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84006B - 一种三元结合干强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元结合干强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84006B
CN115584006B CN202211587445.5A CN202211587445A CN115584006B CN 115584006 B CN115584006 B CN 115584006B CN 202211587445 A CN202211587445 A CN 202211587445A CN 115584006 B CN115584006 B CN 1155840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liquid
deionized water
weight
dry str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8744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84006A (zh
Inventor
王丙奎
刘军
张革仓
刘洪霞
白永亮
隋鹏昊
刘秀菊
黄晶
常秋玲
赵玉玺
柴博
张德鹏
杨宇航
孙淑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Aosai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Aosai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Aosai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Aosai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8744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840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5840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840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5840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840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8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 C08F283/0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on to polyethers, polyoxymethylenes or polyacetals
    • C08F283/065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on to polyethers, polyoxymethylenes or polyacetals on to unsaturated polyethers, polyoxymethylenes or polyac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52Amides or imides
    • C08F220/54Amides, e.g. N,N-dimethylacrylamide or N-isopropylacrylamide
    • C08F220/56Acrylamide; Methacrylami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8/00Chemical modification by after-treatment
    • C08F8/28Condensation with aldehydes or ketone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HPULP COMPOSITIONS; PREPARATION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D21C OR D21D; IMPREGNATING OR COATING OF PAPER; TREATMENT OF FINISHED PAPER NOT COVERED BY CLASS B31 OR SUBCLASS D21G; PAP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21H17/00Non-fibrous material added to the pulp, characterised by its constitution; Paper-impregnat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its constitution
    • D21H17/20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 D21H17/33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D21H17/34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21H17/37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polyacrylate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HPULP COMPOSITIONS; PREPARATION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D21C OR D21D; IMPREGNATING OR COATING OF PAPER; TREATMENT OF FINISHED PAPER NOT COVERED BY CLASS B31 OR SUBCLASS D21G; PAP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21H17/00Non-fibrous material added to the pulp, characterised by its constitution; Paper-impregnat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its constitution
    • D21H17/20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 D21H17/33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D21H17/34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21H17/37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polyacrylates
    • D21H17/375Poly(meth)acrylamide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HPULP COMPOSITIONS; PREPARATION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D21C OR D21D; IMPREGNATING OR COATING OF PAPER; TREATMENT OF FINISHED PAPER NOT COVERED BY CLASS B31 OR SUBCLASS D21G; PAP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21H17/00Non-fibrous material added to the pulp, characterised by its constitution; Paper-impregnat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its constitution
    • D21H17/20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 D21H17/33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D21H17/34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21H17/41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ntaining ionic groups
    • D21H17/44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ntaining ionic groups cationic
    • D21H17/45Nitrogen-containing groups
    • D21H17/455Nitrogen-containing groups comprising tertiary amine or being at least partially quaternised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HPULP COMPOSITIONS; PREPARATION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D21C OR D21D; IMPREGNATING OR COATING OF PAPER; TREATMENT OF FINISHED PAPER NOT COVERED BY CLASS B31 OR SUBCLASS D21G; PAP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21H21/00Non-fibrous material added to the pulp,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form or properties; Paper-impregnating or coat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form or properties
    • D21H21/14Non-fibrous material added to the pulp,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form or properties; Paper-impregnating or coat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form or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function or properties in or on the paper
    • D21H21/18Reinforcing agen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ap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三元结合干强剂、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纸张干强剂领域。所述三元结合干强剂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制备第一组分、制备第二组分、制备第三组分。所述三元结合干强剂应用于造纸工艺中,能够在有效提高板纸耐破指数、横向环压指数、横向耐折度、内结合强度的同时,有效提高造纸过程中的系统单程留着率,提高成纸灰分含量,降低上网浆料浓度;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纸机断头的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三元结合干强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纸张干强剂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三元结合干强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造纸工业中大量利用废纸纸浆、草类纤维的原料进行造纸。其对于废纸的回收利用率逐年提升,其虽然实现了对废纸的有效回用,但是废纸回收利用率的提高,也意味着废纸循环使用次数的增加,其必然导致纸张性能降低,因此,如何提高纸张的性能也成为本领域内的热点研究问题。
干强剂是造纸工业中用于增加纸张强度的一类重要化学品,许多水溶性、且能够与纤维形成氢键结合的聚合物都可以作为干强剂使用。利用干强剂可以增加纸张和纸板的干强度,降低原料消耗。
现有技术中,干强剂对纸张的增强作用机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纤维间氢键结合和静电吸附是干强度产生的主要原因,特别是氢键结合点多,结合力强(键能82kJ/mol),加入干强剂后能够加强氢键结合;同时,一些分子中含有的各种活性基,也可以和纤维上的羟基产生强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及氢键结合。
(2)干强剂也是纤维的高效分散剂,能够使纸浆中的纤维分布更均匀,改善纸页成形,提供更加均匀的纤维间的结合,使纤维间、纤维与高分子间的结合点增加。
(3)干强剂能够提高细小纤维留着率和纸页滤水性能,改善湿纸页的固结。
经发明人研究发现,现有纸张干强剂用于造纸中,虽然能够增加纸张的干强度,但是现有的纸张干强剂,无法有效改善造纸过程中的系统单程留着率,无法有效改善成纸灰分含量,无法有效降低上网浆料浓度,综合生产成本高;同时,由于造纸过程中普通木纤维、碳酸钙等填料的添加,会导致纸机出现断头等问题,严重影响纸机运行效率,无法获得有效改善;进一步的,现有纸张干强剂对于纸张物理性能的改善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无法满足高强纸的质量要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三元结合干强剂、制备方法及应用,能够有效提高造纸过程中的系统单程留着率,提高成纸灰分含量,降低上网浆料浓度,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有效降低纸机断头的发生,提高纸机运行效率;有效改善纸张物理性能,能够满足高强纸的质量要求。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三元结合干强剂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制备第一组分、制备第二组分、制备第三组分。
所述制备第一组分,由以下步骤组成:一次改性、二次改性。
所述一次改性,将丙烯酰胺、4-乙烯基苄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阳离子单体、改性单体、去离子水投入至反应器内,采用氮气置换反应器内的气体3次后,持续通入氮气,搅拌条件下,采用浓度为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8,继续搅拌20-40min;然后升温至70-80℃,投入预定量的过硫酸铵,保温反应20-30h后,投入2.5-3.5倍重量的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制得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改性物。
所述一次改性中,丙烯酰胺、4-乙烯基苄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阳离子单体、改性单体、过硫酸铵、去离子水的重量份比值为100-120:7-10:50-60:25-30:2-3:3500-4000。
所述一次改性中,阳离子单体,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的混合物。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的重量份比值为1:3-4。
所述一次改性中,改性单体,为十六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
所述二次改性,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改性物、三聚磷酸钠投入至反应器内,搅拌20-30min后;然后以0.2-0.3mL/min的滴加速率,滴入浓度为35-40wt%的乙二醛,滴加完成后,采用浓度为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9-10,25-30℃保温3-5h;然后投入1.2-1.6倍重量份的去离子水,采用浓度为25wt%的稀硫酸调节pH值至4-5,制得第一组分。
所述二次改性中,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改性物、三聚磷酸钠、乙二醛的重量份比值为50-60:2-3:12-15。
所述制备第二组分,将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乙酯、叔十二硫醇混合均匀,制得第一液体;将丙烯酰胺、丙烯酸、N-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乙酯三甲基氯化铵、丙烯腈、叔十二硫醇、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制得第二液体;将异丙醇、去离子水、过硫酸铵投入至反应器内,搅拌均匀后,升温至75-85℃,保温;然后以5-8mL/min的滴加速率,将第一液体滴加至反应器内,滴加完成后,继续保温反应2-4h后,采用浓度为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5-6;然后以3-5mL/min的滴加速率,将第二液体滴加至反应器内,滴加完成后,继续保温反应2-4h;减压蒸馏去除异丙醇后,投入去离子水调节固含量为32-35wt%,制得第二组分。
所述制备第二组分中,第一液体中,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乙酯、叔十二硫醇的重量份比值为40-50:1-3:4-6:0.1-0.2。
所述制备第二组分中,第二液体中,丙烯酰胺、丙烯酸、N-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乙酯三甲基氯化铵、丙烯腈、叔十二硫醇、去离子水的重量份比值为90-100:10-12:3-5:15-18:15-18:0.05-0.08:18-20。
所述制备第二组分中,异丙醇、去离子水、过硫酸铵的重量份比值为10-12:7-8:0.03-0.05。
所述制备第二组分中,第一液体、第二液体、异丙醇的重量份比值为3-4:10-12:40-45。
所述制备第三组分,将丙烯酸、丙烯酸乙酯、衣康酸混合均匀,制得第三液体;将丙烯酰胺、丙烯酸、N-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丙烯腈、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制得第四液体;将异丙醇、去离子水、过硫酸铵投入至反应器内,搅拌均匀后,升温至75-85℃,保温;然后以5-8mL/min的滴加速率,将第三液体滴加至反应器内,滴加完成后,继续保温反应2-4h后,采用浓度为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5-6;然后以3-5mL/min的滴加速率,将第四液体滴加至反应器内,滴加完成后,继续保温反应2-4h;减压蒸馏去除异丙醇后,投入去离子水调节固含量为15-17wt%,制得第三组分。
所述制备第三组分中,第三液体中,丙烯酸、丙烯酸乙酯、衣康酸的重量份比值为5-6:0.4-0.5:0.1-0.3。
所述制备第三组分中,第四液体中,丙烯酰胺、丙烯酸、N-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丙烯腈、去离子水的重量份比值为13-15:12-14:0.2-0.3:2-3:1.5-1.8:1.8-2.0。
所述制备第三组分中,异丙醇、去离子水、过硫酸铵的重量份比值为10-12:7-8:0.03-0.05。
所述制备第三组分中,第三液体、第四液体、异丙醇的重量份比值为0.6-0.7:3-4:10-11。
一种三元结合干强剂,包括第一组分、第二组分、第三组分;所述第一组分、第二组分、第三组分采用前述的制备方法制得。
一种三元结合干强剂的应用,将前述的三元结合干强剂应用于造纸;所述三元结合干强剂的添加方法为A方法或B方法;所述三元结合干强剂的添加量为纸浆绝干浆量的1-3wt%。
所述A方法为,第一组分在第一位点添加;第二组分在第二位点添加;第三组分在第三位点添加;
所述B方法为,将第一组分、第二组分与第三组分混合均匀;然后分别在第一位点、第二位点、第三位点添加;
所述A方法或B方法中,第一位点为纸机成浆池上料泵泵前,第二位点为纸机冲浆泵泵前,第三位点为纸机冲浆泵泵后;
所述A方法或B方法中,第一组分、第二组分、第三组分的重量份比值为1.5-2:0.8-1.4:3-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三元结合干强剂的制备方法,通过对第一组分的一次改性、二次改性处理,在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改性物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乙二醛接枝改性;同时,通过第一液体、第二液体制得第二组分,即星型聚丙烯酰胺;及通过第三液体、第四液体制得第三组分,即两性聚丙烯酰胺;通过按特定比例将第一组分、第二组分、第三组分混合制得三元结合干强剂,能够在有效提高板纸耐破指数、横向环压指数、横向耐折度、内结合强度的同时,有效提高造纸过程中的系统单程留着率,提高成纸灰分含量,降低上网浆料浓度;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纸机断头的发生。
(2)本发明的三元结合干强剂中,第一组分、第二组分、第三组分间产生协同作用,克服干强剂对纸张的提升瓶颈,将所述三元结合干强剂应用至造纸工艺中,制得的定量为200g/m2的成纸,耐破指数为3.04-3.92kPa·m2/g,横向环压指数为10.7-12.9N·m/g,横向耐折度为85-116次,内结合强度为183-238J/m2,能够满足高强纸的质量要求。
(3)本发明的三元结合干强剂,有效提高造纸过程中的纸浆单程留着率至89.0-96.5%,提高成纸灰分含量至19.7-22.1%,改善上网浆料浓度为1.40-1.41%,有效提高运行效率。
(4)本发明的三元结合干强剂应用至造纸工艺中,能够有效降低纸机断头的发生,造纸过程中,72h纸机断头次数仅为0-1次,有效提高纸机运行效率。
(5)本发明的三元结合干强剂应用至造纸工艺中,能够使纸张纤维结合紧密,在提高成纸强度性能的同时,有效降低长纤维用量,进一步降低生产原料投入,降低生产成本。
(6)本发明的三元结合干强剂应用至造纸工艺中,有效避免现有干强剂的使用所造成的纸浆絮聚,堵塞过滤器的问题,有效避免干强剂的使用造成纸病,影响产品纸质量的问题。
(7)本发明的三元结合干强剂应用至造纸工艺中,能够改善纸机网部、压榨部脱水性能,降低蒸汽消耗量,提高纸机车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三元结合干强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方案为:
1、制备第一组分
1)一次改性
将丙烯酰胺、4-乙烯基苄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阳离子单体、改性单体、去离子水投入至反应器内,采用氮气置换反应器内的气体3次后,持续通入氮气,搅拌条件下,采用浓度为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继续搅拌20min;然后升温至70℃,投入预定量的过硫酸铵,保温反应20h后,投入2.5倍重量的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制得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改性物。
其中,丙烯酰胺、4-乙烯基苄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阳离子单体、改性单体、过硫酸铵、去离子水的重量份比值为100:7:50:25:2:3500。
所述4-乙烯基苄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EO为10)可通过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CN101543748B等)合成制得,4-乙烯基苄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分子式为:CH2=CH-C6H4-CH2(OCH2CH2)n-O-C6H4-C9H19,n=10。
所述阳离子单体,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的混合物。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的重量份比值为1:3。
所述改性单体,为十六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
2)二次改性
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改性物、三聚磷酸钠投入至反应器内,搅拌20min后;然后以0.2mL/min的滴加速率,滴入浓度为35wt%的乙二醛,滴加完成后,采用浓度为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9,25℃保温5h;然后投入1.2倍重量份的去离子水,采用浓度为25wt%的稀硫酸调节pH值至4,制得第一组分。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改性物、三聚磷酸钠、乙二醛的重量份比值为50:2:12。
2、制备第二组分
将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乙酯、叔十二硫醇混合均匀,制得第一液体;将丙烯酰胺、丙烯酸、N-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乙酯三甲基氯化铵、丙烯腈、叔十二硫醇、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制得第二液体;将异丙醇、去离子水、过硫酸铵投入至反应器内,搅拌均匀后,升温至75℃,保温;然后以5mL/min的滴加速率,将第一液体滴加至反应器内,滴加完成后,继续保温反应2h后,采用浓度为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5;然后以3mL/min的滴加速率,将第二液体滴加至反应器内,滴加完成后,继续保温反应2h;减压蒸馏去除异丙醇后,投入去离子水调节固含量为32wt%,制得第二组分。
第一液体中,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乙酯、叔十二硫醇的重量份比值为40:1:4:0.1。
第二液体中,丙烯酰胺、丙烯酸、N-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乙酯三甲基氯化铵、丙烯腈、叔十二硫醇、去离子水的重量份比值为90:10:3:15:15:0.05:18。
异丙醇、去离子水、过硫酸铵的重量份比值为10:7:0.03。
第一液体、第二液体、异丙醇的重量份比值为3:10:40。
3、制备第三组分
将丙烯酸、丙烯酸乙酯、衣康酸混合均匀,制得第三液体;将丙烯酰胺、丙烯酸、N-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丙烯腈、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制得第四液体;将异丙醇、去离子水、过硫酸铵投入至反应器内,搅拌均匀后,升温至75℃,保温;然后以5mL/min的滴加速率,将第三液体滴加至反应器内,滴加完成后,继续保温反应2h后,采用浓度为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5;然后以3mL/min的滴加速率,将第四液体滴加至反应器内,滴加完成后,继续保温反应2h;减压蒸馏去除异丙醇后,投入去离子水调节固含量为15wt%,制得第三组分。
第三液体中,丙烯酸、丙烯酸乙酯、衣康酸的重量份比值为5:0.4:0.1。
第四液体中,丙烯酰胺、丙烯酸、N-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丙烯腈、去离子水的重量份比值为13:12:0.2:2:1.5:1.8。
异丙醇、去离子水、过硫酸铵的重量份比值为10:7:0.03。
第三液体、第四液体、异丙醇的重量份比值为0.6:3:10。
所述三元结合干强剂的应用,所述三元结合干强剂的添加方法为,第一组分在第一位点添加;第二组分在第二位点添加;第三组分在第三位点添加;其中,第一位点为纸机成浆池上料泵泵前,第二位点为纸机冲浆泵泵前,第三位点为纸机冲浆泵泵后。
所述三元结合干强剂的添加量为纸浆绝干浆量的1wt%。其中,第一组分、第二组分、第三组分的重量份比值为1.5:0.8:3。
实施例2
一种三元结合干强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方案为:
1、制备第一组分
1)一次改性
将丙烯酰胺、4-乙烯基苄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阳离子单体、改性单体、去离子水投入至反应器内,采用氮气置换反应器内的气体3次后,持续通入氮气,搅拌条件下,采用浓度为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5,继续搅拌30min;然后升温至75℃,投入预定量的过硫酸铵,保温反应24h后,投入3倍重量的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制得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改性物。
其中,丙烯酰胺、4-乙烯基苄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阳离子单体、改性单体、过硫酸铵、去离子水的重量份比值为110:9:55:27:2.5:3800。
所述4-乙烯基苄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EO为10)可通过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CN101543748B等)合成制得,4-乙烯基苄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分子式为:CH2=CH-C6H4-CH2(OCH2CH2)n-O-C6H4-C9H19,n=10。
所述阳离子单体,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的混合物。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的重量份比值为1:3.5。
所述改性单体,为十六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
2)二次改性
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改性物、三聚磷酸钠投入至反应器内,搅拌25min后;然后以0.25mL/min的滴加速率,滴入浓度为38wt%的乙二醛,滴加完成后,采用浓度为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9.5,28℃保温4h;然后投入1.4倍重量份的去离子水,采用浓度为25wt%的稀硫酸调节pH值至4.5,制得第一组分。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改性物、三聚磷酸钠、乙二醛的重量份比值为55:2.5:13。
2、制备第二组分
将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乙酯、叔十二硫醇混合均匀,制得第一液体;将丙烯酰胺、丙烯酸、N-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乙酯三甲基氯化铵、丙烯腈、叔十二硫醇、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制得第二液体;将异丙醇、去离子水、过硫酸铵投入至反应器内,搅拌均匀后,升温至80℃,保温;然后以6mL/min的滴加速率,将第一液体滴加至反应器内,滴加完成后,继续保温反应3h后,采用浓度为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5.5;然后以4mL/min的滴加速率,将第二液体滴加至反应器内,滴加完成后,继续保温反应3h;减压蒸馏去除异丙醇后,投入去离子水调节固含量为33wt%,制得第二组分。
第一液体中,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乙酯、叔十二硫醇的重量份比值为45:2:5:0.15。
第二液体中,丙烯酰胺、丙烯酸、N-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乙酯三甲基氯化铵、丙烯腈、叔十二硫醇、去离子水的重量份比值为95:11:4:17:16:0.06:19。
异丙醇、去离子水、过硫酸铵的重量份比值为11:7.5:0.04。
第一液体、第二液体、异丙醇的重量份比值为3.5:11:42。
3、制备第三组分
将丙烯酸、丙烯酸乙酯、衣康酸混合均匀,制得第三液体;将丙烯酰胺、丙烯酸、N-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丙烯腈、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制得第四液体;将异丙醇、去离子水、过硫酸铵投入至反应器内,搅拌均匀后,升温至80℃,保温;然后以6mL/min的滴加速率,将第三液体滴加至反应器内,滴加完成后,继续保温反应3h后,采用浓度为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5.5;然后以4mL/min的滴加速率,将第四液体滴加至反应器内,滴加完成后,继续保温反应3h;减压蒸馏去除异丙醇后,投入去离子水调节固含量为16wt%,制得第三组分。
第三液体中,丙烯酸、丙烯酸乙酯、衣康酸的重量份比值为5.5:0.45:0.2。
第四液体中,丙烯酰胺、丙烯酸、N-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丙烯腈、去离子水的重量份比值为14:13:0.25:2.5:1.6:1.9。
异丙醇、去离子水、过硫酸铵的重量份比值为11:7.5:0.04。
第三液体、第四液体、异丙醇的重量份比值为0.65:3.5:10.5。
所述三元结合干强剂的应用,所述三元结合干强剂的添加方法为,第一组分在第一位点添加;第二组分在第二位点添加;第三组分在第三位点添加;其中,第一位点为纸机成浆池上料泵泵前,第二位点为纸机冲浆泵泵前,第三位点为纸机冲浆泵泵后。
所述三元结合干强剂的添加量为纸浆绝干浆量的2wt%。其中,第一组分、第二组分、第三组分的重量份比值为1.8:1.2:3.5。
实施例3
一种三元结合干强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方案为:
1、制备第一组分
1)一次改性
将丙烯酰胺、4-乙烯基苄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阳离子单体、改性单体、去离子水投入至反应器内,采用氮气置换反应器内的气体3次后,持续通入氮气,搅拌条件下,采用浓度为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8,继续搅拌40min;然后升温至80℃,投入预定量的过硫酸铵,保温反应30h后,投入3.5倍重量的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制得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改性物。
其中,丙烯酰胺、4-乙烯基苄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阳离子单体、改性单体、过硫酸铵、去离子水的重量份比值为120:10:60:30:3:4000。
所述4-乙烯基苄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EO为10)可通过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CN101543748B等)合成制得,4-乙烯基苄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分子式为:CH2=CH-C6H4-CH2(OCH2CH2)n-O-C6H4-C9H19,n=10。
所述阳离子单体,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的混合物。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的重量份比值为1:4。
所述改性单体,为十六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
2)二次改性
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改性物、三聚磷酸钠投入至反应器内,搅拌30min后;然后以0.3mL/min的滴加速率,滴入浓度为40wt%的乙二醛,滴加完成后,采用浓度为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10,30℃保温3h;然后投入1.6倍重量份的去离子水,采用浓度为25wt%的稀硫酸调节pH值至5,制得第一组分。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改性物、三聚磷酸钠、乙二醛的重量份比值为60:3:15。
2、制备第二组分
将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乙酯、叔十二硫醇混合均匀,制得第一液体;将丙烯酰胺、丙烯酸、N-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乙酯三甲基氯化铵、丙烯腈、叔十二硫醇、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制得第二液体;将异丙醇、去离子水、过硫酸铵投入至反应器内,搅拌均匀后,升温至85℃,保温;然后以8mL/min的滴加速率,将第一液体滴加至反应器内,滴加完成后,继续保温反应4h后,采用浓度为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然后以5mL/min的滴加速率,将第二液体滴加至反应器内,滴加完成后,继续保温反应4h;减压蒸馏去除异丙醇后,投入去离子水调节固含量为35wt%,制得第二组分。
第一液体中,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乙酯、叔十二硫醇的重量份比值为50:3:6:0.2。
第二液体中,丙烯酰胺、丙烯酸、N-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乙酯三甲基氯化铵、丙烯腈、叔十二硫醇、去离子水的重量份比值为100:12:5:18:18:0.08:20。
异丙醇、去离子水、过硫酸铵的重量份比值为12:8:0.05。
第一液体、第二液体、异丙醇的重量份比值为4:12:45。
3、制备第三组分
将丙烯酸、丙烯酸乙酯、衣康酸混合均匀,制得第三液体;将丙烯酰胺、丙烯酸、N-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丙烯腈、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制得第四液体;将异丙醇、去离子水、过硫酸铵投入至反应器内,搅拌均匀后,升温至85℃,保温;然后以8mL/min的滴加速率,将第三液体滴加至反应器内,滴加完成后,继续保温反应4h后,采用浓度为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然后以5mL/min的滴加速率,将第四液体滴加至反应器内,滴加完成后,继续保温反应4h;减压蒸馏去除异丙醇后,投入去离子水调节固含量为17wt%,制得第三组分。
第三液体中,丙烯酸、丙烯酸乙酯、衣康酸的重量份比值为6:0.5:0.3。
第四液体中,丙烯酰胺、丙烯酸、N-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丙烯腈、去离子水的重量份比值为15:14:0.3:3:1.8:2.0。
异丙醇、去离子水、过硫酸铵的重量份比值为12:8:0.05。
第三液体、第四液体、异丙醇的重量份比值为0.7:4:11。
所述三元结合干强剂的应用,所述三元结合干强剂的添加方法为,按2:1.4:4的重量份比值,将第一组分、第二组分与第三组分混合均匀;然后按3:3:4的添加比例,分别在第一位点、第二位点、第三位点添加。
所述第一位点,为纸机成浆池上料泵泵前;
所述第二位点,为纸机冲浆泵泵前;
所述第三位点,为纸机冲浆泵泵后。
所述三元结合干强剂的应用中,三元结合干强剂的添加量为纸浆绝干浆量的3wt%。
对比例1
采用实施例2的技术方案,其不同在于:1)省略制备第一组分中的一次改性步骤,采用市售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替代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改性物;2)省略第二组分,采用第一组分替代第二组份。
对比例2
采用实施例2的技术方案,其不同在于:1)省略制备第一组分中的二次改性步骤,将一次改性步骤中制得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改性物作为第一组分;2)省略第三组分,采用第二组分替代第三组份。
按实施例1-3、对比例1-2所述的三元结合干强剂的应用方法,将制得的三元结合干强剂应用至造纸工艺中。控制纸张定量为200g/m2,进行造纸。
分别检测造纸过程中造纸机的纸浆单程留着率、上网浆料浓度、72h纸机断头次数,并对制得的纸张的耐破指数、横向环压指数、横向耐折度、内结合强度、灰分含量进行检测。具体检测结果如下:
Figure 246849DEST_PATH_IMAGE001
可以看出,相比于对比例1-2,实施例1-3通过对第一组分的一次改性、二次改性处理,在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改性物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乙二醛接枝改性;同时,通过第一液体、第二液体制得第二组分,即星型聚丙烯酰胺;及通过第三液体、第四液体制得第三组分,即两性聚丙烯酰胺;通过按特定比例将第一组分、第二组分、第三组分混合制得三元结合干强剂,能够在有效提高成纸耐破指数、横向环压指数、横向耐折度、内结合强度的同时,提高造纸过程中纸浆单程留着率,提高成纸灰分含量;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纸机断头的发生,提高纸机运行效率。
进一步的,按实施例1-3、对比例1-2所述的三元结合干强剂的应用方法,将制得的三元结合干强剂应用至白卡纸的制备中,采用白浆作为制纸浆料,控制定量为180g/m2,制备白卡纸。
对制得的白卡纸的横向耐折度、抗张指数、纵向挺度、横向挺度、内结合强度进行检测。具体检测结果如下:
Figure 334890DEST_PATH_IMAGE002
进一步的,按实施例1-3、对比例1-2所述的三元结合干强剂的应用方法,将制得的三元结合干强剂应用至牛卡纸的制备中,按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浆料:漂白化学热磨机械浆BCTMP(30%)、废纸浆(20%)、漂白硫酸盐针叶木浆NBKP(20%)、漂白硫酸盐阔叶木浆LBKP(30%)作为制纸浆料,控制定量为250g/m2,制备牛卡纸。
对制得的牛卡纸的横向耐折度、横向挺度、耐破指数、内结合强度进行检测。具体检测结果如下:
Figure 555918DEST_PATH_IMAGE003
进一步的,按实施例1-3、对比例1-2所述的三元结合干强剂的应用方法,将制得的三元结合干强剂应用至箱板纸的制备中,按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浆料:长纤褐色浆50%、机械浆50%作为制纸浆料,控制定量为140g/m2,制备箱板纸。
对制得的箱板纸的横向耐折度、耐破指数、横向环压指数进行检测。具体检测结果如下:
Figure 895764DEST_PATH_IMAGE004
除非另有说明,本发明中所采用的百分数均为质量百分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三元结合干强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组成:制备第一组分、制备第二组分、制备第三组分;
所述制备第一组分,由以下步骤组成:一次改性、二次改性;
所述一次改性,将丙烯酰胺、4-乙烯基苄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阳离子单体、改性单体、去离子水混合,在氮气气氛环境下,搅拌条件下,调节pH值至7-8后,继续搅拌一段时间;然后升温至70-80℃,投入过硫酸铵,保温反应20-30h后,投入2.5-3.5倍重量的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制得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改性物;
所述阳离子单体,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的混合物;
所述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的重量份比值为1:3-4;
所述改性单体,为十六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
所述二次改性,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改性物、三聚磷酸钠搅拌混匀后,然后以0.2-0.3mL/min的滴加速率,滴入浓度为35-40wt%的乙二醛,滴加完成后,调节pH值至9-10,25-30℃保温3-5h;然后投入1.2-1.6倍重量份的去离子水,采用稀硫酸调节pH值至4-5,制得第一组分;
所述制备第二组分,将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乙酯、叔十二硫醇混合均匀,制得第一液体;将丙烯酰胺、丙烯酸、N-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乙酯三甲基氯化铵、丙烯腈、叔十二硫醇、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制得第二液体;将第一液体、第二液体滴入至异丙醇、去离子水、过硫酸铵的混合物中,75-85℃保温反应后,减压蒸馏去除异丙醇,采用去离子水调节固含量为32-35wt%,制得第二组分;
所述制备第三组分,将丙烯酸、丙烯酸乙酯、衣康酸混合均匀,制得第三液体;将丙烯酰胺、丙烯酸、N-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丙烯腈、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制得第四液体;将第三液体、第四液体滴入至异丙醇、去离子水、过硫酸铵的混合物中,75-85℃保温反应后,减压蒸馏去除异丙醇,采用去离子水调节固含量为15-17wt%,制得第三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元结合干强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改性中,丙烯酰胺、4-乙烯基苄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阳离子单体、改性单体、过硫酸铵、去离子水的重量份比值为100-120:7-10:50-60:25-30:2-3:3500-4000;
所述二次改性中,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改性物、三聚磷酸钠、乙二醛的重量份比值为50-60:2-3:12-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元结合干强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第二组分,异丙醇、去离子水、过硫酸铵的混合物升温至75-85℃,保温;然后滴入第一液体,保温反应2-4h后,调节pH值至5-6;然后滴入第二液体,保温反应2-4h后;减压蒸馏去除异丙醇,采用去离子水调节固含量至32-35wt%,制得第二组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元结合干强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体中,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乙酯、叔十二硫醇的重量份比值为40-50:1-3:4-6:0.1-0.2;
所述第二液体中,丙烯酰胺、丙烯酸、N-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乙酯三甲基氯化铵、丙烯腈、叔十二硫醇、去离子水的重量份比值为90-100:10-12:3-5:15-18:15-18:0.05-0.08:18-20;
所述制备第二组分中,异丙醇、去离子水、过硫酸铵的混合物中,异丙醇、去离子水、过硫酸铵的重量份比值为10-12:7-8:0.03-0.0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元结合干强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第二组分中,第一液体的滴加速率为5-8mL/min,第二液体的滴加速率为3-5mL/min;
所述第一液体、第二液体、异丙醇的重量份比值为3-4:10-12:40-4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元结合干强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第三组分,异丙醇、去离子水、过硫酸铵的混合物升温至75-85℃,保温;然后滴入第三液体,保温反应2-4h后,调节pH值至5-6;然后滴入第四液体,保温反应2-4h后;减压蒸馏去除异丙醇,采用去离子水调节固含量至15-17wt%,制得第三组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元结合干强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液体中,丙烯酸、丙烯酸乙酯、衣康酸的重量份比值为5-6:0.4-0.5:0.1-0.3;
所述第四液体中,丙烯酰胺、丙烯酸、N-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丙烯腈、去离子水的重量份比值为13-15:12-14:0.2-0.3:2-3:1.5-1.8:1.8-2.0;
所述制备第三组分中,异丙醇、去离子水、过硫酸铵的混合物中,异丙醇、去离子水、过硫酸铵的重量份比值为10-12:7-8:0.03-0.05。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元结合干强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第三组分中,第三液体的滴加速率为5-8mL/min,第四液体的滴加速率为3-5mL/min;
所述第三液体、第四液体、异丙醇的重量份比值为0.6-0.7:3-4:10-11。
9.一种三元结合干强剂,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组分、第二组分、第三组分;所述第一组分、第二组分、第三组分采用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
10.一种三元结合干强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9所述的三元结合干强剂应用于造纸;所述三元结合干强剂的添加方法为A方法或B方法;所述三元结合干强剂的添加量为纸浆绝干浆量的1-3wt%;
所述A方法为,第一组分在第一位点添加;第二组分在第二位点添加;第三组分在第三位点添加;
所述B方法为,将第一组分、第二组分与第三组分混合均匀;然后分别在第一位点、第二位点、第三位点添加;
所述A方法或B方法中,第一位点为纸机成浆池上料泵泵前,第二位点为纸机冲浆泵泵前,第三位点为纸机冲浆泵泵后;
所述A方法或B方法中,第一组分、第二组分、第三组分的重量份比值为1.5-2:0.8-1.4:3-4。
CN202211587445.5A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三元结合干强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Active CN1155840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87445.5A CN115584006B (zh)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三元结合干强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87445.5A CN115584006B (zh)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三元结合干强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84006A CN115584006A (zh) 2023-01-10
CN115584006B true CN115584006B (zh) 2023-02-28

Family

ID=84783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87445.5A Active CN115584006B (zh)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三元结合干强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84006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65075A (zh) * 2014-03-04 2014-06-18 康吉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杂臂星型聚丙烯酰胺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WO2017177349A1 (zh) * 2016-04-15 2017-10-19 合肥信拓高分子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纸张/纸板生产的三元填料体系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09905A (zh) * 2013-10-31 2018-08-17 艺康美国股份有限公司 二醛改性的丙烯酰胺类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80901B1 (fr) * 2005-01-17 2008-06-20 Snf Sas Soc Par Actions Simpli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e papier et carton de grande resistance a sec et papiers et cartons ainsi obtenu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09905A (zh) * 2013-10-31 2018-08-17 艺康美国股份有限公司 二醛改性的丙烯酰胺类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65075A (zh) * 2014-03-04 2014-06-18 康吉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杂臂星型聚丙烯酰胺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WO2017177349A1 (zh) * 2016-04-15 2017-10-19 合肥信拓高分子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纸张/纸板生产的三元填料体系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84006A (zh) 2023-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47470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paper, paperboard and cardboard having high dry strength
EP2288750B1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apier, pappe und karton mit hoher trockenfestigkeit
RU2669629C2 (ru) Проклеивающая композиция, ее применение и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бумаги, картона или аналогичного материала
EP2443284B1 (de) Verfahren zur erhöhung der trockenfestigkeit von papier, pappe und karton
CN106968132B (zh) 一种纸张干强剂
CN101173026A (zh) 一种akd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DE69411139T2 (de) Acrylamid Polymere und deren Verwendung
KR100646003B1 (ko) 중합체 분산액 및 그 제조 방법
EP2393982B1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apier, pappe und karton mit hoher trockenfestigkeit
EP0282761A1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apier, Pappe und Karton mit hoher Trockenfestigkeit
CN108560316A (zh) 提高强度和保持力的方法以及纸张产品
CN109563686A (zh) 干强度组合物、其用途和制造纸、纸板等的方法
WO2010020551A1 (de) Verfahren zur erhöhung der trockenfestigkeit von papier, pappe und karton
CN108794685A (zh) 一种高分子量两性聚丙烯酰胺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86709A (zh) 一种髙支链型水溶性纤维素-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10145990A1 (de) Verfahren zur reduktion von ablagerungen in der trockenpartie bei der herstellung von papier, pappe und karton
CN110520570A (zh) 表面施胶组合物、其生产方法及用途
CN115584006B (zh) 一种三元结合干强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9503771A (zh) 一种新型高效纸张增强剂
CN104583493B (zh) 生产纸、卡片和纸板的方法
EP3207178A1 (de) Verfestigungszusammensetzung für papier und karton
EP2723943A1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apier, pappe und karton
JP3549330B2 (ja) 製紙用添加剤
CN115558055B (zh) 一种醛改性聚丙烯酰胺增强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5237648B (zh) 一种乙二醛交联聚合物改性高支链淀粉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