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12775B - 一种碳纳米管复合导电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碳纳米管复合导电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312775B CN115312775B CN202210894112.0A CN202210894112A CN115312775B CN 115312775 B CN115312775 B CN 115312775B CN 202210894112 A CN202210894112 A CN 202210894112A CN 115312775 B CN115312775 B CN 11531277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bon nano
- reaction kettle
- nano tube
- prepared
- dop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15—Nano-sized carbon materials
- C01B32/158—Carbon nanotubes
- C01B32/16—Preparati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15—Nano-sized carbon materials
- C01B32/158—Carbon nanotubes
- C01B32/168—After-treatmen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4—Electric conductive fillers
- H01M4/625—Carbon or graphit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2/0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C01P2002/7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X-ray, neutron or electron diffraction data
- C01P2002/72—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X-ray, neutron or electron diffraction data by d-values or two theta-values, e.g. as X-ray diagram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01—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 C01P2004/04—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obtained by TEM, STEM, STM or AFM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及其制备方法,主要以价格低廉的有机溶剂为碳源,利用高温水热反应一步合成了N,Cl共掺杂的碳纳米管,卤族元素原子半径较大,本发明中Cl元素的引入撑大了碳纳米管的晶格间距,将其作为锂离子的电池的负极时,有利于Li+的穿梭,增强了锂离子电池长循环的稳定性。本发明以三聚氯氰为氮源和氯源,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巧妙的将N,Cl共同掺杂在碳纳米管上,非金属元素N和卤素Cl在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时具有协同作用,可以帮助锂离子快速在负极上入和脱出,将改性后的碳纳米管制备成导电浆料应用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上,显著提升了锂离子电池的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导电浆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碳纳米管导复合电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日显突出,电动汽车的发展势在必行。其中,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及较高的比功率,被公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然而,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一般为过渡金属氧化物或过渡金属的磷酸盐,它们的电导率低,一般是半导体或者是绝缘体,为了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导电性,提高电极材料充电和放电的综合性能,从而提高电池充电和放电的综合性能,在电池制备的过程中必须加入导电浆料。
碳纳米管浆料产品具有高导电、高导热、易润滑、抗腐蚀、片层薄,宽厚比大等优异性能,易于分散到多种材料基体中,适用于电池,现有技术碳纳米管导电浆料通常采用长径比较小的碳纳米管,以获得更好的分散,但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失碳纳米管的本身的物理性能,降低导电性。劣质导电浆料的加入会阻碍锂离子的穿梭,降低电池的容量,破坏电池的稳定性。另外,随着人们低碳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在选择碳材料上也必须保证节能环保,物美价廉。
因此,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及其制备方法,主要以价格低廉的有机溶剂为碳源,利用高温水热反应一步合成了N,Cl共掺杂的碳纳米管,卤族元素原子半径较大,本发明中Cl元素的引入撑大了碳纳米管的晶格间距,将其作为锂离子的电池的负极时,有利于Li+的穿梭,增强了锂离子电池长循环的稳定性。由于氯原子的电负性较强,普通方法,单独掺杂Cl,很难将其掺杂到碳纳米管晶格中,本发明则以三聚氯氰为氮源和氯源,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巧妙的将N,Cl共同掺杂在碳纳米管上,非金属元素N和卤素Cl在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时具有协同作用,可以帮助锂离子快速在负极上入和脱出,将改性后的碳纳米管制备成导电浆料应用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上,显著提升了锂离子电池的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及其制备方法,主要以价格低廉的有机溶剂为碳源,利用高温水热反应一步合成了N,Cl共掺杂的碳纳米管,以解决上述技术背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法来实现:
S1、将乙烯、乙炔、乙苯或乙腈作为碳源放入高压反应釜中,使其充满反应釜体积的40%-60%,称取适量的三聚氯氰作为氮源和氯源溶于反应釜中配制成1-5mol/L的溶液,称取适量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或十六烷基硫酸钠作为表面活性剂溶于反应釜中配制成10-30mmol/L的溶液。
S2、将步骤S1准备好的反应釜内充入Ar气,然后放到马弗炉中,以3-8℃/min的升温速率加热到200-500℃,并保温8-32h。
S3、将步骤S2中加热完成的反应釜自然冷却到室温,用离心分离的方式,去掉多于的液体,收集离心管中下层粉体即为含杂质的N-Cl共掺的碳纳米管(N-Cl/CNT),配制浓度1-3mol/L的HCl,将含杂质的N-Cl共掺的碳纳米管在其中浸泡10-22h,离心分离,用蒸馏水将沉淀洗至中性。在60-80℃的干燥24h,即可获得纯净的N-Cl共掺的碳纳米管(N-Cl/CNT)。
S4、通过Mg热还原的方式精准控制N-Cl/CNT中的N含量:取适量Mg粉和步骤S3制备的N-Cl共掺的碳纳米管放入石英坩埚中,在Ar/H2混合气中高温650-800℃,保温3-8h,然后用1-3mol/L的HCl浸泡8h,除去Mg和N反应生成的Mg3N2,离心分离,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即可根据需求精准除去N-Cl/CNT中多于的N。
S5、将步骤S4制备的N-Cl共掺的碳纳米管和石墨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均匀,高速球磨3-8h后,将其加入到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充分搅拌均,使其粘度达到3000-6000mPa s即可。
优选的,本发明步骤S1中碳源选择乙腈;
优选的,本发明步骤S1中碳源有机溶剂占反应釜体积的55%;
优选的,本发明步骤S1中选用的三聚氯氰为3mol/L
优选的,本发明步骤S4中Mg热反应的温度720℃;
优选的,本发明制备浆料的粘度应达到5500mPa s。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Cl元素的引入撑大了碳纳米管的晶格间距,将其作为锂离子的电池的负极时,有利于Li+的穿梭,增强了锂离子电池长循环的稳定性。
2、本发明以三聚氯氰为氮源和氯源,巧妙的将N,Cl共同掺杂在碳纳米管上,非金属元素N和卤素Cl在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时具有协同作用,可以帮助锂离子快速在负极上入和脱出,将改性后的碳纳米管制备成导电浆料应用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上,显著提升了锂离子电池的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3、本发明制备N-Cl/CNT时,选用的一步法,水热合成,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廉,适合批量生产。
4、本发明利用镁热还原反应,可以精确控制N-Cl/CNT中N的含量,避免N含量过高导致的材料导电性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N-Cl/CNT的XRD图。
图2为本发明对比例1制备的N-Cl/CNT的XRD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N-Cl/CNT的透射电镜图。
图4为本发明对比例2制备的N-Cl/CNT的透射电镜图。
图5为本发明对比例3制备的N-Cl/CNT的透射电镜图。
图6为将本发明实施例2和对比例2、3制备的N-Cl/CNT的浆料作为负极材料,以锂金属为正极制备成CR2032纽扣电池,测试用该浆料制备电池的容量曲线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的N-CI/CNT的晶格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N-C1/CNT的XPS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提供一种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包括:
S1、将乙烯、乙炔、乙苯或乙腈作为碳源放入高压反应釜中,使其充满反应釜体积的40%-60%,称取适量的三聚氯氰作为氮源和氯源溶于反应釜中配制成1-5mol/L的溶液,称取适量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或十六烷基硫酸钠作为表面活性剂溶于反应釜中配制成10-30mmol/L的溶液。
S2、将步骤S1准备好的反应釜内充入Ar气,然后放到马弗炉中,以3-8℃/min的升温速率加热到200-500℃,并保温8-32h。
S3、将步骤S2中加热完成的反应釜自然冷却到室温,用离心分离的方式,去掉多于的液体,收集离心管中下层粉体即为含杂质的N-Cl共掺的碳纳米管(N-Cl/CNT),配制浓度1-3mol/L的HCl,将含杂质的N-Cl共掺的碳纳米管在其中浸泡10-22h,离心分离,用蒸馏水将沉淀洗至中性。在60-80℃的干燥24h,即可获得纯净的N-Cl共掺的碳纳米管(N-Cl/CNT)。
S4、通过Mg热还原的方式精准控制N-Cl/CNT中的N含量:取适量Mg粉和步骤S3制备的N-Cl共掺的碳纳米管放入石英坩埚中,在Ar/H2混合气中高温650-800℃,保温3-8h,然后用1-3mol/L的HCl浸泡8h,除去Mg和N反应生成的Mg3N2,离心分离,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即可根据需求精准除去N-Cl/CNT中多于的N。反应式如下:
Mg+N→Mg3N2
由此可知,3mol Mg可以带走2molN,为了避免含N量过高,导致碳纳米管的导电性变差,可通过此反应除去碳纳米管上掺杂过多的N。
S5、将步骤S4制备的N-Cl共掺的碳纳米管和石墨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均匀,高速球磨3-8h后,将其加入到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充分搅拌均,使其粘度达到3000-6000mPa s即可。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S1、将乙烯作为碳源放入高压反应釜中,使其充满反应釜体积的40%,称取适量的三聚氯氰作为氮源和氯源溶于反应釜中配制成1mol/L的溶液,称取适量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为表面活性剂溶于反应釜中配制成10mmol/L的溶液。
S2、将步骤S1准备好的反应釜内充入Ar气,然后放到马弗炉中,以3℃/min的升温速率加热到200℃,并保温8h。
S3、将步骤S2中加热完成的反应釜自然冷却到室温,用离心分离的方式,去掉多于的液体,收集离心管中下层粉体即为含杂质的N-Cl共掺的碳纳米管(N-Cl/CNT),配制浓度1mol/L的HCl,将含杂质的N-Cl共掺的碳纳米管在其中浸泡10h,离心分离,用蒸馏水将沉淀洗至中性。在60℃的干燥24h,即可获得纯净的N-Cl共掺的碳纳米管(N-Cl/CNT)。
S4、通过Mg热还原的方式精准控制N-Cl/CNT中的N含量:取3mol的Mg粉和步骤S3制备的N-Cl共掺的碳纳米管放入石英坩埚中,在Ar/H2混合气中高温650℃,保温3h,然后用1mol/L的HCl浸泡8h,除去Mg和N反应生成的Mg3N2,离心分离,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即可根据需求精准除去N-Cl/CNT中多于的N。反应式如下:
Mg+N→Mg3N2
由此可知,3mol Mg可以带走2molN,为了避免含N量过高,导致碳纳米管的导电性变差,可通过此反应除去碳纳米管上掺杂过多的N。
S5、将步骤S4制备的N-Cl共掺的碳纳米管和石墨按3:7的质量比混合均匀,高速球磨3h后,将其加入到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充分搅拌均,使其粘度达到3000mPa s即可获得。
对比例1
步骤S1中除了不添加三聚氯氰外,其余的均与实施例1相同。
图1、2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1和对比例1制备的N-Cl/CNT的XRD图,二者对比可知图2只有碳峰,图1比图2多出了两个小杂峰,表明三聚氯氰的加入成功使N、Cl两种元素成功掺杂到碳纳米管上。
实施例2
S1、将乙炔作为碳源放入高压反应釜中,使其充满反应釜体积的60%,称取适量的三聚氯氰作为氮源和氯源溶于反应釜中配制成5mol/L的溶液,称取适量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或十六烷基硫酸钠作为表面活性剂溶于反应釜中配制成30mmol/L的溶液。
S2、将步骤S1准备好的反应釜内充入Ar气,然后放到马弗炉中,以8℃/min的升温速率加热到500℃,并保温32h。
S3、将步骤S2中加热完成的反应釜自然冷却到室温,用离心分离的方式,去掉多于的液体,收集离心管中下层粉体即为含杂质的N-Cl共掺的碳纳米管(N-Cl/CNT),配制浓度3mol/L的HCl,将含杂质的N-Cl共掺的碳纳米管在其中浸泡22h,离心分离,用蒸馏水将沉淀洗至中性。在80℃的干燥24h,即可获得纯净的N-Cl共掺的碳纳米管(N-Cl/CNT)。
S4、通过Mg热还原的方式精准控制N-Cl/CNT中的N含量:取6mol的Mg粉和步骤S3制备的N-Cl共掺的碳纳米管放入石英坩埚中,在Ar/H2混合气中高温800℃,保温3-8h,然后用3mol/L的HCl浸泡8h,除去Mg和N反应生成的Mg3N2,离心分离,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即可根据需求精准除去N-Cl/CNT中多于的N。反应式如下:
Mg+N→Mg3N2
由此可知,3mol Mg可以带走2molN,为了避免含N量过高,导致碳纳米管的导电性变差,可通过此反应除去碳纳米管上掺杂过多的N。
S5、将步骤S4制备的N-Cl共掺的碳纳米管和石墨按7:3的质量比混合均匀,高速球磨8h后,将其加入到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充分搅拌均,使其粘度达到6000mPa s即可。
对比例2
步骤S1中除了将三聚氯氰替换成三聚氰胺和NaCl外,其余的均与实施例2相同。
对比例3
步骤S1中除了将三聚氯氰替换成氯化铵外,其余的均与实施例3相同。
图3-5分别为实施例2和对比例2、3制备的N-Cl/CNT的透射电镜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备的碳纳米管枝晶为10-50nm左右,并且将掺杂的氮源和氯源替换掉,对本发明制备的N-Cl/CNT不会有太大影响。图6为将本发明实施例2和对比例2、3制备的N-Cl/CNT的浆料作为负极材料,以锂金属为正极制备成CR2032纽扣电池,测试用该浆料制备电池的容量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碳纳米管在锂电池中容量高,电化学稳定性较好。结合图3-5可以得出结论,虽然更换三聚氯氰进行掺杂不会改变碳纳米管的微观形貌,但是用对比例2、3制备的浆料做电池,其电化学性能很差,猜测机理可能为三聚氯氰可以原位将N、Cl元素掺杂到碳纳米管上,而对比例2、3的配方只做了简单物理混合,并未发生化学反应。
实施例3
S1、将乙苯作为碳源放入高压反应釜中,使其充满反应釜体积的55%,称取适量的三聚氯氰作为氮源和氯源溶于反应釜中配制成3mol/L的溶液,称取适量的十六烷基硫酸钠作为表面活性剂溶于反应釜中配制成20mmol/L的溶液。
S2、将步骤S1准备好的反应釜内充入Ar气,然后放到马弗炉中,以5℃/min的升温速率加热到300℃,并保温20h。
S3、将步骤S2中加热完成的反应釜自然冷却到室温,用离心分离的方式,去掉多于的液体,收集离心管中下层粉体即为含杂质的N-Cl共掺的碳纳米管(N-Cl/CNT),配制浓度2mol/L的HCl,将含杂质的N-Cl共掺的碳纳米管在其中浸泡15h,离心分离,用蒸馏水将沉淀洗至中性。在70℃的干燥24h,即可获得纯净的N-Cl共掺的碳纳米管(N-Cl/CNT)。
S4、通过Mg热还原的方式精准控制N-Cl/CNT中的N含量:取9mol Mg粉和步骤S3制备的N-Cl共掺的碳纳米管放入石英坩埚中,在Ar/H2混合气中高温700℃,保温7h,然后用2mol/L的HCl浸泡8h,除去Mg和N反应生成的Mg3N2,离心分离,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即可根据需求精准除去N-Cl/CNT中多于的N。反应式如下:
Mg+N→Mg3N2
由此可知,3mol Mg可以带走2molN,为了避免含N量过高,导致碳纳米管的导电性变差,可通过此反应除去碳纳米管上掺杂过多的N。
S5、将步骤S4制备的N-Cl共掺的碳纳米管和石墨按2:8的质量比混合均匀,高速球磨6h后,将其加入到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充分搅拌均,使其粘度达到4000mPa s即可。
表1
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1-3和对比例1-3所制备的复合导电浆料与石墨混合后制备成纽扣电池,首次充放电容量对比统计(首效),该表格中的数据取自每组制备10个纽扣电池测试数据的平均数。分析表格可知用三聚氯氰对碳纳米管进行掺杂改性,还可以提高电池的首效,猜测机理为N、Cl两种元素在锂离子穿梭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可以撑起纳米管的晶格,疏通锂离子的运行通道。
实施例4
S1、将乙腈作为碳源放入高压反应釜中,使其充满反应釜体积的48%,称取适量的三聚氯氰作为氮源和氯源溶于反应釜中配制成3.5mol/L的溶液,称取适量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为表面活性剂溶于反应釜中配制成15mmol/L的溶液。
S2、将步骤S1准备好的反应釜内充入Ar气,然后放到马弗炉中,以7℃/min的升温速率加热到350℃,并保温25h。
S3、将步骤S2中加热完成的反应釜自然冷却到室温,用离心分离的方式,去掉多于的液体,收集离心管中下层粉体即为含杂质的N-Cl共掺的碳纳米管(N-Cl/CNT),配制浓度2mol/L的HCl,将含杂质的N-Cl共掺的碳纳米管在其中浸泡17h,离心分离,用蒸馏水将沉淀洗至中性。在77℃的干燥24h,即可获得纯净的N-Cl共掺的碳纳米管(N-Cl/CNT)。
S4、通过Mg热还原的方式精准控制N-Cl/CNT中的N含量:取适量Mg粉和步骤S3制备的N-Cl共掺的碳纳米管放入石英坩埚中,在Ar/H2混合气中高温770℃,保温6h,然后用2.5mol/L的HCl浸泡8h,除去Mg和N反应生成的Mg3N2,离心分离,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即可根据需求精准除去N-Cl/CNT中多于的N。反应式如下:
Mg+N→Mg3N2
由此可知,3mol Mg可以带走2molN,为了避免含N量过高,导致碳纳米管的导电性变差,可通过此反应除去碳纳米管上掺杂过多的N。
S5、将步骤S4制备的N-Cl共掺的碳纳米管和石墨按8:2的质量比混合均匀,高速球磨7h后,将其加入到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充分搅拌均,使其粘度达到5500mPa s即可。
对比例4
步骤S1中除了将三聚氯氰替换成三聚氰胺外,其余的均与实施例4相同。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的N-Cl/CNT的晶格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碳纳米管边缘的晶格为0.36nm,比对比例4制备的碳的纳米晶格大0.02nm,证明了实施例2的猜想,Cl的掺杂有利于锂离子的穿梭。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N-Cl/CNT的XPS图,证明了Cl的成功掺杂。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其他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高温水热反应一步合成了N,Cl共掺杂的碳纳米管,具体步骤包括:
S1、将乙烯、乙炔、乙苯或乙腈作为碳源放入高压反应釜中,使其充满反应釜体积的40%-60%,称取适量的三聚氯氰作为氮源和氯源溶于反应釜中配制成1-5mol/L的溶液,称取适量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或十六烷基硫酸钠作为表面活性剂溶于反应釜中配制成10-30mmol/L的溶液;
S2、将步骤S1准备好的反应釜内充入Ar气,然后放到马弗炉中,以3-8℃/min的升温速率加热到200-500℃,并保温8-32h;
S3、将步骤S2中加热完成的反应釜自然冷却到室温,用离心分离的方式,去掉多余的液体,收集离心管中下层粉体即为含杂质的N-Cl共掺的碳纳米管 (N-Cl / CNT),配制浓度1-3mol/L的HCl,将含杂质的N-Cl共掺的碳纳米管在其中浸泡10-22h,离心分离,用蒸馏水将沉淀洗至中性;在60-80℃的干燥24h,即可获得纯净的N-Cl共掺的碳纳米管;
S4、通过Mg热还原的方式精准控制N-Cl / CNT中的N含量:取适量Mg粉和步骤S3制备的N-Cl共掺的碳纳米管放入石英坩埚中,在Ar/H2混合气中高温650-800℃,保温3-8h,然后用1-3mol/L的HCl浸泡8h,除去Mg和N反应生成的Mg3N2,离心分离,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即可根据需求精准除去N-Cl / CNT中多于的N;
S5、将步骤S4制备的N-Cl共掺的碳纳米管和石墨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均匀,高速球磨3-8h后,将其加入到N-甲基吡咯烷酮中,充分搅拌均,使其粘度达到3000-6000mPa s即可获得碳纳米管导电浆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碳源选择乙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碳源有机溶剂占反应釜体积的5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选用的三聚氯氰为3mol/L。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Mg热反应的温度720℃。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制备的浆料的粘度为5500mPa s。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的制备方法制备的N、Cl共掺的碳纳米管导电浆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894112.0A CN115312775B (zh) | 2022-07-27 | 2022-07-27 | 一种碳纳米管复合导电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894112.0A CN115312775B (zh) | 2022-07-27 | 2022-07-27 | 一种碳纳米管复合导电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312775A CN115312775A (zh) | 2022-11-08 |
CN115312775B true CN115312775B (zh) | 2023-04-14 |
Family
ID=83857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894112.0A Active CN115312775B (zh) | 2022-07-27 | 2022-07-27 | 一种碳纳米管复合导电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312775B (zh)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24643A (zh) * | 2018-11-01 | 2019-03-26 | 贵州梅岭电源有限公司 | 一种多层碳壳核壳结构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48494B (zh) * | 2017-02-21 | 2019-06-28 | 陕西师范大学 | 一种碳自掺杂氮化碳纳米薄膜电极的简单制备方法 |
CN108075136A (zh) * | 2017-12-27 | 2018-05-25 | 广州鸿森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碳纳米管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JP7156598B2 (ja) * | 2018-04-26 | 2022-10-19 | 株式会社名城ナノカーボン | カーボン材料 |
CN109346735A (zh) * | 2018-09-28 | 2019-02-15 | 东华大学 | 多孔聚合物衍生的碳纳米球氧还原催化剂及其制备与应用 |
CN109524648B (zh) * | 2018-11-08 | 2022-03-29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含纳米硅的多孔碳纳米纤维柔性电池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10556528B (zh) * | 2019-10-15 | 2021-08-17 | 浙江锂宸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孔硅/碳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3066981B (zh) * | 2021-03-22 | 2022-04-12 | 内蒙古杉杉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n掺杂石墨烯浆料及使用该浆料改性的石墨材料 |
CN114471450B (zh) * | 2022-02-15 | 2023-03-17 | 华北理工大学 | 一种g-C3N4@SiO2的制备方法 |
-
2022
- 2022-07-27 CN CN202210894112.0A patent/CN11531277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24643A (zh) * | 2018-11-01 | 2019-03-26 | 贵州梅岭电源有限公司 | 一种多层碳壳核壳结构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312775A (zh) | 2022-11-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180691B (zh) | 双层碳包覆的硅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8470903B (zh) | 一种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二氧化钛的改性方法 | |
CN107845796B (zh) | 一种碳掺杂磷酸钒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6025200A (zh) | 一种氮掺杂MXene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
EP3351508A1 (en) | Method for modifying lithium iron phosphate, positive electrode, and lithium ion battery | |
CN107785552B (zh) | 一种氮掺杂花状等级结构多孔碳-硒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09755527B (zh) | 一种硒化锌/碳纤维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
WO2022032748A1 (zh) | 一种硼掺杂MXene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3675402A (zh) | 一种金属-氮掺杂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WO2024007461A1 (zh) | 一种硬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08899499B (zh) | 基于Sb/Sn磷酸盐的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 |
CN105826524A (zh) | 一种石墨烯原位形核磷酸铁锂的合成方法 | |
CN110429282A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新型纳米碳球负极材料 | |
CN109755528B (zh) | 一种硒化锰/碳纤维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
CN113044840B (zh) | 一种活性炭负载钼和氮双掺杂碳纳米片阵列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3991084A (zh) | 一种SnS-SnO2-GO@C异质结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4243007A (zh) | 一种二硫化镍/碳纳米管复合电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3772718A (zh) | 一种SnS-SnS2@GO异质结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5312775B (zh) | 一种碳纳米管复合导电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7049505A (zh) | 硬炭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硬炭负极材料、钠离子电池 | |
CN109449431B (zh) | 一种制备锂电池用粒径可控磷酸钴锂复合正极材料的方法 | |
CN114188521B (zh) | 一种双离子电池石墨正极材料表面的轻质包覆层及制备方法 | |
CN114938686B (zh) | 一种钴酸锂层状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5548335A (zh) | 一种分级多孔Fe7S8/氮掺杂碳复合纳米线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
CN112072084B (zh) | 一种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