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04127A - 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编织物 - Google Patents

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编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04127A
CN115704127A CN202210924928.3A CN202210924928A CN115704127A CN 115704127 A CN115704127 A CN 115704127A CN 202210924928 A CN202210924928 A CN 202210924928A CN 115704127 A CN115704127 A CN 1157041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itted fabric
coils
group
stitches
kn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2492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上道和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7041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041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06Non-run fabrics or articl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0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with stitch pattern
    • D04B1/106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with stitch pattern at a selvedge, e.g. hems or turned welt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4Other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primarily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thread materials
    • D04B1/16Other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primarily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thread materials synthetic threa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7/0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7/1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provision for narrowing or widening to produce fully-fashioned goo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7/0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7/3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7/32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tubular good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1/00Physical properties
    • D10B2401/04Heat-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 D10B2401/041Heat-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thermoplastic; thermoset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与压圈处理相比能够简单地将第一编织物部与第二编织物部相连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所述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将卡定于第一针床的第一编织物部的第一线圈列与卡定于第二针床的第二编织物部的第二线圈列相连。包括:工序(A),将构成所述第一线圈列的多个线圈分为n个组,并且将构成所述第二线圈列的多个线圈分为m个组;以及工序(B),反复进行直到不存在能够选择的组。在所述工序(B)中,从所述n个组中选择一个组(X),并且从所述m个组中选择一个组(Y),使用热熔接纱线编织在所述组(X)的各线圈的线圈纵行方向上连续的线圈和在所述组(Y)的各线圈的线圈纵行方向上连续的线圈。

Description

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编织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第一编织物部的线圈纵行方向的端部与第二编织物部的线圈纵行方向的端部相连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将第一编织物部与第二编织物部的终端部彼此接合的编织物。
背景技术
使用具备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的横编机,将卡定于第一针床的第一编织物部的线圈纵行方向的端部与卡定于第二针床的第二编织物部的线圈纵行方向的端部接合。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通过压圈处理(日文:伏目処理)将第一编织物部与第二编织物部接合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压圈处理是反复进行如下过程的处理:形成将相邻的两个线圈重叠而成的重叠线圈,在该重叠线圈中编织新的线圈。在通过压圈处理而接合的接合部中,线圈的开线被抑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1/018929号
通过压圈处理形成的接合部的外观和伸缩性优异。但是,必须逐个处理线圈,用于形成接合部的工序数非常多。特别是当接合的长度变长时,用于形成接合部的时间变得非常长。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与压圈处理相比能够简单地将第一编织物部与第二编织物部相连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接合部且生产率良好地制造的编织物。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本发明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使用具备第一针床及第二针床的横编机,将卡定于所述第一针床的第一编织物部的第一线圈列与卡定于所述第二针床的第二编织物部的第二线圈列相连,
所述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包括:
工序A,在所述工序A中将构成所述第一线圈列的多个线圈分为n个组,并且将构成所述第二线圈列的多个线圈分为m个组;以及
工序B,在所述工序B中反复进行工序B1和工序B2直到不存在能够选择的组,
在所述工序B1中,从所述n个组中选择一个组X,并且从所述m个组中选择一个组Y,
在所述工序B2中,使用热熔接纱线编织在所述组X的各线圈的线圈纵行方向上连续的线圈和在所述组Y的各线圈的线圈纵行方向上连续的线圈,
所述工序A中的组数m及n为相同数量,并且为2以上且6以下。
在上述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中,组的数量与工序B1及工序B2的重复次数一致。例如,在将第一线圈列和第二线圈列分别分为3个组的情况下,在第一次的工序B1中,选择第一线圈列的3个组中的一个组和第二线圈列的3个组中的一个组,进行第一次的工序B2。在第二次的工序B1中,从在第一次的工序B1中未被选择的组中选择组X及组Y,进行第二次的工序B2。然后,在第三次的工序B1中,选择第一线圈列的剩余的一个组和第二线圈列的剩余的一个组,进行第三次的工序B2。
构成第一线圈列的各组的线圈数及构成第二线圈列的线圈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在将由第12个线圈构成的第一线圈列分为2个组的情况下,可以是,第一组的线圈数为6个,第二组的线圈数也为6个,也可以是,第一组的线圈数为4个,第二组的线圈数为8个。组X的线圈数和组Y的线圈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优选的是,在工序A中,以各组的线圈的配置范围在编织宽度方向上与其他组的线圈的配置范围重复的方式进行分组。其结果是,第一线圈列及第二线圈列中的各组在沿各组的编织宽度方向排列的2个线圈之间具有被其他组的线圈夹着的部位。例如,在将第一线圈列分为第一组和第二组的情况下,如下述例1所示,可列举第一组的线圈和第二组的线圈在编织宽度方向上交替排列的形态。如下述例2所示,第一组也可以包括构成第一组的线圈彼此相邻的部分,第二组也可以包括构成第二组的线圈彼此相邻的部分。如下述例3所示,第一组的线圈和第二组的线圈也可以不规则地排列。此外,下述例1至例3中的“○”是第一组的线圈,“×”是第二组的线圈。
·例1…○×○×○×○×○×○×
·例2…○○××○○××○○××
·例3…○×○○××○○×○××
<2>作为本发明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的一个形态,可列举如下形态:
在所述工序B2中编织的线圈全部为反面线圈。
反面线圈是指在与卡定编织物部的针床相向的针床中编织的线圈。例如,在与卡定于第一针床的第一编织物部的线圈A连续地编织反面线圈的情况下,在使线圈A移动到第二针床之后,编织与线圈A连续的线圈B。该线圈B成为反面线圈。
<3>作为本发明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的一个形态,可列举如下形态:
所述n个组分别由相隔n-1个线圈的线圈构成,
所述m个组分别由相隔m-1个线圈的线圈构成。
作为上述形态<3>的具体例,对将由12个线圈构成的第一线圈列的线圈分为3个组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第一组由从第一线圈列的编织宽度方向的一方的端部数起的第1个、第4个、第7个、第10个线圈构成。第二组由第2个、第5个、第8个、第11个线圈构成。第三组由第3个、第6个、第9个、第12个线圈构成。在该情况下,在工序B2中,交替地编织在组X的各线圈的线圈纵行方向上连续的线圈和在组Y的各线圈的线圈纵行方向上连续的线圈。
<4>作为本发明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的一个形态,可列举如下形态:
在所述工序A之前,具备工序X,在所述工序X中使用所述热熔接纱线编织在所述第一线圈列的线圈纵行方向上连续的新的第一线圈列、以及在所述第二线圈列的线圈纵行方向上连续的新的第二线圈列中的至少一方。
<5>本发明的编织物具有将第一编织物部与第二编织物部的终端部彼此接合的接合部,
所述接合部由所述第一编织物部和所述第二编织物部不同的多个接合线圈列构成,
各接合线圈列由形成于所述第一编织物部的终端部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编织物部的终端部的一部分的线圈构成,
构成各接合线圈列的编织纱线为热熔接纱线,
各接合线圈列中的连接纱线和其他接合线圈列中的连接纱线以交叉状态熔接,
各接合线圈列中的线圈和其他接合线圈列中的线圈的至少一部分以接触状态熔接,
所述连接纱线跨越所述第一编织物部和所述第二编织物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能够以比压圈处理显著少的工序数将第一编织物部与第二编织物部相连。具体而言,仅通过反复进行与组的数量相同的次数的工序B1和工序B2就能够将第一编织物部与第二编织物部相连。
通过实施本发明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第一编织物部和第二编织物部的终端部彼此通过由热熔接纱线构成的多个接合线圈列相连。通过熨烫等热处理使热熔接纱线的一部分熔化,从而热熔接纱线接触的部位熔接。热熔接纱线接触的部位是热熔接纱线彼此接触的部位、以及热熔接纱线与非热熔接纱线接触的部位。作为热熔接纱线彼此接触的部位,可列举连接纱线彼此交叉的部位、以及相邻的线圈彼此重叠的部位等。通过该熔接,能够得到具备将第一编织物部与第二编织物部牢固地接合的接合部的本发明的编织物。
根据上述<2>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能够将第一编织物部与第二编织物部平面地相连。关于这一点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
根据上述<3>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由将第一编织物部与第二编织物部相连的热熔接纱线构成的线圈规则地排列。其结果是,第一编织物部与第二编织物部的接合部美观地完成。
根据上述<4>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热熔接纱线彼此接触的接触点增加。其结果是,接合部的强度提高。
本发明的编织物具有接合部并且生产性优异。这是因为,构成接合部的多个接合线圈列通过本发明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在极短时间内被编织。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实施方式的编织物的裙子的概略构成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的第一编织工序图。
图3是接着图2的第二编织工序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编织物的接合部的附近的线圈的状态的线圈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第一线圈列
10 新的第一线圈列
11 第一组
12 第二组
2 第二线圈列
20 新的第二线圈列
21 第一组
22 第二组
3 第一接合线圈列
30 第一连接纱线
4 第二接合线圈列
40 第二连接纱线
5 第一编织物部
6 第二编织物部
7 接合部
8 供纱器
8Y 热熔接纱线
9 编织物
9E 编织结束部
9S 编织开始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实施方式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编织物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所示的编织物9是在横编机上横向编织的长裙。该编织物9具备形成于纸面左侧的侧端的编织开始部9S和形成于纸面右侧的侧端的编织结束部9E。在编织该裙子时,首先编织成为裙子的侧端的编织开始部9S。接着,编织从编织开始部9S分支的第一编织物部5和第二编织物部6。最后,通过将第一编织物部5与第二编织物部6相连而形成编织结束部9E。在该编织结束部9E的形成中应用本发明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图2、3是示出用于形成所述编织结束部9E的具体的编织工序的编织工序图。本例中使用的横编机为四针床横编机。四针床横编机具备下部前针床、下部后针床、上部前针床及上部后针床。以下,将下部前针床、下部后针床、上部前针床及上部后针床分别记为FD、BD、FU及BU。FD与BD彼此相向。配置于FD的上部的FU与配置于BD的上部的BU彼此相向。在本例中,FD及FU是第二针床,BD及BU是第一针床。
图2、3的左栏的“S+数字”表示编织工序的编号。在右栏中示出各编织工序中的线圈的编织状态。右栏中的黑点表示编织针,倒三角标记表示横编机所具备的供纱器8。从供纱器8供给热熔接纱线8Y。直线箭头表示移圈。在各编织工序中新编织的线圈用粗线表示。
在图2的S0中示出第一线圈列1卡定于BD且第二线圈列2卡定于FD的状态。第一线圈列1构成第一编织物部5(图1)的线圈纵行方向的端部。第二线圈列2构成第二编织物部6(图1)的线圈纵行方向的端部。第一线圈列1和第二线圈列2由未图示的两个供纱器单独地编织。在此,本例的编织物9通过总针编织进行编织。总针编织是指在相邻的线圈之间没有空针的状态下进行编织。
在S1中,使用从供纱器8供给的热熔接纱线8Y,编织在第一线圈列1的线圈纵行方向上连续的新的第一线圈列10和在第二线圈列2的线圈纵行方向上连续的新的第二线圈列20(工序X)。更具体而言,使供纱器8向右方向移动,编织新的第一线圈列10,然后使供纱器8向左方向移动,编织新的第二线圈列20。在本例中,新的第一线圈列10和新的第二线圈列20以筒状相连。供纱器8是与编织线圈列1、2的供纱器不同的供纱器。作为从供纱器8供给的热熔接纱线8Y,例如可列举具备芯部和鞘部的热熔接纱线8Y。芯部是由会因热而收缩的材料构成的编织纱线。鞘部由覆盖芯部的外周的鞘状且熔点比芯部的熔点低的材料构成。此外,热熔接纱线8Y也可以由同样的材料构成。热熔接纱线8Y的材料优选为即使在被热处理后也能够确保伸缩性的材料。
上述S1是提高接合部的强度的工序,但不是必须的工序。也可以从S2开始编织而不进行S1。
在S1中,将第一线圈列10和第二线圈列20分别分为2个组(工序A)。该分组是概念性的,在横编机的计算机内进行。在本例中,将第一线圈列10中的从纸面左侧起第奇数个线圈作为第一组11,将第偶数个线圈作为第二组12。同样地,将第二线圈列20中的从纸面左侧起第奇数个线圈作为第一组21,将第偶数个线圈作为第二组22。
在S2中,使第一线圈列10的第一组11的线圈从BD向FU移动。在S3中,使第二线圈列20的第二组22的线圈从FD向BU移动。该S2及S3是用于使构成在接下来的S4中编织的第一接合线圈列3的线圈成为反面线圈的准备工序。在使构成第一接合线圈列3的线圈成为正面线圈的情况下,不需要实施S2及S3。
在S4中,从第一组11和第二组12中选择任意的组X,并且从第一组21和第二组22中选择任意的组Y(第一次的工序B1)。在选择组X和组Y时,优选组X的线圈和组Y的线圈在编织宽度方向上错开。在本例中,选择第一组11作为组X,选择第二组22作为组Y。
在S4中,进一步使用热熔接纱线8Y,在组X的线圈和组Y的线圈中交替地编织线圈(第一次的工序B2)。在本例中,使供纱器8向右方向移动,在第一组11的线圈和第二组22的线圈中交替地编织线圈。在该S4中编织的多个线圈在编织宽度方向上相连。该多个线圈构成将第一编织物部5与第二编织物部6相连的第一接合线圈列3。而且,也可以使用热熔接纱线8Y,在第一接合线圈列3的线圈纵行方向上连续地编织新的第一接合线圈列3。此外,也可以使用热熔接纱线8Y,在第一接合线圈列3的线圈纵行方向上连续地编织筒状线圈列。通过编织新的第一接合线圈列3、筒状线圈列,能够提高后述的接合部7的强度。在该情况下,如果利用细的热熔接纱线8Y作为热熔接纱线8Y,则能够在确保接合部7的强度的同时抑制接合部7变厚。
在S5中,使构成第一接合线圈列3的线圈中的卡定于FU的线圈向BD移动。在图3的S6中,使第一接合线圈列3的剩余的线圈从BU向FD移动。
在S7中,使第二线圈列20(参照图2的S1)的第一组21的线圈从FD向BU移动。在S8中,使第一线圈列10(参照图2的S1)的第二组12的线圈从BD向FU移动。该S7及S8是用于使构成在接下来的S9中编织的第二接合线圈列4的线圈成为反面线圈的准备工序,不是必须的结构。
在S9中,从在S4中选择的组以外的组中选择组X及组Y(第二次的工序B1)。在本例中,选择第一编织物部5的第二组12和第二编织物部6的第一组21。
在S9中,进一步使用热熔接纱线8Y,在组X的线圈和组Y的线圈中交替地编织线圈(第二次的工序B2)。在本例中,使供纱器8向左方向移动,在第二组12的线圈和第一组21的线圈中交替地编织线圈。在该S9中编织的多个线圈构成将第一编织物部5与第二编织物部6相连的第二接合线圈列4。与S4同样地,也可以进一步使用热熔接纱线8Y编织新的第二接合线圈列4、筒状线圈列。
在S10中,使构成第二接合线圈列4的线圈中的卡定于BU的线圈向FD移动。在S11中,使第二接合线圈列4的剩余的线圈从FU向BD移动。通过以上的工序,第一编织物部5和第二编织物部6成为由第一接合线圈列3及第二接合线圈列4相连的状态。由第一接合线圈列3及第二接合线圈列4形成接合部7。如图S11所示,第一接合线圈列3的第一连接纱线30与第二接合线圈列4的第二连接纱线40在FD与BD之间的位置交叉。连接纱线30、40是接合线圈列3、4中的跨越FD和BD的部分。
在S11以后,例如通过实施使用分离横列纱线的袋状编织等,在维持两接合线圈列3、4的线圈的形状的状态下将编织物9从针床取下。分离横列纱线是在后面被取下的编织纱线,由非热熔接纱线构成。
根据本例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不论图1所示的编织物9的编织结束部9E的编织宽度方向的长度变得如何长,编织工序数也不会增加。另一方面,在如以往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那样通过压圈处理形成编织结束部9E的情况下,编织结束部9E的长度越长则编织工序数越增加。根据编织结束部9E的长度,在本例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和以往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中,从编织物9的编织开始到编织结束的时间能够产生数倍以上的差距。
基于图4的线圈图对通过本例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编织的编织物9中的接合部7附近的线圈的状态进行说明。在图4中,用粗线表示由热熔接纱线8Y(参照图2、3)编织的部分。如图4所示,配置于纸面上侧的第一编织物部5与配置于纸面下侧的第二编织物部6通过接合部7相连。在本例中,将由热熔接纱线8Y编织的新的第一线圈列10和新的第二线圈列20分别视为第一编织物部5和第二编织物部6的一部分。第一编织物部5的线圈的朝向与第二编织物部6的线圈的朝向彼此为相反方向。在接合部7,不存在如压圈处理中的接合部那样的重叠线圈、在重叠线圈的线圈纵行方向上连续的线圈。
本例的接合部7由第一接合线圈列3和第二接合线圈列4构成。第一接合线圈列3和第二接合线圈列4分别交替地形成于第一编织物部5的线圈和第二编织物部6的线圈。因此,第一接合线圈列3包括多个第一连接纱线30。第一连接纱线30是指第一接合线圈列3中的跨越第一编织物部5和第二编织物部6的部分。同样地,第二接合线圈列4包括多个第二连接纱线40。第二连接纱线40是指第二接合线圈列4中的跨越第一编织物部5和第二编织物部6的部分。第一连接纱线30和第二连接纱线40在两接合线圈列3、4的边界的位置交叉。在图4中,为了便于说明,接合线圈列3、4中的在编织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线圈彼此以相互分离的状态示出。另外,对接的第一接合线圈列3的线圈和第二接合线圈列4的线圈以相互分离的状态示出。线圈和与该线圈相邻的连接纱线30、40以相互分离的状态示出。在实际的编织物9中,由于接合线圈列3、4的各线圈收缩,因此在由相邻的两个线圈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部分的组、根据情况全部的组中两个线圈彼此接触。另外,在由线圈和连接纱线30、40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部分的组、根据情况全部的组中线圈与连接纱线30、40接触。
本例的编织物9通过熨斗等而被美观地设置。通过熨斗的热,热熔接纱线8Y的一部分熔化,接合部7的线圈彼此、以及线圈与连接纱线30、40熔接。其结果是,构成接合部7的热熔接纱线8Y难以移动,构成接合部7的线圈的开线被抑制。在此,分离横列纱线可以在热处理前去除,也可以在热处理后去除。如果是可溶于水的分离横列纱线,则在编织物9出厂之前的洗涤时分离横列纱线溶解而从编织物9去除。
利用空心箭头表示接合部7中的代表性的熔接点。第一线圈列10、第二线圈列20、第一接合线圈列3及第二接合线圈列4由热熔接纱线8Y构成。因此,第一线圈列10的线圈与第一接合线圈列3的线圈的接触部熔接,第一线圈列10的线圈与第二接合线圈列4的线圈的接触部熔接。同样地,第二线圈列20的线圈与第一接合线圈列3的线圈的接触部熔接,第二线圈列20的线圈与第二接合线圈列4的线圈的接触部熔接。
在第一连接纱线30与第二连接纱线40交叉的部位,第一连接纱线30与第二连接纱线40接触。因此,在交叉部位,第一连接纱线30与第二连接纱线40熔接。第一连接纱线30与第二连接纱线40的交叉能够在拉伸实际的编织物9时容易地确认。另外,通过两连接纱线30、40的收缩,成为对接的状态的第一接合线圈列3的线圈与第二接合线圈列4的线圈接触。因此,这些线圈也熔接。另外,通过编织物9的收缩,第一接合线圈列3的线圈与第一连接纱线30或第二连接纱线40接触的部位、以及第二接合线圈列4的线圈与第一连接纱线30或第二连接纱线40接触的部位也熔接。当线圈与连接纱线30、40熔接时,由线圈和连接纱线30、40夹着的线圈列10、20的线圈难以移动。而且,通过编织物9的收缩,在编织宽度方向上相邻的线圈彼此有时也会熔接。接触的线圈的全部也可以不一定熔接。如果热熔接纱线8Y的伸缩性高,则相邻的线圈彼此的接触部位增加,接合部7的强度增加。
在本例中,构成接合线圈列3、4的全部线圈成为从纸面近前侧朝向里侧从旧线圈引出的反面线圈。线圈通常具有向从旧线圈引出的方向卷曲的倾向。例如,从第一线圈列1的线圈向纸面近前侧引出的新的第一线圈列10的正面线圈容易向纸面近前侧卷曲。假如构成接合线圈列3、4的全部线圈为正面线圈,则第一接合线圈列3的线圈和第二接合线圈列4的线圈在向纸面近前侧卷曲的状态下熔接。在该情况下,有可能会损害接合部7的触感、外观。另一方面,如果如本例那样构成接合线圈列3、4的全部线圈为反面线圈,则这些反面线圈抑制第一编织物部5和第二编织物部6向纸面近前侧卷曲。其结果是,第一编织物部5与第二编织物部6平面地相连,接合部7的触感和外观不易受损。在此,构成接合线圈列3、4的全部线圈也可以不是反面线圈。例如,如果构成第一接合线圈列3的全部线圈及构成第二接合线圈列4的全部线圈各自的50%以上的线圈为反面线圈,则第一编织物部5与第二编织物部6平面地相连。反面线圈的比率越高越优选。反面线圈的比率例如为70%以上,进一步为90%以上。
具备上述的熔接状态的接合部7具备预定的伸缩性。这是因为,在接合部7中,跨越第一编织物部5和第二编织物部6之间的第一连接纱线30和第二连接纱线40容许接合部7的编织宽度方向的移动。如果热熔接纱线8Y的伸缩性高,则接合部7的伸缩性进一步提高。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中使用的横编机也可以是两针床横编机。在该情况下,优选将第一线圈列1及第二线圈列2设为脱针状态。脱针状态是指在相邻的两个线圈之间配置有空针的状态。
第一线圈列10和第二线圈列20的组数也可以为3以上。组数越多,接合部7中的热熔接纱线8Y的接触点越增加,因此接合部7的强度越增加。另一方面,如果组数变多,则接合部7变得过厚,或者接合部7的伸缩性可能受损。因此,组数的上限为6。
本发明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也能够在针织品的肩线中用于将前身片和后身片接合。另外,本发明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也能够用于筒状编织物的终端部的开线防止。例如,对进行领子的终端部的开线防止的例子进行简单说明。在编织领子的中途,编织从领子的线圈纵行方向的中途分支的分支编织物部。分支编织物部只要是1个线圈横列的量即可。接着,对领子进行编织直到最后。在该情况下,将领子和分支编织物部中的一方视为第一编织物部,将另一方视为第二编织物部,通过本发明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利用热熔接纱线将领子的终端部与分支编织物部接合。通过利用熨斗等使热熔接纱线熔接,领子的终端部的开线防止完成。此外,当在主编织物部的中途编织分支编织物部并通过本发明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将主编织物部和分支编织物部接合的情况下,例如也能够容易地形成裤子的带孔。

Claims (5)

1.一种编织物的编织方法,所述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使用具备第一针床(BD、BU)及第二针床(FD、FU)的横编机,将卡定于所述第一针床(BD、BU)的第一编织物部(5)的第一线圈列(1、10)与卡定于所述第二针床(FD、FU)的第二编织物部(6)的第二线圈列(2、20)相连,其中,
所述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包括:
工序(A),在所述工序(A)中将构成所述第一线圈列(10)的多个线圈分为n个组(11、12),并且将构成所述第二线圈列(20)的多个线圈分为m个组(21、22);以及
工序(B),在所述工序(B)中反复进行工序(B1)和工序(B2)直到不存在能够选择的组,
在所述工序(B1)中,从所述n个组(11、12)中选择一个组(X),并且从所述m个组(21、22)中选择一个组(Y),
在所述工序(B2)中,使用热熔接纱线(8Y)编织在所述组(X)的各线圈的线圈纵行方向上连续的线圈和在所述组(Y)的各线圈的线圈纵行方向上连续的线圈,
所述工序(A)中的组数m及n为相同数量,并且为2以上且6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中,
在所述工序(B2)中编织的线圈全部为反面线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中,
所述n个组(11、12)分别由相隔n-1个线圈的线圈构成,
所述m个组(21、22)分别由相隔m-1个线圈的线圈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中,
在所述工序(A)之前,具备工序(X),在所述工序(X)中使用所述热熔接纱线(8Y)编织在所述第一线圈列(1)的线圈纵行方向上连续的新的第一线圈列(10)、以及在所述第二线圈列(2)的线圈纵行方向上连续的新的第二线圈列(20)中的至少一方。
5.一种编织物(9),所述编织物(9)具有将第一编织物部(5)与第二编织物部(6)的终端部彼此接合的接合部(7),其中,
所述接合部(7)由所述第一编织物部(5)和所述第二编织物部(6)不同的多个接合线圈列(3、4)构成,
各接合线圈列(3、4)由形成于所述第一编织物部(5)的终端部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编织物部(6)的终端部的一部分的线圈构成,
构成各接合线圈列(3、4)的编织纱线为热熔接纱线(8Y),
各接合线圈列(3、4)中的连接纱线(30)和其他接合线圈列(4)中的连接纱线(40)以交叉状态熔接,
各接合线圈列(3)中的线圈和其他接合线圈列(4)中的线圈的至少一部分以接触状态熔接,
所述连接纱线(30、40)跨越所述第一编织物部(5)和所述第二编织物部(6)。
CN202210924928.3A 2021-08-04 2022-08-03 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编织物 Pending CN11570412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28577 2021-08-04
JP2021128577A JP2023023256A (ja) 2021-08-04 2021-08-04 編地の編成方法、及び編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04127A true CN115704127A (zh) 2023-02-17

Family

ID=84975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24928.3A Pending CN115704127A (zh) 2021-08-04 2022-08-03 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编织物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23256A (zh)
KR (1) KR20230020911A (zh)
CN (1) CN115704127A (zh)
DE (1) DE10202220802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65983B1 (en) 2009-08-12 2016-03-23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td. Fabric formation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30020911A (ko) 2023-02-13
DE102022208021A1 (de) 2023-02-09
JP2023023256A (ja) 2023-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72343B1 (ko) 2중 통모양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US20040093907A1 (en) Knitted fabric having open part and knitting method therefor
US6070438A (en) Bound knitted fabric
JP2538406B2 (ja) 筒状編み地の接続編成方法及び端部が編成された状態に連結された筒状編み地
JPH0415301B2 (zh)
JP2610208B2 (ja) 編地終端部におけるパイピング処理方法及び編地終端部をパイピング処理した編地
EP1211341B1 (en) Welt-seaming method excellent in stretchability
CN108930090B (zh) 针织物的接合方法
EP1471175B1 (en) Neck forming method
CN102965823B (zh)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筒状针织物
JP3757073B2 (ja) 2層構造部を有する衿付き身頃の編成方法
EP2333139A1 (en) Method of knitting tubular knitted fabric, and tubular knitted fabric
CN115704127A (zh) 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编织物
CN111041684B (zh) 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筒状编织物
CN111088586B (zh) 针织物的接合方法及接合后的针织物
JP7252005B2 (ja) 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及び筒状編地
KR102266801B1 (ko) 통모양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및 통모양 편성포
JP7217731B2 (ja) 編成方法
CN115704128A (zh) 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编织物
JP3121278B2 (ja) 編地終端部の編成方法及び該編地終端部の編成方法により編成された編地
KR102602203B1 (ko)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JP7509660B2 (ja) 編成方法、及び編地
CN118581629A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17626511A (zh) 编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