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73663B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73663B
CN115273663B CN202210851750.4A CN202210851750A CN115273663B CN 115273663 B CN115273663 B CN 115273663B CN 202210851750 A CN202210851750 A CN 202210851750A CN 115273663 B CN115273663 B CN 1152736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ckness
back plate
display panel
sub
curved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5175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73663A (zh
Inventor
裴军强
张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5175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73663B/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16938 priority patent/WO202401643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2736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736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736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736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平面显示区以及邻接于平面显示区的曲面显示区,且曲面显示区包括设置于平面显示区周侧的多个侧边曲面子区以及连接于相邻两侧边曲面子区之间的拐角曲面子区;该显示面板还包括面板主体、背板以及偏光片;背板设置于面板主体的一侧;偏光片设置于面板主体远离背板的一侧;其中,至少在拐角曲面子区内,背板的厚度大于偏光片的厚度。本发明可以通过增加背板位于拐角曲面子区内的厚度来提高显示面板产生褶皱的应力阈值,降低显示面板发生褶皱的概率,以提高显示面板的良品率以及在拐角曲面子区内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具有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变化及移动终端产品的发展,人们逐渐追求具有圆润曲线的手机终端外观,市场也出现了众多曲面屏终端,且目前的多曲面屏都是两个侧边为曲面,即双曲面,而双曲面产品繁多且技术研究日趋完善,但是四曲面屏由于弧线更加优美、差异化外观及正视四边无边框等优点,逐渐成为市场热点,四曲面屏亦是手机终端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
在四曲面屏中,曲面区域容易发生褶皱,尤其是在拐角区域内;由于褶皱的存在,容易导致屏体封装破裂,出现黑斑。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降低显示面板发生褶皱的概率,提高显示面板的良品率以及在拐角曲面子区内的显示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平面显示区以及邻接于所述平面显示区的曲面显示区,且所述曲面显示区包括设置于所述平面显示区周侧的多个侧边曲面子区以及连接于相邻两所述侧边曲面子区之间的拐角曲面子区;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面板主体;
背板,设置于所述面板主体的一侧;
偏光片,设置于所述面板主体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
其中,至少在所述拐角曲面子区内,所述背板的厚度大于所述偏光片的厚度。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侧边曲面子区内,所述背板的厚度大于所述偏光片的厚度。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背板在所述拐角曲面子区内的厚度大于所述背板在所述侧边曲面子区内的厚度。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平面显示区内,所述背板的厚度大于所述偏光片的厚度。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背板在所述曲面显示区内的厚度大于所述背板在所述平面显示区内的厚度。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背板在所述拐角曲面子区内的厚度等于所述背板在所述侧边曲面子区内的厚度,且等于所述背板在所述平面显示区内的厚度。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拐角曲面子区内,所述背板的厚度沿远离所述平面显示区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至少在所述拐角曲面子区内,所述背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90微米,且小于或等于250微米,所述偏光片的厚度小于或等于106微米。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至少在所述拐角曲面子区内,所述背板的厚度与所述偏光片的厚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40微米。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偏光片远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胶层、以及设置于所述胶层远离所述偏光片一侧的盖板,且至少在所述拐角曲面子区内,所述胶层的厚度大于所述背板的厚度。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至少在拐角曲面子区内,所述胶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00微米,且小于或等于200微米。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背板包括背板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背板本体靠近所述面板主体一侧或远离所述面板主体一侧的加厚部,且所述加厚部至少设置于所述拐角曲面子区内。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加厚部的材料与所述背板本体的材料相同或不同。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背板本体包括设置于所述平面显示区内的第一子部以及设置于所述拐角曲面子区内的第二子部,且所述第一子部的弹性模量大于所述第二子部的弹性模量。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背板在所述曲面显示区内沿远离所述面板主体的一侧弯曲,其中,所述加厚部位于所述背板本体靠近所述面板主体的一侧并位于所述拐角曲面子区内,且所述加厚部的弹性模量大于所述第二子部的弹性模量,且小于所述第一子部的弹性模量;
或者,所述加厚部位于所述背板远离所述面板主体的一侧并位于所述拐角曲面子区内,且所述加厚部的弹性模量小于所述第二子部的弹性模量。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面板主体包括基底、以及设置于所述基底靠近所述偏光片一侧的显示功能层,所述基底包括第一有机柔性层和第二有机柔性层,所述第二有机柔性层位于所述第一有机柔性层和所述显示功能层之间,且所述第一有机柔性层的厚度小于10微米。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有机柔性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6微米。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面板主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显示功能层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封装层,所述封装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无机层、有机层以及第二无机层,且所述有机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10微米。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拐角曲面子区内,至少部分所述背板呈高斯曲面弯曲,且所述面板主体与呈所述高斯曲面弯曲的所述背板相贴合,呈所述高斯曲面弯曲的所述背板的压缩率大于或等于0.2。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装置主体以及所述显示面板,且所述装置主体与所述显示面板组合为一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中对显示面板的叠构厚度进行设计,使得至少在拐角曲面子区内,背板的厚度大于偏光片的厚度,进而相对于现有技术,可以增加背板位于拐角曲面子区内的厚度,通过增加背板位于拐角曲面子区内的厚度来提高显示面板产生褶皱的应力阈值,降低显示面板发生褶皱的概率,以提高显示面板的良品率以及在拐角曲面子区内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弯曲制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褶皱程度表征曲线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褶皱程度表征曲线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褶皱程度表征曲线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平面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施例M1中显示面板的褶皱产生仿真模拟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施例M2中显示面板的褶皱产生仿真模拟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施例M1中显示面板与实施例M2中显示面板的褶皱产生实物对照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面板主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面板主体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请结合图1,该显示面板包括平面显示区101以及邻接于平面显示区101的曲面显示区102,且曲面显示区102包括设置于平面显示区101周侧的多个侧边曲面子区1021以及连接于相邻两侧边曲面子区1021之间的拐角曲面子区1022。
该显示面板还包括面板主体10、背板20以及偏光片30;进一步地,背板20设置于面板主体10的一侧,偏光片30设置于面板主体10远离背板20的一侧。
其中,至少在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背板20的厚度大于偏光片30的厚度。
在实施应用过程中,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在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使得背板20的厚度大于偏光片30的厚度,进而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偏光片的厚度一般大于背板的厚度而言,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增加背板20位于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的厚度,并使其大于偏光片30的厚度,以通过增加背板20位于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的厚度来提高显示面板产生褶皱的应力阈值,降低显示面板发生褶皱的概率,以提高显示面板的良品率以及在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的显示效果。
具体地,请继续参照图1以及图2,该显示面板包括面板主体10、背板20、偏光片30以及盖板50;其中,背板20通过第一粘附层42贴附于面板主体10的一侧,偏光片30设置于面板主体10远离背板20的一侧,且盖板50通过胶层41与偏光片30远离面板主体10的一侧相贴合。
可以理解的是,偏光片30位于面板主体10的出光侧,以起到降低反射光,提高显示效果的作用,而背板20位于面板主体10背向出光侧的一侧,以对面板主体10起到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进一步地,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且显示区包括平面显示区101以及邻接于平面显示区101的曲面显示区102,其中,曲面显示区102包括设置于平面显示区101周侧的多个侧边曲面子区1021、以及位于相邻两个侧边曲面子区1021之间的拐角曲面子区1022。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可以为四曲面显示面板,即侧边曲面子区1021的数量为四个,且任意相邻的两个侧边曲面子区1021之间皆形成有拐角,即形成有拐角曲面子区1022;且显示面板在曲面显示区102内,且朝着远离出光侧的一侧进行弯曲,以形成四曲面显示面板,且本发明实施例以上述显示面板的曲面数量以及弯曲方向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限于此。
其中,经验证发现曲面显示面板的褶皱主要在盖板贴合的制程中产生的,请结合图1以及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模组60与盖板50进行贴合制程的结构示意图,在进行盖板50贴合时,此时的显示模组并没有完全制备完成,此时显示模组60主要可包括层叠的背板20、第一粘附层42、面板主体10、偏光片30以及胶层41,通过贴合设备将上述模组结构与盖板50进行贴合,其中贴合设备包括下机台71、设置于下机台71上的弯曲件72、设置于下机台71上方的上机台73、设置于下机台71和上机台73之间的固定夹持机构74以及由固定夹持机构74夹持固定的承载基板75;具体地,将显示模组60置于承载基板75上,将盖板50置于上机台73内,且盖板50的弯曲弧度与上机台73的弯曲弧度相吻合,然后下机台带着弯曲件72向上移动,使得承载基板75和显示模组60皆发生弯曲,并贴附至盖板50靠近显示模组60的一侧,以在拐角处呈高斯曲面贴合。本发明实施例经验证发现,当显示模组60与盖板50进行贴合过程中,由于显示模组60在拐角处的曲面面积大于盖板50在拐角处的曲面面积,进而容易形成褶皱。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对显示面板中各膜层之间的厚度关系进行多次反复的多因子实验验证分析,发现通过增加背板20的厚度对显示面板的拐角处的褶皱现象能够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请参照图1、图3、图4以及图5,其中,图3、图4以及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当背板20为不同厚度且与偏光片30之间具有不同大小关系时,显示面板在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产生褶皱程度的表征结果,其中,图3对应的背板20的厚度为60微米,图4对应的背板20的厚度为90微米,图5对应的背板20的厚度为150微米,且图3、图4以及图5对应的偏光片30的厚度皆为106微米。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便于验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3、图4以及图5中背板20的厚度以及偏光片30的厚度皆为背板20和偏光片30的整面厚度,但是验证区域为显示面板的拐角曲面子区1022。
其中,由图3中可以得到,显示面板的最大褶皱幅值为0.074毫米,由图4可以得到,显示面板的最大褶皱幅值为0.064毫米,由图5可以得到,显示面板的最大褶皱幅值为0.052毫米;其中,最大褶皱幅值表示褶皱波形的波峰与波谷之间的最大距离,即最大褶皱幅值越小,显示面板产生褶皱的程度越小;承上,可以看出,随着背板20厚度的增加,显示面板产生的褶皱的最大褶皱幅值在降低,即显示面板产生褶皱的程度在减小;且将图5中显示面板产生褶皱程度的表征结果与图3、图4中显示面板产生褶皱程度的表征结果相比,可以看出,当背板20的厚度大于偏光片30的厚度时,显示面板的最大褶皱幅值的下降程度更大。因此,可以证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增加背板20的厚度,且将背板20的厚度设置为大于偏光片30的厚度时,可以有效地降低显示面板在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产生褶皱的程度,提高显示面板的良品率,提高显示面板的曲面显示效果。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以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请参照图6和图7,且图6可以为图7中沿AA线截得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至少在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背板20的厚度大于偏光片30的厚度,即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增加位于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的背板20的厚度,使其大于偏光片30的厚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至少部分显示面板呈高斯曲面弯曲,且呈高斯曲面弯曲的显示面板的压缩率大于或等于0.2,即至少部分显示面板在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进行贴合的各膜层皆呈高斯曲面进行弯曲,其弯曲弧度较大,具体可包括背板20、面板主体10、偏光片30以及胶层41,而现有技术中,由于显示面板中的背板20、面板主体10、偏光片30以及胶层41需要与呈高斯曲面弯曲的盖板50在拐角处进行贴合,但是背板20、面板主体10、偏光片30以及胶层41位于拐角处的曲面面积较大,且大于盖板50位于拐角处的曲面面积,进而容易发生褶皱,导致应力集中,容易造成封装失效,并产生黑斑的问题。但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增加位于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背板20的厚度,且大于偏光片30的厚度,以增加背板20位于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的厚度来提高显示面板产生褶皱的应力阈值,使得背板20在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更容易呈高斯曲面弯曲,且降低显示面板发生褶皱的概率,使得显示面板在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更容易呈高斯曲面弯曲,以提高显示面板的良品率以及在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的显示效果,提高显示面板的曲面显示效果。
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对背板20的厚度进行加厚,即背板20包括背板本体21以及设置于背板本体21上的加厚部22,且加厚部22位于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
可以理解的是,背板20在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的厚度大于背板20在侧边曲面子区1021和平面显示区101内的厚度。
在本实施例中,加厚部22设置于背板本体21靠近面板主体10的一侧,且加厚部22的厚度均一;第一粘附层42在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的厚度小于第一粘附层42在拐角曲面子区1022以外的厚度,即第一粘附层42远离背板20的一侧可以为平面,以对背板20产生的段差进行补偿,以提高背板20和面板主体10的贴合良率。
进一步地,背板本体21包括位于平面显示区101内的第一子部211、以及位于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的第二子部212,且加厚部22的弹性模量以及第二子部212的弹性模量皆小于第一子部211的弹性模量,由于加厚部22和第二子部212位于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需要进入高斯曲面进行弯曲,进而将加厚部22和第二子部212的弹性模量设置为小于第一子部211的弹性模量,以提高加厚部22和第二子部212的柔性,降低弯曲应力;此外,第二子部212的弹性模量还小于加厚部22的弹性模量,由于显示面板进行弯曲时,第二子部212位于弯曲的内侧,其受到的挤压和弯曲应力大于加厚部22,进而将第二子部212的弹性模量设置得更小,以进一步提高第二子部212的柔性。
可选的,第一子部211的弹性模量可以大于或等于3300MPa,且小于或等于3700MPa,而第二子部212的弹性模量和加厚部22的弹性模量皆可以大于或等于2500MPa,且小于或等于3000MPa。
可选的,加厚部22的材料可与背板本体21的材料相同或者不同,且加厚部22的材料与背板本体21的材料皆可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者聚酰亚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胶层41的材料可包括OCA胶材,且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至少在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胶层41的厚度大于背板20的厚度,即对胶层41的厚度也进行加厚,以提高胶层41位于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的厚度来提高显示面板产生褶皱的应力阈值,降低显示面板发生褶皱的概率,以提高显示面板的良品率以及在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的显示效果。
承上,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在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使得背板20的厚度大于偏光片30的厚度,进而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偏光片的厚度大于背板的厚度而言,可以增加背板20位于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的厚度,通过增加背板20位于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的厚度来提高显示面板产生褶皱的应力阈值,降低显示面板发生褶皱的概率,以提高显示面板的良品率以及在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的显示效果。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中,请参照图8,本实施例与上一个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在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背板20的厚度沿远离平面显示区101的方向上逐渐增大,即加厚部22的厚度沿远离平面显示区101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承上,本实施例使得背板20的厚度呈渐变趋势,降低显示面板发生褶皱的概率,以提高显示面板的良品率以及在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的显示效果的同时,还可以避免因背板20的厚度骤变而导致应力集中等不良现象。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中,请参照图9,本实施例相对于第一个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加厚部22设置于背板本体21远离面板主体10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加厚部22的弹性模量以及第二子部212的弹性模量皆小于第一子部211的弹性模量,由于加厚部22和第二子部212位于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需要进入高斯曲面进行弯曲,进而将加厚部22和第二子部212的弹性模量设置为小于第一子部211的弹性模量,以提高加厚部22和第二子部212的柔性,降低弯曲应力;此外,加厚部22的弹性模量还小于第二子部212的弹性模量,由于显示面板进行弯曲时,加厚部22位于弯曲的内侧,其受到的挤压和弯曲应力大于第二子部212,进而将加厚部22的弹性模量设置得更小,以进一步提高加厚部22的柔性。
承上,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在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使得背板20的厚度大于偏光片30的厚度,进而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偏光片的厚度大于背板的厚度而言,可以增加背板20位于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的厚度,通过增加背板20位于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的厚度来提高显示面板产生褶皱的应力阈值,降低显示面板发生褶皱的概率,以提高显示面板的良品率以及在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的显示效果。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中,请参照图6、图7以及图10,且图10为图7中沿BB线截得的截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在侧边曲面子区1021和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背板20的厚度皆大于偏光片30的厚度。
可以理解的是,背板20在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的厚度大于背板20在侧边曲面子区1021内的厚度,且背板20在侧边曲面子区1021内的厚度大于背板20在平面显示区101内的厚度;即本实施例中对背板20位于曲面显示区102内的部分皆进行加厚,以有效降低曲面显示区102内因弯曲而产生褶皱的概率,且由于背板20在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的弯曲弧度更大,因此,背板20在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的厚度最大,相对于侧边曲面子区1021,更能降低背板20产生褶皱的概率。
进一步地,背板本体21还包括设置于侧边曲面子区1021内的第三子部213,且第三子部213的弹性模量小于第一子部211的弹性模量,以提高背板20位于侧边曲面子区1021内的柔性,降低弯曲应力;第三子部213的弹性模量还可以大于第二子部212的弹性模量,由于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的弯曲弧度最大,进而本实施例中第三子部213的弹性模量最小,以实现背板20的弹性模量的梯度化设计,以配合不同区域内对于柔性的需求。
承上,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在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使得背板20的厚度大于偏光片30的厚度,进而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偏光片的厚度大于背板的厚度而言,可以增加背板20位于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的厚度,通过增加背板20位于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的厚度来提高显示面板产生褶皱的应力阈值,降低显示面板发生褶皱的概率,以提高显示面板的良品率以及在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的显示效果。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在整个显示区的范围内,即在平面显示区101和曲面显示区102的范围内,背板20的厚度大于偏光片30的厚度,如图1所示。即在本实施例中,对背板20进行整体加厚,且背板20在侧边曲面子区1021内的厚度、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的厚度等于背板20在平面显示区101内的厚度,在本实施例中,加厚部可整面覆盖于背板本体靠近面板主体10的一侧或覆盖于背板本体远离面板主体10的一侧(图中并未示出)。
此外,在对背板20进行整体加厚的情况下,也可以对背板20的厚度进行梯度化设置,即背板20在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的厚度大于背板20在侧边曲面子区1021内的厚度,背板20在侧边曲面子区1021内的厚度大于背板20在平面显示区101内的厚度。
进一步地,背板20在曲面显示区102内的弹性模量小于背板20在平面显示区101内的弹性模量,以及背板20在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的弹性模量小于背板20在侧边曲面子区1021内的弹性模量,以实现背板20的弹性模量的梯度化设计,以配合不同区域内对于柔性的需求。
承上,本实施例使得背板20在平面显示区101和曲面显示区102内的厚度皆大于偏光片30的厚度,即对背板20进行整体加厚,以提高显示面板的良品率以及在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的显示效果的同时,还不需要对背板20进行厚度差异化设置,简化了背板20的制作难度和制作工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随着背板20、偏光片30以及胶层41的厚度的增加,显示面板在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产生褶皱的程度可以减少;但是,当背板20厚度过大时,也会导致背板20在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出现贴合不良的现象;此外,由于偏光片30的弹性模量较大,一般在4000MPa左右,硬度较大,若偏光片30的厚度过大,将使得偏光片30不容易发生弯曲,进而在显示模组60与盖板50进行贴合过程中,容易发生剥离的现象;而当胶层41的厚度过大时,容易影响显示面板的透光,降低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承上,可选的,至少在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背板20的厚度可以大于或等于90微米,且小于或等于250微米,偏光片30的厚度可以大于或等于66微米,且小于或等于106微米,胶层41的厚度可以大于或等于100微米,且小于或等于200微米。且在上述厚度范围内,背板20的厚度大于偏光片30的厚度,以进一步降低显示面板产生褶皱的程度。
请结合图1、图11、图12以及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对背板20、偏光片30以及胶层41的厚度进行设定,并验证背板20、偏光片30以及胶层41在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为设定厚度时,其减少褶皱的程度。
其中,取背板20的厚度为150微米、偏光片30的厚度为106微米以及胶层41的厚度为200微米,以满足胶层41的厚度大于背板20的厚度,且背板20的厚度大于偏光片30的厚度,并记为实施例M1进行验证,得结果如图11和图13所示。
取背板20的厚度为90微米、偏光片30的厚度为66微米以及胶层41的厚度为100微米,以满足胶层41的厚度大于背板20的厚度,且背板20的厚度大于偏光片30的厚度,并记为实施例M2进行验证,得结果如图12和图13所示。
由图11、图12以及图13可以看出,随着背板20、偏光片30以及胶层41三者的厚度的增加,即实施例M1中背板20、偏光片30以及胶层41三者的厚度相对于实施例M2增加了,且在显示面板其他膜层不变的情况下,实施例M1中的显示面板相对于实施例M2中的显示面板的厚度增加了200微米;其中,实施例M2中的显示面板尚有褶皱产生,而随着背板20、偏光片30以及胶层41三者厚度的增加,实施例M1中的显示面板已经基本上消除了褶皱。
由此可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随着背板20、偏光片30以及胶层41的厚度的增加,显示面板产生褶皱的程度可以降低。
进一步,当背板20的厚度大于90微米且厚度继续增加时,显示面板产生褶皱的程度在降低,且当背板20的厚度达到150微米时,显示面板基本消除了褶皱;因此,优选的,至少在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背板20的厚度可大于或等于90微米,且小于或等于150微米。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对背板20和偏光片30进行加厚,以减小显示面板产生褶皱的程度,但是,由于偏光片30的弹性模量较大,当偏光片30的加厚程度较大时,更容易在贴合的时候产生膜层剥离现象,因此,背板20的加厚程度需要大于偏光片30的加厚程度,且根据上述验证结果,背板20的厚度与偏光片30的厚度的差值可以大于或等于40微米,以保证显示面板改善褶皱的效果。
承上,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背板20、偏光片30以及胶层41的厚度进行设定,并对设定的厚度进行验证,已表明,在显示面板的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随着背板20的厚度的增加,且大于偏光片30的厚度时,显示面板在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产生褶皱的现象将得到有效改善,同时,增大胶层41的厚度,也有利于改善显示面板产生褶皱的现象,即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良品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图14以及图15,面板主体10包括基底11、依次设置于基底11靠近偏光片30一侧的显示功能层12、以及设置于显示功能层12靠近偏光片30一侧的封装层13。
具体地,基底11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有机柔性层111、第一水氧阻挡层113、第二有机柔性层112以及第二水氧阻挡层114,其中,第一有机柔性层111和第二有机柔性层112的材料皆可以为聚酰亚胺,第一水氧阻挡层113和第二水氧阻挡层114的材料皆可以包括氧化硅或者氮化硅中的至少一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有机柔性层111的厚度小于10微米,即小于现有显示面板中位于最下层的聚酰亚胺柔性衬底层的厚度,以减小本发明实施例中面板主体10的厚度,以减小面板主体10的厚度,提高面板主体10在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的弯曲性能,降低面板主体10受到的弯曲应力,降低面板主体10在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由于弯曲弧度过大而发生应力集中而发生损伤的概率,提高了显示面板的良品率。
进一步地,第一有机柔性层111的厚度还需要大于或等于6微米,以避免在显示面板从玻璃基板上采用激光剥离过程中,激光能量对面板主体10内的器件造成损伤。
可选的,第一有机柔性层111的厚度等于第二有机柔性层112的厚度,且等于6微米。
进一步地,显示功能层12可包括薄膜晶体管层121以及发光功能层122,其中,薄膜晶体管层121包括薄膜晶体管以及包覆薄膜晶体管的绝缘层,而发光功能层122包括设置于绝缘层上的阳极、像素定义层、有机发光层以及阴极层,阳极与薄膜晶体管电性连接,以实现信号的传输,且上述结构皆可参照常规工艺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封装层13设置于阴极层远离基底11的一侧,且封装层13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阴极层上的第一无机层131、有机层132以及第二无机层13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机层132的厚度小于或等于10微米,小于现有显示面板中有机封装层的厚度,以进一步减小面板主体10的厚度,以进一步提高面板主体10在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的弯曲性能,降低面板主体10受到的弯曲应力,降低面板主体10在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由于弯曲弧度过大而发生应力集中而发生损伤的概率,提高了显示面板的良品率。
此外,有机层132的厚度还需要大于或等于8微米,以保证有机层132在制备过程中可以实现流平,保证封装层13的封装效果。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背板20远离面板主体10一侧的功能膜层,具体可包括设置于背板20远离面板主体10一侧的遮光膜81以及设置于遮光膜81远离背板20一侧的缓冲层82;可选的,缓冲层82的材料可以为泡棉;或者缓冲层82的材料可还可以为泡棉和金属材料的组合,以使得缓冲层82在起到缓冲作用的同时,还可以起到一定的散热作用,其中金属材料可以为铝和铜。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功能膜层还可以包括设置于缓冲层82远离遮光膜81一侧的散热材料层84以及设置于散热材料层84远离缓冲层82一侧的电磁屏蔽层85。其中,散热材料层84可通过第二粘附层83与缓冲层82相贴合。
进一步地,散热材料层84以及电磁屏蔽层85沿平行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的长度皆小于显示面板其他膜层沿平行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的长度;即散热材料层84以及电磁屏蔽层85在显示面板的一端内缩,以在缓冲层82远离背板20的一侧形成一空间,且在显示面板进行绑定弯折之后,该空间可用于放置经过绑定且弯折至缓冲层82远离背板20一侧的驱动芯片(图中并未示出)。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至少在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将背板20的厚度设置为大于偏光片30的厚度,可以有效降低显示面板在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产生褶皱的程度,提高显示面板的良品率,提高显示面板的曲面显示效果,且在本发明实施例设定的厚度范围内,对背板20、偏光片30以及胶层41的厚度进行增加,可以有效减小显示面板在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产生褶皱的程度;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通过降低面板主体10内的有机膜层的厚度,以提高面板主体10在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的弯曲性能,降低面板主体10受到的弯曲应力,降低面板主体10在拐角曲面子区1022内由于弯曲弧度过大而发生应力集中而发生损伤的概率,提高了显示面板的良品率。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装置主体以及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面板,且装置主体与显示面板组合为一体。
本发明实施例中,该装置主体可以包括中框、框胶等,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视等显示终端,在此不做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8)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平面显示区以及邻接于所述平面显示区的曲面显示区,且所述曲面显示区包括设置于所述平面显示区周侧的多个侧边曲面子区以及连接于相邻两所述侧边曲面子区之间的拐角曲面子区;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面板主体;
背板,设置于所述面板主体的一侧;
偏光片,设置于所述面板主体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
其中,至少在所述拐角曲面子区内,所述背板的厚度大于所述偏光片的厚度;
至少在所述拐角曲面子区内,所述背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90微米,且小于或等于250微米,所述偏光片的厚度小于或等于106微米;
至少在所述拐角曲面子区内,所述背板的厚度与所述偏光片的厚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40微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边曲面子区内,所述背板的厚度大于所述偏光片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在所述拐角曲面子区内的厚度大于所述背板在所述侧边曲面子区内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平面显示区内,所述背板的厚度大于所述偏光片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在所述曲面显示区内的厚度大于所述背板在所述平面显示区内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在所述拐角曲面子区内的厚度等于所述背板在所述侧边曲面子区内的厚度,且等于所述背板在所述平面显示区内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拐角曲面子区内,所述背板的厚度沿远离所述平面显示区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偏光片远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胶层、以及设置于所述胶层远离所述偏光片一侧的盖板,且至少在所述拐角曲面子区内,所述胶层的厚度大于所述背板的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在拐角曲面子区内,所述胶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00微米,且小于或等于200微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背板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背板本体靠近所述面板主体一侧或远离所述面板主体一侧的加厚部,且所述加厚部至少设置于所述拐角曲面子区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厚部的材料与所述背板本体的材料相同或不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本体包括设置于所述平面显示区内的第一子部以及设置于所述拐角曲面子区内的第二子部,且所述第一子部的弹性模量大于所述第二子部的弹性模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在所述曲面显示区内沿远离所述面板主体的一侧弯曲,其中,所述加厚部位于所述背板本体靠近所述面板主体的一侧并位于所述拐角曲面子区内,且所述加厚部的弹性模量大于所述第二子部的弹性模量,且小于所述第一子部的弹性模量;
或者,所述加厚部位于所述背板远离所述面板主体的一侧并位于所述拐角曲面子区内,且所述加厚部的弹性模量小于所述第二子部的弹性模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主体包括基底、以及设置于所述基底靠近所述偏光片一侧的显示功能层,所述基底包括第一有机柔性层和第二有机柔性层,所述第二有机柔性层位于所述第一有机柔性层和所述显示功能层之间,且所述第一有机柔性层的厚度小于10微米。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机柔性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6微米。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主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显示功能层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封装层,所述封装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无机层、有机层以及第二无机层,且所述有机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10微米。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拐角曲面子区内,至少部分所述显示面板呈高斯曲面弯曲,且呈所述高斯曲面弯曲的所述显示面板的压缩率大于或等于0.2。
1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装置主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且所述装置主体与所述显示面板组合为一体。
CN202210851750.4A 2022-07-19 2022-07-1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52736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51750.4A CN115273663B (zh) 2022-07-19 2022-07-1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CT/CN2022/116938 WO2024016439A1 (zh) 2022-07-19 2022-09-05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51750.4A CN115273663B (zh) 2022-07-19 2022-07-1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73663A CN115273663A (zh) 2022-11-01
CN115273663B true CN115273663B (zh) 2024-03-26

Family

ID=83767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51750.4A Active CN115273663B (zh) 2022-07-19 2022-07-1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73663B (zh)
WO (1) WO2024016439A1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58948A (zh) * 2015-08-27 2015-12-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板、背光模组及曲面显示装置
JP2017102276A (ja) * 2015-12-02 2017-06-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湾曲型表示装置
CN106976277A (zh) * 2017-03-04 2017-07-25 东莞市冠和光学玻璃有限公司 保护膜及其制造方法、玻璃盖板及其制造方法、电子设备
CN107367787A (zh) * 2017-09-22 2017-11-21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曲面背光异型导光板、曲面背光模组及曲面液晶显示器
CN109860422A (zh) * 2019-01-31 2019-06-0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014917A (zh) * 2019-05-31 2020-12-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偏光片、显示器及终端
CN212392267U (zh) * 2019-09-29 2021-01-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母板以及显示基板
CN112735270A (zh) * 2020-12-29 2021-04-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贴合方法
CN112863354A (zh) * 2021-01-22 2021-05-2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
CN214897341U (zh) * 2021-03-02 2021-11-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381209A (zh) * 2022-01-21 2022-04-22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胶材、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18578B1 (ko) * 2013-10-17 2020-06-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403224B1 (ko) * 2015-04-03 2022-05-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윈도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KR102404974B1 (ko) * 2017-09-12 2022-06-0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08711577B (zh) * 2018-05-24 2022-01-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3689787B (zh) * 2021-08-02 2023-02-0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078384B (zh) * 2021-11-03 2023-06-2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CN216980031U (zh) * 2022-02-17 2022-07-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
CN114495744A (zh) * 2022-03-11 2022-05-1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制作方法
CN114664193A (zh) * 2022-04-20 2022-06-2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58948A (zh) * 2015-08-27 2015-12-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板、背光模组及曲面显示装置
JP2017102276A (ja) * 2015-12-02 2017-06-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湾曲型表示装置
CN106976277A (zh) * 2017-03-04 2017-07-25 东莞市冠和光学玻璃有限公司 保护膜及其制造方法、玻璃盖板及其制造方法、电子设备
CN107367787A (zh) * 2017-09-22 2017-11-21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曲面背光异型导光板、曲面背光模组及曲面液晶显示器
CN109860422A (zh) * 2019-01-31 2019-06-0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014917A (zh) * 2019-05-31 2020-12-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偏光片、显示器及终端
CN212392267U (zh) * 2019-09-29 2021-01-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母板以及显示基板
CN112735270A (zh) * 2020-12-29 2021-04-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贴合方法
WO2022141199A1 (zh) * 2020-12-29 2022-07-0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贴合方法
CN112863354A (zh) * 2021-01-22 2021-05-2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
CN214897341U (zh) * 2021-03-02 2021-11-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381209A (zh) * 2022-01-21 2022-04-22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胶材、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可折叠OLED屏幕的弯折应力仿真;刘正周 等;液晶与显示;20180715(07);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73663A (zh) 2022-11-01
WO2024016439A1 (zh) 2024-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12065B2 (en) Foldable display module and form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CN111462634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2419890B (zh) 背板和显示装置
CN110718159A (zh) Oled显示屏及oled显示装置
WO2021017477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2314855B1 (ko) 배면 시트, 배면 시트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폴더블 디스플레이
CN111785167B (zh) 屏幕组件和显示装置
CN105118389A (zh) 支撑背板及曲面显示器
CN109903680B (zh) 散热结构、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3724603B (zh) 显示模组
CN214378448U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KR102398176B1 (ko) 표시 장치
CN112530295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3516924B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562508A (zh) 曲面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524944A (zh) Oled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3140161A (zh)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2396960A (zh) 缓冲层及显示装置
WO2022183893A1 (zh) 屏幕模组、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5273663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2213418A1 (zh) 封装盖板和显示装置
CN114822234A (zh) 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66858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1752044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160262264A1 (en) Connection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