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31517A - 一种美白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美白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31517A
CN114931517A CN202210638097.3A CN202210638097A CN114931517A CN 114931517 A CN114931517 A CN 114931517A CN 202210638097 A CN202210638097 A CN 202210638097A CN 114931517 A CN114931517 A CN 1149315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itening
component
preparation
skin
m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3809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霍刚
刘卫
方兆华
王曦
沈真
吕赛龙
杜禹辰
罗丹
张丽华
陈丹
洪延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Best Carrier Biotechnology Co ltd
Osmun Biolog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Best Carrier Biotechnology Co ltd
Osmun Biolog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Best Carrier Biotechnology Co ltd, Osmun Biolog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Best Carrier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3809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3151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315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315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3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A61K8/33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 A61K8/34Alcohols
    • A61K8/347Pheno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3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A61K8/4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 A61K8/44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aminocarboxylic acids containing sulfur; Salts; Esters or N-acylated derivative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3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A61K8/63Steroids; Derivative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3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A61K8/64Proteins; Peptides; Derivatives or degradation product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3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A61K8/67Vitamins
    • A61K8/676Ascorbic acid, i.e. vitamin C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96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8/97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from algae, fungi, lichens or plants; from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8/9783Angiosperms [Magnoliophyta]
    • A61K8/9789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9/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 A61Q19/02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for chemically bleaching or whitening the ski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rd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Cosme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美白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化妆品技术领域。该美白体的制备原料包括美白组合物、包载剂及溶剂,余量为水;美白组合物包括4‑丁基间苯二酚、植物甾醇/辛基十二醇月桂酰谷氨酸酯、硬脂醇甘草亭酸酯、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3‑邻‑乙基抗坏血酸、水解贝壳硬蛋白、积雪草提取物;该美白体的平均粒径为10‑300nm,且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结构。上述美白体具有较高的经皮渗透量,可有效渗透进入皮肤基底层和黑素靶细胞并长时间滞留、缓释、控释,提高活性成分生物利用度;此外,其还具有较高稳定性和溶解性,有利于增强提亮肤色和淡化色斑的美白功效,降低产品对皮肤的刺激等副作用,适于化妆品中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美白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妆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美白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化妆品不同功效品类中,美白化妆品的消费者需求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中。化妆品生产企业和品牌方推出的各类美白产品层出不穷,美白化妆品已成为了国内外各大品牌争相发力的细分领域。如何安全且有效地美白,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话题。
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美白体,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上述美白体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美白体在制备化妆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之四在于提供一种制备原料含有上述美白体的化妆品。
本申请可这样实现: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美白体,按质量百分数计,该美白体的制备原料包括3.32-33.4%的美白组合物、3.6-28%的包载剂以及11-25%的溶剂,余量为水;
以占制备原料的质量百分数计,上述美白组合物包括1-10%的4-丁基间苯二酚、2-8%的植物甾醇/辛基十二醇月桂酰谷氨酸酯、0.1-5%的硬脂醇甘草亭酸酯、0.1-5%的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0.1-0.5%的3-邻-乙基抗坏血酸、0.01-0.2%的水解贝壳硬蛋白、0.01-0.2%的积雪草提取物;
该美白体的平均粒径为10-300nm,且美白体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结构。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以占制备原料的质量百分数计,包载剂包括0.5-10%卵磷脂、0.1-5%的胆甾醇、2-8%的PEG-40氢化蓖麻油以及1-5%的聚甘油-10肉豆蔻酸酯。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以占制备原料的质量百分数计,溶剂包括1-5%的辛酸/癸酸甘油三酯、5-10%的1,3-丙二醇以及5-10%的1,2-戊二醇。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如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的美白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配比混合美白组合物、包载剂和溶剂。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制备过程包括:
将4-丁基间苯二酚、植物甾醇/辛基十二醇月桂酰谷氨酸酯、硬脂醇甘草亭酸酯、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与卵磷脂、胆甾醇、辛酸/癸酸甘油三酯及1,3-丙二醇、1,2-戊二醇混合,得到第一组分;
将3-邻-乙基抗坏血酸、水解贝壳硬蛋白、积雪草提取物和制备原料中的水混合,得到第二组分;
将聚甘油-10肉豆蔻酸酯和PEG-40氢化蓖麻油同第一组分混合,得到第三组分;
将第二组分与第三组分混合。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制备第一组分的各原料于38-42℃的水浴条件下混合;
和/或,制备第二组分的各原料于38-42℃的水浴条件下混合;
和/或,制备第三组分的各原料于20-70℃的水浴条件下混合。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组分与第三组分混合包括:将第二组分滴加至第三组分中,于38-42℃的条件下混合均匀,随后依次进行至少两次剪切乳化高压均质处理。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每次剪切乳化高压均质处理均包括:于转速为9000-11000rpm的条件下进行高速剪切乳化1.5-5.5min,再在38-60℃、780-1200bar的条件下进行高压均质处理,循环2-5次。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剪切乳化高压均质处理的次数为2次。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滴加速度为1-15滴/s。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如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的美白体在制备化妆品中的应用。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化妆品,化妆品的制备原料中含有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的美白体。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美白体在化妆品的制备原料中的质量百分数为0.1-10%,优选为0.2-5%。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化妆品的剂型包括膏霜乳、液体、凝胶、粉剂、泥、蜡基、喷雾剂、气雾剂、贴或膜。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化妆品包括美白精华液、美白乳液或美白霜。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提供的美白体通过将4-丁基间苯二酚、植物甾醇/辛基十二醇月桂酰谷氨酸酯、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硬脂醇甘草亭酸酯、3-邻-乙基抗坏血酸、水解贝壳硬蛋白和积雪草提取物按特定比例配合后制得,能同时针对美白的关键靶点,高效地抑制黑色素的生成与富集。
该美白体具有特定粒径和结构,具有较高的经皮渗透量,可有效渗透进入皮肤基底层和黑素靶细胞并长时间滞留、缓释、控释,提高活性成分生物利用度;此外,其还具有较高稳定性和溶解性,有利于增强提亮肤色和淡化色斑的美白功效,降低产品对皮肤的刺激等副作用,可用于不同剂型的美白产品,使用方便,温和无刺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制备得到的美白体的电镜图;
图2为测试例1中HSF细胞安全性评价的结果图;
图3为测试例2中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的测定结果图;
图4为测试例3中黑素细胞黑色素的含量的结果图;
图5为测试例3中B16F10细胞多巴染色结果图;
图6为测试例4中的表观色度图;
图7为测试例4中的皮肤模型L*值测定结果图;
图8为测试例4中的黑素含量检测结果图;
图9为测试例4中黑素分布检测结果图;
图10为测试例5中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图;
图11为测试例5中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图;
图12为测试例6中4-丁基间苯二酚单位面积皮肤累积透过量结果图;
图13为测试例6中4-丁基间苯二酚单位面积皮肤储留量的结果图;
图14为测试例6中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皮肤渗透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申请提供的美白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进行具体说明。
发明人经研究提出:目前市场上的美白类化妆品大多以直接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抑制黑色素生成、清除自由基等单一途径,达到美白亮肤的效果。然而,皮肤色斑的产生机制复杂,除了酪氨酸酶被诱导激活,加速黑色素产生的直接原因以外,还包括环境因素、皮肤炎症因子、皮肤过度干燥、内分泌和基因遗传等影响因素。也即,直接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单一美白原理作用效果是有限的。
而且,现有的美白活性成分如抗坏血酸衍生物稳定性不佳,易氧化变质、变色而失去美白作用;部分美白活性成分如曲酸还会引起皮肤刺激、过敏等现象;有些美白活性成分难以透过角质层进入皮肤基底层的黑素细胞,大大降低了美白功效;部分美白剂难溶于水相和油相,在产品中易出现沉淀、产生絮状物、分层等不稳定情况。这些因素都造成了美白功效的大大降低。
基于此,发明人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美白体,按质量百分数计,该美白体的制备原料包括3.32-33.4%的美白组合物、3.6-28%的包载剂以及11-25%的溶剂,余量为水。
作为参考地,美白组合物在制备原料中的含量示例性地可以为3.32%、3.5%、5%、8%、10%、12%、15%、18%、20%、22%、25%、28%、30%、32%或33.4%等,也可以为3.32-33.4%范围内的其它任意值。
包载剂在制备原料中的含量示例性地可以为3.6%、4%、5%、8%、10%、12%、15%、18%、20%、22%、25%或28%等,也可以为3.6-28%范围内的其它任意值。
溶剂在制备原料中的含量示例性地可以为11%、12%、15%、18%、20%、22%或25%等,也可以为11-25%范围内的其它任意值。
优选地,该美白体的制备原料包括11.16%的美白组合物、11%的包载剂以及15%的溶剂,余量为水。
以占制备原料的质量百分数计,上述美白组合物包括1-10%的4-丁基间苯二酚、2-8%的植物甾醇/辛基十二醇月桂酰谷氨酸酯、0.1-5%的硬脂醇甘草亭酸酯、0.1-5%的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0.1-0.5%的3-邻-乙基抗坏血酸、0.01-0.2%的水解贝壳硬蛋白、0.01-0.2%的积雪草提取物。
作为参考地,4-丁基间苯二酚在制备原料中的含量示例性地可以为1%、2%、3%、4%、5%、6%、7%、8%、9%或10%等,也可以为1-10%范围内的其它任意值。
植物甾醇/辛基十二醇月桂酰谷氨酸酯在制备原料中的含量示例性地可以为2%、2.5%、3%、3.5%、4%、4.5%、5%、5.5%、6%、6.5%、7%、7.5%或8%等,也可以为2-8%范围内的其它任意值。
硬脂醇甘草亭酸酯的含量示例性地可以为0.1%、0.2%、0.5%、0.8%、1%、1.5%、2%、2.5%、3%、3.5%、4%、4.5%或5%等,也可以为0.1-5%范围内的其它任意值。
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的含量示例性地可以为0.1%、0.2%、0.5%、0.8%、1%、1.5%、2%、2.5%、3%、3.5%、4%、4.5%或5%等,也可以为0.1-5%范围内的其它任意值。
3-邻-乙基抗坏血酸的含量示例性地可以为0.1%、0.2%、0.5%、0.8%、1%、1.5%、2%、2.5%、3%、3.5%、4%、4.5%或5%等,也可以为0.1-5%范围内的其它任意值。
水解贝壳硬蛋白的含量示例性地可以为0.01%、0.02%、0.05%、0.08%、0.1%、0.12%、0.15%、0.18%或0.2%等,也可以为0.01-0.2%范围内的其它任意值。
积雪草提取物的含量示例性地可以为0.01%、0.02%、0.05%、0.08%、0.1%、0.12%、0.15%、0.18%或0.2%等,也可以为0.01-0.2%范围内的其它任意值。
优选地,上述美白组合物包括5%的4-丁基间苯二酚、4%的植物甾醇/辛基十二醇月桂酰谷氨酸酯、0.5%的硬脂醇甘草亭酸酯、1%的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0.5%的3-邻-乙基抗坏血酸、0.08%的水解贝壳硬蛋白、0.08%的积雪草提取物。
上述4-丁基间苯二酚是组合物中最主要的美白成分,一方面可直接起到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减少黑色素生成的作用,另一方面可起到抑制TRP-1(DHICA氧化酶)活性的作用,间接抑制黑色素产生。
植物甾醇/辛基十二醇月桂酰谷氨酸酯为来源于天然脂肪酸的谷氨酸和植物甾醇的润肤剂,其可以同神经酰胺一样形成液态晶体薄膜,天然、温和、环保,具有柔润肌肤的效果,在本申请中的作用为抑制炎症因子产生,舒缓肌肤。
硬脂醇甘草亭酸酯在本申请中起到抗炎、抗菌及抗氧化的效果,其可通过多个靶点直接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的产生,也可以通过增强类固醇激素的活性等机制间接地发挥其抗炎功能。
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为α-MSH的结构相似物,为α-MSH受体拮抗剂,其可通过竞争性结合黑色素细胞上黑色素刺激素受体MC1-R,使黑色素细胞无法产生酪氨酸酶,从而抑制黑色素细胞活性,减少黑色素的生成。
3-邻-乙基抗坏血酸(3-o-乙基抗坏血酸)在本申请中可抑制酪氨酸酶的生成,从而抑制黑色素的产生,此外,其还能够使氧化型黑色素还原为无色的还原型黑色素,具有美白祛斑的功效。并且,通过本申请使其不稳定性得到改善,更容易穿透皮肤角质层进入真皮层,进入皮肤后,容易被生物酶分解而发挥出维生素C的生物学功效,从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贝壳硬蛋白在水解后可形成水解贝壳硬蛋白,本申请中对应可以为水解珍珠蛋白或水解牡蛎蛋白等。其可在本申请中不但可起到保湿及滋润功效,由于其在皮肤上渗透性好,与本申请的其它成分配合使用后,能够增强整个美白体的抗氧化和抗老功效。而且,水解贝壳硬蛋白具有内皮素拮抗活性,能够优先与黑色素细胞膜的受体结合,使内皮素失去作用,从而抑制因紫外线辐射导致内皮素释放而引起的黑色素细胞的增殖和黑色素的合成,并且还通过抑制角质形成细胞释放内皮素而起到美白作用。也可理解为,水解贝壳硬蛋白可起到内皮素拮抗剂的作用。
积雪草提取物为积雪草总苷,其在本申请中一方面可起到增强皮肤表皮屏障以及抗炎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抑制UVB诱导的色素沉着,修复晒黑肌肤。即,积雪草提取物可起到抗炎舒缓及抗氧化的效果。
上述美白组合物中,4-丁基间苯二酚、水解贝壳硬蛋白、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及3-邻-乙基抗坏血酸四者主要作用靶部位为表皮和真皮层间的基底层,植物甾醇/辛基十二醇月桂酰谷氨酸酯、硬脂醇甘草亭酸酯以及积雪草提取物主要作用靶部位为表皮和/或真皮层。
通过上述各功效原料相互配合,能够使得美白体同时针对美白的关键靶点,从机理上能更加高效的抑制黑色素的生成与富集,达到最好的美白效果。
本申请中,美白体的平均粒径为10-300nm,如10nm、20nm、50nm、80nm、100nm、150nm、200nm、250nm或300nm等,也可以为10-300nm范围内的其它任意值。
需说明的是,本申请通过将美白体的平均粒径设置为10-300nm,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够更好地透过皮肤并提高作用效果。
上述美白体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结构。具体的,此处“磷脂双分子层结构”可以理解为:美白体在电镜下呈大小均一的球状(如图1中的黑色球状体),其中脂溶性活性成分可被封装于美白体的磷脂双分子层的亲油结构中,水溶性活性成分可被封装于美白体的内部亲水结构中。
该特定的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的形式可使美白体与皮肤细胞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促进活性成分更有效地渗透进入皮肤基底层和黑素细胞,并长时间滞留、缓释、控释。
承上,本申请通过将美白体特定制成粒径为10-300nm且具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的形式,能够有效提高美白体中活性成分所对应的皮肤透过量和皮肤滞留量,进而提高活性成分生物利用度和美白功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以占制备原料的质量百分数计,包载剂示例性地可包括0.5-10%卵磷脂、0.1-5%的胆甾醇、2-8%的PEG-40氢化蓖麻油以及1-5%的聚甘油-10肉豆蔻酸酯。
作为参考地,卵磷脂在制备原料中的含量示例性地可以为0.5%、1%、2%、5%、8%或10%等,也可以为0.5-10%范围内的其它任意值。
胆甾醇在制备原料中的含量示例性地可以为0.1%、0.5%、1%、1.5%或2%等,也可以为0.1-5%范围内的其它任意值。
PEG-40氢化蓖麻油在制备原料中的含量示例性地可以为2%、2.5%、3%、3.5%、4%、4.5%、5%、5.5%、6%、6.5%、7%、7.5%或8%等,也可以为2-8%范围内的其它任意值。
聚甘油-10肉豆蔻酸酯在制备原料中的含量示例性地可以为1%、1.5%、2%、2.5%、3%、3.5%、4%、4.5%或5%等,也可以为1-5%范围内的其它任意值。
优选地,上述包载剂包括0.5%卵磷脂、0.5%的胆甾醇、5%的PEG-40氢化蓖麻油以及5%的聚甘油-10肉豆蔻酸酯。
本申请中将上述四种物质共同作为包载剂,能够较其它物质配合后对本申请的美白组合物起到更好的包载效果,有利于提高整个美白体的稳定性以及缓释作用,并能够降低功效成分在皮肤表面富集。需说明的是,以其它成分作为包载剂也在本申请保护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以占制备原料的质量百分数计,溶剂可包括1-5%的辛酸/癸酸甘油三酯、5-10%的1,3-丙二醇以及5-10%的1,2-戊二醇。
作为参考地,辛酸/癸酸甘油三酯在制备原料中的含量示例性地可以为1%、1.5%、2%、2.5%、3%、3.5%、4%、4.5%或5%等,也可以为1-5%范围内的其它任意值。
1,3-丙二醇在制备原料中的含量示例性地可以为5%、5.5%、6%、6.5%、7%、7.5%、8%、8.5%、9%、9.5%或10%等,也可以为5-10%范围内的其它任意值。
1,2-戊二醇在制备原料中的含量示例性地可以为5%、5.5%、6%、6.5%、7%、7.5%、8%、8.5%、9%、9.5%或10%等,也可以为5-10%范围内的其它任意值。
优选地,上述溶剂包括5%的辛酸/癸酸甘油三酯、5%的1,3-丙二醇以及5%的1,2-戊二醇。
本申请中将上述三种物质共同作为溶剂,能够较其它物质配合后对本申请的美白组合物起到更好的充分溶解效果,提高溶解性。需说明的是,以其它成分作为溶解剂也在本申请保护范围内。
相应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上述美白体的制备方法,例如可包括以下步骤:按配比混合美白组合物、包载剂和溶剂。
具体的,制备过程可包括:
将4-丁基间苯二酚、植物甾醇/辛基十二醇月桂酰谷氨酸酯、硬脂醇甘草亭酸酯、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与卵磷脂、胆甾醇、辛酸/癸酸甘油三酯及1,3-丙二醇、1,2-戊二醇混合,得到第一组分;
将3-邻-乙基抗坏血酸、水解贝壳硬蛋白、积雪草提取物和制备原料中的水混合,得到第二组分;
将聚甘油-10肉豆蔻酸酯和PEG-40氢化蓖麻油同第一组分混合,得到第三组分;
将第二组分与第三组分混合。
其中,制备第一组分的各原料可以于38-42℃(如40℃)的水浴条件下混合,制备第二组分的各原料可以于38-42℃(如40℃)的水浴条件下混合,制备第三组分的各原料于20-70℃(如20℃、25℃、30℃、35℃、40℃、45℃、50℃、55℃、60℃、65℃或70℃等)的水浴条件下混合。
第二组分与第三组分混合包括:将第二组分滴加至第三组分中(滴加速度可以控制为1-15滴/s),于38-42℃(如40℃)的条件下混合均匀,随后循环进行2-5次(如2次、3次、4次或5次,优选2次)剪切乳化高压均质处理。
每次剪切乳化高压均质处理均包括:于转速为9000-11000rpm(如9000rpm、9500rpm、10000rpm、10500rpm或11000rpm等)的条件下高速剪切乳化1.5-5.5min(如1.5min、2min、2.5min、3min、3.5min、4min、4.5min、5min或5.5min等),再于38-60℃(如38℃、40℃、45℃、50℃、55℃或60℃等)以及780-1200bar(如780bar、800bar、850bar、900bar、950bar、1000bar、1050bar、1100bar、1150bar或1200bar等)的条件下高压均质处理。
需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剪切乳化高压均质处理过程对美白体的粒径和结构有着直接影响,若是减少剪切乳化高压均质处理次数,或者降低/提高剪切乳化转速,或者降低/提高高压均质压力,均会使得最终的美白体的综合性能(包括美白效果、稳定性、溶解性、缓释效果等)明显降低。
承上,本申请通过采用上述方法和条件对制备原料进行制备,至少具有以下优势:
①提高稳定性:可将活性成分有效隔离,极大程度避免活性成分在生产、运输、保存和使用等过程中多功效成分产生不利影响(如避免高温、光照、长时间反应、原料或其它有效成分对美白活性成分发生反应,从源头上确保功效成分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②提高溶解性:通过采用不同种类和结构的物质作为溶剂,可改善难溶活性成分的溶解性,起到增溶效果,制备出的纳米包载结构能够高含量包载活性成分,使其能够均匀分散在水溶性溶剂中,并能与各种化妆品基质良好复配。
③提高透皮吸收及生物利用度:上述纳米包载能够提高药物的透皮吸收性能,使活性成分透过皮肤屏障,穿过角质层、颗粒层、棘细胞层并达到基底层。活性成分经过纳米包载后,粒径较小,能够通过表面效应和尺寸效应最大化的透皮吸收。此外,美白体中的部分包载剂成分具有两亲性,对生物膜具有良好的亲和性和透过性,能够与生物膜融合,包载剂中的油脂也是透皮促渗剂,共同促进美白体透过皮肤。更何况,制备所得的美白体具有柔性,能够发生形变进入毛囊中,美白体中的活性成分释放出来,有利于活性成分的透皮吸收。
④降低活性成分在皮肤表面过度富集:由于制得的美白体具有较好的透皮吸收性,使得更多的活性成分进入表层细胞,直至进行基底层,作用于黑素细胞,抑制黑素细胞的生成黑色素,减少黑色素在皮肤表面的富集,极大的提高了活性成分的利用度。同时,皮肤表面残留的活性成分及营养物质较少,不会造成因为高浓度的活性成分及营养物质导致皮肤过敏等副作用,给皮肤造成额外负担。
⑤降低刺激性:通过上述制备,能够减弱包载的活性成分对皮肤的刺激性。有的活性成分在接触皮肤时,皮肤表面局部浓度过高,造成刺激性反应。纳米包载后,极大程度上隔离了活性成分与皮肤的直接接触,通过包载剂进入皮肤,在靶向部位释放,再发挥功效,有选择性地与各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降低对皮肤的刺激性。
⑥缓释作用:活性成分在运送至皮肤中的靶部位后,活性成分脱离出来缓慢释放,因此,在皮肤活性靶部位能长时间维持较高的浓度,达到缓释作用,避免前期局部浓度过高而后期浓度不足的问题,可以持续发挥美白功效。
进一步地,本申请还提供了上述美白体在制备化妆品中的应用。
相应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化妆品,其制备原料中含有上述美白体。
较佳地,美白体在化妆品的制备原料中的质量百分数可以为0.1-10%,如0.1%、0.2%、0.5%、0.8%、1%、2%、3%、4%、5%、6%、7%、8%、9%或10%等,优选为0.2-5%。
在该用量范围下,可使化妆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美白效果,且刺激性小。
本申请中,化妆品的剂型示例性地可包括膏霜乳、液体、凝胶、粉剂、泥、蜡基、喷雾剂、气雾剂、贴或膜等。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化妆品可以为美白精华液、美白乳液或美白霜等。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四种美白体(美白体A、美白体B、美白体C和美白体D),按质量百分数计,每种美白体的制备原料均包括美白组合物、包载剂、溶剂以及水。
其中,美白组合物包括4-丁基间苯二酚、植物甾醇/辛基十二醇月桂酰谷氨酸酯、硬脂醇甘草亭酸酯、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3-邻-乙基抗坏血酸、水解贝壳硬蛋白和积雪草提取物。包载剂包括卵磷脂、胆甾醇、辛酸/癸酸甘油三酯和聚甘油-10肉豆蔻酸酯。溶剂包括PEG-40氢化蓖麻油、1,3-丙二醇和1,2-戊二醇。
不同的美白体的上述原料的用量关系如表1所示。
上述四种美白体的制备方法均如下:
步骤(1):按配比将4-丁基间苯二酚、植物甾醇/辛基十二醇月桂酰谷氨酸酯、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硬脂醇甘草亭酸酯、卵磷脂、胆甾醇、辛酸/癸酸甘油三酯、1,3-丙二醇和1,2-戊二醇,于40℃水浴条件下搅拌溶解,得到第一组分,备用;
按配比将3-邻-乙基抗坏血酸、水解贝壳硬蛋白、积雪草提取物和水,于40℃水浴条件下搅拌溶解,得到第二组分,备用;
步骤(2):将PEG-40氢化蓖麻油和聚甘油-10肉豆蔻酸酯加入上述第一组分中,70℃水浴加热溶解,得到第三组分;
步骤(3):将上述第二组分以1滴/秒的速度,加入第三组分中,并在40℃水浴条件下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在转速为10000rpm的条件下进行高速剪切乳化2min;随后在40℃、1000bar的条件下进行高压均质处理,循环2次(也即剪切乳化高压均质处理次数为2次),冷却至室温,得到平均粒径为10-300nm的美白体(以下将美白体C称为
Figure BDA0003681310920000102
欧诗妍)。
表1制备原料表
Figure BDA0003681310920000101
Figure BDA0003681310920000111
实施例2
Figure BDA0003681310920000113
欧诗妍制备的美白精华液
将实施例1制备的
Figure BDA0003681310920000114
欧诗妍分别按以下方法制备具有美白亮肤和淡斑功效的精华液,精华液的制备原料如表2所示:
表2美白精华液配方
Figure BDA0003681310920000112
Figure BDA0003681310920000121
上述美白精华液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A组分混合加热到75℃至溶解完全;
(2)将B组分混合均匀后加入A组分中,加热至75℃,搅拌至溶解完全,形成AB组分;
(3)将C组分加热到75℃搅拌均匀后,缓缓加到AB组分中,在75℃均质至完全均一,降温至40℃后依次加入D、E、F组分,搅拌均匀即可。
实施例3
Figure BDA0003681310920000124
欧诗妍制备的美白乳液
将实施例1制备的
Figure BDA0003681310920000123
欧诗妍分别按以下方法制备具有美白亮肤和淡斑功效的美白乳液,美白乳液的制备原料如表3所示:
表3美白乳液配方
Figure BDA0003681310920000122
Figure BDA0003681310920000131
上述美白乳液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A组分混合加热到75℃至溶解完全;
(2)将B组分混合,加热至75℃,搅拌至溶解完全;
(3)在搅拌下,将B组分缓缓加到A中,均质均匀后加入混合好的C组分,均质均匀。
(4)降温,温度降至40℃后加入D、E组分,搅拌均匀即可。
实施例4
Figure BDA0003681310920000133
欧诗妍制备的美白霜
将实施例1制备的
Figure BDA0003681310920000134
欧诗妍分别按以下方法制备具有美白亮肤和淡斑功效的美白霜,美白霜的制备原料如表4所示:
表4美白霜配方
Figure BDA0003681310920000132
Figure BDA0003681310920000141
上述美白霜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A组分混合加热到75℃至溶解完全;
(2)将B组分混合,加热至75℃,搅拌至溶解完全;
(3)在搅拌下,将B组分缓缓加到A中,加入C组分,均质均匀后降温;
(4)温度降至40℃后加入D、E组分,搅拌均匀即可。
测试例
以下测试例中所用的
Figure BDA0003681310920000142
欧诗妍均以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的美白体C为例进行测试。
测试例1
安全性评价
1)收集对数生长期的细胞,HSF细胞以每孔8×103个细胞的密度,接种于96孔板,于5%CO2,37℃条件下培养,待细胞生长融合至80%左右后,弃去旧培养基,每孔分别加入100μL含有不同浓度的游离4-丁基间苯二酚DMEM完全培养基、
Figure BDA0003681310920000143
欧诗妍的DMEM完全培养基(每组
Figure BDA0003681310920000144
欧诗妍与游离4-丁基间苯二酚中的4-丁基间苯二酚的浓度相同),对照组仅加100μL DMEM完全培养基,每组3个复孔。继续培养24h后,CCK-8法测细胞存活率。
不同浓度的游离4-丁基间苯二酚、
Figure BDA0003681310920000145
欧诗妍对HSF细胞安全性评价结果见图2。
由图2可以得出:4-丁基间苯二酚的浓度在0.1-40μg/mL范围内,游离4-丁基间苯二酚以及
Figure BDA0003681310920000146
欧诗妍对HSF细胞均无毒性,在高浓度(40μg/mL)时,
Figure BDA0003681310920000147
欧诗妍的安全性优于同等浓度下的游离4-丁基间苯二酚。
2)吸取0.2mL 10%
Figure BDA0003681310920000148
欧诗妍水溶液和同浓度的游离4-丁基间苯二酚样品,滴加在绒毛尿囊膜表面,观察5min内CAM血管变化并记录CAM血管出现充血、出血和凝血的初始时间,计算刺激分值IS)。
IS=[(301-secH)×5+(301-secL)×7+(301-secC)×9]/300;
式中,secH为表充血初始时间,s;secL为表出血初始时间,s;secC为表凝血初始时间,s。
计算重复试验的均值,根据均值的大小对受试物进行刺激性分级,0-0.9、1.0-4.9、5.0-8.9和9-21.0分别为无刺激、轻微刺激、中等刺激、严重刺激。
结果显示:游离4-丁基间苯二酚接触300s后毛细血管有出血凝血现象,反应积分为5.2,而含有同浓度4-丁基间苯二酚的10%
Figure BDA0003681310920000151
欧诗妍水溶液接触300s后毛细血管无出血、无血管融解、凝血现象,反应积分为0.7,说明
Figure BDA0003681310920000152
欧诗妍安全性优于游离4-丁基间苯二酚。
测试例2
酪氨酸酶活性抑制
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B16F10细胞,以每孔5×104个细胞的密度接种于24孔板,培养24h后,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设3个复孔。对照组仅加DMEM完全培养基,模型组仅加含有100nmol/Lα-MSH的DMEM完全培养基,实验组加入含有100nmol/Lα-MSH和不同浓度的游离4-丁基间苯二酚DMEM完全培养基、
Figure BDA0003681310920000153
欧诗妍的DMEM完全培养基(每组
Figure BDA0003681310920000154
欧诗妍与游离4-丁基间苯二酚中的4-丁基间苯二酚的浓度相同)。继续培养48h后,每孔添加200μL含有1%(v%)TritonX-100的细胞裂解液,80℃冷冻裂解30min,收集细胞裂解液离心,取100μL上清液于96孔板,并加入100μL 0.1%L-多巴溶液,37℃孵育2h,用酶标仪于495nm波长下测量各孔的吸光度。
游离4-丁基间苯二酚、
Figure BDA0003681310920000155
欧诗妍对B16F10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如图3所示。
由图3可以得出:4-丁基间苯二酚浓度为0.4、2和10μg/mL时,与模型组相比,游离4-丁基间苯二酚和
Figure BDA0003681310920000156
欧诗妍对B16F10细胞酪氨酸酶活性显著降低(P<0.01)。并且与游离4-丁基间苯二酚相比,
Figure BDA0003681310920000157
欧诗妍组的酪氨酸酶活性更低。以化妆品中常用的美白剂熊果苷等量替代
Figure BDA0003681310920000158
欧诗妍中的4-丁基间苯二酚,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弱于
Figure BDA0003681310920000159
欧诗妍,也较曲酸差。
测试例3
黑色素生成抑制
a、采用NaOH裂解法测定细胞内黑色素的含量
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B16F10细胞,以每孔5×104个细胞的密度接种于24孔板,培养24h后,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设3个复孔。对照组仅加DMEM完全培养基,模型组仅加含有100nmol/Lα-MSH的DMEM完全培养基,实验组加入含有100nmol/Lα-MSH和游离4-丁基间苯二酚DMEM完全培养基、
Figure BDA0003681310920000161
欧诗妍的DMEM完全培养基(每组
Figure BDA0003681310920000162
欧诗妍与游离4-丁基间苯二酚中的4-丁基间苯二酚的浓度相同)。继续培养48h后,将每孔细胞分别收集于离心管,向每个离心管加入200μL含10%DMSO的1mol/L NaOH溶液,然后将EP管置于80℃恒温水浴锅加热1h,裂解细胞,溶解黑色素,离心,取上清于96孔板,用酶标仪于405nm波长下测量各孔的吸光度,结果如图4所示。
由图4可以得出:丁基间苯二酚浓度为0.4、2和10μg/mL时,与模型组相比,游离4-丁基间苯二酚和
Figure BDA0003681310920000163
欧诗妍可显著降低B16F10细胞中黑色素含量。与游离4-丁基间苯二酚相比,
Figure BDA0003681310920000164
欧诗妍对B16F10细胞中黑色素含量显著降低。
b、采用多巴染色法观察黑素生成情况
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B16F10细胞,以每孔1.5×105个细胞的密度接种于6孔板,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培养24h后,弃去旧培养基,对照组仅更换新鲜DMEM完全培养基,模型组仅加含有100nmol/Lα-MSH的DMEM完全培养基,实验组加入含有100nmol/Lα-MSH和对应4-丁基间苯二酚的浓度为2μg/mL的游离4-丁基间苯二酚DMEM完全培养基、
Figure BDA0003681310920000165
欧诗妍的DMEM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48h,然后弃去培养基,用PBS洗涤细胞3次,接着用4%多聚甲醛固定细胞10min,再用超纯水洗涤细胞3次,最后加入500μL 0.1%L-多巴溶液染色3h,用倒置显微镜在10倍物镜下观察细胞并拍照,结果如图5所示。
由图5可以得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B16F10细胞在α-MSH的刺激作用下黑色素生成明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游离4-丁基间苯二酚和
Figure BDA0003681310920000166
欧诗妍能够明显抑制B16F10细胞黑色素生成。且与游离4-丁基间苯二酚相比,
Figure BDA0003681310920000167
欧诗妍抑制黑色素生成效果更明显,颜色更浅。
测试例4
3D黑素模型的美白功效评价
阴性对照(NC)、阳性对照(PC,曲酸500μg/mL)及样品(0.5%
Figure BDA0003681310920000168
欧诗妍)每天进行UVB辐照处理(50mJ/cm2),空白对照(BC)不进行UVB辐照,阳性对照组和样品组在第3天,第5天分别进行两次给药,给药体积为10μL。模型连续培养7天后,测试3D黑素模型的表观色度、表观亮度(L*值)、黑素含量及黑素分布,表观色度图片如图6所示。
由图6可以得出:与BC组比,NC组模型表观色度明显变黑;与NC组相比,PC组模型表观色度明显变白,说明本次实验条件有效。样品组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经0.5%
Figure BDA0003681310920000171
欧诗妍处理后,皮肤模型的表观色度显著变白。
皮肤模型L*值测定结果如图7所示(与BC相比,##表示P<0.01;与NC相比,*表示P<0.05,**表示P<0.01,下同)。
由图7可以得出:与BC组相比,NC组L*值显著下降(P<0.01),与NC组相比,PC组L*值显著上升(P<0.01),说明本次实验条件有效。样品组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经0.5%
Figure BDA0003681310920000172
欧诗妍对黑素模型的L*值具有显著提升作用(P<0.01),效果与曲酸相当(500μg/mL)。
对L*值检测结束后的皮肤模型,进行黑素含量检测,结果如图8所示。
由图8可以得出:BC组相比,NC组黑素含量显著上升(P<0.01),与NC组相比,PC组黑素含量显著下降(P<0.01),说明本次实验条件有效。样品组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0.5%
Figure BDA0003681310920000173
欧诗妍对黑素模型黑色素含量降低具有显著作用(P<0.01),且效果优于阳性对照曲酸(500μg/mL)。
模型培养结束后,根据银染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染色,显微镜下拍照,黑素分布结果如图9。
由图9可以得出:与BC组相比,NC组模型黑色素颗粒明显增多,说明本次实验刺激条件有效。与NC组相比,PC组模型黑色素颗粒明显减少,说明本次阳性对照检测有效。与NC组相比,经0.5%
Figure BDA0003681310920000174
欧诗妍处理后,黑色素颗粒明显减少,且效果优于阳性对照曲酸(PC组)。
测试例5
细胞摄取研究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摄取行为。称取适量FITC代替4-丁基间苯二酚作为荧光标记,制备FITC纳米载体,并配置等浓度的游离FITC。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B16F10细胞,以每皿3×105个细胞的密度接种于共聚焦皿中培养24h后,加入含有FITC的游离FITC、FITC纳米载体的DMEM培养基分别孵育2h和4h。孵育后弃去培养基并用PBS溶液洗涤细胞3次,然后依次用罗丹明B溶液染色、4%多聚甲醛固定和DAPI溶液染色各15min,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60倍物镜下观察拍照。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摄取行为。将B16F10细胞以每孔3×105个细胞的密度接种于6孔板中,并孵育24h使细胞贴壁。弃去旧培养基,然后每孔加入含相同浓度FITC的游离FITC、FITC纳米载体,以未经任何处理的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继续培养2h和4h后,用冷PBS洗涤细胞,胰酶消化,离心,收集细胞沉淀然后重悬于0.5mL冷PBS溶液中,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荧光强度。
结果如图10和图11所示。
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孵育4h时的细胞内荧光强度明显强于孵育2h时的荧光强度。孵育相同时间,FITC纳米载体细胞质中荧光强度明显强游离FITC,FITC纳米载体在细胞质中的荧光强度较弱,游离FITC主要聚集于B16F10细胞表面。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备的美白体能够快速进入B16F10细胞,且广泛分布于细胞质中。
结果显示,孵育2h和4h后,用FITC纳米载体处理组的细胞平均荧光强度(MFI)分别为3305和4977,与游离FITC组相比,其MFI分别提高了242.21%和147.98%。实验结果表明美白体可以显著提升B16F10细胞对其中美白活性成分的细胞摄取和细胞内蓄积。
测试例6
体外透皮测试
1)采用垂直式Franz扩散池法进行离体猪皮的透皮实验
将皮肤固定于接收室和供给室之间,取分别含有游离4-丁基间苯二酚、
Figure BDA0003681310920000182
欧诗妍的复配精华各0.5g于供给室中,以质量分数5%吐温80、25%丙二醇和70%的生理盐水为接收液,37℃下搅拌扩散。于1,2,4,6,8,10,12,24h取0.5mL接收液,并即时补充等量恒温的新鲜接收液。HPLC分析,计算不同时间4-丁基间苯二酚单位面积累积透过量。24h后,取下皮肤,洗净后剪碎,研磨成匀浆液,加适量接收液离心,取上清液HPLC分析,计算4-丁基间苯二酚的单位面积皮肤储留量。根据HPLC分析的4-丁基间苯二酚浓度,按以下公式计算不同取样时间4-丁基间苯二酚的皮肤累计透过量。
公式为:
Figure BDA0003681310920000181
其中,Qn为药物累积透过量,Cn为第n次测得的药物浓度,Ci为第i个点所测得的药物浓度,V0为扩散池的体积即加入释放介质的量,Vi为每次取样量。单位面积累计渗透量Q=Qn/S,其中S为扩散池的体积2.27cm2
计算4-丁基间苯二酚单位面积皮肤累积透过量和皮肤储留量,结果分别见图12和图13。
结果显示,游离4-丁基间苯二酚、
Figure BDA0003681310920000191
欧诗妍在24h的单位面积皮肤累积透过量分别为91.35μg/cm2和157.69μg/cm2,皮肤储留量分别为29.36μg/cm2和43.10μg/cm2。与游离4-丁基间苯二酚比较,
Figure BDA0003681310920000192
欧诗妍单位面积皮肤累积透过量提高了50.72%,皮肤储留量提高了80.79%,说明活性成分经纳米载体包裹后制得的美白体能有效促进4-丁基间苯二酚的透皮吸收和在皮肤中的高浓度储留,提高其生物利用率。
2)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皮肤渗透
采用垂直式Franz扩散池法进行离体猪皮的透皮实验。将皮肤固定于接收室和供给室之间,取游离RhoB、RhoB纳米载体(采用罗丹明B(RhoB)替代功效成分制备
Figure BDA0003681310920000193
欧诗妍)复配精华各1g于供给室中,以质量分数5%吐温80、25%丙二醇和70%的生理盐水为接收液,37℃下搅拌扩散。2h和4h后轻轻擦去皮肤上的残留样品,取下目标区域内的皮肤,再次冲洗皮肤,彻底清洁后擦干残余水分。将样品冷冻切片,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切片,挑选有代表性的区域拍照。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游离RhoB、RhoB纳米载体渗透猪皮见图14。
由图14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延长,渗透4h时的皮肤荧光深度明显强于2h时的荧光强度。渗透相同时间,RhoB纳米载体在皮肤中荧光强度明显强游离RhoB,RhoB纳米载体在皮肤中渗透更深一些。
以上结果说明,本发明制备的新型美白体能够快速渗透皮肤。
测试例7
稳定性测试
将实施例1制备的新型美白体,实施例2-实施例4制备的美白精华液、美白乳液和美白霜,进行耐热、耐寒、交变、光照等稳定性测试。
其中,耐热测试条件为:45±1℃,恒温避光,一周;
耐寒测试条件为:-20±1℃,恒温避光,一周;
交变测试条件为:-20℃恒温3.5天转至45℃恒温3.5天,避光;
光照测试条件为:光照恒温恒湿试验箱(1.47×106Lux·hr),一周;
测试结果如表5所示。
表5稳定性测试
Figure BDA0003681310920000201
以上结果表明,本申请提供的美白体在制备的化妆品产品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美白体通过将含有特定比例的4-丁基间苯二酚、植物甾醇/辛基十二醇月桂酰谷氨酸酯、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硬脂醇甘草亭酸酯、3-邻-乙基抗坏血酸、水解贝壳硬蛋白和积雪草提取物配合,可以在多个美白功效靶点发挥配合作用。
将上述美白组合物通过特定工艺和参数制备成具有特定粒径和结构的美白体,与皮肤细胞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能促进活性成分更有效渗透进入皮肤基底层和黑素细胞,并长时间滞留、缓释、控释,提高活性成分皮肤透过量、皮肤滞留量,从源头防止黑色素生成,进而提高活性成分生物利用度和美白功效,美白效果优于单独的4-丁基间苯二酚,也优于阳性对照物曲酸。并且,该美白体溶解性好,对皮肤刺激小,在具有较优的提亮肤色和淡化色斑的美白功效的同时,还具有较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其可用于不同剂型的美白产品,使用方便,温和无刺激。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美白体,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数计,所述美白体的制备原料包括3.32-33.4%的美白组合物、3.6-28%的包载剂以及11-25%的溶剂,余量为水;
以占所述制备原料的质量百分数计,所述美白组合物包括1-10%的4-丁基间苯二酚、2-8%的植物甾醇/辛基十二醇月桂酰谷氨酸酯、0.1-5%的硬脂醇甘草亭酸酯、0.1-5%的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0.1-0.5%的3-邻-乙基抗坏血酸、0.01-0.2%的水解贝壳硬蛋白、0.01-0.2%的积雪草提取物;
所述美白体的平均粒径为10-300nm,且所述美白体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白体,其特征在于,以占所述制备原料的质量百分数计,所述包载剂包括0.5-10%卵磷脂、0.1-5%的胆甾醇、2-8%的PEG-40氢化蓖麻油以及1-5%的聚甘油-10肉豆蔻酸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白体,其特征在于,以占所述制备原料的质量百分数计,所述溶剂包括1-5%的辛酸/癸酸甘油三酯、5-10%的1,3-丙二醇以及5-10%的1,2-戊二醇。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美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按配比混合所述美白组合物、所述包载剂和所述溶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过程包括:
将4-丁基间苯二酚、植物甾醇/辛基十二醇月桂酰谷氨酸酯、硬脂醇甘草亭酸酯、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与卵磷脂、胆甾醇、辛酸/癸酸甘油三酯及1,3-丙二醇、1,2-戊二醇混合,得到第一组分;
将所述3-邻-乙基抗坏血酸、所述水解贝壳硬蛋白、所述积雪草提取物和制备原料中的水混合,得到第二组分;
将所述聚甘油-10肉豆蔻酸酯和所述PEG-40氢化蓖麻油同所述第一组分混合,得到第三组分;
将所述第二组分与所述第三组分混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所述第一组分的各原料于38-42℃的水浴条件下混合;
和/或,制备所述第二组分的各原料于38-42℃的水浴条件下混合;
和/或,制备所述第三组分的各原料于20-70℃的水浴条件下混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分与所述第三组分混合包括:将所述第二组分滴加至所述第三组分中,于38-42℃的条件下混合均匀,随后依次进行至少两次剪切乳化高压均质处理;
优选地,每次剪切乳化高压均质处理均包括:于转速为9000-11000rpm的条件下进行高速剪切乳化1.5-5.5min,再在38-60℃、780-1200bar的条件下进行高压均质处理,循环2-5次;
优选地,剪切乳化高压均质处理的次数为2次;
优选地,滴加速度为1-15滴/秒。
8.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美白体在制备化妆品中的应用。
9.一种化妆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妆品的制备原料中含有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美白体;
优选地,所述美白体在化妆品的制备原料中的质量百分数为0.1-10%,更优为0.2-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化妆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妆品的剂型包括膏霜乳、液体、凝胶、粉剂、泥、蜡基、喷雾剂、气雾剂、贴或膜;
优选地,所述化妆品包括美白精华液、美白乳液或美白霜。
CN202210638097.3A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美白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ending CN1149315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38097.3A CN114931517A (zh)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美白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38097.3A CN114931517A (zh)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美白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31517A true CN114931517A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66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38097.3A Pending CN114931517A (zh)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美白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3151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97040A (zh) * 2023-12-29 2024-04-02 济宁环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含4-丁基间苯二酚的美白纳米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17797040B (zh) * 2023-12-29 2024-06-04 济宁环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含4-丁基间苯二酚的美白纳米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49880A (zh) * 2017-06-16 2017-08-18 湖南御家化妆品制造有限公司 美白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0946796A (zh) * 2019-12-23 2020-04-03 苏州绿叶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含内皮素拮抗剂的美白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842940A (zh) * 2020-12-29 2021-05-28 江苏瑞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牛至油的组合纳米乳液凝胶的制备及其应用
CN113244144A (zh) * 2021-06-07 2021-08-13 广州黛莱美化妆品有限公司 一种提亮肤色的面霜
CN113384506A (zh) * 2021-07-08 2021-09-14 江苏瑞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刺激性植物酵素美白纳米组合物和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4533568A (zh) * 2022-01-07 2022-05-27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一种美白共载离子液体型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69499A (zh) * 2021-11-12 2022-06-03 广州中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温和高效的美白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49880A (zh) * 2017-06-16 2017-08-18 湖南御家化妆品制造有限公司 美白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0946796A (zh) * 2019-12-23 2020-04-03 苏州绿叶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含内皮素拮抗剂的美白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842940A (zh) * 2020-12-29 2021-05-28 江苏瑞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牛至油的组合纳米乳液凝胶的制备及其应用
CN113244144A (zh) * 2021-06-07 2021-08-13 广州黛莱美化妆品有限公司 一种提亮肤色的面霜
CN113384506A (zh) * 2021-07-08 2021-09-14 江苏瑞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刺激性植物酵素美白纳米组合物和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4569499A (zh) * 2021-11-12 2022-06-03 广州中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温和高效的美白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33568A (zh) * 2022-01-07 2022-05-27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一种美白共载离子液体型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97040A (zh) * 2023-12-29 2024-04-02 济宁环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含4-丁基间苯二酚的美白纳米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17797040B (zh) * 2023-12-29 2024-06-04 济宁环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含4-丁基间苯二酚的美白纳米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44921A (zh) 一种抗衰共输送纳米脂质囊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21031750A1 (zh) 混合的桦树汁及其在护肤化妆品组合物中的应用
JPH0940523A (ja) クロレラ水抽出物含有線維芽細胞増殖促進物質
FR2801504A1 (fr) Extrait d&#39;ajuga turkestanica et ses applications cosmetiques
KR101595530B1 (ko) 피부 주름 개선 및 미백 효과가 우수한 경피 흡수 촉진용 리포좀 조성물
CN111000770A (zh) 一种含珍珠肽的美白霜
EP3102181B1 (fr) Complexe actif pour un produit cosmétique contre le vieillissement cutané
CN115887518A (zh) 青蒿提取物的抗糖化应用
CN107536721B (zh) 一种皮肤外用剂用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8354864B (zh) 一种具有美白保湿功效的乳液的制备方法
EP3052199B1 (fr) Utilisation d&#39;une composition huileuse contenant un extrait d&#39;hemerocalle pour ameliorer la fermete de la peau
Luo et al. Biocompatible gliadin-sericin complex colloidal particles used for topical delivery of the antioxidant phloretin
CN114931517A (zh) 一种美白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JP4939936B2 (ja) 生理活性成分を含有する自己集合性高分子ナノ粒子の製造方法、及び得られた自己集合性高分子ナノ粒子を含有する外用剤組成物
JP3746260B2 (ja) 皮膚外用剤
KR101957411B1 (ko) 생약 추출물 함포 펙틴 마이크로캡슐을 포함하는 피부 개선용 화장료 조성물
JP2002053434A (ja) 毛髪処理剤及び、毛髪処理方法
KR102022067B1 (ko) 내부에 아가위 열매 추출물이 포집된 나노입자를 함유하는 피부노화방지용 또는 피부미백용 화장료 조성물
FR3111817A1 (fr) Extrait d’Hibiscus sabdariffa et son utilisation pour améliorer la fonction barrière, et favoriser l’hydratation et la desquamation de la peau
WO2015162052A1 (fr) Utilisation de cellules vegetales de bougainvillier pour l&#39;encapsulation d&#39;ingredients actifs
FR3092759A1 (fr) Actif pour homogénéiser le teint, notamment des peaux à carnation olive
EP3052198A1 (fr) Composition huileuse contenant un extrait d&#39;hemerocalle et utilisations
CN109010094A (zh) 一种白藜芦醇美容养颜化妆品及制备方法
KR101672883B1 (ko) 탈모방지 또는 발모촉진용 마이크로니들
CN109316438A (zh) 一种具有祛痘功效的固态前体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