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57913B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57913B
CN115457913B CN202211199754.5A CN202211199754A CN115457913B CN 115457913 B CN115457913 B CN 115457913B CN 202211199754 A CN202211199754 A CN 202211199754A CN 115457913 B CN115457913 B CN 1154579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sub
display panel
common
sha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9975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57913A (zh
Inventor
蒋勇杰
郑浩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9975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579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579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579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579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579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39Pixel structures
    • G09G2300/0443Pixel structures with several sub-pixels for the same colour in a pixel, not specifically used to display grad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64Details of driving circui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式排布的多个子像素,所述子像素包括列方向上排布的主区像素单元和次区像素单元,所述显示面板至少还包括第一共享放电线和第二共享放电线,所述次区像素单元还具有漏电端,在每一列子像素中,位于奇数行的子像素的漏电端和位于偶数行的子像素的漏电端中的一者连接所述第一共享放电线,另一者连接所述第二共享放电线,所述显示面板的驱动模式包括双栅线模式,在所述双栅线模式下,所述第一共享放电线电压和所述第二共享放电线的电压不同。第一共享放电线电压和第二共享放电线电压不同,奇数行和偶数行可显示不同的灰阶亮度,改善了双栅线模式下的显示画质。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提高显示屏的刷新率能够解决显示动态画面时屏幕拖影问题,改善用户的观看体验。目前,采用双栅线(Dual line gate,DLG)驱动技术的显示屏,通过降低分辨率的方式可让刷新率提高一倍,但刷新率提高的同时,显示画质会变差,影响用户的观看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改善双栅线模式下的显示画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多行扫描线、多列数据线及阵列式排布的多个子像素;所述子像素包括主区像素单元和次区像素单元,在所述子像素中:所述主区像素单元和所述次区像素单元在列方向上排布,所述主区像素单元和所述次区像素单元的控制端与同一行所述扫描线连接,所述主区像素单元和所述次区像素单元的数据写入端与同一列所述数据线连接;且每列子像素中各子像素的数据写入端与同一列所述数据线连接,所述显示面板至少还包括第一共享放电线和第二共享放电线;
所述次区像素单元还具有漏电端;
在每一列子像素中:位于奇数行的子像素的漏电端和位于偶数行的子像素的漏电端中的一者连接所述第一共享放电线,另一者连接所述第二共享放电线;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的驱动模式包括双栅线模式,在所述双栅线模式下:所述第一共享放电线电压和所述第二共享放电线的电压不同。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对盒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数据线和所述扫描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主区像素单元和所述次区像素单元均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驱动晶体管、公共线和像素电极,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基板上的公共电极;
在所述主区像素单元和所述次区像素单元中: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扫描线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数据线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端为所述数据写入端,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像素电极连接,所述公共线用于与第一公共信号端连接,且所述公共线与所述像素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的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以形成存储电容,所述公共电极用于与第二公共信号端连接,且所述公共电极与所述像素电极位于所述液晶层的相对两侧以形成液晶电容;
其中,所述次区像素单元的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还与所述漏电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次区像素单元还包括漏电晶体管,在所述次区像素单元中:所述漏电晶体管和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与同一所述扫描线连接,所述漏电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漏电晶体管的第二端为所述漏电端。
可选的,所述第一共享放电线和所述第二共享放电线位于不同导电层。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共享放电线和所述第二共享放电线中:一者与所述数据线间隔且同层设置,并用于与第三公共信号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公共线与所述数据线位于不同层,且相互绝缘;
在所述第一共享放电线和所述第二共享放电线中:另一者与所述公共线同层设置,且还与所述公共线和所述第一公共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一公共信号端与所述第三公共信号端相互独立。
可选的,所述公共线与所述扫描线同层设置且相互间隔,所述公共线为环形框并与所述像素电极的边缘相对设置。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共享放电线和所述第二共享放电线中:另一者位于与所述数据线所在层最近的一层金属层,并用于与第四公共信号端连接,所述第四公共信号端与所述第三公共信号端相互独立。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的驱动模式还包括常规模式,在所述常规模式下:所述第一共享放电线和所述第二共享放电线的电压相同。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的驱动模式包括双栅线模式;
系统级芯片,用于发送驱动模式控制指令;
时序控制器,用于从闪存芯片读取电压设定;
电源管理芯片,用于根据所述电压设定生成共享电压,所述共享电压包括输出到所述第一共享放电线的第一共享电压,以及输出到所述第二共享放电线的第二共享电压。
本申请公开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中,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式排布的多个子像素,每一列子像素分别设置一条数据线,每一行子像素分别设置一条扫描线,子像素包括主区像素单元和次区像素单元,次区像素单元具有漏电端,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共享放电线和第二共享放电线,在每一列子像素中,位于奇数行的子像素的漏电端连接第一共享放电线,位于偶数行的子像素的漏电端中连接第二共享放电线,在双栅线模式下,第一共享放电线电压和第二共享放电线电压不同,奇数行和偶数行可显示不同的灰阶亮度,与现有的采用双栅线驱动技术的显示屏线相比,改善了双栅线模式下的显示画质。
本申请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申请的实践而习得。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显示面板的断层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显示面板奇数行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显示面板偶数行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三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三中透光率和共享电压的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
G、扫描线;G1、第一扫描线;G2、第二扫描线;S、数据线;
SVCOM-Odd、第一共享放电线;SVCOM-Even、第二共享放电线;
Acom、公共线;CFcom、公共电极;PE、像素电极;LC、液晶层;
T1、第一薄膜晶体管;T2、第二薄膜晶体管;T3、第三薄膜晶体管;510、衬底基板;520、栅极;530、栅极绝缘层;540、有源层;550、源漏极层;551、源极;552、漏极;560、平坦层;570、像素电极;580、绝缘层;
100、系统级芯片;200、时序控制器;300、电源管理芯片;301、第一公共信号端;302、第二公共信号端;303、第三公共信号端;304、第四公共信号端;400、闪存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申请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方法、装置、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申请的各方面。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中,显示面板包括多行扫描线G、多列数据线S及阵列式排布的多个子像素,每一列子像素分别设置一条数据线S,每一行子像素分别设置一条扫描线G,如图1所示,奇数行子像素对应的扫描线为第一扫描线G1,偶数行子像素对应的扫描线为第二扫描线G2。
子像素包括主区像素单元和次区像素单元,在子像素中,主区像素单元和次区像素单元在列方向上排布。主区像素单元和次区像素单元的控制端与同一行扫描线G连接,主区像素单元和次区像素单元的数据写入端与同一列数据线S连接。每列子像素中各子像素的数据写入端与同一列数据线S连接,每列子像素中各子像素的控制端与其对应行扫描线G连接。
显示面板至少还包括第一共享放电线SVCOM-Odd和第二共享放电线SVCOM-Even。次区像素单元还具有漏电端,在每一列子像素中,位于奇数行的子像素的漏电端连接第一共享放电线SVCOM-Odd,位于偶数行的子像素的漏电端连接第二共享放电线SVCOM-Even,或者也可相反设置,位于偶数行的子像素的漏电端连接第一共享放电线SVCOM-Odd,位于奇数行的子像素的漏电端连接第二共享放电线SVCOM-Even。本申请仅以位于奇数行的子像素的漏电端连接第一共享放电线SVCOM-Odd,位于偶数行的子像素的漏电端连接第二共享放电线SVCOM-Even进行说明。
其中,显示面板的驱动模式包括双栅线模式,在双栅线模式下,第一共享放电线SVCOM-Odd电压和第二共享放电线SVCOM-Even的电压不同。
现有的采用双栅线驱动技术的显示屏,奇数行的子像素的漏电端和偶数行的子像素的漏电端连接同一共享放电线。当切换到双栅线模式时,奇数行的子像素的漏电端和偶数行的子像素的漏电端电压相同,奇数行和偶数行显示的是同样的灰阶亮度,分辨率变为原来的一半。
本申请中,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式排布的多个子像素,每一列子像素分别设置一条数据线S,每一行子像素分别设置一条扫描线G,子像素包括主区像素单元和次区像素单元,次区像素单元具有漏电端,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共享放电线SVCOM-Odd和第二共享放电线SVCOM-Even,在每一列子像素中,位于奇数行的子像素的漏电端连接第一共享放电线SVCOM-Odd,位于偶数行的子像素的漏电端中连接第二共享放电线SVCOM-Even,在双栅线模式下,第一共享放电线SVCOM-Odd电压和第二共享放电线SVCOM-Even电压不同,奇数行和偶数行可显示不同的灰阶亮度,与奇数行的子像素的漏电端和偶数行的子像素的漏电端连接同一共享放电线相比,改善了双栅线模式下的显示画质。奇数行的子像素的漏电端和偶数行的子像素的漏电端连接同一共享放电线,切换到双栅线模式时,奇数行的子像素的漏电端和偶数行的子像素的漏电端电压相同,奇数行和偶数行显示的是同样的灰阶亮度,分辨率变为原来的一半。
示例的,显示面板还包括对盒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LC,数据线S和扫描线G位于第一基板上。第一基板可为阵列基板,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基板510,以及依次形成在衬底基板510上的栅极520、栅极绝缘层530、有源层540、源漏极层550、平坦层560和像素电极570。源漏极层550包括源极551和漏极552。第二基板可为对置基板,对置基板包括公共电极CFcom。
主区像素单元和次区像素单元均包括位于第一基板上的驱动晶体管、公共线Acom和像素电极570,以及位于第二基板上的公共电极CFcom。如图1所示,主区像素单元中驱动晶体管为第一薄膜晶体管T1,次区像素单元中驱动晶体管为第二薄膜晶体管T2。
在主区像素单元和次区像素单元中: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扫描线G连接,驱动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数据线连接,驱动晶体管的第一端为数据写入端,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与像素电极570连接。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可为栅极520,驱动晶体管的第一端可为源极551,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可为漏极552。其中,次区像素单元的第二薄膜晶体管T2的第二端还与漏电端连接。
公共线Acom与像素电极570在第一基板的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以形成存储电容cst,公共线Acom用于与第一公共信号端301连接。公共电极CFcom与像素电极570位于液晶层LC的相对两侧以形成液晶电容clc,公共电极CFcom用于与第二公共信号端302连接。
子像素包括主区像素单元和次区像素单元,主区像素单元的4个畴与次区像素单元的4个畴的液晶分子的转动角度不一样,从而可改善色偏。在一个子像素中,扫描线G打开第一薄膜晶体管T1和第二薄膜晶体管T2,数据线S信号进入主区像素单元和次区像素单元,并通过漏电端将次区像素单元的电压部分释放到第一共享放电线SVCOM-Odd和第二共享放电线SVCOM-Even上,以实现主区像素单元和次区像素单元的电压不同,从而达到八畴显示效果。
参见图1至图4所示,次区像素单元还包括漏电晶体管,即图1中第三薄膜晶体管T3。在次区像素单元中,第三薄膜晶体管T3和第二薄膜晶体管T2的控制端与同一扫描线G连接,第三薄膜晶体管T3的第一端与第二薄膜晶体管T2的第二端连接,第三薄膜晶体管T3的第二端为漏电端。在一个子像素中,扫描线G打开第一薄膜晶体管T1、第二薄膜晶体管T2和第三薄膜晶体管T3,数据线S信号进入主区像素单元和次区像素单元,次区像素单元可通过漏电端将电压部分释放到第一共享放电线SVCOM-Odd和第二共享放电线SVCOM-Even上,以实现主区像素单元和次区像素单元的电压不同,设置第三薄膜晶体管T3,在扫描线G打开第三薄膜晶体管T3时漏电,可避免漏电端长时间放电导致电压不稳。
本实施例中,第一共享放电线SVCOM-Odd和第二共享放电线SVCOM-Even位于不同导电层。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共享放电线SVCOM-Odd和第二共享放电线SVCOM-Even可位于不同导电层,但不限于此,第一共享放电线SVCOM-Odd和第二共享放电线SVCOM-Even也可位于相同的导电层,具体可视情况而定。当第一共享放电线SVCOM-Odd和第二共享放电线SVCOM-Even位于相同的导电层时,在第一共享放电线SVCOM-Odd和第二共享放电线SVCOM-Even可通过与像素电极570同层设置的ITO(氧化铟锡)线进行桥接。
如图2至图4,第一共享放电线SVCOM-Odd和第二共享放电线SVCOM-Even设置在不同的导电层,实现第一共享放电线SVCOM-Odd和第二共享放电线SVCOM-Even不相交更容易,显示面板的制造成本更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第一共享放电线SVCOM-Odd和第二共享放电线SVCOM-Even中:一者与数据线S间隔且同层设置,并用于与第三公共信号端303连接。例如,第一共享放电线SVCOM-Odd与数据线S间隔且同层设置,数据线S位于第一基板的第二金属层,第一共享放电线SVCOM-Odd也位于第一基板的第二金属层。第一共享放电线SVCOM-Odd与第三公共信号端303连接。
应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中“同层设置”指的是采用同一成膜工艺形成用于形成特定图形的膜层,然后利用同一掩模板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形成的层结构,即一次构图工艺对应一道掩模板(mask,也称光罩)。根据特定图形的不同,一次构图工艺可能包括多次曝光、显影或刻蚀工艺,而形成的层结构中的特定图形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这些特定图形还可能处于不同的高度或者具有不同的厚度。从而简化制作工艺,节省制作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第一共享放电线SVCOM-Odd和第二共享放电线SVCOM-Even中,一者与数据线S间隔且同层设置,这样设计,可简化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节省制作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公共线Acom与扫描线G同层设置且相互间隔,公共线Acom为环形框并与像素电极570的边缘相对设置。
公共线Acom与扫描线G同层设置且相互间隔,这样设计,可简化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节省制作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共享放电线SVCOM-Odd和第二共享放电线SVCOM-Even中:另一者位于与数据线所在层最近的一层金属层,并用于与第四公共信号端304连接,第四公共信号端304与第三公共信号端303相互独立。例如,第一共享放电线SVCOM-Odd与数据线S间隔且同层设置,数据线S位于第一基板的第二金属层,第一共享放电线SVCOM-Odd也位于第一基板的第二金属层,第一共享放电线SVCOM-Odd与第三公共信号端303连接;第二共享放电线SVCOM-Even为单独设置的且与数据线所在层最近的一层金属层,第一共享放电线SVCOM-Odd和第二共享放电线SVCOM-Even之间通过绝缘层580隔开,第二共享放电线SVCOM-Even与第四公共信号端304连接。
第一共享放电线SVCOM-Odd与数据线S间隔且同层设置,可简化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节省制作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第二共享放电线SVCOM-Even为单独设置的且与数据线所在层最近的一层金属层,第一共享放电线SVCOM-Odd和第二共享放电线SVCOM-Even设置在不同的导电层,实现第一共享放电线SVCOM-Odd和第二共享放电线SVCOM-Even不相交更容易,显示面板的制造成本更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驱动模式还包括常规模式,在常规模式下:第一共享放电线SVCOM-Odd和第二共享放电线SVCOM-Even的电压相同。
在常规模式下,第一共享放电线SVCOM-Odd电压和第二共享放电线SVCOM-Even电压相同,奇数行和偶数行可显示相同的灰阶亮度,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刷新率。显示面板具有常规模式和双栅线模式,显示静态画面时,可采用常规模式,从而保证显示画质,显示动态画面时,可采用双栅线模式,提高显示面板的刷新率,从而解决显示动态画面时屏幕拖影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驱动模式只采用DLG模式(双栅线模式),这样既能满足产品高刷新率的功能,又能降低成本,还能兼顾提升高刷新率下的画质。例如,当产品硬件实际具备120赫兹刷新率时,同时开启DLG模式,则本产品实现240赫兹的高刷新率,这相当于给产品降低了成本,同时实现了高刷新率的功能;而本产品针对DLG模式的优化设计(即将第一共享电压和第二共享电压设计为不同),这又改善和提升了240赫兹(即高刷新率)下的画质;这也就是说,当采用DLG模式时,既降低了产品成本,又满足了高刷新率的功能,还兼顾提升了高刷下的显示画质。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一共享放电线SVCOM-Odd和第二共享放电线SVCOM-Even连接方式不同。实施例一中,第一共享放电线SVCOM-Odd与第三公共信号端303连接,第二共享放电线SVCOM-Even与第四公共信号端304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共享放电线SVCOM-Odd与第三公共信号端303连接,第二共享放电线SVCOM-Even与第一公共信号端301连接。
参见图5所示,第一共享放电线SVCOM-Odd和第二共享放电线SVCOM-Even中:一者与数据线S间隔且同层设置,并用于与第三公共信号端303连接。例如,第一共享放电线SVCOM-Odd与数据线S间隔且同层设置,数据线S位于第一基板的第二金属层,第一共享放电线SVCOM-Odd也位于第一基板的第二金属层。第一共享放电线SVCOM-Odd与第三公共信号端303连接。
公共线Acom与数据线位于不同层,且相互绝缘。在第一共享放电线SVCOM-Odd和第二共享放电线SVCOM-Even中:另一者与公共线Acom同层设置,且还与公共线Acom和第一公共信号端301连接,第一公共信号端301与第三公共信号端303相互独立。例如,第二共享放电线SVCOM-Even与公共线Acom同层设置,第二共享放电线SVCOM-Even与第一公共信号端301连接。
也就是说,奇数行的子像素的漏电端连接第一共享放电线SVCOM-Odd,第一共享放电线SVCOM-Odd连接第三公共信号端303;偶数行的子像素的漏电端连接第二共享放电线SVCOM-Even,第二共享放电线SVCOM-Even连接第一公共信号端301。这样设计,公共线Acom可部分或全部取代第二共享放电线SVCOM-Even,偶数行的子像素可通过公共线Acom漏电。
偶数行的子像素的漏电端连接第二共享放电线SVCOM-Even,第二共享放电线SVCOM-Even连接第一公共信号端301,公共线Acom可部分或全部取代第二共享放电线SVCOM-Even,偶数行的子像素可通过公共线Acom漏电,从而减少了第二共享放电线SVCOM-Even走线,提高了八畴像素结构的开口率。
实施例三
参见图6所示,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系统级芯片100(SOC)、时序控制器200(TCON)和电源管理芯片300(PMIC)。显示面板包括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公开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驱动模式包括双栅线模式和常规模式。系统级芯片100用于发送驱动模式控制指令,将显示面板的驱动模式切换至双栅线模式和常规模式之一。时序控制器200用于从闪存芯片400读取电压设定,电源管理芯片300用于根据电压设定生成共享电压,共享电压包括输出到第一共享放电线SVCOM-Odd的第一共享电压,以及输出到第二共享放电线SVCOM-Even的第二共享电压。第一公共信号端301、第二公共信号端302、第三公共信号端303和第四公共信号端304可为电源管理芯片300的电压输出端。
本申请中,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式排布的多个子像素,每一列子像素分别设置一条数据线S,每一行子像素分别设置一条扫描线G,子像素包括主区像素单元和次区像素单元,次区像素单元具有漏电端,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共享放电线SVCOM-Odd和第二共享放电线SVCOM-Even,在每一列子像素中,位于奇数行的子像素的漏电端连接第一共享放电线SVCOM-Odd,位于偶数行的子像素的漏电端中连接第二共享放电线SVCOM-Even,在双栅线模式下,第一共享放电线SVCOM-Odd电压和第二共享放电线SVCOM-Even电压不同,奇数行和偶数行可显示不同的灰阶亮度,与现有的采用双栅线驱动技术的显示屏线相比,改善了双栅线模式下的显示画质。
显示装置驱动时:
系统级芯片100会根据需显示的画面判断显示面板的驱动模式,例如显示游戏画面等动态画面时,需要高刷新率显示,可采用双栅线模式,从而使显示画面更流畅。显示静态画面或切换较慢的画面时,不需要高刷新率显示,可采用常规模式,以进一步提高画质。
当需要高刷新率显示,系统级芯片100将显示面板的驱动模式切换为双栅线模式,时序控制器200接收系统级芯片100的指令,从闪存芯片400读取电压设定,电压设定包括第一电压设定V1和第二电压设定V2。电源管理芯片300根据第一电压设定V1生成第一共享电压,根据第一电压设定V2生成第二共享电压,第一共享电压和第二共享电压不同;
当不需要高刷新率显示,系统级芯片100将显示面板的驱动模式切换为常规模式,时序控制器200接收系统级芯片100的指令,从闪存芯片400读取电压设定,电压设定包括第三电压设定V3。电源管理芯片300根据第三电压设定V3生成第一共享电压和第二共享电压,第一共享电压和第二共享电压相同。
此外,也可在显示静态画面或动态画面时,均采用双栅线模式。系统级芯片100将显示面板的驱动模式切换为双栅线模式,时序控制器200接收系统级芯片100的指令,从闪存芯片400读取电压设定,电压设定包括第一电压设定V1和第二电压设定V2。电源管理芯片300根据第一电压设定V1生成第一共享电压,根据第一电压设定V2生成第二共享电压,第一共享电压和第二共享电压不同,奇数行和偶数行可显示不同的灰阶亮度,与奇数行的子像素的漏电端和偶数行的子像素的漏电端连接同一共享放电线相比,改善了双栅线模式下的显示画质。例如,当产品硬件实际具备120赫兹刷新率时,同时开启DLG模式,则本产品实现240赫兹的高刷新率,这相当于给产品降低了成本,同时实现了高刷新率的功能;而本产品针对DLG模式的优化设计(即将第一共享电压和第二共享电压设计为不同),这又改善和提升了240赫兹(即高刷新率)下的画质;这也就是说,当采用DLG模式时,既降低了产品成本,又满足了高刷新率的功能,还兼顾提升了高刷下的显示画质。
电压设定可在显示面板调试时,存储在闪存芯片400中。参见图7所示,闪存芯片400中还可存储电压设定和透过率的对应关系。电压设定不同时,生成的共享电压也不同,显示面板的透过率也不同。例如,共享电压相差1V,透过率相差约2%。显示面板的透过率也不同,显示面板的亮度也不同。
闪存芯片400中存储电压设定和透过率的对应关系,系统级芯片100可根据亮度需要设定透过率,时序控制器200根据透过率从闪存芯片400读取电压设定,电源管理芯片300根据电压设定生成共享电压,从而达到系统级芯片100设定的亮度。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装配”、“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示例地”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故但凡依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所做的变化或修饰,皆应属于本申请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多行扫描线、多列数据线及阵列式排布的多个子像素;所述子像素包括主区像素单元和次区像素单元,在所述子像素中:所述主区像素单元和所述次区像素单元在列方向上排布,所述主区像素单元和所述次区像素单元的控制端与同一行所述扫描线连接,所述主区像素单元和所述次区像素单元的数据写入端与同一列所述数据线连接;且每列子像素中各子像素的数据写入端与同一列所述数据线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至少还包括第一共享放电线和第二共享放电线;
所述次区像素单元还具有漏电端;
在每一列子像素中:位于奇数行的子像素的漏电端和位于偶数行的子像素的漏电端中的一者连接所述第一共享放电线,另一者连接所述第二共享放电线;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的驱动模式包括双栅线模式,在所述双栅线模式下:所述第一共享放电线电压和所述第二共享放电线的电压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对盒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数据线和所述扫描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主区像素单元和所述次区像素单元均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驱动晶体管、公共线和像素电极,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基板上的公共电极;
在所述主区像素单元和所述次区像素单元中: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扫描线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数据线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端为所述数据写入端,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像素电极连接,所述公共线用于与第一公共信号端301连接,且所述公共线与所述像素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的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以形成存储电容,所述公共电极用于与第二公共信号端连接,且所述公共电极与所述像素电极位于所述液晶层的相对两侧以形成液晶电容;
其中,所述次区像素单元的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还与所述漏电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次区像素单元还包括漏电晶体管,在所述次区像素单元中:所述漏电晶体管和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与同一所述扫描线连接,所述漏电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漏电晶体管的第二端为所述漏电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共享放电线和所述第二共享放电线位于不同导电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共享放电线和所述第二共享放电线中:一者与所述数据线间隔且同层设置,并用于与第三公共信号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线与所述数据线位于不同层,且相互绝缘;
在所述第一共享放电线和所述第二共享放电线中:另一者与所述公共线同层设置,且还与所述公共线和所述第一公共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一公共信号端与所述第三公共信号端相互独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线与所述扫描线同层设置且相互间隔,所述公共线为环形框并与所述像素电极的边缘相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共享放电线和所述第二共享放电线中:另一者位于与所述数据线所在层最近的一层金属层,并用于与第四公共信号端连接,所述第四公共信号端与所述第三公共信号端相互独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驱动模式还包括常规模式,在所述常规模式下:所述第一共享放电线和所述第二共享放电线的电压相同。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的驱动模式包括双栅线模式;
系统级芯片,用于发送驱动模式控制指令;
时序控制器,用于从闪存芯片读取电压设定;
电源管理芯片,用于根据所述电压设定生成共享电压,所述共享电压包括输出到所述第一共享放电线的第一共享电压,以及输出到所述第二共享放电线的第二共享电压。
CN202211199754.5A 2022-09-29 2022-09-2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54579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99754.5A CN115457913B (zh) 2022-09-29 2022-09-2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99754.5A CN115457913B (zh) 2022-09-29 2022-09-2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57913A CN115457913A (zh) 2022-12-09
CN115457913B true CN115457913B (zh) 2024-05-03

Family

ID=84306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99754.5A Active CN115457913B (zh) 2022-09-29 2022-09-2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57913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1808A (zh) * 2007-10-15 2008-02-2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01290444A (zh) * 2008-06-06 2008-10-2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一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
KR20110033647A (ko) * 2009-09-25 2011-03-3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CN104345505A (zh) * 2013-07-25 2015-02-11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154861A (zh) * 2018-01-24 2018-06-12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削角电压产生电路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8333843A (zh) * 2017-01-20 2018-07-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双栅线阵列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09765736A (zh) * 2017-11-09 2019-05-17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3741107A (zh) * 2021-08-31 2021-12-03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CN114994994A (zh) * 2022-06-17 2022-09-02 北海惠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面板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26555B1 (ko) * 2015-04-29 2021-11-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WO2017035374A1 (en) * 2015-08-26 2017-03-02 Parade Technologies, Ltd. Data independent charge sharing for display panel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1808A (zh) * 2007-10-15 2008-02-2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01290444A (zh) * 2008-06-06 2008-10-2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一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
KR20110033647A (ko) * 2009-09-25 2011-03-3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CN104345505A (zh) * 2013-07-25 2015-02-11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333843A (zh) * 2017-01-20 2018-07-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双栅线阵列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09765736A (zh) * 2017-11-09 2019-05-17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08154861A (zh) * 2018-01-24 2018-06-12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削角电压产生电路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13741107A (zh) * 2021-08-31 2021-12-03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CN114994994A (zh) * 2022-06-17 2022-09-02 北海惠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面板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57913A (zh) 2022-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01520B2 (en)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ith data bus lines and auxiliary capacitance bus lines both extending in the same direction
JP2011065161A (ja) アレイ基板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US8319918B2 (en) Multi-domain display using fringe fields
TWI405014B (zh) 液晶顯示器及其驅動方法
WO2011061964A1 (ja) 液晶表示装置用基板、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JP5089773B2 (ja)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CN108873531B (zh) 阵列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液晶显示装置
US7999900B2 (en) Display unit with interleaved pixels
JP2009244287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US7956958B2 (en) Large-pixel 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fringe fields
US8605239B2 (en) Display unit with interleaved pixels
CN115457913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I406038B (zh) 應用具有極性延伸部之畫素之多域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
CN113589608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US8339529B2 (en) Pixels having polarity extension regions for 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JPH097306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15793332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8427593B2 (en) 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using pixels having fringe field amplifying regions
JP2009186533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7688300B2 (en) Driving method of pixel array
CN114170983B (zh) 显示装置、显示驱动方法及电子设备
JP2009244285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TWI408474B (zh) 子畫素結構及液晶顯示面板
CN117970711A (zh) 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690494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