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24946A - 图像密度校正方法、图像形成装置、控制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图像密度校正方法、图像形成装置、控制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24946A
CN115524946A CN202211244148.0A CN202211244148A CN115524946A CN 115524946 A CN115524946 A CN 115524946A CN 202211244148 A CN202211244148 A CN 202211244148A CN 115524946 A CN115524946 A CN 1155249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density
image forming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4414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燕
马杨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Pantum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Pantum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Pantum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Pantum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4414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2494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249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24946A/zh
Priority to EP23199928.5A priority patent/EP4354843A1/en
Priority to US18/478,761 priority patent/US20240118651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25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original characteristics, e.g. contrast, den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6Processing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 H04N1/60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 H04N1/603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controlled b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icture signal generator or the picture reproducer
    • H04N1/6033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controlled b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icture signal generator or the picture reproducer using test pattern analys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33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photoconductor characteristics, e.g. temperature,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the photoconductor
    • G03G15/5041Detecting a toner image, e.g. density, toner coverage, using a test patch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03G15/0121Details of unit for develop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62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the copy materia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密度校正方法、图像形成装置、控制设备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用户触发的图像密度校正指令,形成用于图像密度校正的图像密度图案;采集所述图像密度图案对应的图像密度数据;根据所述图像密度图案对应的图像密度数据生成色调再现曲线TRC数据;向控制设备发送所述TRC数据,所述控制设备用于在图像形成过程中根据所述TRC数据进行图像密度校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用户控制图像形成装置提前生成TRC数据,并将TRC数据发送至控制设备,在图像形成过程中,控制设备可以直接使用该TRC数据进行图像密度校正,提高图像形成效率,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图像密度校正方法、图像形成装置、控制设备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图像形成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图像密度校正方法、图像形成装置、控制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图像形成装置是一种通过成像原理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设备,例如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多功能图像制作和复印装置、静电印刷装置和任何其它类似装置。为了利用图像形成装置执行图像形成操作,控制设备通常将打印数据转换为打印机语言,并将打印机语言发送至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打印机语言的类型,可以将图像形成装置分为页面描述语言(PageDescription Language,PDL)型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形设备接口(Graphics DeviceInterface,GDI)型图像形成装置。其中,PDL例如包括打印机控制语言(Printer ControlLanguage,PCL)5,PCL6和PostScript(PS),是指用于根据对象生成不同命令的打印机语言。由于PDL针对对象生成命令,所以PDL在诸如一个字、一行等页面输出数据较小时是有利的,当页面输出数据较大时,输出速度可能降低。GDI语言是指用于将一页打印数据转换成二进制打印数据的打印机语言,该二进制打印数据为位图数据。由于GDI语言以页为单位生成作为位图数据的二进制打印数据,因此与输出数据较小时相比,当输出数据较大时,GDI语言对于提高输出速度更有利。
图像密度用于反映成像的深浅度。在图像形成过程中,存在较多图像密度的影响因素。例如,温度或湿度等环境的变化、耗材随着时间的变化、电压的变化等均可能影响成像的图像密度。因此,在图像形成过程中,需要进行图像密度校正。对于GDI型图像形成装置,现有技术中一种图像密度校正方法为:图像形成装置通过传感器采集图像密度数据,并将图像密度数据发送至控制设备;控制设备根据图像密度数据生成色调再现曲线(ToneReproduction Curve,TRC);在图像形成过程中,控制设备可以根据TRC数据进行图像密度校正。
但是,通过传感器采集图像密度数据,以及根据图像密度数据生成TRC的过程均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且用户不易确定图像密度校正流程被触发的时间(例如,当达到设定的时间,或者达到设定的图像形成作业数量后自动触发图像密度校正流程)。如果用户在希望执行图像形成作业时,图像密度校正流程被触发,则控制设备需要等待图像密度校正完成后,再执行图像形成作业,导致图像形成效率较低,用户等待时间较长,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图像密度校正方法、图像形成装置、控制设备及系统,以利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如果用户希望执行图像形成作业时,图像密度校正流程被触发,则控制设备需要等待图像密度校正完成后,再执行图像形成作业,导致图像形成效率较低,用户等待时间较长,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密度校正方法,应用于图像形成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用户触发的图像密度校正指令,形成用于图像密度校正的图像密度图案;
采集所述图像密度图案对应的图像密度数据;
根据所述图像密度图案对应的图像密度数据生成色调再现曲线TRC数据;
向控制设备发送所述TRC数据,所述控制设备用于在图像形成过程中根据所述TRC数据进行图像密度校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向控制设备发送所述TRC数据,包括:
若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与所述控制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则向所述控制设备发送所述TRC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向控制设备发送所述TRC数据,包括:
接收所述控制设备发送的TRC数据获取指令,所述TRC数据获取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向所述控制设备发送所述TRC数据;
向所述控制设备发送所述TRC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向控制设备发送所述TRC数据,包括:
分别向至少两个控制设备发送所述TRC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图像密度图案包括:黄色Y图像密度图案、品红M图像密度图案、青色C图像密度图案和黑色K图像密度图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输出图像密度校正提示信息,所述图像密度校正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触发所述图像密度校正指令。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密度校正方法,应用于控制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图像形成装置发送的色调再现曲线TRC数据;
在图像形成过程中根据所述TRC数据进行图像密度校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图像形成装置发送的色调再现曲线TRC数据,包括:
若所述控制设备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建立通信连接,则接收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发送所述TRC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图像形成装置发送的色调再现曲线TRC数据,包括:
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发送TRC数据获取指令,所述TRC数据获取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向所述控制设备发送所述TRC数据;
接收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发送的所述TRC数据。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形成单元,用于形成用于图像密度校正的图像密度图案;
图像密度数据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所述图像密度图案对应的图像密度数据;
TRC数据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图像密度图案对应的图像密度数据生成色调再现曲线TRC数据;
发送单元,用于向控制设备发送所述TRC数据,所述控制设备用于在图像形成过程中根据所述TRC数据进行图像密度校正。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图像形成装置发送的色调再现曲线TRC数据;
图像密度校正单元,用于在图像形成过程中根据所述TRC数据进行图像密度校正。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包括第三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和第四方面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和所述控制设备通信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用户控制图像形成装置提前生成TRC数据,并将TRC数据发送至控制设备,在图像形成过程中,控制设备可以直接使用该TRC数据进行图像密度校正,提高图像形成效率,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GDI型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密度校正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密度校正图像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TRC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图像密度校正图像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GDI型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甲和/或乙,可以表示:单独存在甲,同时存在甲和乙,单独存在乙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参见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应用场景中包括:控制设备110和图像形成装置120,其中,控制设备110与图像形成装置120之间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网络互联,进行信息传输。在图像形成过程中,控制设备110将打印数据转换为打印机语言,并将打印机语言发送至图像形成装置120,由图像形成装置120执行图像形成操作。
其中,控制设备110和图像形成装置120之间的通信网络可以是局域网,也可以是通过中继(relay)设备转接的广域网。当该通信网络为局域网时,示例性的,该通信网络可以是wifi热点网络、wifi P2P网络、蓝牙网络、zigbee网络或近场通信(near fieldcommunication,NFC)网络等近距离通信网络。当该通信网络为广域网时,示例性的,该通信网络可以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rd-generation wireless telephone technology,3G)网络、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the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4G)网络、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网络、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或因特网等。
需要指出的是,图1仅是一种示例性描述,并不应当将其作为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例如,图像形成装置120包括但不限于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多功能图像制作和复印装置、静电印刷装置和任何其它类似装置。控制设备110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企业内部服务器、云端服务器等能够与图像形成装置120通信的电子设备。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设备110也可能被称为上位机、主机等。
在一些可能的应用场景中,可能包括两个以上控制设备110,该两个以上控制设备110分别与图像形成装置120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网络互联。另外,该两个以上控制设备110可以为相同类型的控制设备110或者不同类型的控制设备110,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示例性的,在图2所示的应用场景中包括两个控制设备110,该两个控制设备110分别图像形成装置120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网络互联。
在一些可能的应用场景中,可能包括两个以上图像形成装置120,该两个以上图像形成装置120分别与控制设备110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网络互联。另外,该两个以上图像形成装置120可以为相同类型的图像形成装置120或者不同类型的图像形成装置120,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示例性的,在图3所示的应用场景中包括两个图像形成装置120,该两个图像形成装置120分别与控制设备110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网络互联。
根据打印机语言的类型,可以将图像形成装置分为页面描述语言(PageDescription Language,PDL)型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形设备接口(Graphics DeviceInterface,GDI)型图像形成装置。其中,PDL例如包括打印机控制语言(Printer ControlLanguage,PCL)5,PCL6和PostScript(PS),是指用于根据对象生成不同命令的打印机语言。由于PDL针对对象生成命令,所以PDL在诸如一个字、一行等页面输出数据较小时是有利的,当页面输出数据较大时,输出速度可能降低。GDI语言是指用于将一页打印数据转换成二进制打印数据的打印机语言,该二进制打印数据为位图数据。由于GDI语言以页为单位生成作为位图数据的二进制打印数据,因此与输出数据较小时相比,当输出数据较大时,GDI语言对于提高输出速度更有利。
图像密度用于反映成像的深浅度。在图像形成过程中,存在较多图像密度的影响因素。例如,温度或湿度等环境的变化、耗材随着时间的变化、电压的变化等均可能影响成像的图像密度。因此,在图像形成过程中,需要进行图像密度校正。对于GDI型图像形成装置,现有技术中一种图像密度校正方法为:图像形成装置通过传感器采集图像密度数据,并将图像密度数据发送至控制设备;控制设备根据图像密度数据生成色调再现曲线(ToneReproduction Curve,TRC);在图像形成过程中,控制设备可以根据TRC数据进行图像密度校正。
但是,通过传感器采集图像密度数据,以及根据图像密度数据生成TRC的过程均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且用户不易确定图像密度校正流程被触发的时间(例如,当达到设定的时间,或者达到设定的图像形成作业数量后自动触发图像密度校正流程)。如果用户在希望执行图像形成作业时,图像密度校正流程被触发,则控制设备需要等待图像密度校正完成后,再执行图像形成作业,导致图像形成效率较低,用户等待时间较长,影响用户体验。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GDI型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密度校正方法,由用户控制图像形成装置提前生成TRC数据,并将TRC数据发送至控制设备,在图像形成过程中,控制设备可以直接使用该TRC数据进行图像密度校正,提高图像形成效率,提高用户体验。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GDI型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密度校正方法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应用于图1-图3所示的应用场景,如图4所示,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1:图像形成装置响应于用户触发的图像密度校正指令,形成用于图像密度校正的图像密度图案。
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是指GDI型图像形成装置。对于GDI型图像形成装置,在图像形成过程中,需要由图像形成装置根据TRC数据进行图像密度校正。也就是说,控制设备为最终使用TRC数据的设备。
具体实现中,用户可以在图像形成装置空闲时,通过图像形成装置的UI界面或物理按键等触发图像密度校正指令,图像形成装置接收到图像密度校正指令后,可以打印图像密度校正图像,该图像密度校正图像中包括用于图像密度校正的图像密度图案。具体地,可以将图像密度在0%-100%之间划分为多个级别,则在打印的图像密度校正图像中包括多个图像密度级别的图像密度图案,以便在后续步骤中采集多个图像密度级别的图像密度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户并不确定触发图像密度校正指令时机,则可能由于用户未及时触发图像密度校正指令,导致图像形成质量较差,或者用户等待图像形成作业的时间过长,影响用户体验。例如,当图像密度校正流程仅可以由用户触发时,如果用户在图像形成作业前未完成图像密度校正,将影响图像形成质量。再如,当图像密度校正流程可以由用户触发或者由图像形成装置自行发起时,如果用户在图像形成作业前未完成图像密度校正,则在执行图像形成作业时,图像密度校正流程被触发,则控制设备需要等待图像密度校正完成后,再执行图像形成作业,导致图像形成效率较低,用户等待时间较长。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在图像形成装置上输出图像密度校正提示信息,该图像密度校正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触发图像密度校正指令,以便用户及时完成图像密度校正。具体实现中,图像形成装置可以在空闲时间输出图像密度校正提示信息,以便用户在图像形成装置的空闲时间触发图像密度校正指令,使得图像形成装置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完成图像形成图像密度校正。示例性的,图像形成装置上输出图像密度校正提示信息,用户在查看图像形成装置的耗材,或者将图像形成装置开机时(可理解,此时由于图像形成装置未执行图像形成作业,因此图像形成装置处于空闲状态),注意到图像密度校正提示信息,则触发图像密度校正指令,使得图像形成装置完成图像密度校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可以根据图像形成作业的数量,和/或距离上一次图像密度校正的时间确定是否输出图像密度校正提示信息。例如,设定图像形成作业数量阈值,当图像形成装置判断当前图像形成作业数量大于或等于图像形成作业数量阈值时,输出图像密度校正提示信息。可理解,在完成图像密度校正后,应当对图像形成作业数量进行复位,然后重新对图像形成作业数量进行统计。和/或,设定图像密集校正时间间隔,当图像形成装置判断当前时间距离上一次图像密度校正的时间大于或等于图像密集校正时间间隔时,输出图像密度校正提示信息。
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图像密度校正提示信息可以为显示屏显示的信息,语音信息,灯光信息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另外,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可以在控制设备上输出图像密度校正提示信息,具体内容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的描述,为了表述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密度校正图像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图像密度在0%-100%之间划分为8级别,则在打印的图像密度校正图像中包括8个图像密度图案,该8个图像密度图案的图像密度级别逐渐变化,相应的,在后续步骤中可以采集8个图像密度级别的图像密度数据。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图像密度在0%-100%之间划分为更多(例如,10个、12个、15个等)或更少(例如,4个、6个、7个等)的级别,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步骤S402:图像形成装置采集图像密度图案对应的图像密度数据。
具体地,图像形成装置中设有图像密度数据采集单元(例如,传感器),在形成图像密度图案后,传感器可以自动采集图像密度图案对应的图像密度数据。可理解,当图像密度校正图像中包括多个图像密度级别的图像密度图案时,分别采集每个图像密度图案对应的图像密度数据。例如,在图5中,分别采集8个图像密度级别的图像密度数据。
步骤S403:图像形成装置根据图像密度图案对应的图像密度数据生成色调再现曲线TRC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色调再现曲线TRC为指示输入灰度级和输出灰度级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其中,输入灰度级为期望形成的图像密度图案的图像密度对应的灰度级,输出灰度级为根据形成的图像密度图案采集的图像密度数据对应的灰度级。
参见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TRC示意图。可理解,当输入灰度级和输出灰度级相同时,说明图像密度不存在偏差,为一种理想状态。相应的,TRC如图6中的虚线所示(斜率为45°的直线)。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在图像形成过程中,存在较多图像密度的影响因素。例如,温度或湿度等环境的变化、耗材随着时间的变化、电压的变化等均可能影响成像的图像密度,导致输入灰度级和输出灰度级不同,相应的,TRC为图6中的实线所示。
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TRC数据是一个具有特定的文件格式类型的数据。示例性的,TRC数据为一个后缀为“.trc”的文件,该格式类型的文件可以被控制设备的打印驱动直接使用,而不需要进行再次编辑。
步骤S404:图像形成装置向控制设备发送TRC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图像形成装置生成TRC后,可以在合适的时机将TRC数据发送至控制设备,以便控制设备在图像形成过程中根据TRC数据进行图像密度校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判断是否与控制设备建立通信连接,若图像形成装置与控制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则将TRC数据发送至控制设备;若图像形成装置与控制设备未建立通信连接,则将TRC数据保存在本地,待图像形成装置与控制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后,再将TRC数据发送至控制设备。
在实际应用中,图像形成装置中的TRC数据可能会定期更新。例如,用户每隔一段时间,触发一次图像密度校正指令,以更新TRC数据。可理解,若图像形成装置与控制设备保持通信连接状态,则图像形成装置每次获得TRC数据后,则将TRC数据发送至控制设备,控制设备始终可以获得最新的TRC数据,便于控制设备根据该最新的TRC数据进行图像密度校正。该实现方式尤其适用于使用频率较高的控制设备。
但是,在一些可能的应用场景中,控制设备可能长时间不使用,此时,若图像形成装置频繁向控制设备发送更新的TRC数据,可能会导致图像形成装置和控制设备之间存在冗余的信息交互,浪费系统的性能开销。例如,在第一时间t1,图像形成装置生成第一TRC数据,则向控制设备发送第一TRC数据;在第二时间t2,图像形成装置生成第二TRC数据,则向控制设备发送第二TRC数据。但是,在时间段t1-t2之间,控制设备并未使用,因此,第一TRC数据并未被利用,导致图像形成装置和控制设备之间存在冗余的信息交互。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实现方式,图像形成装置基于控制设备的请求向控制设备发送TRC数据。具体地,控制设备在执行图像形成作业之前,可以向控制设备发送的TRC数据获取指令,该TRC数据获取指令用于指示图像形成装置向控制设备发送TRC数据。相应地,图像形成装置在接收到TRC数据获取指令后,向控制设备发送TRC数据。例如,当控制设备需要执行图像形成作业时,向图像形成装置发送TRC数据获取指令,以获取最近的TRC数据。可理解,该实现方式尤其适用于使用频率较低的控制设备。
步骤S405:控制设备在图像形成过程中根据TRC数据进行图像密度校正。
具体地,控制设备在获得TRC数据后,在图像形成过程中可以根据TRC数据进行图像密度校正。其中,图像密度校正的具体过程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用户控制图像形成装置提前生成TRC数据,并将TRC数据发送至控制设备,在图像形成过程中,控制设备可以直接使用该TRC数据进行图像密度校正,提高图像形成效率,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种应用场景中,图像形成装置可能同时连接至少两个控制设备,则在触发图像密度校正指令后,图像形成装置分别向该至少两个控制设备发送TRC数据。例如,在图2所示的应用场景中,图像形成装置可能同时连接两个控制设备,则在触发图像密度校正指令后,图像形成装置分别向该两个控制设备发送TRC数据。
在一种应用场景中,控制设备可能同时连接至少两个图像形成装置,则用户在任一图像形成装置中触发图像密度校正指令后,该任一图像形成装置向控制设备发送TRC数据。例如,在图3所示的应用场景中,控制设备同时连接两个图像形成装置。为了便于说明,将该两个图像形成装置分别称为第一图像形成装置和第二图像形成装置。当用户在第一图像形成装置中触发图像密度校正指令后,第一图像形成装置向控制设备发送TRC数据;当用户在第二图像形成装置中触发图像密度校正指令后,第二图像形成装置向控制设备发送TRC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为彩色图像形成装置。该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可以用于黄色Y、品红M、青色C和黑色K四种颜色的墨粉形成彩色图像。相应的,在上述步骤S401中形成的图像密度图案应当包括:黄色Y图像密度图案、品红M图像密度图案、青色C图像密度图案和黑色K图像密度图案,如图7所示。
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密度校正方法,即可应用于黑白图像形成装置,又可以应用于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与上述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GDI型图像形成装置。
参见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GDI型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GDI型图像形成装置800包括:图像形成单元801,用于形成用于图像密度校正的图像密度图案;图像密度数据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所述图像密度图案对应的图像密度数据;TRC数据生成单元802,用于根据所述图像密度图案对应的图像密度数据生成色调再现曲线TRC数据;发送单元803,用于向控制设备发送所述TRC数据,所述控制设备用于在图像形成过程中根据所述TRC数据进行图像密度校正。
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为了表述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与上述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设备。
参见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控制设备900包括:接收单元901,用于接收图像形成装置发送的色调再现曲线TRC数据;图像密度校正单元902,用于在图像形成过程中根据所述TRC数据进行图像密度校正。
与上述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系统,该图像形成系统包括图8所示的GDI型图像形成装置和图9所示的控制设备,该GDI型图像形成装置和控制设备通信连接。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一彩色图像形状装置的具体结构,对图像形成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描述。
参见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感光鼓201Y-K(Y、M、C、K)、充电辊202Y-K、显影辊203Y-K、粉仓204Y-K、转印带205、二次转印辊206、纸盒207、手动送纸盘208、进纸辊209、搬送辊210、光学扫描装置100、热辊212、压辊213、排出辊214和排纸盘215。
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可以设置一个光学扫描单元100,也可以分别4个光学扫描单元100。可理解,当设置一个光学扫描单元100时,该光学扫描单元100可以发射4路光束。四个充电辊202Y-K用于分别给四个感光鼓201Y-K表面充电,光学扫描单元100的四束光路分别发出激光束在感光鼓201Y-K表面形成静电潜像,四个显影辊203Y-K用于分别在感光鼓201Y-K表面上显影形成一个颜色的碳粉图像,彩色图像形成设备采用二次转印的方式,即四个感光鼓201Y-K依次将碳粉图像转印到转印带205上,然后转印带205上形成的彩色碳粉图像经二次转印辊206二次转印到纸张上。纸盒207用于存放纸张,进纸辊209用于将存放纸张搬送至搬送路径。搬送辊210用于将纸张搬送到二次转印辊206处。
二次转印辊206把成像后的纸张搬送到热辊212和压辊213的夹持区,热辊212和压辊213用于对纸张上的碳粉图像进行定影,热辊212可以采用陶瓷加热方式,热辊212和压辊213将定影后的纸张搬送到排出辊214,排出辊214将纸张排出到排纸盘215并堆叠起来。
具体实现中,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可存储有程序,该程序执行时可包括本申请提供的各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等。
具体实现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含可执行指令,当所述可执行指令在计算机上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及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或复数项的任意组合。例如,a,b和c中的至少一项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本文中公开的实施例中描述的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任一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图像密度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图像形成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用户触发的图像密度校正指令,形成用于图像密度校正的图像密度图案;
采集所述图像密度图案对应的图像密度数据;
根据所述图像密度图案对应的图像密度数据生成色调再现曲线TRC数据;
向控制设备发送所述TRC数据,所述控制设备用于在图像形成过程中根据所述TRC数据进行图像密度校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控制设备发送所述TRC数据,包括:
若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与所述控制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则向所述控制设备发送所述TRC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控制设备发送所述TRC数据,包括:
接收所述控制设备发送的TRC数据获取指令,所述TRC数据获取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向所述控制设备发送所述TRC数据;
向所述控制设备发送所述TRC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控制设备发送所述TRC数据,包括:
分别向至少两个控制设备发送所述TRC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密度图案包括:黄色Y图像密度图案、品红M图像密度图案、青色C图像密度图案和黑色K图像密度图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输出图像密度校正提示信息,所述图像密度校正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触发所述图像密度校正指令。
7.一种图像密度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控制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图像形成装置发送的色调再现曲线TRC数据;
在图像形成过程中根据所述TRC数据进行图像密度校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图像形成装置发送的色调再现曲线TRC数据,包括:
若所述控制设备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建立通信连接,则接收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发送所述TRC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图像形成装置发送的色调再现曲线TRC数据,包括:
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发送TRC数据获取指令,所述TRC数据获取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向所述控制设备发送所述TRC数据;
接收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发送的所述TRC数据。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形成单元,用于形成用于图像密度校正的图像密度图案;
图像密度数据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所述图像密度图案对应的图像密度数据;
TRC数据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图像密度图案对应的图像密度数据生成色调再现曲线TRC数据;
发送单元,用于向控制设备发送所述TRC数据,所述控制设备用于在图像形成过程中根据所述TRC数据进行图像密度校正。
11.一种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图像形成装置发送的色调再现曲线TRC数据;
图像密度校正单元,用于在图像形成过程中根据所述TRC数据进行图像密度校正。
12.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和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和所述控制设备通信连接。
CN202211244148.0A 2022-10-11 2022-10-11 图像密度校正方法、图像形成装置、控制设备及系统 Pending CN1155249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44148.0A CN115524946A (zh) 2022-10-11 2022-10-11 图像密度校正方法、图像形成装置、控制设备及系统
EP23199928.5A EP4354843A1 (en) 2022-10-11 2023-09-27 Method for correcting image density, device for forming image, control device, and medium
US18/478,761 US20240118651A1 (en) 2022-10-11 2023-09-29 Method for correcting image density, device for forming image, control device, and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44148.0A CN115524946A (zh) 2022-10-11 2022-10-11 图像密度校正方法、图像形成装置、控制设备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24946A true CN115524946A (zh) 2022-12-27

Family

ID=84702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44148.0A Pending CN115524946A (zh) 2022-10-11 2022-10-11 图像密度校正方法、图像形成装置、控制设备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18651A1 (zh)
EP (1) EP4354843A1 (zh)
CN (1) CN115524946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48117A (en) * 1998-05-08 2000-04-11 Xerox Corporation Network-based system for color calibration of printers
KR101963186B1 (ko) * 2012-11-12 2019-03-28 에이치피프린팅코리아 유한회사 화상 형성 장치 및 그의 화상 형성 방법, 호스트 장치 및 그의 화상 형성 제어 방법, 화상 형성 시스템의 화상 형성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54843A1 (en) 2024-04-17
US20240118651A1 (en) 2024-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1327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of
JP475716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941757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935456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program
US926850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US910051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assignment to print destination
JP2006344020A (ja) ログ情報管理装置、ログ情報管理システム、ログ情報管理方法、ログ情報作成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2076441A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719462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15524946A (zh) 图像密度校正方法、图像形成装置、控制设备及系统
JP2021051416A (ja) 音声操作システム、音声操作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90417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温度制御方法及び温度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49724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EP4113272B1 (en) Image forming control method, device, apparatus,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US939567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reduces variation of count of printable sheets per toner container,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US8427703B2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US11494133B2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including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nfigured to output voice guidance to a user during transfer of a job,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2373069A (ja) 印刷装置用ドライバプログラム、印刷システム、及び印刷制御方法
JP512669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印刷制御方法
JP201312108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67064A (ja) 印刷制御装置
JP3829852B2 (ja) 印刷装置用ドライバプログラム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JP200615069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16800A (ja) 印刷システム及び印刷装置
JP2006082257A (ja)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