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13683A - 端子台 - Google Patents

端子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13683A
CN115513683A CN202210705816.9A CN202210705816A CN115513683A CN 115513683 A CN115513683 A CN 115513683A CN 202210705816 A CN202210705816 A CN 202210705816A CN 115513683 A CN115513683 A CN 1155136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housing
nut
bus bar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0581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饭塚隼士
乙田康博
蛭田裕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5136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136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22Bases, e.g. strip, block, panel
    • H01R9/24Terminal blo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30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crew or nut clamping member
    • H01R4/34Conductive members located under head of screw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16Fastening of connecting parts to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connecting parts from base or case
    • H01R9/18Fastening by means of screw or nu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contact members with insulating base, case or sleev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壳体的小型化的端子台。端子台(1)具备:汇流条,其具有:具有贯通孔的板状的第一端子部、和第二端子部;壳体(2),其保持汇流条,且具有在贯通孔的轴向上与第一端子部对置的筒状的容纳室(23);螺母(4),其容纳于容纳室;以及保持件(5),其具有支承螺母的支承部,并安装于壳体,容纳室具有与螺母的各侧面对置的壁面(23a、23b、23c、23d),利用壁面限制螺母的旋转,支承部相对于螺母位于与第一端子部侧相反的一侧,以使螺母的螺纹孔(41)与贯通孔对置的方式支承螺母。

Description

端子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端子台。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容纳螺母的壳体。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备容纳螺母的螺母容纳部的壳体,该螺母具有:形成有供螺栓插入的螺栓插入孔的主体部;和从主体部向螺栓插入孔的径向外侧突出的楔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404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容纳部因突出的楔部的形状而导致大型化。对于具有容纳螺母的壳体的端子台,期望能够实现壳体的小型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壳体的小型化的端子台。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端子台的特征在于,具备:汇流条,所述汇流条具有:具有贯通孔的板状的第一端子部、和第二端子部;壳体,所述壳体保持所述汇流条,并且具有在所述贯通孔的轴向上与所述第一端子部对置的筒状的容纳室;螺母,所述螺母容纳于所述容纳室;以及保持件,所述保持件具有支承所述螺母的支承部,并且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容纳室具有与所述螺母的各侧面对置的壁面,并且通过所述壁面来限制所述螺母的旋转,所述支承部相对于所述螺母位于与所述第一端子部侧相反的一侧,以使所述螺母的螺纹孔与所述贯通孔对置的方式支承所述螺母。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涉及的端子台中,壳体所具有的筒状的容纳室具有与螺母的各侧面对置的壁面,并且利用该壁面来限制螺母的旋转。因此,能够兼顾容纳室的小型化和容纳室与螺母的接触面积的最大化。根据本发明涉及的端子台,起到能够实现壳体的小型化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端子台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端子台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端子台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汇流条的立体图。
图5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汇流条的立体图。
图6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壳体的俯视图。
图7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壳体的剖视图。
图8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壳体的剖视图。
图9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持件的立体图。
图10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持件的俯视图。
图1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端子台的剖视图。
图12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端子台的剖视图。
图13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端子台的剖视图。
图14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端子台的剖视图。
图15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模具的立体图。
图16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模具的立体图。
图17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模具的立体图。
图18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模具的剖视图。
图19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模具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端子台
2壳体
3、3A、3B、3C汇流条
4、4A、4B、4C螺母
5保持件
6树脂体
8螺栓
11、12套管
20主体
21、22、23容纳室
21a、21b、21c、21d、22a、22b、22c、22d、23a、23b、23c、23d壁面
24嵌合部
25容纳块
26凹部
27、28分隔部
27a、27b、28a、28b壁部
27c、28c卡止部
31第一端子部
31a贯通孔
32第二端子部
33中间部
34被支承部
35、36弯曲部
41螺纹孔
50主体
50a、50b、50c、50d侧面
51、52、53支承部
54、55卡合片
56肋
56a倾斜面
57凹部
61帽部
62块部
100装置
101端子
102对置壁
200模具
201第一模具
202第二模具
203滑块
204柱部
205保持部
206第一支承部
207第二支承部
X第一方向
Y第二方向
Z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端子台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另外,在下述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中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到的要素、或者实质上相同的要素。
[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19,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端子台。图1及图2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端子台的立体图,图3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端子台的分解立体图,图4及图5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汇流条的立体图,图6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壳体的俯视图,图7及图8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壳体的剖视图,图9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持件的立体图,图10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持件的俯视图。图11至图14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端子台的剖视图,图15至图17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模具的立体图,图18及图19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模具的剖视图。
在图7中示出图6的VII-VII剖面。图8示出了图6的VIII-VIII剖面。在图11和图12中示出与图7相同位置的剖面。图13示出图12的XIII-XIII剖面。图14示出了图12的XIV-XIV剖面。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端子台1具有:壳体2、汇流条3、螺母4以及保持件5。端子台1可以具有多个汇流条3和多个螺母4。示例的端子台1具有汇流条3A、汇流条3B及汇流条3C这三个汇流条3。另外,端子台1具有与汇流条3A、3B、3C对应的三个螺母4A、4B、4C。三个汇流条3A、3B、3C例如对应于三相交流的V相、U相、W相。
壳体2是保持汇流条3的部件,例如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成型。示例的壳体2与三个汇流条3A、3B、3C及两个套管11、12一体成型。
如图3所示,壳体2具有与三个螺母4A、4B、4C对应的三个筒状的容纳室21、22、23。螺母4是正多边形的方螺母。示例的螺母4是俯视时的形状为正方形的螺母。螺母4A、4B、4C分别容纳于容纳室21、22、23。
保持件5是支承螺母4A、4B、4C的部件。保持件5例如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成型。保持件5具有与螺母4A、4B、4C对应的三个支承部51、52、53(参照图9)。支承部51、52、53以使螺母4的螺纹孔与汇流条3的贯通孔对置的方式保持螺母4。
汇流条3是由导电性的金属板形成的导电体。如图4所示,汇流条3具有第一端子部31、第二端子部32、中间部33以及被支承部34。第一端子部31形成为板状,且具有贯通孔31a。贯通孔31a沿着板厚方向贯通第一端子部31的中央部。螺栓的轴部被插通于贯通孔31a。第一端子部31通过螺栓和螺母4与连接对象的端子一起紧固。第一端子部31具有一对缘部31b、31b。一对缘部31b、31b相对于贯通孔31a位于第一方向X的两侧。一对缘部31b、31b与壳体2一体化,被壳体2保持。
示例的第二端子部32是具有圆筒形状的阳端子。第二端子部32通过将金属板卷成筒状而形成。在第二端子部32嵌件成型有树脂体6。树脂体6具有用于防止手指触摸的帽部61和块部62。帽部61和块部62在第二端子部32的内部相连。块部62的形状为大致长方体形状。
中间部33是将第一端子部31和第二端子部32连接的部分。汇流条3在第一端子部31与中间部33之间具有弯曲成直角的弯曲部35。因此,中间部33与第一端子部31的主面正交。中间部33在第一端子部31与第二端子部32之间的多个部位弯曲。示例的壳体2与中间部33一体成型,并保持中间部33。
被支承部34是被壳体2支承的部分。汇流条3具有在第一端子部31与被支承部34之间弯折成直角的弯曲部36。即,被支承部34与第一端子部31的主面正交。示例的壳体2与被支承部34一体成型。即,在本实施方式的端子台1中,第一端子部31的两侧与壳体2一体化,并由壳体2保持。在被支承部34的侧面设置有沿着被支承部34的宽度方向凹陷的凹部34a。由此,壳体2的保持被支承部34的保持力提高。因此,能够抑制将第一端子部31与对方侧的端子紧固时汇流条3的变形。
在图5中示出了由壳体2保持的状态下的汇流条3A、3B、3C的位置关系。壳体2以使三个第一端子部31沿着一个方向设置间隔地排列的状态保持汇流条3A、3B、3C。在端子台1的说明中,将第一端子部31的排列方向称为“第一方向X”。另外,将俯视第一端子部31时与第一方向X正交的方向称为“第二方向Y”。另外,将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均正交的方向称为“第三方向Z”。
如图5所示,弯曲部36以使被支承部34沿着第三方向Z延伸的方式弯折。被支承部34在第二方向Y上与中间部33对置。中间部33和被支承部34能够提高容纳室21、22、23的刚性,抑制容纳室21、22、23在紧固工序中的变形。
如图1至图3所示,壳体2具有主体20、嵌合部24以及容纳块25。主体20、嵌合部24以及容纳块25是一体的。主体20的形状为大致长方体形状。主体20对汇流条3的中间部33和套管11、12进行保持。
嵌合部24从主体20的侧面朝向第一方向X突出。嵌合部24是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部分,具有筒形状。如图2所示,三个第二端子部32被容纳于嵌合部24的内部。第二端子部32与对方侧连接器所具有的阴端子连接。
容纳块25是容纳螺母4和保持件5的部分。汇流条3的第一端子部31由容纳块25支承。如图6所示,俯视时的容纳块25的形状为矩形。容纳块25的长边方向是第一方向X。
容纳块25具有沿第三方向Z凹陷的凹部26。如图6及图7所示,凹部26的里部被分为容纳室21、22、23。更详细而言,容纳块25具有分隔部27、28。分隔部27分隔容纳室21和容纳室22。分隔部28分隔容纳室22和容纳室23。
分隔部27具有壁部27a、27b和卡止部27c。壁部27a、27b沿着第三方向Z延伸至凹部26的里部。壁部27a、27b在第一方向X上相互对置。壁部27a是形成容纳室21的壁部。如图7所示,壁部27a的端部保持汇流条3A的第一端子部31。壁部27b是形成容纳室22的壁部。壁部27b的端部保持汇流条3B的第一端子部31。卡止部27c设置在壁部27a、27b之间。卡止部27c是卡止保持件5的部分,朝向第二方向Y突出。更详细而言,卡止部27c朝向与主体20侧相反的一侧突出。
分隔部28具有壁部28a、28b和卡止部28c。壁部28a、28b沿着第三方向Z延伸至凹部26的里部。壁部28a、28b在第一方向X上相互对置。壁部28a是形成容纳室22的壁部。壁部28a的端部保持汇流条3B的第一端子部31。壁部28b是形成容纳室23的壁部。壁部28b的端部保持汇流条3C的第一端子部31。卡止部28c设置在壁部28a、28b之间。卡止部28c是卡止保持件5的部分,朝向第二方向Y突出。如图8所示,卡止部28c朝向主体20侧突出。
如图7所示,壳体2与第一端子部31的缘部31b一体成型。壳体2分别在第一方向X及第三方向Z上支承第一端子部31。因此,壳体2在螺栓8紧固于螺母4时支承第一端子部31,能够抑制第一端子部31的变形。
如图9及图10所示,保持件5具有主体50、三个支承部51、52、53以及两个卡合片54、55。保持件5例如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成型。主体50、支承部51、52、53以及卡合片54、55是一体的。如图10所示,保持件5的形状相对于中心轴线CL具有旋转对称性。更详细而言,保持件5被形成为在以中心轴线CL为旋转中心旋转180度时,旋转前的形状与旋转后的形状一致。
主体50的形状为大致长方体形状。主体50具有侧面50a、50b、50c、50d。侧面50a、50b是沿着主体50长边的侧面,朝向第二方向Y。侧面50c、50d是沿着主体50短边的侧面,朝向第一方向X。侧面50c、50d与侧面50a、50b正交。即,与第三方向Z正交的剖面中的主体50的剖面形状为长方形。
在主体50的各侧面50a、50b、50c、50d上形成有肋56。肋56沿着第三方向Z延伸。换言之,肋56沿着将保持件5插入到凹部26的插入方向延伸。侧面50a、50b分别具有两个肋56。两个肋56之一与支承部51对应地配置。两个肋56中的另一个与支承部53对应地配置。即,在各侧面50a、50b中,两个肋56位于第一方向X的两端部。
侧面50c、50d分别具有一个肋56。在各侧面50c、50d中,肋56位于第二方向Y的中央部。与第三方向Z正交的剖面上的肋56的剖面形状为圆弧形状。如图9所示,在肋56的末端设置有倾斜面56a。在此,肋56的末端是在将保持件5插入到凹部26的过程中最先与凹部26的壁面接触的端部。倾斜面56a以肋56的高度随着朝向肋56的末端而变低的方式倾斜。各肋56的倾斜面56a设置于第三方向Z的相同位置。倾斜面56a具有将保持件5向凹部26内的正规位置引导的定心功能、抑制保持件5相对于凹部26倾斜的功能。通过肋56的定心功能,不需要引导保持件5的导轨等结构。另外,肋56能够抑制在从外部输入了振动、冲击的情况下产出异响、发生对保持件5的损伤。
支承部51、52、53从主体50朝向第三方向Z突出。支承部51、52、53沿着第一方向X隔开间隔地排列。与第三方向Z正交的剖面中的支承部51、52、53的形状为正方形。支承部51、52、53具有与螺母4的螺纹孔对应的凹部57。凹部57从支承部51、52、53的末端面沿着第三方向Z凹陷。
卡合片54、55从主体50朝向第三方向Z突出。卡合片54、55形成为臂状,在末端部具有爪54a、55a。一个卡合片54位于两个支承部51、52之间。另一个卡合片55位于两个支承部52、53之间。爪54a、55a朝向第二方向Y突出。两个爪54a、55a的突出方向是相反方向。即,在爪54a与壳体2的卡止部27c卡合的情况下,爪55a与卡止部28c卡合。另一方面,在爪54a与卡止部28c卡合的情况下,爪55a与卡止部27c卡合。
如图11所示,螺母4A、4B、4C分别容纳于容纳室21、22、23。保持件5与壳体2卡合,对螺母4A、4B、4C进行支承。更详细而言,支承部51被插入到容纳室21,对螺母4A进行支承。支承部51相对于螺母4A位于与第一端子部31侧相反的一侧,以使螺母4A的螺纹孔41与贯通孔31a对置的方式支承螺母4A。同样地,支承部52被插入到容纳室22,对螺母4B进行支承,支承部53被插入到容纳室23,对螺母4C进行支承。
在图12中示出组装于装置100时的端子台1。装置100是搭载于车辆的装置,例如是介于电源与行驶用电动机之间的PCU(Power Control Unit,电源控制单元)。汇流条3的第一端子部31与装置100的端子101连接。装置100经由端子101对电动机供给电流。端子101例如是电流计的端子。相对于三个第一端子部31,分别紧固对应相的端子101。电流计测量在电源与电动机之间流动的电流值。端子101是具有贯通孔的板状的端子,重叠在第一端子部31。
螺栓8插通于端子101的贯通孔以及第一端子部31的贯通孔31a,并与螺母4螺合。端子101和第一端子部31被螺栓8和螺母4紧固在一起。螺栓8的轴部进入凹部57。在螺栓8与螺母4螺合时产生的切屑(切削屑)被容纳于凹部57。
如图13所示,容纳室21、22、23具有与螺母4的各侧面对置的壁面,能够限制螺母4旋转。容纳室21具有壁面21a、21b、21c、21d。壁面21a、21b、21d是容纳块25的外周壁的壁面。壁面21c是壁部27a的壁面。壁面21a、21b在第二方向Y上相互对置。壁面21c、21d在第一方向X上相互对置。容纳室21通过四个壁面21a、21b、21c、21d支承螺母4A的四个侧面,限制螺母4A的旋转。另外,容纳室21、22、23在螺母4的侧面与壁面之间具有微小的间隙,从而螺母4能够沿第三方向Z移动。该间隙的大小也可以是能够使螺母4调芯的值。
容纳室22具有壁面22a、22b、22c、22d。壁面22a、22b是容纳块25外周壁的壁面。壁面22c是壁部28a的壁面,壁面22d是壁部27b的壁面。壁面22a、22b在第二方向Y上相互对置。壁面22c、22d在第一方向X上相互对置。容纳室22通过四个壁面22a、22b、22c、22d来支承螺母4B的四个侧面,限制螺母4B的旋转。
容纳室23具有壁面23a、23b、23c、23d。壁面23a、23b、23c是容纳块25外周壁的壁面。壁面23d是壁部28b的壁面。壁面23a、23b在第二方向Y上相互对置。壁面23c、23d在第一方向X上相互对置。容纳室23通过四个壁面23a、23b、23c、23d来支承螺母4C的四个侧面,限制螺母4C的旋转。
如图13所示,在容纳块25中,具有壁面21a、22a、23a的壁部与汇流条3的中间部33一体地形成。即,汇流条3能够通过中间部33来支承壁面21a、22a、23a,抑制在将螺栓8相对于螺母4紧固时的壁面21a、22a、23a的变形。另外,具有壁面21b、22b、23b的壁部与汇流条3的被支承部34一体地形成。即,汇流条3能够支承壁面21b、22b、23b,能够抑制紧固时的壁面21b、22b、23b的变形。
如图14所示,保持件5通过卡合片55而与壳体2卡合。壳体2的卡止部28c卡止保持件5的爪55a。同样地,壳体2的卡止部27c卡止保持件5的爪54a。如图12所示,装置100具有限制保持件5脱落的对置壁102。对置壁102在第三方向Z上与保持件5对置。对置壁102在爪55a与卡止部28c的卡合脱离的情况下、爪54a与卡止部27c的卡合脱离的情况下,支承保持件5,以避免保持件5和螺母4脱落。另外,为了能够更可靠地限制保持件5的脱落,也可以使保持件5的一部分从凹部26突出。例如,也可以将保持件5的高度设定为在壳体2固定于装置100的状态下保持件5与对置壁102接触。
在此,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壳体2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示例的壳体2通过一次成型的工序和二次成型的工序成型。在一次成型的工序中,将图4所示的树脂体6成型于汇流条3的第二端子部32。在一次成型的工序中,通过嵌件成型将树脂体6一体成型于卷成筒状的第二端子部32。树脂体6的块部62形成于第二端子部32的基端部。
在二次成型的工序中,将壳体2嵌件成型于具有树脂体6的汇流条3。图15示出在二次成型的工序中使用的模具200。模具200具有第一模具201、第二模具202以及滑块203。第一模具201是从下方支承汇流条3的模具。第二模具202是相对于第一模具201沿第三方向Z相对移动的模具。滑块203是相对于第一模具201沿着第一方向X相对移动的模具。如以下说明的那样,滑块203被构成为保持树脂体6。
滑块203具有柱部204,该柱部204形成壳体2的嵌合部24。柱部204沿着第一方向X突出。在柱部204的末端面设置有保持树脂体6的保持部205。
如图16所示,第一模具201具有多个第一支承部206和三个第二支承部207。第一支承部206支承汇流条3的中间部33。在第一模具201中,相对于一个汇流条3具有多个第一支承部206。第一支承部206朝向第三方向Z突出且具有供中间部33插入的狭缝。多个第一支承部206包括具有沿着第一方向X的狭缝的第一支承部206和具有沿着第二方向Y的狭缝的第一支承部206。
相对于一个汇流条3设置有一个第二支承部207。第二支承部207支承中间部33的第二端子部32侧的端部。第二支承部207具有供中间部33插入的狭缝,并且具有支承树脂体6的支承面207a。
如图17所示,柱部204具有供第二端子部32插入的凹部204a。保持部205具有一对线状的第一突部205a、205a以及一对线状的第二突部205b、205b。一个第一突部205a相对于凹部204a配置于第三方向Z的一侧,另一个第一突部205a相对于凹部204a配置于第三方向Z的另一侧。一对第一突部205a、205a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且在第三方向Z上相互对置。第一突部205a、205a被构成为从第三方向Z的两侧夹持树脂体6的块部62。
一个第二突部205b相对于凹部204a配置于第二方向Y的一侧,另一个第二突部205b相对于凹部204a配置于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一对第二突部205b、205b沿着第三方向Z延伸,且在第二方向Y上相互对置。第二突部205b、205b被构成为从第二方向Y的两侧夹持树脂体6的块部62。
图18示出由第一模具201、第二模具202和滑块203保持的汇流条3。第二模具202具有多个支承部208。更详细而言,第二模具202具有与各个第一支承部206对置的多个支承部208以及与三个第二支承部207对置的三个支承部208。支承部208具有供中间部33插入的狭缝。
模具200通过第一支承部206和对应的支承部208从第三方向Z的两侧夹持中间部33。进而,模具200通过第二支承部207和对应的支承部208从第三方向Z的两侧夹持中间部33的端部。
如图18所示,汇流条3的第二端子部32容纳于柱部204。柱部204的末端面与块部62抵接,将容纳有第二端子部32的空间闭塞。块部62被一对第一突部205a、205a从第三方向Z的两侧夹持。同样地,块部62被一对第二突部205b、205b从第二方向Y的两侧夹持。即,滑块203对块部62的四个面进行卡紧。第一模具201的支承面207a从与滑块203侧相反的一侧支承块部62。即,块部62被支承面207a和柱部204从第一方向X的两侧夹持。因此,块部62分别在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以及第三方向Z上被高精度地定位。
通过向模具200的空间部注入树脂,从而壳体2一体成型于汇流条3。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端子台1的制造方法中,在二次成型的工序中,模具200经由树脂体6保持第二端子部32。即,模具200经由树脂体6间接地对第二端子部32进行卡紧。由此,能够抑制第二端子部32的损伤、镀层的剥离等。另外,通过利用保持部205保持块部62,从而提高第二端子部32的位置精度。而且,通过利用支承面207a支承块部62,从而提高第二端子部32的位置精度。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端子台1具有汇流条3、壳体2、螺母4以及保持件5。汇流条3具有:具有贯通孔31a的板状的第一端子部31;和第二端子部32。壳体2保持汇流条3,并且具有筒状的容纳室21、22、23。容纳室21、22、23在贯通孔31a的轴向上与第一端子部31对置。螺母4容纳于容纳室21、22、23。保持件5具有支承螺母4的支承部51、52、53,并安装于壳体2。
容纳室21、22、23具有与螺母4的各侧面对置的壁面,利用该壁面限制螺母4的旋转。示例的容纳室21、22、23具有与螺母4的侧面的数量相同数量的壁面。支承部51、52、53相对于螺母4位于与第一端子部31侧相反的一侧。支承部51、52、53以使螺母4的螺纹孔41与贯通孔31a对置的方式支承螺母4。本实施方式的端子台1具有与螺母4的各侧面对置的壁面。例如,容纳室21具有与螺母4的四个侧面对置的四个壁面21a、21b、21c、21d。因此,端子台1能够使将螺栓8紧固于螺母4时的载荷分散地作用于壁面21a、21b、21c、21d。由此,能够实现容纳块25的薄壁化,实现端子台1的小型化。
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3具有将第一端子部31和第二端子部32连接的中间部33和设置于比第一端子部31靠末端侧的被支承部34。壳体2与中间部33和被支承部34一体成型。即,汇流条3在第一端子部31的两侧被壳体2保持。由此,抑制在将螺栓8紧固于螺母4时的汇流条3的变形。因此,能够在不施加大的紧固扭矩的情况下使螺母4和螺栓8可靠地紧固。
本实施方式的被支承部34相对于第一端子部31朝向容纳室21、22、23侧弯折。在壳体2中,将容纳室21、22、23包围的壁与被支承部34一体成型。通过使被支承部34沿着容纳室21、22、23延伸,从而能够增大被支承部34与壳体2的接触面积。
本实施方式的端子台1具有多个汇流条3A、3B、3C。壳体2以使多个第一端子部31沿着第一方向X设置间隔地排列的状态保持多个汇流条3A、3B、3C。壳体2具有与多个第一端子部31对应的多个容纳室21、22、23。保持件5具有与多个容纳室21、22、23对应的多个支承部51、52、53,且具有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支承部51、52、53之间的卡合片54、55。保持件5通过卡合片54、55而与壳体2卡合。通过在相邻的汇流条3之间配置卡合结构,从而能够实现壳体2的小型化。
本实施方式的壳体2具有供保持件5压入的凹部26。保持件5具有朝向第一方向X的两个侧面50c、50d以及朝向第二方向Y的两个侧面50a、50b。朝向第一方向X的两个侧面50c、50d分别具有沿着将保持件5插入于凹部26的插入方向的肋56。朝向第二方向Y的两个侧面50a、50b分别具有沿着插入方向的肋56。通过在四个侧面分别设置肋56,从而保持件5分别在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上被适当地定位。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端子台1所具有的汇流条3和螺母4的个数并不限定于3个。第二端子部32的形状并不限于筒状。第二端子部32例如也可以形成为与第一端子部31同样的板状。螺母4的形状并不限于矩形。例如,螺母4的形状也可以是六边形。在该情况下,容纳室21、22、23优选具有与螺母4的各侧面对置的六个壁面。
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所公开的内容能够适当组合来执行。

Claims (5)

1.一种端子台,其特征在于,具备:
汇流条,所述汇流条具有:具有贯通孔的板状的第一端子部,和第二端子部;
壳体,所述壳体保持所述汇流条,并且具有在所述贯通孔的轴向上与所述第一端子部对置的筒状的容纳室;
螺母,所述螺母容纳于所述容纳室;以及
保持件,所述保持件具有支承所述螺母的支承部,并且安装于所述壳体,
所述容纳室具有与所述螺母的各侧面对置的壁面,并且通过所述壁面来限制所述螺母的旋转,
所述支承部相对于所述螺母位于与所述第一端子部侧相反的一侧,以使所述螺母的螺纹孔与所述贯通孔对置的方式支承所述螺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流条具有:中间部,所述中间部将所述第一端子部和所述第二端子部连接;以及被支承部,所述被支承部设置在比所述第一端子部靠末端侧的位置,
所述壳体与所述中间部和所述被支承部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支承部相对于所述第一端子部朝向所述容纳室一侧弯折,
所述壳体中的将所述容纳室包围的壁与所述被支承部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台具有多个所述汇流条,
所述壳体以使多个所述第一端子部沿着第一方向隔开间隔地排列的状态保持多个所述汇流条,
所述壳体具有与多个所述第一端子部对应的多个所述容纳室,
所述保持件具有与多个所述容纳室对应的多个所述支承部,并且具有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承部之间的卡合片,并且通过所述卡合片与所述壳体卡合。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供所述保持件压入的凹部,
所述保持件具有朝向第一方向的两个侧面以及朝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两个侧面,
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个侧面分别具有沿着将所述保持件插入于所述凹部的插入方向的肋,
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个侧面分别具有沿着所述插入方向的肋。
CN202210705816.9A 2021-06-22 2022-06-21 端子台 Pending CN11551368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02838A JP7376536B2 (ja) 2021-06-22 2021-06-22 端子台
JP2021-102838 2021-06-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13683A true CN115513683A (zh) 2022-12-23

Family

ID=84283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05816.9A Pending CN115513683A (zh) 2021-06-22 2022-06-21 端子台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837837B2 (zh)
JP (1) JP7376536B2 (zh)
CN (1) CN115513683A (zh)
DE (1) DE10202211532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83778U (ja) 1982-06-01 1983-12-07 光和端子盤製造株式会社 端子台
JPH0525665U (ja) 1991-09-12 1993-04-02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基板用端子台
JP5110384B2 (ja) 2008-08-07 2012-12-2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WO2012105655A1 (ja) * 2011-02-04 2012-08-09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端子台
JP6032164B2 (ja) 2013-09-18 2016-11-2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機器用コネクタ
DE112015003297T5 (de) 2014-09-02 2017-04-27 Aisin Aw Co., Ltd. Anschlussbasis
JP5912206B1 (ja) 2015-10-15 2016-04-27 琢己 藤田 原子炉支持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22115327A1 (de) 2022-12-22
US20220407245A1 (en) 2022-12-22
US11837837B2 (en) 2023-12-05
JP7376536B2 (ja) 2023-11-08
JP2023001934A (ja) 2023-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9048795A (ja) コネクタの取付構造
JP2004253163A (ja) 中継端子及びコネクタ
US10587059B2 (en) Socket with enhanced internal insulation
US9805892B2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electronic component assembly structure
JP2019121474A (ja) 接続モジュール
JP5651437B2 (ja) 高圧用コネクタ
EP3930100A1 (en) Connector
CN113097755A (zh) 导体的连接结构
CN112217017B (zh) 连接器
CN115513683A (zh) 端子台
JP2001211527A (ja) 電気接続箱
US1161631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component
CN113471895B (zh) 保护器以及线束
JP2012186063A (ja) 電池接続アセンブリ
JP3564947B2 (ja) コンセント
WO2023176136A1 (ja) 電源装置及び丸端子固定構造
CN113644480B (zh) 衬垫的安装结构
CN109600955B (zh) 基板保持构造
CN111200264B (zh) 电气接线箱
EP4277042A1 (en) Connector
JP2023170359A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CN116505316A (zh) 连接器
JP4280134B2 (ja) ジャンクションブロック
WO2013139871A1 (en) Female connector for vehicle
CN115149294A (zh) 接触件和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