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29836B - 一种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制剂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制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29836B
CN115429836B CN202211059623.7A CN202211059623A CN115429836B CN 115429836 B CN115429836 B CN 115429836B CN 202211059623 A CN202211059623 A CN 202211059623A CN 115429836 B CN115429836 B CN 1154298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coction
parts
traditional chinese
ventricular
medic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5962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29836A (zh
Inventor
毛静远
王贤良
赵志强
毕颖斐
王帅
曹雅雯
张璇
王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221105962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298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298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298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298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298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80Scrophulariaceae (Figwort family)
    • A61K36/804Rehmann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35/56Materials from animals other than mammals
    • A61K35/63Arthropods
    • A61K35/646Arachnids, e.g. spiders, scorpions, ticks or mi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53Lamiaceae or Labiatae (Mint family), e.g. thyme, rosemary or lavender
    • A61K36/537Salvia (sag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75Rutaceae (Rue family)
    • A61K36/752Citrus, e.g. lime, orange or lem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9/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 A61P9/06Antiarrhythmic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Alternative & Traditional Medicine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制剂,所述心律失常是指室上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心房颤动、室性期前收缩,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药:熟地黄15‑30份、全蝎3‑6份、丹参10‑30份、陈皮10‑15份,还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水煎剂、煎膏剂、丸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或口服液。本发明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前心律失常药物及非药物治疗,因不良反应或并发症,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的不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室上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心房颤动/室性期前收缩发作,改善症状,且服用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制剂,用于治疗室上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心房颤动/室性期前收缩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室上性期前收缩,是指心房或房室交界区的异位兴奋灶提前除极而产生的心脏提前搏动,包括房性期前收缩(简称房早)和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其中房早,尤其是起源于肺静脉的房早,如未得到有效控制,则易诱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阵发房颤)。房颤作为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房颤相关的卒中与无房颤者相比,其病死率、致残率以及住院天数均显著升高。室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早),是指希氏束及其分支以下心室肌的异位兴奋灶提前除极而产生的心室期前收缩。室早发病率在>75岁的人群中可高达69%,部分室早可导致心排血量下降及重要脏器血流灌注不足,由此引发乏力、气促、出汗、头晕等,病情严重者可发展为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心室颤动(简称室颤),甚至心脏性猝死。
目前现代医学临床上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个方面。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如美西律、美托洛尔、普罗帕酮、胺碘酮等,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肯定,但有致心律失常和抑制心肌收缩等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导管消融作为一种临床常用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对于阵发房颤在维持窦性心律、减少房颤负荷、改善症状和运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明显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但作为一种有创性治疗,存在栓塞、心脏压塞和/或穿孔等并发症,要慎重平衡风险效益比后再行治疗。
室上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心房颤动、室性期前收缩均可归属中医学“心悸”“怔忡”范畴,中医药运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原则治疗室上性期前收缩、阵发房颤、室早可达到减少发作、延缓复发的目的。随着膜片钳、高分辨荧光标测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药对心肌细胞电生理及膜离子通道作用的研究更加深入,多种抗心律失常中药的有效成分、单方得到了认可。积极发挥中医药有效、安全的优势,弥补室上性期前收缩、阵发房颤、室早治疗措施上的不足,对于进一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预防卒中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制剂,用于治疗室上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心房颤动/室性期前收缩,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当前心律失常药物及非药物治疗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的不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制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药:熟地黄15-30份、全蝎3-6份、丹参10-30份、陈皮10-15份。
优选,包括以下的原料药:熟地黄15克、全蝎3克、丹参20克、陈皮12克。
进一步,还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水煎剂、煎膏剂、丸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或口服液。
所述心律失常是指室上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心房颤动、室性期前收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当前心律失常药物及非药物治疗,因不良反应或并发症,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室上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心房颤动、室性期前收缩发作,改善症状,且服用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窦性心律、室早、室速、室颤、停搏心电描记图形。
图2是室早、室速、室颤、死亡发生率图(*P<0.05,**P<0.01vs.模型组;n=10)。
图3室早出现时间图(**P<0.01vs.模型组;n=10)。
图4室早持续时间图(注:*P<0.05vs.模型组;n=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制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药:熟地黄15-30份、全蝎3-6份、丹参10-30份、陈皮10-15份。
优选,熟地黄15克、全蝎3克、丹参20克、陈皮12克。
还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水煎剂、煎膏剂、丸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或口服液。
所述心律失常是指室上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心房颤动、室性期前收缩。
服用方法:每天服用2~3次,其中水煎剂、煎膏剂每天2次,早晚空腹服用;丸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每天3次,早、中、晚饭后半小时服用。疗程至少一周。服药期间忌饮浓茶,忌食生冷、辛辣、刺激食物。
本发明所采用的中药详细情况如下:
熟地黄:性甘、微温,归心、肝、肾经。功效:补血,滋阴。张介宾在《本草正》中云:“熟地黄性平,气味纯静,故能补五脏之真阴,而又于多血之脏为最要,得非脾胃经药那且夫人之所以有生者,气与血耳。”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熟地黄中有约70种单体化合物,包括环烯醚萜、单萜、糖苷、葡萄糖、半乳糖、果糖、氨基酸、有机酸和微量元素等,大部分为萜类化合物,如梓醇,二氢苹果酚,其他包括熟地黄多糖、地黄苷D及毛蕊花糖苷等。有研究显示,熟地黄可抑制豚鼠心房功能和心房自律运动,其作用机制与生地黄中含量为0.15mg/g的腺苷有关。
全蝎:性辛、平,有毒,归肝经。功效: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本草纲目》记载:“蝎,足厥阴经药也,故治厥阴诸病。诸风掉眩、搐掣,疟疾寒热,耳聋无闻,皆属厥阴风木,故李杲云,凡疝气带下,皆属于风,蝎乃治风要药,俱宜加而用之。”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鲜全蝎含有蝎毒、三甲胺、甜菜碱、牛磺酸、胆甾醇、卵磷脂等蛋白质及非蛋白质成分。蝎毒是全蝎的主要药效成分,而蝎毒的主要有效成分为蛋白质类,它的相对分子量小、稳定、活性强,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可影响Na+通道、Ca2+通道、K+通道,主要在静息膜电位、动作电位时程和频率、离子稳态、肌肉收缩、神经内分泌等细胞活动中发挥一系列调节作用。
丹参:性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本草便读》记载:“丹参,功同四物,能祛瘀而生新,善疗风而散结,性平和而走血,味甘苦以调经…为调理血分之首药。”现代药理研究显示,丹参主含脂溶性的二萜类成分和水溶性的酚酸成分,还含黄酮类,三萜类,甾醇等其他成分,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冠脉循环、抗心律失常等作用。其中丹参酮IIA可调节钙、钾、钠钾泵等心肌细胞离子通道,从而调节Ito、Ikr、Iks等电流,提高心肌细胞电稳定性,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
陈皮:性苦、辛、温,归肺、脾经。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本草备要》记载:“凡补药涩药,必佐陈皮以利气。调中快膈,导滞消痰,利水破症,宣通五脏,统治百病,皆取其理气燥湿之功。”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陈皮所含的化学成分较多,其中以黄酮类为主,此外还有柠檬苦素类、生物碱类及挥发油类等。其中黄酮可调节NO及其他血管舒张因子的生成,起到松弛血管及保护血管作用。陈皮提取物可对自由基引起的细胞膜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以养阴熄风活血化痰为基本。《黄帝内经》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随着年龄增长,生长壮老,人体阴气逐渐耗乏。《景岳全书·怔忡惊恐》认为“怔仲之病……此证惟阴虚劳损之人乃有之”,且“虚微动亦微,虚甚动亦甚”,在治疗与护理上主张“速宜节欲节劳,切戒酒色”,“速宜养气养精,滋培根本”。《金镜内台方议》云:“心中悸动,因脉结代,故知为真阴气虚少,阳气虚败”。由此可见阴虚风动、痰瘀阻络为本病基本病机,其中阴虚为发病之根本。故临床治疗心悸当在养阴熄风的基础上,根据辨证加以活血、化痰、清热之剂。心气不足,则易受风邪所扰,无论外风、内风致病,都需同时重视补益心气,养心安神,使心神得养,邪不可干。本发明中熟地黄性甘,微温,质润,为补阴之要药;全蝎辛,平,归肝经,熄风并可通络;丹参苦,微寒,归心、肝经,活血祛瘀,凉血清心,养血安神,虽补血之力不足,但活血之功有余;陈皮苦、辛,温,可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使“补而不觉滞,益而不恋邪”。诸药合用,补虚泻实,共奏养阴熄风活血化痰之效。
本发明药物原料和用量是经发明人大量摸索总结得到的,本发明药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备成水煎剂、煎膏剂、丸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或口服液等常规内服制剂,其相关制备方法如下:
1.本发明优选制备方法为水煎剂,水煎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原料药按上述份量配比称取后,装入一次性无纺布药袋中,加高于药料平面的3~5厘米的水,浸泡20~40分钟;于煎药器皿(如砂锅)中先煎煮药料,用大火煮开,后转为小火煎煮30~40分钟,煎好后滤出药液,得20000毫升;二煎时,再加适量的水(以没过药渣为佳),大火煮开后再转为小火煎20分钟左右,滤过药液,得10000毫升的药液;将两次药液混合,合得30000毫升的药液。每150毫升真空压缩包装为1袋。
服用方法:每天2次,每次1袋,早、晚空腹服用。
2.煎膏剂具体制备方法为:原料药按上述份量配比称取后,装入一次性无纺布药袋中,加适量的水浸泡原料,令其充分吸收膨胀,稍后再加水以高出10厘米左右,浸泡12小时;将浸泡后药料放入煎药锅中,加高于药料平面15厘米的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1小时,转为微火以沸为度,即可用纱布过滤出头道药汁,再加清水浸润原来的药渣后即可上火煎煮,煎法同前,此为2煎,待至第3煎时,滤净药汁后即将药渣倒弃。将前3煎所得药汁混合一处,静置后再沉淀过滤,以药渣越少越佳;将所得的药汁倒入锅中进行浓缩,先用大火煎熬,加速水分蒸发,并随时撇去浮沫,让药汁慢慢变成稠厚,再改用小火进一步浓缩,期间不停地搅拌,以搅拌到药汁滴到纸上不散开为度,暂停煎熬而得到稠膏,留置备用;后将炼蜜3.5kg倒入留置备用的稠膏继续放在小火上熬炼,不断搅拌并捞除液面上的泡沫,直至能拉扯成旗或在滴水成珠,即可得到膏滋(糖尿病人或血糖偏高的病人可省略此步骤);后将膏滋乘热快速倒入事先清洗并消毒过的玻璃瓶内(每瓶200毫升),凉放即得。
服用方法:每天2次,每次1小勺(10毫升左右),早、晚空腹服用。
3.丸剂具体制备方法为:原料药按上述份量配比称取后,装入一次性无纺布药袋放入泡药桶中,加适量的水浸泡原料,令其充分吸收膨胀,稍后再加水以高出10厘米,浸泡12小时;将浸泡好的药料放入煎药锅中,加高于药料平面15厘米的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1小时左右,转为微火以沸为度,即可用纱布过滤出头道药汁,再加清水浸润原来的药渣后即可上火煎煮,煎法同前,此为2煎,待至第3煎时,滤净药汁后即将药渣倒弃。将前3煎所得药汁混合一处,静置后再沉淀过滤,以药渣越少越佳;将所得的药汁倒入锅中进行浓缩,先用大火煎熬,加速水分蒸发,并随时撇去浮沫,让药汁慢慢变成稠厚,再改用小火进一步浓缩,期间不停地搅拌,以搅拌到药汁滴到纸上不散开为度,暂停煎熬而得到稠膏,留置备用;后将稠膏进行喷雾干燥,后加入炼蜜4kg混匀,制丸块制丸,再送至中药自动制丸机制成丸剂,每丸0.1g。
服用方法:每天3次,每次60丸,早、中、晚后半小时服用。
4.颗粒剂具体制备方法为:原料药按上述份量配比称取后,装入一次性无纺布药袋放入泡药桶中,加适量的水浸泡原料,令其充分吸收膨胀,稍后再加水以高出10厘米,浸泡12小时;将浸泡好的药料放入煎药器皿中,加高于药料平面15厘米的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1小时,转为微火以沸为度,即可用纱布过滤出头道药汁,再加清水浸润原来的药渣后即可上火煎煮,煎法同前,此为2煎,待至第3煎时,滤净药汁后即将药渣倒弃。将前3煎所得药汁混合一处,静置后再沉淀过滤,以药渣越少越佳;将所得的药汁倒入锅中进行浓缩,先用大火煎熬,加速水分蒸发,并随时撇去浮沫,让药汁慢慢变成稠厚,再改用小火进一步浓缩,期间不停地搅拌,以搅拌到药汁滴到纸上不散开为度,暂停煎熬而得到稠膏,留置备用;后将稠膏进行沸腾干燥,后加入糊精15kg,充分混匀,再采用湿法制粒、干燥、整粒、装袋,制成颗粒剂,每袋6g。
服用方法:每天3次,每次1袋,早、中、晚饭后半小时服用。
5.片剂具体制备方法为:原料药按上述份量配比称取后,装入一次性无纺布药袋放入泡药桶中,加适量的水浸泡原料,令其充分吸收膨胀,稍后再加水以高出10厘米,浸泡12小时;将浸泡好的药料放入煎药器皿中,加高于药料平面15厘米的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1小时,转为微火以沸为度,即可用纱布过滤出头道药汁,再加清水浸润原来的药渣后即可上火煎煮,煎法同前,此为2煎,待至第3煎时,滤净药汁后即将药渣倒弃。将前3煎所得药汁混合一处,静置后再沉淀过滤,以药渣越少越佳;将所得的药汁倒入锅中进行浓缩,先用大火煎熬,加速水分蒸发,并随时撇去浮沫,让药汁慢慢变成稠厚,再改用小火进一步浓缩,期间不停地搅拌,以搅拌到药汁滴到纸上不散开为度,暂停煎熬而得到稠膏,留置备用;后稠膏进行喷雾干燥,而后加入羧甲淀粉钠500g和硬脂酸镁100g,充分混匀,再采用湿法制粒、干燥、整粒、压片、包衣,制成片剂,每片0.5g。
服用方法:每天3次,每次3片,早、中、晚饭后半小时服用。
6.胶囊剂具体制备方法为:原料药按上述份量配比称取后,装入一次性无纺布药袋放入泡药桶中,加适量的水浸泡原料,令其充分吸收膨胀,稍后再加水以高出10厘米,浸泡12小时;将浸泡好的药料放入煎药锅中,加高于药料平面15厘米的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1小时左右,转为微火以沸为度,即可用纱布过滤出头道药汁,再加清水浸润原来的药渣后即可上火煎煮,煎法同前,此为2煎,待至第3煎时,滤净药汁后即将药渣倒弃。将前3煎所得药汁混合一处,静置后再沉淀过滤,以药渣越少越佳;将所得的药汁倒入锅中进行浓缩,先用大火煎熬,加速水分蒸发,并随时撇去浮沫,让药汁慢慢变成稠厚,再改用小火进一步浓缩,期间不停地搅拌,以搅拌到药汁滴到纸上不散开为度,暂停煎熬而得到稠膏,留置备用;后将稠膏进行喷雾干燥,粉碎成细粉,装入胶囊制成胶囊剂,每粒0.5g。
服用方法:每天3次,每次3粒,早、中、晚饭后半小时服用。
7.口服液具体制备方法为:原料药按上述份量配比称取后,装入一次性无纺布药袋放入泡药桶中,加适量的水浸泡原料,令其充分吸收膨胀,稍后再加水以高出10厘米,浸泡12小时;将浸泡好的药料放入煎药锅中,加高于药料平面15厘米的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1小时,转为微火以沸为度,即可用纱布过滤出头道药汁,再加清水浸润原来的药渣后即可上火煎煮,煎法同前,此为2煎,待至第3煎时,滤净药汁后即将药渣倒弃。将前3煎所得药汁混合一处,静置后再沉淀过滤,以药渣越少越佳;将所得的药汁倒入锅中进行浓缩,先用大火煎熬,加速水分蒸发,并随时撇去浮沫,让药汁慢慢变成稠厚,再改用小火进一步浓缩,期间不停地搅拌,以搅拌到药汁滴到纸上不散开为度,暂停煎熬而得到稠膏,留置备用;后将稠膏加入单糖浆1kg,充分混匀,冷却,加蒸馏水至6000毫升,静置后过滤,灌封得到口服液,每瓶20毫升。
服用方法:每天3次,每次20毫升,早、中、晚饭后半小时服用。
本发明用药精当,配伍严谨,疗效显著,为治疗室上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心房颤动/室性期前收缩的中药制剂,该中药制剂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预防卒中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疗效。为进一步阐述验证本发明的显著效果,开展相关实验研究。
1.实验动物
选用SPF级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30只,平均体重(220±20)g,由北京斯贝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许可证号:SCXK(京)2019-0010]。实验动物于天津市南开医院饲养[许可证号:SYXK(津)2020-0008],饲养温度20-24℃,湿度55-65%,昼夜12h循环,给予正常饮食。实验动物的饲养和操作均按照《实验动物护理和使用指南》进行。动物实验方案经过天津市南开医院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审查,伦理编号为NKYY-DWLL-2021-001。
2.实验药物
2.1中药制剂配方:药物配比为熟地黄15克、全蝎3克、丹参20克、陈皮12克,方用免煎颗粒购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房。根据人与大鼠体表面积剂量换算法,推算中药制剂配方组大鼠给药剂量为11.25g生药/kg。本实验选用水煎剂。
2.2阳性药:盐酸胺碘酮片(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2g,批号H19993254,大鼠灌胃量18mg/kg,按照大鼠体重350g/只及1ml/100g计算灌胃给药量,取200mg溶于111ml蒸馏水中,即为灌胃溶剂。
3.实验分组及给药
将30只雄性SD大鼠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分为3组:模型组、中药制剂配方组、阳性药组,每组10只,适应性饲养3天后,灌胃给药。
3.1模型组:纯水10mL/kg灌胃,连续灌胃14天,1次/日。
3.2中药制剂配方组:处方溶液10mL/kg灌胃,连续灌胃14天,1次/日。
3.3阳性药组:胺碘酮悬液10mL/kg灌胃,连续灌胃14天,1次/日。
4.动物麻醉
各组大鼠末次灌胃1h后称重,以1.5%三溴乙醇溶液(8mL/kg)腹腔注射麻醉,注射时注意回抽是否回血,若有回血则停止注射,更换位置。
5.心电图描记
大鼠进入麻醉状态后,四肢固定于木板上,皮下插针,按平行向心的方式将针灸针插入大鼠四肢,针柄连接PowerLab 8/35多导生理仪心电电极,描记标准肢体II导联心电图。心电连接后观察静态心电图10min,若出现异常心律,则剔除该鼠。
6.模型制备
待心电图稳定后,用棉球蘸取75%酒精擦拭大鼠尾部下1/3皮肤,以显现尾静脉。1mL注射器抽取0.002%乌头碱溶液1.25mL/kg后,选取大鼠左/右一侧尾静脉,对准静脉正中,使针尖与静脉成10~15°夹角刺入,破皮后针尖沿血管走行平行深入,针尖刺入2/3后立刻回抽观察有无回血,若有立即推注乌头碱溶液,5s内完成注射,并开始记录心电图。
记录120min内各组大鼠室早、室速、室颤发生率、死亡率、恢复窦律发生率,室早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若大鼠测试期间死亡,则结束时间记为120min)。
7.统计分析
本实验数据分析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进行比较,若方差齐则用LSD(Least-Significant Difference)检验,若不齐则采用Tamhane's检验,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即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取双侧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合GraphPad Prism 9.0.0作图。
8.实验结果
8.1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死亡率及复律率
经尾静脉快速推注乌头碱后,模型组室早发生率为100%,提示室早模型造模成功。
模型组大鼠尾静脉推注乌头碱后104.10±13.87s可见单发室早(图1b),随描记时间增加,部分可见室性二联律(图1c),发生率为80%。随后可见未加控制的频发室早发展为非持续性室速(图1d),进一步发展为持续性室速,形态可为单形性(图1e),也可为多形性——尖端扭转型室速(图1f),模型组室速发生率为100%。随描记时间增加,100%的模型组大鼠心律由室速转变室颤(图1g),此时血流动力学极不稳定,少数大鼠心律可由频发室早直接发展为室颤,最后死亡(图1h),模型组大鼠死亡率为90%。
中药制剂配方组、阳性药组大鼠尾静脉推注乌头碱后,心律失常演变规律同模型组。两组室早发生率均为90%,经卡方检验,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中药制剂配方组、阳性药组均可控制室速的发生(P<0.05)。进一步观察发现,中药制剂配方组、阳性药组可在控制室速的基础上,降低室颤发生率及死亡率,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2)。
本实验中,中药制剂配方组、阳性药组大鼠均可见室性心律失常恢复为窦性心律现象,发生率分别为50%、40%、50%,模型组大鼠未见复律现象(图2)。
8.2室早发生时间及持续时间
对各组大鼠室早出现时间进行分析,中药制剂配方组、阳性药组大鼠室早出现时间分别为370.6±172.2s、405.2±232.0s,均较模型组104.1±13.9s时间延长(P<0.05),说明中药制剂配方、阳性药均可延长乌头碱诱发室早的潜伏期(图3)。
对各组大鼠室早持续时间进行分析,中药制剂配方组、阳性药组大鼠室早持续时间分别为4030.2±2577.6s、3769.3±3038.7s均较模型组7095.9±13.9s时间缩短(P<0.05),说明中药制剂配方、阳性药均可缩短乌头碱诱发的室早持续时间(图4)。
研究结果表明,本发明在延缓乌头碱致大鼠室早出现时间,缩短室早持续时间,抑制室速、室颤发生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下面通过本发明治疗房早伴阵发房颤典型案例1例和室早典型案例1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显著效果。
例1谢某,女,73岁,2015年8月17日于社区医院体检时查心电图提示房颤,予口服盐酸普罗帕酮片150mg后半小时心律转复,未诉明显不适。2018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间作,不伴明显胸闷、胸痛、黑矇等不适,在天津A医院查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总心搏111194次/24h,平均心率78次/分(55~140次/分),房早占0.5%,房速24阵/24h。临床诊断:冠心病、房性早搏、阵发性房颤。予口服盐酸胺碘酮片0.2g Tid;利伐沙班片10mg Qd;单硝酸异山梨酯片30mg Qd;曲美他嗪片20mg Tid。服药后心悸发作频次逐渐减少,后改服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3个月,再次出现心悸,每月发作1次。2019年3月劳累及情绪激动后心慌较前加重,2020年12月8日于天津A医院查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房早占10.4%,房速202阵/24h,房颤3阵/24h,建议行射频消融治疗,患者拒绝。2020年12月22日就诊于天津B院,考虑“房早、阵发房颤”,遂予口服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水煎剂)治疗7周,心悸明显缓解,眼干、睡眠改善。2021年5月25日复查动态心电图示:房早占0.27%,房速17阵/72h。后门诊间断随诊至2021年7月6日,心悸未作,生活质量较前改善。
例2陈某,女,48岁,2019年8月28日主因“心悸间作10余年,加重1周”就诊于天津A医院,查24h动态心电图示:平均心率73bpm,最小心率54bpm,最大心率101bpm,室早次数16121次/24h,1740次连发,258次二联律,50次三联律,短阵室速1894次/24h,经系统诊疗后行射频消融术,术后自觉症状缓解。术后1周患者自觉症状复作,遂于2019年9月28日为求进一步系统诊疗就诊于天津B院门诊,考虑“频发室早、阵发室速、射频消融术后”,遂予口服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水煎剂)治疗4周,症状较前明显减轻,心慌、汗出、乏力诸症明显改善。复查24h动态心电图示:平均心率67bpm(52-97bpm),偶发房早6次/24h,频发室早6495次/24h,可见室性三联律507阵。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不能仅以本实施例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即凡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同等变化或修饰,仍落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熟地黄15-30份、全蝎3-6份、丹参10-30份、陈皮10-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的原料药制成:熟地黄15克、全蝎3克、丹参20克、陈皮12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水煎剂、煎膏剂、丸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或口服液。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心律失常是指室上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心房颤动、室性期前收缩。
CN202211059623.7A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制剂 Active CN1154298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59623.7A CN115429836B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制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59623.7A CN115429836B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制剂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29836A CN115429836A (zh) 2022-12-06
CN115429836B true CN115429836B (zh) 2023-09-12

Family

ID=84245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59623.7A Active CN115429836B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制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2983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3803A (zh) * 1998-01-23 1999-07-28 大兴安岭北奇神保健品有限公司 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334121A (zh) * 2001-08-31 2002-02-06 石家庄以岭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通心络药物组合物及应用
CN1365819A (zh) * 2001-01-16 2002-08-28 李君� 一种治疗中风的药物
CN101524493A (zh) * 2009-03-24 2009-09-09 范永昌 一种多功能中药蜜丸
CN103070969A (zh) * 2012-09-24 2013-05-01 吴江市精工铝字制造厂 降血脂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89504A (zh) * 2017-11-27 2018-03-13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一种治疗帕金森综合症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3803A (zh) * 1998-01-23 1999-07-28 大兴安岭北奇神保健品有限公司 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365819A (zh) * 2001-01-16 2002-08-28 李君� 一种治疗中风的药物
CN1334121A (zh) * 2001-08-31 2002-02-06 石家庄以岭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通心络药物组合物及应用
CN101524493A (zh) * 2009-03-24 2009-09-09 范永昌 一种多功能中药蜜丸
CN103070969A (zh) * 2012-09-24 2013-05-01 吴江市精工铝字制造厂 降血脂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89504A (zh) * 2017-11-27 2018-03-13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一种治疗帕金森综合症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毛静远教授治疗108例期前收缩患者的辨证要点及用药特点;赵婷;《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第4期);第17-19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29836A (zh) 2022-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78939B (zh)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24673A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873705A (zh) 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908513B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15429836B (zh) 一种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制剂
CN1970050B (zh) 一种治疗心率失常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5531458A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预防或治疗心律失常药物中的应用
CN101254266B (zh)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
CN101167838B (zh) 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82810C (zh) 一种用于治疗冠心病类的滴丸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20253B (zh) 一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药组合物
CN102293985A (zh) 用于治疗冠心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16998A (zh) 一种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中药制剂
CN112089784A (zh) 中药组合物在制备预防、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01342207A (zh) 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血脂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82347A (zh) 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10339323A (zh) 一种治疗心动过缓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559206B (zh) 一种防治心房颤动的复方中药
CN103182035B (zh) 用于治疗老年慢性心律失常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28596A (zh) 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制剂及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的应用
CN101036714B (zh) 一种治疗和/或预防糖尿病的药物组合物
CN104524313A (zh) 一种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的中药制剂
CN106138795A (zh) 治疗早搏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5814020A (zh) 一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168653A (zh) 一种用于治疗冠心病的中药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