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03473A - 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03473A
CN115403473A CN202211165895.5A CN202211165895A CN115403473A CN 115403473 A CN115403473 A CN 115403473A CN 202211165895 A CN202211165895 A CN 202211165895A CN 115403473 A CN115403473 A CN 1154034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triphenylphosphine bromide
solvent
synthesizing
triphenylphosp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6589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浩
胡训刚
谭启宣
王兴明
胡训龙
何桥
胡龙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Southwest No2 Pharmaceutical Facto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Southwest No2 Pharmaceutical Facto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Southwest No2 Pharmaceutical Facto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Southwest No2 Pharmaceutical Facto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6589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0347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034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034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09/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 C07C209/68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from amines, by reactions not involving amino groups, e.g. reduction of unsaturated amines, aromatisation, or substitution of the carbon skelet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603/00Systems containing at least three condensed rings
    • C07C2603/02Ortho- or ortho- and peri-condensed systems
    • C07C2603/04Ortho- or ortho- and peri-condensed systems containing three rings
    • C07C2603/30Ortho- or ortho- and peri-condensed systems containing three rings containing seven-membered rings
    • C07C2603/32Dibenzocycloheptenes; Hydrogenated dibenzocyclohepten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5Design of synthesis routes, e.g. reducing the use of auxiliary or protecting group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药物合成领域,公开了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用于合成阿米替林、去甲替林或去二甲替林,包括以下步骤:在保护气体保护下,加入三苯基溴化膦衍生物和反应溶剂,控温在10~15℃,加入反应碱,加完后10~15℃保温反应,升温至105~110℃,滴加二苯并环庚酮,滴毕升温至105~110℃保温搅拌,控温在30~35℃,滴入淬灭溶剂,再滴入水;反应液水层用酸调pH至8~10,整体减压蒸馏至干;以柱层析溶剂体系进行柱层析。本申请所提供的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对关键步骤进行了更替,以Wittig反应替代Grignard反应构建碳碳双键,可以减少反应步骤,提高效率,保障产率。

Description

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药物合成领域,主要涉及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和去甲替林(Nortriptyline)作为三环类抗抑郁药,其盐酸盐通常用于治疗各种抑郁症、抑郁状态和缓解慢性疼痛。去二甲替林(Desmethylnortriptyline)通常以二者的代谢物存在。阿米替林化学名称为3-(10,11-二氢-5H-二苯并[a,d]环庚烯-5-亚基)-N,N-二甲基-1-丙胺,CAS:50-48-6。去甲替林化学名称为3-(10,11-二氢-5H-二苯并[a,d]环庚烯-5-亚基)-N-甲基-1-丙胺,CAS:72-69-5。去二甲替林化学名称为3-(10,11-二氢-5H-二苯并[a,d]环庚烯-5-亚基)-1-丙胺,CAS:4444-42-2。此三个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式分别如下式所示:
Figure 530118DEST_PATH_IMAGE001
目前,阿米替林、去甲替林及去二甲替林均以化学方法合成,通常经格氏反应构建七元环与侧链间的双键。
例如,Lukas Kupracz等(Adv. Synth. Catal. 2013, 355, 3375-3380)以格氏试剂3,3-二甲基氨基丙基溴化镁和二苯并环庚酮为起始原料,经格氏反应再消去制得阿米替林。David B Kastrinsky等(Bioorg. Med. Chem. 2015, 23(19): 6528-6534)和R DHoffsomm等(J. Org. Chem. 1962, 27, 12, 4134-4137)均以格氏试剂和二苯并环庚酮为起始原料,经格氏反应构建碳碳双键,再经多种步骤制得去甲替林和去二甲替林,其合成路线如下式所示:
Figure 871100DEST_PATH_IMAGE002
这三种化合物合成均需使用到格氏试剂,而格氏试剂使用时需严格忌水,对设备密封及承压能力均有严格要求,对设备、能源、降温能力也有不小挑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不利于大规模反应釜生产。格氏反应完毕后还有卤化及取代步骤,整体步骤较长,对收率也同样造成影响。格氏试剂不容易购买,自制也会存在巨大安全隐患,为整体合成三种化合物增大了难度。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可以用于合成阿米替林、去甲替林及去二甲替林,旨在解决现有制备工艺复杂的问题。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用于合成阿米替林、去甲替林或去二甲替林,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在保护气体保护下,加入三苯基溴化膦衍生物和反应溶剂,开启搅拌,控温在10~15℃,加入反应碱,加完后10~15℃保温反应0.5-3h小时,升温至105~110℃,滴加二苯并环庚酮,滴毕升温至105~110℃保温搅拌1-5小时,降温,控温在30~35℃,滴入淬灭溶剂,再滴入水;反应液水层用酸调pH至8~10,整体减压蒸馏至干得棕色油状物;所述油状物以柱层析溶剂体系进行柱层析,得无色油状液体。
本申请所提供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对关键反应方法进行了更替,以Wittig反应替代Grignard反应构建碳碳双键。
所述的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中,所述三苯基溴化膦衍生物为(3-二甲基氨基丙基)三苯基溴化膦、(3-二甲基氨基丙基)三苯基溴化膦氢溴酸盐、 (3-甲基氨基丙基)三苯基溴化膦、 (3-甲基氨基丙基)三苯基溴化膦氢溴酸盐、(3-氨基丙基)三苯基溴化膦或(3-氨基丙基)三苯基溴化膦氢溴酸盐中的一种。
所述的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中,当所述三苯基溴化膦衍生物为所述(3-二甲基氨基丙基)三苯基溴化膦、所述(3-甲基氨基丙基)三苯基溴化膦或所述(3-氨基丙基)三苯基溴化膦时,所述三苯基溴化膦衍生物与所述反应碱的摩尔比为1:1~1.5。
当三苯基溴化膦衍生物为(3-二甲基氨基丙基)三苯基溴化膦或(3-二甲基氨基丙基)三苯基溴化膦氢溴酸盐时,制备得到的化合物为阿米替林;当三苯基溴化膦衍生物为(3-甲基氨基丙基)三苯基溴化膦或(3-甲基氨基丙基)三苯基溴化膦氢溴酸盐时,制备得到的化合物为去甲替林;当三苯基溴化膦衍生物为(3-氨基丙基)三苯基溴化膦或(3-氨基丙基)三苯基溴化膦氢溴酸盐时,制备得到的化合物为去二甲替林。
所述的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中,当所述三苯基溴化膦衍生物为(3-二甲基氨基丙基) 所述三苯基溴化膦氢溴酸盐、所述(3-甲基氨基丙基)三苯基溴化膦氢溴酸盐或所述(3-氨基丙基)三苯基溴化膦氢溴酸盐时,所述三苯基溴化膦衍生物与所述反应碱的摩尔比为1:2~3。
所述的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中,所述二苯并环庚酮与所述三苯基溴化膦衍生物的摩尔比为1:1~2,所述二苯并环庚酮与所述反应溶剂的摩尔比为1:100~150,所述二苯并环庚酮与所述淬灭溶剂的摩尔比为1:1~2,所述二苯并环庚酮与所述水的摩尔比为1:15~25。
所述的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中,所述淬灭溶剂为甲醇、乙醇或丙醇中的一种;
所述反应碱为氢化钠、氢化钾、叔丁基锂、叔丁醇钾、二异丙基氨基锂、氨基钠或KHMDS中的一种。
所述的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中,所述淬灭溶剂为甲醇,所述反应碱为氢化钠。
所述的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中,所述保护气体为氮气、氩气或氦气中的一种;
所述反应溶剂为甲苯、乙醚、乙腈、甲基叔丁基醚、DMF或四氢呋喃中的一种;
所述酸为盐酸、硝酸、硫酸、磷酸或醋酸中的一种;
所述柱层析溶剂体系为二氯甲烷-甲醇体系、二氯甲烷-乙醇体系、三氯甲烷-甲醇体系、二氯乙烷-甲醇体系或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体系中的一种。
所述的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中,所述保护气体为氮气;
所述酸为盐酸,所述盐酸的质量浓度为15~35%;
所述反应溶剂为甲苯。
所述的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中,所述柱层析溶剂体系采用的为二氯甲烷-甲醇体系,所述二氯甲烷与所述甲醇质量比为(5~20):1。
有益效果:本申请所提供的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用于合成阿米替林、去甲替林或去二甲替林,为合成阿米替林、去甲替林或去二甲替林提供了一种新方案,本申请方案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对关键步骤进行了更替,可以减少反应步骤,提高效率,保障产率。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了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移植到其他工艺的应用或其他材料的替代使用。
本申请所提供的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用于合成阿米替林、去甲替林或去二甲替林,具体地,包括以下步骤:
在保护气体保护下,三口瓶中加入三苯基溴化膦衍生物,再加入反应溶剂,开启搅拌,控温在10~15℃,加入反应碱,加完后10~15℃保温反应0.5-3h,再缓慢升温至105~110℃,滴加二苯并环庚酮,滴毕升温至105~110℃保温搅拌1-5小时,降温,控温在30~35℃,缓慢滴入淬灭溶剂,再滴入水;反应液水层用酸调pH至8~10,整体减压蒸馏至干得棕色油状物;油状物以柱层析溶剂体系进行柱层析,得无色油状液体,此液体即为目标产物。
本申请所提供的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中,三苯基溴化膦衍生物可以为(3-二甲基氨基丙基)三苯基溴化膦(CAS:18355-96-9)、(3-二甲基氨基丙基)三苯基溴化膦氢溴酸盐(CAS:27710-82-3)、(3-甲基氨基丙基)三苯基溴化膦(CAS:145126-87-0)、(3-甲基氨基丙基)三苯基溴化膦氢溴酸盐(CAS:4174-83-8)、(3-氨基丙基)三苯基溴化膦(CAS:89996-01-0)或(3-氨基丙基)三苯基溴化膦氢溴酸盐(CAS:4174-84-9)中的一种。
当三苯基溴化膦衍生物为(3-二甲基氨基丙基)三苯基溴化膦或(3-二甲基氨基丙基)三苯基溴化膦氢溴酸盐时,制备得到的化合物为阿米替林,其合成路线如下式中的路线A1或路线A2所示
Figure 395622DEST_PATH_IMAGE003
当三苯基溴化膦衍生物为(3-甲基氨基丙基)三苯基溴化膦或(3-甲基氨基丙基)三苯基溴化膦氢溴酸盐时,制备得到的化合物为去甲替林,其合成路线如下式中的路线B1或路线B2所示:
Figure 822056DEST_PATH_IMAGE004
当三苯基溴化膦衍生物为(3-氨基丙基)三苯基溴化膦或(3-氨基丙基)三苯基溴化膦氢溴酸盐时,制备得到的化合物为去二甲替林,其合成路线如下式中的路线C1或路线C2所示:
Figure 90226DEST_PATH_IMAGE005
其中,保护气体可以为氮气、氩气或氦气中的一种。在本申请实施例方案中,保护气体采用的为氮气。
反应溶剂可以为甲苯、乙醚、乙腈、甲基叔丁基醚、DMF(N,N-二甲基甲酰胺)或四氢呋喃中的一种。在本申请实施例方案中,反应溶剂优选为采用甲苯。本申请中,以甲苯为溶剂反应,可提高偶连温度,使反应加速,提高反应效率。
反应碱可以为氢化钠、氢化钾、叔丁基锂、叔丁醇钾、二异丙基氨基锂、氨基钠或KHMDS(双(三甲基硅烷基)氨基钾)中的一种。在本申请实施例方案中,反应碱优选为氢化钠。本申请中,采用三苯基溴化膦衍生物与氢化钠组合用于制备膦叶立德;氢化钠活性高,只需要常温即可与三苯基溴化膦衍生物快速反应制备膦叶立德。氢化钠可以为60%氢化钠或80%氢化钠,60%氢化钠是指重量占比为60%的氢化钠分散在重量占比为40%的矿物油中,80%氢化钠是指重量占比为80%的氢化钠分散在重量占比为20%的矿物油中,60%氢化钠和80%氢化钠均为商业销售试剂。
淬灭溶剂可以为甲醇、乙醇或丙醇中的一种。在本申请实施例方案中,淬灭溶剂优选为甲醇。本申请中,若直接以水淬灭,会骤然产生大量氢气,导致安全隐患剧增,因此,本申请中还对淬灭反应进行优化,选择甲醇和水依次淬灭,以甲醇淬灭未反应的氢化钠生成甲醇钠,以水与甲醇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最终达到全面淬灭的目的。
本申请中,以酸调pH至8~10,可得到目标产物,若PH低于7,很可能得到盐酸盐,不容易经柱层析分离出来,并且在PH 7~8之间也会降低收率。调节PH所用的酸可以为盐酸、硝酸、硫酸、磷酸或醋酸中的一种。在本申请实施例方案中,酸优选为盐酸,盐酸的质量浓度为15~35%。
柱层析溶剂体系可以为二氯甲烷-甲醇体系、二氯甲烷-乙醇体系、三氯甲烷-甲醇体系、二氯乙烷-甲醇体系或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体系中的一种。在本申请实施例方案中,柱层析溶剂体系采用的为二氯甲烷-甲醇体系,二氯甲烷与甲醇质量比为(5~20):1。本申请中,采用柱层析方法分离,能有效分离出产品且快速得到产品,不需要仔细研究分离方案即可达到目的。当然,若需工业化大量生产产品,亦可通过别的提纯方法得到纯品。
进一步地,当三苯基溴化膦衍生物为(3-二甲基氨基丙基)三苯基溴化膦、(3-甲基氨基丙基)三苯基溴化膦或(3-氨基丙基)三苯基溴化膦时,三苯基溴化膦衍生物与反应碱的摩尔比为1:1~1.5;路线A1-C1时,三苯基溴化膦衍生物中少一个溴化氢分子,可减少反应强碱用量,降低安全隐患。
当三苯基溴化膦衍生物为(3-二甲基氨基丙基)三苯基溴化膦氢溴酸盐、(3-甲基氨基丙基)三苯基溴化膦氢溴酸盐或(3-氨基丙基)三苯基溴化膦氢溴酸盐时,三苯基溴化膦衍生物与反应碱的摩尔比为1:2~3。路线A2-C2路线中三苯基溴化膦衍生物相对于A1-C1路线中三苯基溴化膦衍生物多一个溴化氢分子,A2-C2路线中三苯基溴化膦衍生物更容易合成,获取渠道更广。
进一步地,二苯并环庚酮与三苯基溴化膦衍生物的摩尔比为1:1~2,二苯并环庚酮与反应溶剂的摩尔比为1:100~150,二苯并环庚酮与淬灭溶剂的摩尔比为1:1~2,二苯并环庚酮与水的摩尔比为1:15~25。二苯并环庚酮与三苯基溴化膦衍生物的摩尔比为1:1~2,选取该比例能有效反应达到最高收率,再多加三苯基溴化膦衍生物不经济。二苯并环庚酮与反应溶剂的摩尔比为1:100~150,选取该比例能有效搅拌达到反应合格,再多加反应溶剂不经济。二苯并环庚酮与淬灭溶剂的摩尔比为1:1~2,能有效淬灭反应,额外增加淬灭溶剂亦无额外增益。二苯并环庚酮与水的摩尔比为1:15~25,水量足够将生成的甲醇钠转换为氢氧化钠,再多水会影响后续减压蒸馏效率。
本申请所提供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对关键反应方法进行了更替,以Wittig反应替代Grignard反应构建碳碳双键,具有以下优点:1、取消成羟基再消去成双键两步,直接成双键过程,减少了反应步骤,降低损耗;2、按顺序淬灭,降低处理难度的同时保证质量;3、替换辅料,优化反应温度,使反应过程朝目标产物偏移,剔出了超低温苛刻反应,降低对设备的依赖;4、直接物理分离得到产品,不设置其它步骤,不需深入研究分离方法快速得到产品。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1)路线A1中阿米替林合成:
氮气保护,三口瓶中加入(3-二甲基氨基丙基)三苯基溴化膦(5.1g,12mmol),再加入甲苯(100g,1085mmol),开启搅拌,控温在10~15℃之间,加入60%氢化钠(0.6g,15mmol),加完后10~15℃保温反应1h,再缓慢升温至105~110℃之间。加入二苯并环庚酮(2.1g,10mmol),滴毕升温至105~110℃之间保温搅拌3小时,降温。控温在30~35℃之间,缓慢滴入甲醇(0.5g,16mmol),再滴入水(3.6g,200mmol)。反应液水层以30%盐酸溶液调pH至8~10之间,然后整体减压蒸馏至干得棕色油状物。油状物以二氯甲烷:甲醇=10:1柱层析,得无色油状液体,该液体即为阿米替林(2.3g,8.3mmol),mol收率82.9%。 1HNMR(CDCl3) δ: 7.26-7.01 (m, 8H, -ArH), 5.75(t, 1H, =CH), 3.32-3.24 (m, 2H, -CH2), 2.95-2.87 (m,2H, -CH2), 2.31 (d, 2H, -CH2), 2.26 (t, 2H, -CH2), 2.12 (s, 6H, -CH3)。
(2)路线A2中阿米替林合成:
氮气保护,三口瓶中加入(3-二甲基氨基丙基)三苯基溴化膦氢溴酸盐(6.1g,12mmol),再加入甲苯(100g,1085mmol),开启搅拌,控温在10~15℃之间,加入60%氢化钠(12g,30mmol),加完后10~15℃之间保温反应1h,再缓慢升温至105~110℃之间。加入二苯并环庚酮(2.1g,10mmol),滴毕升温至105~110℃之间保温搅拌3小时,降温。控温在30~35℃之间),缓慢滴入甲醇(0.5g,16mmol),再滴入水(3.6g,200mmol)。反应液水层以30%盐酸溶液调pH至8~10之间,然后整体减压蒸馏至干得棕色油状物。油状物以二氯甲烷:甲醇=10:1柱层析,得无色油状液体,该液体即为阿米替林(2.2g,7.9mmol),mol收率79.3%。
(3)路线B1中去甲替林合成:
氮气保护,三口瓶中加入(3-甲基氨基丙基)三苯基溴化膦(5.0g,12mmol),再加入甲苯(100g,1085mmol),开启搅拌,控温在10~15℃之间,加入60%氢化钠(0.6g,15mmol),加完后10~15℃之间保温反应1h,再缓慢升温至105~110℃之间。加入二苯并环庚酮(2.1g,10mmol),滴毕升温至105~110℃之间保温搅拌3小时,降温。控温在30~35℃之间,缓慢滴入甲醇(0.5g,16mmol),再滴入水(3.6g,200mmol)。反应液水层以30%盐酸溶液调pH至8~10之间,然后整体减压蒸馏至干得棕色油状物。油状物以二氯甲烷:甲醇=10:1柱层析,得无色油状液体,该液体即为去甲替林(2.2g,8.4mmol),mol收率83.5%。 1HNMR(CDCl3) δ: 7.29-7.02 (m, 8H, -ArH), 5.84 (t, 1H, =CH), 3.45-3.26 (m, 2H, -CH2), 3.03-2.89 (m,2H, -CH2), 2.33 (d, 2H, -CH2), 2.29 (t, 2H, -CH2), 2.21 (s, 3H, -CH3), 2.10(m, 1H, -NH)。
(4)路线B2中去甲替林合成:
氮气保护,三口瓶中加入(3-甲基氨基丙基)三苯基溴化膦氢溴酸盐(5.9g,12mmol),再加入甲苯(100g,1085mmol),开启搅拌,控温在10~15℃之间,加入60%氢化钠(12g,30mmol),加完后10~15℃之间保温反应1h,再缓慢升温至105~110℃之间。加入二苯并环庚酮(2.1g,10mmol),滴毕升温至105~110℃之间保温搅拌3小时,降温。控温在30~35℃之间,缓慢滴入甲醇(0.5g,16mmol),再滴入水(3.6g,200mmol)。反应液水层以30%盐酸溶液调pH至8~10之间,然后整体减压蒸馏至干得棕色油状物。油状物以二氯甲烷:甲醇=10:1柱层析,得无色油状液体,该液体即为去甲替林(2.2g,8.5mmol),mol收率85.1%。
(5)路线C1中去二甲替林合成:
氮气保护,三口瓶中加入(3-氨基丙基)三苯基溴化膦(4.8g,12mmol),再加入甲苯(100g,1085mmol),开启搅拌,控温在10~15℃之间,加入60%氢化钠(0.6g,15mmol),加完后10~15℃之间保温反应1h,再缓慢升温至105~110℃之间。加入二苯并环庚酮(2.1g,10mmol),滴毕升温至105~110℃之间保温搅拌3小时,降温。控温在30~35℃之间,缓慢滴入甲醇(0.5g,16mmol),再滴入水(3.6g,200mmol)。反应液水层以30%盐酸溶液调pH至8~10之间,然后整体减压蒸馏至干得棕色油状物。油状物以二氯甲烷:甲醇=10:1柱层析,得无色油状液体,该液体即为去二甲替林(2.2g,8.8mmol),mol收率88.2%。 1HNMR(CDCl3) δ: 7.26-7.01 (m, 8H, -ArH), 5.75(t, 1H, =CH), 3.32-3.24 (m, 2H, -CH2), 2.95-2.87 (m,2H, -CH2), 2.31 (d, 2H, -CH2), 2.26 (t, 2H, -CH2)。
(6)路线C2中去二甲替林合成:
氮气保护,三口瓶中加入(3-氨基丙基)三苯基溴化膦氢溴酸盐(5.8g,12mmol),再加入甲苯(100g,1085mmol),开启搅拌,控温在10~15℃之间,加入60%氢化钠(12g,30mmol),加完后10~15℃之间保温反应1h,再缓慢升温至105~110℃之间。加入二苯并环庚酮(2.1g,10mmol),滴毕升温至105~110℃之间保温搅拌3小时,降温。控温在30~35℃之间,缓慢滴入甲醇(0.5g,16mmol),再滴入水(3.6g,200mmol)。反应液水层以30%盐酸溶液调pH至8~10之间,然后整体减压蒸馏至干得棕色油状物。油状物以二氯甲烷:甲醇=10:1柱层析,得无色油状液体,该液体即为去二甲替林(2.1g,8.3mmol),mol收率83.1%。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采用本申请方法所提供的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均能通过七种原料成功合成阿米替林、去甲替林或去二甲替林,操作简单、易于提纯且收率较高,适用于实验室研究,也适用于改进后工业化生产。现有技术中,阿米替林合成方法需求原料8种,参考文献Lukas Kupracz等(Adv. Synth. Catal. 2013, 355, 3375-3380),去甲替林合成需求原料19种,去二甲替林合成方法需求10中原料,二者参考文献均为R D Hoffsomm等(J. Org. Chem. 1962, 27, 12, 4134-4137),而采用本申请方法所提供的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可以在简化原料、简化反应步骤的情况下实现阿米替林、去甲替林或去二甲替林的合成。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用于合成阿米替林、去甲替林或去二甲替林,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保护气体保护下,加入三苯基溴化膦衍生物和反应溶剂,开启搅拌,控温在10~15℃,加入反应碱,加完后10~15℃保温反应0.5-3小时,升温至105~110℃,滴加二苯并环庚酮,滴毕升温至105~110℃保温搅拌1-5小时,降温,控温在30~35℃,滴入淬灭溶剂,再滴入水;反应液水层用酸调pH至8~10,整体减压蒸馏至干得棕色油状物;所述油状物以柱层析溶剂体系进行柱层析,得无色油状液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苯基溴化膦衍生物为(3-二甲基氨基丙基)三苯基溴化膦、(3-二甲基氨基丙基)三苯基溴化膦氢溴酸盐、 (3-甲基氨基丙基)三苯基溴化膦、 (3-甲基氨基丙基)三苯基溴化膦氢溴酸盐、(3-氨基丙基)三苯基溴化膦或(3-氨基丙基)三苯基溴化膦氢溴酸盐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三苯基溴化膦衍生物为所述(3-二甲基氨基丙基)三苯基溴化膦、所述(3-甲基氨基丙基)三苯基溴化膦或所述(3-氨基丙基)三苯基溴化膦时,所述三苯基溴化膦衍生物与所述反应碱的摩尔比为1:1~1.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三苯基溴化膦衍生物为所述(3-二甲基氨基丙基)三苯基溴化膦氢溴酸盐、所述(3-甲基氨基丙基)三苯基溴化膦氢溴酸盐或所述(3-氨基丙基)三苯基溴化膦氢溴酸盐时,所述三苯基溴化膦衍生物与所述反应碱的摩尔比为1: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苯并环庚酮与所述三苯基溴化膦衍生物的摩尔比为1:1~2,所述二苯并环庚酮与所述反应溶剂的摩尔比为1:100~150,所述二苯并环庚酮与所述淬灭溶剂的摩尔比为1:1~2,所述二苯并环庚酮与所述水的摩尔比为1:15~2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灭溶剂为甲醇、乙醇或丙醇中的一种;
所述反应碱为氢化钠、氢化钾、叔丁基锂、叔丁醇钾、二异丙基氨基锂、氨基钠或KHMDS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灭溶剂为甲醇,所述反应碱为氢化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气体为氮气、氩气或氦气中的一种;
所述反应溶剂为甲苯、乙醚、乙腈、甲基叔丁基醚、DMF或四氢呋喃中的一种;
所述酸为盐酸、硝酸、硫酸、磷酸或醋酸中的一种;
所述柱层析溶剂体系为二氯甲烷-甲醇体系、二氯甲烷-乙醇体系、三氯甲烷-甲醇体系、二氯乙烷-甲醇体系或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体系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气体为氮气;
所述酸为盐酸,所述盐酸的质量浓度为15~35%;
所述反应溶剂为甲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层析溶剂体系采用的为二氯甲烷-甲醇体系,所述二氯甲烷与所述甲醇质量比为(5~20):1。
CN202211165895.5A 2022-09-23 2022-09-23 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Pending CN1154034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65895.5A CN115403473A (zh) 2022-09-23 2022-09-23 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65895.5A CN115403473A (zh) 2022-09-23 2022-09-23 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03473A true CN115403473A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66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65895.5A Pending CN115403473A (zh) 2022-09-23 2022-09-23 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03473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9701A (zh) * 2008-07-16 2011-08-10 拉贾迪乌斯公司 获得奥洛他定以及中间体的方法
US20150141500A1 (en) * 2012-05-10 2015-05-21 Mahesh Kandula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 of neurological diseases
CN106045961A (zh) * 2016-06-02 2016-10-26 北京京卫燕康药物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奥洛他定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9701A (zh) * 2008-07-16 2011-08-10 拉贾迪乌斯公司 获得奥洛他定以及中间体的方法
US20150141500A1 (en) * 2012-05-10 2015-05-21 Mahesh Kandula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 of neurological diseases
CN106045961A (zh) * 2016-06-02 2016-10-26 北京京卫燕康药物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奥洛他定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38870A (zh) 用于制备6-(2,4-二氯苯基)-5-[4-[(3s)-1-(3-氟丙基)吡咯烷-3-基]氧基苯基]-8,9-二氢-7h-苯并[7]轮烯-2-甲酸甲酯的方法
CN104370755B (zh) 一种光学活性的3‑氨基丁醇和3‑氨基丁酸的制备方法
US20130317245A1 (en) Intermediates for the synthesis of benzindene prostaglandins and preparations thereof
CN104628572A (zh) 2-(5-氟-2,4-二硝基苯氧)乙酸酯的合成方法
CN108864160A (zh) 含硼小分子的制备方法
CN112500361B (zh) 一种(s)-4-苯基-2-恶唑烷酮的制备方法
CN115403473A (zh) 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KR100672865B1 (ko) 플로린 함유, 중합가능한 스타일렌 모노머의 제조방법 및그에 사용된 중간체
CN112851652B (zh) 一种2-(取代氧杂蒽基)苯并呋喃类化合物的催化氧化合成方法
US10544177B2 (en) Chiral dihydrobenzooxaphosphole ligands and synthesis thereof
RU2282633C1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1,11-ДИАЛКИЛ-3,5-ДИГИДРОФУРО[2',3':3,4]ЦИКЛОГЕПТА[c]ИЗОХРОМЕНОВ
CN109265385B (zh) 一种手性催化剂的合成工艺
JP5587350B2 (ja) ラメルテオンの調製方法
CN110790737A (zh) 一种2,3-二氢-3,5-二羟基-6-乙基-4h-吡喃-4-酮的制备方法
JPH06100487A (ja) エーテル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KR101686087B1 (ko) 광학 활성을 갖는 인돌린 유도체 또는 이의 염의 신규 제조 방법
CN111943939B (zh) 色满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农用生物活性
CN108715576A (zh) 一种3-乙氧基-4-羧基苯乙酸的制备方法
CN111056918B (zh) 一种(s)-1,2,4-丁三醇的制备方法
CN115850232B (zh) 一种氟哌噻吨ep杂质h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KR101004133B1 (ko) 아세틸렌 화합물의 제조방법
CN114702408B (zh) 一种克立硼罗杂质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963907B (zh) 一种2,2-二烷氧基苯乙酮衍生物的绿色合成
CN116621668A (zh) 一种1h-茚-3-羧酸酯或酰胺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JPWO2005058859A1 (ja) 3−(4−テトラヒドロピラニル)−3−オキソプロパン酸アルキル化合物及び4−アシルテトラヒドロピランの製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