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99624A - 烹饪方法、控制装置、烹饪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烹饪方法、控制装置、烹饪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99624A
CN115399624A CN202110594213.1A CN202110594213A CN115399624A CN 115399624 A CN115399624 A CN 115399624A CN 202110594213 A CN202110594213 A CN 202110594213A CN 115399624 A CN115399624 A CN 1153996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body
cooking
motor
shaft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9421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梅若愚
程志喜
刁海兵
陈瑞德
邓领文
侯璟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9421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9962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996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9962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02Construction of cooking-vessels; Method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16Inserts
    • A47J36/165Stirring devices operatively connected to cooking vessels when being removably inserted insi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方法、控制装置、烹饪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烹饪方法包括:获取烹饪设备的运行状态;根据运行状态确定转动参数;根据转动参数控制电机转动,以使第一轴体与第二轴体配合。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烹饪设备根据当前不同的运行状态,进一步确定对应的转动参数,控制电机转动,保证烹饪设备在各种运行状态下实现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之间准确配合,使烹饪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Description

烹饪方法、控制装置、烹饪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方法、一种控制装置、一种烹饪设备和一种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具有搅拌功能的烹饪设备,通常采用内锅穿轴的结构方式,底座总成的下搅拌轴与上搅拌轴啮合。这种方式在用户重新把内锅放入烹饪设备后,容易出现下搅拌轴与内锅不对位的情况,导致烹饪设备开启后,设备运行不正常。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方法,用于烹饪设备,烹饪设备包括底座和锅体,锅体上设有第一轴体,底座上设有电机以及与电机传动连接的第二轴体,烹饪方法包括:获取烹饪设备的运行状态;根据运行状态确定转动参数;根据转动参数控制电机转动,以使第一轴体与第二轴体配合。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方法,用于烹饪设备。烹饪设备包括底座和锅体,锅体上设有第一轴体,底座上设有电机以及与电机传动连接的第二轴体,其中,第二轴体可以带动第一轴体转动。烹饪方法首先获取烹饪设备的运行状态,烹饪设备的运行状态为烹饪设备当前所处的工作状态,如上电状态,加热状态,保温状态等,其中,整个烹饪设备的上电状态是烹饪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可以理解,电机的转动时需要电量供给的,如果这个设备没有上电,则,其中,烹饪设备的上电可以为连接至市电,也可以为连接至便携式电源等。烹饪设备在获取到运行状态后,会根据运行状态确定转动参数,其中,转动参数为烹饪设备为了能够确保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之间能够准确的相互配合而设定的控制参数,可以理解,烹饪设备处于不同的运行状态时,第一轴体与第二轴体之间配合出现异常的情况可能不同,因此,在不同运行状态下,转动参数可能也会不同。当运行状态和相应的转动参数都已确定后,烹饪设备会根据转动参数控制电机转动,并由电机带动第二轴体转动。第二轴体通过转动,可以调整自身与第一轴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最终实现在当前运行状态下的正确配合,以使烹饪设备的搅拌功能可以正常使用。可以理解,烹饪设备根据当前不同的运行状态,进一步确定对应的转动参数,控制电机转动,保证烹饪设备在各种运行状态下实现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之间准确配合,使烹饪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方案中的烹饪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根据运行状态确定转动参数,具体包括:确定运行状态是否为上电状态,生成第一判断结果;在第一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与电机对应的转动参数。
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设备判断当前的运行状态是否为上电状态,并生成第一判断结果。可以理解,上电状态即为烹饪设备插电并准备开始进行烹饪的状态。通常来说,在这个状态之前,这时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之间,通常不能很好的对位,经常会出现配合异常的情况。因此,在状态运行状态为上电状态时,烹饪设备确定与电机对应的转动参数,通过控制电机转动,带动第二轴体与第一轴体实现配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烹饪方法还包括:在第一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底座内是否存在锅体,生成第二判断结果;在第二判断结果为是时,执行获取烹饪设备的运行状态的步骤,否则发出提醒信息。
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设备还会判断底座内是否存在锅体。可以理解,由于锅体与底座可以分离,因此用户在使用时,有可能会出现忘记把锅体置入底座就开始进行烹饪的情况,可能引发设备异常甚至产生危险。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当确认第一判断结果为是,即烹饪设备已经上电后,会进一步判断底座内是否存在锅体,也即生成第二判断结果,如果发现底座上没有锅体,会发出提醒信息,以通知用户进行处理,并禁止下一步烹饪步骤。
其中,判断底座上是否存在锅体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重力检测、光检测、触动开关检测等方式,例如,重力检测时,只有在传感器感受到重量大于一定重量阈值时,认为锅体设在底座上,此时第二判断结果为是;在光检测时,在传感器感受不到光射入,可认为当前锅体挡住了传感器,第二判断结果为是,在进行触动开关检测时,若触动开关被触碰,可认为是锅体物理接触了触动开关,也可认为当前的判断结果为是。
进一步地,烹饪设备包括报警装置,烹饪方法还包括:在第二判断结果为否时,控制报警装置发出提醒信息。
通过设置报警装置,在第二判断结果为否时,也即确定底座上没有锅体时,控制报警装置发出提醒信息,以便于用户进行处理,并禁止下一步烹饪步骤。
上述技术方案中烹饪设备还包括:上盖,与底座活动连接,且上盖用于开闭锅体;在确定底座内是否存在锅体之前,还包括:确定上盖与底座的开合状态;在开合状态为盖合状态时,确定底座内是否存在锅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设备还包括上盖,上盖与底座之间活动连接,上盖具有打开状态和盖合状态两种盖合状态。当烹饪设备的上盖处于打开状态时,用户可以把锅体放入底座,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烹饪步骤。可以理解,当上盖的开合状态为打开状态时,锅体可能尚未置入底座。因此,只有当烹饪设备判断上盖已处于盖合状态时,才执行确定底座是否存在锅体的步骤,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提醒。
进一步地,上盖和底座之间可以为转动连接,也可以为卡扣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轴体靠近第二轴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对位结构,第二轴体靠近第一轴体的一端设有第二对位结构,第一对位结构与第二对位结构相适配并可实现自动配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轴体靠近第二轴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对位结构,第二轴体靠近第一轴体的一端设有第二对位结构,第一对位结构的截面形状与第二对位结构的截面形状相配合。其中,第一对位结构与第二对位结构是为了实现第一轴体与第二轴体之间能够正确配合设置的引导结构。具体地,第一对位结构可以为弧形的第一导向斜面,第二对位结构相应设置为与其配合的第二导向斜面。
可以理解,在底座内存在锅体的基础上,在第一对位结构和第二对位结构相对设置时,可通过控制电机转动,使得第一对位结构和第二对位结构相互配合,以便于后续在电机的作用下,可使得底座上的第二轴体与第一轴体之间形成传动连接,以保证烹饪设备的正常运行。
其中,在第一对位结构和第二对位结构实现自动配合时,具体是通过距离传感器检测到二者之间的位置距离达到一定间距时,控制电机再转动实现的,进一步地,可在检测到第一对位结构和第二对位结构之间相接触后,控制电机根据转动参数转动,以实现第一对位结构和第二对位结构的配合。
具体地,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之间的连接状态,包括接触状态和配合状态,在接触状态下,第二轴体和第一轴体之间并未形成传动关系,在配合状态下,第二轴体已与第一轴体完成配合,可使得第一轴体能够随第二轴体一同转动。第一对位结构与第二对位结构相接触时,烹饪设备会根据转动参数控制电机电机转动,以引导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进行配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对位结构沿第一轴体的周向设置,第二对位结构沿第二轴体的周向设置;第一对位结构包括第一导向结构,第一导向结构由第一轴体靠近第二轴体的端面沿轴向向远离第二轴体的方向凹陷形成;其中,在第一对位结构通过第一导向结构与第二对位结构相接触时,根据转动参数控制电机转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对位结构和第二对位结构均沿周向设置,此外,第一对位结构还包括进行初步定位的第一导向结构,在第一导向结构的作用下,可使得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之间从相对状态逐渐转变至传动连接状态,具体地,第一导向结构沿轴向向远离第二轴体的方向凹陷形成,当锅体设置在底座上时,在锅体自身的重力作用下,配合第一导向结构,可能不会完全配合到位,此时需要控制电机根据转动参数进行转动,使得锅体与底座实现配合。
具体地,第一导向结构可以为导向斜面,通过导向斜面即第一导向结构可以实现锅体与底座的初步导向对中的作用。
另外,第一定位结构沿第一轴体的周向设于第一导向结构上,即通过第一导向结构的初步对位后,第一定位结构可以进一步更加准确的将第一轴体与第二轴体实现对中定位。
进一步地,第二对位结构包括多个第二定位结构,第二定位结构沿第二轴体的周向设于第二轴体靠近第一轴体的一端的外壁上。具体地,第二定位结构能够与第一定位结构进行配合。
在用户将锅体与底座分离后,需要将锅体与底座重新组合,经过第一对位结构中的第一导向结构将锅体与底座初步对位后,通过第一定位结构与第二定位结构进行配合,使第一轴体与第二轴体快速且准确地实现对中定位。
上述技术方案中,转动参数包括转动时间,根据转动参数控制电机转动具体包括:确定电机的第一转动方向;根据第一转动方向和转动时间控制电机转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转动参数包括转动时间,转动时间用于确定对中过程中电机转动的时间。其中,转动参数首先确定电机的第一转动方向,然后根据第一转动方向控制电机转动。可以理解,电机的转动方向可以为正反两个不同方向,转动参数根据当前的工作状态,确定第一转动方向,并控制电机持续转动的转动时间。通过电机带动第二轴体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对达到中转时间后,可以确保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之间配合的正确。
上述技术方案中,转动参数包括对中转动周数,根据转动参数控制电机转动具体包括:确定电机的第二转动方向;根据第二转动方向控制电机转动对中转动周数。
在该技术方案中,转动参数包括对中转动周数,转动时间用于确定对中过程中电机转动的周数。其中,转动参数首先确定电机的第二转动方向,然后根据第二转动方向控制电机转动。可以理解,电机的转动方向可以为正反两个不同方向,转动参数根据当前的工作状态,确定第二转动方向,并控制电机的转动周数。通过电机带动第二轴体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对中转周数后,可以确保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之间配合的正确。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电机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转动速度可以改变,以便于使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能够更好的进行配合。
其中,对中转动周数不局限于整周数,可以为任意大于0的数,例如0.01、0.1、1、10等。
上述技术方案中,底座内设有加热装置,烹饪方法还包括:获取烹饪设备的烹饪模式;根据烹饪模式确定烹饪时长;根据烹饪时长控制加热装置和电机的运行。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底座中还设有加热装置,可以在烹饪时进行加热。根据烹饪模式可以确定烹饪时长。其中,烹饪模式为从食材到最终食品的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步骤及参数。当确定了烹饪时长后,就可以根据烹饪时长,进一步控制加热装置在设定的时间进行加热,并控制加热的时长。此外,还可以控制电机运行的时间和时长,以对食材进行搅拌。
进一步地,加热装置为感应加热装置,感应加热装置包括但不限于红外加热、微波加热、或其他可不采用明火加热的方式。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包括:电机;处理器和存储器,处理器与电机电连接,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处理器用于在执行程序或指令时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烹饪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电机以及与电机传动连接的第二轴体;锅体,锅体上设有第一轴体;处理器和存储器,处理器与电机电连接,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处理器用于在执行程序或指令时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烹饪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包括底座和锅体,底座上设有电机以及与电机传动连接的第二轴体,锅体上设有第一轴体,电机可以带动第二轴体转动,并通过第二轴体带转动第一轴体转动。此外,烹饪设备还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处理器与电机电连接,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处理器用于在执行程序或指令时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烹饪方法的步骤。故而具有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技术方案中,烹饪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搅拌叶片,与第一轴体的侧壁固定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设备包括多个与第一轴体侧壁固定连接的搅拌叶片,在第一轴体转动时,固定在第一轴体上的搅拌叶片也被带动一同转动,从而对锅内的食材进行搅拌。
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烹饪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烹饪方法的步骤。故而具有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任一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8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外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图12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6至图1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烹饪组件;110:锅体;111:锅体开口;120:底座;130:第一轴体;131:配合孔;1311:传动孔段;132:第二导向结构;140:第二轴体;141:传动轴段;150:第一对位结构;151:第一导向结构;152:第一定位结构;160:第二对位结构;161:第二定位结构;170:搅拌叶片;180:罩体;181:开口;182:握持件;190:驱动件;200:烹饪设备;210:上盖;220:外锅;221:容纳腔;222:电机;230:加热装置;240:处理器;250:存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4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烹饪方法,包括:步骤S102:获取烹饪设备的运行状态;步骤S104:根据运行状态确定转动参数;步骤S106:根据转动参数控制电机转动,以使第一轴体与第二轴体配合。
本实施例的烹饪设备包括底座和锅体,锅体上设有第一轴体,底座上设有电机以及与电机传动连接的第二轴体,其中,第二轴体可以带动第一轴体转动。烹饪方法首先获取烹饪设备的运行状态。烹饪设备的运行状态为烹饪设备当前所处的工作状态,如上电状态,加热状态,保温状态等。其中,整个烹饪设备的上电状态是烹饪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可以理解,电机的转动时需要电量供给的,如果这个设备没有上电,则无法正常使用。其中,烹饪设备的上电可以为连接至市电,也可以为连接至便携式电源等。烹饪设备在获取到运行状态后,会根据运行状态确定转动参数。其中,转动参数为烹饪设备为了能够确保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之间能够准确的相互配合而设定的控制参数。可以理解,烹饪设备处于不同的运行状态时,第一轴体与第二轴体之间配合出现异常的情况可能不同。因此,在不同运行状态下,转动参数可能也会不同。当运行状态和相应的转动参数都已确定后,烹饪设备会根据转动参数控制电机转动,并由电机带动第二轴体转动。第二轴体通过转动,可以调整自身与第一轴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最终实现在当前运行状态下的正确配合,以使烹饪设备的搅拌功能可以正常使用。可以理解,烹饪设备根据当前不同的运行状态,进一步确定对应的转动参数,控制电机转动,保证烹饪设备在各种运行状态下实现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之间准确配合,使烹饪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烹饪方法,包括:步骤S202:获取烹饪设备的运行状态;步骤S204:判断运行状态是否为上电状态;若是,则执行步骤S206:确定与电机对应的转动参数;若步骤S204的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202;步骤S208:确定上盖与底座为盖合状态;步骤S210:在开合状态为盖合状态时,判断底座内是否存在锅体;若是,步骤S212:根据对中参数控制电机转动,以使第一轴体与第二轴体配合;否则步骤S214:控制报警装置发出提醒信息。
本实施例的烹饪设备包括底座和锅体,锅体上设有第一轴体,底座上设有电机以及与电机传动连接的第二轴体。其中,第二轴体可以带动第一轴体转动。烹饪方法首先获取烹饪设备的运行状态,以确定应采用相应的烹饪方法的步骤。
烹饪设备判断当前的运行状态是否为上电状态,并生成第一判断结果。可以理解,上电状态即为烹饪设备插电并准备开始进行烹饪的状态。通常来说,在这个状态之前,这时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之间,通常不能很好的对位,经常会出现配合异常的情况。因此,在状态运行状态为上电状态时,烹饪设备确定与电机对应的转动参数,通过控制电机转动,带动第二轴体与第一轴体实现配合。
进一步地,烹饪设备还会判断底座内是否存在锅体。可以理解,由于锅体与底座可以分离。因此用户在使用时,有可能会出现忘记把锅体置入底座就开始进行烹饪的情况,可能引发设备异常甚至产生危险。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当确认烹饪设备已经上电后,会进一步判断底座内是否存在锅体。如果发现底座上没有锅体,会控制报警装置发出提醒信息,以通知用户进行处理,并禁止下一步烹饪步骤。
进一步地,烹饪设备还包括上盖,上盖与底座转动连接,上盖具有打开状态和盖合状态两种盖合状态。当烹饪设备的上盖处于打开状态时,用户可以把锅体放入底座,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烹饪步骤。可以理解,当上盖的开合状态为打开状态时,锅体可能尚未置入底座。因此,只有当烹饪设备判断上盖已处于盖合状态时,才执行确定底座是否存在锅体的步骤,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提醒。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烹饪方法:包括步骤S302:获取烹饪设备的运行状态;步骤S304:判断运行状态是否为上电状态;若是,则执行步骤S306:确定与电机对应的转动参数;否则执行步骤S302;步骤S308:确定上盖与底座为盖合状态;步骤S310:判断底座内是否存在锅体;若是,则执行步骤S312:获取烹饪设备中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的连接状态;若否,则执行步骤S314:控制报警装置发出提醒信息;步骤S316:在第一对位结构与第二对位结构相接触时,根据转动参数控制电机转动;步骤S318:根据转动参数控制电机转动,以使第一轴体与第二轴体配合。
本实施例的烹饪设备包括底座和锅体,锅体上设有第一轴体,底座上设有电机以及与电机传动连接的第二轴体。其中,第二轴体可以带动第一轴体转动。烹饪方法首先获取烹饪设备的运行状态,以确定应采用相应的烹饪方法的步骤。
烹饪设备判断当前的运行状态是否为上电状态,并生成第一判断结果。可以理解,上电状态即为烹饪设备刚刚插电并准备开始进行烹饪的状态。通常来说。在这个状态之前,这时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之间,通常不能很好的对位,经常会出现配合异常的情况。因此,在状态运行状态为上电状态时,烹饪设备确定与电机对应的转动参数,通过控制电机转动,带动第二轴体与第一轴体实现配合。
进一步地,烹饪设备还会判断底座内是否存在锅体。可以理解,由于锅体与底座可以分离。因此用户在使用时,有可能会出现忘记把锅体置入底座就开始进行烹饪的情况,可能引发设备异常甚至产生危险。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当确认烹饪设备已经上电后,会进一步判断底座内是否存在锅体,如果发现底座上没有锅体,会控制报警装置发出提醒信息,以通知用户进行处理,并禁止下一步烹饪步骤。
此外,烹饪设备还会判断底座内是否存在锅体。可以理解,由于锅体与底座可以分离。因此用户在使用时,有可能会出现忘记把锅体置入底座就开始进行烹饪的情况,可能引发设备异常甚至产生危险。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当确认第一判断结果为是,即烹饪设备已经上电后,会进一步判断底座内是否存在锅体,也即生成第二判断结果,如果发现底座上没有锅体,会发出提醒信息,以通知用户进行处理,并禁止下一步烹饪步骤。
其中,判断底座上是否存在锅体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重力检测、光检测、触动开关检测等方式。例如,重力检测时,只有在传感器感受到重量大于一定重量阈值时,认为锅体设在底座上,此时第二判断结果为是。在光检测时,在传感器感受不到光射入,可认为当前锅体挡住了传感器,第二判断结果为是。在进行触动开关检测时,若触动开关被触碰,可认为是锅体物理接触了触动开关,也可认为当前的判断结果为是。
进一步地,如图11和图12所示,烹饪设备200包括外锅220和上盖210,上盖210与底座120活动连接,在外锅220内设有容纳腔221,便于放置锅体110。上盖具有打开状态和盖合状态两种盖合状态。当烹饪设备的上盖处于打开状态时,用户可以把锅体放入底座,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烹饪步骤。可以理解,当上盖的开合状态为打开状态时,锅体可能尚未置入底座。因此,只有当烹饪设备判断上盖已处于盖合状态时,才执行确定底座是否存在锅体的步骤,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提醒。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上盖与底座转动连接。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上盖与底座卡扣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轴体靠近第二轴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对位结构,第二轴体靠近第一轴体的一端设有第二对位结构。第一对位结构的截面形状与第二对位结构的截面形状相配合。其中,第一对位结构与第二对位结构是为了实现第一轴体与第二轴体之间能够正确配合设置的引导结构。具体地,第一对位结构可以为弧形的第一导向斜面,第二对位结构相应设置为与其配合的第二导向斜面。
其中,在第一对位结构和第二对位结构实现自动配合时,具体是通过距离传感器检测到二者之间的位置距离达到一定间距时,控制电机222再转动实现的。进一步地,可在检测到第一对位结构和第二对位结构之间相接触后,控制电机222根据转动参数转动,以实现第一对位结构和第二对位结构的配合。
烹饪设备获取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的连接状态,判断当前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是否为已连接但尚未完成配合的状态。在此状态下,第一对位结构与第二对位结构相接触时,烹饪设备会根据转动参数控制电机转动,以引导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进行配合。
实施例四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烹饪方法,包括:步骤S402:获取烹饪设备的运行状态;步骤S404:判断运行状态是否为上电状态;若是,则执行步骤S406:确定与电机对应的转动参数;否则执行步骤S402;步骤S408:确定上盖与底座为盖合状态;步骤S410:判断底座内是否存在锅体;若是,则执行步骤S412:获取烹饪设备中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的连接状态;若否,则执行步骤S414:控制报警装置发出提醒信息;步骤S416:在第一对位结构与第二对位结构相接触时,根据转动参数控制电机转动;步骤S418:根据转动参数控制电机转动,以使第一轴体与第二轴体配合;步骤S420:确定电机的第一转动方向;步骤S422:根据第一转动方向和转动时间控制电机转动;步骤S424:确定电机的第二转动方向;步骤S426:根据第二转动方向控制电机转动对中转动周数。
本实施例的烹饪设备包括底座和锅体,锅体上设有第一轴体,底座上设有电机以及与电机传动连接的第二轴体。其中,第二轴体可以带动第一轴体转动。烹饪方法首先获取烹饪设备的运行状态,以确定应采用相应的烹饪方法的步骤。
烹饪设备判断当前的运行状态是否为上电状态,并生成第一判断结果。可以理解,上电状态即为烹饪设备刚刚插电并准备开始进行烹饪的状态。通常来说,在这个状态之前,这时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之间,通常不能很好的对位,经常会出现配合异常的情况。因此,在状态运行状态为上电状态时,烹饪设备确定与电机对应的转动参数,通过控制电机转动,带动第二轴体与第一轴体实现配合。
进一步地,烹饪设备还会判断底座内是否存在锅体。可以理解,由于锅体与底座可以分离,因此用户在使用时,有可能会出现忘记把锅体置入底座就开始进行烹饪的情况,可能引发设备异常甚至产生危险。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当确认烹饪设备已经上电后,会进一步判断底座内是否存在锅体,如果发现底座上没有锅体,会控制报警装置发出提醒信息,以通知用户进行处理,并禁止下一步烹饪步骤。
进一步地,烹饪设备还包括上盖,上盖与底座转动连接,上盖具有打开状态和盖合状态两种盖合状态。当烹饪设备的上盖处于打开状态时,用户可以把锅体放入底座,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烹饪步骤。可以理解,当上盖的开合状态为打开状态时,锅体可能尚未置入底座。因此,只有当烹饪设备判断上盖已处于盖合状态时,才执行确定底座是否存在锅体的步骤,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提醒。
进一步地,第一轴体靠近第二轴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对位结构,第二轴体靠近第一轴体的一端设有第二对位结构,第一对位结构的截面形状与第二对位结构的截面形状相配合。其中,第一对位结构与第二对位结构是为了实现第一轴体与第二轴体之间能够正确配合设置的引导结构。具体地,第一对位结构可以为弧形的第一导向斜面,第二对位结构相应设置为与其配合的第二导向斜面。
烹饪设备获取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的连接状态,判断当前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是否为已连接但尚未完成配合的状态。在此状态下,第一对位结构与第二对位结构相接触时,烹饪设备会根据转动参数控制电机电机转动,以引导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进行配合。
进一步地,转动参数包括转动时间,转动时间用于确定对中过程中电机转动的时间。其中,转动参数首先确定电机的第一转动方向,然后根据第一转动方向控制电机转动。可以理解,电机的转动方向可以为正反两个不同方向,转动参数根据当前的工作状态,确定第一转动方向,并控制电机持续转动的转动时间。通过电机带动第二轴体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对达到中转时间后,可以确保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之间配合的正确。
进一步地,转动参数包括对中转动周数,转动时间用于确定对中过程中电机转动的周数。其中,转动参数首先确定电机的第二转动方向,然后根据第二转动方向控制电机转动。可以理解,电机的转动方向可以为正反两个不同方向,转动参数根据当前的工作状态,确定第二转动方向,并控制电机的转动周数。通过电机带动第二轴体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对中转周数后,可以确保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之间配合的正确。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电机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转动速度可以改变,以便于使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能够更好的进行配合。
其中,对中转动周数不局限于整周数,可以为任意大于0的数,例如0.01、0.1、1、10等。
实施例五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烹饪方法,包括:步骤S502:获取烹饪设备的运行状态;步骤S504:根据运行状态确定转动参数;步骤S506:根据转动参数控制电机转动,以使第一轴体与第二轴体配合;步骤S508:获取烹饪设备的烹饪模式;步骤S510:根据烹饪模式确定烹饪时长;步骤S512:根据烹饪时长控制加热装置和电机的运行。
本实施例的烹饪设备包括底座和锅体,锅体上设有第一轴体,底座上设有电机以及与电机传动连接的第二轴体。其中,第二轴体可以带动第一轴体转动。烹饪方法首先获取烹饪设备的运行状态,以确定应采用相应的烹饪方法的步骤。烹饪设备的运行状态为烹饪设备当前所处的工作状态,如上电状态,加热状态,保温状态等。烹饪设备在获取到运行状态后,会根据运行状态确定转动参数。其中,转动参数为烹饪设备为了能够确保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之间能够准确的相互配合而设定的控制参数。可以理解,烹饪设备处于不同的运行状态时,第一轴体与第二轴体之间配合出现异常的情况可能不同。因此,在不同运行状态下,转动参数可能也会不同。当运行状态和相应的转动参数都已确定后,烹饪设备会根据转动参数控制电机转动,并由电机带动第二轴体转动。第二轴体通过转动,可以调整自身与第一轴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最终实现在当前运行状态下的正确配合,以使烹饪设备的搅拌功能可以正常使用。可以理解,烹饪设备根据当前不同的运行状态,进一步确定对应的转动参数,控制电机转动,保证烹饪设备在各种运行状态下实现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之间准确配合,使烹饪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进一步地,在底座120中还设有加热装置230,可以在烹饪时进行加热。根据烹饪模式可以确定烹饪时长。其中,烹饪模式为从食材到最终食品的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步骤及参数。当确定了烹饪时长后,就可以根据烹饪时长,进一步控制加热装置在设定的时间进行加热,并控制加热的时长。此外,还可以控制电机运行的时间和时长,以对食材进行搅拌。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加热装置为感应加热装置,感应加热装置包括但不限于红外加热、微波加热、或其他可不采用明火加热的方式。
实施例六
如图6至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组件100,烹饪组件100可以使用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烹饪方法对烹饪组件100进行控制,烹饪组件100包括锅体110和底座120,在锅体110上设有锅体开口111,便于将食材放入锅体110。锅体110上设有第一轴体130,底座120上设有第二轴体140。通常情况下,锅体110包括用于容纳食材的腔体,第一轴体130上设有搅拌搅拌叶片170,第一轴体130与第二轴体140传动连接,即通过第二轴体140驱动第一轴体130进行转动,进而使搅拌搅拌叶片170进行转动,搅拌搅拌叶片170能够对内锅中的食材进行搅拌处理,经过搅拌,可以达到充分释放食材中的营养以及上色均匀的目的。值得说明的是,第一轴体130可以是等多边形结构,第二轴体140同样也设置为等多边形结构,第一轴体130与第二轴体140通过相互配合实现传动,当然,第一轴体130与第二轴体140之间的传动还可以利用齿轮组等其它形式实现。
此外,第一轴体130靠近第二轴体140的一端设有沿第一轴体130的周向设置的第一对位结构150,第二轴体140靠近第一轴体130的一端设有沿第二轴体140的周向设置的第二对位结构160。通过第一对位结构150和第二对位结构160的配合,实现锅体110相对于底座120的对中定位。
通过第一轴体130上设置的第一对位结构150与第二轴体140上设置的第二对位结构160的相互配合。在用户将锅体110与底座120分离后,需要将锅体110与底座120重新组合时,能够快速的实现锅体110与底座120的对中定位,并且可以利用锅体110自身重力,将位置调整至对中状态,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提高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第一轴体130靠近第二轴体140的一端设有配合孔131,具体地,当锅体110与底座120处于组合状态时,第二轴体140的一端伸入到配合孔131的内部,第一轴体130通过配合孔131与第二轴体140实现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对位结构150包括第一导向结构151和多个第一定位结构152。第一导向结构151由配合孔131的端面沿轴向向远离第二轴体140的方向凹陷形成,具体地,第一导向结构151可以为导向斜面,通过导向斜面即第一导向结构151可以实现锅体110与底座120的初步导向对中的作用。另外,第一定位结构152沿第一轴体130的周向设于第一导向结构151上,即通过第一导向结构151的初步对位后,第一定位结构152可以进一步更加准确的将第一轴体与第二轴体实现对中定位。
进一步地,第二对位结构160包括多个第二定位结构161,第二定位结构161沿第二轴体140的周向设于第二轴体140靠近第一轴体130的一端的外壁上。具体地,第二定位结构161能够与第一定位结构152进行配合,在用户将锅体110与底座120分离后,需要将锅体110与底座120重新组合。经过第一对位结构150中的第一导向结构151将锅体110与底座120初步对位后,通过第一对位结构150中的第一定位结构152与第二对位结构160中的第二定位结构161进行配合,使第一轴体与第二轴体快速且准确地实现对中定位。
进一步地,配合孔131内设有传动孔段1311,如图13所示,第二轴体140靠近第一轴体130的一端设有传动轴段141。进一步地,将第二轴体140中的传动轴段141伸入到第一轴体130中配合孔131的传动孔段1311,实现第一轴体130与第二轴体140的传动连接。具体地,传动孔段1311的横截面为非圆形,第二轴体140的传动轴段141的横截面形状与传动孔段1311的截面形状相适配,有利于实现第一轴体130与第二轴体140之间的传动。进一步地,传动孔段1311设于第一对位结构150远离第二轴体140的一侧,传动轴段141上设有第二对位结构160。可以理解为,在通过第一对位结构150与第二对位结构160的配合,将锅体110与底座120实现对中定位后,第一轴体130中配合孔131的传动孔段1311与第二轴体140的传动轴段141处于配合状态,即此状态下的第一轴体130与第二轴体140传动连接。
具体地,将传动孔段1311的横截面设为正多边形,则传动轴段141的截面形状也同样设为正多边形。通过传动孔段1311与传动轴段141的咬合,实现第一轴体130与第二轴体140的传动连接。
实施例七
如图6至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组件100,烹饪组件100可以使用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烹饪方法对烹饪组件100进行控制,烹饪组件100包括锅体110和底座120。锅体110上设有第一轴体130,底座120上设有第二轴体140。通常情况下,锅体110包括用于容纳食材的腔体,第一轴体130上设有搅拌搅拌叶片170,第一轴体130与第二轴体140传动连接,即通过第二轴体140驱动第一轴体130进行转动,进而使搅拌搅拌叶片170进行转动,搅拌搅拌叶片170能够对内锅中的食材进行搅拌处理。经过搅拌,可以达到充分释放食材中的营养以及上色均匀的目的。值得说明的是,第一轴体130可以是等多边形结构,第二轴体140同样也设置为等多边形结构,第一轴体130与第二轴体140通过相互配合实现传动。当然,第一轴体130与第二轴体140之间的传动还可以利用齿轮组等其它形式实现。
此外,第一轴体130靠近第二轴体140的一端设有沿第一轴体130的周向设置的第一对位结构150,第二轴体140靠近第一轴体130的一端设有沿第二轴体140的周向设置的第二对位结构160。通过第一对位结构150和第二对位结构160的配合,实现锅体110相对于底座120的对中定位。
通过第一轴体130上设置的第一对位结构150与第二轴体140上设置的第二对位结构160的相互配合。在用户将锅体110与底座120分离后,需要将锅体110与底座120重新组合时,能够快速的实现锅体110与底座120的对中定位,并且可以利用锅体110自身重力,将位置调整至对中状态,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提高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第一轴体130靠近第二轴体140的一端设有配合孔131。具体地,当锅体110与底座120处于组合状态时,第二轴体140的一端伸入到配合孔131的内部,第一轴体130通过配合孔131与第二轴体140实现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对位结构150包括第一导向结构151和多个第一定位结构152。第一导向结构151由配合孔131的端面沿轴向向远离第二轴体140的方向凹陷形成。具体地,第一导向结构151可以为导向斜面,通过导向斜面即第一导向结构151可以实现锅体110与底座120的初步导向对中的作用。另外,第一定位结构152沿第一轴体130的周向设于第一导向结构151上,即通过第一导向结构151的初步对位后,第一定位结构152可以进一步更加准确的将锅体110与底座120实现对中定位。
进一步地,第二对位结构160包括多个第二定位结构161,第二定位结构161沿第二轴体140的周向设于第二轴体140靠近第一轴体130的一端的外壁上。具体地,第二定位结构161能够与第一定位结构152进行配合,在用户将锅体110与底座120分离后,需要将锅体110与底座120重新组合,经过第一对位结构150中的第一导向结构151将锅体110与底座120初步对位后,通过第一对位结构150中的第一定位结构152与第二对位结构160中的第二定位结构161进行配合,使锅体110与底座120快速且准确地实现对中定位。
进一步地,配合孔131内设有传动孔段1311,第二轴体140靠近第一轴体130的一端设有传动轴段141。进一步地,将第二轴体140中的传动轴段141伸入到第一轴体130中配合孔131的传动孔段1311,实现第一轴体130与第二轴体140的传动连接。具体地,传动孔段1311的横截面为非圆形,第二轴体140的传动轴段141的横截面形状与传动孔段1311的截面形状相适配,有利于实现第一轴体130与第二轴体140之间的传动。进一步地,传动孔段1311设于第一对位结构150远离第二轴体140的一侧,传动轴段141上设有第二对位结构160。可以理解为,在通过第一对位结构150与第二对位结构160的配合,将锅体110与底座120实现对中定位后,第一轴体130中配合孔131的传动孔段1311与第二轴体140的传动轴段141处于配合状态,即此状态下的第一轴体130与第二轴体140传动连接。
具体地,将传动孔段1311的横截面设为正多边形,则传动轴段141的截面形状也同样设为正多边形。通过传动孔段1311与传动轴段141的咬合,实现第一轴体130与第二轴体140的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每个第一定位结构152呈V型,且每个第一定位结构152与传动孔段1311的侧壁远离第二轴体140的一端对应设置。通过第一定位结构152和第二定位结构161的配合,实现锅体110相对于底座120的对中定位。具体地,经过第一对位结构中的第一导向结构151将锅体110与底座120进行初步的导向对位后,再通过第一定位结构152与第二定位结构161的配合,将锅体110与底座120进一步快速精准地实现对中定位。具体地,由于第一定位结构152呈V型,将锅体110初步摆好位置后,锅体110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会沿着V型结构的路径下落,下落过程中,重力会转变为扭力,方便快捷,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烹饪组件100还包括第二导向结构132,第二导向结构132设于第一轴体130设有配合孔131的端面上,且端面沿沿轴向向远离第二轴体140的方向凹陷,通过设置第二导向结构132能够进一步对锅体110与底座120在对中过程中进行导向,便于实现快速精准定位。
进一步地,烹饪组件100还包括搅拌叶片170,搅拌叶片170与第一轴体130的侧壁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搅拌叶片170,在第二轴体140驱动第一轴体130转动后,搅拌叶片170会相对于锅体110进行转动,即实现搅拌的功能。经过搅拌,可以达到充分释放食材中的营养以及上色均匀的目的。值得说明说明的是,搅拌叶片170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即搅拌叶片170可以是一个、两个或者多个,考虑到搅拌的剧烈程度、成本以及其它因素,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设置。
实施例八
如图6至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组件100,烹饪组件100可以使用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烹饪方法对烹饪组件100进行控制,烹饪组件100包括锅体110和底座120。锅体110上设有第一轴体130,底座120上设有第二轴体140。通常情况下,锅体110包括用于容纳食材的腔体,第一轴体130上设有搅拌搅拌叶片170,第一轴体130与第二轴体140传动连接,即通过第二轴体140驱动第一轴体130进行转动,进而使搅拌搅拌叶片170进行转动,搅拌搅拌叶片170能够对内锅中的食材进行搅拌处理,经过搅拌,可以达到充分释放食材中的营养以及上色均匀的目的。值得说明的是,第一轴体130可以是等多边形结构,第二轴体140同样也设置为等多边形结构,第一轴体130与第二轴体140通过相互配合实现传动,当然,第一轴体130与第二轴体140之间的传动还可以利用齿轮组等其它形式实现。
此外,第一轴体130靠近第二轴体140的一端设有沿第一轴体130的周向设置的第一对位结构150,第二轴体140靠近第一轴体130的一端设有沿第二轴体140的周向设置的第二对位结构160。通过第一对位结构150和第二对位结构160的配合,实现锅体110相对于底座120的对中定位。
通过第一轴体130上设置的第一对位结构150与第二轴体140上设置的第二对位结构160的相互配合。在用户将锅体110与底座120分离后,需要将锅体110与底座120重新组合时,能够快速的实现锅体110与底座120的对中定位,并且可以利用锅体110自身重力,将位置调整至对中状态,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提高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第一轴体130靠近第二轴体140的一端设有配合孔131。具体地,当锅体110与底座120处于组合状态时,第二轴体140的一端伸入到配合孔131的内部,第一轴体130通过配合孔131与第二轴体140实现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对位结构150包括第一导向结构151和多个第一定位结构152。第一导向结构151由配合孔131的端面沿轴向向远离第二轴体140的方向凹陷形成。具体地,第一导向结构151可以为导向斜面,通过导向斜面即第一导向结构151可以实现锅体110与底座120的初步导向对中的作用。另外,第一定位结构152沿第一轴体130的周向设于第一导向结构151上,即通过第一导向结构151的初步对位后,第一定位结构152可以进一步更加准确的将锅体110与底座120实现对中定位。
进一步地,第二对位结构160包括多个第二定位结构161,第二定位结构161沿第二轴体140的周向设于第二轴体140靠近第一轴体130的一端的外壁上。具体地,第二定位结构161能够与第一定位结构152进行配合,在用户将锅体110与底座120分离后,需要将锅体110与底座120重新组合,经过第一对位结构150中的第一导向结构151将锅体110与底座120初步对位后,通过第一对位结构150中的第一定位结构152与第二对位结构160中的第二定位结构161进行配合,使锅体110与底座120快速且准确地实现对中定位。
进一步地,配合孔131内设有传动孔段1311,第二轴体140靠近第一轴体130的一端设有传动轴段141。进一步地,将第二轴体140中的传动轴段141伸入到第一轴体130中配合孔131的传动孔段1311,实现第一轴体130与第二轴体140的传动连接。具体地,传动孔段1311的横截面为非圆形,第二轴体140的传动轴段141的横截面形状与传动孔段1311的截面形状相适配,有利于实现第一轴体130与第二轴体140之间的传动。进一步地,传动孔段1311设于第一对位结构150远离第二轴体140的一侧,传动轴段141上设有第二对位结构160,可以理解为,在通过第一对位结构150与第二对位结构160的配合,将锅体110与底座120实现对中定位后,第一轴体130中配合孔131的传动孔段1311与第二轴体140的传动轴段141处于配合状态,即此状态下的第一轴体130与第二轴体140传动连接。
具体地,将传动孔段1311的横截面设为正多边形,则传动轴段141的截面形状也同样设为正多边形,通过传动孔段1311与传动轴段141的咬合,实现第一轴体130与第二轴体140的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每个第一定位结构152呈V型,且每个第一定位结构152与传动孔段1311的侧壁远离第二轴体140的一端对应设置。通过第一定位结构152和第二定位结构161的配合,实现锅体110相对于底座120的对中定位。具体地,经过第一对位结构中的第一导向结构151将锅体110与底座120进行初步的导向对位后,再通过第一定位结构152与第二定位结构161的配合,将锅体110与底座120进一步快速精准地实现对中定位。具体地,由于第一定位结构152呈V型,将锅体110初步摆好位置后,锅体110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会沿着V型结构的路径下落,下落过程中,重力会转变为扭力,方便快捷,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如图9和图10所示,烹饪组件100还包括第二导向结构132,第二导向结构132设于第一轴体130设有配合孔131的端面上,且端面沿沿轴向向远离第二轴体140的方向凹陷,通过设置第二导向结构132能够进一步对锅体110与底座120在对中过程中进行导向,便于实现快速精准定位。
进一步地,烹饪组件100还包括搅拌叶片170,搅拌叶片170与第一轴体130的侧壁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搅拌叶片170,在第二轴体140驱动第一轴体130转动后,搅拌叶片170会相对于锅体110进行转动,即实现搅拌的功能。经过搅拌,可以达到充分释放食材中的营养以及上色均匀的目的。值得说明的是,搅拌叶片170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即搅拌叶片170可以是一个、两个或者多个,考虑到搅拌的剧烈程度、成本以及其它因素,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设置。
进一步地,烹饪组件100还包括罩体180,罩体180的一侧设有开口181,且罩体180上设有第一轴体130,可以理解为,罩体180通过开口181套设于第一轴体130的外侧,搅拌叶片170与罩体180的外壁固定连接,第一轴体130带动罩体180转动,进而搅拌叶片170相对于锅体110进行转动,对锅体110内的食材进行搅拌。配合孔131设于第一轴体130朝向开口181的一端,通过设置罩体180,为搅拌叶片170提供了安装连接的载体,相较于将搅拌叶片170直接与第一轴体130相连的方式,罩体180能够提供更大的连接面积,方便与多个搅拌叶片170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罩体180与第一轴体130之间为可拆卸连接。通过安装或拆卸罩体180,对烹饪组件100是否具备搅拌功能进行自由切换,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设置。
进一步地,烹饪组件100还包括握持件182,握持件182设于罩体180远离开口181的一侧。通过设置握持件182,方便用户取下或安装罩体180,进而对烹饪组件100是否需要搅拌叶片170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设置。
进一步地,烹饪组件100还包括驱动件190,驱动件190与第二轴体140传动连接。通过驱动件190驱动第二轴体140转动,第二轴体140带动第一轴体130转动,第一轴体130再通过罩体180驱动搅拌叶片170进行转动,进而对锅体110内的食材进行搅拌。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罩体180与第一轴体130之间可以是固定连接,从而罩体180对第一轴体130还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避免第一轴体130长期裸露,与食材直接接触,降低对具有驱动、传动作用的第一轴体130的损害,提高使用寿命。
实施例九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底座和锅体,底座上设有电机以及与电机传动连接的第二轴体。锅体上设有第一轴体,电机可以带动第二轴体转动,并通过第二轴体带转动第一轴体转动。烹饪设备还包括多个与第一轴体侧壁固定连接的搅拌叶片,在第一轴体转动时,固定在第一轴体上的搅拌叶片也被带动一同转动,从而对锅内的食材进行搅拌。此外,烹饪设备200还包括处理器240和存储器250,处理器240与电机222电连接,存储器250中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处理器用于在执行程序或指令时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烹饪方法的步骤。故而具有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十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包括:电机;处理器和存储器,处理器与电机电连接,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处理器用于在执行程序或指令时以实现上述任一烹饪方法的实施例的步骤。故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十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烹饪方法的步骤。故而具有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任一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的烹饪方法和烹饪设备的实施例,烹饪设备根据当前不同的运行状态。进一步确定对应的转动参数,控制电机转动,保证烹饪设备在各种运行状态下实现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之间准确配合,使烹饪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烹饪设备,所述烹饪设备包括底座和锅体,所述锅体上设有第一轴体,所述底座上设有电机以及与所述电机传动连接的第二轴体,所述烹饪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烹饪设备的运行状态;
根据所述运行状态确定转动参数;
根据所述转动参数控制所述电机转动,以使所述第一轴体与所述第二轴体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运行状态确定转动参数,具体包括:
确定所述运行状态是否为上电状态,生成第一判断结果;
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与所述电机对应的转动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所述底座内是否存在所述锅体,生成第二判断结果;
在所述第二判断结果为是时,执行所述获取所述烹饪设备的运行状态的步骤,否则发出提醒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设备包括报警装置,所述烹饪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判断结果为否时,控制所述报警装置发出提醒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设备还包括:
上盖,与所述底座活动连接,且所述上盖用于开闭所述锅体;
在所述确定所述底座内是否存在所述锅体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的开合状态;
在所述开合状态为盖合状态时,确定所述底座内是否存在所述锅体。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体靠近所述第二轴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对位结构,所述第二轴体靠近所述第一轴体的一端设有第二对位结构,所述第一对位结构与所述第二对位结构相适配并可实现自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位结构沿第一轴体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二对位结构沿第二轴体的周向设置;
所述第一对位结构包括第一导向结构,所述第一导向结构由所述第一轴体靠近所述第二轴体的端面沿轴向向远离所述第二轴体的方向凹陷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对位结构还包括多个第一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沿所述第一轴体的周向设于所述第一导向结构上;
所述第二对位结构包括多个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二定位结构沿所述第二轴体的周向设于所述第二轴体靠近所述第一轴体的一端的外壁上,
其中,所述电机转动后,在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的配合下实现所述第一轴体和所述第二轴体的自动对位。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参数包括转动时间,所述根据所述转动参数控制所述电机转动具体包括:
确定所述电机的第一转动方向;
根据所述第一转动方向和所述转动时间控制所述电机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参数包括对中转动周数,所述根据所述转动参数控制所述电机转动具体包括:
确定所述电机的第二转动方向;
根据所述第二转动方向控制所述电机转动所述对中转动周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内设有加热装置,所述烹饪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烹饪设备的烹饪模式;
根据所述烹饪模式确定烹饪时长;
根据所述烹饪时长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电机的运行。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为为感应加热装置。
13.一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机;
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电机电连接,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执行所述程序或指令时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方法的步骤。
14.一种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电机以及与所述电机传动连接的第二轴体;
锅体,所述锅体上设有第一轴体;
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电机电连接,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执行所述程序或指令时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方法的步骤。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一个搅拌叶片,与所述第一轴体的连接。
16.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方法的步骤。
CN202110594213.1A 2021-05-28 2021-05-28 烹饪方法、控制装置、烹饪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Withdrawn CN1153996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94213.1A CN115399624A (zh) 2021-05-28 2021-05-28 烹饪方法、控制装置、烹饪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94213.1A CN115399624A (zh) 2021-05-28 2021-05-28 烹饪方法、控制装置、烹饪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99624A true CN115399624A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56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94213.1A Withdrawn CN115399624A (zh) 2021-05-28 2021-05-28 烹饪方法、控制装置、烹饪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99624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004827A (fr) * 1947-05-20 1952-04-03 Dispositif de commande irréversible à auto-blocage et à auto-freinage
US4817878A (en) * 1983-09-07 1989-04-04 Cuisinarts, Inc. Rotatable tool power lock retention apparatus for food processor
JP2007047613A (ja) * 2005-08-11 2007-02-22 Ricoh Co Ltd 回転体駆動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202792451U (zh) * 2012-09-14 2013-03-13 陈家煊 一种便于拆洗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机壳
CN205697247U (zh) * 2016-03-11 2016-11-23 深圳前海小智萌品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冲奶机及其奶粉定量供给装置
CN108412812A (zh) * 2017-01-25 2018-08-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叶轮组件及空调器
CN109864616A (zh) * 2017-12-01 2019-06-11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料理机
CN210124599U (zh) * 2019-03-22 2020-03-06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安全的烹饪器具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004827A (fr) * 1947-05-20 1952-04-03 Dispositif de commande irréversible à auto-blocage et à auto-freinage
US4817878A (en) * 1983-09-07 1989-04-04 Cuisinarts, Inc. Rotatable tool power lock retention apparatus for food processor
JP2007047613A (ja) * 2005-08-11 2007-02-22 Ricoh Co Ltd 回転体駆動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202792451U (zh) * 2012-09-14 2013-03-13 陈家煊 一种便于拆洗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机壳
CN205697247U (zh) * 2016-03-11 2016-11-23 深圳前海小智萌品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冲奶机及其奶粉定量供给装置
CN108412812A (zh) * 2017-01-25 2018-08-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叶轮组件及空调器
CN109864616A (zh) * 2017-12-01 2019-06-11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料理机
CN210124599U (zh) * 2019-03-22 2020-03-06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安全的烹饪器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07077B2 (en) Cooking apparatus
US5076153A (en) Automatic bread-making device
JP2011156200A (ja) 電気炊飯器
CN115399624A (zh) 烹饪方法、控制装置、烹饪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JP2012217743A (ja) 炊飯器
JP5637728B2 (ja) 電気炊飯器
CN207912572U (zh) 物料存储装置和烹饪器具
JP6065741B2 (ja) 加熱調理器
CN115517526A (zh) 烹饪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12223245A (ja) 炊飯器
CN114246497B (zh)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烹饪器具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12125467A (ja) 炊飯器
CN209846903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111743398B (zh) 液体加热容器
KR200485526Y1 (ko) 자성체를 이용하여 동작이 제어되는 요리 기기
CN217695980U (zh) 一种全自动炒菜机器人
CN219699725U (zh) 料理杯及料理机
CN217218719U (zh) 烹饪设备
CN217013563U (zh) 烹饪器具
CN215993696U (zh) 上盖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6317146U (zh) 带搅拌装置的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KR20190130254A (ko) 냄비의 뚜껑에 결합된 교반기
KR20190130253A (ko) 냄비의 뚜껑에 결합되는 교반기
CN218186439U (zh) 一种空气炸锅
JP2019052801A (ja) 加熱調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1129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