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21192A - 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21192A
CN115621192A CN202110790535.3A CN202110790535A CN115621192A CN 115621192 A CN115621192 A CN 115621192A CN 202110790535 A CN202110790535 A CN 202110790535A CN 115621192 A CN115621192 A CN 1156211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ubstrate
conductive
forming
diffusion b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9053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远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211079053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2119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07199 priority patent/WO2023283972A1/zh
Priority to US17/479,146 priority patent/US20230025859A1/en
Publication of CN1156211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211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 H01L21/7689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formed through a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 H01L21/76801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ation and the after-treatment of the dielectrics, e.g. smoothing
    • H01L21/76802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ation and the after-treatment of the dielectrics, e.g. smoothing by forming openings in dielectric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 H01L21/76801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ation and the after-treatment of the dielectrics, e.g. smoothing
    • H01L21/76829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ation and the after-treatment of the dielectrics, e.g. smooth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ation of thin functional dielectric layers, e.g. dielectric etch-stop, barrier, capping or liner layers
    • H01L21/76831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ation and the after-treatment of the dielectrics, e.g. smooth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ation of thin functional dielectric layers, e.g. dielectric etch-stop, barrier, capping or liner layers in via holes or trenches, e.g. non-conductive sidewall lin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 H01L21/7683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ation and the after-treatment of the conductors
    • H01L21/7684Smoothing; Planar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 H01L21/7683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ation and the after-treatment of the conductors
    • H01L21/76841Barrier, adhesion or liner layers
    • H01L21/76843Barrier, adhesion or liner layers formed in openings in a dielectr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 H01L21/7683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ation and the after-treatment of the conductors
    • H01L21/76877Filling of holes, grooves or trenches, e.g. vias, with conductiv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 H01L21/76897Formation of self-aligned vias or contact plugs, i.e. involving a lithographically uncritical ste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4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H01L23/481Internal lead connections, e.g. via connections, feedthrough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2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3/53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 H01L23/53204Conductive materials
    • H01L23/53209Conductive materials based on metals, e.g. alloys, metal silicides
    • H01L23/53228Conductive materials based on metals, e.g. alloys, metal silicides the principal metal being copper
    • H01L23/53238Additional layers associated with copper layers, e.g. adhesion, barrier, cladding lay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所述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第一衬底;在所述第一衬底的背面刻蚀形成沟槽;在所述沟槽内形成导电层;在所述第一衬底的背面形成延伸进入所述沟槽内的第一导电柱;在所述第一衬底的正面形成器件层,所述器件层包括存储阵列及接触结构;形成贯穿所述器件层并延伸进入所述第一衬底内的第二导电柱;所述第二导电柱和第一导电柱通过所述导电层电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集成电路的特征尺寸不断缩小,器件互连密度不断提高。为了实现器件的高密度化,获得更优越的性能和更低的总体成本,技术人员研究出一系列先进的封装技术。其中三维封装技术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以及较高的可靠性,同时能实现较高的封装密度,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高速电路以及小型化系统中。硅通孔(ThroughSilicon Via,TSV)技术是三维集成电路中堆叠芯片实现互连的一种新技术,通过在硅圆片上制作出许多垂直互连TSV结构来实现不同芯片之间的电互连。TSV技术能够使芯片在三维方向堆叠的密度最大、芯片之间的互连线最短、外形尺寸最小,并且大大改善芯片速度和低功耗的性能,是目前电子封装技术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种技术。
然而由于TSV结构具有较大的深宽比,其刻蚀工艺、填充工艺和对准工艺任何之一出现问题均会导致该TSV结构失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而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第一衬底;
在所述第一衬底的背面刻蚀形成沟槽;
在所述沟槽内形成导电层;
在所述第一衬底的背面形成延伸进入所述沟槽内的第一导电柱;
在所述第一衬底的正面形成器件层,所述器件层包括存储阵列及接触结构;
形成贯穿所述器件层并延伸进入所述第一衬底内的第二导电柱;
所述第二导电柱和第一导电柱通过所述导电层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沟槽内形成导电层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沟槽内依次沉积第一绝缘层、第一扩散阻挡层、铜薄膜层;
位于所述沟槽底部的铜薄膜层构成所述导电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衬底的背面形成延伸进入所述沟槽内的第一导电柱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沟槽内沉积第二扩散阻挡层,所述第二扩散阻挡层覆盖所述铜薄膜层;
在所述沟槽内填充绝缘材料形成绝缘填充层,所述绝缘填充层覆盖所述第二扩散阻挡层;
对所述绝缘填充层和所述第二扩散阻挡层进行刻蚀以形成第一盲孔,所述第一盲孔暴露部分所述导电层;
在所述第一盲孔内沉积第三扩散阻挡层,所述第三扩散阻挡层覆盖所述第一盲孔的侧壁及暴露的部分所述导电层;
在所述第一盲孔内填充第一金属材料,所述第一金属材料覆盖所述第三扩散阻挡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形成第一盲孔的步骤之前,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绝缘填充层表面形成第一光掩膜层,以图案化的所述第一光掩模层作为掩膜,刻蚀所述绝缘填充层和所述第二扩散阻挡层,以形成所述第一盲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沟槽的开口尺寸大于所述第一盲孔的开口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盲孔内填充第一金属材料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第一衬底的背面进行化学机械研磨工艺,以使所述第一导电柱顶表面与所述衬底顶表面齐平。
在一些实施例中,形成贯穿所述器件层并延伸进入所述第一衬底内的第二导电柱的步骤,包括:
刻蚀形成贯穿所述器件层并延伸进入所述第一衬底内的第二盲孔,所述第二盲孔暴露部分所述导电层;
在所述第二盲孔内沉积第二绝缘层,并刻蚀去除所述第二盲孔底部的第二绝缘层;
在所述第二盲孔内沉积第四扩散阻挡层并填充第二金属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形成第二盲孔的步骤之前,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器件层表面形成第二光掩膜层,以图案后化的所述第二光掩模层作为掩膜,刻蚀所述器件层及所述第一衬底,以形成所述第二盲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第一衬底的正面进行化学机械研磨工艺,以使所述器件层顶表面与所述第二导电柱顶表面齐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器件层上形成互连层,所述互连层与所述第二导电柱电连接;
其中,所述互连层包括互连通孔和互连金属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提供键合结构,所述键合结构包括第二衬底和形成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互连层;其中,所述互连层包括互连通孔和互连金属层;
将所述互连层与所述器件层进行键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互连层与所述第二导电柱电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包括:衬底;器件层,所述器件层位于所述衬底的正面;
硅通孔,所述硅通孔设置在所述衬底内部且贯穿所述衬底及所述器件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器件层包括存储阵列及接触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硅通孔包括:
第一导电柱,所述第一导电柱从所述衬底背面向衬底内部延伸;
第二导电柱,所述第二导电柱贯穿所述器件层,并从所述衬底正面向衬底内部延伸;
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柱和所述第二导电柱通过所述导电层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硅通孔还包括沟槽结构,所述沟槽结构从所述衬底背面向衬底内部延伸,且未贯穿所述衬底。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沟槽结构包括:第一绝缘层、第一扩散阻挡层、铜薄膜层、第二扩散阻挡层和绝缘填充层;其中,位于所述沟槽结构底部的所述铜薄膜层构成所述导电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柱贯穿所述绝缘填充层和所述第二扩散阻挡层,并与所述导电层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柱贯穿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一扩散阻挡层,并与所述导电层电连接。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先在第一衬底的背面形成沟槽,在沟槽内形成第一导电柱,再在形成器件层后,在第一衬底的正面形成第二导电柱,且第一导电柱和第二导电柱通过沟槽内的导电层电连接,以构成硅通孔结构。由此增加了工艺窗口,降低了第一导电柱和第二导电柱的刻蚀难度和对准难度。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除非另外规定,否则贯穿多个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元素。这些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的。应该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了根据本申请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而不应将其视为是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TSV结构的形成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a至图2n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TSV结构的形成过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申请,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申请,并且能够将本申请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申请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申请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申请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即,这里不描述实际实施例的全部特征,不详细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结构。
此外,附图仅为本申请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性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步骤。例如,有的步骤还可以分解,而有的步骤可以合并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应当明白,空间关系术语例如“在……下”、“在……下面”、“下面的”、“在……之下”、“在……之上”、“上面的”等,在这里可为了方便描述而被使用从而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其它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当明白,除了图中所示的取向以外,空间关系术语意图还包括使用和操作中的器件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翻转,然后,描述为“在其它元件下面”或“在其之下”或“在其下”元件或特征将取向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面”和“在……下”可包括上和下两个取向。器件可以另外地取向(旋转90度或其它取向)并且在此使用的空间描述语相应地被解释。
在此使用的术语的目的仅在于描述具体实施例并且不作为本申请的限制。在此使用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还应明白术语“组成”和/或“包括”,当在该说明书中使用时,确定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更多其它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组的存在或添加。在此使用时,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目的任何及所有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0、提供第一衬底。
步骤120、在所述第一衬底的背面刻蚀形成沟槽;在所述沟槽内形成导电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第一衬底,其中,第一衬底可以为半导体衬底,所述半导体衬底可以为单质半导体材料衬底(例如为硅(Si)衬底、锗(Ge)衬底等)、复合半导体材料衬底(例如为锗硅(SiGe)衬底等),或绝缘体上硅(SOI)衬底、绝缘体上锗(GeOI)衬底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步骤120之前,还可以对第一衬底的背面进行化学机械抛光CMP处理,以对第一衬底进行减薄处理,例如,将第一衬底的厚度研磨至50-70um。在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调整第一衬底的减薄厚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所述沟槽内依次沉积第一绝缘层、第一扩散阻挡层、铜薄膜层;位于所述沟槽底部的铜薄膜层构成所述导电层;在所述沟槽内沉积第二扩散阻挡层,所述第二扩散阻挡层覆盖所述铜薄膜层;在所述沟槽内填充绝缘材料形成绝缘填充层,所述绝缘填充层覆盖所述第二扩散阻挡层。
图2a至图2n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过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下面结合图1和图2a至图2n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2a所示,在第一衬底201的背面形成光刻胶层202,对所述光刻胶层202进行曝光显影,得到图案化后的光刻胶层202,该图案化后的光刻胶层202具有第一开口203。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开口可以为圆形开口,该圆形开口的直径为10-30um。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开口还可以为其他形状的开口,例如椭圆形开口,方形开口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以图案化后的光刻胶层202为掩膜对所述第一衬底201进行刻蚀,以形成沟槽204。形成沟槽204后,去除光刻胶层202,形成的结构如图2b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去除图案化的光刻胶层202后,还可以对形成的结构进行清洗,以去除刻蚀残留。在实际应用时,对所述第一衬底进行刻蚀,可以采用干法刻蚀工艺进行。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沟槽204的刻蚀深度可以为30-50um。在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调整沟槽的刻蚀深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沟槽的深度等于所述第一衬底厚度的一半。
在所述沟槽内依次沉积第一绝缘层205、第一扩散阻挡层206和铜薄膜层207。位于所述沟槽底部的铜薄膜层构成所述导电层2071。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导电层2071的厚度可以为700nm-1000nm。在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调整导电层的厚度。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原子层沉积(Atomic Layer Deposition,ALD)工艺在沟槽内形成第一绝缘层205,所述第一绝缘层205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SiO2、Si3N4、低介电常数材料中的至少一种;采用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VD)工艺在第一绝缘层205上形成第一扩散阻挡层206,所述第一扩散阻挡层206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TaN、Ta、ZrN、Cu中的至少一种;采用电镀工艺在第一扩散阻挡层206上方形成铜薄膜层207。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形成铜薄膜层207时,可以通过在电镀工艺中添加加速剂和抑制剂控制沉积速率,使得铜薄膜层207形成在沟槽的底部和顶部,而在沟槽的侧壁仅沉积有少量的铜薄膜层。在一具体示例中,加速剂可以为聚亚烷基二醇,抑制剂可以为有机硫化物。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干法刻蚀去除沟槽侧壁沉积的铜薄膜层,仅保留沟槽底部和顶部的铜薄膜层。
在进行上述沉积后,形成的结构如图2c所示。
在所述沟槽内沉积第二扩散阻挡层208,并在所述沟槽内填充绝缘材料形成绝缘填充层209,形成的结构如图2d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采用ALD工艺沉积第二扩散阻挡层,所述第二扩散阻挡层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SiN、TaN、Tia中的至少一种。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工艺在沟槽内形成绝缘填充层,所述绝缘填充层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SiO2、Si3N4、低介电常数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这里,沟槽结构包括:第一绝缘层205、第一扩散阻挡层206、铜薄膜层207、第二扩散阻挡层208和绝缘填充层209;其中,位于所述沟槽底部的铜薄膜层构成所述导电层2071。
这里,第一绝缘层205和绝缘填充层209的材料可以相同。
步骤130、在所述第一衬底的背面形成延伸进入所述沟槽内的第一导电柱。
如图2e所示,形成图案化的第一光掩模层210,该图案化的第一光掩模层210具有第二开口211。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开口可以为圆形开口,该圆形开口的直径为7um-10um。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开口还可以为其他形状的开口,例如椭圆形开口,方形开口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以含有第二开口的图案化的第一光掩模层210为掩膜对所述绝缘填充层209和所述第二扩散阻挡层208进行刻蚀,以形成第一盲孔212。形成第一盲孔212后,去除图案化的第一光掩模层210,形成的结构如图2f所示。这里,所述第一盲孔212暴露部分导电层2071。在刻蚀形成第一盲孔212时,可以将导电层2071作为刻蚀停止层,通过控制刻蚀选择比,从而使得第一盲孔的刻蚀停止在铜薄膜层207上,使得第一盲孔贯穿所述绝缘填充层209和所述第二扩散阻挡层208,暴露部分导电层2071。
如图2g所示,在所述第一盲孔212内沉积第三扩散阻挡层213,所述第三扩散阻挡层213覆盖第一盲孔212的侧壁及暴露的部分导电层2071。在所述第一盲孔内填充第一金属材料214,第一金属材料214覆盖第三扩散阻挡层213。在一些实施例中,采用PVD工艺在第一盲孔内沉积第三扩散阻挡层213,所述第三扩散阻挡层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TaN、Ta、ZrN、Cu中的至少一种;采用电镀工艺在第一盲孔内填充第一金属材料214,第一金属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铜、钨中的至少一种。
这里,第三扩散阻挡层213和第一扩散阻挡层206的材料可以相同。第一金属材料214和铜薄膜层207的材料可以相同。
如图2g所示,对第一衬底的背面进行化学机械研磨工艺,以使所述第一导电柱顶表面与所述衬底顶表面齐平,形成的结构如图2h所示。这里,还可以通过上述化学机械研磨工艺从第一衬底的背面对第一衬底进行减薄,可以将第一衬底的厚度研磨至40-60um。在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调整第一衬底的减薄厚度。
结合图2a至图2h,即在所述第一衬底201的背面形成了延伸进入所述第一衬底201内的第一导电柱215,该第一导电柱215形成于沟槽结构内,并与沟槽底部的导电层2071电连接。
如图2h所示,第一导电柱215中的第三扩散阻挡层213通过第二扩散阻挡层208在沟槽底部的开口与导电层2071接触,从而使所述第一导电柱215中填充的第一金属材料214通过第三扩散阻挡层213与导电层2071电连接。
步骤140、在所述第一衬底的正面形成器件层,所述器件层包括存储阵列及接触结构。
如图2i所示,将图2h所示的结构进行翻转,以使所述第一衬底201的正面朝上。
如图2j所示,在第一衬底201的正面形成器件层216,器件层216包括存储阵列217及接触结构218。存储阵列217可以包括有源区、字线、位线及电容等结构。接触结构218可以包括形成在所述存储阵列217上的导电接触结构和金属层,该接触结构218用于将存储阵列电引出。例如,接触结构218可用于控制有源区一个或多个源极和/或漏极及字线、位线等结构的信号传输。本实施例中接触结构218形成于绝缘层中。
在一具体示例中,所述接触结构218可以包括形成在所述存储阵列217上外围接触结构、与外围接触结构电连接的金属层和与金属层电连接的导电接触结构。其中,金属层位于外围接触结构和导电接触结构之间。
步骤150、形成贯穿所述器件层并延伸进入所述第一衬底内的第二导电柱;所述第二导电柱和第一导电柱通过所述导电层电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2k所示,形成图案化的第二光掩模层219,该图案化的第第二光掩膜层219具有第三开口220。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三开口可以为圆形开口,该圆形开口的直径为7um。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开口还可以为其他形状的开口,例如椭圆形开口,方形开口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如图2l所示,以含有第三开口的图案化的第二光掩膜层219为掩膜对所述器件层216和所述第一衬底201进行刻蚀,以形成第二盲孔221,形成第二盲孔221后,去除图案化的第二光掩膜层219,所述第二盲孔221暴露部分所述导电层2071。将导电层2071作为刻蚀停止层,刻蚀形成第二盲孔221,通过控制刻蚀选择比,使得第二盲孔贯穿所述器件层216、所述第一绝缘层205和所述第一扩散阻挡层206,并暴露部分所述导电层207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盲孔的开口尺寸与所述第二盲孔的开口尺寸相同或不同,满足第一盲孔的开口尺寸和第二盲孔的开口尺寸小于所述导电层2071的宽度(沿第一衬底的水平方向)即可。
如图2m所示,在第二盲孔221内沉积第二绝缘层222,并刻蚀去除第二盲孔底部的第二绝缘层222;在所述第二盲孔内沉积第四扩散阻挡层223并填充第二金属材料224,以形成第二导电柱225。这里,采用ALD工艺在沟槽内沉积第二绝缘层,第二绝缘层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SiO2、Si3N4、低介电常数材料中的至少一种;采用PVD工艺在第二绝缘层上沉积第四扩散阻挡层,第四扩散阻挡层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TaN、Ta、ZrN、Cu中的至少一种;采用电镀工艺在第一盲孔内填充第二金属材料,第二金属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铜、钨中的至少一种。
这里,第二绝缘层222和第一绝缘层205的材料可以相同。第四扩散阻挡层223和第三扩散阻挡层213的材料可以相同。第二金属材料224和第一金属材料214可以相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导电柱225中的第四扩散阻挡层223通过第二绝缘层222在第二盲孔底部的开口与导电层2071接触,从而所述第二导电柱225中填充的第二金属材料224通过第四扩散阻挡层223与导电层2071电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柱225和第一导电柱215通过所述沟槽底部的导电层2071进行电连接。
对图2m所示的结构进行化学机械研磨工艺,以从所述第一衬底201的正面对所述第二导电柱进行平坦化,以使第二导电柱225的顶表面与所述器件层216的顶表面齐平,形成的硅通孔结构如图2n所示。
如图2n所示,该硅通孔结构包括电连接的第一导电柱215、第二导电柱225和导电层2071,该硅通孔结构呈“十字形”。第一导电柱215和第二导电柱225的宽度在垂直且朝向导电层2071的方向递减。
由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沟槽结构中形成第一导电柱215,第一导电柱215和第二导电柱225通过导电层2071进行电连接,在平行于衬底的方向上,由于导电层2071的宽度大于第一导电柱215和第二导电柱225与导电层2071的接触面的宽度,从而使得在第一衬底正面形成第二导电柱225时,只需与导电层2071接触即可,换言之,第一导电柱215和第二导电柱225在导电层2071上的投影可以不完全重叠。如此,增加了第二导电柱的工艺窗口,降低了第一导电柱和第二导电柱的对准难度,增加了第一导电柱和第二导电柱的接触面积,进而降低了硅通孔的电阻,提高了硅通孔的导电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140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器件层上形成互连层,所述互连层与所述第二导电柱电连接;其中,所述互连层包括互连通孔和互连金属层。在实际应用时,可以在器件层上形成多个层叠的互连层,根据互连层的层叠排列顺序,可以将最接近器件层的互连层称为第一互连层,将第一互连层上方的互连层称为第二互连层,依次类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140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提供键合结构,所述键合结构包括第二衬底和形成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互连层;其中,所述互连层包括互连通孔和互连金属层;将所述互连层与所述器件层进行键合。这里,所述互连层与所述第二导电柱电连接。在实际应用时,可以在第二衬底上形成多个层叠的互连层。在键合时,将最上层的互连层与器件层进行键合,根据互连层的层叠排列顺序,可以将最接近器件层的互连层称为第一互连层,将第一互连层上方的互连层称为第二互连层,依次类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互连层中的互连通孔与所述第二导电柱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器件层和互连层放在不同的衬底上形成,如此,能够同步进行器件层和互连层的制程,从而有效地缩短存储芯片的制造时间。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所述半导体结构包括:衬底;器件层,所述器件层位于所述衬底的正面;硅通孔,所述硅通孔设置在所述衬底内部且贯穿所述衬底及所述器件层。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半导体结构包括:衬底310;器件层320,所述器件层320位于所述半导体衬底310的正面;
硅通孔,所述硅通孔设置在所述衬底内部且贯穿所述衬底310及所述器件层320。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器件层320包括存储阵列321及接触结构322。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硅通孔包括:第一导电柱331,所述第一导电柱331从所述衬底背面向衬底内部延伸;第二导电柱331,所述第二导电柱331贯穿所述器件层320,并从所述衬底正面向衬底内部延伸;导电层3333,所述第一导电柱331和所述第二导电柱332通过所述导电层3333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硅通孔还包括沟槽结构333,所述沟槽结构333从所述衬底背面向衬底内部延伸,且未贯穿所述衬底310。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沟槽结构包括:第一绝缘层3331、第一扩散阻挡层3332、铜薄膜层、第二扩散阻挡层3334和绝缘填充层3335;其中,位于所述沟槽结构333底部的铜薄膜层构成所述导电层3333。
需要说明的是,在形成铜薄膜层时,可以仅在沟槽的底部形成铜薄膜层,而不在沟槽的侧壁形成铜薄膜层。此时,沟槽内的铜薄膜层即为导电层。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柱331贯穿所述绝缘填充层3335和所述第二扩散阻挡层3334,并与所述导电层3333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柱332贯穿所述第一绝缘介质层3331和所述第一扩散阻挡层3332,并与所述导电层3333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沟槽结构中形成第一导电柱,第一导电柱和第二导电柱通过沟槽结构中的导电层进行电连接,在平行于衬底的方向上,由于导电层的宽度大于第一导电柱和第二导电柱与导电层的接触面的宽度,从而使得在第一衬底正面形成第二导电柱时,只需与导电层对齐即可,换言之,第一导电柱和所述第二导电柱在导电层上的投影可以不完全重叠。如此,增加了第二导电柱的工艺窗口,降低了第一导电柱和第二导电柱的对准难度,增加了第一导电柱和第二导电柱的接触面积,进而降低了硅通孔的电阻,提高了硅通孔的导电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方法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方法,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产品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产品实施例。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方法或设备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或设备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9)

1.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第一衬底;
在所述第一衬底的背面刻蚀形成沟槽;
在所述沟槽内形成导电层;
在所述第一衬底的背面形成延伸进入所述沟槽内的第一导电柱;
在所述第一衬底的正面形成器件层,所述器件层包括存储阵列及接触结构;
形成贯穿所述器件层并延伸进入所述第一衬底内的第二导电柱;
所述第一导电柱和所述第二导电柱通过所述导电层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沟槽内形成导电层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沟槽内依次沉积第一绝缘层、第一扩散阻挡层、铜薄膜层;
位于所述沟槽底部的铜薄膜层构成所述导电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衬底的背面形成延伸进入所述沟槽内的第一导电柱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沟槽内沉积第二扩散阻挡层,所述第二扩散阻挡层覆盖所述铜薄膜层;
在所述沟槽内填充绝缘材料形成绝缘填充层,所述绝缘填充层覆盖所述第二扩散阻挡层;
对所述绝缘填充层和所述第二扩散阻挡层进行刻蚀以形成第一盲孔,所述第一盲孔暴露部分所述导电层;
在所述第一盲孔内沉积第三扩散阻挡层,所述第三扩散阻挡层覆盖所述第一盲孔的侧壁及暴露的部分所述导电层;
在所述第一盲孔内填充第一金属材料,所述第一金属材料覆盖所述第三扩散阻挡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在所述形成第一盲孔的步骤之前,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绝缘填充层表面形成第一光掩膜层,以图案化的所述第一光掩模层作为掩膜,刻蚀所述绝缘填充层和所述第二扩散阻挡层,以形成所述第一盲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沟槽的开口尺寸大于所述第一盲孔的开口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盲孔内填充第一金属材料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第一衬底的背面进行化学机械研磨工艺,以使所述第一导电柱顶表面与所述衬底顶表面齐平。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贯穿所述器件层并延伸进入所述第一衬底内的第二导电柱的步骤,包括:
刻蚀形成贯穿所述器件层并延伸进入所述第一衬底内的第二盲孔,所述第二盲孔暴露部分所述导电层;
在所述第二盲孔内沉积第二绝缘层,并刻蚀去除所述第二盲孔底部的第二绝缘层;
在所述第二盲孔内沉积第四扩散阻挡层并填充第二金属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在所述形成第二盲孔的步骤之前,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器件层表面形成第二光掩膜层,以图案后化的所述第二光掩模层作为掩膜,刻蚀所述器件层及所述第一衬底,以形成所述第二盲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第一衬底的正面进行化学机械研磨工艺,以使所述器件层顶表面与所述第二导电柱顶表面齐平。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器件层上形成互连层,所述互连层与所述第二导电柱电连接;
其中,所述互连层包括互连通孔和互连金属层。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提供键合结构,所述键合结构包括第二衬底和形成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互连层;
其中,所述互连层包括互连通孔和互连金属层;
将所述互连层与所述器件层进行键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互连层与所述第二导电柱电连接。
13.一种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
器件层,所述器件层位于所述衬底的正面;
硅通孔,所述硅通孔设置在所述衬底内部且贯穿所述衬底及所述器件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器件层包括存储阵列及接触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硅通孔包括:
第一导电柱,所述第一导电柱从所述衬底背面向衬底内部延伸;
第二导电柱,所述第二导电柱贯穿所述器件层,并从所述衬底正面向衬底内部延伸;
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柱和所述第二导电柱通过所述导电层电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硅通孔还包括沟槽结构,所述沟槽结构从所述衬底背面向衬底内部延伸,且未贯穿所述衬底。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沟槽结构包括:第一绝缘层、第一扩散阻挡层、铜薄膜层、第二扩散阻挡层和绝缘填充层;
其中,位于所述沟槽结构底部的所述铜薄膜层构成所述导电层。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电柱贯穿所述绝缘填充层和所述第二扩散阻挡层,并与所述导电层电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导电柱贯穿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一扩散阻挡层,并与所述导电层电连接。
CN202110790535.3A 2021-07-13 2021-07-13 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Pending CN1156211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90535.3A CN115621192A (zh) 2021-07-13 2021-07-13 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PCT/CN2021/107199 WO2023283972A1 (zh) 2021-07-13 2021-07-19 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US17/479,146 US20230025859A1 (en) 2021-07-13 2021-09-20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90535.3A CN115621192A (zh) 2021-07-13 2021-07-13 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21192A true CN115621192A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55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90535.3A Pending CN115621192A (zh) 2021-07-13 2021-07-13 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25859A1 (zh)
CN (1) CN115621192A (zh)
WO (1) WO202328397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71482B2 (en) * 2004-12-30 2007-09-18 Micron Technology, Inc. Methods for forming interconnects in microelectronic workpieces and microelectronic workpieces formed using such methods
US8847380B2 (en) * 2010-09-17 2014-09-30 Tessera, Inc. Staged via formation from both sides of chip
CN111769072A (zh) * 2019-04-02 2020-10-13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半导体互连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11883498B (zh) * 2020-06-30 2021-07-06 复旦大学 一种dram芯片三维集成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025859A1 (en) 2023-01-26
WO2023283972A1 (zh) 2023-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53150B1 (en) Three-dimensional face-to-face integration assembly
US10319518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vertical inductor
CN102420210A (zh) 具有硅通孔(tsv)的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EP3903346B1 (en) Novel through silicon contact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US10636698B2 (en) Skip via structures
CN107665855A (zh) 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US20160233160A1 (en)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with through-silicon via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CN101483150A (zh) 一种加工硅通孔互连结构的工艺方法
CN101483149A (zh) 一种硅通孔互连结构的制备方法
CN112185981B (zh) 三维存储器结构制备方法
CN111968953A (zh) 硅通孔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05840B (zh) 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子装置
CN101553914B (zh) 在基片中制造开口、通孔的方法和含该通孔的半导体器件
US6645796B2 (en) Method and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for implementing reach through buried interconnect for silicon-on-insulator (SOI) devices
CN113363202A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US20190229039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conductive via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the same
CN115621192A (zh) 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N112466842B (zh) 一种多功能tsv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US20220199531A1 (en) Memory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CN112018071B (zh) 一种多功能tsv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1883498B (zh) 一种dram芯片三维集成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KR20220115542A (ko) 실리콘 관통 비아, 가드 링을 갖는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5405821A (zh) 一种晶圆级tsv封装结构及封装工艺
WO2022000433A1 (zh) 一种用于三维封装的soi有源转接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37861A (zh) 硅通孔工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