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88613B - 压装流水线体及装配流水线体 - Google Patents

压装流水线体及装配流水线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88613B
CN115488613B CN202211432912.7A CN202211432912A CN115488613B CN 115488613 B CN115488613 B CN 115488613B CN 202211432912 A CN202211432912 A CN 202211432912A CN 115488613 B CN115488613 B CN 1154886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
bearing
line body
station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3291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88613A (zh
Inventor
赵树栋
程泳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reame Innov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reame Innov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reame Innov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Dreame Innov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3291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886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886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886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886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886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3P19/001Article feeders for assembling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3P19/02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for connecting objects by press fit or for detaching sam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压装流水线体及装配流水线体,压装流水线体包括基座、三个支承座、驱动机构、第一送料线体及第二送料线体,三个支承座包括安置转轴的第一支承座及安置轴承的两个第二支承座,两个第二支承座分设在第一支承座的左右两侧,至少两个支承座沿左右向可活动设置,以使得三个支承座具有相互靠近的压装行程及相互远离的复位行程,且在进行压装行程时,带动两个轴承压装至转轴的两端;驱动机构与支承座连接。本发明的驱动机构直接驱动至少两个支承座活动,使得三个支承座能够整体实现相互靠近,带动两个第二支承座上的轴承靠近第一支承座上转轴的两端,实现两个轴承同时压装至转轴两端的目的,有助于简化压装操作,提高压装效率。

Description

压装流水线体及装配流水线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机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机转子的轴承装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装流水线体及装配流水线体。
背景技术
电机在其制造过程中,涉及到将轴承将电机转子的两端的操作,而轴承的压装需要用到工装。目前通常是手压机对电机转子的两端依次进行轴承安装,容易导致装配结构复杂,且装配效率低。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轴承压装到电机转子两端存在装配效率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压装流水线体,包括:
基座;
三个支承座,设于所述基座,且包括用以安置转轴的第一支承座以及用以安置轴承的两个第二支承座,所述压装流水线体具有对应所述转轴轴向的左右向、以及对应所述转轴径向的前后向,两个所述第二支承座分设在所述第一支承座的左右两侧,至少两个所述支承座沿左右向可活动设置,以使得三个所述支承座具有相互靠近的压装行程、以及相互远离的复位行程,且在进行所述压装行程时,带动两个所述轴承压装至所述转轴的两端;
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基座,且与活动设置的所述支承座连接;
第一送料线体,设于所述基座且用以将转轴移送和/或移出所述第一支承座;以及,
第二送料线体,设于所述基座且用以将轴承移送至所述第二支承座。
可选地,一所述第二支承座相对所述基座固定,另一所述第二支承座以及第一支承座均相对所述基座沿左右向可滑动设置;
所述驱动机构与可滑动设置的所述第二支承座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二支承座带动所述第一支承座进行所述压装行程和所述复位行程。
可选地,所述第二送料线体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送料线体一一对应两个第二支承座设置,所述基座对应每一所述第二送料线体自左至右间隔设有出料工位和调整工位,所述调整工位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二支承座的后方,每一所述第二送料线体包括:
出料机构,用以将轴承自所述出料工位移送至所述调整工位;
调整机构,用以对所述调整工位处的轴承进行姿态调整;以及,
移载机构,用以将调整后的轴承自所述调整工位移送至对应的所述第二支承座。
可选地,所述基座包括载板,所述载板设有沿左右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滑槽的两端分别限定出所述出料工位和所述调整工位;
所述第二送料线体还包括储料结构,所述储料结构形成有沿上下向延伸的出料通道,所述出料通道的出口位于所述出料工位的正上方,以供经过所述出料通道的轴承依次掉落至所述出料工位;
所述出料机构包括相连接的第一伸缩气缸以及沿左右向可伸缩活动的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位于所述出料工位背对所述调整工位的一侧,以将掉落在所述出料工位的所述轴承推动至所述调整工位。
可选地,所述储料结构包括:
储料管体,用以供多个轴承沿上下向依次堆叠储放;
底座,贯设有所述出料通道,所述出料通道的进口连通设置在所述储料管体的下方;以及,
开合件,止挡在所述出料通道的出口处,且可在承受的重力达到预设时自所述出口处活动移出。
可选地,所述第二送料线体还包括:
传感器件,邻近所述调整工位设置,以获取位于所述调整工位处的轴承的姿态信息;以及,
控制装置,与所述传感器件及所述调整机构分别电性连接,以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姿态信息,控制所述调整机构工作。
可选地,所述基座包括安装座,所述调整机构包括:
第一旋转驱动器,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具有绕前后向轴线可转动设置的第一旋转轴;
第二旋转驱动器,与所述第一旋转轴连接,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器具有绕左右向轴线可转动设置的第二旋转轴;以及,
第一夹爪,与所述第二旋转轴连接,所述第一夹爪用以抓取所述调整工位处的轴承。
可选地,所述基座包括第一架体,所述第一架体沿前后向延伸布设有第一滑轨,所述移载机构包括:
第一滑块,沿前后向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滑轨;
第二伸缩气缸,设于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二伸缩气缸具有沿上下向可活动设置的第二推杆;以及,
第二夹爪,与所述第二推杆连接,所述第二夹爪用以抓取所述第一夹爪处的轴承。
可选地,两个所述第二送料线体的所述第二夹爪通过第一联动件连接,且共用所述第一架体、所述第一滑块及所述第二伸缩气缸。
可选地,所述基座在所述第一支承座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安置座和第二安置座,所述第一安置座用以安置待压装的转轴,所述第二安置座用以安置压装轴承后的转轴,所述基座还包括第二架体,所述第二架体沿前后向延伸布设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一送料线体还包括:
第二滑块,沿前后向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滑轨;
第三伸缩气缸,设于所述第二滑块,所述第三伸缩气缸具有沿上下向可活动设置的第三推杆;以及,
两个第三夹爪,沿前后向延伸且通过第二联动件连接,所述第二联动件与所述第三推杆连接,两个所述第三夹爪用以分别抓取所述第一支承座与所述第一安置座、或者所述第一支承座与所述第二安置座处的转轴。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装配流水线体,包括如上所述的压装流水线体。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压装流水线体中,第一送料线体自动进行转轴的转移,第二送料线体自动进行轴承的转移;当转轴在第一支承座上安置到位,且两个轴承一一对应在两个第二支承座上安置到位后,驱动机构直接驱动三个支承座中的至少两个支承座活动,使得三个支承座能够整体实现相互靠近,带动两个第二支承座上的轴承靠近第一支承座上转轴的两端,实现两个轴承同时压装至转轴两端的目的,有助于简化压装操作,尤其在批量进行轴承的压装工序时,有助于提高压装效率;并且由于减省了驱动机构的设置数量或者切换结构的设置,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简化压装结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压装流水线体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压装流水线体的主要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支承座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第二送料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储料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4中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移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第一送料线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压装流水线体;100基座;101出料工位;102调整工位;110平台;120载板;121滑槽;130第一架体;131第一滑轨;140第一安置座;150第二安置座;160第二架体;161第二滑轨;170安装座;210第一支承座;220第二支承座;300驱动机构;400第一送料线体;410第二滑块;420第三伸缩气缸;430第三夹爪;440第二联动件;500第二送料线体;510出料机构;511第一伸缩气缸;512第一推杆;520调整机构;521第一旋转驱动器;522第二旋转驱动器;523第一夹爪;530移载机构;531第一滑块;532第二伸缩气缸;533第二夹爪;534第一联动件;540储料结构;541储料管体;542底座;543出料通道;544开合件;600传感器件;7转轴;8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压装流水线体1包括基座100、三个支承座、驱动机构300、第一送料线体400以及第二送料线体500。其中,三个所述支承座设于所述基座100,且包括用以安置转轴7的第一支承座210以及用以安置轴承8的两个第二支承座220,所述压装流水线体1具有对应所述转轴7轴向的左右向、以及对应所述转轴7径向的前后向,两个所述第二支承座220分设在所述第一支承座210的左右两侧,至少两个所述支承座沿左右向可活动设置,以使得三个所述支承座具有相互靠近的压装行程、以及相互远离的复位行程,且在进行所述压装行程时,带动两个所述轴承8压装至所述转轴7的两端;所述驱动机构300设于所述基座100,且与活动设置的所述支承座连接;
所述第一送料线体400设于所述基座100且用以将转轴7移送至所述第一支承座210;所述第二送料线体500设于所述基座100且用以将轴承8移送和/或移出所述第二支承座220。
本发明提供的压装流水线体1中,第一送料线体400自动进行转轴7的转移,第二送料线体500自动进行轴承8的转移;当转轴7在第一支承座210上安置到位,且两个轴承8一一对应在两个第二支承座220上安置到位后,驱动机构300直接驱动三个支承座中的至少两个支承座活动,使得三个支承座能够整体实现相互靠近,带动两个第二支承座220上的轴承8靠近第一支承座210上转轴7的两端,实现两个轴承8同时压装至转轴7两端的目的,有助于简化压装操作,尤其在批量进行轴承8的压装工序时,有助于提高压装效率;并且由于减省了驱动机构300的设置数量或者切换结构的是,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简化压装结构。
基座100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做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呈箱体状、架体状、块状或者板状等。如本实施例中,基座100至少包括一平台110,该平台110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供上述中的三个支承座、驱动机构300、第一送料线体400和第二送料线体500等构件稳定安装。此外,基座100还可在平台110的下方设置箱体结构,该箱体结构不仅能够将平台110垫高,还可供收纳整机所需的例如动力类、控制类装置,也可便利于部分电控装置的走线,还可提供足够的空间供与压装工序相关的其他工具、工装等进行收纳。箱体结构的底部还可设置支脚,支脚可以是防滑的固定支脚,也可以是设置为滚轮形式的可万向移动的支脚。平台110的上方还可设置防护罩,防护罩罩设在平台110上方三个支承座、驱动机构300、第一送料线体400和第二送料线体500等构件外,以能够提供一定的防护功能。进一步地,防护罩可以设置有门体,门体可活动开关。
鉴于上述,平台110沿水平方向延伸,为便于理解,具体以水平方向上呈交叉设置的前后向和左右向为例作为参考方向,对下述实施例进行阐述。但需要说明的是,前后向和左右向并不构成对压装流水线体1的方位限定,仅用于对压装流水线体1上各个构件的相对方位关系进行说明。
第一支承座210上限定出用以安置转轴7的第一安装位,第二支承座220上限定出用以安置轴承8的第二安装位。可以理解,第一支承座210和第二支承座220大致呈块状,第一安装位可以是开设在第一支承座210上的凹槽或者凸轴,同样地,第二安装位可以是开设在第二支承座220上的凹槽。第一安装位至少能够对转轴7进行向下的限位;位于左侧的第二支承座220上的第二安装位至少能够对轴承8进行向下和向左的限位,位于右侧的第二支承座220上的第二安装位至少能够对轴承8进行向下和向右的限位。如此地,当三个支承座进行压装行程时,在两个第二安装位的作用下,可对两个轴承8施加相互靠近的压力,该压力实现将轴承8压装至转轴7的两端。
第一送料线体400能够将待压装的转轴7移送至第一支承座210,和/或,第一送料线体400能够将已压装的转轴7移出第一支承座210。同理地,第二送料线体500能够将待压装的轴承8移送至第二支承座220。如此地,便能实现三个支承座上转轴7以及轴承8的自动化送料和出料。
鉴于上述可知,为了实现将两个轴承8同时压装至转轴7的两端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三个支承座中的至少两个相对基座100沿左右向可移动。具体而言: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为第一支承座210和任一第二支承座220相对基座100可活动,余下的一支承座相对基座100固定。具体例如,第一支承座210和位于左侧的第二支承座220可左右活动,位于右侧的第二支承座220相对基座100固定。当进行压装行程时,第一支承座210和位于左侧的第二支承座220朝右活动并靠近位于右侧的第二支承座220。
或者在一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为第一支承座210相对基座100固定,两个第二支承座220相对基座100可活动。当进行压装行程时,位于左侧的第二支承座220朝右活动,位于右侧的第二支承座220朝左活动,两个第二支承座220均靠近第一支承座210。
或者在一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为第一支承座210和两个第二支承座220均相对基座100可活动。当进行压装行程时,位于左侧的第二支承座220朝右活动,位于右侧的第二支承座220朝左活动,第一支承座210可朝左或者朝右活动。
为了实现两个轴承8同时压装至转轴7上的目的,驱动机构300可与任意活动设置的支承座连接。例如上述中的,一所述第二支承座220相对所述基座100固定,另一所述第二支承座220以及第一支承座210均相对所述基座100沿左右向可滑动设置;所述驱动机构300与可滑动设置的所述第二支承座220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二支承座220带动所述第一支承座210进行所述压装行程和所述复位行程。
具体地,位于左侧的第二支承座220和第一支承座210均相对基座100可活动,位于右侧的第二支承座220相对基座100固定时,驱动机构300可以设置在位于左侧的第二支承座220的左侧,且例如具体设置为伸缩气缸,具有沿左右向可伸缩设置的伸缩杆。如此地,只需将驱动机构300与位于左侧的第二支承座220连接,即可带动位于左侧的第二支承座220以及第一支承座210朝右靠近位于右侧的第二支承座220,进行压装行程。在结构上,只需一个驱动机构300即可提供对第一支承座210和位于左侧的第二支承座220的驱动,结构上实现简化,且操作上无需切换驱动机构300的驱动方向和支承座的连接方式。
当然,当进行复位行程时,驱动机构300驱动位于左侧的第二支承座220复位,位于左侧的第二支承座220和第一支承座210之间可设置连接件,通过连接件,带动第一支承座210复位。连接件可以是任意适宜的连接结构,例如弹簧等弹性连接件、或者连杆等刚性连接件,均不作限制。
基于上述任意实施例,可设置一第二送料线体500分别给两个第二支承座220移送轴承8。或者如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送料线体500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送料线体500一一对应两个第二支承座220设置。具体而言,请结合图4至图6,所述基座100对应每一所述第二送料线体500自左至右间隔设有出料工位101和调整工位102,所述调整工位102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二支承座220的后方,每一所述第二送料线体500包括出料机构510、调整机构520以及移载机构530,其中,所述出料机构510用以将轴承8自所述出料工位101移送至所述调整工位102;所述调整机构520用以对所述调整工位102处的轴承8进行姿态调整;所述移载机构530用以将调整后的轴承8自所述调整工位102移送至对应的所述第二支承座220。
可以理解,第二支承座220上的轴承8的轴向沿左右向延伸,但该状态下的轴承8不利于平稳储放。一般地,为了更好地实现轴承8的储放和运输,轴承8一般水平放置,也即将其轴向沿上下向延伸进行放置。基于此,出料机构510将轴承8自出料工位101移送至调整工位102后,调整机构520对轴承8的姿态进行调整,使得轴承8从利于储放运输的姿态调整至利于压装的姿态。而移载机构530则可将轴承8自调整工位102移送至第二支承座220处。
三个支承座沿左右向依次排布,出料工位101和调整工位102沿左右向依次布设,且调整工位102位于第二支承座220的后方,各个构件大致呈U形布设,有助于第一送料线体400、第二送料线体500、三个支承座之间的结构紧凑。
请参阅图4至图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座100包括载板120,所述载板120设有沿左右向延伸的滑槽121,所述滑槽121的两端分别限定出所述出料工位101和所述调整工位102。所述滑槽121的槽宽不小于轴承8的直径。滑槽121位于调整工位102处的槽段可以开设避让孔,避让孔便利于调整机构520对调整工位102处的轴承8进行抓取。
所述第二送料线体500还包括储料结构540,所述储料结构540形成有沿上下向延伸的出料通道543,所述出料通道543的出口位于所述出料工位101的正上方,使得经过所述出料通道543的轴承8可在重力作用下依次掉落至所述出料工位101,从而实现轴承8的无动力落料,有助于节能减排。所述出料机构51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伸缩气缸511以及沿左右向可伸缩活动的第一推杆512,所述第一推杆512位于所述出料工位101背对所述调整工位102的一侧,以将掉落在所述出料工位101的所述轴承8推动至所述调整工位102。如此地,当出料通道543落下第一个轴承8至出料工位101后,第一伸缩气缸511通过第一推杆512将第一个轴承8自出料工位101沿着滑槽121推动至调整工位102,且此时第一推杆512遮挡在出料工位101上,尤其当出料通道543的出口与出料工位101所在平面之间的间距大致为一个轴承8的厚度时,阻挡第二个轴承8落料,直至第一推杆512退回至原位后,第二个轴承8落料,重复上述步骤。
接着请参阅图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储料结构540包括储料管体541、底座542以及开合件544。其中,所述储料管体541大致呈中空状,且内径不小于轴承8的外径,用以供多个轴承8沿上下向依次堆叠储放。具体而言,储料管体541的内径可选大致与轴承8的外径适配,使得既有助于多个轴承8自上至下依次堆叠有序排放,又不干涉各个轴承8的下落。所述底座542贯设有所述出料通道543,所述出料通道543的进口连通设置在所述储料管体541的下方。所述开合件544止挡在所述出料通道543的出口处,且可在承受的重力达到预设时自所述出口处活动移出。开合件544基于重力驱动实现开合动作,无需额外设置动力结构。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开合件544设置在底座542上,且位于出料通道543的旁侧。开合件544大致沿上下向延伸,且具有呈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旋转部,开合件544的旋转部沿水平方向轴线可上下转动,一带动第一端和第二端朝靠近和远离出料通道543的中轴线方向转动。该水平方向具体可以是前后向或者左右向。第一端在朝靠近出料通道543的中轴线方向转动时,对出料通道543内的轴承8实现向下遮挡和向上支撑,限制轴承8向下掉落;反之,当第一端朝远离出料通道543的中轴线方向转动时,取消对轴承8的遮挡,可供轴承8向下掉落。
为了实现由重力驱动开合件544转动的目的,开合件544连接第一端的一段(为便于理解,以下将其命名为驱动段)可朝向出料通道543的中轴线方向弯折,且在靠近出料通道543的中轴线的方向上呈逐渐朝下倾斜设置,以使得轴承8对驱动段的向下重力具有沿水平方向的分力,从而推动驱动段朝远离出料通道543的中轴线方向转动。
进一步地,第二端与底座542之间可通过弹性件进行连接,从而能够对开合件544的转动进行复位。
上述中的储料结构540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一个或者多个,其中,当储料结构540设置为多个时,多个储料结构540可沿前后向依次排布。此时,多个储料结构540可相对基座100沿前后向可活动设置,以带动各个储料结构540依次活动至出料工位101的正上方。
基于上述任意实施例,请参阅图4至图5,所述第二送料线体500还包括传感器件600以及控制装置,所述传感器件600邻近所述调整工位102设置,以获取位于所述调整工位102处的轴承8的姿态信息;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传感器件600及所述调整机构520分别电性连接,以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姿态信息,控制所述调整机构520工作。具体而言,所述轴承8的姿态信息在本设计中不做限制,可以是轴承8的端面信息,使得传感器件600对轴承8的端面信息进行识别时,可区分出轴承8的正反面情况。当控制装置基于传感器件600感测到的端面信息,确定该轴承8姿态正确,例如正面朝上时,调整机构520无需调整轴承8的正反面;反之,当控制装置基于传感器件600感测到的端面信息,确定该轴承8姿态错误,例如反面朝上时,调整机构520需调整轴承8的正反面。当然,轴承8的姿态信息还可以是轴承8的偏移情况,例如识别轴承8是否呈水平放置在调整工位102上等。
进一步地,传感器件600可以具体设置为光纤传感器或者例如图像识别装置。并且,传感器件600可在靠近和远离调整工位102的方向上可活动设置,以使得当需要对调整工位102处的轴承8进行识别时,带动传感器件600靠近调整工位102;当需要调整机构520对调整工位102处的轴承8进行姿态调整时,带动传感器件600远离调整工位102,实现避让,避免相互干涉。
基于上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座100包括安装座170,所述调整机构520包括第一旋转驱动器521、第二旋转驱动器522以及第一夹爪523。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521与所述安装座17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521具有绕前后向轴线可转动设置的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器522与所述第一旋转轴连接,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器522具有绕左右向轴线可转动设置的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一夹爪523与所述第二旋转轴连接,所述第一夹爪523用以抓取所述调整工位102处的轴承8。
由于轴承8水平放置在滑槽121上,且滑槽121对应轴承8贯设有通孔,此时,第一夹爪523可设为两个,且两个第一夹爪523相互靠近的一侧设有凸柱,两个第一夹爪523的凸柱穿过轴承8的中心孔后,可对轴承8进行夹持,且供使得轴承8的较多部位显露出,有助于移载机构530对轴承8进行拾取。
第一旋转驱动器521和第二旋转驱动器522均可以是驱动电机,对应地,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也即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当轴承8需要绕左右向轴线转动,也即翻转轴7承的正反面时,第二旋转驱动器522通过驱动第二旋转轴转动,带动第一夹爪523转动;当轴承8需要将轴承8自图6中的A状态(也即轴向沿上下向延伸的状态)转换为B状态(也即轴向沿左右向延伸的状态)时,第一旋转驱动器521通过驱动第一旋转轴旋转,依次带动第二旋转驱动器522以及第一夹爪523转动。
此外,请参阅图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座100包括第一架体130,所述第一架体130相对基座100固定。所述第一架体130沿前后向延伸布设有第一滑轨131,所述移载机构530包括第一滑块531、第二伸缩气缸532以及第二夹爪533。其中,所述第一滑块531沿前后向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滑轨131;所述第二伸缩气缸532设于所述第一滑块531,所述第二伸缩气缸532具有沿上下向可活动设置的第二推杆;所述第二夹爪533与所述第二推杆连接,所述第二夹爪533用以抓取所述第一夹爪523处的轴承8。
具体而言,第一滑块531与第一滑轨131之间的滑动运动可通过例如驱动电机及换向传动组件、或者伸缩气缸实现驱动。基于第一滑块531和第一滑轨131,可带动第二夹爪533在调整工位102和第二支承座220之间往复移动。第二伸缩气缸532可带动第二夹爪533沿上下向靠近和远离第二支承座220、或者沿第二方向靠近和远离处于图6中B状态处的第一夹爪523。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二送料线体500的所述第二夹爪533通过第一联动件534连接,且共用所述第一架体130、所述第一滑块531及所述第二伸缩气缸532。如此地,便可基于同一第一架体130、第一滑块531以及第二伸缩气缸532,实现对两个第二送料线体500上的轴承8进行同步移送。
与上述同理地,请参阅图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座100在所述第一支承座210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安置座140和第二安置座150,所述第一安置座140用以安置待压装的转轴7,所述第二安置座150用以安置压装轴承8后的转轴7,所述基座100还包括第二架体160,所述第二架体160沿前后向延伸布设有第二滑轨161;所述第一送料线体400还包括第二滑块410、第三伸缩气缸420以及两个第三夹爪430。所述第二滑块410沿前后向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滑轨161;所述第三伸缩气缸420设于所述第二滑块410,所述第三伸缩气缸420具有沿上下向可活动设置的第三推杆;两个第三夹爪430沿前后向延伸且通过第二联动件440连接,所述第二联动件440与所述第三推杆连接,两个所述第三夹爪430用以分别抓取所述第一支承座210与所述第一安置座140、或者所述第一支承座210与所述第二安置座150处的转轴7。
具体而言,第二滑块410与第二滑轨161之间的滑动运动可通过例如驱动电机及换向传动组件、或者伸缩气缸实现驱动。基于第二滑块410和第二滑轨161,可带动第三夹爪430在第一安置座140和第二安置座150之间往复移动。第三伸缩气缸420可带动第三夹爪430沿上下向靠近和远离第一安置座140、第一支承座210、或者第二安置座150。
进一步地,第一安置座140、第一支承座210以及第二安置座150之间可沿前后向依次排布,且等间距设置(为便于理解,定义为第一间距);同时,两个第三夹爪430沿前后向依次间隔排布,且二者之间的距离与上述的第一间距保持相同。如此地,当两个第三夹爪430从对应第一安置座140和第一支承座210的状态时,活动至对应第一支承座210和第二安置座150的状态时,可同时将第一支承座210上已压装的转轴7移动至第二安置座150,以及将第一安置座140上待压装的转轴7移动至第一支承座210。
此外,基于上述任意实施例,压装流水线体1还包括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可对例如上述中的第一支承座210上的转轴7、第二支承座220上的轴承8、第一安置座140上待压装的转轴7、第二安置座150上已压装的转轴7、第二夹爪533上的轴承8、第三夹爪430上的轴承8等其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检测,确保各个物料是否都处于对应的安装位或者夹持位上。检测装置同样可以是光纤传感器或者其他光电类传感器、图像识别装置等。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装配流水线体,所述装配流水线体包括如上所述的压装流水线体1。需要说明的是,装配流水线体内的压装流水线体1的详细结构可参照上述压装流水线体1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由于在本申请的装配流水线体中使用了上述压装流水线体1,因此,本申请装配流水线体的实施例包括上述压装流水线体1全部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且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也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压装流水线体1构成装配流水线体中的一个部分,用于将两个轴承8压装到转轴7的两端。本设计对装配流水线体的结构及功能均不做限制,轴承8压装至转轴7两端的工序之前的、和/或之后的工序,均可以通过装配流水线体除压装流水线体1以外的其他流水线体实现。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压装流水线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三个支承座,设于所述基座,且包括用以安置转轴的第一支承座以及用以安置轴承的两个第二支承座,所述压装流水线体具有对应所述转轴轴向的左右向、以及对应所述转轴径向的前后向,两个所述第二支承座分设在所述第一支承座的左右两侧,至少两个所述支承座沿左右向可活动设置,以使得三个所述支承座具有相互靠近的压装行程、以及相互远离的复位行程,且在进行所述压装行程时,带动两个所述轴承压装至所述转轴的两端;
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基座,且与活动设置的所述支承座连接;
第一送料线体,设于所述基座且用以将转轴移送和/或移出所述第一支承座;以及,
第二送料线体,设于所述基座且用以将轴承移送至所述第二支承座;
所述第二送料线体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送料线体一一对应两个所述第二支承座设置,所述基座对应每一所述第二送料线体处自左至右间隔设有出料工位和调整工位,所述调整工位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二支承座的后方,每一所述第二送料线体包括:
出料机构,用以将轴承自所述出料工位移送至所述调整工位;
调整机构,用以对所述调整工位处的轴承进行姿态调整;
移载机构,用以将调整后的轴承自所述调整工位移送至对应的所述第二支承座;
传感器件,邻近所述调整工位设置,以获取位于所述调整工位处的轴承的姿态信息;以及,
控制装置,与所述传感器件及所述调整机构分别电性连接,以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姿态信息,控制所述调整机构工作;
其中,所述基座包括安装座,所述调整机构包括第一旋转驱动器、第二旋转驱动器和第一夹爪,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具有绕前后向轴线可转动设置的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器与所述第一旋转轴连接,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器具有绕左右向轴线可转动设置的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一夹爪与所述第二旋转轴连接,所述第一夹爪用以抓取所述调整工位处的轴承;
所述基座包括第一架体,所述第一架体沿前后向延伸布设有第一滑轨,所述移载机构包括第一滑块、第二伸缩气缸和第二夹爪,所述第一滑块沿前后向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滑轨;所述第二伸缩气缸设于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二伸缩气缸具有沿上下向可活动设置的第二推杆;所述第二夹爪与所述第二推杆连接,所述第二夹爪用以抓取所述第一夹爪处的轴承;
两个所述第二送料线体的所述第二夹爪通过第一联动件连接,且共用所述第一架体、所述第一滑块及所述第二伸缩气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装流水线体,其特征在于,一所述第二支承座相对所述基座固定,另一所述第二支承座以及第一支承座均相对所述基座沿左右向可滑动设置;
所述驱动机构与可滑动设置的所述第二支承座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二支承座带动所述第一支承座进行所述压装行程和所述复位行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装流水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载板,所述载板设有沿左右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滑槽的两端分别限定出所述出料工位和所述调整工位;
所述第二送料线体还包括储料结构,所述储料结构形成有沿上下向延伸的出料通道,所述出料通道的出口位于所述出料工位的正上方,以供经过所述出料通道的轴承依次掉落至所述出料工位;
所述出料机构包括相连接的第一伸缩气缸以及沿左右向可伸缩活动的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位于所述出料工位背对所述调整工位的一侧,以将掉落在所述出料工位的所述轴承推动至所述调整工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装流水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结构包括:
储料管体,用以供多个轴承沿上下向依次堆叠储放;
底座,贯设有所述出料通道,所述出料通道的进口连通设置在所述储料管体的下方;以及,
开合件,止挡在所述出料通道的出口处,且可在承受的重力达到预设时自所述出口处活动移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装流水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在所述第一支承座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安置座和第二安置座,所述第一安置座用以安置待压装的转轴,所述第二安置座用以安置压装轴承后的转轴,所述基座还包括第二架体,所述第二架体沿前后向延伸布设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一送料线体还包括:
第二滑块,沿前后向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滑轨;
第三伸缩气缸,设于所述第二滑块,所述第三伸缩气缸具有沿上下向可活动设置的第三推杆;以及,
两个第三夹爪,沿前后向延伸且通过第二联动件连接,所述第二联动件与所述第三推杆连接,两个所述第三夹爪用以分别抓取所述第一支承座与所述第一安置座、或者所述第一支承座与所述第二安置座处的转轴。
6.一种装配流水线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压装流水线体。
CN202211432912.7A 2022-11-16 2022-11-16 压装流水线体及装配流水线体 Active CN1154886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32912.7A CN115488613B (zh) 2022-11-16 2022-11-16 压装流水线体及装配流水线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32912.7A CN115488613B (zh) 2022-11-16 2022-11-16 压装流水线体及装配流水线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88613A CN115488613A (zh) 2022-12-20
CN115488613B true CN115488613B (zh) 2023-08-01

Family

ID=85115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32912.7A Active CN115488613B (zh) 2022-11-16 2022-11-16 压装流水线体及装配流水线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8861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66031A (zh) * 2018-06-15 2018-08-31 留丹翠 一种电机转子的轴承装配装置
CN110814711B (zh) * 2019-11-27 2021-07-02 安徽科创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机转子轴承自动压装设备
US11319009B2 (en) * 2020-07-06 2022-05-03 American Axle & Manufacturing, Inc. T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a vehicle driveline component
CN111791048A (zh) * 2020-08-18 2020-10-20 上海托展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装扭簧设备
CN214080106U (zh) * 2020-11-27 2021-08-31 安波电机(宁德)有限公司 一种简易卧式电机转子压轴承装置
CN214380549U (zh) * 2021-03-17 2021-10-08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电机转子轴与轴承自动装配系统
CN217452914U (zh) * 2022-06-30 2022-09-20 浙江伟康电机有限公司 带压力位移监控的电机转子轴承带轮压装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88613A (zh) 2022-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52266B (zh) 一种电池上料模组
US8033216B2 (en) Cartridge device
KR101911370B1 (ko) 자동 핀 공급장치
US20150283596A1 (en) Workpiece conveying device
CN111230472A (zh) 连杆活塞销挡圈自动装配机
CN113320938A (zh) 轴类零件压簧上料系统及压簧上料方法
CN211219584U (zh) 一种合页全自动装配装置
CN115488613B (zh) 压装流水线体及装配流水线体
CN104690183A (zh) 冲压生产线
CN212552643U (zh) 一种自动十字轴装配线
CN107283165B (zh) 燃油泵自动装配线的智能化第一横移模组拔料装配系统
CN210731621U (zh) 气弹簧自动扩口焊接一体机
CN117125473A (zh) 一种物料自动转移设备
CN111999311A (zh) 一种轴承表面检测系统
CN210476082U (zh) 高速90度旋转取料组装机械手
CN216128805U (zh) 智能存储设备
CN215509839U (zh) 一种生产线组装自动上料装置
CN211870784U (zh) 一种码垛线
CN210594189U (zh) 锂电容插片机
CN210756218U (zh) 一种自动换驱动轴机
CN112644944A (zh) 一种取料柜
CN111136464A (zh) 一种用于皮带电机手动调速的电位器装配设备及工艺
CN107309650B (zh) 一种燃油泵自动装配线的智能化直线式拔料装配系统
CN219032560U (zh) 双工位帽檐机
CN218618950U (zh) 一种瓷砖分拣堆垛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