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82129A - 空调机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682129A CN115682129A CN202210867065.0A CN202210867065A CN115682129A CN 115682129 A CN115682129 A CN 115682129A CN 202210867065 A CN202210867065 A CN 202210867065A CN 115682129 A CN115682129 A CN 11568212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charge port
- air
- airflow
- area
- air conditio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000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ventil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2—Indication arrangements, e.g. display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7—Ventilation with forced flow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4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the ceiling or at the ceil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6—Improving electric energy efficiency or sav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F24F2120/12—Position of occupa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Abstract
一种空调机及其控制方法,空调机包括:壳体,在内部形成空间,下侧开口;面板,配置于壳体下侧,形成吸入口和沿吸入口周缘配置的复数个吐出口;风扇,配置于壳体内侧,形成从吸入口向复数个吐出口的空气流动;风向调节装置,配置于复数个吐出口,在上下方向上调节通过每一个吐出口流动的空气的流向;摄像头,配置于面板一侧,获取室内空间的影像;控制部,基于摄像头获取的影像信息调节风向调节装置,控制部基于摄像头获取的影像信息的累积数据将复数个吐出口区分为朝向生活区域的第一区域吐出口和朝向非生活区域的第二区域吐出口,将复数个风向调节装置中的每一个调节为,使从第一区域吐出口和第二区域吐出口吐出的空气在上下方向上不同地形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机及其控制方法,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将由摄像头感测出的空间进行划分并按所划分的区域来调节气流的空调机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空调机可以根据结构设置于室内空间的墙面、地面或天花板。
吊顶式空调机可以安装于天花板,并且向下侧吐出被热交换的空气。另外,吊顶式空调机包括向彼此不同的方向开口的复数个吐出口,从而能够向复数个区域吐出被热交换的空气。
在吊顶式空调机中,如果相同地控制配置于复数个吐出口的风向调节装置,则向整个区域形成相同的空气的气流。这样的空气的吐出可以向整个区域形成相同的气流,从而能够在室内空间的复数个方向上相同地使温度发生变化。
韩国授权特许KR10-2034663B1号披露了一种感测地面的温度,并基于地面的温度来控制复数个吐出口上配置的风向调节装置的内容。但是,就所述文献中的控制而言,虽然能够执行与地面的温度对应的控制,但是存在向用户非主要生活的区域或不能生活的区域不必要地进行空气的控制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考虑到室内人员的生活环境,使室内空间保持舒适的空调机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室内人员的生活区域快速达到室内空间的希望温度,在接近希望温度时使朝室内人员方向的空气流动最小化且保持室内空间的舒适度的空调机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对于室内空间的生活区域和非生活区域的区分的准确度的空调机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并不限定于以上提及到的目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通过以下的记载明确理解未被提及到的其他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机可以包括向下侧开口的复数个吐出口和配置于复数个吐出口的复数个风向调节装置,控制部基于由摄像头获取的影像信息的累积数据来将复数个所述吐出口区分为朝向生活区域的第一区域吐出口和朝向非生活区域的第二区域吐出口,并通过将复数个所述风向调节装置中的每一个调节为,使从所述第一区域吐出口吐出的空气和从所述第二区域吐出口吐出的空气在上下方向上不同地形成,由此能够使向生活区域吐出的气流和向非生活区域吐出的气流不同地形成。
另外,空调机还包括感测所述室内空间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在由所述温度传感器感测出的温度在设定温度范围内时,所述控制部将所述风向调节装置调节为,变更从所述第一区域吐出口吐出的上下方向气流,由此能够根据室内温度在设定温度范围内形成或在设定温度范围外形成的情况而不同地设定气流。
在由所述温度传感器感测出的温度在设定温度范围外时,所述控制部将所述风向调节装置调节为,使从所述第一区域吐出口吐出的空气在上下方向上低于从所述第二区域吐出口吐出的空气,由此能够向生活区域形成直接气流。
在由所述温度传感器感测出的温度在设定温度范围内时,所述控制部将所述风向调节装置调节为,使从所述第一区域吐出口吐出的空气在上下方向上高于从所述第二区域吐出口吐出的空气,由此能够向生活区域形成间接气流。
在由所述温度传感器感测出的温度在设定温度范围外时,所述控制部将风向调节装置调节为,使从所述第一区域吐出口吐出的空气沿朝向地面的第二方向吐出,在由所述温度传感器感测出的温度在设定温度范围内时,所述控制部将所述风向调节装置调节为,使从所述第一区域吐出口吐出的空气沿比所述第二方向更朝上侧的第一方向吐出,由此能够根据室内空气的温度在上下方向上调节气流范围。
所述控制部将所述风向调节装置调节为,使从所述第二区域吐出口吐出的空气沿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方向即第三方向吐出,由此能够向非生活区域形成恒定的气流。
所述风向调节装置包括:叶片,配置于所述吐出口,通过变更所述叶片的位置来调节所述吐出口中流动的空气的流向,所述控制部对配置于所述第一区域吐出口和所述第二区域吐出口中的每一个的叶片的位置进行变更,由此能够使向生活区域吐出的空气的气流和向非生活区域吐出的空气的气流不同地形成。
所述风向调节装置包括:风向调节风扇,配置于所述吐出口的一侧,通过调节所述风向调节风扇的转速来调节从所述吐出口吐出的空气的流向,所述控制部对配置于所述第一区域吐出口和所述第二区域吐出口的所述风向调节风扇的转速进行变更,由此能够使向生活区域吐出的空气的气流和向非生活区域吐出的空气的气流不同地形成。
本发明的空调机还包括测量所述摄像头获取影像的时间的计时器,在由所述计时器测量的设定时间之后,所述控制部从由所述摄像头获取的累积影像信息区分用户的生活区域,由此能够提高区分生活区域和非生活区域的准确度。
本发明的空调机还包括输出由所述摄像头获取的影像的输出部,所述控制部通过将所述输出部上显示的图像划分为复数个区域来区分室内人员的生活区域和非生活区域。
以所述吐出口所朝的方向为基准划分所述输出部上显示的图像,由此能够以通过吐出口控制空气的区域为基准来区分生活区域和非生活区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空调机的控制方法包括:由摄像头获取复数个所述吐出口吐出空气的复数个区域的影像的步骤;基于由所述摄像头获取的影像信息的累积数据来判定生活区域和非生活区域的步骤;以及将风向调节装置调节为,使从朝向所述生活区域的第一区域吐出口和朝向所述非生活区域的第二区域吐出口吐出的上下方向气流不同地设定的步骤,由此能够将室内空间区分为生活区域和非生活区域,并按所区分的区域控制气流。
所述调节风向调节装置的步骤包括:由温度传感器感测室内空间的温度的步骤;以及基于由所述温度传感器感测出的室内空间的温度和设定温度范围的关系来将所述风向调节装置调节为,变更从所述第一区域吐出口吐出的空气的气流的步骤,由此能够基于室内空间的温度是否达到设定温度范围来细节地调节气流。
在由所述温度传感器感测出的室内空间的温度在设定温度范围内时,将所述风向调节装置调节为,使从所述第一区域吐出口吐出的空气的气流比从所述第二区域吐出口吐出的空气的气流更高地设定,由此能够向生活区域吹送间接气流。
在由所述温度传感器感测出的室内空间的温度在设定温度范围外时,将所述风向调节装置调节为,使从所述第一区域吐出口吐出的空气的气流比从所述第二区域吐出口吐出的空气的气流更低地设定,由此能够向生活区域吹送直接气流。
在所述判定生活区域和非生活区域的步骤中,将复数个所述吐出口区分为配置于生活区域的第一区域吐出口和配置于非生活区域的第二区域吐出口,由此能够区分配置为朝向生活区域的吐出口和朝向非生活区域的吐出口。
判定所述生活区域和所述非生活区域的步骤包括:以复数个所述吐出口所朝的方向为基准,将输出部上显示的区域划分为复数个区域的步骤;累积在所述设定时间以上的期间由所述摄像头获取的影像信息的步骤;以及基于由所述摄像头获取的累积影像信息,判定生活区域和非生活区域的步骤。
在所述调节风向调节装置的步骤中,使从所述第二区域吐出口吐出的气流恒定地保持,使从所述第一区域吐出口吐出的气流比从所述第二区域吐出口吐出的气流更高或更低地形成,由此能够使向生活区域配置的第一区域吐出口的气流在上下方向上变更。
在所述调节风向调节装置的步骤中,使配置于所述第一区域吐出口的叶片和配置于所述第二区域吐出口的叶片的位置彼此不同地调节,由此能够使向生活区域吐出的空气的气流和向非生活区域吐出的空气的气流不同地形成。
在所述调节风向调节装置的步骤中,使配置于所述第一区域吐出口的风向调节风扇和配置于所述第二区域吐出口的风向调节风扇的转速彼此不同地调节,由此能够使向生活区域吐出的空气的气流和向非生活区域吐出的空气的气流不同地形成。
关于其他实施例的具体内容包含在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中。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及其控制方法,具有如下效果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效果。
第一、由于不同地设定向室内空间的室内人员的生活区域和非生活区域吐出的空气的气流,因此具有能够提高室内人员的生活区域的舒适度的优点。
第二、调节向室内空间的室内人员的生活区域吐出的气流相对于向非生活区域吐出的气流的高低,由此能够使生活区域较快地达到希望温度。
另外,在室内空间的温度接近希望温度的情况下,调节向生活区域吐出的气流相对于向非生活区域吐出的气流的高低,由此能够使因直接向室内人员吐出空气而产生的直接摩擦引起的不适感最小化。
第三、由于基于所累积的人体位置感测来区分生活区域和非生活区域,因此能够提高生活区域的判定的准确度。
本发明的效果并不限定于以上提及到的效果,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从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明确理解未被提及到的其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空调机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空调机的一侧剖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空调机的吐出口和风向调节装置的图。
图4A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风向调节装置的第一位置的配置的图。
图4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风向调节装置的第二位置的配置的图。
图4C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风向调节装置的第三位置的配置的图。
图5A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机的制热模式下与风向调节装置的配置对应的气流范围的图。
图5B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机的制冷模式下与风向调节装置的配置对应的气流范围的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机的控制部和与其关联的构成的框图。
图7A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机和输出部的对应区域的图,(a)是示出将输出部进行划分的第一实施例的图,(b)是示出空调机的吐出口的配置的图。
图7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机和输出部的对应区域的图,(a)是示出将输出部进行划分的第二实施例的图,(b)是示出空调机的吐出口的配置的图。
图8A是将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输出部输出的影像进行划分的影像。
图8B是示出在图8A的累积影像中的人体的累积感测区域的图。
图8C是基于图8B的图来在输出部区分生活区域和非生活区域的图。
图9是示出根据室内空间的温度变化而按不同的吐出口的气流设定变化的数据。
图10A是用于说明在图9的间接气流下的按不同的吐出口的气流的图。
图10B是用于说明在图9的直接气流下的按不同的吐出口的气流的图。
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机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将图11的生活区域判定步骤具体化的空调机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3是将图11的按不同的吐出口的气流控制步骤具体化的空调机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空调机的一侧剖视图。
图15A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风向调节装置的第一位置的配置的图。
图15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风向调节装置的第二位置的配置的图。
图15C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风向调节装置的第三位置的配置的图。
图16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空调机的一侧剖视图。
图17A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风向调节装置的第一位置的配置的图。
图17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风向调节装置的第二位置的配置的图。
图17C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风向调节装置的第三位置的配置的图。
图18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空调机的一侧剖视图。
图19A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风向调节装置的与第一转速对应的气流的图。
图19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风向调节装置的与第二转速对应的气流的图。
图19C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风向调节装置的与第三转速对应的气流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200、300、400:空调机;124、224、324、424:吐出口;130、230、330、430:风向调节装置;500:控制部;510:摄像头;520:温度传感器;530:输出部;540:存储部;550:计时器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叙述的实施例,会更加明确本发明的优点、特征及其实现方法。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公开的实施例,可体现为互不相同的多样的形态,本实施例仅为了充分公开本发明,并为了向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完整地公开本发明的范围而提供,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仅由权利要求的范围来决定。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结构要素。
以下,参照用于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来说明空调机的控制方法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参照图1至图4C,对第一实施例的空调机100的构成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空调机100可以是安装于天花板的空调机100。
参照图1,空调机100包括:吸入口122,向下侧开口;以及吐出口124,配置于吸入口122的周缘,向下侧开口。
参照图2,空调机100包括:壳体110,在内部形成有空间,向下侧开口;面板120,配置于壳体110的下侧,形成有吸入口122和吐出口124;风扇112,配置于壳体110的内部;风扇马达114,使风扇112旋转;热交换器116,配置于壳体110的内部,使因风扇112而流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及风向调节装置130,配置于吐出口124,对流动的空气的流向进行调节。
参照图1,在面板120形成有在吸入口122的周缘向彼此不同的方向彼此隔开配置的复数个吐出口124a、124b、124c、124d。吐出口124包括:第一吐出口124a、第二吐出口124b、第三吐出口124c以及第四吐出口124d。第一吐出口124a、第二吐出口124b、第三吐出口124c以及第四吐出口124d可以依次邻近,并且以吸入口122为基准在彼此垂直的方向上配置。在第一吐出口124a、第二吐出口124b、第三吐出口124c以及第四吐出口124d分别配置有第一风向调节装置130a、第二风向调节装置130b、第三风向调节装置130c以及第四风向调节装置130d。
以下说明到的一个吐出口124和配置于其的风向调节装置130的构成也可以应用于其余的吐出口和配置于其的风向调节装置,因此将使用共同的附图标记。
参照图3,风向调节装置130包括:第一叶片140,与两个联接件(link)160、170连接;以及第二叶片150,与连接于第一叶片140的一个联接件连接,其一侧可旋转地连接于面板120。在第一吐出口124、第二吐出口124、第三吐出口124以及第四吐出口124中的每一个配置的第一叶片140和第二叶片150可以以彼此不同的位置配置。
第一叶片140可以覆盖吐出口124或配置于吐出口124的下侧。第一叶片140可以比第二叶片150更长地形成。
参照图3,在风扇112处于未运转的停止状态下,第一叶片140配置于比第二叶片150更靠下侧的位置。第一叶片140包括:第一叶片板142,引导流动的空气的流向;以及第一联接件板144,从第一叶片板142的左右方向两端向上侧凸出,与复数个联接件160、170连接。
第二叶片150包括:第二叶片板152;第二联接件板154,从第二叶片板152的左右方向两端向上侧凸出,与第三联接件180连接;以及连接件(connector)156,配置在第二叶片板152的左右两侧,与面板120连接。第二叶片板152可以形成为曲面形状。但是,作为其他实施例,第二叶片板152也可以具有扁平的形状。
参照图3,风向调节装置130包括:第一联接件160,可旋转地与面板120和第一叶片140连接;以及第二联接件170,与第一联接件160隔开配置,可旋转地与面板120和第一叶片140连接。参照图3,风向调节装置130包括:第三联接件180,可旋转地连接于第一联接件160的一端和第二叶片150。
第一联接件160可旋转地连接于第一叶片140和第二叶片150。第一联接件160可以通过与叶片马达(未图示)连接来旋转。第一联接件160包括:面板连接部162,可旋转地连接于面板120;第一联接件杆164,从面板连接部162向第一叶片140延伸,其端部可旋转地连接于第一叶片140;以及第二联接件杆166,从面板连接部162向第二叶片150延伸,其端部可旋转地连接于第二叶片150。
参照图4A,第一联接件杆164的长度164L大于第二联接件杆166的长度166L。第一联接件杆164的长度164L小于第二联接件170的长度170L。第一联接件杆164的长度164L大于第三联接件180的长度180L。
第一联接件160配置在比第二联接件170更邻近吸入口122的位置。
第一叶片140的配置可以通过第一联接件160、第二联接件170来变更。由于第一叶片140的配置通过第一联接件160和第二联接件170来变更,因此第一叶片140可以被配置为从吐出口124向下侧隔开。第一叶片140从吐出口124向下侧下降,之后其坡度向与地面垂直的方向变更。
第二叶片150的第一端部151a可以向下侧移动,之后根据第三联接件180的配置而向内侧方向和外侧方向移动。
当参照图3时,将第一叶片140和第二叶片150中配置于与吸入口122远离的位置的端部分别设定为第一端部141a、151a,将配置于与吸入口122靠近的位置的端部设定为第二端部141b、151b,并对第一叶片140和第二叶片150进行说明。
第二叶片150在比第一叶片140更靠内侧的位置可旋转地连接于面板120。在此,可以将与吸入口122靠近的方向设定为内侧方向,将与吸入口122远离的方向设定为外侧方向。
参照图4A至图4C,第一实施例的风向调节装置130可以根据其配置来调节通过吐出口124吐出的空气的流向。
参照图4A,风向调节装置130可以配置在将从吐出口124吐出的空气沿与地面平行的方向吹送的第一位置P1。参照图4A,在风向调节装置130配置在第一位置P1时,第一叶片140可以与地面大致平行地配置。参照图4A,在风向调节装置130配置在第一位置P1时,第一叶片140可以与平行于地面的假想水平线形成30度以内的第一倾斜角θ1。在此,第一倾斜角θ1是与地面平行的假想水平线和第一叶片140之间形成的倾斜角,其可以根据第一叶片140的配置而改变。
参照图4A,在风向调节装置130配置在第一位置P1时,第一叶片140的第二端部141b可以与第二叶片150的第一端部151a邻近地配置。第一叶片140的第二端部141b可以被配置为朝向第二叶片150的第一端部151a。
参照图4A,在风向调节装置130配置在第一位置P1时,第一叶片140与假想水平线之间的第一倾斜角θ1可以小于连接第二叶片150的第一端部151a和第二端部151b的假想线与假想水平线之间的第二倾斜角θ2(或者“第二叶片与假想水平线之间的第二倾斜角”)。在此,第二倾斜角θ2是连接第二叶片150的第一端部151a和第二端部151b的假想线与假想水平线之间形成的倾斜角,其可以根据第二叶片150的配置而改变。
因此,通过吐出口124向下侧流动的空气可以依次流过第二叶片150和第一叶片140。参照图4A,在风向调节装置130配置在第一位置P1时,从吐出口124吐出的空气可以向与地面平行的方向流动。
参照图4B,第一叶片140和第二叶片150可以配置在将从吐出口124吐出的空气向与地面垂直的方向吹送的第二位置P2。参照图4B,在风向调节装置130配置在第二位置P2时,第一叶片140可以与地面大致垂直地配置。参照图4B,在风向调节装置130配置在第二位置P2时,第一叶片140可以与平行于地面的假想水平线形成60度以上的第一倾斜角θ1。
参照图4B,在风向调节装置130配置在第二位置P2时,第一叶片140的第二端部141b可以与第二叶片150的第一端部151a彼此隔开地配置。参照图4B,在风向调节装置130配置在第二位置P2时,第一叶片140的第二端部141b可以配置在比第二叶片150的第一端部151a更靠上侧的位置。
参照图4B,在风向调节装置130配置在第二位置P2时,第一叶片140的第二端部141b被配置为比第二叶片150的第二端部151b更朝向上侧。参照图4B,在风向调节装置130配置在第二位置P2时,第一叶片140和第二叶片150可以大致平行地配置。
参照图4B,在风向调节装置130配置在第二位置P2时,第一叶片140和假想水平线之间的第一倾斜角θ1与第二叶片150和假想水平线之间的第二倾斜角θ2相似地形成。参照图4B,在风向调节装置130配置在第二位置P2时,从吐出口124吐出的空气可以沿与地面垂直的方向流动。
参照图4C,第一叶片140和第二叶片150可以配置在将从吐出口124吐出的空气向与地面倾斜的方向吹送的第三位置P3。在风向调节装置130配置在第三位置P3时,经由第一叶片140和第二叶片150吐出的空气可以形成比第一位置P1时的水平风更朝下侧且比第二位置P2时的垂直风更朝上侧的倾斜风。
参照图4C,在风向调节装置130配置在第三位置P3时,第一叶片140可以以风向调节装置130配置在第一位置P1时的第一叶片140和风向调节装置130配置在第二位置P2时的第一叶片140之间的倾斜角配置。参照图4C,在风向调节装置130配置在第三位置P3时,第一叶片140可以与平行于地面的假想水平线形成30度以上且60度以下的第一倾斜角θ1。
在风向调节装置130配置在第三位置P3时,第一叶片140的第二端部141b和第二叶片150的第一端部151a彼此隔开的距离大于第一位置时的第一叶片140的第二端部141b和第二叶片150的第一端部151a彼此隔开的距离。
在风向调节装置130配置在第三位置P3时,第一叶片140的第二端部141b和第二叶片150的第一端部151a彼此隔开的距离小于在风向调节装置130配置在第二位置P2时的第一叶片140的第二端部141b和第二叶片150的第一端部151a彼此隔开的距离。
在风向调节装置130配置在第一位置P1时,可以形成将通过吐出口吐出的空气沿与地面平行的方向吹送的间接风。在风向调节装置130配置在第二位置P2时,可以形成将通过吐出口吐出的空气沿与地面垂直的方向吹送的垂直风。在风向调节装置130配置在第三位置P3时,可以形成将通过吐出口吐出的空气向间接风和垂直风之间吹送的倾斜风。
参照图5A至图5B,通过吐出口124吐出的空气可以被风向调节装置130在上下方向上区分为三个方向。
在风向调节装置130配置在第一位置P1时,从吐出口124吐出的空气可以向上侧方向流动。在风向调节装置130配置在第二位置P2时,从吐出口124吐出的空气可以向下侧方向流动。在风向调节装置130配置在第三位置P3时,从吐出口124吐出的空气可以向上侧方向和下侧方向之间的中间方向流动。
就风向调节装置130的与第一位置P1、第二位置P2以及第三位置P3对应的上下方向气流范围而言,第三位置P3时的气流低于第一位置P1时的气流且高于第二位置P2时的气流。
风向调节装置130的与第一位置P1、第二位置P2以及第三位置P3对应的上下方向气流范围可以在制冷条件和制热条件下彼此不同。
参照图5A和图5B,在风向调节装置130配置在第一位置P1时,从吐出口124吐出的空气可以向第一方向D1流动。在此,第一方向D1可以是指从吐出口124吐出的空气的主要气流流动的方向与地面之间形成的角度为0度至30度范围。第一方向D1可以在制热条件或制冷条件下相同地形成。
参照图5A和图5B,在风向调节装置130配置在第二位置P2时,从吐出口124吐出的空气可以向第二方向D2流动。
第二方向D2的范围可以在制热条件和制冷条件下不同地形成。参照图5A,在制热条件下,第二方向D2可以是指从吐出口124吐出的空气的主要气流流动的方向与地面之间形成的角度为60度至90度范围。参照图5B,在制冷条件下,第二方向D2可以是指从吐出口124吐出的空气的主要气流流动的方向与地面之间形成的角度为45度至90度范围。
参照图5A和图5B,在风向调节装置130配置在第三位置P3时,从吐出口124吐出的空气可以向第三方向D3流动。
第三方向D3的范围可以在制热条件和制冷条件下不同地形成。参照图5A,在制热条件下,第三方向D3可以是指从吐出口124吐出的空气的主要气流流动的方向与地面之间形成的角度为30度至60度范围。参照图5B,在制冷条件下,第三方向D3可以是指从吐出口124吐出的空气的主要气流流动的方向与地面之间形成的角度为45度至60度范围。
所述第一方向D1、第二方向D2以及第三方向D3的角度范围是根据实施例而定的,其可以根据配置空调机的空间或空调机的结构而不同地设定。
另外,虽然在图5A至图5B中分为三个区域,但是也可以细分为四个至六个区域。
<关于控制部>
本发明的空调机包括:摄像头510,配置于面板120的一侧,获取室内空间的影像信息;输出部530,输出由摄像头510获取的影像信息;温度传感器520,感测室内空间的温度;以及控制部500,基于由摄像头510获取的影像信息来调节风向调节装置130。
参照图7A的(a),输出部530可以划分为复数个区域。图7A的(a)的输出部530可以以与配置于图7a的(b)的空调机的复数个吐出口124a、124b、124c、124d所朝的方向为基准而划分为复数个区域Ⅰ、Ⅱ、Ⅲ、Ⅳ、Ⅴ、Ⅵ。
参照图7A的(a),可以以图7a(b)中示出的吐出口124a、124b、124c、124d为基准将显示在输出部530的区域划分为区域1(Ⅰ)、区域2(Ⅱ)、区域3(Ⅲ)以及区域4(Ⅳ)。另外,可以根据输出部530的画面显示来向区域2(Ⅱ)和区域4(Ⅳ)部分的外侧划分追加的区域5(Ⅴ)和区域6(Ⅵ)。
参照图7B的(a),可以以在图7A的(b)中示出的吐出口124a、124b、124c、124d为基准将显示在输出部530的区域划分为区域1(Ⅰ)、区域2(Ⅱ)、区域3(Ⅲ)以及区域4(Ⅳ),也可以向区域2(Ⅱ)和区域4(Ⅳ)部分的外侧划分追加的区域5(Ⅴ)和区域6(Ⅵ)、向区域1(Ⅰ)和区域3(Ⅲ)部分的外侧划分追加的区域7(Ⅶ)和区域8(Ⅷ)。
控制部500可以基于由摄像头510获取的影像来判断室内人员的生活区域。控制部500可以对由摄像头510拍摄的影像进行捕捉,并基于获取的影像来感测人体。另外,可以基于累积的影像信息来累积人体的位置信息,并将人体的位置信息被累积的区域判断为生活区域。
摄像头510可以包括将光转换为电信号的图像传感器(未图示)。图像传感器可以包括与构成图像的复数个像素(pixel)对应的复数个光电二极管(photodiode)。图像传感器可以由CCD(charged coupled device)传感器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传感器来实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另一方面,空调机还可以包括数字信号处理装置(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等,所述数字信号处理装置基于使从被摄体发出的光穿过的透镜、从图像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来构成并处理图像。在此,数字信号处理装置可以由控制部500的至少一部分构成,或者由独立于控制部500运行的额外的处理器构成。例如,在数字信号处理装置由额外的处理器构成的情况下,由数字信号处理装置处理的图像可以由控制部500直接处理或追加处理之后存储于存储部540。
控制部500可以对由图像传感器获取的图像进行处理。例如,控制部500可以从图像去除噪声,或者执行针对图像的伽马校正(gamma correction)、色滤器阵列插值(colorfilter array interpolation)、颜色矩阵(color matrix)、彩色校正(colorcorrection)、颜色增强(color enhancement)等信号处理。
控制部500可以采用至少一种方式来检测图像中包括的客体。例如,控制部500可以通过SIFT(scale 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HOG(histogram of orientedgradient)等方法来提取图像中包括的特征点,并基于所提取的特征点来检测图像中包括的客体。此时,控制部500可以通过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Adaboost等算法来确定边界,并检测出图像中包括的客体。
控制部500可以基于处理复数个图像的结果来检测复数个图像中包括的客体的移动。例如,控制部500可以以稠密光流(dense optical flow)方式来计算针对构成图像中检测出的客体的复数个像素的运动矢量(motion vector),并基于计算出的运动矢量来算出客体的移动。在本实施例中,虽然说明了利用稠密光流(dense optical flow)方式的情形,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计算针对特征性的一部分像素的运动矢量的稀疏光流(sparse optical flow)方式。
控制部500可以确定从图像中检测出的客体的活动量。例如,控制部500可以根据构成客体的像素的运动矢量的大小总和除以构成客体的像素的数量值来确定图像中包括的客体的活动量。
本发明的空调机可以包括:存储部540,存储由摄像头510获取的影像;以及计时器550,测量摄像头510的影像获取时间。存储部540可以依次存储由摄像头510获取的影像。
在由计时器550测量的设定时间之后,控制部500可以从由所述摄像头获取的累积影像信息划分用户的生活区域,从而提高生活区域和非生活区域的划分的准确度。
参照图8A至图8C,可以基于由摄像头510获取的影像信息来将区域1(Ⅰ)、区域4(Ⅳ)以及区域6(Ⅵ)判断为生活区域,将区域2(Ⅱ)、区域3(Ⅲ)以及区域5(Ⅴ)判断为非生活区域。此时,将被配置为朝向区域1(Ⅰ)、区域4(Ⅳ)以及区域6(Ⅵ)的吐出口124a、124d设定为第一区域吐出口124-1,将被配置为朝向区域2(Ⅱ)、区域3(Ⅲ)以及区域5(Ⅴ)的吐出口124b、124c设定为第二区域吐出口124-2。
具体而言,如图8A所示,以吐出口所配置的区域为基准,将显示在输出部530的画面划分为复数个区域。图8A中示出的图像是由设置于面板120的一侧的摄像头510在天花板拍摄的图像。
如图8B所示,基于所累积的影像信息来提取感测出人体的区域。基于在图8B提取到的数据,如图8C所示将输出部530上被划分的区域分为生活区域和非生活区域。
控制部500从摄像头510获取的影像信息接收包括室内人员的位置识别结果的人体感测数据,并累积所接收到的人体感测数据。如果在累积人体感测数据且进行计数(counting)的过程中累积到预定数量以上的数据,则控制部500可以生成直方图。
控制部500可以将所生成的直方图用作输入数据并基于机器学习来区分生活区域和非生活区域。所述机器学习可以利用如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Adaboost的技法,更优选地可以利用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技法。
就控制部500而言,可以包括利用机器学习预先学习到的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按复数个区域生成直方图,并将所生成的直方图用作所述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数据来划分生活区域和非生活区域。
另外,控制部500可以通过反复执行上述过程,整合复数个区分结果并基于整合结果来最终将室内空间的复数个区域分为生活区域和非生活区域等。即,通过在生活区域划分结果被累积到预定数量以上时导出最终结果,能够确保生活区域识别结果的可靠性,并去除人体感测错误引起的非生活区域的临时性错误。
控制部500可以调节在配置于生活区域的第一区域吐出口124-1上配置的第一区域风向调节装置130。控制部500可以调节在配置于非生活区域的第二区域吐出口124-2上配置的第二区域风向调节装置130。
控制部500可以将第二区域风向调节装置130调节为,使配置于非生活区域的第二区域吐出口124-2的吐出方向恒定地形成。控制部500可以将第一区域风向调节装置130调节为,使配置于生活区域的第一区域吐出口124-1的吐出方向比第二区域吐出口124-2的吐出方向更高或更低地形成。
控制部500可以基于由温度传感器520感测出的室内空间的温度和用户设定的希望温度来调节风向调节装置130。
控制部500可以根据由温度传感器520感测出的室内空间的温度在设定温度范围内还是设定温度范围外来调节风向调节装置130。
设定温度范围可以被设定为在用户设定的希望温度的基础上考虑到校正温度的值。希望温度可以由用户来设定。校正温度可以根据使用环境等来设定。
即,设定温度范围可以被设定为希望温度±校正温度。参照图9,在将校正温度设定为2度的情况下,控制部500可以从比希望温度高2度的区域开始将其视为设定温度范围。
控制部500可以将第二区域风向调节装置130调节为,使从第二区域吐出口124-2吐出的空气向第三方向D3流动。参照图10A至图10B,从第二区域吐出口124-2吐出的空气可以与室内空间的温度无关地恒定地形成。但是,从第二区域吐出口124-2吐出的空气可以根据制冷条件或制热条件而使其上下方向的气流不同地形成。
控制部500可以将第一区域风向调节装置130调节为,使从第一区域吐出口124-1吐出的空气向第一方向D1或第二方向D2流动。参照图10A,在利用温度传感器520感测出的温度在设定温度范围外时,可以将第一区域风向调节装置130调节为,使从第一区域吐出口124-1吐出的空气向低于第三方向D3的方向的第二方向D2流动。参照图10B,在利用温度传感器520感测出的温度在设定温度范围内时,可以将第一区域风向调节装置130调节为,使从第一区域吐出口124-1吐出的空气向高于第三方向D3的方向的第一方向D1流动。
以下,参照图11至图13对空调机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执行空调机运转,摄像头510获取影像信息的步骤S100。摄像头510可以配置于面板120的一侧,并且在室内空间的天花板拍摄下侧空间。
之后,执行控制部500基于由摄像头510获取的影像信息的累积数据来对由摄像头510拍摄的空间判定生活区域的步骤S200。在判定生活区域的步骤S200中,可以将人体的累积感测较多的部分划分为生活区域,将其余的区域划分为非生活区域。在判定生活区域的步骤S200中,可以将复数个吐出口124a、124b、124c、124d区分为朝向生活区域的第一区域吐出口124-1和朝向非生活区域的第二区域吐出口124-2。
参照图12,判断为生活区域和非生活区域的步骤S200可以包括:对从摄像头510获取的影像感测人体的步骤S210;以及累积人体的位置信息的步骤S220。
控制部500可以对由摄像头510拍摄的影像进行捕捉,并基于获取的图像来感测人体。另外,可以基于所累积的影像信息来累积人体的位置信息,并将人体的位置信息被累积的区域判断为生活区域。
控制部500可以基于在输出部530划分的复数个区域,将累积了人体信息的区域判定为生活区域,将其余的区域判定为非生活区域。
判断为生活区域和非生活区域的步骤S200可以包括:判断摄像头510获取影像信息的时间是否达到设定时间的步骤S230。在摄像头510获取影像信息的时间达到设定时间时,控制部500可以通过人体的位置信息的累积数据来将室内空间划分为生活区域和非生活区域。在基于预定时间以上的数据来掌握人体的累积位置信息时,能够提高室内人员的实际生活区域和非生活区域的准确度。
控制部500可以执行按不同的吐出口控制气流的步骤S300。
控制部500可以在空调机上形成的复数个吐出口中,将配置于朝向生活区域的方向的吐出口设定为第一区域吐出口124-1,将配置于朝向非生活区域的方向的吐出口设定为第二区域吐出口124-2。
控制部500可以将风向调节装置130调节为,使从第一区域吐出口124-1吐出的空气的气流和从第二区域吐出口124-2吐出的空气的气流在上下方向上不同地设定。
风向调节装置130可以被区分为配置于第一区域吐出口124-1的第一区域风向调节装置130和配置于第二区域吐出口124-2的第二区域风向调节装置130。
在调节风向调节装置的步骤S300中,可以使从第二区域吐出口124-2吐出的气流恒定地保持,并且从第一区域吐出口124-1吐出的气流比从第二区域吐出口124-2吐出的气流更高或更低地形成。
按不同的吐出口控制气流的步骤S300可以包括:由温度传感器感测室内空间的温度的步骤S310;以及判断由温度传感器感测出的室内空间的温度是否在设定温度范围内的步骤S320。
在由温度传感器520感测出的室内空间的温度在设定温度范围内时,可以将风向调节装置130调节为,使从第一区域吐出口124-1吐出的空气的气流比从第二区域吐出口124-2吐出的空气的气流更高地设定(步骤S330)。即,参照图5A和图5B,可以将风向调节装置130调节为,使从第二区域吐出口124-2吐出的空气向第三方向D3流动,从第一区域吐出口124-1吐出的空气向第一方向D1流动。
另外,在由温度传感器520感测出的室内空间的温度在设定温度范围外时,可以将风向调节装置130调节为,使从第一区域吐出口124-1吐出的空气的气流比从第二区域吐出口124-2吐出的空气的气流更低地形成(步骤S340)。即,参照图5A和图5B,可以将风向调节装置130调节为,使从第二区域吐出口124-2吐出的空气向第三方向D3流动,从第一区域吐出口124-1吐出的空气向第二方向D2流动。
但是,在用户将间接风设定为偏好风的情况下,可以将风向调节装置130调节为,使从第一区域吐出口124-1吐出的空气向第一方向D1流动,从第二区域吐出口124-2吐出的空气向第二方向D2流动。用户可以通过遥控器(未图示)等输入部来设定偏好的风。在此,间接风是指叶片被配置为使气流不会直接传递到用户的情况。
如果用户将间接风设定为偏好风,则向生活区域吐出空气的第一区域吐出口124-1仅被设定为间接气流。因此,从第一区域吐出口124-1向第一方向D1吐出空气。但是,在室内温度在设定温度范围外时,为了快速达到设定温度,向非生活区域吐出空气的第二区域吐出口124-2可以向第二方向D2吐出空气。
在调节风向调节装置的步骤S300中,可以使从第二区域吐出口124-2吐出的气流恒定地保持,并且使从第一区域吐出口124-1吐出的气流比从第二区域吐出口124-2吐出的气流更高或更低地形成。
<第二实施例>
以下,参照图14至图15C对第二实施例的空调机200的构成进行说明。
第二实施例的空调机200与第一实施例的空调机100相比,其区别在于风向调节装置230的构成。
因此,对于除了风向调节装置230之外的其余的构成,将以对第一实施例的空调机100的说明来替代。
第二实施例的空调机200的风向调节装置230包括各个吐出口224上配置的一个叶片240和使叶片240进行驱动的叶片马达(未图示)。叶片240的配置根据叶片马达的运转而改变。
参照图15A至图15C,风向调节装置230可以通过改变吐出口224上配置的叶片240的倾斜角来调节通过吐出口224流动的空气的流向。叶片240被配置为封闭吐出口224或调节通过吐出口224流动的空气的流向。
参照图15A,风向调节装置230可以配置在使叶片240与平行于地面的假想水平线大致平行地配置的第一位置P1。在风向调节装置230配置在第一位置P1时,叶片240可以与假想水平线HL形成30度以内的倾斜角θ。倾斜角θ是在叶片240和假想水平线HL之间形成的角度,其可以根据叶片240的配置而改变。
参照图15B,风向调节装置230可以配置在使叶片240与平行于地面的水平线大致垂直地配置的第二位置P2。在风向调节装置230配置在第二位置P2时,叶片可以与假想水平线HL形成60度以上的倾斜角θ。
参照图15C,风向调节装置230可以配置在使叶片240形成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之间的角度的第三位置P3。在风向调节装置230配置在第三位置P3时,叶片可以与假想水平线HL形成30度以上且60度以下的倾斜角θ。
在风向调节装置230配置在第一位置P1时,可以形成将通过吐出口吐出的空气向与地面平行的方向吹送的间接风。在风向调节装置230配置在第二位置P2时,可以形成将通过吐出口吐出的空气向与地面垂直的方向吹送的垂直风。在风向调节装置230配置在第三位置P3时,可以形成将通过吐出口吐出的空气向间接风和垂直风之间的方向吹送的倾斜风。
第二实施例的空调机也可以如图5A至图5B根据风向调节装置230的第一位置P1、第二位置P2以及第三位置P3来将从吐出口224吐出的空气向第一方向D1、第二方向D2以及第三方向D3吹送。
<第三实施例>
以下,参照图16至图17C对第二实施例的空调机的构成进行说明。
第三实施例的空调机300与第一实施例的空调机相比,其区别在于风向调节装置的构成和运转结构。另外,在吐出口的形态和叶片的配置上存在区别,因此,对于除了吐出口的形态和风向调节装置之外的其余构成,可以以对第一实施例的空调机的说明来替代。
在第三实施例的空调机300中,沿吸入口322的外周缘形成有复数个吐出口324。在此,吸入口322呈四边形的形状,吐出口324可以从形成吸入口322的各个边向外侧隔开而形成。另外,吸入口322也可以呈圆形的形状。此时,可以在从圆形的吸入口322的外周缘沿径向隔开的位置形成有复数个吐出口324。
在第三实施例的空调机300形成的吐出口324的外侧端324b配置于比内侧端324a更靠上侧的位置。另外,向吐出口324的上侧形成的吐出流路325具有从上侧越靠近下侧越向外侧方向延伸的结构。
第三实施例的空调机的风向调节装置300包括:叶片340,配置于面板320,其向吐出口324凸出的长度可变;叶片马达(未图示),配置于面板320,使叶片340进行驱动;以及叶片齿轮350,通过叶片马达来旋转,通过与叶片340啮合使叶片340的配置移动。
叶片340的与叶片齿轮350啮合的一端可以具有齿条结构。
叶片340配置于吐出口324的内侧端324a。叶片340从吐出口324的内侧端324a向外侧方向凸出配置。叶片340向吐出口324凸出的长度可以利用叶片马达的运转来改变。
风向调节装置330可以根据叶片340向吐出口324凸出的长度来调节通过吐出口324流动的空气流向。
参照图17A至图17C,风向调节装置330可以通过改变叶片340向吐出口324凸出的长度来调节通过吐出口324流动的空气的流向。
参照图17A,风向调节装置330可以配置在使叶片340最大限度地向吐出口324凸出的第一位置P1。在风向调节装置330配置在第一位置P1时,叶片340可以以可凸出的范围的最大值凸出。因此,在风向调节装置330配置在第一位置P1时,可以沿与地面平行的方向引导通过吐出流路325流动的空气。在风向调节装置330配置在第一位置P1时,由于叶片340的配置比吐出口324的外侧端324b更低地配置,从吐出口324吐出的空气可以沿叶片340向与地面平行的方向流动。
参照图17B,风向调节装置330可以配置在使叶片340未向吐出口324凸出的第二位置P2。在风向调节装置330配置在第二位置P2时,叶片被配置为不向吐出口324露出。因此,在风向调节装置330配置在第二位置P2时,在吐出流路325中流动的空气可以通过吐出口324向与地面大致垂直的方向吐出。但是,根据吐出流路325的形状,也可以使通过吐出口324流动的空气与地面稍许倾斜地流动。
参照图17C,风向调节装置330配置在使叶片的凸出长度比风向调节装置330配置在第一位置P1的状态的叶片340的凸出长度更小的第三位置P3。由于在第二位置P2时叶片340不向吐出口324凸出,在风向调节装置330配置在第三位置P3时,叶片340向吐出口324凸出的长度比在第二位置P2时叶片340朝吐出口324凸出的长度更长。在风向调节装置330配置在第三位置P3时,叶片可以以在风向调节装置330配置在第一位置P1时叶片340朝吐出口324凸出的长度的1/3至2/3的长度凸出。
在风向调节装置330配置在第一位置P1时,可以形成将通过吐出口吐出的空气向与地面平行的方向吹送的间接风。在风向调节装置330配置在第二位置P2时,可以形成将通过吐出口吐出的空气向与地面垂直的方向吹送的垂直风。在风向调节装置330配置在第三位置P3时,可以形成将通过吐出口吐出的空气向间接风和垂直风之间的方向吹送的倾斜风。
第三实施例的空调机也可以如图5A至图5B根据风向调节装置330的第一位置P1、第二位置P2以及第三位置P3来将从吐出口324吐出的空气向第一方向D1、第二方向D2以及第三方向D3吹送。
<第四实施例>
以下,参照图18至图19C对第四实施例的空调机的构成进行说明。
第四实施例的空调机400与第一实施例的空调机100相比,其区别在于风向调节装置的构成。第四实施例的空调机的吸入口422可以呈圆形的形状,吐出口424可以在吸入口422周缘形成为环形的形状。
第四实施例的空调机的风向调节装置430包括配置于吐出口424的一侧的风向调节风扇440和用于使风向调节风扇440旋转的风向调节马达450。风向调节风扇440可以配置于在形成有吐出口424的区域中配置有吸入口422的方向的一侧,并且可以调节从吐出口424吐出的空气的流向。
风向调节风扇440可以配置于吐出口424的一侧,并且调节从吐出口424吐出的空气的流向。风向调节风扇440可以沿形成有吐出口424的环形的圆周方向彼此隔开形成有复数个。
风向调节风扇440可以通过吸入吐出口424周边的空气来改变压力,由此能够调节沿吐出口424流动的空气的流向。风向调节风扇440可以控制吐出口424周边的空气的吸入量。
风向调节装置430可以通过调节或停止风向调节风扇440的转速来调节从吐出口424吐出的空气的流向。在风向调节风扇440停止时,向吐出口424流动的空气将受吐出流路425的形态和吐出口424的开口方向的影响。因此,在风向调节风扇440停止时,通过吐出口424流动的空气可以向与地面垂直的方向吐出。
但是,在风向调节风扇440运转时,从吐出口424吐出的空气的一部分将受风向调节风扇440的影响,因此从吐出口424吐出的空气可以向与地面平行的方向倾斜地流动。此时,可以根据利用风向调节风扇440吸入的空气的量来调节通过吐出口424流动的空气的流向。当风向调节风扇440的转速变快时,利用风向调节风扇440吸入到的空气的量将增加,从而使空气向与地面平行的方向流动。
参照图19A至图19C,风向调节装置430可以通过调节风向调节风扇440的运转或转速来调节从吐出口424吐出的空气的流向。
参照图19A,风向调节装置430可以按第一设定速度旋转,所述第一设定速度是使风向调节风扇440按最大值旋转的速度。在风向调节装置430按第一设定速度旋转时,可以形成将通过吐出口吐出的空气沿与地面平行的方向吹送的间接风。
参照图19B,风向调节装置430可以按使风向调节风扇440以最小转速旋转或使其停止的第二设定速度旋转。在此,第二设定速度相当于包括“0”的速度。因此,风向调节装置430的第二设定速度可以包括风向调节风扇440处于停止的状态。在风向调节装置430按第二设定速度旋转时,可以形成将通过吐出口吐出的空气沿与地面垂直的方向吹送的垂直风。
参照图19C,风向调节装置430可以按第三设定速度旋转,所述第三设定速度是处于第一设定速度和第二设定速度之间的范围的转速。在风向调节装置430按第三设定速度旋转时,可以形成将通过吐出口吐出的空气向间接风和垂直风之间的方向吹送的倾斜风。
在风向调节装置430按作为最大速度的第一转速旋转时,可以形成将通过吐出口吐出的空气向与地面平行的方向吹送的间接风。在风向调节装置330按作为最小转速或停止的第二转速旋转时,可以形成将通过吐出口吐出的空气向与地面垂直的方向吹送的垂直风。在风向调节装置330按相当于第一转速和第二转速之间的第三转速旋转时,可以形成将通过吐出口吐出的空气向间接风和垂直风之间吹送的倾斜风。
第四实施例的空调机也可以如图5A至图5B根据风向调节装置430的第一转速、第二转速以及第三转速来将从吐出口324吐出的空气向第一方向D1、第二方向D2以及第三方向D3吹送。
在所述第二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的空调机中,也可以应用图11至图13所示的空调机的控制方法。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所述的特定的实施例,在不背离权利要求书中主张的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对其进行多样的变形实施,这样的变形实施不应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或前景而单独地加以理解。
Claims (20)
1.一种空调机,其中,
包括:
壳体,在内部形成有空间,其下侧开口;
面板,配置于所述壳体的下侧,形成有吸入口和沿所述吸入口的周缘配置的复数个吐出口;
风扇,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形成从所述吸入口向复数个所述吐出口的空气流动;
风向调节装置,配置于复数个所述吐出口中的每一个,在上下方向上调节通过复数个所述吐出口中的每一个流动的空气的流向;
摄像头,配置于所述面板的一侧,获取室内空间的影像;以及
控制部,基于由所述摄像头获取的影像信息来调节所述风向调节装置,
所述控制部基于由所述摄像头获取的影像信息的累积数据来将复数个所述吐出口区分为朝向生活区域的第一区域吐出口和朝向非生活区域的第二区域吐出口,并将复数个所述风向调节装置中的每一个调节为,使从所述第一区域吐出口吐出的空气和从所述第二区域吐出口吐出的空气在上下方向上不同地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还包括感测所述室内空间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在由所述温度传感器感测出的温度在设定温度范围内时,所述控制部将所述风向调节装置调节为,变更从所述第一区域吐出口吐出的上下方向气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在由所述温度传感器感测出的温度在设定温度范围外时,所述控制部将所述风向调节装置调节为,使从所述第一区域吐出口吐出的空气在上下方向上低于从所述第二区域吐出口吐出的空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在由所述温度传感器感测出的温度在设定温度范围内时,所述控制部将所述风向调节装置调节为,使从所述第一区域吐出口吐出的空气在上下方向上高于从所述第二区域吐出口吐出的空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在由所述温度传感器感测出的温度在设定温度范围外时,所述控制部将所述风向调节装置调节为,使从所述第一区域吐出口吐出的空气沿朝向地面的第二方向吐出,在由所述温度传感器感测出的温度在设定温度范围内时,所述控制部将所述风向调节装置调节为,使从所述第一区域吐出口吐出的空气沿比所述第二方向更朝上侧的第一方向吐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控制部将所述风向调节装置调节为,使从所述第二区域吐出口吐出的空气沿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方向即第三方向吐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风向调节装置包括:
叶片,配置于所述吐出口,通过变更所述叶片的位置来调节所述吐出口中流动的空气的流向,
所述控制部对配置于所述第一区域吐出口和所述第二区域吐出口的叶片的位置进行变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风向调节装置包括:
风向调节风扇,配置于所述吐出口的一侧,通过调节所述风向调节风扇的转速来调节从所述吐出口吐出的空气的流向,
所述控制部对配置于所述第一区域吐出口和所述第二区域吐出口的所述风向调节风扇的转速进行变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还包括测量所述摄像头获取影像的时间的计时器,
在由所述计时器测量出的设定时间之后,所述控制部从由所述摄像头获取的累积影像信息区分用户的生活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还包括输出由所述摄像头获取的影像的输出部,
所述控制部通过将所述输出部上显示的图像划分为复数个区域来区分室内人员的生活区域和非生活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以所述吐出口所朝的方向为基准划分所述输出部上显示的图像。
12.一种空调机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机形成有吸入口和沿所述吸入口的周缘配置的复数个吐出口,复数个所述吐出口向彼此不同的区域吐出空气,其中,
所述空调机的控制方法包括:
由摄像头获取复数个所述吐出口吐出空气的复数个区域的影像的步骤;
基于由所述摄像头获取的影像信息的累积数据来判定生活区域和非生活区域的步骤;以及
将风向调节装置调节为,使从朝向所述生活区域的第一区域吐出口和朝向所述非生活区域的第二区域吐出口吐出的上下方向气流不同地设定的步骤。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机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调节风向调节装置的步骤包括:
由温度传感器感测室内空间的温度的步骤;以及
基于由所述温度传感器感测出的室内空间的温度和设定温度范围的关系来将所述风向调节装置调节为,变更从所述第一区域吐出口吐出的空气的气流的步骤。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机的控制方法,其中,
在由所述温度传感器感测出的室内空间的温度在设定温度范围内时,将所述风向调节装置调节为,使从所述第一区域吐出口吐出的空气的气流比从所述第二区域吐出口吐出的空气的气流更高地设定。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机的控制方法,其中,
在由所述温度传感器感测出的室内空间的温度在设定温度范围外时,将所述风向调节装置调节为,使从所述第一区域吐出口吐出的空气的气流比从所述第二区域吐出口吐出的空气的气流更低地设定。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机的控制方法,其中,
在所述判定生活区域和非生活区域的步骤中,
将复数个所述吐出口区分为配置于生活区域的第一区域吐出口和配置于非生活区域的第二区域吐出口。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机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判定生活区域和非生活区域的步骤包括:
以复数个所述吐出口所朝的方向为基准,将输出部上显示的区域划分为复数个区域的步骤;
按设定时间期间累积由所述摄像头获取的影像信息的步骤;以及
基于由所述摄像头获取的累积影像信息来判定所述生活区域和所述非生活区域的步骤。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机的控制方法,其中,
在所述调节风向调节装置的步骤中,
使从所述第二区域吐出口吐出的气流恒定地保持,
使从所述第一区域吐出口吐出的气流比从所述第二区域吐出口吐出的气流更高或更低地形成。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机的控制方法,其中,
在所述调节风向调节装置的步骤中,
使配置于所述第一区域吐出口的叶片和配置于所述第二区域吐出口的叶片的位置彼此不同地调节。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机的控制方法,其中,
在所述调节风向调节装置的步骤中,使配置于所述第一区域吐出口的风向调节风扇和配置于所述第二区域吐出口的风向调节风扇的转速彼此不同地调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21-0096540 | 2021-07-22 | ||
KR1020210096540A KR20230015147A (ko) | 2021-07-22 | 2021-07-22 | 공기조화기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682129A true CN115682129A (zh) | 2023-02-03 |
Family
ID=82701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867065.0A Pending CN115682129A (zh) | 2021-07-22 | 2022-07-22 | 空调机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025653A1 (zh) |
EP (1) | EP4123228B1 (zh) |
JP (1) | JP2023016767A (zh) |
KR (1) | KR20230015147A (zh) |
CN (1) | CN115682129A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0182727B1 (ko) * | 1996-10-08 | 1999-05-0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의 풍향제어방법 |
JP3963936B1 (ja) * | 2006-10-20 | 2007-08-22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JP2009092252A (ja) * | 2007-10-04 | 2009-04-30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気調和機 |
JP2011099609A (ja) * | 2009-11-05 | 2011-05-19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
JP2011153725A (ja) * | 2010-01-26 | 2011-08-11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空気調和装置の天井設置型室内ユニット |
JP2012154522A (ja) * | 2011-01-25 | 2012-08-16 | Hitachi Appliances Inc | 室内ユニットの制御方法 |
JP2012197985A (ja) * | 2011-03-22 | 2012-10-1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気調和機 |
JPWO2012157573A1 (ja) * | 2011-05-13 | 2014-07-31 | 株式会社東芝 | エネルギー管理システム |
JP6071626B2 (ja) * | 2013-02-22 | 2017-02-0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
JP2016017707A (ja) * | 2014-07-09 | 2016-02-01 |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
JP2017149305A (ja) * | 2016-02-25 | 2017-08-31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車両用空気吹き出し装置 |
KR20180071031A (ko) * | 2016-12-19 | 2018-06-2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
JP2018185055A (ja) * | 2017-04-24 | 2018-11-22 |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US11512866B2 (en) * | 2017-06-15 | 2022-11-2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Indoor unit for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
KR102034663B1 (ko) | 2018-02-20 | 2019-10-2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천장형 공기조화기 |
DE112019006880T5 (de) * | 2019-02-18 | 2021-11-1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Klimaanlage |
CN111351189A (zh) * | 2020-03-16 | 2020-06-3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运行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JP2021096050A (ja) * | 2019-12-18 | 2021-06-2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環境制御システム |
-
2021
- 2021-07-22 KR KR1020210096540A patent/KR20230015147A/ko active Search and Examination
-
2022
- 2022-07-21 US US17/869,866 patent/US20230025653A1/en active Pending
- 2022-07-21 JP JP2022116338A patent/JP2023016767A/ja active Pending
- 2022-07-22 EP EP22186431.7A patent/EP4123228B1/en active Active
- 2022-07-22 CN CN202210867065.0A patent/CN115682129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230015147A (ko) | 2023-01-31 |
EP4123228A1 (en) | 2023-01-25 |
US20230025653A1 (en) | 2023-01-26 |
JP2023016767A (ja) | 2023-02-02 |
EP4123228B1 (en) | 2024-06-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111445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5489915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KR101523424B1 (ko) | 공기 조화기 | |
JP5697583B2 (ja) | 部屋形状認識方法および装置、ならびにこ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 |
CN107305035B (zh) | 空调机 | |
JP6074143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KR20090115586A (ko) |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동작방법 | |
JP2017053603A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2016048128A (ja) | 空気調和機 | |
KR101980906B1 (ko) |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 |
KR20190035007A (ko) | 인공지능 공기조화장치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 |
EP3505837A1 (en) |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 |
JP2016156507A (ja) | 空気調和機 | |
KR20090087366A (ko) |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 |
WO2011043056A1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102575867B (zh) | 空气调节机 | |
KR101343965B1 (ko) | 공기 조화기 | |
JP5317839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115682129A (zh) | 空调机及其控制方法 | |
KR101233208B1 (ko) |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인체감지방법 | |
JP5289518B2 (ja) | 空気調和機及び輻射温度計算方法 | |
CN110274367A (zh) | 空调控制装置、方法、控制器、空调以及存储介质 | |
CN112943661A (zh) | 基于人脸识别的风扇调节方法、风扇和存储介质 | |
CN112696372A (zh) | 风扇调节方法、风扇和存储介质 | |
CN115682128A (zh) | 空调机及其运转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