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97222A - 扩张器 - Google Patents

扩张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97222A
CN115697222A CN202180038354.3A CN202180038354A CN115697222A CN 115697222 A CN115697222 A CN 115697222A CN 202180038354 A CN202180038354 A CN 202180038354A CN 115697222 A CN115697222 A CN 1156972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us
tip
hollow shaft
outer peripheral
dil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3835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都竹麻里奈
伏屋友希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ahi Intec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Intec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Intec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Intec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6972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972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9/00Dilators with or without means for introducing media, e.g. remed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A61M25/0045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multi-layered, e.g. coat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A61M25/005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with embedded materials for reinforcement, e.g. wires, coils, bra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67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tal end, e.g. tips
    • A61M25/0068Sta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theter tip, e.g. shape, atraumatic tip, curved tip or tip struc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67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tal end, e.g. tips
    • A61M25/0068Sta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theter tip, e.g. shape, atraumatic tip, curved tip or tip structure
    • A61M25/0069Tip not integral with tub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螺旋状的凸部从中空轴脱离的扩张器。扩张器1包括中空轴11、前端梢21和螺旋状的凸部31,该中空轴具有前端的外径小于基端的外径的锥形部111,该前端梢的基端位于锥形部111的前端,且该前端梢朝向前端方向延伸设置,该螺旋状的凸部至少设置在锥形部111的外周面11s上,其中,螺旋状的凸部31通过卷绕线材31w形成,并且在中空轴11的长轴方向上螺旋状的凸部的相邻的部分之间具有间隙31g,螺旋状的凸部31的内周半径最小的部位的内周半径CIDmin小于前端梢21的外周半径最大的部位的外周半径TODmax。

Description

扩张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扩张器。
背景技术
扩张器例如作为对形成在体表、脏器等上的孔进行扩张、或对形成在胆管、胰管等内的狭窄部进行扩张的器具而被公众所知晓。
由于这种扩张器扩张时需要强大的推进力,因此公开了一种例如在用于扩张的轴的锥形部外周面上设置线圈体,从而利用旋转产生的螺纹作用来补充推进力的扩张器(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如上所述的线圈体例如通过将线材卷绕于上述锥形部的外周面而构成,由此能够容易地形成线圈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038720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上述那种现有的扩张器是构成线圈体的线材只是卷绕在轴的外周面上的结构,因此有可能由于对孔进行扩张时的来自组织的阻力或者拉拔时的拉力而导致线圈体从轴脱离。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螺旋状的凸部从中空轴脱离的扩张器。
解决课题的手段
在本公开的一些方面中,
(1)一种扩张器,其特征在于,该扩张器包括:中空轴,该中空轴具有前端的外径小于基端的外径的锥形部;
前端梢,该前端梢的基端位于所述锥形部的前端,且该前端梢朝向前端方向延伸设置;以及
螺旋状的凸部,该螺旋状的凸部至少设置在所述锥形部的外周面上,其中,
所述螺旋状的凸部通过卷绕线材形成,且在所述中空轴的长轴方向上所述螺旋状的凸部的相邻的部分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螺旋状的凸部的内周半径最小的部位的内周半径小于所述前端梢的外周半径最大的部位的外周半径。
(2)根据上述(1)所述的扩张器,其中,所述螺旋状的凸部的外周半径最大的部位的外周半径大于所述前端梢的外周半径最大的部位的外周半径。
(3)根据上述(2)所述的扩张器,其中,在所述螺旋状的凸部的设置在所述锥形部的外周面上的部位中,外周半径最大的部位的外周半径大于所述前端梢的外周半径最大的部位的外周半径。
(4)根据上述(2)或(3)所述的扩张器,其中,所述螺旋状的凸部的内周半径最大的部位的内周半径大于所述前端梢的外周半径最大的部位的外周半径。
(5)根据上述(1)所述的扩张器,其中,在所述螺旋状的凸部的内周半径最小的部位中,所述中空轴的长轴与所述线材的中心的距离小于所述前端梢的外周半径最大的部位的外周半径。
(6)根据上述(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扩张器,其中,所述螺旋状的凸部的内周半径最小的部位位于所述螺旋状的凸部的前端。
(7)根据上述(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扩张器,其中,所述螺旋状的凸部与所述锥形部不接合。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前端方向”为沿着扩张器的长轴方向的、意指扩张器朝向被扩径部行进的方向的方向。“基端方向”为沿扩张器的长轴方向的、意指与前端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方向。另外,“前端”表示任意构件或部位的、前端方向的端部,“基端”表示任意构件或部位的、基端方向的端部。“内周半径”意指扩张器的长轴与相应部位的最内周部的距离,“外周半径”意指扩张器的长轴与相应部位的最外周部的距离。
发明效果
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螺旋状的凸部从中空轴脱离的扩张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概略侧视图。
图2是将图1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概略侧视图。
图3是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的概略侧视图。
图4是示出了第三实施方式的概略侧视图。
图5是示出了第四实施方式的概略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扩张器的特征在于,该扩张器包括:中空轴,该中空轴具有前端的外径小于基端的外径的锥形部;前端梢,该前端梢的基端位于上述锥形部的前端,且该前端梢朝向前端方向延伸设置;以及螺旋状的凸部,该螺旋状的凸部至少设置在上述锥形部的外周面上,其中,上述螺旋状的凸部通过卷绕线材形成,且在上述中空轴的长轴方向上上述螺旋状的凸部的相邻的部分之间具有间隙,上述螺旋状的凸部的内周半径最小的部位的内周半径小于上述前端梢的外周半径最大的部位的外周半径。
另外,本说明书中,“长轴方向”只要没有指定,则意指扩张器的长度方向。
下面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是仅限于该附图中记载的实施方式。并且,各附图中所示的扩张器的尺寸是便于理解实施内容所示出的尺寸,并不对应实际的尺寸。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概略侧视图。如图1所示,该扩张器1大致包括中空轴11、前端梢21、螺旋状的凸部31和基部41。
中空轴11是中空形状的轴。中空轴11例如具有锥形部111、主体部112、内腔11h。
锥形部111为前端的外径小于基端的外径的部位。具体地,锥形部111例如可以示例为,其外径从前端向基端直线地扩径(参照图1),其表面从前端向基端呈凸状或凹状弯曲地扩径(未图示)等。
主体部112为其前端位于锥形部111的基端、且朝向基端侧延伸设置的部位。主体部112例如可以构成为从其前端到基端具有一定的外径。
内腔11h是供导丝(未图示)等插入并贯穿的通孔。内腔11h例如可以由沿长轴方向在中空轴11的前端与基端之间贯通的连续的空间(例如,以图1的虚线图示的内公切线的内侧的部位)构成。
锥形部111与主体部112可以一体地形成,也可以分体地形成。关于本实施方式的中空轴11,其锥形部111与主体部112一体地形成,并且由线圈体11C(以下,也称为“第一线圈体11C”)构成,该线圈体11C通过将由一根单线构成的线材11w绕扩张器的长轴Z连续且螺旋状地卷绕而形成。这样,中空轴11通过卷绕线材11w形成,从而能够提高转矩传递性(将施加于扩张器1的基端部的旋转力传递至其前端部时的上述传递的可靠性)。
作为构成中空轴11的材料,由于该扩张器1要插入并贯穿在体腔内,因此优选具有抗血栓性、可挠性以及生物相容性。作为上述材料,例如可以列举出聚酰胺树脂、聚烯烃树脂、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硅树脂、氟树脂等树脂材料;以及不锈钢、超弹性合金(镍-钛合金)等金属材料等。构成锥形部111和主体部112的材料可以是相同的材料,也可以是不同的材料。
第一线圈体11C的锥形部111与主体部112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是分体的。此外,锥形部111与主体部112可以由相同的材料形成,也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形成。此外,锥形部111的线圈体的线材直径与主体部112的线圈体的线材直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线圈体11C的锥形部111与主体部112通过使用相同材料且相同线径的单线作为线材11w,并将该线材11w卷绕成螺旋状而形成。
另外,中空轴11也可以在其外周面11s侧具有各种覆膜(未图示)。作为覆膜,例如可以列举出用于保护中空轴11的表面的保护膜(镀膜等)、用于提高中空轴11与螺旋状的凸部31(后述)的紧贴性的基底膜等。
前端梢21为其基端位于锥形部111的前端、且朝向前端方向延伸设置的部位。具体地,前端梢21例如可以形成为朝向前端侧前端变细,以使该扩张器1在体腔内容易行进。
前端梢21也可以具有内腔21h。内腔21h例如可以构成为从前端梢21的前端贯通至基端,连通中空轴11的内腔11h。
作为构成前端梢21的材料,由于该扩张器1要在体腔内行进,因此优选具有柔软性的材料。作为构成前端梢21的材料,例如可以举出聚氨酯、聚氨酯弹性体等的树脂材料。
螺旋状的凸部31为至少设置在锥形部111的外周面上的部位。螺旋状的凸部31由通过卷绕线材形成的线圈体31C(以下,也称为“第二线圈体31C”)构成,并且在中空轴的长轴方向上螺旋状的凸部31的相邻的部分之间具有间隙31g。具体地,螺旋状的凸部31例如可以使用连续或断续的单股或多股线材31w,将该线材31w以与外周面11s接触的方式沿着中空轴11的长轴方向螺旋状地卷绕而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旋状的凸部31设置在锥形部111和主体部112的外周面11s上。
作为构成螺旋状的凸部31的线材31w,可以是单线,也可以是绞线,还可以是将单线和绞线组合的结构。其中,单线是指一根单根线,绞线是指预先将多根单根线相互绞合而形成的一束线束。
作为构成螺旋状的凸部31的材料,例如,可以采用与被示例为构成中空轴11的材料相同的材料等。
在此,如图2所示,该扩张器1的螺旋状的凸部31和前端梢21形成为,螺旋状的凸部31的内周半径最小的部位内周半径(CIDmin)小于前端梢21的外周半径最大的外周半径(TODmax)(CIDmin<TODmax)。
另外,在螺旋状的凸部31的内周半径最小的部位中,中空轴11的长轴与线材的中心的距离(CMD,以下也称“中心距离”)也可以形成为小于前端梢21的外周半径最大的部位的外周半径(TODmax)(参照图1、图2)。具体而言,例如,通过适当选择第二线圈体31C的线材直径、前端梢21的外周半径(TODmax)以及锥形部111的外周半径,能够使螺旋状的凸部31的中心距离(CMD)小于前端梢21的外周半径(TODmax)。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螺旋状的凸部31从中空轴11脱离。
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螺旋状的凸部31的内周半径最小的部位(成为内周半径(CIDmin)的螺旋状的凸部的部位)也可以在螺旋状的凸部31的任何部位。成为内周半径(CIDmin)的螺旋状的凸部31的部位,例如,可以位于长轴方向上的螺旋状的凸部31的前端(参照图1、图2),也可以位于长轴方向上的螺旋状的凸部31的中部(未图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内周半径(CIDmin)的螺旋状的凸部31的部位配置为位于螺旋状的凸部31的前端。由此,能够防止螺旋状的凸部31比前端梢21更向前端方向突出,例如,能够抑制因第二线圈体31C对组织造成损伤。
螺旋状的凸部31与锥形部111可以在它们相互接触的部位的至少一部分接合,也可以不接合(仅接触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旋状的凸部31与锥形部111不接合,第二螺旋体31C以仅接触的状态卷绕在中空轴11的外周面11s上。由此,能够抑制扩张器1的与锥形部111相对应的部位的柔软性降低。
基部41是供手术者操作扩张器1的部位。基部41例如具有内腔41h,该内腔41h与中空轴11的内腔11h连通,且从前端贯通到基端。基部41可以构成为前端与中空轴11的基端连接。在手术时,例如,内腔41h供导丝等穿入并贯穿。另外,通过对基部41进行旋转操作,中空轴11、前端梢21以及螺旋状的凸部31一并旋转。
接下来,对该扩张器1的使用方式进行说明。在此,对使用该扩张器1来对例如形成在血管内的慢性完全阻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等的被扩张部进行扩张的手术进行说明。
首先,使用导入针(未图示)在被扩张部穿刺的同时形成孔。接着,将导丝(未图示)插入到导入针的内腔后,拔除导入针。接着,将导丝的基端从前端梢21的前端侧插入到内腔21h内,将中空轴11推进至被扩张部。此时,该扩张器1的前端部一边追随弯曲后的被插入部(例如,血管、食道、胃、胆管等)的形状一边行进。
接着,在将该扩张器1的前端部从前端梢21插入到在被扩张部形成的孔之后,通过对基部41进行操作来使中空轴11旋转并行进,同时利用锥形部111扩张孔。此时,由于扩张器1形成为内周半径(CIDmin)小于外周半径(TODmax),因此在第二线圈体31C不会从中空轴11脱离的情况下,被扩张部就得以顺利地扩张。
如上所述,由于该扩张器1为上述结构,因此能够防止螺旋状的凸部31从中空轴11脱离,并能够顺利地进行手术。
[第二实施方式]
图3是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的概略侧视图。如图3所示,该扩张器2大致包括中空轴12、前端梢21、螺旋状的凸部31和基部42。该扩张器2在具备中空轴12以及基部42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另外,前端梢21以及螺旋状的凸部31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相同部位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详细说明。此外,由于除了以下所示的中空轴12以及基部42的结构以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并且扩张器2的使用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中空轴12是中空形状的轴。中空轴12例如具有锥形部121、主体部122和内腔12h。
锥形部121为前端的外径小于基端的外径的部位。主体部122为其前端位于锥形部121的基端、且朝向基端侧延伸设置的部位。内腔12h是供导丝(未图示)等插入并贯穿的通孔。
锥形部121与主体部122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是分体的。此外,锥形部121与主体部122可以由相同的材料形成,也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形成。并且,锥形部121的壁厚与主体部122的壁厚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施方式的锥形部121与主体部122使用相同的材料,通过铸造等形成为一体且具有不同的壁厚(从中空轴12的前端到基端为相同内径的内腔12h)。
基部42是供手术者操作扩张器2的部位。本实施方式的基部42具有内腔42h(参照图3),该内腔42h与中空轴12的内腔12h连通,且从前端贯通到基端,具有与内腔12h相同内径。
如上所述,由于该扩张器2为上述结构,因此能够防止螺旋状的凸部31从中空轴12脱离,并能够顺利地进行手术。
[第三实施方式]
图4是示出了第三实施方式的概略侧视图。如图4所示,该扩张器3大致包括中空轴13、前端梢21、螺旋状的凸部33和基部41(未图示)。该扩张器3在具备中空轴13和螺旋状的凸部33这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另外,由于前端梢21以及基部41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相同部位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详细说明。另外,由于除了以下所示的中空轴13和螺旋状的凸部33的结构以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并且扩张器3的使用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中空轴13是中空形状的轴。中空轴13例如具有锥形部131、主体部132以及内腔13h。
锥形部131为前端的外径小于基端的外径的部位。主体部132为其前端位于锥形部131的基端、且朝向基端侧延伸设置的部位。主体部132的外径具有与锥形部131的基端的外径相同的外径。内腔13h是供导丝(未图示)等插入并贯穿的通孔。
螺旋状的凸部33为至少设置在锥形部的外周面上的部位。螺旋状的凸部33由通过卷绕线材33w形成的线圈体33C(第二线圈体33C)构成,并且在中空轴13的长轴方向上螺旋状的凸部33的相邻的部分之间具有间隙33g。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旋状的凸部33的外周半径最大的部位的外周半径(CODmax)形成为大于前端梢21的外周半径最大的部位的外周半径(TODmax)。具体而言,例如,也可以形成为上述中空轴13的锥形部131的基端的外径比第一实施方式的锥形部111大(参照图4),或者通过适当调整第二线圈体33C的线材直径,从而使得第二线圈体33C的外周半径(CODmax)大于前端梢21的外周半径(TODmax)(未图示)。成为外周半径(CODmax)的螺旋状的凸部33的部位可以是锥形部131上的部位(未图示),也可以是主体部132上的部位(参照图4)。
另外,在螺旋状的凸部33的设置在锥形部131的外周面13s上的部位中,外周半径最大的部位的外周半径(CODmax)也可以构成为大于前端梢21的外周半径最大的部位的外周半径(TODmax)。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在对组织进行扩张的过程中(锥形部131通过被扩张部的过程中)的由螺纹作用产生的扩张器3的推进力。
如上所述,由于该扩张器3为上述结构,因此能够受益于在前视图中(在从长轴方向的前端侧朝向前端梢21观察扩张器3时的状态下)螺旋状的凸部33的外周从前端梢21突起而相应地提高由螺纹作用产生的扩张器3的推进力。
[第四实施方式]
图5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概略侧视图。如图5所示,该扩张器4大致包括中空轴14、前端梢21、螺旋状的凸部34和基部41(未图示)。该扩张器4在具备中空轴14和螺旋状的凸部34这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另外,由于中空轴21和基部41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相同部位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详细说明。此外,由于除了以下所示的中空轴14以及螺旋状的凸部34的结构以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并且扩张器4的使用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中空轴14是中空形状的轴。中空轴14例如具有锥形部141、主体部142和内腔14h。
锥形部141为前端的外径小于基端的外径的部位。主体部142为其前端位于锥形部141的基端、且朝向基端侧延伸设置的部位。主体部142的外径具有与锥形部141的基端的外径相同的外径。内腔14h是供导丝(未图示)等插入并贯穿的通孔。
螺旋状的凸部34为至少设置在锥形部141的外周面上的部位。螺旋状的凸部34由通过卷绕线材34w形成的线圈体34C(第二线圈体34C)构成,并且在中空轴14的长轴方向上螺旋状的凸部34的相邻的部分之间具有间隙34g。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螺旋状的凸部34的内周半径最大的部位的内周半径(CIDmax)形成为大于前端梢21的外周半径最大的部位的外周半径(TODmax)。具体而言,例如,也可以通过形成为上述中空轴14的锥形部141的基端的外径比第三实施方式的锥形部131大(参照图5),从而使得第二线圈体34C的内周半径(CIDmax)大于前端梢21的外周半径(TODmax)(未图示)。成为内周半径(CIDmax)的螺旋状的凸部34的部位可以是锥形部141上的部位(未图示),也可以是主体部142上的部位(参照图5)。
如上所示,由于该扩张器4为上述结构,因此能够受益于在前视图中螺旋状的凸部34的外周从前端梢21突起而相应地提高由螺纹作用产生的扩张器4的推进力。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其旨在根据权利要求书所示,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改变。
例如,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内周半径(CIDmin)所处的部位为螺旋状的凸部31的前端的扩张器1进行了说明。然而,内周半径(CIDmin)所处的部位也可以是长轴方向上的螺旋状的凸部的任何部位(例如,长轴方向上的螺旋状的凸部的中部或基端)。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上述铸造等所形成的中空轴12也能够适用于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其他任意扩张器。
另外,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对通过调整中空轴13的外径使螺旋状的凸部33的外周半径(CODmax)大于前端梢21的外周半径(TODmax)的扩张器3进行了说明。然而,该扩张器也可以通过调整第二线圈体的线材直径,或通过调整中空轴的外径以及第二线圈体的线材直径这两者,来使得螺旋状的凸部的外周半径(CODmax)大于前端梢的外周半径(TODmax)。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具有内周半径(CIDmin)的部位仅存在于螺旋状的凸部31~34的一处的扩张器1~4进行了说明。然而,具有内周半径(CIDmin)的部位也可以设置在螺旋状的凸部的相互分离的两处以上的部位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螺旋状的凸部31~34的成为内周半径(CIDmin)、外周半径(CODmax)以及中心半径(CMD)的部位仅设置在螺旋状的凸部31~34中的特定部位处的扩张器1~4进行了说明。然而,上述部位也可以分别设置在长轴方向上的螺旋状的凸部的任意部位(中空轴的锥形部以及/或者主体部上的任意部位)。
附图标记说明
1,2,3,4扩张器
11,12,13,14中空轴
21前端梢
31,33,34螺旋状的凸部
31C,33C,34C线圈体(第二线圈体)
31g,33g,34g间隙
111,121,131,141锥形部

Claims (7)

1.一种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器包括:
中空轴,所述中空轴具有前端的外径小于基端的外径的锥形部;
前端梢,所述前端梢的基端位于所述锥形部的前端,且所述前端梢朝向前端方向延伸设置;以及
螺旋状的凸部,所述螺旋状的凸部至少设置在所述锥形部的外周面上,其中,
所述螺旋状的凸部通过卷绕线材形成,并且在所述中空轴的长轴方向上所述螺旋状的凸部的相邻的部分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螺旋状的凸部的内周半径最小的部位的内周半径小于所述前端梢的外周半径最大的部位的外周半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张器,其中,
所述螺旋状的凸部的外周半径最大的部位的外周半径大于所述前端梢的外周半径最大的部位的外周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扩张器,其中,
在所述螺旋状的凸部的设置在所述锥形部的外周面上的部位中,外周半径最大的部位的外周半径大于所述前端梢的外周半径最大的部位的外周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扩张器,其中,
所述螺旋状的凸部的内周半径最大的部位的内周半径大于所述前端梢的外周半径最大的部位的外周半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张器,其中,
在所述螺旋状的凸部的内周半径最小的部位中,所述中空轴的长轴与所述线材的中心的距离小于所述前端梢的外周半径最大的部位的外周半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扩张器,其中,
所述螺旋状的凸部的内周半径最小的部位位于所述螺旋状的凸部的前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扩张器,其中,
所述螺旋状的凸部与所述锥形部不接合。
CN202180038354.3A 2020-06-01 2021-04-09 扩张器 Pending CN11569722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95450 2020-06-01
JP2020095450A JP7457579B2 (ja) 2020-06-01 2020-06-01 ダイレータ
PCT/JP2021/015008 WO2021246054A1 (ja) 2020-06-01 2021-04-09 ダイレー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97222A true CN115697222A (zh) 2023-02-03

Family

ID=78830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38354.3A Pending CN115697222A (zh) 2020-06-01 2021-04-09 扩张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93541A1 (zh)
EP (1) EP4159263A1 (zh)
JP (1) JP7457579B2 (zh)
CN (1) CN115697222A (zh)
WO (1) WO202124605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12192A1 (ja) * 2021-12-15 2023-06-22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ダイレー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07683A (en) 1988-11-09 1993-05-04 Cook Pacemaker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removing an elongated structure implanted in biological tissue
CA2001200C (en) * 1988-11-09 2000-12-19 Louis Goode Apparatus for removing an elongated structure implanted in biological tissue
US8500628B2 (en) 2006-02-28 2013-08-06 Olympus Endo Technology America, Inc. Rotate-to-advance catheterization system
US20110251450A1 (en) 2010-04-12 2011-10-13 Pagani Francis D Method and Device for Attachment of an Inflow Conduit to the Heart and to a Pump
EP3603551A4 (en) 2017-03-24 2020-11-11 Asahi Intecc Co., Ltd. DILATOR
JP6900499B2 (ja) 2017-10-26 2021-07-07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ダイレータキッ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59263A1 (en) 2023-04-05
WO2021246054A1 (ja) 2021-12-09
JP2021186319A (ja) 2021-12-13
JP7457579B2 (ja) 2024-03-28
US20230093541A1 (en) 2023-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43800B2 (ja) カテーテル
EP2227185B1 (en)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expandable intraluminal prosthesis
CN111970982B (zh) 扩张器
JP2004533892A (ja) 捻転可能な軟先端医療装置および使用方法
US20210077794A1 (en) Dilator
CN115697222A (zh) 扩张器
JP5110716B2 (ja) カテーテル
CN112714634B (zh) 扩张器
US20230015297A1 (en) Dilator
EP4183438A1 (en) Catheter
EP4209187A1 (en) Dilator
WO2022249413A1 (ja) カテーテル
CN117695506B (zh) 一种用于介入治疗的鞘管
WO2024024349A1 (ja) ダイレータ
JP2022112791A (ja) カテーテル
JP2024039784A (ja) 医療デバイ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