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86407A - 一种牡蛎和对虾的混养水质监测取样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牡蛎和对虾的混养水质监测取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86407A
CN115486407A CN202210991310.9A CN202210991310A CN115486407A CN 115486407 A CN115486407 A CN 115486407A CN 202210991310 A CN202210991310 A CN 202210991310A CN 115486407 A CN115486407 A CN 1154864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filter
water tank
tank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9131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86407B (zh
Inventor
贺川东
孔令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221099131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864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864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864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864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864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4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water specially adapt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 A01K63/042Introducing gases into the water, e.g. aerators, air pum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03Aquaria; Terrar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4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water specially adapt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 A01K63/045Filters for aquar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6Arrangements for heating or lighting in, or attach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 A01K63/065He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18Wat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牡蛎和对虾的混养水质监测取样装置,包括:主体水箱;次要水箱,可拆卸的设于主体水箱内,次要水箱的一个侧壁为连通壁,连通壁底部设有通水孔、外侧配置有隔板,隔板可上下滑动,用于暴露或封闭通水孔;箱式过滤器,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水管、过滤池和出水管,进水管与泵体相配合、并与主体水箱相连,出水管与次要水箱相连,过滤池的内部配置有可拆卸的滤芯;加热组件,与进水管相配合,包括加热基体,加热基体内部中空,加热基体的两端分别配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加热基体的内部沿水流方向配置有若干个加热板,加热板上设有排水口。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验室水平研究牡蛎对虾混养的装置,降低了对实验场地的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牡蛎和对虾的混养水质监测取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虾贝混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牡蛎和对虾的混养水质监测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水产养殖主要是通过管理和培养良好的水质生态系统,来提高鱼类和虾类所适宜的生存状态,维持产量,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水产养殖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较大,针对当前水产养殖风险大、成本不断走高的情况,多种品种混养方法被越来越多的养殖户所采用。
公开号为CN103250649B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多营养级生态沟渠的综合水产养殖装置及方法,养殖池塘通过涵管与滤食性鱼类养殖区相连,滤食性鱼类养殖区通过滤水隔墙与挺水植物净化区相连,挺水植物净化区通过滤水隔墙与沉水植物净化区相连,沉水植物净化区末端设置滤水隔墙,隔墙内侧设置水泵。该养殖装置结构简单,养殖方便,显著提高了养殖产量,保护了水域环境。
公开号为CN105454102B的发明专利涉及一种河蟹成蟹养殖池塘同池异位混养甲鱼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养殖河蟹的河蟹养殖区和养殖甲鱼的甲鱼养殖区,河蟹养殖区和甲鱼养殖区的水能互通,河蟹养殖区和甲鱼养殖区之间通过拦网隔开,拦网上安装有若干个将河蟹养殖区内的野杂鱼引诱进甲鱼养殖区的野杂鱼引诱装置。该发明利用甲鱼有效控制与蟹争夺饲料的野杂鱼,而又不伤及河蟹,降低饲料成本,提高河蟹的成活率,并显著提高了蟹塘整体养殖效益。
水产养殖中,牡蛎对虾混养技术已有一套明确的立体养殖方法,一般是采用在虾池中播养牡蛎的方式,利用牡蛎的滤食性、广盐性以及牡蛎对食物仅有物理性选择的特点,通过牡蛎摄食对虾残饵,起到了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能够提高虾池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公开号为CN109699542A的发明申请提供了一种长牡蛎和南美白对虾的池塘立体混养方法,能够有效增加虾池利用率,对改善海水池塘生物资源种群结构和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然而,现有技术大多仅在养殖场水平进行牡蛎对虾混养的相关研究,成本高,研究周期长,并且多数只能在养殖场或更大的场地开展,研究场地受限,而现有的实验室水平研究仅能通过各种不同的自制装置来进行研究实验,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的实验装置来从实验室水平研究牡蛎对虾混养模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牡蛎和对虾的混养水质监测取样装置,能够在实验室水平下模拟实际养殖池塘的环境,结构简单,通过一个水箱即可以方便的进行牡蛎对虾混养实验,为对虾养殖的前期布局提供一个合理的模型。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牡蛎和对虾的混养水质监测取样装置,包括:
主体水箱;
次要水箱,次要水箱可拆卸设于主体水箱内,次要水箱的一个侧壁为连通壁,连通壁的底部设有通水孔,连通壁的外侧配置有隔板,隔板紧贴连通壁设置,隔板可上下滑动,用于暴露或封闭通水孔;
箱式过滤器,箱式过滤器用于将主体水箱内的水抽送至次要水箱内,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水管、过滤池和出水管,进水管与泵体相配合、并与主体水箱相连,出水管与次要水箱相连,过滤池的内部配置有可拆卸的滤芯;
加热组件,加热组件与进水管相配合,包括加热基体,加热基体内部中空,并且加热基体的两端分别配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加热基体的内部沿水流方向配置有若干个加热板,加热板上设有排水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在主体水箱内放入虾苗,次要水箱内放入牡蛎,并根据实验的需要自行控制主体水箱和次要水箱中水的体积比、自行控制实现中对虾以及牡蛎的养殖密度,实验过程中可直接对主体水箱和/或次要水箱内的养殖用水采样进行水质检测,通过设置多组对照实验可得出理想的养殖密度。通过类似的对照实验可分析对虾与牡蛎混养的其他养殖条件。如果实验方案设计中不需要将牡蛎和对虾进行分隔处理,则可将次要水箱从主体水箱中拆除以满足实验安排。采用本装置进行实验时不需要利用换水装置从外界通入水,仅需要对实验过程中蒸发的少量水进行补充保证水的比例即可,符合半集约化养殖的要求。实验中可直接采集样品(水样、牡蛎、对虾等)进行研究,操作简单直接。
箱式过滤器的设置能够模拟实际虾池中水循环,通过泵体与过滤池的配合,可以将主体水箱与次要水箱中的水进行可控制的交换。启动箱式过滤器前需要将隔板滑至上位,以确保次要水箱的通水孔处于开启状态,启动箱式过滤器后即可通过通水孔完成两个水箱中的水循环,使用完毕后需将隔板滑至下位以封闭通水孔,防止两个水箱进行额外的水交换。
箱式过滤器配置可拆卸滤芯,若实验需要控制水体中的悬浮固体时,可在其中安装滤芯以满足实验设计,无需控制水体中悬浮固体时拆除滤芯即可。此外,还可以利用加热组件对主体箱体以及次要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以满足实验需求。
水流在流经加热板时,在与之接触的过程中受热温度升高,再经由排水口向加热基体的出水口方向流动,在此过程中可使水体在通过加热板时流速提升,从而增强水流对下一个加热板表面或者加热基体内壁的冲击力度,可将其上沉积的泥垢打散,有助于除泥垢,从而保证水体的加热效率。
采用本装置通过主体水箱与次要水箱即可以方便的进行牡蛎对虾混养实验,提供了一种实验室水平下模拟实际养殖池塘的环境,可以分析研究加入牡蛎混养后对水质参数以及浮游生物组成产生的影响,以得到最理想的混养比例以及混养方式,为对虾养殖的前期布局提供一个合理的模型。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加热基体的内壁上设有环形的凹槽,加热板的边缘嵌合在凹槽内;加热板为喇叭状,加热板的开口端朝向进水口设置;加热基体的内部设有沿水流方向的转轴,若干个加热板均套设在转轴上,并且加热板能够绕转轴转动。
由此,进入加热基体的水在与加热板接触时受热升温,可以实现调节水温的效果。通过加热板边缘与凹槽的配合,可对加热板进行限位,防止加热板翻转或脱落,有助于保证水体加热效果。
而水流在流动过程中冲击加热板,会引发加热板在一定幅度内摆动,从而在加热基体的内部形成振动,可防止随水流进入加热基体的泥垢、悬浮颗粒等粘附在加热板表面或加热基体的内壁上。并且,加热板抖动可导致附近的水体扰动,水体加速冲击加热板表面,可提高水体升温的效率。
此外,水流在经由多个并排设置的加热板向加热基体的出水口方向流动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加热板喇叭状结构的收拢作用,可提高对加热板表面的冲击力度,从而将粘附在加热板上的泥垢打散、击落,并可以防止泥垢沉积,经过排水口排出的水流突扩,可在加热板的后方形成局部旋流和扰动,提高水体能量,进而保证提供水体升温效率,有助于冲击加热基体的内壁,除泥垢。如此,水流经过反复的突缩和突扩,有助于水体混合,提高悬浮颗粒在水体中分布的均匀程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主体水箱的底部配置有增氧组件,增氧组件包括曝气器和曝气管,曝气管的一端与曝气器的输出端相连。
由此,可通过曝气器向养殖水体内补充氧气,维持良好的养殖环境,防止水质恶化,保证虾苗的存活率。通过对照实验可确定养殖过程中曝气量的优化方案。气流通过曝气管排放到水中,在气流与水体混合的过程中,可在出气口附近形成扰动,模拟自然环境,锻炼虾苗的反应能力。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曝气管蛇形铺设在主体水箱的底部,曝气管的管体上配置有多个出气口,出气口连接有出气支管,出气支管为倒置的“U”型结构,并且出气支管的排气口朝下设置。
由此,通过曝气管与出气支管的配合,在主体水箱底部的多个位置释放曝气气流,一方面能够加快曝气气体中氧气的溶解效率,提高曝气气体与水体混合的均匀度,提高供氧效果。另一方面,可在主体水箱的多个区域形成扰动,提高水体流动性,促进虾苗游动。
出气支管设置为倒置的“U”型结构,可有效防止水体中的固体颗粒进入出气支管的内部,从而避免曝气管速度,保证曝气效果。此外,出气支管的立体结构可模拟自然水域中的养殖池塘底部的障碍物,有助于锻炼虾苗游动的灵敏性,提高虾苗活力。
进一步的,出气支管的出气端配置有滤网,或设有尖嘴的排气喷嘴。
由此,可以防止主体水箱中的泥垢、虾苗排泄物或其他悬浮固体颗粒进入出气支管,有效降低曝气管堵塞的几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滤芯包括过滤基体,过滤基体的底部能够与进水管相连通,过滤基体的顶部能够与出水管相连通。
由此,过滤池内安装滤芯后,主体水箱内的水流经由进水管从过滤基体的底部进入,经过滤后再从过滤基体顶部经由出水管排放到次要水箱中。在连通壁上的通水孔暴露的状态下,可在水体循环的过程中实现过滤,提高水质。
进一步的,过滤基体的内部同轴设置有第一过滤筒和第二过滤筒,第二过滤筒套设在第一过滤筒的外侧,并且二者均为上下开口的筒状结构,第一过滤筒的内部填充有滤材;第一过滤筒的底部开口端通过第一连接法兰与过滤基体的内壁相连,第一连接法兰位于进水管的上方;第二过滤筒的顶部开口端通过第二连接法兰与过滤基体的内壁相连,第二连接法兰位于出水管的上方;第二过滤筒的底部开口端与第一连接法兰相对设置,且二者之间设有间隙。
由此,水体从第一过滤筒的底部进入,并接受滤材的过滤,之后从第一过滤筒的顶部溢出,进入第一过滤筒与第二过滤筒之间的间隙内,再经由过滤基体顶部的出水管排出。在此过程中,水体中混杂的悬浮固体颗粒被填充在第一过滤筒内部的滤材拦截,并且过滤后的水从第一过滤筒顶部溢出后,会在第一过滤筒、第二过滤筒的外侧缓慢汇聚,其中可能含有的小颗粒物质在此空间内沉淀,从而可降低杂质随水流进入次要水箱内的几率。
第一过滤筒与第二内外套设的结构还有助于水体消能。水流进入第一过滤筒内部后,在滤材的作用下流速降低,水流经过滤材过滤后,在第一过滤筒、第二过滤筒的外侧缓慢汇聚,直至水面达到出水管高度方能排出,在此过程中水体沉降消能,水流流速降低,水流平缓,可降低水循环产生的噪声,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
此外,水体在流经第一过滤筒内部的滤材的过程中,水流在改变流动方向的过程中被不断分割并重新汇合,可促进水体的混合,有助于降低水流的能量差以及温度差。逐渐均衡的水体从第一过滤筒的顶部溢出,并在第二过滤筒的底部汇聚,可进一步缩小水体的温差,如此可避免因局部水温过高而导致次要水箱内的牡蛎或者主要水箱内的对虾体感不适,保证存活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过滤筒的上下两端的开口端均配置有滤水板,两个滤水板之间配置有筒状的滤材载体。
进一步的,滤材载体包括由内而外同轴设置的第一滤网、第二滤网和第三滤网,第一滤网、第二滤网和第三滤网的内部填充有粒径逐渐减小的滤材。
如此,通过过滤载体与多层滤网的设置,可在第一过滤筒的内部生长纵向过滤和横向过滤两个过滤方向,并且水体在纵向、横向流动的过程中可延长过滤路径,提高过滤效果。
进一步的,第三滤网的外侧设有螺旋盘绕的导管,导管上与第三滤网贴合的侧壁上设有滤孔,导管的顶部末端与位于顶部的滤水板相配合,进入导管内部的水流可经由滤水板后排出。
由此,水流在进入第一过滤筒后,除在纵向上由下而上流动并过滤外,还可横向由内而外流动,经逐层过滤后进入导管内,再经由导管、顶部的滤水板排出第一过滤筒。如此,可延长过滤路径,提高水体过滤效果。并且,导管的设置可为过滤后的水体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沉淀空间,促使水体中小颗粒的杂质沉降,进一步提高过滤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次要水箱上远离连通壁的一侧配置有延伸臂,延伸臂与主体水箱的侧壁可拆卸式配合。进一步的,延伸臂由次要水箱外侧壁的顶部向下弯曲设置,通过延伸臂可将次要水箱挂在主体水箱的侧壁上。如此,可实现次要水箱与主体水箱的拆卸式配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主体水箱的侧壁上配置有辅助收纳环,可用于整理其他外挂工具的电线。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主体水箱的容积是次要水箱容积的3~6倍;主体水箱与次要水箱的内壁上均配置有标尺。
进一步的,主体水箱的容积是次要水箱容积的4倍。
通过标尺可直观的标识出主体水箱和/次要水箱内的水量,也有助于控制实验变量,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本发明通过主体水箱与次要水箱的配合提供了一种实验室水平研究牡蛎对虾混养的装置系统,加入箱式过滤器可实现水体内循环,替代了在养殖场水平上进行实验研究的方法,简化了实验的流程,并不受场地的限制,可提高实验效率,使之后的牡蛎对虾混养研究从小规模出发,利用本发明可在进行大规模混养前进行一个预实验,以便取得一个理想的养殖方案。因此,本发明是一种能够在实验室水平下模拟实际养殖池塘的环境,结构简单的牡蛎和对虾的混养水质监测取样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牡蛎和对虾的混养水质监测取样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牡蛎和对虾的混养水质监测取样装置的加热组件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加热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加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牡蛎和对虾的混养水质监测取样装置的曝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牡蛎和对虾的混养水质监测取样装置的过滤基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牡蛎和对虾的混养水质监测取样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主体水箱11;次要水箱12;标尺13;延伸臂14;连通壁15;通水孔16;插槽17;隔板18;箱式过滤器20;进水管21;过滤池22;出水管23;泵体24;加热基体31;进水口32;凹槽34;加热板35;排水口36;转轴37;曝气器41;曝气管42;出气支管43;过滤基体50;第一过滤筒51;第一连接法兰52;第二过滤筒53;第二连接法兰54;滤材载体55;滤水板56;第一滤网57;第二滤网58;第三滤网59;辅助收纳环6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图1~图7示意性的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牡蛎和对虾的混养水质监测取样装置。如图所示,本装置包括方形的主体水箱11和次要水箱12,其中,主体水箱11实际容积40L,其内壁上刻有标尺13用于指示水量;次要水箱12实际容积10L,次要水箱12的一个侧壁上设有两条延伸臂14,延伸臂14由次要水箱12外侧壁的顶部向下弯曲设置,次要水箱12通过两个延伸臂14可拆卸的悬挂安装在主体水箱11的一个侧壁上。次要水箱12上远离延伸臂14的一个侧壁为连通壁15,连通壁15的底部设有通水孔16,内壁上刻有标尺13用以指示水量。
次要水箱12的连通壁15外侧配置有隔板18,隔板18紧贴连通壁15设置。连通壁15外侧边缘竖直设置插槽17,隔板18的边缘嵌合在插槽17内,不清隔板18可在插槽17内上下滑动,当隔板18移动到上方位置可将连通壁15上的通水孔16暴露出来,如此,次要水箱12的内部与主体水箱11连通,当隔板18移动到下方位置可以将通水孔16封闭,如此次要水箱12与主体水箱11断开连接,二者独立。
主体水箱11的另一侧壁上还配置有箱式过滤器20,用于将主体水箱11内的水抽送至次要水箱12内,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水管21、过滤池22和出水管23,进水管21与与主体水箱11相连,出水管23与次要水箱12相连,过滤池22的内部配置有可拆卸的滤芯,此外,进水管21还与泵体24的进水端相连,泵体24设置在过滤池22的内部。
使用时,在主体水箱11内放入虾苗,次要水箱12内放入牡蛎,并根据实验的需要自行控制主体水箱11和次要水箱12中水的体积比、自行控制实现中对虾以及牡蛎的养殖密度,实验过程中可直接对主体水箱11和/或次要水箱12内的养殖用水采样进行水质检测,通过设置多组对照实验可得出理想的养殖密度。通过类似的对照实验可分析对虾与牡蛎混养的其他养殖条件。如果实验方案设计中不需要将牡蛎和对虾进行分隔处理,则可将次要水箱12从主体水箱11中拆除以满足实验安排。采用本装置进行实验时不需要利用换水装置从外界通入水,仅需要对实验过程中蒸发的少量水进行补充保证水的比例即可,符合半集约化养殖的要求。实验中可直接采集水样、牡蛎、对虾等样品进行研究,操作简单直接。
箱式过滤器20的设置能够模拟实际虾池中水循环,通过泵体24与过滤池22的配合,可以将主体水箱11与次要水箱12中的水进行可控制的交换。启动箱式过滤器20前需要将隔板18滑至上位,以确保次要水箱12的通水孔16处于开启状态,启动箱式过滤器20后即可通过通水孔16完成两个水箱中的水循环,使用完毕后需将隔板18滑至下位以封闭通水孔16,防止两个水箱进行额外的水交换。
箱式过滤器20配置可拆卸滤芯,若实验需要控制水体中的悬浮固体时,可在其中安装滤芯以满足实验设计,无需控制水体中悬浮固体时拆除滤芯即可。此外,还可以利用加热组件对主体箱体以及次要水箱12内的水进行加热,以满足实验需求。
为满足实验需要,在进水管21的进水端还配置有加热组件,可对循环水体进行加热处理,以满足实验过程中的水温要求。加热组件包括内部中空的加热基体31,并且加热基体31的两端分别配置有进水口32和出水口(图中未标出),加热基体31的内部沿水流方向配置有若干个加热板35,加热板35上圆周阵列分布多个条状的排水口36。
具体的,加热基体31的内壁上设有环形的凹槽34,加热板35的边缘嵌合在凹槽34内。通过加热板35边缘与凹槽34的配合,可对加热板35进行限位,防止加热板35翻转或脱落。加热板35为喇叭状,加热板35的开口端朝向进水口32设置,对进入加热基体31的水流具有聚拢作用,有助于提高水体加热效果。加热基体31的内部设有沿水流方向的转轴37,若干个加热板35均套设在转轴37上,并且加热板35在水流的冲击作用下能够绕转轴37转动。
加热板35的边缘与加热基体31上的凹槽34之间并非紧固连接,水流在流动过程中冲击加热板35,会引发加热板35在一定幅度内摆动,从而在加热基体31的内部形成振动,可防止随水流进入加热基体31的泥垢、悬浮颗粒等粘附在加热板35表面或加热基体31的内壁上。
水流冲击加热板35的表面,可将粘附在加热板35上的泥垢打散、击落,经过排水口36排出的水流突扩,可在加热板35的后方形成局部旋流和扰动,有助于冲击加热基体31的内壁,除泥垢。如此,水流经过反复的突缩和突扩,有助于水体混合,提高悬浮颗粒在水体中分布的均匀程度。
本实施例的牡蛎和对虾的混养水质监测取样装置提供了一种实验室水平下模拟实际养殖池塘的环境,可以分析研究加入牡蛎混养后对水质参数以及浮游生物组成产生的影响,为对虾养殖的前期布局提供一个合理的模型。
实施例2
图8和图9示意性的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牡蛎和对虾的混养水质监测取样装置,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主体水箱11的底部配置有增氧组件,增氧组件包括曝气器41和曝气管42,曝气管42的一端与曝气器41的输出端相连,曝气管42蛇形铺设在主体水箱11的底部,曝气管42的管体上配置有多个出气口,出气口配置有滤网。出气口连接有出气支管43,出气支管43为倒置的“U”型结构,并且出气支管43的排气口朝下设置。
通过曝气器41向养殖水体内补充氧气,维持良好的养殖环境,防止水质恶化,保证虾苗的存活率。出气支管43设置为倒置的“U”型结构,可有效防止水体中的固体颗粒进入出气支管43的内部,从而避免曝气管42速度,保证曝气效果。此外,出气支管43的立体结构可模拟自然水域中的养殖池塘底部的障碍物,有助于锻炼虾苗游动的灵敏性,提高虾苗活力。
在其他实施例中,出气支管43的出气端还可设置尖嘴的排气喷嘴,由此,可以防止主体水箱11中的泥垢、虾苗排泄物或其他悬浮固体颗粒进入出气支管43,有效降低曝气管42堵塞的几率。
过滤池22中设有可拆卸的滤芯,滤芯包括过滤基体50,过滤基体50的底部能够与进水管21相连通,过滤基体50的顶部能够与出水管23相连通。
过滤基体50的内部同轴设置有第一过滤筒51和第二过滤筒53,第二过滤筒53套设在第一过滤筒51的外侧,并且二者均为上下开口的筒状结构,第一过滤筒51的内部填充有滤材55;第一过滤筒51的底部开口端通过第一连接法兰52与过滤基体50的内壁相连,第一连接法兰52位于进水管21的上方;第二过滤筒53的顶部开口端通过第二连接法兰54与过滤基体50的内壁相连,第二连接法兰54位于出水管23的上方;第二过滤筒53的底部开口端与第一连接法兰52相对设置,且二者之间设有间隙。
第一过滤筒51的上下两端的开口端均配置有滤水板56,两个滤水板56之间配置有筒状的滤材载体55。滤材载体55包括由内而外同轴设置的第一滤网57、第二滤网58和第三滤网59,第一滤网57、第二滤网58和第三滤网59的内部填充有粒径逐渐减小的滤材55。由此,水流在进入第一过滤筒51后,除在纵向上由下而上流动并过滤外,还可横向由内而外流动,如此,可延长过滤路径,提高水体过滤效果。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滤网59的外侧设有螺旋盘绕的导管,导管上与第三滤网59贴合的侧壁上设有滤孔,导管的顶部末端与位于顶部的滤水板56相配合,进入导管内部的水流可经由滤水板56后排出。水流横向流动,经逐层过滤后进入导管内,再经由导管、顶部的滤水板56排出第一过滤筒51。并且,导管的设置可为过滤后的水体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沉淀空间,促使水体中小颗粒的杂质沉降,进一步提高过滤效果。
实施例3
图10示意性的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的牡蛎和对虾的混养水质监测取样装置,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主体水箱11的侧壁上配置有辅助收纳环60,可用于整理其他外挂工具的电线。主体水箱11的容积是次要水箱12容积的3~6倍。
本发明的操作步骤中的常规操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进行赘述。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原则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补充或类似方式替代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牡蛎和对虾的混养水质监测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水箱(11);
次要水箱(12),所述次要水箱(12)可拆卸的设于所述主体水箱(11)内,所述次要水箱(12)的一个侧壁为连通壁(15),所述连通壁(15)的底部设有通水孔(16),所述连通壁(15)的外侧配置有隔板(18),所述隔板(18)可上下滑动,用于暴露或封闭所述通水孔(16);
箱式过滤器(20),所述箱式过滤器(20)用于将主体水箱(11)内的水抽送至所述次要水箱(12)内,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水管(21)、过滤池(22)和出水管(23),所述进水管(21)与泵体(24)相配合、并与所述主体水箱(11)相连,所述出水管(23)与所述次要水箱(12)相连,所述过滤池(22)的内部配置有可拆卸的滤芯;
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与所述进水管(21)相配合,包括加热基体(31),所述加热基体(31)内部中空,并且所述加热基体(31)的两端分别配置有进水口(32)和出水口,所述加热基体(31)的内部沿水流方向配置有若干个加热板(35),所述加热板(35)上设有排水口(3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牡蛎和对虾的混养水质监测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基体(31)的内壁上设有环形的凹槽(34),所述加热板(35)的边缘嵌合在所述凹槽(34)内;所述加热板(35)为喇叭状,所述加热板(35)的开口端朝向所述进水口(32)设置;
所述加热基体(31)的内部设有沿水流方向的转轴(37),所述若干个加热板(35)均套设在所述转轴(37)上,并且所述加热板(35)能够绕所述转轴(37)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牡蛎和对虾的混养水质监测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水箱(11)的底部配置有增氧组件,所述增氧组件包括曝气器(41)和曝气管(42),所述曝气管(42)的一端与所述曝气器(41)的输出端相连,所述曝气管(42)的出气口配置有滤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牡蛎和对虾的混养水质监测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曝气管(42)蛇形铺设在所述主体水箱(11)的底部,所述曝气管(42)的管体上配置有多个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连接有出气支管(43),所述出气支管(43)为“U”型结构,并且所述出气支管(43)的排气口朝下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牡蛎和对虾的混养水质监测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滤芯包括过滤基体(50),所述过滤基体(50)的底部能够与所述进水管(21)相连通,所述过滤基体(50)的顶部能够与所述出水管(23)相连通;
所述过滤基体(50)的内部同轴设置有第一过滤筒(51)和第二过滤筒(53),所述第二过滤筒(53)套设在所述第一过滤筒(51)的外侧,并且二者均为上下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一过滤筒(51)的内部填充有滤材;
所述第一过滤筒(51)的底部开口端通过第一连接法兰(52)与所述过滤基体(50)的内壁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法兰(52)位于所述进水管(21)的上方;所述第二过滤筒(53)的顶部开口端通过第二连接法兰(54)与所述过滤基体(50)的内壁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法兰(54)位于所述出水管(23)的上方;所述第二过滤筒(53)的底部开口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法兰(52)相对设置,且二者之间设有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牡蛎和对虾的混养水质监测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过滤筒(51)的上下两端的开口端均配置有滤水板(56),两个所述滤水板(56)之间配置有筒状的滤材载体(55);
所述滤材载体(55)包括由内而外同轴设置的多层滤网(57,58,59),多层所述滤网(57,58,59)的内部填充有粒径逐渐减小的滤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牡蛎和对虾的混养水质监测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次要水箱(12)上远离所述连通壁(15)的一侧配置有延伸臂(14),所述延伸臂(14)与所述主体水箱(11)的侧壁可拆卸式配合;
所述主体水箱(11)的侧壁上配置有辅助收纳环(6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牡蛎和对虾的混养水质监测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水箱(11)的容积是所述次要水箱(12)容积的3~6倍;所述主体水箱(11)与所述次要水箱(12)的内壁上均配置有标尺(13)。
CN202210991310.9A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牡蛎和对虾的混养水质监测取样装置 Active CN1154864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91310.9A CN115486407B (zh)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牡蛎和对虾的混养水质监测取样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91310.9A CN115486407B (zh)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牡蛎和对虾的混养水质监测取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86407A true CN115486407A (zh) 2022-12-20
CN115486407B CN115486407B (zh) 2023-08-01

Family

ID=84467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91310.9A Active CN115486407B (zh)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牡蛎和对虾的混养水质监测取样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86407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460172A1 (en) * 2001-09-12 2003-03-20 Cumminscorp Limited An aquaculture system
JP2005058012A (ja) * 2003-08-12 2005-03-10 Shinei Suisan Setsubi:Kk 魚介類の養殖装置
US20150135460A1 (en) * 2013-11-15 2015-05-21 Michael Kirkham Magnetic rotating cleaning apparatuses for cleaning aquarium walls
CN206821708U (zh) * 2017-05-04 2018-01-02 安庆师范大学 一种分割式爪蟾生态繁殖缸
CN110710490A (zh) * 2018-06-26 2020-01-21 成都硕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虾蚌混养池系统
CN212138948U (zh) * 2020-03-31 2020-12-15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海水池塘混合养殖装置
CN113412811A (zh) * 2021-07-31 2021-09-21 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一种鱼虾混养池塘及鱼虾混养方法
KR102374176B1 (ko) * 2021-08-31 2022-03-14 (주)신광냉열기산업 대형 양어장에 적용되는 해수전용 히트펌프 시스템
CN114226430A (zh) * 2021-11-30 2022-03-25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复合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工艺的模块化装置
CN216164486U (zh) * 2021-02-03 2022-04-05 史团结 蟹虾智能养殖箱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460172A1 (en) * 2001-09-12 2003-03-20 Cumminscorp Limited An aquaculture system
JP2005058012A (ja) * 2003-08-12 2005-03-10 Shinei Suisan Setsubi:Kk 魚介類の養殖装置
US20150135460A1 (en) * 2013-11-15 2015-05-21 Michael Kirkham Magnetic rotating cleaning apparatuses for cleaning aquarium walls
CN206821708U (zh) * 2017-05-04 2018-01-02 安庆师范大学 一种分割式爪蟾生态繁殖缸
CN110710490A (zh) * 2018-06-26 2020-01-21 成都硕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虾蚌混养池系统
CN212138948U (zh) * 2020-03-31 2020-12-15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海水池塘混合养殖装置
CN216164486U (zh) * 2021-02-03 2022-04-05 史团结 蟹虾智能养殖箱
CN113412811A (zh) * 2021-07-31 2021-09-21 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一种鱼虾混养池塘及鱼虾混养方法
KR102374176B1 (ko) * 2021-08-31 2022-03-14 (주)신광냉열기산업 대형 양어장에 적용되는 해수전용 히트펌프 시스템
CN114226430A (zh) * 2021-11-30 2022-03-25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复合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工艺的模块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86407B (zh) 2023-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14345Y (zh) 一种对虾养殖净化系统
CN211770859U (zh) 一种海水池塘养殖尾水处理系统
JP2002119169A (ja) 魚介類の養殖システム及び養殖方法
CN201839704U (zh) 一种孵化、培育鱼苗鱼种的装置
CN205694994U (zh) 一种水循环式鱼苗养殖箱
CN203152274U (zh) 一种成鱼养殖池水循环系统
CN216164486U (zh) 蟹虾智能养殖箱
CN110771551A (zh) 生态全智能循环水养虾系统
CN213463489U (zh) 一种集成的循环水水产养殖装置
CN112655638A (zh) 一种帝王蟹一体化循环水养殖装置
CN210299079U (zh) 连通器控水、虹吸式排污流水圆形节力高产环保养殖池
CN115486407B (zh) 一种牡蛎和对虾的混养水质监测取样装置
CN114711182B (zh) 同池异位串联养殖系统
CN213427817U (zh) 一种对虾养殖池用排污装置
JP3394028B2 (ja) 水棲微小生物の培養装置
CN210900973U (zh) 一种海水蟹高效排污的养殖系统
JPH06327375A (ja) 水産生物の養殖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201029368Y (zh) 鲶鱼人工繁殖孵化器
JP5913717B1 (ja) 砂地生息水中生物の養殖装置
CN208113798U (zh) 一种节能降污浮动式流水养鱼槽
CN210841179U (zh) 一种水产生态养殖系统
CN210120854U (zh) 双鱼塘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
JPH10304789A (ja) 魚介類養殖用底砂、これを用いた魚介類養殖飼育管、及び前記魚介類養殖飼育管を多数連結してなる養殖装置
JPH09172901A (ja) 二枚貝の育成施設
CN216415663U (zh) 一种环道高密度水产养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