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69288B - 递送装置和医疗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递送装置和医疗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69288B
CN115569288B CN202211557423.4A CN202211557423A CN115569288B CN 115569288 B CN115569288 B CN 115569288B CN 202211557423 A CN202211557423 A CN 202211557423A CN 115569288 B CN115569288 B CN 1155692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assembly
delivery device
bottom wall
discharging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5742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69288A (zh
Inventor
边桂彬
李桢
张名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Automa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Automa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Automa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Automa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Priority to CN20221155742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69288B/zh
Publication of CN1155692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692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5692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692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105Steering means as part of the catheter or advancing means; Markers for positioning
    • A61M25/0113Mechanical advancing means, e.g. catheter dispens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105Steering means as part of the catheter or advancing means; Markers for positioning
    • A61M25/0116Steering means as part of the catheter or advancing means; Markers for positioning self-propelled, e.g. autonomous robo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61M25/09041Mechanisms for insertion of guide wi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1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with powered movement mechanism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Robotics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递送装置和一种医疗设备,其中,递送装置包括:壳体;出料管组件,设置于壳体的底壁上;第一驱动组件,与出料管组件相连接,第一驱动组件能够驱动出料管组件旋转,以调节出料管组件的出料方向;第二驱动组件,设置于底壁上,第二驱动组件用于与物料连接并驱动物料经出料管组件输送至目标位置。

Description

递送装置和医疗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递送装置和一种医疗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在手术过程中,用于输送导管等医疗器械的递送装置只能够驱动导管前进或后退,而在需要调节导管的输送方向时,则需要人工调节,从而降低了导管输送的精度,容易出现医源性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递送装置。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医疗设备。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递送装置,包括:壳体;出料管组件,设置于壳体的底壁上;第一驱动组件,与出料管组件相连接,第一驱动组件能够驱动出料管组件旋转,以调节出料管组件的出料方向;第二驱动组件,设置于底壁上,第二驱动组件用于与物料连接并驱动物料经出料管组件输送至目标位置。
本发明提供的递送装置,可以用于医疗设备,具体地可以在手术过程中向患者的身体内所需要的部位输送导丝或者导管等医疗器械,也就是,递送装置所述输送的物料为医用导丝或者导管等医疗器械。具体地,递送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用于放置递送装置的其他相关部件,以实现通过壳体对其他相关部件进行保护,避免在递送装置运行的过程中收到外力的作用导致相关部件发生损坏而导致运行事故,通过壳体也可以实现对递送装置的零部件进行集成,保证递送装置结构的整体性,进而便于递送装置的运输。
进一步地,递送装置还包括出料管组件,出料管组件用于物料的输送,也就是物料能够经过送料管组件,进而被输送至目标位置处。具体地,递送装置可以用于医疗设备,具体可以用于在手术过程中输送尺寸较小的导管等医疗器械。在手术过程中,导管在送料组件的作用下,有出料管组件的出口伸出,以实现向手术过程中的目标位置进行输送。
进一步地,递送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其中,第一驱动遵纪安与出料管组件相连接,并且,第一驱动组件在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带动出料管组件相对于壳体转动,从而实现出料管组件的出料方向的调节。也就是,通过第一驱动组件,可以实现出料方向的调节,从而可以在不移动递送装置的情况下改变出料方向,进而提高了出料装置的使用便利性。
进一步地,第二驱动组件设置于壳体的底壁上,第二驱动组件用于与物料相连接,从而使得第二驱动组件在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带动物料移动,进而使得物料能够经过出料管组件输送至目标位置上。也就是实现了递送装置的自动送料过程。
具体地,在输送导管的过程中,首先,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导管的目标位置,控制第一驱动组件运行,从而调整出料管组件的出口的方向,以使得出料管组件的出口方向能够与目标位置相对。然后,工作人员即可控制第一驱动组件停止运行,以使得出料管组件的出口保持当前位置,并且控制第二驱动组件运行,以使得第二驱动组件能够带动导管沿出料管组件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导管能够从出料管组件的出口输送至目标位置。
也就是说,通过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的设置,实现了递送装置对于物料在两个自由度上的调节,进而使得输送物料的过程中,无需人工对物料进行辅助调节,一方面,可以减少人工作业,提高物料输送过程的便利性,另一方面,通过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进行物料输送角度以及输送长度的调节,相比于人工调节,能够有效地提高调节精度,避免人工操作时由于手部的细微颤抖导致手术过程中的医源性损伤。
本发明提供的递送装置,通过第一驱动组件与出料管组件相连接,可以试想通过第一驱动组件调节出料管组件的出料方向,也即实现了出料方向的自动调节。进一步地,通过第二驱动组件带动物料移动,实现了递送装置的自动送料过程。也就是说,通过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的设置,实现了递送装置对于物料在两个自由度上的调节,进而使得输送物料的过程中,无需人工对物料进行辅助调节,既能够提高递送装置操作的便利性,又能够减少人工对于物料输送过程中的调节,从而减少手术过程中由于手部移动过程中的不稳定对于患者造成的医源性损伤。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递送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设置于底壁上;第一传动部,第一传动部的一端与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一传动部的另一端与出料管组件相连接,第一驱动件运行时,能够通过第一传动部带动出料管组件转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一传动部,其中,第一驱动件设置于壳体的底壁上,相应地,第一传动部的一端与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一传动部的另一端与出料管组件相连接。这样,在第一驱动件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将驱动力通过第一传动部传递至出料管组件,进而通过第一传动部带动出料管组件相对于壳体转动,也即实现了出料管组件的出料方向的调节。
具体地,第一驱动件可以为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运行的过程中,输出轴转动,同时第一传动部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相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转动的过程中,通过第一传动部将扭矩传递至出料管组件,以实现带动出料管组件转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传动部包括:第一驱动线轮,套设于第一驱动件的输出轴上;第二驱动线轮,套设于出料管组件上;多个第一滑轮,设置于底壁上;驱动丝线,驱动丝线分别套设于第一驱动线轮、第二驱动线轮和多个第一滑轮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传动部可以包括第一驱动线轮、第二驱动线轮和驱动丝线。其中,第一驱动线轮套设于第一驱动件的输出轴,第二驱动线轮套设于出料管组件上,相应地,驱动丝线同时套设于第一驱动线轮和第二驱动线轮上。在第一驱动件运行时,第一驱动件的输出轴转动,带动第一驱动线轮转动,第一驱动线轮带动驱动丝线移动,进而驱动丝线将驱动力传递至第二驱动线轮,第二驱动线轮则带动出料管组件转动,以实现第一驱动组件通过第一传动部带动出料管组件转动。
进一步地,第一传动最件还包括多个第一滑轮,通过设置多个第一滑轮,可以将驱动丝线套设于多个第一滑轮上,从而实现了通过第一滑轮改变驱动丝线的延伸方向。进而可以便于第一驱动件的位置设置,从而有效提高递送装置中各个部件设置位置的合理性。并且,通过多个第一滑轮的设置,还可以保证驱动丝线的张紧度,以保证驱动丝线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具体地,第一滑轮的数量可以为四个,其中两个第一滑轮设置于壳体的底壁上,并且位于第一驱动件的两侧,另外两个第一滑轮设置于壳体的两个侧壁上,从而可以将驱动丝线引至壳体的底部,避免驱动丝线于递送装置的其他部件干涉。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设置于底壁上;夹持部,设置于底壁上;第二传动部,与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相连接;传送带,传送带分别与夹持部和第二传动部相连接,传送带用于在夹持部的带动下与物料相抵接,并且在第二传动部的带动下驱动物料经出料管组件输送至目标位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驱动组件可以包括第二驱动件和第二传动部,其中,第二驱动件可以用于提供驱动力,并且,通过第二传动部进行驱动力的传动,以实现通过第二驱动组件对于物料的驱动。
进一步地,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夹持部和传送带,其中,传送带与第二传动部相连接,也就是说,第二驱动件运行的过程中,能够通过第二传动部带动传送带移动。同时,传送带还与夹持部相连接,通过夹持部的设置,能够带动传送带对物料进行夹持,也就是通过夹持部带动传送带与物料相抵接,这样,在传送到移动的过程中,就能够带动物料移动,进而实现对物料的输送过程。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夹持部包括:两个夹爪;两个弹性部,两个弹性部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夹爪相连接,两个弹性部的另一端分别与壳体的两个侧壁相连接;传送带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传送带分别套设于两个夹爪上,两个夹爪能够在两个弹性部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带动两个传送带与物料相抵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夹持部还包括两个夹爪,并且,传送带的数量也为两个,两个传送带分别套设于两个夹爪上。进一步地,夹持部还包括两个弹性部,两个弹性部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夹爪相连接,两个夹持部的另一端分别与壳体的两个侧壁相连接。这样,通过两个弹性部的设置,可以实现对两个夹爪提供推动力,从而使得两个夹爪具有相互靠近的运动趋势,从而使得套设于两个夹爪上的两个传送带能够从物料的两侧对物料夹紧,进而,在第二驱动件运行的过程中,通过第二传动部带动两个传送带移动,进而使得两个传送带在移动的过程中带动所夹持物料移动,以实现物料的输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夹持部还包括:调节部,设置于底壁上,调节部的一端为锥形结构,锥形结构与两个夹爪相抵接;调节部能够相对于底壁移动,以通过锥形结构调节两个夹爪之间的距离。
在该技术方案中,夹持部还包括调节部,通过调节部的设置可以实现对两个夹持部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对物料的安装与拆卸。
具体地,调节部设置于壳体的底壁上,并且,调节部能够相对于壳体的底壁移动,也就是调节部能够相对于两个夹爪移动。并且,调节部的一端为锥形结构,锥形结构的锥形面同时与两个夹爪相抵接,这样,当调节部移动的过程中,锥形结构的锥形面同时作用于两个夹爪,并且配合与两个夹爪相连接的两个弹性部,以使得两个夹爪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或减小。
具体地,当控制调节部逐渐靠近两个夹爪的过程中,两个夹爪与锥形面的接触点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两个夹爪克服两个弹性部的弹性力,从而逐渐远。此时可以将物料放入两个夹爪之间或者从两个夹爪之间取出。当控制调节部逐渐远离两个夹爪的过程中,两个夹爪在两个弹性部的弹性力的作用下逐渐靠近,直至将物料夹持在套设于两个夹爪上的两个传送带之间,此时运行第二驱动件,即可通过两个传送带带动物料移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二传动部包括:丝杠,丝杠与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相连接;滑块,套设于丝杠上,丝杠转动时能够带动滑块沿丝杠的延伸方向移动;第二滑轮,设置于夹爪上;多个第三滑轮,设置于底壁上;其中,传送带的两端与滑块相连接,且传送带套设于第二滑轮和第三滑轮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传动部包括丝杠以及与丝杠相配合连接的滑块。具体地,丝杠的一端与壳体相连接,另一端则与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相连接,在第二驱动件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带动丝杠转动。进一步地,滑块套设于丝杠上,并且滑块上设置有能够与丝杠表面上的外螺纹啮合连接的内螺纹,这样,在第二驱动件带动丝杠转动的过程中,滑块能够沿丝杠的延伸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第二传动部还包括第二滑轮,第二滑轮设置于夹爪上。也即第二滑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滑轮分别设置于两个夹爪上。
进一步地,传送带的数量也为两个,同时传送带套设于第二滑轮上,两个夹爪相互靠近时,两个第二滑轮上的传送带能够将物料夹持。进一步地,传送带的两端与滑块相连接,这样,在滑块移动的过程中,滑块能够带动传送带移动,并且传送带套设于第二滑轮上,第二滑轮转动能够保证传送带顺利移动,同时,两个传送带夹持物料,两个传送带同时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物料移动,进而实现了物料的自动输送过程。
进一步地,第二传动部还包括多个第三滑轮,多个第三滑轮设置于壳体上,通过多个第三滑轮的设置,可以将传送带线套设于多个第三滑轮上,从而实现了通过第三滑轮改变传送带的延伸方向,提高传送带延伸路径的合理性。并且,通过第三滑轮的设置,可以保证传送带的张紧度,进而保证传送带的传送效率。
具体地,第三滑轮的数量可以为四个,每两个第三滑轮对应于一个传送带,也就是一个传送带同时套设于两个第三滑轮以及一个第二滑轮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传送带上开设有凹槽,凹槽沿传送带的长度方向延伸。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传送带上还可以开设有凹槽,并且凹槽沿传送带的延伸方向设置。通过凹槽的设置,在传送带对物料进行夹持时,可以将物料放置于凹槽内。一方面,可以避免传送带对物料的夹持力导致物料变形,另一方面,在物料的输送过程中,凹槽还可以对物料起到导向作用,避免物料偏离输送路径,保证物料输送过程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述出料管组件包括:转接头,设置于壳体上,转接头能够相对于壳体转动,转接头上开设有通孔;出料管,设置于转接头上,出料管的入口与通孔相连通,出料管的出口位于出料管的延伸方向的侧方。
在该技术方案中,出料管组件包括转接头,转接头设置于壳体上,并且转接头能够相对于壳体转动。进一步地,转接头与第一驱动组件相连接,从而使得第一驱动组件能够带动转接头转动。
进一步地,出料管组件还包括出料管,出料管与转接头相连接,并且,转接头上开设有通孔,出料管的入口与通口相连通。也就是说,物料能够通过转接头上的通孔进入出料管。进一步地,出料管的出口位于出料管的延伸方向的侧方。这样,在出料管转动时,出料管的出料口能够朝向不同的方向,进而实现了出料方向的调节。
通过设置转接头,并且将转接头与壳体相连接,可以保证出料管组件在转动过程中结构的稳定性,也即避免出料管组件在转动过程中对出料管的结构造成损坏,保证出料管能够稳定输出物料。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医疗设备,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递送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医疗设备,因包括了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递送装置,因此,该医疗设备包括了上述递送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递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递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递送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递送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递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递送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6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递送装置,102壳体,104出料管组件,106第一驱动组件,108第二驱动组件,110第一驱动件,112第一传动部,114第一驱动线轮,116第二驱动线轮,118第一滑轮,120第二驱动件,122夹持部,124第二传动部,126传送带,128夹爪,130调节部,132丝杠,134滑块,136第二滑轮,138第三滑轮,140凹槽,142转接头,144出料管,146驱动丝线,148弹性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递送装置和医疗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如图1所示,提出了一种递送装置100,包括:壳体102和出料管组件104,其中,出料管组件104设置于壳体102的底壁上;进一步地,递送装置100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106和第二驱动组件108,其中,第一驱动组件106与出料管组件104相连接,第一驱动组件106能够驱动出料管组件104旋转,以调节出料管组件104的出料方向;第二驱动组件108设置于底壁上,第二驱动组件108用于与物料连接并驱动物料经出料管组件104输送至目标位置。
本发明提供的递送装置100,可以用于医疗设备,具体地可以在手术过程中向患者的身体内所需要的部位输送导丝或者导管等医疗器械,也就是,递送装置100所述输送的物料为医用导丝或者导管等医疗器械。具体地,递送装置100包括壳体102,壳体102内用于放置递送装置100的其他相关部件,以实现通过壳体102对其他相关部件进行保护,避免在递送装置100运行的过程中收到外力的作用导致相关部件发生损坏而导致运行事故,通过壳体102也可以实现对递送装置100的零部件进行集成,保证递送装置100结构的整体性,进而便于递送装置100的运输。
进一步地,递送装置100还包括出料管组件104,出料管组件104用于物料的输送,也就是物料能够经过送料管组件,进而被输送至目标位置处。具体地,递送装置100可以用于医疗设备,具体可以用于在手术过程中输送尺寸较小的导管等医疗器械。在手术过程中,导管在送料组件的作用下,有出料管组件104的出口伸出,以实现向手术过程中的目标位置进行输送。
进一步地,递送装置100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106和第二驱动组件108,其中,第一驱动遵纪安与出料管组件104相连接,并且,第一驱动组件106在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带动出料管组件104相对于壳体102转动,从而实现出料管组件104的出料方向的调节。也就是,通过第一驱动组件106,可以实现出料方向的调节,从而可以在不移动递送装置100的情况下改变出料方向,进而提高了出料装置的使用便利性。
进一步地,第二驱动组件108设置于壳体102的底壁上,第二驱动组件108用于与物料相连接,从而使得第二驱动组件108在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带动物料移动,进而使得物料能够经过出料管组件104输送至目标位置上。也就是实现了递送装置100的自动送料过程。
具体地,在输送导管的过程中,首先,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导管的目标位置,控制第一驱动组件106运行,从而调整出料管组件104的出口的方向,以使得出料管组件104的出口方向能够与目标位置相对。然后,工作人员即可控制第一驱动组件106停止运行,以使得出料管组件104的出口保持当前位置,并且控制第二驱动组件108运行,以使得第二驱动组件108能够带动导管沿出料管组件104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导管能够从出料管组件104的出口输送至目标位置。
也就是说,通过第一驱动组件106和第二驱动组件108的设置,实现了递送装置100对于物料在两个自由度上的调节,进而使得输送物料的过程中,无需人工对物料进行辅助调节,一方面,可以减少人工作业,提高物料输送过程的便利性,另一方面,通过第一驱动组件106和第二驱动组件108进行物料输送角度以及输送长度的调节,相比于人工调节,能够有效地提高调节精度,避免人工操作时由于手部的细微颤抖导致手术过程中的医源性损伤。
本发明提供的递送装置100,通过第一驱动组件106与出料管组件104相连接,可以试想通过第一驱动组件106调节出料管组件104的出料方向,也即实现了出料方向的自动调节。进一步地,通过第二驱动组件108带动物料移动,实现了递送装置100的自动送料过程。也就是说,通过第一驱动组件106和第二驱动组件108的设置,实现了递送装置100对于物料在两个自由度上的调节,进而使得输送物料的过程中,无需人工对物料进行辅助调节,既能够提高递送装置100操作的便利性,又能够减少人工对于物料输送过程中的调节,从而减少手术过程中由于手部移动过程中的不稳定对于患者造成的医源性损伤。
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5所示,第一驱动组件106包括第一驱动件110,第一驱动件110设置于底壁上;还包括第一传动部112,第一传动部112的一端与第一驱动件110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一传动部112的另一端与出料管组件104相连接,第一驱动件110运行时,能够通过第一传动部112带动出料管组件104转动。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106包括第一驱动件110和第一传动部112,其中,第一驱动件110设置于壳体102的底壁上,相应地,第一传动部112的一端与第一驱动件110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一传动部112的另一端与出料管组件104相连接。这样,在第一驱动件110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将驱动力通过第一传动部112传递至出料管组件104,进而通过第一传动部112带动出料管组件104相对于壳体102转动,也即实现了出料管组件104的出料方向的调节。
具体地,第一驱动件110可以为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运行的过程中,输出轴转动,同时第一传动部112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相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转动的过程中,通过第一传动部112将扭矩传递至出料管组件104,以实现带动出料管组件104转动。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5所示,第一传动部112包括第一驱动线轮114和第二驱动线轮116,其中,第一驱动线轮114套设于第一驱动件110的输出轴上;第二驱动线轮116套设于出料管组件104上;第一传动部112还包括多个第一滑轮118和驱动丝线146,其中,第一滑轮118设置于底壁上;驱动丝线146分别套设于第一驱动线轮114、第二驱动线轮116和多个第一滑轮118上。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传动部112可以包括第一驱动线轮114、第二驱动线轮116和驱动丝线146。其中,第一驱动线轮114套设于第一驱动件110的输出轴,第二驱动线轮116套设于出料管组件104上,相应地,驱动丝线146同时套设于第一驱动线轮114和第二驱动线轮116上。在第一驱动件110运行时,第一驱动件110的输出轴转动,带动第一驱动线轮114转动,第一驱动线轮114带动驱动丝线146移动,进而驱动丝线146将驱动力传递至第二驱动线轮116,第二驱动线轮116则带动出料管组件104转动,以实现第一驱动组件106通过第一传动部112带动出料管组件104转动。
进一步地,第一传动部112件还包括多个第一滑轮118,通过设置多个第一滑轮118,可以将驱动丝线146套设于多个第一滑轮118上,从而实现了通过第一滑轮118改变驱动丝线146的延伸方向。进而可以便于第一驱动件110的位置设置,从而有效提高递送装置100中各个部件设置位置的合理性。并且,通过多个第一滑轮118的设置,还可以保证驱动丝线146的张紧度,以保证驱动丝线146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具体地,第一滑轮118的数量可以为四个,其中两个第一滑轮118设置于壳体102的底壁上,并且位于第一驱动件110的两侧,另外两个第一滑轮118设置于壳体102的两个侧壁上,从而可以将驱动丝线146引至壳体102的底部,避免驱动丝线146于递送装置100的其他部件干涉。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二驱动组件108包括:第二驱动件120,设置于底壁上;夹持部122,设置于底壁上;第二传动部124,与第二驱动件120的输出端相连接;传送带126,传送带126分别与夹持部122和第二传动部124相连接,传送带126用于在夹持部122的带动下与物料相抵接,并且在第二传动部124的带动下驱动物料经出料管组件104输送至目标位置。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组件108可以包括第二驱动件120和第二传动部124,其中,第二驱动件120可以用于提供驱动力,并且,通过第二传动部124进行驱动力的传动,以实现通过第二驱动组件108对于物料的驱动。
进一步地,第二驱动组件108还包括夹持部122和传送带126,其中,传送带126与第二传动部124相连接,也就是说,第二驱动件120运行的过程中,能够通过第二传动部124带动传送带126移动。同时,传送带126还与夹持部122相连接,通过夹持部122的设置,能够带动传送带126对物料进行夹持,也就是通过夹持部122带动传送带126与物料相抵接,这样,传送带126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物料移动。
进一步地,夹持部122包括:两个夹爪128;两个弹性部148,两个弹性部148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夹爪128相连接,两个弹性部148的另一端分别与壳体102的两个侧壁相连接;传送带12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传送带126分别套设于两个夹爪128上,两个夹爪128能够在两个弹性部148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带动两个传送带126与物料相抵接。
具体地,夹持部122还包括两个夹爪128,并且,传送带126的数量也为两个,两个传送带126分别套设于两个夹爪128上。进一步地,夹持部122还包括两个弹性部148,两个弹性部148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夹爪128相连接,两个夹持部122的另一端分别与壳体102的两个侧壁相连接。这样,通过两个弹性部148的设置,可以实现对两个夹爪128提供推动力,从而使得两个夹爪128具有相互靠近的运动趋势,从而使得套设于两个夹爪128上的两个传送带126能够从物料的两侧对物料夹紧,进而,在第二驱动件120运行的过程中,通过第二传动部124带动两个传送带126移动,进而使得两个传送带126在移动的过程中带动所夹持物料移动,以实现物料的输送。
进一步地,夹持部122还包括调节部130,调节部130设置于底壁上,调节部130的一端为锥形结构,锥形结构与两个夹爪128相抵接;调节部130能够相对于底壁移动,以通过锥形结构调节两个夹爪128之间的距离。
具体地,夹持部122还包括调节部130,通过调节部130的设置可以实现对两个夹持部122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对物料的安装与拆卸。
具体地,调节部130设置于壳体102的底壁上,并且,调节部130能够相对于壳体102的底壁移动,也就是调节部130能够相对于两个夹爪128移动。并且,调节部130的一端为锥形结构,锥形结构的锥形面同时与两个夹爪128相抵接,这样,当调节部130移动的过程中,锥形结构的锥形面同时作用于两个夹爪128,并且配合与两个夹爪128相连接的两个弹性部148,以使得两个夹爪128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或减小。
具体地,当控制调节部130逐渐靠近两个夹爪128的过程中,两个夹爪128与锥形面的接触点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两个夹爪128克服两个弹性部148的弹性力,从而逐渐远。此时可以将物料放入两个夹爪128之间或者从两个夹爪128之间取出。当控制调节部130逐渐远离两个夹爪128的过程中,两个夹爪128在两个弹性部148的弹性力的作用下逐渐靠近,直至将物料夹持在套设于两个夹爪128上的两个传送带126之间,此时运行第二驱动件120,即可通过两个传送带126带动物料移动。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第二传动部124包括丝杠132和滑块134,其中,丝杠132与第二驱动件120的输出端相连接;滑块134套设于丝杠132上,丝杠132转动时能够带动滑块134沿丝杠132的延伸方向移动;第二传动部124还包括第二滑轮136,第二滑轮136设置于夹爪128上;还包括多个第三滑轮138,第三滑轮138设置于底壁上;其中,传送带126的两端与滑块134相连接,且传送带126套设于第二滑轮136和第三滑轮138上。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传动部124包括丝杠132以及与丝杠132相配合连接的滑块134。具体地,丝杠132的一端与壳体102相连接,另一端则与第二驱动件120的输出端相连接,在第二驱动件120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带动丝杠132转动。进一步地,滑块134套设于丝杠132上,并且滑块134上设置有能够与丝杠132表面上的外螺纹啮合连接的内螺纹,这样,在第二驱动件120带动丝杠132转动的过程中,滑块134能够沿丝杠132的延伸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第二传动部124还包括第二滑轮136,第二滑轮136设置于夹爪128上。也即第二滑轮13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滑轮136分别设置于两个夹爪128上。
进一步地,传送带126的数量也为两个,同时传送带126套设于第二滑轮136上,两个夹爪128相互靠近时,两个第二滑轮136上的传送带126能够将物料夹持。进一步地,传送带126的两端与滑块134相连接,这样,在滑块134移动的过程中,滑块134能够带动传送带126移动,并且传送带126套设于第二滑轮136上,第二滑轮136转动能够保证传送带126顺利移动,同时,两个传送带126夹持物料,两个传送带126同时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物料移动,进而实现了物料的自动输送过程。
进一步地,第二传动部124还包括多个第三滑轮138,多个第三滑轮138设置于壳体102上,通过多个第三滑轮138的设置,可以将传送带126线套设于多个第三滑轮138上,从而实现了通过第三滑轮138改变传送带126的延伸方向,提高传送带126延伸路径的合理性。并且,通过第三滑轮138的设置,可以保证传送带126的张紧度,进而保证传送带126的传送效率。
具体地,第三滑轮138的数量可以为四个,每两个第三滑轮138对应于一个传送带126,也就是一个传送带126同时套设于两个第三滑轮138以及一个第二滑轮136上。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传送带126上开设有凹槽140,凹槽140沿传送带126的长度方向延伸。
在该实施例中,在传送带126上还可以开设有凹槽140,并且凹槽140沿传送带126的延伸方向设置。通过凹槽140的设置,在传送带126对物料进行夹持时,可以将物料放置于凹槽140内。一方面,可以避免传送带126对物料的夹持力导致物料变形,另一方面,在物料的输送过程中,凹槽140还可以对物料起到导向作用,避免物料偏离输送路径,保证物料输送过程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述出料管组件104包括转接头142和出料管144,其中,转接头142设置于壳体102上,转接头142能够相对于壳体102转动,转接头142上开设有通孔;出料管144设置于转接头142上,出料管144的入口与通孔相连通,出料管144的出口位于出料管144的延伸方向的侧方。
在该实施例中,出料管组件104包括转接头142,转接头142设置于壳体102上,并且转接头142能够相对于壳体102转动。进一步地,转接头142与第一驱动组件106相连接,从而使得第一驱动组件106能够带动转接头142转动。
进一步地,出料管组件104还包括出料管144,出料管144与转接头142相连接,并且,转接头142上开设有通孔,出料管144的入口与通口相连通。也就是说,物料能够通过转接头142上的通孔进入出料管144。进一步地,出料管144的出口位于出料管144的延伸方向的侧方。这样,在出料管144转动时,出料管144的出料口能够朝向不同的方向,进而实现了出料方向的调节。
通过设置转接头142,并且将转接头142与壳体102相连接,可以保证出料管组件104在转动过程中结构的稳定性,也即避免出料管组件104在转动过程中对出料管144的结构造成损坏,保证出料管144能够稳定输出物料。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医疗设备,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递送装置100。
本发明提供的医疗设备,因包括了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递送装置100,因此,该医疗设备包括了上述递送装置100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中,术语“多个”则指至少两个或至少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递送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2);
出料管组件(104),设置于所述壳体(102)的底壁上;
第一驱动组件(106),与所述出料管组件(104)相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06)能够驱动所述出料管组件(104)旋转,以调节所述出料管组件(104)的出料方向;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06)包括第一驱动件(110)和第一传动部(112),第一驱动件(110)设置于所述底壁上,所述第一传动部(1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件(110)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部(112)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料管组件(104)相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110)运行时,能够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部(112)带动所述出料管组件(104)转动;所述第一传动部(112)包括第一驱动线轮(114)、第二驱动线轮(116)、多个第一滑轮(118)和驱动丝线(146),第一驱动线轮(114)套设于所述第一驱动件(110)的输出轴上;第二驱动线轮(116)套设于所述出料管组件(104)上;多个第一滑轮(118)设置于所述底壁上;所述驱动丝线(146)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驱动线轮(114)、所述第二驱动线轮(116)和所述多个第一滑轮(118)上;
第二驱动组件(108)设置于所述底壁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108)用于与物料连接并驱动所述物料经所述出料管组件(104)输送至目标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递送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108)包括:
第二驱动件(120),设置于所述底壁上;
夹持部(122),设置于所述底壁上;
第二传动部(124),与所述第二驱动件(120)的输出端相连接;
传送带(126),所述传送带(126)分别与所述夹持部(122)和所述第二传动部(124)相连接,所述传送带(126)用于在所述夹持部(122)的带动下与所述物料相抵接,并且在所述第二传动部(124)的带动下驱动所述物料经所述出料管组件(104)输送至目标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递送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122)包括:
两个夹爪(128);
两个弹性部(148),所述两个弹性部(148)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两个夹爪(128)相连接,所述两个弹性部(148)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壳体(102)的两个侧壁相连接;
所述传送带(12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传送带(126)分别套设于所述两个夹爪(128)上,所述两个夹爪(128)能够在所述两个弹性部(148)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带动两个所述传送带(126)与所述物料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递送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122)还包括:
调节部(130),设置于所述底壁上,所述调节部(130)的一端为锥形结构,所述锥形结构与所述两个夹爪(128)相抵接;
所述调节部(130)能够相对于所述底壁移动,以通过所述锥形结构调节所述两个夹爪(128)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递送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部(124)包括:
丝杠(132),所述丝杠(132)与所述第二驱动件(120)的输出端相连接;
滑块(134),套设于所述丝杠(132)上,所述丝杠(132)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滑块(134)沿所述丝杠(132)的延伸方向移动;
第二滑轮(136),设置于所述夹爪上;
多个第三滑轮(138),设置于所述底壁上;
其中,所述传送带(126)的两端与所述滑块(134)相连接,且所述传送带(126)套设于所述第二滑轮(136)和所述第三滑轮(138)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递送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126)上开设有凹槽(140),所述凹槽(140)沿所述传送带(126)的长度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递送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组件(104)包括:
转接头(142),设置于所述壳体(102)上,所述转接头(142)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102)转动,所述转接头(142)上开设有通孔;
出料管(144),设置于所述转接头(142)上,所述出料管(144)的入口与所述通孔相连通,所述出料管(144)的出口位于所述出料管(144)的延伸方向的侧方。
8.一种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递送装置(100)。
CN202211557423.4A 2022-12-06 2022-12-06 递送装置和医疗设备 Active CN1155692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57423.4A CN115569288B (zh) 2022-12-06 2022-12-06 递送装置和医疗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57423.4A CN115569288B (zh) 2022-12-06 2022-12-06 递送装置和医疗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69288A CN115569288A (zh) 2023-01-06
CN115569288B true CN115569288B (zh) 2023-03-10

Family

ID=84590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57423.4A Active CN115569288B (zh) 2022-12-06 2022-12-06 递送装置和医疗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69288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57782A (zh) * 2020-04-27 2020-08-21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用于青光眼粘小管成形术的柔性微导管递送机构
KR20200126734A (ko) * 2019-04-30 2020-11-09 울산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가이드와이어의 회전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CN112107775A (zh) * 2020-10-14 2020-12-22 上海睿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血管介入手术导丝自动输送系统
CN114432575A (zh) * 2022-03-02 2022-05-06 上海睿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血管介入手术系统
CN114569873A (zh) * 2022-03-17 2022-06-03 上海睿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血管介入手术辅助送丝机构
CN114587611A (zh) * 2022-04-02 2022-06-07 广州市精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介入机器人送丝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49379B2 (en) * 2007-07-16 2015-10-06 Cook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Delivery device
FR3002851B1 (fr) * 2013-03-07 2015-06-19 Robocath Module d'entrainement de systeme de catheterisme robotise.
KR101712733B1 (ko) * 2015-06-23 2017-03-06 한양대학교 에리카산학협력단 혈관중재시술로봇 및 혈관중재시술시스템
CN108263850B (zh) * 2016-12-30 2021-04-13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递送装置及自助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00126734A (ko) * 2019-04-30 2020-11-09 울산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가이드와이어의 회전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CN111557782A (zh) * 2020-04-27 2020-08-21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用于青光眼粘小管成形术的柔性微导管递送机构
CN112107775A (zh) * 2020-10-14 2020-12-22 上海睿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血管介入手术导丝自动输送系统
CN114432575A (zh) * 2022-03-02 2022-05-06 上海睿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血管介入手术系统
CN114569873A (zh) * 2022-03-17 2022-06-03 上海睿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血管介入手术辅助送丝机构
CN114587611A (zh) * 2022-04-02 2022-06-07 广州市精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介入机器人送丝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69288A (zh) 2023-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533658A (en) Apparatus having replaceable shoes for positioning and gripping tubing
US7419351B2 (en) Managing structure for umbilical member of industrial robot
CN113633383A (zh) 血管介入用的导丝/导管递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及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
US5475485A (en) Instrument for working the surfaces of parts inside engineered cavities
CN115569288B (zh) 递送装置和医疗设备
CN105817702B (zh) 切割长度指示装置
CN116847952A (zh) 用于自动化建立螺纹连接的装置
CN209242079U (zh) 一种提升转运装置及生产线
CN214921712U (zh) 一种用于气动助力机械手的对中精准焊接装置
WO2020076169A1 (en) A fibre optic cable jetting control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implementing that method
CN219632469U (zh) 一种高效焊线剪线送料装置
CN208067443U (zh) 一种建筑管材切割装置
JP2011068408A (ja) 箱体の封緘装置
CN211610754U (zh) 一种拆零药品配剂药盒夹持组件
CN106271765B (zh) 一种汽车保险杠的可调节定位装置
CN111109834A (zh) 纤维差动进给复合打磨装置
CN216913180U (zh) 一种弹簧管端面打磨机
CN109244557B (zh) 包胶机
CN111824746B (zh) 部件供给装置、部件安装装置以及部件供给方法
CN220372393U (zh) 一种用于攻丝机的螺母取放料装置
AU1212900A (en) Automatic handling device for flexible flat products, in particular catamenial products, and intermediate stacker unit to be used therein
KR200287029Y1 (ko) 폐곡선 궤적 운동형 가공장치
CN219818289U (zh) 一种攻牙机用夹具
CN217143005U (zh) 一种用于螺钉自动装配中的螺钉上料、装配机构
CN117798392B (zh) 一种数控车床自动上下料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