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77300A - 电子传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传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77300A
CN115377300A CN202110533104.9A CN202110533104A CN115377300A CN 115377300 A CN115377300 A CN 115377300A CN 202110533104 A CN202110533104 A CN 202110533104A CN 115377300 A CN115377300 A CN 1153773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 transport
transport material
atoms
metal oxide
metal sa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3310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振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3310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77300A/zh
Priority to US18/274,341 priority patent/US20240090255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41736 priority patent/WO202224217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3773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773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6Electron transpor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25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 H10K50/13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comprising stacked EL layers within one EL uni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10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 H10K71/12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 coating
    • H10K71/15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 co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olvent us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60Forming conductive regions or layers, e.g.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10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 H10K85/111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comprising aromatic, heteroaromatic, or aryl chains, e.g. polyaniline, polyphenylene or polyphenylene vinylen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30Coordination compounds
    • H10K85/381Metal complexes comprising a group IIB metal element, e.g. comprising cadmium, mercury or zinc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50Organic perovskites; Hybrid organic-inorganic perovskites [HOIP], e.g. CH3NH3PbI3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31Amine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aryl rest on at least one amine-nitrogen atom, e.g. triphenylami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传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其中,电子传输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获取金属盐溶液和碱性溶液;将所述金属盐溶液和所述碱性溶液混合后,在金属盐与碱性物质的反应过程中添加封端剂继续反应,得到表面结合有封端剂的金属氧化物电子传输材料;所述封端剂选自:含有N原子或卤素原子的烷烃、含有N原子或卤素原子的环烷烃、含有N原子或卤素原子的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本申请制备方法,制得表面结合有封端剂的金属氧化物,降低纳米颗粒的聚集现象,保证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均一性和分散稳定性,从而提高电子传输材料的成膜性,膜层更加致密性,有利于提高载流子传输迁移效率。

Description

电子传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传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量子点(quantum dots,QDs)是一类粒径尺寸大小在量子限域效应内的一种典型的纳米材料,不仅继承了体相半导体的特性,同时又表现出自身独特的光学性能,具体表现为:宽吸收、窄发射、荧光量子点产率高、光热稳定性好等。这些独特的优势使得其在在显示、激光、光伏、生物标记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由于具有连续可调的发光光谱、亮度高、色纯度高等的独特光学物理特性,成为下一代显示和照明领域的有力竞争者。QLED器件,广泛采用由阳极、有机空穴传输层、发光层、无机电子传输层和金属阴极构成的三明治结构。基于溶液工艺法制备的QLED显示技术,在下一代显示应用领域的竞争中表现出巨大的优势和潜力。
目前,常用的电子传输层材料的合成方法通常为溶胶-凝胶法。但目前的合成过程,常常存在着氧化锌等电子传输材料纳米颗粒间的互相合并,而且倾向于与大尺寸颗粒的结合,导致电子传输材料的粒径分布较宽,氧化锌等电子传输材料溶液的成膜性较差,从而器件中电子传输层薄膜的导电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传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方法制备的氧化锌等电子传输材料粒径分布宽,成膜差,影响电子传输薄膜的导电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申请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传输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金属盐溶液和碱性溶液;
将所述金属盐溶液和所述碱性溶液混合后,在金属盐与碱性物质的反应过程中添加封端剂继续反应,得到表面结合有封端剂的金属氧化物电子传输材料;
所述封端剂选自:含有N原子或卤素原子的烷烃、含有N原子或卤素原子的环烷烃、含有N原子或卤素原子的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传输材料,所述电子传输材料包括金属氧化物和结合在所述金属氧化物表面的封端剂,所述封端剂选自:含有N原子或卤素原子的烷烃、含有N原子或卤素原子的环烷烃、含有N原子或卤素原子的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含有阳极的衬底上依次叠层制备空穴功能层和发光层;
在所述发光层背离所述空穴功能层的表面沉积上述方法制备的电子传输材料或者上述的电子传输材料后,进行真空退火处理,得到金属氧化物电子传输层;
在所述电子传输层表面制备阴极,得到显示器件;
或者,
在衬底的阴极表面沉积上述方法制备的电子传输材料或者上述的电子传输材料后,进行真空退火处理,得到金属氧化物电子传输层;
在所述电子传输层表面依次叠层制备发光层、空穴功能层和阳极,得到显示器件。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器件,由上述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制得。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电子传输材料的制备方法,将所述金属盐溶液和所述碱性溶液混合后,在金属氧化物电子传输材料的合成过程中,添加封端剂继续反应,封端剂通过N原子或卤素原子与金属氧化物表面的氧空位或羟基等活性基团结合,从而包覆在纳米金属氧化物表面,得到表面结合有封端剂的金属氧化物电子传输材料。被封端剂包覆的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失去活性位,纳米颗粒间碰撞聚集在一起的概率减小,降低了纳米颗粒的聚集现象,保证了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均一性和分散稳定性,从而提高电子传输材料的成膜性,膜层更加致密性,有利于提高载流子传输迁移效率。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电子传输材料包括金属氧化物,和通过N原子或卤素原子结合在所述金属氧化物表面的烷烃、环烷烃、聚合物等封端剂,通过封端剂对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表面的钝化不作用,不但使得电子传输材料粒径更均一,而且提高了金属氧化物材料的稳定性,降低环境因素对金属氧化物材料的破坏作用,从而提高电子传输材料的载流子迁移传输效率。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的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在半器件的发光层表面或者阴极表面沉积上述的电子传输材料后,进行真空退火处理,除去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表面结合的封端剂,得到金属氧化物电子传输层,再在电子传输层表面继续制备阴极或者依次制备发光层、空穴功能层和阳极,得到显示器件。本申请制备的显示器件,由于采用了上述粒径小且均一的电子传输材料,因而制备的电子传输层致密性好,稳定性好,并优化了与相邻功能层的接触界面,提高了载流子在器件内的迁移传输。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的显示器件包括依次叠层贴合设置的阳极、空穴功能层、发光层、电子功能层和阳极,其中电子功能层采用了上述粒径小且均一的电子传输材料,因而制备的电子传输层致密性好,稳定性好,并优化了与相邻功能层的接触界面,提高了载流子在器件内的迁移传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传输材料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正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反型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传输材料的结构示意图,其中X-R为封端剂,X为N、F、Cl、Br、I中的一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中,术语“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或,“a,b,和c中的至少一项(个)”,均可以表示:a,b,c,a-b(即a和b),a-c,b-c,或a-b-c,其中a,b,c分别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部分或全部步骤可以并行执行或先后执行,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如附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传输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获取金属盐溶液和碱性溶液;
S20.将金属盐溶液和碱性溶液混合后,在金属盐与碱性物质的反应过程中添加封端剂继续反应,得到表面结合有封端剂的金属氧化物电子传输材料;
封端剂选自:含有N原子或卤素原子的烷烃、含有N原子或卤素原子的环烷烃、含有N原子或卤素原子的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电子传输材料的制备方法,将金属盐溶液和碱性溶液混合后,在金属氧化物电子传输材料的合成过程中,添加封端剂继续反应,封端剂通过N原子或卤素原子与金属氧化物表面的氧空位或羟基等活性基团结合,从而包覆在纳米金属氧化物表面,分离得到表面结合有封端剂的金属氧化物电子传输材料。被封端剂包覆的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失去活性位,纳米颗粒间碰撞聚集在一起的概率减小,降低了纳米颗粒的聚集现象,保证了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均一性和分散稳定性,从而提高电子传输材料的成膜性,膜层更加致密性,有利于提高载流子传输迁移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0中,金属盐溶液中金属盐选自:锌盐、钛盐、锡盐、锆盐、铟盐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锌盐包括醋酸锌、氯化锌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钛盐包括醋酸钛、氯化钛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锡盐包括醋酸锡、氯化锡中的至少一种。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采用的金属盐在有机溶剂中均有较好的溶解性,且都能与碱性物质反应原位生产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金属盐选自:锌盐、钛盐、锡盐、锆盐、铟盐中的至少一种,且金属盐还包括:镁盐、铝盐、钙盐、锂盐中的至少一种。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反应体系中添加镁盐、铝盐、钙盐、锂盐等,从而在金属氧化物中掺杂镁、铝、钙、锂等金属元素,可进一步提高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电子迁移传到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金属盐溶液中溶剂选自: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中的至少一种,这些有机溶剂对本申请金属盐均有较好的溶解性,为金属盐和碱性物质之间的反应提供合适的溶剂体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碱性溶液中碱性物质选自:四甲基氢氧化铵、氢氧化锂、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中的至少一种;这些碱性物质均能够与金属盐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纳米半导体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碱性溶液中溶剂选自:乙醇、甲醇、丙醇、异丙醇、丁醇中的至少一种,这些溶剂对碱性物质均有较好的溶解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20中,在金属盐与碱性物质反应0.5~5小时后,在该反应时间段内金属盐与碱性物质反应生成的ZnO、TiO2、SnO、ZrO2、In2O3、ZnMgO、AlZnO等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粒径较小,在该反应阶段添加封端剂继续反应15~20小时,通过封端剂结合在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表面,抑制金属氧化物继续成核长大,并降低纳米颗粒间的聚集现象,保证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均一性和分散稳定性,从而提高电子传输材料的成膜性,膜层更加致密性,有利于提高载流子传输迁移效率。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将金属盐溶液和碱性溶液混合反应0.5小时后添加封端剂、1小时后添加封端剂、1.5小时后添加封端剂、2小时后添加封端剂、2.5小时后添加封端剂、3小时后添加封端剂、3.5小时后添加封端剂、4小时后添加封端剂、4.5小时后添加封端剂或者5小时后添加封端剂。封端剂添加时间越早制备的金属氧化物粒径越小且均一,若封端剂添加过早,则会降低金属盐与碱性物质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的效率,若封端剂添加过晚,则生成的金属氧化物颗粒已经过大,不利于对纳米颗粒粒径的调控。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封端剂选自:含有N原子或卤素原子的烷烃、含有N原子或卤素原子的环烷烃、含有N原子或卤素原子的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一方面,这些封端剂含有N原子和卤素原子,可与溶液体系中生成的金属氧化物表面的氧空位结合,或者由于溶胶凝胶制备的金属氧化物表面连接有大量的羟基,封端剂可与金属氧化物表面的羟基形成氢键从而结合在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表面,形成表面结合有封端剂的金属氧化物电子传输材料。另一方面,在本申请实施例电子传输材料沉积成膜后,这些封端剂可通过真空退火的方式从膜层中去除,避免封端剂对载流子迁移传输性能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封端剂中,含有N原子或卤素原子的烷烃的碳原子数为2~16;含有N原子或卤素原子的环烷烃的碳原子数为3~16。在一些实施例中,烷烃包含支链。本申请实施例烷烃封端剂的碳原子数优选为2-16,环烷烃碳原子数优选为3-16,在该条件下封端剂可有效的阻隔金属氧化物的进一步生长和聚集,从而得到粒径小且均一的金属氧化物。若封端剂的碳链过长,则封端剂粘度过大,或不能充分溶解在反应体系中。另外,也不利于封端剂在后续的器件制作过程中通过真空退火去除。
在一些实施例中,含有N原子或卤素原子的聚合物可较好的溶于反应体系中,且沸点较低,不高于300℃,有利于后续再器件制作过程中通过真空退火去除。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封端剂选自:二乙胺、氯苯、溴苯、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这些封端剂溶解性好,与金属氧化物表面结合性能好,且容易通过真空退火去除。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金属盐溶液和碱性溶液混合后,混合溶液中金属盐与碱性物质的摩尔比为1:(1.2~1.8),在该摩尔配比条件下金属盐与碱性物质之间能够较好的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若碱性物质配比过高,则过量的碱性物质会与金属元素结合生成碱金属沉淀,降低了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生成效率,纯度低,也会影响后续封端剂对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包覆作用。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将金属盐溶液和碱性溶液混合后,混合溶液中金属盐与碱性物质的摩尔比可以是1:1.2、1:1.5、1:1.6和1:1.8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金属盐溶液和碱性溶液混合的步骤包括:将碱性溶液滴加到温度为40℃~60℃的金属盐溶液中进行混合,使添加的碱性物质与金属盐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若碱性物质一次性添加过多或者添加速度过快,则一次性过量添加的碱性物质来不及与金属盐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容易与金属元素结合形成碱金属沉淀。
本申请实施例电子传输材料的制备方法可用于制备以下实施例电子传输材料。
如附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传输材料,包括金属氧化物和结合在金属氧化物表面的封端剂,封端剂选自:含有N原子或卤素原子的烷烃、含有N原子或卤素原子的环烷烃、含有N原子或卤素原子的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电子传输材料包括金属氧化物,和通过N原子或卤素原子结合在金属氧化物表面的烷烃、环烷烃、聚合物等封端剂,通过封端剂对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表面的钝化不作用,不但使得电子传输材料粒径更均一,而且提高了金属氧化物材料的稳定性,降低环境因素对金属氧化物材料的破坏作用,从而提高电子传输材料的载流子迁移传输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传输材料的粒径为1~25μm,粒径小且均一,可提高电子传输层的成膜致密性和均匀性,从而提高膜层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金属氧化物包括:ZnO、TiO2、SnO、ZrO2、In2O3、ZnMgO、AlZnO中的至少一种,这些金属氧化物电子传输材料均有较高的电子迁移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封端剂选自:二乙胺、氯苯、溴苯、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30.在含有阳极的衬底上依次叠层制备空穴功能层和发光层;
S40.在发光层背离空穴功能层的表面沉积上述的电子传输材料后,进行真空退火处理,得到金属氧化物电子传输层;
S50.在电子传输层表面制备阴极,得到显示器件;
或者,
S60.在衬底的阴极表面沉积上述的电子传输材料后,进行真空退火处理,得到金属氧化物电子传输层;
S70.在电子传输层表面依次叠层制备发光层、空穴功能层和阳极,得到显示器件。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的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在半器件的发光层表面或者阴极表面沉积上述的电子传输材料后,进行真空退火处理,除去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表面结合的封端剂,得到金属氧化物电子传输层,再在电子传输层表面继续制备阴极或者依次制备发光层、空穴功能层和阳极,得到显示器件。本申请实施例制备的显示器件,由于采用了上述粒径小且均一的电子传输材料,因而制备的电子传输层致密性好,稳定性好,并优化了与相邻功能层的接触界面,提高了载流子在器件内的迁移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备电子传输层的步骤包括:在发光层或者阴极表面,将配制好一定浓度的上述电子传输材料溶液通过滴涂、旋涂、浸泡、涂布、打印、蒸镀等工艺沉积成膜,通过调节溶液的浓度、沉积速度(优选地,转速在3000~5000rpm之间)和沉积时间来控制电子传输层的厚度,约20~60nm,然后在温度为70℃~90℃,真空度不高于0.0001Pa的条件下退火0.5~2小时,成膜,充分去除溶剂和表面结合的封端剂。
在一些实施例中,金属氧化物包括ZnO、TiO2、SnO、ZrO2、In2O3、ZnMgO、AlZnO中的至少一种,粒径为1~25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得到高质量的发光器件,衬底往往需要经过预处理过程,预处理步骤包括:将ITO导电玻璃等衬底用清洁剂清洗,初步去除表面存在的污渍,随后依次在去离子水、丙酮、无水乙醇、去离子水中分别超声清洗20min,以除去表面存在的杂质,最后用高纯氮气吹干,即可得到ITO正极。
在一些实施例中,衬底的选用不受限制,可以采用刚性基板,也可以采用柔性基板。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刚性基板包括但不限于玻璃、金属箔片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柔性基板包括但不限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醚醚酮(PEEK)、聚苯乙烯(PS)、聚醚砜(PES)、聚碳酸酯(PC)、聚芳基酸酯(PAT)、聚芳酯(PAR)、聚酰亚胺(PI)、聚氯乙烯(PV)、聚乙烯(PE)、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纺织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中,阳极材料的选用不受限制,可选自掺杂金属氧化物,包括但不限于铟掺杂氧化锡(ITO)、氟掺杂氧化锡(FTO)、锑掺杂氧化锡(ATO)、铝掺杂氧化锌(AZO)、镓掺杂氧化锌(GZO)、铟掺杂氧化锌(IZO)、镁掺杂氧化锌(MZO)、铝掺杂氧化镁(AMO)中的一种或多种。也可以选自掺杂或非掺杂的透明金属氧化物之间夹着金属的复合电极,包括但不限于AZO/Ag/AZO、AZO/Al/AZO、ITO/Ag/ITO、ITO/Al/ITO、ZnO/Ag/ZnO、ZnO/Al/ZnO、TiO2/Ag/TiO2、TiO2/Al/TiO2、ZnS/Ag/ZnS、ZnS/Al/ZnS、TiO2/Ag/TiO2、TiO2/Al/TiO2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中,制备空穴功能层的步骤包括:在ITO等基板或者发光层表面,将配制好的空穴注入或空穴传输材料的溶液通过滴涂、旋涂、浸泡、涂布、打印、蒸镀等工艺沉积成膜;通过调节溶液的浓度、沉积速度和沉积时间来控制膜厚,然后在适当温度下热退火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穴功能层包括空穴传输层和空穴注入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穴注入层包括但不限于有机空穴注入材料、掺杂或非掺杂的过渡金属氧化物、掺杂或非掺杂的金属硫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有机空穴注入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酞菁铜(CuPc)、2,3,5,6-四氟-7,7',8,8'-四氰醌-二甲烷(F4-TCNQ)、2,3,6,7,10,11-六氰基-1,4,5,8,9,12-六氮杂苯并菲(HATCN)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过渡金属氧化物包括但不限于MoO3、VO2、WO3、CrO3、CuO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金属硫系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MoS2、MoSe2、WS2、WSe2、CuS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穴传输层可选自具有空穴传输能力的有机材料和/或具有空穴传输能力的无机材料。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具有空穴传输能力的有机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9,9-二辛基芴-CO-N-(4-丁基苯基)二苯胺)(TFB)、聚乙烯咔唑(PVK)、聚(N,N'双(4-丁基苯基)-N,N'-双(苯基)联苯胺)(poly-TPD)、聚(9,9-二辛基芴-共-双-N,N-苯基-1,4-苯二胺)(PFB)、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TCTA)、4,4'-二(9-咔唑)联苯(CBP)、N,N’-二苯基-N,N’-二(3-甲基苯基)-1,1’-联苯-4,4’-二胺(TPD)、N,N’-二苯基-N,N’-(1-萘基)-1,1’-联苯-4,4’-二胺(NPB)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具有空穴传输能力的无机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掺杂石墨烯、非掺杂石墨烯、C60、掺杂或非掺杂的MoO3、VO2、WO3、CrO3、CuO、MoS2、MoSe2、WS2、WSe2、CuS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中,制备发光层的步骤包括:在空穴传输层或者电子传输层的表面,将配制好一定浓度的发光物质溶液通过滴涂、旋涂、浸泡、涂布、打印、蒸镀等工艺沉积成膜,通过调节溶液的浓度、沉积速度和沉积时间来控制发光层的厚度,约20~60nm,在适当温度下干燥。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层中包括量子点材料,量子点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元素周期表II-IV族、II-VI族、II-V族、III-V族、III-VI族、IV-VI族、I-III-VI族、II-IV-VI族、II-IV-V族半导体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或上述半导体化合物中至少两种组成的核壳结构半导体化合物。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量子点功能层材料选自:CdSe、CdS、CdTe、ZnO、ZnSe、ZnS、ZnTe、HgS、HgSe、HgTe、CdZnSe中的至少一种半导体纳米晶化合物,或至少两种组成的混合类型、梯度混合类型、核壳结构类型或联合类型等结构的半导体纳米晶化合物。在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量子点功能层材料选自:InAs、InP、InN、GaN、InSb、InAsP、InGaAs、GaAs、GaP、GaSb、AlP、AlN、AlAs、AlSb、CdSeTe、ZnCdSe中的至少一种半导体纳米晶化合物,或至少两种组成的混合类型、梯度混合类型、核壳结构类型或联合类型等结构的半导体纳米晶化合物。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量子点功能层材料选自:钙钛矿纳米粒子材料(特别是发光钙钛矿纳米粒子材料)、金属纳米粒子材料、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材料中的至少一种。上述各量子点材料具有量子点的特性,光电性能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量子点材料的粒径范围为2~10nm,粒径过小,量子点材料成膜性变差,且量子点颗粒之间的能量共振转移效应显著,不利于材料的应用,粒径过大,量子点材料的量子效应减弱,导致材料的光电性能下降。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将得到的显示器件进行封装处理,封装处理可采用常用的机器封装,也可以采用手动封装。优选的,封装处理的环境中,氧含量和水含量均低于0.1ppm,以保证器件的稳定性。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附图2所示,显示器件为正型结构,包括设置在衬底上的阳极,沉积在阳极表面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等空穴功能层,沉积在空穴功能层表面的发光层,沉积在发光层表面的电子传输层等电子功能层和沉积在电子功能层表面的阴极。
在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附图3所示,显示器件为反型结构,包括衬底,沉积在衬底表面的阴极,沉积在阴极表面的电子传输层等电子功能层,沉积在电子功能层表面的发光层,沉积在发光层表面的空穴传输层、空穴注入层等空穴功能层,沉积在空穴功能层表面的阳极。
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显示器件,由上述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制得。
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的显示器件包括依次叠层贴合设置的阳极、空穴功能层、发光层、电子功能层和阳极,其中电子功能层采用了上述粒径小且均一的电子传输材料,因而制备的电子传输层致密性好,稳定性好,并优化了与相邻功能层的接触界面,提高了载流子在器件内的迁移传输。
为使本申请上述实施细节和操作能清楚地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以及本申请实施例电子传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的进步性能显著的体现,以下通过多个实施例来举例说明上述技术方案。
实施例1
一种电子传输材料,其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①称取醋酸锌二水合物3mmol置于三口瓶中,加入30ml超干溶剂DMSO,溶解得到金属盐溶液;
②称取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5mmol置于塑料烧杯,加入10ml超干乙醇,溶解得到碱性溶液;
③将醋酸锌溶液置于50℃水浴锅中,搅拌,等温度恒定,利用恒压滴液管将TMAH溶液以滴入醋酸锌溶液;
④分别在搅拌反应0.5小时、1小时、2小时、5小时后,添加二乙胺,锌元素与二乙胺的摩尔比分别为1:5、1:20、1:50,继续反应至20小时;具体如表1所示;
⑤停止搅拌,将溶液倒入离心管,加入过量乙酸乙酯得到浑浊溶液,3000rpm下离心,倒掉上层清液,加入适量超干乙醇,将沉淀重新溶解,即得到氧化锌乙醇溶液。
一种显示器件,其制备包括步骤:
⑥在ITO衬底上,旋涂PEDOT:PSS,转速5000rpm,时间30秒,随后150℃加热15分钟,厚度20nm,形成空穴注入层;
⑦旋涂TFB(8mg/mL),转速3000rpm,时间30秒,随后150℃加热30分钟,厚度30nm,形成空穴传输层;
⑧旋涂量子点(20mg/mL),转速2000rpm,时间30秒,厚度30nm,形成量子点发光层;
⑨旋涂实施例1氧化锌乙醇溶液(30mg/mL),转速3000rpm,时间30秒,随后在真空退火台,80℃,0.001Pa下处理2h,厚度40nm,形成电子传输层;
⑩在ETL层上蒸镀电极,封装,得到显示器件。
实施例2
一种电子传输材料,其制备步骤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分别在于:步骤④中添加氯苯作为封端剂,具体添加时间和摩尔比如表2所示。
一种显示器件,其制备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⑨中采用实施例2制备的电子传输材料。
实施例3
一种电子传输材料,其制备步骤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分别在于:步骤④中添加溴苯作为封端剂,具体添加时间和摩尔比如表3所示。
一种显示器件,其制备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⑨中采用实施例3制备的电子传输材料。
实施例4
一种电子传输材料,其制备步骤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分别在于:步骤④中添加PVP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封端剂,具体添加时间和摩尔比如表3所示。
一种显示器件,其制备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⑨中采用实施例4制备的电子传输材料。
对比例1
一种电子传输材料,其制备步骤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分别在于:步骤④中封端剂分别在搅拌反应10小时和15小时后再添加,具体如表1所示。
一种显示器件,其制备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⑨中采用对比例1制备的电子传输材料。
对比例2
一种电子传输材料,其制备步骤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分别在于:步骤④中封端剂分别在搅拌反应10小时和15小时后再添加,具体如表2所示。
一种显示器件,其制备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⑨中采用对比例2制备的电子传输材料。
对比例3
一种电子传输材料,其制备步骤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分别在于:步骤④中封端剂分别在搅拌反应10小时和15小时后再添加,具体如表3所示。
一种显示器件,其制备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⑨中采用对比例3制备的电子传输材料。
对比例4
一种电子传输材料,其制备步骤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分别在于:步骤④中封端剂分别在搅拌反应10小时和15小时后再添加,具体如表4所示。
一种显示器件,其制备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⑨中采用对比例4制备的电子传输材料。
对比例5
一种电子传输材料,其制备步骤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分别在于:步骤④中不添加封端剂,直接反应0.5小时、1小时、2小时、5小时、10小时、15小时、20小时后进行步骤⑤。
一种显示器件,其制备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⑨中采用对比例5制备的电子传输材料。
进一步的,为了验证本申请实施例的进步性,对实施例1~4和对比例1~4制备的显示器件电子传输层中金属氧化物颗粒的粒径进行了测量,测试结果如下表1~4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3068652170000151
Figure BDA0003068652170000161
表2
Figure BDA0003068652170000162
表3
Figure BDA0003068652170000163
Figure BDA0003068652170000171
表4
Figure BDA0003068652170000172
由上述表1~4测试结果可知,本申请实施例1~4和对比例1~4添加封端剂后制备的电子传输材料粒径小,且粒径分布窄。未添加封端剂的对比例5则制备的电子传输材料粒径分布宽,均一度差,且粒径更大。
进一步地,本申请对实施例1~4和对比例1~5中部分显示器件的外量子效率(EQE)和寿命T95@1000nit分别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5
Figure BDA0003068652170000173
Figure BDA0003068652170000181
Figure BDA0003068652170000191
由上述表5测试结果可知,实施例1~4电子传输材料制备的显示器件的外量子效率和器件寿命并没有因为封端剂的添加而受影响,反而由于电子传输膜层致密性等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器件的光电性能。而在合成后期(10小时、15小时)加入封端剂的对比例1-4,由于合成后期颗粒已经发生了熟化长大的过程,材料粒径在20-30nm左右,较大粒径的电子传输膜层会导致电子传输层导电性的增大,造成器件电子严重过量,从而降低了器件的效率与器件寿命。而对比例5由于在不同合成时间均没有加封端剂,电子传输材料在成膜后,粒径分布较宽,相对于实施例1~4合成过程中加入封端剂的电子传输材料粒径变大。这是由于没有加封端剂的颗粒具有较高的表面能,使得材料在存放过程中,以及成膜过程中发生了相互聚集的现象,导致颗粒长大,颗粒的不均匀分布,以及大粒径颗粒的存在,影响了材料的成膜质量,降低器件光电性能,甚至导致器件的短路,引起器件漏电严重,使得器件性能变差。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电子传输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金属盐溶液和碱性溶液;
将所述金属盐溶液和所述碱性溶液混合后,在金属盐与碱性物质的反应过程中添加封端剂继续反应,得到表面结合有封端剂的金属氧化物电子传输材料;
所述封端剂选自:含有N原子或卤素原子的烷烃、含有N原子或卤素原子的环烷烃、含有N原子或卤素原子的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传输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端剂中,所述烷烃的碳原子数为2~16;所述环烷烃的碳原子数为3~16;
和/或,所述烷烃包含支链;
和/或,所述聚合物的沸点不高于30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传输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端剂选自:二乙胺、氯苯、溴苯、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电子传输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金属盐与所述碱性物质的反应过程中添加封端剂继续反应的步骤包括:在所述金属盐与所述碱性物质反应0.5~5小时后,添加所述封端剂继续反应15~20小时;
和/或,所述金属盐中金属元素与所述封端剂的摩尔比为1:(5~5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传输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盐选自:锌盐、钛盐、锡盐、锆盐、铟盐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所述金属盐溶液中溶剂选自: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所述碱性物质选自:四甲基氢氧化铵、氢氧化锂、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所述碱性溶液中溶剂选自:乙醇、甲醇、丙醇、异丙醇、丁醇中的至少一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传输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金属盐溶液和所述碱性溶液混合的步骤包括:将所述碱性溶液滴加到温度为40℃~60℃的所述金属盐溶液中进行混合;
和/或,将所述金属盐溶液和所述碱性溶液混合后,混合溶液中所述金属盐与所述碱性物质的摩尔比为1:(1.2~1.8);
和/或,所述金属盐还包括:镁盐、铝盐、钙盐、锂盐中的至少一种。
7.一种电子传输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传输材料包括金属氧化物和结合在所述金属氧化物表面的封端剂,所述封端剂选自:含有N原子或卤素原子的烷烃、含有N原子或卤素原子的环烷烃、含有N原子或卤素原子的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传输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传输材料的粒径为1~25μm;
和/或,所述金属氧化物包括:ZnO、TiO2、SnO、ZrO2、In2O3、ZnMgO、AlZnO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所述封端剂选自:二乙胺、氯苯、溴苯、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所述封端剂通过N原子或卤素原子结合在所述金属氧化物表面。
9.一种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含有阳极的衬底上依次叠层制备空穴功能层和发光层;
在所述发光层背离所述空穴功能层的表面沉积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方法制备的电子传输材料或者如权利要求7~8任一所述的电子传输材料后,进行真空退火处理,得到金属氧化物电子传输层;
在所述电子传输层表面制备阴极,得到显示器件;
或者,
在衬底的阴极表面沉积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方法制备的电子传输材料或者如权利要求7~8任一所述的电子传输材料后,进行真空退火处理,得到金属氧化物电子传输层;
在所述电子传输层表面依次叠层制备发光层、空穴功能层和阳极,得到显示器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退火处理的条件包括:在温度为70℃~90℃,真空度不高于0.0001Pa的条件下退火0.5~2小时。
11.一种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器件由如权利要求9~10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
CN202110533104.9A 2021-05-17 2021-05-17 电子传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53773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33104.9A CN115377300A (zh) 2021-05-17 2021-05-17 电子传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US18/274,341 US20240090255A1 (en) 2021-05-17 2021-12-27 Electron transport materia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display device
PCT/CN2021/141736 WO2022242178A1 (zh) 2021-05-17 2021-12-27 电子传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33104.9A CN115377300A (zh) 2021-05-17 2021-05-17 电子传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77300A true CN115377300A (zh) 2022-11-22

Family

ID=840586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33104.9A Pending CN115377300A (zh) 2021-05-17 2021-05-17 电子传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90255A1 (zh)
CN (1) CN115377300A (zh)
WO (1) WO202224217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62179B (zh) * 2017-12-26 2021-02-19 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qled器件
CN109980099B (zh) * 2017-12-27 2020-05-01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载流子传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qled器件
US11152584B2 (en) * 2019-02-13 2021-10-1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Quantum dots with salt ligands with charge transporting properti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42178A1 (zh) 2022-11-24
US20240090255A1 (en) 2024-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328781A1 (en) Composite material, 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13130833A (zh) 一种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38985B (zh) 氧化锌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发光器件
CN110739408B (zh)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15377300A (zh) 电子传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07777B (zh) 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发光器件
CN113046077B (zh) 一种复合材料、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30790B (zh) 一种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量子点发光二极管
CN114388713A (zh) 电子传输材料及制备方法、光电器件
WO2023193427A1 (zh) 一种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4068296A (zh) Zn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ZnS薄膜、发光器件
CN113130789B (zh) 一种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88714A (zh) 电子传输材料及制备方法、光电器件
CN112397673B (zh)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WO2023202146A1 (zh) 空穴传输薄膜、光电器件和光电器件的制备方法
WO2023165240A1 (zh) 一种纳米氧化锌溶液的制备方法、光电器件、显示装置
WO2023098371A1 (zh) 光电器件处理方法及光电装置
JP7075476B2 (ja) 架橋ナノ粒子薄膜及び製造方法、並びに薄膜光電子デバイス
WO2022252594A1 (zh) 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器件
CN114497396A (zh) 电子功能层、电子功能层的制备方法、光电器件
CN115968214A (zh) 一种空穴传输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光电器件及显示装置
CN114497398A (zh) 空穴传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光电器件
CN115377314A (zh) 光电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30787A (zh) 一种复合材料、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97397A (zh) 电子传输辅助层及辅助材料的制备方法、光电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