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71018B - 一种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71018B
CN115671018B CN202211451637.3A CN202211451637A CN115671018B CN 115671018 B CN115671018 B CN 115671018B CN 202211451637 A CN202211451637 A CN 202211451637A CN 115671018 B CN115671018 B CN 1156710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acne
water
extract
contro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5163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71018A (zh
Inventor
张目
黄晓东
刘卫
洪延涵
张明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Yuehui Cosme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Yuehui Cosme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Yuehui Cosme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Yuehui Cosme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5163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710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710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710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710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710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Cosmetic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化妆品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包裹体为水包油包水双连续相体系,粒径为10‑200nm,由内到外分别为内水相、油相和外水相,所述内水相包含苦杏仁提取物,所述油相包含柳树提取物、大麦提取物、油脂、乳化剂和助乳化剂,所述外水相包含绿豆提取物、防腐剂和pH调节剂。本发明通过选取上述特定的组分搭配,结合痤疮的形成机理,可协同增强对皮肤的控油祛痘效果;水包油包水的特殊结构可使包裹体在减轻植物提取物刺激性的同时提高其溶解和透皮性能,很大程度提高了生物利用度。

Description

一种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妆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痤疮,又称“痘”、“粉刺”或“暗疮”,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皮肤性炎症病变,多见于头面部等皮脂腺较丰富部位。痤疮形成的主要过程为:首先,毛孔周围的皮肤角质层在雄激素的作用下变厚,同时皮脂腺分泌出大量皮脂;然后,随着角质层变厚,毛孔逐渐被堵塞,皮脂无法顺利排出,逐渐积累形成角质栓(微粉刺);最后,细菌在角质栓里过度繁殖,形成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和囊肿等多种皮肤炎症。痤疮形成的诱因多样,例如荷尔蒙分泌失调、油脂分泌过多、不注意局部卫生、熬夜、喜吃辛辣油腻食物和对化妆品过敏等;据调查,约85%的人群在青春期发生过不同程度的痤疮,且目前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带来的无规律作息、不良饮食习惯与外界压力等因素也会导致痤疮的频繁发生。痤疮不仅会导致皮肤损伤和永久性疤痕产生,更对人们的自我感知、社交和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目前,使用外用祛痘类化妆品是预防和治疗痤疮的主流手段之一,祛痘类化妆品中的功效成分、祛痘机制、安全性等均是决定其祛痘效果和消费者满意度的关键。然而,现有市面上的祛痘产品极少能够实现安全、高效的祛痘效果,其原因是部分祛痘功效成分不稳定,易降解失活,在化妆品中很难达到有效浓度;且皮肤的屏障功能会使祛痘产品中的活性成分较难渗透进入角质层到达皮脂腺发挥作用,使祛痘功效大大降低;此外,部分祛痘产品中还添加了糖皮质激素等违禁成分,易对消费者造成伤害。
针对目前祛痘类产品中存在的缺陷,开发出一种能充分发挥祛痘功效,且成分绿色、安全的祛痘包裹体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祛痘控油效果好、成分天然、安全性较高的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所述包裹体为水包油包水双连续相体系,粒径为10-200nm,由内到外分别为内水相、油相和外水相,所述内水相包含苦杏仁提取物,所述油相包含柳树提取物、大麦提取物、油脂、乳化剂和助乳化剂,所述外水相包含绿豆提取物、防腐剂和pH调节剂。
本发明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中的柳树提取物中的水杨酸、苦杏仁提取物中的扁桃酸和大麦提取物中的壬二酸可以溶解皮肤角质间的构成形物质,软化皮肤角质层,使角质层脱落,从而打开被油脂类物质阻塞的皮脂腺导管口,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大麦提取物中的壬二酸能竞争性地抑制5α-还原酶的活性,从而抑制雄激素的活性,以减少油脂分泌;柳树提取物中的水杨酸、苦杏仁提取物中的扁桃酸与大麦提取物中的壬二酸对于皮肤粉刺内等各种需氧菌和厌氧菌均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绿豆提取物中的单宁、甾醇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的作用;苦杏仁提取物中的扁桃酸与大麦提取物中的壬二酸可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改善因炎症导致的色素沉着,有效修复痘印;本发明通过选取上述特定的组分搭配,并结合痤疮的形成机理,从去除角质、抑制油脂分泌、抗炎抑菌、修复痘印四个方面进行祛痘控油,可协同增强所述祛痘包裹体对皮肤的控油祛痘效果。
本发明所述柳树提取物、苦杏仁提取物、大麦提取物和绿豆提取物均为天然植物提取物,成分来源天然,未添加激素类组分,安全性较高。
本发明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为水包油包水双连续相体系,所述水包油包水双连续相体系能同时将油溶活性成分和水溶活性成分层层包裹,提高本发明难溶活性成分植物提取物的溶解性,以提高本发明包裹体在化妆品中的添加量;同时,被纳米包裹后的植物提取物对皮肤的刺激性较小,对光、热稳定性与刺激性也可得到改善。
发明人进一步发现,当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的粒径在上述范围内时,不但可满足实际应用需求,还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在室温下放置12个月后粒径不发生变化,且未出现分层、析出等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述柳树提取物、苦杏仁提取物、大麦提取物、绿豆提取物的状态包括植物单体、提取液和固体提取物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本发明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微囊包裹体包含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组分:苦杏仁提取物1%-20%、柳树提取物5%-30%、大麦提取物0.1%-10%、油脂1%-20%、乳化剂1%-20%、助乳化剂1%-20%、绿豆提取物0.01%-10%、防腐剂0.001%-2%、pH调节剂0.1%-10%和水余量;发明人发现,当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中各组分在上述重量百分比的范围内,制备得到的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具有良好的水分散性与稳定性。
作为本发明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的更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微囊包裹体包含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组分:苦杏仁提取物2%-15%、柳树提取物10%-30%、大麦提取物0.5%-8%、油脂3%-15%、乳化剂3%-15%、助乳化剂5%-20%、绿豆提取物0.01%-5%、防腐剂0.001%-1%、pH调节剂0.1%-8%和水余量;发明人通过实验发现,当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中各组分在该重量百分比范围内时,可使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在具有良好的水分散性与稳定性同时粒径为10-200nm。
作为本发明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的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微囊包裹体包含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组分:苦杏仁提取物2%-8%、柳树提取物15%-30%、大麦提取物1%-5%、油脂5%10%、乳化剂5%-10%、助乳化剂8%-20%、绿豆提取物0.01%-3%、防腐剂0.002%-0.5%、pH调节剂0.1%-5%和水余量,发明人通过实验发现,当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中各组分在该重量百分比范围内时,可使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粒径大小更加符合应用要求,粒径分布均一性增加。
作为本发明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的优选实施方式,采用如下(Ⅰ)-(Ⅲ)中的至少一种:
(Ⅰ)所述油脂包括辛酸/癸酸甘油三酯、棕榈酸甘油三酯、棕榈酸异丙酯、甘油三(乙基己酸)酯、肉豆蔻酸异丙酯、椰油酸乙基己酯、棕榈酸乙基己酯、月桂酸异戊酯、角鲨烷、橄榄油、大豆油、霍霍巴籽油中的至少一种;
(Ⅱ)所述乳化剂包括辛基葡糖苷、花生醇葡糖苷、聚甘油-10油酸酯、聚甘油-10肉豆蔻酸酯、聚甘油-10二异硬脂酸酯、聚甘油-4油酸酯、聚甘油-6聚蓖麻醇酸酯、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聚山梨醇酯-80、聚山梨醇酯-60中的至少一种;
(Ⅲ)所述助乳化剂包括PPG-26-丁醇聚醚-26、十三烷醇聚醚-12、蓖麻油醇聚醚-40、胆甾醇聚醚-10、甘油聚醚-26、乙氧基二甘醇、甲基丙二醇、花生醇聚醚-20、椰油醇聚醚-10、1,3-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Ⅳ)所述防腐剂包括丁二醇、1,2-己二醇、1,2-戊二醇、对羟基苯乙酮、苯氧乙醇、苯甲醇、羟苯丙酯、羟苯丁酯中的至少一种;
(Ⅴ)所述pH调节剂包括柠檬酸、乳酸、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氨丁三醇、磷酸氢二钠、硼砂、氨水、三乙醇胺中的至少一种。
发明人通过实验发现,所述油脂、乳化剂、助乳化剂、防腐剂和pH调节剂在上述优选范围内时,可使本发明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的稳定性更好,放置12个月未出现析出、分层现象,粒径在10-200nm之间,满足实际应用要求。
作为本发明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的更优选实施方式,采用如下(Ⅵ)-(Ⅹ)中的至少一种:
(Ⅵ)所述油脂包括辛酸/癸酸甘油三酯、棕榈酸甘油三酯、甘油三(乙基己酸)酯、椰油酸乙基己酯、棕榈酸乙基己酯、角鲨烷、橄榄油、霍霍巴籽油中的至少一种;
(Ⅶ)所述乳化剂包括辛基葡糖苷、花生醇葡糖苷、聚甘油-10油酸酯、聚甘油-10肉豆蔻酸酯、聚甘油-4油酸酯、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聚山梨醇酯-80中的至少一种;
(Ⅷ)所述助乳化剂包括十三烷醇聚醚-12、胆甾醇聚醚-10、乙氧基二甘醇、甲基丙二醇、花生醇聚醚-20,1,3-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Ⅸ)所述防腐剂包括丁二醇、1,2-己二醇、1,2-戊二醇、对羟基苯乙酮中的至少一种;
(Ⅹ)所述pH调节剂包括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氨丁三醇、三乙醇胺中的至少一种。
发明人通过实验发现,所述油脂、乳化剂、助乳化剂、防腐剂和pH调节剂在上述优选范围内时,可使本发明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的稳定性更好,放置12个月未出现析出、分层现象,粒径≤50nm,更符合实际应用要求。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上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苦杏仁提取物与水混合,得到内水相,将柳树提取物、大麦提取物、油脂、乳化剂和助乳化剂混合,得到油相;
S2、将步骤S1所述油相加入所述内水相中充分混合,即得到油包水初始乳液;
S3、将绿豆提取物、防腐剂、pH调节剂和水混合,得到外水相,并将外水相加入至步骤S2所述油包水初始乳液中充分混合,得到水包油包水双连续相体系;
S4、将步骤S3所述水包油包水双连续相体系进行微米化处理和纳米化处理,即得到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
本发明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将柳树提取物、苦杏仁提取物、大麦提取物、绿豆提取物分层包裹于同一纳米级微囊中,并形成水包油包水双连续相体系,所述水包油包水双连续相体系包含内水相、油相和外水相,能同时将油溶活性成分和水溶活性成分层层包裹,提高难溶活性成分植物提取物的溶解性,从而提高本发明包裹体在化妆品中的添加量;同时,被包裹后的植物提取物对皮肤的刺激性较小,对光、热稳定性与刺激性也可得到改善。
发明人通过实验发现,通过采用上述方法制备出的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其精华液中扁桃酸、水杨酸单位面积皮肤累积透过量与未经纳米包裹的精华液相比,提高了46.54%、185.14%,皮肤储留量分别提高了210.55%、206.95%。
作为本发明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的制备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采用剪切混合的方式进行述微米化处理,所述剪切混合的参数为:转速为300-15000rpm,时间为1-20min。
作为本发明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的制备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采用高压均质处理或高压微射流处理进行纳米化处理,所述高压均质处理的压力为100-1800bar,温度为20-70℃,循环次数为1-10次;所述高压微射流处理的压力为400-18000psi,温度为20-70℃,循环次数为1-10次。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上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在制备化妆品中的应用。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祛痘控油化妆品,所述祛痘控油化妆品的制备原料包含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
作为本发明祛痘控油化妆品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祛痘控油化妆品中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的质量百分比为0.1%-30%。
作为本发明祛痘控油化妆品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祛痘控油化妆品为爽肤水、膏霜、乳液、精华或凝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中的柳树提取物中的水杨酸、苦杏仁提取物中的扁桃酸和大麦提取物中的壬二酸可以溶解皮肤角质间的构成形物质,软化皮肤角质层,使角质层脱落,从而打开被油脂类物质阻塞的皮脂腺导管口,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
(2)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中的大麦提取物中的壬二酸能竞争性地抑制5α-还原酶的活性,从而抑制雄激素的活性,以减少油脂分泌;
(3)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中的柳树提取物中的水杨酸、苦杏仁提取物中的扁桃酸与大麦提取物中的壬二酸对于皮肤粉刺内等各种需氧菌和厌氧菌均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绿豆提取物中的单宁、甾醇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的作用;
(4)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中的苦杏仁提取物中的扁桃酸与大麦提取物中的壬二酸可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改善因炎症导致的色素沉着,有效修复痘印;
(5)通过选取上述特定的组分搭配,并结合痤疮的形成机理,从去除角质、抑制油脂分泌、抗炎抑菌、修复痘印四个方面进行祛痘控油,可协同增强所述祛痘包裹体对皮肤的控油祛痘效果;
(6)所述柳树提取物、苦杏仁提取物、大麦提取物和绿豆提取物均为天然植物提取物,成分来源天然,未添加激素类组分,安全性较高。
(7)本发明采用水包油包水的制备方法,将柳树提取物、苦杏仁提取物、大麦提取物、绿豆提取物层层包裹于同一纳米级微囊中,能同时将油溶活性成分和水溶活性成分层层包裹,提高难溶活性成分的溶解性,提高本发明包裹体在化妆品中的添加量;同时,被包裹后的植物提取物对皮肤的刺激性较小,对光、热稳定性与刺激性也可得到改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所述祛痘控油包裹体对HaCaT和HSF细胞活性影响;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所述祛痘控油包裹体对鸡胚尿囊膜刺激性评价结果;
图3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所述祛痘控油化妆品以扁桃酸为检测指标测得单位面积皮肤累积透过量与皮肤储留量;
图4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所述祛痘控油化妆品以水杨酸为检测指标测得单位面积皮肤累积透过量与皮肤储留量;
图5为本发明中罗丹明B标记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祛痘控油化妆品的皮肤渗透行为;
图6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所述祛痘控油包裹体对痤疮丙酸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结果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所述祛痘控油包裹体对LPS刺激RAW 264.7细胞炎症影响;
图8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所述祛痘控油包裹体对棕榈酸处理SZ95细胞高油脂分泌细胞模型影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下述实施例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的粒径均采用Zetasizer Nano-ZS90激光粒度仪检测;所用的其他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如无特殊说明,所提及的百分比均为相应组分在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S1、将5%苦杏仁提取物加入到40%的纯化水中,在20℃的水浴中加热溶解,得到内水相;再将15%柳树提取物、1%大麦提取物、6%辛酸/癸酸甘油三酯、5%辛基葡糖苷、5%十三烷醇聚醚-12在20℃的水浴中加热混合,得到油相;
S2、将油相以1滴/s的速度滴加至内水相中,并在20℃、800rpm的转速下不断搅拌,得到油包水初始乳液;
S3、将1%绿豆提取物、5%丁二醇和1.5%氢氧化钠加入到15.5%的纯化水中,在20℃水浴中加热溶解后,得到外水相;将外水相以1滴/s的速度滴加至油包水初始乳液中并在20℃、800rpm的条件下不断搅拌,得到水包油包水双连续相体系;
S4、将水包油包水双连续相体系在转速为3000rpm的条件下高速剪切乳化1min后,得到微米级分散体;将微米级分散体在20℃、压力为200bar的条件下进行高压均质处理,循环10次并冷却至室温,即得到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
对上述微囊包裹体的粒径进行检测,可得该微囊包裹体的粒径为47.4nm,PDI值为0.13。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S1、将8%苦杏仁提取物加入到26%的纯化水中,在50℃的水浴中加热溶解,得到内水相;将15%柳树提取物、2%大麦提取物、8%棕榈酸甘油三酯、10%聚甘油-10油酸酯、3%PPG-26-丁醇聚醚-26在20℃的水浴中加热混合,得到油相;
S2、将油相以2滴/s的速度滴加至内水相中,并在50℃、600rpm的转速下不断搅拌,得到油包水初始乳液;
S3、将3%绿豆提取物、5%1,2-己二醇、0.5%氢氧化钾加入到19.5%纯化水中,在50℃水浴中加热溶解后,得到外水相;将外水相以2滴/秒的速度滴加至油包水初始乳液中并在50℃、600rpm的条件下不断搅拌,得到水包油包水双连续相体系;
S4、将水包油包水双连续相体系在转速为5000rpm的条件下高速剪切乳化2min后,得到微米级分散体;将微米级分散体在50℃、压力为400bar的条件下进行高压均质处理,循环6次并冷却至室温,即得到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
对上述微囊包裹体的粒径进行检测,可得该微囊包裹体的粒径为15.3nm,PDI值为0.07。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S1、将15%苦杏仁提取物加入到20%纯化水中,在60℃水浴中加热溶解,得到内水相;将5%柳树提取物、10%大麦提取物、4%甘油三(乙基己酸)酯、5%聚甘油-10肉豆蔻酸酯、10%胆甾醇聚醚-10、5%乙氧基二甘醇在60℃水浴加热混合,得到油相;
S2、将油相以4滴/秒的速度滴加至内水相中,并在60℃、700rpm的转率下不断搅拌,得到油包水初始乳液;
S3、将7%绿豆提取物、5%1,2-戊二醇、2%氨丁三醇加入到12%纯化水中,60℃水浴加热溶解,得到外水相;将外水相以4滴/秒的速度滴加至油包水初始乳液中并在60℃、700r/min的转率下不断搅拌,得到水包油包水双连续相体系;
S4、将水包油包水双连续相体系在转速为6000rpm的条件下高速剪切乳化4min,得到微米级分散体;将微米级分散体在60℃、压力为500bar的条件下进行高压均质处理,循环4次,冷却至室温,得到植物源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
对上述微囊包裹体的粒径进行检测,可得该微囊包裹体粒径为19.4nm,PDI为0.23。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S1、将7%苦杏仁提取物加入到15%的纯化水中,在40℃的水浴中加热溶解,得到内水相;将20%柳树提取物、3%大麦提取物、2%大豆油、4%棕榈酸甘油三酯、4%花生醇葡糖苷、4%聚甘油-10二异硬脂酸酯、3%蓖麻油醇聚醚-40、5%甘油聚醚-26在20℃的水浴中加热混合,得到油相;
S2、将油相以3滴/s的速度滴加至内水相中,并在40℃、900rpm的转速下不断搅拌,得到油包水初始乳液;
S3、将1%绿豆提取物、5%磷酸氢二钠、10%1,2-己二醇、15%1,2-戊二醇加入到2%纯化水中,在40℃水浴中加热溶解后,得到外水相;将外水相以3滴/秒的速度滴加至油包水初始乳液中并在40℃、900rpm的条件下不断搅拌,得到水包油包水双连续相体系;
S4、将水包油包水双连续相体系在转速为8000rpm的条件下高速剪切乳化3min后,得到微米级分散体;将微米级分散体在40℃、压力为700bar的条件下进行高压均质处理,循环5次并冷却至室温,即得到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
对上述微囊包裹体的粒径进行检测,可得该微囊包裹体的粒径为80.2nm,PDI值为0.11。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S1、将10%苦杏仁提取物加入到6%的纯化水中,在50℃的水浴中加热溶解,得到内水相;将2将18%柳树提取物、6%大麦提取物、2%橄榄油、6%肉豆蔻酸异丙酯、4%聚甘油-4油酸酯、6%聚甘油-6聚蓖麻醇酸酯、5%乙氧基二甘醇、5%花生醇聚醚-20、10%山梨(糖)醇在50℃的水浴中加热混合,得到油相;
S2、将油相以6滴/s的速度滴加至内水相中,并在50℃、1000rpm的转速下不断搅拌,得到油包水初始乳液;
S3、将5%绿豆提取物、1%对羟基苯乙酮、5%三乙醇胺、加入到11%纯化水中,在50℃水浴中加热溶解后,得到外水相;将外水相以6滴/秒的速度滴加至油包水初始乳液中并在50℃、1000rpm的条件下不断搅拌,得到水包油包水双连续相体系;
S4、将水包油包水双连续相体系在转速为10000rpm的条件下高速剪切乳化6min后,得到微米级分散体;将微米级分散体在50℃、压力为800bar的条件下进行高压均质处理,循环3次并冷却至室温,即得到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
对上述微囊包裹体的粒径进行检测,可得该微囊包裹体的粒径为92.4nm,PDI值为0.35。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S1、将12%苦杏仁提取物加入到2.5%的纯化水中,在60℃的水浴中加热溶解,得到内水相;将12%柳树提取物、4%大麦提取物、2%角鲨烷、8%辛酸/癸酸甘油三酯、6%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6%聚山梨醇酯-80、10%椰油醇聚醚-10、10%乙氧基二甘醇、5%丙二醇在60℃的水浴中加热混合,得到油相;
S2、将油相以5滴/s的速度滴加至内水相中,并在60℃、700rpm的转速下不断搅拌,得到油包水初始乳液;
S3、将4%绿豆提取物、10%1,2-己二醇、3%氢氧化钠加入到5.5%纯化水中,在60℃水浴中加热溶解后,得到外水相;将外水相以5滴/秒的速度滴加至油包水初始乳液中并在60℃、700rpm的条件下不断搅拌,得到水包油包水双连续相体系;
S4、将水包油包水双连续相体系在转速为14000rpm的条件下高速剪切乳化5min后,得到微米级分散体;将微米级分散体在60℃、压力为1000bar的条件下进行高压均质处理,循环8次并冷却至室温,即得到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
对上述微囊包裹体的粒径进行检测,可得该微囊包裹体的粒径为66.8nm,PDI值为0.17。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S1、将7%苦杏仁提取物加入到1.5%的纯化水中,在50℃的水浴中加热溶解,得到内水相;将20%柳树提取物、5%大麦提取物、10%霍霍巴籽油、10%椰油酸乙基己酯、7%聚山梨醇酯-60、7%聚甘油-10肉豆蔻酸酯、10%PPG-26-丁醇聚醚-26、6%乙氧基二甘醇、5%1,3-丙二醇在50℃的水浴中加热混合,得到油相;
S2、将油相以7滴/s的速度滴加至内水相中,并在50℃、600rpm的转速下不断搅拌,得到油包水初始乳液;
S3、将1%绿豆提取物、5%氨丁三醇、3%1,2-己二醇加入到2.5%纯化水中,在50℃水浴中加热溶解后,得到外水相;将外水相以7滴/秒的速度滴加至油包水初始乳液中并在50℃、600rpm的条件下不断搅拌,得到水包油包水双连续相体系;
S4、将水包油包水双连续相体系在转速为12000rpm的条件下高速剪切乳化10min后,得到微米级分散体;将微米级分散体在50℃、压力为1200bar的条件下进行高压均质处理,循环1次并冷却至室温,即得到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
对上述微囊包裹体的粒径进行检测,可得该微囊包裹体的粒径为86.3nm,PDI值为0.20。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S1、将5%苦杏仁提取物加入到4%的纯化水中,在40℃的水浴中加热溶解,得到内水相;将22%柳树提取物、7%大麦提取物、10%棕榈酸乙基己酯、8%月桂酸异戊酯、8%聚甘油-10油酸酯、8%聚甘油-10二异硬脂酸酯、2%胆甾醇聚醚-10、3%乙氧基二甘醇、10%1,3-丙二醇在40℃的水浴中加热混合,得到油相;
S2、将油相以8滴/s的速度滴加至内水相中,并在40℃、500rpm的转速下不断搅拌,得到油包水初始乳液;
S3、将2%绿豆提取物、1%苯氧乙醇、5%氢氧化钾加入到5%纯化水中,在40℃水浴中加热溶解后,得到外水相;将外水相以8滴/秒的速度滴加至油包水初始乳液中并在40℃、500rpm的条件下不断搅拌,得到水包油包水双连续相体系;
S4、将水包油包水双连续相体系在转速为11000rpm的条件下高速剪切乳化7min后,得到微米级分散体;将微米级分散体在40℃、压力为1400bar的条件下进行高压均质处理,循环7次并冷却至室温,即得到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
对上述微囊包裹体的粒径进行检测,可得该微囊包裹体的粒径为192.7nm,PDI值为0.22。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S1、将3%苦杏仁提取物加入到4%的纯化水中,在30℃的水浴中加热溶解,得到内水相;将25%柳树提取物、8%大麦提取物、10%辛酸/癸酸甘油三酯、6%棕榈酸甘油三酯、10%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10%聚山梨醇酯-80、2%甘油聚醚-26、5%丁二醇在30℃的水浴中加热混合,得到油相;
S2、将油相以9滴/s的速度滴加至内水相中,并在30℃、400rpm的转速下不断搅拌,得到油包水初始乳液;
S3、将1%绿豆提取物、5%1,2-戊二醇、4%氨丁三醇加入到7%纯化水中,在30℃水浴中加热溶解后,得到外水相;将外水相以9滴/秒的速度滴加至油包水初始乳液中并在30℃、400rpm的条件下不断搅拌,得到水包油包水双连续相体系;
S4、将水包油包水双连续相体系在转速为13000rpm的条件下高速剪切乳化8min后,得到微米级分散体;将微米级分散体在30℃、压力为8000psi的条件下进行高速微射流处理,循环3次并冷却至室温,即得到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
对上述微囊包裹体的粒径进行检测,可得该微囊包裹体的粒径为124.6nm,PDI值为0.37。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S1、将1%苦杏仁提取物加入到1.7%的纯化水中,在70℃的水浴中加热溶解,得到内水相;将30%柳树提取物、1%大麦提取物、4%棕榈酸乙基己酯、10%辛酸/癸酸甘油三酯、10%聚甘油-6聚蓖麻醇酸酯、8%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8%1,3-丙二醇、10%山梨(糖)醇在70℃的水浴中加热混合,得到油相;
S2、将油相以10滴/s的速度滴加至内水相中,并在70℃、200rpm的转速下不断搅拌,得到油包水初始乳液;
S3、将0.1%绿豆提取物、0.2%羟苯丙酯、3%氨水加入到13%纯化水中,在70℃水浴中加热溶解后,得到外水相;将外水相以10滴/秒的速度滴加至油包水初始乳液中并在70℃、200rpm的条件下不断搅拌,得到水包油包水双连续相体系;
S4、将水包油包水双连续相体系在转速为15000rpm的条件下高速剪切乳化5min后,得到微米级分散体;将微米级分散体在70℃、压力为12000psi的条件下进行高速微射流处理,循环2次并冷却至室温,即得到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
对上述微囊包裹体的粒径进行检测,可得该微囊包裹体的粒径为167.9nm,PDI值为0.44。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S1、将5%苦杏仁提取物加入到5%的纯化水中,在65℃的水浴中加热溶解,得到内水相;将20%柳树提取物、5%大麦提取物、10%辛酸/癸酸甘油三酯、8%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1%甲基丙二醇、15%1,3-丙二醇、10%山梨(糖)醇在70℃的水浴中加热混合,得到油相;
S2、将油相以10滴/s的速度滴加至内水相中,并在65℃、500rpm的转速下不断搅拌,得到油包水初始乳液;
S3、将0.1%绿豆提取物、1%丁二醇、1%1,2-己二醇、3%氨丁三醇加入到15.9%纯化水中,在65℃水浴中加热溶解后,得到外水相;将外水相以10滴/秒的速度滴加至油包水初始乳液中并在70℃、500rpm的条件下不断搅拌,得到水包油包水双连续相体系;
S4、将水包油包水双连续相体系在转速为5000rpm的条件下高速剪切乳化7min后,得到微米级分散体;将微米级分散体在70℃、压力为12000psi的条件下进行高速微射流处理,循环3次并冷却至室温,即得到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
对上述微囊包裹体的粒径进行检测,可得该微囊包裹体的粒径为75.4nm,PDI值为0.17。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S1、将1%苦杏仁提取物加入到5%的纯化水中,在70℃的水浴中加热溶解,得到内水相;将30%柳树提取物、1%大麦提取物、4%棕榈酸乙基己酯、10%聚甘油-6聚蓖麻醇酸酯、8%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10%花生醇聚醚-20、10%山梨(糖)醇在70℃的水浴中加热混合,得到油相;
S2、将油相以10滴/s的速度滴加至内水相中,并在45℃、900rpm的转速下不断搅拌,得到油包水初始乳液;
S3、将0.1%绿豆提取物、0.1%对羟基苯乙酮、6%氢氧化钠加入到14.8%纯化水中,在45℃水浴中加热溶解后,得到外水相;将外水相以10滴/秒的速度滴加至油包水初始乳液中并在45℃、900rpm的条件下不断搅拌,得到水包油包水双连续相体系;
S4、将水包油包水双连续相体系在转速为8000rpm的条件下高速剪切乳化5min后,得到微米级分散体;将微米级分散体在45℃、压力为12000psi的条件下进行高速微射流处理,循环2次并冷却至室温,即得到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
对上述微囊包裹体的粒径进行检测,可得该微囊包裹体的粒径为84.3nm,PDI值为0.41。
对比例1
制备游离植物提取物溶液:将15%苦杏仁提取物、5%柳树提取物、10%大麦提取物、7%绿豆提取物、2%二甲基亚砜加入到67.9%纯化水中,45℃超声分散溶解,得主要功效成分总量为37%的游离植物提取物溶液。
对比例2
制备单游离苦杏仁提取物溶液:
将30%苦杏仁提取物、7%绿豆提取物和2%二甲基亚砜加入到67.9%纯化水中,45℃超声分散溶解,得主要功效成分总量为37%的单游离苦杏仁提取物溶液。
对比例3
制备单游离柳树提取物溶液:
将30%柳树提取物、7%绿豆提取物和2%二甲基亚砜加入到67.9%纯化水中,45℃超声分散溶解,得主要功效成分总量为37%的单游离柳树提取物溶液。
对比例4
制备单游离大麦提取物溶液:
将30%大麦提取物、7%绿豆提取物和2%二甲基亚砜加入到67.9%纯化水中,45℃超声分散溶解,得主要功效成分总量为37%的单游离大麦提取物溶液。
对比例5
制备含果酸游离植物提取物溶液Ⅰ:
将对比例1中的苦杏仁提取物替换为果酸,其余条件均于对比例1一致,得到含果酸游离植物提取物溶液Ⅰ。
对比例6
制备含果酸游离植物提取物溶液Ⅱ:
将对比例1中柳树提取物替换为果酸,其余条件均于对比例1一致,得到含果酸游离植物提取物溶液Ⅱ。
对比例7
制备含果酸游离植物提取物溶液Ⅲ:
将对比例1中大麦提取物替换为果酸,其余条件均于对比例1一致,得到含果酸游离植物提取物溶液Ⅲ。
对比例8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包裹体中的油脂为环甲基硅油,其余均与实施例1一致。
对比例9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包裹体中的乳化剂为鲸蜡硬脂醇硫酸酯钠,其余均与实施例1一致。
对比例10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包含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35%柳树提取物、25%苦杏仁提取物、15%大麦提取物、15%绿豆提取物,其余组分及制备方法均与实施例1一致。
对比例11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祛痘控油包裹体包含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3%柳树提取物、0.5%苦杏仁提取物、0.05%大麦提取物、0.05%绿豆提取物,其余组分及制备方法均与实施例1一致。
试验例1
1、稳定性试验
将实施例1-12和对比例8-11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用纯化水稀释十倍得到水稀释液,将所述水稀释液在室温下、密闭容器中放置12个月后,对水稀释液中的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的粒径进行检测,并观察各样品性状,综合评价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的稳定性,检测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3948901220000161
Figure BDA0003948901220000171
由表1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配方制备出的祛痘微囊包裹体的粒径均在10-200nm之间,满足实际应用要求,且在室温放置12个月后粒径未发生显著变化,未出现析出结晶、分层、浑浊等现象;其中,实施例1-3所述祛痘控油包裹体粒径≤55nm,更易深层次发挥包裹体的功效,且在活性成分浓度较高的情况下仍然无析出、分层现象,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当组分选择偏离本发明提供的范围时,最终所述包裹体发生分层或析出等不稳定现象,且无法测量出准确的粒径数据,对比例10、11由于包裹体中植物提取物的重量百分含量未在本发明提供的范围内,对比例10所述包裹体稳定性较差。
2、细胞安全性评价
对本发明实施例1-12所述祛痘控油包裹体微囊包裹体和对比例1所述游离植物提取物溶液进行细胞安全性评价。
测试方法:采用CCK-8方法测试,将HSF细胞(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和HaCaT细胞(人角质细胞)分别接种于96孔板,于5% CO2,37℃条件下培养24h后,分别向2种培养皿中加入100μL含有对比例1所述游离植物提取物溶液和实施例1-12所述植物源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的DMEM完全培养基(配制浓度为5、10、20、40和80μg/mL的水杨酸溶液),继续培养24h后,采用CCK-8法测细胞存活率,对照组为仅加100μL DMEM完全培养基。
本发明实施例1-12最终结果相似,实施例3与对比例1的测试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当水杨酸的浓度在5-40μg/mL范围内,游离植物提取物溶液和本发明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对HaCaT、HSF细胞均无毒性;但当水杨酸的浓度为80μg/mL时,游离植物提取物溶液对HaCaT、HSF细胞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而但本发明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对HaCaT、HSF细胞均无毒性。
3、鸡胚尿囊膜刺激性评价
用生理盐水将实施例1-12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稀释10倍,吸取0.2mL样品滴加在绒毛尿囊膜表面,观察5min内血管变化并记录绒毛尿囊膜血管出现充血、出血和凝血的初始时间,计算刺激分值IS,根据均值的大小进行刺激性分级,其中0-0.9、1.0-4.9、5.0-8.9和9-21.0分别归类为无刺激、轻微刺激、中等刺激、严重刺激,本发明实施例1-12最终结果相似,实施例6的结果见图2。
由图2可知,当稀释10倍后的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与鸡胚尿囊膜接触300s后,毛细血管无出血、无血管融解、凝血现象,反应积分为0.7,说明稀释10倍后的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的安全性较好,无刺激性。
4、产品使用评价
选择30例受试者,用含有实施例1-12所述稀释10倍的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的滤纸片放入斑试器内,以正常孔为空白对照组,将样品和空白样均贴于受试者的前臂曲侧,用手掌轻压使之均匀地贴敷于皮肤上,持续24h,去除斑试器后间隔30min,待压痕消失后观察皮肤反应,在除去斑试器24h、48h后再观察皮肤反应。
结果显示,30例受试者均未出现淡红斑、红斑、水肿性红斑、显著红肿、浸润或丘疹和伴丘疹或疱等,说明本发明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对人体皮肤无刺激性。
试验例2
将空白精华液与实施例3、实施例9和对比例1-7的植物提取液以空白精华液:植物提取液=9:1的质量比复配,得到总祛痘控油功效成分质量分数为3.7%的精华液,按实施例3、实施例9、对比例1-7的次序编号为精华液1-9,进行以下测试。
所述空白精华液的制备方法为:将1.0%甘油、0.5%1,3-丁二醇、0.3%聚二甲基硅氧烷、2.0%黄原胶、1.0%鲸蜡醇、1.3%PEG-100硬脂酸酯和90.95%纯化水于75℃水浴中搅拌溶解,即得到空白精华液。
1、体外透皮实验
采用垂直式Franz扩散池法进行离体猪皮的透皮实验,制备上述对比例1所述游离植物提取物溶液、精华液1、精华液3,确保三者功效成分含量一致后置于供给室中,以PBS为接收液,37℃下搅拌扩散,并于4、8、12、24h取0.5mL接收液,经HPLC分析计算不同时间特定药物单位面积累积透过量,24h后,取下皮肤,研磨成匀浆,离心取上清液进行HPLC分析,计算活性物的单位面积皮肤储留量;本实验中测定的功效成分为水杨酸和扁桃酸。
根据HPLC分析的水杨酸和扁桃酸浓度,按以下公式计算不同取样时间水杨酸和扁桃酸的皮肤累积透过量。
公式为:
Figure BDA0003948901220000191
其中,Qn为药物累积透过量,Cn为第n次测得的药物浓度,Ci为第i个点所测得的药物浓度,V0为扩散池的体积即加入释放介质的量,Vi为每次取样量,单位面积累计渗透量Q=Qn/S,其中S为扩散池的面积2.27cm2,最终测试结果见图3、图4。
图3、4显示,游离植物提取物溶液(对比例1)、游离植物提取物的精华液(精华液3)和植物源微囊包裹体精华液(精华液1)中扁桃酸的24h单位面积皮肤累积透过量分别为67.46μg/cm2、78.91μg/cm2和115.64μg/cm2,皮肤储留量分别为94.92μg/cm2、107.43μg/cm2和294.78μg/cm2;游离植物提取物溶液(对比例1)、游离植物提取物的精华液(精华液3)和植物源微囊包裹体精华液(精华液1)中水杨酸的24h单位面积皮肤累积透过量分别为129.89μg/cm2、149.10μg/cm2和425.15μg/cm2,皮肤储留量分别为237.08μg/cm2、286.64μg/cm2和879.85μg/cm2;与游离植物提取物溶液比较,游离植物提取物精华液中扁桃酸、水杨酸单位面积皮肤累积透过量及皮肤储留量均有一定提高,而与游离植物提取物精华液相比较,本发明所述微囊包裹体精华液中扁桃酸、水杨酸单位面积皮肤累积透过量提高了46.54%、185.14%,皮肤储留量分别提高了210.55%、206.95%,由此可见,本发明经纳米载体包裹后的植物提取物能有效促进其透皮吸收,显著提高其在皮肤中的储留量,从而提高皮肤生物利用度。
2、皮肤渗透行为观察
本测试实验装置同上述透皮实验装置,取罗丹明B(Rhodamine B,RhoB)标记的精华液2于供给室中,以PBS为接收液,37℃下搅拌扩散,于15min、30min、60min和120min后轻轻擦去皮肤上的残留样品,取下目标区域内的皮肤,再次冲洗皮肤,彻底清洁后擦干残余水分。将样品冷冻切片,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切片,结果如图5所示。
由图5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延长,皮肤的荧光渗透深度增加,渗透相同时间,本发明所述微囊包裹体精华液在皮肤中荧光强度明显强于游离RhoB,且渗透进入皮肤深层组织,表明纳米载体能够促进包载活性成分快速渗透进入皮肤深层组织,从而提高活性成分皮肤生物利用度。
3、抑菌圈测定
用接种环沾取少许已活化的痤疮丙酸杆菌(ATCC6919)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加入无菌生理盐水,将圆形滤纸片(d=6mm)贴到培养基表面,垂直滴加5μL实施例11、对比例1-4样品至滤纸片上,平皿放进37℃恒温箱培养过夜后取出,测量抑菌环直径,抑菌圈测定结果见表2,对比例1和实施例11对痤疮丙酸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结果见图6。
本测试空白对照组为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为浓度为0.8%的过氧化苯甲酰。
表2
抑菌圈直径(mm) 痤疮丙酸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实施例11 8.76 9.08
对比例1 6.52 7.16
对比例2 3.54 4.25
对比例3 2.74 3.69
对比例4 4.32 5.35
空白对照 0 0
阳性对照 16.5 20.1
由表2知,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显示出最大抑菌圈直径,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对比例1所述游离植物提取物溶液对痤疮丙酸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的平均大小分别为6.52mm和7.16mm(见图6),证明其具有抑菌作用;与具有同浓度功效成分的实施例11所述微囊包裹体相比,后者对痤疮丙酸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的平均大小分别为8.76mm和9.08mm,说明本发明提供的微囊包裹体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优于同剂量的游离活性物,具有更好的抑菌功效;对比例2-4分别为与对比例1功效成分浓度相同的单游离提取物溶液,其中对比例4单游离大麦提取物溶液抑菌效果相对最强,但抑菌效果显著低于对比例1游离植物提取物溶液,说明在同功效含量下,三种植物提取物的组合具有强于单种植物提取物的抑菌功效,产生了协同增效作用。
4、最低抑菌浓度测定
将测试3中实施例11和对比例1-4的样品过0.22μm滤膜,配制样品母液,取痤疮丙酸杆菌(ATCC6919)冻存液50μL加到BHI肉汤中在厌氧培养箱培养24h,另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冻存液50μL加到LB肉汤中培养24h,利用肉汤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结果见表3。
表3
最低抑菌浓度 痤疮丙酸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对比例1 1/8 1/16
实施例11 1/32 1/64
对比例2 1/4 1/8
对比例3 1/4 1/4
对比例4 1/8 1/8
由表3可知,最低抑菌浓度测试结果与测试3中抑菌圈直径结果几乎一致,本发明提供的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优于同剂量游离活性物,具有更好的抑菌功效;且三种植物提取物的组合具有强于单种植物提取物的抑菌功效,产生了协同增效作用。
5、抗炎效果测定
采用1μg/mL LPS刺激RAW 264.7细胞制备细胞炎症模型,给药组加入含有10、20、40μg/mL的实施例11、对比例1-4、阳性对照组:维生素C样品的培养基,于37℃继续孵育24h,收集上层培养液收集,按照ELISA试剂盒的说明书分别检测IL-1α、IL-6、IL-8和PGE2的表达量,结果见图7。
本测试的模型组为DMEM培养基。
观察图7中对照组与模型组可知,在10-40μg/mL浓度下,实施例11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与其他对比例组对细胞IL-1α、IL-6、IL-8和PEG2含量具有显著降低(P<0.05或P<0.01)作用,说明上述样品具有抗炎效果,与对比例1游离植物提取物溶液组比较,相同浓度下(10、20、40μg/mL)的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细胞IL-1α、IL-6、IL-8、PEG2分泌量存在不同程度降低,表明被纳米包裹后的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较同剂量游离植物提取物溶液具有更好的抗炎功效,对比例2-4为与对比例1功效成分浓度相同的单游离提取物溶液,其中对比例3单游离柳树提取物溶液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作用相对最强,但在10、20、40μg/mL浓度下,整体抗炎效果显著弱于于对比例1游离植物提取物溶液,说明在同功效成分含量下,三种植物提取物组合具有强于单种植物提取物的抗炎功效,产生了协同增效作用。
6、控油效果测定
将SZ95细胞(人皮脂腺细胞)接种培养24h后,除对照组外,每孔加100μmol/L的棕榈酸建立高油脂分泌细胞模型,给药组加入含有20μg/mL水杨酸的对比例1所述游离植物提取物溶液和实施例11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于37℃继续孵育24h后弃去DMEM培养基,加入4%的多聚甲醛溶液固定后,再使用0.5%的油红O溶液染色,镜检观察后拍照,观察脂质含量,结果见图8。
本测试模型组、对照组同测试5。
图8显示,棕榈酸刺激SZ95细胞后,模型组细胞脂滴多而大,游离植物提取物溶液组和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组细胞脂滴较模型组少,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组细胞脂滴最少,以上实验结果表明,植物源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较同剂量游离植物提取物溶液具有更好的控油功效。
7、效果评价测试
选取表4所示不同样品进行祛痘控油功效测试,选择60名18-40岁男性或女性志愿者,要求面部油性皮肤,且具有明显粉刺、痤疮及痘印,每日两次定时规范使用下述精华液之一,持续14天,测试中途不得使用其它祛痘功效产品或药物,真实准确反应使用后皮肤状态与感受,记录治疗效果,评价结果见表5。
表4
试样 构成
空白精华液
精华液1 微囊包裹体精华液
精华液3 游离植物提取物精华液
精华液4 单游离苦杏仁提取物精华液
精华液5 单游离柳树提取物精华液
精华液6 单游离大麦提取物精华液
精华液7 含果酸游离植物提取物精华液Ⅰ
精华液8 含果酸游离植物提取物精华液Ⅱ
精华液9 含果酸游离植物提取物精华液Ⅲ
表5
Figure BDA0003948901220000231
Figure BDA0003948901220000241
由表5可知,志愿者使用空白精华液后未感到皮肤刺激性,痤疮症状无改善,而使用单游离苦杏仁提取物精华液、单游离柳树提取物精华液和单游离大麦提取物精华液后,志愿者面部痤疮数量部分减少,痘印颜色有一定减轻,面部油光状况有一定改善,但仍存在皮肤刺激性,其中单游离苦杏仁提取物精华液和单游离柳树提取物精华液有相对较好的痤疮改善作用;单游离苦杏仁提取物精华液和单游离大麦提取物精华液有相对较好的痘印淡化作用;单游离大麦提取物精华液具有较好的油光改善作用;使用游离植物提取物精华液后,志愿者面部痤疮、痘印、油光均得到明显改善,效果优于上述任一单游离植物提取物精华液,说明三者能够发挥协同增效作用,提高祛痘控油效果;采用果酸替换包裹体中三种植物提取物之一后,减少痤疮、淡化痘印效果明显降低,但油光改善作用变化不明显;果酸替换柳树提取物后,作用效果变化趋势与精华液7一致;果酸替换大麦提取物后,精华液减少痤疮、淡化痘印以及油光改善作用效果均降低;上述结果证明了本发明苦杏仁提取物、柳树提取物、大麦提取物组合的不可替代性;将精华液1与精华液3-6相比,祛痘控油效果均较好,说明采用微囊包裹体形式递送天然植物提取物有利于提高其溶解和透皮性能,在靶部位实现缓释、控释,进一步增强祛痘控油功效,且对皮肤温和,不具有刺激性。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在高功效成分含量情况下,微囊包裹体和水稀释液室温放置12个月后都未出现析出结晶、分层、浑浊等现象,粒径在10-200nm之间;该微囊包裹体能有效促进祛痘控油功效成分的透皮吸收,显著提高功效成分在皮肤中的储留量;经细胞实验验证,该微囊包裹体安全性高,在水杨酸的浓度为80μg/mL时无细胞毒性;鸡胚绒毛尿囊膜与人体实验均表明该微囊包裹体无皮肤刺激性。
本发明将基于不同机制的抗痘控油天然植物源成分合理搭配,协同增效,同时借助微囊包裹体递送形式,促进功效成分透过皮肤屏障进入皮肤深层组织,利于功效成分进入靶部位与靶细胞,显著提高功效成分的生物利用度。相对于游离植物提取物溶液,该微囊包裹体的抑菌、抗炎和控油效果均得到显著提升。最后,志愿者功效评价同样验证了上述祛痘控油效果和其它发明益处。
最后所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体为水包油包水双连续相体系,粒径为10-200nm,由内到外分别为内水相、油相和外水相,所述内水相包含苦杏仁提取物,所述油相包含柳树提取物、大麦提取物、油脂、乳化剂和助乳化剂,所述外水相包含绿豆提取物、防腐剂和pH调节剂;所述微囊包裹体包含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组分:苦杏仁提取物1%-20%、柳树提取物5%-30%、大麦提取物0.1%-10%、油脂1%-20%、乳化剂1%-20%、助乳化剂1%-20%、绿豆提取物0.01%-10%、防腐剂0.001%-2%、pH调节剂0.1%-10%和水余量;
所述油脂选自辛酸/癸酸甘油三酯、棕榈酸甘油三酯、棕榈酸异丙酯、甘油三(乙基己酸)酯、肉豆蔻酸异丙酯、椰油酸乙基己酯、棕榈酸乙基己酯、月桂酸异戊酯、角鲨烷、橄榄油、大豆油、霍霍巴籽油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乳化剂选自辛基葡糖苷、花生醇葡糖苷、聚甘油-10油酸酯、聚甘油-10肉豆蔻酸酯、聚甘油-10二异硬脂酸酯、聚甘油-4油酸酯、聚甘油-6聚蓖麻醇酸酯、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聚山梨醇酯-80、聚山梨醇酯-60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助乳化剂选自PPG-26-丁醇聚醚-26、十三烷醇聚醚-12、蓖麻油醇聚醚-40、胆甾醇聚醚-10、甘油聚醚-26、乙氧基二甘醇、甲基丙二醇、花生醇聚醚-20、椰油醇聚醚-10、1,3-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防腐剂选自丁二醇、1,2-己二醇、1,2-戊二醇、对羟基苯乙酮、苯氧乙醇、苯甲醇、羟苯丙酯、羟苯丁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pH调节剂选自柠檬酸、乳酸、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氨丁三醇、磷酸氢二钠、硼砂、氨水、三乙醇胺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苦杏仁提取物与水混合,得到内水相,将柳树提取物、大麦提取物、油脂、乳化剂和助乳化剂混合,得到油相;
S2、将步骤S1所述油相加入所述内水相中充分混合,即得到油包水初始乳液;
S3、将绿豆提取物、防腐剂、pH调节剂和水混合,得到外水相,并将外水相加入至步骤S2所述油包水初始乳液中充分混合,得到水包油包水双连续相体系;
S4、将步骤S3所述水包油包水双连续相体系进行微米化处理和纳米化处理,即得到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囊包裹体包含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组分:苦杏仁提取物2%-15%、柳树提取物10%-30%、大麦提取物0.5%-8%、油脂3%-15%、乳化剂3%-15%、助乳化剂5%-20%、绿豆提取物0.01%-5%、防腐剂0.001%-1%、pH调节剂0.1%-8%和水余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囊包裹体包含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组分:苦杏仁提取物2%-8%、柳树提取物15%-30%、大麦提取物1%-5%、油脂5%10%、乳化剂5%-10%、助乳化剂8%-20%、绿豆提取物0.01%-3%、防腐剂0.002%-0.5%、pH调节剂0.1%-5%和水余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Ⅵ)-(Ⅹ)中的至少一种:
(Ⅵ)所述油脂选自辛酸/癸酸甘油三酯、棕榈酸甘油三酯、甘油三(乙基己酸)酯、椰油酸乙基己酯、棕榈酸乙基己酯、角鲨烷、橄榄油、霍霍巴籽油中的至少一种;
(Ⅶ)所述乳化剂选自辛基葡糖苷、花生醇葡糖苷、聚甘油-10油酸酯、聚甘油-10肉豆蔻酸酯、聚甘油-4油酸酯、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聚山梨醇酯-80中的至少一种;
(Ⅷ)所述助乳化剂选自十三烷醇聚醚-12、胆甾醇聚醚-10、乙氧基二甘醇、甲基丙二醇、花生醇聚醚-20,1,3-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Ⅸ)所述防腐剂选自丁二醇、1,2-己二醇、1,2-戊二醇、对羟基苯乙酮中的至少一种;
(Ⅹ)所述pH调节剂选自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氨丁三醇、三乙醇胺中的至少一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米化处理采用剪切混合的方式进行,所述剪切混合的参数为:转速为300-15000rpm,时间为1-20min;所述纳米化处理采用高压均质或高压微射流方式进行,所述高压均质处理的压力为100-1800bar,温度为20-70℃,循环次数为1-10次;所述高压微射流处理的压力为400-18000psi,温度为20-70℃,循环次数为1-10次。
6.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在制备化妆品中的应用。
7.一种祛痘控油化妆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祛痘控油化妆品的制备原料包含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祛痘控油化妆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祛痘控油化妆品为爽肤水、膏霜、乳液、精华或凝胶。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祛痘控油化妆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在化妆品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30%。
CN202211451637.3A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ctive CN1156710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51637.3A CN115671018B (zh)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51637.3A CN115671018B (zh)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71018A CN115671018A (zh) 2023-02-03
CN115671018B true CN115671018B (zh) 2023-06-27

Family

ID=85054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51637.3A Active CN115671018B (zh)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710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96663A (zh) * 2020-05-26 2020-09-22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疾病风险的分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6250565A (zh) * 2022-12-23 2023-06-13 福建君生益本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缓解三高的益生菌饮品的制备方法
CN118021628B (zh) * 2024-01-23 2024-08-27 深圳市羽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易分散硫磺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6508A (zh) * 2005-02-11 2008-03-19 通用名制药公司 恢复皮肤屏障功能的化妆品和药用化妆品组合物
CN108785122A (zh) * 2018-06-28 2018-11-13 武汉百思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祛痘共输送纳米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686017A (zh) * 2020-05-11 2020-09-22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祛痘纳米脂质载体及制备方法
CN113413356A (zh) * 2021-05-07 2021-09-21 广州摩亚方舟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桃拓酚的祛痘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71018A (zh) 2023-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671018B (zh) 一种祛痘控油微囊包裹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2891241B (zh) 一种靶向线粒体皮肤抗衰纳米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24045952A1 (zh) 含重组胶原蛋白具有修护舒缓功效的组合物、含有该组合物的眼霜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08139182A2 (en) Skin care composition
CN108042380A (zh) 一种婴幼儿活性护臀霜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06958A (zh) 脱毛膏及制备方法
CN117045523A (zh) 一种高含量壬二酸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43830A (zh) 一种祛痘组合物及其应用
Abosabaa et 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integrated with conventional and advanced treatment approaches toward cellulite reduction
CN114931517A (zh) 一种美白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WO2002076479A1 (en) Composition for treating acne vulgaris and fabrication method
CN113995693A (zh) 一种具有抗炎功效脂质体的精华液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425661A (zh) 一种具有清洁修护功效的植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357321A (zh) 减少炎症和红斑的方法
CN115778886B (zh) 一种光甘草定植物源微囊包裹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KR100371028B1 (ko) 피부안전성이 우수하면서 여드름 예방 및 치료에 효과가있는 단삼추출물 및 폴리에톡실화 레틴아미드 함유 화장료조성물
CA2524375A1 (en) Topical composi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skin disorder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CN115670952A (zh) 一种控油抗痘的组合物、护肤品及制备方法
KR102333132B1 (ko) 프랜지패니 오일 또는 프랜지패니 오일의 발효물을 포함하는 화장료 조성물
CN114177116B (zh) 一种水杨酸纳米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100892742B1 (ko) 여드름 치료용 피부 외용제 조성물
KR101128477B1 (ko) 여드름 개선용 화장료 조성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6492238B (zh) 预防和治疗痤疮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5429712B (zh) 一种多肽和富勒烯共输送纳米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4948805B (zh) 一种含有青蒿挥发油的抑菌组合物及其在祛痘护肤品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