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34524A - 液体喷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34524A
CN115534524A CN202210736441.2A CN202210736441A CN115534524A CN 115534524 A CN115534524 A CN 115534524A CN 202210736441 A CN202210736441 A CN 202210736441A CN 115534524 A CN115534524 A CN 1155345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liquid ejection
power supply
wiper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3644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34524B (zh
Inventor
近藤翔丸
土桥祥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110836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3006006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110834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3005993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5345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345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5345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345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35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using wiping construc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05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8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for paper-width or non-reciprocating print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304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41J29/393Devices for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the entire machine ;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mechanical parameters involving printing of test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8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for paper-width or non-reciprocating print heads
    • B41J2002/16591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for paper-width or non-reciprocating print heads for line print heads above an endless belt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液体喷出装置。在揩抹部件在沿墨喷出头的墨喷出面的方向上移动的构成中,在墨喷出区域的外侧也需要确保揩抹部件的移动区域,因而装置易在揩抹部件的移动方向上大型化。液体喷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液体喷出头,对介质喷出液体;擦拭机构,擦拭所述液体喷出头的液体喷出面,且具有通过在沿所述液体喷出面的方向上移动来擦拭所述液体喷出面的擦拭器部;以及电装部,是涉及装置的控制的部位,且包括至少一个电路基板,所述擦拭器部的移动方向是与所述电路基板的表面交叉的方向,在所述擦拭器部的移动方向上,所述电装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擦拭机构的一部分重叠。

Description

液体喷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介质喷出液体的液体喷出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作为液体喷出装置的一例的喷墨打印机中,设置有擦拭墨喷出头的墨喷出面的擦拭机构。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喷墨打印机中,将擦拭器称为揩抹部件,该揩抹部件设置于揩抹单元。揩抹单元获得电机的动力以在沿墨喷出头的墨喷出面的方向上移动,并在该移动的过程中擦拭墨喷出头的墨喷出面。
在该喷墨打印机的背面设置有盖,通过打开该盖能够操作揩抹部件。揩抹部件通过螺丝固定于揩抹单元,通过卸下螺丝能够将揩抹部件取出到装置外部。
另外,如专利文献1所示,在记录装置中,若打开构成装置的壳体的背面盖,则露出电装部件。专利文献1的电装部件构成为具备电路基板的单元体。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75275号公报。
装置易因揩抹部件的构成或者电装部件的构成而大型化。
例如,如上述,在揩抹部件在沿墨喷出头的墨喷出面的方向上移动的构成中,在墨喷出区域的外侧也需要确保揩抹部件的移动区域,因此装置易在揩抹部件的移动方向上大型化。
另外,在装置的制造、更换性等观点上,适合按照不同功能的电路基板进行单元化,但是,若想要将相邻的单元彼此电连接,为了设置连接器等电连接部位,在单元之间需要的空间变大,由此装置易大型化。
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发明的液体喷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液体喷出头,对介质喷出液体;擦拭机构,擦拭所述液体喷出头的液体喷出面,且具有通过在沿所述液体喷出面的方向上移动来擦拭所述液体喷出面的擦拭器部;以及电装部,是涉及装置的控制的部位,且包括至少一个电路基板,所述擦拭器部的移动方向是与所述电路基板的表面交叉的方向,在所述擦拭器部的移动方向上,所述电装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擦拭机构的一部分重叠。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打印机中的介质输送路径的图。
图2是示出打印机中的介质输送路径的图。
图3是示出作为打印机中侧面之一的背面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从图3的状态打开了连接部盖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从图3的状态拆除了背面盖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从图5的状态打开了控制单元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从图6示出的状态拆除了高压单元的状态下的、擦拭机构周围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从图7示出的状态拆除了连接单元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相对于电源单元打开了控制单元的状态下的电源单元及控制单元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电源单元的凹部与控制单元的连接用连接器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控制单元内部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12是示意性地示出从装置上方观察电装部和擦拭机构时的它们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3是示出从装置后方观察电装部、高压单元以及输送带时的它们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4是用Y-Z平面剖切电源单元及控制单元而得的剖视图。
图15是其他实施方式涉及的主基板及驱动基板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喷墨打印机;2:装置主体;2a:凹部;3:第一介质盒;4:第二介质盒;5:第三介质盒;6:增设单元;7:操作面板;8:排出托盘;8a:突出部;8b:支承面;9:扫描单元;10A、10B、10C、10D:墨收纳部;11A、11B、11C、11D:安装部;12:废液收纳部;13:输送带;14、15:轮;19:供给辊;20:分离辊;21、22、23:拾取辊;25、26、27:供送辊对;28、29、31、32、33、34、35、36、37、38:输送辊对;41:挡板;42:擦拭机构;43:擦拭器部;44:擦拭器;45:连接单元;46:电机;47:螺丝;50:头单元;51:行式头;51a:墨喷出面;52:头驱动基板;55:壳体;56:背面盖;56a:凹部;56b:排气口;57:连接部盖;58a、58b:连接器连接部;59a、59b:凹部;60:电装部;61:进口;65:图像处理基板;66:柔性扁平电缆;70:控制单元;71A:主基板;71B:驱动基板;71C:主基板;71D:驱动基板;71e:缺口部;72:控制单元壳体;73:连接用连接器;74:螺丝;78:铰链部;79:排气导管;80:电源单元;80a:凹部;81:电源基板;82A:第一壳体;82B:第二壳体;82a:开口部;82b:缺口部;83:凹部盖;84:排气风扇;85:散热器;86:电子部件;87:电子部件;90:高压单元;91:高电压基板;92:高压单元壳体;T1:记录时输送路径;T2:转向路径;T3:翻转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简要说明。
第一方面涉及的液体喷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液体喷出头,对介质喷出液体;擦拭机构,擦拭所述液体喷出头的液体喷出面,且具有通过在沿所述液体喷出面的方向上移动来擦拭所述液体喷出面的擦拭器部;以及电装部,是涉及装置的控制的部位,且包括至少一个电路基板,所述擦拭器部的移动方向是与所述电路基板的表面交叉的方向,在所述擦拭器部的移动方向上,所述电装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擦拭机构的一部分重叠。
根据本方面,因为在所述擦拭器部的移动方向上,所述电装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擦拭机构的一部分重叠,所以能够抑制在所述擦拭器部的移动方向上的装置尺寸,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擦拭器部的移动方向上,所述电装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擦拭机构的一部分重叠是指,在所述擦拭器部的移动方向上,所述电装部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与所述擦拭机构的一部分的位置相同。另外,或者在所述擦拭器部的移动方向上,所述电装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擦拭机构的一部分重叠是指,在从与所述擦拭器部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电装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擦拭机构的一部分重合。
第二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中,所述擦拭器部能够向初始位置和擦拭所述液体喷出面的擦拭区域移动,当所述擦拭器部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电装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擦拭器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根据本方面,在所述擦拭器部能够向初始位置和擦拭所述液体喷出面的擦拭区域移动、且当所述擦拭器部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电装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擦拭器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构成中,能够获得第一方面的上述作用效果。
第三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或第二方面中,所述擦拭器部的移动方向是装置深度方向。
根据本方面,因为所述擦拭器部的移动方向是装置深度方向,所以能够抑制装置深度方向上的装置尺寸。
第四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三方面中,所述电装部在装置深度方向上位于背面方向,沿所述擦拭器部的移动方向隔开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电路基板,多个所述电路基板包括电源基板和控制基板,所述电源基板设置于作为构成所述电装部的单元的电源单元,所述控制基板设置于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是构成所述电装部的单元,且位于比所述电源单元更靠装置背面侧的位置。
根据本方面,在沿所述擦拭器部的移动方向上具备电源基板和控制基板的构成中,能够抑制装置深度方向上的装置尺寸。
第五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四方面中,形成装置的背面的背面盖被设置为能够拆装,通过拆卸所述背面盖,使所述擦拭机构及所述控制单元露出。
根据本方面,因为是通过拆卸形成装置的背面的背面盖使所述擦拭机构及所述控制单元露出的构成,所以所述擦拭机构和所述控制单元、即所述电装部的维护性得以提高。
第六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五方面中,所述电源单元被设置为能够拆装,所述控制单元被设置为能够开闭,通过打开关闭的状态的所述控制单元,使所述电源单元露出,从而能够拆装该电源单元。
根据本方面,因为是所述控制单元被设置为能够开闭、且通过打开关闭的状态的所述控制单元使所述电源单元露出从而能够拆装该电源单元的构成,所以在拆装所述电源单元时,不需要所述控制单元的保管空间,拆装所述电源单元时的作业性得以提高。
第七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六方面中的任一方面中,使用比所述电装部高的高电压的高电压基板设置在所述电装部的外侧,且相对于所述电装部设置在与所述擦拭器部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
根据本方面,因为使用比所述电装部高的高电压的高电压基板设置在所述电装部的外侧的、且相对于所述电装部设置在与所述擦拭器部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所以能够抑制从所述高电压基板产生的噪音对所述电装部造成的坏影响。
第八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七方面中,具备输送带,所述输送带输送介质,且设置在与所述液体喷出头对置的位置处,所述高电压基板是控制所述输送带的带电的基板,所述高电压基板位于所述输送带的侧面。
根据本方面,因为所述高电压基板是控制所述输送带的带电的基板、且所述高电压基板位于所述输送带的侧面,所以,能够缩短所述高电压基板与所述输送带的配置距离,进而能够缩短为使所述输送带带电而需要的布线。
第九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八方面中的任一方面中,驱动所述液体喷出头的头驱动基板设置于所述电装部的外侧的所述液体喷出头的上部。
根据本方面,因为驱动所述液体喷出头的头驱动基板设置在所述电装部的外侧的所述液体喷出头的上部,所以能够抑制从所述电装部产生的噪音对所述驱动基板造成的坏影响。
第十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中,在所述电路基板形成有避开所述擦拭机构的缺口部。
根据本方面,在所述电路基板形成有避开所述擦拭机构的缺口部,即成为有效利用所述擦拭机构的周围空间来配置所述电路基板的构成,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第十一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中,所述电装部具备:第一电路基板,以沿所述装置的主体的侧面的姿态设置;第二电路基板,位于比所述第一电路基板更靠装置内侧的位置,并且以沿所述第一电路基板的表面的姿态设置;第一单元,具备所述第一电路基板;以及第二单元,具备所述第二电路基板,并配置为与所述第一单元面对面,所述第一单元在与所述第二单元对置的位置具备连接器,所述第二单元在与所述连接器对置的位置具备凹部。
根据本方面,因为在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配置为面对面的构成中,所述第一单元在与所述第二单元对置的位置具备连接器,所述第二单元在与所述连接器对置的位置具备凹部,所以能够减小将电缆连接至所述连接器后布局所述电缆所需的空间、即所述第一单元与所述第二单元之间的空间,能够抑制装置的大型化。
第十二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十一方面中,所述凹部在与所述第一单元与所述第二单元的重合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设置。
根据本方面,因为所述凹部在与所述第一单元与所述第二单元的重合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设置,所以能够在所述凹部的内部布线电缆,能够抑制用于在所述第一单元与所述第二单元之间布线电缆的空间,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第十三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十一或第十二方面中,在所述第一单元与所述第二单元的重合方向上,所述凹部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二电路基板所具备的电子部件的一部分重叠。
根据本方面,因为是在所述第一单元与所述第二单元的重合方向上所述凹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电路基板所具备的电子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构成,所以能够抑制所述第二单元在所述重合方向上的尺寸,进而能够抑制所述重合方向上的装置尺寸。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重合方向上所述凹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电子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重叠是指,在所述重合方向上,所述凹部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与所述电子部件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相同。另外,或者在所述重合方向上所述凹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电子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重叠是指,在从与所述重合方向交叉的方向观察时,可见所述凹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电子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重合。
第十四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十一至第十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中,所述第二单元具备在单元内部产生气流的风扇,所述第二电路基板在与所述凹部的里侧对置的位置具备发热部件及散热器中的至少一方。
在所述第二单元的内部设置有所述凹部的部位空间狭窄,通过所述风扇在单元内部产生的气流的流速比其他部位快。在本方面中,利用该性质,因为在所述第二电路基板中在与所述凹部的里侧对置的位置设置有发热部件及散热器中的至少一方,所以能够提高散热效率。
第十五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十四方面中,具备进行所述第二单元的排气的导管,所述导管从所述第二单元经由所述第一单元的侧面朝向所述装置的主体的侧面延伸。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
以下以通过对以记录纸张为代表的介质喷出作为液体的一例的墨来进行记录的喷墨打印机1作为液体喷出装置或者记录装置的一例来进行说明。以下将喷墨打印机1简称为打印机1。
需要说明的是,在各图中示出的X-Y-Z坐标系为正交坐标系,Y轴方向为与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即介质宽度,其还是装置深度方向。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Y轴方向也是后述的擦拭器部43的移动方向。Y轴方向中的+Y方向为从装置前表面朝向装置背面的方向,-Y方向为从装置背面朝向装置前表面的方向。
X轴方向为装置宽度,当从打印机1的操作者观察时,+X方向成为左侧,而-X方向成为右侧。Z轴方向为竖直方向,成为装置高度方向。Z轴方向中的+Z方向成为上方向,-Z方向成为下方向。
以下,有时也将介质被输送的方向称为“下游”,而将其相反方向称为“上游”。另外,在图1、图2中,将介质输送路径用虚线示出。在打印机1中介质经过用虚线示出的介质输送路径而被输送。
另外,在图1及图2中,F轴方向为后述的行式头51与输送带13之间、即记录区域中的介质输送方向,+F方向成为输送方向的下游,其相反的-F方向成为输送方向的上游。另外,V轴方向为与F轴方向正交的方向,是作为后述的记录部的一例的头单元50的移动方向。V轴方向中的+V方向为头单元50从记录时输送路径T1退避的方向,-V方向为头单元50去往记录时输送路径T1的方向。
以下参照图1及图2对打印机1中的介质输送路径进行说明。打印机1构成为能够将增设单元6连结到装置主体2的下部,图1及图2示出了连结有增设单元6的状态。
装置主体2在下部具备收纳介质的第一介质盒3,在连结有增设单元6的情况下,在其下还设置有第二介质盒4及第三介质盒5。
针对各介质盒设置有将收纳的介质向-X方向送出的拾取辊。拾取辊21、22、23是分别针对第一介质盒3、第二介质盒4以及第三介质盒5设置的拾取辊。
另外,针对各介质盒设置有将向-X方向送出的介质向斜上方向供送的供送辊对。供送辊对25、26、27是分别针对第一介质盒3、第二介质盒4以及第三介质盒5设置的供送辊对。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只要未特别说明,则将“辊对”设为由通过未图示的电机驱动的驱动辊和与该驱动辊接触而从动旋转的从动辊构成的辊对。
从第三介质盒5送出的介质由输送辊对29、28送到输送辊对38。另外,从第二介质盒4送出的介质由输送辊对28送到输送辊对38。介质由输送辊对38夹持并被送向输送辊对31。
从第一介质盒3送出的介质被送向输送辊对31而不经过输送辊对38。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在输送辊对38的附近的供给辊19及分离辊20是将介质从在图1中省略了图示的供给托盘送出的辊对。
从输送辊对31接受输送力的介质被送到作为液体喷出头的一例的行式头51与输送带13之间、也就是与行式头51对置的记录位置。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从输送辊对31到输送辊对32的介质输送路径称为记录时输送路径T1。
行式头51构成作为在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部的一例的头单元50。行式头51向介质的表面喷出作为液体的一例的墨以执行记录。行式头51是构成为喷出墨的喷嘴遍及整个介质宽度范围的墨喷出头,构成为不伴随在介质宽度上的移动而能够在整个介质宽度范围内进行记录的墨喷出头。
头单元50被设置为通过未图示的齿轮齿条机构及电机而能够相对于记录时输送路径T1进退,并且被设置为能够在最大限度靠近记录时输送路径T1的位置与最大限度从记录时输送路径T1退避的位置之间移动。图1示出了头单元50最大限度靠近记录时输送路径T1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对介质进行记录。图2示出了擦拭行式头51的墨喷出面51a时头单元50的位置。墨喷出面51a是液体喷出面的一例。
附图标记43是擦拭器部,附图标记44是设置于擦拭器部43的擦拭器。擦拭器44由橡胶、弹性体等弹性材料形成,通过弹性能够被按压而贴到墨喷出面51a。
擦拭器部43被设置为通过电机46(参照图7)而能够在作为沿墨喷出面51a的方向的一例的Y轴方向上移动,将移动区域中的+Y方向上的端部位置设为初始位置,除了擦拭时,所述擦拭器部43位于初始位置。
如图7所示,在擦拭器部43的初始位置配置有连接单元45。连接单元45与擦拭器部43一同包括在擦拭机构42中。需要说明的是,装置主体2具备使擦拭器部43沿Y轴方向移动的移动单元(未图示)。该移动单元(未图示)例如由导轨构成。也可以将该移动单元理解为擦拭机构42的构成要素。
连接单元45与擦拭器部43不同并以固定状态设置。在连接单元45设置有吸引针(未图示),一旦擦拭器部43向初始位置移动,则所述吸引针就会进入擦拭器部43侧面的吸引孔(未图示)。在擦拭器部43设置有储存墨的储存部(未图示)。所述吸引针与未图示的泵连通,因此,一旦擦拭器部43向初始位置移动,就能够通过上述泵吸引并回收积存在擦拭器部43内部的墨。
接下来,返回到图1及图2,附图标记10A、10B、10C以及附图标记10D是作为液体收纳部的墨收纳部。从行式头51喷出的墨从各墨收纳部经由省略了图示的管向行式头51供给。墨收纳部10A、10B、10C以及10D分别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设置于安装部11A、11B、11C以及11D。
另外,附图标记12是储存为了维护而从行式头51朝向未图示的冲洗帽喷出的、作为废液的墨的废液收纳部。
输送带13设置于与行式头51对置的位置。输送带13是绕挂于轮14及轮15的环形带,轮14及轮15中的至少一方通过由未图示的电机驱动而旋转。介质在被吸附于输送带13的带表面的状态下在与行式头51对置的位置被输送。
输送带13是在由聚氨酯、橡胶等构成的基础材料中含有导电材料的环形带,并由未图示的张紧器赋予预定的张力。
在隔着输送带13与轮14对置的位置设置有未图示的带电辊。该带电辊与输送带13的外表面接触,并与输送带13的旋转对应地进行从动旋转。从高压单元90(参照图5)对所述带电辊施加直流电压,由此所述带电辊将电荷供给到与输送带13接触的部位。例如,所述带电辊对输送带13供给正的电荷,并使输送带13的外表面带正极性电。由此输送带13的外表面成为吸附介质的吸附面。
接下来,经过与行式头51对置的位置的记录时输送路径T1与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两者交叉,是朝上输送介质的构成。由此,作为头单元50的移动方向的V轴方向也与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两者交叉,V轴方向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α小于45°,更具体地说大致为15°。
通过这样的构成,能够实现头单元50移动所需空间的、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大小的平衡,能够抑制装置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极端地大型化。
需要说明的是,不限于上述构成,V轴方向可以与水平方向平行,或者V轴方向也可以与竖直方向平行。
另外,具备设置在比头单元50更靠+Z方向上、并形成支承从介质输送路径排出的介质的支承面8b的排出托盘8,支承面8b沿作为头单元50的移动方向的V轴方向延伸。由此不在排出托盘8与头单元50的移动区域之间的关系中形成无用空间,能够抑制装置的大型化。
另外,因为在Z轴方向上头单元50的一部分与墨收纳部10A~10D液体收纳部重叠,所以能够抑制Z轴方向上的装置尺寸。
接下来,将通过行式头51在第一面进行了记录的介质通过位于输送带13的下游的输送辊对32进一步向上方向输送。
在输送辊对32的下游设置有挡板41,通过该挡板41切换介质的输送方向。在将介质直接排出的情况下,介质的输送路径通过挡板41被切换为朝向上方的输送辊对35,介质通过输送辊对35朝向排出托盘8排出。
在除了在介质的第一面之外还在第二面进行记录的情况下,介质的输送方向通过挡板41而朝向分支位置K1。然后,介质经过分支位置K1进入转向路径T2。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转向路径T2设为从分支位置K1开始的上侧的介质输送路径。在转向路径T2设置有输送辊对36、37。进入了转向路径T2的介质通过输送辊对36、37向上方向输送,然后,若介质的下边缘通过了分支位置K1,则切换输送辊对36、37的旋转方向,由此介质被向下方向输送。
在转向路径T2连接有翻转路径T3。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翻转路径T3设为从分支位置K1开始经过输送辊对33、34直至输送辊对38的介质输送路径。
从分支位置K1向下方向输送的介质从输送辊对33、34接受输送力而到达输送辊对38,弯曲翻转,然后被送到输送辊对31。
再次被送到与行式头51对置的位置的介质的与已经进行了记录的第一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面与行式头51对置。由此能够在介质的第二面进行基于行式头51的记录。
接着,参照图3及后面的图对设置于装置背面侧的电装部60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在作为装置主体2的侧面之一的背面设置有背面盖56。背面盖56是构成装置主体2的外壳的壳体的一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中,附图标记9是设置在装置主体2的上部的扫描单元,附图标记7是设置在装置主体2的前表面上部的操作面板。
背面盖56通过未图示的螺丝固定于装置主体2,即、背面盖56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设置于装置主体2。
在背面盖56的上部形成有排气口56b,后述的电源单元80内的热从排气口56b排出。
另外,连接部盖57能够开闭地设置在背面盖56的上部。若打开连接部盖57,则如图4所示,连接器连接部58a、58b露出。连接器连接部58a、58b是遵照了USB(Universal SerialBus:通用串行总线)等规格的、用于连接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的通信电缆(未图示)的连接部。
连接器连接部58a、58b设置于形成在背面盖56的上部的凹部56a。在凹部56a的-X方向上连接有凹部59a,另外,在凹部59a的-X方向上连接有凹部59b。凹部59b在背面盖56的-X方向的侧部以在Z轴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凹部59a以从凹部59b的上端部向斜上方向延伸并连接至凹部56a的方式形成。
另外,凹部59b的下端部与形成在装置主体2的-X方向上的侧面下部的凹部2a相连。在凹部2a设置有进口61,并连接有未图示的电源电缆。通过以上的构成,连接至连接器连接部58a、58b的通信电缆(未图示)不会从背面盖56向后方突出,而能够通过凹部2a、凹部59b、凹部59a与连接器连接部58a、58b连接,能够提高布线时装置的美观性。另外,由于能够在该状态下关闭连接部盖57,故而也能够提高装置的美观性,并且由于不需要保持将连接部盖57打开的状态,故而也能够抑制装置的设置空间。
另外,因为连接至连接器连接部58a、58b的通信电缆(未图示)和连接至进口61的电源电缆从装置主体2的相同位置向外侧延伸出去,所以布线的布局也变得良好。
接着,图5示出了拆除了背面盖56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背面盖56构成为能够从装置主体2完全拆除,但是,也可以构成为能够旋转地设置于装置主体2、并通过旋转开闭。此时的旋转轴中心既可以与Z轴方向平行,也可以与X轴方向平行。
如图5所示,若拆卸了背面盖56,则作为涉及装置的控制的部位的电装部60露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若拆卸了背面盖56,则擦拭机构42和高压单元90露出。
电装部60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控制单元70和电源单元80,所述电源单元80是位于比控制单元70更靠-Y方向处、即装置前方的单元。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单元70及电源单元80分别是第一单元及第二单元的一例。
控制单元70其外部由控制单元壳体72构成,并且在控制单元壳体72的内部具备主基板71A和驱动基板71B(参照图13)。主基板71A和驱动基板71B是第一电路基板的一例。另外,主基板71A和驱动基板71B是控制基板的一例。主基板71A和驱动基板71B配置为基板面与X-Z平面平行,由此基板面与Y轴方向正交。
主基板71A具备未图示的微控制器、存储器,并负责整个打印机1的控制。驱动基板71B具备驱动各电机的驱动器电路等,并与主基板71A通过未图示的连接单元电连接。
另外,控制单元70在+Y方向一侧具备图像处理基板65。图像处理基板65是具备图像处理用的集成电路的基板,并且设置为在控制单元壳体72的+Y方向的表面露出。图像处理基板65在控制单元70的内侧通过未图示的电缆与主基板71A连接。
电源单元80其外部由第一壳体82A及第二壳体82B(参照图11)构成。第一壳体82A及第二壳体82B均呈托盘状,通过两者相互重合而从整体上构成箱状的壳体。并且,在第一壳体82A及第二壳体82B的内部设置有电源基板81。电源基板81是位于比主基板71A及驱动基板71B更靠-Y方向、即装置内侧的基板,是以沿主基板71A及驱动基板71B的表面的姿态设置的第二电路基板的一例。即、电源基板81与主基板71A及驱动基板71B同样地,配置为基板面与X-Z平面平行,且基板面与Y轴方向正交。
如图11所示,电源基板81具备调整供给到打印机1的各构成部位的电力的电压的电子部件。在图11中,通过附图标记86示出的电子部件是设置于电源基板81的电子部件中的一个。在电子部件86中设置有散热器85,通过散热器85来促进在电子部件86中产生的热的释放。
如图11所示,在电源基板81设置有排气风扇84,通过该排气风扇84在电源单元80内部形成有通过箭头Fr示出的气流。由此电源单元80内的热经由排气导管79被导向排气口56b(参照图4),并从排气口56b排出到装置外。排气导管79从电源单元80经由控制单元70的+Z方向上的侧面而朝向装置主体2的侧面、即背面。
如图9所示,在电源单元80的-Z方向上端部,通过第一壳体82A和第二壳体82B形成有开口部82a,从该开口部82a将外部气体吸入到电源单元80内部。
接下来,返回到图5,控制单元70被设置为经由铰链部78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2旋转,并通过旋转来进行开闭。在本实施方式中,铰链部78在装置背面的+X方向端部在Z轴方向上隔开间隔设置有两个。控制单元70的基于铰链部78的旋转轴中心与Z轴方向平行。由此控制单元70在从关闭的状态打开的情况下,如通过从图5到图6的变化所示,在由处于与装置背面相对的用户观察时,变为朝向右方向打开。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单元70的旋转轴中心不限于与Z轴方向平行,例如也可以设为与X轴方向平行。另外,也可以将控制单元70设置为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2进行拆装,以代替将控制单元70设置为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2开闭。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控制单元70的外壳的控制单元壳体72和构成高压单元90的外壳的高压单元壳体92通过螺丝74连结。另外,通过拆卸螺丝74能够打开控制单元70。
电源单元80通过未图示的螺丝固定于装置主体2,通过拆卸所述螺丝,能够从装置主体2拆卸电源单元80。
但是,电源单元80也可以与控制单元70同样地,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2旋转。此时的旋转轴中心既可以与控制单元70同样地与Z轴方向平行,或者也可以与X轴方向平行。
在关闭了控制单元70的状态下,在控制单元70与高压单元90之间,构成擦拭机构42的连接单元45的一部分露出。若从该状态将控制单元70打开,并进一步拆卸了高压单元90,则如图7所示,擦拭机构42更多地露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高压单元90通过未图示的螺丝安装于装置主体2,但是也可以与控制单元70同样地,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2旋转。此时的旋转轴中心既可以与控制单元70同样地与Z轴方向平行,或者也可以与X轴方向平行。在将高压单元90设置为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2旋转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如下构成,即、将旋转轴中心设为与Z轴方向平行,并且在由处于与装置背面相对的用户观察时向左方向打开。
通过拆卸图7示出的两个螺丝47,从而能够以通过从图7到图8的变化示出的那样,拆卸构成擦拭机构42的连接单元45。若拆卸了连接单元45,则能够使具备擦拭器44(参照图2)的擦拭器部43更多地露出,能够拆卸擦拭器部43。并且,通过拆卸擦拭器部43能够更换擦拭器44。
接下来,参照图9及后面的图对用于填塞控制单元70与电源单元80的Y轴方向间隔的构成进行说明。
电源单元80被配置为在Y轴方向上与控制单元70面对面。在此,若想要电连接电源单元80和控制单元70,为了设置连接器等电连接部位,单元之间需要的空间变大,由此装置易在Y轴方向上大型化。具体而言,在图9中附图标记73是设置于主基板71A的连接用连接器,如图10所示,从电源单元80延伸出去的柔性扁平电缆(以下称为“FFC”)66连接至该连接用连接器73。考虑到将FFC66连接到连接用连接器73,需要确保控制单元70与电源单元80在Y轴方向上的间隔。
鉴于这样的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源单元80在与控制单元70对置的面中在与连接用连接器73对置的位置具备凹部80a。
由此在配置为控制单元70与电源单元80面对面的构成中,能够减小将FFC66连接至连接用连接器73后FFC66的布局所需的空间、即控制单元70与电源单元80之间的空间,能够抑制装置在Y轴方向上的大型化。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形成于第一壳体82A的缺口部82b设置凹部盖83来形成凹部80a。但是,不限于这样的构成,也可以直接在第一壳体82A形成凹部80a。另外,也可以根据情况省略凹部盖8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80a在作为与控制单元70与电源单元80的重合方向(Y轴方向)交叉的方向的X轴方向上延伸设置。由此能够在凹部80a的内部对FFC66进行布线,且不需要用于在控制单元70与电源单元80之间对FFC66进行布线的空间,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如图14所示,在控制单元70与电源单元80的重合方向(Y轴方向)上,凹部80a的一部分与电源基板81所具备的电子部件87的一部分重叠。电子部件87是设置于电源基板81的电子部件中向+Y方向突出为最显著的部件,电源单元80在Y轴方向上的厚度依赖于电子部件87的尺寸。在这样的构成中,通过附图标记W1示出的Y轴方向上的范围示出了凹部80a与电子部件87在Y轴方向上重叠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Y轴方向上凹部80a的一部分与电子部件87的一部分重叠是指,在Y轴方向上凹部80a的一部分的位置与电子部件87的一部分的位置相同。另外,或者在Y轴方向上凹部80a的一部分与电子部件87的一部分重叠是指,从作为与Y轴方向交叉的方向的Z轴方向观察时,凹部80a的一部分与电子部件87的一部分重合。
像这样,因为是在Y轴方向上凹部80a的一部分与电子部件87的一部分重叠的构成,所以能够抑制电源单元80在Y轴方向上的尺寸,进而能够抑制Y轴方向上的装置尺寸。
另外,如参照图11所说明的,电源单元80具备在单元内部产生气流的排气风扇84。并且,如图14所示,电源基板81在与凹部80a的里侧对置的位置具备散热器85。
即、在电源单元80的内部设置有凹部80a的部位在Y轴方向上的空间狭窄,通过排气风扇84在单元内部产生的气流(在图11中为箭头Fr)的流速与其他部位相比变得更快。在图14中,尺寸h1为第一壳体82A的里侧与散热器85的距离,尺寸h2为凹部80a(凹部盖83)的里侧与散热器85的距离,形成h2<h1的关系。
通过这样的构成,散热器85的部位的气流的流速与其他部位相比变得更快,能够提高散热器85的散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配置其他发热部件以代替散热器85,或者也可以将其他发热部件和散热器85两者配置在与凹部80a的里侧对置的位置。
接着,对包括控制单元70和电源单元80的电装部60与擦拭机构42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
如上述,擦拭机构42具备通过沿Y轴方向移动来擦拭行式头51的墨喷出面51a的擦拭器部43以及固定设置的连接单元45。Y轴方向是与主基板71A、驱动基板71B以及电源基板81这些基板的表面交叉的方向。
另外,如图12所示,在Y轴方向上电装部60的至少一部分与擦拭机构42的一部分重叠。
由此能够抑制Y轴方向、即装置深度方向上的装置尺寸。
更具体而言,图12示出的范围La示出了擦拭机构42在Y轴方向上占据的范围。在范围La中包括擦拭器部43伴随该擦拭器部43移动而占据的范围(范围Lb)。换言之,范围Lb相当于擦拭器部43的移动区域。另外,范围Lc示出了电装部60在Y轴方向上占据的范围。如图示,在范围La的一部分中包括范围Lc的一部分。即、擦拭机构42与电装部60在Y轴方向上重叠。该重叠的范围用附图标记Ld示出。
像这样,在Y轴方向上电装部60的至少一部分与擦拭机构42的一部分重叠。需要说明的是,在电装部60的至少一部分与擦拭机构42的一部分在Y轴方向上重叠的方式中,包括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地电装部60的一部分与擦拭机构42的一部分在Y轴方向上重叠的方式以及电装部60的全部与擦拭机构42的一部分在Y轴方向上重叠的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Y轴方向上电装部60的至少一部分与擦拭机构42的一部分重叠是指,在Y轴方向上电装部60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与擦拭机构42的一部分的位置相同。另外,或者在Y轴方向上电装部60的至少一部分与擦拭机构42的一部分重叠是指,从作为与Y轴方向交叉的方向的X轴方向观察时,电装部60的至少一部分与擦拭机构42的一部分重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在从作为与Y轴方向交叉的方向的X轴方向观察时电装部60的至少一部分与擦拭机构42的一部分重合,但是也可以是在从作为与Y轴方向交叉的方向的Z轴方向观察时电装部60的至少一部分与擦拭机构42的一部分重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Y轴方向上电装部60的一部分与连接单元45的全部重叠。具体而言,在Y轴方向上控制单元70的一部分与连接单元45的全部重叠。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是在Y轴方向上控制单元70的至少一部分与连接单元45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构成。即、也可以是在Y轴方向上控制单元70的一部分与连接单元45的一部分重叠的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Y轴方向上主基板71A及驱动基板71B的全部与连接单元45的一部分重叠。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是在Y轴方向上主基板71A的至少一部分与连接单元45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构成。即、也可以是在Y轴方向上主基板71A的一部分与连接单元45的一部分重叠的构成。同样地,也可以是在Y轴方向上驱动基板71B的至少一部分与连接单元45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构成。即、也可以是在Y轴方向上驱动基板71B的一部分与连接单元45的一部分重叠的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Y轴方向上擦拭器部43的移动区域的一部分与电源单元80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擦拭器部43伴随移动而在Y轴方向上占据的范围Lb中包括电源单元80在Y轴方向上占据的范围Le的全部。但是,也可以是在范围Lb中包括范围Le的一部分的构成。即、也可以是在Y轴方向上擦拭器部43的移动区域的一部分与电源单元80的电源基板81的一部分重叠的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Y轴方向上擦拭器部43的移动区域的一部分与电源单元80的电源基板81的全部重叠。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是在Y轴方向上擦拭器部43的移动区域的一部分与电源单元80的电源基板81的一部分重叠的构成。
另外,擦拭器部43将Y轴方向上的移动范围中的+Y方向上的端部、即与连接单元45连接的位置作为初始位置。擦拭器部43在非擦拭时停止在初始位置。另外,行式头51在Y轴方向上占据的范围为擦拭器部43擦拭墨喷出面51a的擦拭区域。擦拭区域在图12中用附图标记S示出。擦拭器部43向与连接单元45连接的初始位置和上述擦拭区域移动。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初始位置设定为擦拭器部43从擦拭区域退避并待机的位置。
另外,当擦拭器部43位于初始位置时,电装部60的至少一部分与擦拭器部43的至少一部分重叠。范围Lf是位于初始位置的擦拭器部43与电装部60在Y轴方向上重叠的范围。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是擦拭器部43的全部与电装部60的一部分在Y轴方向上重叠的构成,但是也可以是擦拭器部43的一部分与电装部60的一部分在Y轴方向上重叠的构成。或者也可以是电装部60的全部与擦拭器部43的一部分在Y轴方向上重叠的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擦拭器部43位于初始位置时,在Y轴方向上擦拭器部43的一部分与电源单元80的一部分重叠。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是当擦拭器部43位于初始位置时在Y轴方向上擦拭器部43的至少一部分与电源单元80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构成。即、也可以是在Y轴方向上擦拭器部43的全部与电源单元80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重叠的构成。
另外,也可以是当擦拭器部43位于初始位置时在Y轴方向上擦拭器部43的至少一部分与控制单元70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构成。即、也可以是在Y轴方向上擦拭器部43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与控制单元70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重叠的构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擦拭器部43的移动方向的Y轴方向是装置深度方向,在这样的构成中,通过使电装部60的至少一部分与擦拭机构42的至少一部分在Y轴方向上重叠来抑制装置深度方向上的装置尺寸。但是,也可以是,主基板71A、驱动基板71B以及电源基板81为沿Y-Z平面的姿态,且在装置主体2中沿+X方向上的侧面配置或者沿-X方向上的侧面配置,并在此基础上,将擦拭器部43的移动方向设定为沿X轴方向的方向。在该情况下,能够抑制装置的X轴方向尺寸、即宽度尺寸。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装部60在Y轴方向、即装置深度方向上位于背面方向。电装部60在装置深度方向上位于背面方向上意指,电装部60位于比装置主体2在装置深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更靠+Y方向处。
另外,主基板71A和驱动基板71B以及电源基板81沿Y轴方向隔开间隔设置,电源基板81设置于作为构成电装部60的单元的电源单元80,作为控制基板的主基板71A和驱动基板71B设置于控制单元70,所述控制单元70是构成电装部60的单元,且位于比电源单元80更靠装置背面侧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单元70其外部由控制单元壳体72构成,但是也可以不具备控制单元壳体72。即、控制单元70也可以由主基板71A和驱动基板71B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单元70位于比电源单元80更靠装置背面侧处,但是代之以这样的构成,也可以是电源单元80位于比控制单元70更靠装置背面侧处的构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装部60具备控制单元70及电源单元80,但是也可以是仅具备控制单元70及电源单元80中的任一个的构成。另外,或者电装部60所具备的单元也可以是具有与控制单元70、电源单元80的功能不同的其他功能的单元。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装置的背面的背面盖56被设置为能够拆装,是通过拆卸背面盖56而露出擦拭机构42及控制单元70的构成。通过这样的构成,擦拭机构42和控制单元70、即电装部60的维护性得以提高。
另外,是如下构成:电源单元80被设置为能够拆装、控制单元70被设置为能够开闭、通过打开关闭的状态的控制单元70使电源单元80露出从而成为能够拆装该电源单元80的状态。由此,在拆装电源单元80时,变得不需要控制单元70的保管空间,拆装电源单元80时的作业性得以提高。
另外,高压单元90具备高电压基板91。高电压基板91是使用比电源基板81、主基板71A及驱动基板71B高的高电压的基板。该高电压基板91设置于电装部60的外侧、且相对于电装部60设置于作为与Y轴方向交叉的方向的-X方向上。通过这样的构成,能够抑制从高电压基板91产生的噪音对电装部60造成的坏影响。
另外,高电压基板91是控制输送带13的带电的基板,且高电压基板91位于输送带13的侧面,具体而言,相对于输送带13位于+Y方向上。如图13所示,该高电压基板91与输送带13的位置关系,在从装置背面观察的情况下,是高电压基板91的一部分与输送带13的一部分重合的位置关系。当然,也可以是可见输送带13的全部与高电压基板91重合的构成。
通过这样的构成,能够缩短高电压基板91与输送带13的配置距离,进而能够缩短使输送带13带电的带电辊(未图示)与高电压基板91之间的布线。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是在Y轴方向上擦拭机构42的一部分与高压单元90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重叠的构成。具体而言,也可以是连接单元45的一部分与高压单元90的一部分重叠,也可以是擦拭器部43的一部分高电压基板91的一部分重叠。
另外,作为驱动行式头51的驱动基板的头驱动基板52(参照图1、图2)设置于电装部60的外侧的行式头51的上部。由此,能够抑制从电装部60产生的噪音对头驱动基板52造成的坏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主基板71A和驱动基板71B的配置也能够被设为如图15所示那样。图15是示出其他实施方式的图,附图标记71C示出了主基板,附图标记71D示出了驱动基板。该实施方式也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是在Y轴方向上电装部60的至少一部分与擦拭机构42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主基板71C和驱动基板71D沿X轴方向配置。在驱动基板71D形成有缺口部71e,在从装置的背面观察时,成为在缺口部71e配置有擦拭机构42的状态。换言之,也可以说,在驱动基板71D形成有避开擦拭机构42的缺口部71e。由此成为有效利用擦拭机构42的周围空间以配置驱动基板71D的构成,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所说明的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当然这些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例如,也可以设为,在将色调剂图像形成于记录材料的记录装置中,具备:记录部,在介质中进行记录;装置主体,在内部具备所述记录部;第一电路基板,以沿所述装置主体的侧面的姿态设置;第二电路基板,位于比所述第一电路基板更靠装置内侧处,且以沿所述第一电路基板的表面的姿态设置;第一单元,具备所述第一电路基板;以及第二单元,是具备所述第二电路基板的单元,配置为与所述第一单元面对面,所述第一单元在与所述第二单元对置的位置处具备连接器,所述第二单元在与所述连接器对置的位置处具备凹部。

Claims (15)

1.一种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液体喷出头,对介质喷出液体;
擦拭机构,擦拭所述液体喷出头的液体喷出面,且具有通过在沿所述液体喷出面的方向上移动来擦拭所述液体喷出面的擦拭器部;以及
电装部,是涉及装置的控制的部位,且包括至少一个电路基板,
所述擦拭器部的移动方向是与所述电路基板的表面交叉的方向,
在所述擦拭器部的移动方向上,所述电装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擦拭机构的一部分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擦拭器部能够向初始位置和擦拭所述液体喷出面的擦拭区域移动,
当所述擦拭器部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电装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擦拭器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擦拭器部的移动方向是装置深度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装部在装置深度方向上位于背面方向,
沿所述擦拭器部的移动方向隔开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电路基板,
多个所述电路基板包括电源基板和控制基板,
所述电源基板设置于作为构成所述电装部的单元的电源单元,
所述控制基板设置于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是构成所述电装部的单元,且位于比所述电源单元更靠装置背面侧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形成装置的背面的背面盖被设置为能够拆装,
通过拆卸所述背面盖,使所述擦拭机构及所述控制单元露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单元被设置为能够拆装,
所述控制单元被设置为能够开闭,通过打开关闭的状态的所述控制单元,使所述电源单元露出,从而能够拆装该电源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用比所述电装部高的高电压的高电压基板设置在所述电装部的外侧,且相对于所述电装部设置在与所述擦拭器部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具备输送带,所述输送带输送介质,且设置在与所述液体喷出头对置的位置处,
所述高电压基板是控制所述输送带的带电的基板,
所述高电压基板位于所述输送带的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驱动所述液体喷出头的头驱动基板设置于所述电装部的外侧的所述液体喷出头的上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路基板形成有避开所述擦拭机构的缺口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装部具备:
第一电路基板,以沿所述装置的主体的侧面的姿态设置,
第二电路基板,位于比所述第一电路基板更靠装置内侧的位置,并且以沿所述第一电路基板的表面的姿态设置;
第一单元,具备所述第一电路基板;以及
第二单元,具备所述第二电路基板,并配置为与所述第一单元面对面,
所述第一单元在与所述第二单元对置的位置具备连接器,
所述第二单元在与所述连接器对置的位置具备凹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在与所述第一单元与所述第二单元的重合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单元与所述第二单元的重合方向上,所述凹部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二电路基板所具备的电子部件的一部分重叠。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单元具备在单元内部产生气流的风扇,
所述第二电路基板在与所述凹部的里侧对置的位置具备发热部件及散热器中的至少一方。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具备进行所述第二单元的排气的导管,
所述导管从所述第二单元经由所述第一单元的侧面朝向所述装置的主体的侧面延伸。
CN202210736441.2A 2021-06-30 2022-06-27 液体喷出装置 Active CN1155345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08345 2021-06-30
JP2021108362A JP2023006006A (ja) 2021-06-30 2021-06-30 記録装置
JP2021108345A JP2023005993A (ja) 2021-06-30 2021-06-30 液体吐出装置
JP2021-108362 2021-06-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34524A true CN115534524A (zh) 2022-12-30
CN115534524B CN115534524B (zh) 2024-09-10

Family

ID=84723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36441.2A Active CN115534524B (zh) 2021-06-30 2022-06-27 液体喷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01695A1 (zh)
CN (1) CN115534524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8382A (zh) * 2000-04-06 2002-03-0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清洁装置及喷墨打印机
JP2004358754A (ja) * 2003-06-03 2004-12-24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4065261A (ja) * 2012-09-27 2014-04-17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5231721A (ja) * 2014-06-10 2015-12-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6064523A (ja) * 2014-09-24 2016-04-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ワイパー装置、液体吐出装置、ならびにワイピング方法
US20160271955A1 (en) * 2015-03-20 2016-09-2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2017193161A (ja) * 2016-04-14 2017-10-26 エスアイアイ・プ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18086832A (ja) * 2016-11-21 2018-06-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吐出装置
CN111619226A (zh) * 2019-02-28 2020-09-04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以及维护方法
JP2021059123A (ja) * 2021-01-12 2021-04-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21094738A (ja) * 2019-12-16 2021-06-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ヘッド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522595C2 (de) * 1995-06-19 1998-06-04 Francotyp Postalia Gmbh Anordnung für eine elektronische Handfrankiermaschine mit federnd gelagertem Fahrgestellrahmen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8382A (zh) * 2000-04-06 2002-03-0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清洁装置及喷墨打印机
JP2004358754A (ja) * 2003-06-03 2004-12-24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4065261A (ja) * 2012-09-27 2014-04-17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5231721A (ja) * 2014-06-10 2015-12-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6064523A (ja) * 2014-09-24 2016-04-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ワイパー装置、液体吐出装置、ならびにワイピング方法
US20160271955A1 (en) * 2015-03-20 2016-09-2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2017193161A (ja) * 2016-04-14 2017-10-26 エスアイアイ・プ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18086832A (ja) * 2016-11-21 2018-06-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吐出装置
CN111619226A (zh) * 2019-02-28 2020-09-04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以及维护方法
JP2021094738A (ja) * 2019-12-16 2021-06-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ヘッド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JP2021059123A (ja) * 2021-01-12 2021-04-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001695A1 (en) 2023-01-05
CN115534524B (zh) 2024-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84893B2 (en) Image-forming device
JP5906622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10065440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dditional cassette device
JP2006035662A (ja) 記録装置
JP2018069698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6730660B2 (ja) 記録装置
USRE48279E1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CN115534524B (zh) 液体喷出装置
WO2013128923A1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318046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23006006A (ja) 記録装置
JP2023005993A (ja) 液体吐出装置
US9610792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CN113276548B (zh) 记录装置
CN115891429A (zh) 液体喷出装置
JP2023051684A (ja) 液体吐出装置
US10245863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JP690066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14683696B (zh) 记录装置
CN114940022A (zh) 记录装置
US20230202219A1 (en) Recording device
JP2023153872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3276550B (zh) 记录装置
JP708131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380742B2 (ja) 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