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98071A - 车辆的防钻撞保护器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防钻撞保护器构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298071A CN115298071A CN202180022446.2A CN202180022446A CN115298071A CN 115298071 A CN115298071 A CN 115298071A CN 202180022446 A CN202180022446 A CN 202180022446A CN 115298071 A CN115298071 A CN 11529807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otector
- cover
- width direction
- vehicle width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2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56—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truck collisions, e.g. bumpers; Arrangements on high-riding vehicles, e.g. lorries, for preventing vehicles or objects from running thereund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 Details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在RUP(10)的端部安装有盖(30),反射板(40)固定于RUP(10)的保护器后板部(23)的后表面。保护器端部盖(30)具有盖端面部(31)和矩形筒状的盖筒部(32)。盖筒部(32)具有盖上板部(33)、盖下板部(34)、盖前板部和盖后板部(36)。盖后板部(36)的车宽方向的长度比盖上板部(33)的车宽方向的长度及盖下板部(34)的车宽方向的长度短。反射板(40)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在比盖上板部(33)及盖下板部(34)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缘更靠车宽方向外侧处重叠于保护器后板部(23)的后表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的防钻撞保护器构造。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在车身框架的后端部的下方、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防钻撞保护器。防钻撞保护器经由防钻撞保护器托架固定于车身框架,在其他车辆从车辆的后方碰撞时防止其他车辆钻入车辆的下方。
在防钻撞保护器的车宽方向的端部,安装有罩部。罩部是将覆盖防钻撞保护器的端部的外周面的矩形筒状的罩筒部、与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防钻撞保护器的端面的端面盖部一体形成的树脂制的部件,在使罩筒部覆盖防钻撞保护器的端部的外周面的状态下,由自攻螺钉等结合部件固定于防钻撞保护器的上板部(保护器上板部)及下板部(保护器下板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8-1542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专利文献1所示,在被车身框架的后端部所支承的后防钻撞保护器(RUP)中,有时将用于在夜间等容易从后续车辆识别RUP的反射板安装于RUP的后表面(保护器后板部的后表面),在RUP的车宽方向的端部,可以在没有安装罩部的范围中配置反射板。此外,出于反射板的目的,有时希望将反射板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前端延伸至RUP的端部附近。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罩部中,罩筒部的车宽方向的长度(端面盖部至罩筒部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缘的距离)在整周区域中相等地设置,安装有反射板的罩部后板部的车宽方向的长度根据重叠固定于保护器上板部及保护器下板部的罩筒部的罩部上板部及罩部下板部的车宽方向的长度而决定,为了使罩部的安装状态稳定,需要将罩部上板部及罩部下板部的车宽方向的长度设定得一定程度地较长。因此,存在不能兼顾确保罩部(保护器端部盖)稳定的安装状态和反射板向RUP的端部附近延伸的可能性。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钻撞保护器构造,其确保保护器端部盖稳定的安装状态,并且能够延伸反射板至接近后防钻撞保护器的端部。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公开的第一方案的保护器构造具备:后防钻撞保护器,被配置于车身的后端下方,被固定于车身侧,在车宽方向上延伸;保护器端部盖,被安装于后防钻撞保护器的端部;以及反射板,被安装于后防钻撞保护器。后防钻撞保护器是具有上下分开并相对置的保护器上板部及保护器下板部、以及在车辆前后分开并相对置的保护器前板部及保护器后板部的矩形筒状。反射板从后方重叠固定于保护器后板部的后表面。保护器端部盖具有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后防钻撞保护器的端面的盖端面部、及从盖端面部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的矩形筒状的盖筒部。盖筒部具有从上方重叠固定于保护器上板部的盖上板部、从下方重叠固定于保护器下板部的盖下板部、从车辆前方重叠于保护器前板部的盖前板部、及从车辆后方重叠于保护器后板部的盖后板部。
盖后板部的车宽方向的长度短于盖上板部的车宽方向的长度及盖下板部的车宽方向的长度。在比盖上板部及盖下板部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缘更靠车宽方向外侧处,反射板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重叠于保护器后板部的后表面。
在上述结构中,即使在为了使保护器端部盖的安装状态稳定,而将盖上板部及盖下板部的车宽方向的长度设定为较长的情况下,在比盖上板部及盖下板部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缘更靠车宽方向外侧处,反射板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重叠于保护器后板部的后表面,因此能够使反射板的端部比盖筒部的车宽方向内侧的前端更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并接近后防钻撞保护器的端部。因此,能够确保保护器端部盖的稳定的安装状态,并且将反射板延伸并接近后防钻撞保护器的端部。
本公开的第二方案是第一方案的防钻撞保护器构造,后防钻撞保护器是通过将内件上板部及内件下板部从内件纵板部的上缘及下缘向车辆后方延伸的U状截面的保护器内件、与外件上板部及外件下板部从外件纵板部的上缘及下缘向车辆前方延伸的U状截面的保护器外件组合成矩形筒状并固定而形成的。保护器内件的车宽方向的长度短于保护器外件的车宽方向的长度,在后防钻撞保护器的端部,保护器内件的端面位于比保护器外件的端面更靠车宽方向内侧。反射板重叠固定于外件纵板部的后表面,盖上板部、盖下板部和盖前板部分别从上方、下方及前方重叠于保护器内件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
在上述结构中,保护器内件短于保护器外件,从而后防钻撞保护器轻量化。此外,在后防钻撞保护器的端部,保护器内件的端面位于比保护器外件的端面更靠车宽方向内侧处,从而在保护器内件的车宽方向外侧处,后防钻撞保护器的内部会在上下及前方露出,但盖上板部、盖下板部和盖前板部从外侧重叠于保护器里侧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因此可以通过盖筒部覆盖在上下及前方露出的区域。
本公开的第三方案是第一或第二方案的防钻撞保护器构造,盖上板部的后端部比反射板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的后表面更向后方突出。
在上述结构中,在登上货架时等会将后防钻撞保护器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作为脚踏处,因此在操作者将脚(鞋子)踩在保护器端部盖的情况下,盖上板部的后端部比反射板的端部的后表面更向后方突出,因此操作者的鞋子不易与反射板的端部干扰。因此,能够防止与操作者的鞋子干扰导致的反射板的损伤(向剥落方向变形等)。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确保保护器端部盖稳定的安装状态,并且能够将反射板延伸至接近后防钻撞保护器的端部。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后方观察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后防钻撞保护器构造的立体图。
图2是从前方观察图1的后防钻撞保护器的端部的立体图。
图3是从后方观察图1的后防钻撞保护器构造的立体图。
图4A是图3的IVa-Iva箭头截面图。
图4B是图3的IVb-IVb箭头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针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4B进行说明。在各图中,FR表示车辆前方,UP表示车辆上方,IN表示车宽方向内侧。此外,以下的说明中的前后方向表示车辆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表示朝向车辆前方的状态下的左右方向。
如图1所示,车辆1的车身框架2具备左右的纵向构件3和多个横向构件4(图1中图示出后端的横向构件4)。左右的纵向构件3被配置于车宽方向的左右两侧,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各横向构件4,其两端接合于左右的纵向构件3,连结纵向构件3彼此。
在左右的纵向构件3的后端部,分别固定有用于支承后防钻撞保护器(RUP)10的防钻撞保护器托架(UP托架)5。UP托架5所支承的RUP10在车身框架2的后端部的下方在车宽方向上延伸,防止在其他车辆从车辆1的后方碰撞时其他车辆钻入车辆1的下方。
在RUP10的左右的端部,安装有保护器端部盖(下面简称为盖)30。此外,在RUP10的后表面,安装有在夜间等用于容易从后续车辆识别RUP10的反射板(反射器)40。
如图2所示,RUP10是通过将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U状截面的保护器内件11、与在保护器内件11的后侧沿车宽方向延伸的U状截面的保护器外件12,以界定封闭空间13的方式组合固定成矩形筒状而形成的。保护器内件11具有沿着车宽方向立起的内件纵板部14和从内件纵板部14的上缘及下缘向车辆后方弯曲延伸的内件上板部15及内件下板部16。保护器外件12具有沿着车宽方向立起的外件纵板部17、从外件纵板部17的上缘及下缘弯曲并向车辆前方延伸的外件上板部18及外件下板部19。
内件上板部15的后端部从下方重叠接合于外件上板部18的前端部,内件下板部16的后端部从上方重叠接合于外件下板部19的前端部。内件上板部15及外件上板部18构成保护器上板部20,内件下板部16及外件下板部19构成保护器下板部21,保护器上板部20与保护器下板部21上下分开并相对置。内件纵板部14和外件纵板部17分别构成前后分开并相对置的保护器前板部22和保护器后板部23。
保护器内件11的车宽方向的长度短于保护器外件12的车宽方向的长度,在RUP10的两端部,保护器内件11的端面位于比保护器外件12的端面更靠车宽方向内侧处。即,RUP10的两端部具有前侧短于后侧的阶梯形状。
如图3、图4A及图4B所示,盖30是将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RUP10的端面的盖端面部31、和从盖端面部31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的矩形筒状的盖筒部32一体形成的树脂制的部件。
盖筒部32具有从上方重叠并固定于保护器上板部20的盖上板部33、从下方重叠并固定于保护器下板部21的盖下板部34、从前方重叠于保护器前板部22的盖前板部35、以及从后方重叠于保护器后板部23的盖后板部36。盖上板部33、盖下板部34和盖前板部35在车宽方向上的长度大致相等,盖后板部36的车宽方向的长度短于其他的板部33、34、35的车宽方向的长度。因此,在安装了盖30的盖安装状态下的RUP10的端部的上下及前后的露出面积之中,后表面比其他面(上表面、下表面及前表面)更广。此外,在没有安装盖30的状态下,在保护器内件11的车宽方向外侧,RUP10的内部(封闭空间13)在上下及前方露出。
在盖安装状态下,盖前板部35的大致整个区域与保护器前板部22(内件纵板部14)重合,盖后板部36的大致整个区域与保护器后板部23(外件纵板部17)重合。在盖上板部33,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的前侧与内件上板部15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重合,后侧的大致整个区域与外件上板部18重合。同样地,在盖下板部34,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的前侧与内件下板部16的车宽方向外件的端部重合,后侧的大致整个区域与外件下板部19重合。即,在保护器内件11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盖上板部33、盖下板部34和盖前板部35分别从上方、下方和前方重合。
在将盖30安装于RUP10的端部时,通过将盖筒部32覆盖在RUP10的端部的外周面,对重叠于内件上板部15的保护器上板部20的后侧区域,从上方钉入自攻螺钉(结合部件)37,并且对重叠于内件下板部16的保护器下板部21的后侧区域,从下方钉入自攻螺钉(省略图示),从而固定于RUP10。
反射板40为矩形薄板形状,从后方重叠固定于保护器后板部23(外件纵板部17)的后表面。反射板40与盖30同样地,通过从后方钉入自攻螺钉(结合部件)41来固定。此外,代替自攻螺钉37、41,也可以使用螺钉等的其他结合部件。
反射板40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在比盖上板部33及盖下板部34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缘更靠车宽方向外侧处,重叠于保护器后板部23的后表面。盖上板部33的后端部38与盖下板部34的后端部39向比反射板40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的后表面更后方突出。
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为了稳定盖30的安装状态,而将盖上板部33、盖下板部34及盖前板部35的车宽方向的长度设定得较长时,反射板40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在比盖上板部33及盖下板部34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缘更靠车宽方向外侧处重叠于保护器后板部23的后表面,因此能够使反射板40的端部向比盖筒部32的车宽方向内侧的前端更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并接近RUP10的端部。因此,能够确保盖30的稳定的安装状态,并且能够延伸反射板40并接近RUP10的端部。
由于保护器内件11短于保护器外件12,所以RUP10轻量化。此外,在RUP10的端部,保护器内件11的端面位于比保护器外件12的端面更靠车宽方向内侧,因此在保护器内件11的车宽方向外侧,RUP10的内部会在上下及前方露出,但盖上板部33、盖下板部34和盖前板部35分别从上方、下方和前方重叠于保护器内件11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因此能够通过盖筒部32覆盖在上下及前方露出的区域。
此外,在登上货架时等,将RUP10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作为脚踏处,从而在操作者将脚(鞋子)42放在盖30上的情况下,盖上板部33的后端部38及盖下板部34的后端部39比反射板40的端部的后表面向后方突出,因此操作者的鞋子42不易与反射板40的端部干扰。因此,能够防止与操作者的鞋子42相干扰导致的反射板40的损伤(向剥落方向的变形等)。
以上,针对本发明,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内容,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中当然能够适当变更。即,无需说明的是,基于该实施方式由本领域技术人员等得到的其他实施方式、实施例及应用技术等全部包含在本发明的范畴中。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针对在端部具有阶梯形状的RUP10安装盖30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对在端部没有阶梯形状的RUP安装盖30。
本申请基于2020年3月19日提交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特愿2020-049666),其内容作为参照引用至此。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适用在具备后防钻撞保护器的车辆中。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
2:车身框架
3:纵向构件
4:横向构件
5:防钻撞保护器托架(UP托架)
10:后防钻撞保护器(RUP)
11:保护器内件
12:保护器外件
13:封闭区间
14:内件纵板部
15:内件上板部
16:内件下板部
17:外件纵板部
18:外件上板部
19:外件下板部
20:保护器上板部
21:保护器下板部
22:保护器前板部
23:保护器后板部
30:保护器端部盖(盖)
31:盖端面部
32:盖筒部
33:盖上板部
34:盖下板部
35:盖前板部
36:盖后板部
37、41:自攻螺钉(结合部件)
38:盖上板部的后端部
39:盖下板部的后端部
40:反射板
42:操作者的脚(鞋子)
Claims (3)
1.一种防钻撞保护器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
后防钻撞保护器,被配置于车身的后端下方,固定于车身侧并在车宽方向上延伸,
保护器端部盖,被安装于所述后防钻撞保护器的端部,以及
反射板,被安装于所述后防钻撞保护器;
所述后防钻撞保护器是矩形筒状,具有上下分开并相对置的保护器上板部及保护器下板部、在车辆前后分开并相对置的保护器前板部以及保护器后板部,
所述反射板从后方重叠固定于所述保护器后板部的后表面,
所述保护器端部盖具有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所述后防钻撞保护器的端面的盖端面部、以及从所述盖端面部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的矩形筒状的盖筒部,
所述盖筒部具有从上方重叠并固定于所述保护器上板部的盖上板部、从下方重叠并固定于所述保护器下板部的盖下板部、从车辆前方重叠于所述保护器前板部的盖前板部、以及从车辆后方重叠于所述保护器后板部的盖后板部,
所述盖后板部的车宽方向的长度比所述盖上板部的车宽方向的长度及所述盖下板部的车宽方向的长度短,
在比所述盖上板部及所述盖下板部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缘更靠车宽方向外侧处,所述反射板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重叠于所述保护器后板部的后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钻撞保护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防钻撞保护器是通过将U状截面的保护器内件和U状截面的保护器外件组合成矩形筒状并固定而形成的,所述保护器内件由内件上板部及内件下板部从内件纵板部的上缘及下缘向车辆后方延伸而成,所述保护器外件由外件上板部及外件下板部从外件纵板部的上缘及下缘向车辆前方延伸而成,
所述保护器内件的车宽方向的长度比所述保护器外件的车宽方向的长度短,
在所述后防钻撞保护器的端部,所述保护器内件的端面位于比所述保护器外件的端面更靠车宽方向内侧处,
所述反射板重叠固定于所述外件纵板部的后表面,
所述盖上板部、所述盖下板部和所述盖前板部分别从上方、下方和前方重叠于所述保护器内件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钻撞保护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上板部的后端部比所述反射板的所述端部的后表面更向后方突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049666 | 2020-03-19 | ||
JP2020049666A JP2021146925A (ja) | 2020-03-19 | 2020-03-19 | 車両のアンダーランプロテクタ構造 |
PCT/JP2021/010536 WO2021187460A1 (ja) | 2020-03-19 | 2021-03-16 | 車両のアンダーランプロテクタ構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298071A true CN115298071A (zh) | 2022-11-04 |
Family
ID=77771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80022446.2A Pending CN115298071A (zh) | 2020-03-19 | 2021-03-16 | 车辆的防钻撞保护器构造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21146925A (zh) |
CN (1) | CN115298071A (zh) |
WO (1) | WO2021187460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854416B2 (ja) * | 2010-03-19 | 2016-02-09 | 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 トラック用リア・アンダラン・プロテクタ |
JP2017047738A (ja) * | 2015-08-31 | 2017-03-09 |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 アンダーランプロテクタ |
CN205202928U (zh) * | 2015-11-23 | 2016-05-04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护栏横梁、车辆的下防护装置和车辆 |
CN106335456A (zh) * | 2016-10-31 | 2017-01-18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商用车侧防护栏 |
-
2020
- 2020-03-19 JP JP2020049666A patent/JP2021146925A/ja active Pending
-
2021
- 2021-03-16 CN CN202180022446.2A patent/CN115298071A/zh active Pending
- 2021-03-16 WO PCT/JP2021/010536 patent/WO202118746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1146925A (ja) | 2021-09-27 |
WO2021187460A1 (ja) | 2021-09-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102947B2 (ja) | センサ用プロテクタ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車両 | |
JP7088882B2 (ja) | 自律的な後方視野センサの取付部 | |
KR102660340B1 (ko) | 차량의 전방 차체 구조 | |
JP7264016B2 (ja) | センサ取付構造 | |
US20160214671A1 (en) | Two-wheeled motor vehicle | |
EP2080695B1 (en) | Flasher and straddle-type vehicle | |
US8690230B2 (en) | Body front structure of vehicle | |
EP1336536A1 (en) | Automotive bumper structure | |
CN108928395B (zh) | 车身前部构造 | |
US11603159B2 (en) | Straddle type vehicle | |
JP2019099049A (ja) | センサー搭載構造 | |
JP2013107494A (ja) | 車両の後部構造 | |
US9016724B2 (en) | Vehicle splash guard | |
US20220314910A1 (en) | Front bumper | |
EP1048895A1 (en) | Pedestrian protection headlamp | |
US20060227565A1 (en) | Headlamp gasket | |
JP6722140B2 (ja) | 接地ガード取付構造 | |
CN115298071A (zh) | 车辆的防钻撞保护器构造 | |
CN110857069B (zh) | 外界传感器 | |
JP2007062617A (ja) | バンパー構造 | |
CN111196238B (zh) | 传感器搭载构造 | |
US6644726B2 (en) | Vehicle rear body structure | |
US20220314914A1 (en) | Front bumper | |
JP4031502B2 (ja) | 自動二輪車用のフロントフェンダおよび自動二輪車 | |
US20220266740A1 (en) | Radar mounting structur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