能够旋转的第一旋转构件;
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布置在所述第一旋转构件的内部空间中,所述加热器加热所述第一旋转构件;
保持所述加热器的加热器保持器,所述加热器保持器与所述第一旋转构件的内周表面接触并且引导所述第一旋转构件的旋转;以及
第二旋转构件,所述第二旋转构件能够旋转,并且所述第二旋转构件与所述第一旋转构件的外周表面接触,并与所述加热器和所述加热器保持器一起形成所述夹持部,所述第一旋转构件置于其间;
其中,所述加热器保持器具有沿所述记录材料的传送方向设置在所述加热器的下游的平坦表面部分,所述平坦表面部分与所述第一旋转构件的内周表面接触;
其中,所述平坦表面部分在与所述传送方向正交的纵向方向上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包括与所述夹持部的供所述记录材料的中央部分穿过的区域相对应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是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一区域位于端部侧的区域;
其中,在所述传送方向上,所述第一区域的宽度是第一长度,所述第二区域的宽度是比所述第一长度短的第二长度;并且
其中,在所述传送方向上,所述第二区域的下游端部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下游端部的上游。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磨损的发生。
通过下文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实施例1中的成像设备的示意性构造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A和图2B是示出了实施例1中的图像加热装置的示意性构造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是示出了实施例1中加热器保持器的冠状形状的示意图;
图4A和图4B是实施例1中的加热器保持器的定影夹持部的附近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5A和图5B是示出了实施例1中的加热器保持器的示意图;
图6A和图6B是示出了实施例1中的定影夹持部的下游侧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了记录材料没有笔直地从定影夹持部排出的情况的示意图;以及
图8A和图8B是示出了实施例2中的膜管控部分的位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示例)进行描述。但是,可以根据应用本发明的设备的构造、各种条件等适当地改变实施例中描述的组件的尺寸、材料、形状、它们的相对布置等。因此,实施例中描述的组件的尺寸、材料、形状、它们的相对布置等不旨在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制于以下实施例。可以应用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的示例包括使用电子照相方法或静电记录方法的打印机、复印机等,这里将描述将本发明应用于激光打印机的情况。
实施例1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首先,将描述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的主体构造,然后将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定影装置(图像加热装置)。
成像设备
将参考图1所示的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的示意性剖视图来描述可以应用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的示例。成像设备1是将感光鼓11上的调色剂图像直接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的电子照相式成像设备。在成像部分中,充电器12、用激光束Ls照射感光鼓11的曝光装置13、显影装置14、转印辊15和感光鼓清洁器16沿着旋转方向(箭头R1方向)按照描述顺序布置在作为可旋转的图像承载构件的感光鼓11的周面上。
下面将描述在成像设备1中形成图像的过程。首先,通过充电器12使感光鼓11的表面带负电荷。接下来,通过曝光装置13的激光束Ls在带电的感光鼓11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本实施例的调色剂充电为负极性,并且容纳黑色调色剂的显影装置14使调色剂仅附着到感光鼓11上的静电潜像部分,以在感光鼓11上形成调色剂图像T。
在通过供纸辊17从供纸托盘供给记录材料P的情况下,通过传送辊18将记录材料传送到由感光鼓11和转印辊15形成的转印夹持部Ntr。从电源(未示出)向转印辊15施加正极性转印偏压(与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极性)。感光鼓11上的调色剂图像T在转印夹持部Ntr中通过转印偏压被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转印后感光鼓11表面上的未转印调色剂由具有弹性刮刀的感光鼓清洁器16移除。
承载有调色剂图像T的记录材料P被传送至作为定影部分的定影装置20。当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T通过定影装置20热定影时,调色剂图像T被定影至记录材料P成为定影图像。然后,记录材料P通过定影装置20的传送力被送至排纸辊19,并通过排纸辊19排至排纸部分40,从而完成一系列的成像过程。
尽管通过用使用单一颜色的单色调色剂的单色激光打印机作为典型示例对成像设备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通过中间转印带将两种或更多种颜色的彩色调色剂转印到记录材料上以形成图像的成像设备,例如,串联系统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等。
定影装置
将参考图2A和图2B描述定影装置20的示意性构造。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20是旨在缩短启动时间并降低功耗的膜加热型图像加热装置。在以下描述中,记录材料P的传送方向是A方向,与传送方向正交的纵向方向(记录材料宽度方向)是B方向,与传送方向和纵向方向正交的定影膜22的加压方向是C方向。加压方向与在定影膜22上滑动的加热器23的加热器滑动表面S2垂直。
图2A是本实施例中的定影装置20的纵向方向(B方向)上的中央部分附近的剖视图,图2B是从传送方向(A方向)观察的通过定影装置20的加压辊21的中心轴线的剖视图。作为用于调色剂图像的定影手段的定影装置20具有包括定影膜(第一旋转构件)22、加热器(第二旋转构件)23、加热器保持器24、加压支架25的膜单元200和加压辊21。加压辊21、定影膜22、加热器23、加热器保持器24、加压支架25都是沿纵向方向伸长的构件。调色剂图像T在定影夹持部Nf中被热定影至记录材料P,所述定影夹持部由加压辊21、加热器23和加热器保持器24形成,定影膜22置于其间。
加压辊21的外径为Φ20mm,其由外径为Φ14mm的铁芯金属211以及厚度为3.0mm的弹性层212构成。作为弹性层212的材料,可以使用实心橡胶或泡沫橡胶。泡沫橡胶具有表面温度容易升高并且可以缩短定影启动时间的优点,因为热容量和热导率低,加压辊21的表面的热量不太可能被吸收到内部。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层212使用通过使硅橡胶发泡而获得的泡沫橡胶。
在弹性层212的表面层上,进一步形成由全氟烷氧基树脂(PFA)制成的离型层213作为用于增加相对于调色剂的非粘附性的离型层。可以通过用管覆盖或用涂料涂覆表面来获得离型层213,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具有优良耐久性的管。作为离型层213的材料,除了PFA之外,还可以使用诸如聚四氟乙烯树脂(PTFE)、四氟乙烯-六氟丙烯树脂(FEP)的氟树脂,以及离型性良好的氟橡胶、硅橡胶等。加压辊21的表面硬度越低,能够以越小的压力获得定影夹持部Nf的宽度,但是需要考虑耐久性来确定该表面硬度。在本实施例中,使用Asker-C硬度(4.9N载荷)为50°的材料。
定影膜22在膜不变形的无负载圆筒形状态下具有Φ18mm的外径,并且具有沿厚度方向具有多个层的多层结构。定影膜22至少具有用于保持膜的强度的基层以及用于减少污垢粘附到表面的离型层。
定影膜22的基层需要具有耐热性,因为它接收加热器23的热量,并且该基层需要具有强度,因为它在加热器23上滑动。因此,优选使用诸如不锈钢或镍的金属或者诸如聚酰亚胺的耐热树脂作为基层的材料。在本实施例中,聚酰亚胺树脂用作定影膜22的基层的材料,并且添加碳基填料以提高热导率和强度。基层越薄,越容易将加热器23的热量传递至记录材料P的表面,但是强度因此降低。基层的厚度优选为约15μm至100μm,在本实施例中,该厚度被设定为60μm。
作为定影膜22的外周表面的离型层用于增加相对于调色剂的非粘附性。优选使用诸如PFA、PTFE、FEP等的氟树脂作为离型层的材料。在本实施例中,选择氟树脂中离型性和耐热性优良的PFA。可以通过用管覆盖或用涂料涂覆表面来获得离型层。在本实施例中,离型层由在薄壁成型方面表现优良的涂层形成。离型层越薄,越容易将加热器23的热传递至定影膜22的表面,但是如果离型层太薄,耐久性变差。离型层的厚度优选为约5μm~30μm,在本实施例中,该厚度为10μm。此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没有使用,但是可以在基层和离型层之间设置弹性层。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使用硅橡胶、氟橡胶等作为该弹性层的材料。
加热器23是在膜加热型定影装置中使用的典型的加热器,其使用设置有电阻加热元件的陶瓷基板。在加热器23中,通过丝网印刷在沿记录材料传送方向宽度为6mm且厚度为1mm的氧化铝基板的表面上将Ag/Pd(银-钯)电阻加热元件涂覆至几微米的厚度,并且将玻璃覆盖在其上至60μm的厚度,以保护电阻加热元件并确保滑动性。通过根据检测陶瓷基板或定影膜22的温度的温度检测元件(未示出)的信号适当地控制流过电阻加热元件的电流来调节加热器23的温度。加热器23设置在定影膜22的内部空间中,其装配到设置于加热器保持器24内的槽状保持部分中并且被固定地支撑。在本实施例中,加热器23在记录材料传送方向(A方向)上的中心布置在加压辊21在传送方向上的中心的上游0.4mm的位置处。
在定影膜22的内周侧设置有用于保持加热器23的加热器保持器24。加热器保持器24具有大致半圆弧形状的沟形横截面,定影膜22从外部松弛地装配在加热器保持器上。由于加热器保持器24需要具有耐热性和刚性,因此加热器保持器由耐热性高并且强度优良的液晶聚合物树脂制成。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住友化学株式会社(Sumitomo Chemical Co.,Ltd.)制造的Sumika Super(注册商标)作为液晶聚合物树脂。加热器保持器24不仅保持加热器23,而且还具有通过设置在加热器23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上游引导部分241和下游引导部分242来引导定影膜22的旋转的作用。将在下文中详细描述作为本发明的特征性构造的下游引导部分242。
加压支架25沿着加热器保持器24的纵向方向布置。加压支架25是通过使诸如不锈钢的高刚性金属板弯曲而形成的,以便在纵向方向上均匀地对加热器保持器24加压。加压支架25增加了弯曲刚度并且加固了加热器保持器24。
如图2B所示,定影凸缘31(管控构件)装配至设置在加压支架25的纵向方向上的两端处的臂部251。定影凸缘31管控定影膜22在纵向方向上的移动,并引导在旋转方向上的移动。膜单元200与加压辊21的上侧大致平行地布置,其中,加热器23侧朝下使得加热器23面向加压辊21。左右定影凸缘31均设置有竖直槽部分,定影凸缘31通过使竖直壁部分与设置在左右侧板321上的竖直引导狭缝的竖直边缘部分接合而由侧板321支撑。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液晶聚合物树脂作为定影凸缘31的材料。此外,加压辊21的芯金属轴部2111安装在与设备框架32的左右侧板321接合的轴承构件33上。
加压弹簧122以压缩状态设置在左右定影凸缘31的加压部分312和加压弹簧支撑部分121之间。由于加压弹簧122的弹力,加热器23通过左右定影凸缘31、加压支架25和加热器保持器24以预定的按压力被压靠在加压辊21的上表面上,同时夹持定影膜22。在本实施例中,加压弹簧122的压力被设定成使得定影膜22和加压辊21的按压力为15kg。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加热器保持器24的下游引导部分242的一部分也被压靠在加压辊21上,定影膜22置于其间。下面将详细描述加热器保持器24、加热器23和加压辊21形成定影夹持部Nf且定影膜22置于其间的构造的细节。在定影夹持部Nf中,定影膜22被夹持在加热器23和加压辊21之间,并随着加热器23的下表面的平坦表面弯曲,并且定影膜22的内周表面与加热器23的下表面的平坦表面紧密接触。此外,定影凸缘31的从外部装配有定影膜22的膜管控部分311形成为具有以下形状:其遵循当定影膜22被压入定影夹持部Nf中时所形成的自然形状。
在将图像定影在记录材料P上的定影操作期间,旋转力从驱动机构部分(未示出)传递至驱动加压辊21的驱动齿轮G,加压辊21沿着图2A所示的箭头R2的方向以预定速度被旋转驱动。随着对加压辊21的旋转驱动,由于定影夹持部Nf中作用在定影膜22与加压辊21之间的摩擦力,旋转力作用于定影膜22上。在定影膜22的内周表面紧贴着加热器23的下表面滑动的同时,该内周表面由加热器保持器24引导,随着加压辊21的旋转而沿图2A所示的箭头R3的方向旋转。在本实施例的构造中,该旋转的表面移动速度为200mm/sec。具有优良的耐热性的润滑剂被施加至定影膜22的内周表面,确保了加热器23和加热器保持器24与定影膜22的内周表面之间的滑动性。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氟基润滑脂作为润滑剂。具体地,使用通过用全氟聚醚(PFPE)油作为基础油并与作为调节剂的聚四氟乙烯(PTFE)粉末混合而获得的润滑脂。
加热器23在通电控制部分(未示出)的控制下产生热量而升温。当加热器23的温度升高至设定温度并且由加压辊21的旋转确定的定影膜22的旋转速度变得稳定时,承载有未定影调色剂图像T的记录材料P被引入定影夹持部Nf中。记录材料P在定影夹持部Nf处被定影膜22和加压辊21夹持和传送。在转印过程中,加热器23的热量通过定影膜22施加至记录材料P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并且通过夹持部施加压力,使得调色剂图像T被加热并定影在记录材料P的表面上。
加热器保持器的详细构造
将参考图3至图6B详细描述作为本发明的特征的加热器保持器24的构造。图3是从传送方向(A方向)观察的加热器保持器24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加热器保持器24具有冠状形状,其中支撑加热器23的座面243的纵向方向上的中央部分与纵向方向上的端部相比朝向加压辊21突出。加热器23在纵向方向上的两端处由加热器供电部分34和加热器夹35保持,并且加热器被设置成在纵向方向上沿着加热器保持器24的座面243弯曲。所述冠状形状在与面向加压辊21的位置相对应的、纵向宽度为225mm的区域CR中具有平缓的二次曲线形状,并且纵向方向上的中央部分相对于纵向方向上的端部突出0.4mm。由于加热器保持器24被形成为具有冠状形状,所以当膜单元200和加压辊21被按压并且加压辊21的芯金属211和加压支架25弯曲变形时,沿着纵向方向形成具有均匀宽度的定影夹持部Nf。利用上述构造,本实施例中的定影夹持部Nf的传送方向上的宽度在纵向方向上均匀地形成为6.2mm。
图4A是示出了膜单元200的纵向方向上的中央部分中的定影夹持部Nf附近的剖视图,图4B是示出了膜单元200的纵向方向上的端部处的定影夹持部Nf附近的剖视图。加热器23在加热器座面S1处与加热器保持器24的座面243接触,并且在与加热器座面S1相背的加热器滑动表面S2(旋转构件接触表面)处与定影膜22的内周表面接触。在本实施例中,加热器23与定影膜22的内周表面直接接触,但也可以在它们之间设置导热构件等。
加热器保持器24具有上游引导部分241,该上游引导部分在加热器23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相对于加热器座面S1朝向加压辊21侧(第二旋转构件侧)突出。上游引导部分241还具有相对于加热器滑动表面S2朝向加压辊21突出的突出部分2411。突出部分2411优选地相对于加热器滑动表面S2朝向加压辊21突出,以便管控定影膜22的轨迹并防止定影膜22与加热器23的边缘部分相接触。然而,在突出量太大的情况下,突出部分2411则成为阻止记录材料P进入定影夹持部的因素。因此,理想的是,从加热器滑动表面S2到突出部分2411的突出高度H为约0.1至1.0mm。在本实施例中,该突起高度H被设定为0.2mm。
下面将描述作为本发明的特征的加热器保持器24的下游引导部分242的形状以及下游引导部分242与定影夹持部Nf的下游端部之间的位置关系。加热器保持器24具有下游引导部分242,该下游引导部分在加热器23的记录材料传送方向的下游从加热器座面S1朝向加压辊突出。在传送记录材料P的纵向区域中,加热器23通过设置在加热器保持器24的纵向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处的定位部分在传送方向上被定位。在本实施例中,下游引导部分242被形成为与加热器23的下游端部的位置具有0.05mm的间隙。
下游引导部分242具有形成于纵向方向上的整个区域的R部分2421、平坦表面部分2422、斜面部分2423以及旋转引导部分2424。在以下说明中,在构成下游引导部分242的要素中,位于纵向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处的要素设置有下标a,位于纵向方向上的端部处的要素设置有下标b。在不需要彼此区分地说明各部分的情况下,省略下标。
R部分2421设置在靠近加热器23的位置,以便在平坦表面部分2422和加压辊21之间平稳地引导在加热器23和加压辊21之间被夹持和传送的记录材料P,定影膜22置于加热器和加压辊之间。在本实施例中,R部分2421是R为0.3mm的弯曲表面,形成在传送记录材料P的纵向方向上的整个区域上。平坦表面部分2422从R部分2421向下游延伸。平坦表面部分2422的上游端位于加热器23的下游端部的下游0.35mm处(间隙0.3mm+R部分0.5mm)。
平坦表面部分2422连接至R部分2421并与加热器滑动表面S2平行地延伸。即,平坦表面部分2422被设置为在传送方向的下游侧邻近加热器滑动表面S2。以与加热器23的加热器滑动表面S2同样的方式,平坦表面部分2422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与加压辊21一起形成定影夹持部Nf,定影膜22置于其间。理想的是,平坦表面部分2422与加热器滑动表面S2齐平或具有较低的高度(在远离加压辊21的一侧),使得记录材料P的末端不与下游引导部分242干涉。同时,在平坦表面部分2422相对于加热器滑动表面S2太低的情况下,定影膜22的内周表面可能与加热器23的边缘干涉,因此理想的是高度差为约0.5mm以下。这个值可以根据各部件的材料和构造适当改变。在本实施例的构造中,从加热器座面S1到平坦表面部分2422的高度为1.06mm,并且平坦表面部分2422与加热器滑动表面S2齐平。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加热器保持器24中,在加热器保持器24的纵向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处平坦表面部分2422a的传送方向上的宽度由第一长度La形成,在纵向方向上的端部处平坦表面部分2422b的传送方向上的宽度由小于第一长度La的第二长度Lb形成。第一长度La为0.8mm,第二长度Lb为0.3mm,每个长度均被形成为在纵向方向上恒定。也就是说,在纵向方向上的端部处的平坦表面部分2422b被形成为比在纵向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处的平坦表面部分2422a窄0.5mm。在传送方向上,平坦表面部分2422a和平坦表面部分2422b的上游端的位置是相同的,平坦表面部分2422b的下游端部位于平坦表面部分2422a的下游端部的位置的上游。
斜面部分2423是倾斜的并且从平坦表面部分2422线性地延伸。旋转引导部分2424在定影膜22的旋转方向上在平坦表面部分2422的下游与定影膜22的内周表面接触并引导定影膜22的旋转。也就是说,定影膜22构造成与加热器保持器24的平坦表面部分2422和旋转引导部分2424接触,而不与斜面部分2423接触。通过用平坦表面而不是弯曲表面来连接平坦表面部分2422和旋转引导部分2424,可以使定影膜22在平坦表面部分2422的下游端部附近容易且快速地与记录材料P分离。在本实施例中,线性延伸的斜面部分2423被设置为不主动与定影膜112接触的非接触部分,但是本构造不是限制性的。例如,该形状可以使得平坦表面部分2422与旋转引导部分2424之间的空间向内凹陷。
图5A是从保持加热器23的下表面侧观察的加热器保持器24的透视图,图5B示出了图5A所示的由虚线围成的矩形区域F中的平坦表面部分2422。如图5A所示,可以将加热器保持器24在纵向方向上大致分成第一区域W1、第二区域W2和第三区域W3。包括加热器保持器24的纵向方向上的中央部分的第一区域W1处于从图5A中的中心线(点划线)所示的记录材料P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通过的位置起-88mm至+88mm的范围内。也就是说,第一区域W1是记录材料P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通过的区域。第一区域W1中的下游引导部分242的横截面形状与图4A中的相同,并且平坦表面部分2422a被形成为具有第一长度La。
第二区域W2(位于比第一区域W1更靠近纵向方向上的端部侧的位置,且记录材料P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通过该第二区域)相对于记录材料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通过的位置处于-103mm至-110mm与+103mm至+110mm的范围内。也就是说,第二区域W2包括记录材料P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通过的区域以及与这个端部相反的一侧上的另一端部通过的区域。第二区域W2中的下游引导部分242的横截面形状与图4B中的相同,并且平坦表面部分2422b被形成为具有宽度Lb。如图5B所示,加热器保持器24被布置成使得A4纸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和LTR纸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通过第二区域W2。
第三区域W3连接第一区域W1和第二区域W2,第三区域W3相对于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通过的位置处于-88mm至-103mm以及+88mm至+103mm的范围内。在第三区域W3中,下游引导部分242的平坦表面部分2422的传送方向上的宽度从纵向方向上的中央部分朝向纵向方向上的端部逐渐减小。
下面将详细描述定影夹持部Nf和下游引导部分242之间的位置关系。在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20中,不仅加热器23还有加热器保持器24的平坦表面部分2422的一部分与加压辊21一起形成定影夹持部Nf,定影膜22置于其间。定影夹持部Nf的传送方向上的下游端部位于下游引导部分242的平坦表面部分2422中,并且构造成不突出到斜面部分2423。
图6A是示出了第一区域W1中的定影夹持部Nf的下游端部附近的放大剖视图,图6B是示出了第二区域W2中的定影夹持部Nf的下游端部附近的放大剖视图。如上所述,本实施例中的定影夹持部Nf的记录材料传送方向上的宽度为6.2mm,并且定影夹持部Nf的下游端部位于加热器23的下游端部的下游0.5mm处。同时,从加热器23的下游端部到平坦表面部分2422的上游端部的距离为0.35mm。也就是说,定影夹持部Nf的下游端部的0.15mm的区段通过平坦表面部分2422与加压辊21相接触(定影膜22置于其间)而形成。本发明的定影装置20构造成使得定影夹持部Nf的下游端部的位置在纵向方向上的整个范围内都位于平坦表面部分2422中,包括第一区域W1的平坦表面部分2422a和第二区域W2的平坦表面部分2422b。
本实施例的效果
下面将描述通过上述构造产生的抑制记录材料P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通过的定影膜22的位置处的表面磨损的作用。
首先,将说明通过第二区域W2的平坦表面部分2422b的第二长度Lb小于第一区域W1的平坦表面部分2422a的第一长度La的构造来抑制定影膜22的磨损的效果。
在定影夹持部Nf的下游侧,存在平坦表面部分2422的不与加压辊21接触的区域。在该区域中,记录材料P未被夹持在定影膜22和加压辊21之间,但是由于记录材料P具有一定的刚性,所以记录材料从定影夹持部Nf笔直地排出。因此,记录材料P即使在定影夹持部Nf的下游侧也与定影膜22接触,可能会加速定影膜22的表面层的磨损,特别是在定影夹持部压力变强的记录材料P的左右端部通过的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区域W2的平坦表面部分2422b的第二长度Lb小于第一区域W1的平坦表面部分2422a的第一长度La。利用这种构造,在图6B所示的第二区域W2中沿着加热器保持器24旋转的定影膜22所描绘的下游引导部分242附近的轨迹相对于在图6A所示的第一区域W1中定影膜22所描绘的轨迹在内侧通过。也就是说,通过改变平坦表面部分2422的纵向方向上的宽度,改变定影膜22描绘的轨迹,并改变定影膜22的表面层通过的位置。
通过改变定影膜22的表面层通过的位置使得表面层在更内侧通过,定影膜22的表面层可以在由加压辊21产生的加压区域的下游侧容易快速地与记录材料P的表面分离。因此,由于在定影膜22和记录材料P之间产生微小滑动的区域变小,所以可以抑制定影膜22的表面层在记录材料P的左右端部处的磨损。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区域W2被形成为在市场上最常用的A4纸或信纸通过时能够获得所述效果,但是也可以针对较窄的标准纸等设置第二区域W2。
接下来,将说明通过定影夹持部Nf的下游端部位于平坦表面部分2422中并且定影夹持部Nf未形成在平坦表面部分2422下游的构造来抑制定影膜22的磨损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平坦表面部分2422也与加压辊21形成定影夹持部Nf,所以从定影夹持部Nf排出的记录材料P的方向和轨迹根据平坦表面部分2422的形状和布置位置而改变。加热器保持器24被形成为使得第二区域W2中的平坦表面部分2422b的第二长度Lb小于第一区域W1中的平坦表面部分2422a的第一长度La。同时,当诸如LTR纸或A4纸的大尺寸纸张作为记录材料P通过时,由于记录材料P的刚性,所以记录材料P在纵向方向(宽度方向)上的整个范围内以均匀的速度和轨迹被传送。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区域W1占据大尺寸纸张的大部分宽度,所以记录材料P以第一区域W1的速度和轨迹被传送。然后,如图6A和图6B所示,记录材料P沿着平行于加热器滑动表面S2和平坦表面部分2422的方向从定影夹持部Nf笔直排出。
图7是示出了在定影夹持部Nf的下游端部从平坦表面部分2422向下游突出并且位于设置有斜面部分2423的区域中时记录材料P的轨迹的示意图。在第二区域W2中定影夹持部Nf2的下游端部的位置到达斜面部分2423b的情况下,记录材料P被加压辊21按压,朝向定影膜22侧变硬并排出。因此,由于记录材料P在定影夹持部Nf2的出口附近有曲率地排出,在定影膜22和记录材料P之间出现速度差。定影膜22和记录材料P之间的速度差引起定影膜22和记录材料P之间的摩擦,使定影膜22的表面层磨损。因此,通过利用如本实施例中的定影夹持部的下游端部在纵向方向的整个范围上位于平坦表面部分中的构造,记录材料从定影夹持部笔直地排出,能够抑制定影膜的表面层的磨损。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区域W1的平坦表面部分2422a的第一长度La为0.8mm,第二区域W2的平坦表面部分2422b的第二长度Lb为0.3mm。当平坦表面部分2422的宽度太小时,定影夹持部Nf形成在平坦表面部分2422之外,记录材料P变硬而排出,因此加速了定影膜22的磨损。同时,当平坦表面部分2422的宽度太大时,平坦表面部分2422中未形成定影夹持部Nf的部分变大,记录材料P滑动的范围增大,因此加速了定影膜22的磨损。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是第一区域W1的平坦表面部分2422a的第一长度La设置在0.3mm至1.5mm的范围内,第二区域W2的平坦表面部分2422b的第二长度Lb设置在0.2mm至1.4mm的范围内。这个值可以根据各部件的材料和构造而改变。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以在不增加成像设备的尺寸的情况下,利用廉价且简单的构造抑制定影膜的表面层在与记录材料的左右端部相对应的位置处的磨损。此外,由于不需要提供新的驱动机构或控制机构,因此不会显著增加成本。
实施例2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实施例2中,只有在纵向方向上的端部处管控定影膜22的轨迹的定影凸缘31的膜管控部分的布置位置与实施例1不同。将省略与实施例1的构造相同的构造(例如,成像设备和定影装置的详细构造等)的说明。
本实施例的特征
将参考图8A和图8B描述作为本实施例的特征的定影凸缘31的膜管控部分的布置位置。图8A示出了实施例1的膜管控部分311的位置。在实施例1中,定影凸缘31设置在定影膜22的纵向方向上的两端处,使得定影膜22被压在定影夹持部Nf中,并且膜管控部分311遵循沿着加热器23和加热器保持器24形成的定影膜22的自然形状。也就是说,在实施例1中,无论是否设置有膜管控部分311,通过定影膜22的旋转所描绘的轨迹几乎相同。
图8B示出了实施例2的膜管控部分511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B所示,相对于实施例1的情况,膜管控部分511的位置布置成从定影夹持部Nf沿着图8B中的箭头D的方向远离定影夹持部Nf,从而改变由旋转的定影膜22描绘的轨迹。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相比,膜管控部分的位置布置成与定影夹持部Nf分开0.6mm。也就是说,由实施例2的定影膜22所描绘的轨迹的形状比由定影夹持部Nf形成的自然形状更接近竖直长椭圆。
本实施例的效果
下面将描述在本实施例中所产生的抑制定影膜22的表面磨损的额外效果。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相比,定影膜22的轨迹具有沿图8B中的箭头D的方向隆起的形状,特别是在纵向方向上的两端处。借此,第二区域W2中的定影膜22描绘的轨迹使得当记录材料P通过时,在由定影夹持部Nf产生的加压区域结束之后定影膜迅速与记录材料P分离。通过这种作用,可以使得定影膜22的表面层和记录材料P彼此轻微摩擦的区域更小。因此,与实施例1相比,可以获得抑制定影膜22的表面层在记录材料P的左右端部通过的位置处的磨损的额外效果。
尽管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对下列权利要求的范围应作最广义的解释,从而涵盖所有变型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16)

1.一种图像加热装置,所述图像加热装置在夹持部中夹持并传送记录材料,所述图像加热装置包括:
能够旋转的第一旋转构件;
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布置在所述第一旋转构件的内部空间中,所述加热器加热所述第一旋转构件;
保持所述加热器的加热器保持器,所述加热器保持器与所述第一旋转构件的内周表面接触并且引导所述第一旋转构件的旋转;以及
第二旋转构件,所述第二旋转构件能够旋转,所述第二旋转构件与所述第一旋转构件的外周表面接触,并与所述加热器和所述加热器保持器一起形成所述夹持部,所述第一旋转构件置于其间;
其中,所述加热器保持器具有沿所述记录材料的传送方向设置在所述加热器的下游的平坦表面部分,所述平坦表面部分与所述第一旋转构件的内周表面接触;
其中,所述平坦表面部分在与所述传送方向正交的纵向方向上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包括与所述夹持部的供所述记录材料的中央部分通过的区域相对应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是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一区域位于端部侧的区域;
其中,在所述传送方向上,所述第一区域的宽度是第一长度,所述第二区域的宽度是比所述第一长度短的第二长度;并且
其中,在所述传送方向上,所述第二区域的下游端部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下游端部的上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
其中,在所述传送方向上,所述夹持部的下游端部位于所述平坦表面部分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
其中,所述平坦表面部分在所述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与所述第二旋转构件一起形成所述夹持部,所述第一旋转构件置于其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长度在0.3mm至1.5mm的范围内,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长度在0.2mm至1.4mm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长度和所述第二长度各自在所述纵向方向上具有恒定大小;并且
其中,所述平坦表面部分的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第三区域在所述传送方向上的宽度随着从所述第一区域向所述第二区域过渡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
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包括所述记录材料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的一个端部通过的区域以及所述记录材料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的与所述一个端部相反的另一个端部通过的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
其中,所述加热器具有与所述第一旋转构件的内周表面接触的旋转构件接触表面;并且
其中,所述平坦表面部分与所述旋转构件接触表面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
其中,所述平坦表面部分与所述旋转构件接触表面齐平。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
其中,所述平坦表面部分设置于在与所述纵向方向和所述传送方向正交的加压方向上比所述旋转构件接触表面更远离所述第二旋转构件的位置处;并且
其中,在所述加压方向上从所述旋转构件接触表面到所述平坦表面部分的高度为0.5mm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
其中,所述加热器保持器还具有在所述传送方向的上游侧与所述加热器相邻的突出部分,并且所述突出部分与所述第一旋转构件的内周表面接触;并且
其中,所述突出部分在与所述纵向方向和所述传送方向正交的加压方向上从所述加热器的所述旋转构件接触表面朝向所述第二旋转构件突出。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
其中,所述加热器保持器具有旋转引导部分和非接触部分,所述旋转引导部分在所述第一旋转构件的旋转方向上的所述平坦表面部分的下游侧与所述第一旋转构件的内周表面接触,所述非接触部分在所述平坦表面部分和所述旋转引导部分之间不与所述第一旋转构件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
其中,所述非接触部分是相对于所述平坦表面部分倾斜的倾斜表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
其中,所述图像加热装置还包括管控构件,所述管控构件被布置成面向所述第一旋转构件的两端,所述管控构件与所述第一旋转构件的内周表面接触并且引导所述第一旋转构件的旋转;并且
其中,相对于在未设置所述管控构件的情况下通过第一旋转构件的旋转所描绘的轨迹的内周表面,所述管控构件在与所述纵向方向和所述传送方向正交的加压方向上位于远离所述第二旋转构件的一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
其中,所述加热器与所述第一旋转构件的内周表面接触,润滑剂置于其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旋转构件是管状膜,
其中,所述第二旋转构件是加压辊。
16.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成像部分,所述成像部分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以及
定影部分,所述定影部分将形成在所述记录材料上的图像定影至所述记录材料,
所述定影部分包括:
能够旋转的第一旋转构件;
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布置在所述第一旋转构件的内部空间中,所述加热器加热所述第一旋转构件;
保持所述加热器的加热器保持器,所述加热器保持器与所述第一旋转构件的内周表面接触并且引导所述第一旋转构件的旋转;以及
第二旋转构件,所述第二旋转构件能够旋转,所述第二旋转构件与所述第一旋转构件的外周表面接触,并与所述加热器和所述加热器保持器一起形成夹持部,所述第一旋转构件置于其间;
其中,所述加热器保持器具有沿所述记录材料的传送方向设置在所述加热器的下游的平坦表面部分,所述平坦表面部分与所述第一旋转构件的内周表面接触;
其中,所述平坦表面部分在与所述传送方向正交的纵向方向上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包括与所述夹持部的供所述记录材料的中央部分通过的区域相对应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是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一区域位于端部侧的区域;
其中,在所述传送方向上,所述第一区域的宽度是第一长度,所述第二区域的宽度是比所述第一长度短的第二长度;并且
其中,在所述传送方向上,所述第二区域的下游端部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下游端部的上游。
CN202211039271.9A 2021-08-31 2022-08-29 图像加热装置和成像设备 Pending CN11572907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41220 2021-08-31
JP2021141220A JP7179937B1 (ja) 2021-08-31 2021-08-31 像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29079A true CN115729079A (zh) 2023-03-03

Family

ID=84237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39271.9A Pending CN115729079A (zh) 2021-08-31 2022-08-29 图像加热装置和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60287A1 (zh)
JP (1) JP7179937B1 (zh)
CN (1) CN115729079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61714B2 (ja) * 1999-12-27 2009-04-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2002110313A (ja) * 2000-10-03 2002-04-12 Canon Inc 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115147B2 (ja) * 2002-03-27 2008-07-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加熱装置
US20080317522A1 (en) * 2007-06-22 2008-12-25 Jeffrey Allen Ardery Fuser assembly having oil retention features
JP2010145592A (ja) * 2008-12-17 2010-07-01 Canon Inc 画像加熱装置
JP2012252129A (ja) * 2011-06-02 2012-12-20 Canon Inc 画像加熱装置
JP6463073B2 (ja) * 2014-10-21 2019-0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6833383B2 (ja) * 2016-07-28 2021-0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7046520B2 (ja) * 2017-07-28 2022-04-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7073165B2 (ja) * 2018-03-30 2022-05-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7246908B2 (ja) * 2018-12-12 2023-03-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98312A (ja) * 2018-12-19 2020-06-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温度検知手段、加熱装置、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408321B2 (ja) * 2019-09-06 2024-01-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056442A (ja) * 2019-10-01 2021-04-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79937B1 (ja) 2022-11-29
JP2023034802A (ja) 2023-03-13
US20230060287A1 (en) 2023-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28916B2 (en) Fixing device preventing rubbing of toner image
JP5366427B2 (ja) フィルム、及びそのフィルムを備える像加熱装置
JP6229422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218195A (ja) 像加熱装置
US9477191B2 (en) Fixing device with back-up member and nip forming member including a projecting portion projecting toward the back-up member
JP2024028621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908541B2 (en)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which attains secure fixing of an unfixed image and reduction of energy to be consumed while securing slidability of a film
US20110100972A1 (en)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US20110008083A1 (en)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JP4539252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442443B2 (en) Roller having core with an elastic layer including tapered portion and fixing apparatus with such roller
JP2016057527A (ja) 定着装置用の押圧装置、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230060287A1 (en) Image hea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3699690A1 (en) Heating device,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3696614B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EP3709095A1 (en) Heating device,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841658B2 (en) Fixing apparatus with a detection element disposed in a hole portion of a heater holder memb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267737B2 (ja) 像加熱装置
US10520869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338412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491069B2 (ja) 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4250017A1 (en) Heating device, nip form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24067575A (ja) 定着装置
JP2005266716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89068A (ja) 像加熱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