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24485A - 一种全自动中药煎煮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自动中药煎煮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24485A
CN115624485A CN202211636476.5A CN202211636476A CN115624485A CN 115624485 A CN115624485 A CN 115624485A CN 202211636476 A CN202211636476 A CN 202211636476A CN 115624485 A CN115624485 A CN 1156244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cocting
pot
decoction
unit
chinese medic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3647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24485B (zh
Inventor
南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Donghuayuan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Donghuayuan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Donghuayuan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Donghuayuan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3647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244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244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244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244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244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J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INGING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INTO PARTICULAR PHYSICAL OR ADMINISTERING FORMS; DEVICES FOR ADMINISTERING FOOD OR MEDICINES ORALLY; BABY COMFORTERS; DEVICES FOR RECEIVING SPITTLE
    • A61J3/00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inging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into particular physical or administering form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自动中药煎煮系统,包括一延伸的导轨,导轨的一侧沿着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煎锅暂存单元、煎煮单元和二煎后下单元,导轨另一侧布置有浸泡单元;煎煮单元上至少一个第一煎煮锅进行煎煮,煎锅暂存单元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二煎煮锅,煎锅暂存单元的首端与传输单元相连,导轨基本与传输单元垂直;煎煮协调装置在导轨上往复移动,将第一煎煮锅从煎煮单元搬运至二煎后下单元,并将第二煎煮锅从所述煎锅暂存单元搬运至二煎后下单元,以供第一煎煮锅内按设定的比例将部分药液倒入至第二煎煮锅内,并对第一煎煮锅的先煎药液按设定的比例加水后进行二次煎煮,提高了中药煎煮系统的自动化,确保二煎后下单元的煎煮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全自动中药煎煮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自动化煎煮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全自动中药煎煮系统。
背景技术
中药医学的发展源远流长,中药汤剂是中医的重要剂型,标本兼治、疗效优、应用广;随着人们对自身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的提高,中药作为治病养生的药物,其所需的供应量也越发增加,尤其是在突发状况,例如发生疫情时,对药物的需求量增加尤为显著,此时,需要快速生产大量的药物以满足需求,由此,中药煎煮设备应运而生。
目前,二煎则是对同一种药方进行两次煎煮,两次煎煮后再将两次制得的药液进行混合;而后下中药饮片则需按照顺序要求分别处理。但是,传统的二煎后下单元中的煎煮的注意事项都需要人工控制,由于煎煮量大,人为的煎煮会导致药物煎煮效率低,无法对每一份药单进行详细的监控,并在,在运行二煎后下单元时,煎煮锅的运输效率低下,降低了中药煎煮系统的煎煮效率。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自动中药煎煮系统,通过煎煮协调装置将煎煮锅从导轨的一侧设置有煎锅暂存单元移动至二煎后下单元处,使得不同煎煮锅的药液能够按比例混合,确保二煎后下单元的正常运行,确保二煎后下单元的煎煮效率,提高了中药煎煮系统的自动化。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一种全自动中药煎煮系统,包括一延伸的导轨,导轨的一侧沿着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煎锅暂存单元、煎煮单元和二煎后下单元,导轨另一侧布置有浸泡单元;所述煎煮单元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一煎煮锅进行煎煮,所述煎锅暂存单元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二煎煮锅,所述煎锅暂存单元的首端与传输单元相连,所述导轨基本与传输单元垂直;
煎煮协调装置在导轨上往复移动,将第一煎煮锅从煎煮单元搬运至二煎后下单元,并将第二煎煮锅从所述煎锅暂存单元搬运至二煎后下单元,以供将第一煎煮锅内的部分药液按设定的比例倒入至第二煎煮锅内,并对第一煎煮锅的先煎药液按设定的比例加水后进行二次煎煮。
进一步地,所述二煎后下单元包括具有支撑底座的翻倒工位和与之靠近设置的放置第二煎煮锅的固定工位,所述煎煮协调装置将所述第一煎煮锅搬运至支撑底座上,转动所述翻倒工位的支撑底座向上抬起并倾斜以将第一煎煮锅内按设定的比例将部分药液翻倒至第二煎煮锅。
进一步地,所述翻倒工位的所述支撑底座的外周侧相对设置有稳固件,所述稳固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底座相连接,另一端向上凸出所述支撑底座设置,所述稳固件可伸缩地夹持放置在支撑底座的第一煎煮锅的外周壁。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工位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与所述支撑底座沿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设置在所述导轨的相同侧,所述固定底座与所述支撑底座的连线与所述导轨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二煎后下单元上部的加水结构,所述加水结构沿高度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支撑底座的上方,所述加水结构的出水口与所述支撑底座的第一煎煮锅的开口相对应,用于向第一煎煮锅内按设定的比例补充一定量的水。
进一步地,所述二煎后下单元包括分离结构,所述分离结构在两个维度上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二煎后下单元的上部,用于将锅盖、内锅和/或压盘与煎煮锅相分离或相组合。
进一步地,所述分离结构包括压盘抓取件、夹持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和第一连接件的上端分别与所述二煎后下单元的顶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和第一连接件的下端分别与所述夹持件和所述压盘抓取件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带动所述压盘抓取件将内锅中的压盘与煎煮锅相分离或相组合;所述第二连接件带动所述夹持件将含药渣的内锅和/或锅盖与煎煮锅相分离或相组合。
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二煎后下单元和煎煮协调装置电连接,
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煎煮协调装置将空的所述第二煎煮锅从煎锅暂存单元搬运至固定底座上,
控制支撑底座转动并带动经过一次煎煮的第一煎煮锅将其内部按设定比例的部分药液翻倒至第二煎煮锅,再控制煎煮协调装置将按设定比例加过水的第一煎煮锅搬运至煎煮单元进行二次煎煮,并将第二煎煮锅搬运并存放至二煎药液暂存单元。
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二煎后下单元和所述煎煮协调装置电连接,
控制器被配置为:
控制煎煮协调装置将装有后下中药饮片的第二煎煮锅从煎锅对接单元搬运至浸泡单元浸泡,再搬运至翻倒工位的支撑底座上,控制煎煮协调装置将第一煎煮锅从煎煮单元搬运在固定底座上,
控制支撑底座转动并带动第二煎煮锅将其内部的中药饮片全部翻倒至第一煎煮锅内,控制煎煮协调装置将第一煎煮锅搬运至煎煮单元进行煎煮,得到最终的中药汤剂。
进一步地,还包括灌装单元,所述灌装单元沿导轨的延伸方向延伸并紧邻所述二煎后下单元设置,与二煎后下单元设置在导轨的相同侧,所述煎煮协调装置将含有二煎中药汤剂的第一煎煮锅和含有一次煎煮中药汤剂的第二煎煮锅依次搬运并将翻倒至所述灌装单元内,使中药汤剂混合后进行灌装操作;
或者,所述煎煮协调装置将含有最终的中药汤剂的第一煎煮锅搬运至灌装单元进行灌装操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通过煎煮协调装置沿导轨的延伸方向移动,能够快速地将煎煮锅从煎锅对接单元搬运至二煎后下单元,煎煮锅并在二煎后下单元将一煎的煎煮锅翻倒至另一个煎煮锅,提高了中药煎煮系统的自动化,确保二煎后下单元的煎煮效率。
2、本发明将分离结构沿二煎后下单元的长度方向和/或高度方向往复移动,使得分离结构能够快速地与锅盖、内锅或者压盘相匹配,提高了调节速度。
3、本发明在将含有后下中药饮片的煎煮锅翻倒至含先煎药液的另一个煎煮锅,确保二煎后下单元能够自动运行避免人工翻倒药液,确保中药煎煮系统的自动化,提高了中药煎煮的效率,降低了操作的难度,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中药煎煮系统的局部图;
图2是本发明的二煎后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3、煎煮协调装置;31、导轨;4、浸泡单元;5、煎煮单元;6、煎锅暂存单元;7、煎锅对接单元;8、二煎后下单元;80、翻倒工位;802、支撑底座;803、稳固件;805、重量传感器;812、固定底座;9、灌装单元;12、后下缓存单元;13、中药饮片添加单元;14、加水单元;15、二煎药液暂存单元;16、煎锅清洗单元;10、支撑框架;101、框架顶壁;102、框架侧壁;103、框架底板;20、分离结构;21、压盘抓取件;211、第一连接件;22、夹持件;221、第二连接件;222、第二滑动件;40、清洗槽;401、槽口;50、接液盘;501、第一煎煮锅;502、第二煎煮锅;83、加水结构;831、出水口。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竖直”、 “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一般来说,如图1所示,全自动中药煎煮系统还包括浸泡单元4,煎煮锅内的中药饮片进行煎煮之前均需对中药饮片浸泡一定的时间,通过浸泡单元4确定中药饮片浸泡时间,即,浸泡单元4与煎锅对接单元7设置在所述导轨31相同侧,通过煎煮协调装置3将煎煮锅从煎锅对接单元7搬运至浸泡单元4,确保浸泡单元4的中药饮片浸泡充分后能够及时进行煎煮,缩短了煎煮协调装置3的搬运时间,提高了中药煎煮系统的自动化。
具体地,如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全自动中药煎煮系统,包括包括一延伸的导轨31,导轨31的一侧沿着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煎锅暂存单元6、煎煮单元5和二煎后下单元8,导轨另一侧布置有浸泡单元4;所述煎煮单元5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一煎煮锅501进行煎煮,所述煎锅暂存单元6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二煎煮锅502,所述煎锅暂存单元6的首端与传输单元相连,所述导轨31基本与传输单元垂直;
煎煮协调装置3在导轨31上往复移动,将第一煎煮锅501从煎煮单元5搬运至二煎后下单元8,并将第二煎煮锅502从所述煎锅暂存单元6搬运至二煎后下单元8,以供将第一煎煮锅501内按设定的比例的部分药液倒入至第二煎煮锅502内,并对第一煎煮锅501的先煎药液按设定的比例加水后进行二次煎煮。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煎锅暂存单元6与导轨31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并且,为了确保中药煎煮系统中的不同单元之间的运输的自动化,通常使煎锅暂存单元6和煎锅对接单元7均可以同时放置多个煎煮锅,多个空的第二煎煮锅放置在煎锅暂存单元6的固定工位,然后将第二煎煮锅搬运至二煎后下单元8,或者,多个第一煎煮锅放置在煎锅对接单元7,通过煎煮协调装置3搬运至浸泡单元4进行浸泡,然后再搬运至二煎后下单元8。
可以理解的是,煎锅暂存单元6和煎锅对接单元7均与传输单元的高度相同设置,并且煎锅暂存单元6、煎锅对接单元7与传输单元垂直设置,因此,在煎锅对接单元7与传输单元的接触位置可以设置有换向结构,即,换向结构设置在传输单元和所述煎锅暂存单元7的交叉连接位置,换向结构的一端与传输单元或者煎锅对接单元7相连接,另一端高于所述传输单元的顶面向上延伸设置,以供将煎煮锅的传输方向改变为煎锅对接单元7内的传输方向。
详细地,二煎后下单元8至少需要一个第一煎煮锅501和一个第二煎煮锅502同步运行,并且,第一煎煮锅501可以从煎煮单元5搬运至二煎后下单元8,此时,二煎后下单元8需要将第一煎煮锅501内的部分药液翻倒至第二煎煮锅502内,对应地,第二煎煮锅502可以从不同的功能单元搬运至二煎后下单元8内,例如,第二煎煮锅502为空的煎煮锅,此时,第二煎煮锅502可以从煎锅清洗单元16的输出端经过传输单元直接传输至煎锅暂存单元6的工位上;另外,第二煎煮锅502中也可以为含有后下中药饮片的煎煮锅,此时,煎煮锅可以通过传输单元依次经过后下缓存单元12、中药饮片添加单元13、加水单元14直到运输至煎锅对接单元7,然后再搬运至浸泡单元,浸泡完成后经过煎煮协调装置3搬运至二煎后下单元8上。
此时,根据用户的需求,能够通过二煎后下单元8按比例将第一煎煮锅501内的部分药液翻倒至第二煎煮锅502内,直到完成二煎或后下中药,即通过二煎后下单元8可以自动实现两种不同工艺,提高了中药煎煮系统的自动化。
优选地,所述二煎后下单元8包括具有支撑底座802的翻倒工位80和与之靠近设置的放置第二煎煮锅502的固定工位,所述煎煮协调装置3将所述第一煎煮锅501搬运至支撑底座802上,转动所述翻倒工位80带动支撑底座802向上抬起并倾斜以将第一煎煮锅501内的按设定的比例将部分药液翻倒至第二煎煮锅502。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煎煮锅501可以通过抬升并旋转倾斜将其内部的一次煎煮的药液按设定的比例翻倒至第二煎煮锅502,此外,煎锅暂存单元6的一端与运输轨道相连通,可以将第二煎煮锅502运输至煎锅暂存单元6,并且通过煎煮协调装置3将第二煎煮锅502搬运至二煎后下单元8的固定工位,此时,煎煮锅中含有一次煎煮的药液,可以理解的是,煎煮锅可以通过煎煮协调装置3搬运至煎锅暂存单元6,在煎煮过程中,可以将第二煎煮锅502中的中药饮片按照设定的时间煎煮后,根据预设的比例将第一煎煮锅501中药液翻倒至固定工位的第二煎煮锅502,再按设定的比例添加适量的水,再通过煎煮协调装置3将第一煎煮锅501从翻倒工位80搬运至煎煮单元5进行二次煎煮,对应地,将第二煎煮锅502通过煎煮协调装置3搬运至二煎药液暂存单元15,在二次煎煮完成之后,将二次煎煮的第一煎煮锅501与第二煎煮锅502通过煎煮协调装置3搬运至灌装单元9上灌装桶,并在灌装桶内中药汤剂混合之后再包装,这样一来,提高了中药煎煮系统的自动化,并且能够满足二煎中药的品质,同时,也可以避免二煎中药翻到过程中飞溅至外部,提高用户的体验。
还需要说明的是,翻倒工位80的支撑底座802通常与驱动电机相连接,电机驱动翻倒工位80进行翻转,驱动翻倒工位80抬升并倾斜,翻转第一煎煮锅501倾斜至一定的角度后,第一煎煮锅501内的药液能够顺利倒入至第二煎煮锅502内,并且,通过调节翻倒工位80的翻倒角度,可以避免第一煎煮锅501内的药液翻倒至第二煎煮锅502的外部,提高了倾翻倒的准确度。
一般来说,控制器与整个中药煎煮系统电连接,需要启动二煎后下单元8时,由于二煎后下单元8需要将带有二煎药液的煎煮锅按照预设的比例翻倒至另一空的煎煮锅,然后再对翻倒药液后煎煮锅再进行煎煮,最终将煎煮后的中药汤剂翻倒至灌装单元9完成包装。
优选地,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二煎后下单元8和煎煮协调装置3电连接,
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煎煮协调装置3将空的所述第二煎煮锅502从煎锅暂存单元6搬运至固定底座812上,
控制支撑底座802转动并带动经过一次煎煮的第一煎煮锅501将其内部的部分药液翻倒至第二煎煮锅502,再控制煎煮协调装置3将加过水的第一煎煮锅501搬运至煎煮单元5进行二次煎煮,并将第二煎煮锅502搬运并存放至二煎药液暂存单元15。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二煎后下单元8的翻倒工位80控制第一煎煮锅501向第二煎煮锅502内翻倒药液,然后控制器控制加水的量,同时,也能够精确计算对加水后的第一煎煮锅501的煎煮时间,启动二煎后下单元8时,煎煮协调装置3需要将带有一次煎煮药液的第一煎煮锅501按照预设的比例翻倒至另一空的第二煎煮锅502内,并且,控制煎煮协调装置3将第一煎煮锅501搬运至煎煮单元5进行煎煮,同时准确控制煎煮时间,与此同时,控制煎煮协调装置3将第二煎煮锅502搬运至二煎药液暂存单元15,用于确保第二煎煮锅502内的中药汤剂保持在设定的温度范围之内,提高了中药煎煮系统的自动化,提高了煎煮效率,并且能够智能调控药液的煎煮时间,能够使得中药饮片的药性得到最大的程度利用,此时药液的药效达到最佳,提高用户的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在支撑底座802和固定底座812上分别设置有重量传感器805,并且重量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支撑底座802和固定底座812的重心,此时重心的位置设置有通孔,对应地,重量传感器805穿过通孔与支撑底座802和固定底座812可活动连接,并且,重量传感器805的顶部略高于支撑底座802和固定底座812的上表面,确保能够准确感应支撑底座802和固定底座812上的煎煮锅的重量,通过检测第一煎煮锅501和第二煎煮锅502的翻倒药液的前后的重量,准确计算第一煎煮锅501内翻倒药液的比例,例如,将第一煎煮锅501内的30%的药液倾倒至第二煎煮锅502内,通过重量传感器805确定第一煎煮锅501和第二煎煮锅502的重量,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重量传感器805获取第一煎煮锅501加水后的重量,确保二煎中药汤剂的品质达到最佳,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二煎后下单元8还包括固定底座812,沿所述导轨31的延伸方向所述固定底座812靠近所述支撑底座802设置,所述固定底座812与所述支撑底座802设置在所述导轨31的相同侧,所述煎煮协调装置3至少将所述第二煎煮锅502搬运至所述固定底座812上,以供接收所述第一煎煮锅501翻倒的药液。
需要说明的是,固定底座812靠近翻倒工位80设置,并且,固定底座812与翻倒工位80的连线与导轨31平行设置,例如,固定底座812可以设置在翻倒工位80的左边,即远离煎煮单元5的方向设置,或者,固定底座812也可以设置在翻倒工位80和煎煮单元5之间的位置,可见,固定底座812靠近支撑底座802设置,可以确保翻倒工位80启动后,第一煎煮锅501的药液能够顺利翻倒至第二煎煮锅502内,提高了二煎后下单元8的自动化,提高中药煎煮系统的煎煮效率。
还需要说明的是,固定底座812一般与支撑框架10的框架底板103固定连接,并且固定底座812的高度等于翻倒工位80的支撑底座802的高度,并且固定底座812与煎煮协调装置3的下部的高度相适配,确保煎煮锅从煎煮单元5或浸泡单元4运输时可以仅通过伸缩实现,提高了煎煮协调装置3搬运效率,通过固定底座812对第二煎煮锅502支撑,确保第二煎煮锅502放置的精确度,提高了煎煮锅的稳定性,提高了二煎后下单元8的煎煮效率,提高了中药煎煮系统的自动化。
与此同时,翻倒工位80的支撑底座802和固定底座812之间还可以设置有间隙,并且间隙不易过大,可以确保翻倒工位80翻转时第一煎煮锅501的开口与第二煎煮锅502的开口位置相对应,避免第一煎煮锅501的汤剂翻倒至第二煎煮锅502的外部造成汤剂的浪费,并且,汤剂翻倒至外部时也影响了汤剂的比例,降低了中药的品质。
优选地,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二煎后下单元8和所述煎煮协调装置3电连接,
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煎煮协调装置3将装有后下中药饮片的第二煎煮锅502从煎锅对接单元7搬运至浸泡单元4浸泡,在浸泡完成后再用煎煮协调装置3将第二煎煮锅502搬运至翻倒工位80的支撑底座802上,并且控制煎煮协调装置3将含有先煎药液的第一煎煮锅501从煎煮单元5搬运至固定底座812上,控制支撑底座802转动并带动第二煎煮锅502将其内部的中药饮片全部翻倒至第一煎煮锅501内,控制煎煮协调装置3将第一煎煮锅501搬运至煎煮单元5进行煎煮,得到最终的中药汤剂。
需要说明的是,在中药煎煮系统接到后下的订单后,系统控制后下缓存单元12上的第二煎煮锅502沿运输轨道运输,在进过中药饮片添加单元13时向第二煎煮锅502添加对应的后下中药饮片,然后经过加水单元14向第二煎煮锅502加入少量的水,接着在运输通道上的相应的功能单元向第二煎煮锅502盖上锅盖,直到运输至煎锅对接单元7,将装有后下中药饮片的第二煎煮锅502通过煎煮协调装置3搬运至浸泡单元4进行浸泡,一般来说,浸泡时间为20-30min,浸泡完成之后,控制煎煮协调装置3将第二煎煮锅502搬运至支撑底座802上,在此过程中,第一煎煮锅501内的药液经过煎煮单元5煎煮之后,并且,先煎煮的时间是根据中药饮片的药性确定的,后将第一煎煮锅501从煎煮单元5搬运至二煎后下单元8的固定底座812上,再将装有后下中药饮片的第二煎煮锅502翻倒至第一煎煮锅501内,再将第一煎煮锅501搬运至煎煮单元5进行短时间煎煮,例如,煎煮时间可以设置为2-3min,通过这样的程序,能够准确控制后下中药饮片的煎煮时间和先煎药液的煎煮时间,与此同时,通过二煎后下单元8在加工二煎中药汤剂的基础上还能加工最终的中药汤剂,丰富了产线的功能,扩大了产线的业务范围,并且能够确保最终的中药汤剂的煎煮时间不宜过长,能够使得后下中药饮片的药性得到最大的程度利用,提高了中药煎煮系统的自动化,提高用户的体验。
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翻倒工位80的所述支撑底座802的外周侧相对设置有稳固件803,所述稳固件803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底座802相连接,另一端向上凸出所述支撑底座802设置,所述稳固件803可伸缩地与夹持放置在支撑底座802的重心的第一煎煮锅501的外周壁。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确保在翻倒过程中煎煮锅始终放置在支撑底座802上,可以在支撑底座802上设置有用于稳固煎煮锅的稳固件803,稳固件803通常沿支撑底座802的边缘设置,稳固件803与第一煎煮锅的501接触位置设置为弧形,并且,弧形的形状与煎煮锅的外周壁的形状相适应,与此同时,在弧形段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小齿,提高了稳固件803与煎煮锅的外周壁的卡接力,确保第一煎煮锅501在翻倒过程中的稳定性。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二煎后下单元8上部的加水结构83,所述加水结构83沿高度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支撑底座802的上方,所述加水结构83的出水口831与所述支撑底座802的第一煎煮锅501或第二煎煮锅502的开口相匹配,用于向翻倒药液后的第一煎煮锅501内按设定的比例补充一定量的水。
需要说明的是,二煎时由于第一煎煮锅501内的汤剂按比例翻倒了一部分,并且翻倒后的汤剂还需要二次煎煮,因此,为了避免汤剂的浓度过大,一般在例如,翻倒的汤剂比例为30%,确保二煎汤剂的药性通过二次煎煮后能够充分的溶解在水中,因此,补充的水也是定量控制的,例如,可以在支撑底座802和固定底座812上设置有相应的重量传感器,这样可以确保翻倒汤剂的比例和加水的比例,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优选地,所述二煎后下单元8包括分离结构20,所述分离结构20在两个维度上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二煎后下单元8的上部,以调整与煎煮锅的锅盖、内锅或压盘的周侧壁相配合,以供锅盖、内锅和/或压盘与煎煮锅相分离或相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分离结构20一般设置在二煎后下单元8的支撑框架10的框架顶壁101,这样煎煮锅搬运过程中,分离结构20不会对其形成干涉作用,与此同时,为了确保分离结构20能够与煎煮锅相对应,将分离结构20相对于煎煮锅可活动,即,分离结构20可以根据煎煮锅的位置进行调节,确保分离结构20能够快速与煎煮锅配合,缩短了锅盖、内锅或压盘的分离时间,确保二煎后下单元8能够顺利运行。
优选地,所述分离结构20包括压盘抓取件21、夹持件22、第二连接件221和第一连接件211,所述第二连接件221和第一连接件211的上端分别与所述二煎后下单元8的顶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221和第一连接件211的下端可伸缩地与所述夹持件22和所述压盘抓取件21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211带动所述压盘抓取件21将内锅中的压盘与煎煮锅相分离或相组合;所述第二连接件221带动所述夹持件22将含药渣的内锅和/或锅盖与煎煮锅相分离或相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分离结构20的顶部和支撑框架10顶壁之间还可以设置有活动件,详细地,活动件可以包括第二连接件221和第二滑动件222,其中第二连接件221,并且第二连接件221与支撑框架10的框架顶壁101内侧滑动连接,例如,第二连接件221沿高度方向可伸缩设置,此外,第二连接件22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滑动件222,对应在框架顶壁101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滑轨,并且第一滑轨沿支撑框架10的长度方向延伸,即,第二滑动件222能够带动分离结构20沿支撑框架10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另外,第二连接件221能够沿高度方向伸缩设置,从而带动分离结构20上下移动,一般来说,分离结构20的高度高于锅盖的高度,因此,在需要用分离结构20抓取内锅或锅盖时,首先控制第二连接件221向下伸长,使得分离结构20能够与压盘相配合,这样一来,通过第二连接件221和第二滑动件222的相互配合,使得分离结构20能够快速地对准内锅和/或锅盖的位置将内锅和/或锅盖与外锅相分离或快速组装,提高了煎煮锅的拆装效率,提高了二煎后下系统的自动化,提高用户的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分离结构20可以包括压盘抓取件21和/或夹持件22,即,压盘抓取件21仅能抓取压盘,对应地,夹持件22可以快速地将锅盖或内锅夹持住,此时,夹持件22可以设置一个,或者,也可以设置为多个,并且,夹持件22可以与框架顶壁101相连接,或者,夹持件22也可以与框架内部的其他部件相连接,只要夹持件22或压盘抓取件21的高度高于煎煮锅的锅盖或压盘的高度即可,在此,对压盘抓取件21和夹持件22的位置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夹持件22沿高度方向延伸设置,并且夹持件22的上部通过第二连接件221与框架顶壁101内侧滑动连接,并且,第二连接件221沿高度方向可伸缩设置,具体地,第二连接件22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滑动件222,对应在支撑框架10的框架顶壁101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滑轨,并且第二滑轨沿支撑框架10的长度方向延伸,即,夹持件22能够沿框架顶壁101的长度方向移动,一般来说,夹持件22的高度高于锅盖的高度,因此,在需要用夹持件22打开锅盖时,首先控制第二连接件221向下伸长,使得夹持件22能够与锅盖相配合,这样一来,通过第二连接件221和第二滑动件222的相互配合,使得夹持件22能够快速地与煎煮锅相匹配,提高了煎煮锅的拆装效率,提高用户的体验。
另外,夹持件22的底部设置有夹持板,并且夹持板沿高度方向延伸,夹持板的侧壁设置有凹槽,用于与煎煮锅的边缘沿径向方向凸出的凸棱相配合,或者,夹持板沿水平方向延伸,夹持锅盖时夹持板的顶面与锅盖的底部相抵接,确保夹持件22能够快速地将锅盖夹持住,提高了打开或关闭煎煮锅的速度。
优选地,所述锅盖的中心向上凸出设置有握持块,所述夹持件22对应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可活动地与所述握持块相配合,用于将所述锅盖与所述煎煮锅相分离。
需要说明的是,在煎煮锅的顶部设置有握持块,并且,握持块多为圆台状,即握持块的顶部的直径大于底部的直径,底部固定在煎煮锅的锅盖的外部,进一步地,握持块从煎煮锅的圆心处向上凸出,对应地,限位结构通常由左右两部分形成,并且,左右两部分能够同步向内或者向外运动,以实现限位结构的打开、合并两个状态,需要夹持锅盖时,限位结构能够将握持块夹持,确保锅盖与夹持件22的稳定性,可以避免打开或闭合锅盖的过程中锅盖跌落,拆装完成后,是限位结构与握持块相分离,此时夹持件22恢复至初始位置,确保下一次夹持件22的正常运行。
还需要说明的是,限位机构的形状与握持块的形状相适应,一般来说限位机构设置为限位板,在限位板的中心部位设置有限位孔,并且限位孔由左右两部分合并围成,通过左右两部分沿支撑框架10的宽度方向移动并与握持块想配合,限位孔的直径小于握持块顶部的直径,进一步确保限位结构在打开锅盖的过程中能够对锅盖形成向上的拉力,确保在二煎后下单元8中能够快速的实现锅盖进行开、闭,提高了锅盖开、闭的过程中的稳定性。
优选地,还包括灌装单元9,所述灌装单元9紧邻所述二煎后下单元8,并沿导轨31的延伸方向与二煎后下单元8设置在导轨31的相同侧,
所述灌装单元9沿导轨31的延伸方向延伸并紧邻所述二煎后下单元8设置,与二煎后下单元8设置在导轨31的相同侧,所述煎煮协调装置3将含有二煎汤剂的第一煎煮锅501和含有一次煎煮汤剂的第二煎煮锅502依次搬运并将翻倒至所述灌装单元9内,使汤剂混合后进行灌装操作;
或者,所述煎煮协调装置3将含有最终的中药汤剂的第一煎煮锅501搬运至灌装单元9进行灌装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经过二煎后下单元8的二煎中药汤剂或者最终的中药汤剂均为接近完成阶段,因此,二煎后下单元8紧邻灌装单元9,有利于将二煎后下单元8的第一煎煮锅501和第二煎煮锅502内煎煮完毕的中药汤剂及时灌装,缩短了中药汤剂的搬运时间,提高煎煮效率。
与此同时,在灌装单元9中将第一煎药锅501的中药汤剂和第二煎煮锅502内的中药汤剂进行混合,由于灌装单元9包括具有刻度的容量桶,不同的中药汤剂直接在容量桶进行混合,此时,可以直接检测翻倒后的中药汤剂的重量,然后根据中药汤剂的重量确定二煎中药汤剂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如果中药汤剂的重量小于用户需求,则对该中药汤剂加水后再进行煎煮,直到中药汤剂的重量满足客户的需求后直接灌装。
此外,在中药汤剂的重量大于客户的订单的量时,可以将含有中药汤剂的煎煮锅搬运至浓缩单元进行浓缩,直到中药汤剂的重量满足用户的需求,则对中药汤剂进行灌装。由此,在灌装单元9中进行中药汤剂混合,可以确保中药汤剂的加工精度,提高了中药煎煮系统的自动化,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二煎后下单元8还可以包括清洗槽40,清洗槽40设置在压盘抓取件21的下方,并且清洗槽40的一侧通过螺栓和螺纹孔固定在支撑框架10的框架侧壁102,另一端朝向支撑框架10的另一侧壁延伸,确保清洗槽40稳定的固定在支撑框架10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清洗槽40的沿高度方向延伸设置,并且,清洗槽40的高度低于压盘抓取件21的底部,避免清洗槽40的位置对抓钩的移动产生影响;另外,清洗槽40的槽口401的宽度与压盘抓取件21的距离相适应,槽口401朝向压盘抓取件21的方向设置,即,压盘抓取件21能够从上向下方向伸入至清洗槽40的内部,实现对压盘抓取件21上残留的液体进行清洗,避免压盘抓取件21上残留的液体对下一次操作产生影响,即,避免了二煎后下单元8不同液体之间相互污染,进而确保了二煎后下单元8的药液的品质,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优选地,还包括:接液盘50,所述接液盘50的周侧与所述支撑框架10相连接,所述接液盘50的顶面齐平设置,用于收集内锅或者锅盖上残留的液体。
需要说明的是,接液盘50靠近二煎的煎煮锅的位置设置在框架侧壁102,例如,接液盘50偏离煎煮锅的正上方,接液盘50的高度介于煎煮锅的锅盖和分离结构20之间,可以理解的是,接液盘50由若干块板围成,这样,降低了接液盘50的自重,同时,接液盘50顶部和底部之间设置有容纳腔室,收集内锅或者锅盖上残留的液体。
一般来说,接液盘50设置为簸箕状,即,接液盘50的底板倾斜向上设置,便于药液滴落在底板时,避免药液分散在接液盘50的底部。
还需要说明的是,接液盘50的底部还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滑动结构504,例如,滑动结构504的滑轨向下凸出设置,滑轨的顶部与接液盘50的底部固定连接,对应地,滑动结构504的滑槽沿支撑框架1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此时,滑槽的底部与固定梁51固定连接,即,滑槽相对支撑框架10保持静止状态,并且在滑槽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筋,可以防止滑轨从滑槽内脱离。由此,可以使得接液盘50能够根据夹持件22的位置沿水平方向左右调整,确保接液盘50能够稳定地固定在支撑框架10上,进而确保内锅或锅盖稳定地移动至接液盘50上,避免拆分装置的反复调整夹持件22的位置,降低了煎煮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全自动中药煎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延伸的导轨(31),导轨(31)的一侧沿着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煎锅暂存单元(6)、煎煮单元(5)和二煎后下单元(8),导轨另一侧布置有浸泡单元(4);所述煎煮单元(5)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一煎煮锅(501)进行煎煮,所述煎锅暂存单元(6)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二煎煮锅(502),所述煎锅暂存单元(6)的首端与传输单元相连,所述导轨(31)基本与传输单元垂直;
煎煮协调装置(3)在导轨(31)上往复移动,将第一煎煮锅(501)从煎煮单元(5)搬运至二煎后下单元(8),并将第二煎煮锅(502)从所述煎锅暂存单元(6)搬运至二煎后下单元(8),以供第一煎煮锅(501)按设定的比例将部分药液倒入至第二煎煮锅(502)内,并对第一煎煮锅(501)的先煎药液按设定的比例加水后进行二次煎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中药煎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煎后下单元(8)包括具有支撑底座(802)的翻倒工位(80)和与之靠近设置的放置第二煎煮锅(502)的固定工位,所述煎煮协调装置(3)将所述第一煎煮锅(501)搬运至支撑底座(802)上,转动所述翻倒工位(80)的支撑底座(802)向上抬起并倾斜以将第一煎煮锅(501)内的部分药液按设定的比例翻倒至第二煎煮锅(5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中药煎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翻倒工位(80)的所述支撑底座(802)的外周侧相对设置有稳固件(803),所述稳固件(803)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底座(802)相连接,另一端向上凸出所述支撑底座(802)设置,所述稳固件(803)可伸缩地夹持放置在支撑底座(802)的第一煎煮锅(501)的外周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中药煎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工位包括固定底座(812),所述固定底座(812)与所述支撑底座(802)沿所述导轨(31)的延伸方向设置在所述导轨(31)的相同侧,所述固定底座(812)与所述支撑底座(802)的连线与所述导轨(31)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中药煎煮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二煎后下单元(8)上部的加水结构(83),所述加水结构(83)沿高度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支撑底座(802)的上方,所述加水结构(83)的出水口(831)与所述支撑底座(802)的第一煎煮锅(501)的开口相对应,用于向第一煎煮锅(501)内按设定的比例补充一定量的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中药煎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煎后下单元(8)包括分离结构(20),所述分离结构(20)在两个维度上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二煎后下单元(8)的上部,用于将锅盖、内锅和/或压盘与煎煮锅相分离或相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自动中药煎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结构(20)包括压盘抓取件(21)、夹持件(22)、第二连接件(221)和第一连接件(211),所述第二连接件(221)和第一连接件(211)的上端分别与所述二煎后下单元(8)的顶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221)和第一连接件(211)的下端分别与所述夹持件(22)和所述压盘抓取件(21)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211)带动所述压盘抓取件(21)将内锅中的压盘与煎煮锅相分离或相组合;所述第二连接件(221)带动所述夹持件(22)将含药渣的内锅和/或锅盖与煎煮锅相分离或相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全自动中药煎煮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二煎后下单元(8)和煎煮协调装置(3)电连接,
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煎煮协调装置(3)将空的所述第二煎煮锅(502)从煎锅暂存单元(6)搬运至固定底座(812)上,
控制支撑底座(802)转动并带动经过一次煎煮的第一煎煮锅(501),将部分药液按设定的比例翻倒至第二煎煮锅(502),再控制煎煮协调装置(3)将加过水的第一煎煮锅(501)搬运至煎煮单元(5)进行二次煎煮,并将第二煎煮锅(502)搬运并存放至二煎药液暂存单元(1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中药煎煮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二煎后下单元(8)和所述煎煮协调装置(3)电连接,
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煎煮协调装置(3)将装有后下中药饮片的第二煎煮锅(502)从煎锅对接单元(7)搬运至浸泡单元(4)浸泡,再搬运至翻倒工位(80)的支撑底座(802)上,控制煎煮协调装置(3)将第一煎煮锅(501)从煎煮单元(5)搬运在固定底座(812)上,
控制支撑底座(802)转动并带动第二煎煮锅(502)将其内部的中药饮片全部翻倒至第一煎煮锅(501)内,控制煎煮协调装置(3)将第一煎煮锅(501)搬运至煎煮单元(5)进行煎煮,得到最终的中药汤剂。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自动中药煎煮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灌装单元(9),所述灌装单元(9)沿导轨(31)的延伸方向延伸并紧邻所述二煎后下单元(8)设置,与二煎后下单元(8)设置在导轨(31)的相同侧,所述煎煮协调装置(3)将含有二煎中药汤剂的第一煎煮锅(501)和含有一次煎煮中药汤剂的第二煎煮锅(502)依次搬运并将翻倒至所述灌装单元(9)内,使中药汤剂混合后进行灌装操作;
或者,所述煎煮协调装置(3)将含有最终的中药汤剂的第一煎煮锅(501)搬运至灌装单元(9)进行灌装操作。
CN202211636476.5A 2022-12-20 2022-12-20 一种全自动中药煎煮系统 Active CN1156244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36476.5A CN115624485B (zh) 2022-12-20 2022-12-20 一种全自动中药煎煮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36476.5A CN115624485B (zh) 2022-12-20 2022-12-20 一种全自动中药煎煮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24485A true CN115624485A (zh) 2023-01-20
CN115624485B CN115624485B (zh) 2023-03-21

Family

ID=84910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36476.5A Active CN115624485B (zh) 2022-12-20 2022-12-20 一种全自动中药煎煮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24485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28898A1 (en) * 1999-08-31 2001-10-11 Daewoong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ethod of preparing red ginseng extract
KR20110041041A (ko) * 2009-10-15 2011-04-21 엘에스공조시스템(주) 약액추출 자동포장기의 용기뚜껑 개폐장치
CN108542773A (zh) * 2018-05-15 2018-09-18 易葫禄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中药自动化煎煮系统
CN108969362A (zh) * 2018-08-08 2018-12-11 刘大基 一种高效煎煮中药汤剂及食疗药膳的装置
CN110386273A (zh) * 2019-06-26 2019-10-29 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智能煎煮系统
CN110386274A (zh) * 2019-06-26 2019-10-29 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中药煎药系统
CN111407659A (zh) * 2020-04-15 2020-07-14 江苏奥莱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直线型全自动中药煎煮系统
CN211188298U (zh) * 2019-09-19 2020-08-07 浙江厚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药智能化煎制系统
CN111529389A (zh) * 2020-05-21 2020-08-14 易葫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中药煎煮时饮片后下的装置
CN111658528A (zh) * 2020-07-07 2020-09-15 苏州迅益科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煎药分装系统
CN111773098A (zh) * 2020-06-28 2020-10-16 马鞍山领瞻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煎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28898A1 (en) * 1999-08-31 2001-10-11 Daewoong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ethod of preparing red ginseng extract
KR20110041041A (ko) * 2009-10-15 2011-04-21 엘에스공조시스템(주) 약액추출 자동포장기의 용기뚜껑 개폐장치
CN108542773A (zh) * 2018-05-15 2018-09-18 易葫禄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中药自动化煎煮系统
CN108969362A (zh) * 2018-08-08 2018-12-11 刘大基 一种高效煎煮中药汤剂及食疗药膳的装置
CN110386273A (zh) * 2019-06-26 2019-10-29 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智能煎煮系统
CN110386274A (zh) * 2019-06-26 2019-10-29 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中药煎药系统
CN211188298U (zh) * 2019-09-19 2020-08-07 浙江厚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药智能化煎制系统
CN111407659A (zh) * 2020-04-15 2020-07-14 江苏奥莱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直线型全自动中药煎煮系统
CN111529389A (zh) * 2020-05-21 2020-08-14 易葫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中药煎煮时饮片后下的装置
CN111773098A (zh) * 2020-06-28 2020-10-16 马鞍山领瞻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煎药装置
CN111658528A (zh) * 2020-07-07 2020-09-15 苏州迅益科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煎药分装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24485B (zh) 2023-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52754A (zh) 一种煮食设备
CN108244906A (zh) 一种无人化智能厨房
CN103402410A (zh) 自动杯中搅拌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SE437606B (sv) Apparat for stekning av livsmedelsprodukter
CN201312726Y (zh) 烹调设备
CN201617677U (zh) 一种功夫茶的全自动泡茶装置
CN112353248B (zh) 智能手冲咖啡制作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控制器和存储介质
CN208551325U (zh) 一种烹饪投料装置以及烹饪机
CN109662600B (zh) 一种烹饪传送配料机
CN115624485B (zh) 一种全自动中药煎煮系统
CN107049032A (zh) 一种自动煮茶器
CN108065798B (zh) 一种油炸锅
JP3230402U (ja) 炒め機の調理済み食品自動容器詰め装置
CN210006130U (zh) 一种用于自动售面机的传面装置及自动售面机
CN207444806U (zh) 一种自动煮茶器
JP6628162B2 (ja) 缶体反転倒立台座
KR20100021946A (ko) 라면조리 판매기의 용기 이송장치
CN115624482B (zh) 一种全自动中药煎煮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08640213U (zh) 一种无人化智能厨房
CN215755031U (zh) 一种出餐装置及自助式饮品系统
CN210006129U (zh) 一种便于卸面的传面装置及自动售面机
TWM596588U (zh) 炒食機之熟食自動裝盒裝置
JPH01224036A (ja) 自動飲料撹拌方法とその装置
CN110937174B (zh) 一种食堂打菜装置
CN217285463U (zh) 饮料接取装置及饮料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