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89102A - 纸膜复合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纸膜复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89102A
CN115489102A CN202211436293.9A CN202211436293A CN115489102A CN 115489102 A CN115489102 A CN 115489102A CN 202211436293 A CN202211436293 A CN 202211436293A CN 115489102 A CN115489102 A CN 1154891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support
controlling
roller
pa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3629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89102B (zh
Inventor
纪国伟
傅秋佳
宋蓉
梁奕昆
邓志吉
刘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3629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891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891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891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891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891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3/00Lining or sheathing, i.e. applying preformed layers or sheathings of plastic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3/0004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3/00Lining or sheathing, i.e. applying preformed layers or sheathings of plastic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3/02Lining or sheathing, i.e. applying preformed layers or sheathings of plastics; Apparatus therefor using sheet or web-like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9/00Combinations of shaping techniques not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main groups B29C39/00 - B29C67/00, e.g. associations of moulding and joining techniques; Apparatus therefore
    • B29C69/001Combinations of shaping techniques not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main groups B29C39/00 - B29C67/00, e.g. associations of moulding and joining techniques; Apparatus therefore a shaping technique combined with cutting, e.g. in parts or slices combined with rearranging and joining the cut pa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纸膜复合方法,该纸膜复合方法包括:控制第一取膜机构拾取薄膜的始端,并带动始端朝第一方向沿辊筒的周向运动至第一目标位置,以使薄膜沿周向输出;控制第二取膜机构一次或者重复多次拾取薄膜的中部朝第一方向沿周向运动至第二目标位置,增加薄膜的输出长度;重复多次拾取中每次拾取的拾取位置位于前一次拾取的拾取位置与第一目标位置之间;第二取膜机构完成对薄膜的输出长度调整后,控制分切机构分切薄膜;控制第一取膜机构将分切后的薄膜的始端与位于辊筒下方的纸板的第一侧边压合;控制第二取膜机构将分切后的薄膜的末端与纸板的第二侧边压合,以完成纸膜复合。本申请可以实现纸膜复合、膜纸比可调。

Description

纸膜复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纸膜复合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纸膜复合包装,在应用于一定高度的产品包装时,需要在纸膜复合生产阶段实现膜比纸长,即膜纸比大于1:1。然而,现有技术中薄膜与纸张的覆合比例大多为严格的1:1长度比,且对薄膜的长度加长是也有局限性,不能实现膜纸比大于1:1,且薄膜长度不可调,导致膜纸比固定,不能适应多种产品保障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纸膜复合方法,可以实现纸膜复合,且薄膜的长度及膜纸比可按需调整,且提高纸膜复合精准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纸膜复合方法,该纸膜复合方法用于纸膜复合系统,纸膜符合系统包括辊筒、第一取膜机构、第二取膜机构及分切机构,纸膜复合方法包括:控制第一取膜机构拾取薄膜的始端,并带动始端朝第一方向沿辊筒的周向运动至第一目标位置,以使薄膜沿周向输出;控制第二取膜机构一次或者重复多次拾取薄膜的中部朝第一方向沿周向运动至第二目标位置,以增加薄膜的输出长度;其中,重复多次拾取中每次拾取的拾取位置位于前一次拾取的拾取位置与所述第一目标位置之间;响应于第二取膜机构完成对薄膜的输出长度调整后,控制分切机构从第二取膜机构背离始端的一侧分切薄膜;控制第一取膜机构将分切后的薄膜的始端与位于辊筒下方的纸板平行于辊筒的轴向的第一侧边压合;控制第二取膜机构将分切后的薄膜的末端与纸板平行于轴向的第二侧边压合,以完成纸膜复合。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先控制第一取膜机构将薄膜的始端伸展至第一目标位置,接着控制第二取膜机构一次或者多次朝着薄膜的始端的伸展方向拉伸薄膜,能够增加薄膜的输出长度,然后利用分切机构从第二取膜机构处分切薄膜,以得到一定输出长度的薄膜,最后利用第一取膜机构将分切后的薄膜的始端与纸板的第一侧边贴合,并利用第二取膜机构将分切后的薄膜的末端与纸板的第二侧边贴合,从而完成纸膜复合。因此,本申请能够实现纸膜复合,且薄膜的输出长度的调节可以通过控制第二取膜机构对薄膜的拉伸次数和/或第二目标位置等的调整来实现,因此,能够实现按需调整薄膜的输出长度,以实现膜纸比的按需调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纸膜复合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纸膜复合系统另一工作状态对应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实施例纸膜复合系统中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纸膜复合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图1实施例纸膜复合系统又一工作状态对应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实施例纸膜复合系统又一工作状态对应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实施例纸膜复合系统又一工作状态对应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实施例纸膜复合系统又一工作状态对应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实施例纸膜复合系统又一工作状态对应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薄膜复合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图1实施例纸膜复合系统又一工作状态对应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实施例纸膜复合系统又一工作状态对应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首先提出了一种纸膜复合系统,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图1是本申请纸膜复合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实施例纸膜复合系统另一工作状态对应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纸膜复合系统包括:支撑机构110、第一取膜机构120、第二取膜机构130、分切机构140。其中,支撑机构110设有辊筒111;第一取膜机构120与辊筒111转动连接,用于拾取薄膜01的始端,且带动薄膜01的始端朝第一方向且沿辊筒111的周向运动至第一目标位置,以使薄膜01沿周向输出;第二取膜机构130与辊筒111转动连接,用于一次或者重复多次拾取薄膜01的中部朝第一方向且沿周向运动至第二目标位置,以增加薄膜01的输出长度;其中,重复多次拾取中每次拾取的拾取位置位于前一次拾取的拾取位置与第一目标位置之间;分切机构140设置在第二取膜机构130的侧边,用于在第二取膜机构130完成对薄膜01的输出长度的调整后,从第二取膜机构130背离始端的一侧分切薄膜01;第一取膜机构120还用于将分切后的薄膜01的始端与位于辊筒111下方的纸板02平行于辊筒111的轴向的第一侧边压合,第二取膜机构130还用于将分切后的薄膜01的末端与纸板02平行于轴向的第二侧边压合,以完成纸膜复合。
本实施例能够利用第一取膜机构120将薄膜01的始端伸展至第一目标位置,能够利用第二取膜机构130一次或者多次朝着薄膜01的始端的伸展方向拉伸薄膜01,能够增加薄膜01的输出长度,且能够利用分切机构140从第二取膜机构130处分切薄膜,以得到一定输出长度的薄膜01,最后利用第一取膜机构120将分切后的薄膜01的始端与纸板02的第一侧边贴合,并利用第二取膜机构130将分切后的薄膜01的末端与纸板02的第二侧边贴合,从而完成纸膜复合。因此,本实施例能够实现纸膜复合,且薄膜01的输出长度的调节可以通过第二取膜机构130对薄膜01的拉伸次数和/或第二目标位置等的调整来实现,因此,能够实现按需调整薄膜01的输出长度,以实现膜纸比的按需调整。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纸膜符合系统还包括:承载机构,承载机构用于在第二取膜机构130转动前移动至辊筒111下方,以承载薄膜01;承载机构在纸膜复合完成后从辊筒111的下方移动至支撑机构110的外侧。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分切后的薄膜01因重力等因素下垂,而对输送来的纸板02或纸板02上的产品03产生干扰等问题,本实施例利用承载机构对伸展后的薄膜01进行承载,能够减少上述干扰,因此能够提高纸膜复合的精准度。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辊筒111的两端面分别通过第一中轴及第二中轴与支撑机构110固定连接。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第一取膜机构120包括:第一吸附件121、第一支架122、第二支架123、第一驱动件124;其中,第一吸附件121沿辊筒111的周向设置,第一吸附件121用于吸附薄膜01,具体用于吸附薄膜01的始端;第一支架122的一端与第一中轴转动连接,第一支架122的另一端与第一吸附件121的一端连接;第二支架123的一端与第二中轴转动连接,第二支架123的另一端与第一吸附件12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驱动件124与第一支架122和第二支架123连接,用于驱动第一支架122和第二支架123沿辊筒111的周向转动,以带动第一吸附件121沿辊筒111的周向运动。
本实施例的第一支架122及第二支架123分别位于辊筒111的两端面处,分别用于支撑并带动设置在辊筒111的外周,且沿辊筒111的轴向排布的第一吸附件121的两端,使得第一吸附件121能够平稳的沿着辊筒111的轴向转动。
其中,本实施例的第一驱动件124可以是电机等驱动机构。
本实施例采用第一吸附件121来实现对薄膜01的拾取,不仅不会对薄膜01造成损坏,二者便于纸膜复合完成后,第一吸附件121与薄膜01的脱离。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它取膜机构来替第一吸附件。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第一支架122及第二支架123均为可伸缩支架;第一取膜机构120还包括:第二驱动件125,与第一支架122及第二支架123连接,用于驱动第一支架122及第二支架123伸缩,以调节第一吸附件121的转动半径。
第二驱动件125可以是气缸等驱动机构。
本实施例通过可伸缩支架实现第一支架122及第二支架123,可以实现第一吸附件121的转动半径的可调节,不仅可以增加第一吸附件121对薄膜01的输出长度,而且可以通过进一步增加第一吸附件121的转动半径来使得第一吸附件121与纸板02的第一侧边抵接,从而实现薄膜01的始端与纸板02的第一侧边的复合。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可伸缩支架包括第一支架部及与第一支架部可伸缩连接的第一伸缩部,第一支架部背离第一伸缩部的一端与第一中轴转动连接,第一伸缩部背离第一支架部的一端与第一吸附件121连接。第二驱动件125与第一伸缩部连接,用于驱动第一伸缩部相对于第一支架部伸缩,以调节第一支架部沿辊筒111的径向的尺寸,进而调整第一吸附件121的转动半径。
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铰链等机构实现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第二取膜机构130包括:第二吸附件131、第三支架132、第四支架133、第三驱动件;其中,第二吸附件131沿辊筒111的周向设置,第二吸附件131用于吸附薄膜01,具体用于吸附薄膜01的中部;第三支架132的一端与辊筒111的一端面固定连接的第一中轴转动连接,第三支架132的另一端与第二吸附件131的一端连接;第四支架133的一端与辊筒111的另一端面固定连接的第二中轴转动连接,第四支架133的另一端与第二吸附件131的另一端连接;第三驱动件与第三支架132和第四支架133连接,用于驱动第三支架132和第四支架133沿辊筒111的周向转动,以带动第二吸附件131沿辊筒111的周向转动,以增加薄膜01的输出长度。
本实施例的第三支架132和第四支架133分别位于辊筒111的两端面处,分别用于支撑并带动设置在辊筒111的外周,且沿辊筒111的轴向排布的第二吸附件131的两端,使得第二吸附件131能够平稳的沿着辊筒111的轴向转动。
其中,本实施例的第三驱动件可以是电机等驱动机构。
本实施例采用第二吸附件131来实现对薄膜01的拾取,不仅不会对薄膜01造成损坏,二者便于纸膜复合完成后,第二吸附件131与薄膜01的脱离。
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它取膜机构来替第二吸附件。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第三支架132和第四支架133均为可伸缩支架;第二取膜机构130还包括:第四驱动件135,与第三支架132和第四支架133连接,用于驱动第三支架132和第四支架133伸缩,以调节第二吸附件131的转动半径。
第四驱动件135可以是气缸等驱动机构。
本实施例通过可伸缩支架实现第三支架132和第四支架133,可以实现第二吸附件131的转动半径的可调节,不仅可以增加第二吸附件131对薄膜01的输出长度,而且可以通过进一步增加第二吸附件131的转动半径来使得第二吸附件131与纸板02的第二侧边抵接。从而实现薄膜01的末端与纸板02的第二侧边的复合。
其中,本实施例的第三支架132和第四支架133具体结构可以参阅上述第一支架及与第一支架的结构,这里不赘述。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支撑机构110还包括:第一支撑架112及第二支撑架;其中,第一支撑架112与辊筒111的一端面固定连接的第一中轴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架与辊筒111的另一端面固定连接的第二中轴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架112及第二支撑架相对于第一取膜机构120及第二取膜机构130远离辊筒111的端面设置。
本实施例在辊筒111的两端面分别设置第一支撑架112及第二支撑架,以支撑辊筒111、第一取膜机构120及第二取膜机构130,能够提高辊筒111、第一取膜机构120及第二取膜机构130的稳定性;其中,第一支撑架112及第二支撑架位于支撑机构110的最外侧,能够减少对一取膜机构120及第二取膜机构130运动的干扰;第一支撑架112与第一支架122和第三支架132同侧设置,第二支撑架与第二支架123和第四支架133同侧设置;沿辊筒111的轴向,辊筒111设置在第三支架132与第四支架133之间,第一支架122设置在第三支架132与第一支撑架112之间,第二支架123设置在第二支撑架与第四支架133之间。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支架与第三支架的位置可以互换,第二支架与第四支架的位置可以互换。
可选地,一并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纸膜复合系统还包括:夹持机构160,设置夹持部161,夹持部161设置在辊筒111的侧边,夹持机构16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架112及第二支撑架113连接,用于支撑并限位薄膜01。
本实施例通过夹持机构160的夹持部161输出薄膜01,能够将薄膜01支撑且限位在辊筒111的侧边后输出,便于第一取膜机构120及第二取膜机构130对薄膜01的伸展及输出。
其中,本实施例的夹持机构160还包括:第五支架162及第六支架163;其中,第五支架162的一端与第一中轴连接,第五支架162的另一端与夹持部161的一端连接;第六支架163的一端与第二中轴连接,第六支架163的另一端与夹持部161的另一端连接;夹持部161设有限位通槽,限位通槽与辊筒111的轴向平行设置,用于限位薄膜01,以使薄膜01的宽度方向与辊筒111的轴向平行,便于沿辊筒111的周向调整薄膜01的长度。
本实施例通过第五支架162及第六支架163将夹持部161的两端分别与辊筒111的两端固定连接,能够提高夹持部161的平稳性;且第五支架162位于第一支架122背离辊筒111的一侧,第六支架163位于第二支架背离辊筒111的一侧,能够避免第五支架162及第六支架163对第一取膜机构120及第二取膜机构130的运动的干扰。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承载机构包括:承载盘及第五驱动件151,承载盘与支撑机构110滑动连接,其滑动方向与辊筒111的轴向平行;第五驱动件151与承载盘连接,用于在第二取膜机构130转动前驱动承载盘移动至辊筒111的下方,以承载薄膜01,且在纸膜复合完成后驱动承载盘从辊筒111的下方移动至支撑机构110的外侧。
第五驱动件151在第二取膜机构130转动前驱动承载盘移动至辊筒111的下方,是指第五驱动件151在第二取膜机构130首次拾取薄膜01转动之前,驱动承载盘移动至辊筒111的下方,在后续的对薄膜01的拾取过程中,承载盘一直位于辊筒111的下方。
可选地,继续参阅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承载盘包括:第一子盘152及第二子盘153,其中,第一子盘152与第一支撑架112滑动连接,其滑动方向与辊筒111的轴向平行;第二子盘153与第二支撑架滑动连接,其滑动方向与辊筒111的轴向平行;第五驱动件151分别与第一子盘152及第二子盘153连接,用于在第二取膜机构130转动前驱动第一子盘152与第二子盘153相对运动直至二者抵接,且在纸膜复合完成后,驱动第一子盘152与第二子盘153相反运动,以使第一子盘152从辊筒111的下方移动至第一支撑架112外侧,及驱动第二子盘153从辊筒111的下方移动至第二支撑架的外侧。
本实施例通过第一子盘152及第二子盘153实现承载盘,能够缩短单个子盘的运动路径,提高效率。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利用一体的承载盘实现对薄膜的承载。
其中,本实施例的第一子盘152通过丝杆机构实现与第一支撑架112滑动连接,第五驱动件151驱动丝杆机构运动,以带动第一子盘152运动;第二子盘153通过丝杆机构实现与第二支撑架113滑动连接,第五驱动件151驱动丝杆机构运动,以带动第二子盘153运动。
第五驱动件151可以采用电机等驱动件。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纸膜复合系统还包括控制机构,与第一取膜机构120、第二取膜机构130、承载机构及分切机构140连接,用于控制第一取膜机构120、第二取膜机构130、承载机构及分切机构140工作,以实现纸膜复合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及自动化作业。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支撑机构110还包括工作台114,第一支撑架112的底部及第二支撑架113的底部分别固定在工作台114的两侧边上。工作台114不仅能够提高支撑机构110的稳定性,还能够防止纸板02。
可选地,的纸膜复合系统还包括传送机构20,传送机构20与支撑机构110连接,用于将纸板02传送至辊筒111的下方,并将纸膜复合后的纸板02运走。
本实施例的传送机构20可以是传送带,传送带设置在工作台114上,且传送带经过辊筒111的下方且沿与辊筒111的轴向垂直的方向运动。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纸膜复合系统还包括:供膜机构30,设置在辊筒111的侧边,用于提供薄膜01。
供膜机构30可以是辊筒,薄膜01绕设在外周上,辊筒可以与工作台114转动连接。
本申请进一步提出一种纸膜复合方法,用于上述纸膜复合系统,如图4所示,图4是本申请纸膜复合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纸膜复合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1:控制第一取膜机构拾取薄膜的始端,并带动始端朝第一方向沿辊筒的周向运动至第一目标位置,以使薄膜沿周向输出。
在一应用场景中,控制机构控制第一吸附件吸附薄膜的始端(如图5所示),然后控制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朝第一方向沿辊筒的周向运动至第一目标位置(如图6所示),以带动第一吸附件沿辊筒的周向转动,以使薄膜沿辊筒的周向输出。
在另一应用场景中,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均为可伸缩支架,在控制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转动至第一目标位置之后,控制机构控制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处于第一延伸状态(如图7所示),以增加第一吸附件的转动半径,能够进一步增加薄膜的输出长度。
其中,本实施例通过第一驱动件同时驱动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转动,能够提高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的同步性,从而提供第一吸附件运动的平稳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利用两个第一驱动件分别驱动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能够减少连接线,提高信号可靠性;又或者利用一驱动件仅驱动第一支架或者仅驱动第二支架转动,通过被驱动的支架来带动另一支架,可以简化结构,降低功耗,节约成本。
步骤S42:控制第二取膜机构一次或者重复多次拾取薄膜的中部朝第一方向沿周向运动至第二目标位置,以增加薄膜的输出长度;其中,重复多次拾取中每次拾取的拾取位置位于前一次拾取的拾取位置与第一目标位置之间。
控制机构先控制第二吸附件吸附薄膜的中部,接着控制第三驱动件驱动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朝第一方向沿辊筒的周向运动(如图6所示)至第二目标位置,以带动第二吸附件沿辊筒的周向转动,以增加薄膜的输出长度。
本实施例通过第三驱动件同时驱动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转动,能够提高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的同步性,从而提供第二吸附件运动的平稳性。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利用两个驱动件分别驱动第三支架及第四支架,能够减少连接线,提高信号可靠性;又或者利用一驱动件仅驱动第三支架或者仅驱动第四支架转动,通过被驱动的支架来带动另一支架,可以简化结构,降低功耗,节约成本。
在另一应用场景中,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均为可伸缩支架;控制机构控制第三支架及第四支架朝第一方向沿辊筒的周向运动至第二目标位置之后或者同时,控制机构控制第三支架及第四支架处于第一延伸状态,以增加第二吸附件的转动半径(如图7所示)。当然,控制机构也可以在第三支架及第四支架朝第一方向转动的过程中控制第三支架及第四支架处于第一延伸状态。
可选地,为了进一步增加薄膜的输出长度,控制机构可以通过控制第三支架及第四支架带动第二吸附件继续往第一方向转动,直至新的第二目标位置,在第二吸附件到达第二目标位置后,控制机构控制第二吸附件松开薄膜,且控制第三驱动件调整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处于未伸缩状态;然后第四驱动件驱动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朝第二方向沿辊筒的周向转动至薄膜的其它的拾取位置(如图8所示),即控制第二吸附件返回转动,可以转动至初始位置,完成一次薄膜拉伸。可以采用上述方法实现第二吸附件对薄膜的多次拉伸,以实现薄膜的重叠(如图9所示),增加薄膜的输出长度。
步骤S43:响应于第二取膜机构完成对薄膜的输出长度调整后,控制分切机构从第二取膜机构背离始端的一侧分切薄膜。
控制机构在薄膜的输出长度调整完成后,控制分切机构从第二取膜机构背离始端的一侧分切薄膜,以获得所需长度的薄膜。
步骤S44:控制第一取膜机构将分切后的薄膜的始端与位于辊筒下方的纸板平行于辊筒的轴向的第一侧边压合。
控制机构控制第二驱动件驱动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处于第二延伸状态,以调整第一吸附件的转动半径,该第二伸缩状态对应的伸缩长度与产品的尺寸、纸板的尺寸等有关;控制机构控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朝第二方向沿辊筒的周向转动,直至第一吸附件与纸板的第一侧边抵接,以通过第一吸附件将分切后的薄膜的始端与第一侧边压合,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
步骤S45:控制第二取膜机构将分切后的薄膜的末端与纸板平行于轴向的第二侧边压合。
控制机构控制第四驱动件驱动第三支架及第四支架处于第二延伸状态,以调整第二吸附件的转动半径,该第二伸缩状态对应的伸缩长度与产品的尺寸、纸板的尺寸等有关;控制机构控制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朝第一方向沿辊筒的周向转动,直至第二吸附件与纸板的第二侧边抵接,以通过第二吸附件将分切后的薄膜的末端与第二侧边压合。
其中,第一目标位置及第二目标位置可以基于实际工序需求设置,但第一目标位置及第二目标位置在纸板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薄膜的输出端(如夹持机构)在该平面上的投影应位于纸板的两侧,也及辊筒的两侧,便于薄膜的伸展及重叠。
本实施例利用辊筒来初步限定薄膜的伸展轨迹,使得薄膜大致沿辊筒的周向伸展,避免薄膜杂乱伸展及杂乱重叠,进而能够提高后续纸膜复合工序的效率。
本申请进一步提出另一实施例的薄膜复合方法,如图10所示,图10是本申请薄膜复合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控制第一取膜机构拾取薄膜的始端,并带动始端朝第一方向沿辊筒的周向运动至第一目标位置,以使薄膜沿周向输出。
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例类似,这里不赘述。
步骤S102:控制承载机构从支撑机构的外侧移动至辊筒的下方,以承载薄膜。
可选地,控制机构控制第五驱动件驱动第一子盘与第二子盘从支撑机构的外侧向内侧做相对运动直至二者抵接(如图11所示)。
步骤S103:控制第二取膜机构一次或者重复多次拾取薄膜的中部朝第一方向沿周向运动至第二目标位置,以增加薄膜的输出长度;其中,重复多次拾取中每次拾取的拾取位置位于前一次拾取的拾取位置与第一目标位置之间。
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例类似,这里不赘述。
步骤S104:响应于第二取膜机构完成对薄膜的输出长度调整后,控制分切机构从第二取膜机构背离始端的一侧分切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例类似,这里不赘述。
步骤S105:控制第一取膜机构将分切后的薄膜的始端与位于辊筒下方的纸板平行于辊筒的轴向的第一侧边压合。
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例类似,这里不赘述。
步骤S106:控制第二取膜机构将分切后的薄膜的末端与纸板平行于轴向的第二侧边压合,以完成纸膜复合。
纸膜复合后如图12所示。
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例类似,这里不赘述。
步骤S107:控制承载机构从辊筒的下方移动至支撑机构的外侧。
可选地,控制机构控制第五驱动件驱动第一子盘与第二子盘相反运动,直至第一子盘从辊筒的下方移动至支撑机构的外侧及控制第二子盘从辊筒的下方移动至支撑机构的外侧。
其中,本实施例通过两个第五驱动件分别驱动第一子盘及第二子盘,避免复杂走线。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同一个第五驱动工件驱动第一子盘及第二子盘,以提高第一子盘及第二子盘的同步性,提高稳定性及效率。
上述图5-9、图11、图12中仅显示分切后的薄膜。
本申请中,控制机构控制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支架、第二支架顺时针,即第一方向转动至第一目标位置,接着控制第二驱动件驱动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沿辊筒的径向向外侧延伸,转动半径增大;当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转动角度和伸长长度到达指定位置时,控制机构控制第一驱动件停止工作,并保持第一吸附件对薄膜的吸附;控制机构控制第五驱动件驱动第一子盘与第二子盘相对运动直至二者抵接;此时,控制机构控制第三驱动件驱动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顺时针转动,同时或者在第二吸附件到达第二目标位置后,控制第四驱动件驱动第三支架、第四支架沿辊筒的径向向外侧延伸,转动半径增大;当第二吸附件吸附薄膜到达第一子盘与第二子盘上方时,停止吸附功能;控制机构控制第四驱动件驱动第三支架、第四支架沿辊筒的径向向内侧收缩,转动半径减小,控制第三驱动件驱动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沿第二方向,即逆时针转动,使得第二吸附件返程运动达到起始位置,实现薄膜的输出加长,重复上述动作,直到满足薄膜加长需求,第二吸附件再回到起始位置。接着,控制机构控制分切机构在第二吸附件的起始位置将薄膜分切,得到所需长度的薄膜。
为完成纸膜复合工作,控制机构控制第一驱动件及第二驱动件分别驱动第一取膜机构转动以及伸长,直到第一吸附件将薄膜的始端复合到纸板的左侧施胶处,复合完之后,控制机构控制第三驱动件及第四驱动件分别驱动第二取膜机构转动以及伸长,直到第二吸附件将薄膜的末端复合到纸板的右侧施胶处,复合完之后,启动承载机构,控制机构控制第五驱动件控制承载薄膜的承载盘向外运动,将薄膜放下随纸板前往下一道工序。最后,控制机构控制第一取膜机构及第二取膜机构并再次达到起始位置,结束整个纸膜复合工作。
其中,第二取膜机构对薄膜的重叠顺序可以从上往下重叠,也可以从下往上重叠。
本申请可以重复进行输送薄膜、薄膜伸长、承载盘进给、薄膜分切、薄膜复合及承载盘退出等系列生产动作,完成批量生产工作。应理解为薄膜加长通过控制第一吸附件和第二吸附件之间角度和伸长直径控制薄膜加长,同时如要实现无限加长,需要控制第二吸附件持续往复运动,加长薄膜由承载盘进行承载,承载盘作用是防止加长薄膜直接接触纸板或者纸板上的产品,导致纸膜复合失败。
本申请能够实现产品的一体化包装:产品与纸板一起放置到传送带,根据产品的尺寸与高度,吸附合适长度的薄膜,堆积到承载盘,分切机构裁切后,第一吸附件先将薄膜的始端按压到纸板的左侧的施胶位置,撤回承载盘,第二吸附件将薄膜的末端按压到纸板的右侧施胶位置,完成包装,精准控制,不会因薄膜短造成拉扯脱胶失效。
此外针对所需薄膜短的情况,承载盘不需工作,吸附合适长度的薄膜,第第一吸附件先将薄膜的始端按压到纸板的左侧的施胶位置,撤回承载盘,第二吸附件将薄膜的末端按压到纸板的右侧施胶位置,完成包包装。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先控制第一取膜机构将薄膜的始端伸展至第一目标位置,接着控制第二取膜机构一次或者多次朝着薄膜的始端的伸展方向拉伸薄膜,能够增加薄膜的输出长度,然后利用分切机构从第二取膜机构处分切薄膜,以得到一定输出长度的薄膜,最后利用第一取膜机构将分切后的薄膜的始端与纸板的第一侧边贴合,并利用第二取膜机构将分切后的薄膜的末端与纸板的第二侧边贴合,从而完成纸膜复合。因此,本申请能够实现纸膜复合,且薄膜的输出长度的调节可以通过控制第二取膜机构对薄膜的拉伸次数和/或第二目标位置等的调整来实现,因此,能够实现按需调整薄膜的输出长度,以实现膜纸比的按需调整。
本申请能够实现不同生产速度及不同膜纸比,同时可无限加长薄膜,使得薄膜与纸板之间具备一定高度空间,用于放置产品,应用范围广。
本申请能够实现自动适配产品的薄膜复合及精准控制,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大幅降低生产成本;且本申请纸膜复合系统操作简单,运行郭晨隔离,辊筒可视化,方便查看缺料即补料;上述支架均为刚性结构、不易变形、延长使用寿命;纸板传输运输及薄膜运输同时进行,可以保证连续、稳定,生产效率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纸膜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纸膜复合系统,所述纸膜复合系统包括辊筒、第一取膜机构、第二取膜机构及分切机构,所述纸膜复合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取膜机构拾取薄膜的始端,并带动所述始端朝第一方向沿所述辊筒的周向运动至第一目标位置,以使所述薄膜沿所述周向输出;
控制所述第二取膜机构一次或者重复多次拾取所述薄膜的中部朝所述第一方向沿所述周向运动至第二目标位置,以增加所述薄膜的输出长度;其中,所述重复多次拾取中每次拾取的拾取位置位于前一次拾取的拾取位置与所述第一目标位置之间;
响应于所述第二取膜机构完成对所述薄膜的输出长度调整后,控制所述分切机构从所述第二取膜机构背离所述始端的一侧分切所述薄膜;
控制所述第一取膜机构将分切后的所述薄膜的始端与位于所述辊筒下方的纸板平行于所述辊筒的轴向的第一侧边压合;
控制所述第二取膜机构将分切后的所述薄膜的末端与所述纸板平行于所述轴向的第二侧边压合,以完成纸膜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膜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承载机构及支撑机构,所述辊筒、所述第一取膜机构及所述第二取膜机构位于所述支撑机构的内侧,在所述控制所述第二取膜机构一次或者重复多次拾取所述薄膜的中部朝所述第一方向沿所述周向运动至第二目标位置之前,所述纸膜复合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承载机构从所述支撑机构的外侧移动至所述辊筒的下方,以承载所述薄膜;
在所述控制所述第二取膜机构将分切后的所述薄膜的末端与所述纸板平行于所述轴向的第二侧边压合,以完成纸膜复合之后,所述纸膜复合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承载机构从所述辊筒的下方移动至所述支撑机构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纸膜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机构包括第一子盘及第二子盘,所述控制所述承载机构从所述支撑机构的外侧移动至所述辊筒的下方,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子盘与所述第二子盘从所述支撑机构的外侧向内侧做相对运动直至二者抵接;
所述控制所述承载机构从所述辊筒的下方移动至所述支撑机构的外侧,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子盘与所述第二子盘相反运动,直至所述第一子盘从所述辊筒的下方移动至所述支撑机构的外侧及控制所述第二子盘从所述辊筒的下方移动至所述支撑机构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膜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取膜机构包括第一吸附件、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均与所述第一吸附件连接,且均与所述辊筒转动连接,所述控制所述第一取膜机构拾取薄膜的始端,并带动所述始端朝第一方向沿所述辊筒的周向运动至第一目标位置,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吸附件吸附薄膜的始端;
控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朝第一方向沿所述辊筒的周向运动至第一目标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纸膜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均为可伸缩支架,在所述控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朝第一方向沿所述辊筒的周向运动至第一目标位置之后,还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支架及所述第二支架处于第一延伸状态,以增加所述第一吸附件的转动半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纸膜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一取膜机构将分切后的所述薄膜的始端与位于所述辊筒下方的纸板平行于所述辊筒的轴向的第一侧边压合,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支架及所述第二支架处于第二延伸状态;
控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朝第二方向沿所述周向转动,直至所述第一吸附件与所述纸板平行于所述辊筒的轴向的第一侧边抵接,以通过所述第一吸附件将分切后的所述薄膜的始端与所述第一侧边压合,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膜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取膜机构包括第二吸附件、第三支架及第四支架,所述第三支架与所述第四支架均与所述第二吸附件连接,且均与所述辊筒转动连接,所述控制所述第二取膜机构一次或者重复多次拾取所述薄膜的中部朝所述第一方向沿沿所述周向运动至第二目标位置,包括:
控制所述第二吸附件吸附薄膜的中部;
控制所述第三支架和所述第四支架朝所述第一方向沿所述辊筒的周向运动至第二目标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纸膜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架和所述第四支架均为可伸缩支架,在所述控制所述第三支架和所述第四支架朝所述第一方向沿所述辊筒的周向运动至第二目标位置之后,还包括:
控制所述第三支架及所述第四支架处于第一延伸状态,以增加所述第二吸附件的转动半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纸膜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所述第三支架和所述第四支架朝所述第一方向沿所述辊筒的周向运动至第二目标位置之后,还包括:
控制所述第三支架及所述第四支架处于未伸缩状态,以减小所述第二吸附件的转动半径;
控制所述第三支架和所述第四支架朝第二方向沿所述周向转动至所述薄膜的其它的拾取位置;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纸膜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二取膜机构将分切后的所述薄膜的末端与所述纸板平行于所述轴向的第二侧边压合,包括:
控制所述第三支架及所述第四支架处于第二延伸状态;
控制所述第三支架和所述第四支架朝所述第一方向沿所述周向转动,直至所述第二吸附件与所述纸板平行于所述轴向的第二侧边抵接,以通过所述第二吸附件将分切后的所述薄膜的末端与所述第二侧边压合,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CN202211436293.9A 2022-11-16 2022-11-16 纸膜复合方法 Active CN1154891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36293.9A CN115489102B (zh) 2022-11-16 2022-11-16 纸膜复合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36293.9A CN115489102B (zh) 2022-11-16 2022-11-16 纸膜复合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89102A true CN115489102A (zh) 2022-12-20
CN115489102B CN115489102B (zh) 2023-02-28

Family

ID=85115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36293.9A Active CN115489102B (zh) 2022-11-16 2022-11-16 纸膜复合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89102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881931A (fr) * 1942-01-07 1943-05-12 Récipient tubulaire déformable pour matières pâteuses ou visqueuses
EP1149767A1 (en) * 2000-04-11 2001-10-31 Octomeca Oy Wrapping method and machine for providing a package with a top film
TWM417348U (en) * 2011-07-26 2011-12-01 Mei-Li Zheng Structural improvement of fresh-keeping bag for fruit
JP2016033049A (ja) * 2014-07-31 2016-03-10 旭加工紙株式会社 合成樹脂製折り畳みコンテナ
EP3398861A1 (de) * 2017-05-04 2018-11-07 Er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Limited Verfahren und computerprogramm zum umhüllen eines gutstapels sowie verpackungseinheit
CN114229076A (zh) * 2022-02-25 2022-03-25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覆膜装置及覆膜方法
CN114311950A (zh) * 2022-03-08 2022-04-12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纸膜覆合设备
CN114603867A (zh) * 2022-05-11 2022-06-10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纸膜复合的方法及纸膜生产设备
CN114750425A (zh) * 2022-06-15 2022-07-15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包装的纸膜覆合方法
CN114750423A (zh) * 2022-06-15 2022-07-15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包装的纸膜覆合设备
CN114802927A (zh) * 2022-03-18 2022-07-29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纸膜覆合设备
CN114953417A (zh) * 2022-07-28 2022-08-30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包装的纸膜覆合方法
CN115042423A (zh) * 2022-06-15 2022-09-13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包装的纸膜覆合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881931A (fr) * 1942-01-07 1943-05-12 Récipient tubulaire déformable pour matières pâteuses ou visqueuses
EP1149767A1 (en) * 2000-04-11 2001-10-31 Octomeca Oy Wrapping method and machine for providing a package with a top film
TWM417348U (en) * 2011-07-26 2011-12-01 Mei-Li Zheng Structural improvement of fresh-keeping bag for fruit
JP2016033049A (ja) * 2014-07-31 2016-03-10 旭加工紙株式会社 合成樹脂製折り畳みコンテナ
EP3398861A1 (de) * 2017-05-04 2018-11-07 Er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Limited Verfahren und computerprogramm zum umhüllen eines gutstapels sowie verpackungseinheit
CN114229076A (zh) * 2022-02-25 2022-03-25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覆膜装置及覆膜方法
CN114311950A (zh) * 2022-03-08 2022-04-12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纸膜覆合设备
CN114802927A (zh) * 2022-03-18 2022-07-29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纸膜覆合设备
CN114603867A (zh) * 2022-05-11 2022-06-10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纸膜复合的方法及纸膜生产设备
CN114750425A (zh) * 2022-06-15 2022-07-15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包装的纸膜覆合方法
CN114750423A (zh) * 2022-06-15 2022-07-15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包装的纸膜覆合设备
CN115042423A (zh) * 2022-06-15 2022-09-13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包装的纸膜覆合方法
CN114953417A (zh) * 2022-07-28 2022-08-30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包装的纸膜覆合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89102B (zh) 2023-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603867B (zh) 纸膜复合的方法及纸膜生产设备
CN113555610B (zh) 料带匀速卷绕机
CN115489101B (zh) 纸膜复合设备及纸膜复合系统
CN114311950B (zh) 一种纸膜覆合设备
CN114852704B (zh) 一种包装纸盒全自动分层堆叠码垛装置及其码垛方法
CN112278456B (zh) 一种可包覆包装箱上表面的缠绕膜打包装置
CN104191444B (zh) 太阳能光伏材料切割整叠机
CN114311632A (zh) 纸膜覆合设备
CN211967679U (zh) 薄膜裁切装置及其裁切承载机构
CN115489102B (zh) 纸膜复合方法
CN219007008U (zh) 纸膜复合设备及纸膜复合系统
CN114953416B (zh) 薄膜包装的纸膜覆合装置
CN204054124U (zh) 太阳能光伏材料切割整叠机
CN218084172U (zh) 纸膜生产设备
CN114953417A (zh) 薄膜包装的纸膜覆合方法
CN214000977U (zh) 一种印刷包装用自动上料覆膜机
CN213767638U (zh) 一种覆膜裁切装置
CN112777073B (zh) 一种薄膜贴标装置
CN209940088U (zh) 具有自动分叠功能的纸张折叠机
CN113665231A (zh) 一种光伏电池背膜卷对卷网格丝印设备
CN217862997U (zh) 一种皮壳机的上料装置
KR200405436Y1 (ko) 라미네이팅기의 구동구조
CN116198794B (zh) 一种scr蜂窝状脱硝催化剂坯体下料包装装置
CN216443176U (zh) 一种塑料袋补片机
CN218928895U (zh) 柔版涂与无溶剂复合高速复合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