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54697A - 旧井盖更换为防沉降井盖的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旧井盖更换为防沉降井盖的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54697A
CN115354697A CN202211131335.8A CN202211131335A CN115354697A CN 115354697 A CN115354697 A CN 115354697A CN 202211131335 A CN202211131335 A CN 202211131335A CN 115354697 A CN115354697 A CN 1153546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well
cover plate
cover
fi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3133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骆万春
吴建军
王东琦
申江云
戴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ighway Mainten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ighway Mainten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ighway Mainten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ighway Mainten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3133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5469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546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546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12Manhole shafts; Other inspection or access chamb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2D29/14Covers for manholes or the like; Frames for co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井盖的技术领域,公开了旧井盖更换为防沉降井盖的施工方法,包括在路体上凿除旧井盖,同时形成位于井体上方的施工槽,井体的井口形成在施工槽的底部,在井口上放置调节环,在调节环上放置限位环,限位环将施工槽分割为安装区和填充区,往填充区填充实体沥青,并将填充区中的实体沥青夯实,而后将限位环从安装区中撤出,防沉降井盖安装在安装区中,再采用压路机振压填充体以及防沉降井盖,这样,更换的防沉降井盖的下部与沥青混凝土结合部位抗挤压强度大为增强,减小了挤压变形,使得沥青路面更加平顺,同时预制好的水泥块圈的调节环,大大减短了养护时间,即可通行,提高了效率且保障了通行安全,降低噪音,提高行车舒适度。

Description

旧井盖更换为防沉降井盖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井盖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旧井盖更换为防沉降井盖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的发展,城市现代化进程得以快速推进,其中城市基础的建设就尤为重要。我国城市道路下埋设有管道系统,电力系统或通讯系统,为了方便管理人员下去检修,在城市的道路上设有检查井,为了不影响道路的正常通行,利用可开启的井盖封口检查井。
在路体上的旧井盖可能由于井框壁薄,铰链外置,当车快速通过的时候,不仅对窨井有垂直向下的压力,还有横向的冲击力,在不断的冲击力作用下,井框位置移动,造成周围沥青层龟裂,并且井盖框接触面不平整,井盖框没有镶嵌胶条或胶条镶嵌不当引起脱落,导致过车时井盖框响声,同时交通荷载,井框与窨井座连接不够稳固,结合部位的混凝土砂浆破损流失等原因都需要更换井盖。
现有技术中,在沥青路面井盖往往都会由于井框壁薄,铰链外置,接触面不平整,井盖框没有镶嵌胶条等原因导致井盖存在破损、沉降、龟裂、通车时跳车等现象,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传统更换井盖的施工方法,调平井座需要现浇混凝土,有两天半的养护周期才能正常通行,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旧井盖更换为防沉降井盖的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旧井盖更换的施工方法,效率低下且更换的井盖使行车不舒适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旧井盖更换为防沉降井盖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1)、在路体上凿除旧井盖,将所述旧井盖撤离井体的上方,所述路体中形成位于井体上方的施工槽,所述施工槽的底部与井体连通,所述井体的井口形成在施工槽的底部;
2)、在所述井口上放置调节环,所述调节环沿着井口的周向环绕布置;在所述调节环上放置限位环,所述限位环沿着调节环的周向环绕布置;所述调节环以及限位环将施工槽分割为与井口连通的安装区以及环绕在安装区外周的填充区;
3)、往整个所述填充区中填充实体沥青,并将填充区中的实体沥青夯实,填充在填充区中的实体沥青形成填充体;将所述限位环从安装区中撤出,所述填充体环绕在安装区的外周;
4)、将防沉降井盖安装在安装区中;所述防沉降井盖包括呈环形布置的井框以及盖板,所述井框包围形成有中空腔,所述盖板封盖在中空腔中;所述井框的外周朝外延伸有上压板,所述上压板沿着井框的外周环绕布置;
将所述井框插设在安装区中,所述上压板自上而下抵压在填充体上,采用压路机自上而下振压填充体以及防沉降井盖,直至填充体以及防沉降井盖与地面平齐,且将所述上压板与填充体结合为一体。
可选的,所述施工步骤2)中,所述调节环的顶部低于地面,所述限位环的顶部高于地面。
可选的,所述限位环的下部插入在调节环的包围区域内,且抵接在限位环的内环侧壁上,所述限位环的上部朝上延伸布置;沿着自上而下的方向,所述限位环的外侧壁朝内倾斜布置。
可选的,所述施工步骤3)中,在所述填充区的侧壁以及调节环的外表面淋洒乳化沥青后,再往所述填充区内填充实体沥青。
可选的,所述施工步骤3)中,自下而上依序往所述填充区中分层填充实体沥青,每填充一层实体沥青后,利用强夯机反复夯实实体沥青,直至填充体的顶部高于地面。
可选的,所述盖板的外周与中空腔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盖板的外周与中空腔的内侧壁之间连接有铰链,所述盖板以铰链为摆动中心上下摆动;
当所述盖板自下而上摆动后,所述盖板脱离中空腔,将中空腔打开;当所述盖板自上而下摆动后,所述盖板置于中空腔中,封闭中空腔。
可选的,所述中空腔的中部形成有朝上布置的环形台阶面,所述环形台阶面沿着中空腔的周向环绕布置;所述盖板中具有呈环绕布置的环槽,所述环槽贯穿盖板的底部,在盖板的底部形成底部开口;沿着自下而上的方向,所述环槽的宽度逐渐缩小;
所述环槽中嵌入有胶圈,所述胶圈沿着环槽的周向环绕;所述胶圈的顶部嵌入在环槽中,且与环槽的顶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胶圈的底部延伸环槽的底部开口,显露在环槽的外部;当所述盖板置于中空腔中后,所述胶圈的底部抵接在环形台阶面上。
可选的,所述井框的下部具有呈纵向布置的插入环,所述环形台阶面形成在插入环的上方,且偏离插入环朝外偏置;
所述施工步骤4)中,当所述井框插设在安装区中后,所述插入环插入在调节环中,且抵接在调节环的内侧壁;
所述上压板的外周朝下凸出,形成下插环109,所述下插环109沿着上压板的周向环绕布置;所述上压板的顶部朝下凹陷,形成环形布置的微沉槽;
所述施工步骤4)中,当压路机自上而下振压填充体以及防沉降井盖后,所述下插环109自上而下嵌入在填充体中,将所述上压板与填充体结合为一体。
可选的,所述上压板的内部具有水平布置且扁状的变形腔,所述变形腔沿着上压板的周向环绕布置;所述变形腔内填充有内弹性层,所述内弹性层抵接着变形腔的内侧壁;所述上压板的底部设有多个缓冲孔,所述缓冲孔连通至变形腔内部,且贯穿上压板的底部;
所述上压板的底部覆盖有外弹性层,所述外弹性层呈水平扁状布置;所述内弹性层穿过缓冲孔,与外弹性层结合为一体结构,所述内弹性层的弹性系数大于外弹性层的弹性系数;
所述施工步骤4)中,所述外弹性层自上而下抵接在填充体上,当所述上压板上承受自上而下的压力后,所述内弹性层以及外弹性层分别弹性压缩,缓冲所述上压板的压力,所述外弹性层的压缩变形程度大于内弹性层的压缩变形程度。
可选的,所述盖板的下表面具有多个呈纵向布置且具有弹性变形的弹性片,多个所述弹性片环绕盖板的中心间隔布置;所述弹性片的一端形成固定端,所述固定端固定在盖板的下表面,所述弹性片的另一端形成空置布置的活动端;
所述活动端偏离固定端,朝向盖板的中心延伸布置,沿着固定端至活动端的延伸方向,所述弹性片呈弯曲布置,所述弹性片的中部背离盖板的中心外弯曲凸出,形成弯曲凸出段;所述盖板的外周朝外凸出有多个限位凸块,多个所述限位凸块沿着盖板的周向环绕布置;所述中空腔的内侧壁朝外凸出有抵压块;
当所述盖板置于中空腔后,所述限位凸块抵接在中空腔的内侧壁上,所述抵压块抵压在弯曲凸出段的外侧,驱动所述弯曲凸出段朝内增加弯曲度,所述活动端朝内摆动,所述弹性片反向施加弹性力抵压在抵压块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旧井盖更换为防沉降井盖的施工方法,通过限位环将施工槽分割为与井口连通的安装区和填充区,再夯实填充区中的实体沥青,这样,安装区四周形成了严实的沥青层;同时在防沉降井盖上设有的上压板自上而下抵压在填充体上,并且通过压路机自上而下振压填充体以及防沉降井盖,使得防沉降井盖下部与沥青混凝土结合部位抗挤压强度大为增强,提高了下部沥青混凝土压实度,减少了沥青混凝土挤压变形,使得沥青路面更加平顺,同时预制好的水泥块圈的调节环,大大减短了养护时间,即可通行,提高了效率且保障了通行安全,同时降低噪音,提高行车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防沉降井盖刨切正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井框刨切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上压板刨切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3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的旧井盖更换为防沉降井盖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1)、在路体上凿除旧井盖,将旧井盖撤离井体的上方,路体中形成位于井体上方的施工槽,施工槽的底部与井体连通,井体的井口形成在施工槽的底部;
2)、在井口上放置调节环101,调节环101沿着井口的周向环绕布置;在调节环101上放置限位环,限位环沿着调节环101的周向环绕布置;调节环101以及限位环将施工槽分割为与井口连通的安装区以及环绕在安装区外周的填充区;
3)、往整个填充区中填充实体沥青,并将填充区中的实体沥青夯实,填充在填充区中的实体沥青形成填充体100;将限位环从安装区中撤出,填充体100环绕在安装区的外周;
4)、将防沉降井盖安装在安装区中;防沉降井盖包括呈环形布置的井框103以及盖板102,井框103包围形成有中空腔105,盖板102封盖在中空腔105中;井框103的外周朝外延伸有上压板104,上压板104沿着井框103的外周环绕布置;
将井框103插设在安装区中,上压板104自上而下抵压在填充体100上,采用压路机自上而下振压填充体100以及防沉降井盖,直至填充体100以及防沉降井盖与地面平齐,且将上压板104与填充体100结合为一体。
上述提供的旧井盖更换为防沉降井盖的施工方法,通过限位环将施工槽分割为与井口连通的安装区和填充区,再夯实填充区中的实体沥青,这样,安装区四周形成了严实的沥青层;同时在防沉降井盖上设有的上压板104自上而下抵压在填充体100上,并且通过压路机自上而下振压填充体100以及防沉降井盖,使得防沉降井盖下部与沥青混凝土结合部位抗挤压强度大为增强,提高了下部沥青混凝土压实度,减少了沥青混凝土挤压变形,使得沥青路面更加平顺,同时预制好的水泥块圈的调节环101,大大减短了养护时间,即可通行,提高了效率且保障了通行安全,同时降低噪音,提高行车舒适度。
施工步骤2)中,调节环101的顶部低于地面,限位环的顶部高于地面。这样,在填充沥青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两次填充,第一次填充的沥青不高于限位环顶部,再将沥青夯实,第二次填充后,再将沥青夯实至至限位环的顶部同一高度,使沥青顶部高于地面,这样在往后的工序中压路机可以振压沥青,使整个填充区的沥青更加密实。
限位环的下部插入在调节环101的包围区域内,且抵接在限位环的内环侧壁上,限位环的上部朝上延伸布置;沿着自上而下的方向,限位环的外侧壁朝内倾斜布置。
具体的,限位环的下部抵接在限位环的内环侧壁,使填充的沥青不会通过限位环和调节环101的间隙掉入检查井中,避免浪费,同时限位环呈圆台状,沿着自上而下的方向,径面直径减小,这样在后续的工序中取出限位环的工序,提供便捷,且呈圆台状的限位环非插入端口的径面直径大于调节环101直径,使得限位环不会从调节环101中掉入检查井内。
施工步骤3)中,在填充区的侧壁以及调节环101的外表面淋洒乳化沥青后,再往填充区内填充实体沥青。通过淋洒乳化沥青,乳化沥青可以增加填充的沥青与填充区的侧壁以及调节环101的外表面的粘合度。
施工步骤3)中,自下而上依序往填充区中分层填充实体沥青,每填充一层实体沥青后,利用强夯机反复夯实实体沥青,直至填充体100的顶部高于地面。通过强夯机反复夯实沥青,使第一层沥青层结实严密,再填充第二层沥青层在通过强夯机夯实,同时夯实的填充体100达到与限位环顶部同一高度,使夯实的沥青填充体100的顶部高于地面,在通过压路机压实,使得整个沥青层严密。
在本实施例中,盖板102的外周与中空腔105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隙,盖板102的外周与中空腔105的内侧壁之间连接有铰链,盖板102以铰链为摆动中心上下摆动。
当盖板102自下而上摆动后,盖板102脱离中空腔105,将中空腔105打开;当盖板102自上而下摆动后,盖板102置于中空腔105中,封闭中空腔105。
通过盖板102的外周与中空腔105的内侧壁之间连接有铰链,使得盖板102可以以铰链为摆动中心上下摆动,使得维修人员需要通过检查井时,将盖板102自下而上摆动,进入检查井,不需要检修时,将盖板102自上而下摆动,使路面可以正常通行。
中空腔105的中部形成有朝上布置的环形台阶面106,环形台阶面106沿着中空腔105的周向环绕布置;盖板102中具有呈环绕布置的环槽,环槽贯穿盖板102的底部,在盖板102的底部形成底部开口;沿着自下而上的方向,环槽的宽度逐渐缩小。
环槽中嵌入有胶圈107,胶圈107沿着环槽的周向环绕;胶圈107的顶部嵌入在环槽中,且与环槽的顶部之间具有间隙;胶圈107的底部延伸环槽的底部开口,显露在环槽的外部;当盖板102置于中空腔105中后,胶圈107的底部抵接在环形台阶面106上。
这样,在盖板102中设有环槽,且环槽贯穿盖板102的底部,使得胶圈107可以布置在环槽中,布置的胶圈107可以抵接在环形台阶上且与环槽有间隙布置,当有人或车通行过防沉降井盖时,防沉降井盖下压,布置在盖板102中的环槽下压至交胶圈107,胶圈107富有弹性,降低了噪音同时沉陷幅度不大,避免跳车,提高了行车舒适度。
在本实施例中,井框103的下部具有呈纵向布置的插入环108,环形台阶面106形成在插入环108的上方,且偏离插入环108朝外偏置;
施工步骤4)中,当井框103插设在安装区中后,插入环108插入在调节环101中,且抵接在调节环101的内侧壁。
上压板104的外周朝下凸出,形成下插环109,下插环109沿着上压板104的周向环绕布置;上压板104的顶部朝下凹陷,形成环形布置的微沉槽110。
施工步骤4)中,当压路机自上而下振压填充体100以及防沉降井盖后,下插环109自上而下嵌入在填充体100中,将上压板104与填充体100结合为一体。
通过设有的插入环108,插入环108可以插入在调节环101中,使得防沉降井盖与调节环101固定连接,结构稳定,同时在上压板104设有下插环109,当压路机振压防沉降井盖后,其下插环109形如爪体,下插环109稳定的抓入严密的填充体100中,使上压板104与填充体100结合为一体,设有环形布置的微沉槽110,当有人或车通行过防沉降井盖时,上压板104形成微沉槽110式的盘面可将负荷直接分散到路面的结构层,保护井盖周围沥青路面,防止沉降。
具体的,上压板104的内部具有水平布置且扁状的变形腔111,变形腔111沿着上压板104的周向环绕布置;变形腔111内填充有内弹性层112,内弹性层112抵接着变形腔111的内侧壁;上压板104的底部设有多个缓冲孔113,缓冲孔113连通至变形腔111内部,且贯穿上压板104的底部。
上压板104的底部覆盖有外弹性层114,外弹性层114呈水平扁状布置;内弹性层112穿过缓冲孔113,与外弹性层114结合为一体结构,内弹性层112的弹性系数大于外弹性层114的弹性系数。
施工步骤4)中,外弹性层114自上而下抵接在填充体100上,当上压板104上承受自上而下的压力后,内弹性层112以及外弹性层114分别弹性压缩,缓冲上压板104的压力,外弹性层114的压缩变形程度大于内弹性层112的压缩变形程度。
这样,在变形腔111中填充内弹性层112,同时内弹性层112,外弹性层114通过缓冲孔113形成内外结构,且内弹性层112的弹性系数大于外弹性层114的弹性系数,当上压板104上承受自上而下的压力后,内弹性层112和外弹性层114具有弹性,内弹性层112和外弹性层114可以缓冲上压板104的压力,使得与沥青层接触的上压板104底部压力减小,不易破损。
在本实施例中,盖板102的下表面具有多个呈纵向布置且具有弹性变形的弹性片115,多个弹性片115环绕盖板102的中心间隔布置;弹性片115的一端形成固定端,固定端固定在盖板102的下表面,弹性片115的另一端形成空置布置的活动端。
活动端偏离固定端,朝向盖板102的中心延伸布置,沿着固定端至活动端的延伸方向,弹性片115呈弯曲布置,弹性片115的中部背离盖板102的中心外弯曲凸出,形成弯曲凸出段;盖板102的外周朝外凸出有多个限位凸块116,多个限位凸块116沿着盖板102的周向环绕布置;中空腔105的内侧壁朝外凸出有抵压块117。
当盖板102置于中空腔105后,限位凸块116抵接在中空腔105的内侧壁上,抵压块117抵压在弯曲凸出段的外侧,驱动弯曲凸出段朝内增加弯曲度,活动端朝内摆动,弹性片115反向施加弹性力抵压在抵压块117上。
在盖板102外周设有的限位凸块116,限位凸块116有力的抵接在内侧壁上,使得盖板102相对固定在中空腔105中,同时通过设有的弹性片115,弹性片115呈向检查井底弯曲,同时设有的抵压块117抵压在弹性片115上,使弹性片115长期呈弯曲状,弹性片115具有弹性,因此弹性片115有向抵压块117方向的弹力,使得盖板102紧扣井框103,放置盖板102跳动,位移或意外开启,有效减少了震动,大大减少盖板102周边路面碎裂的可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旧井盖更换为防沉降井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1)、在路体上凿除旧井盖,将所述旧井盖撤离井体的上方,所述路体中形成位于井体上方的施工槽,所述施工槽的底部与井体连通,所述井体的井口形成在施工槽的底部;
2)、在所述井口上放置调节环,所述调节环沿着井口的周向环绕布置;在所述调节环上放置限位环,所述限位环沿着调节环的周向环绕布置;所述调节环以及限位环将施工槽分割为与井口连通的安装区以及环绕在安装区外周的填充区;
3)、往整个所述填充区中填充实体沥青,并将填充区中的实体沥青夯实,填充在填充区中的实体沥青形成填充体;将所述限位环从安装区中撤出,所述填充体环绕在安装区的外周;
4)、将防沉降井盖安装在安装区中;所述防沉降井盖包括呈环形布置的井框以及盖板,所述井框包围形成有中空腔,所述盖板封盖在中空腔中;所述井框的外周朝外延伸有上压板,所述上压板沿着井框的外周环绕布置;
将所述井框插设在安装区中,所述上压板自上而下抵压在填充体上,采用压路机自上而下振压填充体以及防沉降井盖,直至填充体以及防沉降井盖与地面平齐,且将所述上压板与填充体结合为一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旧井盖更换为防沉降井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步骤2)中,所述调节环的顶部低于地面,所述限位环的顶部高于地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旧井盖更换为防沉降井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的下部插入在调节环的包围区域内,且抵接在限位环的内环侧壁上,所述限位环的上部朝上延伸布置;沿着自上而下的方向,所述限位环的外侧壁朝内倾斜布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旧井盖更换为防沉降井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步骤3)中,在所述填充区的侧壁以及调节环的外表面淋洒乳化沥青后,再往所述填充区内填充实体沥青。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旧井盖更换为防沉降井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步骤3)中,自下而上依序往所述填充区中分层填充实体沥青,每填充一层实体沥青后,利用强夯机反复夯实实体沥青,直至填充体的顶部高于地面。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旧井盖更换为防沉降井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外周与中空腔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盖板的外周与中空腔的内侧壁之间连接有铰链,所述盖板以铰链为摆动中心上下摆动;
当所述盖板自下而上摆动后,所述盖板脱离中空腔,将中空腔打开;当所述盖板自上而下摆动后,所述盖板置于中空腔中,封闭中空腔。
7.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旧井盖更换为防沉降井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腔的中部形成有朝上布置的环形台阶面,所述环形台阶面沿着中空腔的周向环绕布置;所述盖板中具有呈环绕布置的环槽,所述环槽贯穿盖板的底部,在盖板的底部形成底部开口;沿着自下而上的方向,所述环槽的宽度逐渐缩小;
所述环槽中嵌入有胶圈,所述胶圈沿着环槽的周向环绕;所述胶圈的顶部嵌入在环槽中,且与环槽的顶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胶圈的底部延伸环槽的底部开口,显露在环槽的外部;当所述盖板置于中空腔中后,所述胶圈的底部抵接在环形台阶面上。
8.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旧井盖更换为防沉降井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框的下部具有呈纵向布置的插入环,所述环形台阶面形成在插入环的上方,且偏离插入环朝外偏置;
所述施工步骤4)中,当所述井框插设在安装区中后,所述插入环插入在调节环中,且抵接在调节环的内侧壁;
所述上压板的外周朝下凸出,形成下插环,所述下插环沿着上压板的周向环绕布置;所述上压板的顶部朝下凹陷,形成环形布置的微沉槽;
所述施工步骤4)中,当压路机自上而下振压填充体以及防沉降井盖后,所述下插环自上而下嵌入在填充体中,将所述上压板与填充体结合为一体。
9.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旧井盖更换为防沉降井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板的内部具有水平布置且扁状的变形腔,所述变形腔沿着上压板的周向环绕布置;所述变形腔内填充有内弹性层,所述内弹性层抵接着变形腔的内侧壁;所述上压板的底部设有多个缓冲孔,所述缓冲孔连通至变形腔内部,且贯穿上压板的底部;
所述上压板的底部覆盖有外弹性层,所述外弹性层呈水平扁状布置;所述内弹性层穿过缓冲孔,与外弹性层结合为一体结构,所述内弹性层的弹性系数大于外弹性层的弹性系数;
所述施工步骤4)中,所述外弹性层自上而下抵接在填充体上,当所述上压板上承受自上而下的压力后,所述内弹性层以及外弹性层分别弹性压缩,缓冲所述上压板的压力,所述外弹性层的压缩变形程度大于内弹性层的压缩变形程度。
10.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旧井盖更换为防沉降井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下表面具有多个呈纵向布置且具有弹性变形的弹性片,多个所述弹性片环绕盖板的中心间隔布置;所述弹性片的一端形成固定端,所述固定端固定在盖板的下表面,所述弹性片的另一端形成空置布置的活动端;
所述活动端偏离固定端,朝向盖板的中心延伸布置,沿着固定端至活动端的延伸方向,所述弹性片呈弯曲布置,所述弹性片的中部背离盖板的中心外弯曲凸出,形成弯曲凸出段;所述盖板的外周朝外凸出有多个限位凸块,多个所述限位凸块沿着盖板的周向环绕布置;所述中空腔的内侧壁朝外凸出有抵压块;
当所述盖板置于中空腔后,所述限位凸块抵接在中空腔的内侧壁上,所述抵压块抵压在弯曲凸出段的外侧,驱动所述弯曲凸出段朝内增加弯曲度,所述活动端朝内摆动,所述弹性片反向施加弹性力抵压在抵压块上。
CN202211131335.8A 2022-09-16 2022-09-16 旧井盖更换为防沉降井盖的施工方法 Pending CN1153546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31335.8A CN115354697A (zh) 2022-09-16 2022-09-16 旧井盖更换为防沉降井盖的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31335.8A CN115354697A (zh) 2022-09-16 2022-09-16 旧井盖更换为防沉降井盖的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54697A true CN115354697A (zh) 2022-11-18

Family

ID=84006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31335.8A Pending CN115354697A (zh) 2022-09-16 2022-09-16 旧井盖更换为防沉降井盖的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54697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11483A (ja) * 1997-05-12 1998-11-24 Kyokuto Rubber Kk 止水パッキング
CN103114607A (zh) * 2013-03-04 2013-05-22 济南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防沉降检查井盖及其施工方法
CN203049627U (zh) * 2013-02-20 2013-07-10 陈建强 承插式自调井盖
CA2837496A1 (en) * 2012-12-18 2014-06-18 Canada Pipe Company ULC Locking mechanism for a cover
CN212976477U (zh) * 2020-09-01 2021-04-16 马鞍山君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冲压装置的缓冲结构
CN113605452A (zh) * 2021-08-19 2021-11-05 晋城市科裕达铸造有限公司 一种功能特异性高的球墨铸铁井盖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11483A (ja) * 1997-05-12 1998-11-24 Kyokuto Rubber Kk 止水パッキング
CA2837496A1 (en) * 2012-12-18 2014-06-18 Canada Pipe Company ULC Locking mechanism for a cover
CN203049627U (zh) * 2013-02-20 2013-07-10 陈建强 承插式自调井盖
CN103114607A (zh) * 2013-03-04 2013-05-22 济南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防沉降检查井盖及其施工方法
CN212976477U (zh) * 2020-09-01 2021-04-16 马鞍山君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冲压装置的缓冲结构
CN113605452A (zh) * 2021-08-19 2021-11-05 晋城市科裕达铸造有限公司 一种功能特异性高的球墨铸铁井盖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14607A (zh) 防沉降检查井盖及其施工方法
CA2126900A1 (en) Transition collar and spacing device for use in road construction
US5030030A (en) Pad for supporting a utility access conduit and method for installing same
CN115354697A (zh) 旧井盖更换为防沉降井盖的施工方法
CN110258645A (zh) 可调式防沉降检查井调节环与井盖组合结构
CN217949147U (zh) 一种市政道路井盖防沉降安装结构
CN111827361A (zh) 一种高强度井盖及其专用开盖器
JP2008057314A (ja) 路面補修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転圧盤並びにガイド部材
CN211621166U (zh) 一种具有适应微小变形的拱脚承台连接结构的拱桥
CN220249139U (zh) 一种高地下水位管道沟槽回填结构
LU504632B1 (en) Anti-loosening expansion devic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thereof
CN113818489B (zh) 一种沥青混凝土路面预制井圈与井盖一体化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JP3926613B2 (ja) 地中構造物の補修方法
CN114703901B (zh) 一种雨污水井盖的施工方法
CN112095668B (zh) 市政道路防沉降检查井井盖及其快速施工方法
KR20050021422A (ko) 도로의 조립식 보도시설물
CN218175924U (zh) 一种城市道路防沉降井盖安装结构
CN215669693U (zh) 一种城市道路沥青路面一体化程度高的井盖
KR200216741Y1 (ko) 맨홀 인상용 높이 조절재
JPH0729031U (ja) 摩擦部材と該摩擦部材を固着してなる重力式構造物
CN217840105U (zh) 一种可调式防沉降井盖
JP3096278B2 (ja) 枕木用ゴムパッド
CN219794001U (zh) 一种硬质铺装路面的伪装井盖结构
CN218970072U (zh) 一种静音防沉降井盖
CN218466593U (zh) 预制式防沉降井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