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78448U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78448U
CN214378448U CN202120231623.5U CN202120231623U CN214378448U CN 214378448 U CN214378448 U CN 214378448U CN 202120231623 U CN202120231623 U CN 202120231623U CN 214378448 U CN214378448 U CN 2143784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heat dissipation
film
display module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3162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朝学
范荣坤
王家林
曾飞
邓佳
周国栋
邓天军
唐小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3162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784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784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784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出光侧的盖板;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背侧的散热层;所述背侧背离所述出光侧;所述盖板、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散热层的四周边缘区域向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背侧弯曲形成形状相适配的弧面;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平面部;所述显示面板的四周边缘区域围设于所述平面部的外围;所述显示模组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平面部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边缘线至少部分为弧线;所述散热层在具有所述弧线边缘的所述弧面区域设置有可伸缩结构。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能弯曲、可折叠、可拉伸的OLED柔性显示装置正在积极的开发中,公开技术中,将显示屏显示侧的边缘区域设置为弧面,显示屏的各个角设置为圆角,在显示屏背侧贴设散热膜,以对显示屏显示时的热量进行及时传导释放。散热膜在四周边角曲面贴合时,四角位置处于被压缩状态,而散热膜本身不具有可拉伸性,多余的散热膜部分容易形成褶皱,以致散热膜与显示屏之间会出现气泡不良,且散热膜贴合时的褶皱容易导致显示屏出现裂纹等不良。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
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出光侧的盖板;
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背侧的散热层;所述背侧背离所述出光侧;
所述盖板、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散热层的四周边缘区域向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背侧弯曲形成形状相适配的弧面;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平面部;所述显示面板的四周边缘区域围设于所述平面部的外围;
所述显示模组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平面部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边缘线至少部分为弧线;
所述散热层在具有弧线边缘的弧面区域设置有可伸缩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层包括导热膜,所述可伸缩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导热膜中的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通孔沿所述弧线边缘的延伸方向排布呈阵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具有所述弧线边缘的所述弧面区域内,所述通孔均匀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具有所述弧线边缘的所述弧面区域内,所述通孔的开口面积相同,靠近所述散热层中心的所述通孔的间距大于远离所述散热层中心的所述通孔的间距。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具有所述弧线边缘的所述弧面区域内,所述通孔的间距相同,靠近所述散热层中心的所述通孔的开口面积小于远离所述散热层中心的所述通孔的开口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开口尺寸范围为0.5~1.5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孔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矩形、菱形、正多边形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热膜采用铜、铝、银、金中的任意一种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层还包括电磁屏蔽膜,所述电磁屏蔽膜设置于所述导热膜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且所述电磁屏蔽膜至少覆盖所述导热膜上的所述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屏蔽膜采用铜、铝、银、金中的任意一种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层还包括保护膜,所述保护膜设置于所述电磁屏蔽膜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且所述保护膜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电磁屏蔽膜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膜的具有所述弧线边缘的所述弧面区域部分由远离所述弧线边缘的一端向所述弧线边缘靠近的方向,所述弧面区域部分的厚度逐渐减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膜的具有所述弧线边缘的所述弧面区域部分的厚度小于所述保护膜的其他部分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膜采用聚烯烃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层还包括粘结膜,所述粘结膜设置于所述导热膜的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且所述粘结膜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电磁屏蔽膜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粘结膜的具有所述弧线边缘的所述弧面区域部分由远离所述弧线边缘的一端向所述弧线边缘靠近的方向,所述弧面区域部分的厚度逐渐减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粘结膜的具有所述弧线边缘的所述弧面区域部分的厚度小于所述粘结膜的其他部分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粘结膜采用可伸缩的粘结胶材。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模组。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公开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通过参考附图对详细示例实施例进行描述,以上和其它特征和优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图1为公开技术中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公开技术中散热层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中显示模组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显示模组沿AA剖切线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另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又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中散热层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8为图7中散热层沿BB剖切线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9为图7中散热层中导热膜C部分的放大俯视示意图;
图10为图7中散热层中导热膜C部分的另一种放大俯视示意图;
图11为图7中散热层中导热膜C部分的又一种放大俯视示意图;
图12为图3中散热层沿AA剖切线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13为图3中散热层沿AA剖切线的另一种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14为图3中散热层沿AA剖切线的又一种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15为图3中散热层沿AA剖切线的又一种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16为图3中显示面板沿AA剖切线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显示面板;101、出光侧;102、背侧;11、柔性基底;12、像素电路层;13、发光元件;14、封装层;15、触控电极层;16、偏光片;6、OCA光学胶;2、盖板;3、散热层;103、具有弧线边缘的弧面区域;300、可伸缩结构;31、导热膜;301、通孔;32、电磁屏蔽膜;33、保护膜;34、粘结膜;4、显示屏;35、铜箔;36、离型膜;5、褶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更充分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但是所示的实施例可以以不同形式来体现,且不应当被解释为限于本公开阐述的实施例。反之,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在于使本公开透彻和完整,并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公开的范围。
本公开实施例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而是包括基于制造工艺而形成的配置的修改。因此,附图中例示的区具有示意性属性,并且图中所示区的形状例示了区的具体形状,但并不是旨在限制性的。
目前,为了实现无边框的全面屏显示,通常将显示屏显示侧的四周边缘区域设置为弧面,显示屏的各个角设置为圆角,如此在显示时,整个显示屏的四周边角位置都能够进行画面显示,从而实现了无边框的全面屏显示,同时还增大了显示屏的有效显示面积。
如图1所示,四周边角位置都能显示的显示屏4在制备时通常是将可弯曲变形的柔性显示屏设置于周边弯曲成弧面的玻璃盖板2内侧,然后,再在显示屏4背离玻璃盖板2的一侧贴设散热层,以对显示屏显示时的热量进行及时传导和释放。如图2所示,散热层3通常包括整片的铜箔35、设置于铜箔35一侧的保护膜33和设置于铜箔35另一侧的粘结膜34,粘结膜34背离铜箔35的一侧还贴设有离型膜36。其中,铜箔35主要起导热散热作用;保护膜33用于对铜箔35形成保护,以免铜箔35暴露在外被腐蚀损坏;粘结膜34用于使散热层3与显示屏4相互粘结并贴合;离型膜36用于保护粘结膜34,防止其粘性失效,当散热层3与显示屏4贴合时,再将离型膜36剥离。
散热层3在四周边角区域曲面贴合时,由于散热层3四角位置区域的膜层平面面积大于玻璃盖板四角位置区域的弯曲弧面面积,所以散热层3的四角位置处于被压缩状态,而散热层3本身不具有可伸缩性,被压缩时产生的多余的散热层3部分容易形成褶皱5,导致散热层3与显示屏4之间会出现气泡不良,同时,散热层3贴合过程中,贴合工艺容易使散热层褶皱5对显示屏形成挤压,挤压严重时容易导致显示屏4出现裂纹等不良,严重影响显示屏4的显示品质。
针对目前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如图3和图4所示,包括显示面板1;设置于显示面板1出光侧101的盖板2;设置于显示面板1背侧102的散热层3;背侧102背离出光侧101;盖板2、显示面板1和散热层3的四周边缘区域向显示面板1的背侧102弯曲形成形状相适配的弧面;显示面板1还包括平面部;显示面板的四周边缘区域围设于平面部的外围;显示模组在显示面板1的平面部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边缘线至少部分为弧线;散热层3在具有弧线边缘的弧面区域103设置有可伸缩结构300。
其中,显示面板1的平面部指显示面板1的平面区域。显示模组在显示面板1的平面部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边缘线至少部分为弧线,即显示模组至少有一个边缘线为弧线的角,如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显示模组在显示面板1的平面部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为具有四个圆角(角的边缘线为圆弧线)的圆角矩形形状。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显示模组在显示面板1的平面部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也可以为圆形或椭圆形等其他不规则的形状。对于图5和图6中的整个正投影边缘线均为弧线的显示模组,可伸缩结构300设置于散热层3的整个边缘区域。
通过在散热层3的具有弧线边缘的弧面区域103设置可伸缩结构300,能在散热层3由平面状态的膜层设置于弧面四周边缘的显示面板1背侧102的过程中,散热层3的具有弧线边缘的区域能够经过伸缩很好地适配显示面板1具有弧线边缘的弧面区域103,从而实现散热层3具有弧线边缘的区域顺利地由平面状态弯曲变形为与显示面板1具有弧线边缘的弧面区域103形状相适配的弧面状态,在该状态变换过程中,可伸缩结构300能够通过压缩很好地吸收散热层3被压缩后产生的多余的面积部分,并能通过拉伸很好地增加散热层3被拉伸后缺少的面积部分,避免散热层3被压缩后出现褶皱,同时避免散热层3被拉伸后出现断裂,进而避免散热层3与显示面板1之间出现气泡不良,同时还避免显示面板1出现裂纹不良,提升了整个显示模组的品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9所示,散热层3包括导热膜31,可伸缩结构300包括开设于导热膜31中的通孔301。通孔301能够通过压缩很好地吸收散热层3被压缩后产生的多余的面积部分,并能通过拉伸很好地增加散热层3被拉伸后缺少的面积部分,从而避免导热膜31被压缩后产生褶皱,同时避免导热膜31被拉伸后出现断裂,进而确保导热膜31对显示面板1产生的热量进行良好的传导和释放。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热膜31采用铜、铝、银、金中的任意一种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热膜31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能够导热的材料。本实施例中,导热膜31采用铜。铜具有良好的热传导和热释放的性能,且铜箔还具有较好的延展性能,有利于散热层3的柔性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孔30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通孔301沿弧线边缘的延伸方向L排布呈阵列。即通孔301沿弧线边缘的延伸方向L排成多排,如此设置,有利于通孔301沿显示模组弧线边缘延伸方向L进行拉伸和压缩,从而避免导热膜31在设置到显示面板背侧的过程中,其沿显示模组弧线边缘延伸方向L出现褶皱或断裂。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孔301在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矩形、菱形、正多边形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当然,通孔301在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形状并不局限于上述形状,可以为任意形状。本实施例中,通孔301在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形状为圆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在具有弧线边缘的弧面区域103内,通孔301均匀分布。其中,在具有弧线边缘的弧面区域103内,通孔301的形状和开口面积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在具有弧线边缘的弧面区域103内,通孔301的开口面积相同,靠近散热层3中心P的通孔301的间距大于远离散热层3中心P的通孔301的间距。如在具有弧线边缘的弧面区域103内,沿远离散热层3中心P的方向,设置有三排通孔301,第一排通孔301的间距s1相等,第二排通孔301的间距s2相等,第三排通孔301的间距s3相等。第一排通孔301之间的间距s1大于第二排通孔301之间的间距s2,第二排通孔301之间的间距s2大于第三排通孔301之间的间距s3。在散热层3设置于显示面板1背侧102的过程中,由于具有弧线边缘的弧面区域103内,沿远离散热层3中心P的方向,第一排通孔301和第二排通孔301受到压缩应力,第三排通孔301受到拉伸应力,第一排通孔301至第三排通孔301受到的应力逐渐增大,所以通过上述通孔301间的间距设置,能使不同排通孔301受到的不同大小的应力都能通过通孔301的疏密度设置有效地得到释放,从而避免散热层3被压缩出现褶皱或被拉伸出现断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在具有弧线边缘的弧面区域103内,通孔301的间距相同,靠近散热层3中心P的通孔301的开口面积小于远离散热层3中心P的通孔301的开口面积。如在具有弧线边缘的弧面区域103内,沿远离散热层3中心P的方向,设置有三排通孔301,第一排通孔301的开口面积m1相等,第二排通孔301的开口面积m2相等,第三排通孔301的开口面积m3相等。第一排通孔301的开口面积m1小于第二排通孔301的开口面积m2,第二排通孔301的开口面积m2小于第三排通孔301的开口面积m3。在散热层3设置于显示面板1背侧102的过程中,由于具有弧线边缘的弧面区域103内,沿远离散热层3中心P的方向,第一排通孔301和第二排通孔301受到压缩应力,第三排通孔301受到拉伸应力,第一排通孔301至第三排通孔301受到的应力逐渐增大,所以通过上述通孔301的开口面积设置,能使不同排通孔301受到的不同大小的应力都能通过通孔301的疏密度设置有效地得到释放,从而避免散热层3被压缩出现褶皱或被拉伸出现断裂。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孔301的开口尺寸范围为0.5~1.5mm。其中,对于圆形的通孔301开口,通孔301的开口尺寸为圆形的直径;对于其他形状的通孔301开口,通孔301的开口尺寸为开口的最小径向尺寸。通孔301的该开口尺寸范围传统的制备工艺均能够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散热层3还包括电磁屏蔽膜32,电磁屏蔽膜32设置于导热膜31的背离显示面板1的一侧,且电磁屏蔽膜32至少覆盖导热膜31上的通孔301。其中,由于导热膜31采用具有一定延展性能的金属导热材料,所以导热膜31能够起到一定的电磁屏蔽作用,保护显示面板1免受外界电磁干扰;但导热膜31中开设有通孔301,在通孔301处,由于导热膜31贯穿整个导热膜31的厚度,所以在通孔301处导热膜31无法起到电磁屏蔽作用,外界电磁波容易通过通孔301对显示面板1造成干扰。通过至少在通孔301处覆盖电磁屏蔽膜32,能够避免外界电磁波通过通孔301对显示面板1形成干扰,从而确保显示面板1的正常显示。
本实施例中,电磁屏蔽膜32覆盖整个导热膜31。如此设置,一方面,简化了电磁屏蔽膜32的制备工艺,另一方面,相比于电磁屏蔽膜32仅覆盖通孔301的方案,电磁屏蔽膜32设置于导热膜31一侧,不会使导热膜31的一侧形成台阶,从而确保设置电磁屏蔽膜32之后的散热层3表面保持平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磁屏蔽膜32采用铜、铝、银、金中的任意一种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电磁屏蔽膜32的厚度范围为15~30μm。上述材料和厚度的电磁屏蔽膜32具有一定的可伸缩性能,其可随导热膜31的伸缩而伸缩,从而使整个散热层3在设置到显示面板1背侧102的过程中不容易出现褶皱或断裂。需要说明的是,电磁屏蔽膜32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能起到电磁屏蔽作用且具有一定可伸缩性能的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散热层3还包括保护膜33,保护膜33设置于电磁屏蔽膜32的背离显示面板1的一侧,且保护膜33在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与电磁屏蔽膜32在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重合。保护膜33能够对电磁屏蔽膜32形成保护,防止电磁屏蔽膜32暴露在外被腐蚀损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膜33采用聚烯烃材料。聚烯烃材料的保护膜33具有一定的可伸缩性能,可随导热膜31和电磁屏蔽膜32的伸缩而相应伸缩,从而使整个散热层3在设置到显示面板1背侧102的过程中不容易出现褶皱或断裂。当然,保护膜33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具有一定可伸缩性能的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保护膜33的具有弧线边缘的弧面区域103部分由远离弧线边缘的一端向弧线边缘靠近的方向L1,弧面区域部分的厚度逐渐减薄。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提升保护膜33具有弧线边缘的弧面区域103部分的可伸缩性能,使保护膜33的具有弧线边缘的弧面区域103可随导热膜31和电磁屏蔽膜32的伸缩而相应伸缩,从而使整个散热层3在设置到显示面板背侧的过程中不容易出现褶皱或断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保护膜33的具有弧线边缘的弧面区域103部分的厚度小于保护膜33的其他部分的厚度。即保护膜33的具有弧线边缘的弧面区域103等厚且具有较小的厚度,保护膜33的除具有弧线边缘的弧面区域103以外的部分等厚且具有较大的厚度。如此设置,使保护膜33的具有弧线边缘的弧面区域103部分的可伸缩性能优于保护膜33其他部分的可伸缩性能,从而使保护膜33的具有弧线边缘的弧面区域103部分可随导热膜31和电磁屏蔽膜32的伸缩而更好地伸缩,进而使整个散热层3在设置到显示面板背侧的过程中不容易出现褶皱或断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散热层3还包括粘结膜34,粘结膜34设置于导热膜31的靠近显示面板1的一侧,且粘结膜34在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与电磁屏蔽膜32在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重合。粘结膜34的设置,一方面,能够使散热层3牢固地贴设于显示面板1的背侧102,从而简化了散热层3在显示面板1背侧102的设置工艺;另一方面,粘结膜34的设置,还能在散热层3贴设于显示面板1背侧102时对贴设时的作用力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防止贴设散热层3的作用力导致显示面板1损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粘结膜34采用可伸缩的粘结胶材。如粘结膜34采用泡沫橡胶与软质硅胶(或乳胶,或矽胶)混合组成的粘结胶材。上述材料的粘结膜34具有一定的可伸缩性能,可随导热膜31和电磁屏蔽膜32的伸缩而相应伸缩,从而使整个散热层3在设置到显示面板1背侧102的过程中不容易出现褶皱或断裂。当然,粘结膜34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具有一定可伸缩性能的粘结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粘结膜34的具有弧线边缘的弧面区域103部分由远离弧线边缘的一端向弧线边缘靠近的方向L1,弧面区域部分的厚度逐渐减薄。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提升粘结膜34具有弧线边缘的弧面区域103部分的可伸缩性能,使粘结膜34的具有弧线边缘的弧面区域103可随导热膜31和电磁屏蔽膜32的伸缩而相应伸缩,从而使整个散热层3在设置到显示面板背侧的过程中不容易出现褶皱或断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粘结膜34的具有弧线边缘的弧面区域103部分的厚度小于粘结膜34的其他部分的厚度。即粘结膜34的具有弧线边缘的弧面区域103等厚且具有较小的厚度,粘结膜34的除具有弧线边缘的弧面区域103以外的部分等厚且具有较大的厚度。如此设置,使粘结膜34的具有弧线边缘的弧面区域103部分的可伸缩性能优于粘结膜34其他部分的可伸缩性能,从而使粘结膜34的具有弧线边缘的弧面区域103部分可随导热膜31和电磁屏蔽膜32的伸缩而更好地伸缩,进而使整个散热层3在设置到显示面板背侧的过程中不容易出现褶皱或断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显示面板1包括柔性基底11,设置于柔性基底11上的像素电路层12和发光元件13。其中,像素电路层12包括像素电路和设置于像素电路中不同电极层之间的绝缘膜层。像素电路可以采用7T1C或5T1C等驱动电路。发光元件13包括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发光二极管或微型发光二极管等。该显示面板1可以进行柔性弯曲,以适配盖板2的整体配置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不仅显示面板1显示侧101的平面显示区域能够显示画面,而且显示面板1的具有弧线边缘的弧面区域103部分以及四周边缘区域向其背侧102弯曲形成的弧面部分也能显示画面,从而能够实现显示模组的无边框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仅显示面板1显示侧101的平面显示区域能够显示画面,而显示面板1的具有弧线边缘的弧面区域103部分以及四周边缘区域向其背侧102弯曲形成的弧面部分不用于显示画面,从而能够实现显示模组的窄边框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还包括封装层14和触控电极层15,封装层14设置于像素电路层12和发光元件13的背离柔性基底11的一侧,封装层14在柔性基底11上的正投影覆盖整个像素电路层12和发光元件13;从而对柔性基底11上的像素电路层12和发光元件13形成封装,保护发光元件13和像素电路层12免受外界水汽和氧气侵入损坏。封装层14采用多个有机膜层和多个无机膜层交替叠置而成。
显示面板1还包括触控电极层15,触控电极层15设置于封装层14的靠近发光元件13的一侧,且触控电极层15与像素电路层12中的导电电极层之间设置有绝缘层,从而使触控电极层15与像素电路层12中的导电电极层相互绝缘。即该显示面板1采用FMLOC(Flexible Multi-Layer On Cell,柔性多层结构)工艺设计触控结构。FMLOC工艺是指在显示面板1的封装结构上制作金属网格触控电极层15,从而对显示面板1进行触控控制,无需外挂触控面板。FMLOC工艺可以减小触控式显示面板1的厚度,进而有利于显示面板1的弯曲和折叠;同时避免触控结构与显示面板1的贴合公差,可减小显示面板1的边框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电极层也可以设置于封装层的背离发光元件的一侧。即显示面板采用外挂式触控面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还包括偏光片16,偏光片16设置于封装层14背离触控电极层15的一侧。偏光片16采用圆偏光片,偏光片16不仅可消除像素电路层12中的各导电金属膜层对外界光线的反射,而且可消除触控电极层15对外界光线的反射。偏光片16消除反射的原理为:外界入射光经过圆偏光片,变成圆偏光,圆偏光被金属电极反射之后其旋转方向发生改变,当反射光线再次经过圆偏光片时,无法从圆偏光片出射,从而消除了反射光线;同时还提高了显示面板1在明亮环境下的对比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显示面板1与盖板2之间通过设置OCA光学胶6实现二者的贴合固定。OCA光学胶6具有无色透明、光透过率在90%以上、胶结强度良好,可在室温或中温下固化,且有固化收缩小等特点,还具有高耐候、耐水性、耐高温、抗紫外线,厚度易控制,提供均匀的间距,长时间使用不会产生黄化(黄变)、剥离及变质的特点。
基于显示模组的上述结构,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该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盖板;盖板的四周边缘区域向盖板板面一侧弯曲形成弧面。
制备显示面板。
制备散热层。
将显示面板设置于盖板内侧,且显示面板与盖板形状相适配。盖板内侧为弧面开口的内侧;且盖板位于显示面板的出光侧。显示面板包括平面部和围设于平面部外围的四周边缘区域。
将散热层设置于显示面板的背侧,且散热层与显示面板形状相适配。显示面板的背侧背离其出光侧。
显示模组在显示面板的平面部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边缘线至少部分为弧线;制备散热层包括在散热层具有弧线边缘的弧面区域制备可伸缩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可以是玻璃盖板,当然,盖板也可以是其他材质的盖板。采用贴设治具将柔性显示面板贴设于盖板内侧。显示面板贴设于盖板内侧之后,显示面板的形状与盖板的形状相适配。盖板将显示面板的出光侧完全罩住,以对显示面板的出光侧形成保护,同时还能确保显示面板的显示光线能正常透过盖板射出,实现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采用贴设治具将散热层贴设于显示面板背侧。在散热层的具有弧线边缘的弧面区域,通过在贴设过程中对该弧面区域内可伸缩结构的靠近散热层中心的部分进行适当压缩,并对该弧面区域内可伸缩结构的远离散热层中心的部分进行适当的拉伸,能够使散热层的具有弧线边缘的弧面区域与显示面板的具有弧线边缘的弧面区域形状相适配并紧密贴合,散热层在该弧面区域不会出现褶皱,散热层与显示面板之间也不会出现贴合气泡等不良。具体贴合工艺为传统工艺,这里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备散热层包括制备导热膜;制备可伸缩结构包括采用蚀刻工艺或者冲切工艺在导热膜中开设通孔。
其中,蚀刻工艺包括在制备完成的导热膜上涂敷光刻胶,然后通过曝光、显影、湿刻的方法形成通孔的图形。该蚀刻工艺为传统工艺,具体不再赘述。冲切工艺为根据冲切图案进行通孔区域导热膜的冲切,去除通孔区域的导热膜,从而形成通孔。当然,冲切工艺中,也可以采用掩膜板限定出通孔的图形,然后采用冲切设备对掩膜板限定出的通孔图形进行冲切去除,形成通孔的图形。冲切工艺也是比较成熟的传统工艺,这里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显示模组,通过在散热层的具有弧线边缘的弧面区域设置可伸缩结构,能在散热层由平面状态的膜层设置于弧面四周边缘的显示面板背侧的过程中,散热层的具有弧线边缘的区域能够经过伸缩很好地适配显示面板具有弧线边缘的弧面区域,从而实现散热层具有弧线边缘的区域顺利地由平面状态弯曲变形为与显示面板具有弧线边缘的弧面区域形状相适配的弧面状态,在该状态变换过程中,可伸缩结构能够通过压缩很好地吸收散热层被压缩后产生的多余的面积部分,并能通过拉伸很好地增加散热层被拉伸后缺少的面积部分,避免散热层被压缩后出现褶皱,同时避免散热层被拉伸后出现断裂,进而避免散热层与显示面板之间出现气泡不良,同时还避免显示面板出现裂纹不良,提升了整个显示模组的品质。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
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提升了该显示装置的制备品质和显示品质。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为OLED面板、OLED电视、LED面板、LED电视、Mini LED面板、Mini LED电视、显示器、手机、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公开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
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出光侧的盖板;
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背侧的散热层;所述背侧背离所述出光侧;
所述盖板、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散热层的四周边缘区域向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背侧弯曲形成形状相适配的弧面;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平面部;所述显示面板的四周边缘区域围设于所述平面部的外围;
所述显示模组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平面部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边缘线至少部分为弧线;
所述散热层在具有弧线边缘的弧面区域设置有可伸缩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层包括导热膜,所述可伸缩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导热膜中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通孔沿所述弧线边缘的延伸方向排布呈阵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在具有所述弧线边缘的所述弧面区域内,所述通孔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在具有所述弧线边缘的所述弧面区域内,所述通孔的开口面积相同,靠近所述散热层中心的所述通孔的间距大于远离所述散热层中心的所述通孔的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在具有所述弧线边缘的所述弧面区域内,所述通孔的间距相同,靠近所述散热层中心的所述通孔的开口面积小于远离所述散热层中心的所述通孔的开口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开口尺寸范围为0.5~1.5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矩形、菱形、正多边形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膜采用铜、铝、银、金中的任意一种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2-6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层还包括电磁屏蔽膜,所述电磁屏蔽膜设置于所述导热膜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且所述电磁屏蔽膜至少覆盖所述导热膜上的所述通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屏蔽膜采用铜、铝、银、金中的任意一种材料。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层还包括保护膜,所述保护膜设置于所述电磁屏蔽膜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且所述保护膜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电磁屏蔽膜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的具有所述弧线边缘的所述弧面区域部分由远离所述弧线边缘的一端向所述弧线边缘靠近的方向,所述弧面区域部分的厚度逐渐减薄。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的具有所述弧线边缘的所述弧面区域部分的厚度小于所述保护膜的其他部分的厚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采用聚烯烃材料。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层还包括粘结膜,所述粘结膜设置于所述导热膜的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且所述粘结膜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电磁屏蔽膜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重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膜的具有所述弧线边缘的所述弧面区域部分由远离所述弧线边缘的一端向所述弧线边缘靠近的方向,所述弧面区域部分的厚度逐渐减薄。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膜的具有所述弧线边缘的所述弧面区域部分的厚度小于所述粘结膜的其他部分的厚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膜采用可伸缩的粘结胶材。
2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9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2120231623.5U 2021-01-27 2021-01-27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2143784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31623.5U CN214378448U (zh) 2021-01-27 2021-01-27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31623.5U CN214378448U (zh) 2021-01-27 2021-01-27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78448U true CN214378448U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60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31623.5U Active CN214378448U (zh) 2021-01-27 2021-01-27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78448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49839A (zh) * 2021-11-11 2022-02-15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屏及柔性屏的褶皱消除方法
CN114464753A (zh) * 2022-01-19 2022-05-1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盖板组件
CN114664193A (zh) * 2022-04-20 2022-06-2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WO2022160810A1 (zh) * 2021-01-27 2022-08-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5132086A (zh) * 2022-07-07 2022-09-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60810A1 (zh) * 2021-01-27 2022-08-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4049839A (zh) * 2021-11-11 2022-02-15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屏及柔性屏的褶皱消除方法
CN114464753A (zh) * 2022-01-19 2022-05-1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盖板组件
CN114464753B (zh) * 2022-01-19 2023-10-3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盖板组件
CN114664193A (zh) * 2022-04-20 2022-06-2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5132086A (zh) * 2022-07-07 2022-09-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5132086B (zh) * 2022-07-07 2024-05-1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378448U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US9445495B2 (en) Capacitance touch panel modul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US11922843B2 (en) Flexible display pane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module
WO2022160810A1 (zh)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WO2020238705A1 (zh) 显示装置及其贴合方法
CN207781603U (zh) 显示屏组件及使用该显示屏组件的显示装置
CN108898953B (zh) 柔性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185927B (zh) 复合材和显示装置
CN111180600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KR20180047603A (ko) 폴더블 표시 장치
CN112767848A (zh) 一种led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CN110379937B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柔性显示装置
KR102543443B1 (ko) 표시 장치 및 연성 인쇄 회로 기판의 제조 방법
CN115132086B (zh) 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216624336U (zh) 显示装置
CN110703949B (zh) 绝缘胶保护的改良结构
KR20190077903A (ko)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4864843A (zh) 显示面板
CN220855634U (zh)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5273663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690204B2 (en)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display device and assembling method of display device
CN217351242U (zh) 一种多层式保护膜
JP2019211694A (ja) 表示装置形成用基板、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16246528A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20240219968A1 (en)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