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18140B - 一种导电铅笔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铅笔漆的触屏笔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电铅笔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铅笔漆的触屏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18140B
CN115418140B CN202211235345.6A CN202211235345A CN115418140B CN 115418140 B CN115418140 B CN 115418140B CN 202211235345 A CN202211235345 A CN 202211235345A CN 115418140 B CN115418140 B CN 1154181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ver
paint
parts
conductive
coating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3534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18140A (zh
Inventor
范丽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First Penci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First Penci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First Penci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First Penci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3534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1814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181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181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181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181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01/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cellulose, modified cellulose, or cellulose derivatives
    • C09D101/08Cellulose derivatives
    • C09D101/16Esters of inorganic acids
    • C09D101/18Cellulose nitr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5/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 C09D5/24Electrically-conducting pai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2Elements
    • C08K3/08Metals
    • C08K2003/0806Silv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2Elements
    • C08K3/08Metals
    • C08K2003/085Copp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01Conductive additiv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铅笔涂装漆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导电铅笔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铅笔漆的触屏笔。导电铅笔漆,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硝化棉溶液47‑50份、醇酸树脂11‑12份、溶剂9‑10份、银包覆材料25‑35份。本申请通过将特定配比的金属导电材料运用于硝基体系中,赋予了漆料优良稳定的导电性能,从而进一步拓宽了铅笔油漆的品种和用途,涂设该漆料后的笔还可以用作手机、平板等屏幕的触屏笔。

Description

一种导电铅笔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铅笔漆的触屏笔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铅笔涂装漆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导电铅笔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铅笔漆的触屏笔。
背景技术
铅笔是一种用来书写以及绘画素描专用的笔类,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在当代教育用材里始终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其层次丰富、可以深入细画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测试,绘画,妆扮等领域中。目前为了对铅笔的表面进行保护和装饰,普遍会采用漆料对其进行涂装。
相关技术中所采用的漆料均是硝基漆,是一种用于涂在铅笔木杆外面以增加其美观的漆料,其主要由硝化棉、树脂、溶剂、颜料等成分组成,由于其具有干燥速度快、较好的硬度和亮度等优点,因此成为了目前铅笔行业应用最为普遍的漆料。
但上述技术中的铅笔漆的功能过于单一,且应用于领域较为局限,均是不导电的,因此为了进一步拓宽铅笔油漆品种,使铅笔的用途多样化,从而进一步巩固中华老字号品牌,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导电性的铅笔漆料,涂设该漆料后的笔还可以用作手机、平板等屏幕的触屏笔。
发明内容
为进一步拓宽铅笔油漆品种和用途,并赋予其导电性能,本申请研究提供了一种导电铅笔漆及其制备方法和触屏笔,涂设该漆料后的笔除能用来书写外,还可以用作手机、平板等屏幕的触屏笔。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导电铅笔漆,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导电铅笔漆,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硝化棉溶液47-50份、醇酸树脂11-12份、溶剂9-10份、银包覆材料25-35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上述配比组分组成的导电铅笔漆,其在固化成膜后,会形成有以银包覆材料为基础单元的导电网络结构,通过银优良的导电性能从而赋予漆膜优良的导电的能力;
此外导电材料的配比和选择也非常关键,当导电材料中银包覆率或含量较少时粒子之间相互接触的几率减小,导电网络不易形成,而当银包覆率或含量过大时,虽然粒子接触的几率增大但树脂的含量相对较少,连接银粒子的树脂粘接效果相应下降,从而使得漆膜的成型质量较差,不利于最终漆膜的导电性能。
优选的,所述银包覆材料为银包覆片状玻璃、银包覆片状铜和银包覆微粒状铝中的一种或多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组分的银包覆材料均可在固化成膜后有效地形成导电网络结构,其中以银包覆片状铜为主要原料的导电性能最优,以银包覆片状铜和少量银包覆片状玻璃的性能次之;
此外在导电材料粒径、形状一定的情况下,银粉含量高的相对导电性能好,但考虑到成本增加等客观因素,会采用复配的形式进行使用。
优选的,所述银包覆材料的平均粒径为10-60um,银的包覆率为5-4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粒径和银包覆率的导电材料,其粒子之间相互接触的几率较大的同时,还兼顾了树脂间的粘结效果,从而漆膜成型质量较优的同时,还能形成致密的导电网络。
优选的,所述银包覆材料采用如下制备方法制得:
A1、先将底材加入至活化改性溶液中,并超声拌和处理,再滤去液体成分,即得活化底材;其中所述底材选自玻璃片、铜片和铝微粒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活化改性溶液为三甲基氯化铵、叔丁基二氯硅烷、四丁基氯化铵、乙二胺四乙酸、硅烷偶联剂和氯化铵的混合水溶液;
A2、再将活化底材加入到去离子水中,然后依次流加硝酸银-氨水溶液和还原剂,并加热拌和,待反应完成后,进行固液分离,并于真空条件下干燥固体即得银包覆材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活化改性溶液处理后的底材,其表面被活化,结合性能大幅度提高,继而在后续与硝酸银-氨水溶液和还原剂进行沉积反应的过程中,银离子可以高效稳定的定向沉积到底材的表面,形成自催化银层,不易发生脱落的同时,可加速银离子的沉降速率;
且上述制备步骤整体较为简便、易于操作的同时,所得银包覆材料产品性能稳定均一,均可有效的相互接触形成致密的导电网络结构,还与树脂间具有较优的粘结效果,不易影响到漆膜的成型质量。
优选的,所述底材与活化改性液按重量比1:(1-2)投入反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配比的底材与活化改性液,其表面的活化效率较高,且表面结合性能的提升最为显著,有利于后续银离子的定向沉积反应。
优选的,所述活化改性溶液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三甲基氯化铵1-2份、叔丁基二氯硅烷0.6-1.2份、四丁基氯化铵1-2份、乙二胺四乙酸5-8份、硅烷偶联剂0-3份、氯化铵8-12份、水60-80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组分及配比的活化改性液,其对底材的表面的活化效率较高,且能显著提升底材的表面结合性能,非常有利于后续银离子的定向沉积反应,分析其原因可能如下:
1)若底材为铜片,则铜片可在三甲基氯化铵、四丁基氯化铵、乙二胺四乙酸和氯化铵的复配作用下,发生轻度络合腐蚀并形成新的活性表面,氯离子附着在新的活性表面上,有利于后续银离子的定向沉积反应;
2)若底材为玻璃片,则玻璃片可在硅烷偶联剂和叔丁基二氯硅烷的表面改性作用下,将三甲基氯化铵、四丁基氯化铵、乙二胺四乙酸和氯化铵中的极性基团留存在基材表面,此外与树脂材料间具有较优的相容性。
优选的,所述A2中加入有活化底材的去离子水,其在滴加硝酸银-氨水溶液后,硝酸银浓度为120-170g/L,氨水浓度为80-100g/L。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浓度的硝酸银和氨水,其与底材的结合结合效果较优,非常有利于银离子的定向沉积反应的进行,且银离子的沉积速率显著提升。
优选的,所述还原剂的用量与银离子摩尔量之比为1:(1-2),所述还原剂为酒石酸钾钠、甲酸钠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的一种或多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组分的还原剂均能有效促进银离子定向沉积反应的进行,银离子结合在底材表面不易发生脱落的同时,还可显著提升其沉积速率,有利于沉积反应的正向进行。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导电铅笔漆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导电铅笔漆的制备方法,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将硝化棉溶液、醇酸树脂、溶剂和银包覆材料充分拌和后,使用40-80目的滤网进行过滤,即可制得导电铅笔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简化了其制备步骤,仅需将各组分充分拌和并使得各组分分散均匀,即可制得性能稳定的导电铅笔漆的同时,生产成本较低,无需加热、真空等特殊条件。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触屏笔,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触屏笔,触屏笔表面涂设有导电铅笔漆,所述导电铅笔漆的漆膜厚度为10-35u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拓宽了铅笔油漆品种和用途,并赋予了铅笔优良的导电性能,该触屏笔除能用来书写外,还可以用作手机、平板等屏幕的触屏笔。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通过将特定配比的金属导电材料运用于硝基体系中,赋予了漆料优良稳定的导电性能,其在固化成膜后,会形成有以银包覆材料为基础单元的导电网络结构,从而赋予漆膜优良的导电的能力;
2、本申请中经活化改性溶液处理后的底材,其表面被活化,继而在后续沉积反应的过程中,银离子可以高效稳定的定向沉积到底材的表面,形成自催化银层,不易发生脱落的同时,银离子的沉降速率显著提高;
3、本申请中由上述组分复配而成的活化改性液,其能通过多组分的复配协同作用,显著提升底材的表面结合性能,非常有利于后续银离子的定向沉积反应;
4、本申请中的制备步骤较为简便、易于操作的同时,导电铅笔漆的性能稳定均一,均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且生产成本较低,无需加热、真空等特殊条件,因而适用于产业化批量生产;
5、本申请中的触屏笔通过赋予铅笔优良的导电性能,进一步拓宽了铅笔的品种和用途,该触屏笔除能用来书写外,还可以用作手机、平板等屏幕的触屏笔,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所用的原料均为市售常见原料和型号。
制备例1
一种银包覆材料,采用如下制备方法制得:
A1、先将底材按重量比1:0.5加入至活化改性溶液中,并以120W的功率超声拌和处理30min,再滤去液体成分,即得活化底材;
其中底材为铜片;活化改性溶液的各组分及重量如下表所示,硅烷偶联剂为KH-550;
A2、再将活化底材按重量比1:0.5加入到去离子水中,然后依次流加硝酸银-氨水溶液和还原剂,并加热至60℃拌和30min,待反应完成后,进行固液分离,并于真空条件下干燥固体即得银包覆材料,即银包覆片状铜;
所得银包覆片状铜其银的平均粒径为30um,银包覆率为20%;
其中A2中反应溶液在滴加硝酸银-氨水溶液后,硝酸银浓度为180g/L,氨水浓度为120g/L;还原剂的用量与银离子的摩尔量比为1:0.5,具体选为酒石酸钾钠。
制备例2-5
一种银包覆材料,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活化改性溶液的各组分及相应重量不同,如表1所示:
表1制备例1-5中活化改性溶液各组分及其重量(kg)
Figure BDA0003883395610000051
制备例6
一种银包覆材料,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底材与活化改性液按重量比1:1投入反应。
制备例7
一种银包覆材料,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底材与活化改性液按重量比1:1.5投入反应。
制备例8
一种银包覆材料,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底材与活化改性液按重量比1:2投入反应。
制备例9
一种银包覆材料,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底材与活化改性液按重量比1:2.5投入反应。
制备例10
一种银包覆材料,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A2中活化底材按重量比1:1投入去离子水中,其在滴加硝酸银-氨水溶液后,硝酸银浓度为170g/L,氨水浓度为100g/L。
制备例11
一种银包覆材料,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A2中活化底材按重量比1:1.5投入去离子水中,其在滴加硝酸银-氨水溶液后,硝酸银浓度为145g/L,氨水浓度为90g/L。
制备例12
一种银包覆材料,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A2中活化底材按重量比1:2投入去离子水中,其在滴加硝酸银-氨水溶液后,硝酸银浓度为120g/L,氨水浓度为80g/L。
制备例13
一种银包覆材料,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A2中活化底材按重量比1:2.5投入去离子水中,其在滴加硝酸银-氨水溶液后,硝酸银浓度为100g/L,氨水浓度为60g/L。
制备例14
一种银包覆材料,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还原剂的用量与银离子的摩尔量比为1:0.5,具体选为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
制备例15
一种银包覆材料,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还原剂的用量与银离子的摩尔量比为1:0.5,具体由酒石酸钾钠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按重量比1:0.5组成。
制备例16
一种银包覆材料,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还原剂的用量与银离子的摩尔量比为1:1,具体选为酒石酸钾钠。
制备例17
一种银包覆材料,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还原剂的用量与银离子的摩尔量比为1:1.5,具体选为酒石酸钾钠。
制备例18
一种银包覆材料,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还原剂的用量与银离子的摩尔量比为1:2.0,具体选为酒石酸钾钠。
制备例19
一种银包覆材料,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还原剂的用量与银离子的摩尔量比为1:2.5,具体选为酒石酸钾钠。
制备例20
一种银包覆材料,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底材为玻璃片,所得银包覆材料为银包覆片状玻璃,平均粒径为60um,银的包覆率为20%。
制备例21
一种银包覆材料,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底材为铝微粒,所得银包覆材料为银包覆微粒状,平均粒径为10um,银的包覆率为40%。
应用性能检测试验
先分别选取实施例和对比例中制得的导电铅笔漆各三组作为待检测对象,再将其分别涂设于铅笔表面,并控制漆膜厚度为10um、25um和35um;
然后使用表面电阻测试仪预评估其表静电阻是否小于103欧姆,若小于,再使用Keithley DMM 6500测试仪读取其精读的静电电阻(Ω),测试结果取平均值记入。
实施例
实施例1-5
一种导电铅笔漆,其各组分及重量如下表所示,制备方法如下:
先将硝化棉溶液、醇酸树脂、溶剂(乙酸乙酯)和银包覆材料按对应重量份数投入至高速分散机中后,再将转速调至1500转/分钟,搅拌15min,使用80目的滤网进行过滤,即可制得导电铅笔漆;
其中银包覆材料为eConduct系列产品352000(银包覆片状铜),银包覆率为20%,平均粒径为30um。
表1制备例1-5中导电铅笔漆各组分及其重量(kg)
Figure BDA0003883395610000071
对比例1
一种导电铅笔漆,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其各组分中银包覆材料的用量为40kg。
对比例2
一种导电铅笔漆,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其各组分中银包覆材料的用量为20kg。
抽取上述实施例1-5和对比例1-2中制得的导电铅笔漆,按上述测量步骤和测量标准测试其不同漆膜厚度下的静电电阻(Ω),测试结果取平均值记入下表。
表:实施例1-5中导电铅笔漆性能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3883395610000072
Figure BDA0003883395610000081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实施例1-5中制得导电铅笔漆其均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其漆膜(厚度10mm)的静电电阻为852-912Ω、其漆膜(厚度25mm)的静电电阻为740-811Ω、其漆膜(厚度35mm)的静电电阻为552-605Ω;
可见由上述配比组分组成的导电铅笔漆,其涂覆于触屏笔后,会形成有以银包覆材料为基础单元的导电网络结构,通过银优良的导电性能赋予漆膜优良的导电的能力,从而使得触屏笔可用作手机、平板等屏幕的触屏笔,拓展了铅笔的品种和用途,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此外,由上表还可知,实施例3-4为优选实施例,其漆膜(厚度10mm)的静电电阻为852-860Ω、其漆膜(厚度25mm)的静电电阻为740-745Ω、其漆膜(厚度35mm)的静电电阻为552-553Ω;
可见导电材料的配比和选择也非常关键,当导电材料一定时,其银含量较少时粒子之间相互接触的几率减小,导电网络不易形成,而当银含量过大时,虽然粒子接触的几率增大但树脂的含量相对较少,连接银粒子的树脂粘接效果相应下降,从而使得漆膜的成型质量较差不利于漆膜的导电性能,具体参见对比例1-2。
实施例6-10
一种导电铅笔漆,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用银包覆材料由制备例制得,具体对应关系下表所示。
表:实施例6-10中银包覆材料使用情况对照表
Figure BDA0003883395610000082
Figure BDA0003883395610000091
抽取上述实施例6-10中制得的导电铅笔漆,按上述测量步骤和测量标准测试其不同漆膜厚度下的静电电阻(Ω),测试结果取平均值记入下表。
表:实施例6-10中导电铅笔漆性能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388339561000009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实施例6-10中制得导电铅笔漆其均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其漆膜(厚度10mm)的静电电阻为840-846Ω、其漆膜(厚度25mm)的静电电阻为733-738Ω、其漆膜(厚度35mm)的静电电阻为550-552Ω;
相比于购买的eConduct系列产品352000(银包覆铜),其在同等粒径和银包覆率的条件下,其不同漆膜厚度下的导电性能均进一步提升;
可见经活化改性溶液处理后的底材,其表面被活化,结合性能大幅度提高,继而在后续与硝酸银-氨水溶液和还原剂进行沉积反应的过程中,银离子可以高效稳定的定向沉积到底材的表面,形成自催化银层,不易发生脱落的同时,可显著提升银离子的沉降速率。
此外从上表中还可以看出,实施例7-9为优选例,其漆膜(厚度10mm)的静电电阻为840-846Ω、其漆膜(厚度25mm)的静电电阻为733-738Ω、其漆膜(厚度35mm)的静电电阻为550-551Ω;
可见上述组分及配比的活化改性液,其对底材的表面的活化效率较高,且能显著提升底材的表面结合性能,非常有利于后续银离子的定向沉积反应,分析其原因可能如下:铜片可在三甲基氯化铵、四丁基氯化铵、乙二胺四乙酸和氯化铵的复配作用下,发生轻度络合腐蚀并形成新的活性表面,氯离子附着在新的活性表面上,有利于后续银离子的定向沉积反应。
实施例11-14
一种导电铅笔漆,与实施例6的不同之处在于,所用银包覆材料的使用情况不同,具体对应关系下表所示。
表:实施例11-14中银包覆材料使用情况对照表
组别 银包覆材料
实施例11 由制备例6制得
实施例12 由制备例7制得
实施例13 由制备例8制得
实施例14 由制备例9制得
抽取上述实施例11-14中制得的导电铅笔漆,按上述测量步骤和测量标准测试不同漆膜厚度下的静电电阻(Ω),测试结果取平均值记入下表。
表:实施例11-14中导电铅笔漆性能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3883395610000101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实施例6、11-14中制得导电铅笔漆其均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其漆膜(厚度10mm)的静电电阻为835-843Ω、其漆膜(厚度25mm)的静电电阻为725-735Ω、其漆膜(厚度35mm)的静电电阻为541-552Ω;
可见上述配比的底材与活化改性液,其表面的活化效率较高,对表面结合性能的提升最为显著,且整体制备步骤较为简便,均可有效的相互接触形成致密的导电网络结构,还与树脂间具有较优的粘结效果,不易影响到漆膜的成型质量。
实施例15-18
一种导电铅笔漆,与实施例6的不同之处在于,所用银包覆材料的使用情况不同,具体对应关系下表所示。
表:实施例15-18中银包覆材料使用情况对照表
组别 银包覆材料
实施例15 由制备例10制得
实施例16 由制备例11制得
实施例17 由制备例12制得
实施例18 由制备例13制得
抽取上述实施例15-18中制得的导电铅笔漆,按上述测量步骤和测量标准测试不同漆膜厚度下的静电电阻(Ω),测试结果取平均值记入下表。
表:实施例15-18中导电铅笔漆性能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3883395610000111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实施例6、15-18中制得导电铅笔漆其均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其漆膜(厚度10mm)的静电电阻为832-845Ω、其漆膜(厚度25mm)的静电电阻为724-735Ω、其漆膜(厚度35mm)的静电电阻为536-552Ω;
可见上述浓度的硝酸银和氨水,其与底材的结合效果较优,均有利于银离子的定向沉积反应的进行,且银离子的沉积速率显著提升,其中实施例14-16为优选例,可见硝酸银的优选浓度为120-170g/L,氨水的优选浓度为80-100g/L。
实施例19-24
一种导电铅笔漆,与实施例6的不同之处在于,所用银包覆材料的使用情况不同,具体对应关系下表所示。
表:实施例19-24中银包覆材料使用情况对照表
Figure BDA0003883395610000112
Figure BDA0003883395610000121
抽取上述实施例19-24中制得的导电铅笔漆,按上述测量步骤和测量标准测试不同漆膜厚度下的静电电阻(Ω),测试结果取平均值记入下表。
表:实施例19-24中导电铅笔漆性能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388339561000012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实施例6、19-24中制得导电铅笔漆其均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其漆膜(厚度10mm)的静电电阻为842-855Ω、其漆膜(厚度25mm)的静电电阻为732-742Ω、其漆膜(厚度35mm)的静电电阻为540-554Ω;
可见上述组分的还原剂均能有效促进银离子定向沉积反应的进行,银离子结合在底材表面不易发生脱落的同时,还可显著提升其沉积速率,有利于沉积反应的正向进行;
此外由实施例1、19-20可知,多组分的还原剂还具有一定复配作用,当还原剂过量时,由于银离子沉降趋于饱和,因此不在具有提升导电性能的作用,参见实施例23-24。
实施例25
一种导电铅笔漆,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用银包覆材料由制备例20制得。
实施例26
一种导电铅笔漆,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用银包覆材料由制备例21制得。
抽取上述实施例25-26中制得的导电铅笔漆,按上述测量步骤和测量标准测试不同漆膜厚度下的静电电阻(Ω),测试结果取平均值记入下表。
表:实施例25-26中导电铅笔漆性能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3883395610000131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实施例1、24中制得导电铅笔漆其均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其漆膜(厚度10mm)的静电电阻为842-886Ω、其漆膜(厚度25mm)的静电电阻为721-735Ω、其漆膜(厚度35mm)的静电电阻为520-552Ω;
可见以玻璃片和铝微粒为底材时,其仍能经活化改性液充分改性,玻璃片可在硅烷偶联剂和叔丁基二氯硅烷的表面改性作用下,将三甲基氯化铵、四丁基氯化铵、乙二胺四乙酸和氯化铵中的极性基团留存在基材表面,有利于银离子沉降反应的进行。
此外上述银包覆材料与树脂材料间具有较优的相容性,从而赋予了漆膜优良的导电性能,且相同粒径、形状的导电材料,银粉含量高的组别导电性能好;银包覆率相同时,则与底材选择和粒径相关,小粒径的银包覆材料仅在35um厚漆膜中性能较优,参见实施例1、24-25。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9)

1.一种导电铅笔漆,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硝化棉溶液47-50份、醇酸树脂11-12份、溶剂9-10份、银包覆材料25-35份;
所述银包覆材料采用如下制备方法制得:
A1、先将底材加入至活化改性溶液中,并超声拌和处理,再滤去液体成分,即得活化底材;
其中所述底材选自玻璃片、铜片和铝微粒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活化改性溶液为三甲基氯化铵、叔丁基二氯硅烷、四丁基氯化铵、乙二胺四乙酸、硅烷偶联剂和氯化铵的混合水溶液;
A2、再将活化底材加入到去离子水中,然后依次流加硝酸银-氨水溶液和还原剂,并加热拌和,待反应完成后,进行固液分离,并于真空条件下干燥固体即得银包覆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铅笔漆,其特征在于,所述银包覆材料为银包覆片状玻璃、银包覆片状铜和银包覆微粒状铝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铅笔漆,其特征在于,所述银包覆材料的平均粒径为10-60um,银的包覆率为5-4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铅笔漆,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材与活化改性液按重量比1:(1-2)投入反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铅笔漆,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化改性溶液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三甲基氯化铵1-2份、叔丁基二氯硅烷0.6-1.2份、四丁基氯化铵1-2份、乙二胺四乙酸5-8份、硅烷偶联剂0-3份、氯化铵8-12份、水60-80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铅笔漆,其特征在于,所述A2中活化底材按重量比1:(1-2)投入去离子水中,其在滴加硝酸银-氨水溶液后,硝酸银浓度为120-170g/L,氨水浓度为80-100g/L。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铅笔漆,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剂的用量与银离子摩尔量之比为1:(1-2),所述还原剂为酒石酸钾钠、甲酸钠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的一种或多种。
8.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导电铅笔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将硝化棉溶液、醇酸树脂、溶剂和银包覆材料充分拌和后,使用40-80目的滤网进行过滤,即可制得导电铅笔漆。
9.一种触屏笔,其特征在于,触屏笔表面涂设有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导电铅笔漆,所述导电铅笔漆的漆膜厚度为10-35um。
CN202211235345.6A 2022-10-10 2022-10-10 一种导电铅笔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铅笔漆的触屏笔 Active CN1154181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35345.6A CN115418140B (zh) 2022-10-10 2022-10-10 一种导电铅笔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铅笔漆的触屏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35345.6A CN115418140B (zh) 2022-10-10 2022-10-10 一种导电铅笔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铅笔漆的触屏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18140A CN115418140A (zh) 2022-12-02
CN115418140B true CN115418140B (zh) 2023-05-09

Family

ID=84205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35345.6A Active CN115418140B (zh) 2022-10-10 2022-10-10 一种导电铅笔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铅笔漆的触屏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18140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77103A (ja) * 2005-12-28 2007-07-12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導電性塗料および導電性塗料の製造方法
CN104507600A (zh) * 2012-08-02 2015-04-08 国立大学法人山形大学 经被覆的银微粒的制造方法及利用该制造方法制造的经被覆的银微粒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41645C (zh) * 2004-05-17 2008-12-10 大连振邦氟涂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硝基裂纹漆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条件
CN102020916B (zh) * 2010-12-14 2013-08-21 惠州市长润发涂料有限公司 一种硝基清漆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96711A (zh) * 2013-06-26 2013-11-20 南京市荣达树脂有限公司 一种导电树脂涂料制备方法
JP6705046B1 (ja) * 2019-12-12 2020-06-03 株式会社ノリタケ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ド 低温成形用導電性組成物および導電膜付き基板
CN111205719A (zh) * 2020-03-03 2020-05-29 深圳市利红金科技有限公司 银铜导电漆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77103A (ja) * 2005-12-28 2007-07-12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導電性塗料および導電性塗料の製造方法
CN104507600A (zh) * 2012-08-02 2015-04-08 国立大学法人山形大学 经被覆的银微粒的制造方法及利用该制造方法制造的经被覆的银微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18140A (zh) 2022-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11703B (zh) 一种水性聚吡咯/凹凸棒石导电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JP5563607B2 (ja) フレーク状導電フィラー
CN107903692A (zh) 一种改性石墨烯导电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KR20130057459A (ko) 은 피복 구상 수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그리고 은 피복 구상 수지를 함유하는 이방성 도전 접착제, 이방성 도전 필름, 및 도전 스페이서
CN108410297A (zh) 一种抗静电丙烯酸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98651B (zh) 在石墨上化学镀银
CN115418140B (zh) 一种导电铅笔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铅笔漆的触屏笔
CN103299484A (zh) 各向异性导电膜
TWI643211B (zh) Composite conductive particles, conductive resin composition containing the same, and conductive coating material
EP2855614B1 (en) Isotropic conductive adhesive
CN102372969A (zh) 一种抗静电涂料
CN108300129A (zh) 一种防静电地坪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JP6181367B2 (ja) 被覆繊維状銅微粒子集合体
CN104497646A (zh) 氧化铝溶胶复合料浆的制备方法
CN107955305A (zh) 一种复合导电膜的制备方法
CN1359988A (zh) 浅色片状导电颜料的制备方法
CN114350220A (zh) 一种超耐水多彩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47396B (zh) 被覆纤维状铜微粒、以及包含该被覆纤维状铜微粒的导电性涂布剂和导电性膜
CN101921528A (zh) 一种碳酸钙/镍复合导电材料基抗静电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88943A (zh) 镀银粉煤灰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H08167320A (ja) 導電性組成物
CN114311916B (zh) 一种屏蔽膜及其制备方法
JPH0581919A (ja) 導電性粉末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12480455B (zh) 一种pet麦拉片
CN109671514A (zh) 一种柔性透明电极的磁性核壳银纳米线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